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對華醫療設備發起337調查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599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官方網站消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表聲明,宣佈對北京怡和嘉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及其美國銷售子公司發起「337調查」,主要針對該公司用於治療睡眠呼吸障礙的醫療設備產品。

聲明稱,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瑞思邁公司今年7月19日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指控美國進口及在美市場銷售的睡眠呼吸障礙治療設備產品侵犯了該公司專利。

據聲明,同時被申訴的還有位於美國弗羅里達州的另外兩家公司。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表示,此案曾尚未做出裁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首席行政法官將把案件分配給一位行政法官,該法官將負責為該案安排和主持證據聽證會,對該案是否違反337法案做出初裁,並將初裁結果提交審核。  

怡和嘉業官方網站消息,北京怡和嘉業也在今年6月9日發表聲明回應被訴訟,聲明稱,公司產品皆為自主研發,公司已在美國聘請一流律師團隊應訴,並指瑞斯邁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打擊潛在競爭對手。

新華網報導,美國 「337調查」最早得名於《1930年美國關稅法》第337條款,後經曆數次重大修訂。根據該條款,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有權調查有關專利和註冊商標侵權的申訴,此外也開展涉及盜用商業機密、商品包裝侵權、仿製和虛假廣告等內容的調查。「337調查」不僅監督國際貿易,也管控美國國內的州際貿易,因此執法對象不僅是外國企業,也涉及美國本土企業。

據《北京商報》報導,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醫療器械貿易總額達300.62億美元,同比增長13.03%;其中,出口額為175.9億美元,同比增長11.96%。美國、日本和德國是我國醫療器械出口前三大市場,2012年三大市場所佔比重達39.35%。對於頻繁遭遇「337調查」,中國商務部多次表示,希望美國政府恪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聲明,根據有關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啟動「337調查」後,該機構須在45日內確定終裁的目標時間,並盡快完成調查。

今年以來,美國已多次對中國產品發起「337調查」及反傾銷調查。

2013年中美貿易摩擦事件:

美國對中國:

1月22日 發起對江蘇、陝西、香港的部分企業生產的碎紙機 部分流程製造業和部分含有相關部件產品的337調查

1月25日 發起對上海漢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移動設備鍵盤和觸摸鍵盤軟件的337調查

3月21日 裁定從中國進口的不鏽鋼水槽對國內產業造成傷害 將對國內相關企業進行補貼 並對從中國進口的不鏽鋼水草產品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4月30日 對中國常州凱迪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的現行制動器發起337調查

7月7日 決定繼續對來自中國、墨西哥和泰國的混凝土鋼鐵扎線展開反傾銷調查

中國對美國:

1月25日 宣佈1月28日起對原產於美國和歐盟的進口乙二醇和二甘醇的單丁醚徵收反傾銷稅

5月10日 對原產於歐盟、日本和美國進口的相關高溫承壓用合金鋼無縫鋼管發起反傾銷調查

5月31日 對原產於歐盟和美國進口的四氯乙烯發起反傾銷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97

中興、華為再贏美國「337調查」

http://www.infzm.com/content/94380

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官方網站消息,9月6日,美國際貿易委會主審法官對無線消費性電子設備及組件337調查案做出初裁,裁定被告中興公司、華為公司不侵權。

美國國際委員會9月6日發佈的裁決,在美國ITC9月6日發佈的涉及部分無線消費電子設備的337調查案(337-TA-853)初裁決定中,裁定華為及其子公司,以及中興通訊和美國公司在美國國內市場銷售的進口自上述公司的無線電子設備,未侵犯5809336號美國專利的第1、6、7、9~11以及13~16項權利要求,未違反美國337條款的規定,同時裁定美國國內產業存在運用5809336號涉案專利的情況。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開信息顯示,2012年7月24日,美國Technology PropertiesLimited LLC公司、PhoenixDigitalSolutionsLLC公司以及Patriot Scientific公司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指控美國進口以及美國國內市場銷售的部分無線消費性電子設備及其組件侵犯了其專利權,被告方包括中興通訊、華為、三星、HTC、LG等十二家企業。

歷經一年多艱難訴訟,此案初裁結果終於塵埃落定。

這是繼今年6月份之後我國取得的第二起337調查案勝利。據商務部公平貿易局7月2日消息,美國際貿易委會主審法官6月28日對無線3G設備337調查案做出初裁,裁定申請人Inter Digital公司所訴的7項專利中1項無效,另外6項,被告公司中興、華為不侵權。

不過,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美國市場的這種調查,即使成行,對華為、中興的影響也非常有限。在此之前,美國眾議院知識產權委員會已經發佈安全威脅報告,將華為、中興列入不建議採購的範圍。而目前華為在美國市場的銷售非常少。就華為而言,已經不再把美國市場作為戰略市場,中興在美國市場主要的銷售來自終端,設備銷售同樣有限。

華為、中興兩年間5次遭遇「337調查」

據商務部公平貿易局7月份消息,自2011年8月起,華為、中興公司連續遭遇5起美國337調查。

前述《第一財經日報》報導稱,近年來,「337條款」作為美國公司用來應對知識產權遭侵犯或外國競爭者的不公平競爭的武器,頻繁應用於針對中國企業的貿易摩擦。作為通過專利和知識產權「門檻」設置的一項貿易壁壘,一旦涉案企業被裁定違反337條款,涉案產品將失去在美國市場的銷售資格。

報導稱,2012年美國337調查立案60起,其中18起案件涉及中國產品,電子信息產品是遭遇調查最重要的產品。

據《京華時報》報導,「337調查」因最早見於《1930年美國關稅法》第337條而得名,主要是用來反對進口貿易中的不公平競爭行為,特別是保護美國知識產權人的權益不受涉嫌侵權進口產品的侵害。

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在公告中稱:「本案是我兩公司經過艱難訴訟取得的第二起337調查案初裁獲勝,客觀反映了我企業的競爭實力,有力地鼓舞了企業應訴信心。」

2013年中美部分貿易摩擦事件:

美國對中國:

1月22日 發起對江蘇、陝西、香港的部分企業生產的碎紙機 部分流程製造業和部分含有相關部件產品的337調查

1月25日 發起對上海漢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移動設備鍵盤和觸摸鍵盤軟件的337調查

3月21日 裁定從中國進口的不鏽鋼水槽對國內產業造成傷害 將對國內相關企業進行補貼 並對從中國進口的不鏽鋼水草產品徵收反傾銷和反補貼稅

4月30日 對中國常州凱迪電器有限公司生產的現行制動器發起337調查

7月7日 決定繼續對來自中國、墨西哥和泰國的混凝土鋼鐵扎線展開反傾銷調查

中國對美國:

1月25日 宣佈1月28日起對原產於美國和歐盟的進口乙二醇和二甘醇的單丁醚徵收反傾銷稅

5月10日 對原產於歐盟、日本和美國進口的相關高溫承壓用合金鋼無縫鋼管發起反傾銷調查

5月31日 對原產於歐盟和美國進口的四氯乙烯發起反傾銷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29

中國鋼貿史上首遇“337調查” 40家企業應訴截止時間不到兩周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6-05/1010506.html

在337調查立案的前一天,也就是5月25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的耐腐蝕板做出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終裁,裁定中國企業的反傾銷稅率為209.97%,在同被征收反傾銷稅的五個國家中,稅率最高。

____.thumb_head

留給中國40家鋼鐵企業的時間不多了,6月16日之前如果它們還未對美國鋼鐵公司提起的“337調查”進行應訴,部分碳鋼和合金鋼產品將會永久失去美國市場。

這是中國鋼鐵貿易史上首次遭遇“337調查”。4月26日,美國最大的鋼鐵公司美國鋼鐵集團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調查申請,指控40家中國企業在部分鋼材產品上存在不公平競爭行為,寶鋼、河鋼、武鋼、首鋼、沙鋼、鞍鋼等國內龍頭鋼鐵企業都在起訴名單之內。

一個月後的5月26日,“337調查”正式啟動。

中國鋼鐵企業面臨著三項指控:密謀控制價格、盜用商業秘密、偽造商品原產地。

所謂“337調查”,是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條款及相關修正案進行的調查,禁止的是一切不公平競爭行為或向美國出口產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貿易行為。

在337調查立案的前一天,也就是5月25日,美國商務部對中國的耐腐蝕板做出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終裁,裁定中國企業的反傾銷稅率為209.97%,在同被征收反傾銷稅的五個國家中,稅率最高。同時對中國企業征收稅率39.05%的反補貼稅,其中,寶鋼、鞍鋼、河鋼等大型鋼企反補貼稅率更是高達241.07%。

“337調查”令雙方摩擦再一次升級。2015年中國對美鋼鐵出口量只有240萬噸,占據出口總量的2.1%,而碳鋼和合金鋼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過,這區區2%很可能就此推倒中國鋼鐵國際貿易的多米諾骨牌,引發嚴重的連鎖反應。近年以來,中國鋼鐵因為相對低廉的價格優勢已經引發了歐盟等多個國家地區的抵制活動。與此同時,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多的鋼鐵產品被提起調查。

不過,在國內需求收窄、利潤微博的逼迫下,中國鋼鐵似乎還在聽從市場的召喚。業內人士指出,價格主導的因素,讓中國鋼鐵在國際市場旗開得勝,出口量一再沖高。2013年10月6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提出化解過剩產能要落實“四個一批”,即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轉移一批實際上就是將國內的過剩產量以擴大出口的方式向往輸出。國際貿易環境再趨緊張,讓中國鋼鐵產業所處的境遇很微妙。

擺在40家中國企業面前的是一場意義特殊的戰爭。

鋼鐵遭遇“337調查”

4月26日,就在美國鋼鐵公司對中國40家鋼鐵企業發起337調查請求的當天,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接到了來自寶鋼的應訴代理要約。隨後,多家大型鋼企相繼向這家機構發出應訴代理要約。

這是一家在國際貿易、WTO爭端解決領域打過“硬仗”的律所,曾多次代表中國企業以及中國政府應訴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業務帶頭人楊晨和田予將在接下來至少15個月的時間里率領一支多達十幾人的律師隊伍,全力投入到這起案件的訴訟中。

作為原告的美國鋼鐵公司指控中方公司的部分碳鋼、合金鋼產品在對美出口、在美進口和在美銷售中存在不公平競爭行為。指控包括三項內容:第一,陰謀操縱價格、產量和出口量,違反了《謝爾曼法》第1條(《美國法典》第15卷第1條)的規定;第二,侵占及使用美國鋼鐵公司的商業秘密;第三,原產地或制造商虛假標識,違反了《蘭漢姆法》(《美國法典》第15卷第1125(a)款)的規定。

涉案的40家鋼鐵企業,受到的指控不盡相同,有的三項全部涉及,有的部分涉及。“從操縱價格到盜取商業機密,再到偽造原產地,如此全面的指控在337調查歷史上實屬罕見。”楊晨向經濟觀察報表示。

5月27日,也就是立案第二日,中國商務部救濟調查局負責人發表談話,表達了“堅決反對和強烈不滿。”同一天,作為最主要行業組織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表談話,表示了“極大憤慨和堅決反對”。

依然是在這一天,寶鋼在其官網發布了一條“寶鋼集團對美國337調查正式立案的意見公告”,在對美方做法表達“遺憾”的同時,表示“將積極應訴抗辯”。“337調查”對於寶鋼為代表的企業,沖擊之大不言而喻。寶鋼股份(5.250, 0.00, 0.00%)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靜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涉案的冷軋產品(碳鋼品種)只有3萬噸左右,價值並不是很高,對公司的利潤影響不是很大,但我們企業在這個市場上耕耘了十幾年,時間非常長,我們非常珍惜這樣引領全球市場的高端客戶,這種損害還是比較大的。”“如果敗訴,不能排除未來更多其他鋼鐵產品被提起調查,以及美國以外的其他國際市場效仿美國的做法。”楊晨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近年來,中國鋼鐵因為相對低廉的價格優勢已經引發了歐盟、北美、南美等多個地區的抵制,這一年中國鋼鐵在國內、國際市場的際遇用“內外交困”來形容並不為過。2014年,14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鋼材產品發起21起貿易救濟調查;2015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37起。“在全球範圍內,大家還是會容易追隨美國的動向。”楊晨說。

從此前頻繁的“雙反”調查到如今的“337調查”,中國對美國出口受到的限制在增加。楊晨解釋,原因在於,首先,“雙反”調查主要考量的產品有沒有低價傾銷和政府補貼,從而對競爭對手造成沖擊,此次的337調查有一項重要的指控則是壟斷。“壟斷是你有了相當的市場份額,才可能有壟斷行為,這次的起訴是把中國企業的地位給提高了。”

而從可能引起的後果來看,雙反調查的後果是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而337調查裁定的是禁止令和排除令,意味著永遠失去美國市場。

中國勝算有多少?

6月16日之前,寶鋼將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交一份書面答複,對於此案做出第一次答辯。在這份書面答複中,寶鋼需要對於原告方的指控提出反駁性意見,以及做出一些事實層面的確認。

此後則是3至6個月的證據開示,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組織下,雙方各自提供各種證據。寶鋼之外,武鋼、河鋼、首鋼、鞍鋼等企業都將按此程序展開調查。“5月26號剛剛立案,目前還在答辯的準備過程中,寶鋼在和我們密切配合,準備應訴所需的材料與證據。”楊晨告訴經濟觀察報,所謂的準備,主要是收集事實證據,以及確定應付的策略。寶鋼因為涉及三項指控,所以在做全面的準備。“這一次中國企業將進行獨立應訴。因為各家企業的狀況不一樣,每個企業遇到的起訴點也不一樣。根據我們的了解,大多數都會去應訴。”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副主任李春頂也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相比以往,這次‘337調查’的最終處理結果會比較嚴重一些;第二,這次調查涉及到的企業多,有40家企業,而且多數都是一些重要的大型鋼企,影響範圍比較大。企業應該作好積極應訴的準備。”

以往的“337調查”,中國企業在很多時候卻並非如此積極。數據顯示,在過去已經判決47起“337調查”案件中,中國企業的敗訴率高達60%,遠高於國際平均敗訴率26%。

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楊晨向經濟觀察報介紹,“337調查”本身比較複雜,訴訟成本比較高,一個案子的律師費、證據保全公司等第三方的費用,可能需要動輒幾百萬美元,應訴成本之高令很多企業不堪重負,放棄應訴就會相對較多。

2003年的電池“337調查”案件中,訴訟費高達300萬美元,相當於當年電池行業出口的利潤總和;2005年的橡膠助劑“337調查”案件中,中國企業需要支付2000萬美元。

不過這次有所不同。“我們認為,這次的‘337調查’,政治背景更濃一些,原告方在法律層面能夠站得住腳的證據非常薄弱,中方勝訴的幾率會很大。”楊晨告訴經濟觀察報,更加重要的是,這次的積極應訴是要表明中國鋼鐵企業的“態度”。

楊晨所謂的“態度”在企業那里得到了印證。武鋼此次面臨前兩項指控,分別是控制價格和竊取商業機密。針對指控中涉及的控制價格,武鋼集團宣傳部主任孫勁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如此回應:“武鋼現在整個的生產過程也全部是自動化控制,從產品的研發、原材料的購買到生產過程、人員配置、工資標準再到產品的銷售、價格等,都完全進入了我們的ERP自動化控制系統,都可以據此調查出來,並提供相應的證據,比如我們的產品是怎麽研發出來的,哪里買的原材料,我們支付了多少人工成本,銷售品種、總量及利潤是多少,都是可以在ERP系統里查到,也就是說我們的整個生產過程是有記載的,可以拿出非常有力的證據做出回應。”“如果說我們對美國傾銷了鋼鐵產品,那應該是我低於成本價賣給你,但根據我們的數據顯示,就完全可以推翻這一無理指控。之前美國多次試圖采用鋼鐵的反傾銷手段同我們打官司老打不贏,這就是原因所在。”孫勁說。

針對指控中的盜取商業機密,孫勁則表示:“鋼鐵產品是較為成熟的產品,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知識產權糾紛。更何況,這一說法毫無事實根據。武鋼有自己的研究院,所有產品的研發、專利申請包括研究報告,我們都有,而且都是可以提供出有力的證據。到目前為止,調查還沒有開始進行,到時我們會出示相應的證據材料。”

在此次被提出三項指控的寶鋼,在其官網發布了一則聲明,明確表示:“在2009年寶鋼即建成了多功能超高強度鋼生產專用線,為寶鋼開發和生產雙相鋼奠定了基礎,並通過了多家汽車主機廠和零部廠的材料認證。”

寶鋼集團法務部部長沈雁在此前的央視采訪中表示:“寶鋼已經把所有需要的材料收集完畢,從研發到發過的大量論文、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會議上做過的一些報告,以及汽車廠商對於我們材料認證通過的一些決定,全部做了收集,應該說寶鋼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應訴準備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指控的相關內容,作為行業重要組織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也被美國鋼鐵公司認作是“壟斷組織”。

對於這一說法,楊晨提出了自己的反駁意見。他表示,協會作為行業組織,美國也有鋼鐵工業聯合會,也有其他各種產品協會,協會並不具有任何引導和控制出口價格、數量的職能,從事實上來說,也根本做不到。中國鋼鐵企業體量比較巨大,是經過多年的充分的市場競爭發展壯大起來的,再者,鋼協既沒有股權,也沒有管理權,說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是壟斷組織這個說法根本不成立。

“從已經掌握的信息看,美國鋼鐵公司的指控不成立。如果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能夠公正審理,中方勝訴的幾率還是很大的。當然,目前不能完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楊晨說。

為何是現在?

“2015年,中國出口美國的鋼材產品只有240萬噸,碳鋼和合金鋼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美國一年的進口量是4000萬噸,拿這區區200多萬噸來挑起是非,這是愚蠢的作為。”冶金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的語氣里都是憤怒和不平。

李新創認為,有市場需求就是好產品,就代表了競爭力。美國的反複調查,事實上早已表現出了對中國鋼鐵的極大偏見。“美國此時提出‘337調查’,在我們看來實在顯得突兀。”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市場調研部進出口協調處的一位負責人則認為,全球鋼鐵產業在上個世紀完成產業轉移,從美國為中心轉移到了以亞洲為中心。“鋼鐵在美國從70年代就已經被作為夕陽產業,美國對其不投入,不研究,甚至是學校的鋼鐵冶金專業都已經成為混合大專業,不再設立細分專業。美國鋼鐵產業自身的落寞,才是發起調查的最根本原因。事實上,相較於新興產業這樣的知識產權糾紛熱地,鋼鐵產業的知識產權糾紛向來極少。”他說。

這位負責人所說的“突兀”,在代理寶鋼、武鋼、首鋼三家企業的律師楊晨看來,還體現在這次“337調查”本身的特殊性上。

事實上,“337調查”主要是針對於知識產權有關的貿易爭端,盜取商業機密是比較常見的指控,但反壟斷(針對第一項指控)和反規避(針對第三項指控)本身不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傳統管轄範圍內。

“反壟斷一般是由美國的司法部或者是由聯邦法院管轄,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介入反壟斷調查在歷史上是第一次,這在歷史上是第一次,反規避問題傳統意義上則是由商務部立案調查。雖然對於337調查範圍的規定比較寬泛,並不排除知識產權以外的調查權限,但我們認為如果不是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來介入這件本身並不專長的事情,會更合理一些。”楊晨向經濟觀察報表示,“這次的‘337調查’本來就不應該立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存在審查標準太低的問題。從立案的角度,我們認為美國已經具有一定程度的貿易保護傾向了。”

政治因素則被認為是此次“337調查”的另一個重要背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由6個委員組成,3個是民主黨,3個是共和黨。“今年恰逢大選年。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會考慮黨派的利益。當然,從美國的法律角度,對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不公正裁決,可以上訴到美國的法院。”楊晨說。

楊晨介紹,回顧過去,貿易領域的爭端與美國大選一直如影隨行。大選年必有大案,2004年,2008年,2012年,均是如此。如今大選在即,美國國內對於中國鋼鐵產業並不友好的氛圍的確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除此之外,對於入世進入15個年頭的中國來說,今年也是特殊的一年。”楊晨表示,根據WTO中國入世議定書的15條,各個國家應該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或者放棄在反傾銷當中對中國適用替代國的方法,“美國和歐盟一些國家的產業原本不希望各自政府履行WTO的有關承諾,在這個時候提起訴訟,也是對政府的一種施壓。”

中國鋼鐵的夾縫

15個月之後,也就是2017年8月左右,針對中國鋼鐵國際貿易的首個“337調查”將會經歷初裁、終裁,最終將結果遞交美國總統。“從我們目前的分析來看,已經不能排除美國貿易保護的動機,美國公司試圖借337程序對自身和所在行業形成保護。如果在中國鋼鐵企業反駁證據有力的情況下,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終做出不公正裁決,那麽就可以視為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行為了。”楊晨向經濟觀察報表示。

2016年前4個月,中國鋼鐵對美國的出口量只有37萬噸。照此規模,今年的對美出口量很有可能連200萬噸都難以突破。盡管基於區位導致的物流成本原因,對美國、歐洲地區的鋼鐵貿易一直都不是中國鋼鐵出口的大頭,但過去數年這兩個地區近年時而上漲、時而下滑、總量不大的出口依然能夠直觀反映出中國鋼鐵貿易身處的微妙國際環境。

2015年,中國對美出口鋼材240萬噸,對歐洲出口950萬噸,而這一年美國每年鋼材進口用量在4000多萬噸,歐洲過去一年的內部鋼材貿易量則有一億多噸。

美國和歐洲的出口量有可能會持續萎縮。在這兩個貿易爭端的最主要是非之地,中國鋼鐵幾乎快要被積壓地失去了存在感。不過,中國鋼鐵的出口總量依然在上漲。2011年,中國鋼材出口量是0.49億噸,2015年達到1.1億噸,從絕對值看,“十二五”期間,每一年中國鋼鐵的出口量都以不小的幅度在增長,其中,2014年出口更是同比增幅達到60%。

在這期間,中國鋼鐵國際貿易的摩擦次數伴隨著這組數字在同步上升,“政府補貼”、“政府幹預”、“中國鋼鐵威脅論”也隨之出籠。

2015年,針對中國鋼鐵的貿易救濟調查達到37起,達到歷史之最,而令各界深感不安的“337調查”最終在2016年的年中被“恰逢其時”地提出。

根據中鋼聯的統計數據,今年前4個月,中國鋼材出口累計3700萬噸,累計同比增長7.3%。按照這一形勢,2016年中國鋼材出口用量還將再創新高。而針對中國鋼鐵的“不友好”行為不出意外,也將持續居高不下。

中國鋼鐵出口增長的背後有著鋼鐵行業乃至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然。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不鼓勵鋼鐵的大量出口,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於,鋼鐵是高耗能高汙染行業,大量的生產和出口,對於本國經濟並非全是好處。

我的鋼鐵網進出口分析師張曉麗認為,價格主導的因素,讓中國鋼鐵在國際市場旗開得勝,出口量一再沖高。“這也是迫於國內市場空間收窄的壓力,國際市場成為中國鋼鐵企業化解產能的另外一個出口。”張曉麗說。

不過,眼下中國鋼鐵的出口利潤也未見得很高。分析機構透露,今年三四月國內鋼價陡然上漲之際,鋼鐵外貿甚至出現了不少“毀單”的現象。也就是說,鋼鐵出口的利潤沒有想象中那麽高。“鋼鐵外貿的利潤沒有想象地那麽高,但企業產能過剩,國內需求和價格又不盡人意,這樣出口的動力會一直存在。目前來看,價格依然是中國鋼鐵在國際市場的最重要籌碼。”一位鋼鐵企業人士如是說。

  • 經濟觀察報
  • 陳旭
  • 李紫宸 董瑞強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970

山西:1至6月查處扶貧領域違紀問題366件 處分337人

據中紀委網站7月30日報道,2016年1至6月,山西省查處扶貧領域違紀問題366件,處理375人,給予黨政紀處分337人。

山西省紀委表示,重點突破帶動全面整治。緊盯扶貧領域虛報冒領、截留私分、貪汙挪用、揮霍浪費等問題,在辦理扶貧事務時吃拿卡 要、刁難甚至欺壓群眾,在項目安排、資金落實中以權謀私、執法不公或優親厚友、顯失公平等問題,在項目安排、資金撥付中消極應付、推諉扯皮等問題,進行嚴 肅整治。緊盯工作重點縣和薄弱環節加以整治,根據扶貧領域查處的典型案例確定一批重點縣,從移交市縣紀委扶貧領域信訪舉報件中,篩選問題比較集中或者典型 的線索開展多輪次、滾動式的督辦。

嚴肅查處助推廉潔扶貧。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著力在及時發現問題、嚴肅查處問題、推動解決問題上下功夫,推動監管、查處、整改三到位。實踐“四種形 態”,對扶貧領域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打招呼、早提醒、早處理。對不聽招呼,不收手、不知止,頂風違紀的堅決從嚴查處。省紀委選取部分縣扶貧領域的 舉報線索,組織力量快查嚴處。各市、縣紀委查處了一批典型問題,整治了一批突出問題,通報了一批典型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37

滴滴獲富士康子公司1.198億美元投資 估值達337億美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08/158655.shtml

滴滴獲富士康子公司1.198億美元投資 估值達337億美元
i黑馬 i黑馬

滴滴獲富士康子公司1.198億美元投資 估值達337億美元

滴滴出行天使投資人朱嘯虎評論稱,這次投資是“產業資本和互聯網的進一步結合。”

i黑馬訊 9月8日消息 今日,富士康子公司鴻準宣布向滴滴出行投資1.198億美元,將持有滴滴0.355%的股份。根據投資金額和所占股份測算,滴滴當前的估值超過337億美元。

滴滴官方表示,富士康是全球電子行業領軍企業,滴滴在海內外價值投資者支持下,將繼續全力投入推動中國移動出行產業發展,為用戶創造更佳體驗。

此次富士康子公司的加入,滴滴無疑又擁有了一位產業投資者。滴滴出行天使投資人朱嘯虎評論稱,這次投資是“產業資本和互聯網的進一步結合。”

據了解,鴻準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是臺灣鴻海集團投資中國大陸富士康科技集團的下屬子公司之一。前身是鴻海核心事業處﹐公司主要從事精密模具﹑精密機械零件加工及模具設計開發﹑自動化設備開發等優質工程服務。過去,富士康也曾在汽車相關領域進行投資,包括與騰訊合作生產電動汽車。

今年5月,富士康最大的合作夥伴——蘋果公司戰略投資了滴滴出行10億美元。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與uber中國合並,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於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余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滴滴也因此成為了唯一一家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共同投資的企業。同時,滴滴出行創始人兼董事長程維將加入Uber全球董事會。Uber創始人Travis Kalanick也將加入滴滴出行董事會。

滴滴出行 富士康 投資 估值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142

11個月生意額 337億元 過檔中原 禁前高層原區賣樓 美聯敗訴

1 : GS(14)@2010-12-21 21:45:5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788507

【本報訊】專門代理豪宅的美聯物業前助理營業董事羅文駒,今年過檔中原地產後,美聯入稟高等法院申請臨時禁制令,禁止他從事以往負責區域的物業代理業務及向美聯的地產代理挖角。
法官昨駁回美聯的申請,指羅的僱傭合約甚至限制羅接觸與美聯沒有關連的客戶,範圍太廣,認為美聯最後勝訴機會不大,而且羅未被指控曾接觸美聯舊客戶,故毋須頒令禁制。
原告為美聯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及美聯物業代理有限公司,被告羅文駒離職前是山頂及南區豪宅組助理營業董事,負責山頂、紅山半島、淺水灣、深水灣、貝沙灣及赤柱等豪宅地段的美聯分行業務。
法官林文瀚在判詞中表示,是否頒佈禁制令,取決於案件正式審訊時,原告的勝訴機會。
要求半年不接觸客戶


法官指,羅的僱傭合約禁止他於離職後六個月內,在他以往負責的區域從事物業買賣或租賃的物業代理業務,是完全禁止羅接觸任何客戶,包括與美聯沒有關連的客戶,範圍太廣,相信案件正式審訊時,法庭會拒絕執行這些條款。
合約又禁止羅向曾經委託美聯買賣或租賃物業的客戶提供物業代理服務。法官認為上述條款已為美聯提供足夠保障,而且美聯在本案中並無指控羅違反此條款。
法官續指,僱傭合約禁止羅向所有原告的職員挖角,包括並非從事物業代理的職員,但沒有證據顯示原告需要如此廣泛的保障。
法官又指,原告申請禁制令是為了維持客戶與原告之間的聯繫,但沒證據顯示這種聯繫屬美聯獨有,相反,這些客戶多數會委託不只一名地產代理。
羅文駒今年 9月 3日離開美聯物業。原告指他之前負責的豪宅區域為原告帶來可觀佣金收入。原告去年在這個豪宅區域促成的物業交易總金額為 286億元,今年首 11個月則為 337億元。
案件編號: HCA1599/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74

小林尊半小時吞 337雞翼 破紀錄

1 : GS(14)@2012-02-05 14:09:01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042929
33歲的小林尊賽後說,雖然肚子有點沉,但聲言「如果給更多的時間,還可以多吃 100隻」。為加強食力,他在賽前曾研究如何咬開雞翼的肉,每天吃下 200隻雞翼練習。他下一個目標是捧走東京意大利薄餅競食大賽冠軍,並打入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
英國《每日郵報》/中央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5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