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漢基控股(412)、馬斯葛集團(136)、民豐控股(279)業績之公佈(2)

由於已有10個回應,所以我會公佈答案:

就肉眼可見,這三家上市公司私的帳目是有以下特徵:

漢基控股(412)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4/LTN20080724018_C.pdf

馬斯葛集團(136)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5/LTN20080725496_C.pdf

民豐控股(279)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727/LTN20080727023_C.pdf

(1) 三家公司都錄得虧損

漢基虧三點六億,民豐虧四億,馬斯葛虧兩億三千萬,三家公司約虧十億,約每日虧三百萬

(2) 三家公司虧錢的主因為證劵投資虧損

三家公司在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投資公平值虧損一項中都錄得一億到四億不等的虧損,為其虧損總額的70%-120%

(3) 三家公司均有大量投資物業

三家公司有均有過億的投資物業,但有一部分是如何的,相信大家都知道

(4) 全部公司都有大量股票投資

這些公司均有資產負債表均有一項"持作買賣投資","透過損益以公平值列賬之投資", "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投資",佔公司資產10%-40%不等,但是他們的投資劣績斑斑..另外大家都知道他們"投資取向"如何,肯定會因此而"繼續虧損".

(5) 所有公司都有應收貸款

這一系公司都是有一項神祕的應收貸款,佔其公司的資產的一大部份,這些資金借給誰,用作甚麼用途,我們不得而知...

(6)公司都有一定量的現金

公司有一兩億現金,準備之後(被人)做大世界之用...

據我分析:

他供股是要出錢,但帳面上有一項應收貸款,佔公司資產五成以上,但絕無披露其明細,那樣,他供股的錢的來源在哪…大家應該明白…

如何解決這些應收貸款?

"還錢"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收購前文的物業和一些垃圾項目,另外也可以把一些真項目高買低賣等

另外,他在披露上絕不是大股東,所以就算用他名字買賣都不是問題,但是監管機構會check得好緊,所以要用一些不知名離岸公司去隱瞞收購者身份….

這就是財技在壞的方面的用處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43

通用貨幣-萊福資本(901)、民豐控股(279)、漢基控股(412)

眾所週知,只要政府立法就可以令一些廢紙稱為「貨幣」,美國的美金是一例,之前雖然是金本位,但在七十年代尼克遜總統取消金本位後,美元背後根本無任何保證,但很多國家或地方均以美元作為掛勾貨幣,如香港,就算不是,美元亦作為國際的貨幣,作為石油、金屬及一些毒品的交易貨幣,另外美國的國債都要是以美元購買的,以作為政府及社會消費之用。但用這些廢紙換取貨物,而其他國家以其生產的物品作廢紙,最後的得益者是誰呢?

但股票更加厲害,在香港,只要公司現股本不超過法定股本,根本不用政府批准,只要通過「股東大會」,就可以最多印20%公司股本的股份,著要發多些,只要通過股東一關就可以了,就可以用來買車買樓買廢紙買網站.....

但有一系著名於發行股票的公司,除用自己系內的股票買大樓(之前有述,可參閱之前的文章無敵的廢紙:

http://blog.zkiz.com/greatsoup/2008/09/09/%E7%84%A1%E6%95%B5%E7%9A%84%E5%BB%A2%E7%B4%99-%E5%A8%81%E5%88%A9%E5%9C%8B%E9%9A%9B273%E5%92%8C%E9%A6%AC%E6%96%AF%E8%91%9B136/

還可以印來還債。

萊福(901)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29/LTN20080929196_C.pdf

民豐(279)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26/LTN20080926608_C.pdf

漢基(412)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926/LTN20080926576_C.pdf

這三家公司在兩星期前宣佈,由於萊福資本欠付民豐2,500萬及漢基2,000萬,於是萊褔發行同等價值的可換股債,並無利息,每股換股價為0.15元,完成兌換後,加上之前持有的股份,民豐及漢基兩公司分別持有萊福23.41%及20.74%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及第二大股東。

發行可換股債券的萊福稱:

鑑於金融市場近期表現波動及所產生之信貸緊縮已令資金供應緊張,因而導致本公司之
融資成本增加。因此,董事認為建議發行事項為本公司對銷其結欠第一貸方及第二貸方
之貸款之適當方法,並可減少本公司之債務。


由於換股價較股份於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即緊接清償契據日期前之最後交易日)
之收市價折讓約9.09%,亦並非重大折讓,

(greatsoup: 之前系內公司借給旗下母公司利息只為4.5%,9.09%為約兩年之複利,還說不是重大折讓,真是自打咀巴,哈哈)

董事(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認為第一份清償契據及第二份清償契據(包括換股價)之條款按現時市場狀況而言,屬公平合理,且符合股東及本公司之整體最佳利益。

債主一稱:

鑑於萊福股份之最近交易價格接近本年度之最低水平,故本公司訂立清償契據,以
受惠於此。本公司認為可換股債券將為本公司帶來彈性及機遇,相信於可換股債券
年期內之任何時間,行使其權利轉換萊福股份及因任何萊福股份價格上升而取得最
大利益實屬恰當。


(greatsoup:因該系股價是「有目共睹」地向一個方向走,呢2,500萬一定會凍過水,哈哈,如果上升到十年前高位的話,我無地自容。)

由於換股價較萊福於二零零八年八月三十一日之每股資產淨值0.301 港元(誠如萊
福於二零零八年九月九日之公佈中所載)折讓約50%,董事(包括獨立非執行董事)
認為清償契據(包括換股價)之條款按現時市場狀況而言,屬公平合理,且符合股
東及本公司之整體最佳利益。

(greatsoup:這系股票不停持續發行賤價發股,折讓始終會更窄,終至到發行這個水平,對股東是否合理,見人見智。)

債主二稱:

本公司為一間投資控股公司,其附屬公司主要從事物業相關投資、證券投資、廣告投資及彩票相關業務及放債業務。


Double Smart為持牌放債人,向萊福提供貸款乃於其日常及一般業務過程中進行。鑑於金融市場近期混亂,從而引致可動用之資金緊張,萊福已請求Double Smart 訂立結算契據,以重組該貸款。儘管可換股債券並不附息,但其提供本集團將貸款轉換為萊福股權並受惠於萊福集團未來增長之選擇。因此,儘管萊福於過去兩年錄得虧損,惟董事仍認為結算契據之條款屬公平合理。

此外,鑑於轉換價較萊福股份之近期成交市場價格有折讓及較每股萊福股份之未經審核綜合資產淨值有大幅折讓,董事認為認購事項之條款屬公平合理,並符合本公司及其股東之整體利益。

(greatsoup:同一模子澆出來的,不知所謂。)

總的來說,公司股票多了,下年可以發的股票更多,股價多發就跌,股價一低就合股,若可換股債換成股票,股價跌多合多幾次,就會無晒,這四千多萬就好像沒還過一樣。

這系不停在換資產,以股票作為買大樓,還債、拿錢的本錢,另並在這一系內通用,可謂是這一系的通用貨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4

物業背後的故事-民豐控股(279)、威利國際(273)、萊福資本(901)


(1)


這看來是一單很平常的交易,可參看威利國際方公告,也可參看民豐國際方公告,但牽涉的東西卻是不少。


今日,威利國際(273,前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的附屬Apply Worth Limited,宣佈向民豐抗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附屬賣方昇朗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作價5,200萬,其控制華匯中心21樓的業權,淨值約900萬,及股東貸款賬面值約4,430萬,每年租金收入90萬,其盈虧情況如下:





可見大部分獲利都是靠物業重估得來的。


(2)


買方何時買回來的?我翻查了幾年的年報,發覺應是在2006年間購來的,翻查2007年報附註:


財務報表附註15:




明天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97

物業背後的故事(2)-民豐控股(279)、威利國際(273)、萊福資本(901)


再續昨晚的話題。


從上面的年報一頁中,可以留意到這就在2006年年報附註31(a)的一段東西,內中寫明:


(a) 收購附屬公司
於2006年5月4日,本集團收購Startech Business Limited(其主要業務為持有物業)之全部權益,現金代價為港幣3,882,000元。


但是該公司在2006年5月並無公告說明這項收購,可能是因為按上市規則第14章提及的標準,金額不夠高,所以不用披露,比率與披露的定義詳如下圖,至於比率的定義,請參閱以下文章











在這項交易中,買回來的租金回報率還不足2%,以北角區的標準,可能真的較低,真要誇誇那估值師。


(2)


但是買方威利國際持有55.27%的公司,在公告中它稱是間接控制買方Apply Worth Limited,而直接控制的公司就是由歌德豪宅有限公司。


這家歌德豪宅公司,其實就是華匯系物業投資的精華所在組合而成,其物業組合及資產如公函所 述。在2009年10月,有一位獨立第三方羅小姐(這位羅小姐資料請詳閱該訪問)向 該公司以每股60仙認購公司7.5億股,作價4.5億港元,據年報所述 (p.14),資金將分3個月支持,交易在12月完成,持股降至55.27%,在3月,公司稱羅小姐已付1.5億,其餘3億尚未付。


明日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2

物業背後的故事(3)-民豐控股 (279)、威利國際(273)、萊福資本(901)


在繼續談之前,買方民豐控股在昨天出了澄清公告:


公司稱原本物業是由民豐附屬Wise Sky持有,其後民豐在2010年4月9日成立另一附屬Sunny Soar,然後把Wise Sky權益轉移Sunny Soar,架構則變成民豐控制Sunny Soar,Sunny Soar再持有Wise Sky,Wise Sky再持有物業。


並補充稱該物業面積為10,736平方尺,因Sunny Soar剛成立,並無報表,故其業績只是參考標的,以營業額粗略計算,每月平均租金每呎只是7塊,真是非常便宜。


可以知道,這家Sunny Soar目的是在做這次交易,並希望把物業標的儘量隱去,以使人查不出底細,方便他們做同系交易,把資產不停交換。


今晚再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8

物業背後的故事(4)-民豐控股 (279)、威利國際(273)、萊福資本(901)


再續第二篇第三篇所談 的東西。


第二篇談及羅小姐在10月認購協議中,提及完成後先付1 億,餘款在3個月內分期或一筆過支付。但在 5個月後,只付了5,000萬,即合共1.5億,由此可見,其未付足款大部分款項。但是,據後來的年報及公告,股權就已經過戶了。


故個人推論,可能大家是自己人,有拖無欠吧,估計其後就動 用系內資源,向其財務公司借錢,協助付 款,其後宣稱某些人賴債,然後就把帳項一筆勾銷,這筆錢就此虧掉,從而以上市公司的錢來協助把資產私有化,但從這些資料看見,公司看來連錢也借不出來,財 務可能陷於較為危險之境地。


但可能在核數師的監察 下,為免發生問題,故此參訂補充協議, 改作由3月中起其後6個月,以一筆過付款或每次不少於5,000萬支付代價,並提供500萬的賠償,但是欠下3億11個月,如這500萬是利息的話,年複 利只是1.82%,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較低呢。


(4)


另外歌德豪宅亦出售美時投資有限公司的股權予同系的福方國 際(885),可參看威利方公告福方方公告。 其作作價1億,以4億股,每股25%褔方國際新股支付。


美時投資持有的是廣東的集富大廈(前稱廣宇大樓綜合樓), 這物業最初是在2006年6月,仍未是華匯系上市公司的馬斯葛(136)向當時的大股東陳愛玲小姐購入的,作價9,200萬,詳情可看此公告


其後陳小姐賣殼予詹先生,其後詹先生把股東透過發行新股及可換股票據,暗地轉移給華匯系,然後透過礦交易把資金部分退出,取回部分成本。此方法亦類似南興(986)的做法,但不幸失敗


2008年9月,馬斯葛把這大樓售予威利國際旗下的時美投 資,作價1.12億,以當時每股14仙(經1次10合1,1次5合1調整後7元),以8億股支付(合股後則是1,600萬股,以每股29.5仙計,現值 472萬,兩年不到已剩下約4%,可見貶值之速),可參考威利方公告, 亦可參考馬斯葛方公告


其後在歌德豪宅重組後,就屬於歌德豪宅的旗下一項物業,在公函(p.21)中,該物業估值1.05億,現時售出價格是1億,已有虧損,但是那些股票可是持續貶值的,哈哈,不過不重要,物業還是自己的, 但股票卻多了,其實在全系來說是有利的。


(5)


現在談談租戶。


其實該層的租戶其中之一是他們旗下的萊福資本(901),他們地址是香港北角馬寶道28號華匯中心2101-2102室,就正在此物業的標的的層數,據稱是在2009年10月搬入

該公司的基金管理公司是富聯投資,證券經 紀為中南證券,富聯投資及中南證券為民豐抗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旗下Hennabun Group的資產。


2009年報稱,其十大持股包括中策集團(235,前紅寶石)、錦興集團(275,前錦興磁訊)、民豐控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 內蒙發展)、中國科技(985)、南興集團(986)國際資源(1051,前中華發展、星光數碼動力、星光生物科技、信用卡防盜、智富能 源)、保興發展(1141,前雄豐集團、新創)、中國公共醫療(8116,前優能數碼)、中國3C集團有限公司(8153、前智庫科技、現科地農業)、麗 盛集團(1004)等,這堆股或多或少都和華匯系有關聯,除了有部分中國關係外,大部分均不可沾手。

由此可見,這投資公司包租公是他、投資經理及證券行也是他、也是他的股東之一,真是無處不和它有關係 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94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華匯三寶-威利國際(273)、民豐控股(279)、漢基控股(412)(三之一上)

味皇兄的一篇文章及三個圖啟發,很多人會以股價角度去看,蔡東豪先生及何車先生也曾各撰一文,談過威利國際(273,前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的威水史,但是沒人從一個小股東連續持有十年的去看,恰巧,我從一張公告看到1999年12月29日的收市價是2.9仙,竟然較現時股價31仙高9.69倍,但這接近11年的時間,公司發生了很多次的股本重組及供股派息等,我們仔細分析一下,現時還原值是多少。

根據
ETnet的數據,公司在2000年8月5合1,2002年7月50合1,不久的12月又25合1,然後在2003年10月、2004年5月及2004年10月,分別2送1紅股、2送3股及10送1股,其後沒再送股,在2008年股市大跌期間又來過,分別在2008年1月、8月及12月,分別10合1、5合1和10合1。

即是在這10年多間,如果你不供股,經還原後當時的1股,變成了0.00000132股,亦即757575.7576股變成了1股。


更具體化的,以當年收市價2.9仙及昨日收市價31仙計算,亦即是你投資的21,969.70元,變成了31仙,加上在2002年派發的股息8.48元(經股本調整後),這10年多(共3818日)損失幅度達99.96%,即每年複合折損幅度達52.69%!


至於你供股後會如何,明天續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17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華匯三寶-威利國際(273)、民豐控股(279)、漢基控股(412)(三之一下)

(1)

上篇談及不供股的資金損失,今篇續談關於如果你在1999年12月29日買入威利國際(273)及其 前身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的股票,然後你每次都供股後的資金損失。


這10年間,公司供了4次股,分別是:


(1) 2000年4月,1供2,每股2仙


(2) 2002年7月,1供10,每股2仙


(3) 2007年12月,1供1,每股22仙


(4) 2008年7月,2供5,每股15仙


(2)


這四次股供如果你全部供股,你的1股會變成了115.5股(不計當中的股本調整),如計了股本調整,即當年的1股,即變成了 0.00015246股,即最初你買6,559.1股,就變成現在的1股,計算方法如下:







(3)

以這假設及不計手續費成本,我們假設你在1999年12月29日,以2.9仙買入6,559.1股威利國際及其前身的股票,共付出190.21元,其後拿出 94.53元供股,共投入成本284.75元。

當中,取回1.21元的股息,及剩下1股價值0.31元的股票,剩下1.52元,即代表損失99.47%,每年複合損失39.37%,詳見下圖。

 

(4)

總的來說,我們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如果資金成本是0%的話,供股是優於不供股,因為損失少一點,但是反過來看,不買就不損失,為何要自招煩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23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華匯三寶-威利國際(273)、民豐控股(279)、漢基控股(412)(三之二)


(1)


上篇談及很多人談及的威利國際(273,前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今次談 談民豐控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的股票發展。

根據可考的
公告資料,該公司在2000年1月4日的收市價是62仙,至星期五(2010年6月20日)的收市價是 34.5仙,照股價比較是下降44.35%,但實際上當然不是,那它的股本重組速度如何?


根據
ETNet的資料,公司在這10年多間的股本重組情況如下:


(1) 2005年8月,20合1。


(2) 2008年5月,10合1。


(3) 2008年11月,5合1。


(4)2009年8 月,10合1。


即是這10年多間,你持有的1股, 變成了0.0001股,亦即你每持有10,000股,就變成了1股!





假設你在2000年1月4日持有以6,200元購入10,000股,並不供股的話,不計手續費,到星 期五為止只剩34.5仙,資金損失達99.99%,每股折損幅度達39.19%。


(2)


假若你供股的話,那會如何?


正如威 利國際一樣,這10年間,他們也是供了4次股,分別是:


(1)2001年8月,1供2,每股10仙。


(2)2007年4月,2供1,每股12仙。


(3)2008年6月,1供5,每股12仙。


(4)2009年2月,1供1,每股11仙。


這這四次股供如果你全部供股,你的1股會變成了54股(不計當中的股本調整),如計 了股本調整,即當年的1股,即變成了 0.0054股,即最初你買約185.18股,就變成現在的1股,計算方法如下:








(3)

以這假設及不計手續費成本,我們假設你在2000年1月 4日,以62仙買入185股民豐控股
及其前身的股票,共付出114.7元,其後拿出 41.75元供股,共投入成本156.57元。

當中,剩下1股價值34.5仙的股票,即代表損失 99.78%,每年複合損失44.29%,詳見下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89

以小股東及股數的角度談華匯三寶-威利國際 (273)、民豐控股(279)、漢基控股(412)(三之三)


(1)


繼寫完威利國際(273,前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民豐控股(279,前東方紅、恆盛東方、內蒙發展)、今日寫埋漢基控股(412,前東峻(集團)、大雄科技),其實這家公司股本重組更為頻繁,但很少人提及。

根據可考的公告資料,在2000年1月25日的收市價是12.9仙,在2010年6月25日收市價是19.2仙,看來股價差不多,但是按前兩篇所談的股票一樣,實際上歷經大量的變化。


根據ETNet的資料公司在這10年多間的股本重組情況如下:

(1) 2001年8月,10合1。


(2)2002年5月,40合1。


(3)2005年5月,10合1。


(4)2007年7月,5合1。


(5) 2007年12月,5合1。


(6)2008年11月,10合1。


即是這10年多間,你持有的1股, 變成了0.0000001股,亦即你每持有1,000,000股,就變成了1股,比威利控股及其前身在10年多間,由757,575.7576股變成1股的速度更快!





假設你在2000年1月25日共花129,000元,以12.9仙,購入1,000,000股,並不供股的話,不計 手續費,到星期五爲止只剩19.2仙,資金損失達99.99%,每股複合折損幅度達72.47%!

(2)


假若你供股的話,那會如何?

正如威利國際及民豐控股一樣,這10年間,他們也是供了4次股,分別是:


(1) 2002年5月,1供10,5送1認股證。


(2)2004年2月,2供1。


(3)2005年11月,2供5。


(4)2007年9月,2供1。


此外,除2002年5月外,他們亦在2003年9月及2007年12月配發了2次認股證,合共3次,以下全部假設這批認股證全部沒行使的話,你的1股會變成了86.625股(不計當中的股本調整),如計 了股本調整,即當年的1股,即變成了 0.000086625股,即最初你買約11,544.01154股,就變成現在的1股,計算方法如下:








(3)

以這假設及不計手續費成本,我們假設你在2000年1月 25日,以12.9仙買入11,544股民豐控股
及其前身的股票,共付出1,489.18元,其後拿出970.16元供股,共投入成本2,459.34 元。

當中,剩下1股價值19.2仙的股票,即代表損失99.99%,每年複合損失59.72%,詳見下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