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本土原生威客“豬八戒”的生意經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996935.html

 
 

八戒給人印像是又懶又饞。但重慶的朱明躍花了5年多,將一個好端端的公司名字“伊沃客科技有限公司”改注成“重慶豬八戒網絡有限公司”。

“我2005年就想註冊成這個名字,但是,當時工商局的人覺得太怪,不答應。去年,豬八戒網絡成了重慶最大的互聯網,工商局長到這邊來,我提了要求,他們答應了。”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說,八戒是人的慾望與智慧化身,很真實,很多時候比靈猴還有創意。

《西遊記》裡,八戒重要任務之一是化緣,否則唐僧會餓肚子。豬八戒網當然也要賺錢,否則朱明躍無法持續經營。那豬八戒的網絡生意經是什麼呢?

八戒觸網

朱明躍曾是媒體人,還曾經做過小學教師,2004年,他受博客中國創始人方興東“博客顛覆傳統媒體”的言論影響,忙著寫博客,主要記錄新聞事件的點點滴滴。但之後覺得,這種私人化的記錄對周圍的改變很有限,2005年他就漸漸失去興趣。

2005年,朱明躍出差走1000裡採訪渝懷鐵路。採訪期間,他花500元錢請一個程序員做了個“豬八戒網”,想徵集一些工作創意。最後引來許多其他的懸賞創意徵帖需求。回到重慶後,他便從那個程序員手中接手豬八戒網。

“一開始是鬧著玩。”他說。但當許多人通過他發布懸賞信息後,他覺得里面有商業機會。於是開始有意研究類似的服務。

那時電商企業正密集誕生,朱明躍覺得,這麼多人關注實物銷售平台,為什麼沒人關注程序員的設計、廣告創意,甚至是公司的宣傳稿,這些都是創意產品,也需要一個交易平台。

並非沒有,只是不成氣候。他看到了當年的懸賞論壇K68網。他說,那應是中國原生的威客(Witkey)模式。“威客”是中國互聯網業原創詞彙,由“智慧”與“鑰匙”兩英文單詞組成,指那些通過互聯網將智慧、知識、能力、經驗轉換成實際收益的人。

朱明躍興奮地給K68網提建議。消息人士透露,K68網創始人當年要拉他入夥,不過因理念差異未成。朱明躍認為他能做得更好。於是,他很快辭別當時所在的媒體。2005年12月底,他的豬八戒網正式上線了。他還講了個小故事。最初他申請“zhubajie.com.cn”網站域名,發現地產大佬潘石屹已註冊,不過因未續費,最後被他註冊成功。

500元起家的豬八戒網顯然是一種新生交易模式,成立後威客註冊量快速增加。2006年9月,兼職鬧著玩的朱明躍覺得,必須辭去記者職位,專心做下去。於是他迅速辭別《重慶晚報》,成了豬八戒網CEO。

即便截至目前,這類平台也遠少於銷售實物的電商企業。大概覺察到商機,2006年底,重慶博恩科技投了它1000萬元。這推動豬八戒網高速成長。2007年,威客註冊量已達150萬人,交易額約4000多萬元,已是第二、三、四名的總和。

截至2010年,豬八戒網已成重慶市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更是引來投資界矚目。今年4月,著名投資機構IDG資本對它注資1000萬美元。

朱明躍透露,前4年,豬八戒網上交易額平均每年增幅為3至5倍。今年前7個月,網上交易額已超過2億元人民幣,超過前4年的總和。他預計今年總交易額將達5億元。截至目前,它已有會員529多萬人,買家遍及中、美、英、日本等25個國家和地區。

威客的生意

“我們做得很簡單,就是服務,為各種機構、企業、個人等提供在線創意服務。”朱明躍說,有一筆交易就會產生一筆收益。

豬八戒網匯聚了各類需求。比如品牌設計、建築裝修、起名、文案寫作、翻譯、生活服務、照片處理、頭腦風暴、法律服務、招聘找人等。

最新幾項服務成交均價為:寫法律合同483元、為寶寶起名88元、家裝設計1550元、簡歷設計178元、網店推廣99元等。交易內容已細化到如此局面:情人節,可為男士提供短信創作,祝福或哄女朋友,1元1條。道歉、求和的短信也是1元1條。

真能賺錢嗎?豬八戒網之前公佈的一個在北京工作的湖南威客,2010年註冊後,已在上面賺了十多萬元。其等級已達“豬六戒”。豬八戒網最高等級是“豬八戒”,最低“豬一戒”。

豬八戒網的獲利則主要來自交易佣金。朱明躍說,比例為20%。比如寫法律合同成交均價為483元,收96.6元;一條哄女朋友的短信,收0.2元。

這可是不小的比例。看上去比淘寶、京東等電商交易費還高,用戶甘心嗎?朱明躍說,他曾考慮過降到15%甚至10%,但對大量用戶做了調查後,發現他們對佣金比例並不敏感。因為,相比其他平台與渠道,豬八戒網背後沒有其他隱含成本。

他歸結於公司與傳統電商之間的運營差異:不以實物為對象。這等於說,他不用租賃或自建物流倉儲,也不用快遞。而淘寶、京東等卻無法饒開這一環節。

以京東為例。2011年,該公司同時開工建設7個一級物流中心、25個二級物流中心。未來3年,物流投資將達50億元~60億元。

不過,豬八戒網的運營模式也並非完美無缺。它的難處在於:創意需求分散、用戶黏性提高緩慢。而且,懸賞等於直接公開需求,響應方或繞開交易環節。

朱明躍坦陳,這可以歸結為服務,其中誠信與安全最核心。他說,必須首先能保證用戶靠智慧能賺錢,在響應需求、知識產權、服務體驗上必須做好。至於交易風險,他說,需求方需根據標的服務價提前打入款項,由公司監督下的註冊認證賣家上傳創意,若被選中,則會得到酬金,交易可控。

目前的豬八戒網已有平台化特徵,架構類似阿里巴巴。比如,連接交易雙方的紐帶在於豬八戒網的支付平台“誠付寶”,它相當於個人存款賬戶,並與許多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已具有類金融運作模式。

朱明躍對上述觀察沒有評價。但他強調,公司初期業務定位相對狹窄,主要集中在程序開發與設計等,但他認為,威客模式可進一步放大為服務業的電子商務。

“第三產業規模有多大,威客模式的規模就有多大。”他說,前4年算是完成了盈利模式的驗證與完善,未來3年將提升交易規模。他的目標是,借助轉型策略,3年後營收超過10億美元,那時不排除海外上市。

他表示,7月份,公司已開通豬八戒網的英文網站(Witmart.com),並在休斯敦成立了一家分公司,開拓海外市場。他說,海外創意設計價格相對更高,希望3年後,海外交易額能超過本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40

媒體轉型:用戶訂閱or原生廣告?!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7/57206.html

毫無疑問,傳統媒體大衰落是無可阻擋的趨勢。i黑馬也是一個新媒體,與同行交流中觀察到了很多媒體轉型方向,與《創業家》媒體轉型,走打通服務鏈條的四部曲:內容→用戶→關系→營收,模式不同,許多媒體在嘗試“用戶訂閱”收費或者“原生廣告”收費。但是,這兩種盈利模式都面臨著自己的困境。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最終完成了對《華盛頓郵報》的收購。在這筆交易後,《紐約時報》成為美國碩果僅存的、仍由大家族運營的主流大報。這筆交易反映的並非《華盛頓郵報》一家報紙的問題,大大小小的數字媒體和傳統媒體都面臨類似情況。實際上,從國內來看,各大互聯網門戶的營收結構也反映了這一點。搜狐、網易和騰訊都非常依賴遊戲業務,而傳統門戶和廣告業務的貢獻所占比例已經不大。其中一些公司甚至被投行分析師歸類為遊戲行業公司,而非媒體公司。過去幾年,媒體公司的廣告營收持續滑坡。實際上,媒體的廣告業務本身就與其目標存在沖突。一方面,投放廣告會導致讀者對內容的註意力被分散,損害閱讀體驗;另一方面,軟性廣告與媒體的社會責任相悖,不利於媒體在公眾眼中的形象和可信度。在《2013年新聞媒體狀態》報告中,美國知名調研機構皮尤研究中心指出,1/3美國人表示,由於無法獲得想要的新聞,或是新聞未達到預期,他們已停止關註某家新聞媒體。那麽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媒體公司如何獲得收入?用戶訂閱在《紐約時報》網絡版前年開始收費後,許多報紙正在探索用戶訂閱這一商業模式。用戶訂閱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廣告收入的下降。但實際上,根據《紐約時報》和《金融時報》等媒體的經驗,新增的用戶訂閱收入無法完全彌補廣告收入的下降。用戶訂閱模式通常也被稱作“付費墻”。今年,在被貝佐斯收購前,《華盛頓郵報》就已建立起了“付費墻”。但實際上,該報紙此前的董事長及CEO唐・格拉漢姆(Don Graham)曾明確反對收費。對於這一矛盾,《哥倫比亞新聞評論》認為,這是由於《華盛頓郵報》的商業模式正在瓦解,該公司手中的選擇越來越少。最終,“收費墻”也未能避免《華盛頓郵報》走向被出售的命運。許多財經媒體的網絡版都已引入用戶訂閱的模式,例如《金融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其中,《華爾街日報》網絡版最初12周的訂閱價格為12美元,而《金融時報》網絡標準版每月訂閱價格為35美元。這些財經媒體有著高質量的讀者群體。這些讀者通常收入較高,同時也願意付費,從而通暢地、不受幹擾地獲得這些對他們而言極具價值的財經信息。而對於在意價格、不願付費的讀者,這些媒體也提供了每月有限的新聞閱讀次數,而讀者還可以通過搜索引擎等手段繞開“付費墻”,盡管這稍許有些麻煩。爆料美國國家安全局“棱鏡門”事件的英國《衛報》網絡版目前仍完全免費。但一些媒體行業觀察家認為,該報紙最終必將建立起讀者訂閱的商業模式。《紐約客》雜誌記者肯・奧萊塔(Ken Auletta)指出,《衛報》目前存在半公益性質。去年這份報紙虧損了3100萬英鎊,而前年則虧損了4400萬英鎊。實際上,《衛報》已連續9年虧損。作為一家以調查報道見長的媒體,以這種方式在數字時代生存非常困難。《衛報》總編輯阿蘭・拉斯布里吉(Alan Rusbridge)近期也表示,該報紙不會一直免費,他已經考慮多種用戶訂閱或付費的模式。《紐約時報》記者大衛・卡爾(David Carr)也認為,在爆料“棱鏡門”事件並吸引大量關註後,對《衛報》而言目前是最合適的收費時機。“收費墻”引起的一大爭議在於,這樣的模式與新聞開放的準則背道而馳。盡管所有人都認為《衛報》制作的新聞很有價值,但關於如何為這些新聞付費則沒有統一的意見。如果啟動用戶訂閱的模式,那麽《衛報》對新聞開放的堅持將被動搖,因為這意味著絕大部分讀者將無法獲得由其制作的高質量新聞內容。原生廣告另一方面,許多發行商正嘗試新的廣告形式,例如贊助商內容或“原生廣告”,以創新方式去吸引品牌廣告主,爭取廣告收入的增長。純數字發行商BuzzFeed正是其中的代表者。BuzzFeed制作與普通新聞形式幾乎完全一致的贊助商內容,僅僅只是內容圍繞贊助商品牌來設計。盡管對《大西洋月刊》等嚴肅媒體來說這種模式不太合適,但BuzzFeed等娛樂性較強的媒體仍可以采用這種模式。實際上,BuzzFeed正在打造一個原生廣告網絡。去年10月就有媒體報道稱,BuzzFeed正嘗試在其他網站的主頁投放贊助商內容廣告,這些網站包括The Awl、Demand Media旗下的Cracked.com,以及新聞聚合網站Fark.com等。這一模式類似傳統廣告網絡。BuzzFeed今年將這一廣告網絡正規化,並開始向廣告公司推介這一產品。BuzzFeed選擇的發行商合作夥伴規模不大、數量不多,但這些小眾網站均擁有忠實讀者。BuzzFeed會根據這些網站主頁上的內容來制作贊助商內容廣告,使廣告融入頁面,僅僅只是通過小標簽來註明相關內容是廣告。其他一些公司,例如Sharethrough,也在提供類似的服務。BuzzFeed目前對廣告主的賣點主要在於,其讀者傾向於在社交網絡上分享內容,這意味著廣告主可以在社交網絡上進行免費的口碑營銷。此外BuzzFeed還在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上購買廣告位,吸引更多人關註其網站上的贊助商內容。職業社交網絡LinkedIn也在向這一方向發展。過去幾個月,LinkedIn甚至被認為正成為一家媒體公司。該公司收購了新聞閱讀應用Pulse,發展了主頁新聞服務LinkedIn Today,並推出了熱點人物博客平臺LinkedIn Influencers。對LinkedIn來說,媒體業務一方面能推動原生廣告收入的增長,另一方面也能助其獲得更多用戶數據,從而有助於該公司核心的招聘工具的發展。不過,原生廣告也是一把“雙刃劍”。原生廣告的價格較高,但由於需要針對每家發行商進行訂制,因此規模難以擴大。對發行商來說,如果希望通過這類廣告獲得更多收入,那麽勢必需要創造更多的廣告位,這將不可避免地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對於近期宣布即將上市的Twitter,這一爭議尤為明顯。Twitter在IPO招股書中沒有公布常見的每用戶營收數據,而是采用了自己的標準。不過美國媒體計算得出,Twitter的每用戶營收遠低於Facebook,兩家公司分別為0.55美元和1.41美元。這樣的比較有些“雞同鴨講”,因為很明顯Facebook上可以有更多的廣告形式,廣告價格可以更高。但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來說,投資者希望Twitter能拿出更多的東西。面對這樣的局面,Twitter需要推出更多能帶來收入的廣告形式,同時也要避免這些廣告影響用戶體驗,導致用戶數增長或用戶互動的停滯。Twitter在招股書中已明確表示,如果未能推動用戶增長,或是平臺上用戶互動出現下降,那麽該公司的營收、業務和運營業績將受到損害。Facebook和MySpace此前均曾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社交媒體的本質是鼓勵用戶之間的互動,而所有成功的商業化模式實際上都是鼓勵用戶與廣告主及贊助商內容的互動。然而,在尋找自己喜愛的照片,了解關註對象最近動態的過程中,並不是所有用戶都願意與廣告互動。廣告巨頭WPP集團CEO馬丁・索瑞爾(Martin Sorrell)去年已指出,廣告與社交網絡在根本上存在沖突。他當時表示:“關鍵問題在於,Facebook是社交媒體,不是與搜索和顯示類似的廣告媒體。在社交會話中傳達商業信息存在風險。”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目前越來越多美國人認為Facebook的實用性已變差,其內容流中廣告已經過多。此外,圖片和視頻的尺寸也在不斷被放大,這部分是為了鼓勵用戶分享個人媒體,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圖片和視頻從理論上說能帶來更多廣告互動,從而創造收入。目前Twitter上的廣告還不像Facebook上一樣導致較大的幹擾,但這些廣告帶來的收入也相對較少,無法支撐預期中超過200億美元的估值。為了這一估值,Twitter要麽能以較低成本再吸引數億用戶,要麽就需要提升每用戶營收。目前看來,Twitter的答案是與電視網合作,發展“社交電視”體驗,即以社交媒體推動對電視節目的討論,與電視網合作開展廣告營銷活動。結論在核心的廣告收入滑坡的趨勢下,媒體公司正探索多種商業模式以繼續生存。傳統媒體普遍關註“付費墻”,而包括社交網絡在內的數字媒體則在探索原生廣告。然而無論是“付費墻”還是原生廣告,這些模式都有著自己的優缺點,媒體公司必須在財務指標、運營指標和社會責任等方面做好謹慎的平衡,才能避免情況失控。或許只有把握好這一平衡點的公司才能在媒體行業走得最遠。(i黑馬:而除了以上兩種模式,《創業家》也在嘗試著另一種方式,可以成為新媒體賺錢四部曲:內容→用戶→關系→營收。)《創業家》創始人牛文文:我初步認為未來的媒體分四層:第一層叫內容,第二層叫用戶,第三層叫關系,第四層叫營收。我跟申音一起做《創業家》的時候,做內容然後賣廣告,從第一層直接到第四層,凡是從第一層直接做到第四層的人將來都會有麻煩。中國傳統是從內容到廣告,讀者是不是你用戶呢?其實不是。從內容到經營,我們《創業家》這五年走過來,開始好好做內容,然後賣廣告,這路走不通啊,走的不順,也要感謝不順,要順的話今年50%的收入下跌是肯定的,因為這個路走不通就想別的辦法了。隨便一家網站,開始都要做內容吧,就算自媒體也要靠自己吧?以虎嗅為例,做內容的方式是你自己的員工做還是人家替你做?區別不是很大,你把內容做好就基本獲得了一個品牌,然後你就賣廣告,如果這麽走就走不通了。做內容一切是為了用戶,如果你的內容不能沈澱用戶,直接賣廣告你是賣不長的,做內容的目的是為了用戶,讀你的文章的人是你的用戶,你要把他當讀者你永遠沒辦法。有了Google和百度以後所有的內容都是免費的,怎麽跟他們競爭?他們成本是零,你請幾個人去弄內容,這個成本回不來,怎麽把內容變成用戶?這是最難的一步,你的內容怎麽能吸引用戶?進而讓用戶生產內容,這是關鍵。其實做媒體出身的人要最註意的一點,你從用戶往關系做,先把營銷忘掉,只要用戶關系做通了就好了。媒體人,最會做的是內容,做內容是很重要的,但等到賞識我們的人再給我們錢,沒有救世主啊!只能靠我們自己,原先我們當主編的時候努力做好內容,我跟劉東華走了三段路,做好內容、賣好發行、把發行賣給廣告商,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是同步完成,已經不給你這個時間了。所以大家要仔細思考一下,你去生產內容,這個內容有可能變現或者變成價值的時間和方式,如果不考慮這個事情就只能別人替我們考慮,總有一天別人會替我們考慮的,那誰也不會給我們埋單了,這是我殘酷的體驗。如何從內容到用戶,是最難的,有各種各樣的辦法,我認為申音突破了這一步。申音現在打造的“凱子曰”和“邏輯思維”,他們明白自己的用戶是誰,他們與粉絲的關系非常強烈,明年“羅輯思維”2千萬,王凱明年3千萬沒問題,他們從內容到用戶,用戶變成了關系。當你最後有了用戶、有粉絲的時候做營銷的時候要怎麽高級怎麽高級,做品牌,那就是很大的生意了。我們如果從內容出發做營銷可能有點兒問題,但從內容出發怎麽把用戶沈澱下來?用戶怎麽用移動互聯網做粉絲做關系?再在關系里怎麽做營銷?這四個步驟哪個都不要省,我認為這是這個時代比較大的生意,比較容易成的生意,我們傳統媒體過去主要省中間兩個環節,但中間兩個環節什麽人才能做成?敢於放下身段用人格跟用戶交流的人能做成,老羅(羅振宇)、王凱那個聲音跟用戶溝通,把自己跟用戶天天放在一起,其實就是明星效應,如果不敢把自己亮出來,還用團隊來打仗我覺得還有點兒問題,你敢於把自己的集團個人化,過去的時代里我們是回避。現在照老羅的說法,你就得把所有東西變成人格化的東西,人格才能互動,只有互動才會有社區,敢於把自己扔出去。《創業家》創辦五年來,我跟申音頭三年完全在做雜誌,後面兩邊我基本在做創業服務“黑馬大賽”和“黑馬營”,“黑馬營”的陳昊芝明年可能就上市了。現在,從媒體出發做用戶和服務,我明年準備回過身來再做媒體,因為我覺得這還是很重要的,重新再回來,因為我以創業家雜誌做的事兒,從內容到用戶到服務轉這個圈,我覺得動能和勢力不夠,媒體內容還是很重要的。那我們怎麽做呢?我們想做個創新基金,廣告全部免費,發行全部退出渠道,雜誌就不賣了,雜誌本身就是個紀念品,把優質的內容免費送給用戶,這是向申音和羅振宇學習,我也想在紙媒上進行嘗試。雜誌到廣告商那就真的是乞丐,人家給你分個一年10萬、20萬,我覺得那個真屈辱,《創業家》自己試了一把,通過創業家渠道,幫酒仙網送酒,搞事件營銷,一期雜誌的收入能做到百萬以上。我覺得中國媒體的春天還是很大的,咱們就等著那個寒冬慢慢過去,熬到開心的一天。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李瑋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218

原生態牧業全年業績簡析(2013) 估股網官方賬號

http://xueqiu.com/1930109830/28416184
公司於2010年10月開始進行原料奶的商業銷售,截至2013年6月30日,經營四個牧場,各個牧場的實際設計規模為可容納介乎6,000至18,000頭乳牛,躋身中國最大型牧場之列,並按現代化的佈局設計和建設及裝有自動化設備;

擁有及經營的所有牧場均位於由中國東北部邊陲的兩個省份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的部分地區組成的松嫩平原;

五大客戶為伊利集團、蒙牛集團、飛鶴乳業集團、光明乳業集團及艾倍特,來自該五名客戶的合計收益幾乎佔以往記錄期內的全部總收益;

中國的兩大乳品品牌蒙牛集團及飛鶴乳業集團向公司採購超優質原料奶,主要供生產彼等的高端乳品之用。

於2013年11月6日與基礎投資者蒙牛進行的公司配售, 蒙牛已同意按發售價認購以合共6,000萬美元(不包括經紀佣金、證監會交易徵費及聯交所交易費)可認購的有關數目的股份。

經營概述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受惠於中國消費者對高端乳品的需求日益增長以及整體畜群規模持續擴大令產量增加,總銷量由去年同期的168,070噸上升9%至183,702噸,總營收同比增長28%至8.81億元;

隨著中國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鼓勵大型現代化牧場發展,促進乳牛畜牧行業進一步整合,個體及小型牧場數量逐步減少,導致中國優質原料奶供應於2013年下半年持續下跌;

由於市場對優質原料奶的需求上升,而供應持續減少,公司的優質原料奶一般以高於市場平均售價的價格出售,平均售價同比增長17%。

盈利概述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主要運營指標

查看原圖
銀行及其他借款年利率介乎6%至7.21%之間(2012年:6.31%至7.48%)

於2013年及2012年年末的資本承擔為6,240萬元及7,510萬元,其用於建設新農場及更新現有設施;

公司於2013年11月26日上市,共籌集資金淨額25.64億港元,其中1.48億港元用於興建新牧場, 3,260萬港元用於補充運營資金,餘下款項存放於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

展望

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城鎮居民不斷提升的消費水平及對食品健康的日益關注,將持續推動優質原料奶生產企業的穩步發展;

隨著中國政府於2013年放寬「單獨二孩」政策,乳製品行業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擴大,包括嬰幼兒配方奶粉在內的乳製品生產商預料將受惠;

將進一步擴充其大型規模奶牛場的業務規模,以提升毛利率,並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計劃在未來三年在松嫩平原增建五個牧場,包括一個供教育旅遊用的牧場及三個供商業生產用的牧場;

正就鐵鋒牧場、拜泉牧場及克東勇進牧場取得所需的牌照及許可,並將於2014年就紅海牧場及四方牧場取得牌照及許可;

將尋求與海外乳牛飼料供貨商合作,提升飼養、繁殖及生產技術以提高生產效率,並計劃把業務擴充至上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34

原生態牧業(1431.HK)股權激勵點評:授49.65百萬股購股權 作者:格隆匯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95&page=1&extra=#pid4336
原生態(1431.HK)授出購股權規模小,立即正向刺激小,但是公司安全邊際高。

8月22日,原生態以每股1.46港元售出49.65百萬股購股權,佔目前股本的1.27%,30%的購股權2015年8月後可實行,30%購股權2016年8月後可實行,40%的購股權2017年8月後可實行,2021年8月過期。其中21.45百萬給高管(大股東6.5百萬股),28.2百萬股給其他人士(未披露,待確認)。

從籌碼面來看,公司2013年11月26日上市,上市價格2.7元港幣/股。目前大股東持有34.1%,蒙牛持有4.2%,三家Pre-IPO投資者2013年4月進入,成本價在1.25港元/股,總持股比例在14%。投資協議包含看跌期權,如果公司在2015年1月前上市不成功,公司需要以20%IRR回購股份。

股權激勵範圍和數量均少(只佔現有股本的1.27%,離股東大會的10%上限),雖然表明了管理層的信心,但是信號不夠強烈,可能還是顧忌其他投資者的股份攤薄問題。我們認為此次授出購股權對市場立即正向刺激為小概率,但是公司安全邊際較高。主要是公司和私募保證的產奶量未來三年至少26%的復合年增(2014年240噸,2015年290噸,2016年360噸)以及低於同業的10倍的當年市盈率,Pre-IPO成本價1.25港元/股以及隱含最低收益率20%的預期(即港幣1.5元/股),認股權證1.46港元/股成本價。

基本來看來看三季度奶價回落,公司奶價及單產同業最高,為投資者最大擔憂。行業需要等四季度奶價重回上升通道,行業估值才有可能有整體上升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71

又重複了: 原生態牧業(1431)及恆寶企業(1367)歸入華匯陣營

2016年12月22日晚,兩間公司公佈配股計劃:

1. 萬贏證券協助恆寶企業(1367)配售96,000,000股,每股2.05元。
2. 民眾證券為原生態牧業配售781,749,400股,每股0.5元。

萬贏證券由華匯系威華達控股(0622,前凱達集團、銀網集團)持有88.22%及中國新進控股(1332,前稱確利達國際、中國光電控股)持有11.78%。至於民眾證券則由民眾金服(279,前東方紅、內蒙發展、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民豐控股)持有。威華達控股及民眾金服主要經營地點均在華匯中心。

此為華匯系控制的第31家(或以上)公司,包括包括萬隆控股(30,佳訊控股)、海王集團(70,前德智發展、駿雷國際)、恆騰網絡(136,前馬斯葛集團)、中國軟實力科技(139,前預發國際、139控股、越南控股、中國微電子,中國金海控股)、 民信金控(273,前稱怡南、華匯控股、互聯控股、威利國際)、民眾金服(279,前東方紅、內蒙發展、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民豐控股)、三龍集團(329,前金龍集團、如煙控股)、中國新金融(412,前東峻、大雄科技、漢基控股)、 中國家居(692,前正興、寶源控股)、意達利控股(720,前和記行)、中國置業投資(736,前銳鴻集團、上億國際、北方興業)、仁天科技 (885,前福方集團)、鷹力投資(901,萊福資本)、合一投資(913)、野馬國際(928,前德發集團)、中國環保能源(986,前南興集團)、中國智慧能源(1004,前麗盛集團)、新確科技(1063,前錫威國際)、保興資本(1141,前雄豐集團、新創綜合企業、保興投資、北京御生堂)、國盛投資(1227,前第一亞洲資本、中國金融產業)、中國新進控股(1332,前確利達國際、中國光電)、恆寶企業(1367)、原生態牧業(1431)、首都創投(2324,前中國北企投資、德泰中華投資)、銳康藥業(8037,前朗力福集團)、 泰盛國際控股(8103,前訊泰科技)、中國幸福投資(8116,前優能數碼、大地資源控股、中國公共醫療)、科地農業(8153,前智庫科技、中國3C集團)、匯創控股(8202)、譽滿國際(8212,前問博控股、香港生命集團)等,其往績劣不可聞,建議大家小心迴避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42

網媒攻原生廣告開源廣告變新聞內容 提高滲透率

1 : GS(14)@2016-07-06 07:46:53

■藝人唐寧日前拍攝新加坡旅遊宣傳影片,是原生廣告的例子。 影片截圖



【科技透視】傳統媒體力攻網上新聞,與新興網媒搶佔市場,廣告模式亦有變遷,標示式(Display)廣告發展多年,增長開始進入樽頸,客戶亦開始質疑效益,不信點擊率代表讀者成功接收廣告訊息,美國及香港傳媒近年遂採用原生廣告(Native Advertising)——將廣告內容變成新聞內容,收入增速甚至已超標示式廣告。記者:周家誠 梁偉聰



■Seave教授表示原生廣告令新聞內容與廣告互相滲透。 YouTube截圖


原生廣告與付費文章相近,不過前者與新聞內容難以分辨。美國屬於原生廣告的始祖,哥倫比亞新聞學院客席教授Ava Seave指出,近年標示式廣告效用越來越低,主要因發展多年難再吸引網民注意力,加上網站太多廣告已引來網民討厭。



標示式廣告增長屆樽頸

Seave指出,在美國,無論是《紐約時報》或《福布斯》近年都採用原生廣告,廣告銷售團隊更可以直接與內部編採人員聯絡,令新聞內容與廣告互相滲透。廣告研究機構eMarketer數據顯示,美國原生廣告支出由2012年14億美元,上升至估算2017年近50億美元,增長逾兩倍,比標示式廣告130%增長高。
Seave表示,近年廣告商不相信點擊率代表讀者曾參與廣告,業界開始提倡以閱讀時間、閱畢廣告比率等其他指標計算客戶參與率。不止美國市場,其實香港的原生廣告市場亦已興起,壹傳媒(282)旗下壹傳動銷售副總裁鍾慕懷表示,數碼廣告客戶近年對成效要求高,部份提到標示式廣告點成效不彰,廣告點擊率亦不代表產品銷售、服務增多,故兩年前已開拓原生廣告,由單位數到現時佔數碼廣告收入兩成。「用番編採手法,似《蘋果日報》嘅方式,提供產品資訊,畀讀者覺得有用,唔似付費文章咁硬邦邦」。鍾慕懷形容現時一單原生廣告,利潤抵標示式廣告3倍,但現時標示式廣告仍是數碼廣告中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也不是所有網媒都可輕易拓展原生廣告,《852郵報》創辦人游清源坦言,早年曾有廣告公司聯絡,希望做原生廣告,但最終亦不了了之。他稱,因立場問題,早已被廣告商「blacklist」,目前該網媒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來自捐款。該網的人手早前由8人裁減至5人,現時每月開支約27萬元,公司基金有170萬元,如果捐款維持每月有25萬元,「仲可以捱到7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705/196817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519

【飲食籽】保育南生圍原生魚塘 原居民堅守漁耕細作

1 : GS(14)@2017-05-01 14:24:41

「有記」魚塘的塘水呈碧綠色、並不時有雀鳥、蜻蜓、蝴蝶到訪。



【飲食籽:追源尋味】對於南生圍內的士多、農場,南生圍「熟客」應該不覺陌生。豆腐花、茶粿、大菜糕等,平平無奇的小食,似乎在大自然的環境下,都零舍好吃。南生圍被錦田河及山貝河包圍,雖然昔日魚塘很多都被荒廢,不過今時今日,依然有原居民堅守魚塘作業,深耕細作。



不少單車客對「有記士多魚塘」都非常熟悉。這裏除了是他們的補給站,亦是觀賞魚塘風貌的最佳位置。士多平日由有叔、有嬸打理。小小士多位於自家魚塘的岸邊,主要由木條支撐,似大澳的水上棚屋。到訪當日剛好是公眾假期,士多座無虛席。我與他們的女婿陳銳強(Anthony)談起這裏的由來。對於南生圍非常熟悉的Anthony,小時候在這裏長大,縱使之後搬到市區升學,但多年後認識了有叔的女兒,最後結成夫婦,重返舊地。現時,他閒時會義務帶人遊南生圍,認識當中的生態及價值。



魚塘清塘周期簡介。

鏟塘後經曬乾的塘泥,含豐富礦物質,可用以栽種。

香港觀鳥會所設的展板,介紹不同鳥類。


豆腐花餵魚 定期清塘

「這裏是原生魚塘,過往幾代人在這裏居住。」他指所謂原生魚塘,即塘水大多呈碧綠色,並不時有雀鳥、蜻蜓、蝴蝶到訪;若非原生,即後期於塘水中添加化學成份,就不會出現以上情景,而且一般都較少昆蟲。我看見魚塘上有白色的漂浮物,一問之下原來是豆腐花,用作滋養微生物,提供魚的食糧。提及魚塘,就不得不提清塘,此舉實質是保養魚塘,讓它可持續運作,「去年12月時曾清塘,首先要抽水,讓河床有機會赤裸裸地暴曬。」作用是殺菌,之後就會鏟塘,「即是以鏟泥機鏟平塘底,再放石灰進去平衡酸鹼。」最後,就可注水及落魚苗,重新開始新的養魚周期。清塘時間短則一個月,長則三個月。「有一樣不能避免的事,就是清塘時很多雀鳥乘機吃魚。」這些損失無可避免,「這是祖先留下來的傳統,每兩年清一次,有利整個生態、環境的延續。」他續補充,「雀鳥於魚塘上排糞之後,魚都會吃牠們的糞便作為食物,另外,鏟塘時鏟起的塘泥,含豐富礦物質,我們會用在後花園栽種蔬菜。」有時有些家長看到小朋友玩得滿身泥濘,立即緊張兮兮,「他們觸摸過東西都會立即洗手消毒,其實大自然是最好的教育工具。」所以每逢假期,他與太太都帶小朋友回來,讓他們從中體驗及學習。這裏除了魚塘,亦有香港觀鳥會所設的展板,介紹不同鳥類。



白色的漂浮物是豆腐花,用作滋養微生物,提供魚的食糧。

陳銳強對南生圍非常熟悉。

有記士多魚塘元朗南生圍608號



記者:湯珮然攝影:張志孟編輯:蕭家慧美術:楊永昌



難得生性暴龍哥創科眾籌夢,遭隱世肥報販秒殺! https://goo.gl/hnEB7D「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01/200048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1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