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For Dignity 熊市中那頭懵懂的牛
http://xueqiu.com/4246792644/24311104今天一篇關於財務自由的帖子引發熱議,由於涉及「有尊嚴的生活」這一值得探討的話題,讓我想起了自己7年多前的一篇拙作。我平時不大愛寫東西,尤其不愛寫長文,但凡寫一些稍長的文字,都是有感而發,感觸至深,引發思索,故寫下來,記錄一下自己的思緒,不發表,不與人分享,壓在箱底,僅供自己多年後回顧,看看自己的思想有什麼變化。黑暗時代的那個帖子及其熱議,又觸動了我的神經,故借此把多年前的那篇小作捉文另起此帖拿出來表一表,算是參與一下對這個話題的議論,談談個人的看法吧。
下面這篇文章寫於2006年1月,doc文件記錄的最後修改時間是2006年2月1日下午1點20分。引發此文的感觸源自之前我與一位同事的一段聊天以及不久的後來我看到的兩部法國紀錄片。下面將全文照原樣貼在下面,由於未經清掃,字面上滿是灰塵,故請各位閱讀時不要湊得太近,以免嗆著您。
===============原文粘貼==============
Live for Dignity
有尊嚴的生活一日傍晚忙完工作後,一邊收拾業餘投資的股票一邊與來自香港的一位同事(我們是一家外企的工薪仔)聊起退休後如何生活,頗有感慨。同事在公司的香港分部工作多年,想必積蓄頗豐,業餘時間還投資黃金。但說起退休生活,還是略顯底氣不足:要想退休後過有尊嚴的生活,單靠現在的工資積蓄和將來的養老金,恐怕是難以為繼的;除非從現在開始投資,將來才能靠投資收益保障生活的尊嚴。
其實,以我們在外企的薪資水平和退休前尚可苟延殘喘的年頭而言,加之按規定可以獲得的社會保障,養老應當是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倒是同事所說的「有尊嚴的生活」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問道:你所期望的有尊嚴的生活是怎樣的。同事答道,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1、生活起居不必豪宅殿堂但也不能寒舍陋室,日常飲食不必山珍海味但也不能粗茶淡飯,娛樂活動必要即可(比如看個電影或演唱會什麼的);2、在基本健康的狀態下醫得起普通疾病(災難性的大病多少錢也保不起,只能聽天由命);3、每年可以出去旅遊一兩次。我笑道:你所憧憬的退休生活在其他很多人看來幾乎可以說是奢侈的,前兩個方面倒還不算非分,每年的旅遊絕對算是奢侈的,除非平時儘量省吃節用,或者是像許多老外青年那樣的長征式旅遊。不過我倒也基本認同他對有尊嚴的生活所下的定義。
有尊嚴地拾荒前不久在法國電影回顧展上看了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爾達的兩部紀錄片:《拾荒者》及其續篇《兩年後》,著實顛覆了我對有「尊嚴的生活」的認識。2000年拍攝的《拾荒者》是受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的名畫《拾穗者》啟發而「揀拾」來的:從前在麥田裡躬身揀拾收穫後掉落的麥穗的農家婦女,成了今天在土豆地裡揀拾土豆加工廠傾倒扔棄的土豆的各色人等,然後是各種靠揀拾食品和生活必需品為生的人們。
自動收割機挖的土豆被自動裝車運到加工廠。在那裡,長相規矩個頭整齊的土豆被篩選出來,清洗包裝後送上超市的貨架,而那些長相不規矩個頭超常的則被裝上大翻斗車成噸地傾倒回土豆田裡扔棄,於是就有了拾荒者。在那些奇形怪狀的土豆中,有一種是從一個主體分叉長出兩個子體的,看上去像個心。導演正是利用了這種心形土豆作為愛的符號,成功地喚起了世人對飢餓問題和對拾荒者的廣泛關注,使這部影片在世界上許多國家享名載譽,導演也收到了無數觀眾來信。(我真奇怪這樣一部震撼人心的好影片當初為什麼沒有引進中國公映。)
拾荒者各有各的拾荒原因和目的,有因失業而餬口的,有因反對浪費而喜歡拾荒的,還有純粹為藝術而拾荒的;揀拾的東西也五花八門,從農田裡的土豆到果園菜地裡的果蔬,從超市丟棄在垃圾箱裡或垃圾收集地上的過期或殘次食品到人們在政府指定的街頭地點遺棄的家具電器。拾荒者們靠這些垃圾搭建起自己的「家」,維持著沒有收入來源的生活。他們當中的一位引起了導演因而也引起了觀眾的特別注意,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這位小夥子看上去三十左右或者還不到,是大學生物學系畢業的,曾在一家研究所當研究助理。失業後在電影院門口賣雜誌,但也難以維持生計。鏡頭中的他總是在固定的時間出現在一家超市丟棄商品等待清運的場地,著一身普通而整潔的夾克外套,戴一幅深度眼睛,背著一個乾淨的藍色手提式旅行袋(大概裝著販賣的雜誌),完全不像人們想像中衣杉襤褸邋裡邋遢的揀垃圾者。他一隻手提著一個塑料袋,一隻手在垃圾堆裡揀著各種食品,不時彎下腰一邊揀一邊吃,或者放進塑料袋裡帶回去。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就在於他總是在不停地吃,就這麼一路揀著一路吃著,就像是在自助餐廳裡邊挑選食物邊吃,旁若無人。面對攝影機鏡頭,他一臉坦然,欣然回答導演提出的各種問題(邊揀邊吃邊答),介紹自己揀食食品的選擇標準,絲毫沒有因為揀食垃圾而低人一格的感覺。比如他特別喜歡揀香菜和綠花椰菜吃,因為富含維生素A,還有其他各種蔬菜瓜果、面包熟食等等,說是為了保持均衡的健康飲食,儼然一副營養學家的生活水準。
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中,他每天晚上都要去一幢非洲移民聚居的大樓,教那些移民(很多也是無業者)學習文化知識,從法語識字教起。這完全是他自發的自願行為,沒有報酬。他認為這些移民既然來了,就必須掌握基本語言和必要的知識才能在新的國家生存下去,而他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識理應用來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
《兩年後》,導演又去回訪他,談起了這兩年生活有什麼變化。《拾荒者》這部電影使他出了名,當地的好多人都認識了他,更友善地對待他。影院的老闆在影院裡為他安排了一些跟觀眾的交流活動,討論飢餓和貧困等社會問題,觀眾們也希望影院老闆能給他一份工作。但他還是在影院門口賣他的雜誌,只是由於更多人的善意而雜誌賣得更好了;在固定的時間,他還是會出現在那個超市的丟棄商品堆放地,一路揀著一路不停地吃著,只是身背的藍色旅行袋變成紅色的了(肯定也是揀來的);晚上他還是去那幢大樓為非裔移民當義務教師。影片快結束的時候,是他報名參加市裡舉辦的市民馬拉松賽活動的情景。他穿著一雙從垃圾箱裡揀來的很合腳的半新銳步跑鞋,一路跑著一路吃著,一直跑到了終點,……
這些拾荒者讓人目瞪口呆,另人難以忘懷。相比之下,我覺得我們許多拿著工資的人一點也不比他生活得更有尊嚴,至少他們贏得了我和那些關心他們的觀眾的尊重和欽佩。
==============原文畢============
上面文中提到的兩部法國紀錄片是2005年在北京舉辦的法國電影週期間展映影片中的兩部。我是個電影藝術愛好者,這類影展我一般都不會錯過。北京有很多真正的電影藝術愛好者,每逢這類學術性影展都會爆滿可容數百人的電影資料館放映大廳。我記得當年的法國電影周上有3部影片影片結束時遭到觀眾情不自禁的猛烈掌聲,其中兩部就是我在文中提到的這兩部紀錄片,那場景讓人想起《天堂影院》。不知道網上能否搜到這兩部片子,有興趣的人應該看一看。
一年後,也就是2007年初,我又因感而發,寫了一篇對稱的短文,標題是:Die For Dignity,作為前文的姊妹篇,與這裡探討的話題無關,就不獻醜了。
【遇疑難問IB】IB的live chat help功能介紹
自己回答問題速度一向很慢,往往令大家要等很久,又發現有不少問題都是有關如何使用IB戶口,其實他們有一個24小時運作的live chat功能,夜半無人炒股時,遇上不明白不妨直接問他們江湖救急。
2. 登入後依次選擇"Support" => "Customer Service" => "Live chat"
3. 進入Live chat功能頁後,左邊會有一堆國旗小格,示意客戶服務人員可以那種語言解答問題,以此圖作例子,在亮綠燈的有英文、中文(繁體及簡體)和日文,表示以上四種語言有人員解答,紅燈的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及西班牙文就未有人答問題。
然後你可以先選問題種類,再按Proceed進入 Live chat功能頁。
4.連線成功後,就可以直接鍵入問題發問,登出後亦可取回問答記錄全文待日後參考。
免責聲明
1. 本人和Interactive Brokers沒有任何合作關係
2. 本人持有Interactive Brokers的股票
3. 資料只供參考,煩請自行驗證。如因資料錯誤,造成閣下有任何損失,本人概不負責。
=====================================================
一圖勝萬言,板塊強弱見。
數據助分析,期權增表現。
想隨時看到美股數據、市場訊息及投資心得,請 Like「美股隊長」專頁。
=====================================================
Live揮舞的熒光棒,是如何讓二次元們入坑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27/154440.shtml
導讀 : Live揮舞的熒光棒,這種類似於行為藝術一般,揮舞熒光棒的小眾亞文化,是如何讓二次元們入坑的?

HEY!HEY!HEY HEY HEY!我的熒光棒早已饑渴難耐
現如今,無論是同人祭還是綜合性漫展,Live是二次元聚集最密集的地方。毫無疑問,這些揮舞著熒光棒的少年,已經成為了Live或者漫展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種被稱作“ヲタ蕓”(下文稱WOTA藝)的肢體語言,近年來在中國逐漸興起。
Love Live現場,除了臺上臺下的互動之外,粉絲手里的熒光棒顏色,是會隨著音樂改變的
早在上世紀80年代,WOTA藝就已經在日式Live中出現,而這種日式應援文化的真正確立,則是隨著早安家族、AKB系的走紅開始的。WOTA藝愛好者均為重度向的偶像宅,他們稱自己為“打師”,與各類技術宅、同人作者、COSER一樣,“打師”也是二次元用戶的分支之一。
於是問題來了,這種類似於行為藝術一般,揮舞熒光棒的小眾亞文化,是如何讓二次元們入坑的?
參與Live的三類二次元
要搞清這些宅宅的跳坑原理,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參與Live活動二次元,ACGx將這些二次元用戶分為了三類。
|表演者
無論是官方舉辦的Live現場,還是各類漫展同人祭Live,舞臺上的那些二次元偶像或相對草根的COSER,都是二次元文化的內容源。正是他們,提供了二次元對文化狂熱追捧的基礎條件。
|WOTA藝愛好者
這類二次元就是最接近偶像的粉絲,他們熟知如何應援,如何與偶像互動,同時也明白如何與偶像保持一定距離。在Live現場,“打師”與其它小夥伴整齊劃一的動作,誇張的應援動作,共同造就了粉絲行為的“一體感”,頗為壯觀。
|一般二次元
這類就是我們常見的圍觀群眾,尤其是在漫展Live上,“對音樂或者表演內容感興趣”、“看打師們表演”、“打醬油”都可能成為他們的圍觀理由。
這三類二次元的參與,共同驅使了Live文化的蓬勃發展。在二次元亞文化環境中,任意一種亞文化形態都有這三類二次元的身影。
在狂歡中接受Live文化
縱觀整個文化傳播鏈,我們會發現WOTA藝愛好者其實就是最強的安利小王子,饑渴難耐的熒光棒,不僅是他們表達愛的有力道具,也是吸引一般二次元入坑的最佳利器。
如果有奇跡,那一定是橙色
一方面,利用熒光棒打CALL是一個非常有感染力的行為,整齊劃一的動作設計,臺上臺下的呼應,雖然平時看起來略為鬼畜,但是這種行為在Live現場是十分有效的。即使不能親臨現場,Live現場視頻也能經過生放送,或者彈幕視頻網站二次傳播。值得一提的是,彈幕文字因為可以變色,也成為Live應援的一種另類的“熒光棒”。
剛開始讓我打,其實我是拒絕的
而另一方面,圍觀Live的一般二次元,在高階粉絲的感染下,很容易入坑。對於二次元來講,越小眾越核心的次文化,也就擁有更高的逼格,而高逼格的文化體驗,帶來了文化學習的沖動,從而完成從輕度宅到核心宅的進化。
所以,Live文化除了必須產出高質量的文化內容之外,起到了文化放大器的作用的核心粉絲們,是二次元文化傳播的關鍵。
二次元文化發展關鍵在於高階核心粉絲
現在,“自由打師”的出現,讓WOTA藝有了新的發展方向。普通的Live已經滿足不了這些“自由打師”了,他們自己錄視頻,獨立創作編舞,雖然已經逐漸退出了Live,但是他們的創作行為卻有可能將WOTA藝變為“宅舞”的重要分支。
這些“自由打師”不僅熟知核心的二次元音樂作品,也有優秀的原創能力,他們儼然已經成為了新型亞文化的創造者。由這些核心偶像宅創造的各類WOTA藝視頻,不僅有效延續並傳播了原始文化的價值,同時也由此誕生了一種全新的亞文化形態,對於音樂類文化作品來說,從此又多了一種新的價值提升渠道。
實際上,“WOTA藝”就是核心偶像宅通過自身肢體語言,對音樂作品的二次解讀。與同人作品的誕生一樣,這是一種典型的二次創作行為。
對於二次元來說,用戶越是偏向於核心,二次創作的需求也就越高。所以在二次元世界中,我們幾乎無法預判下一步會發生什麽事情,由二次元用戶共同創造的二次元文化,才是二次元世界最為迷人的地方。
超核心粉絲就是介入二次元用戶市場的關鍵
隨著二次元概念的火熱,越來越多的創業團隊也希望介入二次元領域。看似雜亂無章的二次元世界,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註重二次元的市場規律,尊重二次元用戶心理特性,才是在二次元領域立足的根本。無論是何種二次元項目,都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籠絡核心粉絲,讓核心粉絲影響普通二次元
當然這有個前提,就是文化內容生產者是否更核心,更專業。就以Live舉例,文化的源頭在於舞臺上的表演者,沒有他們的拋磚引玉,起到文化“放大器”作用的核心觀眾也無濟於事,相比起臺下專業的“打師”,提供文化內容的Live表演者需要做到更核心才行。
|鼓勵核心粉絲再創作
二次創作是構建文化傳播渠道重要手段,因為你無法預測粉絲在二次創作環節上能搞出什麽新的花樣。此外,二次創作本身就是一種市場篩選行為,鼓勵二次創作,了解二次創作,從二次創作中獲取更多的市場反饋,從而對文化產品作出調整,這樣才能構建二次元領域的市場正循環。
在核心粉絲的擴散下,以Love Live為代表的日式應援文化,正從小眾走向大眾的視野。在第66回紅白歌會上,Love Live第一次登上了日本的“春晚”。2016年1月30日,Love Live! μ’s Fan Meeting 在上海舉辦,吸引了中國上萬粉絲的參與。
即使是現在大行其道的“宅腐呆萌”,一開始也只是少數粉絲熱衷的次文化。這類次文化的發展一定是從小眾走向大眾的過程,經過核心粉絲不遺余力地“安利”,向二次元文化鏈的下遊輸送文化內容。借用一次又一次的二次創作,將這種“重度文化”轉化為大眾更容易接受的“輕度文化”,從而完成文化價值的推廣及提升。
偶像宅手中揮舞的熒光棒,在未來一定會在二次元的世界中大行其道,最終影響三次元的世界。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ACGx,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知識共享路漫漫兮,分答、知乎Live能走多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609/156412.shtml
知識共享路漫漫兮,分答、知乎Live能走多遠?
劉曠
Uber以及Airbnb的火爆帶動了全球共享經濟的盛行,於是很多平臺不管怎樣都要將自己往共享經濟上靠,似乎貼上了共享經濟這塊標簽,就能讓自己臉上貼金。於是乎,到處開始共享經濟,知識共享經濟也應運而生,知乎平臺和果殼旗下在行都開始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紛紛推出了知乎Live和分答,開啟自己的知識共享之路。
表面看來,知乎和在行似乎風光的狠,又推出新的平臺了,但是光鮮的外衣背後又是怎樣的呢?
知乎一直困於變現之路
在很多人看來,知乎獲得了4億美元的估值,並獲得了騰訊的入股,已經是內容平臺的耀眼明星了。但是對於知乎平臺自身而言,他們卻正在遭遇著兩個最為嚴重的現實問題。
一個是高質量用戶開始逃離。其實知乎真正的價值就在於它的小而美,如果在用戶規模上向微博、微信看齊,反倒失去了知乎平臺的價值。曾幾何時,知乎曾是中國高質量用戶的社區集中之地,但是隨著知乎平臺的全面開放,越來越多的營銷賬號開始湧現在知乎平臺。知乎的用戶數量在增多,但是知乎平臺的高質量用戶卻在逐漸逃離。
另一個現實問題則是知乎平臺的變現問題,對於知乎而言,優質內容無法變現卻始終是他們心中的痛。盡管目前知乎平臺開始推出了一些廣告展現,但是這種廣告模式還是非常單一,並不足以維持知乎平臺的經營成本。於是,知乎開始推出知乎Live,向有償共享經濟發起了進攻。知乎Live一方面可以幫助一些大咖們獲取收入,同時平臺也能夠從中分享到一杯羹。
分答卻是在行窮途末路後的轉型
至於分答,則是在行一次被動的轉型。今天的在行,線下約見已經變得越來越不現實。對於大咖們來說,線下約見的費用並不高,幾百元的約見費用還需要耗上半天的堵車時間,如果是女士,甚至還需要一定的化妝打扮時間。在行的這種模式對於大咖們來說,偶爾一次兩次的見面還可以接受,但是如果長期約見網友就不太現實了。對於網友來說,他們甚至會覺得幾百元的價格有些花的冤。
於是,越來越多的行業大V開始不應約見面,在行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款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產品。無奈之下,眼瞅著知乎推出了知乎Live,在行只能著急忙慌地推出分答。
相比在行的線下約見來說,分答這種線上提問的方式門檻就要低很多,對於用戶提出的問題,專家們只需要抽個空閑時間回答就可以,這樣大幅提升了知識問答的效率。
分答與知乎live,能走多遠?
對於知乎所推出的知乎Live以及在行所打造的分答,不可否認,這種知識分享對於提問者、回答者以及平臺都帶來了一定的益處。然而,對於這種知識共享的模式,劉曠還是抱有一定的擔憂。
其一,用戶知識付費習慣沒養成。就目前整個國內的知識需求來看,大多數的中國人都還沒有為知識付費的習慣,要讓用戶僅僅為了一個問題就付出幾十元乃至上百元的價格這並不容易。為此我也特意註冊了分答,但是發現分答上所謂的知識問答實際上大多數是圍繞著一些明星大V,反而對於一些專業領域的專家,卻少有人問津,很多用戶所關心的都是一些明星八卦問題。
其二,在平臺發展前期可以依靠一些明星和大V來帶動平臺發展,但是絕不可持續。為此我還特意看了佟大為等明星的分答主頁,發現他們回答問題的頻率越來越低,有時候甚至好幾天才回答一個問題。對於這些明星大V們來說,一開始他們可能是憑借著好奇心,但是時間久了他們還能繼續保持高度的熱情嗎?
其三,專業度遠遠不夠。也許,對於少數明星大V來說,設置一個高價格門檻的回答會讓他們有些動力。但是對於大多數的普通用戶來說,誰能沒事每天花費幾千元跑到上面去問某某明星一些問題?為此,我還特意在分答上偷聽了章子怡等明星的問題回答,發現很多回答質量確實不敢恭維。難道,僅僅為了聽某某明星對自己說句話,每天就要花費幾千元?有這個實力的用戶何不直接約見某明星?
而針對某些專業的問題,專業度不夠則是對提問者的一種高度不負責。提問者花了大價錢提了問題,回答者回答的問題卻並無多大相關,甚至還有可能對提問者進行誤導,平臺如何審核回答者的專業資質?如何鑒定回答者的答問質量?如果不能保證這些,豈不是對提問者極大的不負責?尤其是在醫療等專業度較高領域,提問者自己並不能鑒定回答者的回答是否正確。
分答與知乎Live,該問道何方?
事實上,對於分答與知乎Live這種知識共享在國外早已經流行,諸如韓國翻譯眾包平臺Flitto已經進入了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擁有超過600萬的忠實用戶,目前平臺內有超過100萬的翻譯家,每天產生7萬多條翻譯請求,支持18種語言互譯。最值得知乎Live和分答取經問道的是,Flitto早已實現盈利。
從知識共享的角度來看,與分答與知乎Live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分答、知乎Live依托的是明星大V的娛樂性回答,而Flitto卻在不斷去娛樂化,增強功能性。
Flitto從一開始就定位於翻譯領域,它會基於地理位置和翻譯家的等級為每條翻譯請求推送給不同的翻譯家,實現匹配度更高、響應速度更快(平均 3-5min,最快 1min 內),目前每天發布的問題 7-8 萬條,平均每個問題有 3 條回答,這也是Flitto能夠獲得長期快速發展的關鍵原因所在。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用戶通過知識共享平臺一定是想需要通過借助專業人士的解答來幫助自己解決某些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知識共享平臺,用戶的體驗度至關重要。Flitto所解決的並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工具翻譯,而是更本地、人性、友好的解答。尤其是很多地名、菜名等,通過翻譯是很難翻譯出來的,他們往往都有特殊的本地名稱。
在Flitto平臺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向全世界的翻譯家付費進行提問,幾分鐘內,來自全球的答案就會呈現。而給出令人滿意的答案的翻譯家,會得到這筆來自真實用戶的賞金。在Flitto平臺上,所有的提問均由用戶提出,而為哪位翻譯家的答案付費,也完全交由用戶來決定,一切都以用戶為中心。Flitto所秉持的以用戶體驗至上,這是分答與知乎Live必須遵守的根本原則。
從商業模式的角度來看,知乎與在行一直在探索知識變現的問題,此番推出分答、知乎Live顯然仍然沒有能夠解決有效解決這個問題,Flitto在這方面,仍然有值得借鑒參考之處。Flitto與知乎Live和分答一樣,當回答者為提問者回答問題時收取費用時,平臺方會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不同的是這個服務費僅僅只是占據Flitto收入的很小部分。
Flitto有很大部分收入來源於翻譯服務,為韓國網站、企業、政府機關等提供整體的定制化翻譯。此外,Flitto借助平臺多年的發展,積累了很多真實語義的詞庫,經過組建語言數據庫,出售給美國谷歌和韓國的Naver等公司。
從專業服務的角度來看,分答、知乎Live當前存在較大的不足,也是他們難以持續發展的一個最根本原因。分答與知乎Live目前只是依靠一些明星大V在帶動平臺的發展,長此以往在專業性的知識回答領域卻會漸行漸遠,最終也就無法真正贏得用戶和市場。
Flitto在全球範圍內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必須要做到足夠專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解決用戶的問題需求。為此,Flitto還在不斷推出新的功能,諸如一對一即時翻譯、AR技術、街景實時翻譯等。那麽通過吸取Flitto的成功經驗,分答、知乎Live就應該在平臺發展的初期多往垂直細分的專業服務引導,而非一味地借助明星大V來導流。比如在法律咨詢服務領域,醫療咨詢服務領域等,如何提升回答者的專業度,這就需要加強對回答者的資質審核等。
由此看來,分答、知乎Live與Flitto這種眾包翻譯的共享經濟模式在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用戶的付費習慣可以慢慢培養,但是如果平臺一開始的定位就偏離了航道,最終只會迷失自我。
中國的知識共享經濟才剛剛拉開帷幕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崛起,打破了地域和人數上的限制。用戶只要喜歡分享,通過手機就能實現隨時隨地分享,這極大降低了分享者與被分享者的時間成本,也破除了諸多溝通障礙。
從分享者的角度來說,有很多用戶就喜歡知識分享,在他們看來,分享就是一種快樂。而在這個分享的過程中,也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追求知識分享變現和個人品牌塑造,那麽知識共享平臺就給了他們一個很好的展示舞臺。
從接受分享的用戶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會在不同的專業細分領域遇到不同的問題,這個時候他們就會需要在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士能夠給予幫助和解答。隨著市場教育的不斷深化,用戶對於這種專業知識解答的付費習慣也將會逐漸培養起來。
隨著知乎Live、分答等知識共享平臺的湧現,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的創業者湧入到這個領域來,即便知乎Live、分答們倒下了,還將會有更多的知乎Live、分答湧現出來,中國的知識共享經濟才剛剛拉開帷幕。像Flitto這樣深耕於垂直領域,也將會是未來共享經濟更有潛力的發展方向。
[本文作者劉曠,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分達
知乎
知識
共享
贊(...)
分享到:
YY直播更名YY LIVE,品牌升級的同時戰略變了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3/156844.shtml
YY直播更名YY LIVE,品牌升級的同時戰略變了嗎?
麻策
YY LIVE強調將持續創造優質內容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內容需求,實現直播內容的裂變提升。
i黑馬訊 6月23日消息,YY直播昨日宣布品牌升級為YY LIVE,並隨之推出YY LIVE直播無限合作計劃,以及包括個性藝人、跨界文化、明星夥伴在內的多元化內容生態布局。
YY 從一個語音傳輸工具,演變為娛樂直播平臺,從秀場模式到泛娛樂直播領域,依靠其“平臺、公會、主播”生態產業鏈,實現了營收增長。根據歡聚時代公布的2015年財報數據,在線音樂及娛樂業務的營收達33億元人民幣。
對於此次品牌升級,YY LIVE強調將持續創造優質內容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內容需求,實現直播內容的裂變提升。
YY方面認為,直播平臺完美的內容生產模式結構應該是金字塔型,大眾化的UGC是底層,專業指導下的UGC,也就是PUGC作為中堅層,高質量定制化的直播PGC則構成了頂層。YY從早期的群體UGC生態,正逐漸朝PUGC生態進化。
YY LIVE相關負責人表示,YY LIVE將繼續專註高品質泛娛樂直播,以此為核心向用戶推出更多的PUGC內容——專業扶持的自由演出。
今年來,直播熱潮湧現,YY秉承上述理念提出了“內容生態決定勝負,內容生態在PUGC上見高低”的觀點。據悉,PUGC能夠在內容產量、內容品質、生產成本等維度上達到一定平衡,滿足當前市場上用戶各種娛樂需求。
另據YY LIVE透露,其將推出一款命名“YY LIVE直播機”的全高清編碼直播盒子。這個盒子重量為2KG,采用4路1080P同步無損傳輸、H.265編碼標準、4G/WIFI多鏈路隨時切換,號稱“可以替代一輛3噸重的直播車大部分功能”。
此外,知名藝人吳宗憲宣布將在YY LIVE帶來中國首檔超小型英雄冒險直播節目《冒險趁“憲”在》;華策娛樂宣布和YY深度合作一部IP年度古裝大劇;芒果娛樂也將和YY一道開展藝人培育和直播PGC合作的直播藝人培育新模式;同時,PPTV聚力傳媒則宣布了聚力和YY LIVE之間跨平臺資源整合戰略合作,不但涵蓋影視劇,綜藝,體育直播,還將推出Livestudio產品,與網絡直播結合互動。
[本文作者麻策,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YY
LIVE
直播
生態
贊(...)
分享到:
谷歌九月停用Hangouts直播 鼓勵用戶遷移到YouTube Live
谷歌今日宣布,從9月12日開始, Google + Hangouts On Air功能將會停止運營。從現在開始到9月12日的四個星期內,谷歌將會鼓勵用戶遷移到YouTube Live功能。
2011年, 谷歌首次推出了針對群聊的流媒體直播功能 Hangouts On Air,但只面向演員和名人開放。 奧巴馬就曾利用這一產品對大量用戶進行視頻直播。
2012年5月,Hangouts On Air開始面向所有用戶開放,並在一個月後完成全面部署。但谷歌又在2013年5月啟動了YouTube Live項目,並逐步面向越來越多的用戶開放。
而YouTube Live與Hangouts on Air的功能高度重疊。權衡之下(為了減少設備兼容和流媒體後期存儲的成本),谷歌還是作出了讓Hangouts on Air於9月12日停用的決定。
事實上,Hangouts早前隸屬於谷歌開發的社交網絡Google+,但是在社交網絡市場,Google+從未以Facebook、Twitter以及LinkedIn等社交媒體同樣的方式受到眾人的青睞。對於用戶而言,很多人之所以會去使用Google+,大多是因為登錄後,你可以使用Gmail、Google Drive以及谷歌的所有其他應用。但是,人們似乎並不太積極地使用它的社交網絡功能。後來,谷歌已經徹底放棄了Google+,並將其有價值的功能,分拆成為獨立的應用軟件,比如Google Photos和移動聊天工具Hangouts。
谷歌現在已經不再允許用戶通過Google+安排9月12日之後的Hangouts On Air活動。而Hangouts On Air仍將繼續存在,只是不再與Google+關聯。Hangouts On Air用戶也會被強制使用YouTube Live的內置活動規劃功能。
搜狐視頻訴“出品Live”盜播《法醫秦明》 索賠百萬
10月24日,據搜狐集團法律事務中心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在搜狐視頻自制劇《法醫秦明》熱播期間,因APP“出品Live”盜播該劇,搜狐視頻以侵犯其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將“出品Live”運營主體博思創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訴至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索賠100萬元人民幣。
《法醫秦明》是搜狐視頻斥巨資打造的國內首部法醫題材的網絡劇,該劇改編自秦明原著小說《第十一根手指》,由徐昂導演,張若昀、焦俊艷、李現等演員主演。2016年10月13日起在搜狐視頻獨家播出上線僅24小時,點擊量即破千萬。搜狐視頻每周免費更新兩集,同時以首周會員搶先看四集的方式吸引了大量新的付費會員。
但就在該劇熱播期間,搜狐視頻經監控發現,“出品Live”未經授權在其客戶端“出品Live精選片單”中向用戶推薦《法醫秦明》,並且以收費的方式吸納會員觀看該劇。“出品Live”的上述行為嚴重損害了搜狐視頻的合法權益,通過非法付費觀看的方式獲取非法收益,是性質非常惡劣的侵權行為。
搜狐視頻認定“出品Live”的上述行為損害了平臺的合法權益,故將“出品Live”訴至法院,索賠100萬元人民幣。
目前該案已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正式立案。
摩摩電影節之《旺角監獄(To Live and Die in Mongkok)》:巷蜀也是由一個倉轉去另一個倉
本片號稱黃精第一套 cult 片,但其實一啲都唔 cult,魔術師反而覺得係似《飛砂風中轉(Once A Gangster)》的反古惑仔電影;唯一的可能係,全片 cult 在正正經經講故事,一啲都無胡鬧,王大導好難咁有誠意拍片架馬!
閱讀更多 »
iMoney FB Live(四)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7-03-12
很榮幸獲得iMoney智富雜誌邀請,於3月14日(星期二)下午3點30分進行Facebook Live。可以直接跟股民交流,順道推廣一下自己剛出版的新書
《選股與估值-----價值投資的得勝之道》,一舉兩得。
如果網友有興趣,不妨到
iMoney智富雜誌的Facebook加「Like」,到時便會收到通知看FB直播。歡迎大家在直播期間提出問題,我會盡量解答。
多謝支持!下周二見!
知乎Live推出七天無理由退款機制,將扶持更多高質量講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5/162793.shtml
知乎Live推出七天無理由退款機制,將扶持更多高質量講者
i黑馬
用戶購買Live以及Live 結束後的 7 天內,如收聽語音未超過 15 條,可以選擇無理由退款。
i黑馬訊4月25日消息,知乎宣布對Live進行產品的全面升級,同時探索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
知乎聯合創始人李申申表示,此次升級,Live提供了一個更加寬松的退款政策。用戶購買Live以及Live 結束後的 7 天內,如收聽語音未超過 15 條,可以選擇無理由退款,且開場前的語音不計入 15 條之內。
相對應的,知乎也會為評分更高的講者和知識內容提供更多扶持,如流量補貼、「編輯推薦」等。Live確立識別優質內容的機制,除了參考參與者評分之外,還包括主講人在社區的貢獻程度、開辦 Live 的次數、Live 的內容質量、用戶在社區中專業領域中的權重等眾多維度。
此外,Live此次也升級了評價體系,將評分細化到小數點後一位,同時展示評價詳情,即使是匿名用戶的評價也會進行展示。升級後的評價體系兼具了基礎的評論功能,讓 Live 中的討論得以延展,提供更豐富的互動體驗。
作為知識消費產品,主講人應當享受知識產權保護服務。李申申指出,在版權保護機制上,目前知乎已經與鹹魚、淘寶等平臺開通綠色通道合作,每周進行審查,發現侵權內容會在24小時內進行刪除,百度網盤等平臺也參與其中。
李申申稱,截止目前,在知乎月 PV 超過 100億 , 月活近 3 億的流量加持下,Live已經舉行了超過 2900 場,講者的平均時薪超過了 11000 元,想把這些 Live 全部聽完,至少需要 130 天,有超過 269 萬人次參與過 Live,用戶複購率達到了 43%。
[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知乎
live
退款
贊(...)
分享到: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