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外交部:中美經貿合作是兩國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今日表示,中美經貿合作是兩國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其本質是互利共贏。中美互為對方最為重要的經貿夥伴之一。

17日,外交部舉辦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問:中方表示,長期穩定繁榮的中美經貿關系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習主席近日也與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通電話,其中多次提到中美合作。這次通話後,中方是否對兩國可避免發生貿易戰持更加樂觀的態度?中方將如何同特朗普的過渡團隊加強溝通,以避免中美貿易關系失控?

對此,耿爽表示,日前,習近平主席同特朗普當選總統通電話,進行了很好的交流。習主席指出,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的正確選擇,中美合作擁有重要機遇和巨大潛力。通話後,中方與特朗普當選總統的團隊也保持著接觸。我們註意到,美國大選期間曾經有一些涉華言論,其中也提到了對華經貿關系問題。作為原則,我們不對美國總統選舉期間候選人的具體言論作評論。

耿爽強調,中美經貿合作是兩國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其本質是互利共贏。中美互為對方最為重要的經貿夥伴之一。2015年雙邊貨物貿易額超過5500億美元,雙向投資存量超過1600億美元,這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兩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

耿爽還稱,中美共同維護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我相信,美方會從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采取一個有利於中美經貿合作的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853

一季度電影票房創紀錄,消費成經濟發展“壓艙石”

近年來,在外貿出口日趨飽和的情況下,內需消費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家統計局10日發文稱,近年來,在複雜嚴峻的環境下,中國經濟仍實現了中高速增長,內需在其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消費已經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電影票房率創新紀錄

大年初一單日票房12.61億元、單周票房超47億元、春節檔票房突破57億元、單月票房破100億元、單季票房破200億元……過去3個月,中國電影市場一系列紀錄被打破。

進入2018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高速增長,連續3個月票房持續井噴。據國家電影局數據,2018年一季度全國電影市場共產出票房202.17億元,較去年的144.6億元上漲39.82%。 刷新了電影史上單季度國家電影市場的最新記錄。

其中國產電影票房150億元,增長93.2%,占總票房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53.7%大幅提高至74.2%,繼續占據市場主導地位。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電影票房的快速增長,與我國的居民收入水平和城鎮化水平快速提高有關。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電影市場、院線也在不斷下移,三四線中小城市和縣城越來越成為電影票房增量的重要來源。

丁長發說,近幾年一二線大城市房價較高,有部分青年回到三四五線城市創業,他們也把一些一二線的消費方式帶到三四五線城市。另一方面,隨著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不斷提高尤其是對服務消費的需求日益旺盛,各院線公司加速推進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影院建設布局,“小鎮青年”在票房的占比越來越高。

一邊下鄉,一邊升級

電影消費只是今年以來我國消費快速增長、消費升級加快的一個縮影。

今年前2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082億元,增長9.7%,比去年同期提高0.2個百分點。

其中,實物商品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汽車作為大件消費品日益進入人們的家庭生活,汽車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數據顯示,前2個月,汽車類商品銷售增長9.7%,同比提高10.7個百分點,拉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約1.1個百分點,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加快的主要因素。

丁長發說,當前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汽車消費成本比較高,汽車市場日趨飽和,引領汽車消費快速增長的主要是在三四五線城市。一方面,這些地方近幾年城鎮化不斷加快,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尤其是中小城市、農村路網硬化目前較為完善。另一方面,三四五線城市和農村的用車養護成本比較便宜,加上現在的年輕人更敢於消費,所以現在三四五線城市和農村的汽車也越來越普及。

“我們這附近,還沒買車的僅剩兩戶人家了。”閩南安溪縣一個山區小鎮的陳先生說,過去當地人出門都是騎摩托車,現在摩托車都少了很多。“很多人收入也不高,但現在汽車很便宜,在中小城市、農村養車也不貴,有車的話,冬天出門不冷,刮風下雨也不怕,方便了很多。”

在服務消費方面,除了電影票房創下新紀錄外,旅遊市場也十分旺盛。大眾出遊熱情持續高漲,全域旅遊、自駕遊、鄉村遊成為旅遊熱點。春節假日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3.86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7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1%和12.6%;清明節假日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旅遊總人數1.01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21億元,分別增長8.3%和8%。

在新業態方面,電商正推動農村消費規模穩步擴大。物流、電信、交通等農村消費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不斷向廣大農村地區延伸覆蓋,促進農村居民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前2個月,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36億元,增長10.7%,快於城鎮增速1.1個百分點。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在以往的傳統的流通業布局中,城鄉差距非常大,現在有了互聯網,正好消除了城鄉之間的這種差距。“不分檔次高低、不分貴賤,都面臨著同一個互聯網。”

經濟增長“壓艙石”

近年來,在外貿出口日趨飽和的情況下,內需消費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家統計局10日發文稱,近年來,世界經濟深度調整,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在複雜嚴峻的環境下,中國經濟仍實現了中高速增長,內需在其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據統計核算,2008-2017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105.7%,超過100%。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2007年提高13.5個百分點,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該文指出,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消費增長潛力巨大,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一是物質型消費升級步伐加快。2017年,我國居民消費恩格爾系數已降至29.3%,食物支出之外的穿住用行等物質型消費比例上升,潛力很大。我國人均耐用消費品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

數據顯示,2017年底,我國居民每百戶擁有汽車29.7輛,而美國每百戶擁有汽車超過200輛,歐洲一些發達國家超過150輛。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和優質供給不斷增加,將進一步為消費升級提供支撐。

其次,目前我國在信息、醫療、養老、家政、旅遊等服務型消費空間剛剛打開。2017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達4.5萬億元。今年春節期間,全國接待遊客同比增長12.1%,旅遊收入增長12.6%,春節檔電影票房收入增長超過60%。

三是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將進一步拓展消費空間。2017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8.52%,距離發達國家80%左右的平均水平還有很大差距。據初步測算,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拉動消費增長近2個百分點。

尤其是中西部的快速城鎮化,將是未來消費的最大潛力所在。丁長發說,像河南、四川、安徽、湖北、湖南等中西部人口大省,目前的城鎮化率仍比較低,但是發展潛力巨大。尤其是近幾年隨著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這些地方都承接了大量產業轉移落地,很多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就近就業,再加上武漢、鄭州、成都、合肥等城市大力吸引人才落戶,這些地方的區域經濟和城市發展步伐十分迅速,消費增長勢頭也非常迅猛。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告訴第一財經,武漢、成都、鄭州、長沙、重慶等二線城市,近幾年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與一線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小,居住條件好,生活壓力沒那麽大。這些二線城市未來將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點,它們的發展空間甚至大過一線城市。一方面這些二線城市發展起來後,可有效減輕一線城市的壓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起到區域龍頭帶動作用,帶動更多中小城市、區域經濟的發展。

國家統計局上述文章指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內需發展的活力和後勁將持續釋放,內需將對經濟長期發揮有力有效的拉動作用,必將為我國經濟運行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國民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18

內需成經濟穩定“壓艙石”,進口博覽會再添我國消費升級新平臺

即將於11月5日至10日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口博覽會”),將提供更多消費升級的可能性。

作為2018年我國四大主場外交活動之一,進口博覽會是中央著眼於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也是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也將成為實現未來8萬億美元的進口規模的一個重要渠道。

對於作為主場的上海來說,這也是一次打響“四大品牌”尤其是“上海購物”品牌的機遇。而最終受益者,同樣是廣大消費者。

促進消費升級新平臺

舉辦以進口為主題的博覽會,不僅僅是中國首創,在全世界也是唯一的專題性博覽會。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說,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前兩大貿易國,其中出口第一,進口第二,其他國家也期待中國能夠更多地進口自己的產品,中國正是在創造這樣的機會,讓更多的國家分享中國經濟成長帶來的成果。

商務部最新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8年春季)》稱,目前中國進口占全球份額的 1/10左右。2018 年以來,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不斷鞏固,帶動進口持續快速增長,為促進全球經濟複蘇和貿易增長作出了貢獻。

進一步的擴大進口,不僅是我國外貿結構調整的需要,也是內需不斷增長,滿足居民消費轉型升級的客觀需要。

近年來,中國經濟在不確定的世界大環境中仍實現了中高速增長,內需在其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國家統計局的分析顯示,2008-2017年,我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到105.7%,超過100%。其中,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2007年提高13.5個百分點,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

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提高和優質供給的不斷增加,又進一步為消費升級提供了支撐。

2017年,我國居民消費恩格爾系數已降至29.3%,食物支出之外的穿住用行等物質型消費比例上升,潛力很大。但我國人均耐用消費品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而信息、醫療、養老、家政、旅遊等服務型消費空間也剛剛打開。

以汽車為例,2017年底我國居民每百戶擁有汽車29.7輛,而美國每百戶擁有汽車超過200輛,歐洲一些發達國家超過150輛。

WTO認為,中國經濟從主要依靠投資向消費、投資並重轉型,有利於經濟可持續增長,並將支持貿易持續增長。

為了實現外貿結構的調整,同時滿足居民消費轉型升級的需要,近年來我國不斷降低進口商品關稅,也推出多種貿易便利化舉措,以擴大進口。

2015年以來,我國多次降低進口消費品的關稅,累計降低了1751項進口關稅。就在今年5月1日,抗癌藥等28項藥品進口關稅宣布取消,而接下來,中國的汽車進口關稅也將會有相當幅度下降。

近年來,我國推出的多項貿易便利化舉措,也使進口商品更快抵達國內消費者。

日前,一批“肌研糀潤”潔面乳在上海自貿區外高橋保稅區完成進口申報,這批重約5.7噸的潔面乳,是上海曼秀雷敦化妝品有限公司首次試水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試點的產品。

2017年3月1日啟動的浦東進口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試點政策,使得進口非特化妝品在國內的上市流程大大縮減,國內消費者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購買到國外的應季化妝品。

上海是全國化妝品研發、生產、經營和消費最集中的地區,2017年度,進口化妝品貿易額占全國的58%。數據顯示,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試點以來,共有45家化妝品企業落戶浦東註冊新公司。除香奈兒、樂金、伊麗莎白雅頓等本身就已將總部設在區內的跨國化妝品公司外,強生、漢高、歐萊雅等也紛紛選擇在此完成貨物清關。

上海自貿區保稅區片區提供的數據稱,位於外高橋的化妝品平臺將爭取在2018年底完成備案數2500個。同時引入妮維雅,愛茉莉等標桿企業落戶註冊浦東新區,並協調海關等部門進一步縮短備案完成到進境的時限。

在家門口買遍全球高品質

現在,進口博覽會又成為另外一個重要的擴大進口的平臺。

目前,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務平臺已經正式上線,這一平臺將助力全球商品、服務、技術等順利進入中國市場,並為全球貿易發展搭建公共平臺。

而目前的招展工作也表明,將會有更多的特色優勢產品進口進入中國市場。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國家會展中心董事長孫成海表示:“我們的篩選標準是’國際一流、優質、特色’。”

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已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300家企業簽約參展。這其中,有不少世界500強企業。比如杜邦公司,將帶來其近十年來最大的參展規模。德國大眾集團計劃攜旗下大眾、奧迪、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五大品牌參展,整體展覽面積將達到3000平方米。

進口博覽會還將成為不少全球新品首發的平臺。孫成海說,根據簽約情況,預計七大展區會有很多參展企業將展示全球首發產品或者最新的研發成果,如微軟開發的全息眼鏡,瑞典醫療企業醫科達將帶來腫瘤放射治療設備,意大利萊奧納多集團也將展示其全新直升機產品。

從企業數量上看,目前報名最火爆的是服裝服飾日用消費品展區和食品及農產品展區;從報名面積上看,最大的是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汽車展區。參展企業將為中國廣大消費者帶來最新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

比如,在食品及農產品展區,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介紹說,除了中國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外國食品,本次博覽會還將有不為國人所熟知的特色產品:塞浦路斯的哈魯米奶酪、葡萄酒、魚尾菊酒;阿塞拜疆的蔬菜、榛子、水果等果蔬類產品;加蓬的棕櫚油、咖啡、可可和酒椰;阿爾巴尼亞的蜂蜜、葡萄酒、藥草及香料、烈酒;貝寧的腰果、乳木果油、蜂蜜等。

在未來可預期的“饕餮”盛宴中,滿足的不僅僅是口腹之欲。隨著進口博覽會招商工作的推進,作為主場地的上海,也在加緊提高其線上線下整體的購物環境和服務體驗。

在4月10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商務委員會主任尚玉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為了擴大進口博覽會的溢出效益和帶動效益,上海首先要抓住機會做透促進消費升級的大文章,創新消費制度,打響購物品牌,加強優質商品供給,優化消費環境。

尚玉英強調,要搭建一站式線上交易服務平臺和一批具備展示、交易、保稅功能的各類綜合的、專業的線下平臺,把全球優質產品引薦給中國消費者。

在4月18日舉行的進口博覽會“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務平臺上線儀式現場,上海市貿促會會長楊建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該平臺並不提供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零售服務,但最終受益的將會是消費者。因為供應商和采購商直接通過這個平臺進行精準對接,將會大大減少銷售的中間環節,從而提高交易效率,也讓國外產品進入中國的成本降低。

作為全球第二大零售市場、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國際中高端品牌在中國的定價體系日趨合理。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在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1年~2017年,手表平均價差從61%降到了6%,護膚品則從84%下降到19%。

接下來,為了引導上海市場國外商品定價日趨合理,還將建立主要的消費品國際價格監測比價機制;進一步破解國外消費品路徑制度性瓶頸,降低流通環節的成本;進一步放大進口博覽會的效應,打造中高端消費品的集散中心;另外還將適度發展市內免稅店、口岸免稅店以及高端品牌奧特萊斯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56

養老金“壓艙”,外資跑步入場:A股機構資金定價權增強

外資私募貝萊德首只A股私募產品甫一亮相,便引來國內資產管理機構的格外關註。參考海外資本市場發展經驗,機構投資者(含外資)占比上升後,股市波動率會明顯下降——在波動率較大的A股市場,外資機構的逐漸進入有望改善這一情況。

同時隨著養老金入市節奏加快,A股市場的穩定性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海外經驗也顯示,養老金的逐漸入市有助於促進資本市場完善,成為資本市場的“壓艙石”,有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反過來長線資金也將進一步強化A股的機構化趨勢。

“所以我們認為,機構資金定價權在增強,而且機構資金進入市場後,會對市場上稀缺的績優上市公司給出更合理的價格。”融通通乾研究精選基金經理張延閩表示。

Wind統計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3325家A股上市公司中出現了機構的身影,主要包括公募基金、私募、銀行理財、險資、社保基金、境外基金、融資基金以及分紅資金等。

根據海通證券荀玉根統計,2018年機構投資者和養老資金等預計將給市場帶來約5100億元的增量資金;外資也有望給A股帶來約3000億元的增量資金。他預計融資余額將增加900億元,IPO、產業資本減持等因素的資金流出合計約5700億元,2018年全年資金凈流入在3300億元左右。

機構占比逐年提升

在A股投資通常又被稱為“炒股”,因為A股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散戶占比高,過去多年散戶交易額占比一直高達80%,在以散戶為主要交易者的市場中,炒作氛圍濃厚,機構話語權較低。

經過多年的發展,A股正在向海外成熟市場靠近。張延閩在回顧2016年和2017年的行情後便發現,A股市場新增的都是機構資金,中小投資者逐步退出市場。

統計顯示,剔除一般法人,散戶持有自由流通市值占比從2014年6月的64.2%下降到2017年9月的60.8%,其他機構投資者合計占比同期從35.8%上升到39.2%。散戶占比下降,機構占比上升的長期趨勢較為明顯。

機構持股比例合計
時間 2014年一季度末 2015年一季度末 2016年一季度末 2017年一季度末 2018年一季度末
機構持股比例 38.2% 39.5% 44.7% 47.9% 51.9%

和聚投資首席策略師黃弢表示,穩定市場方面,機構投資者的作用體現得越來越明顯。由於機構資金基本是以價值投資作為主線,願意以相對中長期投資理念進行投資,因此這種投資理念會更大程度影響市場,使得換手和波動與過往相比都有所下降。

1990年代中國臺灣股市中外資、機構占比很低,股市大幅波動,臺灣加權指數每年平均振幅約57%,指數整體PE(TTM)水平也在15~40倍之間大幅波動。而在2003年臺灣外資及機構投資者的市場成交額占比均超過10%之後,臺灣加權指數年均振幅降至30%,指數整體PE維持在10~20倍之間窄幅波動。

眾所周知,美國資本市場培育了如谷歌、微軟、蘋果、亞馬遜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美國發達的資本市場源於其完善的制度設計,以及成熟的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結構。

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稱,從A股過去的發展來看,社保基金等占比較低,最近幾年來機構資金規模不斷壯大,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國內的養老金、保險資金以及公私募等機構資金占比在逐漸增加。

第一財經拿到的深圳一家公募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A股的增量資金中公募增量是942億元,私募是242億元,銀行理財是390億元,保險資金是1295億元,社保基金是240億元,境外資金及融資凈買入分別是1957億和975億元——合計增加資金供給2317億元。

在流動性緊平衡的市場中,機構持倉比例與資金流向很好地表觀詮釋了板塊與個股的漲跌:2017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持倉的家電板塊倉位排在第四,上半年漲幅排行中,家電以31%位居A股之首。

構建發達和成熟的資本市場,需要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壯大,更需要類似美國401(K)養老金計劃的制度設計引導居民大類資產配置從樓市向證券市場轉移,推動穩定的長線資金入市。

資本市場的“壓艙石”

業內普遍認為,社保及養老金是資本市場“壓艙石”的最典型代表。

過去20年來,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的公募基金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16.18%,相對於基準創造將近1倍的超額收益。但同樣也是基金行業“20年之痛”:沒有多少人拿到16.18%的收益。

有基金公司人士作出以下測算,如果用1萬元開始投資,假設視角是30年的話,投三年的定期存款,30年是2萬多元;如果用全國社保過去十幾年的平均收益來測算,就變成11萬元;如果用公募基金過去20年的收益來測算的話,就變成將近90萬元。

“這就是要堅持長期投資,而且堅持在權益類產品長期投資的核心原因。”他說。

Wind統計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533家上市公司中,出現了社保基金的身影。其中在浙江交科(002061.SZ)、開潤股份(300577.SZ)、新綸科技(002341.SZ)中社保基金持股比例都超過17%,在浙江交科的比例超過了26%。

截至一季度末社保基金持倉
證券代碼 公司名稱 持股數量(萬股)
601288 農業銀行 979705.9
601328

交通銀行

187751.3
601899 紫金礦業 54250.6
601016 節能風電 53113.6
600795 國電電力 52442.3

今年二季度以來,養老金入市步伐明顯加快。截至6月底,地方基本養老金委托投資的資金已有3716.5億元到賬並開始投資。理論上,目前基本養老金買入股票的資金規模可以達到1100億元。

與一季度相比,資金到賬速度加快,一季度新增到賬資金335億元,二季度新增到賬資金650億元。

同時,隨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職業年金巨大的發展空間正在展現。職業年金會覆蓋超過3000萬的機關事業單位和超過700萬的行政單位人員,未來三年內職業年金的發展規模有可能會改善企業年金的發展規模。每年交費在1500億到2000億元之間,預計五年以後,會超過1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業內人士稱,在未來五年之內,中國的養老金事業將迎來非常好的發展前景。總體的資金規模將會超過10萬億元,值得註意的是,個人養老政策落地也會給市場帶來超過1萬億元的規模。

隨著資本市場持續開放和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國內個稅遞延型商業保險的試點,星石投資相信資本市場有望迎來類似美國401K計劃的制度紅利,更多的長期資金通過資本市場參與分享中國新經濟和好企業的發展紅利,價值成長股將最為受益。

事實上,第一財經也了解到,國內一些公募基金公司近日發行了封閉式產品,亦是希望投資者能追求基金資產的中長期穩健增值,對基金經理來說淡化短期擇時,幫助投資者避免“追漲殺跌”,引導投資者進行中長期投資。

外資跑步入場

今年來,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增強,在A股低迷之際,外資跑步入場也在加快。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指出,外資像黑石的投資風格,進來就滿倉,持有周期很長,幾乎不怎麽換手,是比較典型的長期投資者。

“外資對於短期波動不會像國內投資人那麽關註,而是願意從更長周期、更多維度來評估一個行業和上市公司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即使市場風格變化、政策變化,只要沒有對行業和公司的基本面形成重大沖擊,就不會對其持倉進行調整。”黃弢說。

北上資金在今年二三月份流入明顯放緩後,二季度重新強勁流入。盡管二季度A股市場慘淡,但北上資金熱情不減,截至6月20日,二季度流入1199億元,創互聯互通以來單季度最高流入量。

記者也了解到,A、H股互聯互通之後,兩地股市在行情、風格等方面的相關性大幅提高,投資邏輯在兩地的適用性也顯著改善。比如今年以來,港股漲幅最好的行業是醫療保健、能源與日常消費,而A股漲幅居前的行業是餐飲旅遊、食品飲料、醫藥、家電和石油石化,均偏向消費以及油氣產業鏈。

同時,考慮到新納入MSCI所帶來的新增主動投資者,以及下半年A股在MSCI的權重還會上升,境外資金大概率能維持流入的態勢,但考慮到境外投資者對中國經濟放緩可能持續的擔憂以及美元總體走強的態勢,流入量大概率會有所放緩。

“從方向來看,消費醫藥占比在上升,對某個細分行業可能會更聚焦。除了行業配置,機構資金的配置更多是集中於龍頭。這點是很明確的。”黃弢表示。

從市值看,截至2018年7月31日,低於20億元市值的上市公司有234家,低於30億元市值的有859家。統計歷史市值的百分位分布,前後1/4的市值差距保持在較高水平,較2015年之前的差值水平顯著擴張,說明A股市場的龍頭效應並沒有減弱,大市值上市公司在相對意義上正變得更大。

同外資一樣,另外一個長線機構投資者則是險資。Wind統計顯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456家上市公司的機構股東中出現了險資的身影,其中在中國人壽(601628.SH)、平安銀行(000001.SZ)以及民生銀行(600016.SH)的持股數量排在前三。

某保險資管投資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透露,險資考核方式與公募較為不同,更為長期,不同公司也不一樣,一般而言,險資在低位的時候會布局,在高位的時候賣出,換手率比公募低很多。

“險資對收益的要求也沒有公募那麽高,大概一年10%的收益率,能夠覆蓋成本基本就可以做。”該保險資管人士稱,險資的考核差不多是3年,主要是資產負債匹配,也不要求像公募那樣排名和競爭,基本是要求一個穩健的收益。可能牛市時不要求像公募那麽高的收益,但是熊市的時候也不要有很大的虧損。

“我們了解到,一些民營保險資管公司做長期股權投資,做權益法記賬,買一家公司利潤並表,這種的話更屬於長期投資。”上述保險資管投資人士表示。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蘇蔓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7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