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航信欲分羹铁路电子商务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0/wNMDAwMDE5MzEwNg.html

因“封杀中小票代”争议和央企重组而备受关注的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0696.HK,下称中航信),正在寻求机票市场之外业务突破点。

8月19日,本报记者从中航信高层获悉,中航信正与铁道部洽谈承接火车票电子商务业务,并有意为民航系统货运业务整顿提供平台。

中航信是国资委下属企业,也是全国唯一航空数据提供商,并控制着全国唯一民航分销系统。中航信目前核心业务有四项,分别为电子旅游分销(ETD)、机场旅客处理(APP)、数据网络、及航空货运系统(ACS)

欲分羹火车票业务

铁道部运输局综合部主任李军表示,火车票网络订票系统目前已进入调试阶段,相关商务合作也在推进中,由于涉及跟多个单位的合作,还不能确定具体开通时间。

上述中航信高层表示,中航信在电子票务领域具有技术优势,但目前双方合作还在洽谈当中。合作的难点在于利益。如果合作成功,中航信将把电子机票的技术系统及分销模式嫁接到火车票订票业务。

8月初,中航信董事长徐强对本报记者证实了中航信上述计划。

但一位交通运输业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铁道部大力发展高铁,铁道部与民航的竞争越来越明显,双方合作能否顺利,取决于“利益如何分配”。

争夺货运重组主导权

最近,市场还传出国资委、民航局有意主导三大航货运业务合并的消息。

整合的紧迫性在于,相对于航空客运市场,中国的货运业务一直处于“散、乱、弱”的状态,在中国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足20%。

“在家门口的市场份额都如此之低,这在全世界都很少见。”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北亚地区副总裁、驻中国首席代表张保健说。

徐强证实,民航局和国资委的确有整合民航货运业务的计划。

目前传闻中的整合思路是,成立一家“超级货运公司”,这家公司一是从三大航空集团中挑选,但似乎很难有充分理由说服其它两大集团公司,另一条思路是引入其它央企旗下的货运公司加入到重组中。

徐强表示,民航货运业整合势在必行,而中航信是整合民航货运业的“最佳平台”。

目前,中航信正在努力打造货运数据中心。近日,中航信初步实现山东航空“济南——厦门”航线的货物“信息报文对做”,此举大力提高货运效率。所谓“信息对做”,是指以中航信研发的数据交换平台(iLink)为基础,使得航空公司、机场等企业之间进行货运数据的交换和转换。

一位民航研究人士认为,各大航空公司都在发展货运业,有的还合资成立了货运公司;而中航信最大的优势在于,各大航空公司都是中航信的股东,“就像机票业务一样,各大航把机票业务交给中航信做,货运业务也有可能都放在中航信下面”。

但中航信缺乏管理货运业务的实力和经验,仅在物流信息技术上有一定基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28

離岸中心誰與分羹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61721&time=2011-05-21&cl=115&page=all

不論有多少個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競爭者,中國亦有可能找到資本項下不完全可兌換的人民幣國際化路徑
財新《新世紀》 記者 王紫霧 張宇哲 特派香港記者 王端

 

  繼續傾力培育香港試驗田?還是同時扶植新加坡人民幣市場?抑或是考慮一下倫敦金融城伸出的橄欖枝?跨境人民幣結算的井噴式增長正在促使中國央行做出抉擇。

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官员在本月于公开场合表示,希望人民币以香港作为离岸中心,多“飞一会儿”再回来。Bobby Yip/Reuters

央行貨幣政策二司官員在本月於公開場合表示,希望人民幣以香港作為離岸中心,多「飛一會兒」再回來。Bobby Yip/Reuters


  央行有關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香港這個人民幣離岸試驗田的進展有待調整之處:「人民幣在香港並沒有充分流動起來,香港在推進外循環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人民幣外循環」即指央行貨政二司一位副司長近日在一個公開場合提到的:「讓人民幣通過香港這個離岸市場在海外多『飛一會兒』。」匯信資本董事總經理葉翔亦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在於增強海外派生能力。

  此時,新加坡和倫敦金融當局「乘虛而入」,向中國央行尋求設立人民幣清算中心的機會。新加坡金管局主席吳作棟於近期會見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表 示了希望新加坡本地銀行能成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業務清算行的願望,認為這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而倫敦金融城的市長亦提出,倫敦願意在人民幣離岸市 場中「分一杯羹」,設立清算中心。

  國家外管局國際收支司有關官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解釋:「美元或歐元在成為離岸貨幣之前,已經成為可兌換貨幣,或可兌換程度已經很高,所以不需要設立清算中心。之所以需要在境外設立人民幣清算中心或清算所,因為人民幣還未實現可兌換,還需要很多管理和監測。」

  儘管如此,上述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中國明確要扶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只有香港,「我們不可能再支持別的境外離岸中心。」他認為,清算行的設立,與人民幣離岸中心是兩回事,「而且這些申請還沒有提上日程。」

  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產品中心王增武博士則認為,短期來看,五年之內,在目前政策支持導向的情況下,因其高度國際化、金融市場化發展程度等優勢,香港很有可能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長期來看,如果從純粹市場角度比較,十年之內,新加坡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可能性會比較大。

  業內人士則普遍認為,離岸中心肯定不止一個,但新加坡、香港及倫敦孰優孰劣,要看哪個市場更能吸引市場參與者、並在實體經濟和貿易中更多持有和使用人民幣。

讓人民幣「飛一會兒」

  香港人民幣存款正在火速增長。從去年初的600億元到香港金管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額已達4514億元,月增12.9%。

  「去年年初香港的人民幣大部分是個人存款;到目前為止增加的存款中,2000多億元來自企業,1000多億元是個人存款。」香港金管局有關人士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自去年底配套政策大致齊備後,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發展速度很快。

  香港金管局5月17日公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通過香港銀行進行的人民幣貿易結算已達3108億元,達到去年全年的84%。據央行統計,2011年第一季度人民幣結算金額累計達3603億元,去年全年僅為5063億元。

  另外,香港人民幣債券發行在今年前四個月已經達到185億元,超過了去年人民幣債券發行總額358億元的一半。「香港現在人民幣流動性雖多,基本上沒出路,發債成本很低,錢放在銀行裡邊利息是半釐,發債券利息是2到3釐,相比就也很不錯。」一位香港金融界人士說。

  按照香港金融界的傳統思路,本應順應市場而為,有必要開發一些循環機制,「比如說,直接投資渠道允許多一點人民幣進入內地。」香港金融界一位人 士稱這並不影響已有的審批機制,可看做幣種方面多了一項選擇。一位外管局相關人士也表示,央行正在加緊研究人民幣直接投資項目,由於牽涉部門較多,這一政 策可望在半年內出台。

  「香港的方向需要調整。目前過於關注打通與大陸的回流渠道,而非向海外推進人民幣。」匯信資本董事總經理葉翔評價說,金融機構不應僅盯著國內利率高、有升值潛力的思路,而應向東盟國家多發放人民幣貸款,促進境外實體經濟中對人民幣的使用等,才是深化人民幣國際化的真諦。

  央行貨幣政策二司官員在本月於公開場合表示,希望人民幣「以香港作為離岸中心,多飛一會兒再回來。這是最密切、最現實的考慮。」

  央行相關人士也表示,在人民幣「外循環」方面,香港還有很多事可以做。

  來自央行的信息顯示,目前跨境貿易的境外國家和地區已達126個;截至2011年4月末,已有20家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從事現券買賣,包括部分中央銀行;也有部分央行已經表達了對持有人民幣資產作為部分外匯儲備的興趣。央行前述官員表示,這些都顯示人民幣境外的接受程度。

  香港金管局有關人士介紹,今年的一個工作重點,是到海外進行路演,推介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提供的一站式人民幣服務平台。今年3月香港金管局在澳大利亞舉行的活動吸引了當地的主要企業和金融機構超過300名的高層代表出席,反映理想。接下來會到更多的地方,包括俄羅斯等。另外,2010年香港人民幣債券等金融產品的發行總額超過360億元,購買者包括本地以及海外的投資者。

境外清算行

  前述央行官員表示,內地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之所以倚重香港,乃是因為其已經建立了一個比較完備的人民幣清算體系。

  中銀香港是央行制定的香港惟一跨境人民幣結算的清算行。按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香港人民幣清算行可以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從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兌換人民幣和拆借資金,兌換人民幣和拆借限額、期限等由中國人民銀行確定。

  雖然央行已經和11個國家地區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互換總額達8342億元人民幣,但貨幣互換協議畢竟不等同於清算行能獲得的人民幣清算額度。 接近央行的人士解釋說,清算行獲得的人民幣是通過「購買」的方式獲得,而貨幣互換協議則是以「借貸」人民幣的形式取得,二者的成本不一樣。且啟動貨幣互換 協議需要一事一議,「借貸」的利率、期限等事項每次均需單獨商定。去年中銀香港用完人民幣清算額度後,啟動200億貨幣互換協議就被業內人士視為「無奈之 舉」。

  對於設立境外人民幣清算中心之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與美元、歐元成為國際貨幣的路徑迥異之處。美元、歐元的清算中心均設在本土,而不是境外。

  前述外管局相關人士分析指出,美元或歐元在成為離岸貨幣之前需要做的事情和我們不一樣。人民幣還未實現資本項下可自由兌換,因此還需要通過境外 的清算行幫助央行監測資金動向和風險管理。「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和美元、歐元成為國際貨幣的路徑截然不同,所面對的情況更複雜、更多挑戰。」這位人士坦 承。

  業內人士亦認為,中國對於資本項下的資金流動是管制的,從而才有境外清算行這一「中國特色的人民幣國際化產物」。王增武博士認為,清算中心相當 於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央行,在初期階段是有必要成立的,以便於央行的管理和風險控制。他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挑戰是防止離岸資金對在岸資金的衝擊,目前 監管部門採取的是內外分離的形式,嚴格限制人民幣項下的自由兌換,屬於中國模式的人民幣國際化路徑。

  美銀美林資深亞太區經濟學家陸挺則認為,美元、歐元、日元的國際化路徑並非單一模式,如日元並也非真正意義的國際化。如何實現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和本幣在風險管理方面的平衡,是一大課題。

  央行前述官員亦闡述了央行的管理思路,即「不能完全將跨境人民幣視做外匯業務的一個幣種進行管理。跨境人民幣既是參與跨境結算的國際貨幣,又是 中國本幣。」她同時表示,目前75%的資本項目都處於部分可兌換、基本可兌換或完全可兌換狀態。「人民幣目前有可能走出資本項下不完全可兌換的國際化路 徑。」

  一位央行人士亦透露,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寫入了國家「十二五」規劃,不可能再有第二個離岸中心,「即使在新加坡指定一家清算行,也不一定和香港的清算行地位一樣。」

多個預備隊

  儘管香港是「欽點」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其他金融中心依舊虎視眈眈。

  新加坡金管局主席吳作棟近日公開表示,希望新加坡本地銀行能成為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的清算行。工行於今年3月在新加坡設立海外人民幣服務中心, 成為首家將新加坡作為東南亞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和人民幣計價產品中心的中國內地銀行。工行方面亦表示,「對於清算行的資格,正在積極爭取中。」

  據新加坡金管局數據顯示,2010年新中雙邊貿易達950.3億新元(約合人民幣5014.7億元),年增26%,中國已成為新加坡第二大貿易夥伴,有3000家中國企業在當地有業務,並有150家是新加坡的貿易夥伴。

  葉翔表示,企業都有自己的經濟圈,大中華地區的企業可能願意通過香港進行交易,而東南亞的企業偏好於新加坡市場。如果新加坡也成為離岸市場,那麼新加坡和香港應能在各自的經濟圈中發揮作用。目前,在與中國進行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國家和地區中,東盟佔了最大比重。

  支持新加坡一方的人士認為,新加坡在大宗商品和期貨方面有優勢,如要推出相關產品,如人民幣計價的期貨產品,那麼新加坡已經比香港多了一重基 礎。毅聯匯業電子經紀亞太地區總經理傑夫·沃德(Jeff Ward)認為,香港的優勢是和內地聯繫的更緊密,但新加坡的市場體制更為靈活,產品也更豐富。

  匯豐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在亞太區,新加坡是除了日本以外的最大的外匯中心,「香港跟它很接近,但新加坡更超前一些」。最近匯豐剛在新加坡成立了一個新的交易室。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集團亞洲外匯主管藍國聰認為,新加坡外匯產品齊全,日本雖為亞洲第一大外匯市場,但主要是以日元交易為主,而香港主要是貿易結算中心,並不是外匯交易中心。

  奧地利奧合國際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分行吳錦圖認為,香港政府在政策上更依賴於中國政府而比較被動,相較而言新加坡政府的政策更靈活彈性。這 是認為新加坡更有可能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一種普遍聲音。「香港政府給人的感覺就是『等啊等啊,在等政策』,而新加坡政府就更為靈活而且野心也更強一 些。」

  但更多受訪業內人士認為,香港目前已有了先發優勢,無論從人民幣資金池、結算量上來說,都遠超新加坡,新加坡要在短期內趕上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從更加長遠的角度去考量,要看哪個市場更能推出吸引參與者的產品。

  除了新加坡,近期表現積極的還有倫敦。倫敦金融城市長白爾雅此次訪華,在簽訂與上海的城市合作協議的同時公開表示,要爭取人民幣離岸市場。據銀 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人士透露,倫敦金融城市長將於近期拜訪交易商協會,離岸人民幣中心將會成為其到訪的主要議題之一。此外,去年業內亦有傳聞提及台灣也表 露了類似意願,但由於政治上的阻礙,可能性不大。

  接近央行的人士分析認為,要成為離岸中心,三個條件不可或缺:第一,這個貨幣所在國的經濟在世界上具有廣泛影響力;第二,這個國家必須有一個足 夠廣和足夠厚的金融市場,以及靈活有效的監管體制;第三,或早或晚,人民幣資本項下實現可兌換。「如果在新加坡、倫敦、紐約都設立人民幣清算中心,人民幣 國際化會發展特別快。關鍵是我們自己,準備好了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284

頁岩氣開採破解「石油魔咒」 高端設備商謀分羹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5/1NNDE3XzQwNjY1Ng.html

沙特阿拉伯王子阿爾瓦利德·本·塔拉爾2月6日宣稱,儘管伊朗局勢充滿不確定性,但國際原油價格不會突破100美元。話音剛落,油價即出現連續性上 漲,2月13日收於100.83美元,3月1日盤中更是升破110美元。如今,國際原油價格「破百」時間間隔已由原來的兩年縮至8個多月。

這幾次油價上漲總伴隨著中東地區主要原油輸出國的局勢動盪,如何擺脫對該地區石油的依賴,甚至是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已非新鮮話題。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之一,2005年石油對外依存度曾高達64.2%,隨後逐漸下降,2010年為53.7%。從2009年起,美國超過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一大天然氣生產國。

中國近年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擴大,2011年超過了56%。破解「石油魔咒」,除加大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外,提升清潔環保、價格低廉的天然氣的消費比重,也是關鍵。

天 然氣分常規和非常規兩類,2011年我國天然氣商業化產量為1011.15億立方米,尚不如美國2010年頁岩氣1378億立方米的產量。去年,國務院正 式批准頁岩氣為新的獨立礦種,借天然氣價改試點以及《頁岩氣「十二五」發展規劃》出台在即的東風,我國頁岩氣的開採正逢其時。

美國石油消費逐年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美國尚是全球主要石油輸出國之一;戰後,考慮到石油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降低了本國石油開採量,成為石油淨進口國。

數據顯示,美國進口的石油主要來自北美自由貿易區、南美洲、非洲和歐洲,中東地區進口量並不多。

2000年美國石油對外依存度為63.66%,2005年攀升至64.2%,2010年卻降為53.7%。石油對外依存度下降正是得益於該國加大本國油氣資源的開發力度,當中就包括天然氣。

美 國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及消費國,2011年天然氣產量為6110億立方米,消費量為6830億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佔比例約為27%。石油消費 比重已經降至37%左右,比2003年降低11個百分點;EIA(美國能源信息署)預計,到2035年這一比例會降至31%。

中國石油進口大幅攀升

美國對天然氣的充分開發和利用,給了中國很多啟迪。

隨 著需求的快速攀升,我國於1996年首次成為石油淨進口國,2004年的石油進口量突破億噸大關,2011年為2.53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上 升,2007年為49%,2008年突破50%,2009年達到53%,2010年達55%,2011年超過了56%。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魯爾甚至預 計,到2030年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達到80%。

我國進口的石油主要來自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三者佔進口總量的43%。近年中東地區局勢不穩,已直接威脅我國的能源安全。如何破解 「石油魔咒」?國內上下已達成共識:提高天然氣的消費比重。

《BP2011 年世界能源統計年鑑》顯示,中國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為2.8萬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5%,主要分佈在塔里木、鄂爾多斯、四川、柴達木、準噶爾盆 地,東部的松遼、渤海灣盆地,以及東部近海海域的渤海、東海和鶯-瓊盆地。201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967.6億立方米,消費量1090.4億立方米,在 一次能源消費中所佔比例為4%。

目前,天然氣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還很弱小,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政府相關人士表示,到「十二五」期間,預計天然氣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將提高到8%。由此計算,到2015年,我國天然氣產量約1860億立方米,消費量則高達2710億立方米。

天然氣價改試點

我國2010年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已達11.3%,2015年將上升到31.3%,巨大的需求缺口如何解決?

目前,天然氣進口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從中亞進口,通過「西氣東輸」管線輸送至沿線消費區域;二是通過管線從俄羅斯進口;三是通過在沿海城市建立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經海上途徑進口LNG。不論是哪種方式,進口天然氣價格都比目前國內價格明顯偏高。

我國國內的天然氣價格是多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國家發改委曾於2010年5月發出通知,將陸上各油氣田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上調0.23元/立方米。在此次提價後,我國陸上各油氣田城市工業用氣的天然氣出廠價為1.1~1.6元/立方米,民用氣價格為0.8~1.2元/立方米。

進口天然氣價格又是多少?

海通證券分析師鄧勇指出,目前,我國從中亞進口的管道天然氣在新疆霍爾果斯口岸的邊境完稅價為2.02元/立方米;由於俄方給出的進口價更高,從該國進口的管道天然氣談判仍處於僵持階段。LNG進口均價約為2.11元/立方米。

隨著高價天然氣進口量的增加,天然氣價改終於破冰。

去 年底,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自2011年12月26日起,在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通知指出,我國天然氣價改最終目標是 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政府只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進行管理。對於頁岩氣、煤層氣、煤制氣三種非常規天然氣,出廠價格實 行市場調節,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進入長途管道混合輸送的,執行統一門站價格。

隨著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推廣,天然氣出廠價有望接近進口價格,不僅對天然氣勘探開採企業而言是利好,無疑也將推動非常規天然氣的開採。

美國頁岩氣開發奇蹟

有評估稱,在不考慮天然氣水合物的情況下,全球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為922萬億立方米。其中,緻密砂岩氣為210萬億立方米,煤層氣為256萬億立方米,頁岩氣為456萬億立方米。

美國在開發這三種非常規天然氣過程中,對頁岩氣的開發突破最晚,但卻幫助美國解除了「石油魔咒」。美國從1982年開始開採,1997年形成水力壓裂技術,1999年掌握重複壓裂技術,2003年實現水平井開採,經過21年的努力,終於獲得了成熟技術。

目 前,美國是世界上唯一實現頁岩氣大規模開採的國家,2010年頁岩氣產量達到1378億立方米,佔天然氣產量的22.6%,使得美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由 2005年的16.7%降至2010年的10.8%,更令美國天然氣價格在最近一年中下跌了41%;大量天然氣發電站建成投產,又促使電價下降了50%。

美國專家甚至興奮地表示,有了頁岩氣,美國100年無後顧之憂。

中國頁岩氣開發啟航

相比美國,我國的頁岩氣開發剛剛起步。2009年,中國非常規天然氣產量為331億立方米,佔天然氣總量的38.8%。其中,緻密砂岩氣產量為256億立方米,煤層氣產量為75億立方米,頁岩氣為0。

但國內三大石油公司已開始佈局,除了積極參股美國頁岩氣項目公司股權、獲取開採技術外,也在試驗開採。

2010 年10月和2011年1月,中海油先後斥資10.8億美元和13億美元,收購美國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的頁岩氣項目部分權益。2011年4月,中石油在四川威 遠打出我國第一口頁岩氣試驗開採井,該井隨後三個月產量穩定在1萬立方米/天的水平。2011年6月,延長石油打成我國第一口陸相頁岩氣井,並已成功壓裂 產氣。2011年12月,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成功對元壩9井實施大型壓裂測試,首次獲得1.15萬立方米/天的頁岩氣井。

2012年1 月4日,中石化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投資22億美元,與DevonEnergyCorp創建一家合資公司,獲得美國5個頁岩油氣33%的資產權益,面積約 1644平方公里。2012年2月3日,中石油收購殼牌位於加拿大Groundbirch的頁岩氣項目20%權益,交易金額超過10億美元。

頁岩氣開發挑戰大

企業已躍躍欲試,政府也適時地推出相關措施對頁岩氣的開發給予大力支持。

除國家發改委發出的天然氣價改試點通知,2011年12月30日,國土資源部發佈公告,國務院已批准頁岩氣為新的獨立礦種,國土部將按獨立礦種制定投資政策。

國土部油氣中心估算,中國頁岩氣可採資源儲量約為31萬億立方米。

媒體報導,即將發佈的《頁岩氣「十二五」規劃》提出,我國到2015年基本完成頁岩氣資源潛力調查與評價,探明頁岩氣地質儲量1萬億立方米,可採儲量2000億立方米,年產量65億立方米。

但擺在政府和企業面前的難題是,資金可以立刻籌集,技術卻非一朝可以獲取。國信證券分析師劉旭明指出,2015年之前,我國頁岩氣開發仍將以勘探為主,大規模鑽井開採難以啟動,勘探進展取決於2011年、2012年獲得探礦權的企業。

頁 岩氣開採有多難?資料顯示,頁岩氣是從頁岩層中開採出來的,主體位於暗色泥頁岩或高碳泥頁岩中,以吸附或游離狀態存在於泥岩、高碳泥岩、頁岩及粉砂質岩類 夾層中的天然氣藏。頁岩氣儲層的埋藏深度最淺為76米,最深超過4000米。儲層一般呈低孔、低滲透率特徵,氣流阻力比常規天然氣大,需要實施儲層壓裂改 造才能實現有效開採。另外一項關鍵性技術是水平鑽井。水平鑽井的產氣量是直井的3~4倍,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石油工業中,上述兩項 都算不上是新技術,但如何應用於頁岩層,需要試驗。

高技術設備商具競爭優勢

毫無疑問,頁岩氣開發對我國具有戰略意義,隨著政策支持力度逐漸加大以及將來開採關鍵技術的突破,我國頁岩氣的勘探開發利用有著廣闊前景,相關公司也將從中受益。

劉旭明指出,頁岩氣區塊的開發流程分為勘探、鑽井和采氣三個階段。勘探方面,國內的勘探基本由中石油、中石化內部公司完成,缺少獨立的投資標的。

一 旦油氣企業決定區塊的整體開發方案,就要進行設備的招標採購工作。我國的石油工業已經成熟,石油開採設備行業競爭激烈,多達1800多家石油天然氣設備生 產商,能否受益於頁岩氣大發展取決於產品競爭力和合作關係。只有技術含量高、替代產品少、競爭對手少的產品,才可以獲得穩定的利潤,因為油田企業一般會長 期購買,對採購價格不敏感。目前,傑瑞股份、神開股份具備這樣的競爭優勢。

油服企業將在鑽井階段受益,如准油股份(002207,收盤價15.85元)、恆泰艾普、天科股份、通源石油(300164,收盤價31.40元)等,前提是他們能將相關技術應用於頁岩氣開發。

油氣企業投資規模最大、承擔風險最多,判斷其受益大小也最困難。第一次招標完成後,今後有機會獲得探礦權的企業還有中石油、中海油、延長石油、中聯煤層氣、河南煤層氣、廣匯股份(600256,收盤價24.79元)、中國中化、振華石油、中信資源等,目前難以預測。

·重點公司

傑瑞股份高技術壁壘帶來高增長

傑 瑞股份(002353,收盤價73.55元)是國內民營油氣設備的龍頭企業,作為較早佈局海外油田開發業務的油服企業,其擁有全球最先進的油藏構造地質評 估和分段壓裂技術,構建起了高壁壘的核心競爭力。公司目前能夠生產符合要求的高端壓裂設備,隨著頁岩氣等非常規天然氣開採投入的持續加大,公司將分享更多 收益。

壓裂技術是頁岩氣開發的核心技術,2012年隨著發開進入高速增長通道,與之相關的巨額增量需求有望得到釋放。此外,頁岩氣開發中 主要應用的是重複壓裂與多段壓裂,與石油增產中使用的壓裂設備相比,其工作時間更長、工作強度更大。因此,頁岩氣開發中的壓裂設備只能使用1~5年便需要 更新,具有一定的耗材屬性,加大了設備更新的需求。未來國內頁岩氣若順利進入商業化產業化,以壓裂設備1000萬每台、五年9000台的新增需求計算,市 場容量近900億元。

目前,傑瑞股份設備銷售業務中壓裂車佔50%,固井設備30%,在國內壓裂車市場佔有率為40%,固井設備為50%。

神開股份瞄準頁岩氣增量市場

作為國內領先的民營油氣機電設備和耗材製造商,神開股份 (002278,收盤價11.27元)位居市場前列的產品MWD(無線測斜儀)、綜合錄井儀、防噴器和鑽頭均與頁岩氣的開發密切聯繫。

神 開股份近來備受關注的MWD(無線測斜儀),通過近幾年的研發調試已逐步成熟。2012年公司網站發佈信息顯示,「SK-MWD無線隨鑽測斜儀」經科技 部、商務部審定被授予 「2011年度國家重點新產品」。MWD產品主要用於煤層氣、頁岩氣開發中的水平鑽井和定向鑽井環節。

神開股份於2011年1月收購江西飛龍實現了鑽頭行業的佈局,後者在牙輪鑽頭製造和應用領域具有深厚的經驗積累,和江鑽股份、天津立林和寶雞石油機械並列為國內四大鑽頭製造商。

此外,公司業務也從傳統石油裝備製造商逐步向「製造與服務為一體化」的油服企業邁進,這將提升神開品牌在國內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實力,確保公司毛利率及淨利率在新一輪的頁岩氣發開大潮中穩步上升。

江鑽股份助力中石化頁岩氣開發

鑽機和鑽具是頁岩氣發開最基礎環節的重要設備,伴隨頁岩氣開發的爆髮式增長,江鑽股份(000852,收盤價11.91元)將從中獲益。作為中石化集團石油機械主要生產基地,江鑽股份的產品基本覆蓋了油氣開採過程的全套裝備。

2011年11月,公司發佈公告稱,擬對承德江鑽增資現金3595萬元,後者曾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井控制造配套中心成員,主要產品為管匯、閥門等。

參 與此次增資的還有江鑽股份的控股股東,中國石化集團江漢石油管理局。中石化是頁岩氣開發首輪中標者,中標渝黔南川頁岩氣勘查區塊探礦權,該區塊面積 2179.7平方公里,計劃在3年勘察期內投入5.9億元,完鑽11口參數井和預探井,中石化的整體計劃則是在「十二五」期間建成25億立方米的生產能 力。

公司此次增資將加強江漢石油管理局天然氣壓縮機的產能,配合中石化集團的頁岩氣戰略規劃實施。由此,鑽機和鑽具的需求出現短期的高增長現象,這將對公司鑽具業務帶來利好。

恆泰艾普參股中裕煤層氣延展產業鏈

 儘管主業是石油天然氣勘探技術的開發和銷售,恆泰艾普(300157,收盤價24.74元)2011年在煤層氣的開發上發力,試圖延展自身產業鏈。

2011年7月的公告顯示,公司擬利用自有資金1.5億元收購中裕能源所持有中裕煤層氣42.42%的股權。收購之後,恆泰艾普持有中裕煤層氣42.42%股權,並享有35%的收益分配權益,同時恆泰艾普將負責為中裕煤層氣提供技術方案和管理日常運營。

中 裕煤層氣是中裕燃氣的全資子公司中裕能源與河南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其勘探開發煤層氣的礦區囊括河南省主要煤炭產區。根據恆泰艾普對 單位立方淨利潤的測算,保守和最佳狀態將分別達到0.9元和2.25元,121.82億立方米的儲量將帶來109.64億~274.10億元的淨利潤。按 35%的收益分配比例,公司可獲得年淨利潤為2.56億~6.40億元。

同時,公司還希望在對煤層氣的開發過程中,開拓適合中國煤層氣勘探、開發的技術以形成具有特色的煤層氣乃至非常規油氣勘探、開採技術並加以推廣。

天科股份獨享細分領域紅利

掌握著低濃度煤層氣應用和降低碳排放的核心技術,天科股份(600378,收盤價11.27元)在煤層氣和頁岩氣開發浪潮中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發 電是煤層氣與天然氣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而用於發電的甲烷含量必須在30%~70%,目前由於甲烷含量低於30%,煤層氣無法用於發電。天科股份與GE合 作開發的變壓氣體分離(PSA)技術,可對低濃度煤層氣加以提純,將甲烷濃縮到30%以上,有效開拓了低濃度煤層氣的應用領域,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公 司與PSA技術同步發展的,還有碳捕捉(CCS)技術。該技術可將工業和能源排放源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進行收集、運輸並安全存儲到某處使其長期與大氣隔 離。在「節能減」的大背景下,未來頁岩氣和煤層氣的開發同樣對此項技術具有較高的依存度。由於天科股份在該領域佔據了國內同行業的制高點,未來將有望獨得 「減排紅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62

黑龍江明令,多省潛行,氣象系分羹新能源 「風光」買賣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031

一套基礎氣象資料5萬元?一套風資源評估報告15萬-20萬元?每年全國風電防雷檢測收入可達2300萬元?

新能源開發中,手握大權的氣象部門已不再是清水衙門,而地方政府的高度配合則更讓氣象部門底氣十足。

清水衙門新「生意」

千萬別以為,氣象部門「只能預報下天氣,有時還不准」,如今,這個再熟悉不過的部門已不再是清水衙門。

2012年8月1日,《黑龍江省氣候資源探測與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這部誕生於中國邊疆的地方條例,史無前例地規定風能、太陽能屬國有,並據此要求任何企業在探測資源前,必須經過黑龍江省氣象局的同意。

此前,黑龍江省氣象局在解釋「條例」出台初衷時認為,此舉是為加強氣候資源探測和保護。因為當下黑龍江省正處於新能源大發展階段,氣候資源探測比較混亂,此外具有外資背景的企業也在掌握具有戰略意義的涉密氣象資料。

「因為現在立的法(『條例』),與國家法律沒有牴觸,我還是持支持態度。」近日,國家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做客一家電視台節目,回應「對黑龍江將風能太陽能收回國有這一問題怎麼看」時表示,各省「也可以相互借鑑,但是要根據自己本省的實際需要」。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將探測風能、太陽能上升到行政審批層次的不只黑龍江省。目前,云南、安徽、江西早已暗中實行探測審批制,只是沒有正式出台條例或文件。

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副主任王鳳春認為,從可再生能源開發角度看,探測環節再加一道審批毫無必要。

「按照規定,黑龍江出台條例應向全國人大申請審查和備案,備案到全國人大法工委和環資委,但到現在為止,我都沒有看到黑龍江條例的原文,黑龍江目前還沒有向全國人大備案。」王鳳春說。

對於該條例,眾多風電、太陽能開發企業的牴觸情緒強烈。「新能源項目審批環節越多,開發難度越大,相關費用也就會越高,(氣象局)無疑是又要給發電商開一個天價報價單。」國內一家國有風能企業負責人向南方週末記者抱怨道。

消失的免費午餐

目前來看,這個層層加碼的報價單也是「從無到有」、「從少到多」。

一家風電企業的前期部長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氣象局收費是伴隨著中國風電的發展而發展的。「風電發展越快,收費價格越高。」

2003年,他們做風電前期工作之時,索取氣象數據是免費的,或者象徵性的。但2004、2005年,隨著中國大力發展風電,頒佈可再生能源法以來,氣象局開始正式收費,並且水漲船高。

以風電為例,在建設風電場的前期工作中,評估風資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為此,開發企業需要參考當地氣象站30年的測風數據。

企業堅持認為,這些基礎的氣象數據應免費提供,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張秀芝在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認為,「提供給企業的數據是經過加工的,這其中耗費了人力,收取一定費用是為了彌補人力成本,況且企業是出於賺錢目的。」

不過,企業想不通的是,即便需要「收費」,氣象資料的收費怎能千差萬別。

根據發電企業提供的資料顯示,內蒙古、甘肅收取5000-8000元不等,貴州的價格翻了番,達到1萬至2萬,江蘇則達到3萬,而山西、河北這樣經濟不算發達的省份起步價就標出4萬至5萬。「不過,如果與地方政府領導關係過硬,極個別項目也可以不收費。」發電企業透露。

一位發電企業負責人說,風電場一般建於遠離城市的高山或空曠地,而氣象站提供的數據大多採集於城市或周邊低窪處,再加上城市建築物的影響,其實對風電開發的參考價值並不大。

「基本的氣象資料應該向全民公開,免費索取,即使開發企業單獨委託氣象局做精細化測量,也應由國家統一規範收費標準。」王鳳春說。

風資源報告價格飆升

事實上,同樣是氣象數據,氣象局和地方政府卻能屢屢翻出新花樣。

南方週末記者瞭解到,從2011年開始,黑龍江、吉林、浙江、湖北、江西、安徽、云南等省已發展到氣象局不直接提供氣象數據,而是要求風電、太陽能項目的前期工作,必須單獨委託省氣象中心或當地設計院編制「風資源評估報告」。

這意味著,氣象局完成了從「提供數據」到「提供報告」的轉型,費用隨之上漲,一般在15萬-20萬元左右,目前最高可達到30萬元。

為了能夠讓風電開發企業定製報告,地方發改委也從中配合——部分地方發改委將「風資源評價報告」作為項目審批「路條」的支持性文件,並明確要求由氣象局組織審查,「在此過程中,報告的審查還要再收一道費」。

地方發改委的介入還不只為氣象局拉來了買賣,風電開發企業的可研報告,也被要求委託給當地的設計院來做,費用在50萬元左右。

一位發電企業的研究所負責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測風工作完成後,他們基本就得知了風資源情況,如果風資源不具備開發條件的,就不可能再繼續推進前期工作了,「況且擬建風電場在立塔測風前,我們就會對該區域進行研究,能不能開發,心裡已經有百分之八九十的結論了。」

「這些風資源評估報告與企業做的可研報告高度重合,根本沒有必要。」一家不願透露姓名的發電企業前期部長說。

防雷:安全的幌子?

真正讓發電企業頭疼的是防雷檢測費。氣象數據和風資源評估的收費環節集中於電廠建設前期,屬於一次性收費,而防雷檢測收費則始於電廠竣工之日,需年年收取。

據瞭解,這項收費發端於2011年。這一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躍居世界第一。正是因檢測技術和收費尚無標準,各地安監、氣象局自由裁量權很大。據一家發電企業介紹,此前他們認為防雷檢測收費不合理,沒有繳納,隨後就接到了罰款通知單。

據某央企發電公司反映,2011年8月18日,河北省安監局組織的防雷減災檢查組到該公司進行風電場防雷工作檢查,提出該風電場中所有風力發電機組的接地裝置,必須由當地氣象局即張北縣防雷中心每年進行防雷接地體的檢測,對公司自檢和聘請電網公司進行檢測的方式不予認可。

2011年8月15日,張北縣氣象局發給該公司的收費說明顯示:「根據河北省物價局文件,防雷檢測每個檢測點收費標準為80元,按每颱風機10個檢測點。共計800元/台,最終優惠價為每台300元。」按該公司風電場274颱風機計算,共計需繳費82200元。

但該公司調查發現,對於風力發電機這種以鋼結構和混凝土基礎為一體的電力設備應選取幾個檢測點,河北省物價局文件和風電行業的規範中並沒有明確規 定。如果比照廣東、福建氣象部門的定點規定,類似鐵塔、煙囪、水塔等建築物的防雷接地體應按一個點或兩個點、每個點60元的標準來確定,折算每颱風機的檢 測費用只有120元。

河北省的風電場防雷檢測收費還不算高,一位發電企業運營人員稱:「內蒙古氣象局防雷檢測時要求每颱風力發電機組測試20個點,每個點收費180元,每颱風機的檢測費用高達3600元!」

簡單算一筆賬,如果防雷檢測收費的全國平均值為500元,中國目前風電裝機大約4.6萬台,那麼,氣象部門每年的風電防雷檢測收入即可達到2300萬元。

默許的地方政府

在企業看來,沒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氣象局根本收不到錢。風資源評估報告需要地方發改委在發放「路條」上配合,防雷檢測離不開地方安監局聯合執法。

地方政府的高度配合,源於風電企業繳納的稅收和政府預期差距太大。

增值稅改革(生產型增值稅轉為消費型增值稅)後,企業購入設備的金額可以從銷項稅額中抵扣,而風電企業設備購進費用佔到總投資的75%,這意味著,地方政府的增值稅收入將大幅減少,一些地區甚至長年都是零。

此前,酒泉市國家稅務局曾預計,2015年酒泉新增裝機容量755萬千瓦產生的進項稅金的抵扣年限約為19.87年。也就是說,實行增值稅轉型後,風電項目在近20年內不用上繳增值稅。

然而,即使在20年以後,風電企業也不見得繳納增值稅。風電設備運轉5-8年後一旦出現老化破損,就要維修更換,這會產生一筆固定資產增值稅進項,企業又可以進行抵扣。風電企業在現行增值稅政策下,可能永遠都不用繳納增值稅。

對急於獲取稅收的地方政府而言更為雪上加霜的是,風電開發業繳納的稅收主要是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但由於風電產業投資回收期長達8年至15年,大多 數風電企業短期內不能滿負荷發電,處於虧損狀態,加之「三年免稅、三年減半徵收」的優惠政策,近幾年風電企業都不會實現企業所得稅。

對於急切想從風電企業看到效益的地方政府來說,這無異於一枚難以吞下的苦果,這也讓地方政府在有限空間,尋找新的「致富」途徑——氣象部門擴權收費,顯然是其中一個。

後「風光國有」時代

「氣象局的介入勢必會拉長風電場建設的審批週期,也提高了企業進入風電和光伏行業的門檻和成本。」一家來自黑龍江的風電企業如是評價。

國內一發電廠商預計,如若實施條例,現已處於盈虧邊緣的風電項目將被放棄。而未來在開發海上風電時,海上風資源的探測審批可能會遇到麻煩。

更令風電、光伏企業擔憂的是,黑龍江省條例涉險過關後,早已暗中實施風、光資源審批制的云南、安徽、江西甚至更多省份會不會跟進出台類似條例。

而類似「風能、太陽能國有」的口子一旦敞開,未來極有可能變相滋生出其他名目的收費項目。「那時,風電產業將面臨滅頂之災!」上述發電廠商說。

據南方週末記者瞭解,針對黑龍江條例的內容,國家能源局政策法規司已收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李豔芳等各方意見,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異議,但截至發稿時仍沒有下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50

「圈氣運動」開啟,民企分羹不是夢?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4/3NNDE3XzUyMjE3Ng.html

頁岩氣第二輪招投標雖向各類資本敞開了大門,但對民企而言,競爭對手不僅有傳統油氣央企,還有強大背景的地方國企。一個月後的招標區塊花落誰家,還是未知數。

 

2012年9月10日,放風已久的頁岩氣第二輪招投標正式啟動。各類資本搶灘頁岩氣探礦權的發令槍終於打響。

 

國土資源部的公告顯示,本輪可供投標的區塊有20個,總面積約為2萬平方公里,分佈在重慶、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8個省份。開標會確定為2012年10月25日舉行。

 

和2011年6月的首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相比,本輪投標區塊數量顯著增加、總面積翻倍,但區塊「小而多」——大多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最小的甚至只有三百多平方公里。如果暫不考慮這是在迴避探礦權重疊問題的話,這對資金、技術實力都不如傳統油氣巨頭的民資有利。

 

此 外,招標公告還要求「企業負責人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關係的不同企業,不得投標同一區塊」以及「投標人應為獨立法人,不得以聯合體投標」。這樣規定 意味著每一個區塊的有效競爭對手增多。而「三億元註冊資本金」和「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兩項門檻規定,並非高不可攀,特別是後者,企業可通過與 具備資質的機構合作獲得。

 

顯然,此次招標釋放的信息非常明確,即頁岩氣勘探開發領域石油央企一統江湖的局面會被逐漸打破,民營、外資和地方國企未來都將分得一杯羹。

 

不過,事情沒那麼簡單。儘管國土部門戶網站刊登文章旗幟鮮明表示「各類投資主體均可進入頁岩氣勘查開發領域」,但其中一個看似平淡的規定還是為「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留足了勢力範圍。

 

這條規定是,「本次招標出讓的探礦權有效期為3年,年均勘查投入應達到每平方公里3萬元人民幣及以上,鑽達目的層的預探井等鑽探工程量最低應滿足每500平方公里2口。」

 

一 直以來,我國的油氣勘探開發實行備案制。油氣企業圈定勘探區塊後,只要在國土部備案,再每年完成一個最低工作量,就可安穩坐擁資源。這套遊戲規則導致企業 圈資源時熱情、勘探開發時冷淡的情況時有發生。相對頁岩氣新參與者,上述新規定更有利於勘探技術實力更優的「三桶油」,大佬們要及格都不難,也不會擔心因 資源被擱置而被收回勘探開發權。

 

值得注意的是,探礦權重疊的問題在第二輪招標時仍然沒有被觸及。我國的傳統油氣探礦權和採礦權主要由「三桶油」獲得,由於我國頁岩氣有80%與常規油氣開發區域重疊,重疊區的礦權統一劃歸幾家油氣央企,還是根據某個標準劃江而治,目前都沒有定論。

 

礦 權博弈尚未明晰,但政府意圖卻初露端倪。第二輪招標並沒有包括幾個頁岩氣資源最富集的區域,比如四川、山西、陝西、河西走廊、東北等,這有可能是為此後開 發留下資源後備區,也可能是地方不願將資源拱手相讓,有自己的開發計劃。目前拿出來招標的區塊整體繞開了礦權重疊區,有中央與地方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意 思。

 

其實,地方政府在頁岩氣開發中先下手為強的意圖已經很清晰——一邊或結交或扶植相好的企業,一邊在自家地盤上捂盤惜售。

 

最 打眼的就是各地熱衷於簽訂各種頁岩氣合作協議。比如,貴州、湖南聯姻華電,重慶搭上國家投資開發公司,安徽牽手華能等。除簽署不具實質意義的頁岩氣「訂婚 協議」外,地方政府也不遺餘力地扶植地方國企。比如湖南頁岩氣開發唯一平台的華晟能源公司,其主要股東就是華菱集團、湘煤集團和湖南發展集團。

 

從這個意義上說,第二輪招標雖機會均等,但對於民企而言,競爭對手不僅有傳統油氣央企,還有地方國企。儘管第二輪招標的意向調查摸底中,民企佔到了1/3,廣匯股份、四川宏華等民營企業早早就做好了準備,但一個月後的招標區塊花落誰家,還是個大大的未知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43

【風向標】「圈氣運動」開啟,民企分羹不是夢?

http://www.infzm.com/content/80780

頁岩氣第二輪招投標雖向各類資本敞開了大門,但對民企而言,競爭對手不僅有傳統油氣央企,還有強大背景的地方國企。一個月後的招標區塊花落誰家,還是未知數。

2012年9月10日,放風已久的頁岩氣第二輪招投標正式啟動。各類資本搶灘頁岩氣探礦權的發令槍終於打響。

國土資源部的公告顯示,本輪可供投標的區塊有20個,總面積約為2萬平方公里,分佈在重慶、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河南8個省份。開標會確定為2012年10月25日舉行。

和2011年6月的首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相比,本輪投標區塊數量顯著增加、總面積翻倍,但區塊「小而多」——大多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最小的甚至只有三百多平方公里。如果暫不考慮這是在迴避探礦權重疊問題的話,這對資金、技術實力都不如傳統油氣巨頭的民資有利。

此外,招標公告還要求「企業負責人為同一人或者存在控股、管理關係的不同企業,不得投標同一區塊」以及「投標人應為獨立法人,不得以聯合體投標」。 這樣規定意味著每一個區塊的有效競爭對手增多。而「三億元註冊資本金」和「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兩項門檻規定,並非高不可攀,特別是後者,企業 可通過與具備資質的機構合作獲得。

顯然,此次招標釋放的信息非常明確,即頁岩氣勘探開發領域石油央企一統江湖的局面會被逐漸打破,民營、外資和地方國企未來都將分得一杯羹。

不過,事情沒那麼簡單。儘管國土部門戶網站刊登文章旗幟鮮明表示「各類投資主體均可進入頁岩氣勘查開發領域」,但其中一個看似平淡的規定還是為「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留足了勢力範圍。

這條規定是,「本次招標出讓的探礦權有效期為3年,年均勘查投入應達到每平方公里3萬元人民幣及以上,鑽達目的層的預探井等鑽探工程量最低應滿足每500平方公里2口。」

一直以來,我國的油氣勘探開發實行備案制。油氣企業圈定勘探區塊後,只要在國土部備案,再每年完成一個最低工作量,就可安穩坐擁資源。這套遊戲規則 導致企業圈資源時熱情、勘探開發時冷淡的情況時有發生。相對頁岩氣新參與者,上述新規定更有利於勘探技術實力更優的「三桶油」,大佬們要及格都不難,也不 會擔心因資源被擱置而被收回勘探開發權。

值得注意的是,探礦權重疊的問題在第二輪招標時仍然沒有被觸及。我國的傳統油氣探礦權和採礦權主要由「三桶油」獲得,由於我國頁岩氣有80%與常規油氣開發區域重疊,重疊區的礦權統一劃歸幾家油氣央企,還是根據某個標準劃江而治,目前都沒有定論。

礦權博弈尚未明晰,但政府意圖卻初露端倪。第二輪招標並沒有包括幾個頁岩氣資源最富集的區域,比如四川、山西、陝西、河西走廊、東北等,這有可能是 為此後開發留下資源後備區,也可能是地方不願將資源拱手相讓,有自己的開發計劃。目前拿出來招標的區塊整體繞開了礦權重疊區,有中央與地方擱置爭議共同開 發的意思。

其實,地方政府在頁岩氣開發中先下手為強的意圖已經很清晰——一邊或結交或扶植相好的企業,一邊在自家地盤上捂盤惜售。

最打眼的就是各地熱衷於簽訂各種頁岩氣合作協議。比如,貴州、湖南聯姻華電,重慶搭上國家投資開發公司,安徽牽手華能等。除簽署不具實質意義的頁岩 氣「訂婚協議」外,地方政府也不遺餘力地扶植地方國企。比如湖南頁岩氣開發唯一平台的華晟能源公司,其主要股東就是華菱集團、湘煤集團和湖南發展集團。

從這個意義上說,第二輪招標雖機會均等,但對於民企而言,競爭對手不僅有傳統油氣央企,還有地方國企。儘管第二輪招標的意向調查摸底中,民企佔到了1/3,廣匯股份、四川宏華等民營企業早早就做好了準備,但一個月後的招標區塊花落誰家,還是個大大的未知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86

券商分羹資產證券化

2013-09-09  NCW
 
 

 

獲得受托機構資格,參與產品設計,成為次級產品的買方,將是券商參與的

主要路徑

◎ 本刊記者 楊璐 ? 鄭斐 文yanglu.blog.caixin.com|zhengfei.blog.caixin.com 在新一輪信貸資產證券化擴大試點之時,券商是否能有重要角色而不再是通道?這取決于監管壁壘的進一步打破以及產品設計的進一步創新。

8月底,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

央行隨後強調,此次擴大試點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真實出售、破產隔離;總量控制,擴大試點 ;統一標準,信息共享 ;加強監管,防範風險 ;不搞再證券化。

一位監管層人士坦言,此輪信貸資 產證券化試點擴大的方案,給人的感覺較為“悲觀” 。 “仍然是以場外市場為主,通篇也沒有提到券商的角色。 ”他說。

此前,券商參與資產證券化的標準路徑為企業資產證券化,即在交易所發行的企業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但因投資者範圍受限、流動性不好,于2006年暫停。2013年證監會重啓,目前僅發出12 單,規模約300億元。

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實踐中,券商擔任承銷商是較為標準的參與模式,發揮的作用有限,而券商的雄心不止于此。

“作為信貸資產的受托人,參與產品設計的同時,通過券商的自有資金充當買方投資產品的次級部分,這將是券商參與的主要路徑, ”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 “不過,券商想作為受托人,還需要銀監會的批准。 ”

資產證券化潮起

對於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的擴大,券商正摩拳擦掌,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

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是指基於商業銀行貸款資產的證券化產品,通過搭建資產池、構建特殊目的載體(SPV) 、SPV 以資產發行證券等流程完成證券化。

中國的第一輪資產證券化試點始于2005年。彼時信貸資產成為第一輪資產 證券化的重要標的資產,從2005年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起步,到2008年試點暫停,國內累計發行17單共計668億元的信貸資產支持證券。包括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在內的大型券商均參與其中,以信托作為主要 SPV 實現了資產證券化產品的首批實踐。

去年5月,再度重啓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後,截至今年3月發行了228億元產品。在這一輪過程中,券商的角色主要是承銷商,這不能滿足券商的胃口。

目前,中國資產證券化產品存量僅為幾百億元人民幣。而美國在經歷金融危機之後,還有11萬億美元資產證券化的存量。中國資產證券化剛剛進入起步階段。

一位大型投行固定收益部門負責人曾指出,中國金融資產的70% 集中在商業銀行,且多為持有到期類資產,大量提供金融產品的機構無法提供流動性。

“經歷了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相比過去的十年,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會呈現上升,這是市場化發展的一個必然情況。 ”一位資本市場資深人士預期。

銀行騰挪資產的需求已經顯現,並且通過銀信合作、銀證合作等方式變相尋求釋放風險的渠道。券商作為提供流動性的主體,也理所當然風風火火地參與其中。

2012年,以銀行為主要客戶的券商定向資產管理計劃規模,從2011年的1305億元猛增至2012年的16847億元,增長高達近12倍。

“對於現在種種資金池的模式,非標產品的模式,監管層已經注意到其中的風險並且在進行壓縮。風險的釋放肯定要有別的方式。 ”中信證券一位相關業務資深人士直言。

完成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資產證券化發行的東方證券對市場很有信心。 “我們非常看好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接下來也會積極參與。 ”東方證券相關部門人士如是說。

“券商可以把資產證券化產品設計方面的能力利用起來,有利於擴大市場上產品的種類。 ”中金公司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

何種資產證券化

此次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的擴大,受到市場的普遍關注和期待,銀行風險如何以市場化的方式逐步釋放是討論的核心。銀行拿什麼樣的資產來證券化,如何市場化定價,信息披露是否透明,破產隔離和追償的制度安排是否完善,都是業界關注的重點。

過去一年多,火爆的非標產品被監管逐步限制,銀行通過理財品和投資品左手倒右手的模式並未實現風險出表。

截至目前,國內信貸資產支持證券規模合計896億元,銀行主要通過借道信托,實現信貸資產表外化融資。

銀行參與資產證券化有兩個主要的目的 :一個是為了出表,騰挪銀行的資本額度,加快資產的流動性,博取收益;二是融資,一些融資渠道相對有限、缺乏儲蓄業務的銀行,可以通過證券化拓展。如果貸款與證券化融資渠道的收益之間實現穩定的利差,則會形成資產負 債管理和融、貸之間的良性循環。中金公司相關業務資深人士指出,新一輪資產證券化啓動後,與2005年的試點相比,市場情況將會出現較大的變化。2005年試點時,銀行拿出的資產質 量相對是最優質的,收益率自然也偏低。

此輪資產證券化中,銀行將更多根據自身及市場需求來選擇資產,資產質量與收益率有望呈現多元化。

銀行能夠拿出何種資產證券化是市場、特別是證券行業熱議的話題。 “從央行發佈的方案看,基礎設施、棚戶區改造等並不是讓我們感到十分理想的資產, ”一位券商界資深人士直言, “目前哪些資產證券化不是市場能夠決定的。 ”另一位券商資產證券化資深人士對此的態度十分積極。她認為,棚戶區改造類的資產安全性暫時不構成太大的問題,主要是如何設計方案,補償此類資產的收益率與投資者收益率預期之間的差異。 “比如銀行在拿出資產時給出一定的價格折讓,或者搭配其他資產,也可以通過產品稅收優惠鼓勵投資者持有。 ”鑒於目前商業銀行貸款打折出售需要很嚴格的條件,未來如何實現靈活操作仍有待政策空間。

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資產證券化為證券公司所青睞,這類貸款風險較低,期限較長,現金流具有規律性。但是,券商作為產品的設計者,個人住房抵押貸款需要一事一議,技術性不低。

“設計產品並非照抄以前的模型,不同的銀行對個人抵押貸款的特點不同,必須要掌握充分的歷史數據,才能為估值模型提供可靠的參數。 ”上述中金公司人士表示。

這些技術特性可能成為券商重要的競爭優勢。 “從現有的情況來看,產品交易結構設計以及證券化的相關工作都由發起人代行了,而非信托公司。從交易結構的設計到中介機構的選取等等,信托公司更多地扮演了通道的角色,盈利空間有限。 ”一家大型信托公司的項目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

券商的產品設計基礎仍有賴于整個市場的系統建設。銀行能夠拿出什麼樣的資產,決定著券商為市場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和服務。

有券商資深人士指出,國內存款利率是受管制的,銀行可通過較低的成本獲得資金,對於通過證券化融資的動力不大,相對高安全性、低收益率水平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就可滿足銀行的要求。

“如果存款利率市場化了,資金成本上升了,銀行會更有動力將其貸款資產拿出來證券化,拓寬融資渠道。 ”她說。

“銀行現在有較大的風險轉移需求,推動風險轉移也是監管層的目的所在。 ”中信證券資深人士指出,風險轉移的基礎是破產隔離,也就是實現證券化對應 資產與所有人其他資產的剝離。

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評級業務部的楊彬認為,從目前來看,信貸資 產的選擇、打包、資產轉讓、風險隔離、證券化設計以及產品銷售過程都很順利,已經形成了標準化的產品模式。

中金公司上述人士表示,證券化過程中可以通過法律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設計實現破產隔離。

但投資者擔心的主要問題不僅涉及破產隔離本身,更是產品違約時如何追償,尤其在破產隔離的情況下如何追償。

“目前國內的違約追償流程沒有一個系統的實踐,未來需要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去推動這樣的實踐,逐步形成風險自擔和違約追償流程的清晰化、法制化模式。 ”中金公司有關人士說。

SPV資格

從市場的現狀來看,承擔資產證券化的SPV仍是信托一家獨大,2005年《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由特定目的信托受托機構發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交易結構分為資 產打包發行和資產支持證券的償付。發起人,也就是銀行,將缺乏流動性的信貸資產組裝成可供交易的資產池,授予SPV 基礎資產,實現基礎資產與發起人資產的破產隔離,最後由承銷商負責進 行推介。

銀監會在 SPV 的資格審核上較為 慎重,獲得這一資格參與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的信托公司並不多。

未來券商參與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資格問題仍有待監管協作推動。一方面,券商成為受托機構參與的資格需要銀監會的認可;另一方面,非信貸類資產證 券化交易結算在中證登完成,交易所的相關系統需要與負責銀行間市場結算的中債登完成對接。

“信托公司2005年就開始接觸這塊業務了,肯定比券商的經驗和資源要豐富。信托的風險隔離機制是信貸資產證 券化的前提,也算是信托公司的先天制度優勢了。 ”一位信托項目負責人對財 新記者說。

東方證券相關人士表示, “阿里小貸的結構設計、流動性控制等問題更加複雜,相比之下,銀行的信貸資產相對簡單清晰。 ”一位資產證券化業務資深人士亦表示,此輪資產證券化將出現兩大趨勢,一是用于證券化的資產風險將增加,二是證券化的技術要求將更高。在資產風險提升、投資者收益率預期相對較高標準的情況下,產品結構、交易結構將有很多設計方面的提升空間。

買方新角色

對於資產證券化產品的買方,業界亦有所期待。因為如果銀行仍是大買家,風險並未脫離銀行體系。

“如果能作為信貸資產的受托人參與,則可以獲取一定的通道費用,這就要面臨與信托公司搶生意。而通過券商的自有資金、受托資金充當買方參與,投資產品的次級部分,收益比較可觀。 ”一位監管層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券商手上擁有大量的客戶資源,不論是買方還是賣方,產品很容易就能賣出去,今後產品若能在二級市場流通,風險就等於脫離了銀行體系。券商在承銷方面的優勢將更加明顯。 ”另一位投行資深人士稱。

中信證券一位投行人士則認為,銀行的客戶資源遠比券商的資源更為優質,銀行對自己的信貸資產最為熟悉,對接銷售給什麼類型的客戶也比券商更加清楚。

對於以買方身份參與資產證券化,東方證券相關人士稱,受制于資本金不足,券商可以成為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的一個買方,但並非最為重要的買方,一開始市場還將是以機構客戶為主導地位的,如保險公司。 “個人投資者估計還 不能購買,但未來很有可能放開。 ”這位人士表示。

“未來一段時間,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投資者仍然會以銀行,或者說是銀行類的投資者為主,原因是銀行類機構對貸款資產更加瞭解,而且可投資資金相對更為充裕。 ”中金公司上述資深人士表示。

她指出,隨著結構化產品研究的深入,包括保險、基金在內的一些機構可能成為未來重要的投資者。 “伴隨資產 性質的多樣化趨勢,產品結構會趨於複雜,可能出現的專業關注結構化產品的投資機構,將成為資產證券化分級產品的重要支撐。 ”

信貸資產證券化

仍以場外市場為主。

券商角色不明,優勢是產品設計能力,還是充當買方?

券商能否成為

信貸資產證券化

的受托人,

取決于銀監會

是否批准資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97

萬億PPP盛宴漸入高潮,誰來分羹?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95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4 14:23 編輯

萬億PPP盛宴漸入高潮,誰來分羹?
作者:管清友

導讀:在省市級地方政府共推出總額約為2萬億元的PPP項目,其中有9000億項目公布了具體的項目投資額。到目前為止,簽約的項目約為3350億元,占總額的1/6。在未簽約項目中,主要為交通設施、社會事業、水利工程、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項目。

一、漸入高潮的PPP盛宴

我們統計顯示,省市級地方政府共推出總額約為2萬億元的PPP項目,其中有9000億項目公布了具體的項目投資額。到目前為止,簽約的項目約為3350億元,占總額的1/6。在未簽約項目中,主要為交通設施、社會事業、水利工程、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項目。




鑒於PPP模式在治理地方債務中被寄予厚望,為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入場,政府將在改善PPP制度環境上做出政策調整。此外隨著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的論證蹉商,時滯因素對成功推廣PPP項目的負面影響正在減緩。PPP盛宴漸入高潮,未來將有更多的公司參與PPP項目。

二、萬億PPP盛宴,誰來分羹?

在《萬億PPP項目,為何簽約不多》報告中,我們分析了43號文後成功簽約的項目之間的一些共性:各領域的領頭羊在分享萬億PPP項目中極具優勢,擁有相關PPP項目經驗也是招標中的重要加分項,而上市公司、大型央企所擁有的財力與政府資源則是它們的天然優勢。

我們按照上述已簽約項目的三個共性,篩選出五個主要行業未來可能參與PPP盛宴的上市公司。

行業一:交通設施

這里的交通設施包括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和鐵路等項目。已公布投資額的未簽約項目中,交通設施占比為78%,遠超其它領域項目投資之和。在已簽約的項目中,交通設施投資額占比也達63%。交通設施成為PPP盛宴中最重要的一道大菜。

通常而言,交通領域項目前期投資大,如浙江省紹興市軌道交通一號線項目,投資額高達200億元。回報周期長,而且受經濟形勢、產業政策影響大,這就對招標企 業的抵抗風險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只有央企、大型民企這些實力強勁的企業有意願與能力去參與並得到政府的信任。在已簽約的交通設施項目中,社會資本方也的 確為上海綠地、太平洋建設、京港地鐵這些大型集團。



行業二: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項目數量最多,範圍極其廣泛,包括醫院、養老中心、體育中心、移民小區等。這些項目的服務通常具有公共品屬性,政府會平衡公眾與私人部門參與方之間 的利益。私人部門從PPP項目獲得利潤較低時,政府需根據合同對其進行補貼以保證項目的持續性,反之,若私人部門從PPP項目中獲得超額利潤時,政府可根 據合同控制其利潤水平。

因此,社會事業項目具有不高但穩定的收入流,對於希望鎖定長期收益的企業而言,不失為一個選擇。在已簽約項目中,社會事業金額僅次於交通設施。考慮到養老、體育等產業未來具有蓬勃的發展空間,有些上市公司已參與這些公共服務的提供。



行業三:水利建設

2015年水利建設投資規模將超5000億元。3月5日,李克強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時稱,今年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資規模超過8000億元,並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在 建規模是該年在建項目計劃投資總額,包括過去累計已完成的投資和以後年度尚需完成的投資,因而新增投資將低於8000億元。2014年全國水利投資總規模 約5000億元,而水利建設是基建穩增長的重要領域之一,今年全年水利投資規模將在去年基礎上進一步增加。

3月31日,發改委、財政部、水利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營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除法律、法規、規章特殊規定的 情形外,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營一律向社會資本開放。《意見》圍繞解決社會資本“進不來”、“不願進”和“不可持續”的問題展開,推動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分 擔的投融資體制機制。

隨著PPP項目投融資機制的完善,一些水利建設領域具有專業優勢的上市公司有望進入,分得PPP盛宴的一杯羹。



行業四:汙水處理

PPP模式下,汙水處理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一方面,地方政府大力推廣汙水處理PPP項目,如2014年9月安徽省公布的首批42個項目中,汙水處理項目達17個。隨著2015年1月1日最嚴環保法的 實施,地方政府存在責罰風險,環保壓力增大。即將發布的“水十條”,將在汙水治理、工業廢水等多方面進行強力監管並啟動嚴格問責制,鐵腕治理汙水進入“新 常態”。地方債務限制了地方政府的投資空間,尋找合適的社會資本參與不失為其最優選擇。

另一方面,汙水處理項目具有穩定的現金流,適宜使用PPP模式運作,而未來各地汙水處理費的上調,使得汙水處理項目對社會資本更具吸引力。2015年1月 26日,發改委、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下發《關於制定和調整汙水處理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到2016年涉市城市汙水處理收費標準原則上每噸居民 用水應不低於0.95元、非居民不低於1.4元,縣城、重點建制鎮相應為0.85元和1.2元。但目前來看,全國除拉薩外的30個省會級城市中,只有6個 城市生活汙水處理費和6個城市的工業汙水處理費達到標準。



行業五:垃圾處理

在垃圾處理項目中,以焚燒發電項目為主。焚燒發電的單位產能前期投資成為約為填埋的2.5倍,但焚燒發電廠具有穩定的收入流,適宜運用PPP模式運作。考慮 到目前人均垃圾產生量為1.1公斤/天,與美國的2.6公斤/天和德國的2.1公斤/天相比相距甚遠。未來焚燒發電市場尚有一定增長空間,對社會資本也有吸引力。

2014年出臺了新的垃圾發電標準,與歐盟2000版本接軌。同舊版本相比,新的標準對汙染物排放進行了更為嚴格的標準,如二噁英排放標準為舊標準的10%,汞及 化合物排放標準為舊標準的25%。2014年7月1日後投入運營的垃圾發電廠必須滿足這一標準。中小企業可能缺乏資金和技術水平,達不到標準而倒閉或者被整合。在垃圾處理PPP項目中,上市公司的技術優勢使得其極具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47

電改“第一步”擠出萬億紅利 哪些企業能分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19075.html

電改“第一步”擠出萬億紅利 哪些企業能分羹?

一財網 張旭東 2015-12-01 00:41:00

2014年,全國發電量達到5.5萬億千瓦時,電網企業售電收入約3萬億元。據此估算,售電側市場開放後將有萬億級的市場空間,原本由電網企業獨享的這部分收入,其他企業終於可以分羹了。

萬眾期待中,電力市場化的構建邁出重要的“第一步”。

11月30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6個配套文件正式印發,從輸配電價改革、電力市場建設、電力交易機構組建、放開發用電計劃、售電側改革和規範燃煤自備電廠等6大方面為電力市場構建提供了路徑。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巡視員王強在通氣會上表示,6個配套文件的發布,標誌著新一輪電改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華北電力大學曾鳴教授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輪電改最大的亮點是售電側改革,通過“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建立真正的電力市場。

2014年,全國發電量達到5.5萬億千瓦時,電網企業售電收入約3萬億元。據此估算,售電側市場開放後將有萬億級的市場空間,原本由電網企業獨享的這部分收入,其他企業終於可以分羹了。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桂東電力(600310.SH)、粵電力A(000539.SZ)、內蒙華電(600863.SH)、科陸電子(002121.SZ)、比亞迪(002594.SZ)、孚日股份(002083.SZ)、四方股份(601126.SH)等上市公司相繼宣布將涉足售電市場。

掃除市場化障礙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幹意見》(下稱“9號文”)啟動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提出“堅持市場化改革。區分競爭性和壟斷性環節,在發電側和售電側開展有效競爭,培育獨立的市場主體,著力構建主體多元、競爭有序的電力交易格局”。

如果說9號文是新一輪電改的“頂層設計”,那麽此次發布的6個配套文件則是電改落地實施的“操作手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景春梅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配套文件的印發是為了落實市場化改革,掃清目前與市場化這一大方向不符的體制機制。

以往國內的電力價格由政府核定,電力產業鏈上,發電企業的電量核定上網電價後,由電網企業負責從上網到用戶的整個過程,電價錯綜複雜。輸配售環節由一家公司控制,造成輸配環節的成本十分模糊。

要從現有體制轉變為市場形成價格,輸配電價核定就變得非常關鍵。“單獨核定輸配電價是實現市場化交易的基礎,是放開競爭性業務的前提,對於還原電力商品屬性,全面實現電力體制改革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國家發改委解讀說。

按照《關於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實施意見》,將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核定電網企業準許總收入和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價,建立規則明晰、水平合理、監管有力、科學透明的獨立輸配電價體系。

王強表示,輸配電價核定可以讓電網企業的成本明確化,電網企業的營利機理改變後,未來可以使發電端的成本下降很快傳導到用電端,同時電網企業也可以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如果全國輸配電價下降1分錢,就將給用電端節約40多億元。

原有的發用電計劃也與市場不符,也在放開之列。自備電廠則長期管理比較混亂,很多自備電廠沒有承擔各種電價附加,對建立統一市場不利,“所以在建設市場前,要規範自備電廠運營,讓企業以平等角色參與電力市場。”景春梅說。

電力市場雛形初現

對於目前電力系統的交叉補貼問題,即高工商業電價補貼低居民電價,配套文件也提出,過渡期間,由電網企業申報現有各類用戶電價間交叉補貼數額,經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審核後通過輸配電價回收。

輸配電價改革後,根據電網各電壓等級的資產、費用、電量、線損率等情況核定分電壓等級輸配電價,測算並單列居民、農業等享受的交叉補貼以及工商業用戶承擔的交叉補貼。

國家還推動輸配電價改革擴圍,開展輸配電價測算,嚴格核減不相關、不合理的投資和成本費用,分類推進交叉補貼改革,明確過渡時期電力直接交易的輸配電價政策。

清理之後,電力市場的建設是關鍵點。華北電力大學王鵬教授曾在“現代能源論壇”上稱,電力實現完全市場化,達到電改目標,至少需要10年時間。

配套文件則勾勒出了電力市場的雛形。輸配電價改革試點以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經有超過100家售電公司註冊,希望從電改中分羹。這些公司包括五大發電集團、能源公司以及不相關產業領域的公司,都會活躍在未來的電力市場上。

配套文件對電力市場作了規定,提出電力市場主要由中長期市場和現貨市場構成。中長期市場主要開展多年、年、季、月、周等日以上電能量交易和可中斷負荷、調壓等輔助服務交易。現貨市場主要開展日前、日內、實時電能量交易和備用、調頻等輔助服務交易。

同時提出,條件成熟時,探索開展容量市場、電力期貨和衍生品等交易。“金融衍生品應該及早開發,有交易就會有風險,沒有衍生品企業無法鎖定收益規避風險。”曾鳴分析說,“這需要具體的執行細則作出更明確的規定。沒有金融工具,交易就不能很好開展。”

配套文件還提出,建立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完善跨省跨區電力交易機制,並建立有效的現貨交易機制。省級電力交易機構之外,還將組建國家電網轄區的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南方電網區域的廣州電力交易中心,交易中心成為市場交易的載體。

售電業務如何監管待細化

改革會釋放紅利,但相關細則亟待明確。

售電側改革後,參與競爭的售電主體可分為三類:一是電網企業的售電公司;二是社會資本投資增量配電網,擁有配電網運營權的售電公司;三是獨立的售電公司,不擁有配電網運營權,不承擔保底供電服務。未來,公眾和企業購電時的選擇將多元化,可從價格、服務等多方面進行考量。

《關於推進售電側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電網企業可以參與售電,“電網企業是指擁有輸電網、配電網運營權(包括地方電力公司、躉售縣供電公司),承擔其供電營業區保底供電服務的企業,履行確保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等用電的基本責任。”

此外,當售電公司終止經營或無力提供售電服務時,電網企業在保障電網安全和不影響其他用戶正常供電的前提下,按照規定的程序、內容和質量要求向相關用戶供電,並向不參與市場交易的工商業用戶和無議價能力的用戶供電,按照政府規定收費。若營業區內社會資本投資的配電公司無法履行責任時,由政府指定其他電網企業代為履行。

這意味著電網企業可以參與競爭性售電業務,但保底供電服務的表述也不夠清晰。“擁有電源和配電網的企業擁有優勢,”曾鳴解釋說,“電網企業參與競爭性售電業務,也要接受監管。”可是,從文件委婉的提法中,看不到更多如何監管電網企業售電業務的條文,電網企業輸配業務和競爭性售電公司的“防火墻”也不明晰。

當然,對社會資本而言,資產總額達2000萬元,就可成立售電公司,並從地方政府獲得“牌照”。

界定模糊的,還有交易機構的獨立性。交易機構在市場中有關鍵作用,9號文提出建立相對獨立的交易機構,就產生了“相對獨立”如何界定的問題。

《關於電力交易機構組建和規範運行的實施意見》則更加模糊了這個問題。該配套文件提出,在全國較大範圍內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主要通過北京電力交易中心(依托國家電網公司組建)、廣州電力交易中心(依托南方電網公司組建)實現,負責落實國家計劃、地方政府協議,促進市場化跨省跨區交易。同時試點地方以及還未試點地方都可以組建交易中心。

文件還明確規定,電力交易中心是相對獨立的非營利機構,可以采取電網企業相對控股的公司制,或者電網企業子公司制,或者會員制等組織形式。

但相對獨立如何保證、界限在哪里則含糊不清。景春梅說,電網企業相對控股、子公司、會員制的表述看不出交易機構到底獨立不獨立,如果交易機構不能實現獨立,成為電網企業的附屬或關聯平臺,市場化改革就會遇到新的難題。(本報記者董來孝康亦對本文有貢獻)

編輯:劉曉雷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663

分羹中美航線市場蛋糕 國航要從上海飛矽谷

今年9月1日,往來於滬美兩地的商務人士及觀光遊客,可以從魔都一步直達矽谷大本營了。

這得益於中國國航(601111.SH)即將開通的上海-聖何塞直飛航線,這條航線也是國航在上海開通的首條連接北美的空中通道,國航也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提供上海-聖何塞直航服務的航空公司。

聖何塞是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的第三大城市,也是一座高科技互聯網創新之城,地處聖弗朗西斯科灣南的聖克拉拉谷地,西北距舊金山64公里,被稱為“矽谷之心”。這里擁有思科、英特爾、惠普、朗訊、蘋果等上百家世界知名公司,聚集了大量優秀的高科技人才和商業天才。

不過,此前航空公司開通中美直接的直飛航線,主要還是選擇距離聖何塞一小時車程的舊金山,去年海南航空(600221.SH)率先開通了北京到聖何塞的直飛航線,如今國航則看上了上海市場的蛋糕。

上海到聖何塞航線每周3班,班期為二、四、六。去程航班上海時間13:30起飛,聖何塞當地時間10:40抵達;回程航班聖何塞當地時間12:30起飛,上海次日當地時間16:40抵達。航線使用空客330-200執飛,公務艙180度全平躺座椅,全艙配備個人娛樂系統。

國航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張相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之所以將上海到北美的首個航點選擇到聖何塞,是因為聖何塞本身就有20萬華人,而且科技商務交流需求旺盛,上海-聖何塞直航後,從聖何塞出發的旅客還可經上海中轉至臺灣、日韓等更多亞洲地區城市。同時,借助國航與美聯航、美國航空達成的合作,赴美旅客也可通過聖何塞前往休斯頓、丹佛、菲尼克斯、達拉斯、芝加哥等更多美國城市。

國航方面表示,2016年國航將繼續打造以北京為樞紐的全球航線網絡,重點拓展成都、重慶、深圳地區樞紐及上海國際門戶的國際航線布局。目前,國航在美洲共擁有華盛頓、紐約(肯尼迪機場、紐瓦克機場)、溫哥華、蒙特利爾等11個通航城市。其中,美國本土地區覆蓋六大城市,美國西部的通航城市已增至洛杉磯、舊金山及聖何塞3個,每周可提供近140個航班往返中美兩地,以滿足持續上升的中美航空市場需求。

看中中美市場的不僅僅是國航。今年1月21日,海南航空就率先開通了長沙=洛杉磯的直航航線。3月18日,東方航空又開通上海到芝加哥的直航航線。美聯航計劃在7月15日開通杭州到舊金山的直飛航線,達美航空和美國航空更是向美國交通部提交申請,爭奪在洛杉磯與北京之間開通每日航線的機會。

不過,運力的激增也使得中美航線的票價難以提升。此前,去哪兒網發布的《2015年出境機票大數據報告》就顯示,過去一年,中國內地飛往美國的機票價格下降了10.01%,而這種降價趨勢在2016年愈演愈烈。

進入2016年,往返美國的航班價格更是出奇的便宜,多個航班的含稅票價均在3000元出頭,個別航班甚至低至2000多元。而隨著出遊旺季的逐漸到來,這樣的低價趨勢仍在持續。

為配合上海—聖何塞航線開航,國航在開航初期也限時推出一系列優惠機票。從即日起到8月31日,上海-聖何塞航線的經濟艙往返最低價1500元(不含稅),公務艙13000元(不含稅),旅客現在即可通過國航官網、國航熱線、國航直屬售票處等多種渠道購買該航線的優惠機票。

同時,在2016年12月31日以前,鳳凰知音會員僅需51000里程即可兌換上海-聖何塞航線經濟艙往返機票;鳳凰知音會員通過國航知音網站註冊“額外里程獎勵”以後,經濟艙旅客可享受正常累積里程30%、公務艙旅客可享受正常累積里程50%的額外里程獎勵。

此外,國航還為國際航線的旅客提供上海浦東機場計時休息室和補差升艙等服務;隔夜中轉的旅客還可免費享受上海浦東機場周邊中轉酒店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7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