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難過MPA考核關 銀行撥備率下調呼聲再起

10月19日,據媒體報道,在央行對各家銀行的MPA考核上,工商銀行由於撥備覆蓋率連續低於150%,在該指標上被扣分。

今年以來,撥備覆蓋率一直牽動著銀行和市場的敏感神經,工行MPA在該項被扣分是央行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下稱“MPA”)啟動以來敲響的警鐘,有關下調撥備覆蓋率的呼聲再次甚囂塵上。

撥備覆蓋率:逼近紅線的艱難徘徊

當前經濟下行期,銀行不良貸款持續上升,按照現行的150%的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當銀行出現 1 單位不良貸款時,應至少從利潤中計提 1.5 單位撥備,銀行必須加大計提資本,抵補非預期損失。這一方面蠶食了銀行利潤,另一方面占用了銀行更多資本。

在銀行不良率持續爆發、盈利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在保利潤增長與撥備覆蓋率之間,上市銀行出於守住財報“美觀”的考慮,不斷下調撥備覆蓋率,甚至逼近150%的監管紅線。

其中,”宇宙行“工商銀行今年的撥備數據表現最為嚴峻。工行2016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該行撥備覆蓋率降至143.02%,撥貸比降至2.21%。這兩個指標均已經低於監管紅線。

上半年,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遊走”在監管紅線附近的也不在少數。其它四家國有大行中,中行、建行、交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為151.63%、155.10%、150.45%,也在監管紅線附近“艱難徘徊”。股份制銀行中,中信、光大、民生銀行撥備覆蓋率也已逼近紅線,分別為156.99%、150.25%、152.55%。

事實上,今年一季度末,工行、中行撥備覆蓋率分別降為141.21%、149.07%,均在監管紅線之下;但到了二季度末,中行撥備覆蓋率回升至155.10%,重新回歸監管紅線之上。

上半年,工行凈利潤1506.56億元,凈利潤增速0.8%,不良貸款1963.03億元,如果按照監管要求的150%計提撥備,根據一位銀行人士的測算,工行需增加撥備計提137.02億元,凈利潤將下滑至1369.54億元(未考慮稅收因素。

由此可見,工行撥備不達標的背後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這從工行董事長易會滿在今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的表態也可見一斑。他對撥備覆蓋率低於監管標準做出解釋稱,一是工行的撥備提取是動態、真實的;二是結構調整陣痛期大環境下,銀行通過適度釋放撥備資源,加大處置不良貸款是穩健經營的正常舉措。他並表示,“工商銀行這種處理方式,也得到了監管部門理解。”

下調撥備顯著改善盈利 信貸投放影響不大

事實上,步入經濟下行期,隨著各家銀行撥備覆蓋率的持續走低,有關調整撥備覆蓋率的呼聲越來越高。早在去年12月,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報告稱,在經濟增速趨緩、資產質量下滑、銀行盈利水平承受較大壓力的背景下,監管當局可考慮下調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 下調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至 100%。報告還稱,可考慮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動態撥備覆蓋率調節機制。

這一觀點發布後隨即引發市場廣泛關註和熱議。

對於下調撥備覆蓋率的必要性,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與國際同業相比,當前我國銀行業150%的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過高。當前經濟下行期,有必要下調撥備覆蓋率指標,應建立逆周期撥備覆蓋率調節機制。

“當前銀行不良貸款增加、利潤增速放緩,銀行加大撥備計提勢必影響利潤,下調撥備覆蓋率的邏輯在於,如果下調後銀行利潤轉好,還可以通過利潤轉為資本公積,以補充銀行資本,有利於增強銀行信貸投放的積極性,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董希渺說。

事實上,動態撥備覆蓋率調節機制早已在監管制度層面有所提及。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銀監會關於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建立動態調整貸款損失準備制度。監管部門將根據經濟發展不同階段、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質量差異和盈利狀況的不同,對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進行動態化和差異化調整。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記者分析稱,經濟上行期,銀行信貸能力強勁、不良率較低、撥備計提較少、利潤增速快,在經濟下行周期,由於不良貸款的攀升,撥備覆蓋率會快速下降,減少了銀行的利潤同時降低了銀行的放貸能力。因此,監管層面希望通過動態撥備調節機制和逆周期資本調控,以降低銀行信貸的順周期性,以此平滑經濟周期的波動。

盡管當前存在下調撥備覆蓋率的必要性,但下調幅度不宜過大。在曾剛看來,要以銀行消化不良資產作為參考依據,不必一下子大幅下調,應在適度範圍內保證風險對沖和不良的合理覆蓋,且適度下調可增強銀行在逆周期的信貸投放意願。

而從最新金融數據來看,M1、M2增速並不慢,銀行信貸投放並沒到亟需刺激的地步。曾剛也表示,目前銀行信貸增長遠遠超過GDP增長速度,且市場信貸資金充裕,甚至在房地產領域存在信貸過度的跡象,沒有必要通過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銀行信貸投放的能力。因此,沒有通過降低撥備覆蓋率釋放銀行信貸能力的必要性。

“下調撥備覆蓋率,短期內對釋放銀行信貸效果不顯著,而是對銀行的盈利影響更直接。”曾剛強調。

中行國際金融所研究員熊啟躍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下調撥備覆蓋率對銀行利潤具有改善作用,特別是對撥備覆蓋率接近監管紅線的銀行,邊際改善效果更為明顯,但對銀行整體的信貸投放節奏影響不大。

熊啟躍還表示,降低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還有助於銀行加快不良貸款的核銷力度,增加銀行資本公積,擴充資本基礎,實現資本和撥備數量的動態平衡。

監管部門需增強溝通協調

去年末,央行宣布從2016年起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全面關註資本和杠桿、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等方面內容並形成綜合評價結果。

“MPA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信貸,央行將合意信貸規模的控制升級為對廣義信貸規模的控制。”曾剛表示, 在原有信貸規模基礎上,將同業投資、買入返售等通道類項目納入廣義信貸規模指標,通過廣義信貸指標控制銀行的信貸增長。實施MPA目的是根據銀行實踐和市場變化,調整原有控制的工具和手段,進而增強調控的有效性。

盡管市場對於下調撥備覆蓋率的呼聲不斷,但監管尚未松動。據接近監管層的知情人士透露,銀監會在考慮下調撥備覆蓋率,這需要一定決策程序和時間。

然而,此次在MPA考核中,由於工行撥備覆蓋率不達標,央行在此項對其扣分。如果說銀監會對工行撥備覆蓋率不達標一事是默許的態度,那麽央行此舉盡管僅僅是督促銀行自律而非懲罰措施,卻向金融機構和市場市場釋放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對此,曾剛認為,央行更多的考慮是約束銀行的信貸能力,MPA強調撥備覆蓋率旨在約束銀行的信貸能力,這取決於不同的判斷。

“兩個監管部門態度明顯不一樣。央行一下跳出來好驚訝,盡管強調不是懲罰性指標,但MPA與很多指標掛鉤,是有一定實質性影響的。”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背後折射的是監管不協調問題,這說明有必要推進監管體制改革,加強金融監管協調。

“之所以備受關註的原因在於,這取決於不同監管部門對形勢的判斷存在的差異,由此帶來政策導向做出不同的判斷。”曾剛表示,這需要不同監管部門之間加強協調,各方基於不同立場和導向都有道理,在實踐層面需要更多溝通、協調、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6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