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科技的去中介化,搖撼了人類最古老的專業——金融業這場草根革命,創造後金融風暴時期的新典範。 不用銀行任何服務,不跟銀行打任何交道,一個上班族可以搞定『錢』事嗎?」這跟台灣各銀行的網銀服務,有什麼不一樣? 這是我出發到「未來金融世界」之前,團隊提出的最大疑問。 為此,我詳細盤算過自己上班的一天:五號發薪日,要匯款給房東、繳信用卡費;中午跟同事吃飯前,先到ATM提款;年底美國聯準會(Fed)宣佈升息後,晚 上回家得上網路銀行檢視基金組合。雖然不用親自進銀行,可是每一樣都跟銀行脫不了關係,不是要承擔網路銀行倒數計時的壓力,避開網路銀行系統重整時段,就 是要忍受排隊領現金的浪費時間。 真的可以不跟銀行打交道,搞定「錢」事嗎? 為瞭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飛到倫敦。 倫敦,從羅馬時期開始商業交易,是全球首座金融城,十七世紀英格蘭銀行成立,是現代商業銀行濫觴。 現在,最古老的金融城卻要帶頭,革掉銀行出現以來四百二十八年(編按:指威尼斯出現第一家現代形態的銀行起算)歷史的命。點燃這場後金融海嘯時期革命的火 把,叫作「金融科技」(FinancialTechnology,簡稱Fintech),專指金融海嘯過後,新創公司利用網路去中介化的特質,提供消費者 單一金融服務。 這波金融科技的革命之火有多熱?在這個未來金融之都裡,捷運站、巴士、計程車上、電視裡,處處看得到金融科技的行銷廣告,從紅利積點兌換平台、線上應收帳款平台、點對點借貸、數位支付、到雲端會計系統。 據高盛證券數據,金融科技去年投資金額成長兩倍,從一三年的四十億美元,成長到一百二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億元),是現在最熱的投資趨勢;安永會計 師事務所研究顯示,倫敦是金融科技成長速度最快的城市,金融科技公司數三年間從個位數成長到四萬多家,年營業額逾兩百億英鎊(約合新台幣一兆元)。 他處理貨款、杳公司帳過去得耗一上午,如今二十分鐘搞定 來到倫敦,我們第一個碰到的Fintech領域創業家維多(Victor Trokoudes),讓我見識到什麼叫Fintech的生活。 哈佛大學經濟系畢業的維多,起初在摩根士丹利當交易員,金融海嘯後,他到房地產資產管理公司擔任交易策略設計師,年收入近千萬,過著典型的投資金童人生。 當他看到點對點跨境匯兌平台Transfer Wise起步時,他認為金融科技的便宜、簡單、透明可填補消費者對大銀行的不信任,決定放棄投資金融生涯,創立金融科技公司「藍鳥」(Bluebied),負責代銷零售業金流整合軟體。 金融科技不只翻轉維多的人生,也滲入他每天的生活。 跟多數老闆一樣,每天十點進公司,他一定先檢視公司前一天的財務。但他不翻會計報表,也不開Excel檔案,電腦上的行事曆直接跳出連結,他馬上點入雲端 專業會計平台Xero,兩秒鐘內銀行帳戶、信用卡、應收帳款、訂單、帳目等公司全部財務資訊一目瞭然,他發現有筆貨款今天到期,點開平板電腦上的 GoCardless App,點三下就解決。 二十分鐘內他搞定兩件事,接下來到中午還有兩個小時,他打算聯絡三、四個客戶談事情,還可以開一個內部會議:「以往,這兩件事情光跑銀行就耗掉一個上午,不是我的上午,就是會計的上午,」他對我說。 「又好比前幾天我幫一位外籍新進員工到銀行辦信用卡,要好多文件,花了一個小時都沒辦好,還要我再跑一趟。」他繼續抱怨著銀行經驗,「但後來改向虛擬銀行Fidor Bank申請,五分鐘即可。」 這天事情忙完之後,維多找個酒吧喝杯啤酒,邊處理點自己的事。他點開手機,查看自己在全英首家線上財富管理公司Nutmeg陽的理財套餐,確認最新的投資 組合和投資報酬率。回家路上,突然想起午餐欠同事十英鎊沒還,趕緊用StripeApp把錢轉給同事,並用即時對話框通知對方。 「我一天用五、六種金融科技服務,至少省下五成銀行手續費,多出三、四個小時,也知道對方在做什麼,」維多說,「我隨時可以安排自己的交易,不用受銀行限制。」 在倫敦地鐵車廂內的一則廣告,讓我們找到了第二個受訪者肯尼(Kenny Harmel),他是倫敦現在正夯的男士保養品Scaramouche+Fandango創辦人。他在廣告上笑容可掬的說:「應收帳款平台服務救了我們的公司」。 這句話讓我想到日劇《半澤直樹》主角半澤直樹的爸爸,就是因為沒錢週轉、跟銀行經理下跪也行不通,最後走投無路,自殺而死。如果當時有「應收帳款平台」這玩意兒,半澤直樹的爸爸也不用賠上性命,半澤的人生也用不著頻頻咬牙切齒的想著「加倍奉還」了吧! 「我們的問題就是所有中小型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兩天後,肯尼跟我們相約在五星級酒店的酒吧。他笑著說,「如果沒有金融科技,我現在就躺在路邊了,哪等得到今年開始賺錢呢?」 他貸款週轉金遭拒求助應收帳款平台,一天就籌到錢 肯尼一開始的故事,的確就像半澤直樹的爸爸般,因為公司週轉金不足而求銀行貸款,但他屢屢被銀行拒絕,唯一一家答應的,利率卻高達一〇%以上,他付不起。最後,他在網路上看到線上應收帳款平台MarketInvoice的廣告,決定姑且一試。 他把一萬五千英鎊的應收帳款送去申請,經過一天查核,隔天就收到七五%的應收帳款(剩下的二五%在通路付款後支付)。之後,凡是遇到一萬英鎊以上、較大額的應收帳款,肯尼就會運用應收帳款平台早點拿到貨款。 在創業的第二年,他想要跨足英國以外的市場,但資金從何而來?是要跟銀行借錢,或者用股權換現金,讓他陷入兩難。最後,他怕公司做不起來,自己還要負債, 決定到全球首個股權募資平台Crowdcube募資,四個月後,他以一七%的股權換得七十七位股東的七十二萬英鎊的資金。 「對這七十七位微型股東,要定期公佈財報嗎?」我問肯尼。 「他們多數人給幾百英鎊,是幫助人的心態,不是真想投資獲利,不過我們還是每季發電子報宣佈財務狀況,也聽聽他們對產品的意見。」肯尼說,「這是多量的小 股東比少數特定投資人好的地方,彼此之間沒有因交易產生的權利和義務,反而多了人性的交流。像現在耶誕節到了,我們也會寄禮物給股東和他們的家人。」 這個故事,讓我對金融科技創新,產生新認識,中小企業融資角色都面臨競爭,個人不但可以是銀行,也可當銀行大亨。的確,在英國,當銀行大亨變容易了。 他辦的銀行在手機裡成受人的轉變,外行人變銀行大亨 就在採訪全英國首家純網路銀行原子銀行(Atom Bank)創辦人湯姆森(AnthonyThomson)當天,他告訴我們,他正忙著處理西班牙對外銀行(BBVA)領投的四千五百萬英鎊。從準備到拿到 執照,一年不到的時間,即使還沒有任何服務上線,只憑著一萬名註冊用戶,湯姆森募到一億三千五百萬英鎊(約合新台幣六十七億五千萬元)資金。 「你看,我的銀行就在手機裡。」湯姆森邊暍咖啡、邊滑手機說。 妙的是,湯姆森是英國唯一一位成立兩家銀行的人,但他卻完全沒有銀行背景。只有高中學歷的湯姆森,從造船廠學徒做起,後來進入保險公司擔任業務行銷人員, 二十九歲成為行銷主管。三十三歲、一九八七年出來自創金融服務行銷公司城市金融行銷公司(City Financial MarketingGroup),十年後賣給法國最大的廣告行銷集團陽獅(Publicis)。 「我不認為我是銀行家,我是行銷人,」湯姆森說,一〇年以前,他沒有在銀行上過一天班。 正因為「不務正業」,湯姆森不是從規模、成本等錢的角度來看金融市場,而是體會、威受「人」的行為趨勢和轉變。「沒有那麼意識到自己是銀行,想比較多的是 客戶到底需要怎樣的服務、產品和經驗。」一〇年,金融海嘯後,他嗅到消費者對傳統金融業的反感和懷疑,創辦強調服務、便民的大都會銀行(Metro Bank),將銀行變成百貨公司,一週開七天,每天營業十二小時,辦影展、派對,歡迎帶狗上門,有狗食招待,開創英國銀行業新風潮;在三年內開設二十一家 分行,吸引超過三十萬客戶開戶。 去年,他在一場會議上詢問現場聽眾:「有多少人起床第一件事是看手機?」結果九成以上的人舉了手,這成了他創辦原子銀行的起點。 五年後,開始將自己的夢想行銷給真正的銀行家們。他找來當時英國滿意度最高的金融服務團隊——HSBC旗下FirstDirect經營團隊籌組原子銀行,於今年六月獲得英格蘭銀行的執照,創立了英國第一家純網路銀行。 在倫敦發展中的金融科技威力,真的超乎想像。 四百二十八年前,威尼斯出現第一家現代形態的銀行,為財閥集合大資本創建當代商業銀行奠基,從此金融家以渠道控制庶民的金融主權,開啟金融集權時代; 四百二十八年後,網路科技直接把渠道傳送到每個人手上,一點一滴的消解了金融集權結構,讓每個人重新掌握金融主權,開啟有史以來最大的草根金融革命,改寫了貨幣銀行史。 在全新的金融時代,你可以只改變日常用錢方式,銀行不再是你唯一選擇,同時可以享受金融科技帶來的便利、簡單和便宜,更可以鼓勵你的小孩把銀行家寫在「我的志願」列表裡,這已不再是空想,而是可實踐的創業藍圖,以及經營事業的做法。 人人都可以當銀行大亨,這已不再是資本家的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