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Billion!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321
美國西部時間4月9日中午12點,當Facebook CEO馬克·扎克伯格在他的個人主頁上宣佈以10億美元收購圖片社交應用Instagram的時候,歷史彷彿戲劇化地回到了6年多前那個曖昧不明的場 景:2004年底,他曾經邀請過一個叫凱文·西斯羅姆(Kevin Systrom)的校友加盟他剛剛創立的公司:「我們也在做類似的一款圖像分享軟件,它叫Facebook,你要不要帶著你的項目加入我們?」


  當時的凱文·西斯羅姆開發了一款照片分享軟件,名叫Photobox。但這個斯坦福科學與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兼攝影愛好者沒能被打動,他選擇留在斯坦 福繼續完成學業。幾個月後,凱文加入了另一家創業公司Odeo做產品實習生,和一個叫傑克·多西(Jack Dorsey)的工程師共事,他們共同開發一款與蘋果博弈的視頻播放器,絕望而無助。不久,凱文離開Odeo重返學業;2006年,多西和其他同事推翻了 之前的想法,推出了一款短消息發佈產品,它叫Twitter。


  2010年底,凱文創造了另一款照片分享應用:Instagram—它把Twitter的140個字替換成了另一種語言—帶有多種濾鏡的照片,供人們 借助智能手機隨心所欲拍攝、發佈、分享自己的圖片。它在不超過180天的時間裡獲得了1000萬用戶,而Twitter獲得等量的用戶耗時2年多。1年半 之後的2012年4月,Instagram的用戶突破了3000萬。


  而扎克伯格創立的Facebook在此時的估值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4月5日,來自硅谷的多個傳言說這家公司會在5月登陸納斯達克,IPO為 100億美元。僅僅4天後,它出價10億美元收購了最流行的圖片分享社交應用公司Instagram。這不僅是Facebook歷史上最具轟動效應的一場 收購交易,它也終結了一個以圖像為核心語言的社交圖譜(Social Graph)在18個月裡快速崛起,並且獨立存在的歷史。


  在新聞傳出之後的12個小時裡,投資者、創業者和分析師討論最多的還是「為什麼Instagram值10億美元」。這個數字令人驚訝之處不僅在於它的 絕對數額,還在於一個相對數據:僅僅3天之前,Instagram接受紅杉資本領投的第二輪5000萬美元融資,估值5億美元。去年10月,凱文還在 TechCrunch Beijing Disrupt上接受採訪時宣稱要建立一家「百年公司」,Instagram已經在巨人叢生的市場裡找到了一個很好的位置,而接下來幾年的任務就是使自己 變得更強?大。


  世界往往就是這樣,一瞬間全變了。但如果你知道一些Instagram的過往,你會發現它事實上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社交圖譜。它仍與 Facebook、Twitter等一系列社交網絡設置分享與綁定功能,但它本身靠照片和圖像這種特殊但內涵豐富的語言,已經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發布、分 享、關注、傳播的邏輯—Instagram的用戶大多數同時也是Facebook和Twitter的用戶,但Instagram上這些用戶形成的社交關 係,與在Facebook和Twitter上並不盡相同。獨立的圖片分享工具也可以成為社交網絡,並釋放商業價值—另一個更成功的例子是 Pinterest,這家用瀑布流界面只分享圖片的創業公司,已成為全美第三大社交網絡平台。


  現在Instagram放棄了成為一家獨立的以圖片為元素的社交網絡公司的願望。它被收購似乎意味著一個流行現象:堅持獨立存在的創業公司越來越不合 時宜。而被巨頭納入彀中,換取超出預期的溢價與回報,轉身投入下一個項目或變成投資者和創業導師,是一件更被擁戴和歡呼的?事。


  沒有人說得清在Instagram被收購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一向對媒體友好的凱文也只是在公開發布的博客文章中說:「Instagram不會像以往被收購的項目那樣停止服務,相反會增加新的功能,支持多個社交站點分享,儘管未來會發生整?合。」


  扎克伯格倒是在宣佈收購的公開信中表現出了難得的謙虛,它宣稱Instagram有難得的工程能力,Facebook的其它產品將借鑑和添加 Instagram的一些功能,並保持Instagram獨立的品牌和團隊—那個在半年內人數「瘋狂」增長了一倍,但仍只有13個人的團隊。新型電子商務 創業公司Zaarly的創始人Bo Fishback在他的Twitter上說:「8個月前,一個風險投資人跟我見面的時候還跟我講,不要指望在員工規模不足100人的時候組建一家價值10 億美元的公司。現在看,真的不需要那麼多人。」


  扎克伯格還在公開信中宣稱:「我們不計劃繼續進行許多的此類交易,甚至有可能根本不再進行這種交易。但是,提供最好的照片共享體驗是許多用戶熱愛Facebook的理由。我們知道,將這兩家公司合為一體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對Facebook而言,這的確是一場反常的收購:它通常最多只花幾千萬美元收購一些早期創業項目,然後迅速消化它們的技術和團隊,變成 Facebook的一部分。而這次,它收購了一家相當成熟的創業公司:有龐大的用戶數量,是一款獨立的產品。儘管它一點都不像Facebook,倒更像 Twitter。


  每個硅谷投資人都會這樣告訴你,收購有兩個邏輯:如果不是補充短板,那就是收之以防成為競爭對手。對於Facebook而言,這場10億美元的收購可 能兩者皆是。紐約的投資諮詢公司Benchmark Company的創始人Clay Moran對《第一財經週刊》表示:「Instagram在分享照片、生活軌跡等方面做得很好,能夠給Facebook帶來很大的用戶參與度,也能夠在競 爭方面阻擊其它競爭者,例如Google、Twitter和微軟。」


  你得知道這樣一個事實,在這個世界上,有上億人使用移動設備,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平板電腦登錄Facebook。但Facebook目前在移動設備上 獲得的收入幾乎為零—雖然它已經存儲了這個世界上至少4%的照片。另一方面,在移動領域,Instagram幾乎已經是圖片分享與社交的代名詞。它為移動 而生,在Twitter上,通過Instagram上傳圖片的比例佔21%,在Android版本發佈後迅速飆升至33%。


  也就是說,在移動設備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Instagram分享圖片到其它社交網站上,在Instagram本身也是一個有著獨立社交圖譜的社交網絡的情況下,這是讓Facebook最不安的地方。


  Clay Moran認為這場收購一定有其它參與者,但是還不知道其它有收購意向的是誰,但顯然這已經威脅到了Facebook。「10億美元對Instagram的確是一個很高的價格,但是你無法用現在的規模來為這家公司定價。這是面向未來的定價。」Clay說。


  但這更像是一場突然被一方提出而迅速被另一方接受的收購。此前的一個月,凱文和他的團隊應該仍在忙著產品的升級、Android版本的開發以及B輪的 融資。你應該能看得出凱文和扎克伯格很相似,是一個十分在意公司控制權的人—在B輪融資的過程中Instagram的估值已經達到了5億美元,但紅杉只以 5000萬美元佔據公司10%的股份。目前沒有任何信息披露顯示凱文和另一位創始人邁克·克雷格(Mike Krieger)的股權被稀釋—在Baseline Ventures和Quora創始人Adam D'Angelo和傑克·多爾西這些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的A輪融資(700萬美元)結束後,凱文和邁克仍分別持有公司40%和10%的股份,控制著董事會 的方向。


  據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披露,兩個消息來源透露說凱文並沒有將公司出售的意圖。他展開5000萬美元B輪融資的目的正是在於讓公司獨立發展快速擴張,變成一個巨大 的商業機會。但在這個週末Facebook聽說Instagram的B輪融資結束後,很快就急了。


  巨頭撲了過來。消息人士對Business Insider透露說,這場交易是在公佈前24小時談判並發生的。它此前完全沒有被加入到Instagram的B輪融資談判中去。同樣地,新參與進來的投資者紅杉資本對24小時內發生的收購談判,也並不知情。


  是什麼讓用戶數一年增長6倍估值飆升20倍的創業公司,甚至已經具備獨立生態系統的公司放棄了作為一家獨立存在的創業公司的使命?答案是:10億美元。而佔據一個董事席位的A輪風險投資商Baseline Ventures也是交易的推動?者。


  Facebook看到了一家圖片分享社交網絡進一步融資後的野心。這個野心對Facebook的未來可能會是致命的。現在,一切都好了。美國知名獨立 科技博客作者Robert Scoble認為,當Instagram與Facebook整合後,Facebook將更瞭解你更喜歡看誰的照片,你在何時何地拍了哪些照片,它還能根據 照片的內容分析你的愛好,比如滑雪、山景或森林。而且,Facebook還會為Instagram開發一套基於「開放圖譜」(Open Graph)的廣告系統。在Facebook的市值突破1000億的未來IPO計劃中,Instagram會為其增值不少。「它或許會為Facebook 帶來下一個數十億美元的收入,遠高於收購Instagram的價格。」他對《第一財經週刊》說。


  當然,最直接的利益是:Facebook通過收購,移除了一個自己潛在的競爭對手。用兩倍於風險投資估值的價格,迅速擊垮了一家新興公司的創業者。


  至於收購公開聲明裡說的那些話,除了Facebook的產品線將借鑑和添加Instagram的功能,以及整合勢不可免,你能忘了就忘了吧。Facebook花10億美元收購了一家產品原理酷似影像版Twitter的公司,怎麼可能對它什麼都不做呢。


  不過,迥異於Google在一系列收購後原項目創始人陸續出走和被迫離開的糟糕記錄(例如YouTube的創始人陳士駿和Slide創始人馬科斯·拉夫琴),Facebook對被收購公司的團隊和創始人一直呵護有加—他們一直都是Facebook相當重要的高管。


  也許,Facebook也應該有別的收購對象,比如完全脫胎於它的Path。Path創始人戴夫·莫林(Dave Morin)此前曾是Facebook的早期員工,參與了Facebook開放社交平台的產品設計和創立。在近日接受科技博客PandoDaily創始人 Sarah Lacy專訪時,他表示Facebook是一個社區或一座城市,而Path像是一個家庭,它們屬於不同的社交網絡,而Path也只適用於智能手機的移動設 備。


  據說Path也引起了扎克伯格的高度關注。但有一點不能忘了,戴夫·莫林是Facebook的早期員工,他完全親歷了包括扎克伯格在內的最早一批的創業者們,在面對巨額收購誘惑時的自我拷問和掙扎—Facebook的估值從幾億美元,終於到了今天的1000億美元。


  沸沸揚揚之下,你可能根本沒有注意到4月9日中午12點發生的另一條硅谷新聞:微軟同樣以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在線(AOL)800項專利,並 因此獲得網景瀏覽器(Netscape Navigator)的所有專利。根據科技博客All Things Digital的報導,此前微軟可能已經收購了一部分。


  網景在2008年底的時候就死了,現在它只是一個品牌。除了技術考慮以外,這條消息只有在1990年代網景大戰微軟的IE瀏覽器的背景下才有意義。有 理想的小公司雖然輸掉了競爭,但它依然表現出了強大的能量,直到它有一天被徹底賣給了競爭對手。而現在,有可能做大的小公司卻沒有堅持下去。在適當的時候 賣了,皆大歡喜。


  這是資本意志在硅谷的又一次勝利,但卻未必是硅谷「創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的勝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