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681

 

巴黎:


fai3338851君來文說"好多人自稱價值投資者,但我覺得您(巴黎)才最符合這條件<價值投資人> ",巴黎閱後想發文說說自已的感受。

自稱其實是無罪,例如學功夫者,都會稱自已為習武者,但功夫如何,就要看自已對武功學習的熱誠。

我不反對人要學各種武功,不過"有始有終"是必須的。即完成了整個課程,你才能說自已上完一課。還要尊師重道,遇到問題,先自我檢討,不要隨意把錯誤推到師門上,時刻要警惕勿負師門之名。

"證券分析"有52章,有幾多人是看完每章節呢?另外,有幾多個天材能看一次就能活學活用呢?

Graham花了4年寫這書,巴菲特看此書三次(小看的不計),有無數以價值投資法名成的基金經理,據我所知,都說他們重看又重看此書。巴黎不才,有自知 之明,知道自已只是常人,學習能力不比平常人高,所以認為看十次八次,花六、七、八年或更長也不是件過份的事情,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是我的信念。

有一些人評擊價值投資法,這是可以的,但總要給一個論點、拿一點根據,讓一眾可以討論。

我的前十年非常熱衷投機,我個人是會一頭倒到自已 喜愛的學問身上,而對不熟悉的事,是會三淦其口。所以如果自已要指出他說的錯處前,定必會提出非常清楚理由何在。比如那篇拙文"為何止蝕沒有用",所用的 正是以往投機時用的算數,我當然希望反對者亦以此公認的數學指出我的錯誤所在。但某君,跌落地,還要拿手沙,含了一啖血,還要噴人,賴一個皮,又過了,這 真不知可怒還是可笑。

有時,投資做錯決定或組合回報走低是正常過正常的事,老驥雌伏,志在千里,燕雀焉知雄鵠志?可是誠信就會在您試圖狡辯、賴皮、暗delete文時不經意出賣了閣下。我與CKM001的投資方法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我常常看他的文,即使近期他的組合下跌,跑輸大市,我認為沒有大不了,仍會支持他。而我喜歡看他的文是因為我們都是Paranoid,也沒有像看另一個某君的文有種此君不會是誠實朋友的感覺。






*註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出自Intel 前老板Andrew S. Grove
同名書,中文翻本為"十倍速時代",是作者透過任由一個以為億萬份之一才可能發生的錯誤發生了後的啟示,作者認為,在商業社會的競爭中,只有對自已認為是對的事情有超強的“偏執狂(Paranoid)的CEO,才能生存。這是巴黎前老板建議我看的第一本好書。後來巴黎修改它成"最緊要夠癜"作為自已學習任何難事的坐右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65

要當Me only 才能擺脫游牧宿命


2012-7-23  TCW




中國官方推出「騰籠換鳥、築巢引鳳」等政策,擺明了就是要把中國的產業大換血;要強迫產業升級,不斷淘汰舊產業(如高耗能、高污染、高投資卻低利潤),鼓勵具有新技術、知識的行業,這正是中國「調結構」的過程。

根據中國最新出爐的鳳凰產業,七隻鳳凰的產值未來十年將會有五倍的成長(編按:以中國官方計畫二○一一年到二○一五年平均年增率二四%、二○一六年到二○二○年平均年增率二一%推算),台商抓得住嗎?要如何想辦法搭上新產業?

搭上新產業就必勝嗎?太陽能廝殺慘,只剩一家保利協鑫

由於中國流行一窩「瘋」,中國企業比台商更了解如何算計政府,咬下這塊肥肉,也更有資源可運用,所以,就算是搭上新產業,也不見得必勝。舉例來說,太陽能 被列為中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之一,但經過三年廝殺後,到今年最後還能存活的只剩下一家保利協鑫(大股東為央企保利集團與官方主權基金中投),連當初 被外界看好,有江西省政府撐腰的江西賽維LDK,繼去年第四季鉅虧近六億美元後,今年首季再度淨損一億八千五百萬美元,這是賽維連續四個季度呈現虧損,甚 至被傳出破產。

控制成本就能獲利嗎?物聯網、LED等皆已產能過剩

這些具有官方色彩的企業,不論是在土地、資源、財稅、資金等都獲得官方支持,成本比起台商更便宜,尚無法度過經營困境,台商又如何光靠控制成本來尋求獲利?

另外幾個戰略產業項目像是新能源、新材料、雲端運算、物聯網和LED也都出現產能過剩的窘境。

不少中國各省官員都把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年成長速度訂兩成以上,高於該省的經濟成長率(八%到一二%)。官員都抱持同一想法:發展新興產業是燒錢的,是高風險投資,政府必須強勢引導,即便是沒有技術的內地省分也要插上一腳。

如果台商又跟上這股所謂新興製造業,就算度得過這波換鳥潮,等到「十三五規畫」時,又該如何因應?

把服務業概念加入製造業不光賣產品,還要能產生價值

從既有資料來研判,未來十年的中國除了延續既有兩趨勢(工資上漲和產業轉型)外,可以預見中國服務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將正式突破五成(十二五規畫是提高到四七%)。

因此未來台商必須把服務業概念加入製造業內,要能提供「有一流服務的製造業」、「有一流製造業的服務」才能突圍。前者提供的是客製化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後者強調是一致性品質保證的服務效能。

以經營角度來說,一般中國產業升級概念是「Me too」(我也有),因此抄襲、模仿不斷,但歐美企業所強調的升級是創新,也就是「Me only」(獨家),創造特殊功能。

例如,在中國一些台資量販店,推出「傳統菜市場現代化」,在光鮮亮麗的賣場裡,仍保有像傳統市場「大批」、「當場揀選」、「應有盡有」的消費經驗,反而獨樹一格,創造差異化的使用經驗。

還有,台灣麵包烘焙業目前曾在大陸率先推出了「現烤麵包」,頗讓消費者青睞。更加上台商「系統整合」供應網絡,做麵包的有辦法讓各種物料準時送到工廠,進行製作,使產品準時出爐供售,這樣會招來一批「死忠」的消費者,讓他們天天準時來「報到」。

若以製造業為例,從幫客戶代工延伸到幫客戶管理物流庫存,甚至提供金流控管、市場需求調查,從製造業代工附加服務業的代工。不斷往微笑曲線的兩端上爬,緊密黏著客戶,才能創造出不易被仿冒的客戶關係,不光會生產產品,還能產生價值。

有了價值,才能因應下一波即將到來的的購併潮。因為今年初至今,中國購併活動占亞洲地區近四成,是僅次於美國,位居全球第二大的購併市場,雖然,現階段中 國企業購併仍以買材料、高科技與能源電力等生產要素為主,但在未來十年內,服務系統(System)將是中國企業即將重金搶購的標的,就像當初的 YouTube被Google所購併一樣,台商唯有朝此邁進,才能避開當游牧民族的宿命,成為新一代的浴火鳳凰。

【延伸閱讀】哪些台商已搭上鳳凰產業? ——中國7大新興產業表

產業:節能環保 主要內容:高效節能、先進環保等產品和服務 相關台商:LED:台達電、晶電、億光、璨圓等 環保:偉盟、中宇、國統等

產業:新一代資訊技術 主要內容:網際網路、雲端運算為基礎的新興平台,例如物聯網、三網融合、高性能集成電路、高端軟體 相關台商:網通廠商:宏達電、聯發科、智邦、友訊、聯傑、正文、中磊、明泰

產業:生物產業 主要內容: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產品、生物農業、生物製造 相關台商:生物醫藥:杏輝、東洋、中化、永信、生達、佳醫、太醫、中天

產業:高端裝備製造 主要內容: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智慧製造裝備 相關台商:中興電、正文

產業:新能源產業 主要內容: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核聚變能等發現及應用相關台商: 太陽能:中美晶、鼎元風電:東元

產業:新材料產業 主要內容: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共性基礎材料 相關台商:遠東新、中碳

產業:新能源汽車 主要內容: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技術 相關台商:汽車:裕隆、裕日車電動車電池:新普

註:新一代資訊技術即中國新興信息產業資料來源:中國人民政府網站、空中大學商學系副教授謝明瑞整理: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32

Only Hedgers Survive——我的2014投資總結與展望(一) 瘋投哥

來源: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5641266

效仿Andrew Grove的名言,“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唯偏執狂才能生存),我的題目翻譯過來就是:唯對沖才能生存

(較真的盆友不喜請繞道,起這個題目是想強調下我個人2014年投資最大的感悟而已,不代表我認為別的方法不能生存哈。)

本文將對2014做一回顧,總結經驗和教訓,並展望下2015,將分成三個小節。(長文慎入,若浪費時間則是你自找的! [大笑]

我的2014投(du)資(bo)生涯分三個階段,分別是:
印鈔期(1月1日- 3月5日),浮盈89%;
流血期(3月5日- 4月),利潤全部回吐,最大賬面浮虧至25.6%;
逆轉期(5月-12月31日)從最低點上漲51.2%,最終以年度賬戶浮盈12.5%收官。

可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這個業績比起球友們平均60.95%的回報來講簡直慘絕人寰,不忍直視,但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除了因為我本身是個較容易滿足的樂觀主義者外,我覺得在過程中學到什麽比一時的結果更重要(話說自我安慰很重要)。
先談談教訓吧,讓大家開心一下,給全文打個歡樂的小基調。

14年開局那是相當滴不錯,紅旗招展,鑼鼓喧天,持有的YY、Yelp、Scty等延續13年的瘋漲態勢,賬戶市值蹭蹭上竄,美股球友們的情緒也是一片喜悅。後來看別人用期權動輒賺取幾倍,自認為也懂點期權,所以忍不住下水小試,剛開始心態還好,把期權控制在較小的倉位。然而3月5日這天開始,納指開始回調,前期強勢股紛紛跳水,自己的賬戶也猛烈回撤,其實如果這時候斬倉出局甚至臥倒裝死,那麽由於已經有了89%的利潤作為余糧緩沖,不會死的很難看的。然而,這時候,隨著指數連續回調,賬戶不斷縮水,心態受到影響,情緒戰勝理性,大昏招出來了!啟動作死模式!![吐血] 我開始把正股賣掉換成看漲期權,指望著一旦反彈,call的漲幅會超過正股的虧損,就這樣,call的倉位比例逐漸增高,最高時達到了幾乎一半的倉位。然而,市場幾乎沒有什麽反彈,連續暴跌,這時候,我的這種操作無異於加速自己的滅亡,賬戶急劇縮水,不僅利潤全部回吐,而且低點時竟然達到了浮虧25.6%,正可謂no zuo no die還要try的作死節奏啊。(覺得我慘的盆友,現在就可以開始砸雪碧安慰了[哭泣]。。。)

這個教訓很慘重,我反思很久,試圖尋找化損失為學費的進步正能量。一些用鮮血染紅的美金凝成的教訓如下:
1.  期權的定價先天偏貴,只有在少數時候便宜,而如果你不知道什麽時候便宜,就不應入場。其實,這跟股票投資的道理是相通的。但是期權提供了以小錢博大錢的可能性,這容易激發人的賭性,讓人喪失理智。另外期權價格有非線性特點,即使有些股票反彈了,可期權的價格未必會漲多少;此外,期權還有很高的流動性風險,往往不能以合適的價格賣掉。當冷靜下來想通這些本不複雜的道理後,我堅決的把期權倉位尋機清掉了。回頭看,全年在正股上賺的比賠的多,說明選股還可以,但是在期權上的損失實在太大了,雖然也有翻倍翻幾倍的時候,但是整體下來,賠的很厲害。如果不碰期權的話,全年盈利40%+是很有可能的。可惜,如果只是如果。[哭泣]
期權作為一種套利或對沖的手段要比本身用來賺大錢更靠譜些,當然,前提是,要很懂。這塊我暫時放棄,今後還是繼續把時間精力花在研究股票上。

2.  當股票估值較高時應開始賣出。典型例子是Yelp,這只票曾給我賺取了一倍多的利潤,所以讓我可能不知不覺的愛上了它。結果當股價達到高點,估值為20PS的時候,我也沒舍得減倉。然而這種前期強勢股在市場轉跌情緒變化時,往往也是下跌的領頭羊。結果,在下跌途中利潤回吐,加上上述愚蠢的把正股換成call的操作,結果還浮虧一些。有人喜歡無論股價起伏,只要基本面沒變就始終buy&hold,穿越牛熊,這也是一種策略,對此我覺得沒啥可爭論的,適合自己的風格,能發財就成。

3.  護城河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緊密觀察。這個例子是搜房。我曾在搜房上賺取了三倍多的利潤。然而當房地產行業開始調整時,我還沈浸在搜房會因房地產行業遇冷而需多做廣告而使得其生意不會隨房地產行業遇冷而變差的邏輯中。結果大家都看到了,搜房的護城河遠沒有原先想象的那麽強大,一些有線下資源的中介們在市場低迷賺錢困難的時候,在衡量了給搜房高昂的廣告費用的性價比後,敢於和搜房翻臉,而搜房則放下身段示好應對,護城河還有,但顯然遠不如想象中的那般寬廣。

4.  能源、大宗商品等受複雜因素影響的股票不碰了。曾研究了一段太陽能,人脈圈也拓展到了業內很好的專家,但是太陽能類股還是跌成了渣,不是專家不給力,實在是因為能源、大宗商品類的股票走勢受到的影響因素實在是太多太非人力所能控了。不僅同行之間面臨著技術、價格競爭,還要受到石油走勢的影響、產業政策的影響、大國之間角逐對抗的政治影響。。。所以有了這個教訓,在一些球友們最近熱炒天然氣和石油的時候,我完全沒有參與,是不是別人的能力圈不關我的事,反正我不懂,所以不碰,不懂還要任性的結果只能是死翹翹。就這樣,我把前期的教訓換成了學費,讓自己避免了最近在天然氣石油誘惑中受傷的可能。

5.  除中國外的新興市場國家的股票不碰了,這些國家的股票通常有著更大的國家風險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風險。在Qiwi上的投資比較失敗。孤立看Qiwi,是個非常好的企業,好的管理層、公司治理方面的風險不大、有前途的行業,有競爭優勢,但是很不幸,生長在俄羅斯這樣很不靠譜的國家,盧布一直在貶值,普京大帝的所作所為我也完全無法預料,可對Qiwi的經營影響很大的俄政府的那只看得見的手會做出什麽我也完全無法預料。類似的道理也適用於馬來西亞的支付寶MOLG,只不過更多的是公司治理方面的風險。新興市場國家的股票通常有著國家風險和公司治理的宏微觀雙重風險。如果說要以四毛錢來買一塊錢的東西,那麽買這些國家的企業股票可能需要兩毛錢甚至更低的價格才能補償一些國家風險。不過我是不碰了,讓有能力的朋友去抄底發財吧。其實中概股也有類似的風險,但是中概我要相對了解的多得多,而且,因了解,不一定非要做多,做空也是可能的選項。

6. 受政策影響太大的股票不碰了。這個例子是WBAI。雖然可能沒有股票不受政府政策的影響,但是WBAI受政策影響極大,除了關停並轉這種歷史上曾發生過的風險之外(2012網站停售大半年,同行澳客也被關過,誰敢說以後一定不會重演?),連利潤率也受到什麽上調返獎率下調返傭率等政策的直接影響,若重倉長拿真做不到夜夜安枕。

芒格說: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兒,那我一輩子都不會去那里。上面都是我我知道我可能會死的地方,我今後將盡量避免。

3月份這撥調整下來回頭看,階段性頂部似乎是那麽明顯,但是身處其中,卻無法做到及時抽身。就像巴頓·比格斯說過的“牛市就像性愛,在結束前的感覺最好。”——既然感覺最好,又怎麽會逃離呢?所以這實際上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避免市值大幅回撤怎麽破?這個問題讓我陷入了森森的思考中[想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477

Only Hedgers Survive——我的2014投資總結與展望(三) 瘋投哥

來源: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5811292

接上文 《Only Hedgers Survive——我的2014投資總結與展望(二)》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5703161          

2014年自己的一個進步是把對一些個股的研究以研報的形式寫出來,結果發現好處挺多,首先寫作是能夠幫自己思考的一種很好的工具,它會逼著你把模糊的想法和邏輯理得更順些,如果一個想法一個邏輯想不清楚,那一定不會寫的清楚。其次,寫作是一種很強大的交流工具,我作為非專業人士,通過寫的幾篇關於醫藥和軟件企業的基本面分析研報,借助雪球這樣的人氣平臺,竟然有幸吸引了一些業內的專家來討論交流,甚至和其中一些人成了朋友,有了合作,知識面得以拓展,人脈圈有所擴大。所以在此我也順便建議各位球友少打嘴炮多做研究多寫多分享幹貨,相信回報會遠大於付出的。

既然是個人總結,就把過去一年中寫的主要東東列一下,並給出簡單點評:

1.不在香櫞下滅亡就在香櫞下爆發——記Questcor制藥(QCOR)
http://xueqiu.com/1456239271/28441815

評:曾賺過一倍,成功預測到被收購,真切感受到了有種牛股基因叫做定價權。
通過此文認識了後來幾篇研報的合作者Suisui,很好!感謝@SUISUI胖胖媽 ,有機會線下見面請你吃飯哦!

2. JAZZ ! 孤兒癥的爵士樂!(上篇)
http://xueqiu.com/1456239271/29993450
JAZZ !  孤兒癥的爵士樂!(下篇)
http://xueqiu.com/1456239271/29993559

評:繼QCOR後,再次真切感受到了定價權和醫藥股的魅力。
研報發表時股價128,時隔七個月,現價175,後市仍可期。

3. 降磷補鐵,誰與爭鋒!——藥不能停系列之Keryx制藥研報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0857998

評:藥是好藥,也成功預測到會通過FDA認證和sell on news,當時股價15元,時隔5個月,現價13元,FDA後的股價漲跌需要看市場銷售情況和在非透析腎病方面的研究進展,這個還需時日觀察,相信通過觀察後續發展去檢驗當初的邏輯判斷,無論對錯都能夠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只是股價不給力,都感覺沒臉見熱情的摩爾小夥伴啊,555~~~

4. 老樹新花之明日特種藥巨頭——Mallinckrodt制藥研報(上)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3986117
老樹新花之明日特種藥巨頭——Mallinckrodt制藥研報(下)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3986336

評:雄心勃勃的往特種藥巨頭進擊,吞下QCOR帶來更多現金流的同時也引入更多風險,但估值也因此較低。股價不斷悄悄創下新高,是俺14年少數做多賺錢的票,後市仍可期。

5. 碼農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人物篇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4899579
碼農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二)——生意篇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5251960
碼農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三)——估值篇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5465680

評:首次對IT企業分析,竟然引來業內大神的關註和肯定,看來寫的還不算太離譜。
二度創業的碼農Cirne,征途是大數據監測的星辰大海,日後發展過程,值得讓人關註和期待!

通過這些文章,神交了很多朋友,這里就不一一列出道謝了,一並感謝你們!

2015年展望:

投資上
2015年我個人投資範圍主要會在中概股、TMT和醫藥股。

中概股的機會來自於一批中國最好最有活力最有發展前景的企業以及一批苦逼、造假、編故事的企業,所以多、空都會給很多機會。從做多角度講,目前一些優質中概已經在近期連續的調整中慢慢跌出價值來了。個人比較關註達內、奇虎、諾亞、YY、陌陌等,希望價格能再跌跌就好了。

$奇虎360(QIHU)$ :人們的情緒總是在極端中擺動,一年前奇虎、周鴻祎還被捧上了天,而現在似乎誰都能踩上兩腳,指教兩下。其實企業的發展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單調增長的,即使是在大周期呈現持續增長的企業也是由一個個小的發展周期——投入開發新業務增長點、盈利下降,新業務出來、業績逐漸釋放。。。我不知道奇虎未來新業務(如手機)是否能成功,但是我知道奇虎還是家很賺錢的公司,其在搜索上的變現值得期待。因此60元以下的奇虎(15PE不足15)讓我虧錢的概率不會很大。

$諾亞財富(NOAH)$ :好的Leader、長的雪道,但似乎市場對其的認識總是慢於其進化轉型的速度,也因此大多時候就處在一直在前進但一直被低估的狀態中。好吧,既然賺市場的錢看來很難,就指望著賺企業成長的錢吧。

$陌陌(MOMO)$ :當受到大多數人唾棄某個票的時候,也許就是你應該多看兩眼的時候了。雖然敢於在公開鏡頭前豎指頭絕不是什麽值得稱道的事情,但也可見唐巖不是個“規矩”的人,也許正是這種性格的人才敢於在企鵝帝國的社交天幕中亮針,而且成功的劃破了天幕,野蠻的生長出來,可見能力也極強,這點也可以從很多前同事的描述中得以證實。看好陌陌,基於社交+移動的天然優勢,我認為陌陌至少有超過我看好的另一只股票YY市值的潛力,至於能不能做到,要看唐巖的了[加油]

$達內科技(TEDU)$ 最後,個人覺得確定性最高最為看好的就是11元以下的達內了。投資理由如下:細分市場龍頭,無夠分量的競爭對手,具備提價權,管理層優秀,善於克服行業天然弱點(優秀師資不足、高額學費)(這點可以對照克服行業天然弱點的經典案例,也是大牛股的米國西南航空),善於識別滿足需求痛點(就業),隊伍狼性、執行能力強、所處行業受國家政策支持(不管誰當官都會支持解決就業問題)、有廣闊市場前景、有從IT培訓向其他行業培訓(會計)的可複制性,有長牛潛質,當前PE不足15。缺點當然有:主要問題是稻麥型客戶,一季收割完,還得找下一季,獲取客戶成本較高。不過這個問題在上述優點面前可以忍受。換個角度看,這一點也是將來業績釋放的潛力所在,可以期待管理層改進,體現經營杠桿,如能做到將會大幅增加利潤。

中概做空候選嘛。。。算了,發表看空中概容易被噴,就不多說了。

TMT是美股牛股的搖籃,但也容易制造泡沫,所以做多做空均有很多機會。看多方面,比較關註Yelp,目前估值不貴,若能再跌跌就好了。做空角度,GPRO、MBLY都挺合適的,AMBA若再貴些(60+)可能也會是個不錯的候選。

醫藥股由於先天的種種特性成為包括中美在內的世界各國股市的長牛股、大牛股集中地,因此充滿魅力。但醫藥股專業門檻較高,要多看少動,多向專業人士學習。個人現階段主要考慮投已經有產品批準上市的,對於pre-FDA的企業,目前以學習觀察為主,看是否能總結出一些投資規律。
Biotech板塊的一些科技進步,特別是以CART、PD-1/PD-L1等治療癌癥的方法近年取得了革命性進展,激動人心,一些相關企業的股票漲勢極其兇悍,一年數倍的漲。之前看過《百病之王——癌癥傳》對癌癥病魔的難以攻克和反複發作的頑固性印象很深,所以個人覺得這塊前途雖然光明,但道路不會一番順利,黑天鵝可能會隨時出現,而美股沒有漲跌幅的限制,相信今後很可能會看見暴漲的同時也會看到若幹暴跌。所以提醒自己,無論多空,非懂勿動。

事業上
 
雖然一直業余投資,但近年在投資研究方面的興趣和所花精力越來越大,特別是在美股,有著各種各樣的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和優秀的企業領導人,通過研究,特別能滿足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美股有著相對最好的市場機制,監管機制、相對透明、公平、各種多空力量角逐,價值回歸較有效率,特別能夠體現研究的價值。 真的很熱愛,所以今年很想找機會轉到專業投資去,把投資作為人生的最後一份工作去做。

一個希望的方向是美股研究員一職,希望有機會能加入一個專註美股(包括中概股)、相信基本面研究能夠創造價值的投資團隊。如果團隊中都比我牛當然很好,我相信憑著自己強大的學習能力(這個當然不會只是口頭吹牛哈)和很拼的研究工作態度,一定會很快跟上的。而且憑著自己的專業背景、工作經驗、邏輯思考能力、人際溝通(調研)能力,相信也會給團隊以獨到的貢獻;當然,如果碰巧有不如我的,比如小鮮肉,我也可以盡心指導,使其很快進步的,畢竟也有過指導碩士的經歷哈。

另一個感興趣的方向是國內TMT領域一級市場(VC/PE)的投資經理或研究員一職。無論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投資的本質都是相通的,只是一級市場投資可能需要跟投資對象直接打交道溝通甚至管理較多,而我投資研究的能力,還有許多項目管理的經驗,相信能夠勝任。

其他投資相關的工作,如果有趣,也可以考慮。

簡要說說自己情況,本人有著良好的理工科和商科的複合教育背景,在TMT(Technology,Media & Telecommunications)領域的兩T有多年的工作經驗(研究、工程、市場、銷售、管理);另外,不知在雪球上混了2萬多個粉、一篇文章最多能有逾23萬的瀏覽量,這能勉強扯上自媒體嗎?[想一下],如果能的話,就算是T、M、T的經驗都涵蓋全了吧[大笑]

我註重找到誌同道合的夥伴,大家一起認真做些有意義、有追求、有影響、有趣的事情。希望這個團隊有愛,有逼格,以追求成為國內最牛逼的美股研究團隊為己任,以低風險給客戶創造超越市場的長久複合收益為目標。

公共場合個人情況就不多說了,若有興趣,歡迎私信聯系。

借雪球寶地,懇請有相關職位信息的球友們幫忙推薦。[跪了]

不知這個願望是否能在2015年實現,不過套用句可能會上羊年春晚的臺詞:夢想還是要有的。。。[想一下]

最後,祝所有看到這里的球友們都能在2015年投資發財、生活如意![幹杯](全文完)

PS. 感謝打賞本系列總結的各位壕,所獲雪碧將全部轉捐給@雪球公益專項賬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308

Only lover創始人吳思:投資人,低頻項目你得這麽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24/149703.html

黑馬說:最近,Onlylover的創始人吳思有點郁悶。本來以為順利做到行業第一,就可以等著投資人來“迎娶”。結果因為是低頻項目,很多投資人看完數字後,明顯無法興奮。

結果吳思“一怒之下”寫下此文。他認為,一個O2O項目價值高下的判斷依據,至少應包括以下四方面:1、市場是否足夠大; 2、對用戶是否具備足夠大的吸引力;3、盈利能力是否足夠強;4、能否建立起有效壁壘。


\文 | Only lover創始人 吳思
編輯 | 齊介侖

 
作為一名互聯網創業老兵,我一直認為,找到一個有價值的創新領域,然後帶著團隊在這條賽道上跑到第一,就可以坐等投資人上門迎娶了。第一個回合下來,我們的確跑到了第一,也見了七八家投資機構,但最終我發現,看懂低頻O2O項目,無論對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Onlylover婚紗攝影是一個典型的低頻慢決策的O2O項目。這種低頻O2O項目都是冷啟動,不像一些純線上做用戶量的產品或者高頻O2O項目,後二者用戶起量速度明顯。正因此,對於低頻O2O項目,投資人在做決策時有些顧慮,好像看不清楚。
 
站在創業者的角度,我真心想給投資人提供一些建議,即如何判斷一個低頻O2O項目的高下。同時,我還有一份感觸,即投低頻O2O項目的A輪,對投資人所花的心血、付出的時間以及嗅覺敏感度等要求可能會更高。
 
一般來說,商業模式得到基本驗證後,創業者往往會啟動A輪融資,但對於低頻重決策的O2O項目,此時的業務數據不一定會對投資人產生沖擊力。那麽,投資人應如何判斷這個公司是否值得投呢?
 
首先是對方向的判斷,也就是說,這個方向是否真的能夠被互聯網改造。對於數據增長變化大的項目,投資人做出決策會非常簡單,因為數據已說明一切了,很多問題他都不需要考慮了。而冷啟動的低頻O2O項目的發展規律決定了它不可能出現爆發性數據。我認為,投資人需要沈到這類公司里面去,和這個商業模式里面每個環節的人去聊,聽聽客戶體驗,看看用戶評價,了解下從業者認可度,把自己當成客戶去真實感受整個體驗環節。換言之,投資人應從多方面去判斷這個模式對用戶體驗的改造升級價值。
 
當深入感知產品時,投資人需要有產品經理的能力。有投資人跟我說,看你們網站和競品網站沒有太大區別啊。其實關鍵問題是,他並沒有進入到一個真實有需求用戶的心態。像我們這個網站,提供的是婚紗攝影O2O服務,這是一個基於感性加理性決策的產品。在走訪大量用戶後,我們了解到,一個用戶要完成婚紗攝影的在線下單,平臺需要幫他解決14個決策要素,目前競品網站完全達不到這一下單條件。如果投資人在做整個體驗測試時沒有讓自己進入到一個真實用戶心態,是不可能看出這些網站的本質區別的。
 
另外,我相信,投資人看的項目里面,99%的項目都會把價格作為一個重要的競爭點。但在婚紗攝影領域,價格不是用戶最關心的問題,大打價格戰的商家對用戶的吸引力反而不高。據此可見,該行業盈利能力很強。也正因這一特性,相關項目在打法上、在競爭模式上與高頻O2O項目有很大不同。
 
投資人不僅需要從用戶角度來感知網站價值,還要深入了解這個行業的特性。以婚紗攝影為例,正式運營第二個月,我們當月收獲訂單100多個。可能有些投資人對此無感,但如果對這個行業有更深入了解,他們就會知道,這個訂單量已相當於北京一家中上影樓的能力了。也就是說,在北京幾千家影樓、工作室里面,我們用兩個月的時間,已將排名沖到了前二三十名。在北京,如果一個月達到上千單,我們就能超越傳統影樓老大,如果我們覆蓋多個城市、做到月過萬單,年利潤就可以達到幾個億。所以,投資人在判斷一個低頻O2O項目時,如果對一個行業的特性理解得不夠深刻,對一些數據可能就不夠敏感。
 
做O2O項目必然會涉及到一些線下環節,而線下到底做到多重才好,需投資人對項目有深入調研,而不應簡單判定上門O2O好或有體驗店O2O好。從用戶角度看,一個互聯網創新項目的勝出,取決於它能否為用戶帶來更便捷體驗、更高性價比、更大創新價值,能否為用戶提供一個完整優質的閉環服務。所以,O2O項目是否需要體驗店,應基於用戶當前需求。有些產品或服務,未來完全可能因朋友圈的背書傳播,很多用戶不需要到店體驗就可以完成支付購買。當然,從商業模式綜合價值來看,如果體驗店的存在為用戶帶來了加分,那它就有存在的必要。
 
互聯網的本質還是要實現商業價值,姚勁波說過一句話,出來混早晚都是要賣的。O2O離錢更近,那怎樣才是一個好的O2O項目呢?首先,沒有絕對的高頻好還是低頻好之分,判斷好壞的關鍵還是看商業模式是否具備持續的高盈利能力。
 
對此,我認為,投資人應關註以下幾方面:1、市場是否足夠大,是否有足夠的擴充性; 2、創新模式帶給用戶的吸引力價值是否足夠高;3、盈利模式是否足夠強,也就是每單收入與獲客成本差額是否足夠大;4、能否建立有效壁壘。
 
綜上,對於O2O項目,投資人不要受高頻好還是低頻好的影響,而應關註其商業模式價值的本身。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吳思,Only lover創始人,編輯齊介侖,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http://sh.st/KBqyY

German language learning book in simplified chinese
http://sh.st/K7CbY

大師系列 ---- I only fly First Class


由官場到骨場、由學生會到立法會,冇料扮四條的契弟多的是,平庸的年代更需要大師,真正的大師行過是有陣風的,香港品牌大師Tommy Li多年前告訴吾一個小故事,有一次佢在機場見到一個白髮中佬,四目交投,馬上過電,大家走向對方握手問好,之後點?……………白髮中佬好似上咗Tommy的電臺節目Radiodada開咪。


白髮中佬是台灣文化時尚界名人,品牌大師,肯夢Aveda創辦人朱平先生。今年67歲的朱平,在台灣曾被認為是最有想法、最有影響力的美髮沙龍大師,他從美國引進一些品牌產品,用創新思維與管理,經營得有聲有色,這幾年他透過演講、專欄、Blog等管道,鼓吹一種簡單、美感的生活態度,讓他本人成為台灣品味慢活的代表。

朱先生公司成立於19957月,代理美國Aveda環保品牌,設立「肯夢Aveda純淨生活體驗屋」,產品系列涵蓋天然花植彩妝、臉部保養品、美髮用品、身體保養品。他的導師是Horst Rechelbacher2014215日,Horst因為胰臟癌併發症離開了世界。

Horst M. Rechelbacher (1941-2014) 是真真正正的大師,他生前創辦了兩大品牌,AvedaIntelligent NutrientsAveda賣走比Estée Lauder後,他袋走了八十億元,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買了一個島,開始他的水耕有機事業,再造了另一個品牌出來,Intelligent Nutrients

Aveda是美容界最有信譽的十大綠色品牌之一,他30年前從美髮產品起家,開始提倡使用植物成分,後來還開設了護膚線。Horst基於對自然的尊崇,於是藉由傳統的生命醫學,運用植物對人類身體的益處,Aveda因而於1978年在Minneapolis誕生,以一種生態哲學的環保概念為訴求,提倡藉大自然花草的益處達到身、心、靈的平衡精神,因此它的每樣產品使用起來都很香,富含嗅覺的享受。

1990年,朱先生第一次認識Horst時,純粹是朋友的關係,一直到1995年才成為Aveda在台灣的總代理。Horst每年都邀請他參與Aveda年度大會,有次在大會上,面對許多反對他、不瞭解他而質疑他的人時,他站起來凝視著每個人,臉色慎重卻心平氣和的說:「I'm fearless.」。

他知道,身為一個領導者,在關鍵時刻的主要責任,不是說服任何人尋求共識,而是必須勇敢的承擔所有後果。只有跟真理在一起,才能無懼,也才能堅持從看到大家看不到的事情,到完成大家認為不可能的事。

世代平庸,吾生晚也,你們只能在圖片文字参予盛宴。那個時代的豪氣、夢想、狂譫、神經質、血與淚,以及最重要的,一種死而無憾的精采人生觀。

橫尾忠則、篠山紀信、Steve Jobs都先後前往印度朝聖,印度之旅對他們的震撼也可由日後創作當中一虧端倪。Horst的嚴厲是出名的,許多人因為跟不上他、受不了他,而離開他;而最後能跟上他的人,幾乎在十年後都是獨當一面的領導人。

在印度Swami Rama Ashram靈修時,Horst為了要尊重Swami Rama,親自去印度邀請他來美國分享他創業成功的成績。



他買了First Class機票給Swami Rama,自己僅買Business,沒想到Swami Rama大怒,堅持Horst也要買頭等艙的票給自己,否則他就不去美國。不得已,Horst只得再購買一張頭等艙機票給自己。Swami Rama拿著這兩張頭等艙票跟Horst說:「從今天開始,您做任何事情都要是First class,否則寧可不做。」

這是第一堂課,「如果不能做First class的事,就不要做。」如今,我仍然一直用這句話提醒自己,做所有的事都要是First class。一切創業人,如果不能有First class的產品及服務就不要創業;Apple今天能成功,除了各種創新之外,最重要的是Apple有一個First class的產品。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崇尚天然有機的護膚品,到底什麼是天然什麼是有機,是不是植物採摘來直接壓榨摸臉就是最天然最有機的呢?


1991年,朱平被邀請去HorstMinneapolis的辦公室見面,猶然記得在走進他辦公室前......「我必須先經過一個完全黑暗的冥想室;球狀型的屋頂鑲著他從世界各地收集的水晶,而水晶被屋頂後方的燈,照亮的像在沙漠夜晚天空的銀河一樣。那瞬間,我的心靜了下來。進入Horst的辦公室後,更被那有10公尺長的牆面所吸引住,只見牆面上貼滿了各種卡片,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企畫案、不同的主管名字,而最重要的,是完成的期限。

Horst只負責追蹤每個Case的完成期限。跟他工作的人都必須沒日沒夜地在答應的期限裡完成工作,沒有例外,因為這是每個人對自己的承諾;更重要的,他才能知道誰是未來的領導者,因為領導者不會有無法在期限裡完成工作的藉口或原因。」

正如同創業一樣,創業人絕對必須要有極強大的信念,必須要獨斷,必須要臭串;民主共識的結果反而是平庸,而平庸是創業最大的敵人。真正的創業者在面對抉擇時,需要堅持自己所相信的,只有跟真理在一起,才能無懼。Nike如是,Patagonia如是,我的一切生意也希望如是,我同美女編輯開玩笑說,每一篇我用「老占」或另外化名刊載的文章,每一篇都要登上妳地Click Rate Top 10,平庸的文字,不如不寫。(未完)



對面台特約: 成立一間以「Fee Only」的理財顧問公司

1 : GS(14)@2013-08-11 22:50:21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29bec71422fa48a0651
由 hk852 » 週日 8月 11日, 2013年 8:04 pm
這篇是小弟有感而發寫的,分三部份發出,方便網友自行選擇有興趣的看。

金融公司和客戶的關係
外國和香港的IFA比較
小弟的打算

金融公司和客戶的關係
自從接觸本港的保險業及所謂IFA後,小弟一直留意利益衝突的問題

常常思考為什麼知識和產品的銷售一定要結合?為什麼一定要賣產品才有收入?為什麼知識不值錢?

像教育業,才有資格將知識和產品一起銷售,因為它們根本是同一樣東西。但理財策劃本身是一項知識,應該有價值;金融產品則是另一產品,也應有價值。但產品只是「方法(Means)」,客戶透過Means去達到目的,而Means則有很多種。

但由於從業員的收入和出售產品是掛釣,而製造這些產品則是金融公司,就是金融公司「出糧」給從業員,所以從業員不會推介客戶買「沒有佣金收入的產品」,如沒有佣金的基金及ETF等。

不過,小弟認同知識有價,包括投資哲學,理財策劃。小弟會欣賞從業員製作的分析,但從業員最終的收入是取決於產品能不能夠賣出,以及賣出的金額有多高。如果賣不出產品,那麼分析是沒有價值的,這就是從業員的限制,他們為著飯碗,總要接受「跑數」或者「捽數」。那所謂的「知識」只是附加價值,並不能夠獨立出售,那是可悲的事。

另一方面,客戶的質素又怎樣?他們又怎樣看待這一回事呢?人們習慣醫生是收逐次收費,習慣律師是每分鐘收費,但並不習慣理財策劃是需要收費,可能一) 環境使然,因為保險業一開始建立就是銷售人員,是佣金收入制,此制度行來已久,市民亦習慣。可能二) 82定律,80%都是一般「中產」或以下的家庭,他們覺得額外付款給理財策劃是一件很笨的事,倒不如自己理財,而自己理財則只是找「保險經紀」及「自行買賣股票,衍生工具」,這裡便不需要付出「明顯的成本」。但不要以為有錢人就願意支付,「在內地,向客戶收費還“不太現實”。 不少業內人士異口同聲地表示,即使定位於百萬階層以上富人群的第三方機構,也無法收取諮詢費和會費。」

金融產品由基金公司製造,放在保險公司,銀行裡金融機構出售。在這裡有三方有首先瓜分了利益,包括基金公司的所有人,保險公司的投資型保單裡的保費,從業員的佣金收入。這三方率先瓜分了客戶的利益,這其實沒有問題。正如去高級餐廳吃飯,付額外的費用是值得,而買主動型基金是希望能「長期」打敗指數,很多人為了這額外回報,而願意付出額外的金額,但他們可能並不知道去高級餐龐和買主動型基金的分別。因為我們預期在高級餐廳裡「食環境」,「食好野」,不過如果不符合我們期望,則可以BLACKLIST,這個過程不需要一晚時間。

但投資則大大不同,付出額外費用,你知道你的預期回報是何時嗎?大約十年後吧!風水佬呃你十年八年,理財策劃也差不多。如果講投資,請別跟小弟說每年REVIEW是有用,如果從業員有能力十年前看中首域的基金經理才跟說吧,如果不能,那就收檔吧。至於轉基金嘛?更反映從業員跟本無能力。也別跟說從業員的專業是規劃,而不是投資。因為從業員的收入是佣金,從業員的規劃不值錢的,從業員一定要推介客戶買產品才錢收。如果從業員的專業是規劃,那夠薑不收金融產品的佣金,而轉向客戶收「顧問費」嗎?那每年的REVIEW才有價值,因為從業員的服務收費由客戶裡直接拿取,那當然是客戶信得過從業員,才願意持續而「直接」給從業員,而不是由金融機構出糧給從業員。
2 : GS(14)@2013-08-11 22:50:46

由 hk852 » 週日 8月 11日, 2013年 8:05 pm
外國和香港的IFA比較
參考美國的IFA公司的顧問收費
Portfolio Solutions: 每年0.25% (每一家庭每季最低為625美金)
Investor Solutions: 每年100萬(美金)以內-1%;100-200萬-0.75%;200-500萬-0.5%,500萬以上-議價

英國呢?根據wiki百科,最近英國新法例執行,Financial Advisor分為兩類。一係Independent,二為Restricted。它規定IFA絕對不能夠收取金融機構的佣金,IFA只能為客戶提供的服務而收費,而且必須在提供服務之前,列明所有收費。
可以參考
http://www.montgo.co.uk/how-services-are-paid-for/

For lump sum investment of £30,000 or more the following scale of banded fees is applicable:

£0 - £30,000 - 3% of the amount invested
£30,000 - £100,000 - 2% of the amount invested
£100,000 - £500,000 - 1% of the amount invested
£500,000 - £1,000,000 - 0.75% of the amount invested
£1,000,000+ by negotiation.

For example for an investment of £100,000 the fee will be 3% of £30,000 plus 2% of £70,000 totalling £2,300. For this work the £160 per hour fee rate is not applicable.

香港呢?主要收入來源便是佣金收入(Commission only),如康宏。某些公司為顧問費及佣金雙軌行(Fee based),如御峰理財。
據康宏理財集團董事陳子建表示,「中國投資者理財意識沒有歐美成熟,他們認為理財師給他們做理財規劃是義務。」據2012的業績顯示,集團之收入約 703,726,000 港元,而投資相連保險計劃(ILAS)仍然是集團主要收入來源,錄得收入約 632,501,000 港元。即是,集團收入近90%的收入為銷售ILAS。ILAS是誰出糧給從業員,大家心知肚明。如果按英國新法下,香港的這類IFA,並不是IFA,只是Financial Advisor中的Restricted,跟Independent一點關係也沒有。

2010年一篇報導指,披露佣金或會令中介人的收費模式出現劇變,王利民指出,既然計算佣金困難,一般客戶亦難以明白實質計法,故本港中介人可能會倣效外國,由每張保單中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轉為收取定額顧問費,「可以是月費形式,亦可以是按每項服務收取。」

老實講,英國都分2 TYPE,Restricted佢地都可以收佣金,只係唔可以叫自己做「Independent」。香港的法律真係成日都跟唔上時代。

hk852
  
  文章: 267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25日, 2010年 3:30 pm

回頂端

  

Re: 成立一間以「Fee Only」的理財顧問公司

文章由 hk852 » 週日 8月 11日, 2013年 8:07 pm
小弟的打算
小弟只是剛剛大學畢業,不是讀金融或商業相關的學科出身,更沒有甚麼金融專業資格,對金融實質操作亦沒有經驗,本應沒有資格對金融環境說三道四。但經過零八年金融危機後,發覺本港的金融機構因為競爭愈來愈大,但提供的質素反而愈來愈差。

可能是引入美國式的捽數及蜜蜂文化,當員工及客戶不是人,只是一隻蜜蜂和大肥羊,蜜蜂就狠狠地被上級「捽」,辛勤工作而不必理由道德問題,肥羊就等著入虎口被人宰而不自知,肥羊還以為蜜蜂「幫了自己」,而不知世界那麼大。當然蜜蜂都不會知道自己宰割別人,這就是分工的好處,可以不用理由道德問題,專心做好銷售工作就好了,有錢袋落袋就足夠了,「幫到別人儲錢,自己又賺到錢」是蜜蜂常用的左右銘及肥羊的自我安慰。

但利益衝突的問題一直存在,小弟不會旨意政府,金融機構會解決這問題。但小弟確實想改善這個問題,上述的想法存在在小弟的腦裡很久,但卻不知道應該怎樣做好。

小弟目標很簡單,希望幫助收入不高的人,在無利益衝突下,做好理財規劃,不希望因為「窮」,「無咩錢」之下,只好去搵香港的保險從業員或so-called IFA。
小弟不是說保險從業員或IFA是壞蛋,他們當然會照顧客利益,因為自己身邊亦有親人及舊同學在這行發展,我確信他們的人格沒有問題。

但小弟明白他們只是賣產品而收取佣金,客戶及IFA都不需要思考「主動型基金」的收費問題,而他們賣的正正就是主動型基金,所以客戶就只有買主動型基金,但從來沒有人介紹或提供其他選擇給客戶,如ETF, No-LoadFund等。在資訊不對稱下,我認為客戶所作的決定不符合道德,因為他們並未有足夠資訊下作出決定。加上因為中學及大學裡,都沒有強制的理財及金融知識需要學習,形成了先天劣勢。

但小弟參考外國的例子後,發覺IFA多數服務高資產人士,好像只有高收入的人士才願意支付費用。所以在香港,又多一個「必要之惡」的藉口,就是ILAS幫助收入不高的人儲蓄及投資。難道asset management 只適合高收入人士? 明明最需要幫助的人 (低收入及知識少) 竟然要處於資訊極度不平衡下作出決定。

個人不能夠接受這種情況持續發生,但只有一腔嚕蘇,卻沒有明確可行的方案在手,因此,希望在此拋磚引玉,望各位網友:
1) 批評小弟的想法,提出異議
2) 如有相同想法,不妨交流交流。
小弟曾聽講一位同學說,她有位朋友是做投資演講,她的朋友和小弟想法相同,認為大眾不應該被局限於某類金融產品如ILAS。只要有資訊在手,正確投資觀,選擇自然大大增加。所以演講都可以是一個方法。畢竟,教育是最重要,其實香港的散戶教育水平唔算差,但有些人係唔會想接觸投資或金融,或者根本不認識資本市場 (例如我個系的同學),佢地唔係叫散戶,而只係一般人,佢地通常都係保險從業員及IFA的銷售對像。

而已小弟將想法和導師分享,他說有想法沒有用,因為人家根本不會聽你的想法,除非你好有料。所以參考美國例子,從事IFA的專業人士90%以上都擁有長期在金融機構或律師、會計、稅務事務所的從業經驗,年紀在40歲甚至50歲以上,即俗語所講的「成功人士」。他們就是有料的人,自然增加了別人信心。

小弟諗住可能入左某些金融機構度做下,摸索下環境,起碼叫有D經驗,再作打算。因為人地覺得你無料,點會有興趣聽。
3 : GS(14)@2013-08-11 22:51:31

由 阿懵 » 週日 8月 11日, 2013年 8:28 pm
其實唔係有冇料問題, 係你個社會地位, 名氣, 你有呢兩者就已經易辦事, 大把傻佬送錢入你袋. 另一種方法就係識有呢兩類o既人, 背後操縱佢o地, 當然呢樣技術含量高, 同埋絕不要同你件工具談感情, 佢稍有背叛之舉就滅於微時.

金融世界, 只有勝敗, 沒有感情, 要講人情味, 你就要改變成個世界金融界氣候, 呢一點, 更難吧!



文章由 阿懵 » 週日 8月 11日, 2013年 8:32 pm
"明明最需要幫助的人 (低收入及知識少) 竟然要處於資訊極度不平衡下作出決定。"

呢個係永冇辦法解決o既問題, 等同軍備兢賽, 冇公平唔公平, 只有"先手必勝".



文章由 知無 » 週日 8月 11日, 2013年 8:33 pm
想法很好,但實行很難,之前好多IFA稍為想收少少 Analysis charge 都唔成功。
市場很現實,每個 consultant 都想做得獨立客觀、專業,但事實離不開 products selling !



文章由 阿懵 » 週日 8月 11日, 2013年 8:36 pm
唔係你人格有冇問題, 但大部份人只要將錢或財富託付俾你, 就自然有輸打贏要精神, 呢點在你幫佢賺到錢o個陣係唔會浮現, 但邊個可以保証"不敗"? 當你輸掉佢o地o既錢o既時候, o係佢o地角度o黎講, 你就係天地不容o既騙子同神棍.



文章由 godchild » 週日 8月 11日, 2013年 9:34 pm
最大問題係...你對呢D"普通人"好, 佢地反而覺得你係老千..



文章由 ok » 週日 8月 11日, 2013年 9:40 pm
其實經紀行的研究部是做這樣的工作,將研究成果送給客戶,希望客戶會經行買賣,即佣金包了研究費。



文章由 Jzx90 » 週日 8月 11日, 2013年 10:23 pm
梁業豪做左好多年, 都仲生存到
4 : greatsoup38(830)@2013-08-14 13:54:27

http://forum3.hkgolden.com/view. ... ghlight_id=0&page=1
1
中國人天生賤骨頭,正如樓上所講,中國人情願聽十個垃圾agent 或broker的bullshit都不願比一毫子聽一個CFA/CFA/RFP講意見

2
香港的金融產品其實唔係真係咁好
好多美國有的產品香港無
就算你整到個完全既financial plan好難搵到一隻產品去fit個你financial plan

3
保險∕財策呢個名已經比班淨係識賣whole life plan既垃圾agent 同班淨係識賣投資相連保單既Hi HiIFA向左走向右走整到臭哂,有返咁上下社會經驗既人一聽到保險財策就會起角

4
絕大部份人都係非理性,會情願聽一個「感覺良好」或者靚仔靚女既不學無術之徒講野,都不願聽一個初認識既專業CFA CFA RFP講野
例子:
我有位朋友大學讀finance+risk management, ALEVEL Pure Maths拎A,都比個agent 水左佢買張10年IRR少於2%既非投資相連既101%saving單


5
香港既工作文化,極強調經驗
以金融界為例
好多老屎忽同管理層情願要一個低學歷但有三四年相關經驗既人(唔理佢工作成績好定差)
都不願比機會一個優秀既新人
呢一點係反映香港人根本骨子裏不專重知識
就算你有CFA CFP RFP
只會換來班管理層一句:無經驗
換來班師奶啊叔一句:what the hell is that?
5 : greatsoup38(830)@2013-08-14 13:54:40

屳家hihihi

Normal
  
其實樓主可以考慮咁樣
美國有好多網站係一d收錢教人買股票既newsletter
你由呢個方向出發
Step 1:開一個blog出黎講個人理財
類似http://homebloggerhk.com/
Step 2:儲夠足夠人流同知名度之後開班/出newsletter
Step 3:再推出一對一既理財顧問服務,按時間/資產值收錢

你覺得點
6 : greatsoup38(830)@2013-08-14 13:54:57

區膏榮

Normal
  

  我知外國既financial planner同香港嗰種係兩樣野
  想問
  一份portfilio講緊半年至一年可能要switch fund/直情拎cash出黎袋錢
  佢係斷次advise計錢
  定係over一個period提供advise比錢???
  只係想了解多啲人地行既方法

  中國人其實好難行哩味
  中國人諗野同西方差好遠[sosad]



http://www.sandiegofeeonly.com/fees.html
依個係美國IFA公司,可以參考佢地收費。
佢地兩分種收費,一種係提供「planning」,一種係「管理費」
Financial Planning Services
Retirement Planning and Strategies
就係佢幫客戶睇哂所有資料,諗1) 理財目標 2)投資計劃 3)現金負債管理。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Review
再睇計埋稅務,風險管理及房地產計劃。
依兩個都係一次過收費,收費根據net worth 而決定。

Portfolio Review:
就係每個鐘收費,客戶聽佢地個Portfolio,但最終個客執唔執行呢,就係個客自己事。

PS:所以我上網睇D IFA,有時佢地會激氣,因為次次見個客,佢都唔鬼執行個Portfolio,又要花時間講,係個客曬緊自己錢,IFA替覺得唔值。

至於Investment Management Services
就類似管理費,收費根據資產值決定

美國IFA盛行,或多或少同401(K)有關,類似香港強積金,但係美國人自己決定買咩,同香港的「強姦金」完全唔同。他媽的,剩係可以買強姦金,他媽的,買盈富基金都夠薑收我管理費,唔係法規保護佢地,根本就無可能會出現如此荒謬的事。

另外,美國IFA通常叫客人做passive investing (Indexing Investment)。因為佢地係靠FEE養,唔係靠金融產品養,佢地係同客戶利益企係一陣線,無可能會叫客戶買active fund,因為唔係fund house出糧俾佢地。
請參考Portfolio Solutions依間公司
http://www.portfoliosolutions.co ... u-2/our-philosophy/
但香港則完全相反,IFA/保險從業員全部叫人買active fund。點解?因為根本係fund house出糧俾佢地囉#bye#

所以人地成功,或多或少同制度有關,香港依個大環境下,好難改變,因為法規根本唔鼓勵依個IFA行業
但美國的IFA,如Portfolio Solutions 收0.25%,但每季至少要收取$625美金,1年即$2500。剩係管理費都要近2萬元港紙。如果資產無1萬美金,就會收高過0.25%。
所以都係服務中產居多。

係香港情況下,我諗中產都未必肯俾,何況中產以下的人?
168有師兄講到
「"明明最需要幫助的人 (低收入及知識少)
7 : greatsoup38(830)@2013-08-14 13:55:18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聽完10個唔同公司嘅垃圾agent 介紹, 自己消化埋d資料, 效果分分鐘好過搵一個CFA 做分析...至於ETF 果d, 宜家係資訊爆炸嘅年代, 上網搵就得, 再無係上唔同forum 到問人

浮浪者

Normal
  
文好長, 但都睇晒, 但你D文斷左冇左D, 唔知有冇重點係入面, 可以既話可唔可以重貼?

回你篇野
其實我有d唔問你up乜, 但簡單總括一下
你係想你個角色係好似一個裁縫咁幫客D度身訂做佢自己既投資PLAN?

如果係咁既話我都見外國有, 你篇文都好似提過下, 但只幫有錢人

我覺得呢個角色收費一定係要好貴的, 普通人係唔可以比得起
因為做得呢個位一定要對個客所有生活了解得好清楚, 大至退休計劃, 小至家庭關係都要知
唔了解呢d野幫唔到個人做出最好既計劃
要了解得咁詳細用既時間心機就好多, 你可以做既害就好少
收得錢少點會值得做?

我自己係咁睇

p.s.我有諗過咁幫人做
8 : greatsoup38(830)@2013-08-14 14:28:11

屳家hihihi

係啊
我只係諗下點解決你講話high cost個個問題je
其實普通買人壽
加戶口有足夠錢做流動現金
加去開個美股戶口淨係買ETF
已經解決到99%人既理財需要

浮浪者

Normal
  
其實一個人只要認真跟學就會知道晒呢個市場有咩好既選擇
難只係難在自己既執行力係咪跟plan

this game is easy, but hard to do

浮浪者

Normal
  
因為我只係個實戰型既人, 落場炒我就識。你上面好多英文既terms我真係唔識, 所以睇得唔係幾明sorry[sosad]

屳家hihihi

講真,對一般人黎講,時時刻刻留意個市
識自己揀股
係好難既事,同埋本身真係無興趣既話,唔值得花咁既時間落去由頭學
買下ETF真係好夠


嘉士佰
  
香港大把啦
只不過唔係你層面你接觸唔到JEI
PB D大RM儲夠AUM,就出去自己開IFA,收個客1~2% advisory fee,
做EAM用返PB個PLATFORM,連Broker牌都唔駛有
有數得計,你冇返幾十球美記aum邊圍到皮


淨係讀完大學你邊夠料做,
CTA/LONG SHORT都唔識多隻啦
BOND你梗加未trade過
淨係做保險?[sosad] [sosad]

於心有拎愧

話日未完就出現左我第4同第5點中既人
香港人入非理性+對知識零專重

十個垃圾好過聽一個CFA講?
你知唔知CFA係咩牌?
你呢句說話等於
「病左洗鬼睇醫生?聽十個三姑六婆介紹偏方仲好過去養和睇醫生」

區膏榮

無錯,係香港,只可以買fund house設計的active fund。我梗係唔會話active fund係無料到,例如首域就係好勁的active fund,股神的 Berkshire Hathaway一樣勁。但真係勁的,十隻手指數得哂,點解?因為長期黎講,根本無active fund可以打敗index。所以小弟會話如果對方話搵到下一隻首域,我咪跟你買101K單。
小弟上面都提到,除了基金公司,保險公司都會抽水,買101K的客戶不要天真以為真的買緊基金,佢地其實係買緊保單!
而老外鍾意做的就係退休計劃,佢地係真係要做「長期投資」,所以傾向買收費低廉的指數基金,如果IFA叫客買active fund,除非個IFA識個基金經理吧。


係英國,IFA幫個客戶買純保險係可以收佣金。但101K同saving plan都唔係純保險。佢地唔可以以IFA個名建議個客戶買,因為佢地會收佣金。

同時,於心有向左走向右走愧 君說得有道理
完整財務策劃唔係單一既投資項目
而係一個有連續性講求紀律既儲蓄策劃+足夠既保險保障

屳家hihihi 君的建議好好。如果要做,小弟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學習。因為小弟不是讀金融/BBA/ E&F出身,對很多資料都不熟悉,要重新學習。
所以我認為不想做銷售為主的IFA或保險從業員,要考慮屳家hihihi 君的建議。因為你們已經擁有基本的理財知識,甚至一定的人脈網絡。如果是已經上了岸的IFA及保險從業員更應該考慮嘗試轉型為真正的IFA,以FEE ONLY為主導。


愛康健IV

Normal
  
其實做生意講卓頭,你有卓頭,可以Differentiate自己同其它人,咪試下做囉。
講多無謂,做左先知得唔得。
同埋有好計,我建議唔好上高登。
呢度大把人,睇左攞埋黎做,遲黎先上岸。


區膏榮

Normal
  
現在轉貼168的師兄的回覆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p=1819878#p1819885
168的阿懵君: 想法很好,但實行很難,之前好多IFA稍為想收少少 Analysis charge 都唔成功。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p=1819878#p1819901
168的ok君: 其實經紀行的研究部是做這樣的工作,將研究成果送給客戶,希望客戶會經行買賣,即佣金包了研究費。

散戶對「分析」並不熱忱,為什麼呢?不太知道。
至於分析員這行,看蔡東豪的分析員告白,說明分析員是為機構投資者而服務。機構投資者聽取分析員後的建議,再拆佣金給投行,分析員幫投行間接賺錢。和美國的IFA收一般客戶差不多,Investment Fee需要根據net worth 收取百分比。

至於經紀行內的經紀,對炒股票的人,他們的建議非常有用。周顯說他曾送一部跑車給他的經紀,足證他的分析或者「消息」的份量有多重,但之後周顯說直接將錢給經紀炒股票,自己一個不留神沒「及實」,經紀便幫他輸清光了,又足證錢「要睇實」,唔可以交哂俾人打理。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p=1819878#p1819909
Jzx90 君: 梁業豪做左好多年, 都仲生存到

梁業豪,小弟並不認識他,剛剛google,發現他像根據屳家hihihi 君的建議所作。開了blog,還開設教投資的班。他是資深投資者,職位為「經濟通及交易通首席顧問」及「經濟商學院課程總監〈投資〉」。我覺得將正確投資概念傳授給大眾,是值得學習。但沒資料顯示,他是不是由一位保險從業員變為真正的IFA,對於生存到的意思,就不太明白

於心有拎愧

唔係神唔神既問題
而係對投資的基本認識既問題#ng# #ng# #ng#
就算一個唔係幫人做投資既CFA charterholder
都唔會做亂咁講「冧巴」, 或者講埋d連根本概念都錯既建議

都係果句
香港人骨子裏唔專重知識
行內人?你指咩行內人?
股票經紀? PB既RM? Equity Research Analyst? 定係 i-bank既trader?
渣x銀行既chief economist係美國出QE3前一個星期話美國唔會推QE3啦#ng# #ng# #ng# #ng#
investment既基本概念就係forecast=bullshit
投資賺錢, , 一講內幕, 二講本錢, 三講運氣
行內人=識投資呢個概念....#hehe# #hehe# #hehe# #hehe# #hehe#

...

唔係神唔神既問題
而係對投資的基本認識既問題#ng# #ng# #ng#
就算一個唔係幫人做投資既CFA charterholder
都唔會做亂咁講「冧巴」, 或者講埋d連根本概念都錯既建議

都係果句
香港人骨子裏唔專重知識
行內人?你指咩行內人?
股票經紀? PB既RM? Equity Research Analyst? 定係 i-bank既trader?
渣x銀行既chief economist係美國出QE3前一個星期話美國唔會推QE3啦#ng# #ng# #ng# #ng#
investment既基本概念就係forecast=bullshit
投資賺錢, , 一講內幕, 二講本錢, 三講運氣
行內人=識投資呢個概念....#hehe# #hehe# #hehe# #hehe# #hehe#
無你呢類人, 香港邊得咁多財演#hoho# #hoho# #hoho# #hoho#

上左岸既IFA/保險從業員佢地本身都係唔係靠SELL專業知識, 而當中大部份係7分人脈及個人魅力加3分古惑
靠佢地好難改變到成個行業
除非有某一兩間大型既金融機構肯帶頭改變行業生態
否則都好難成氣候#cn# #cn# #cn#

但我個人絕對支持樓主個理念#good#

區膏榮
小弟會認同部份出色保險從業員及IFA的分析,只係唔認同要買佢地建議的金融產品,明白出色的人係想出售「服務及分析」,但現實是出糧給他們的不是客戶,而是fund house or insurance company。所以獨立的「分析」係香港是不值錢的。所以如果客戶不幫他們買單,他們沒有必要再次提供review。

但如果個客人本身已經識planning,根本不需要聽三個臭皮匠的說話或者review。但如果要聽得,即代表本身可能在這方面已經知識不足夠,或又無時間,或又無興趣,所以選擇「財策」幫忙,所以很少會話聽完10個,再消化就可以。如果真係,那麼這位人兄已經是有興趣,有能力幫自己了,不需要做別人幫他做planning。

所以我覺得係和中學/大學的學生沒學習正確投資觀念,以及資本主義社會下的利潤導向(saving plan, ILAS),再加上政府不大力鼓勵,法例跟不上時代,要和利益團體deal,多種因素下,令很多「窮人」或「不太有錢」的人需要找保險從業員及IFA,但這個問題值得改善的。

168有師兄講到
「"明明最需要幫助的人 (低收入及知識少) 竟然要處於資訊極度不平衡下作出決定。"

呢個係永冇辦法解決o既問題, 等同軍備兢賽, 冇公平唔公平, 只有"先手必勝".」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p=1819878#p1819884

唉,我就係覺得要改善依個問題#kill#


對不起浮浪者 君,小弟的組織有點混亂,令你不太看得明白。
因為我認為度身訂做,以Fee only為基礎,才是根本是避免利益衝突。簡單點說,醫生收費有平有貴,睇一次覺得唔掂,醫唔到,自然可以轉去另一位醫生度睇,律師亦一樣。律師和醫生都可能傾向服務有錢人,賺更多的錢。但總有醫生和律師希望服務更多平民百姓。

師兄說到收費的困難,的確會有困難,如醫生讀左咁耐書,收入高似乎是合理。但醫生有醫藥不分家的問題,唉,和保險從業員及IFA的服務及產品結合的問題差不多[sosad]

所以如果純粹靠客戶給錢IFA,客戶負擔可能很大。
我暫時亦沒有方法。但難得竟有有志同道合,如屳家hihihi 君,辦法總比困難多,應該有方法減低客戶負擔….只是暫時未想到。

但調轉角度諗,諗下保險從業員佢地賺的收入高不高,基金公司的股價勁唔勁,保險公司股息吸不吸引。D利潤邊度黎?天跌落黎?當然唔係,羊毛出自羊身上。如果羨慕他們的收入,他們的股息,再想想是由「窮人」,「收入不高的人」有份奉獻時。既然他們的利潤部份來自小市民,可以想像小市民暗中付出的費用有多高。我計算不到,但邏輯咁諗,就係咁,一個係明收,一個係暗收。

用美國政治作比喻,明話加稅時就個個市民嘈到拆天,又要雙黨扮哂野搞鬥爭。
但聯儲局運用貨幣政策,打算徵通脹稅時,部份市民卻認為「自我感覺良好」,睇住樓價升,財富大脹。
難怪凱恩斯在他的時代說話:「列寧曾說過顛覆資本主義制度最好的辦法就是使其貨幣貶值。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沒有任何手段能像它(通貨膨脹)這樣如此隱蔽和可靠地來顛覆現政權了。



哈哈,我導師都講過依個問題,係商業世界,概念好容易拎黎俾人抄。
我自己唔自在錢,只要佢地係幫到人,依條橋,我希望佢地拎去抄,做得好,受惠係大眾,係一般小市民。香港無錯係國際金融中心,但只係服務有錢人,正如香港係有錢人天堂一樣。但我讀的系令我覺得要幫助有需要幫助的人,而依班有需要幫助的人,偏偏係受到忽略及冷落。除了理財,住房亦都是啊....:-(

用美國政治作比喻,明話加稅時就個個市民嘈到拆天,又要雙黨扮哂野搞鬥爭。
但聯儲局運用貨幣政策,打算徵通脹稅時,部份市民卻認為「自我感覺良好」,睇住樓價升,財富大脹。
難怪凱恩斯在他的時代說話:「列寧曾說過顛覆資本主義制度最好的辦法就是使其貨幣貶值。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沒有任何手段能像它(通貨膨脹)這樣如此隱蔽和可靠地來顛覆現政權了。這個過程潛在

用美國政治作比喻,明話加稅時就個個市民嘈到拆天,又要雙黨扮哂野搞鬥爭。
但聯儲局運用貨幣政策,打算徵通脹稅時,部份市民卻認為「自我感覺良好」,睇住樓價升,財富大脹。

難怪凱恩斯在他的時代說話:「列寧曾說過顛覆資本主義制度最好的辦法就是使其貨幣貶值。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過程,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公民財富的一部分。用這種辦法可以任意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沒有任何手段能像它(通貨膨脹)這樣如此隱蔽和可靠地來顛覆現政權了。這個過程潛在地積聚了各種經濟規律中的破壞因素,一百萬人中也不見得能有一個人看得出問題的根源。」

當然,隨著人民的知識水平提高,互聯網普及,愈來愈多人發覺貨幣政策引起的問題。如果民主政府難以向國內人民徵通脹稅,便會向全球的人民徵收吧。

但到了今天,香港的一般客戶做投資決定時,都會像列寧所講的情形,他們的資產不斷被人「秘密地、不為人知地沒收」,雖然已經沒有「一百萬人中也不見得能有一個人看得出問題的根源。」那麼誇張,但為數仍然不少,我敢肯定,我自己系內的所有同學,對這方面的知識接近零,我系90幾人,60幾都係女仔! 女仔最蝕底!!!!!

redbox2

Normal
  
理財顧問?
可以係d咩?
第一,教人現在有幾多收入,必須儲幾多?
第二,教人點投資?

第一係阿媽係女人的問題
係人都知儲越多越好,你同個客講"拿,你搵兩萬,要幾多幾多開支,咁就要有目標儲八千一個月!"
一個咁的advice可以收人幾錢?一百or五百?
第二,教人點簡高低風險回報的投資
"拿,後生可以進取D,50%高風險50%低風險啦"
一個咁的advice又可以收人幾錢?一百or五百?


唔用投資回報掛鉤點可以收到人錢呀[sosad]
9 : greatsoup38(830)@2013-08-14 14:29:14

區膏榮
關於收費的問題,係外國的IFA對象係高收入人士,或者中產。對於小額投資者,佢地根本唔會想花時間同佢地傾,所以會用收費黎篩走一班唔合適的人,請參考
http://www.sandiegofeeonly.com/financial-planning-fee.htm
當中的$ 係USD,而唔係HKD。

看到它們的一個Comprehensive Financial Review,最平收費為$1,575,乘7.78,即係HKD$12253.5。
如果net worth為200萬美金以上,收費還會貴一點。

redbox2 君的問題問得好
第一條問題是,計劃問題
第二條問題是,投資問題
所以外國人分得很清楚,這兩種收費。幫客戶做計劃收錢,和幫客戶做投資組合收錢是不同的。
前者像看醫生,逐次收費。後者是以客戶的資產淨值收取百分比。

香港的投資者的費用一定不是和回報率掛鈞。
如果以回報率為掛鈞,請問負回報時,是否應該「俾返」錢給客戶?
我只聽過有基金經理會因為表現差而不收「表現費」。
絕少聽過基金經理的表現費和回報掛鈞。難道回報愈高,他們收的百分比就應該愈高?

其實小弟也說不出投資者付出的究竟是甚麼,或者稱之為「暗水」吧,被收了都不知道的費用。
小弟推論,賣101K單,基金公司,保險公司及銷售人員率先袋袋平安,之後才到投資者。
暗水就落入他們袋裡,想知道有幾多?看看銷售人員的收入,和保險公司及基金公司的股價就明白。

一般市民由細細個接觸開,都係主動投資,係佢地世界入面,投資只有主動型,一定要識揀股,要識買賣時機,唔識的話,就只可以買主動型基金,因為市場上99.99%就係全力催谷Active Fund。
係「知易行難」定係「知難行易」,有時都幾講一個人的運。

大家以為小弟踩緊Active Investment,絕無此意。
小弟一位最敬佩的朋友絕對是Active Investment的表表者,憑買賣股票養起頭家,長期能夠在股票市場賺錢之餘,並以此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我認識的人只有他一位。(以我認識,他興趣是紫微斗數,而搵食技能是買賣股票。他的命理文章,我竟然係高登度見過,證明高登都有識貨的人[sosad] )。
這位朋友都常常強調「運氣」,還說他不是炒家,不是「獵人」,不懂得「快,狠,準」,如果要比喻的話,他更像「農夫」,他的股票收成,和農夫看天氣做人差不多,都係靠運居多。每天做好自己工作後,便要望天打掛,收成是否豐收,睇運氣啦!

區膏榮

Normal
  
外國IFA係幫助客戶追求市場的回報,而且因為佢地年期好長,客戶係做退休計劃多,一做做30年。
如果對passive investment 有認識,會知道佢地核心理念係,1)低成本,2)資產配置。

另外,美國的401(k)雖然係強積金,但係給予投資者自行買賣基金、股票、債券、存款、保證產品。由於是強制性提款,所以佢地都會關心自己的投資決定是否理性,但不一定每個投資者都有興趣或有能力或有時間選擇自己執行投資計劃及財務策劃,所以衍生出「外判」服務,形成對IFA有需求,為投資者提供意見,建議他們選擇合適自己的產品。至於「收完費唔幫人睇」,401(k)裡的錢係退休先拎得返,如果IFA做得好,就係睇到個客戶退休的。

小弟覺得靠回報表現收費,表面合理,但實際是不切實際,除非是主動型基金,所以它們除了收管理費,還會有表現費,因為它們希望打敗市場,獲取超額回報。

但如果做的是做財務策劃服務,為什麼要有收費要和回報掛鉤呢?
那麼他提供的究竟是甚麼服務?
一般外國的IFA的哲學是追求市場的回報,用的是Indexing Investment。

如果要收費和回報掛鉤?在其他行業會不會出現呢?
正如去看醫生,有沒有理由叫醫生不要先收費,等真係醫返好時才收費?
正如去搵律師,有沒有理由叫律師不要先收費,等真係贏左官司先收費?
老實說,和投資一樣,「回報」是不確定,實醫得返?實打得贏?
為什麼我們看不見醫生律師收費和表現掛鉤?

因為醫生和律師提供的都是服務或資訊,這些服務是有價值的,客戶需要用錢購買。
同理,IFA提供的意見服務及資訊,都是有價值,需要購買,但他們不是告訴投資者每年有幾多%回報,而是實在的分析。
至於客戶為什麼覺得值,因為客戶根本不懂得,或者無時間做,需要將工作外判。
如果懂得的話,為什麼要給別人賺錢?

用醫生作例子去表現利益衝突問題。
假設有個國家的醫生,不知甚麼原因,醫生都免費幫人做診斷(正如香港的保險從業員及IFA)
醫生不收病人診金或象徵式診金
但醫生要吃飯,那他們的收入來源靠什麼?
唯有靠賣藥!! 藥廠才是醫生的老闆!!!!
今期A藥廠提高A藥的佣金,醫生便叫病人用A藥吧。下期B藥廠提高,醫生便叫病人用B藥。
醫生的醫學知識不值錢,不知道為什麼不能夠獨立出售,只是全行的醫生都是這樣。
病人也習慣醫生不收診金的,對於有醫生想收診金,病人很不滿,認為醫生的診斷不值得收取價錢。
和於心有向左走向右走愧 君提出的觀點相同。香港人不尊重知識,只看回報。
但我們對醫生及律師卻很尊重他們的知識,原因是甚麼?

如果理財知識和投資知識是非常簡單,是那麼不值錢,小弟就覺得應該發達國家的市民都要學懂。
各發達國家的政府要規定在中學及大學裡傳授這兩方面的知識。
那麼做緊保險從業員及IFA的人將快大批人失業,而再從事其他事業,將社會的人力資源配置得更好!

回覆讀到死 君,的確關事。不過外國的大IFA仍然主要都係做投資居多。稅務方面,IFA可能會和會計師合作,或者refer。
10 : greatsoup38(830)@2013-08-14 14:32:22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71723&start=0


文章由 阿懵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5:45 am
o個邊反而有o的搞笑言論, 書生酸...

"2 香港的金融產品其實唔係真係咁好
好多美國有的產品香港無
就算你整到個完全既financial plan好難搵到一隻產品去fit個你financial plan"

今時不同往日, 即使香港冇o既金融產品, 都唔會話買唔到, 即使"國民限定"都有地下方式買到, 呢個完全係個人眼界同能力足唔足夠. 至於finacial plan, 佢o既concept係想o係叫可口可樂公司有百事飲...

"5 香港既工作文化,極強調經驗
以金融界為例
好多老屎忽同管理層情願要一個低學歷但有三四年相關經驗既人(唔理佢工作成績好定差)
都不願比機會一個優秀既新人
呢一點係反映香港人根本骨子裡不專重知識
就算你有CFA CFP RFP
只會換來班管理層一句:無經驗
換來班師奶啊叔一句:what the hell is that?"

呢個係公司風險評估, 同埋社會現實, 作為一間公司管理者, 在挑選應徵者, 當然從"成效"著手, 一個低學歷但有經驗, 至少佢知"現實狀況", 而新仔o係佢o地眼中, 除非項目係唔多重要, 否則都唔會用, 因出事率高, 出事未必在於佢o既專業範圍, 而係週邊事項, 而o個o的週邊事項, 又直接影響個客... 話有咩有咩專業資格, right! 你只係有資格入行, 但唔係100%保證入到行, 呢個係常識. 另一個常識係, 一個有能力冇資格o既, 都比有資格冇能力o既易入行.

由 阿懵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5:55 am
加上"分析"同"操作"係兩回事, "時間限定"更係重點, 你o既"分析"o既有效期幾耐? 同個客o既操作技術就會直接影響你o既個人評價...

點收費同收幾多唔係重點, 只要你幫個客賺到錢, 但你點證明呢一點? 可能呢家o的財演未必有CFP, 但未來o的財演十居其九有呢樣, 咁個CFP就淪為騙徒資格...

好似MCSE咁, 以前少人有就吃香, 呢家通山都係...

再講埋客戶層結構就更加令人心灰意冷... 大皇第2點o既睇法係正確.

你既然明82定律, 你就明80%財富在20%人手中, 所以冇人冇物, 你只能分到20% o個批, 但o個20%有80%分析師大家分, 所以冇話生存唔到, 係有冇得上o者.



文章由 阿懵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6:14 am
要改善唔代表能改善, 即使一間賬目幾咁分明o既公司, 有一大堆可以量分o既數據都好, 會整死你o既就係來自非賬目同不能量化o既資訊, 你要改善呢個問題, 等於要控制埋公司整體運作同管理層思想行為,(以單一個股o既情況計) 做得呢樣, 我不如索性run間公司算...

量化只係一種評估輔助數據, 對解釋現況, 在效果上同算命佬按書解讀差唔多, 威同呃得到人在你只係有一堆數字support你睇法, 但係咪百份百準, o係個客心目中同一個神棍冇太大分別.



文章由 阿懵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6:20 am
"因為我認為度身訂做,以Fee only為基礎,才是根本是避免利益衝突。"
"說到收費的困難,的確會有困難"

你所講緊o既避免利益衝突, 好多大行都行之過百年, 收費亦冇困難. 睇你咁寫, 的確如假包換畢業生, 趁年輕上戰場體驗o下實戰, 中彈受傷先至會成長, 亦會自行修正自己呢刻觀念.
你呢家理想太重, 完全忽略o左現實狀況, 援引o既例子都唔係直接自家一手料, 說服力唔強. 因懂得援引其他人資訊o既"專家"簡直多如繁星, 資訊貴乎"獨家", 所以先至話資訊永遠係唔會有公平, 至少你會因有冇收費而將資訊提供量進行調節, 呢個行為就已經同你個理念相矛盾.



文章由 阿懵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6:28 am
"小弟一位最敬佩的朋友絕對是Active Investment的表表者,憑買賣股票養起頭家,長期能夠在股票市場賺錢之餘,並以此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我認識的人只有他一位。
這位朋友都常常強調「運氣」,還說他不是炒家,不是「獵人」,不懂得「快,狠,準」,如果要比喻的話,他更像「農夫」,他的股票收成,和農夫看天氣做人差不多,都係靠運居多。每天做好自己工作後,便要望天打掛,收成是否豐收,睇運氣啦!"

有冇人願意花錢去買人o地o既運氣? 有o既! o個個叫畢菲特, o個個叫索羅斯, o個個叫Bill Gates, o個個叫Steve jobs.

農夫... 唔係齋講運, 一個農夫要靠運才有收成, 好快變農奴...


親戚更麻煩, 所以我絕對會推曬親戚呢方面要求,(除o左老媽) 即使分一半利潤俾我都係咁話, 我太瞭解人性... 又怕麻煩... 呢家水底幫人做緊呢類o既, 真係一隻手掌數得曬...



文章由 eddie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10:14 am
少少意見
1. 當市場上人人提供免費服務,而你的服務要錢,你認為憑什麼可以收到錢?
2. 收費模式怎定?按資產類別?資產多少?定投資建議的複習性?
3. 如果建議不能合乎予期回報,已支付之費用是否回水?如果咁準,點解你唔自己炒?
4. 你知不知要拿什麼牌照及所涉費用?

少年,你還太年輕了



文章由 eddie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10:14 am
少少意見
1. 當市場上人人提供免費服務,而你的服務要錢,你認為憑什麼可以收到錢?
2. 收費模式怎定?按資產類別?資產多少?定投資建議的複習性?
3. 如果建議不能合乎予期回報,已支付之費用是否回水?如果咁準,點解你唔自己炒?
4. 你知不知要拿什麼牌照及所涉費用?

少年,你還太年輕了


文章由 eddie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1:51 pm
仲有,幫人搞呢啲野,要ra4,間公司都要有ra4,如果涉及資產配置,直頭要9 號牌,你知唔知要幾多capital requirement?

由 hk852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2:10 pm
阿慒君,小弟睇香港金融市場,對一般市民(即連股票都未必會買的人)黎講
佢地receive 免費的「財務分析」後,保險從業員及IFA最終都只會推介佢地買有commission 收的金融產品
點解佢地會無視市場上的其他選擇呢?例如美國的ETF
小弟認為因為出糧給他們的不是客戶本身,而是fund house or financial institution
即使是so-called IFA都只會推介客戶買ILAS,因此出糧給他們並不是客戶本身。

所以根源上,他們沒可能會做「無錢賺」的生意,因為他們沒能力向客戶收取Fee
而客戶都不願意給Fee,正如 eddie 上面指出,當市場上所有人都提供免費時候,憑咩可以收到錢。

小弟認為比較難向「比較窮」,「收入較低」的人收取費用,因為他們覺得沒需要做。
但如果對象是機構投資者或者大戶,收費則不會是問題,因為他們管理龐大資金,對分析師意見有需求。

但事實上,「比較窮」,「收入較低」的人確實是有需要的,不然ILAS不會那麼盛行,亦證明他們願意資訊,雖則只是免費。

即使是外國的IFA,他們的對象亦會是比較中產的人,小弟看他們的收費模式1)像市民聽取律師的意見,逐單Deal計,或時鐘計,但資產規模愈大複雜性愈高,所以會愈大愈貴2)像根據資產規模收取投資管理費,資產規模愈大收費愈平。

前一點,小弟認為和香港的保險從業員及IFA做的事一樣,只不過大部份的香港人都是免費聽取
當然外國亦有免費,就像香港的情況一樣,以commission only營運,但避免不到利益衝突,所以都要睇返個人點揀。
第二點,係Lump-Sum形式,度身訂造一個portfolios俾客戶再監控依個portfolios。
但因為兩點直接從客戶收取Fee
唔需要靠fund house or financial institution養,唔需要揀fund house or financial institution出的產品
真正幫客戶係市場上選擇合適他們的產品 (當然其實他們都可以揀,只不過香港情況是,從業員一定要揀,無其他選擇)。
這一點和香港的so-called IFA仍然只是賣ILAS有大分別。

由 hk852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2:12 pm
至於回報率問題,小弟不太瞭解外國人怎樣看
因為他們的IFA做Indexing Investment居多,採用的是passive investment,追求市場上的回報,而非超越市場的回報
可能客戶多數接受這一點,所以沒有將回報放在首要考慮的位置,而是看重IFA提供的服務是否全面。
IFA採用passive investment為主,小弟估計係佢地做退休計劃多,時間長,而學術上證明,時間一長,主動型基金會輸俾被動型。
至於為什麼做passive investment都需要外判,都需要付款?
小弟暫時想不到,可能中產外國人認為付款才會獲得「好東西」,免費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小弟認為回報率是做Active Investment時才需要強調
因為市場上的確有人希望獲取超越市場的回報,他們亦願意付出額外金錢去購買。
但做Active Investment為什麼需要買ILAS呢?是不是門檻的問題呢?
Private Equity依類不是一般市民可以參與,他們似乎只有買ILAS或者自己開外國戶口買,或者索性自己買股票。

現實狀況似乎是,無論客戶層還是金融層,都不鼓勵以收取FEE ONLY的IFA存在於一般市民裡。
一是客戶太少錢,索性叫他們買ILAS算吧,反正有「免費」分析
一是客戶太單純,人地煮咩就食咩,對「普通野」已經滿足,無咩額外需求
一是知道問題的客戶都寧願自己幫自己做計劃,求人不如求己。

金融機構賣依類「利潤高」的產品,同時一般人「無咩需求」底下,沒多大誘因去轉。
而已如果帶頭轉,要面對先行者多數失敗的風險,係市場未成熟的環境下,一動不如一靜,以免蝕錢。

文章由 iceball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2:33 pm
不如你試嚇咁睇.
係外國,如果佢哋有朋友幫襯到一個好嘅 IFA,賺到錢;佢哋會叫個朋友介紹個 IFA 佢哋識.
係香港,如果我哋有朋友幫襯到一個好嘅 IFA,賺到錢;我哋會問個朋友究竟買咗啲乜嘢,然後自己去買.

由 阿懵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2:38 pm
阿慒君,小弟睇香港金融市場,對一般市民(即連股票都未必會買的人)黎講
佢地receive 免費的「財務分析」後,保險從業員及IFA最終都只會推介佢地買有commission 收的金融產品
點解佢地會無視市場上的其他選擇呢?例如美國的ETF
小弟認為因為出糧給他們的不是客戶本身,而是fund house or financial institution
即使是so-called IFA都只會推介客戶買ILAS,因此出糧給他們並不是客戶本身。
(懵按: 唔一定係無視, 問題係, 相較ETF, 股票對一般市民而言, 易明好多, 一般concept係股票=公司持有權, 但你可以點輕鬆解釋ETF? 莫講話ETF, 期貨期權對一般人o黎講, 係一樣好難明o既o野. 保險o既同理, 佢o地o既concept係買o左有事有得賠, 但好多人從來唔去留意o係咩情況下保險公司係唔駛賠, 即使買o個陣個agent幾盡責去講都好, 呢部份永遠都自動ignore...)
所以根源上,他們沒可能會做「無錢賺」的生意,因為他們沒能力向客戶收取Fee
而客戶都不願意給Fee,正如 eddie 上面指出,當市場上所有人都提供免費時候,憑咩可以收到錢。
(我自己係憑實績, 身邊朋友都會知你狀況, 好景唔好景, 自然唔駛講都會有人食飯o個陣順口問你.)
小弟認為比較難向「比較窮」,「收入較低」的人收取費用,因為他們覺得沒需要做。
但如果對象是機構投資者或者大戶,收費則不會是問題,因為他們管理龐大資金,對分析師意見有需求。

但事實上,「比較窮」,「收入較低」的人確實是有需要的,不然ILAS不會那麼盛行,亦證明他們願意資訊,雖則只是免費。
(資訊當中包含唔少雜訊, 收慣雜訊o既, 就越難分咩係資訊, 自然對呢批"用家"o黎講, 都係雜訊之一, 尤其好多人鍾意"貨比三家"...)
即使是外國的IFA,他們的對象亦會是比較中產的人,小弟看他們的收費模式1)像市民聽取律師的意見,逐單Deal計,或時鐘計,但資產規模愈大複雜性愈高,所以會愈大愈貴2)像根據資產規模收取投資管理費,資產規模愈大收費愈平。

前一點,小弟認為和香港的保險從業員及IFA做的事一樣,只不過大部份的香港人都是免費聽取
當然外國亦有免費,就像香港的情況一樣,以commission only營運,但避免不到利益衝突,所以都要睇返個人點揀。
第二點,係Lump-Sum形式,度身訂造一個portfolios俾客戶再監控依個portfolios。
但因為兩點直接從客戶收取Fee
唔需要靠fund house or financial institution養,唔需要揀fund house or financial institution出的產品
真正幫客戶係市場上選擇合適他們的產品 (當然其實他們都可以揀,只不過香港情況是,從業員一定要揀,無其他選擇)。
這一點和香港的so-called IFA仍然只是賣ILAS有大分別。
(建議如果你真係想搞, 你試o左身邊親朋戚友先, 一則, 你可以從中知實質運作遇到o既問題, 你一直只睇收費同點收費, 以及俾o的咩人, 完全冇諗過運作情況你要處理o既o野, 想正式o的你就先去o的金融機構做o下同偷師, 門外同門內睇到o既, 永遠係兩碼子, 外間報導得到o既, 都係表面o野, 人人都睇到, 價值何在? 所以有網友話你嫩, 其實是真的, 不過我唔會反對你去做, 因為實戰經驗係咁o黎, 但就算打輸都做到可以全身而回丫!)

p.s. 不過感覺上, 你唔係太適合做生意,(至少唔好獨資) 你想法唔夠活, 做生意好蝕底, 尤其金融, 好易屍骨無存... :bbs38:



文章由 eddie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2:51 pm
記住,係香港,只有收人錢比investment advise,就要有ra4牌,如果管理人地資產,做資產配置,就要ra9牌,走唔甩的。

曾經有人係fb搞呢啲野,收人錢,結果係比sfc告。

由 inoffice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3:19 pm
無牌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70330/6955014

有牌後
http://news.on.cc/cnt/finance/20 ... 0725_00842_001.html
勝利證券資產管理部基金經理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Holder of SFC license RA1, RA4 and RA9 or equivalent required
http://www.grandfg.com/index.php/en/about-us-eng/careers-eng
成為持牌人士先諗會好 d 喎 :inv168_09:
11 : greatsoup38(830)@2013-08-14 14:36:12

文章由 inoffice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3:21 pm
外國就求其一條茂利,起間私募雞金就做 deal 了


文章由 cy8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4:22 pm
火燎森之前在商台賣推股票推市幾百蚊一隻都得喎


佢話佢唔係持牌人士, 不受監管,



文章由 go2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7:30 pm
係針對機構投資者的話,一向都已經有獨立研究/顧問公司。

至於針對散戶的話,好似有啲外國網站係俾你放啲分析上去俾人訂購,至於有無人買就要睇下你啲track record勁唔勁。

:oops:


文章由 阿懵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7:43 pm
呢類有玩過, 但當然, 唔俾錢o個份, 真係好流, 同唔睇相差無異, 但收錢o個份有幾多成參考性, 又係另一個故仔...



文章由 殘劍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9:51 pm
你會唔會忽略左一樣野,資訊的普及與社會發展。
以前"學師",古代學徒要比錢跟師父,甚至在我地父輩年代都係學徒係被剝削至幾乎無人工收,
衣家?呢類師徒制只現在極少數行業,
上網可以可以學整炸彈,比起古代,知識平價化左幾多個世代?



文章由 wheat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10:03 pm
知識不知幾值錢...你地睇下elsevier既市值先....
仲有好多paper係springer都仲要比錢睇



文章由 殘劍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10:17 pm
你啱,不過個問題又變回,要有幾多知識的人,至可以寫到d 好嘅野,有人買,
咁寫嘅人都要食飯,回一個loop ,d 錢又點樣嚟?咪又係賣野囉 ... 8-)



文章由 Jzx90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10:25 pm
喎舊同事轉左去依度做膠層, 你無係依行打滾番十年八載, 其實好難去raise到fund的 8-)

http://www.ncreit.com/about.php


文章由 wheat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10:26 pm
點解要焗限個mind set搵錢一定要賣野?
如果個知識係建造導彈, 發展核武, 出條coupla formula (Sklar's theorem) 整個金融風暴出黎就唔係賣野
係直接利用知識既asymmetric去奪取財產



文章由 Jzx90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10:28 pm


佢靠客仔subscribe 即市投資策略已經賺到第一桶金了 8-)



文章由 go2 » 週一 8月 12日, 2013年 10:58 pm
其實香港開間asset mgt公司係唔太難,

如只做professional investor貨係custodian到,兩個人做ro,有個架部,另外用三五十萬開隻基金,不過呢三五十萬係可以將來係基金客戶啲錢到扣番。

不過要做 retail investor,要求就高好多。

:oops:

文章由 eddie » 週二 8月 13日, 2013年 9:40 am
香港自從2008後,仲有幾多零售PI?未來可能連個人PI都唔再存在。做私募對基金經理的要求低好多,一上公募,要請個最少做過5年公募基金經理經驗,人工唔平的。

仲有,宜家證監跟本就唔想你賣野比retail,銀行連link單都唔敢賣,因為知道行證監嗰套要求,跟本賣唔到野。



文章由 eddie » 週二 8月 13日, 2013年 9:55 am
樓主令我想起AV(香港嗰套電影)既結尾.....

你不是第一個,亦不會是最後一個。

你連香港例都未熟,建議你去考番啲牌,瞭解香港證劵法例比你做啲咩先,否則都係空想。



文章由 investdaily » 週二 8月 13日, 2013年 12:38 pm
證券條例中媒體從事受規管活動時可獲豁免,而家媒體門檻甚低,可否由此另闢渠道為大眾提供投資資訊?固定收費和訂閱費用一樣,唔似佣金制。



文章由 iceball » 週二 8月 13日, 2013年 12:44 pm

豁免?
你係乜水?做乜豁免你?
提供投資資訊唔係唔得,你冇牌照就嗡乜都得.
但係就唔可以收費,收費服務就一定要有牌,同埋唔可以隨便提供免費資訊.

文章由 eddie » 週二 8月 13日, 2013年 1:16 pm
總之一收錢比advise,就要有牌。

沒有牌,只可以在公開媒體做股評。但不可以收錢。

文章由 阿懵 » 週二 8月 13日, 2013年 1:22 pm
收o左啦! 名目o者...
好似網站咁, 冇話唔俾收登入費, 但登入就自然收到份custom report...
傳媒又的確係行緊呢條路...
法律只係唔俾你直線走, 曲線就防唔到喇, 點知個圈繞幾大? 咁個網一闊, 就連正常o既都受影響...

由 bigcrab » 週二 8月 13日, 2013年 5:05 pm
年青人有志向係好

投資邊有咁易 (李+X 都成日睇錯市啦,佢本大屎唔去)

股神 平均每年 都係賺得16%

你真有料 賣 NEWSLETTER + 自己投資 都賺到笑

你又唔係包賺

仲想學 MPF 保險 FUND 昆人 年年抽 %

你TARGET 果D 客

你話可以有機會賺 12% 佢地都費事睬你

行入BANK 起碼有冷氣 有女圍 ,咩牛津高材生

我研究股票廿年 房地產15年

贏得到大市

都贏唔過 #2 #6 領匯 同 老豆間爛公屋


由 hk852 » 週三 8月 14日, 2013年 6:26 am

  go2
  至於針對散戶的話,好似有啲外國網站係俾你放啲分析上去俾人訂購,至於有無人買就要睇下你啲track record勁唔勁。



  阿懵
  建議如果你真係想搞, 你試o左身邊親朋戚友先, 一則, 你可以從中知實質運作遇到o既問題, 你一直只睇收費同點收費, 以及俾o的咩人, 完全冇諗過運作情況你要處理o既o野, 想正式o的你就先去o的金融機構做o下同偷師, 門外同門內睇到o既, 永遠係兩碼子, 外間報導得到o既, 都係表面o野, 人人都睇到, 價值何在? 所以有網友話你嫩, 其實是真的, 不過我唔會反對你去做, 因為實戰經驗係咁o黎, 但就算打輸都做到可以全身而回丫!



  Jzx90
  喎舊同事轉左去依度做膠層, 你無係依行打滾番十年八載, 其實好難去raise到fund的 8-)



  Eddie
  你連香港例都未熟,建議你去考番啲牌,瞭解香港證劵法例比你做啲咩先,否則都係空想。



  bigcrab
  FEE-BASED 長遠有得諗
  當大眾慢慢發覺 IFA/BANK/INSUR佬 昆人食水深

  問題係你到時有無料/TRACK RECORD 賣比人姐



睇左各位師兄的意見,發覺小弟自己的諗法真係嫩同容易流於空想,同埋無見識過人地點做,好難知道實質遇到的問題究竟係乜野。綜合意見後,小弟反而想

練返個底: 小弟唔係讀金融出身,又無牌,實際內容係點都未搞清楚。一黎人地唔會俾我入場,二黎搞到自己見識小,諗法變得「唔踏實」。

儲實戰經驗: 小弟覺得金融機構競爭大,變得愈做愈差。如果唔係專精的話,只有做前線推銷,暫時要睇情況黎而入。

做教果個: 小弟有時留意D 所謂IFA/ 保險從業員會去聽market information,等佢地吸收下市場資訊,之後去SELL客,諗落其實做教果個仲好。但學師兄所講,無係依行打滾過,點會做到。
12 : greatsoup38(830)@2013-08-14 14:36:47

文章由 ochow » 週三 8月 14日, 2013年 8:23 am
老實講,而家做IFA已經做得好爛,最好年代入行02/03年做到06/07年的好景已經過左

前幾年D IFA約我出來見,大把、又係靚女,講講下都晤夠我講,就知道呢行真係好難做。

又有一次有個IFA約我,男既,佢話見我時sell我product,似interview我入呢行。後尾仲真係叫我入佢條line,我冇采佢姐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