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年點過?】殘疾跨種族人士下廚煮湯圓 導師:示範要有耐性

1 : GS(14)@2017-01-31 16:02:28

活動的對象雖各有缺陷或來自不同種族,但無阻他們對新年食品的熱情。



這班學員今年參加了保良局天晴茶座新春小食製作體驗活動,分別會整芝麻湯圓和麥芽糖餅,預備與家人過年。不同的是,十位學員全都是自閉症病人、聽障人士、少數族裔和康復人士,很多甚至是首嘗親身下廚。

導師度身設計食譜

以為是新年玩玩吓整食物?你就錯了。社企天晴茶座活動負責人王雅慧(ClaraWong)說:「普通人弄佷簡單,但此活動我們要把步驟設計簡單和濃縮,度身為他們調整食譜,令他們容易理解和明白。」因為對象的緣故,親身教授的天晴茶座店長吳渭銘(Ming)花了一兩個月預備,例如起初打算做蘿蔔糕,因為要切材料如蠟腸,程序太複雜而放棄。最後選用湯圓,「例如為了顧及部份痛風症學員,餡料用芝麻代替花生,保障健康。少數族裔習俗不食豬肉,雖然湯圓落豬油美味些,但都會避用豬油,不想他們碰,起碼尊重他們的文化。」如何兼顧學員更是一大學問。例如導師要懂得手語,Ming笑言慶幸自己數年前已考牌,不過中途學員亦要有員工一對二陪伴煮食,以策安全。不過最大的難度,其實是耐性,Ming:「一般人你示範一兩次已經可以,但對着這班學員一定要有耐性,要不斷重覆重覆。有些聽障人士聽不明白,只能示範給他們看。」在旁的兩位義工李太們:「他們接收能力比較慢,例如簡單的步驟叫他們搓麵粉和加水,他們會猶豫。」不辛苦嗎?她倆搖頭:「坊間很少人願意為他們服務,自己有能力就做。見他們手勢之後比我更熟練,都很滿足。」說罷,又走回學員身邊,繼續教搓湯圓,盡顯體貼之心。


學員之間打破隔閡 齊做湯圓獻家人


不過最大的困難是要學員之間達到共融,Ming笑說:「好似有幅牆(在他們之間)。例如聽障人士和康復人士之間不懂得溝通,我們要做一個橋樑。」其中一位巴裔學員沙健就提到身邊兩位聽障學員馬秀雯和莫文祺:「她們不能聽和說話,她們不知道我想法,我又不知她們的,所以用文字溝通。」沙健會遷就說話速度讓她倆看到唇語,秀雯和文祺就用電話文字回應,雖然不是直接用口溝通,但都能有講有笑。最後學員都花了兩三個小時完成,雖然比普通人學得慢和辛苦,但都是為了給家人表達心意。沙健就話自己很少下煮整新年食物,「親身整和出面買的感覺很不同,很都想嘗試整,成果不錯很想介紹給家人。」雖然是不同種族、殘疾,但對他們而言,能坐在一起,就算中途有困難,已經很開心和滿足。記者:鍾藹寧攝影:林栢鈞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天晴茶座活動負責人王雅慧(ClaraWong)說最主要在食譜方面下苦功配合學員。

天晴茶座店長吳渭銘(Ming)直言,最重要是心有耐性才能教好一班學員。

其中一位學員沙健雖患有軟骨症,但平時都會協作社區中心擔任活動助理。


兩位義工李太都希望為學員盡一點綿力參加活動。

活動最終是希望各學員都學到共融一課。

圖為學員成品,雖形狀參差,但都是學員獻給家人的一番心意。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31/199129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843

【十日休假】韓國人點過中秋?在港韓國人妻:唔玩燈籠食米糕

1 : GS(14)@2017-10-09 00:05:47

韓國人妻金志妍,談韓國與香港過中秋文化大不同。



中秋節人月兩團圓,香港人習慣玩燈籠吃月餅應節,翌日放假好好休息。中秋節也是韓國重大節日,今年韓國政府更將今年10月2日定爲臨時公休日,好讓韓國民眾在9月30日起至10月9日享受連續10日休假。今次記者請來嫁到香港8年的韓國人妻金志妍,為我們分享一下韓國與香港的中秋不同文化。



志妍於2009年與香港丈夫結婚,至今有三個可愛女兒Lani、Lana和Lali。她跟我們分享韓國傳統習俗,每到中秋,許多韓國人便會返鄉與親戚好友共度佳節,屆時會導致交通大擠塞,較難買到回鄉火車票,所以要很早準備。韓國的中秋節比較嚴肅,只重視一家人齊整在一起分享食物,不需要任何的遊戲去倍添節日氣氛,不玩燈籠,會祭祀先人。韓國應節食物並不是月餅,而是米糕,是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就像年糕一種,在搓好的粉糰內包綠豆或花生餡,放入蒸籠蒸煮。志妍指在韓國一般在中秋節前夕,全家人會聚在一起製作米糕,更笑言說指如果米糕做得漂亮,就能生下漂亮的小孩。



志妍三個可愛的女兒,右起Lana、Lani和Lali。

韓國中秋節重視一家人齊整在一起分享食物多於遊戲。



韓國人在中秋節前夕,會全家人會聚在一起製作米糕。

米糕有綠豆或花生餡,很美味。

記者:吳業紅攝影:蕭志南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5/201729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