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tartup成長記

2011-9-1  NM




七月初,百分百香港製造、取名 TalkBox(http://talkboxapp.com)的iPhone app,被外國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睇中注資,成功賺取第一桶金,刀仔鋸大樹。

近年本地吹起一股startup(新創公司)熱潮,參考美國矽谷做法,幾個志同道合年輕人用低成本搞手機apps或網站,靠創意吸引用家之餘,亦希望得到 創投基金青睞,極速賺大錢。

訪問成功上位的本地startup,分享過程的苦與樂,參考他們的心得,或者你都有機會成功吸金。iPhone傳聲筒

約TalkBox負責人訪問,夾時間最難,就算約好日子,行政總裁忽然出trip未返,產品總監郭挺年(Danny)又要見客,結果白等一個 鐘,Danny先得閒講幾句,「不好意思,公司人手有限,寫程式、傾生意全部一腳踢,無時停。」一語道出startup真面目。

紅遍中港台的免費iPhone app TalkBox,今年一月先面世,玩法似對講機,對住iPhone或Android手機錄音,就可以將聲音短訊傳送俾單一朋友或群組,盞鬼過用文字通訊, 結果兩個月內下載率高達一百萬次,連明星徐熙媛(大S)在微博都話玩TalkBox玩上癮。

雖則一炮而紅,原來公司早於○三年成立,換言之捱了接近八年,「當年覺得互聯網發展已經飽和,睇好手機是下一個熱潮,於是辭去China.com技術總監 一職,出來搏一鋪。不過,當時智能手機好少人用,無人知甚麼是手機程式,就算寫好程式都無人下載,好灰!」

寫app站穩

無生意,唯有搵熟人幫手,向於電訊商工作的朋友?撈,幫他們寫財經及生活資訊程式給手機用家下載,「人手少,經常幾日幾夜通頂工作,最好笑有晚太攰,攤在 門口張梳化瞓,第二朝清潔工人行過見到以為死了人,搞到要警察上門。」日夜爛做,先僅夠應付公司開支,試過出糧只得兩千蚊落袋。質疑為何死撐不轉行,「睇 住其他行家逐間執笠,屍橫遍野,而我們叫做有job可做,勉強有生存空間,無理由貿貿然放棄,所以先撐落去。」死守到○八年,本地推出行貨iPhone 3G,掀起熱潮,霎時間多了客人搵人寫apps,公司生意先至好轉。市場總監莊芷坤(Jacqueline)話上年更聯同一間廣告公司,合作發展手機廣告 服務,「加埋寫app的收入,全年營業額去到幾千萬元。」追問如果無iPhone出現,點算?Danny承認公司處境十分被動,「只可以繼續等機會,不過 做startup要睇長線,好難做幾個月就發達,但機會來時要識捉緊,先會成功。」

自家發圍

不過只是代客寫app,滿足感始終有限,Danny認為點都要有屬於自己的作品,「既然營業額轉趨穩定,開發app的成本亦不高,不如寫幾個試試市場反 應,真的吸引到資金,再發大來搞。」於是前年成立研發部門寫自家app,原本諗住要慢慢經營,亦無刻意搵投資者,誰知寫到第二個app(第一個app是 Hong Kong Movie,第二個是TalkBox)已經跑出,被內地創投基金睇中,注入過千萬資金,足夠用來聘請程式員優化app,以及搞大型市場推廣活動。短期目標 達成,Danny總結過去經驗,「雖然不是為錢寫app,但如果app夠實用,尤其是可以打入內地市場的話,的確較易短期內賺錢。內地在創投方面的資金非 常充裕,認真研究內地用家的生活習慣,寫app去解決他們生活上的需要,相信會有一番作為。」想搞startup的,值得參考一下。

Startup文化

早在九十年代,startup文化已於美國矽谷萌芽,當時熱炒科網概念,不少大學畢業生因找不到工作,或覺得打工無前途,紛紛開網站創業,希望以低成本及 新概念,搏得基金投資,短時間內賺大錢。這些由兩、三個人組成、從事創新科技的公司,都被統稱為startup。其後科網股爆破,startup熱潮卻未 有減退,例如Google、Facebook、YouTube等都由startup演變出來,令市場對startup另眼相看。《時代週刊》每年均會選出 十個年度最佳startup,而微軟七月在紐約舉行的「Mobile Acceleration Week」技術研討會,更請來startup公司Digital Folio(http://www.digitalfolio.com)主講,可見startup地位已舉足輕重。

相機app吸外資

每天只披件黑色恤衫加牛仔褲和波鞋返工,一身矽谷IT look的何樂頌(Leon),二千年於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畢業後,到當地軟件公司打工,嫌份工悶,○六年寫blog(lifehack.org)分享時 間管理心得,一年後變成全球Top 50 blog,每月人流過百萬,網上廣告收入比當經理還要高,獲《BusinessWeek》選為「亞洲年輕企業家」第四位 (http://images.businessweek.com/ss/07/11/1115_young_entp/source/24.htm), 恨死隔籬。

本應繼續大展拳腳,做多幾年賺夠錢退休,偏偏他要返香港搞startup,原來又是怕悶,「我鍾意落手落腳寫程式,返工日日管人,邊有時間寫;做網站樂趣 的確較大,但始終不是真正想做的工作。」

無心插柳

○七年九月,毅然放棄所有事業,於荔枝角租寫字樓成立Stepcase,終於首嘗挫敗,「諗住時間管理是強項,當時亦算流行,於是用盡畢生所學,寫出最完 善的管理程式。」花了九個月時間完工,加入大量功能,可惜無人留意,剛好iPhone熱潮殺到,Leon仍不死心,將時間管理程式變成iPhone app,「諗住趁iPhone夠hit,或者轉做app會有機會跑出,同埋上次寫的程式太複雜又難用,今次只做一兩個功能。」不過仍然少人下載,再次失 敗。

連輸兩鋪,又未有新idea,Leon決定放假休息一下,剛好聖誕時拎部iPhone出街影燈飾,發現相機反應慢又無防手震,影極都鬆郁朦,「當時心諗, 如果iPhone相機有防手震功能,就毋須次次帶DC出街先影到靚夜景相。」於是花兩日時間研究,寫出免費iPhone app Darkroom,「㩒掣後不會即刻影相,而是靠iPhone內置陀螺儀(http://www.ifixit.com/Teardown /iPhone-4-Gyroscope-Teardown/3156/1)監測機身,無震動時先影相,確保張相夠sharp。」

矽谷注資

結果短時間內就有過萬人下載,Leon乘勢推出收費US$0.99(約HK$7.7)的Pro版本,加入更多功能,「用完免費版覺得好用的,會下載Pro 版。」睇準手機snapshot的趨勢,又有「業績」支持,Leon經朋友介紹,不斷叩矽谷投資者的門,「一聽到是投資者就約見,起初口才差,完全 sell不到,摸了幾次門釘,後來迫自己去學演講,情況先有好轉。」結果成功取得五位投資者共幾百萬港元的資金,請人寫多十個iPhone影相apps, 現時所有apps加埋已累積八百萬次下載,其中百分之五是下載收費apps,扣除Apple收取的專利費用,穩袋二百萬港元,收入相當可觀。總結經 驗,Leon話不可以閉門造車,「要認清市場需要,先寫到apps吸引人下載,而且開發速度一定要快,就算有新idea,如果寫幾個月先推出,熱潮分分鐘 已過,到時已無吸引力。」

解構創投

創投基金由財團及富商組成,專門尋覓具發展潛力的startup公司並為其提供資金,待公司業務蓬勃發展時,可以坐享其成。創投基金偏愛從事生物科技、資 訊科技、網絡及軟件等業務的公司,貪其回報率高。不過,曾有市場調查公司為美國矽谷的startup公司進行統計,一百間內只得一至兩間能夠成功賺錢,風 險十分高。

小矽谷

不少後生仔以為startup容易以小博大,心郁郁想搞,Victor就是一個好例子。之前做事務律師,去年睇本刊「壹盤生意」,見有八十後經 Facebook集資創業,靈光一閃,設計出BeesForce(http://www.beesforce.com)網站,扮演中間人,為有志創業但欠 缺資金的人提供聚腳地,更容易搵到人夾錢創業。「Facebook之前成日被人詬病,會洩露個人資料,絕對不是傾生意的理想平台,用網站就比較容易控 制。」

無IT知識的Victor,搞網站不知從何入手,「外判給網頁公司做,搞了差不多六個月先完成,但不知怎樣宣傳,暫時只得朋友登記使用。最想吸引到基金投 資,至少可以有錢賣廣告推廣網站。」經朋友介紹,先知本地有個叫StartupsHK的組織(http://www.startupshk.com),逢 星期一晚免費招待本地startup,由其他資深startup搞手教路做生意。

推動氣氛

訪問StartupsHK負責人Jon Buford,原來坐鎮的搞手均在矽谷工作過,有網站編輯、開發人員、寫app高手,亦有創投基金負責人,碰巧來港工作,就在組織內義務提供專業意見。 Jon表示,「香港與美國很不同,矽谷有個startup『生態系統』,由零開始教你創業,甚至連申請創投基金的表格都可以上網下載,我們想在香港開發同 樣的系統,甚至搞到好似矽谷那麼有創業氣氛。」上星期例會主題是「如何宣傳startup生意」,Victor剛好趕及參加,「完全fit到自己需要,他 們話要用最短的宣傳slogan,甚至用三十秒短片,就要講到網站做甚麼,太長無人會理你,好有用!返公司會即刻度宣傳稿,一定要做到他們的要求。」

專家教路

要搵資金,startup可以主動出擊,最佳方法是靠中介人代搵。專為本地startup尋找投資基金的Anglo財務顧問公司總監Dennis Cassidy表示,「投資者只睇兩件事,一是公司擁有幾多項專利發明,二是track record,即是產品有幾受歡迎,套用在網站或手機app,就睇瀏覽或下載量;前者較少startup會有,後者比較易做到,流量愈多,吸引力愈大。」 根據西班牙IESE Business School於○六年建立的年度全球創投基金指數(VCPE Index)顯示,創投基金的投資者主要仍來自北美、澳洲及西歐市場,不過亞洲近年已穩佔第四位,單是一○年來自內地的創投基金總金額已高達五十四億美金 (約四百二十一億港元),比○九年同期上升80%,當中更有40%投放在電子及科網行業。除了內地,以色列、南韓、沙地阿拉伯及新西蘭亦為創投基金新興基 地,投資金額近年急速增長,有望成為未來startup尋找資金的好地方。

成功吸金

本地薑創意不比外國差,不少更叫好又叫座,成功引來投資;不過部分收到錢之後,反而無以為繼,網站反而執笠收場,或要轉型做其他生意,startup絕不 易做。

魔廚網

慧科訊業創辦人林永君於○六年創辦魔廚網網站,有「中國版YouTube」之稱,主攻內地短片市場,成功找到日本商人投資近一千二百萬港元,可惜到○八年 勁蝕,林永君○九年已轉戰數碼租片服務。

6waves

由吳樂信、李振邦和鄭冠僑三位香港人成立的6waves(http://6waves.com)公司,○八年開始在Facebook推出多達四十個應用程 式,包括紅極一時的「古惑仔online」,平均每日瀏覽人次約四十萬人,成功於兩年內獲得超過一千七百萬港元資金。

uBuyiBuy(http://www.ubuyibuy.com)

港人楊聖武創辦的團購網站,去年六月成立,九個月後會員人數廿六萬,並創下三天內賣出七萬個漢堡包的神話,最後被美國 Groupon(http://www.groupon.com)收購,傳聞收購價高達八十萬美元(約六百廿四萬港元)。

EditGrid

香港大學畢業生李景輝和幾個同學於○三年成立Team and Concepts公司,自創網上試算表EditGrid,短短幾年,即吸引到大量用戶使用,並成功於○七年獲外國基金注資一百二十五萬美元(約九百七十五 萬港元),但到○九年卻宣布結業。

特報︰Facebook群組創立

NEXT 3.0除了繼續搜羅最新產品同潮流玩意,更特別開設Facebook群組,提供互聯網世界精彩新聞同產品情報。只要在Facebook以「NEXT 3.0」為關鍵詞搜尋就搵到,而且全日更新,想睇更多新資訊,就要即刻加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7

美國startup:Buffer 的『終極透明』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3/12/startupbuffer.html
我自問是開明的人,支持高透明度,也願意接受新事物。可是,看見『終極透明』的佼佼者 -美國tech startup Buffer,真是傻了眼。

先介紹Buffer -讓用戶輕易管理多個社交平台的帳戶。例如你需要在Facebook,Twitter,Linkedin,Google+ 等多個地方法發佈訊息,但又不想進進出出login logout 貼同一則訊息,或是希望預設時間張貼訊息,那麼Buffer 幫到你。

最近美國傳媒報導,Buffer 的共同創辦人Joel 在Blog 中貫徹實踐公司的核心價值-高透明度。團隊認為只有高透明度,才會有信任。而我稱之為『終極透明』的舉動, 是Joel 在博客公開:

  1. 計算團隊薪酬的方程式
  2. 每位員工的名字、職位和薪酬(位處世界各地)
  3. 公司每月的上客量、總用戶人數、付費用戶量、Conversion Rate(由免費使用轉為付費)等
  4. 公司每月的營業額、不同產品&類別收入,12個月的預估營業額
  5. 公司每月的銀行戶口結存
  6. 每小時回覆用戶的電郵總數
  7. 對比(3) 至 (6) 各項指標與前1-2個月的業績
  8. 團隊電郵新措施:任何兩名或以上的團隊人員對話,都必需CC 某個團隊group (例如技術問題,需要CC engineering group email) 
這些數據,絕對是敏感資訊。例如(1) & (2),我不明白為甚麼每一位員工都樂於讓全世界知道自己的薪酬,估計到稅後的收入和未來的薪酬(若繼續留在Buffer)。

為甚麼要讓全世界知道呢?為什麼要對每位員工的potential 設一個『上限』?公開這些資料對公司和員工有何益處?我曾看過研究,自從美國上市公司按規定公開CEO 的年薪之後,CEO的薪酬一下子飆升(誰都不想讓競爭對手看扁,要CEO 熱心留下,就需要提高薪酬待遇,免得公司和CEO 都面目無光。然而,CEO 薪酬的增長,與上市公司的業績,似乎沒有positive correlation)

第(3) 至(7) 項,屬於敏感的商業資料。誰懂得數據,就能了解公司、計算估值,也能預估和比較同行的業績。我認為這些數據是金礦。



驚訝過後,我嘗試計計數:
  1. 17名員工中,有14名寧選現金回報,不選公司股票。
    1. 要麼對公司的信心不足,要麼不考慮長期逗留...  單從『牌面』看,不似一間充滿熱誠衝勁的startup
  2. 單是員工薪酬,就佔全年營業額的70%
    1. 營業利潤率應該介乎0% - 30%
    2. 11月銀行戶口的現金較10月增加約US$7000,即營運收入的3%
    3. 估計應收款是所增加現金的 5倍,那麼淨利潤率~15%
  3. 總共有~119萬個人用戶,當中66,000是新用戶
    1. 以每個賬戶$10月費估算,付費賬戶有19,600人
    2. 付費用戶~1.64%
    3. 這個conversion rate,我不知算高或低(沒這方面的比較材料)
  4. 商務客戶的銷售情況 - 376個付費用戶
    1. 平均每個付費賬戶帶來US$60 收入 (blog post 詳細列出各種付費組合的用戶數目)
    2. 由免費轉付費的比例約13%
    3. 現時商務客戶佔總收入~11%
看數據和字裡行間的文字,似乎新開發的商務客戶線是主打(付費conversion rate 很高),未來亦會致力提升商務客戶佔總收入的比例。

上述的計算結果,最吸引人之處:原來~1.6% 的付費conversion rate,可以在美國支持17人團隊,並且賺取超過15%的利潤。 另外,新的商務客戶線充滿潛力(不斷上客,付費conversion rate ~13%)

我還是要問:為什麼Buffer對公眾作出『終極透明』的行為?

本來,私人公司的營運狀況,除了股東之外,不需要向任何人負責。Buffer 為什麼『向公眾負責』?

讓我猜猜『終極透明』的好處:
  1. 引來傳媒報道 - 即是招徠潛在投資者的眼光。
  2. 抬高Buffer 身價 - 投資者找上門身價才高。公開資訊,應該能引來更多不同的terms,Buffer 可細意分析篩選。而且terms 夠多,才能知道"fair valuation"。
    1. 連我也會嘗試計數,潛在投資者更加會細看數據
    2. 銀行結存不多,投資者知道Buffer需要錢
    3. 但每月營業額又足夠支持開支,即是Buffer 有談判的籌碼
  3. 公開薪酬嘛,就是(1)讓人知道員工成本(2) 估算利潤率 (3) 猜出 acquhire 的價格(?) (4) 誰有或無公司股份
  4. 員工之間的電郵,需要CC 其它group --> 沒人可以『出術』(?),需要確保未來與潛在投資者談條件時,不會出現誰欺負誰的情況?
  5. 每位員工知道:
    1. 公司的財務狀況
    2. 各個職位的performance (近一個月有微跌)
    3. 即是加添無形的壓力和動力,製造『競爭環境』(員工自然會比較&自我鞭策),從而提升performance
以上純粹是個人猜測。有誰知道或能夠按現有資料估算Buffer 的valuation,請告知。

我支持透明度,但這種『終極透明』對一般的私人公司,是沒有必要吧~ 我想知道Buffer 這種guts 會帶出什麼,很想快些看到下一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17

Startup Health2014年度報告:數字醫療爆發的一年【轉帖】 余曉光

來源: http://xueqiu.com/5277310522/34594372

2014/12/25 10:23 作者:羅小嗖

美國著名數字醫療創業加速器Startup Health發布了2014年度全球數字健康創業投融資報告。據統計2014年度披露的數字醫療創業風投資金達到65億美元,相比2013年增長125%。Startup Health對2014年的狀態和2015未來趨勢做了一些總結,動脈網編譯整理如下。

5個值得關註的趨勢

醫療改革不斷刺激創新:因為激勵結構的變化和新處罰政策生效,到2015年,醫療服務提供方和支付方期待企業家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來自於以下三個方面獲得了2014年最大金額的私人資金,即大數據/分析(15億美元)、公眾人口健康(11億美元)和醫療保健系統導航(9.75億美元)。

慢性疾病和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導致消費的增加:成本上漲繼續成為醫療保健創新的第二大催化劑。患者不僅被鼓勵通過移動技術管理自己的健康,而且通過這種技術的預防措施,他們也可以實現這一目標。2014年,健康消費類公司在2014年籌集了8.8億美元。

臨床決策支持和個性化醫療獲得牽引力:隨著1000美元基因組的到來,真正的個性化醫療已經成為可能。今年,基因組公司籌集到了6.32億美元,診斷公司則是9.62億美元。以上數據加上臨床研究領域籌集到的6.24億美元,將徹底改變疾病的治療方法。

臨床設置上的技術集成:移動和無線技術不僅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在臨床設置的專業上亦是如此。能讓醫生專註於治療、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行政任務上的實踐管理工具籌集到了7.83億美元,而那些專註於改善工作流程的工具則籌集到了6.81億。支付方相關的工具包籌集到了6.99億美元。

創新全球化:從StartUp網站的數據來看,世界各地7500多家創業公司正致力於開發數字醫療新的解決方案。即使在美國國內的海灣地區、紐約和波士頓以外的地區,我們也能看到獲得更多的公司獲得資金。

2014年的投資資金為65億美元,是2013年的29億美元的兩倍多,且2014每一季度的吸引的投資都比2010年全年的金額要多。市場持續走向成熟,而投資者也將賭註下在了少數的幾家企業上。














由於數字醫療市場相對比較年輕,在不同階段的交易規模也有很多的變化。預計這種情況在2015年仍將繼續。盡管交易規模相差很大,數字醫療仍繼續顯示出增長跡象:2014年中期階段的交易數量從2013年的21%增長到2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27

價值投資與時機 & 從100毛談lean startup

週一開市恆指裂口低開,一下子就跌穿二萬點。筆者向來關心個股多於指數,媒體為藍籌股計數,列出距離低位超過一成的名單,當中包括騰訊、友邦和長和。另外,本欄過往曾分析的中國民航訊息(696),大昌(88),港通控股(32) 等,股價算企得穩。當然亦有不少曾分析的公司,股價隨市場往下走,但大多曾短期大幅上揚。

價值投資者大概聽過:「股價越跌應該越開心,因為可低價買入具價值的股票。」讀者可曾思考如何操作才能達到這境界?

價值投資向來只買單邊 (買升不沽空),而且甚少提及時間性。筆者了解上述字句,真實例子是畢非德於金融海嘯期間,以低價和優厚條款入股高盛。從股神的往績看,大前提是: (1) 有資金在手  (2) 市場已大跌至十分抵買水平。若果股價短期大升後回落(例如去年大時代之後),未必是入場的最佳時機。

另一問題:價值投資是否只要長期坐貨不離場,就可獲得優厚回報?若是只買不賣,如何累積到一大筆資金在「非常時期」買入優質股?

畢非德去年第三季減持高盛13%。可見價值投資都有離場時候。
大部份投資者的資金規模,難以和巴郡比擬,沒可能獲得高盛那種條件優厚deal,但規模小的優勝之處是靈活敏捷。上週本欄以中國生物製藥(1177) 作例子,指出11月推介後,12月初股價最多升超過兩成,若果投資者有風險管理原則,股價創新高後回落某個百分比即離場,可錄得雙位數回報。上週五集團公告以16%溢價認購中國信達H股,斥資58億元收購4.99%。消息一出,股價由週四收市價$6.63 下跌至週五收市$5.30,跌幅超過20%。股價與12月初$7.77高位比較,相差超過31%!

筆者認為中生製藥遭受大幅拋售,股價下挫20% 屬合理 - 中國信達是投資公司,業務不屬於醫療或製藥,看不到入股後會帶來新業務或提高收益。除了在市場下跌時以16% 溢價入股,58億元超過去年6月集團持有的現金水平。掏空公司現金都未夠埋單買中國信達,又沒有策略性合作,少了現金更直接影響未來的收購計劃...  投資者看不到下一個增長動力,而集團花掉大量現金認購 H股後,財務狀況不再如以往穩健,拋售離場是理智的決定。

中生製藥不忠於本業的行徑,算是突如其來。一則通告讓專業投資人重新審視公司價值,發現過往期許的潛力消失,迅即離場,單日成交額超過11億元(過往每日成交額約數千萬至不足2億元)。非全職的價值投資者一般抱著長期持有的心態,未必會即時緊貼公司通告的消息。若果沒有風險管理準則,又未能及時看通告並作出分析,動作稍慢就見財化水甚至倒蝕,而且上下波幅超過30%!這次的股價下挫無關賬目真假,也不是業務增長放緩,亦不是產品出問題。傳統價值投資只期望每年回報15%-20%,這次股價單日蒸發20%,可見押注具實力的公司,都會面對風險高波動大的情況。

筆者舉此例子,是想說明價值投資有其弱點。分析後押注優質公司,投資人若完全依賴公司管理層,可能是高風險的事。價值投資大都偏重基礎分析,但若要做到「股價越跌越開心」, 離場策略和風險管理是必須學習的,重要性在上述高盛和中生製藥的例子可見一斑。

新年至今股市大挫,價值投資者可以考慮「別人恐懼時貪婪」。另一個較安全的做法,是暫時忍耐直至大市轉勢。平日除了勤作分析,也可嘗試找出跌幅相對小的公司,觀察其走勢。一般而言,跌幅少於大市的公司,實力較佳的公司,跌幅少於大市的機率較高,可能是潛力股。

《網上加料版》

週一萬華媒體股價飆升27% 之後停牌。當晚是廢青界盛事(筆者其實很抗拒「廢青」這個詞 - 哪有一開口就罵人的道理?太不尊重人也不尊重自己,但既然是流行用語甚至已經是「中性詞」, 姑且用之。- 第一屆毛記電視勁曲金曲分獎典禮。從Facebook 洗版,NOW TV 直播,約在卡拉ok、天橋底、沙田大會堂對出空地等一大班人看電視,又有機構在 Youtube 強行直播...  現場觀眾大大聲多謝贊助商來看,100毛的二次創作再不是小眾網上媒體,落到地兼有實則影響力,其傳播力是不容忽視的。

提到100毛,因為萬華媒體於2012年以100萬入股黑紙10%,而黑紙持有100毛雜誌和毛記電視。由於沒有詳盡的公司財務數據,暫時未能為黑紙估值。筆者倒是對100毛的崛起感到興趣,而且題目和近年鼓勵年青人創業息息相關,絕對值得細意分析。



100毛和毛記電視,並沒有正的新聞報道,內容全為二次創作,風趣幽默地諷刺時事。定位獨特兼小眾化。由一張黑紙開始,以文字創作儲到一班讀者,之後出版雜誌,再打入電視台。眼見有新聞背景和經驗的人創辦網上媒體,又或王維基搞香港電視,都需要大灑金錢,然後嘗試顛覆傳統...  100毛財力不足(搞雜誌只有2個月的預算)一路走來以低成本測試市場、摸索方向,絕對是近年startup 盛行的lean startup 模式。優點是邊做邊測試邊修正,縮短生產和獲取回饋的過程,省下時間和資源。若果能不斷成長,累積的用戶都是engaging (會返轉頭)的真實用戶。


筆者很難想像搞媒體不需要錢,王維基投入大量金錢時間精神,製造了不少具質素的電視劇,但始終未收支平衡企得穩,而且大部分人未必跟到或堅持到維基的作風。100毛的成功令筆者思考:任何界別和業務,關注點必須清晰,甚至只有一個最核心的因素。例如媒體,最重要的不是技術、速度、金錢或廣告,而是內容!有否自動化也許不重要,內容風格一致影射時事,才是觀眾最有共鳴之處。


套入投資,任何形式的輔助例如程式系統、風險管理、離場策略和投資產品、其實都只是工具,核心是先保本再累積並創造財富。

過往二次創作難以登堂入室,但毛記分獎典禮後,任何想做年輕人生意的品牌,都要認真對待毛記電視所代表的年青人文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751

價值投資與時機 & 從100毛談lean startup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6/01/100lean-startup.html

週一開市恆指裂口低開,一下子就跌穿二萬點。筆者向來關心個股多於指數,媒體為藍籌股計數,列出距離低位超過一成的名單,當中包括騰訊、友邦和長和。另外,本欄過往曾分析的中國民航訊息(696),大昌(88),港通控股(32) 等,股價算企得穩。當然亦有不少曾分析的公司,股價隨市場往下走,但大多曾短期大幅上揚。

價值投資者大概聽過:「股價越跌應該越開心,因為可低價買入具價值的股票。」讀者可曾思考如何操作才能達到這境界?

價值投資向來只買單邊 (買升不沽空),而且甚少提及時間性。筆者了解上述字句,真實例子是畢非德於金融海嘯期間,以低價和優厚條款入股高盛。從股神的往績看,大前提是: (1) 有資金在手  (2) 市場已大跌至十分抵買水平。若果股價短期大升後回落(例如去年大時代之後),未必是入場的最佳時機。

另一問題:價值投資是否只要長期坐貨不離場,就可獲得優厚回報?若是只買不賣,如何累積到一大筆資金在「非常時期」買入優質股?

畢非德去年第三季減持高盛13%。可見價值投資都有離場時候。
大部份投資者的資金規模,難以和巴郡比擬,沒可能獲得高盛那種條件優厚deal,但規模小的優勝之處是靈活敏捷。上週本欄以中國生物製藥(1177) 作例子,指出11月推介後,12月初股價最多升超過兩成,若果投資者有風險管理原則,股價創新高後回落某個百分比即離場,可錄得雙位數回報。上週五集團公告以16%溢價認購中國信達H股,斥資58億元收購4.99%。消息一出,股價由週四收市價$6.63 下跌至週五收市$5.30,跌幅超過20%。股價與12月初$7.77高位比較,相差超過31%!

筆者認為中生製藥遭受大幅拋售,股價下挫20% 屬合理 - 中國信達是投資公司,業務不屬於醫療或製藥,看不到入股後會帶來新業務或提高收益。除了在市場下跌時以16% 溢價入股,58億元超過去年6月集團持有的現金水平。掏空公司現金都未夠埋單買中國信達,又沒有策略性合作,少了現金更直接影響未來的收購計劃...  投資者看不到下一個增長動力,而集團花掉大量現金認購 H股後,財務狀況不再如以往穩健,拋售離場是理智的決定。

中生製藥不忠於本業的行徑,算是突如其來。一則通告讓專業投資人重新審視公司價值,發現過往期許的潛力消失,迅即離場,單日成交額超過11億元(過往每日成交額約數千萬至不足2億元)。非全職的價值投資者一般抱著長期持有的心態,未必會即時緊貼公司通告的消息。若果沒有風險管理準則,又未能及時看通告並作出分析,動作稍慢就見財化水甚至倒蝕,而且上下波幅超過30%!這次的股價下挫無關賬目真假,也不是業務增長放緩,亦不是產品出問題。傳統價值投資只期望每年回報15%-20%,這次股價單日蒸發20%,可見押注具實力的公司,都會面對風險高波動大的情況。

筆者舉此例子,是想說明價值投資有其弱點。分析後押注優質公司,投資人若完全依賴公司管理層,可能是高風險的事。價值投資大都偏重基礎分析,但若要做到「股價越跌越開心」, 離場策略和風險管理是必須學習的,重要性在上述高盛和中生製藥的例子可見一斑。

新年至今股市大挫,價值投資者可以考慮「別人恐懼時貪婪」。另一個較安全的做法,是暫時忍耐直至大市轉勢。平日除了勤作分析,也可嘗試找出跌幅相對小的公司,觀察其走勢。一般而言,跌幅少於大市的公司,實力較佳的公司,跌幅少於大市的機率較高,可能是潛力股。

《網上加料版》

週一萬華媒體股價飆升27% 之後停牌。當晚是廢青界盛事(筆者其實很抗拒「廢青」這個詞 - 哪有一開口就罵人的道理?太不尊重人也不尊重自己,但既然是流行用語甚至已經是「中性詞」, 姑且用之。- 第一屆毛記電視勁曲金曲分獎典禮。從Facebook 洗版,NOW TV 直播,約在卡拉ok、天橋底、沙田大會堂對出空地等一大班人看電視,又有機構在 Youtube 強行直播...  現場觀眾大大聲多謝贊助商來看,100毛的二次創作再不是小眾網上媒體,落到地兼有實則影響力,其傳播力是不容忽視的。

提到100毛,因為萬華媒體於2012年以100萬入股黑紙10%,而黑紙持有100毛雜誌和毛記電視。由於沒有詳盡的公司財務數據,暫時未能為黑紙估值。筆者倒是對100毛的崛起感到興趣,而且題目和近年鼓勵年青人創業息息相關,絕對值得細意分析。



100毛和毛記電視,並沒有正的新聞報道,內容全為二次創作,風趣幽默地諷刺時事。定位獨特兼小眾化。由一張黑紙開始,以文字創作儲到一班讀者,之後出版雜誌,再打入電視台。眼見有新聞背景和經驗的人創辦網上媒體,又或王維基搞香港電視,都需要大灑金錢,然後嘗試顛覆傳統...  100毛財力不足(搞雜誌只有2個月的預算)一路走來以低成本測試市場、摸索方向,絕對是近年startup 盛行的lean startup 模式。優點是邊做邊測試邊修正,縮短生產和獲取回饋的過程,省下時間和資源。若果能不斷成長,累積的用戶都是engaging (會返轉頭)的真實用戶。


筆者很難想像搞媒體不需要錢,王維基投入大量金錢時間精神,製造了不少具質素的電視劇,但始終未收支平衡企得穩,而且大部分人未必跟到或堅持到維基的作風。100毛的成功令筆者思考:任何界別和業務,關注點必須清晰,甚至只有一個最核心的因素。例如媒體,最重要的不是技術、速度、金錢或廣告,而是內容!有否自動化也許不重要,內容風格一致影射時事,才是觀眾最有共鳴之處。


套入投資,任何形式的輔助例如程式系統、風險管理、離場策略和投資產品、其實都只是工具,核心是先保本再累積並創造財富。

過往二次創作難以登堂入室,但毛記分獎典禮後,任何想做年輕人生意的品牌,都要認真對待毛記電視所代表的年青人文化。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6/01/100lean-startup.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195

Start你的startup

2016-04-14  NM

同人講要做「startup」,大部分都會理解為「你要創業」,之不過,startup跟創業,其實是兩回事,創業可以好廣泛,開檔賣珍珠奶茶、整間洗車屋,但講到搞startup,就似乎高科技得多,隨時有機會被選中,換來機構或投資公司的巨額投資……究竟,你適合搞startup嗎?點解叫startup

從字面解釋,新成立的公司,都可以叫startup,不過點解今時今日叫startup,就好似被標籤做科技研發公司?其實,startup一字,最先起源於美國矽谷,當地科技研發盛行,而在當地新成立的科技研究公司,都會稱自己為「startup」,但隨着互聯網盛行,現時已不單只做科技研究,甚至是關於互聯網發展的新成立公司,都可被稱為startup。

合適人選?

可以下定決心,創業做startup,無論是剛剛走出校園,或是由打工仔中途轉型,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認為「自•己•好•掂」,甚至覺得自己的創意可以顛覆世界。不過,創立流動應用程式公司Innopage的李勁華(Keith)就話,搞startup公司,切勿高估自己能力,「做一件產品(或研發),要清楚市場是否有實際需要,最起碼,要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先有能力去解決其他人的問題,若然連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點解仲要做?」其次的,就是要全情投入,「要做startup,就是要全職去做,初期資源有限,最好先集中搞好產品(或研發),門面事盡量可免則免,如果有partner的話,亦切忌股權不公平,若然以僱員心態看待,對方難以投入,亦都好難做得耐,對剛起步的startup來講,絕對是個致命傷。」

容易搵資金?

講startup,最易令人聯想到,就是能夠吸引投資者,之後就可以手握大量資金,開展自己的夢想事業,之不過,事實上是否如此? Keith表示,搞startup其實絕非想像中簡單,「無論對投資者定創業者來講,startup的魅力,在於投資低,但有機會產生高增長的回報,當然講就易,要真正令投資者產生興趣,不單是其產品(或研發)是否有發展潛力,創立者(founder)的心態,亦會影響投資者,例如創立者是否全職投入?甚至乎是賣車賣樓去搞盤生意?要令人覺得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先可以更加令人信服。」

3大熱門startup「產品」

搞科研寫手機apps就叫得做startup?其實startup一樣講潮流,Keith就推介近年最火熱startup「行業」。

金融科技小至股票app,大至Bitcoin,都是足以改變金融市場的工具,近年大熱的社交借貸(social lending)正是其一,提供私人與私人的貸款平台,成功擺脫過往借貸必須由銀行主導的傳統,創意十足兼極具顛覆性。香港現時亦有social lending平台WeLend。

銀髮一族人口老化,銀髮一族市場龐大,無論衣食住行,銀髮一族都有特別需要,加上具有消費潛力,所以相關的研發,都被視為「值得投資」的項目。

大數據近年大數據興起,如果能夠成功收集或分析大數據,絕對可以得到不少有用資料,例如生活習慣、行銷數據、市場分析等,但以startup來講,要搞大數據,的確頗有難度,因大數據大多被大集團所持有,如果startup具有背景優勢,就當然可以快人一步。

5項建議想做startup,人人都可以,不過要成功,就未必人人得,以下五項建議,或者可以幫你行得更穩陣。

全身投入「若要成功,必先自宮……」,如果留有後路,自然未能出盡全力,簡單講:「瞓身搞。」

設定期限除非背景非常雄厚,有花不完的資金,否則應該設定期限,若未能達標,就應止蝕離場。

量力而為切勿高估公司的收益能力,亦切勿低估支出預算,一闊三大的道理,相信不難明白。

善用時間人的體力有限,不少startup公司更是一人起兩人止,所以應該花時間在主力產品上,其他周邊,還是請他人代勞。

目標明確為求成功,當然想得到投資者青睞,不過startup應以本業為主,融資為副,不應為求得到投資,瘋狂出席投資會議,反而令本業進度放慢。

撰文:劉耀祥攝影:廖健昌插圖:劉志誠[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84

數碼港Law霸 專幫startup搞是非

2016-05-26  NM

開間新公司,已經好多事要煩,尤其對於startup來講,不少都是「IT人」出身,寫程式搞科研零難度,但對於其他行政工作,都是新丁一名,例如請人、傾合約等,當中不少都牽涉法律層面。數碼港內,就有一家startup公司,將繁瑣的法律文件手續簡單化,為其他startup解決不少法律文件問題,簡單到就好似去汽水機買汽水,自己話事。

這家專為startup擬定法律文件的startup,名為Dragon Law,而律師出身的黎曉洋(Ryanne),是當中五位創辦人之一,雖然做律師,可以收取相當可觀的「面談費」,不過,Ryanne沒有將法律與金錢掛鈎,反而選擇與科技為伍。「人人用手機,個個都上網,但法律還是停留在offline層面,覺得這是個機會,可以將法律科技化之餘,更做到自助形式,毋須負擔龐大的法律費用,對startup尤其有用。」

自定文件

Ryanne口中所講的自助形式,正是Dragon Law的核心,因用家可在其網頁上,透過問答形式,擬定出一份最切合需要的法律文件,例如僱傭合約、投資合同及商標註冊等。「我們最大目的是簡化複雜的法律文件手續,以僱傭合約為例,雖然網上有不少範例可以下載,但未必適合每間公司的情況,而在Dragon Law上,用家可以自行輸入更多資料,例如有否試用期、工作時間及通知期等,揀好之後,直接電郵俾對方,對方簽個名就搞掂,慳紙又慳時間。」由於全部網上製作,就算半夜三更都可以做到,發展潛力十足,難怪現時Dragon Law已經衝出香港,將業務發展至新加坡。

startup五大中伏位

接觸不少startup的Ryanne,指startup所犯的錯誤,其實大同小異,以下就列出五個最易中招的情況。

〈股東合約〉三兩知己,情投意合,攜手搞startup,在「蜜月期」時,一切講個信字,拍拍膊頭就得,點知蜜月期過後,當公司有重大決定,需要投票時,因意見不合,隨時就會反枱收場,所以股東合約上,應該列明如何決定或執行。

〈工作環境〉應該制定工作環境守則,因為當公司擁有僱員時,僱主可能因僱員在工作環境內,遇上不當的事情而上身,例如被其他同事性騷擾,受害者就有權向僱主提出索償,若然預早制定工作環境守則,就可避免惹來麻煩。

〈商標註冊〉好多startup成立公司,當然記得為公司註冊,之後就設計一個靚靚logo,當使用一段時間,多人認識之後,結果惹來抄襲爭議,所以最好在起步初期,馬上為logo註冊為商標。

〈解僱員工〉不少startup對僱傭條例未必太熟悉,加上資金有限,若然聘請了不適合的人,想解僱時,應該先了解解僱原因,例如僱員懷孕,就不可以成為解僱理由,否則就會觸犯法例。

〈合作條款〉搞生意,當然不少得會與第三者合作,兩者亦應定明合作協議,例如搞周年酒會,應詳列找數期限、場地守則等,如果當中再牽涉其他供應商,亦都要再另外定明合作協議。

法律以外

對已經發展了一段時間的startup,或者已經儲夠經驗及彈藥,打算衝出香港,又或者想從海外招聘人手,已經不單只牽涉法律層面,數碼港高級經理蘇雅麗(Alice)表示,數碼港內有不少顧問及法律公司,可為園區內的startup提供免費諮詢服務,「數碼港每年會舉辦四至五次,一對一的『Start-up clinic』等講座,邀請律師事務所等合作夥伴,就法律相關的範疇、資源/人才分配及拓展計劃等,為startup提供意見。」

撰文:劉耀祥攝影:鄭樹清攝錄:鄭樹清[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16

加埋200歲3個中佬搞startup跑在最前線

2016-12-22  NM

影帝劉青雲得獎時曾感謝太太:「每次我揸住太空船,你總有辦法令我安全返回地球。」郭藹明為愛情不做航天工程師,浪漫得賺人熱淚。然而,同樣由美國回流的航天工程師趙國安(Daniel),在愛情路上卻得不到美滿結局。他醉心研究導致與太太離異,並於六十多歲時,展開了他的startup之路。Daniel一○年創立天域媒體科技,把多年來製造火箭的心得,轉移成一套全球獨有的「4D」音響技術,成為科學園中做得最尖端的高齡人士。今個月,他與兩個老友拍檔王文煥(Clarence)、即中原地產創辦人王文彥的細佬,以及謝瑞麟(0417)前CEO阮偉權(Elliott),舉辦了全球首個發布會暨電影試映會,標誌着成功的第一步。三人加埋已近二百歲,但Daniel在發布會後,緊接着第二天搞會展展覽,抽空訪問後又半跑趕到灣仔開會。不累嗎?正由同事幫忙set頭的Daniel,眉開眼笑回應:「哈哈!我覺得自己仲係好後生,好似啱啱大學畢業咁,好興奮咁做唔停!」不用戴上假髮,年輕之態霎時重現在他身上;原來臨老創業是男人的保養品,比拉面皮更有效!

電影試映會在銅鑼灣時代廣場舉行,這套電影《Beyond Skyline》,將音效後期製作交給天域處理;《Beyond Skyline》由《阿凡達》及《2012》視效設計團隊製作;交得俾天域,證明已認同其技術。這天曾執導《異獸戰》的《Beyond Skyline》導演Liam O 'Donnell、及其他荷李活製片人等,都有來港出席。事實上,Daniel已到國際級「境界」,他研究的,是結合了信號還原的航天技術、心理聲學及現實增強技術(AR)。前者用於加強聲音從數據輸出後的準確度,後者牽涉腦部對哪種音頻特別敏感,從而「對症下藥」,發出相應聲波刺激。說實話,這些理論在記者眼中跟火星語一樣難明,但親身坐過戲院最前排、體驗過加入聲效的前後對比,感受到戲中木頭被火燒的細膩聲音及演員急速的呼吸節奏後,就知這一切並非吹水。按最貼近人們的理解,其技術就是令整個戲院所有位置也是「皇帝位」,觀眾不論置身哪裡,也能細膩地聽到並感受到電影中的情感細節,打破傳統戲院受座位及布局所限,不能實現三百六十度球形全方位環繞聲的限制。在這發布會上,三位自稱「爺輩」的創辦人滿場飛,喜悅之情拍得住自己家娶新抱。

Tech佬的浪漫

「我認為我(前任)太太踢走咗我,係佢選擇得啱!」會後回到他們的基地科學園,六十九歲的Daniel,反而回顧起前塵往事。香港出世的他,在五十多年前跟家人移居美國,半生的大事也於此地發生:在加州大學長灘分校的機械工程系畢業、與同樣來自香港的太太結婚,以及後來加入美國太空總署工作。回想跟火箭為伴的日子,他指做實驗時,要經常不見天日地模擬太空環境,一個電話後隨時要跟家人闊別數天,已是等閒事。熱愛尖端科技的他雖懂得疲中作樂,卻苦了身邊人。「嗰陣太太話做醫生都可以輪更瞓覺,但做火箭嗰部分,係你負責就得你最了解,一緊張就要返去,無得假手於人。」一個火箭project,原來可以長達十年!四十多歲時,Daniel太空總署的上司,指已無大型火箭計劃讓他跟進,勸他離開,他這才開始萌起實踐心中夢想的念頭。熱愛歌劇及古典音樂的Daniel,認為傳統的音響設備有缺陷,一直沒能給他置身現場的感覺,因此決定自己動手做。為了能跟硬件供應商及技術人員更緊密接觸,他選擇回來香港。「喺美國你向工廠訂貨,一個星期後收到算快到叫人感動o架啦!但喺香港,可以隨時返珠江三角洲睇廠,方便好多。」離開火箭實驗室,再走進聲效研究室,這次還要是離美國12,708公里遠的香港,另一半終於再也忍不住。「當時老婆話我返實驗室仲多過喺屋企,叫我返咗去香港唔使再返嚟啦。」笑嘻嘻地形容自己被「炒」的他,指二人關係仍很好,「仲係好朋友嚟o架,離婚係大家着眼點唔同,佢睇重嘅係家庭生活,而我唔係。」

中佬間的友情

時時把投資金額稱為「買餸錢」的Daniel,已投放數千萬落此盤計劃中,如真的用來買餸恐怕可以餐餐吃九大簋;但他卻草草以快餐或三文治等為三餐。十多年來在美國、香港及內地來回穿梭的Daniel更以實驗室為家、酒店為居,直到最近才正式在大圍築起名為「休息」的地方。「其實真係辛苦過整火箭,嗰陣唔使搵人去介紹我支火箭得唔得,又唔使計住開發要使幾多錢。」一個成功男人背後,不一定要有個女人去支撐,換了中佬去做也成事,而同是六十歲的王文煥(Clarence)及阮偉權(Elliott),七年前與Daniel認識成為好友,正正擔當起這重要角色。「Daniel鍾意聽歌劇,我咩都聽、京劇呀紅線女等等都鍾意,而Elliott就聽爵士樂嘅,就係認同部機得所以先加入。」身形較強壯的Clarence,攤開手輕鬆地道出。原先從事銀行及地產業、投資超過數百萬的他,已忘卻了實際金額,卻怎樣也忘不了一路走來的苦樂。在常人眼中,航天科技知識應用在音響設備上,就像科幻片內容一樣難捉摸,用三小時去解釋也不如以三分鐘聆聽有效,但在起初時慘遭傳統膽機發燒友所鄙棄。

接受不了數碼味

「試過拎部機去俾膽機發燒友試聽,點知佢哋一連接我哋部機時就專登將音量收細,話怕會燒壞佢哋嘅器材喎。」Clarence說道。身為發明者的Daniel加把口說:「係啊!聽慣膽機嗰班開頭話呢啲聲太通透太乾淨,太『數碼味』接受唔到。」別人笑他們太瘋癲,但他們沒笑別人看不穿,反而把恤衫衣袖摺起,抬着黑黑實實的器材走遍中港兩地戲院,尋找知音人。「而家杭州、北京及廣州都有戲院安裝咗,後來北京嗰邊有自己做問卷調查,發覺有百分之六十嘅觀眾認同音質好咗。」除了內地院線,於荷李活供播放及投票奧斯卡候選影片的重量級影院Dick Clark Screening Room也安裝了他們的心血,而荷李活科幻電影《Skyline》更願意採用他們的技術作音效後製,令他們三人找到了發展出路,確立了技術定位。「荷李活呢班人係技術最尖端嘅一群,佢哋正正要求夠現場感,所以好鍾意呢個技術。」Daniel自豪地說。Elliott是三人中最遲加入天域,原來在他來前,此公司連網站也未有,可謂精於技術但盲於推廣。「以前我認為自己係技術公司,我搞技術又使咩用網站?有料人哋就自然會知,但原來唔係。」Daniel結果找上了投資者之一、做開商業諮詢的Elliott來幫手,終於完整了此間公司的四肢,成為了科學園裡的高齡鐵三角,更誤打誤撞勝出了去年科學園搞的startup比賽。

與後生的火花

「我哋嗰日仲好似大鄉里咁,喺科學園個牌前影相留念,諗住參加過就算。」Elliott笑指當日只是被臨時拉夫去一同講解此技術,卻意外地被一班後生仔包圍。三人回想當天經過,仰天大笑,以「震驚」二字來形容。「嗰陣一行入去,嘩!全部都係後生,著晒青青綠綠上衫同牛仔褲,啲波鞋又有花紋,直情鬼火咁型啊!」俾他們嚇親,年輕的也傻眼,但就算無「關愛座」,後者已表現得極尊重前輩。「佢哋好好,主動幫我哋搬嘢,仲同我哋講good luck,哈哈!」Daniel指此役後,他開始與科學園其他的後生仔交流技術心得,沒輩分之分。開口埋口也說「不要睇小後生仔」的Daniel,說多年來唯一的遺憾是無兒無女,而未來想做的,是把這研發心血傳授給跟他沒血緣關係的有為青年。「我從未諗過退休,因我覺得一退休就係等死。不過我始終要搵到班人去接手我嘅技術,同我一齊努力。」看着辦公室外的燦爛陽光,他笑說十多年沒放假的生活雖不算苦,但如果能回夏威夷曬吓太陽就最好。看來tech佬的心願,遠比他研發的技術簡單!

撰文:黃綺敏攝影:梁正平、關永浩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57

我們在美國的startup項目


本人欣然宣佈,經過接近三年的努力,無數次調整方針、策略、會議,甚至改名。由我們領投的zigget正式在美國上線,這是一個將會改變電子商務生態圈,協助全球新晉設計師、品牌完夢,同時又負起Social Responsibility的Marketplace,詳情及天使輪Term Sheet日內公佈

A Founder's Message
“Our customers and the people we work with are heroes. One individual item, from creation to purchase, changes lives for the better. We celebrate everyday acts of compassion and generosity. As a company with heart, we are committed to using the best parts of commerce to create a world that each and all of us can be proud of. Thank you for making our efforts possible. "

Craig Brod, ziggie Found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761

ziggie ---- 我們在美國的startup項目

在美國,尤其是在西岸Bay AreaPortland、西雅圖、洛杉磯、多倫多、溫哥華一帶、每一年都有許多獨立設計師崛起,有服裝、體育用品、鞋類、包包、護膚品、童裝、他們都極需要一個平臺去展示作品,傳統百貨公司商場絕冇可能提供展示場地給他們。

但我們可以。

zigget.net是我們領投的電子商務生態圈,協助全球新晉設計師、品牌完夢,同時又負起Social ResponsibilityMarketplace。創立ziggie有兩大主要原因:培養新型人才和通過支持年輕設計師,回饋時尚行業。推廣新興設計師、知名設計師的作品系列,我們想支持更年輕,更新興的品牌,在商業上他們還未能與百貨店合作,但我們能幫助他們。我們通過實體店和電商管道,給他們曝光的平臺。我們也擺脫大型百貨店的身份,以小型精品店的模式思考,與設計師合作,幫助他們解決在與大公司合作時會遇到的運輸和物流問題。

過去幾年,直接簡接幫助的新興設計師,如Simone RochaVetementsAlex CraneDenim and SpiritColovos等。他們出售的產品包括服裝、鞋履、包袋、配飾、家居用品和香氛。其中,年僅20歲的加拿大設計師 Vejas Kruszewski 去年獲得 2016LVMH Prize 大賽評委會特別獎。土耳其設計師 Dilara Findikoglu 的設計作品也已經被英國Selfridges選中。


創造一個品牌,孵化一個設計師,然後拎去買這些太容易,對我們完全沒有挑戰性,我們不只想改變單一企業,更想更進一步嘗試改變整個商業體制,挑戰消費文化,這就是製造全球生態危機的核心原因。

這十年內在網絡崛起最快的時尚品牌,例如Warby ParkerEverlaneBononosTom’s全部有一共同點就是,關心你心愛的事物,拯救一條河村,一座山,協助第三世界的朋友。他們彼此息息相關,所以每1分錢都很重要。未來電商一定會出現Double Digit的增長,但全美的實體店仍然完成了超過90%的銷售額。去線下開店對電商來說,僅僅是另一種佔有市場份額的方式。當網上品牌開設第一家店時,基本上已經解決了運營當中最難的幾個節點,倉儲、庫存管理和物流。做電子商務的人本來就是技術型人才而非創意型人才。所以,當他們已經搞定後端管理的時候,線下店的運營對其來說就是Easy Job了。換言之,積極的線下互動可以為線上銷售做更多支援。

我們過去30年一直和全球供應鍊合作,其實最具公民意識的企業例如:Nike AdidasGapZaraUniqloForever 21都有很骯臟的秘密,而且因為過度擴張,外包加工,有些秘密甚至連總公司自己也唔知道。我們目前的經濟體系正嚴重地傷害環境,在這樣的時刻,卻沒有一間公司願意提出解決環境問題的辦法,沒有一間企業展現高尚的品格。


我發覺很多企業及品牌在行銷時都,聲稱自己是一間具有社會責任甚至創新的公司,但從來沒有一間企業可以持之以恆的做,沒有辦法一方面增加公司收益的時候,同時又兼顧到地球,PatagoniaWarby這些是極少數。他們會告訴消費者,如果你已擁有一件我們的品牌,我們會如何跟NGO及慈善機構合作。

眾所週知,我們買一件衫,都不單靠一個製造商能夠做出來,它一定出自一個產業鍊,一定會經過產品研發、原料採購、倉庫運輸、訂單處理、批發零售,再加上製造,才完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鍊。在一個產品從研發到零售中,製造環節所創造的價值最低,甚至不到5%,所以,廠商走到越南、緬甸成本更低的地方設廠。

今天的競爭,絕對不是企業的競爭、也不是產品的競爭,是整合產業鍊的競爭,誰能成功整合產業鍊,誰就能在競爭中成功。

市場需求無止境地增長,但是地球需要休息,這就是我們的理念。我們建立了一個参予制度,參予zigget品牌建設的任何一個設計師、供應商、任何一位顧客,都可以參予整個制度,而這個制度將會改變世界對時尚及服裝的看法,供應鍊同埋價值鍊的理解,從而改變地球。

我地更走前幾步,同我們有關的一切相關的夥伴共同打造一個品牌生態圈Eco System,把產業鍊注入創新。什麼Eco System?就是整個產業鍊中的利潤分配,要令到ziggie每賣出一件產品,產業鍊中的每一個人都會受惠,舉例來說,一件衫100蚊,生產的廠商除了拿他的15蚊之外,日後可以參予整個分紅計劃,產品設計師的款式如果爆款,加單追單。而且全球各地的終端消費者,甚至品牌代言人亦可以參予整個計劃。

我們的計劃是打造一個地球村,消費者每買一件貨品,他可以選擇及投資一個佢認可的慈善項目。打個比方,你在澳洲,來自澳洲的顧客可以選擇,該筆錢可以用來拯救大堡礁、可以保育拯救袋鼠、可以支援海洋環保事業,they pick their own choice,我們全程監督金錢能夠送到當地的環保組織,件衫100蚊、我們留起10蚊幫顧客投資保育及環保。NGO做一個Matching$10$30Changemaker的意思是每一單消費中會預留起消費金額的一部份,予慈善機構例如無國界醫生、世界宣明會。來自中國及亞洲的顧客,可以選擇將該$102030放在教育、或者減碳排放、防止污染、又或者令貧童能夠飲用純淨水,因為大家都知道,中國污染太嚴重了。

這樣,隨著我們品牌由北美走向全球,地球村的概念便逐漸形成,我們一方面設計及販賣商品,一方面是拯救地球,因為,消費者,可以在網上完成一切Transaction,可以即時透過社交媒體分享,可以適時更新,知道自己的Project進度如何。

如果我們只是學習成為有道德的消費者,就算有機會拯救地球,也很難成功。因為消費以外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關鍵,例如組織社會運動、政治運動、推翻原有的遊戲規則、停止用購物來獲得滿足;協助新晉設計師圓夢,轉移從大自然和我們所愛的人身上獲得最純真的快樂,這樣做才能夠挽回環境健康。

如果我們可以視消費作為幫助生活的媒介,那麼我們只需要很少的產品、利潤、就會獲得快樂。如果有更多人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形態,我們就有機會保護及維持生存不可或缺的地球,幫助一個你不認識的人,讓他機會持續地滋養、保護、養育所有的人類。




在我上一本書曾經提過Startup的天使輪,也不打算再解擇什麽是Angel Investment,我們會拿10%合共100萬股給予過去10年支持我的讀者及朋友,每股US$0.25,不設最低門檻,這個機會只有一次。但我們會一樣會對你做DD,慎防洗黑錢。

我上周介紹了1357的天使輪。創新工廠投了723萬,現在估值1.4億,20IDG總共投了4138萬,現在估值3.6億,8.6倍;啟明總共投了3138萬,現在估值3.1億,9.8倍;老虎總共投了1.025億,現在估值4.4億,4.3倍;策源總共投了1500萬,現在估值7550萬,5倍;H Capital總共投了800萬,現在估值2500萬,3.1




Term Sheet可電郵本人查詢。另外,如果你想將把品牌透過ziggie推向美國西岸這個全球重要的市場,歡迎email。目前我們只接受服裝及時尚類品牌,如果你手貨掂,會考慮Fund你。

註:目前網站 www.ziggie.net 只供老友瀏覽,品牌未齊,仍甩甩漏漏,payment gateway, social plugin未掂。

A Founder's Message
“Our customers and the people we work with are heroes. One individual item, from creation to purchase, changes lives for the better. We celebrate everyday acts of compassion and generosity. As a company with heart, we are committed to using the best parts of commerce to create a world that each and all of us can be proud of. Thank you for making our efforts possible. "

Craig Brod, ziggie Founde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8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