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東遠精技陳東欽一雙手撐起半個觸控產業 iPad3風光上市 背後最倚賴的台灣黑手

2012-03-12  TWM




iPad3還沒開始賣,代工廠宸鴻、勝華已經大漲。不過除了這些耳熟能詳的供應商,還有一位鮮少曝光的iPad3網印機台設備供應商,東遠精技陳東欽,他 就像一頭台灣牛,努力研發一步一腳印積累三十年功力,闖出一片天。

撰文‧翁書婷

全球熱銷五千萬台的iPad即將推出最新版本,引起粉絲關切,iPad3會不會有高解析螢幕?會不會有mini版?當大家都在猜謎時,遠在地球另一邊的新 北市五股工業區一家廠房內,一位穿著灰色工作服的六十一歲木訥黑手其實早就知道答案,他是誰?為何可以掌握iPad的內幕?

這位資深黑手就是東遠精技董事長陳東欽,他不僅熟知iPad的生產內幕,其實他還是五年前iPhone可以準時在全球上市的救星!

時光倒回二○○七年四月,iPhone當年六月就要上市,革命性觸控面板的網印良率一直無法提高,全球的高科技廠都束手無策,iPhone的採購人員被老 闆逼到快發瘋,深入全球各角落找救星。

眼看即將錯過上市時程時,iPhone採購人員透過關係找到陳東欽,這位不起眼的黑手三天就成功解決問題,當時人還在東遠精技的辦公室,iPhone採購 人員興奮地打電話向美國總部大叫,「就是它,我終於找到觸控面板的解決方案了!」二十五天解救iPhone危機讓iPhone總監大叫的祕密武器到底是什 麼?走進東遠精技位於五股工業區的的二樓廠房,機具井然有序,地板乾淨整潔,一台台書桌般大機台映入眼簾,國字臉、寬厚大鼻、倒八字眉,穿著簡單樸實的陳 東欽,站在機台前,開心地用閩南語比劃著,「這個就是讓iPad、iPhone螢幕比別人漂亮的機台!」這些機台就是「網印機」。打開iPhone、 iPad觸控螢幕,從最外面保護玻璃上的黑框,到觸控面板上面的線路保護膠,以及導光板裡頭不滿一微米(一萬分之一公分)的細小圓點,都由東遠的機台印 製。

簡單來說,這個神奇的機器可以把一個個半徑不滿一微米的小圓點,印在手機觸控面板上,靠著密布的小圓點,來自手機的光源才能平均導引,iPad、 iPhone螢幕才能光線絢麗,色度均勻。

由於當時陳東欽並無現成機台,必須為iPhone量身打造,平常至少要花三個月,但沒想到身材瘦小的中國女採購,用力桌子一拍大聲道,「哪能等你,等你三 個月iPhone就來不及上市了,我只給你二十五天的時間!」陳東欽一咬牙心想,「好吧!跟它拚了!」陳東欽一邊畫結構圖一邊設計機台,零組件寫在便條紙 上就趕著採購,就像房子的草稿圖還沒畫好就開始蓋。他領著員工幾乎不眠不休趕工,終於趕在期限內準時交貨。讓這個大客戶滿意得不得了,不但下單兩百台,一 台百萬元起跳的機台,讓陳東欽一口氣就進帳兩億元,更讓東遠成為iPhone母公司「全球唯一」直接認證的廠商。iPhone、 iPad面板網印機台都由他供應,所有代工廠都訂購他的機台。

誤差僅八千分之一頭髮細度為什麼全球最龜毛製造iPhone的公司折服於陳東欽的機台,因為陳東欽比他們還龜毛!

「很多細節別人看不到,但我卻看得到。」陳東欽天生龜毛,任何小細節都要求完美,他龜毛到什麼程度?「他連公司裡使用的便利貼都要統一大小,還嫌盒子不夠 美觀,要自己重新設計。」前員工透露。

就像印彩色報紙時,需要多次套色,若位置稍有誤差,印出來的影像就會模糊不清,而一個iPhone面板要經過多次印刷手續,每一次要百分之百地重疊是很困 難的,誤差大小就成為生死存亡關鍵。

「但我的機器誤差一定可以維持在○.○一微米範圍之內。」陳東欽說。○.○一微米有多細?相當於「八千分之一」的頭髮細度,「一般廠商誤差個○.○五微米 就很厲害。」陳東欽驕傲地說,這就是他獨步全球的絕技!

由於鐵令如山,宸鴻、勝華等iPhone觸控面板供應商只能向東遠購買機台,因此東遠的營收在短短的兩年間三級跳,從○九年的八.九億元翻轉到去年的三十 六億元。就連山寨版iPhone、iPad的中國廠商也都搶著用他的機台。

這位iPhone母公司全球唯一背書的黑手,不像其他台灣科技新貴,有傲人的學歷及背景,他只是出生於台南後壁的窮苦農村小孩,五歲就要站在板凳上煮大鍋 飯,六歲懵懂無知就要放牛種田,只有初中畢業學歷。陳東欽原本以為一生都要過著與牛為伍的務農生活,沒想到當兵時分配到美軍兵工廠維修槍炮,讓他的生活大 轉彎。

由於維修武器產生興趣,退伍後,陳東欽放棄務農生活到鈴木公司修理機車,當起快樂的黑手。不過對自己要求很高的陳東欽不滿於現狀,「大學畢業,什麼都不會 的人可以當課長,但我學歷不高沒機會。」一心要往上爬的他,興起創業的念頭,一九七九年砸下五十萬元,從他有興趣的塑膠齒輪的萬年日曆開始,也因此接觸到 油墨印刷機台。

沒想到,萬用日曆構造簡單他沒有太大興趣,反倒是印日曆的印刷機讓他著迷。陳東欽依照日本模型機台,自己拆解研發改裝,讓機台更好用。他研發的機台一炮而 紅,比萬年日曆還受歡迎,業界紛紛拿錢要買他的機台,讓他發了筆小財。

自力研發 打敗德、日同業陳東欽從此跨進印刷機台這個特殊的行業,當時台灣工業起飛,許多同業為了賺快錢,不是走捷徑買日本、德國的技術,就是抄襲別人的機台,直接 當起山寨業者,但他卻像南台灣的水牛一樣,埋著頭,一步一步走自己研發的辛苦道路。

知道歐日技術超越台灣的他,每當國際有印刷機大展,他不管機票食宿費用,就直接殺到當地,用著不流利的英語和廠商溝通,了解市場需求。

而做出的機台只要有客戶不滿意,他不是只有用電話解決而已,而是飛到國外去讓客戶當面罵,「連罵幾年,罵多了,也就知道怎麼更好。」陳東欽憨厚地說。

就這樣,東遠的機台就從一開始的萬用日曆印刷機,到化妝品、瓶蓋杯蓋、CD片、信用卡,只要需要印上圖案或文字的東西,就有客製化的東遠機台出現,他甚至 打造全世界第一台氣動式網印機台,打敗德國、日本等世界一流的競爭同業,他的機台行銷全球八十個國家。

由於陳東欽從近三十歲的青年直到六十一歲的壯年,用了大半輩子,堅持只做一件事,就是網印機台的研發。積累三十年的深厚的功力,讓業者有印刷機的需求時, 就會找陳東欽做客製化機台,不斷接觸到最新科技的陳東欽,也對未來的科技潮流嗅覺靈敏。

因此當iPhone找上門時,他早就準備好了,「十幾年前就開始研究了,我原本還以為觸控面板普及會更早,○七年時我已經可以做出全自動機台,而 iPhone要的只是半自動機台,並不難做。」陳東欽成功跨出傳統網印,躋身高科技產業之林。

就算已經是世界第一,這位黑手還是不敢放鬆,「他常常跟我說連作夢都夢到在研發機台,三更半夜想到點子就會跳起來畫草稿。」陳東欽的胞弟、東遠副總經理陳 品升搖著頭說。「他從不擔心市場,認為只要有創新,就有需求出現。」陳東欽好友三勝工商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何長發觀察。

現在不只iPhone、 iPad、iTV生產要靠他的機台,全球前五大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的生產線都不能沒有他;他甚至還打入血糖測試片、太陽能晶片的高科技供應鏈。

「我從不模仿別人的東西,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路。」陳東欽的台灣水牛創新精神,讓他總能站在科技浪潮的前端,拚出一條康莊大道!

陳東欽

出生:1951年

現職: 東遠精技董事長兼總經理

經歷:鈴木公司

學歷:台南後壁初中

東遠精技

成立:1979年

主要業務:各式網印機製造

員工數:270人

近3年營收:

2009 8.9億元

2010 26.1億元2011 36.9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00

佐伯格最倚賴華人 衝45億用戶戰略

2015-07-06 TCW


六月二十三日,臉書(Facebook)首度入選美國標準普爾五百市值前十大名單,擠下零售巨擘沃爾瑪。之前市場頻頻批評臉書已被App世代「幹掉」,華爾街給了它一個平反的機會。

隔天,第二十六屆金曲獎國際論壇現場,臉書亞太戰略合作主管張健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表示,「目前臉書全球用戶是十四億四千萬人次,佐伯格目標是四十五億人次,」他分析,臉書用戶幾乎約一個國家人數,接下來看的是全世界影響力,要當內容提供者的策略伙伴;他同時宣示:「(臉書)永遠不做內容!」靠著用戶體驗,增加內容戰略伙伴,讓自己壯大,臉書根本不用發展內容,攪進紅海區的「圈地戰」。這是臉書第二個十年很重要的戰略。

張健旗下六人,主導整個亞太地區臉書內容跨業合作,他直接跟創辦人佐伯格(Mark Zuckerberg)和營運長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彙報。他管轄範圍包括印尼、菲律賓等亞太地區,逾三億以上用戶。

不做內容的戰略令人好奇,當同業拚命往上下游整合,騰訊參與電影製作、Line代理韓劇首播,連視頻網站老大哥土豆視頻總裁楊偉東等都不約而同發展自製內容,結合線上和線下(商務生意)。臉書卻說它們僅專注「平台經營」,背後算盤是什麼?

攻略一:視頻不跳轉,留住用戶群

張健分析,過去從Po照片分享到上傳視頻影音,發展時間是五年。照片仍是上傳大宗,視頻影音則漸成主流。

因此,你會看見許多公司和明星,每天一則影音上傳臉書,但目前仍停留於點閱後,接著,再導流回自己網站或YouTube,以增加原有網站流量。但,往往在導流回程時,光等待時間,據臉書內部計算就約十一秒,但《金融時報》做過研究,不到十秒用戶看不見所要的,就會轉到其他內容。

而臉書的新戰略就是要用戶在臉書上的使用和體驗更滿意,張健解讀:「其實,再簡單不過,就是縮短十一秒的差距。」他們與英國《衛報》、路透、菲律賓第二大新聞媒體等合作,採取「instant article(即時文章)」方式,一點閱視頻立即在臉書可以看到,不用再轉「第二手」,整整縮短十一秒等待時間。

只是,內容提供者為何要與臉書聯盟,同時失去導流回原平台流量?

攻略二:讓利內容商,擴大用戶分析

對傳統內容提供來說,流量是爭取廣告的籌碼;但對臉書而言,它看的是背後更大商機:坐大內容,根據大數據分析用戶體驗模式,然後,化主動為被動。過去是被動式讓用戶Po或接受訊息,但更多內容分析後,能更精準將內容主動推播到用戶面前。

但,畢竟是商業市場,彼此聯盟如何防止不踩踏在彼此的利益之上?「第一、全視頻直接刊登在臉書上直播,用戶得到體驗,流量雖留在臉書上,但它們(內容提供者)可以在全文下面刊登廣告,都算他們的(收入);二、臉書後台資料(報表)也會公開給內容提供者,流量其實沒有消失,他們還是能用流量跟廣告主談判。」張健說。

臉書扮演好平台角色,先讓利給內容提供者,但張健沒說的,其背後更大的利益是,當擁有各家內容時,再根據大數據分析用戶體驗,第一層從聚集流量賺取廣告費;第二層從用戶分析,切入分眾行銷,再賺一筆。臉書還是最大的受益者 。

攻略三:協助內容商,不被網友轉台

在數位轉型過程中,聯盟並非最難之事,因此內容分享早在Google、雅虎網站興起時就發生了,但最難的是內容製作放在視頻上思維的改變。

張健強調,他的工作是「戰略合作」,不只不發展內容,還要協助內容生產者,提供他們戰勝「十一秒差距」的秘方。

以目前擁有八千萬臉書用戶的印尼為例,張健和當地第一大新聞網站Liputan 6合作就完全打破過去的規則。如何用立即性轉播吸住觀眾眼球?「一、文字要大;二、視頻長度盡量縮短在兩分鐘內;三、不須太精緻打光。」

他分析,該網站過去用導流方式,流量僅百萬不到,加入臉書策略合作全視頻和全文立即點閱,兩分鐘將一天新聞全報完,實施一個月,流量暴增到千萬,相差約九倍。

「輕薄短小」的視頻操作手法,則是從用戶體驗得來。友松娛樂董事長、名製作人薛聖棻觀察:「不同於傳統媒體一集就是四十五分鐘(扣掉廣告),網路視頻世界,兩分鐘就是極限,也最有吸引力。」

沒有挑戰嗎?張健直言,中國視頻目前進入「圈地」生態競爭賽,但打的是國內賽,臉書沒能參與(目前尚不能落地),是壞也是好。壞的是,可能成為最後一隻白老鼠,也打不過地頭蛇,好的是更可以發展國外市場。「(我們的)競爭對手來自用戶,不是同業。」他強調,「(臉書)要的不是速度,是(用戶)的黏著度。」

只是,當後起之秀頻頻追趕下,加上「社群平台基本玩法是『一對多』,」廣告集團宏盟(Omnicom)旗下高階主管溫克勒(Ben Winkler)在《破解App世代》一書表示,廣告主常常得換腦袋思考,因為它完全就是一種截然不同思維,都是臉書未來要面臨挑戰。

【延伸閱讀】臉書靠這3招,黏住視頻粉絲

心法1、文字要大:主要是看見「關鍵字」,才有吸睛下一步心法2、限於2分鐘內:不要考驗大家耐心,那是手機視頻短片觀賞極限心法3、內容要新奇:視覺不必太精緻,重點是內容有趣、新奇,不用傳統的精緻打光效果

整理: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