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談一下2020年的中國能源結構與應對措施 大楊

來源: http://xueqiu.com/3881365268/32981780

      背景:

       截至2014年9月底,全國總電力裝機近13億千瓦,其中火電約9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容量突破4億千瓦,達4.0437億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容量比例超過30%。其中,水電累計裝機容量超過2.9億千瓦;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8497萬千瓦;光伏累計裝機容量超過20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累計裝機容量超過940萬千瓦。

       預計:

       到2020年,中國電力總裝機在18億千瓦左右。按:“十三。五”規劃初步想法,2020年煤電所占比例將達到60%左右,2030年將達到50%左右。2030年以後,將不再建設新的火電。同時13.5期間水電總裝機3.5億,風電2億(12.5計劃的一倍),光電1億(12.5計劃的五倍),核電5800萬千瓦。再加上天然氣和生物質能源。。算下來,火電在13.5期間,可能只有1億多的新增指標。(中美關於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15%,2030年占20%的說法,本身就是習總的一個忽悠。就和雙11,商家先提價,再打折一個效果。現在已經有美國議員在叫喚了。坐看小奧同誌何時醒悟。。)

       問題:

        1、按我國的規劃,風電還要再建1億千瓦以上。事實上,由於輸電技術所限,真正值得開發的風電,都集中在內蒙,青海,甘肅,新疆以及沿海的一部分區域。而這些區域中,占大部分裝機的內蒙、甘、青,本身的消納能力是有限的。加之風電特性過於跳躍,自身缺乏調節能力,電網經過N年的努力,才盡全力基本保證了上網。可現有機組,雖然得以基本解決,但電網早已身負重擔。。甚至已被迫建設了一些抽蓄電站,予以平衡。但不要說再建1億,即便現在,部分正在大幹快上的地區,已經面臨再次窩電的挑戰了。

        2、光伏現在只有2000萬千瓦,而5年後,要達到1億千瓦,即每年要完成之前5年的建設目標。由於光伏與水電,火電不甚相同,其建設期受生產能力影響,而與工程量、地質條件、機組制造時間基本不相關,所以,只要國家給一個有利可圖的電價,考慮到現在嚴重過剩的低端晶矽生產能力,那增長過程是非常迅速的。事實上,一個1萬千瓦左右裝機的光伏電站,僅需要半年時間,即可全部建設、調試完畢。利用一些專用設備,甚至有一個項目,一天完成1000千瓦裝機的基礎開挖的報道。(其實,無非就是多買幾臺設備,多找幾個人,反正大戈壁灘上,有的是地方)。還有一個重點問題,就是光伏的優勢資源點,也剛好在內蒙、新疆、青海及川藏地區,也就是說,與風電大規模的重合。這就給電網的送出,加上了更大的困擾。

        3、水電,貌似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希望。但水電的建設具有周期性。尤其是一些巨型電站,往往受機組制造水平、交通條件發展,送出技術,資金管理水平的影響,而出現規模效應。即一個問題解決了,一次就建一批。建成時間過於集中,造成了突然集中出現的大量電源。今年由於向溪、錦官等電源點同時建成,就給整個華東的火電市場,造成了巨大沖擊。加之經濟低溫,甚至出現華東部分60萬千瓦單機的火電停發。而且,即便大江大河上,有年調節能力的電站也還不多,缺乏有效全國性年調節能力。

        4、核電,不管是內陸,還是沿海,有一個特性,就是為了維持其效益最大化,通常承擔基荷任務。即:除了更換燃料棒和檢修,24小時不停的發電。從而,失去了調峰的能力。而且讓核電調峰,也不經濟。

        綜上:當沒有風、晚上沒有光的時候(尤其是缺水的冬季),這3-4億的負荷,需要由其他電源來補充。而這種需求,是常規的,非突發的。也許,到時候通過火電的超發,會解決一部分,但這與我們的環保精神相悖。而核電註定不可能成為全中國的基荷。水電,由於建設周期、自身調節能力的影響,也只能起到很少的一部分作用。況且,全中國水電的經濟開發總量,只有4億多千瓦,現在已經開發大半,其自身的增量,在2030年後,基本為0。

       結論:

       本人認為,如果按現在的規劃發展下去,2020年,我們在常規火電沒有大規模新建的基礎上,伴隨著風電、光電的迅速增量到位,會出現巨大的調峰需求。

       解決方案:

       1、雖然抽蓄電站受負荷中心距離、地理條件、裝機容量等諸多限制,但盡快對民間放開抽蓄電站開發建設,已是當務之急。依靠電網和國企是沒用的,只有提供合理的電價,促進民間資本投資抽蓄工程,在5年內,建成1億千瓦以上的抽蓄機組,是有可能的,也是必須的(而且,應該加強抽蓄理論的研究。竊以為,抽蓄電站並不一定靠近負荷中心。靠近發電集群,也一樣可以達到相應的效果,留待日後驗證。)。

       2、積極推廣光熱發電技術。光熱發電,天然具有蓄能的屬性(參見太陽能熱水器,冬天也可以用哦~~~)。而且現在已有的幾個骨幹企業,已擁有全套的自主知識產權(那點破東西,一個省級的鍋爐廠就可以搞出來),只是現在還缺乏規模效益。而且由於電價不明,補貼不定,行業自律不強,企業固步自封,現在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理論價值和實驗價值。但這是一個有利於中國企業發揮成本優勢的領域,借用行業內一位老總的話:光熱,是具有高鐵屬性的中國創造!我今天特意提出來,也希望引起資本市場的重視。相信,2年內,國內的光熱領域,會進入良性循環。

       3、積極發展特高壓技術、石墨烯超導電纜技術,建成全國範圍內,以特高壓為基礎的電力網絡,東西互補,水火互濟。尤其是加強與東南亞、俄蒙等國的能源合作,利用特高壓技術,把鄰國的清潔能源大規模引入。同時,積極開發分布式能源技術,把城市里的玻璃幕墻、海上風電、天然氣余熱發電、農村沼氣發電、甚至賓館旋轉門的動能都加以利用,盡可能的減少特高壓負擔。

        4、網絡辦公、節能減排、電動車。。。開源是一方面,人都說:木有買賣,就木有殺戮。大家從自身做起,盡量減少能源浪費,形成良好的能源消費觀,願意為環保貢獻出自己的金錢與力量。同時,利用網絡、高鐵等一系列的公眾技術平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甚至哪怕是更換一個家里的LED燈泡,我們能做的,有很多。。。

        我一個小小投資者都能明白的,我想業內的專家、領導、各設備廠商、各投資機構,肯定會想的更明白。中國目前最大的一個優勢,就是:後發優勢。我們看到了別人走了那些彎路,不要光是看,還是要行動起來,用政策,用學識,用金錢,來砸出一個相對不那麽坎坷的發展之路。最終,我們會擁有滿手超額收益的明天。

                                                                                                大楊
                                                                                                  2014.11.13

兼答@易水不寒


~~~~~~~~~~~~~~~~~~~~~~~~~~~~~~~~~~~~~~~~~~~~~~~~~~~~~~~~~~~~~~~~~~~~~

       文中提到了很多觀點,不要當成投資的指引。大楊本身也還是一界小散,無顏與眾股神相比,小心上當。另,小小網帖,水平有限,歡迎指正,但請勿自行轉載。多謝多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888

國務院:能源儲備體系2020年建成 自給率85%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85

201002010844096037

按照計劃,到2020年,中國將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5%左右,能源儲備應急體系基本建成。

國務院辦公廳今日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

到2020年,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國內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2億噸標準煤,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5%左右,石油儲采比提高到14-15,能源儲備應急體系基本建成。

到2020年,中國計劃實現核電裝機容量5800萬千瓦。中國將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項目建設。 

如下為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通知的全文: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

  能源是現代化的基礎和動力。能源供應和安全事關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新世紀以來,我國能源發展成就顯著,供應能力穩步增長,能源結構不斷優化,節能減排取得成效,科技進步邁出新步伐,國際合作取得新突破,建成世界最大的能源供應體系,有效保障了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能源供求關系深刻變化。我國能源資源約束日益加劇,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調整結構、提高能效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壓力進一步加大,能源發展面臨一系列新問題新挑戰。同時,我國可再生能源、非常規油氣和深海油氣資源開發潛力很大,能源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能源國際合作不斷深化,能源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機遇。
  從現在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能源發展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打造中國能源升級版,必須加強全局謀劃,明確今後一段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方略和行動綱領,推動能源創新發展、安全發展、科學發展,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戰略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以開源、節流、減排為重點,確保能源安全供應,轉變能源發展方式,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創新能源體制機制,著力提高能源效率,嚴格控制能源消費過快增長,著力發展清潔能源,推進能源綠色發展,著力推動科技進步,切實提高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打造中國能源升級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戰略方針與目標。
  堅持“節約、清潔、安全”的戰略方針,加快構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重點實施四大戰略:
  1.節約優先戰略。把節約優先貫穿於經濟社會及能源發展的全過程,集約高效開發能源,科學合理使用能源,大力提高能源效率,加快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節能,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以較少的能源消費支撐經濟社會較快發展。
  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8億噸標準煤左右,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42億噸左右。

  2.立足國內戰略。堅持立足國內,將國內供應作為保障能源安全的主渠道,牢牢掌握能源安全主動權。發揮國內資源、技術、裝備和人才優勢,加強國內能源資源勘探開發,完善能源替代和儲備應急體系,著力增強能源供應能力。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優質能源保障水平,加快推進油氣戰略進口通道建設,在開放格局中維護能源安全。
  到2020年,基本形成比較完善的能源安全保障體系。國內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2億噸標準煤,能源自給能力保持在85%左右,石油儲采比提高到14-15,能源儲備應急體系基本建成。
  3.綠色低碳戰略。著力優化能源結構,把發展清潔低碳能源作為調整能源結構的主攻方向。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與化石能源高效清潔利用並舉,逐步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大幅增加風電、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消費比重,形成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科學合理的能源消費結構,大幅減少能源消費排放,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
  4.創新驅動戰略。深化能源體制改革,加快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完善能源科學發展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能源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樹立科技決定能源未來、科技創造未來能源的理念,堅持追趕與跨越並重,加強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依托重大工程推進科技自主創新,建設能源科技強國,能源科技總體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到2020年,基本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
  二、主要任務
  (一)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立足國內,加強能源供應能力建設,不斷提高自主控制能源對外依存度的能力。
  1.推進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
  按照安全、綠色、集約、高效的原則,加快發展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技術,不斷提高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水平。
  清潔高效發展煤電。轉變煤炭使用方式,著力提高煤炭集中高效發電比例。提高煤電機組準入標準,新建燃煤發電機組供電煤耗低於每千瓦時300克標準煤,汙染物排放接近燃氣機組排放水平。
  推進煤電大基地大通道建設。依據區域水資源分布特點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嚴格煤礦環保和安全準入標準,推廣充填、保水等綠色開采技術,重點建設晉北、晉中、晉東、神東、陜北、黃隴、寧東、魯西、兩淮、雲貴、冀中、河南、內蒙古東部、新疆等14個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到2020年,基地產量占全國的95%。采用最先進節能節水環保發電技術,重點建設錫林郭勒、鄂爾多斯、晉北、晉中、晉東、陜北、哈密、準東、寧東等9個千萬千瓦級大型煤電基地。發展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實施北電南送工程。加強煤炭鐵路運輸通道建設,重點建設內蒙古西部至華中地區的鐵路煤運通道,完善西煤東運通道。到2020年,全國煤炭鐵路運輸能力達到30億噸。
  提高煤炭清潔利用水平。制定和實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規劃,積極推進煤炭分級分質梯級利用,加大煤炭洗選比重,鼓勵煤矸石等低熱值煤和劣質煤就地清潔轉化利用。建立健全煤炭質量管理體系,加強對煤炭開發、加工轉化和使用過程的監督管理。加強進口煤炭質量監管。大幅減少煤炭分散直接燃燒,鼓勵農村地區使用潔凈煤和型煤。
  2.穩步提高國內石油產量。
  堅持陸上和海上並重,鞏固老油田,開發新油田,突破海上油田,大力支持低品位資源開發,建設大慶、遼河、新疆、塔里木、勝利、長慶、渤海、南海、延長等9個千萬噸級大油田。
  穩定東部老油田產量。以松遼盆地、渤海灣盆地為重點,深化精細勘探開發,積極發展先進采油技術,努力增儲挖潛,提高原油采收率,保持產量基本穩定。
  實現西部增儲上產。以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為重點,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推廣應用先進技術,努力探明更多優質儲量,提高石油產量。加大羌塘盆地等新區油氣地質調查研究和勘探開發技術攻關力度,拓展新的儲量和產量增長區域。
  加快海洋石油開發。按照以近養遠、遠近結合,自主開發與對外合作並舉的方針,加強渤海、東海和南海等海域近海油氣勘探開發,加強南海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形勢跟蹤分析,積極推進深海對外招標和合作,盡快突破深海采油技術和裝備自主制造能力,大力提升海洋油氣產量。
  大力支持低品位資源開發。開展低品位資源開發示範工程建設,鼓勵難動用儲量和瀕臨枯竭油田的開發及市場化轉讓,支持采用技術服務、工程總承包等方式開發低品位資源。
  3.大力發展天然氣。
  按照陸地與海域並舉、常規與非常規並重的原則,加快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盡快突破非常規天然氣發展瓶頸,促進天然氣儲量產量快速增長。
  加快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以四川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南海為重點,加強西部低品位、東部深層、海域深水三大領域科技攻關,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力爭獲得大突破、大發現,努力建設8個年產量百億立方米級以上的大型天然氣生產基地。到2020年,累計新增常規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5.5萬億立方米,年產常規天然氣1850億立方米。
  重點突破頁巖氣和煤層氣開發。加強頁巖氣地質調查研究,加快“工廠化”、“成套化”技術研發和應用,探索形成先進適用的頁巖氣勘探開發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培育自主創新和裝備制造能力。著力提高四川長寧-威遠、重慶涪陵、雲南昭通、陜西延安等國家級示範區儲量和產量規模,同時爭取在湘鄂、雲貴和蘇皖等地區實現突破。到2020年,頁巖氣產量力爭超過300億立方米。以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為重點,加大支持力度,加快煤層氣勘探開采步伐。到2020年,煤層氣產量力爭達到300億立方米。
  積極推進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與評價。加大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技術攻關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積極推進試采工程。
  4.積極發展能源替代。
  堅持煤基替代、生物質替代和交通替代並舉的方針,科學發展石油替代。到2020年,形成石油替代能力4000萬噸以上。
  穩妥實施煤制油、煤制氣示範工程。按照清潔高效、量水而行、科學布局、突出示範、自主創新的原則,以新疆、內蒙古、陜西、山西等地為重點,穩妥推進煤制油、煤制氣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升級示範工程,掌握核心技術,嚴格控制能耗、水耗和汙染物排放,形成適度規模的煤基燃料替代能力。
  積極發展交通燃油替代。加強先進生物質能技術攻關和示範,重點發展新一代非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超前部署微藻制油技術研發和示範。加快發展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船舶、天然氣汽車和船舶,擴大交通燃油替代規模。
  5.加強儲備應急能力建設。
  完善能源儲備制度,建立國家儲備與企業儲備相結合、戰略儲備與生產運行儲備並舉的儲備體系,建立健全國家能源應急保障體系,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擴大石油儲備規模。建成國家石油儲備二期工程,啟動三期工程,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儲備建設,建立企業義務儲備,鼓勵發展商業儲備。
  提高天然氣儲備能力。加快天然氣儲氣庫建設,鼓勵發展企業商業儲備,支持天然氣生產企業參與調峰,提高儲氣規模和應急調峰能力。
  建立煤炭稀缺品種資源儲備。鼓勵優質、稀缺煤炭資源進口,支持企業在缺煤地區和煤炭集散地建設中轉儲運設施,完善煤炭應急儲備體系。
  完善能源應急體系。加強能源安全信息化保障和決策支持能力建設,逐步建立重點能源品種和能源通道應急指揮和綜合管理系統,提升預測預警和防範應對水平。
  (二)推進能源消費革命。
  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能源消費理念,強化工業、交通、建築節能和需求側管理,重視生活節能,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過快增長,切實扭轉粗放用能方式,不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1.嚴格控制能源消費過快增長。
  按照差別化原則,結合區域和行業用能特點,嚴格控制能源消費過快增長,切實轉變能源開發和利用方式。
  推行“一掛雙控”措施。將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掛鉤,對高耗能產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實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強約束,其他產業按先進能效標準實行強約束,現有產能能效要限期達標,新增產能必須符合國內先進能效標準。
  推行區域差別化能源政策。在能源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根據水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在節水節能環保、技術先進的前提下,合理加大能源開發力度,增強跨區調出能力。合理控制中部地區能源開發強度。大力優化東部地區能源結構,鼓勵發展有競爭力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制定國家煤炭消費總量中長期控制目標,實施煤炭消費減量替代,降低煤炭消費比重。
  2.著力實施能效提升計劃。
  堅持節能優先,以工業、建築和交通領域為重點,創新發展方式,形成節能型生產和消費模式。
  實施煤電升級改造行動計劃。實施老舊煤電機組節能減排升級改造工程,現役60萬千瓦(風冷機組除外)及以上機組力爭5年內供電煤耗降至每千瓦時300克標準煤左右。
  實施工業節能行動計劃。嚴格限制高耗能產業和過剩產業擴張,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深入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實施電機、內燃機、鍋爐等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計劃,推進工業企業余熱余壓利用。深入推進工業領域需求側管理,積極發展高效鍋爐和高效電機,推進終端用能產品能效提升和重點用能行業能效水平對標達標。認真開展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節能評估審查。
  實施綠色建築行動計劃。加強建築用能規劃,實施建築能效提升工程,盡快推行75%的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加快綠色建築建設和既有建築改造,推行公共建築能耗限額和綠色建築評級與標識制度,大力推廣節能電器和綠色照明,積極推進新能源城市建設。大力發展低碳生態城市和綠色生態城區,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築占新建建築的比例達到50%。加快推進供熱計量改革,新建建築和經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建築實行供熱計量收費。
  實行綠色交通行動計劃。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清潔能源汽車和船舶產業化步伐,提高車用燃油經濟性標準和環保標準。加快發展軌道交通和水運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運輸方式,推進主要城市群內城際鐵路建設。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強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提高公共出行和非機動出行比例。
  3.推動城鄉用能方式變革。
  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和新型城鎮化的總體要求,堅持集中與分散供能相結合,因地制宜建設城鄉供能設施,推進城鄉用能方式轉變,提高城鄉用能水平和效率。
  實施新城鎮、新能源、新生活行動計劃。科學編制城鎮規劃,優化城鎮空間布局,推動信息化、低碳化與城鎮化的深度融合,建設低碳智能城鎮。制定城鎮綜合能源規劃,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科學發展熱電聯產,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熱電冷聯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供暖。
  加快農村用能方式變革。抓緊研究制定長效政策措施,推進綠色能源縣、鄉、村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小水電,加強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和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因地制宜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推動非商品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加強農村節能工作。
  開展全民節能行動。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加強宣傳教育,普及節能知識,推廣節能新技術、新產品,大力提倡綠色生活方式,引導居民科學合理用能,使節約用能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
  (三)優化能源結構。
  積極發展天然氣、核電、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推動能源結構持續優化。
  1.降低煤炭消費比重。
  加快清潔能源供應,控制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煤炭消費總量,推進減量替代,壓減煤炭消費,到2020年,全國煤炭消費比重降至62%以內。
  削減京津冀魯、長三角和珠三角等區域煤炭消費總量。加大高耗能產業落後產能淘汰力度,擴大外來電、天然氣及非化石能源供應規模,耗煤項目實現煤炭減量替代。到2020年,京津冀魯四省市煤炭消費比2012年凈削減1億噸,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
  控制重點用煤領域煤炭消費。以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為重點,有序推進重點用煤領域“煤改氣”工程,加強余熱、余壓利用,加快淘汰分散燃煤小鍋爐,到2017年,基本完成重點地區燃煤鍋爐、工業窯爐等天然氣替代改造任務。結合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棚戶區改造,擴大城市無煤區範圍,逐步由城市建成區擴展到近郊,大幅減少城市煤炭分散使用。
  2.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
  堅持增加供應與提高能效相結合,加強供氣設施建設,擴大天然氣進口,有序拓展天然氣城鎮燃氣應用。到2020年,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
  實施氣化城市民生工程。新增天然氣應優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替代分散燃煤,組織實施城鎮居民用能清潔化計劃,到2020年,城鎮居民基本用上天然氣。
  穩步發展天然氣交通運輸。結合國家天然氣發展規劃布局,制定天然氣交通發展中長期規劃,加快天然氣加氣站設施建設,以城市出租車、公交車為重點,積極有序發展液化天然氣汽車和壓縮天然氣汽車,穩妥發展天然氣家庭轎車、城際客車、重型卡車和輪船。
  適度發展天然氣發電。在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等大氣汙染重點防控區,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結合熱負荷需求適度發展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
  加快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設施建設。按照西氣東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的供氣格局,加快天然氣管道及儲氣設施建設,形成進口通道、主要生產區和消費區相連接的全國天然氣主幹管網。到2020年,天然氣主幹管道里程達到12萬公里以上。
  擴大天然氣進口規模。加大液化天然氣和管道天然氣進口力度。
  3.安全發展核電。
  在采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項目建設,研究論證內陸核電建設。堅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重點推進AP1000、CAP1400、高溫氣冷堆、快堆及後處理技術攻關。加快國內自主技術工程驗證,重點建設大型先進壓水堆、高溫氣冷堆重大專項示範工程。積極推進核電基礎理論研究、核安全技術研究開發設計和工程建設,完善核燃料循環體系。積極推進核電“走出去”。加強核電科普和核安全知識宣傳。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4.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按照輸出與就地消納利用並重、集中式與分布式發展並舉的原則,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
  積極開發水電。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以西南地區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等河流為重點,積極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發展中小型電站,開展抽水蓄能電站規劃和建設,加強水資源綜合利用。到2020年,力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左右。
  大力發展風電。重點規劃建設酒泉、內蒙古西部、內蒙古東部、冀北、吉林、黑龍江、山東、哈密、江蘇等9個大型現代風電基地以及配套送出工程。以南方和中東部地區為重點,大力發展分散式風電,穩步發展海上風電。到2020年,風電裝機達到2億千瓦,風電與煤電上網電價相當。
  加快發展太陽能發電。有序推進光伏基地建設,同步做好就地消納利用和集中送出通道建設。加快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示範區,穩步實施太陽能熱發電示範工程。加強太陽能發電並網服務。鼓勵大型公共建築及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建設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到2020年,光伏裝機達到1億千瓦左右,光伏發電與電網銷售電價相當。
  積極發展地熱能、生物質能和海洋能。堅持統籌兼顧、因地制宜、多元發展的方針,有序開展地熱能、海洋能資源普查,制定生物質能和地熱能開發利用規劃,積極推動地熱能、生物質和海洋能清潔高效利用,推廣生物質能和地熱供熱,開展地熱發電和海洋能發電示範工程。到2020年,地熱能利用規模達到5000萬噸標準煤。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強電源與電網統籌規劃,科學安排調峰、調頻、儲能配套能力,切實解決棄風、棄水、棄光問題。
  (四)拓展能源國際合作。
  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堅持投資與貿易並舉、陸海通道並舉,加快制定利用海外能源資源中長期規劃,著力拓展進口通道,著力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巴經濟走廊,積極支持能源技術、裝備和工程隊伍“走出去”。
  加強俄羅斯中亞、中東、非洲、美洲和亞太五大重點能源合作區域建設,深化國際能源雙邊多邊合作,建立區域性能源交易市場。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加強統籌協調,支持企業“走出去”。
  (五)推進能源科技創新。
  按照創新機制、夯實基礎、超前部署、重點跨越的原則,加強科技自主創新,鼓勵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打造能源科技創新升級版,建設能源科技強國。
  1.明確能源科技創新戰略方向和重點。
  抓住能源綠色、低碳、智能發展的戰略方向,圍繞保障安全、優化結構和節能減排等長期目標,確立非常規油氣及深海油氣勘探開發、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分布式能源、智能電網、新一代核電、先進可再生能源、節能節水、儲能、基礎材料等9個重點創新領域,明確頁巖氣、煤層氣、頁巖油、深海油氣、煤炭深加工、高參數節能環保燃煤發電、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燃氣輪機、現代電網、先進核電、光伏、太陽能熱發電、風電、生物燃料、地熱能利用、海洋能發電、天然氣水合物、大容量儲能、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基礎材料等20個重點創新方向,相應開展頁巖氣、煤層氣、深水油氣開發等重大示範工程。
  2.抓好科技重大專項。
  加快實施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強大型先進壓水堆及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強技術攻關,力爭頁巖氣、深海油氣、天然氣水合物、新一代核電等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3.依托重大工程帶動自主創新。
  依托海洋油氣和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煤炭高效清潔利用、先進核電、可再生能源開發、智能電網等重大能源工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快能源裝備制造創新平臺建設,支持先進能源技術裝備“走出去”,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能源裝備工業體系。
  4.加快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制定國家能源科技創新及能源裝備發展戰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鼓勵建立多元化的能源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加強能源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引進高端人才,培育一批能源科技領軍人才。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能源體制改革。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能源體制改革,為建立現代能源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完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深入推進政企分開,分離自然壟斷業務和競爭性業務,放開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在制定負面清單基礎上,鼓勵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推動能源投資主體多元化。深化國有能源企業改革,完善激勵和考核機制,提高企業競爭力。鼓勵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推進原油期貨市場建設。
  推進能源價格改革。推進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領域價格改革,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天然氣井口價格及銷售價格、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由市場形成,輸配電價和油氣管輸價格由政府定價。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重點推進電網、油氣管網建設運營體制改革,明確電網和油氣管網功能定位,逐步建立公平接入、供需導向、可靠靈活的電力和油氣輸送網絡。加快電力體制改革步伐,推動供求雙方直接交易,構建競爭性電力交易市場。
  健全能源法律法規。加快推動能源法制定和電力法、煤炭法修訂工作。積極推進海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核電管理、能源儲備等行政法規制定或修訂工作。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健全能源監管體系。加強能源發展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加快簡政放權,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強化能源監管,健全監管組織體系和法規體系,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為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健全和完善能源政策。
  完善能源稅費政策。加快資源稅費改革,積極推進清費立稅,逐步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征範圍。研究調整能源消費稅征稅環節和稅率,將部分高耗能、高汙染產品納入征收範圍。完善節能減排稅收政策,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加快推進環境保護稅立法工作,探索建立綠色稅收體系。
  完善能源投資和產業政策。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基礎上,擴大地質勘探基金規模,重點支持和引導非常規油氣及深海油氣資源開發和國際合作,完善政府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及重大裝備的支持機制。完善調峰調頻備用補償政策,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和全額保障性收購政策及配套措施。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加大對節能提效、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和清潔能源項目的支持。研究制定推動綠色信貸發展的激勵政策。
  完善能源消費政策。實行差別化能源價格政策。加強能源需求側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節能服務機構和能源服務公司,實施能源審計制度。健全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落實能效“領跑者”制度。
  (三)做好組織實施。
  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國家能源委員會的領導作用,加強對能源重大戰略問題的研究和審議,指導推動本行動計劃的實施。能源局要切實履行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職責,組織協調各部門制定實施細則。
  細化任務落實。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區、市)和重點能源企業要將貫徹落實本行動計劃列入本部門、本地區、本企業的重要議事日程,做好各類規劃計劃與本行動計劃的銜接。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要制定實施方案,分解落實目標任務,明確進度安排和協調機制,精心組織實施。
  加強督促檢查。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要密切跟蹤工作進展,掌握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督促各項措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在實施過程中,要定期組織開展評估檢查和考核評價,重大情況及時報告國務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19

“鋼鐵俠”:特斯拉2020年之前恐無法盈利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36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Elon Musk周二表示,公司可能要到2020年才能實現盈利,屆時年銷售量有望達到50萬輛。該消息公布後,特斯拉股價盤後下挫8%。

Musk強調公司並不追求短期利益,將繼續投資基礎設施和有增長前景的新車型。特斯拉將在今年夏天發布已經延期很久的Model X車型,同時更加便宜的 Model 3也預計將於 2017 年上市。目前的 Model S 電動車較低配置售價在65萬元人民幣左右,預計Model 3能夠降低到 50萬以下。

獨立汽車行業研究員Maryann Kelle向彭博表示,“2020年才能產生盈利的消息讓投資者感到失望。此前市場預期特斯拉將在2017年或者2018年產生利潤。”

Musk此前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特斯拉在中國地區銷量大幅下滑主要是因為中國消費者對特斯拉的充電要求有所誤解。目前特斯拉正在積極爭取,希望可以被列入享受中國政府支持和補貼的電動車品牌名單。但他不願就相關談判的進展置評,因為這個話題非常敏感。

目前特斯拉在中國70 座城市,擁有 700 多個充電樁,算下來平均每個城市 10 個充電樁,零散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除了設置零散的目的地充電樁,Musk計劃與聯通和SOHO中國合作,在中國主要城市建立更多“超級充電站”。

周三盤前特斯拉股價大跌超過7%。

QQ圖片20150114205008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00

【幹貨】波士頓咨詢 - 2020年的互聯網金融報告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124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5-1-15 16:24 編輯

【幹貨】波士頓咨詢 - 2020年的互聯網金融報告

作者:鄧俊豪

2020年的互聯網金融會是怎樣?如果能夠站在未來回看現在,自然可以更好地指導從業者制定戰略、占有先機。有趣的是,不同的市場參與者所看到的其實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互聯網金融是近兩年中國金融行業最具活力的領域。隨著競爭格局和致勝要素的改變,傳統金融業的經典競爭戰略可能逐步乏力,過去企業賴以生存的眾多優勢和戰略規劃方法已遠遠不夠。如何才能在互聯網金融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新興市場中找準方向?波士頓咨詢(BCG)發布了第一份關於中國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報告《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2020——新動力、新格局、新戰略》,全面揭示互聯網金融在中國取得快速發展的驅動力,提出並深入分析互聯網金融的四大核心競爭領域及其對不同市場參與者的啟示,創造性地提出BCG獨有的適應型戰略及其五大優勢,並且量化分析了互聯網金融帶來的社會經濟價值。以下是報告節選。


一、互聯網金融新動力

       龐大的、沒能在傳統金融行業中得到充分滿足的需求構成了中國的金融壓抑,這種需求和供給之間的不平衡也構成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源動力。


二、互聯網金融新格局

    (一) 兩種思維的碰撞

傳統金融業者通常會將金融服務看成一條價值鏈,競爭的關鍵在於把控價值鏈上的核心環節。傳統金融機構仍普遍持有機構本位的思路,產品是相對中後臺的職能,主要依照內部規章制度進行設計。以貸款產品為例,傳統金融機構在做產品時考慮的往往是抵質押物、期限和價格等因素,產品設計完成之後再考慮通過哪些渠道銷售給哪些客戶,也就是說產品生產過程本身離客戶還比較遙遠,客戶需求傳導到產品研發環節也存在一定障礙。


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從業者往往沿襲互聯網或電商的思維來看待互聯網金融,主要要素包括:用戶、雲、端。其中,用戶是這個系統的核心,雲包括雲計算以及構建在雲之上的數據服務、征信平臺等基礎設施,端則代表了大量的應用場景以及與場景緊密相連的產品。在這個系統中,一種金融產品或服務的產生首先源自用戶的需求,當某種需求在某個場景中被發現後,再反向進行相應的產品開發,並最終將產品嵌入到場景中,將金融化於無形, 體現出從大工業時代的思維方式到信息時代的思維方式的轉變。


這兩種思維有兩個最大的不同:一是機構本位與客戶本位的不同;二是線性路徑與多維網狀路徑的不同。對傳統金融機構來說,“用戶+雲+端”的思維可能顯得過於抽象和簡化,給人不知從何入手的感覺;而對互聯網公司來說,價值鏈的思維可能顯得過於陳舊和繁瑣。但從長遠來看,兩種思維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將是互聯網金融競爭與融合的必要前提。


(二)互聯網金融四大制高點

無論是哪種思維,其目的都是把握互聯網金融競合關系的制高點,並據此進行布局。事實上,這兩種思維盡管看似不同,但其關註的核心制高點仍有許多相似之處。


總結來看,互聯網金融一共有四個制高點:基礎設施、平臺、渠道、場景。其中,基礎設施是最有可能產生顛覆性創新的領域;場景是金融“生活化”以及“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體現;平臺是互聯網行業平臺模式在金融領域的延續和創新;渠道則是互聯網時代對金融機構傳統核心資產的重新審視,也是互聯網企業線上線下整合的重要陣地。

1.   基礎設施:蘊藏顛覆性創新的無限可能

此處的基礎設施主要指支付體系、征信體系和基礎資產撮合平臺。

支付體系:互聯網金融的不二法門,且競爭剛剛開始。支付是人們對金融最樸實的需求,也是應用場景最為豐富的一種金融產品。金融機構的誕生和發展首先起源於支付。例如,17世紀荷蘭阿姆斯特丹銀行的誕生最早是為了滿足荷蘭強大的航海貿易在支付結算方面的需求;19世紀後半期中國山西票號的誕生也與山西鹽商的支付結算需求緊密相關。如今,互聯網金融巨頭們同樣以支付為金融的切入點。支付業務本身並不是盈利的來源,但它是匯聚流量和積累數據的重要手段,其流量和數據是開展其它金融業務的底層基礎。


在移動金融背景下,支付被賦予極大的活力。首先是介質創新。例如,2014年英國巴克萊銀行推出名為“bPay”的智能腕帶,其中一項重要功能是近場支付。PayPal與三星合作,開發了基於三星智能手表的支付客戶端。中國國內在移動支付介質上的創新同樣層出不窮,比如基於芯片的近場支付、二維碼支付、聲波支付、光子支付等。銀聯、通信運營商、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行等紛紛發力介質創新,並力爭控制核心標準。


其次,虛擬貨幣(如比特幣)和網絡支付協議(如Ripple協議)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對全球各國中央銀行的中心化地位以及傳統的支付匯兌體系構成了挑戰。貨幣的角色和形態未來會如何發展?互聯網支付匯兌體系會如何演變?這一切尚有待觀察。


第三,目前的支付主要還是基於買賣關系的交易支付,但未來是否有可能出現更廣義的支付,比如基於社交或人情的雙向支付乃至多邊支付?支付領域的競爭才剛剛開始,並有可能一步步顛覆人們對支付的預期和想象。


此外,第三方支付行業在經歷過去十年相對寬松的監管包容期後,其快速發展已經引起監管層和行業的高度重視。未來監管走向如何?是否可能趨緊?這些也將是中國支付行業發展的重要變量。


信用體系:中心化還是多元化?支付的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經過特定的加工和整理就能夠成為信用基礎。未來,隨著移動互聯和社交網絡的進一步發展,數據的種類、數量及時效性也將得到極大提高,對個人的信用互聯的評價體系也將更為多元、立體和即時。


2014年6月,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的發布,我國社會征信的法律基礎和標準體系有望在未來幾年逐步完善。征信體系將會繼續維持政府主導的中心化格局?還是逐步向市場化、多元化發展?這一切也同樣值得期待。


基礎資產撮合平臺:直接融資大發展。基礎資產撮合平臺是指股權、債權、產權、林權、地權、碳排放權等基礎資產的交易和撮合平臺。此類平臺的發展主要源自中國社會融資結構的改革。目前中國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比例是6:4,仍主要依靠銀行貸款,融資手段較為單一,而在美國這一比例是3:7,金融危機前一度達到過2:8。


未來中國必將改變社會融資結構倒掛的局面,去中介化是趨勢所在,而互聯網金融新型業態的發展將加速去中介化的實現。例如,平安陸金所Lfex就是為不同機構提供債券、應收帳款、信用卡資產等基礎資產投融資撮合的平臺,上線半年交易額超過400億元人民幣。


2.    平臺:互聯網商業模式在互聯網金融的延續

平臺是指連接兩個或多個特定群體,為其提供行為規則、互動機制和互動場所(常常是虛擬場所),並從中獲取盈利的一種商業模式。拉卡拉公司創始人孫陶然在《平臺戰略》一書的序言中指出,一個成功的平臺往往需要做好幾件事,一是選擇平臺戰略的企業需要有能力積累巨大規模的用戶,二是需要提供給用戶有著巨大粘性的服務,三是需要有合作共贏、先人後己的商業模式。成功的平臺商們正在紛紛踐行以上準則。


平臺模式在互聯網行業被廣泛應用,因此當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業務時也自然地延續了這一戰略。但對傳統金融機構來說,平臺仍是相對陌生和抽象的概念,如何改變思路及試行平臺化運營也可能是傳統金融的又一突破點。


3.    渠道:多渠道整合是關鍵

渠道的核心議題是多渠道整合,即客戶能夠自由選擇在何時通過何種渠道獲得怎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其背後是機構的不同渠道在產品和服務、流程、技術上的無縫對接。這一點對於擁有較多實體渠道資產的傳統金融機構來說尤為重要,需要通過兩方面的轉型來實現:

渠道定位從“以我為主”向“以客戶為主”轉型:從1997年招商銀行率先推出網上銀行“一網通”至今,幾乎所有的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都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建立互聯網渠道。但傳統的網銀或手機渠道更多地只是將網點的流程電子化、網絡化,仍是從金融機構流程管理的角度進行設計,而非從客戶需求和便利的角度進行改造。因此,金融機構多渠道整合的難點並非在於技術,而是在於思維的轉變。


實體渠道功能和布局的轉型:雖然實體渠道對金融機構來說是重資產、高成本,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客戶對實體渠道的心理依賴,尤其是針對複雜產品和服務的面對面交流的需求不會消失,因此實體網點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實體網點需要轉型,比如更多地將目前低價值的簡單交易(如現金存取、轉賬匯款等)轉移到ATM和電子渠道中,從而使網點人員有更多時間來進行銷售和咨詢工作。此外,網點的整體規劃和布局也需要適當調整,將目前單一的大網點業態逐步調整為多種業態相互配合的布局,比如通過“區域中心綜合網點+大量便捷網點”的形式以較低的成本覆蓋更廣泛的區域,或結合周邊市場設立專業網點(如專業小微金融網點、專業財富管理網點)以提升服務針對性等。


互聯網企業大多依托於電子渠道,較少具備實體渠道資產,但僅僅依靠單一的線上渠道可能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客群和場景。因此,多渠道整合同樣是互聯網企業值得思考的方向。


4.    場景:找準客戶生活的主場景

前文在談及客戶的改變時已經提出一個概念—即“金融的生活化”。這個概念是指金融不是獨立存在於人們的生活中,而是嵌入在眾多的生活場景中,讓人感受不到金融的存在,可它實際上又無處不在。因此,互聯網金融版圖的擴張實際上依靠兩個維度的擴展,一是擴大目標客群,二是占領客戶的生活時間。擴大客群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地域的擴張、年齡層的擴張、財富層的擴張等等。占領客戶的生活時間則需要占據盡量多的應用場景,即流量入口。據BCG“數字化新世代3.0”研究顯示,占據用戶上網時間流量最多的是娛樂、溝通、信息獲取和電子商務這四大類活動。互聯網金融巨頭們對客戶時間的爭奪也緊緊圍繞這幾大領域展開。


與此同時,傳統金融機構逐步意識到,他們所熟知的金融產品開始與場景合為一體,單純依靠產品本身來實現差異化已變得越來越困難。只有將產品與場景以及客戶需求緊密結合,才能被客戶所接受。因此,許多傳統金融機構紛紛加強對場景的布局,比如建行和工行建立了自己的電商平臺,平安集團向二手車和房產交易進軍並建立起開放的萬里通積分平臺等。


在未來對場景的爭奪戰中,關鍵是要找準客戶生活的主場景,並以此作為核心應用的切入點。這種主場景既有可能是線上的,也有可能是線下的,它不一定占據客戶最多的時間,但往往鏈接的是客戶最基本的需求。例如,住宅小區的門禁卡鏈接的是客戶每日回家的基本需求,反映了客戶在根本上對安全的追求。門禁卡是否有可能是一個核心主應用?能否在此基礎上疊加各種輔應用?未來對場景的爭奪可能需要考驗機構在心理學和社會學層面對客戶深層需求的理解,並對機構真正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力度進行考驗。


(三)對不同市場參與者的啟示

對於互聯網金融這樣一個新興的、快速變化的市場,我們很難去預測2020年的終局,但把握其中的主要趨勢和核心問題,同樣可以幫助不同的市場參與者找準方向。未來,傳統金融機一方面仍有可能享有產品專業、風險管控等領域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將加大在渠道、場景端的創新力度。互聯網巨頭的傳統優勢在於平臺,過去幾年對場景的爭奪已初見成效,未來最有可能在基礎設施領域加大創新力度。各種新興金融業態目前還處在快速成長和演變期,尚未探索出適應國情的有效盈利模式,同時面臨較高的監管不確定性,有待進一步觀察。通信運營商和基礎設施提供商如大舉進入互聯網金融市場,則意味著跳出傳統優勢行業,進入到一個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陌生行業中,其面臨的思維轉變和體制機制挑戰不可小覷。



三、互聯網金融新戰略

面對日漸加速的行業變遷和這些全新的競爭對手,傳統金融機構難免會感到困惑和吃力,因為他們賴以生存和競爭的規模優勢、價格優勢、渠道優勢和經典的戰略規劃方法似乎已經不足夠。尤其在變化更快、更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個人金融領域,金融機構需要采用更靈活、更動態、更前瞻的方法來建立適應型戰略,從而更好地參與競爭。

適應型戰略能夠通過五個優勢的建立得以實現,其中,試錯優勢是核心優勢、觸角優勢與組織優勢是輔佐性優勢,系統優勢和社會優勢是延展性優勢。



四、互聯網金融的社會經濟價值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互聯網第一次真正觸及到金融商業模式、產品、運營的創新,有助於深刻、全面地提升整個金融行業的互聯網化水平。並且,這些創新對促進普惠金融實現、助推中國金融體系改革等也將帶來不可限量的價值。


例如,未來隨著我國征信體系的完善,P2P、電商網絡貸款等新的業態將迎來極大發展。更重要的是,其數據分析的模式和工具也可以為傳統金融機構所借鑒,幫助傳統金融機構真正實現小微業務的下沈。根據BCG測算,在P2P、電商網貸等新興融資渠道的驅動下,我國小微企業融資覆蓋率有望從2013年的11%提升至2020年的30-40%,這意味著超過3000萬家目前未被覆蓋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融資需求有望在未來幾年獲得滿足。


對整個中國金融體系來說,2013年不僅是互聯網金融的元年,更是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化年,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全面啟動,民營資本發起和設立商業銀行試點實行,金融脫媒不斷深化,利率市場化持續推進。互聯網金融無疑也是這一系列改革舉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為中國金融體系的創新與市場化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來自lizhanglu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92

特斯拉的勁敵來了 蘋果或最早2020年生產電動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69

Apple,特斯拉,蘋果,電動車,Tesla

彭博報道援引知情者消息稱,蘋果正秘密開展生產汽車的大計,其研發汽車的團隊約有200人,現正敦促該團隊最早2020年開始生產電動汽車。過去幾個月蘋果開始增加招募人手,尋找電池和機器人方面的技術專家。

上述彭博報道稱,和業內對手相比,蘋果的這一計劃顯得雄心勃勃,因為汽車制造商通常要花五到七年開發一款汽車。特斯拉和通用汽車公司都將目標定為,到2017年發布成本不足4萬美元的的電動車,這種新型汽車一次充電可行駛200多英里。

上述報道稱,知情者說,如果蘋果高管不滿意開發進展,蘋果也可能決定取消或者推遲制造汽車,就像過去該司對待一些秘密項目那樣。而昨日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汽車電池領域著作The Powerhouse的作者Steve LeVine看好蘋果進軍電動車行業。他說:

“那將是進入電氣時代的轉折點。現在有了蘋果加入,這是重要的大牌。通用汽車會不會真有能力與特斯拉抗衡?蘋果能。”

蘋果公司對上述傳言未予置評。不過華爾街見聞本月初文章提到,近來多家外媒報道稱,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正在招聘大量汽車專家,來開發名為“Titan(泰坦)”的電動汽車項目,還有傳言稱是無人駕駛汽車。分析人士預計,未來五年內蘋果造不出汽車,該公司只是想給投資者一個願景。

CNBC的報道稱,蘋果是經營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公司,生產汽車明顯偏離了該司主業,但蘋果有制造汽車的財力。興建一家汽車制造廠的成本約為10億美元,蘋果的現金儲備高達1780億美元。

上述華爾街見聞文章也援引資深蘋果觀察人士Tim Higgins的評論稱,和特斯拉相比,蘋果的一大優勢就是財力雄厚,持有約1800億現金的蘋果可以直接購買制造汽車的技術,還有現成的終端移動設備、應用和零售網絡可引導客戶選購蘋果汽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52

特斯拉的勁敵來了 蘋果或最早2020年生產電動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69

Apple,特斯拉,蘋果,電動車,Tesla

彭博報道援引知情者消息稱,蘋果正秘密開展生產汽車的大計,其研發汽車的團隊約有200人,現正敦促該團隊最早2020年開始生產電動汽車。過去幾個月蘋果開始增加招募人手,尋找電池和機器人方面的技術專家。

上述彭博報道稱,和業內對手相比,蘋果的這一計劃顯得雄心勃勃,因為汽車制造商通常要花五到七年開發一款汽車。特斯拉和通用汽車公司都將目標定為,到2017年發布成本不足4萬美元的的電動車,這種新型汽車一次充電可行駛200多英里。

上述報道稱,知情者說,如果蘋果高管不滿意開發進展,蘋果也可能決定取消或者推遲制造汽車,就像過去該司對待一些秘密項目那樣。而昨日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汽車電池領域著作The Powerhouse的作者Steve LeVine看好蘋果進軍電動車行業。他說:

“那將是進入電氣時代的轉折點。現在有了蘋果加入,這是重要的大牌。通用汽車會不會真有能力與特斯拉抗衡?蘋果能。”

蘋果公司對上述傳言未予置評。不過華爾街見聞本月初文章提到,近來多家外媒報道稱,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正在招聘大量汽車專家,來開發名為“Titan(泰坦)”的電動汽車項目,還有傳言稱是無人駕駛汽車。分析人士預計,未來五年內蘋果造不出汽車,該公司只是想給投資者一個願景。

CNBC的報道稱,蘋果是經營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公司,生產汽車明顯偏離了該司主業,但蘋果有制造汽車的財力。興建一家汽車制造廠的成本約為10億美元,蘋果的現金儲備高達1780億美元。

上述華爾街見聞文章也援引資深蘋果觀察人士Tim Higgins的評論稱,和特斯拉相比,蘋果的一大優勢就是財力雄厚,持有約1800億現金的蘋果可以直接購買制造汽車的技術,還有現成的終端移動設備、應用和零售網絡可引導客戶選購蘋果汽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53

特斯拉的勁敵來了 蘋果或最早2020年生產電動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69

Apple,特斯拉,蘋果,電動車,Tesla

彭博報道援引知情者消息稱,蘋果正秘密開展生產汽車的大計,其研發汽車的團隊約有200人,現正敦促該團隊最早2020年開始生產電動汽車。過去幾個月蘋果開始增加招募人手,尋找電池和機器人方面的技術專家。

上述彭博報道稱,和業內對手相比,蘋果的這一計劃顯得雄心勃勃,因為汽車制造商通常要花五到七年開發一款汽車。特斯拉和通用汽車公司都將目標定為,到2017年發布成本不足4萬美元的的電動車,這種新型汽車一次充電可行駛200多英里。

上述報道稱,知情者說,如果蘋果高管不滿意開發進展,蘋果也可能決定取消或者推遲制造汽車,就像過去該司對待一些秘密項目那樣。而昨日接受彭博電視采訪時,汽車電池領域著作The Powerhouse的作者Steve LeVine看好蘋果進軍電動車行業。他說:

“那將是進入電氣時代的轉折點。現在有了蘋果加入,這是重要的大牌。通用汽車會不會真有能力與特斯拉抗衡?蘋果能。”

蘋果公司對上述傳言未予置評。不過華爾街見聞本月初文章提到,近來多家外媒報道稱,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公司正在招聘大量汽車專家,來開發名為“Titan(泰坦)”的電動汽車項目,還有傳言稱是無人駕駛汽車。分析人士預計,未來五年內蘋果造不出汽車,該公司只是想給投資者一個願景。

CNBC的報道稱,蘋果是經營消費類電子產品的公司,生產汽車明顯偏離了該司主業,但蘋果有制造汽車的財力。興建一家汽車制造廠的成本約為10億美元,蘋果的現金儲備高達1780億美元。

上述華爾街見聞文章也援引資深蘋果觀察人士Tim Higgins的評論稱,和特斯拉相比,蘋果的一大優勢就是財力雄厚,持有約1800億現金的蘋果可以直接購買制造汽車的技術,還有現成的終端移動設備、應用和零售網絡可引導客戶選購蘋果汽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02

“水十條”出臺:2020年7大重點流域水質改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67

“水十條”出臺:2020年7大重點流域水質改善



國務院正式發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國水汙染防治工作的行動指南。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汙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嚴格控制,地下水汙染加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中趨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有所好轉。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複。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


主要指標是: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等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III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III類比例總體高於93%,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京津冀區域喪失使用功能(劣於V類)的水體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左右,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爭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III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


為實現以上目標,行動計劃確定了十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全面控制汙染物排放。針對工業、城鎮生活、農業農村和船舶港口等汙染來源,提出了相應的減排措施。


二是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合理確定產業發展布局、結構和規模,以工業水、再生水和海水利用等推動循環發展。


三是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控制用水總量,提高用水效率,加強水量調度,保證重要河流生態流量。


四是強化科技支撐。推廣示範先進適用技術,加強基礎研究和前瞻技術研發,規範環保產業市場,加快發展環保服務業。


五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水價改革,完善收費政策,健全稅收政策,促進多元投資,建立有利於水環境治理的激勵機制。


六是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嚴懲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和違規建設項目,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健全水環境監測網絡。


七是切實加強水環境管理。強化環境治理目標管理,深化汙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嚴格控制各類環境風險,全面推行排汙許可。


八是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科學防治地下水汙染,深化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加強良好水體和海洋環境保護。整治城市黑臭水體,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於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九是明確和落實各方責任。強化地方政府水環境保護責任,落實排汙單位主體責任,國家分流域、分區域、分海域逐年考核計劃實施情況,督促各方履責到位。


十是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國家定期公布水質最差、最好的10個城市名單和各省(區、市)水環境狀況。加強社會監督,構建全民行動格局。

(人民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12

四川去年棄水電量創新高 2020年或達峰值350億千瓦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8601.html

四川去年棄水電量創新高 2020年或達峰值350億千瓦時

一財網 林春挺 2015-05-15 18:01:00

四川2014年棄水96.8億千瓦時,這幾乎是2013年棄水的4倍。這背後反映的是四川當地水電供大於求的市場結構矛盾,及水力發電成本偏高和上網電價偏低之間的矛盾導致的水電企業盈利能力不強。

四川水電棄水量再創歷史新高。《第一財經日報》記者5月15日從國家能源局獲悉,四川2014年棄水96.8億千瓦時,這幾乎是2013年棄水的4倍。

國家能源局5月15日在官網上公布的《水電基地棄水問題駐點四川監管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四川2014年全年調峰(電力系統中的用電量經常變化,需要發電部門相應改變發電機組的發電量,這稱為調峰)棄水損失電量96.8億千瓦時,占豐水期水電發電量的14.93%。而根據目前國內水電平均上網電價3毛錢來計算,這相當於一年白白流失了30億元人民幣。

這背後反映的是四川當地水電供大於求的市場結構矛盾,及水力發電成本偏高和上網電價偏低之間的矛盾導致的水電企業盈利能力不強。

四川省萬安縣水電站(圖文無關)

國家能源局介紹,《報告》是2014年9月至10月該局組織開展了部分水電基地棄水駐點四川專項監管工作後形成的。

《報告》顯示,四川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重要能源基地,電源結構以水電為主,是典型的能源輸出省份。截至2014年12月底,四川水電裝機達到6293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的比例上升到79.9%。

隨著大批水電機組集中投產,四川發電能力進一步提高。但由於近兩年經濟與電力需求增速的減緩,供需形勢由季節性偏緊轉為總體寬裕,呈現“豐余枯不缺”的新特點。

四川大量修建水電也直接影響到當地燃煤發電企業的經營。由於水電機組大量投產,加上以外送為主的大型水電站“留川電量”大量增加,燃煤機組平均利用小時不斷下降,從2010年的4387小時,下降到2014年的3448小時,預計今後還將進一步下降,企業經營日趨困難。

《報告》顯示,隨著四川近年來電源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水電機組適度超前發展,今後幾年水電棄水將持續存在。2015年~2020年,四川均將出現不同程度豐期棄水問題。而如不考慮任何措施,棄水電量將持續增加,2020年達到最大值,約350億千瓦時,占當年水電發電量的8.64 %。

造成四川水電棄水的主要原因是:水電快速發展與電力需求增長緩慢不匹配,汛期來水偏豐,低谷時段電力系統運行需要水電調峰棄水,現有外送通道能力尚有潛力可挖,局部網架薄弱和特高壓輸送通道能力受限,火電調度運行管理有待進一步優化。

導致四川棄水的其他問題還有:國家節能發電調度政策執行不到位;上網側豐枯、峰谷電價政策削峰填谷作用不明顯,影響水電企業收入;發電權交易行為不規範;新建機組調試期部分上網電量未予計量和結算。

《報告》顯示,四川水電企業執行豐枯、峰谷電價結果平均電費收入低於國家批複上網電價的收入。2013年四川省內合同電量部分,水電企業減少收入122.91萬元,外送電量部分,水電企業減少收入17.64億元。

同樣作為水電大省的雲南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國家能源局“十二五”電網規劃專家組成員曾德文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近年來,雲南水電大規模集中投產,水電工程建設規模和投產時序與用電需求不匹配。因此,2014年雲南水電總棄水達200億千瓦時。

曾德文介紹,繼2013年新增電源裝機1136萬千瓦,2014年1~8月發電裝機又增加了740萬千瓦;而雲南省用電需求增速放緩,負荷明顯低於預期,負荷增量遠小於電源裝機容量的增加,電網發電能力遠超市場總用電需求,造成在系統高峰負荷期間也要棄水。

原電力部生產司的供電處處長蒙定中此前向記者表示,中國電力容量發展已達世界首位,但發電結構很不合理,汙染最嚴重的燃煤機組比例居世界首位。他表示,水電是一種清潔能源,應該大力加以利用。“大量棄水(電)非常可惜。”他說。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424

台商地產大亨預言:金邊房地產會旺到2020年 房價一年漲15% 每周都有投資團來參觀!

2015-08-17  TWM

伸向天際的單臂吊車、拔地而起的大樓,已成為金邊市區的獨特風景。

金邊大地主黃鎮山認為,在東協經濟共同體加持下,這波房地產行情可望延燒到2020年。

撰文•鄧麗萍

每星期都有台灣團來這裡參觀。」位於柬埔寨金邊市中心,由陸資建商開發的奧林匹亞城建案,相當炙手可熱。會講中文的柬國籍銷售主管郭金豐表示,該建案每坪二十三萬元,其中不乏台灣投資客。

台灣投資客跨海到柬埔寨買房,緣起於國內打房政策,造成投資客紛紛轉戰海外。由於日圓持續貶值,在日本置產容易賠了匯差;馬來西亞近年房價攀升,當地政府也祭出打房措施,許多台灣投資人紛紛轉移陣地,瞄準柬埔寨。

土地取得成本低

外資一個接一個喊play 近兩年來,柬埔寨首都金邊市房市興盛,房地產價格以每年一五%的速度成長。其中,來自台灣、中國、韓國等投資客是最大買主。

金邊房地產在二○○八年金融海嘯發生後,房價一度下修二五%,直到六年後,金邊房地產市場才走出陰霾,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再度掀起房地產投資熱。尤其是 《外國人房屋產權法》於二○一○年六月通過,非柬埔寨公民可以擁有二樓或以上的房屋產權,更吸引大量外資湧入。根據柬埔寨國土規畫和建設部統計,截至去年 六月,外國人購買公寓單位的總投資金額已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

雖然柬埔寨政府開放外國人有限度地持有房地產,針對土地、透天厝、店面皆不得持有及購買。但外資可透過聯姻、與當地人合資公司、用當地職員當人頭等方法買 土地。「事實上,在柬埔寨,投資土地比房地產更好賺。」第一銀行金邊分行經理周朝崇長期接觸房地產客戶,發現金邊土地取得成本低, 漲幅更大。

為了一探究竟,我們特別實地走訪了在柬埔寨居住二十年、金邊土地多到被稱作「員外」的台商黃鎮山。早在一九九四年,黃鎮山就因前總統李登輝南向政策,隨經濟官員前往柬埔寨考察後,決定大膽在金邊投資買地。

擁31個最優惠國待遇

經濟潛力比緬甸、寮國還大當時,柬埔寨剛脫離戰亂,在聯合國維和部隊協助下,一九九三年舉行首次民選總統。黃鎮山考察三次後,就決定把中國深圳和上海的資金挪移過來,堪稱台灣第一批搶進柬埔寨的商人。

「柬埔寨是佛教國,人民善良,適合居住和投資。」新竹一級貧戶出身的黃鎮山,篤信房地產投資是致富之道,靠著中國和柬埔寨土地買賣,如今身價約數十億元。 跑過五十多國的他發現,柬埔寨是經濟最自由開放的國家。首先是人口政策開放,外國人一律落地簽。其次是金融開放,外匯沒有管制。

黃鎮山指出,柬埔寨是唯一可以直接使用美元交易的東協國家,而且沒有外匯管制,土地和房子賣了就能匯錢到國外。

更大的誘因是,柬埔寨土地使用彈性很大,由於沒有執行土地分區制,無論是商業、住宅和農業,都可以任由土地持有人變更使用。

黃鎮山布局柬埔寨土地長達二十年,如今已到收割的季節。一九九○年代,金邊一平方公尺土地才五美元,現在已飆到一千五百美元至四千美元,漲幅令人咋舌。他看好年底正式上路的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將成為這波柬埔寨房地產熱的催化劑。

比較東協最具成長潛力、發展基期低的三個國家:柬埔寨、緬甸和寮國,黃鎮山認為,緬甸有十二國最優惠國待遇,寮國僅有八個最優惠國待遇;相較之下,柬埔寨擁有三十一個最優惠國待遇,經濟成長潛力最佳。

黃鎮山認為,在AEC正式上路的加持下,這一波金邊房地產會旺到二○二○年。「緬甸將於一六年舉行總統選舉,屆時政局會穩定下來,想布局的投資人可考慮在 一七年再進軍緬甸。」整體而言,金邊房屋出租率達八○%至九○%,租金投報率達八%至一○%,加上美元交易的便利性,是台灣投資客青睞柬埔寨房市的主因。

雖然柬埔寨房地產有利可圖,但風險也不小。首先必須釐清土地產權,柬埔寨住宅的土地產權有兩種,一種是永久產權,另一種是九十九年期限的地上使用權。通常具有租期限制的房產升值空間有限,因此,購屋前宜查清楚是否屬於永久產權。

第二項風險是供過於求。許多投資客在海外置產,看中的是高租金報酬率及投報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金邊的豪華公寓未來三年供應量將大增兩倍,而且,需求漸趨飽和。

根據全球最大商業地產服務和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調查指出,目前金邊共有二十四棟完成或施工中的酒店式公寓,預計公寓需求量將在一五年達到飽和點。

第三項風險是「先售後建」模式。金融海嘯期間,一棟由韓國商人投資開發、原本打算蓋四十二層的大樓,卻因資金緊縮,成為金邊市中心著名的爛尾樓。金邊建案銷售主管郭金豐建議,投資人最好購買已經建好,或至少完成七○%工程的建案。

第四項風險是房屋品質。柬埔寨是個沒颱風、沒地震的國家,無須考慮住宅的牢固因素,因此建材成本相對較低,品質也欠佳。此外,金邊也缺乏完善的產業市場訊息,造成投資客難以掌握市場供需和價格,可能會受不良仲介「誤導」,都是前進柬埔寨房市必須考量的因素。

第五項風險則是當地風土民情。雖然金邊租金投報率達一○%,但卻可能「有價無市」,因為出租對象多半是外國人。當地柬埔寨人習慣住平房,對於新建案的公寓住宅興趣缺缺,且人均所得偏低,無法負擔高額租金。

投資慎選地點

千萬別挑首都以外地區

根據柬埔寨產業估價和代理公司VTRUST對金邊公寓市場調查發現,金邊公寓租戶幾乎全是外國人,其中亞洲人超過一半,西方人占四七%,而本地人僅占二%。另一項隱憂是,○三年金邊公寓出租率高達九三%,但隨著新公寓不斷落成之後,去年上半年公寓出租率已降至八四%。

為此,VTRUST提出預警,倘若公寓過剩而導致出租率下降,外來投資客將會因此卻步,造成金邊房地產可能再次經歷「興建與破滅」(build and burst)的循環。

「海外投資房地產,千萬不要離開首都,金邊是唯一有利可圖的地點。」黃鎮山提醒說,勤做功課、慎選房地產區塊,著眼於資本利得,而非租金報酬率,投資客才有機會在這個淘金新樂園賺回超額利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