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以i-money看出粵海(270)和中糧(506和606)的分別


看到270老總個房旁邊張檯部電腦無開(應該是做公事的),但係部經濟通報價機竟有動過的痕跡(個老總房竟然有股票機?有空炒股票?公司業務呢?)。

可見他對公司的營運方面不太熟,可謂不務正業。

之前看原復生,話有報報價機的股票要敬而遠之。

今期i-money看506和606老總寧高寧,書房後面有些農業書(中糧業務主要管糧食),有部文言文資治通鑑(熟讀中國歷史,嘗觀大勢),有本他封面的"中國企業家"(都幾留意中國營商形勢),又可講出他間公司炒甚麼概念(有留意新聞)可見真係了解公司業務。

之前以太約5元(6月)沽出606,可惜在招股價附近無買回,遲點要買回,這些價錢確不可多得,506都不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4

論足球同投資的分別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527

歐洲國家盃葡萄牙打入決賽,斯高拉利名利雙收,打入決賽靠的是闘志,我不認為一定是代表教練勁,而應該係費高身先士卒的努力所帶動

某人成為媒體熱捧的股神,某人利名利雙收,成為股神先要賺到錢,我不認為一定是代表某人叻仔,而應該係某鬼佬的行為所帶動

當年歐洲國家盃葡萄牙正選有兩個明顯的缺點-c朗拿度同保利達,如果改用施蒙同朗奴高美士成績一定更好,但是只有識貨的球迷排陣先會考慮實力棄用前者,而識貨的教練排陣卻先會考慮名氣棄用後者

32000點時財演的倉都有兩個明顯的缺點-中資股同商品,如果改用本地股代替中資股,債券代替商品成績一定更好,但是只有識貨的散戶選股先會考慮常識棄用前者,而識貨的財演選股卻先會考慮潮流棄用後者

一些球員好有實力卻成世比人過度忽視,例如摩連迪斯同沙維奧拿,一些球員卻一直受到同實力不相稱的重視,例如真拿斯同丹尼臣,一些球員好有實力卻長 期比人忽視,但最終都比人發現,例如馬基尼尼同比沙路,一些球員曾受到同實力不相稱的重視,但最終都打回原形,例如列寶夫同費拉拿

一些股票好有實力卻成世比人過度忽視,例如金利來同葉氐,一些股票卻一直受到同實力不相稱的重視,例如中交建同蒙牛,一些股票好有實力卻長期比人忽視,但最終都比人發現,例如邵氐同海灣,一些股票曾受到同實力不相稱的重視,但最終都打回原形,例如李寧同思捷

一些球員係曾經係名將而最終卻成為廢物,例如麥馬拿文同古華特,一些球員曾經係廢物而最終卻成為名將,例如法比加斯同亨利,一些球員係曾經係名將而最終都係名將,例如費高同巴治奧,一些球員係曾經係廢物而最終都係廢物,例如卡奴爾同施根

一些股票係曾經係好野而最終卻成為垃圾,例如電盈同小輪,一些股票曾經係垃圾而最終卻成為好野,例如長實同人壽,一些股票係曾經係好野而最終都係好野,例如匯豐同TVB,一些股票係曾經係垃圾而最終都係垃圾,例如龍蝦大王同金威集團

沙維奧拿同泰維斯實力相當,打法相近,而泰維斯身價卻遠超沙維奧拿,闘志同年齡等會影響身價,但身價差距由於超過1000萬鎊,因此有極高的轉換價值

建設銀行同工商銀行實力相當,業務相近,而建設銀行身價卻遠超工商銀行,增長同盈利等會影響股價,當股價差距超過大或過小時,應該有極高的轉換價值

曼城出價5200萬鎊買大衛韋拿,而5200萬鎊=格連+哥魯卡+安東費甸南+高柏尼+歷克馬茲尼+亞皮亞+泰摩斯卓克+迪根士文+馬田柏杜夫+奧雲+化芬,古語有云:韋拿常有,水魚不常有

有人出價6200億蚊買平保,而6200億=中電+華煤+港燈+太古+中信泰富+長實+大家樂+永安+維他奶+莎莎+九巴,古語有云:平保常有,水魚不常有

前鋒泰維斯同朗尼以樣衰衰見稱,如果要買靚仔,可以用辛達告魯斯同科蘭,實力相近的情況下,這完全是個人風格問題

藍籌中壽同平保以成長力見稱,如果要買股仔,可以用綠色食品同中怡精細,選股不錯的情況下,這完全是個人風格問題

皇家馬德里的後衛是世界級堅固的,但組合在一起的防線卻是世界級豆腐的,這就是1+1=0

李澤楷係精明的,但同梁伯滔一齊時卻是陰險的,這就是1+1=0

列斯曾經係強隊,但它不顧後果的擴張及消費,最終令它破產

玖紙曾經係好野,但它不顧後果的擴張及消費,最終會令它破產

足球先生及金球獎的不公平係公開的秘密,這是因為評審委員都是專家

專家的老點係公開的秘密,這是因為背後的是佣金

球證的水平下降是不可逆的,足總作為監察機構只作"監察",因為這是建制

港交所的管理水平下降是不可逆的,金管局作為監察機構只作"監察",因為這是建制

一線球星受大眾追捧,身價特別高,因素是效力大球會,靘仔,有性格,多新聞等,如果有同樣實力的球員,效力小球會,樣衰,冇性格,寡言的話,就不值 錢,例如c朗同施蒙,雷哥斯達同列基美,舒夫真高同基艾沙,巴迪斯圖達同夏索賓基,比亞荷夫同真高拿,巴治奧同蘇拿,保方同基雲,羅賓同柏杜夫等

熱門股受大眾追捧,股價特別高,因素是基金愛股,圖表,有慨念,多新聞等,如果有同樣實力的股票,冇成交,冷門,冇慨念,少新聞的話,就不值錢,例如中壽同宏利,華電同港燈,中鐵同港通,招銀同大新,中石油同葉氐,思捷同包浩斯,康師傅同四洲,雨潤同廣南等

皇家馬德里當年的"施丹柏文"政策,證明了其不合理性,過於集中某類球員投資,形成陣容難以調整的風險

財演當年的"中資必買"政策,證明了其不合理性,過於集中某類股票投資,形成難以調整的風險

阿仙奴的陣容非常年輕,成長潛力極大,但由於隊中沒有老油條,場上一旦出現劣勢就容易陷入混亂,因此追求成長的同時,亦需要一些有穩定性的球員平衡一下

四叔的持續非常熱門,成長潛力極大,但由於持股沒有安全邊際,市況一旦出現逆轉就容易陷入混亂,因此追求成長的同時,亦需要一些有安全邊際的股票平衡一下

小球隊最好的球員會比大球隊的最差的球員好得多

牙籤的龍頭股會比石油的龍尾股好

腳趾尾拉西射門中柱唔入,叫屎波,腳趾拗柴射門中柱入左,叫世界波,呢d叫足球

經過理性分析買股蝕錢,叫估神,唔用腦亂買股賺錢,叫股神,呢d叫現實

熱刺的真拿斯(JJ),可以視為毒瘤,但"唔捨得","仲用得","睇定d","會升值"等原因會令人難以下決心把JJ切除,甚至為保JJ而切除其他東西,這是優柔寡斷,應該避免

地產股的嘉華,可以視為千股,但"地皮靚","老闆叻","有地位","儲備多"等原因會令人難以下決心把嘉華沽出,甚至為保嘉華而鼓勵其他人買,這是有缺考量,應該避免

利物浦的希皮亞,頂上功夫冠絕全球,雖然老了不值錢,而且跑唔郁,但隊中有這種有感染力的人壓陣是非常重要的,但教練往往會想將走下坡的球員以低於價值的價錢出售

德昌電機,規模冠絕全球,雖然行業缺前景,而且盈利下降,但持股中有這種龍頭股壓陣是非常重要的,但芬佬往往會想將走下坡的股票以低於價值的價錢出售

大連實德的董方卓,缺少經驗,但年輕打得快,很有潛力,隊中有這種有升值能的人在陣是很有吸引力的,教練往往會以高於價值的價錢購買成長中的球員

蒙牛,市盈率高,但盈利升得快,很有潛力,持股中有這種有升值能的股票是很有吸引力的,芬佬往往會以高於價值的價錢購買成長中的股票

舒靈咸乃一代名將,由於他年紀大走下坡,球會可以以低於價值的價錢入手,而且發揮了好幾年良好效果

白花油乃垃圾一隻,由於公司停滯不前,投資人可以以很低的價錢入手,而且賺到超過交行的良好效果

辛達路斯乃瑞士主力,效力大球會阿仙奴,年年安排他打下主力,卻冇幾多次打得好

中國電力乃國企大股,主席係李鵬個女,年年有傳媒吹,就係賺唔到錢

隊中的一些核心球員,大有前途,值得期待,但遇到不幸,如果是不可抗力就唯有泰然面對,錯不在已,例如拜仁的戴士拿,西維爾的佩利亞

持股的一些核心股票,大有前途,值得期待,但遇到不幸,如果是不可抗力就唯有泰然面對,錯不在已,例如東方電機,飛毛腿

c朗拿度係世界最貴的球員之一,但他的傳中仲差李健和幾皮,因此名氣唔代表一切

工商銀行係世界最貴的銀行之一,但它的效率仲差恆生幾皮,,因此名氣唔代表一切

高價買了大檸賓,發現貨不對版或者買左冇用,應立即退貨或者轉手

高價買了蒙古能源,發現貨不對版或者買左冇料到,應立即退貨或者轉手

高價買了羅比堅尼,隨即發現貨不對版或者買左唔啱用,隨即賣家話肯折價回收,價錢合理就應退回,高價買入本來係買家的不對,不應因面子問題而再錯多次

高價買了列文債券,隨即發現貨不對版或者買左唔啱用,隨即賣家話肯折價回收,價錢合理就應退回,高價買入本來係買家的不對,不應因面子問題而再錯多次

皇家馬德里高價買入活基治成日傷,而米堡低價買入就堅過石堅,此時皇馬應檢討是球員問題定自己隊醫問題,自己是否山西豆腐隊

甲高價買入中資股蝕死,而乙低價買入本地股就堅過石堅,此時甲應檢討是股票問題定自己方法問題,自己是否決乏投資知識

我敢肯定曼城買人有參考過fm,馬田柏杜夫,高柏尼,哥魯卡,伊薩臣,李察士,羅賓奴等都係妖人,自己欠缺知識時參考一些沒有利益衝突的資料是很有用的

我敢肯定這裡買人有參考過blogger,昆機,宏利,渣打,瑞安等都係好股,自己欠缺知識時參考一些沒有利益衝突的資料是很有用的

球員不是一成不變的,舒靈咸同柏金年紀大左越來越陰濕,希亞路同史必年紀大左越打越後,長期持有某一球員,會發現將來必定會轉型

公司不是一成不變的,長實以前整膠花的,和黃以前係造船的,長期持有某一股票,會發現將來必定會轉型

拥有巴治奧同蘇拿等有品的球員會比拥有芝拉華特同迪奧夫等易管理

由汪穗中同鄭海泉等有品的管理人會比由李澤楷同呂志和等來得放心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37

買樓和買REIT的分別


From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21&t=50334&start=30


hw兄向各位提醒:


買樓係個人決定,買賣價格純粹個人感覺,與人無尤。

香港既 REITs 全部都係地產商共同擁有及管理。利益沖突 (輸送) 太多,而且買賣產業既價你無乜得出聲. 如果大佬等錢駛, 貴一貴隊舊野過黎, 可能成個 ROA 唔同哂。


DCC兄亦向各位建議:
買股係為增長, 唔係為了派息.
Reit 自上市以來的表現,己經話o左各位知呢點了。

睇好樓市選1200,或一線收租或物業發展股就夠了。


以下是我的愚見,大家看看就算。


買樓方面,有錢買晒的不算,但大部分人應該唔夠錢買一個單位,所以就要問銀行借錢,但是買REIT則是REIT內已是向銀行借錢出一份,然後小股民拿自己的一份錢出來買(大股東D)物業,所以兩者總有些槓桿成份,但受條例所限,REIT槓桿是較低的。

樓 市一下跌的話,買樓的話,無錢就變負資產,無錢供就要被人收樓,層樓有問題又要花錢搞番。但是REIT就要被大股東D服務公司抽水,因為有時以單位當錢, 所以甚至會攤薄你所持基金單位的權益,但是如果你是無借錢買的話,相信你不會被人沒收基金單位吧,加上基金通常是有限風險,所以最多你都是TOTAL LOSS,唔會有負資產的問題。

所以用同一筆錢買REIT雖然較買樓賺的錢可能少,但是你唔使煩。所以我寧願買REIT都暫時不買樓收租。

買公用股是一個好選擇,但是派息沒REIT這樣強,加上亦受人忽視(大多數人寧願買公用股,不買REIT),所以我相信在一段時間內,買REIT,都是好過買公用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4

整固形態 - 「緊密」與「鬆散」的分別 goldone


http://hk.myblog.yahoo.com/goldone04/article?mid=621


常有網友留言:「股票是不是處於整固形態即將突破?」其實找出突破的強勢股,首先需要查看業績及未來增長是否對辨,其次是,整固的時間是否足 夠?整固的形態是否緊密?

 

今次主要討論何謂「鬆散」,何謂「緊密」的整固形態,以下例子,再用理文集團 (746)說明:



股票的買入時機,應該是在「緊密的整固形態」而「整固了好一段時間」之後,而非「鬆散地整固」的時候。

「緊密的整固形態」= 波幅小,大部份持貨弱者 / 炒家已經離場

「鬆散的整固形態」= 波幅大,弱者 (持貨信心不足) / 炒家仍然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在興波作浪

從上圖可見,隨著「強勢股」在「牛市」中不斷成長,波幅只會越來越大,因為已經吸引了不少弱者及炒家進場,造成波動。所以,經過四五個的上升階段 後,假如未來增長及基本因素支持不了股票的升幅,於後期不小心地買入,出勝率便很低。

所以,之前筆者便建議,當一隻「有良好增長」的股票「作勢突破」的時侯,值得一試追入,原因很簡單,颷升股的升勢「強勁且時間很短」,你不放膽一試 的話,一定一去無回頭。

當網友心儀一隻股票,先問自己:「尼隻野盤數同未來增長空間掂唔掂GA?」如果「掂」既話,加一分;再問:「尼隻野整固完未GA?波幅縮細左未?」 如果OK又加一分;第三問:「上次插左落尼之後,整固左最少三個星期未?」如是者又加一分;最後一問是:「如果買入左尼隻野之後,個價穿鬼左 3 - 7%,有無信心斬左佢?」答「是」者又加一分。得出的分數越高,得勝的機率就越大。

記著,以上方法在「熊走勢」(一浪低於一浪)的市況裏九成九無效,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1

進智公共交通(77.HK) – 有護城河與沒有護城河的分別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492


歷史簡述

進智公共交通(77.HK)(下稱︰進智)為一家提供專線公共小巴業務及跨境公共巴士業務的公司。先簡單講講它一些上市以來的歷史︰

公司於03年上市,於招股書上所示:

款項用途

集資淨額

佔集資淨額比率


 

(百萬港元)

%


收購其他綠巴路線經營商

22

56.4


用作本集團可能競投新綠巴路線的按金及營運資金

10

25.6


提升資訊科技基建設施

2

5.1


用作本集團一般營運資金

5

12.9


總計

39

100


註:未計及行使超額配股權所得款項

 


當時進智共有40條綠巴路線,公司打算用集資所得金額去收購三個營辦合共8條綠巴路線的綠巴營辦商,可惜最終失敗而回。於07年年報可見︰

款項用途

售股章程

所述實際用途


 

(百萬港元)

(百萬港元)


收購其他綠巴路線經營商

22



用作本集團可能競投新綠巴路線的按金及營運資金

10



提升資訊科技基建設施

2

0.6


用作本集團一般營運資金

13.6

13.6


收購中港通80%股本權益及相關股東貸款


33.4


總計

47.6

47.6



公司將集資剩餘金額轉移成收購了中港通,開始了其跨境公共巴士業務......

分部業績的比較

專線公共小巴業務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平均


收入

302,754

297,545

290,358

279,985

265,318

287,192


溢利

47,734

32,286

37,655

33,989

29,920

36,317


資產

203,034

179,050

194,641

191,445

248,226

203,279


負債

14,408

13,801

13,765

12,416

12,508

13,380


資本開支

未公佈

1,842

1,577

723

10,086

3,557


折舊

未公佈

2,332

4,007

3,856

4,423

3,655


資產收益率

24%

18%

19%

18%

12%

18%


股東權益收益率

25%

20%

21%

19%

13%

19%


資產增長率

13%

-8%

2%

-23%

 

-4%


股東權益增長率

14%

-9%

1%

-24%

 

-4%


收入對資產比率

149%

166%

149%

146%

107%

144%


收入増長率

2%

2%

4%

6%

 

3%


溢利率

16%

11%

13%

12%

11%

13%


 

 

 

 

 

 

 


跨境公共巴士業務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平均


收入

136,458

127,130

105,418

83,388

0

90,479


溢利

12,058

22,426

19,607

17,571

0

14,332


資產

250,717

234,726

221,668

219,310

0

185,284


負債

18,751

24,928

13,367

13,939

0

14,197


資本開支

未公佈

6,131

6,699

208,239

0

55,267


折舊

未公佈

8,275

8,749

6,611

0

5,909


資產收益率

5%

10%

9%

8%

 

8%


股東權益收益率

5%

11%

9%

9%

 

8%


資產增長率

7%

6%

1%


股份跟進------冠忠(0306)Tom(2383)分別大升53%和19% warren


       上週冠忠巴士(0306)終於落實出售重慶巴士業務, 股價因此進一步上升。與此同時, 早前著讀者留意的九建(0034)和Tom(2383)也開始大幅上升, 所以是次與各位跟進這些股份的表現, 以及向各位預告將會談及的股份。
股份名稱
撰文時股價
撰文後最高股價
週五收市價
撰文後最高變動
週五變動
*冠忠巴士(0306)
$1.39
$2.02
$1.98
+53.2%
+50.4%
Tom集團(2383)
$0.81
$0.96
$0.96
+18.5%
+18.5%
九龍建業(0034)
$9.13
$10.52
$10.4
+15.2%
+13.9%
進智公交(0077)
$1.61
$1.72
$1.62
+6.8%
+0.6%
中國人壽(2628)
$32.3
/
/
/
/
信和酒店(1221)
$1.48
/
/
/
/

*這段時期所收的股息合共$0.11計算在變動(%)之內。

跟進行動:
1.冠忠巴士(0306)在出售重慶巴士業務後股價進一步顯著上升, 未來股價的發展主要與三方面(香港巴士業務、內地巴士業務、旅遊酒店業務) 掛勾。香港巴士業務的表現會影響公司能否維持派發高息(以週五收市價計算仍有5.6厘股息)。內地巴士業務難以賺取豐厚利潤, 主要是憧憬公司會否進一步出售上海、湖北、廣州等地的巴士業務, 從而刺激股價大幅上升。四川畢棚溝旅遊開發項目將是公司未來的發展路向, 項目面積有半個香港的大小。部分設施將於今年年中落成, 但整個項目的發展需時8-10年, 所以仍要繼續投入資金。總括而言, 冠忠倘若再出售內地巴士業務, 股價便會進一步炒上。同時, 倘若旅遊開發項目取得成功, 該公司將會成為少數上市的旅遊業務營運商, 為股價帶來更大憧憬。不過, 當中仍有很多變數, 所以各位可用零成本方法保留利潤部分的股份, 或是先沽出所有股份, 寧可待公司的旅遊項目成功營運後再次買入該股。記得筆者早前曾提到買了此股的投資者可選擇出貨, 或許令部分投資者賺少了一些利潤。其實, 筆者覺得股市就像一間百貨公司, 大家不一定要買到最貴的股份, 搶購最矚目的股份, 賺盡所有利潤, 大家只需要找到自己喜歡的股份, 開心持貨便足夠。再者, 部分提及的股份近期也上升不少, 算是對讀者有所交代。
2.Tom集團(2383)近期受惠長和系的上升而炒上, 筆者覺得有膽量的投資者可多持貨一段時間, 留意公司是否有注資重組行動, 否則先沽貨獲利也可。
3.九龍建業(0034)在下跌至最低$8.2左右迅速回升, 現在股價升至$10.5水平, 但在$9.13買入該股份的投資者能收取5.7厘股息, 近期收租股亦不斷創新高, 所以投資者適宜繼續持有。
4.進智公共交通(0077)在跌至$1.5水平後回升, 剛剛亦重上$1.6水平。坦白說, 早前公佈的業績令人相當失望, 但今年近7厘的股息相信仍可袋袋平安。倘若政府真的容許小巴業界引入20座位小巴, 它的股價便會顯著上升。
5.中國人壽(2628)和信和酒店(1221)是筆者最新看好的股份, 前者適合較穩陣的投資者, 後者適合喜愛冒險的投資者, 詳細看好原因遲些與各位談論。
如上述內容有任何錯漏之處, 歡迎各位隨時提出。
(上述股份的詳細分析可在股份探討分類內找到。)


巴老和Graham的投資法分別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898

巴黎:

有Blog友提及巴老和Graham方法的分別引致他個人對投資方向的混淆,因為巴黎亦曾經歷,所以我特意在此談談自已的看法。

巴老買的股票的回報,如果按他自已說的因為利用GEICO的大量不用付息的現金Float入的方法,我可以肯定說,他是利用了槓竿的效應。如果兩個基金的帳面值年回報相同,巴老選的每支獨立股票的年回報一定不及另一個沒有槓竿效應的基金所選的股票回報大。

不過投資就是投資,懂得安全利用槓竿都是一種智慧。

二:巴老喜愛長線持股,理論上Graham持股期應該比巴老短,但兩者分別不在於原則的不同,因為Graham不喜歡接觸管理層(Munger說的),Graham認為,多年數字已經是一個了解管理層的來源的好方法,但Graham並沒有說沒有例外。

我們可以從他說的市場先生、或他持有的GEICO的例子略知一二。

Graham說,你可以利用市場先生,你亦可以完全不理會市場先生,無論對你有利或無利!
在無利時不理會市場先生聽得多,在一支高估價值,你又大賺時不理會就少聽他說不沽。


可是Graham的確有做,GEICO就是不理會市場先生的最好例證。
GEICO上市時大賺錢,他自已說即使市場看來是超高錯價並大幅高於他定下的標准。股價一直升、他的基金一直持有,永沒有賣出,直至它的組合不乎合當時的法例,GEICO的股份被迫打散,按客戶的大少比例分配給各人為止。


他 自已說不賣的原因是他了解GEICO的管理層,GEICO的作業,賺錢的方法,並把它當成"家族生意"。我們可以想象在持有過程中,有時GEICO升價 時,因為它的管理層,做出一些超過之往年的報告中能反映的能力,從而令到高股價再一次變得合理。雖然可能管理層一直都是這樣好,只是除了深入接觸外,難以 在年報的成績推算和結論。

我們也可在巴老的信,聽過他調動東美的管理層到另一些公司受命。這些公司並沒有因管理不理想、業績下跌而沽出,而是一直持有。

若按下面的操作,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可能無矛盾於Graham或巴老兩者的
"應否長期持有一支股票、有關是否以管理層決定股票的價值"的結論:

1.全方位接觸管理層,了解他的能力;
2.計算自已有沒有能力改變管理層授命;
3若沒有1,2點的話,只有在數字合格的條件下才信賴管理層,且數字要不斷更新。關於後一點,把故作神秘的管理層的公司,完全遺棄,並不在考慮研究之列。

------------

另還有一個一般人以為Graham和Buffett有很大分別的是:

Graham較強調Book Value,關於這點,下回續談。




巴老和Graham的投資法分別(二)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930

巴黎:

上回指出,假如你非常熟透管理層的能力,或你有能力取諦、轉換他們,你是可以在數字以外去權衡一間公司的管理層的影響,並長期持有一支股票。

不過這樣說來,你就已幾變成一個做生意老板的角式。從現實的另一角度看,Graham的只以數字衡量管理層能力,就較為接近一些被動的生意老板或Sleeping Partner。

兩者看似不同,但本質上都是透過非常嚴謹的求證管理層是耶是非。

門外漢為何對價值投資中的資產價值有誤解

有關資產價值的看法,很多價值投資門外漢,常常以為Graham只著重帳面的價值,這是絕對錯誤。

Blog友可看看"證券投資"中第6章至15章,這幾篇是有關債券。可能因散戶很小接觸債券,所以他們忽視了這幾章的一些深層分析。

Graham說,定式債券的安全,不在於其資產的大小,而是其賺錢的能力。

他同時指出,大多數的資產的價值,在經營出現問題要清盆,會很快速地下降、消失。


可轉移、標淮、波動、易掌握、麻煩....的資產特質對計算資產價值的重要
我們嘗試把自已當做典當公司的老板思考,假如有客人放下一些資產抵押並向你借錢,你會借出多小成數給以下的資產抵押?!

1.足金;
2.住房物業;
3 倉庫物業;
4.一批Iphone;
5.一盆生意。

你應注意,一旦債仔不還錢,你是要等待長時間的法律程序、時間、費用才可變賣資產,便會明白特徵例如可轉移、標淮、波動、易掌握性、麻煩....是決定帳面資產值的代表性的重要原素,而只以帳值P/B的多小決定債券安全是多麼的危險。

明白了這個以債仔入息的穩定才是決定證券安全的重要指標,我們可以舉一反三去辦別Warren Buffett為何購入一些有大量無形資產,並高帳面P/B的企業。


只要Return on Assets是非常高和可信的穩定,我們不應停留在帳面的數值!
不妨舉一個Warren Buffet持有的Johnson & Johnson(JNJ)股票例子:
JNJ 的固定資產和盈利在以下的5年分別如下:
                            2009   2008   ----  1999  1998  1997 (百萬美元)
無形和Goodwill  31185  27695         8392   7209  3261
其它固定資產    23956  22840         7571   7870  7629
                           -----------------------------------------
總固定資產         55141  50535      15963  15079  10890

盈利                     12266  12949      4167     3059     3308

資產回報              22.2%   25.6%     26.1%   20%     30%

假如另一些同業藥企業的固定資產中並沒有Goodwill和無形資產的成份,而資產回報卻是10%。我們若以JNJ2009年的盈利乘以10的價格,並以122,660m買入它的所有固定資產,理論投資在二者的每一元回報都能給你10%而沒有分別:

                            2009   2008   --      1999  1998  1997 (百萬美元)
盈利乘以10    =122,660  129490   41670  30590  33080
原來固定資產   55141      50535      15963   15079 10890
高出                    67519     78,955      25707   15511  22190

不 妨再看看現在 JNJ的 帳面的Common Shareholders Equity,2009年是$50,588,如果按巴老的可能計法,它的Share Equity不再是帳面 $50,588,而是 50,588 + 67,519 = $118,107,以今天$60.5元市值為166,400M的 P/B算,實際P/B只是1.4倍,而不是其它人以為的賬面3.3倍!!!

安排一個類似資產值$122,660並不是想計算JNJ資產的應有準確數字,而是想表明,以帳面1.5倍P/B購入另一間Return on Fixed Assets 是10%的制藥公司,不會較帳面P/B是 3.3的JNJ有明顯優勢,那麼帳面的真正意義又是什麼呢?

雖 然這個可能是Munger說的他們把原有Graham的定義重新調整(例如JNJ的P/E是12.45 按舊有的Graham P/B x P/E= 41,現在可能只有 1.4 x 12.45 = 17.43),但從Graham說的盈利為最重要的原則並決定資產的價格的合理值角度出發,Graham和Buffett兩者在資產值看法,並沒有矛盾!

小心審視企業的資產,不要看見低P/B就說是價值投資

有朋友們看到我宏安的例子,紛紛給一些表面類似的股票到來,問我的意見。
我們不妨回到假如你是典當老板的例子,你應該檢查你有興趣的股票現時是否一門有穩定盈利的生意?它的Return on Assets是多少?比較同業如何?它的資產是否有一個簡單公認的公價?你有信心計算它的價值?出售時是否很輕易?....等等。

巴黎曾經在2008年頭大量買入表面低P/B的企業,後來就發現非常錯誤,並在隨後的兩年要做大量的改變、轉股才能反敗為勝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希望Blog友們能引之慎之!


持有現金、資產與負債的分別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r2w.html

十年前在中國,如果你擁有一百萬元人民幣,百萬富翁哦,想必會有很多的人羨慕吧?今天你的身家即使已經翻了番至兩百萬元人民幣,即使你的身家已經跑贏了CPI,也不可能像以前般令人羨慕了,甚至會感覺到被別人給比了下來。

再想想十年前歐洲人擁有一百萬歐元,美國人擁有一百萬美元,他們今日身家同樣翻一番至兩百萬元。他們的感受和我們在中國的感受會是一樣的嗎?是什麼導致這種落差?是通脹嗎?通脹只是部分原因,影響比通脹更大的各國GDP增長的不同。

 

如果一名歐洲人十年來一直持有現金,他每年的感受到的財富損失大約是:現金/1-(CPI+GDP增長-利率),以歐洲過去十年的情況計算,大約也就是每年損失2%罷了。

如果是小日本呢?因為小日本過去十年持續地零增長、零通脹。他們一直持有現金並沒有損失,反而賺了利率。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小日本的政府國債利率只有1%,卻廣受到日本國民的熱烈追捧。

如果情況發生在中國呢?在中國,過去十年持有現金每年感受到的損失估計應該達到12%之巨。也就是說十年前的一百萬元相當於現在的三百萬元左右的了。

 

大約在七八年前,身邊的一班朋友們的資產都在七八位數之間。幾年下來有的人還在七位數浮沉,有的人已經進入了十位數,完全不在同一個級別,少有聯繫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分別呢?除了投資項目回報的不同,更多的是對資產管理的取向。

有的朋友幾年前和我身家差不多,卻因為見識過香港回歸後的負增長年代,投資相當保守,一直持有過多的現金比例,一直等待機會。現金卻在不知不覺中快速貶值。

大多數的朋友更像我,不愛負債同時也厭惡持有現金。除了公司正常營運所需要的現金外,其他的幾乎全部用於購買了不同類型的資產,身家隨著資產的快速上漲而上漲。

小部分已經少有聯繫的朋友卻不單止厭惡持有現金,更是熱衷於負債,十釐以下的借貸幾乎是來者不拒。幾年下來,二三十倍的回報,把一班朋友們遠遠地拋在了後面。

 

其實在中國,最為大家所認識的致富故事是,不少人十年八年前拿著十幾萬元按揭貸款買了幾十萬元樓宇,今天他們的房屋已經價值兩三百萬,就也是過去幾年持有負債而買入資產的結果。

 

事後孔明沒有多大意思。未來十年又會是怎麼樣?中國未來十年相信GDP還是會以每年8%的速度增長,通脹率相信會繼續維持在5%左右。十年後的M2供應量很可能又是比現在的多三四倍。持有現金而不是資產,估計每年將要面對10%的損失。

 

網絡上看到一些博友也跟老外學起了現金和資產管理,我覺得很可笑。如果一個人將身家的50%買入股票而另外50%卻持有現金等待,即使他持有的股票年漲了30%,他的身家也只是上漲了15%,相當於和國民資產同步而已。

 

老外持有現金等待,站在他們的立場並沒有錯,因為他們沒有多大的損失;中國人持有現金,卻是明明白白地以每年10%的速度虧損中。我不鼓勵負債,但絕對反對持有現金。在中國,既然我們的現金購買力時時刻刻都在貶值,我們應該考慮的是買入何種資產而不是持有現金等待買入資產。我們應該學習的是資產的置換而不是資產的管理。

 

無論是股票還是個人的其他資產,我一直都堅持滿倉操作也是基於這個原因。還記得「萬元戶」這個名詞嗎?不久的將來「百萬富翁」這個名詞也會成為過去式,就像現在的香港一樣。

 

 

備註:這裡指的負債不是指高利貸,房屋和車子一樣是商品而不是資產,房屋所佔據的土地才是資產。優質資產泛指一切稀缺、難以再生而需求不斷增加中的一切資源。水源、土地、野生藥物、牛黃、優質股票、稀缺資源、能源、古木等都可算是優質資產。



Staff與Manager的分別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2/01/staffmanager.html

Staff與Manager的最大分別,前者「管做」,後者「管人」。

認識一位IT人,最近業務部要求他編寫一個程式,以協助記錄報價和做一些管理報告。老闆傳話下來,因有實際業務需要,要求他於一週內完成。IT人認為不可 能,因為他預計要三個月,所以向業務部說不成。老闆得知後問為何,可是IT人認為老闆「無知」,既然不懂得IT,解釋也沒用,竟然懶得去理會,一派死豬不 怕滾水燙的樣子。

雖然很多老闆都是無理取鬧,經常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但不少老闆還是肯講道理的,只要解釋清楚,並且建議些臨時措施去解決業務上的需要,很多老闆還是願 意接受的,而這位老闆就是一例。其實IT人可以先準備一份時間表,寫明各主要工序的預算時間,並以此來向老闆說明,這樣就比較容易爭取多些資源和時間了。 就算最後不成功,也是盡了力,好比甚麼都不做來得強吧?

IT人其實能力不差,但做了多年也無法「上位」,眼見工作能力比自己差的人卻步步高昇,就覺得自己懷才不遇,並且抱怨為甚麼天下所有老闆都不懂得用人。在職場上認識不少這樣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將精力放在「管做」,但卻不太懂得「管人」。

其實Staff與Manager的最大分別,是前者「管做」,後者「管人」。Staff甚麼也不用理會,只需要懂得「做」就可以了。相反,Manager不一定要做得出色,但卻要懂得管人,好待把工作完成。

要由「管做」升呢成為「管人」,第一步就是要學會從老闆的角度去看和考慮事情。工作多年,絕少見到「只管做」的能夠成功上位。就算僥倖遇上,但由於無法駕馭下屬,唯有將所有工作攬上身,但一天只有24小時,最後把自己累倒收場。

上述說話已經講過,勸也勸過,不肯聽而且還要堅持和老闆搞對抗,我也沒有辦法。IT人年紀也不少,既然他這樣選擇,就由他吧。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此言一點不差。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