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價震盪》高盛最高喊上一千六 轉瞬變臉下修至八十六 外資也會看走眼散戶盡信恐大失血

2013-08-12  TWM
 
 

 

不到兩年的時間,宏達電市值驟減八八%,金額高達九千四百億元,最大的輸家當屬外資與散戶。從一度最看好宏達電目標價高達一六五○元,到如今看最低的目標價僅剩七十一元,外資評價宏達電的起落,幾可寫成一部台股最發人深省的投資啟示錄。

撰文‧謝富旭

兩年前,宏達電獲利最意氣風發時,外資給予最高的目標價達一六五○元;如今,隨著宏達電獲利急轉直下,即使背負市場罵名,眾多外資券商分析師甚至不留情面地調降宏達電目標價至兩位數(七十至九十幾元)。但宏達電股價落難,最大的苦主不僅是散戶,連外資(指外資券商所服務的客戶)本身也損失慘重!

從證交所的宏達電外資庫存觀察,宏達電股價於二○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寫下一千三百元的天價時,當時外資持股高達五十三.一萬張,占宏達電股權六二.六%,可謂外資持股過半的「外國公司」。自此之後,宏達電展開驚心動魄的三段跌勢,一直到第二段跌勢展開,外資才猛然明顯減碼。

外資也是受害苦主

儘管損失慘重 卻能即時停損減碼 第一段跌勢是從一千三百元跌至四百元,時間是一一年五月至一一年十二月初。這七個月,外資對宏達電「崩壞」半信半疑,於是僅減碼六.八萬張,約一二.八%,但期間宏達電跌幅卻高達六九%。

外資減碼宏達電,賣價大多落在四百元以下,在四百至一五○元,外資總計減碼宏達電高達二十五.三萬張,外資持股比重從五三%驟降至二三%,可見,外資操作宏達電不見得有多高明。這是外資「買方」(主要是指共同基金與對沖基金)的情況,充當投資軍師的外資「賣方」(指外資券商研究部門),其對宏達電的建議,說實在也是半斤八兩。

外資「賣方」對宏達電目標價的預測高點集中落在一一年四至五月,當時宏達電股價已來到一千二百元上下;然而,由於宏達電獲利數字火紅,外資賣方分析師紛紛對目標價給予極高的評價,清一色估一千元以上。當時較保守的摩根士丹利給一千一百元,而高盛給一千六百元,摩根大通與巴克萊也分別給一千六百與一六五○元的極高評價。

一一年七月,宏達電與蘋果間的專利侵權官司白熱化,花旗分析師張凱偉開出第一槍,將宏達電目標價從一四七○元降至九七○元(當時宏達電股價仍在千元以上),甚至引發後來宏達電提告。同年八月間,宏達電罕見出現大批經理人股票申讓潮,股價加速下跌。然而,一直到一一年十一月至一二年一月初,外資賣方分析師才明顯調降目標價。但是,與宏達電最有淵源的高盛,仍給予七五○元高評價,其餘約落在四百至六百元。

因此,一般投資人如果太相信外資研究報告,在一千二百元上下買進宏達電,並期待會漲到一千六百元,不但不可能賺到錢,還會嚴重套牢,並且隨著宏達電股價暴跌而難以自拔。

所幸,台灣投資人對追高股價一直存有戒心,從散戶指標──融資餘額觀之,宏達電股價攻上千元關卡時,融資餘額不增反減,因此套在千元以上的投資人應該不多。

問題是,散戶也許抗拒得了外資報告給宏達電目標價一千六百元的魅惑,卻抗拒不了宏達電從一千三百元天價腰斬後,股價看似跳樓大拍賣的誘惑。

去年五月中旬,宏達電股價失守四百元大關,融資餘額至此開始爆量激增。宏達電融資餘額從三萬餘張一路飆升,即使股價跌破一六○元融資追繳火線,融資餘額仍節節升高至七.六萬張,雖顯示散戶打死不退的意志,但卻損失慘重。相對之下,外資法人大幅減碼宏達電雖落在四百元以下,儘管損失不貲,但其壯士斷腕般停損減碼的決心,則是散戶不能及。

別把外資報告當成寶

看不準是正常 長短線參考價值均不足從目前宏達電股價僅一五○元上下觀之,對照外資過去兩年對其所做評估,頗令這群年薪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外資金童難堪。其中,高盛的角色最值得玩味。

高盛不僅是第一家喊出宏達電千元目標價的外資,宏達電現任財務長張嘉臨與前投資人關係部門主管鄭昭義,均是從高盛挖角而來,兩家公司關係匪淺,也引發外界聯想。在調降宏達電的動作中,素來以快、狠、準著稱的高盛竟頻頻慢半拍,恐讓其客戶對旗下分析師的信心產生動搖。

不可抹滅的是,在宏達電飆漲的過程中,外資圈中就屬高盛最能「動燭機先」。一○年九月,在宏達電股價剛站上六百元關卡時,高盛就率先喊出千元目標價轟動市場。一一年三月,宏達電剛站上千元大關,高盛再喊出一千四百元目標價(隔一個月後又上修至一千六百元);同時大膽預測宏達電市值三至五年內將翻至一千億美元(當時市值約三百億美元),把宏達電多頭氣勢帶到沸點。

不過,沒想到的是,高盛分析師眼中的一千億美元大夢,如今卻變成宏達電市值從新台幣一兆多元衰退至一千億元市值保衛戰的惡夢。許多不明就裡的投資人,不僅在網路上謾罵,甚至有陰謀論之說,指外資說一套做一套,出報告時,明明就是看多,但外資客戶卻處於賣方,而對外資頗不諒解。問題是,外資分析師真的有意與公司派聯手,坑殺散戶嗎?

曾在外資券商擔任過研究主管的晉昂投顧總經理洪瑞泰說:「外資對個股目標價喊得太高或太低,並非出於惡意,僅能歸咎看不準而已。老實說,市場看得準的分析師本來就不多!」洪瑞泰指出,不管是外資還是本土券商分析師多半是做趨勢研判,看趨勢本來就容易有偏差,總是越漲越看好,越跌越悲觀。

所以,投資人千萬不要把外資分析師研究報告當成寶。大眾證券自營部主管張智超雖有蒐集與閱讀外資研究報告的習慣,但他說:「外資報告在見報前二至三天,往往已經先給VIP級的大客戶看過,讓大客戶提前布局。因此,當外資報告曝光於媒體時,大客戶們該做的都做完了,在短線上已不具任何參考價值!」至於長線,外資券商服務的共同基金操作時間也落在半年至一年,嚴格來說不算是真正的長線。因此,要買睡得著覺的價值型股票,參考價值也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幾年來對沖基金影響力日增,外資賣方分析師為迎合客戶所需,對股價短線動能的研究與關照著墨漸深。許多外資圈人士也默認,對沖基金占其外資券商的下單量比重,已經凌駕長線的退休基金或共同基金,躍居成台股外資中「控盤」的主流。

對沖基金成為主流

研究報告用詞勁爆 才能吸引客戶上門這種情勢,無形中將促使外資券商的研究報告無論在觀點或措詞上益加犀利與聳動。一位不願具名的外資分析師說:「其實,我們和媒體一樣,內容要夠勁爆,目標價要夠驚悚,才會勾起客戶買賣的意願。」因此,宏達電第二季法說會一召開完,各家外資無不卯足全勁,用最犀利的觀點、最勁爆的文字,以及最殘酷的目標價「互別苗頭」。

比如說,某外資券商以「掉下來的刀子」為題分析,宏達電仍看不到任何反轉跡象,目標價給予七十一元。也有外資券商以「歷史上從未有手機公司起死回生過」為題,認為宏達電再起機會渺茫,給予自認為「很慷慨」的九十七元目標價。

外資對宏達電股票上的痛賠,以及外資分析師對宏達電評價的看走眼,足以作為投資人殷鑑。畢竟,再精密的財務系統與評價模式,也無法預料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與產業競合,更遑論看穿幽微陰暗的人性。

從過度樂觀 到過度悲觀── 宏達電近年股價走勢與外資預測目標價蓄勢待發 2010年9月,高盛將目標價從800元調高至1000元,是第一個喊出宏達電上千元的外資券商。

爭先追漲 2011年3月,高盛預測宏達電市值在3~5年將成長至1000億美元,當時宏達電市值僅300億美元。喊出目標價為1400元。

過度樂觀 2011年4月,高盛調高宏達電目標價至1600元。

警訊乍現 2011年7月,宏達電與蘋果專利權官司失利,花旗分析師張凱偉率先下調目標價至千元以下的970元。

豬羊變色 2012年1月,宏達電遭蘋果與三星瓜分市占率,外資看法轉趨分歧,麥格里下看450元,高盛為750元。

徹底絕望 2013年8月,宏達電上市以來首度出現虧損,外資大降目標價至70~150元。

市場看衰 目標價最低下修至71元──外資法人對宏達電財務預估外資券商 投資評等 目標價

(元) 今年EPS

(元),

預估 明年EPS

(元),

預估

巴克萊資本證券 減碼 122(降) 1.68 0.56 巴黎證券 賣出 71(降) -1.42 -0.84 里昂證券 賣出 93(降)-2.20 2.50 聯昌證券 表現劣於大盤 101(降) 0.09 5.86 瑞信證券 表現劣於大盤(降) 120(降) 3.52 9.68 高盛證券 賣出(降) 86(降) -0.38 1.88 匯豐證券 減碼 98(降) -2.10 -1.20 摩根大通證券 減碼 100 2.911.29 美銀證券 表現劣於大盤 92(降) -0.70 2.90 麥格理資本證券 表現劣於大盤 92 4.51 3.14 摩根士丹利證券減碼 99(降) -1.50 -0.03 野村證券 賣出 135(降) 1.32 4.41 花旗環球證券 賣出 97(降) 0.02 1.57 瑞銀證券 賣出 86(降) -0.38 1.42 元大投顧 賣出 90(降) 2.01 5.29 凱基投顧 賣出 85(降) -0.043.02 資料來源:各外資券商或外資部門研究報告 整理:李洵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94

如何從阿里巴巴巨型IPO中賺上一筆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9/3035291.html

在杭州文二路,與阿里巴巴集團毗鄰的一些飯館老闆與服務員,這個夏天越來越多地聽到一個詞:IPO。

這些飯館是阿里巴巴小道消息最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如同杭州城的另一個地方貝塔咖啡一樣,而後者是以「阿里系」的創業者們時常在其中出沒而聞名的。在飯館裡,和菜的口味、行業裡的變化、公司裡的八卦和同事之間的交情一樣,另一個時常被提到的話題是:股價又漲了多少?哪裡還可以買得到?

阿里巴巴集團員工股在進行轉讓與交易的消息,已經傳遍了這座城市。杭州有880萬人口,其中有近3萬人是阿里巴巴的員工,即便不算上親屬,每300人中也會有一個阿里人。

一些早已聞到味道的私營企業老闆,開始託人去阿里集團內部收購股份。他們宣稱:立刻到賬、絕不延期,成交額往往以百萬元起步。

也有人沒讓這些老闆如願。一些淘寶的老員工,「捂」起了手裡的股票。他們在上班間隙拿出計算器,計算自己的財富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

看起來似乎誰都知道,阿里巴巴就要再一次上市了。

這個消息越來越像那麼一回事。它最早的跡象出現在2013年3月,理由是「全球銀行家開始密集約訪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

到了6月份,摩根大通董事長兼CEO Jamie Dimon到訪中國,與馬云住在同一家酒店,他們「偶然」的一次相遇,引發了外界關於摩根大通爭取做阿里主承銷商的猜想。雖然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週刊》透露,實際情況是Jamie Dimon與他的同事正好在酒店碰到馬云,雙方握了握手,聊了幾句。

事實究竟怎樣大家不太關心,重要的是,投行正在與馬云頻繁接觸。此前花旗銀行CEO邁克爾·考伯特(Michael Corbat)與馬云剛剛見過面。來自投行行業的消息說,歐美及其他外資銀行家們都已於近期爭相拜訪馬云與阿里管理層。

在銀行業內部,一旦一家投資銀行的最高管理層親自拜訪公司,就表明他們對這個項目與公司的重視,這是一條已經被認可的「慣例」。

如同眾多其它互聯網公司一樣,股份和期權也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員工激勵方式。此前曾經上市、後來又退市的阿里巴巴只是集團旗下B2B公司,集團其他公司如淘寶、天貓的員工所持阿里集團的股份一直無法變現。對於這些員工來說,機會又一次出現了。

在阿里,員工各自的持股量一度是內部被禁止討論的紅線,最初的交易都遮遮掩掩。這種情況從阿里B2B公司退市後發生了變化—託人購買員工股的消息在內部傳開後,阿里集團內部股份的交易開始活躍起來:有人家裡有些困難、有些人在集團的無息貸款到期了、有些人買房子要付首付,這些都可以通過賣出一點公司股份來實現。

在上一輪B2B上市中,阿里B2B的老員工們依靠公司上市,賣掉股份在杭州買了房子和車子,而在B2B公司退市後,他們同樣也在期待獲得阿里集團的股份。

至於投行,它們做的當然是更大的生意。

它們可以向擬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團提供貸款,以貸款的方式買入阿里集團的股份,上市後再賣掉;做阿里集團的承銷商與賬簿管理人;阿里未來發展中可能還會有各種財務需求,可以先期進行鋪墊,為未來可能的合作做準備。

僅承銷費用一項,最高可以佔到融資額的6%至7%,通常大型IPO項目能佔到融資額的2%至3%。以此計算,阿里上市的承銷費用至少可達上億美元。

除了商業利益外,投行很在意能否在一些重大項目中佔有一席之地。「做投行就是在做品牌。」原美銀美林中國區主席劉二飛曾對記者說。

今年5月,阿里集團80億美元的第二輪融資得到市場認可,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包括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摩根士丹利、瑞穗實業銀行、匯豐、摩根大通、花旗、澳新銀行與星展集團,彙集了歐美以及亞洲的知名銀行。

此時這些投行都清楚,阿里巴巴日後的IPO才是真正的主菜。所有這些先期介入者,都有很大可能成為阿里巴巴上市的資本遊戲的主角—用那個俗得不能再俗、但卻極為準確的詞來說的話,這的確是一場「盛宴」。

在這9家銀行中,德意志銀行與摩根士丹利是阿里集團旗下B2B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的主承銷商,這次它們將可能繼續成為阿里上市的主承銷商。上次上市的另一家主承銷商高盛,並未出現在第二輪融資提供方的名單中。

而來自投行的知情人士還向《第一財經週刊》透露,瑞信將可能是阿里上市的又一主承銷商。

瑞信獲得阿里的青睞,部分原因在於阿里上市的募資額很大,預計過千億元,全球配售時,歐洲的投資者將可能成為重要參與者,作為一家歐洲銀行,瑞信在這方面具備很大的優勢。

此外,在中國公司的大型IPO方面,瑞信經驗豐富—它是建行上市聯席賬簿管理人,建行IPO是2005年全球最大型IPO;此外它還是工行IPO的保薦人,工行在2006年創下219億美元的全球股票最高集資額紀錄。

IPO的市場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大型IPO項目的主承銷商已經由原來的一家主導漸漸趨向於多家主導。一位投行人士相信,阿里IPO將可能有4家主承銷商,除了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以及瑞信外,還有一家是美資銀行,可能是花旗、摩根大通或者高盛中的一家。

此外在阿里巴巴集團2012年8月總額80億美元的第一輪融資中,也出現了國開金融、中投、中信資本和博裕資本等國資背景的金融機構,它們為阿里提供的融資包括價值40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股、普通股新股,以及40億美元銀行貸款。它們與外資投行一起,成為阿里集團上市的積極推動者。

「這次上市,幾乎是被資本市場推著走的。」在採訪中,無論是阿里巴巴的內部員工還是投行人士,都曾經這樣表示。

阿里內部員工股的價格水漲船高,在這個時候成了一件可以被預見的事情。

第一輪融資被阿里集團用於回購雅虎所持有的其20%股權,在這筆交易中,阿里巴巴集團的估值不到400億美元。然而在隨後的第二輪融資中,阿里集團的估值很快被推高到800億美元。

一同被推高的,還有阿里巴巴集團員工股的轉讓價格。2013年9月初,在阿里集團內部論壇「阿里味兒」上,員工股掛出的轉讓價格達到28.5美元/股,超過人民幣170元/股。

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價格。在阿里內部資深員工張若的記憶中,他所知道的最近五六年的阿里集團的最低股價是3.5美元/股,直到2011年年底,每一股價格還在10美元徘徊。

2012年初,阿里B2B公司將從香港退市的消息傳出,阿里集團的員工股開始出現小幅攀升,漲到11美元/股,這個價格維持到B2B公司當年6月從香港退市。

這時,關於集團將要整體上市的猜測已經在公司內部開始流傳。張若的一位同事以11美元/股緊急買入將近2萬股。到去年年底以17美元/股的價格脫手,賺了將近12萬美元。

點擊查看大圖

到今年年初,媒體報導阿里集團的估值可能超過400億美元後,員工股的轉讓價格漲到了22美元/股,大家開始捂著不賣,外面的人「收」到員工股的難度越來越高。當8月傳出阿里集團的估值到了800億至1000億美元時,員工股轉讓價格再次飛漲到28.5美元/股。

和市場一樣,最初購買阿里員工股的是看好阿里的浙江商人與網商,但隨著股價的上漲,在買漲不買跌的投資心態面前,阿里員工的親朋好友也加入其中,成為新的購買力量。股價越漲,感興趣的人越多,出錢「收」股份的人越來越多。漸漸地,開始有人公開發布買賣信息,參與者都相信,在阿里上市後這些股份會更值錢。

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於,港交所對阿里巴巴上市的「放行」—當然,對於投行也同樣如此。

知情者說,一個多月前,馬云與高管團隊頻繁前往香港,溝通阿里集團上市事宜。

香港是阿里上市第一選擇。阿里巴巴B2B公司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5年後退市,阿里在香港已有資本市場基礎。此外,無論阿里的B2B、B2C還是支付寶,以及未來的阿里金融,在「大中華市場」的認同度更高。對於港交所的披露規則,阿里也很熟悉。

與港交所相比,美國市場儘管聚集了最多和最好的互聯網公司,但並不一定對阿里更有利。盛大等中概股已經掀起了退市潮,支付寶的股權轉移風波,也給美國市場留下了一些不好的印象,而那些事無俱細的披露規則,也是阿里所不熟悉的。

2012年Facebook以160億美元的融資額在美上市,在這個案例面前,美國市場對阿里的預期值很難判斷,阿里未必能獲得市場熱捧的待遇,所以美國成為了阿里上市的備選方案。

在阿里上市這件事情上,香港資本市場呈現了更主動的姿態。以往融資額連續多年排名世界第一的港交所,近兩年來正遭受挑戰,排名一路下滑,直到今年上半年,才勉強回升到第四名。以阿里目前800億美元估值、25%股份發行募資規模計算,融資額近200億美元,超越所有互聯網公司,並可能成為今年全球的「股王」,這將有助於提振港交所的影響力。

然而在最開始,阿里巴巴卻給港交所出了一道難題:為了保持對公司的絕對控制,阿里向港交所試探性提出以「雙重股權結構」的方式上市。

雙重股權結構,是為了在持股數量相同的情況下,基於持股等級的差異,部分股東可以獲得更多的投票權,這樣的安排背離了港交所一貫的「同股同權」的原則—指每一股擁有一樣的投票權。

阿里還未正式提出這個建議方案,就已出現流產徵兆。港交所初步表態拒絕,「原因在於監管機構認為『同股同權』是對所有股東平等利益的保障。『一視同仁』是香港企業管治的核心價值,所有股東的利益都要保障。」何文琪律師事務所證券和商業律師何文琪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稱。

港交所否決雙重股權結構的提案已有先例。2011年,因為其近一半的全球球迷在亞太地區,英國的曼聯足球俱樂部曾計劃在香港上市。而曼聯俱樂部控制人格雷澤家族為確保絕對控制權,向港交所提出以「雙重股權結構」的方式發行股份的要求,即設立投票權不均等的A股及B股。A類股和B類股投票權比為1:10。這一安排將使得持有全部B類股的格雷澤家族擁有絕對優勢的投票權。

港交所為了保障投資者利益,拒絕了這樣的安排。但需要說明的是,曼聯債台高築,本身也無法滿足在港交所上市的要求。

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中,少數同意雙重股權結構上市的例子是老牌洋行太古公司。當時太古的A股和B股擁有同樣的投票權,但B股的價值只相當於A股價值的1/5。也就是說,持B股的股東只需要擁有1/5的資本就可以獲得和持A股的股東同樣的投票權。不過,太古上市還發生在1970年代,目的是為了保障英國公司利益、防止英國公司被華人公司惡意控制。

到1990年代,包括對怡和洋行在內,港交所連續拒絕了多次雙層股權結構上市的申請。港交所擔心的是,如果總是可以以「例外」的方式同意雙重股權結構,那麼理論上所有的公司也都可以申請。

在全球範圍內,港交所是少數仍然堅持「同股同權」原則的交易所。2012年,新加坡在其《公司法(修正)》中取消了「同股同權」限制。倫敦交易所、紐約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也並沒有規定禁止不同層級的股票可能出現投票權差異的情況。

至少從目前的情況看,港交所還不願意以阿里上市為契機,修改上市規則。

阿里與港交所的溝通和協商像是一場拉鋸戰。為了避過上市規則的瓶頸,阿里又在今年的七八月間提出,在公司制中引入「合夥人制度」。合夥人制度相當於一種合同制,合夥人想要怎麼做,達成協議就可,哪怕規定1%的股票有99%的投票權也可以。

然而上市公司一定要遵循《公司法》。《公司法》雖然也給了公司一定的自由自行擬定規則,但前提是在《公司法》的框架內。如果是公司制,就得有股東,股東是最高權利機關,股東結構之下,才是董事會與管理團隊等。

合夥人制度與公司制,顯然是兩種不同的公司制度。在港交所上市的公司,通常都是公司制。阿里提出的在公司制中引入合夥人制度,可能違反《公司法》對公司制的規定。

在美國,只要投資者接受,哪種公司制度都可以上市。很多像黑石這樣的金融機構,也都是合夥制形式的上市公司。

「合夥人制度在香港是不能上市的,一定要是有限責任公司。」何文琪說。

他認為解決阿里問題的辦法,可能有兩個方案:一是阿里巴巴成立一個委員會,確保保障小股東利益,委員會成員輪流做董事,港交所可能會給予放行;第二個方案就是阿里巴巴成立合夥人有限責任制度,找些願意負全責的人擔責。但上市公司要是發生什麼事情,一定不是小事,小股東肯定要追討。「這個問題得看港交所的態度,是否能獲得通融。」

為了保證「過關」,來自香港券商的消息稱,阿里向港交所提出的建議方案是,在公司制中將要引入的合夥人制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合夥人制度,它更像是一種公司制框架內的管理制度。目的是通過這種規則,讓合夥人可以擁有董事會多數董事的提名權,比如董事會中有9名董事,其中5名可以由合夥人提名,以保證對公司的絕對控制。

根據《第一財經週刊》向相關人士的瞭解,為了保證對所有投資者公平公正,阿里提出的合夥人公司制方案被香港監管機構通過的可能性「仍然微乎其微」,但雙方「還在尋求最合適的方式」。港交所的高層正向香港政府提出建議,為阿里上市放行。

這種局面可能很難讓阿里巴巴在2013年年內上市。相關投行人士向《第一財經週刊》透露,截至目前,阿里仍未向港交所提交申請上市的A1表格。

時間問題在很多時候可能都不是大問題。拋開躍躍欲試的投行、心頭竊喜的阿里內部員工不談,在阿里巴巴集團內部,重新上市也已經謀劃良久。

2011年7月,阿里與雅虎、軟銀達成協議,將支付寶從阿里集團中切離,解決了可能由支付寶股權問題帶來的上市掣肘;到2012年6月,阿里將B2B業務私有化退市,又再次為阿里集團的整體上市鋪平了道路;同年9月,阿里從雅虎手中回購股份,解決了控制權問題,雅虎還給了阿里在2015年底前上市便可再回購10%股份的權利。

作為交換條件,阿里巴巴必須保證上市時首先向雅虎這樣的公司予以回報。最新的公開數據顯示,軟銀、雅虎與阿里方(包括其他投資者)的持股比例分別為34.7%、22.8%、42.5%。在阿里持股方中,馬云、蔡崇信(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前CFO)的持股比例分別為7.43%、2.15%,高管陸兆禧(集團CEO)與武衛(集團CFO)分別持有0.29%與0.03%的股份,加起來共持股約10%。

早在2011年,阿里就確定了將B2B由展示黃頁升級為交易平台的策略。在剛剛過去的9月4日大促中,阿里旗下內貿B2B平台1688.com實現了單日41.9億元的交易額,刷新B2B網站單日成交額的記錄。

2012年的「雙11」購物節,天貓與淘寶銷售總額超過190億人民幣,這個數據引起了海內外市場的巨大反響。當這個消息在海外被報導後,阿里內部監測到了來自海外的瀏覽量迅速上升。

阿里隨後在淘寶上悄悄啟動了一個小項目的測試:對這個項目進行英文界面優化,選出一些國際瀏覽者可能感興趣的小類目上線,如箱包類,借此試探國際買家的反應。這些品類被優化上線後,從後台的數據監測中發現,瀏覽量有百萬級的增長。這個項目給阿里「國際版的淘寶」帶來了更大的想像空間。

阿里曾在2010年搭建了全球速賣通平台(Ali Express),初步嘗試國際貿易,近兩年它的流量與用戶等排名快速增長。「現在的速賣通有點像2008年時的淘寶,我一個做銀飾的朋友,在速賣通上線不久,一個月銷量達幾十萬美元。」張若說。

更讓人容易將阿里巴巴與重新上市聯繫起來的,是最近一年來阿里巴巴的一系列持續收購、投資和業務佈局。

就在2013年8月,阿里斥資約7000萬美元投資了美國網購配送服務ShopRunner,這家公司是亞馬遜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如果在海外建倉,國際版淘寶可以很快在美國運轉起來。

此前的5月,阿里斥資近3億美元,收購高德地圖28%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更早的時候,它已入股UC瀏覽器與新浪微博;到了8月,它進一步增持了UC股份,並且就投資新浪視頻展開談判。

點擊查看大圖

一位阿里投資的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週刊》透露,阿里投資實際上將人手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蔡崇信直接領導,另一部分則由創業元老「十八羅漢」之一、阿里投資負責人謝世煌負責。蔡崇信的團隊人手更多,他們主要用來執行,促成那些已經被謝世煌的團隊「篩選」過一輪的項目。

「到今年下半年,馬云還對我們提出,要開始注意那些文化領域值得關注的項目」,這位阿里投資的內部人士還說。

依靠電商起家的阿里,最近兩年對移動互聯網、物流、數據等關鍵業務進行了佈局,它試圖消除消費者對它進行單一定義的可能—對C端(消費者)來說,阿里就意味著互聯網生活,可以享受到網絡購物、本地生活服務、數字內容以及金融服務,囊括生活中發生「支付」行為的各個方面。這些支付行為,也同時為阿里金融對於傳統金融業務的滲透打下了基礎。

按照馬云對於阿里巴巴未來業務的規劃,這就是所謂的「平台、金融與數據」。到今天,「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被外界視為阿里最富想像力的業務之一。無論是豐富貨幣基金購買渠道的餘額寶,還是信用支付,儘管仍然充滿一些爭議,但都正在展現其互聯網金融的輪廓與方向。就在最近,市場上也再次傳出了阿里巴巴正在籌備「阿里銀行」的消息。

這樣的消息為阿里上市增加了籌碼。所有的投資與併購,既是對未來的業務佈局,在短期內,也是阿里提高估值的潛在動力與現實選擇。阿里和資本市場都需要一個更好的故事,「阿里平台、金融與數據」,比「阿里電商」更受歡迎。

這就是為什麼與當初阿里B2B公司的股價相比,還未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團受到了投資方及投行們的熱切關注,它的股價能享受更高待遇。

在阿里集團內部,更容易獲得股份獎勵的部門是銷售。銷售部門壓力大,打牌或者打麻將是最常見的減壓方式。前幾年,大家不知道集團的股份何時能兌現,也不知道它究竟能值多少錢,於是員工股成為籌碼。每次打牌記賬,到了一定時間便請律師擬合同,簽合同交割,與正式轉讓相同。

曾經有一名銷售員工,在牌桌上贏了很多股份,或許是看好阿里集團,他也陸續從同事手中「收」了很多股份。截至目前,他已持有近百萬股員工股,以170元/股計算,資產過億元。

現在,「他已請假環遊世界去了。」張若說。

這大概是很多阿里人的憧憬,這可以理解。阿里巴巴大概是國內大型互聯網公司當中,資深員工的「身價」與公司體量和影響力最不相符的公司了。

它如今與百度、騰訊一起,被稱為B.A.T.,是中國互聯網的重要一極。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三者對入口的爭奪及相互間的競爭也才剛剛開始。

曾經的B2B上市公司,在退市前一年股價淪為了不值錢的「仙股」。對於那時流傳的趣聞—百度公司的保潔阿姨,在百度上市後也都可以成為百萬富翁—除了股價高漲時期的B2B業務的員工,阿里集團內部的其他員工還沒有享受過這種感覺,只能略帶羨慕地談論。

現在,我們還可以看看馬云和他對阿里巴巴的憧憬。時間退回到2005年8月,雅虎以包括雅虎中國資產在內、總計10億美元的投資,佔股39%(2010年10月前擁有35%投票權),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的最大股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直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一項融資記錄。

從馬云在2011年不顧一切地從雅虎和軟銀手中奪回支付寶的控制權來看,當年接受雅虎和軟銀的這次投資,可能曾被他視為—至少是一度視為—自己所做的最後悔的一件事。然而,那時的馬云的確太需要錢了。儘管他此前已經獲得高盛400萬美元的投資,但那時在他眼裡,根據他事後的一些回憶,「全世界的錢也只有這麼多了。」

這家公司不會重複這樣的經歷。在B.A.T.中,截至9月7日,騰訊市值約920億美元,百度約470億美元;在那些被視為中國互聯網「第二級」的公司中,奇虎360的市值也正在突破100億。只有阿里巴巴的價值,仍然停留在投資銀行的數字遊戲中。

它需要在資本市場重新獲得一個身份,一個與其實際業務體量和想像空間相符的身份。對於這家位列「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公司」陣營的企業來說,無論是意義上還是實際作用上,這個身份都是它與騰訊、百度以及其他對手展開更長遠競爭的保證。

在「泛生活化」的未來業務佈局上,騰訊與阿里巴巴幾乎如出一轍。就在9月9日,騰訊也宣佈了自己的開放云平台,與阿里巴巴和百度的云平台爭奪用戶,構建自己的生態。即便僅僅只是談論電商領域,京東也正在謀劃上市,這家公司被認為是天貓平台最有力的競爭者之一。

在B.A.T.陣營內部以及其他「勢力」當中,競爭恐怕會發生在很多相互滲透的環節。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充足的資本永遠是一種定心丸。按照目前投行業的預測,阿里集團的估值在800億到1200億美元。一旦順利上市,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阿里巴巴將可能接近甚至超過騰訊目前的市值,成為中國第一大互聯網公司。

在杭州那些圍繞著阿里巴巴大樓的飯館中,「阿里巴巴集團員工股在進行轉讓與交易」的消息仍在流傳,與半年前有所不同的是,可以拿到手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張若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13

「上一代過太爽」造成無法彌補的財政黑洞 希臘年金爛帳 明日台灣借鏡

2015-01-12  TWM

 

希臘再次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未爆彈,循著引信往上找,不負責的退休金制度才是根源。

因為改革太慢,即使他們過去四年經歷了痛苦的縮衣節食,但直到今天,仍然看不見走出幽谷的曙光。

撰文‧楊紹華

所有人都想知道,米里奧斯(John Milios)的腦子裡究竟有什麼偉大計畫。

他是希臘極左派政黨Syriza的首席經濟學家;在這個主張「撕毀歐盟撙節合約」的政黨裡,他努力提供「希臘人不必省吃儉用」的經濟理論基礎。

很有可能,Syriza將在一月二十五日的選舉中取得希臘主政地位,屆時,希臘會終結二○一○年以來為了換取紓困金所簽訂的撙節合約。四年前,希臘破產在即,政府與歐盟、歐洲央行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簽訂備忘錄──希臘必須大砍福利、縮減開支,以換取一千一百億歐元的緊急紓困金;而備忘錄中最重要、著墨最多的改革項目,即是拖垮希臘財政的首要元凶──一套極度優渥的退休年金制度。

被迫撙節 起源於「毫無節制地寅吃卯糧」「和經濟救援比較起來,希臘現在最需要的,是人道救援。」米里奧斯義正詞嚴地說:「希臘人過去幾年太痛苦了!」但他忘了,希臘人這幾年被迫撙節的痛苦,正是因為過去毫無節制的「寅吃卯糧」。就連希臘政府的退休金官員都曾在二○一三年發表「自我檢討」報告,「這是沒有疑問的,希臘原本的退休金制度,根本不可能存在於現實。」用最簡單的數字對比改革前後的退休年金制度差異,首先來看所得替代率。希臘公務員在改革之前的所得替代率可高達九五%以上,這項數字,在公務員退休金替代率屢見「破百」的台灣可能並不稀奇,但若對比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整體平均的六○.八%水準,顯然太過誇張。

如今的殘破財政,讓希臘人的改革力度不能只是回到「合理平均水準」,目前,希臘公務員的替代率降到了五四%。

再看一般勞工年金計算的標準,在過去,希臘是用工作生涯的最後五年薪資為計算基礎,同樣的,這項數字對比於目前台灣勞保年金制度也不算稀奇,勞保年金的計算基礎是「最高五年薪資」。但放眼世界,寬鬆者如美國,以三十五年平均薪資計算,嚴格者如日本、德國,是以「一生平均薪資」為基礎,如今,希臘勞工必須比照「嚴格者」的制度辦理。

在台灣,因為擔心年金改革衝擊太大,各項修法草案必須要有「循序漸進」的安排,即使如此,在社會層層阻力之下,改革兩年仍然徒勞無功;在希臘,同樣是分次進行,他們在一○年與歐盟簽定合約之後,一共進行了十二次的制度修改,但這十二次刀刀見骨的改革,完全就集中在一○年。

嚴格執行 改革全都「溯及既往」除了前面提到的兩道改革利劍之外,這一年,他們還把領取退休金的年齡從六十二歲延至六十五歲、退休年資從三十五年改至四十年。請注意,這十二道改革許許多多都是「溯及既往」,於是,一般退休者的年金被砍了兩成以上,如果你是早期退休者,年金更被大砍四成。此外,照往年規定領取年金的退休公務員,甚至必須「部分繳回」先前已領取的退休金。

而這一切一切,沒有循序漸進的緩衝空間,都被壓縮在一年之內發生。

更悲哀的是,希臘政府為了換取紓困金,還簽訂了這樣一條極度喪失主權的但書:未來五十年,每年退休金新增支出不能超過希臘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二.五%,否則,就必須立即再砍年金給付。

退休者的痛苦,只是這個破產國家的悲情現象之一;整個希臘,為了彌補「上一代過太爽」所造成的財政黑洞,全民都得慘遭凌遲。「改革、加稅的消息很多,但我覺得,民眾上街聚眾抗議的次數更多。」一位嫁到希臘的台灣媳婦這麼說:「邏輯好像是這樣的,這個國家必須留在歐元區才能換取國際救援,而為了留在歐元區,希臘又必須不斷『自殘』。」某種程度來看,她說得並沒有錯。因為不斷加稅、緊縮財政,希臘無力推出振興經濟的措施,全國失業率如今已攀高到二八%以上,除此之外,許多被視為「主權象徵」的國營事業,如港口、電信等,也索性賣給外國人以換取現金。於是當Syriza喊出「不甩撙節規定」的口號時,幾乎讓全希臘人過去四年所受的悶氣找到了出口。

問題是,米里奧斯究竟用什麼魔法,能讓希臘人從此不再理會「過去過太爽」所積欠的債務,也不必擔心「現在繼續過很爽」所將造成的新增債務,還能把國家帶向經濟復甦的美麗境地?

「首先,我不認為希臘真的會退出歐元區。」他說,歐元區老大哥德國總是以「趕出歐元區」的說法來威脅希臘,「但,德國總理梅克爾自己說過,無論如何都將捍衛歐元區的完整性。」所以,米里奧斯準備用梅克爾的承諾來作為「希臘耍賴」的理由嗎?不,他強調「賴帳有其正當性」,「現在希臘真正需要的,就是一九五三年德國從世界各國手中拿到的好處,那一年,全世界七十國一口氣減記了德國一五○億馬克的國家債務。」搬出死對頭德國在歷史上「賴帳有理」的紀錄,這,就是米里奧斯最有力的賴帳魔法;但若真的對比歷史,立刻就有專家跳出來抨擊米里奧斯的論點是無稽之談:「那一年,德國總計積欠了約達三○○億馬克的債務,但其中約有一半是因為二次大戰所造成。美國為首的國家之所以同意減債,是為了讓德國快速走出戰爭包袱。」梅克爾:做好希臘退出歐元區準備「但今天,希臘的問題完全是自己好吃懶做所造成的,德國和歐盟不可能因為這個歷史而同意希臘大幅減記債務。」他這麼說。一月四日消息傳來,果然,梅克爾公開表示,「已做好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準備。」歐元區或許做好了防火牆的準備,那麼,希臘呢?如果他們真的撕毀盟約,接下來,是希臘的貨幣與公債價值崩盤,銀行擠兌,金融市場陷入失序,隨後自然立即衝擊社會與經濟,這個場景,恐怕只會比過去四年的撙節生活來得更糟。

上一代的債,總是要還的,這是希臘人的困境,也是台灣人的借鏡。過去四年,希臘人經歷了「一次到位」的劇烈改革,經歷了社會與經濟的震盪,而在他們眼前的,仍然是一個看不到曙光的陰森幽谷。台灣要陷入同樣處境嗎?這問題每個人都得深思!

過太爽 終究得面臨制度改變希臘2009年與2013年年金制度比較

2009年 2013年

(公務員)年金

所得替代率 95.4% 53.9%最低年金 400 歐元 360歐元退休年齡 62歲 65歲

計算退休年金

給付年資 最後5年 全部工作生涯

2010年

希臘的年金改革

被迫一次到位

起點:

希臘與歐盟、IMF簽定紓困備忘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年金改革。

退休年齡從「不超過62歲」提高至65歲。

退休年資須達40年,原先為35年。

年金算法以全部工作年分之薪資平均計算,原先為最高5年。

年金花費的增加必須低於2.5%GDP。

2010年後被雇用的公務人員,與一般勞工採用相同的保險基金。

所有的傷殘撫卹金都必須重新檢驗。

照原規定領取退休金的退休人員,被要求繳回部分退休金。

結果:

一年之內經過12輪的退休金削減,一般退休者的退休金被減了20%;早期退休者退休金則被減了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24

章正超的黑馬奇遇:課上一句話搞定1000萬投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19/151601.shtml

我是黑馬營7期的學員,也是2013年黑馬大賽總決賽的前六名之一。在加入黑馬社群的這2年多里,我的攜車網從一家平臺型公司轉變為聚焦於汽車售後、上門保養及維修的重度垂直型企業。我在黑馬社群里也遇到了很多很巧,並且對我產生了很大影響的事情。到底是什麽事?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進入黑馬社群,一次私董會讓我充滿焦慮

2013年,我拿到黑馬大賽上海賽區半決賽第一名,這次契機讓我從此和黑馬結緣。同年11月,我加入黑馬營,成為7期的一名學員。

那個時候,我將攜車網定位為“修車的攜程”。我的想法是搭建一個當時還沒有的汽車保養及維修平臺,將4S店和消費者直接對接起來。當時想解決的主要痛點是4S店的價格不透明。

但是很快,我在黑馬營的同學和老師對這個模式提出了很多質疑。在一次40多人的私董會上,我的模式遭到了他們無情的“痛批”。大家質疑的主要問題是:保養修車行業不同於“攜程”,後者的用戶經常滿世界跑,會選擇網站給他選出來的酒店,但是修車的話,車主可能只會選擇離家500米以內的4S店,這樣一個平臺的意義不大。

說實話,參加完這次私董會後,我痛苦了兩三個月。我一直在想,我靠這個模式都拿到天使投資了,難道它有這麽多問題嗎?

後來,我得出了幾個結論:第一,對於汽車保養這種服務,平臺是弱化的;第二,能提供的優質服務少;第三,僅有流量並沒有整合這個市場,光做平臺很難。

2014年,我在黑馬營上學習完“重度垂直”課程後,經過思考,決定開始自己做服務——給車主提供優質的保養服務,不止做平臺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從平臺到垂直服務,攜車網如何轉型?

從平臺轉到服務,我又面臨很多選擇。我可以學攜程,也可以一家家開店,做漢庭、如家。我反複思考,發現在保養、修車的過程中,有三個重要要素:第一,零件;第二,服務的人;第三,場所。其中,零件已經被電商整合得差不多了,而場所可以是不固定的,因此最能凸顯我們價值的只有服務。

2014年7月,我們正式推出汽車上門保養服務。服務費99元,零件京東價,還歡迎自帶。這樣的好處是:便捷,實惠。

運營一段時間之後,我們發現,客戶喜歡我們的很大原因是服務意識和服務標準做得很好。原先,車主修車會開到4S店,但和他溝通的是穿西裝、打領帶的Sales,真正修車的人壓根就沒接觸車主。我們則把真正修車的師傅,請到了車主前面。

我們通過培訓達到兩個目的:第一,服務流程標準化;第二,大幅度提高他們的溝通技巧和服務意識。哪個行業服務標準高、服務意識強?空乘業。於是,我們把負責培訓空姐的空乘長請到了攜車網,給我們的技師做培訓。此外,我們還嚴格要求技師的生活習慣,比如不允許熬夜玩遊戲等,還每周定期檢查員工宿舍衛生,並做評比。

這些措施實施後,技師的幸福感都很高,我們得到的客戶反饋也很好。這就像淘寶的模式,技師做得好,客戶評價也好。現在,我們在上海、杭州、成都、深圳等7個城市有將近300位技師,上海占一半。

在黑馬營上課時接到上市公司的投資電話

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百度、阿里、騰訊全部進入汽車後市場,融資的項目差不多有100個。我感覺資本的熱度逐漸起來了。2015年1月,我們開始談B輪融資,拿了好幾個投資意向書。後來,阿里投了我們3000萬人民幣。之後,我們的FA(投資顧問)就開始尋找跟投方。

當年3月19日,黑馬營7期畢業的最後一堂課,是牛文文老師親自講“重度垂直”。在上課的前一天,黑馬營里爆出一個融資消息:黑馬導師企業探路者收購了2期學員易遊天下。牛老師上課就說,以前創業都是一輪輪融資,現在有一個新的選擇,很多A股上市公司開始投互聯網的創業公司,它們有很多資源,黑馬們融了A輪、B輪以後,也可以找上市公司投資。

我原來沒想過這個事,覺得融資就應該是找VC。這堂課是下午2點開始上的,大概3點多的時候,我們的FA突然給我打了個電話,說有個上市公司想投我,問我是否感興趣?我說,你要是上午打電話,我就不感興趣,但你現在打給我,就可以聊一聊。

回到上海後,我就開始與A股上市公司道明光學接觸,最後他們投資了我們1000萬元人民幣,並於當年4月1日發布了對外投資公告。

這就是我在黑馬社群里的經歷,所有的事情都似乎被安排好了,真的很有意思。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吳丹,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340

睿眼天下:IMF在希腊问题上一错再错

http://www.xcf.cn/newfortune/qianyan/201509/t20150907_756845.htm

希腊正式进入“拖欠国”行列,成为首个欠债不还的发达国家,并且债务高达250亿美元。这足以证明IMF救助希腊的前后三轮计划都无功而返。到底是“生病”的有原罪,还是救治的医术不佳??

  贺安卓(Andreas H?fert)/文 


  由于未能在6月30日偿还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5.5亿欧元的债务,希腊正式进入“拖欠国”行列。


  太阳底下无新事。IMF说自1980年以来欠债不还的情况已发生29次,在希腊之前大约有25个国家未能及时偿还债务,其中四个国家是“惯 犯”。这些国家的名单很能说明问题:全部都是新兴国家,其中许多是所谓“不健全者”,或者是饱受战争痛苦的“失败国家”。当前,只有三个国家拖欠IMF债 务,分别是苏丹(自1984年以来)、索马里(自1987年以来)以及津巴布韦(自2001年以来)。希腊在两周前加入了它们的行列,成为首个欠债不还的 发达国家(即经合组织成员国)。


  另一个引人瞩目的事实是:希腊拖欠IMF约250亿美元,是其他拖欠国总数的3.7倍。即使剔除通胀因素后,仍然达1.8倍。有人会问:为什么IMF要把这么多钱借给这么一个在财政深渊中越陷越深的国家呢?


  首先,被拖入希腊危机以及其他欧元区内危机(爱尔兰、葡萄牙、塞浦路斯)的IMF,其实是不能以传统模式来运作的。IMF通常实施大刀阔斧且严 苛的改革和紧缩措施,但其效果经常会因货币贬值(这在欧元区无法做到)、债务重组(对希腊的另两大债主,即欧洲机构以及欧洲各国政府来说还未成事实)而大 打折扣。


  第二,虽然明知欧元区危机与一般危机不同,但IMF仍沿用了传统的乘数模式来评估紧缩政策的效应,导致希腊经济增长率在2009-2013年期 间平均被高估5.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IMF采用这种方式评估的成功计划实际是一纸空文,IMF的首席经济学家奥利佛·布兰查德(Oliver Blanchard)在2002年底就承认了这一点。


  最后,尽管IMF在2013年初已发表一份报告,暗示首轮救助希腊的计划有重大瑕疵,但是仍参与了第二轮救助。可以说这是“沉没成本谬误 (sunk-cost fallacy)”的一个绝佳案例。你可能会想,经济学家应该知道得更多才对。IMF现在承认,第二轮救助希腊计划也是有问题的;但却又暗示会出第三轮救 助计划。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一错再错实在糟糕。对于这种犯了错、承认错误然后屡屡再犯者,我们该说它什么好呢?


  作者贺安卓系瑞银财富管理首席经济学家、欧洲首席投资总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195

想回老家找工作?上一览

1 : GS(14)@2010-11-13 15:32:00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10/165428.html
    “现在很多人逃离北上广,回到省会、地级市就业,人才区域流动加强。”冷明透露,这意味着为地方提供招聘服务的网站会有大市场。
               
           深圳市一览网络有限公司
  创 始 人:张海东
  所在地区:深圳
  成立时间:2006年9月
  所在行业:网络招聘
  2009年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
  2009年毛利率:90%以上
  深圳一览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览网络)董事长张海东不是一个创业的新人,自1997年从河南理工大学毕业后,先在深圳国电信息公司上班7年,2004年创办深圳市益普尔英才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互联网软件开发。在他开发的论坛上面,也允许发布一些招聘信息,自此张海东初步“触电”网络招聘市场。
  2009年10月加盟一览网络出任首席运营官的冷明是张海东的校友。1999年,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做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2001年参与创办建筑行业网络招聘网站——建筑英才网,该网站迅速成为网络招聘行业的新生力量。后来以建筑英才网为核心的英才网联以约1亿元的价格卖给日本一家公司,冷明成功“套现”,退出公司自己创业。
  “我还在英才网联的时候,有一次跟张海东聊天,说了自己对网络招聘的一些想法。”冷明告诉《创业家》,2006年还是网络招聘行业新兵的张海东决定进军该市场,成立深圳市一览网络有限公司,学建筑英才网做行业招聘网站。
  张海东先从别人没有深挖的行业做起,比如电力、房地产行业的网络招聘业务,这些大的行业能形成全国性网络招聘市场,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其他小行业张海东则派一个团队统一服务。一览网络成立的第一年就赚钱,随后自己滚动发展,2008年营收已达800多万元。
  让一览网络充满想象力的是其今年年初才开始发力的区域网络招聘市场。
  “现在很多人逃离北上广,回到省会、地级市就业,人才区域流动加强。”冷明透露,这意味着为地方提供招聘服务的网站会有大市场。该如何杀入区域网络招聘市场?要不要像前程无忧一样在各地人才市场派发报纸、卡片?一览网络的打法不是这样的,他们针对区域的销售主要通过电话实现,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在深圳。它效仿阿里巴巴:在推广上借助网站联盟和搜索引擎,用户只需要在一览网络主网站前面加入全国各地的区号,就能获得各地区的招聘信息,如搜长沙,输入http://0731.job1001.com 即可。“我们会让5~6个人专门负责某一区域市场。”冷明解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让他们更能沉下去理解区域市场,成为某一区域的招聘专家。
  在区域招聘市场上发力让一览网络业绩迅猛成长,“上半年我们的营收超过2000万元,2010年全年目标是5000万元,估计问题不大。”冷明说,一览网络2009年营收是2000多万元,已成为国内第四大网络招聘企业。
  冷明打算近期与北京的一个全国性人才交易协会合作,打通各地人事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辖的人才交流中心和职业介绍中心。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的一览网络还计划近期引进投资,迅速把市场做大,“如果获得投资,2011年我们营收将超过1亿元。” 冷明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65

系統新聞版面可否加入相關公告功能,同埋該tag的上一單/下一單新聞或公告功能

1 : GS(14)@2012-01-12 21:48:31

如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36

學者:年輕人困境上一代造成

1 : GS(14)@2012-07-18 22:39:05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c ... 0718/00180_008.html
指揮霍破壞全球經濟
賀維表示,上一代人只是從過去經濟增長強勁的年代得益,但他們的揮霍及不善理財,卻導致社會充斥貪婪、短視及盲目分黨分派之徒,嚴重破壞全球經濟。他認為,年輕一代正承受這些惡果,且難望於短期內改善。他又指,上一代仍未退休,年輕一代難以在職場上躍升,致年輕人失業率高企。十八至廿九歲的美國年輕人失業率達百分之十二,西班牙及希臘等國的年輕人失業率更達五成。
2 : GS(14)@2012-07-18 22:39:27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5&p=1722647#p1722647


文章由 bunacko » 週三 7月 18日, 2012年 3:17 pm
但上一代既錯誤係上上一代所造成 ........ 至於上上一代為何會造成上一代既錯誤, 乃上上上一代造成的......又至於.xxxxxxxxxxxxx.................xxxxxxxxxx..........阿當夏娃造成的.................... 上帝造成的



文章由 stephy » 週三 7月 18日, 2012年 3:24 pm
上一代制造甚麼的社會出來, 教育他門甚麼價值觀, 就制造出甚麼樣的下一代, 香港就係唯利是圖, 不擇手斷



文章由 manbo » 週三 7月 18日, 2012年 10:28 pm
中國人必需來一次文藝復興,幾百年前,歐洲人咪又械野人一樣,自從文藝復興之後,縱使內心仍然狡滑如狼,表面上仍能彬彬有禮,內心還有多少良心;

所以喎仍然喜歡肥彭,不大喜歡懵憎狼 . . . 說的跟做的沒有多大奸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22

人在中環 - CK 上一份工 (2012年08月24日)

1 : GS(14)@2012-08-24 10:49:01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8477&d=1828
你正在做的工作到底待遇好不好?上司和老闆又對你好不好?這類問題,永遠都沒法找到一個「正確」的答案。同一份工,不同人做會有不同感覺。同一個老細,有人會覺得他大方,也有人覺得他孤寒刻薄。這些感覺,很大程度是相對的。即是說,假如你一直做一份如地獄般的工作,當你有天轉工,儘管你那份新工作只是待遇平平,工作環境一般,但相比之前那份工作大幅改善,你可能還是珍惜這份一切都「平平」的新工作。相反,假如你一直做一份待遇又好福利又好,工作環境又和諧的工作,有天你做得悶了,想轉工找些新衝擊。新工作也許並非太差,但相比從前那一份,就是樣樣也差了一點點。如此環境,你又會否心存怨氣,不能讓自己安安穩穩地在這份新工作上做落去?
我的公司是間中小企,待遇和工作環境,我「主觀」地認為不算太差。當然相比那些福利超好的跨國機構總是有點距離,但我還是相信,應該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我希望我的團隊穩定,故第一步在請人時就得下點工夫。按照剛才所講邏輯,同一份工,不同背景的人,會有截然不同感受。因此除了考慮來見工的朋友的能力外,他對上一份工的待遇和環境如何,成了我們另一個重要的入職考慮。我們傾向請一些曾在惡劣環境工作的人,我們知道,她們上一份工愈辛苦,她對新工作的珍惜程度愈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13

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 雷鼎鳴

1 : GS(14)@2012-12-24 23:33:31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9%B4%E5%8A%9F/62716
「華仁一家基金會」前兩天在會展搞了次「譚校長與譚校長」的籌款演唱會,七千觀眾逼爆會場,氣氛熾熱。這次演唱會一方面是為香港與九龍華仁籌款,另一方面是向行將退休的港華校長譚兆炳致敬。上半場由多位城中名人及多才多藝的校友上台表演,下半場則由譚校長譚詠麟演唱近20首經典名曲。據悉譚校長以友情價助陣,演出極度賣力,三個半小時演唱會結束前,台上數百參與表演者與湧到台下的幾千觀眾一同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稍勝一籌 回報豐厚得多
參加演唱的校友雖然水準極高,個個本領非凡,但與譚校長此等專業歌手相比,當然可聽得出差別。與譚校長排練過兩天的「華仁歌王」張漢傑校友指出,譚校長的成功絕非偶然,他排練時絕對一絲不苟。譚校長自己也提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此說絕對是至理名言。我們在台下見到台上表演者表現卓越,充滿明星風采,往往會忘記了他們曾經長時間付出過的辛勤努力。有時我們甚至會抱怨,為甚麼別人在台上幾分鐘的演出可以賺到如此高的名利,但自己收入與他們有如此大的差距?只要想想別人的曾經付出,再問問自己有沒有努力過,便可釋然。
提供誘因 不計成本追求卓越
社會對不少卓越人物所給予的回報,往往與經濟學中的「錦標理論」若合符節。奧運獎牌得主可能只比別人跑快0.01秒,跳高半厘米,但卻可得到幾乎全部的榮譽與獎金。在軍事上,敵人戰機的性能比你的稍高一點,可能便可使你感到處處受制,無法還手。在學術上,高手的理論只要比我們的更簡單,而又能有效解釋到更多的現象,我們的理論立時便會無人問津,變作廢物。世界便常出現這現象,在激烈的競爭中,比別人稍勝一籌的,往往能拿到比別人豐厚得多的回報。
有人會認為此種回報機制不公平,但它卻的確有其優點。它能夠提供誘因,使人不計成本追求卓越,為了一點點的進步,付出大量的時間與汗水也會在所不惜。人類在歷史中種種的進步也是從此而來。
我們見到別人成功,不用眼紅。世界中錦標很多,只要在自己的領域中努力,一樣可奪取錦標、此事說難不難,只要是有心人,便可做到。我認為關鍵是張漢傑校友所提到的一絲不苟,亦即做事「認真」便可。「認真」看似簡單,但日久有功,必有奇效。但很可惜,部分香港年輕人對此尚未明白,處事馬虎,不求甚解,推理粗疏而又不自知,很容易被內地來港的尖子學生比下去。此點很使人嘆息,但我們只要記着處事認真,終也會見到成果。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