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人民幣指數是另類共匪國力指數 朱泙漫屠龍記
http://johnchrysostom.blogspot.hk/2013/09/blog-post_28.html根據《新華網》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9月29日正式掛牌》報導,其中開放措施包括「⋯允許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設立外資銀行,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與外資金融機構共同設立中外合資銀行。在條件具備時,適時在試驗區內試點設立有限牌照銀行。⋯在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加強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允許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中資銀行開辦離岸業務。⋯。」 據說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其中一個可能要點是探討人民幣資本帳(Capital Accounts)項下自由兌換的可能性。無獨有偶,中國銀行亦於2013年9月20日正式推出《跨境人民幣指數》(BOC Cross-border RMB Index,英文簡寫CRI)。根據《中行全球首發跨境人民幣指數》公告,CRI是「⋯由人民幣跨境流出、境外流轉、跨境回流三個緊密銜接的部分構成,全部採用流量指標來反映,⋯指標涵蓋所有經常項目和有代表性的資本項目和境外流轉項目,涵蓋面較廣,綜合反映人民幣跨境及境外使用的活躍程度。⋯」2011年Q4指數是100,而2013年Q3是186,上升近86%! 筆者以為習李時代的其中一個令中國經濟推上下一階段是傚法米帝海外發本國貨幣債券以支持國內軍事、基建、福利和內需開支。筆者2010年1月8日拙文《中國金融霸權的崛起》曾指出「⋯以資本市場佔GDP百份比計,現時中國資本市場在金磚四國中是最發達的。但與美國、英國、日本和德國比較,中國資本市場佔GDP百份比仍屬偏低。而在中國資本市場的融資途徑,銀行貸款、債卷和股票分別佔近85%、11%及4%。與美國、英國、日本和德國比較,中國資本市場仍相當側重以銀行貸款融資。在債卷融資途徑中,二零零七年和二零零八年中國政府及國有機構佔債卷融資額分別達80%及75%。私人及民企以債卷融資比例偏低。債卷年期以三年或以下為主,而交易模式則以機構投資者進行場外交易(Over-the-counter)為主⋯。」中國的公共融資不如歐美以發公債解決,而是透過四大國企銀行去解決。不過歐美諸國的政府債卷最終仍然「射」回歐美諸國銀行體系內,所以在風險上其實兩者性質其實不大。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或者其他所謂的海外人民幣中心如香港,其實猶如銀行在不同地區開分行吸納存款的概念一樣。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會否取代香港海外人民幣中心地位,還看香港有多少人有愛黨愛國的媚共心態以自己的家產換人民幣去支持共匪的邪惡政權。但筆者可以肯定的是,共匪國外人民幣幣流通量愈大,海外發人民幣債券能力便愈大,共匪的邪惡力量便愈大。跨境人民幣指數是另類共匪國力的邪惡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