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敗局】ESPRIT一年關店38家:成也批發,敗也批發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11
2014年3月的一個傍晚,華燈初上,我來到位於深圳羅湖區的華潤萬象城,瞭解服裝零售業行情。

在眾多服裝品牌中,我曾一度對ESPRIT這個品牌抱有好感,但久聞它經營不善,這次萬象城之行,便希望一探究竟,然而單單在這座購物中心尋找它的店舖,就費了不少功夫。

H&M顯眼的logo首先吸引了我的注意。這家成立於1947年的瑞典公司,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服裝零售商,自從2007年在上海開了第一家門店,截止2013年末,它在中國大陸門店數量已達到146家。很多城市的購物中心,H&M都成為吸引客流的熱門店舖,而深圳萬象城也不例外。

萬象街和書城路交接的丁字路口是深圳人流最密集的地段之一,沃爾瑪、深圳書城以及附近大大小小的商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匯聚於此,H&M萬象城店就設在這裡。臨街的鋪面,分為三層,約莫數百平米的樣子,負一層和一層是男裝,二層女裝及童裝,店內旋轉樓梯直接通往萬象城二層,這種帶有入口功能的設計,為H&M導入了大量顧客駐足消費。

相比H&M的張揚和高調,來自日本的「快時尚」品牌優衣庫和無印良品則內斂許多。

優衣庫早在2002年便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在華耕耘12年之久,但發力卻是近些年的事情,僅2013年一年,優衣庫便開設了82家新店,接近過去11年所開設門店總量的二分之一,從而使得中國門店數量暴增至257家。優衣庫萬象城店位於四層,延續其一貫的裝修風格,空間開闊,佈局井井有條,收銀台前排隊結賬的消費者眾多,生意並不亞於位置更好的H&M。

稍顯小眾的無印良品正在中國變得炙手可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2013年,進入中國8年的無印良品開張了35家店舖,門店總數達到100家。消費能力、審美觀念日益進步的市民階層開始接受這種簡潔、內斂的日式風格,從而為其在華業績增長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位於深圳萬象城三樓的無印良品門店便是一個縮影。排隊試衣的顧客絡繹不絕,男女老少皆有,令試衣區顯得侷促不堪,不得不分派專門的店員維持秩序,看來無印良品還需要在中國開設更多門店。

經過多番尋找,終於在深圳萬象城三樓一個冷清的角落,我發現了ESPRIT的蹤影。

令人失望的是,這個不足70平米的店舖,門可羅雀,店員態度冰冷,有如上個世紀國營商店的售貨員一般倨傲,內部裝修之單板,服裝品類之稀少,款式之陳舊,幾乎與街頭外貿小店無異。

要知道,在世紀之交的那幾年,ESPRIT這個品牌曾一度引領大眾時尚,其當時在中國市場的受歡迎程度,毫不遜色於H&M,ZARA、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快時尚」品牌如今的火爆。

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導致了ESPRIT的跌落?而這個「領頭羊掉隊」的故事又有何啟示意義?


ESPRIT前身是美國舊金山的一家製衣公司,以香港遠東有限公司為採購代理商,這家公司的老闆邢李源,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女星林青霞的丈夫。香港遠東公司在1980年代初開始在亞洲批發ESPRIT服裝,並在亞洲不少城市開設了零售店。1993年,該公司旗下思捷亞洲在香港上市,4年後收購ESPRIT歐洲業務,並更名為思捷環球控股有限公司」。

1997年,思捷環球與華潤集團合資組建華潤思捷,在中國大陸開展ESPRIT品牌服裝的零售業務,第一年便取得58%的業績增長,巔峰時期一度在全國近百個城市擁有數百家直營店和加盟店。當時ESPRIT號召力之大,「任何一個購物中心招商,如果沒有它開店,別人都不會進去」。

十年間,缺乏競爭者的ESPRIT幸運地在中國市場賺了很多錢,但危機也在與日俱增。

隨著H&M,ZARA、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聲譽鵲起,ESPRIT的內部問題也暴露無遺。

ESPRIT可謂「成也批發,敗也批發」。批發模式具有風險小、輕資產的優點,那些具備強大號召力的服裝品牌,往往無須自建渠道,依靠各級批發商即可實現迅速擴張。這正是ESPRIT快速崛起的關鍵。但也正是因為過於倚重批發業務,以至於忽視了供應鏈建設。

批發業務增加了價值鏈的中間環節,這帶來兩個直接的後果:一是部分利潤分流到批發商的口袋,從而抬高商品售價,二是阻礙了生產商與消費者的溝通聯繫,導致生產商對市場缺乏敏感。這也是為何ESPRIT服裝被人詬病「價格居高不下、款式萬年不變」的原因。

批發業務大量存在,拉長了訂單週期。即便ESPRIT的訂貨會從一年2次,提高到一月1次,但是受制於供應鏈,每次訂貨會的提前時間長達3個月,而ZARA則不到1個月。

供應鏈短板使得ESPRIT無法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更無力及時推出順應消費潮流的產品,從而導致系統性的滯後。據曾經負責ESPRIT在華業務的當事人回憶,ESPRIT的供應鏈成本比韓國服裝品牌「依戀」貴30%左右,更不要說與H&M,ZARA、優衣庫同台競技了。

客戶是一切生意的源泉,也是價值鏈的起點,企業通過與客戶達成交易來獲得商業價值和經營利潤。對待顧客的態度和理念,決定了一家企業的戰略、生意模式和組織文化,乃至市場表現。

企業多麼貼近顧客、貼近一線、貼近市場,就多麼貼近成功。這一點在競爭激烈的服裝零售業表露無遺。H&M,優衣庫等品牌成功的關鍵,便是源自對目標客戶的精準定位,對客戶需求的敏銳捕捉和快速反應。相反,對市場變化的漠視,對客戶需求的無動於衷,最終也會被市場和顧客淘汰。

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銷售網絡多麼發達,不過是一個連接企業與消費者,達成交易行為的通道,以為建立了看似強大的銷售網絡就把握住客戶端口便大錯特錯了。即便亞馬遜,如果沒有一套精準分析消費者需求的算法,其網絡平台和物流系統也會淪為擺設。

令人失望的是,ESPRIT的運營方思捷環球似乎只是把中國市場當做一門可有可無的生意,而不是必爭之地。ESPRIT過去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令思捷環球日益自滿,從設計師到管理層,均對中國市場、中國消費者缺乏必要的瞭解。ESPRIT運營總部位於德國,設計部門則設在香港。「那些管理者在遙遠的德國指揮中國市場」,「設計師坐在香港的辦公樓裡懶洋洋地喝咖啡」,在當時負責ESPRIT在華業務的華潤創業高管看來,這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2009年12月,華潤集團以38.8億港元,將所持華潤思捷51%股權全數賣給合資方思捷環球。第二年,ESPRIT業務一蹶不振,思捷環球業績暴跌98%,從此陷入漫長的虧損泥潭。

最新的消息是,思捷環球2014年前3月銷售額下降9.9%,過去一年,它關閉了38家大陸門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389

上半財年凈利潤暴跌50% Esprit的關店潮還要繼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8229.html

上半財年凈利潤暴跌50% Esprit的關店潮還要繼續

一財網 劉曉穎 2015-02-26 21:58:00

還記得你上一次買Esprit的衣服是什麽時候嗎?這個曾經流行一時的品牌近些年來的表現實在不佳。

擁有Esprit品牌的思捷環球控股有限公司(0330.HK)2月23日公布中期業績,如上月該公司盈警所述,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2015財年上半財年凈利潤暴跌50.5%,從上年同期的9500萬港元跌至4700萬港元。

雖然從ZARA挖來高層進行改革,但就目前而言,Esprit似乎複蘇無望。

關店節省成本

2012年9月,思捷環球從Inditex集團(zara的母公司)挖來了馬浩思擔任首席執行官。

在2013年的投資日會議上,走馬上任的馬浩思廢除了Esprit此前185億元轉型計劃,改為以節儉為主的四年轉型目標,包括每年節省10億元開支;把營運開支占比下降至少於50%。

這一系列的改革曾讓市場一度看好思捷環球的未來。匯豐在此後的一份報告給予信心認為思捷最糟的情況已經過去,並預料公司在2014年有望持續成長動能。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Esprit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在一年內由超過500間減少至只有305間。

管理團隊似乎成功通過削減成本達到減少經營開支的這一策略讓思捷環球2014年上半財年業績扭虧為盈,實現輕微盈利。

公司樂觀宣稱已經執行了這一“高效產品引擎”,建立更快更具效益的產品開發及供應鏈流程,並稱此為“Esprit成功扭虧為盈與重拾長遠競爭力的關鍵”。

但這只是曇花一現。就在剛出爐的上半年財報中,思捷環球表示由於銷售空間減少、歐洲異常溫暖天氣、中國退貨協議及不利匯率造成該集團2015財年上半財年收入大跌16.3%,從上年同期的128.10億港元跌至107.16億港元。

“不關店持續虧損難受。”服裝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說道,“但持續關店肯定不是好策略。”在他看來如今的Esprit是“江河日下,廉頗老矣。”

向快時尚看齊

程偉雄告訴《第一財經日報》,“除了那些快時尚品牌的沖擊、網絡銷售的競爭之類的外引外,一個品牌的崛起和沒落都是和內因分不開的。”

ESPRIT前身是美國舊金山的一家制衣公司,以香港遠東有限公司為采購代理商,這家公司的老板邢李源,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女星林青霞的丈夫。香港遠東公司在1980年代初開始在亞洲批發ESPRIT服裝,並在亞洲不少城市開設了零售店。1993年,該公司旗下思捷亞洲在香港上市,4年後收購ESPRIT歐洲業務,並更名為思捷環球控股有限公司”。

輝煌時期,ESPRIT市值高達1700億元人民幣,門店遍布全球,其中大部分門店分布在歐洲、美國等主流市場。不同於依靠低成本代工而走向世界的國內企業,ESPRIT也成為了迄今為止,唯一一個由中國人掌控、在全球擁有影響力的品牌。

不過自2006年起,邢李源先後辭掉了思捷環球集團董事會主席和CEO的職位,並不斷減持思捷環球股份。據統計,他先後減持股份10余次,至2010年完全拋空思捷的股票,總計套現約233.28億港元。

在邢李源等超級經理人低調離開後,思捷環球每況愈下,已連續幾年滑坡。

此前,就有市場人事指出,批發是Esprit當年快速崛起的關鍵。但也正是因為過於倚重批發業務,以至於忽視了供應鏈建設。

供應鏈短板使得ESPRIT無法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更無力及時推出順應消費潮流的產品,從而導致系統性的滯後。據曾經負責Esprit在華業務的當事人回憶,Esprit的供應鏈成本比韓國服裝品牌“依戀”貴30%左右,更不要說與H&M,ZARA、優衣庫同臺競技。

據悉,Esprit運營總部位於德國,設計部門則設在香港。

“算是一個老外品牌在中國本土市場水土不服,產品老氣橫秋遠離現代國內年輕、時尚消費者的需求的案例吧。”程偉雄總結道。

但Esprit的高層對未來的發展仍然信心十足。出身於快時尚行業的馬浩思就在這次的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該集團仍在轉型期,並稱有良好進展和正面改善,不過亦承認轉型尚需時日,但公司有足夠現金流予以支持。

據透露,思捷環球目前正在推出快速服裝,縮短產品上架時間。這也許意味要Esprit向H&M,ZARA、優衣庫們看齊?但現在還趕得上嗎?

編輯: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53

與羅萊生活全面合作 Esprit home想和無印良品一爭高下

很多國內消費者在購買鞋服、美妝、食品時會看重品牌,卻很少有人會在買家居用品時想到這些,這樣的消費習慣直接影響到零售市場。

早前,這一領域國內的品牌過於分散,集中度較低。行業里鮮有的幾家上市公司如富安娜(002327.SZ)、羅萊生活(002293.SZ)、夢潔(002397.SZ)等在經過多年發展,也逐漸進入瓶頸期。

以夢潔為例,該公司在2016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5億元,同比下降8.65%;實現凈利潤5590.83萬元,同比減少0.79%。另一家羅萊生活的規模相對大一些,但情況也不樂觀。同樣的,去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4億元,同期增長7.45%;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滑了近18%至1.5億元。對此,羅萊方面的解釋是為了推進家居化業務,公司加大各項資源投入力度,營業收入的增長還不足以覆蓋投入資源的增長,導致費用率上升,這是報告期內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

行業格局分散,為了拉動業績,幾家大公司都選擇轉型拓寬業務範圍。在此同時,並購同行的較小公司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廣發證券分析師糜韓傑就認為,國內家紡行業目前格局較為分散,區域屬性強,通過行業並購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市場占有率。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羅萊生活日前發布公告稱與恐龍紡織開展全面合作。按照羅萊生活的公告,恐龍紡織的股東香港恒惟貿易將恐龍紡織的股權,包括表決權、分紅權以及公司的管理權、人事權、財務權等一系列權利托管給羅萊生活。公開資料顯示,標的公司2016年收入3.81億。

羅萊生活投融資副總裁、董秘田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未來恐龍紡織將在托管的基礎上保持獨立運作,職能部門與羅萊生活合並,以阿米巴經營理念進行內部結算,利用羅萊的資源,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率和利潤。羅萊方面實現全面實際控制和合並報表。同時羅萊生活將以2018年-2020年利潤作為的合理溢價收購恐龍紡織股權。

據了解,恐龍品牌2015年國內床上用品套件市場和各種被市場的綜合占有率均位列第九。

受惠於Esprit服飾品牌的知名度,Esprit的家紡、家居產品早前在中國市場也頗受歡迎,其中國代理商恐龍家紡因此在行業內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而如今,隨著品牌老化以及其它新晉國際品牌的崛起分流了不少消費者。

記者采訪了解到,恐龍家紡的優勢資源集中在“品牌”。這家公司在早前曾獲得了多家海外品牌在國內的代理權,如Calvin Klein Home、Lacoste、Feiler等。得益於這些品牌在海外的聲譽,新品牌在進入中國前就有了一部分消費者。但在以品牌為導向的同時,恐龍家紡作為一個貿易商在研發的“產品力”、渠道的“管理力”上卻存在不足,尤其是縱深型銷售渠道建設不力。目前公司的渠道主要集中在國內的一線城市,門店數量近300家。雖然在大城市的經營尚佳,但在將產品下沈到二、三、四線城市運營時就顯得能力不足,這也對恐龍的經營業績造成了一定影響。

作為Esprit家紡在中國的代理商,恐龍家紡還是持樂觀態度,公司觀察到近些年有消費能力的城市年輕人願意在家居領域花費錢,同時註重品牌及品質。這讓這家公司意識到市場具有足夠的容量和潛力,不久前取得了Esprit Home家居產品在中國的代理權。

在恐龍紡織方面看來,當下知名家居品牌Muji無印良品,產品主打素色,被消費者稱為“性冷淡風”。而知名快時尚品牌Zara推出Zara Home受到關註,則是借助了服裝知名度形成的跨界影響。公司方面寄期望於Esprit在服裝方面的知名度眾所周知,以此為基礎傾力打造Esprit Home,對標Zara Home和Muji無印良品。

田霖認為,產品研發、渠道建設及下沈,是恐龍當下的短板,卻正是羅萊的強項。如果把運營能力比作弓,品牌能力比作箭,羅萊與恐龍的合作也就順理成章,雙方資源合力疊加將擴大渠道議價能力。

雙方的合作能產生多大的疊加效益,而恐龍代理的幾個品牌諸如EspritHome、Calvin Klein Home能否與無印良品與Zara Home競爭還有待時間檢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902

Esprit擬棄租旺角逾萬呎舖 月慳百萬

1 : GS(14)@2018-04-26 12:21:37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3454&issue=20180426
【明報專訊】整體零售市道雖從谷底回升,但思捷環球(0330)旗下連鎖時裝店Esprit繼棄租尖沙嘴及銅鑼灣巨舖後,昨日市場傳出再棄租旺角砵蘭街文華MPM商場巨舖,若落實離場,將是繼尖沙嘴及銅鑼灣商舖後,半年內放棄第三個零售核心區旺舖。

業主黎永滔:舖位意向月租150萬

上述Esprit承租旺角文華MPM舖位的業主、資深投資者黎永滔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Esprit今年初改以短租形式租舖後,營業額明顯改善,有意洽談續租,商舖意向租金150萬元,但「長租一定貴過短租」,預計最快於下月落實是否續租。除Esprit外,目前尚有其他租戶洽租,包括時裝、餐飲及化妝品等。

資料顯示,Esprit於2012年中以250萬元租用上述巨舖,地下連1樓合共面積約1.27萬方呎。上述租約今年初屆滿,當時未有新租客承接,故業主接受Esprit以每月100萬元短租多半年,較舊租大劈六成。若Esprit成功以長租約續租,新租金將較短租多約50萬元或50%,但對比2012年長租約月租250萬元少100萬元或40%。

3巨舖每月租金開支750萬

事實上,Esprit今年起已大幅縮減分店規模,最先於今年2月不續租尖沙嘴亞士厘道裕華國際大廈3層巨舖,樓面約2.7萬方呎,每月節省450萬元租金。思捷環球執行主席柯清輝日前表示,Esprit將於今年6月約滿後,不再續租銅鑼灣禮頓中心旗艦店,涉7000方呎,屆時每月租金支出可節省逾200萬元。若Esprit落實今年6月撤離旺角舖,三大巨舖於今年7月起可為思捷環球每月節省750萬元租金支出,但同時亦失去三大零售旺區的據點。

另土地註冊處顯示,西營盤皇后大道西349號地舖上月中以1900萬元易手,面積約1000方呎,新買家為禧耀有限公司,董事為慕詩國際(0130)主席陳欽杰,原業主為投資者劉鈺鋆,於2015年以1900萬元購入,持貨3年僅平手離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2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