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華誼兄弟CEO王中磊:BAT為何不會真正侵略電影行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1/157307.shtml

華誼兄弟CEO王中磊:BAT為何不會真正侵略電影行業?
騰訊科技騰訊科技

華誼兄弟CEO王中磊:BAT為何不會真正侵略電影行業?

BAT進入影視行業沒有侵略性

“現在這個行業可能90%都是泡沫。

當華誼兄弟CEO王中磊斜靠在沙發上和我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更像是試圖通過這個略顯誇張的數字,引起所有人的註意。

關於目前的中國電影行業有沒有泡沫,有多少泡沫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而最近半年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包括王中磊在內的人都認為,應該對這個看似繁榮的市場產生一些必要的警覺。

過去半年,平均每天都有一家新的電影公司誕生。平均每周,都有不止一家電影公司在北京或者上海的五星級酒店宴會廳里,向媒體宣布自己宏偉的電影開發計劃。

“這些新公司在講那些新模式的時候,大多數其實心里都是虛的,很多人甚至連電影是什麽都不清楚。”王中磊告訴騰訊科技。作為從事電影行業近20年的“老兵”,王中磊看過許多這樣迅速崛起又死去的公司,不過現在電影公司數量之多,這些公司的大膽仍然讓他感到驚訝。

他認為影視內容行業當下的繁榮,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視頻網站、騰訊、阿里這些平臺型公司們的進入。因為自有內容跟不上市場的消耗量,促使這些公司需要大量向外界購買優質內容。這些內容可以是電影、網絡電影、網劇,“做什麽內容的都有”。

與此同時,這些互聯網巨頭們也在悄悄建立自己的內容生產線。這些生產線一方面是對於公司旗下娛樂產品(遊戲、動漫、小說)“IP化”開發的需要,同時也是這些公司抓住年輕人註意力,吸引用戶更頻繁,更多的使用各種互聯網服務的手段。

王中磊認為,BAT進入電影行業並不帶有“侵略性”,與華誼兄弟這樣做內容的公司並不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實際上,他認為這些平臺型公司對內容的需求被低估了,而他們大數據的作用卻被高估了。

對於這個行業里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王中磊最為擔心的是金融衍生品帶來的影響,他對這些金融產品並沒有太多好感,把它們稱為“內容的毒瘤”,“最可惡的介入”。

3月份的《葉問3》票房造假事件揭開了冰山一角,但它對於凈化整個行業的風氣還遠遠不夠。王中磊擔心這股泡沫已經滲透進了這個行業里最核心的內容制作環節,“以前要把控的是產品的質量,現在把控包裝就好了。其實是放棄了內容的本質,對行業會造成極大的傷害。”

如果你是一個有固定觀影習慣的影迷,你可能已經從層出不窮的爛片和與它不相符的高票房中看出了這里頭的一些端倪。而過去幾個月影院里慘淡的上座率,正是觀眾最好的反擊,也幾乎讓我們相信快要到了泡沫破裂的時候。

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王中磊先生最近與騰訊科技坐下來聊了聊他對於目前這個市場上各種現象的理解。從數以千計的小公司擁入電影節,到行業里的IP熱,從BAT的進入到影視公司的國際化。

“新公司們對要做什麽,可能大多數心里是虛的”

在剛剛過去的上海電影節期間,有近50家大大小小的影業公司公布了自己接下來一到兩年的“新片計劃”。這些片單多則30部,少則10來部,聽上去每家的生意都做得紅紅火火。

從往年的經驗來看,這不過是電影公司最習慣玩的“片單遊戲”。過去幾年,以華誼兄弟、博納、光線為代表的大電影公司們都會公布自己的年度計劃,而正如《權力的遊戲》中任何一個主角都有可能被幹掉一樣,在前幾季“片單的遊戲”中,也時常會出現計劃影片默默消失的情形。

不過因為所有人都盯著這幾家大公司的片單,也因為上市公司的身份,通常大家都不會“註水”的太過分,免得來年被媒體“挖墳”。

隨著這兩年電影行業越來越熱,各種新電影公司開始湧現。這些新玩家的膽子要大得多,一家十幾人的小公司一年就要做5、6部影片,這些在行業內看來有些可笑的“豪言壯語”卻一樣能得到資本的垂青,不管自己有多少底子,先把聲勢做起來,似乎成了一個共識。

“每天開的發布會都是大談他們的架構、創新。但是我相信,大多數可能在說的時候,其實心里是很虛的。”王中磊認為這種做法令人擔憂,“因為他並不知道他要創新什麽,甚至他對於他要做的內容本質是什麽,都還並不了解。”

華誼兄弟從2011年開始定期公布新片計劃,被命名為“H計劃”。從2014年開始,由原來的每年一次變成兩年一次,原因是考慮到電影的制作周期和項目波動性。

或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在今年3月公布第五季“H計劃”時,片單減少到了22部,其中第一年的影片上映精確到了月份,而票房目標也沒有被提及。王中磊承認,華誼兄弟在公布新片計劃時,要比以往謹慎了一些。“因為一個很大的宗旨是,你公布出的片單90%以上是要實現的。”

“很多人只是準備要開發的項目就都發出來了,然後對我們也造成的輿論壓力。”王中磊告訴騰訊科技,“可能是對這個行業理解不同吧,我們更希望它是實在的東西。”

“對於IP,大家都有口號,沒有執行手冊。”

盡管對發布“虛無的片單”的做法並不認同,但王中磊在上海電影節期間一半的時間,仍然被用來為其中一些新公司站臺。

王中磊說,他一方面是為了從這些公司身上學新東西,另一方面是以一個“幫手”的身份出現。“為什麽我願意跟這些年輕人一起?其實我在幫他們去樹立如何去做內容,幫助他們完成內容的轉換。”王中磊告訴騰訊科技。

翻看這些新公司們的片單,你會發現其中一大部分都是來自於成名的小說、遊戲或者電視劇,用時下最流行的詞來說就是“IP”。

華誼兄弟可能是行業內幾家大公司中在搶IP這件事上最不積極的公司之一,在去年上海電影節接受采訪時,王中磊說目前世面上前100名的IP已經被搶完了,但比搶更難的部分是之後的開發。“從前幾年的IP熱,到現在IP的系列化。其實大家都有口號,沒有執行手冊。”王中磊說。

王中磊所說的“執行手冊”需要的是一種從長遠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將一本有名的小說,一個好玩的遊戲變成一門可以持續賺錢和生意,而目前相對於IP的“開發”,其實更像是一種快速的“變現”。

“現在的中國市場上,IP更多是停留在概念的層面。”王中磊說。他舉了華誼兄弟、騰訊參與投資,已經在內地取得近15億票房的《魔獸》電影為例。他認為坦白說,華誼兄弟在其中只是一個投資者的角色,並沒有參與這個IP的開發和整個電影的創意,而後者的複雜程度和艱辛或許會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BAT進入影視行業沒有侵略性”

相比行業里不斷湧現的小公司,騰訊、阿里這些互聯網巨頭開始有規劃地進入影視行業,被看作是對華誼兄弟這樣老牌的電影公司更大的威脅。

阿里巴巴在2014年成立了阿里影業,與優酷土豆一起成為阿里娛樂戰略中最重要的兩把武器。隨後阿里把娛樂寶、淘寶電影票(後改名為淘票票)等娛樂業務逐步並入阿里影業進行整合,同時也開始有計劃地開發自己的電影項目;騰訊在過去一年成立了兩家影業公司,針對性的開發騰訊視頻和遊戲、文學等IP內容,由騰訊參與投資的《魔獸》剛剛在內地取得了近15億的票房。

不過王中磊認為,BAT對於影視行業的“入侵”只是一種假象,等這些公司真正進入的時候是沒有侵略性的。“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看到BAT進入這個行業,為這個行業帶來真正的轉變和沖擊。好是轉變,壞是沖擊,我覺得這兩個它目前都沒做到。”王中磊告訴騰訊科技。

包括此前這些互聯網公司們一直宣傳的,希望通過互聯網上海量的數據對影視項目從制作到宣傳帶來改變,實示看來作用也非常有限。那些號稱通過大量數據分析得出的觀眾喜歡的電影類型、題材,用最有商業價值的明星組合而成的電影項目,大部分也僅僅停留在“粉絲電影”階段。

如何生產出優質的影視內容,仍然是橫在這些大平臺面前最難逾越的溝塹。包括騰訊和阿里都在積級地與行業的內容生產者--無論是導演、編劇或是內容型的公司合作,予以資金和資源上的支質,共同開發好的電影。

正是由於這些大平臺進入影視行業促進了內容產業進一步的繁榮。“你會發現似乎我們做內容的公司極度繁榮,幾千家公司,不管是做院線電影的,還是做電視劇的,還是做網生內容的。”王中磊說。

即便騰訊和阿里並不能像華誼兄弟、博納那樣每年制作出十幾部各類型的電影,但他們仍然可以通過另一種方式--投資,成為這些公司的股東,成為內容行業最具份量的參與者。目前,阿里和騰訊都是華誼兄弟最大的機構股東之一。

“它可能不會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內容公司,更像是一個資本層面的整合,然後投資、布局,他們都希望在它體系里面擁有一個國際性的,或者是在中國領先的一個大的傳媒體系。”王中磊說,“它不太會是那種破壞式的侵略。”

用“買買買”的方式國際化,可能會造成管理失控

在本土電影市場競爭逐漸變成紅海時,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國際市場。

最為直接的是對於好萊塢電影項目的參與。華誼兄弟和騰訊參與投資了《魔獸》,阿里巴巴已經投資了包括《碟中諜5》、《忍者神龜》系列在內的多部大片,在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背後也有本土公司博納的身影。

與此同時,有一些公司希望能與好萊塢公司產生更為緊密的資本層面的聯結。比如今年上半年萬達完成了中國公司對於好萊塢最大的一筆收購,以35億美元買下了傳奇影業,同樣受到關註的還有阿里影業與Skydance的合作,以及複星集團對於前華納兄弟電影業務負責人傑夫·羅賓諾夫的新公司Studio8的投資。

有意思的是,傳奇影業與Studio8都是華誼兄弟最早接觸,進行合作和交易談判的公司。王中磊承認,在拓展國際業務時,用“買買買”的方式是最劃算的,但在經歷了開出支票的舒爽之後,卻會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後遺癥。

“當你以買買買的方式(進入)的時候,其實很難管控這個公司管理的部分,尤其是它的內容產出這個環節的部分。不管你是不是老板,你在這方面的話語權其實最終都會產生兩種情況:要麽你失控;要麽你控制過度。”王中磊說。

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也不難理解,當我們可以用資金去敲開好萊塢的大門時,我們其實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對內容施加足夠的好的影響和決策。簡單來說,好萊塢需要中國的錢,但是不需要中國老板的指手畫腳。

因此,這種單部或者多部片單的投資,是王中磊認為目前最合適的合作方式。王中磊說,華誼兄弟的國際化可能更多的還是會以一個投資人的身份建立起來一個海外的華誼兄弟,更強調從建立新公司的角度,跟我們看重的夥伴合作。

金融衍生品是對這個行業“最可惡的介入”

在所有進入到這個行業的新鮮事物中,王中磊最為反感的就是金融衍生品。他甚至稱其為“最可惡的介入”。

今年上半年《葉問3》的大規模票房造假事件,讓電影行業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警惕這股勢力的滲入。《葉問3》的片方通過與影院簽定大規模的包場協議,來推高電影上映前幾日的票房,制造出一種“熱賣”假象,企圖通過影片的熱點炒作背後的幾家上市公司的股價,並吸引更多理財用戶購買以類似電影作為標的物的P2P理財產品。

在“醜聞”爆發之前,這種策略的確起到了效果。《葉問3》上映15天,票房累計已經高達7.7億。不過隨著其背後利用金融衍生品進行的一系列破壞電影市場規則與秩序的操作被揭開,電影主管機構開始介入,並在不久後對片方開出了罕見的罰單。

全國電影市場專項治理辦公室調查認定,《葉問3》虛假排場多達7600多場,涉及票房3200多萬,這部分票房被扣除。同時,《葉問3》發行方大銀幕公司暫停發行業務一個月,全國73家涉事影院將被通報批評,三家電商也被嚴重警告。

王中磊認為,每年生產的700多部電影中,只有最頂尖的兩三部電影可以通過一些金融手段進行適當運營。因為“具備了強大的可預見性”,所以風險是可以把控的。“比如一部影片,你原來希望它是15億,它有可能賣到30億,也可能賣到12億,但是你是可把控的。”

更令他擔心的是,他認為這種金融思維已經滲透進了這個行業里最核心的制作環節。“我們原來開玩笑說有很多的制片人都是產品經理,很重要的部分是要把控產品的質量。現在不用了,把控產品的包裝就好了。我的目的就是我能把這局組出來,然後我可以五個億票房保底,成為一個金融產品賣出去。”王中磊說。

而這種現象又會反過來不合理地擡高電影生產要素--明星和導演的價格。“比如某個明星賣(座),那就是他開1500萬我也給,反正只要你來給我演,我就組這個盤子,因為我後面足夠有金融的支撐。”這種野蠻的掠奪方式不僅傷害了電影項目本身,也傷害了明星的品牌和口碑。

他認為,這麽做下去最終傷害的是行業和觀眾的感情。“觀眾很熱情,但也可以很無情。”王中磊說。

BAT電影華誼兄弟王中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193

王中磊發公開信:回顧華誼的2016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30/160612.shtml

王中磊發公開信:回顧華誼的2016年
華誼兄弟華誼兄弟

王中磊發公開信:回顧華誼的2016年

今年電影市場的急速降溫,引發了行業內外的關註。

本文轉載自華誼兄弟公眾號,轉載請聯系原文出處。

i黑馬訊,12月29日華誼總裁王中磊在華誼兄弟公眾號上發布文章,總結回顧了2016年華誼的成績。他稱2016年是華誼的戰略開局之年,根據三季報,公司實現收入21.5億元,營業利潤8.7億元。信中他認為,娛樂業的本質就是內容品質的競爭。而提到票房成績,他直言“今年無論是單片票房還是市場占有率都有明顯退步“,但他同時認為“在中國電影公司中,華誼兄弟電影依然是在原創開發、實體制作、商業與情懷並重等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

以下是公開信全文:

各位華誼兄弟姐妹們:

2016年就要過去了,此刻我坐在集團新大樓的辦公室里,即將和大家一起迎來公司成立的第23個年頭,也想借此機會共同“複盤”華誼兄弟一年來走過的歷程。

已經冬至了,今年又是個暖冬,但是對於電影行業來說,早在今年夏天,一場始料未及的寒流就已襲來。2016年二季度,全國票房遭遇了五年來首次同比下跌。如果按照之前四年的增速,全國票房全年將會達到600億,但截至昨日,全國票房約為450億,同比漲幅僅約2%。

可以說,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下,娛樂行業也未能幸免。資本寒冬令IP熱急速退燒,影視企業的殘酷洗牌正在進行中。在行業的動蕩中,華誼兄弟依然保持了穩健增長:根據三季報,公司實現收入215,159.22萬元,營業利潤87,933.74萬元。這樣的業績是全體華誼人努力拼搏的結果,也彰顯了業務布局的前瞻性和平抑風險的能力。

我們看到,在快速波動的市場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領導者把“擁抱變化”掛在嘴邊。在我看來,企業要想在市場的風雲變幻中長盛不衰,除了積極面對變化之外,還需要預見變化、甚至引領變化。正是在這樣的理念驅動下,華誼兄弟自今年起推出了三大戰略——“強內核”(強化內容核心)、大娛樂生態圈和國際化戰略,並在公司內外加速推進,2016年正是華誼兄弟的戰略開局之年。

今年電影市場的急速降溫,引發了行業內外的關註。每當被問到如何應對的時候,我給出的回答不外乎八個字:敬畏內容、敬畏觀眾。我認為,整個娛樂業的本質就是內容品質的競爭,這也是我們把“強內核”列為三大戰略之首的原因。然而,對於想要堅守內容、堅守匠人之心的電影人來說,這一年我們也經受了不少失敗和考驗,我們今年無論是單片票房還是市場占有率都有明顯退步,這些都應該引起電影團隊的重視,在制作、營銷、發行等環節進行總結、學習。盡管如此,我們出品的以《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為代表的電影作品,在各大國際電影節攬得獎項,還得到了業界和觀眾的高度贊譽,作為制片人,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同時,經過⼀年的努力,我們為未來幾年的電影儲備了大量優秀的項目。我可以驕傲地說,在中國電影公司中,華誼兄弟電影依然是在原創開發、實體制作、商業與情懷並重等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除電影作品之外,華誼兄弟在今年繼續加碼拓展優質內容生產源,包括成立以好萊塢最頂級動畫電影制作陣容組建的華誼兄弟點睛動畫,投資韓國SIM、韓國HB等優秀制作公司,以及堪稱中國最全二次元IP庫的童石網絡,參與劇角映畫D輪融資,和盒飯LIVE進行戰略合作等等。我堅信,隨著觀眾娛樂需求的升級,未來一定是內容為王的時代,我們已經擁有的豐富IP儲備和即將產出的優質內容,會成為強大引擎,為發展提供不竭動能。

迄今為止,在華誼兄弟的內容矩陣中,已經納入了電影、電視劇、網絡大電影、網劇、漫畫、動畫、遊戲、綜藝、直播等多種形式,存在著巨大的衍生和聯動可能性,這就需要有促進內容增值和流轉的生態系統,這也是“大娛樂生態圈”戰略的題中之義。一方面,在華誼兄弟內部,我們不斷完善現有三大業務板塊的聯動邏輯,實現優質IP的流轉最大化和價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促進各種形態的娛樂內容在生態體系內外的共生、流轉與增值,獲取IP價值最大化的“生態紅利”。在互聯網娛樂板塊,華誼創星今年繼續發力多屏互動和粉絲經濟;在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板塊,4年在全國簽約20個項目的目標已經完成,5個項目在建中,2017年將有兩個項目投入運營,2018年將貢獻巨大的營收增長。這都為娛樂內容的線上、線下流轉與增值開拓了廣闊空間。同時,華誼兄弟的投資布局也進入收獲期,以參投的英雄互娛為例,其三季報顯示,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69億元,同比增加2151.76%。截至目前,“華誼系”的上市公司擴張至7家(創業板2家,新三板2家,港股2家,韓國1家)。

作為娛樂行業國際化的領跑者,華誼兄弟今年繼續加速布局,並開始收獲豐厚回報。今年2月,華誼兄弟投資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國9號健康”更名為“華誼騰訊娛樂”,成為華誼兄弟整合國際娛樂資源、對接海外資本運作的國際平臺,在12月和華誼兄弟一同成為“深港通”首批標的企業。今年8月,華誼兄弟攜手美國頂尖導演羅素兄弟成立控股公司,旨在攻占全球性超級系列IP的高地。2016年,華誼兄弟和美國STX合作影片的票房達2.8億美元,約合19億人民幣。其中,小成本影片《壞媽媽》票房斬獲1.8億美元(逾12億人民幣),成為北美暑期檔黑馬。此外,公司參與投資的《魔獸》在中國內地的票房達到14.72億。加上其他國產影片,華誼兄弟2016年的全球票房已超過50億人民幣。

在開局之年,我開始全面負責集團運營,能夠和各個團隊取得這樣的成績,讓我對公司的未來充滿信心。自成立至今的22年中,華誼兄弟一直是行業創新的頭羊,開創的模式不斷引發同業效仿。中軍、我和高管團隊都已達成共識:盡管要承受失敗的風險,但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開辟藍海、基業長青,實現我們成為世界級娛樂企業的目標。創新離不開人才,離不開大家。華誼兄弟一直把創意和人才管理作為企業的生命線,不遺余力的吸引高端人才,不斷創新激勵機制,實現“分享式發展”。與此同時,華誼兄弟還把創新和公益相結合,踐行“創造力公益”的企業社會責任理念。2016年是華誼兄弟公益基金成立5周年,我們也欣喜的迎來了第100所“零錢電影院”的落成。未來我將和大家一道,以電影為鑰,為更多貧困兒童開啟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展望2017年,我們將繼續主動求變,憑借內容、品牌、戰略和管理上的優勢和國內外優質資源整合能力,提高三大業務板塊的創新能力,增強協同聯動效應,加速布局全產業鏈,構建高效、開放、共贏的生態體系,和行業內外、海內外的夥伴們一起,共享生態紅利。

新的一年,讓我們一起開拓、共同成長,祝所有的兄弟姐妹和家人們平安健康、諸事順遂!

王中磊

2016年12月29日

華誼兄弟王中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1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