📖 ZKIZ Archives


多些選擇 多些理性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06/100376668.html

 油價高嗎?肯定是高。因為全球油價都很高了,中國選擇融入全球化的市場經濟道路,無法 「特色」。高油價不僅是市場選擇,也是資源稀缺和低碳生活的選擇,任何形式的政府補貼都是過渡性質,不可持續。

  與美國比油價合理嗎?合理。美國和中國分別是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以及第一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油品價格有可比性;其 次汽油成本一半是原油成本,原油價格全球透明。煉化技術和效率可比,中國大多數煉油設施是新建,效率至少不比美國差。兩國政府和企業也都不願得罪消費者。

  那麼,中國汽油價格比美國高是合理的嗎?合理,也不合理。有專家詳細比較價格構成,認為中國汽油價格高的主因是稅收在汽油價格構成中的比例高於 美國,還有中國石油煉廠的成本不透明。

  在所有經合組織國家中,美國的汽柴油價格最便宜,主要原因是美國政府對油品的稅收最低。BP研究表明,2010年11月,全球零售汽油平均成本 約為75美分,美國零售價80美分,處於政府補貼國家和政府徵稅國家的分界線上。汽油售價低於美國的國家全是政府對油價補貼的國家,而所有對油品徵稅的國 家都高於美國。前者多為石油出口國,後者都是石油進口國。中國當時汽油平均零售價接近1.15美元,處於美國和印度之間,在政府徵稅國家中僅高於美國,倒 數第二。印度當時每升1.2美元,巴西1.6美元,德國接近2美元,比美國高250%。中國汽油價格不算離譜,但也不是沒有下調空間,政府稅收是最重要槓 桿,煉油企業減低成本也有一定空間。

  打破壟斷能解決高油價嗎?我的回答是:不能,但有可能減少消費者的怨氣。面對不斷上漲的油價,中國消費者比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消費者要多一份糾 結,那就是選擇很少:政府設定了價格,「兩桶油」壟斷了市場。

  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使得市場概念廣泛深入地植入中國人民心中。市場的基本特徵就是有競爭、有選擇和有價格差異。中國石油行業目前不完全 具備這些特徵。因此,有意見以為打破目前的壟斷格局,形成充分市場競爭就可以讓油價降下來。對一般商品,自由競爭確實能提升質量,降低價格。但對石油產 品,這個規律不一定適用。石油是資源性產品,有明顯的政治屬性和金融屬性,價格由全球供求關係、地緣政治與金融投機,以及其他多種因素共同決定。

  中國汽油零售價格在全球不是最高的,主要下調因素是稅收,把握在政府手裡。成本也有一定下調空間,在企業手裡。美國油價中煉廠成本佔零售成本的 22%,要下降一點都很不容易。如果打破壟斷能使成本降2%,按目前油價算,大概在0.17元左右。

  客觀地說,在世界油價持續上漲背景下,中國政府過去的努力有成效。只是市場化改革可以走得更快些。沿著市場經濟的道路前行,讓消費者在供應商和 價格方面有更多選擇是必然方向,問題是開放的步驟與時間表。石油不是一般商品,石油工業的進一步改革開放與「頂頂層設計」密切相關。最近,頁岩氣被政府定 義為「特殊礦種」,顯示了政府加快改革的意願。

  便宜油時代一去不復返,「破八」之後,「破十」只是時間問題。如果油價「破十」前,讓消費者在市場上有更多選擇,人們的「火氣」也許會小一些, 髒話會少一些,因為選擇多一些,理性就多一些。

  作者為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