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公募2016素描:去杠桿與強監管下的業態生變

在2016年接踵而來的“黑天鵝”事件中,公募基金一方面要應對防不勝防的流動性需求,一方面也在積極把握結構性行情、爭取委外並積極申報公募FOF。

今年來基金監管趨嚴,分級、保本、委外、子公司等監管政策頻出,背後是去杠桿的大背景。新規後,保本、委外此前大肆擴張的態勢得到遏制,子公司去通道化、去規模化傾向明顯。這也意味著,不論是基金公司還是子公司,先前一些固有的業務形態、操作模式、戰略方向要有所改變,甚至是被動地做出轉型。

去杠桿背景下,公募基金受到影響難以避免,行業也在積極做出應對和思考,同時亦亟待去尋找一條與大資管發展相契合的轉型變革之路。“在變革發展中也有不變的抓手,對於公募基金產品能力和渠道駕馭能力等,依然是考驗資產管理能力的重要標準。”一家公募基金負責人表示。

債基規模增量明顯

Wind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12月26日,可統計的2185只混合型開放式基金中,1262只今年來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負,也就是說近6成比例的混合型基金沒有賺到錢,並且還有491只混基跑輸了大盤。

而公募基金冠軍魔咒仍在上演。去年收益排名前十的基金今年來有9只凈值下跌,且跌幅都在10%以上。其中去年冠軍易方達新興成長跌幅更是高達近4成,這樣的跌幅在今年的排名也幾乎墊底。

今年債市的動蕩則比股市更為驚心動魄,甚至有人將之與去年股市的大跌相提並論。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在央行第一次提出MPA考核時,債市即出現調整,10月份第二次提出MPA,隨著收益率底部確認,債市調整又開始,並在12月15日引發一場迅速和大範圍的去杠桿。

剔除因贖回造成凈值大漲的個別債基,據Wind統計的780只中長期純債型基金中,今年來凈值下跌有271只,凈值漲幅在2%以上的則有133只。

“大家總是註意到債市跌得快、跌得猛,但今年上漲的時候卻沒怎麽說。”北京一位績優債基基金經理如此表示。他認為這波收益率回調更多是對去快速加杠桿的一種修正。

的確,今年來債基規模增速加大、增量明顯。截至今年11月底,我國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達到8.74萬億,基金管理公司有108家,公募基金產品達到了3650多只。其中債券型基金總規模達到1.4萬億,創出歷史新高,占到全部基金總規模的比例約16%。今年前11個月,債基總規模增長了7022.84億元,增幅超過100%。

無疑,債基規模大增背後的最大推手當屬委外資金。基金公司將委外視為今年來最大的一塊紅利,無不躍躍欲試。由於委外業務上半年業績都不錯,加上今年的資產荒,理財規模增速很快,也迫使一些小銀行在無資產可投的情況下,被動將壓力轉嫁到委外,也進一步推升了債市行情。

另外,今年來封閉式基金規模增長飛速,數據顯示,今年來封閉式基金增幅超過200%,封基增長的最大動力則來自於定期開放型債基的發行。8月8日,《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開始正式實施,由於債基的收益主要是來自於杠桿,該新規實施一個月以來,封閉式債基明顯受益。

年底密集去杠桿

得委外者得天下,盡管存在戲謔成分,但並非虛言。四季度來,多只百億級委外基金的密集出世,成為基金公司在年底的規模排名大戰中的重要砝碼。

但委外並非是新鮮事物。長期以來,機構便將資金委托給基金公司、券商等,但先前在基金公司中是以專戶形式存在,現在則是公募產品。

“公募委外很像是通道產品,因為是機構定制,所以說它是專戶更貼切。”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也頗為認同委外是“披著公募外衣的專戶”的說法。

而瘋狂的委外也在年尾迎來監管。12月初,第一財經記者拿到的監管文件顯示,監管層對委外監管主要涉及到兩點:一是要求在基金募集申請文件中,說明是否為“委外定制”基金;二是要提交一系列承諾函,包括投資決策權不受機構投資者的影響、不向機構投資者提供額外信息、在定期報告中揭示機構申贖基金份額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不久,債市風險的暴發也使得委外受到沖擊。風險出來後不少銀行紛紛要求贖回委外產品,甚至還沒有到約定的止損線便提出贖回要求。多位受訪人士指出,2017年委外規模的增幅肯定會比2016年有所放緩,不過規模可能會進一步增大。

“短期看銀行委外將收緊,但長期並不容易收緊。現在全國17000家左右的私募基金,會有專門做債券、股票的,但銀行無法做到全能。明年監管會收縮,要求降杠桿的情況下,銀行委外也會受到影響。”一名私人銀行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也表示。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根據依法監管、全面監管、從嚴監管的總體要求,制訂了系列的規章,進一步完善了行業發展的制度基礎和紀律保障。不僅委外,基金子公司、分級基金以及保本基金等都迎來了強監管。

分級基金將投資門檻提高到30萬,保本基金則對基金公司的凈資產、基金經理要求以及擔保公司都做出規定,限制了保本基金規模的增長。

12月2日,證監會正式下發對基金子公司的“兩規”,新政出臺後,基金子公司的業務邏輯無疑會較此前定位和職能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不僅規模難以為繼,轉型的需求也迫在眉睫。

“基金子公司是個‘怪胎’,下一步要大力發展固定收益類產品、REITs等,讓銀行大類短期理財品變成長期理財品去配置基金子公司的產品。”對此,一位接近基金業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如是表示。

下一個風口來臨

如果說委外在銜枚疾進後受到壓制,公募FOF和養老金入市則是公募基金這個行業難得的創新與機遇。

12月6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公告,評選出21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證券投資管理機構,其中公募基金有14家。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當前很多基金公司特別是中大型基金公司都成立了養老金投資者管理部門,養老金相關支持人員逾百人,並形成單獨的考核體系。

“養老金部有獨立的人力資源績效考核辦法,實行獎勵加分、扣分原則,在日常的每個過程都會加以評分,通過加分和減分,來得到最後年底的一個分數。年底的分數達成之後會給相關人員以獎勵。”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養老金部人士也透露。

深圳一家公募機構部老總此前受訪時也指出,養老金管理更多可能還是跟社保管理一樣進行大類資產配置,基礎是能滿足養老金支付需求的流動性資產,然後是提供絕對收益的資產以及提供增強收益的資產。

在日前舉辦的一場養老金論壇上,有研究人士指出未來五年養老金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成為資產管理行業的新藍海。由於養老金的獨特性,對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要求很高,能夠獲得養老金管理資格是經過嚴苛評審後對投資機構投資管理能力給予的高度肯定。

除了養老金的運營,對於更多的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公募FOF是下一個風口。

2016年9月23日,證監會宣布正式發布並實施《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2號——基金中基金指引》,主要針對FOF的定義、分散投資、基金費用、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信息披露等方面進行了規定。《指引》下發後,很多基金公司都在爭取成為第一批發行新產品的公司。

證監會官網最新的《基金募集申請核準進度公示表》顯示,證監會正在受理的FOF有33只,申請材料接受日最早是11月29日,最晚是12月8日,最近的一個受理日是12月15日。

“我們了解目前FOF類產品走的是審批時間可達6個月的普通通道,首批POF獲準註冊大概率要到明年了。”景順長城FOF投資部研究員胡曉露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相對收益類的 FOF為例,其是基於宏觀、估值、情緒和技術指標而進行的分析框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