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一個選擇題: 「一群大學生到墾丁潛水,順手抓了保育生物,抓完後『英勇的』拍照存證,然後現場『巴比Q』,回家又在網路上張貼這些照片,炫耀自己的英勇行為,現遭保育 人士檢舉,墾丁國家公園也提出告訴。」 以上短文,哪一個標題寫得最好? 一、珍貴貝類網路「獻寶」二、國家公園保育海域潛水「巴比Q」三、××大學學生遭控訴四、環保教育破功,令人痛心 我那就讀國一的兒子選了「二」,同齡女兒則選了「四」。 說女兒是個乖乖牌一定會被她抗議,但她確實選了標準答案,理所當然,你可以想像,她在校成績優異。 至於兒子嘛,「你不是常說,標題一定要吸引人嗎?『教育破功』怎麼比得上『巴比Q』?」雖然我未必同意,但他卻對此振振有詞。 說這個小故事,跟本期封面故事「二○一二年黃金職種大調查」有關,我們發現,企業家們現在的心情是:懸賞百倍找賽馬!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形容,代工時代的人才,就像耕牛,長得差不多,但現在企業要的卻是賽馬,因為大家不再比賽耕田,而是賽馬。 「養牛有框框,養馬是不能有框框的,」台灣的馬荒顯然很嚴重。 企業們正努力的創造第二條成長曲線,然而,學校的是非選擇題、企業慣用的Excel考核表,成交率、錯誤率……,這些清一色的量化指標,培養出來的會是耕 牛,還是賽馬? 說到這裡,一定有人不以為然,企業存活還是依賴多數的耕牛;缺乏紀律,創新也未必能竟全功。更麻煩的是,如果企業誤把耕牛當賽馬,成本將膨脹,創新反成災 難;個人若以為自己必定是賽馬,容易眼高手低,一輩子高不成低不就。 難,就難在這個鑑別力。大家都知道要創新,但如何培養鑑別力,無法一蹴可幾,必須不斷累積小經驗。 我還是認為,矯枉,必須過正。過去,一張張巨大的Excel表,無孔不入的深植在企業的DNA中,困住組織裡的創新誘因;也化為學校中無形的框架,扼殺了 孩子們的創造力。 所以,我們更要時時提醒自己,從小處戒掉凡事向Excel表看齊的習慣,更放縱自己的想像,更誘出心底的熱情,讓不尋常的創新能夠發生。 就像林百里講的,有膽的,放馬過來! |
明知政府年金不可靠,多數國人卻不知如何為老後理財,其實簡單的Excel,就能算出你退休後有多少錢。 十年後的台灣,會是如何的樣貌?答案,可能相當令人遺憾。 台灣即將來到「超高齡化社會」(編按: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當老年人口占所有人口二○%以上,即可稱之),勞保、軍公教退撫基金在二○一八年前,收支將相繼失衡,並在二○二九年前年前陸續用罄。 不論是一般勞工或軍公教人員,只要你未來幾年還沒到退休年紀,就可能得承擔退休金不保的風險。這樣的擔憂,已從統計數據逐漸蔓延至實際生活中。 八成三台灣人,最怕退休前存不夠錢 根據保誠人壽九月份剛出爐的調查顯示,「退休前無法存到足夠財富」已經成為八三%民眾的最煩惱的事,另外「財富增值太慢╱不懂如何投資理財」、「自己未來可能需要醫療費╱照顧費」,這兩項與成功退休相關的議題,也分別名列煩惱排行榜第二、三名。 其實,最近這幾年,在各界的呼籲下,越來越多民眾已經開始為退休做準備,但失敗的例子,不在少數。 知名部落客財子學堂副總經理林成蔭分析,在他接觸的個案中,不少人空有計畫,但實際執行起來,總是功敗垂成。其中關鍵,除了觀念有誤外,缺少工具的提醒及配合,是更重要的原因。 一般來說,退休理財跟投資《最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時間長、變動多。一旦時間拉長,意外狀況也相對增多,因為每個人的財務規畫,會隨著人生階段不同而異,比 方說升遷或加薪後的可支配所得增加了,買房或置產後的房貸支出或租金收益改變了,結婚、生子的必要開銷加重了:若再加上複利的變化,人腦有限,很難用傳統 的簡單記帳本應付,這時,找到合適的退休理財工具,就成為關鍵。 CFP國際認證理財規畫師呂佳縝就建議,外在市場環境多變化,加上你的支出或收入,可能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變化,為了更精確掌握資產的變動,酌以調整,適度借助電腦科技工具,有其必要。 現年四十三歲的黃柏仁,兩年前即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提早退休,最重要的武器,其實就是一張Execel表格而已。 黃柏仁在工作期間,就以「支出占可支配資產(不含不動產)的五%」為目標,關注收支變化,決定要存到夠高的本金後,才開始投資,並透過Execl逐月記錄每月收支,觀察自己離目標有多遠。 四條線,算出幾歲開始財務自由黃柏仁利用「圖表精靈」的功能,晝出收入、支出、資產淨值、財務自由等四條線,一旦「財務自由線」的位置高於「支出線」,就是他不必工作也能安心退休的時刻了。 對他來說,Execel最大的幫助之一是,維持收支的穩定和平衡。「我不會巨細靡遺,花亙兀、十元也記下來,但如果某些月份開銷意外暴增,我就提醒自己, 下個月要省下來,也會想想應該怎麼省。」舉例來說,二OO五年五月、O六年二月,黃柏仁的收入因為工作獎金豐厚而大幅上升,當時為了犒賞自己,花錢出國、 添購家具,支出也激增,但透過折線圖的紀錄,他控制自己的收入扣掉支出後的資金水位,維持投資部位的平穩,所以他的財務自由線並未因為收支同時增加而產生 波動,仍可持盈保泰。 二來,Excel幫助我了解自己的資產變化,看看我到底離財務自由線還有多遠:二來,對我的心理層面來說,就像是個Score Card(計分卡),激勵我自己。」黃柏仁說。 四年前,他發現自己的財務自由線,已超過支出,提早退休也無虞了,但顧慮到孩子甫出生不久,又工作了兩年。直到後來老闆要調整他的職務內容,他擔心無暇多陪伴孩子,便毅然辭職,正式成為自由身,比他預計退休的時間還早了二十年。 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發現一件事:退休理財,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這麼難,就算大環境不佳、國家保障不足,只要活用資訊工具,還是可以比預期中還早退休,甚至退休俊仍能「精益求精」,資產持續爆發性成長,再也不用擔心「活太長沒錢用」的風險了! 撰文者 張舒婷 |
|
||||||
不懂聚焦分析範圍,面對大數據就如同在資訊大海中撈針,其實,近八成的商業決策,用簡單的分析技術就能處理了。 雖然人們高談闊論大數據和預測分析(兩者都需要動用複雜的技巧和工具,以推展千百萬美元的行銷活動),卻很難相信簡單的分析力量很大。但事實上,只有二 ○%到三○%的決策真正需要用到預測分析之類的高階技術。七○%到八○%的商業決策可以用商業分析,或者簡單的分析技術就可以明智的處理,而且任何專業人 員都能學會這些技術,並在Excel電子試算表上執行。 分析不只是資料整理 報告(Reporting)與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和分析經常被混淆。商業智能和分析實際上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過程,包含不同的工具和滿足不同的目的。 當使用者和一個系統互動(例如在超市買一加侖的牛奶到櫃台結帳),就會使用Teradata等資料處理方案,產生、蒐集、整理資料,然後儲存它們.接著經由報告去取得資料,而且越來越傾向於使用圖表呈現。商業智能則包含從蒐集資料到取用資料等的全部過程。 相較之下,分析是利用商業智能提供的資料去執行。分析將資料做為洞見、決策、行動,以及最後形成營業收入或其他方面的效益。我們利用SAS、Excel等分析工具將資料化為洞見。 舉例來說,一家玩具店有一張監控圖表(Dashboard),告訴店長本週的營業收入下降一%,到客數減少二%。經過分析,可能發現特定客層(例如最常上 門的消費者)的人數比上週減少二%。這分析結果指出,問題和經常上門的消費者有關,並將協助店長把心力集中在相關的業務範圍上。 分析是指觀察一項商業事件與分析歷史資料,提出洞見。相較之下,測試則是一種控制下的實驗,在沒有歷史資料做為決策依據的情況下執行。舉例來說,某個電子 商務網站設有紅色的結帳按鈕,但是根據焦點團體(Focus group)的意見,產品經理提出假說,認為使用者會偏愛藍色結帳鈕,因此可能有更多使用者結帳。但是這個網站不曾有過藍色結帳鈕,所以缺乏歷史資料來比 較相對於紅色按鈕的表現。這個商業問題無法透過分析來解決。它需要測試。 因此,產品經理設計了一個控制下的實驗。他設計一個測試用網頁,讓一部分網頁流量顯示紅色按鈕,另一部分則顯示藍色按鈕。這位經理接著觀察使用者的結帳行為。現在,他有了從實驗而來的資料可以做分析,進而判定藍色按鈕是否真的會增加結帳意願。 此外,分析只能證明一種關係存在,測試卻可以證明因果關係。在我們的例子中,假設產品經理利用分析,見到平均下單金額和頁面載入時間之間存在某種關係,也 就是載入時間越長,下單金額越少,但他仍然不知道是下單金額影響載入時間,還是載入時間影響下單金額,或兩者都被其他某樣因素影響。如果他真的想要了解因 果關係,就需要設計一項測試實驗,改變載入時間並觀察對下單金額的影響,或者反過來觀察。 總而言之,分析是指分析過去的資料,以取得洞見和顯示某種關係。測試則是透過控制下的實驗,產生新樣本資料,以得到洞見和證明因果關係。 透過成長駭進讓顧客激增 成長駭進(Growth hacking)是組織中的一個流程,專注於驅動某個成長數值的可擴展增長。臉書(Facebook)利用成長駭進,讓用戶人數從四、五百萬成長到十億, 推特(Twitter)則藉此擴張客群達十倍之多。成長駭進這個簡單的咒語,可以為產品創造市場,甚至不受限於行銷預算。 成長駭進團隊為了實現目標,在組織內部的運作方式就像新創企業。他們相當精實,只包含少數的專家,在很少的預算之下,發揮創意,共同努力,並且快速做出決 定。一個團隊通常包括產品開發、產品管理、設計、分析和行銷等專業人員,努力確認和執行會驅動選定的成長數值急劇升高。 這裡有個關鍵是:這種成長是可擴展的,不是進發一次就消失的。由於大量進行實驗、快速學習,在習得教訓後來回不斷反覆實驗,並且經常付諸執行以學習更多,才有可能做到這件事。所有這些,都必須發揮創意進行分析。 最終結果是,納入所有領域的意見,形成一種收斂性方法,而全面加速邁向成長。成長駭進團隊會使用「拉」的策略以吸引消費者。也就是說,會包括使用產口叩的 經驗,藉了解使用者的動機和行為,並且提供立即的價值以吸引顧客,而增進與顧客的接觸。這種方法有別於傳統的模組化方法,也就是行銷部門在產口叩團隊生產 出一種產品之後,才出去接觸顧客。在確認顧客行為資料的種種形態,以及持續驗證產品改變所造成的影響方面,分析是個強而有力的工具。 瞼書早期的駭進方法,是將臉書延伸到臉書之外,允許使用者將他們的徽章和個人檔案等臉書小部件嵌入到他們自己的網站和部落格中。 這種做法透過網際網路,大大提高了臉書的能見度,千百萬人因此爭相註冊。臉書提供現有的使用者各種小工具,透過他們自身的網站散播他們有在使用臉書的訊息。 成長駭進並非制武化的設計,而這正是其強項所在。這些解決方案,會視不同的組織、目標,及其產口叩而量身打造。這需要組織的領導階層樂於接納,而且團隊成 員必須打破自身的技能框架攜手合作。面對大數據,別瞎子摸象大數據就像房間中的大象,我們非處理不可。事實上,在分析的情境中,它往往不是非常重要,但人 們似乎交替使用「大數據」(Bigdata)與「分析」(AnadyticS)這兩個名詞。以下說明為什 大數據是什麼?大數據通常可以用三個V來解釋,也就是數量(V0lume)很高,而且非常多樣(Variety)的資料,以很快的速度(VeloCity)流動。這三個V給我們製造了儲存和視覺化上的問題。 過去,資料分析是指處理結構化的資料。大數據由於其多樣性,與結構化資料(能以欄和列儲存)和非結構化資料(圖片:文件、電影)的激增而使複雜性升高。傳 統的商業智能系統是用於處理結構化資料,但非結構化資料是個問題。大量的資料已經存在很長的時間,但再加進另外兩個V,就使得傳統商業智能系統變得不穩 定。大數據是個商業智能問題,不是分析問題。大數據很難儲存和呈現,因此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技術(因而掀起人數據熱潮)。然而,一旦資料怪獸結構化後,成了 商業智能的一部分,就能以相同的方武分析那些資料。 如果執行正確,分析能先確認一部分的大數據,以聰明的方武利用假說,縮小範圍!就像福爾摩斯在太平洋尋找寶藏那樣。所以大數據不是分析的同義詞。 我們無法想像能用哥倫布的方法找到黃金,可是我們卻見到許多企業以完全相同的探險家精神去運用資料,面對數量龐大的資訊驚惶失措,浪費了大量的時問與資源,卻產生不了真正的商業價值。 更正啟事 一四六三期第一百頁標題「嚴選32個高PC值生活圈」,應為「高CP值」,特此更正。 預測分析是商業分析的進階延伸,從分析歷史資料,預測未來的事件或行為。可以用它來改善從商業分析得到的洞見之準確性。 我們鼓勵先用商業分析去解決問題,因為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得到高報酬率。在這之後,才針對問題中的一部分,借重高階分析。 書名:簡單用數據,做出好決策 作者:琵楊卡.潔恩、普尼特.夏爾瑪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5年12月3曰 琵楊卡。潔恩簡介 管理顧問公司Aryng的總裁兼執行長。曾在美國行銷協會、預測分析世界、G igaOm 和GoogIe分析使用者大會等商業及分析研討會上擔任專題演講人。 普尼特。夏爾瑪簡介 行動公司(Move Inc.)的分析、成長駭進和使用者研究副總裁。熱中於運用分析與消費者洞見,以產生顯著的商業效益。 整理者編輯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