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務自由跑道上回眸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6/blog-post_15.html
話說多年前, 止凡因為家中財困, 因而被迫靜心工作、還債及看書, 的確在大學畢業前亦沒有看書的習慣。在財困的環境中, 好勝心令我很想找方法改變當時處境, 只好不斷看書及吸收財務知識, 而相對早就有財務自由這個概念。

當然未必比得上不少中產及富豪後代, 不是說他們能承繼身家, 而是他們有條件比我更年輕就能從家中得到財務自由等概念。而我在家中及身邊朋友所得到的, 與我從書本上所得到的很不同, 這個感覺到今天亦然。不過當然, 今天的我應該儘可能反過來影響身邊的人才對。

有幸在早期明白財務自由及儲蓄資產的道理, 至今天還不出十年時間, 心境上已見有點不同, 而實際的財務上亦有點成果, 這個成果不能說很大, 只不過相對在這多年間見過的不少朋友, 已經有很大對比。

在跑向財務自由這個過程中, 我跟不少朋友討論過當中的思維, 而大部份朋友都是「吹吹水」而已, 但其實並不明白及試圖理解當中道理。有的就一邊說要好好學習, 但同時完全沒有行動, 三幾年後回看他們時, 依舊工作及生活, 出糧及支出, 而財商則並沒有太大分別。

對投資沒有行動的有一大群朋友, 相反, 對投資很有興趣的就相對少, 而印象令最深刻的是在上海工作時的一位朋友, 我在這個blog亦有討論過。這位朋友在投資上絕對是一名炒家, 買入賣出時間很短, 一個週期只是數天, 亦經常沾手 IPO。當時正值2007年股市大旺, 他就每天都主動跟我討論股票,有時他提出的號碼我實在連聽都未有聽過。

當我話不太想沾手 IPO時, 我最記得他對我的一句說話: 「為何有錢放在你面前你都不去取呢?」。當時我還未有一個很可觀的資產組合, 雖然看了不少投資理財書籍, 但說實在點, 價值及長線投資還只是一個信念, 根本自己未有驗證過是否行得通, 面對著一個縱橫股海多年的朋友向我提出這個問題, 實在很大衝擊。

當時他抽中一次IPO, 可能會賺一萬幾千, 開心之餘又會苦口婆心地勸我快點加入, 不要跟錢作對。我不是有什麼壞感受, 亦真心相信他是對我好的, 只不過我有更強烈的感覺是我需要培養一個習慣出來, 不然我會跟他一樣, 在股海多年仍為一萬幾千而心情起伏。

今天的他做法依然, 而我就有信心證明當時我的信念正確, 亦比當年增進了不少財商。這個財務自由跑道就是這樣子的, 只要你方向正確地走了十年八載, 雖未到終點, 但回看對手已被你拋離了, 資產及心境亦有所不同。還未開始的朋友, 不要再等, 快快加把勁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011

回眸習總初亮相之一:深圳! 分析師徐彪

http://xueqiu.com/3940429450/26150183
作者按:十八屆三中全會,注定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凡事都講究一個前後脈絡,有前因才有後果。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回眸習總走上舞台中央後的一系列動作,以便更好理解今天及未來發生的一切。

12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一則題為《習近平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文章出現在顯著位置,足足佔據了大半個版面。

新一代領導核心當選後離京高調亮相第一站,照例是具有顯著的政治意義。

2002年,胡總上台後離京第一站去了西柏坡,瞻仰五大書記銅像,提出「兩個務必」。以此為契機,胡總執政十年間,「和諧社會」成為處理各階層關係的基本準則,「科學發展」成為處理經濟社會問題的基本方針。第一站赴西柏坡,關鍵是其中表現出來的態度。黨內、社會內部各階層關係處理以「和」為主,社會經濟生活方面以「科學發展」為主,在我看來,經濟領域科學發展的最大含義就在一定程度上從「效率優先」向「公平優先」轉變,部分投資者通常將其理解成經濟領域向左走。比如說工業反哺農業大規模啟動三農補貼,比如說大規模建設社會保障體系,比如說三番五次上調個人所得稅上限,比如說啟動房產稅試點,比如說啟動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比如說出現「重慶模式」這種具備典型意義的路線試點。

2012年,習總上台後離京第一站赴深圳,登蓮花山瞻仰了鄧小平銅像,提出「現在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如果說,十八大報告出來的第一時間,當我們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十八大最大看點的時候,投資者認同度依然不高的話,十八大後李克強總理第一時間發表講話「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構成了第一番佐證,現如今習總書記深圳之行和講話所揭示的內容已經明確無誤地告訴我們:未來十年,中國經濟領域最大的看點便在體制改革。

體制改革是方向,這個已經不是問題,體制改革怎麼改?我想,雖然已經斷斷續續說過不少東西,大家未必真的完全接受,即便當時接受,也未必留下足夠影響。所以呢,從今天開,我們爭取系統性闡述體制改革的內容。

想討論體制改革的內容,首先需要想明白體制改革的目標。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主要講一個東西:如何解放思想,進一步改革開放。十年後,當我們回頭看當時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你會清晰地看到一條主線:以市場為配置資源的基礎方式取代計劃。簡單來說,就是以放開為主。

2012年,時隔20年後,習總再赴深圳,主要也講一個東西:體制改革。但是,這一次,與20年前相比,環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式變化。經濟運行方式已經成功實現了以市場為主體,沒有人來告訴你明天應該幹什麼,沒有人來告訴你產品應該如何定價,沒有人來告訴你生產要素如何定價,也沒有人會在你畢業的時候告訴你去哪裡上班。就連關係國計民生關係工業生產成本的柴油和汽油價格,也已經基本實現隨行就市(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經濟運行建立在市場定價這只看不見的手基礎上,隨著最後一批資源品價格改革攻堅啟動,市場化改革將告一段落。

十八大報告告訴我們,要想實現未來9年年均7%以上的增速,只能依靠兩個東西:

一個東西是城鎮化,關於城鎮化,我們曾經有過詳細論述,你別管他名字裡有沒有多出「新型」二字,運作模式就本質而言終歸屬於新瓶裝老酒,還是招商、基建和房地產那一套。城鎮化的好處在於可以令中國經濟實現較高的基礎增速,為結構調整和升級創造良好的基礎環境。一個基本常識是,速度慢到一定程度,中國首先需要擔憂的不是結構調整問題,而是社會秩序穩固問題。在達到歐美社會發展程度之前,百分之十幾甚至二十失業率意味著什麼,從上到下都心知肚明。

一個東西是體制改革。你看,繞一圈,從不同路線我們又回到了體制改革上來。接下來,如果中國政府想實現「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平穩較快增長,可以依靠什麼,應該依靠什麼呢?既然市場化改革已經大體完畢,好比舞台已經搭建完畢,接下來,如果你還要搞體制改革的話,就必須選好節目單,定出主角來。我們對體制改革的探討,就從這幾個步驟入手。

第一步,選擇什麼節目?我們把過去十年的發展模式類比為老曲目,反正就是走規模擴張的老路,憑藉要素投入來實現產出增加。我們把經濟轉型比作新曲目,通過攀登技術階梯來實現內延式擴張,通過技術進步來實現全球市場佔比的提升,通過居民收入提升來實現消費擴張。新曲目和老曲目的選擇基本沒有懸念,有質疑的同學可以把過去五年任何一次重磅級國家領導人講話翻出來,基本上都在說這個東西。

第二步,誰來表演節目?每個曲目都有主角,中國經濟轉型也需要主角。主角的好處不言而喻,會有一堆人圍在你身邊,給你化妝、提供保健、無微不至的幫你打理各項事務。如果曲目表演成功,主角無疑會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所謂名利雙收是也。所以呢,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不想當主角的演員不是好演員。中國經濟的這個大舞台上,其實只有兩個演員,一個叫國有資本,一個叫民間資本。前者代表了1949年以來統治中國的官方資本力量,後者代表了1979年以後蓬勃發展起來的私人資本力量。過去十年,無數人在異口同聲討伐中國搞國進民退,但有趣的是,無論主營、利潤還是資產總量的數據都顯示,民營資本在工業企業內部的佔比逐年上升。

查看原圖
為何會有這種現象呢?一種可能,因為私人資本所有者作為一個階層,擁有比國有資本更為強大的競爭力。無論國家政策指向如何,他們都能夠不斷擴大蛋糕佔比,持續做大做強。在此背景下,無論情況是否屬實,只要某些領域民間資本遭遇擠壓,為了爭取更大空間和利益,私人資本都會通過社會輿論打造出一個「國進民退」的受害者形象。放在古代,這種做法叫「養望」。放在現在,叫輿論導向。你別小看這種「小動作」,在某些關鍵性時刻,是會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你比如說未來十年,中國經濟轉型的這個大舞台上,誰來唱主角?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深圳經濟特區成為聚光燈下的明星,特區開發的過程也是廣東省騰飛的過程,無數中小企業主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廣東成為血汗工廠集散地的同時也成為中國出口的龍頭。在我看來,那是民營經濟第一次正兒八經地階段性成為舞台上的主角。時隔20年,習總出現在深圳,豈會是簡單因為習仲勳晚年長居深圳?作為國家領導人,在做出有象徵意義舉動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將其視為明確的政治信號,而非其他。就目前而言,很有可能,這個政治信號的指向就是民營經濟將再次成為聚光燈下的寵兒。當然,哪怕鄧公在位的時候,也不會喊出國退民進的口號,習總亦只能用「體制改革」來概而括之。

第三步,做主角有啥好處?上台表演這事兒,看著很風光,實際很繁瑣,所以主角在套用主角模板的同時,必然要享受最好的配套服務。過去十年,舞台上表演的主角是國有企業,他們擁有最寬廣的舞台空間,他們享受到最好的後台服務。我們可以掰著手指頭看看過去十年發生事情:銀行資源自不必多說,國企們永遠都是銀行貸款的寵兒。資本市場更凶悍,國有資產證券化的高潮就出現在過去十年,十年前,上市公司裡能找到中農工建四大行麼?看看現在,還有多少個你身邊的大型國企沒有證券化的。至於投向,哪裡收益最豐厚,哪裡就能看到國企的身影。某些特殊領域,遇到全行業產能過剩的時候,部委一紙公文下去,關停並轉小公司(如煤炭行業),大型國企們日子不要過的太好咧。民營資本想上位,首先得給人家主角待遇吧。所以呢,十八大報告裡有這麼兩句話:「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和「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如果對於第一句話大家還不甚了了的話,可以打開百度,用「新三十六條」為關鍵詞做個搜索。自然明白這句話的含義本質上是為民資騰出空間。以前不讓民資進去的領域,盡最大可能全部放開。有人估計會撇嘴,你咋知道人家是不是隨便說說的呢?言行是否一致需要時間檢驗,我們可以邊走邊看。但是呢,新三十六條及其細則的出爐過程,卻有一定的參考意義。2010年出台新規,2011年基乎沒有配套細則出台,2012年兩會後,短短半年時間裡,我們看大各部委如過江之鯽般出台近32個細則文件。短時間內如此大規模雷厲風行的動作,如果沒有中央層面的決心,怎麼可能實現呢?至少,我們可以相信這件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查看原圖
至於「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在我看來,最核心的要素便是資金。說起來呢,民間資本也不是真缺錢,24%一年的民間融資還是很充沛的嘛。難就難在低成本融資上,找銀行吧,人家財務制度擺在那裡,真正的中小企業根本就過不了線。發股票吧,發審委的門哪有那麼好進?發債券吧,中小企業私募債算是一個有益嘗試,上規模似乎依然需要時間。所以呢需要做兩件事:一件曰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包括新三板和區域股權轉讓市場,反正就是真正面對中小企業的場外市場。一件曰多層次的金融市場,包括小貸公司、村鎮銀行和中小型商業銀行,民間金融陽光化本身不是目的,民間金融陽光化之後改善民間資本融資環境才是真正的目的。

第四步,節目怎麼演?中國政府早已把曲目單準備好,就兩個:啟動民間投資+推動民間資本參與創新與產業升級。啟動民間投資很好理解,反正現在的潮流就是不管你修水渠還是建公路修鐵路,都巴不得引入民資。私人資本參與創新和產業升級就有點玄,民間資本向來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你不讓人家看到利潤和回報,誰願意大把大把資金砸進去搞什麼創新?所以呢,需要改變以往的盈利模式(找到項目,把錢投進去,項目產生商品,商品帶來利潤,利潤累計擴大投資),最好不用等那麼長時間,通過資本魔方可以實現利潤快速兌現(找到項目,把錢投進去,別管有沒有利潤,只要資本市場有人接手,就能變現走人)。

囉嗦這麼多,總結起來很簡單: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讓私人資本再做一回主角。做好了,演成了,就能迎來下一個黃金十年。

最後,照例是要提示一個投資機會:新三板。到中關村高新區去,到張江高新區去,到武漢東湖高新區去,到天津濱海高新區去,去尋找未來能在全國代辦股份交易系統上漲十倍甚至一百倍的企業!哪怕尋找企業需要運氣,新三板一級市場的機會也一定比主板要大得多。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備,新三板一定會成為下一個十年中國最大的富翁孵化基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204

春節特評—2014年資本市場回眸與對2015年度的四大臆想 dyc1500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6919902
羊年的春節,在一片紅包大戰的硝煙聲中即將過去,未來留在我們記憶裡的,或許只剩下微信屏幕上那一枚枚「紅色炸彈」,以及點開他們時的驚訝、興奮、抑或失望。隨著長假的結束,我們又將重新回到現實世界,面對一個新的、充滿不確定性的—2015年的資本市場,又將會帶給我們什麼樣感受呢?驚喜、亢奮、抑或悲傷、絕望?

       在這農曆新年的伊始,不如我們一起先對過去一年的資本市場和參與主體進行一個回眸和梳理:

       過去的2014年是國內資本市場的一個意想不到的大年,指數飆升,單日交易金額破萬億,藍籌大像在風口之下起舞,再現全民排隊開戶盛況。如果說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是產業資本開啟了創業板和中小板的投資盛宴的話,2014年下半年則是一個資本市場的全民狂歡(雖然無數人在這場狂歡中滿倉踏空)。

       在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實體企業面臨改革開放30多年來最糟糕的外部環境下,全社會30多年來積累的龐大民間財富正在大踏步的向國內的資本市場進行轉移;從房地產、信託、傳統實體經濟、銀行理財產品等各個池子向股票一二級市場的一個池子源源不斷的輸送彈藥。

       2015年,隨著2015年3月1日《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實施日的臨近,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寒流繼續雪上加霜。二三線城市的投機資金從房地產市場撤離的步伐仍在加速,隨著銀行信貸的繼續收縮,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嚴重失血。中國房地產市場感覺從一個全國性的投資市場,慢慢的變成了一個區域性投資市場,國內主要的開發商資金流向北上廣深集中拿地,導致北上廣深「麵粉」開始比「面包」貴,但「面包」的實際消費力卻處於明顯的下降趨勢,昔日喧囂一時的炒房團如今已鮮見,北上廣深堅挺的房價只是靠過去未被有效釋放的剛需在苦苦支撐。

       一批反應較快,從房地產市場順利全身而退的土豪老闆們,成了去年國內A股市場的增量資金中的生力軍。多年以來習慣的較高風險偏好,使得他們成為去年幾千億股票型結構化產品劣後資金的主要供給方之一。

       2014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另一個主要特點隨著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牌照的發放,私募基金已經慢慢取代公募基金,成為A股市場最活躍的資本力量。從2014年4月首批私募管理人牌照發放到2015年春節前,共有7000多傢俬募基金管理人獲得基金業協會發放的牌照,合計管理資產超過2萬億。而處於備案中狀態及擬組建團隊介入資產管理市場的更是不計其數,大批公募基金經理出現奔私潮,在這背後,來自房地產、煤炭、其它傳統實體經濟領域退出的企業老闆們,成為其股本金和產品資金的主要提供方。

       另一方面,去年以來的行情之所以被稱為槓桿上的牛市,根源在於銀行體系內中、低風險偏好的信託固定收益產品、理財產品資金的大規模間接進入。

       2013年12月,銀監會《關於加強影子銀行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國辦107號文)出台。107號文首次明確了影子銀行的範疇,劍指信託公司非標準化理財資金池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的業務,及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債權類融資業務。

       2014年5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同業業務的通知》(業內簡稱「127號文」)與《關於規範商業銀行同業業務治理的通知》(業內簡稱「140號文」)先後浮出水面,短短五年間由6.21萬億元增至超過21.47萬億元的同業資產迎來新的嚴格監管。「127號文」基本堵死了所有利用同業業務做非標的途徑,將同業融資納入全行統一授信體系,計算資本和撥備。

       2014年7月11日,銀監會發佈了《關於完善銀行理財業務組織管理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發【2014】35號)(以下簡稱「35號文」),要求銀行設立專門的理財業務經營部門,對理財業務單獨核算,並從五個方面規定銀行理財業務與其它業務資金進行風險隔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限制了理財產品與信貸資金的對接,即要求「銀行理財資金來源獨立於銀行信貸,本行信貸資金不得為本行理財產品提供融資和擔保」。

        這一系列規範舉措,基本斬斷了銀行理財資金池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信託產品、房地產項目等非標資產的合規資金輸送渠道。而2014年橫空出世的大批股票型結構化產品,正好解決了銀行理財資金合規投向的痛點。海量銀行理財資金通過合規的方式間接流入股票市場,雖然2015年初監管層叫停傘形信託配資,但佔銀行配資業務主體的普通的一事一議的專戶結構化產品並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只是在槓桿和風控條件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

       2014年,各大券商也積極通過發行短融、券商收益憑證等方式,從銀行等各渠道進行融資,通過融資融券、股權質押、股票收益互換等方式放槓桿給投資人,萬億以上民間資金也通過券商自身的經營槓桿放大間接流入股市。各大券商的經營槓桿過去一年中,普遍從2倍以下,上升到4倍左右。

        其它民間資本也不會缺席這場盛宴,民間小額的P2P配資如火如荼,合計規模不會低於千億以上,野蠻生長的速度令人咂舌。

       2014年度中國資本市場的另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件是11月17日滬港通的開啟,也成為11月底A股藍籌行情的導火索。但實際看,隨著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加深,滬港通的開通,讓更多的內地投資者將資本轉移到了香港,這樣既可以投資海外市場和港股市場低估值的中資股(估值低的基本不在港股通標的裡),又可以通過滬股通投資A股市場合適的標的。

       對資本市場2014年度的回眸已經結束了,可以對2015年度做個展望了,不過我的展望,可能在不少投資者看來有些胡扯的部分,所以姑且稱為臆想吧!

臆想一:深港通正式推出,創業板指數大漲,80%以上創業板個股大跌,二八分化

        2015年度,A股市場註冊制推行已經箭在弦上了,新增幾百家的中、小企業會搖身一變成為上市公司,或者說市場預期幾千家中、小企業將在兩三年內上市。創業板市場整體高估值的局面必將改變,考慮到大部分的中、小企業是沒有長期投資價值 ,期權等大量新金融衍生品的出現,會極大的分流市場對中、小盤股的投機炒作資金,大部分小市值個股的估值會出現回歸。

       為了註冊制的順利推行,創業板指數或許還會繼續大漲,那些被認為有成長性的創業板指標股會繼續攀高,雖然他們估值會很離譜,但股價或許還會繼續強勁攀升,直到走到通向天國的倒計時,瘋狂程度,參考2000年美股科網股泡沫。

臆想二:存貸款基準利率繼續大幅下降,存款基準破2%,貸款基破5%,人民幣匯率繼續下跌到突破1美元兌6.5元以上,MSCI2015年繼續拒絕將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

        房地產不景氣,地方融資平台舉步維艱,要維穩,錢呢?地方政府債務都是剛性的,全變成銀行壞賬現實嗎?繼續降息降准吧,存款利率再低點,銀行減少負債成本,鼓勵大家去消費和投資;至於貸款利率再低,反正你也借不到,只是在資產負債表上減少地方政府和國企的利息支出,政府可以少印點錢。地方政府和銀行的大窟窿咋辦,繼續印錢堵吧,於是人民幣匯率兌美元繼續跌。

       MSCI一看,人民幣匯率還要跌,股市泡沫還很高,不想做冤大頭啊,於是以各種理由繼續拒絕將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

臆想三:ETF期權火爆導致中國版漂亮50行情

       2015年2月9日,股票期權正式推出,由於推出初期准入嚴格(一般散戶考試都考不出啊),全都是狼,基本無羊。隨著運行一段時間,准入放寬,暴富效應顯現,散戶羊群逐步流入,且非專業投資者偏好買低價購權和沽權,以博取類似彩票一樣的暴利。

       隨著持續的降息、降准,狼群開始大規模創設賣空虛值沽權,並同時大量買入50ETF及其成分股,推高指數。羊群在指數升高時,不斷分批買入低價虛值期權做暴富夢,最後隨著50ETF及其成分股的不斷飆升而灰飛煙滅。

       相關情景推演,參考2007年南航認沽權證事件:初始14億份規模的南航認沽權證,2007年6月18日上市時每股2.4元,08年6月最終到期時,交易價格僅0.003元,根據統計數據,27家符合資格的券商,總共創設了123.48億份南航認沽權證賣空,是當時南航認沽權證流通量的8倍多,合計創設金額超過超過150億元,其中光創設冠軍中信證券在2007年底的賬面盈利就超過50億元。而南航當時股價,從6月18日股改復牌的8元多,到當年9月底,已經飆升到了30.50元的高位。

臆想四:2015年拿到基金業協會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的公司突破1萬家,管理資產超過5萬億元,單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規模突破500億元,私募基金公募化、品牌化運作,公募基金去品牌化、產品工具化運

       近兩年,大批有經驗的公募基金經理湧現奔私潮,從個人單飛逐步演繹到團隊出走創業。隨著私募基金的合法註冊陽光化,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將公募化、品牌化運作。傳統的公募基金已經成為了大型私募基金的練兵場,而傳統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不得不面臨去明星基金經理化,加大ETF、LOF等工具型產品的開發和營銷推廣工作,並開發出了分級基金、QDII跨境ETF、LOF等新型工具類產品。

       2015年度,這個趨勢會繼續加強,如果股票期權等工具被市場廣泛認可及應用,工具類產品有望佔到公募基金總份額的80%以上,多空分級等新型工具類產品有望面世。

       以上臆想,純屬胡謅,如有蒙對,純屬巧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92

回眸2012年經濟大事 雷鼎鳴

1 : GS(14)@2013-01-01 12:32:30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4%A7%E4%BA%8B/63955
2012年即將過去,多年後,當我們回想2012年曾發生過甚麼事的時候,我們還會記得起甚麼?這裏只談經濟事件,沒有篇幅談其他。
香港樓市乾升 內地改革停滯
香港經濟表現不過不失,但絕無驚喜,若說使人印象深刻的,當以樓市不斷乾升為最。年初至今,中原地產領先指數足足升了20.6%,遠遠拋離去年的8%,甚至超過前年19.3%的升幅。新政府扭盡六壬,連出兩「辣招」打擊需求但於事無補,它並無方法使到公眾相信土地供應將有足夠增幅,樓價繼續上升,但交投疏落。樓價雖與不少人的購買力脫節,但尚未出現1997年間的瘋狂購樓現象,風險雖高,短期內崩盤的機會倒是不大。
中國在外部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相信仍能保得住7.7%至7.8%的經濟增長。不過,過去四、五年間,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頗使人有停步不前的感覺。內地人民最熱門的經濟話題也是樓市,但我認為最重要的事件應是習近平的「南巡」。20年前鄧小平「南巡」,替中國的經濟改革打下了一支強心針,其後中國能保持連年高速增長,與此有莫大關係。近年中國經濟改革不但停滯,甚至有「國進民退」此等倒退現象,重新確立市場自由競爭鼓勵民企的方向,極有必要。習近平若真的能舉起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旗幟,其威望必能提高。
歐美日陷長期困局
美國財赤困局未解,QE3推出後,失業率稍有回落,但距離目標仍然甚遠。財赤所造成的「財政懸崖」,使到市場擔憂,但我相信其墮崖的機會不大。倘若真的墮崖,只反映靠政治角力去配置資源是一極無效率的方法,美國的人民也會反彈。不過,天下沒有免費午餐,就算不墮崖,美國的財赤一樣不會自動消失,依然會拖着美國經濟後腿,經濟會出現長時間的滑坡,困擾全球。
歐洲經濟乏善可陳,現時的財政困局是半個世紀以來「少做事多歎世界」的低儲蓄高福利所造成的,絕不可能在三兩年間消失。但危機一旦被世人洞知,便不會再成危機。歐債問題可靠歐洲央行印鈔票去「化解」,此法雖絕非上策,後果堪虞,但可避免經濟即時崩盤,不過,與美國一樣,長期的滑坡不可避免。但若歐洲的財政政策受到法國左翼總統奧朗德不切實際的政策影響太深的話,滑坡也會滑得很急。
日本的財困與歐美相比,不遑多讓。但日本經過二十多年經濟政策失敗後,並不懂得痛定思痛,反而計劃大灑金錢搞無效益的基建,無錢可用則要央行印鈔票。日本的經濟困局看來再過十年也不會完結,但安倍晉三此等政客卻似乎樂於為軍國主義招魂,以圖轉移人民的注意力,這是很不幸的。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