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青春期》這些點擊數億的「神片」是如何煉成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053.html

【導讀】也許你並不知道光影華視為何物,但你可能聽說過新晉「宅男女神」趙奕歡和她主演的微電影《青春期》系列、《女人公敵》等,而這些背後的操刀手便是微電影製作公司光影華視。

在網絡上,《青春期》被一些網友謂為「奇葩」系列片,而它的奇就在奇於「兩極化」。一方面,它在互聯網上掀起了點擊狂潮,光影華視提供的數據顯示,《青春期》上中下三部微電影的網絡點擊量達數億次,此後的《女人公敵》點擊也超過5億次。與此相對應的卻是影片的「惡評如潮」,在豆瓣電影上,《青春期》三部電影的評分都沒有突破4分(滿分10分)。

此外,光影華視還有一個兩極化,與動輒就達數億次的點擊量相比,光影華視的收入可謂不可同日而語,2012年公司全年收入只有數百萬元,盈利更是羞赧於口。

為何「惡評加身」的片子,會在眼球經濟上大獲成功為何這個時代,口碑為何與傳播非正相關?金錯刀的一段話或許可以做一些註解,他評論的是與青春期類似的一部惡評如潮但是票房如火的片子,或許從這幾個註解裡面也會知道一些這部種類型的電影的秘密:1、粉絲經濟就是腦殘經濟,腦殘經濟就是體驗經濟 2、粉絲經濟的關鍵就是參與感,審美是一種參與,審丑也是一種參與。但《小時代》雖然故事蒼白,但抓住了年輕人群的心理。《小時代》從電影上說很裝X,但從粉絲經濟上很牛X。3、《小時代》依靠社交媒體的發家之路不容置疑。套用到光影華勢這一系列的電影依然實用。

而在更早之前有知名影評人就認為,中國系列的電影陷入網絡狂歡的根源在於,只要一部片子在定位,渠道發行,包裝、市場營銷、社區網站推廣都做得不錯同時還能夠擁有社會化推廣工具,那麼一個片子很火就太正常了,並不在於表內容做的有多好。

對於這種現象業內人士V電影網創始人尹興良認為:造成這種評價體系與點擊率非正相關矛盾的根源在於種豆瓣評價的用戶群和實際觀看微視頻的人群並不太一致。

對於自己片子會火的原因以及行業的質疑,光影華視創始人管曉傑也給出了自己的解讀。以下藍色字體部分為光影華視創始人CEO管曉傑自述。

光影華視不是一家電影公司,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更準確的說一家以互聯網為基因的娛樂內容公司。

在做光影華視之前我做了很多病毒視頻的廣告,2007年的時候我開始做一些代工的視頻廣告,但因為不賺錢,我們就想做自主品牌。2009年,隨著微博的火熱,我開始涉足微電影這個領域。我的判斷是,互聯網視頻網站成長很快,但是適用於這個平台的用戶內容成長比較滯後。此外,我做微電影的另一個目的是培養未來用戶,內容產品最重要的是對用戶的培育和延續性,假如《青春期》有院線版的話,目前這一系列的觀眾就可能會買電影票變成我們的觀眾。

微電影以前叫網劇DV短片或者叫病毒視頻,長度不會超過30分鐘,甚至是短至1分鐘。 很多人意味我們產品的用戶群都是「屌絲」,其實反之,以《青春期》為例,它滿足的是85後或者90後的用戶群的需求,而其中最瘋狂的其實是女生。這一用戶群的特點是:娛樂化,很有個性,又有很困惑,追求個性,不喜歡千篇一律,與我們之前所認識的用戶是有差異的。

現在我們微電影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廣告植入 ,也就是所謂的定製劇,比如聚美優品和我們合作的《女人公敵》,還有就是找我們藝人代言的。第二,付費點播,這個付費點播是指前一個月收費期,1個月之後就是免費觀看,然後與視頻網站免費分成。第三 ,CPM分成(註:Cost Per Impressions),也就是是廣告貼片 ,這個模式很容易理解,就是按照每千次展示效果來進行付費。

我們影片高點擊率很大程度是源於我們營銷做的好。首先是態度上的重視,在重視度上講是內容發行佔百分之五十,營銷佔百分之五十,如果有錢,我們營銷費用願意佔一半。其次,從初期取材就有話題性,電影的最初策劃就要考慮營銷發行的點,比如《女人公敵》這個片子從開始取材到搭配,就給了一個職場鬥爭的好話題,女人斗女人是永恆的真實存在的。第三,我們會找到營銷和性價比最高的平台話題和方法。第四,演員的延續性,女主角一直沒換,這也是對用戶有一個延續性,這種做法的好處就是會讓這個演員形成一個品牌。

除了營銷的四個因素之外,我們還做了以下六個步驟的事情。

第一步,投石問路。最開始,《青春期》出來的是一組寫真,這組圖片在學生群中傳播很廣,這一組寫真就是為後來電影用戶群奠定了基礎。這時候,我們就考慮用微電影的方式呈現這組照片,這叫跨界競爭。好的東西是有基礎的,《泰囧》為什麼票房和口碑都很好,因為《人在囧途》的口碑還可以,到了這樣一個點被放大。

第二步,劇本要善於拼湊元素。傳統編劇太傳統,很難滿足用戶需求,而一些寫網絡小說的又太散了,所以只能綜合二者的元素。我的劇本便拼湊了很多元素,很多都是網絡上的一些包袱,然後去一個好的名字讓大家一聽就愛「吃」。

第三步,取名字要通俗大氣。好的電影都需要取一個稍微洋氣的名字,《青春期》這個名字很大氣,沒有多餘的地方,有很大想像空間,你會想到你的很多第一次,初吻初戀都會在裡面發生。再舉一個例子,其實《上位》這個名字也很好,上位不是奮鬥,只是因為用了手段,你會覺得偏貶義,你會發現現代千奇百怪上位的方法出來了。這個時候上位能代表這種人的心理訴求,人人都想上位,我只是從爭議性領域作為一個切入口。

第四步,選角要根據用戶需求定個性。其實對這個片子來選哪個演員結果是一樣的,形象符合年輕人審美就夠了。趙奕歡散發出的不畏強勢比較能被大家推崇,是因為本身個性很符合女生的霸氣。她本身其實就是一個這樣的人,所以表達出來這個形象會更好。

第五步,導演要讓演員自由發揮。導演水平我是很次的,其實別人可能導的會更好,但會丟掉更多元素。《上位》是沒有台詞的電影,每一場戲都是演員自己對出來的,就是他們覺得怎麼好玩怎麼來,然後我再彙總,而在演員不經意的發揮之中,你就會發現很強的散光點。

第六步,主基調要勵志向上。我的所有電影都是鼓勵人勵志,用正確的方法去獲得成功。

我們的電影引起了很大爭議,而正是這種爭議讓電影火爆了起來。年輕人喜歡評論,有時候他們為了某個觀點恨不得打起來,而這意味市場更熱鬧。

爭議的東西都是既會讓一部人產生共鳴,又會讓一部分人產生牴觸。我們做的東西儘量接地氣,可能在表達方式上讓很多人不認同。比如,我們去背誦英語,有的人喜歡大聲背誦,有的人需要聲音小點,這就必然導致在方式上有衝突,衝突就會導致爭吵。像《小時代》和《青春期》這些電影不也一樣是這樣嗎?有人很喜歡,就有人很討厭。我認為一邊倒的東西不可能火起來,也不具有可延續性的。

產業裡的疑問

雖然在管的心中微電影是一定可以通過付費可以實現最大價值的商業模式,但是整個行業依然會有對微電影這種電影的商業模式揮之不去的疑問:

疑問一:盈利模式到底是什麼?管曉傑在上述講話中已經清晰描繪出了微電影的商業藍圖。其盈利模式就是靠向會員收費獲取利潤。但是從光影華視自己給出的營收數據看,這種商業模式顯然並不成熟。中國付費用戶對視頻網站收入的貢獻所佔比率依然少的可憐,這證明這種商業模式至少在現階段暫時行不通。而如果依然是長廣告這種形式,那麼微電影就無法獨立成為一個產業,永遠只是廣告產業的一個附庸而已。不過V電影創始人尹興良認為實際上青春期這樣的片子還是賺錢的,畢竟,在前期製作的時候,品牌商已經完成了投入,現在一個品牌商投入幾百萬的也有,這個盤子整體還是在增長的。

疑問之二:產業資本何時大規模進入。雖然在《2012年中國影視行業投資研究報告》中認為將會有大量的資本進入微電影這個領域,但是在整個2013年都已過去一半的日子中暫時還沒見到被披露的微電影大規模融資消息。資本對於產業的發展的助推毫無例外是核心與關鍵因素。但在資本依然冰凍的今天,說微電影春天已然到來言之尚早。

疑問之三:如何突破同質化競爭的產品。青春期3和上位這類微電影的點擊成功,讓同類模仿電影趨之若鶩,而一位電影教育行業相關研究者認為:每年產生的幾千部微電影之中,真正能廣為人知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微電影甚至連基本的點擊指標都不夠。同質化導致的紅海競爭已經讓行業產生了泡沫。

疑問之四 :電影狂歡泡沫何時破滅。在市場需求高漲的時候,任何一部只要能有影響力的片子都可收穫不錯票房,但是對於立志於做品牌的微電影來說,有一天當內容的刺激元素消失,回到比拚內容質量的時候,微電影製作週期的矛盾如何平衡?製作粗糙的問題又該如何改進?

疑問五:如何規模化。這是所有微電影普遍存在的問題,現在1-2部微電影都需要很長的拍攝週期,那麼當有100部微電影或者1000部微電影的時候,如何製作。反之,如果不規模化,你又應該如何盈利,並且獲得資本的認可呢,一位資深的VC人士有著以上的看法。業內人士V電影網尹興良認為只要是藝術化製作的東西的確很難規模化,但是在某些環節是可以規模化的,比如像電影發行的環節就有比較大規模的公司出現。

雖然某些神片與微電影點擊很火,但是對於商業模式的疑問就像雷雨前的烏云,揮之不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26

1,000萬點擊: 為了甚麼去繼續寫下去?

本博客在2011年12月9日已超過了500萬點擊,經過768日的努力,這個博客的總點擊率在今日又再次翻一翻,達到了1,000萬,實際上,這個網站的點擊率應該超過了1,020萬,不過這個計數器是有紀錄的。

前一陣子,心中空虛,突然想起我辛苦了幾年,其實除了這網站外,還剩下些甚麼?其實也好像沒有,那我在想當初為甚麼去寫下去? 那時候就讓我回顧一下這幾年我的歷程。

這個網站的緣起其實就是筆者眼見報紙上的新聞資料完全不專業,並認為當時炒股的風氣太誇張,賺快錢的心態在小投資者的心表露無遺,加上讀了周顯的一本書引起啟發,才開始慢慢寫作之途。那些年,看得太多老千股常常賣弄基本因素,又持續向下炒,於是弄了老千股系列,加上當年在貝沁財和王雅媛的blog持續發言,賣弄自己對股票的認識,終於建立了第一批穩固的讀者,加上開始轉載文章,流量開始穩定,加上因為畢業後前景徬徨,當年在香港討論區發佈老千股系列,在那區曾引起迴響,也開始把轉載文章和自己寫的文章分開,流量開始持續上升,其實當年我是為了生存寫下去,那幾個月博客開始形成規模。

到了2008年11月,博客系統由wordpress改成現在的差不多模樣,但因為搜尋器失效,流量在短短幾個月間跌至不足100,當年真是感覺好像失敗的一樣,但是我沒有放棄,之後匯豐低價供股,我努力搜羅文章,加上當時因為有些空閒,又有空不停在當時頭100大財經博客及網站宣傳,加上每天撰寫文章,加上又寫很多貼士和細價股,流量持續上升,幾乎每個月都增加幾成,到了年中,每日瀏量超過了1,000,年底也站穩2,000,財經博客排名由第10,慢慢爬上第2和第1,但因為文庫部分文章有些犯了版權,加上家中有一些事情出現,心中很徬徨,當時就是認為有名氣就是錢,其實我當時是利慾分心了麼,可能就是元為認同寫下去。但一次奇特的會面,終於覺得自己應為股票界不正之風出一分力,冒著流量下跌風險,也要把其他東西寫下去,其他東西我為了生存。

在2009年後2、3年,是我把我自己在股票知識鞏固的幾年,那種虛浮的氣氛沒有了,也逐步變為踏實,自己也逐步減產了,但我覺得資料性和可讀性強了,當年貼貼士,,賺大錢的人總覺得不好看,說自己退步了,但我覺得這才是把股票變成一份興趣,而不是純賺錢的東西,覺得很高興。那幾年,我的重心變了把論壇和stock.zkiz.com慢慢搞起了,雖然在2010年7月,討論區在前幾個月的資料全部沒有了,使網站缺少了一些回憶,當時筆者和壇主說,我已經是輸不起了,這是最後一次,我那時後為求生存,甚麼都會很高興地分享,終於在時間積累下,逐步成為人氣最大的股票討論區,也開始很多人協助網站的運作,我有時覺得頗為欣慰。其實現在搞下去,好像是為了一份責任,一份為香港股票界留下回憶的責任,雖然很虛無,但我心真是捨不下這份責任。

雖然,近來報紙的不正之風終於加劇很很嚴重,我自己也看不下去了,但這個站仍然保持純純的風格,獲得了各位網友的信任,成為他們找股票的優先選擇之一,這就是這個網站的價值,信譽。沒有信譽就沒有我們網站,所以也可以為著信譽搞下去,寫下去。

雖然,在500萬點擊時,我寫下的各項工作
「webb-site.com及stock.zkiz.com的人物系統,或者未來製造的維基百科,亦希望儘量記得每一個人和甚麼人有些甚麼關係,使得可以儘量猜到每個人的把戲,使得別人不得隨便玩財技玩得這樣高興,亦使小股民可以知道騙局,能夠知所進退。

而小弟的博客的文章有以下的傾向:

(1) 把收購公告的事重新鋪排過一次,不清楚的搞清楚,並把它具體化,使人能夠儘量明白

(2) 把新聞及股評人提及的錯處能夠儘量更正,希望各新聞從業員及股評人能夠尊重自己的工作,另外使別人瞭解真正的事實

(3) 把一些逐步興起的股票集團逐步起底,並讓人瞭解他們的脈絡所在」

有一些礙於工作繁忙關係未完成,但筆者希望未來這幾年有足夠金錢工作供筆者全力去做這些工作,可以使這兒成為找到各項香港股市資料的地方,這就是我的夢想。另外,我自己也希望能尋找新的方向,為生存和名譽努力,另外我仍然希望自己保持低調,使網站較筆者出名,這才可以維持營運長久。。

最後,我很多謝各位協助網站運作的各位朋友,特別是壇主,他這幾年和我一起逐步把網站的功能持續改善,逐步變得更人性化,使更多人易於使用的網站,內容也慢慢改善了變得有趣,也令其他人覺得滿意。未來仍會繼續增加使人高興的功能,使大家能有一些驚喜。

到現在,我是有信心,這個網站是可以繼續辦下去的,雖然現在生存應該不是問題,我仍然會儘最大的努力去為這個網站尋找逐步擴大的方式,為網站的名譽、大家的期望和我的興趣作為最高的意願搞下去,最終成為一份長期持續的事業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790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科網泡沫再輪迴,麥子熟了又一茬 摸啊摸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2uzt2.html

1,2000年的時候,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屢創新高,各種科網股瘋漲,熱潮傳遍全球,也傳到中國。當時國內的上市公司也跟風觸網、搞高科技、改名。1999年和2000年中國上市公司大概有50多家改名“科技”“信息”相關的名字,炒作的也很厲害。當時最有名的是億安科技的炒作,70多個交易日從26塊漲到100塊。

 

2,美國網絡、生物、其它新科技這2年出奇的火,公司上市動輒以百億甚至千億美金計,給初創企業估值也很高,那些大甩金錢的高價收購,指不定多少年後成反面教材,一如當年AOL花巨資收購網景公司。​美國的科網泡沫把國內的BAT也帶瘋了到處大舉的投資收購......

 

3,近年,國內跟風潮也來了,蘇寧---賣電器的搞電子商務,改名蘇寧雲商;湘鄂情---搞餐飲的跑去搞大數據,更名中科雲網......還有些不一一舉例。傳統行業做不下去,趕著熱門的去搞,會是啥結局?

 

4,觸網?搞高科技?改名?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熟悉,怪科網公司的愛好者們不漲記性?NO,當時美國普通投資者投資科網公司,在泡沫破滅後羊毛被薅光的差不多是整整一代人,過了15年,新一代的股民長大了而且正值壯年,兜里又有錢,麥子熟了,收割的時間又到了。

 

賦詩一首:
股票市場再輪回,科網泡沫又來了。
不怪股民沒記性,麥子熟了又一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88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對手盤更是朋友 白雲之鄉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74a560102uxhj.html

這幾天發了幾篇短文。看到一些網友的評論。


對於見解一致的網友,讓我更多地感到了人生的意義。對於見解不同的朋友,讓我更多地認識到對手盤的價值。

所以,無論觀點相同的網友,還是觀點不同的網友,我都發自內心,說一聲謝謝。

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所以,才會有開賭場的,也才會有做賭客的。開賭場的,絕對歡迎賭客。沒有賭客的賭場是多麽悲哀啊。同樣,賭客也沒有攻擊賭場的理由。

股市里,也是同樣的道理。想象一下,沒有對手盤的股市,會是多麽的悲哀啊。當你想買的時候,沒有人賣。當你想賣的時候,沒有人買。

所以,與你觀點不同的網友,是你股市里的朋友。就像在商場里一樣,買你東西的顧客,或者賣給你東西的商家。

無論你是商家,還是顧客。或者倒過來,你是顧客,還是商家。都是魚和水的關系。

我通常沒有,再評論網友發言的習慣。大千世界,我尊重每一位網友的思想和觀點。大家彼此尊重就好。生活里,就多了一些愉快和幸福,社會也更加美好。

對於個別習慣了在網絡了,隨意不尊重人,或者自視不凡的網友。我會采取一概拉黑的方法。因為我們彼此沒有意義。

再次謝謝各位網友,無論是觀點一致的,還是不一致的。你們都讓我在股市里,多了一些思考,一些快樂。

白雲之鄉 QQ:1878006405

2014年7月

白雲解惑公共平臺微信賬號:white_cloud_class
對手盤更是朋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96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辨析「一網打盡大牛股的交易策略」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2gp.html

股市連漲5個月,其中大漲有2個月,有朋友還嫌漲得慢,欲求超常獲利方法!可不是麽,前天,一位同事朋友興沖沖地捧來一篇《有一網打盡大牛股的交易策略?》,興奮不已地說,覓到了一個既簡單又可超級贏利的好方法:“有沒有能一網打盡所有大牛股的交易策略或者說是投資策略?這個,其實是有的。這個辦法就是買入股價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的股票。”
    “哈哈!簡單吧?”朋友笑道,“你怎麽看?”
    我看後,笑曰:“我看這個方法恐怕八字還沒一撇呢!”
    關於這個方法,文章所說理由是:“股票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必然有資金沖破了較強的阻力,繼續進一步上漲的概率較大,潛在漲幅也不小。當然很有可能會有假突破,那就以止損來應對。”因此,“如果以基本相同的金額買入所有創歷史新高的股票,則必然能將所有大牛股一網打盡。”這樣做,可以“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不必浪費太多的時間,只參與它上漲最快的那個階段。”
    這番說法看似道理充足,完美無缺,但細究一下,問題頗大,實乃似是而非的。我們隨意從下面幾個方面來作辨析:
    一、“買入股價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的股票。”這里的“階段性”說法非常模糊,很不明確!這個“階段性”到底是指哪種級別的階段性?是日線級別的,還是周線級別的,或是月線級別的?存在如此不確定性的條件因素,讓人如何操作?這種方法會是簡單可循的嗎?
    如果買入創歷史新高的股票,是不是就一定能夠獲取超常收益呢?且看作者的一段論述:“到底如何處理達到止盈後的操作,就需要經驗,也需要進一步的理論知識。創新高的股票,每天可能都有近百只,如何選擇勝率較大的一組股票,也需要一定的經驗。”由此可見,對於這個最最關鍵的買與賣的操作,又是一個很不確定的事情,這叫你又如何操作呢?這個所謂的簡單可循的方法究竟怎麽實施?
    由上得知,無論是應對“創階段性新高”的股票,還是應對“創歷史性新高”的股票,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內容,從而沒法固定操作,據此,這會是個確定性可操作的交易方法嗎?
    二、我們再從另個角度來辨析。你想,要是確有這麽個簡單可循的方法存在,難道市場還會發現不了?就你知道?別人都是傻瓜?
    三、我們從作者其他文章中得知,他也只是在模擬盤上運用這個方法試行了一年半的時間而已,而這段時期恰好是中小盤股票的牛市。如果操作真的非常切實可行的話,那他為什麽實盤不幹脆也實施這個方法呢?甚至只要編個炒股軟件不就萬事大吉了?
    顯然,由於這個“一網打盡大牛股”的方法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內容,操作難以固定,對你來講,根本就沒有一套固定可循的依據,所以,你也就根本建立不起一套切實可行的操作模型的。
    四、說到模型,不由得想起這麽一件事,中國有一位著名投資人士,當時在美國索羅斯旗下工作,他創造了一套股市交易模型,經過一段時間的模擬操作,效果極佳!於是乎,他向索羅斯要求,交給他一部分資金讓他按照這個模型運作,索羅斯當場斷然給予否決,索羅斯的理由極其簡單:任何模型都不能覆蓋市場不確定性部分的。股市實在是一個典型的複雜適應性系統,買與賣難以固定,這也就是為什麽世上從來不曾出現過依靠某款炒股模型而長期獲勝的大贏家的原因。
    五、所謂的“一網打盡大牛股”隸屬於“追漲殺跌”方法,而股市歷經400來年,雖然“追漲殺跌”不失為獲利方法,但至今好像還沒聽到過有哪種“追漲殺跌”法能夠長期奏效並可獲得超常收益的。
    倘若非要“一網打盡所有大牛股”的話,恐怕只有買指數基金才能做到,但這也並不能給你帶來超常收益的哦!
    現在,你還想要這麽個“一網打盡大牛股的交易策略”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70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美國的糾結和日本經濟 井底望天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2b3.html

其實美國在亞洲也是蠻糾結的。民主政治,其實就是輿論政治。中東那邊,像ISIS這樣的,或者俄羅斯那邊普京這樣的,都是實際練肌肉不大,但是眼球動作特別大,逼迫美國不得不出手。

這兩天,基地敘利亞組織,馬上在卡塔爾政府(的美元)的斡旋下放了一個美國記者,來表白不和ISIS同流合汙。所以我一直覺得殺美國記者的倫敦四人組,是基地英國成員出來黑ISIS的。這樣引導美國人去打ISIS,至少為被ISIS猛揍的基地敘利亞分部報一把仇。這個就像共產黨員秘密身份加入國民黨,所以秘密基地成員也可以公開加入伊斯蘭國。

因為是英國人做了恐怖分子殺美國人,所以英國特種部隊也乘機出動了,估計這些特種部隊會配合美國特種部隊,到伊拉克庫爾德族和敘利亞庫爾德族那里去參戰。

中美軍機在海南以東海面瞪眼,兩軍關系惡化。這個是之前中國WU14試驗的余波,也有在美國現在被中東和東歐拖住的時候,幫你再開一個熱點的意味。當然美國反潛艦,想找機會摸清楚中國晉級核潛艇的底,也是一個原因。

俄羅斯救援車隊進烏克蘭。美國戰略界人士認為是普京要幹預的前奏,北約情報官員認為俄羅斯軍隊已經在烏克蘭布置火炮,對烏克蘭軍開火了。

 

問:伊朗派官員訪問沙特去了。伊朗想與沙特談什麽?

答:伊拉克分餅。

 

大家都知道,日本這個季度是-6.8%的GDP增長,我們周報也有淡定這樣的專家向大家介紹。

日本最核心的問題是少子化。你要是現在30多歲的全是臨時工,會改變嗎?所以日本將來是兩個方向,一個是老年人們集體跑出來養老,降低成本;淡定可以評價一下,這句話靠不靠譜:一個是趕緊從海外移民來填補人口空缺。日本人最想看到的移民,其實是來自中國江浙滬的移民。

 

問:為什麽對江浙滬有興趣?

答:因為文化上最接近,智力和勤奮等等品格,日本人也很滿意和佩服。你叫菲律賓人過去?日本人會自殺的,呵呵。

 

問:我也覺得江浙話音象日語。

答:日語是6成漢音(唐朝普通話),3成吳音,1成本地音。所以將來人口的融合、文化的融合、社會的融合都是不可避免的。

有人想中日開戰,傻瓜才開戰呢,我還等日本變成特別行政區呢。所以將來中國崛起,新朝貢體系建立,是無需對外開戰的。

 

問:打和不打,哪個更便於融合呢……

答:現在大國戰爭,很容易動用核武,所以打不合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32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存款「沖時點」痼疾難消 熊熊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414290102v5e7.html


本刊特約作者  陳同輝/文  2014-09-19 《證券市場周刊》

         中國銀監會、財政部與中國人民銀行於912日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236號文”),主要包括敦促銀行改善考核體系、禁止違規吸收與虛假增加存款,以及通過量化指標對違規行為進行懲罰三部分。顯而易見,其主要目的,在於希望通過約束商業銀行存款沖時點行為,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難題。然而,市場自有其運行規律,任何不顧市場規律,簡單粗暴的管制行為,不僅無法達成目的,反而可能事與願違,加大市場扭曲。在筆者看來, 236號文恰恰有此風險。

          從近幾年看,銀行在月末、季末時點,有非常強烈的吸收存款沖動,在此沖動下往往伴隨著高息攬儲,從而擡高市場資金價格。資金價格的提高通過銀行體系傳導到貸款方,導致貸款利率易升難降。因此,如果扼殺銀行的存款沖時點行為,便可讓高息攬儲現象消失,從而間接起到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作用。

           這種邏輯看似合理,其實完全經不住進一步的仔細分析。任何問題,要做到標本兼治,必須知道問題的根源,並針對此提出解決方案,如果僅僅只是針對現象進行簡單的壓制,則問題不僅無法得到解決,反而可能更增加其複雜性。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考慮企業融資成本問題,目前在間接融資市場上,普遍存在融資貴,融資難現象,此兩者既相互聯系,有略微區別。先說融資貴,從字面理解,融資貴說的是價格問題,也就是貸款價格普遍高於企業可承受範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為6.11%,而同時期企業貸款利率普遍高於6%,甚至於9%,由此可見,融資貴確實是現實中企業所面臨的的困難之一。

既然是價格問題,那麽首先考慮的自然是供求關系,從需求方來說,是企業資金需求過旺,而從供給方面,則關鍵在於資金供給不足。從需求方來說,目前市場上巨大的資金需求來自於2009年四萬億刺激計劃,在此巨量刺激計劃下,無論是國企、地方政府,還是民營企業,都在極度樂觀前景的鼓勵下大幅增加投資,擴大產能。而這種投資對資金的需求與使用並不能在短期內發生改變,換句話說,實體經濟在資金需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慣性。而在資金的供給方,由於目前中國仍處於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階段,作為衡量資金緊缺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存量規模並不低,截至2013年年末,M2/GDP之比為195%。但是從增量上來說,這幾年M2增速相較以往卻大幅降低,數據上看,M2增速自2011年以來始終維持於13%14%區間,相較於2009年、2010年分別降低13個百分點與6個百分點。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就供求關系而言,目前融資貴問題在於存量資金未盤活,而增量資金又無法滿足經濟增長的內生需求。

         其次,由於金融業產品並非售賣,而是使用權在一定時間內的讓渡,因此其價格除取決於供求關系外,也受市場風險溢價影響。過往幾年,某些行業因銀監會限制而無法從銀行獲得融資,由此轉向信托、基金子公司等渠道尋求獲取資金。與銀行不同,信托等機構的盈利依靠管理費而非利差,也並不需要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壞賬提供類似銀行業標準的足額撥備,因此能夠以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的價格吸收市場上的資金,外加剛性兌付的潛規則,兩者共同作用,導致市場無風險利率上行,風險溢價降低。在此情況下,以逐利為目的的資金流向自然不可避免的提高市場整體的融資成本。

          從供求關系來說,如果供求失衡,則價格會自動調整以實現供求的再平衡,因此,一般情況下只會出現融資貴,而融資難現象的出現,則源於中國市場的特殊情況。在中國融資市場,貨幣政策的傳導鏈條包括央行、銀行以及企業。從央行來說,其通過控制基礎貨幣投放速度,間接限制了一定時間內可用M2總額。而對處於傳導鏈條核心位置的銀行來說,其發放貸款的能力受到存款以及核心資本充足率的限制。貸款投放能力受制於存款的主要原因在於《商業銀行法》中關於存貸比75%規定。一般而言,M2增量由央行通過貨幣工具或者外匯占款所投放的基礎貨幣以及通過貸款派生存款產生,在75%存貸比限制下,一旦央行限制基礎貨幣投放,而外匯占款又逐漸降低,則銀行通過貸款創造存款的能力就被75%存貸比限制住,這意味著市場上可供獲取的資金數量相對不足。而核心資本充足率則受制於管理層規定的各項資產風險權重以及銀行在資本市場上的融資能力。由於資產風險權重在短時期內無法進行重大變更,外加在資本市場低迷情況下,銀行融資能力受限,核心資本充足率便成了制約銀行貸款投放能力的重要監管指標。從已經披露的2014年銀行業半年報看,由於受到存款增幅放緩以及核心資本充足率的限制,銀行貸款投放的速度大為減緩,一些股份制銀行更是開始收縮資產負債表,這意味著作為貨幣政策傳導核心的銀行已經開始減緩資金的供應,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存在降低的可能。

         同時,在資金需求方,融資難,則源於以國家投資為主導的經濟刺激計劃。在投入要素市場存在約束情況下,任何政府投資,都不可避免的通過對要素的占用而減少民間對資金的獲取。在央行緊縮貨幣以及銀行貸款投放能力受限情況下,由於先前大量開工的國家投資項目無法立即停工,資金無法從這些項目中退出,這使得市場上可供民間投資使用的資金數量大幅降少。在資金的供給與需求方共同作用下,收益較低的房屋按揭貸款以及無抵押、風險較大的小微企業貸款等自然被銀行首先排除在外。

          可以說,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融資難、融資貴現象,是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結果,要解決,則必須對癥下藥。而236號文卻尋求在不解決根本原因、不改變供求關系的情況下,通過條文管制以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難題,其最終結果只可能是事與願違。

存款爭奪戰

          其實,要理解這點我們只需做個邏輯推演。假設銀行十分“聽話”,停止存款“沖時點”,同時也不以各種方式高息攬儲,那麽這對銀行來說無異於自廢武功,因為金融業與其他行業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原料是資金,在銀行則是存款。一旦存款流失,則銀行資產方業務也就成了無源之水。不幸的是,在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的今天,金融業各子行業間對資金的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分行業看,保險業為了應對多年保費增速低迷的困境,於2013年動手修改預定利率,以增加對資金的吸引力,在費率新規下,2014年上半年保險業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0.8%,一掃前幾年的萎靡之勢。與此同時,各種貨幣市場基金也借助互聯網手段參與對資金的爭奪,最有名的余額寶更是創下了半年規模沖到5000億元的新速度。在此情況下,“聽話”的銀行將面臨存款流失的風險,從銀行自身來說,似乎不會做出如此選擇。其次,在存貸比75%規定下,放棄對存款的爭奪意味著銀行可貸資金規模增速的降低。若需求不變,存款供給的減少顯然將擡高資金價格,這將導致市場上融資難、融資貴的現象將進一步加劇,此舉亦明顯與236號文的目的南轅北轍。

           實際上,236號文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銀行選擇拉長“沖存款”的時間,例如從最後一天拉長到最後五天、十天乃至十五天。畢竟,如果放棄對存款的爭奪,意味著將減少同比例的貸款,與此相應的是放棄存貸利差部分所帶來的營業收入。同時,銀行貸款資源的減少,也意味著無法拓展新的客戶,甚至於無法滿足已有客戶的需求,這對銀行來說,存在客戶流失,市場份額降低的風險。相較而言,拉長“沖存款”時間,最多僅是增加銀行獲取資金的成本,導致利差有所縮小,同時在維持已有存量客戶基礎上,開發新客戶,為未來發展做好準備。更何況,如果市場資金需求旺盛,則因拉長“沖存款”時間而增加的成本更可以轉嫁給貸款客戶。可以想象,如果將銀行業內部看成一個個互相博弈競爭的個體,那麽從納什均衡角度,對每家銀行來說,最優的方案顯然在於更加賣力的、更長時點的吸收存款。

總而言之,在不改變宏觀貨幣政策,不放開對直接融資的各種管制,以及不降低政府投資對民間資金的擠出效應下,任何試圖僅僅依靠管制降低資金成本的措施,其最終結果只可能事與願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03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互聯網時代 ----第三次工業革命 二月立春

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2v2se.html

從古巴回來以後,看的第一個有點份量的片子,就是央視二套的《互聯網時代》,有些橋段甚至有淚奔的衝動,這並非因為央視敘事手段一向比較感性化所致,而是被事實擊中,覺得現實的發展,實在超越想像太多,改變的太深,太廣,一次又一次打破眼前的迷障,一個又一個新天地矗立面前,大到世界發展的進程,小到我自己的工作生活狀態,完全被互聯網時代所改變,今天自己的一切,在學生時期根本就無從想像,連個線索都沒有,走到現在,這個「令人驚訝」的變化進程還在持續,雖然表面上看不出有什麼波瀾,但我很清楚,這是一個「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的躍升境界,這一聲驚雷的震撼度,因為時間軸的相對漫長,消減了所有始料未及者的驚詫,其實今天絕大部分人都不能想像,未來將會是怎樣的不可思議。

 

人類社會發展至今,真正根本徹底的改變沿襲近千年來社會發展面貌的,既不是某個哲學論調之爭,也不是某個主義之爭,更不是哪個偉大的政治家的功勞,而是來自實業家和科學家的貢獻,歷史看得越多,對之越是感慨,這也是當我看到成就了互聯網基礎架構的那些科學家們逐一亮相時,有淚湧衝動的原因。

迄今為止的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是1760年以蒸汽機為標誌,所有重要的生產力應用都用上了蒸汽機動力;第二次是1870年前後進入電氣時代,幾乎所有的生產活動都電氣化,大大提升效率;第三次是1980年後開始進入的計算機信息革命時代,這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都把人類社會推向一個新的高度,而巧合的是,前兩次工業革命基本上都經歷了100多年左右,才孕育出下一次工業革命,以此為經驗,簡單類推,發生在1980年後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才剛剛完成少兒期,僅僅走到青年期,還沒到壯年期呢,互聯網時代只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鋪墊,它的終極發展應該是全面深入的智能化,投入產出的最優化和效率提升的最大化;等這一時期發展充分,運行良好之後,可能會孕育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一次,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和智能化發展的無所不在,有思維能力的智能機器甚至是類真人的機器人將誕生,這個未來會怎樣,是一百年後的事情了,就我們當下的現實而言,第三次產業革命還在進程中,它的高潮部分還沒有登場,但是我確信,現在正是一個入口期。

 

就像電力時代的發展那樣,從最基礎的通訊、照明開始,一直延續滲透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的世界,如果大面積停電,堪比重大災難,電力時代的發展走了一百多年,在此基礎上的發明創造每隔一個時期就翻幾翻,徹徹底底的改變了世界,現在夜晚航拍地球,除了「偉大的」朝鮮和其他不發達地區,很多地方都是亮的,世界經濟發展水平的版圖原來用一張衛星拍攝的夜間明暗對比圖就能精確評測。

 

從工業革命的歷史看,生產力水平決定一切,馬克思主義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可是全世界馬克思主義者在獲得政權後都在折騰生產關係,專注於階級,鬥來鬥去,改來改去,弄了近一個世紀,最後各自散去,發明創造少得可憐,更不用說促成偉大的工業革命,反倒是不信奉馬主義的那些,用一個又一個發明創造真正改變了世界。

 

1930年前後,中國發生了著名的土地革命戰爭,宗旨是打地主、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滿足農民對土地的要求,以此為始,建國後多次土改直到改革開放,土地制度改來改去都是在人與土地的制度關係上打轉,沒有什麼質的飛躍,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還有8億多人(佔國民總數近80%)被綁在土地上。

同樣在1930年代,美國加州的中央山谷,一個荒涼的沙漠地區,雖然日照充分,晝夜溫差大,氣候條件十分適宜種植農作物,但是這裡沒有水,自然母親饋賜有限,農夫說,這裡若有水,就能讓滄海變良田,可是水在北邊600多公里之外;

1945年,加州沙斯塔水壩建成,這直接使得加州中央山谷在數年後變成了美國著名的農產品種植基地,果蔬產量在美國農產品中佔比巨大。

還是在1930年代,美國堪薩斯州的大部分地方都是荒草連綿,而且常遭龍捲風肆虐,是個完全的從不毛之地,幾十年之後,這裡變成了著名的大糧倉,有86000多個農牧場,哈佛大學公開課裡曾講到一個有趣的比喻,就是有關堪薩斯農場,因為那裡有太多巨型農場,所以不是美國人的理想居住地,這些巨型農場從太空看下去是一個又一個色彩各異,星星點點的大圓圈,這是美國玉米和小麥的主產區,一些農場龐大到農場主需要坐著飛機來視察作物生長的情況,難以想像的是,在過去,堪薩斯是個缺水且災害頻繁的不毛之地,在經過美國農業史上最偉大的改造之後,這裡變成了大糧倉,這個改造就是著名的中心旋轉灌溉系統,地質探測表明堪薩斯地下堅硬的岩層下,有豐富的淡水儲量,據此建設了這個把荒野變良田的灌溉體系。

加州中央山谷和堪薩斯大農場,都不是天然的良田,都是曾經的不毛之地,但經過幾十年的改造,成為美國農業的重要基地,之後,隨著農機、農藥、化肥和農業科技的不斷提升,畝產產量一次又一次刷新歷史紀錄,終於發展到以2%的人口從事農牧養殖業,就養活了98%的人口,不僅如此,還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和最大的糧食援助國。

相比之下,美國這個,才是真正的土地革命,雖然很多地方不具可比性,中國有更多的歷史和傳統包袱,可是千評萬說,真正能夠破局的只有生產力提升,今天中國在18億耕地紅線都受威脅的情況下,在農業人口逐漸遞減的情況下,在城鎮化不斷發展的情況下,仍然保持糧食年年增產豐收,起決定性作用的,絕不是什麼包產到戶政策,而是生產力大爆發;如果過去這一點因為認識的侷限性不能被充分認可,那麼在今天這個資訊爆炸的互聯網時代,還不能夠對此有深刻認識的話,那麼落後就不再是一種不平衡而是天注定了。

所幸今日中國已經認定: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生產力水準決定一切,不必糾纏哲學,看事實就好,互聯網時代,對此有共鳴的國家正日益增多,互聯網不僅是知識載體,還是人際互動,交流,軟硬件聯繫的必要工具,互聯網對整個世界的深度影響正在推進過程中,今天我們就站在這個當口,新氣象的大風吹,確實豬都會飛起來,因為不是互聯網企業才和互聯網時代相關,到一定時段,所有的行業都將與互聯網聯繫密切。

 

學習歷史,是為了預知未來,除了未來學家,現實生活中對未來最為敏感的是資本市場,尤其是那個生產力水平最先進的國家,它的資本市場會最先傳導未來的信息,某種程度上,投資學就是未來學,對投資人而言,明天永遠最重要。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資本市場在經濟相對疲軟,需要QE政策扶植的背景下走出創歷史新高的大牛市,並一直持續至今,這絕不是美聯儲的刻意,更不是美政府的安排,而是資本市場敏感意志的表現,這是對互聯網時代大變革的預演,所有和移動互聯網,智能化相關的產業,不論軟件硬件,不論新興傳統,全面走強,積極表現此起彼伏,顯然,計算機信息產業革命,已經開始步入到強化時代,美國是這個變革的中心,它已經開始輻射世界,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在危機重重的壓力下,其資本市場紛紛走出牛市,中國的創業板也緊隨其後,走出歷史新高,接下來,它將帶動中小板也逐步走高,直至創出歷史新高,並在整體大變革的氛圍下,把傳統產業為主的中國主板指數,也推向牛市之路。

 

就像美國的農業大變革多數是出於商業推動的本能一樣,這些進步都是自發性的,都不是某個強勢力量組織的,這也充分體現了美國小政府,大市場的本質;中國自開始接受市場經濟以來,也將會逐步的走上這條道路,這是市場經濟的本質決定的,美國夢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在美國一步一步奮鬥出來的,當它成為現實之後,才有美國夢的說法,而不是由某個強勢力量事先的刻意謀劃,一個國家只有多數人都有強烈改變現狀的願望,才有可能成就偉大,中國因此成為世界經濟第二,到了互聯網時代,這個強烈改變現狀的願望得以昇華,任何人對可預見的更美好、更方便、更有效率之事都會動心,其中那些目光銳利者看到有這麼一種工具,能夠如此不可思議的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必然會不遺餘力,十多年前,杭州一個其貌不揚的英語教師看到並去做了,今天成為中國首富,他的示範效應,在未來多年裡,都將持續發酵,因為在互聯網時代,作為最基層的一個個體,只要胸懷大志,並積極努力,就能成就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讓世界為之喝彩,這一切,並不需要借助高不可攀的力量,也不需要一個強勢的政府為你規劃籌謀,互聯網時代,有能力捕捉每一個微不足道的優秀,然後把它匯聚起來,成就非凡,相比前兩次產業革命,它聚集的能量,無以復加的巨大,馬云只有這個時代能夠造就,過去任何時期都不可能。

和互聯網發展初期所不同的是,今天互聯網企業開始了跨行業,逐步滲透和改變一些傳統行業,以至於有些被侵入的機構與行業還不能完全接受,並希望互聯網來適應它而不是相反,這實際上已經是處於被動了,變革雖然一波三折但是終究會持續下去,互聯網和傳統產業的結合、互動,將是未來產業變革的重頭戲,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所以對經濟前景,沒有悲觀的理由,悲觀來自認識的侷限性,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幾何級數性質的提升經濟和產業效率,與之對應的資本市場,也一定會最忠實的表現這個偉大的進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02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戒毒療程第一期——最新的中國經濟數據不好嗎? 二月立春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2v22b.html

現在回過頭來看,2008年那場五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和股市大暴跌,根本就是美國整體經濟金融體系對一種危險經濟發展模式的大規模肅清,作為世界第一經濟體的美國,其百多年的發展史上不止一次的經歷過房地產泡沫,其中發生在1926年佛羅里達州的房地產泡沫,雖然只是一次局部的泡沫爆發,但是牽連了銀行和股市,成為日後美國經濟危機的導火索之一。

2000年初,因為美聯儲連續降息,引發美國房地產業不斷走牛,同時由於金磚四國的發展,全球房地產進入景氣週期,並隨後引發全球資源炒作潮,開啟了有色金屬和大宗商品多年不遇的盛宴,全球資金為之瘋狂,世界各地的房地產在各種利多元素的堆積中火爆上漲,美國人則在所謂創新的次級貸中開始了高負債的房產大躍進,這一派火紅的景象,終於在2008年的次貸危機爆發中戛然而止。

荷蘭,現代金融的發源地,阿姆斯特丹四百多年的房地產指數走勢表明,房地產就是一個跟隨國家整體經濟走勢的典型的週期性產業,絕不是一個好的投資品,它甚至不能完勝通脹,但是房地產炒作卻是危害巨大,儘管美國對於週期性特性明顯的房地產行業早在二百多年前就開始了多種稅務管理,但仍然難以避免這個行業成為影響廣泛的炒作標的。

經歷過鬱金香泡沫的荷蘭人瞭解實物炒作的危害與風險,但是資本逐利本性又無法避免泡沫,因此只有把炒作元素虛擬證券化,才有可能魚與熊掌兼得。作為現代經濟制度的締造者,荷蘭人初創了華爾街,建立了金融、生產、商品和流通體系,集合所有來美國尋夢的金融人才,成就了今日紐約,這個全球的金融中心。

秉承了華爾街不斷創新的精神,當代金融驕子們孜孜不倦,搞出了後來引發全球金融大震盪的次貸危機,其實從一開始他們就沒有接受教訓:實物資產不得炒作,房地產也好,資源也罷,一旦經濟發展是由這兩項需求做牽引,那麼之後的崩潰是必然的,沒有任何僥倖的可能,這種經濟發展的模式,必不可持續,我稱之為:吸毒模式!

吸毒的特徵就是,毒品不可斷供,有毒品,則精神盎然,反之,就是一灘爛泥,如果不斷供,持續吸下去,那麼總有一天,突然倒地死亡。

在經濟發展模式上,吸毒模式的特徵就是某實物資產持續量價齊升,不論是房地產,還是有色金屬,大宗商品,期間幾乎所有主要的經濟數據都表現持續向上,儘管有些數據如CPI也持續向上是負面的,但卻遭漠視;在這種態勢下,逐漸培養出來的依賴性就猶如毒品侵蝕心智那樣,讓人們失去基本的警覺和理智,明知不可持續,也不能接受一點調整和降溫,過去10年間,前任溫總理不止一次的對著發燙的CPI緊蹙眉頭說:今年是最艱難的一年,可是數年下來,這句話說了不止一次,情勢都未能有效扭轉,靠中國經濟體制自己的糾正能力是徒勞的,甚至根本不能。

 從2005年開始,為應對日益高漲的這種實物資產量價齊升的態勢,美聯儲連續十七次加息,依然未能遏制這個態勢,因為這一次吸毒模式的經濟大躍進是全球性的,局部降溫只能讓美國房地產漲勢落後一些,其他全球性的實物資產依然高歌猛進,同時創新性的次級貸款正把美國家庭負債率水平推升到68%以上,在實際收入水平未能同步增長的情況下,必然引發信用危機,於是,次貸危機發生,可以說,是美國金融體系的敏感性架構,促生了這次大危機,讓世界經濟從吸毒模式中抽身出來,次貸危機從局部看破壞力巨大,但是對於全球經濟而言,這是以最小的犧牲換取最大的利益。

美國要的是效率提升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這是長效的,最具爆發力的,也是最具創新力的,這是美國成為世界經濟領航者的不二法寶;次貸危機後開始施行的量化寬鬆政策,簡稱QE,被不少中國人解讀為「印錢,走消費提升經濟的老路,而且明顯使得房地產市場復甦」等等,這是典型的選擇性色盲症,美國QE實際服務的卻是效率提升型的企業,實施以來,推升了頁岩氣革命,電動車特斯拉顛覆性出世,雙雙直擊煤炭和石油的緊張供應預期,使其價格逐級回落,大大降低整體工業運作成本;同時頁岩氣管道鋪設的巨大需求,也拉升了傳統基礎工業的產能,而特斯拉電動車也將重新塑造整體汽車產業鏈關係;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產業的全面深化,提升了社會的商業活動熵值,它讓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商業元素,令全社會的商業活力與信息爆發量幾何級數般劇增;3D打印,可穿戴設備(如運動攝像機),中大屏觸摸屏,機器人,生物芯片,云計算及物聯網,都將整體工業生產提升到一個新的層級,他們的公共特點就是效率提升,大幅度的提升。

美國的房地產,在次貸危機後,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和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與房地美)被政府接管,元氣大傷,股價長期徘徊在一美元上下,最終失去上市資格,在2010年退市,美國整體房價遭受重創被打跌回本輪週期性上漲的起點,回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水平,經過7年的逐漸恢復,剔除通脹因素的整體平均房價也不過到2003年左右的水準;大宗商品和有色金屬也在07年高峰後一直處於弱勢,其中煤炭最為慘烈。

稍微留心一點可以觀察到,人類史上任何以廣泛需求的實物短缺而引發的非理性炒作無一例外都會遭遇慘烈崩潰,在投機炒作上這種物以稀為貴的理念最容易讓普羅大眾瞬間接受並瘋狂傳播,卻不瞭解無利不起早的除了他們,還有一小部分更聰明的人為更大的利益而忙碌奮鬥,能源緊張就有了頁岩氣技術的出現,石油只能再用50-100年,那就有更多的替代性技術出現,人類幾次工業革命的本質,都是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釋放出更加多樣性的剛性需求,繼而極大的帶動經濟總量的發展,近現代經濟追求的恰恰是物以量為貴,而不是相反。

實物商品的炒作,和提升生產效率無緣,可以刺激剛性需求,但卻抑制需求的多樣性,甚至造成需求總量的萎縮,長此以往必貽害經濟,所以世界第一經濟體的美國,很少有全民參與炒作實物商品的歷史,那是華爾街的金融專才們做的事情,且伴生的風險極大;而始於1997年的房地產上升,十年下來升幅不過86%,即遭遇如此嚴厲的打擊,相比其他國家,這種嚴厲和美國總是能夠在創新之路上不斷引領潮流恰好形成因果關係?

 

對中國來說,歷史上沒有房地產產業和概念,更沒有經歷過大宗商品的週期性爆發,作為世界經濟新生代有一次非理性繁榮也不為過,至今仍有相當部分的人對06/07年那一波排山倒海的有色金屬行情唸唸不忘,記憶猶新,總是不自覺的以此邏輯推斷那些故事還能重演,市場將會給這些人上課,讓他們知道這個遊戲不好玩;作為政府,能否看清這種吸毒模式經濟發展的本質,能否逐漸扭轉經濟參與主體的認識,並能夠在制度上予以防範,是最為重要的。

顯然,在中國,這個認識的進展並不理想,至少在行動上,不夠理想,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推出QE,中國迅速跟進,推出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並為此計劃總共投資4萬億,俗稱「四萬億計劃」,從提法上看,政府認識不錯,但從具體操作實施看,這四萬億,很多又流入到本以「斷供的毒品」產業中去了,房地產很快再度反撲,且力度更大,相應的過剩產能再度增長,一直提倡的經濟轉型進展緩慢,在中國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的背景下,股市的表現異常萎靡,這是資本市場對吸毒模式經濟發展的必然反映,就算資金氾濫,一些相關產業盈利也不錯,但也不會對這個一旦斷供就可能立即倒地的產業群體趨之若鶩,實際上,這種認識與實際操作的走樣是必然的,這是經濟結構注定的,美國QE能催生新產業,中國四萬億大部分再去加強過剩產能,因為美國有創新的傳統和體系,中國經濟倚重的卻只有房地產和出口,一時之間,就算心知肚明知道利弊,也不可能讓經濟休克,讓很多人失業空等新經濟的出世,所以如果新經濟比重不佔據絕對優勢,四萬億不給吸毒模式又能給誰呢?

而經濟轉型與否,一定會在經濟數據上體現出來的,經過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絕不可能再以過去的那個速度發展,而且以現在的模式,經濟總量也絕不可能超越美國,就算絕對數值超越,實際差距還是巨大的,性質大不同,例如同一類產品--鋼鐵、鋁合金,用到每家每戶的防盜門窗上,和用之建造幾個模擬地球生態圈的大型科研基地,其意義是絕不一樣的,可以GDP等值,但是這兩個應用,一個顯示了惡劣低效的社會生存狀態,一個展示了高度發達的科技增長潛力,這種差距,等值的GDP怎能顯示?

經濟總量的基數越大,增長率越向低值化發展,直到產生重大產業革命,才會再度提升,期間的社會經濟發展,質量遠勝過數量;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率會不斷下降,尤其在房地產經濟落幕的過程中,這一回落直到新產業支撐的新經濟成為主角為止,中國,終於走到重視質量遠勝於數量的時代,今後如何解讀經濟數據,並因此作出何種反應,是衡量政府管理,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優秀與否的的重要依據。

上週,中國宣佈了2014年8月的經濟數據,一些媒體稱這是「一系列讓全球沮喪的經濟數據」,從工業生產、零售和固定資產投資全部疲軟,其中最令人擔憂的是工業生產,已降到了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可是全球資本市場並未因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沮喪數據而憂心忡忡,一向疲軟的中國股市也一反常態,再僅有一天的震盪後,繼續保持強勢,這是為何?

這是因為,從2004年溫總理就開始呼喊的經濟轉型,開始有起色了,葉公好龍,龍來了,葉公反倒被嚇壞了了嗎?

執中國經濟牛耳的房地產要退出主角的身段,絕不可能是細雨無聲的,經濟數據必定會反映,尤其是和它關聯度最大的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中國創新經濟的基礎架構還在發展中,房地產份額佔比太大,來不了美式次貸危機那樣的嚴苛打擊,慢撒氣的進程是最理想的,房地產弱勢,帶來關聯度最大的一些經濟數據式微是必然的,轉型的標誌之一就是這些與房地產關聯度大的數據疲軟。與此同時,服務業,零售卻增長提速,尤其值得一體的是就業,「8月末,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左右,1-8月份,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70萬人,同比增加10多萬人」,同時CPI回落到可能通縮的地步,這為貨幣政策的靈活把控,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如果中國的新經濟時代開啟,它首先就應該表現在吸納就業的能力上,一方面,農業的現代化會讓更多的農民轉向城鎮就業大軍,另一方面,每年新增的就業人口壓力依然巨大,而過剩產能的的淘汰又會釋放不少就業壓力,在這個三方夾擊的態勢下,在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的同時,就業增長相對樂觀,實在是一個相當值得重視的趨勢,說明整體經濟中,已經出現了一股較強的承接力。在產業分佈上,服務業、零售等涉及消費的產業增速提升,製造業的PMI數據疲軟,反映了製造業的不景氣,但是非製造業的PMI數據出現了打破拐點回升的態勢,此消彼長,正是中國一直以來謀求轉型需要的結果。

這種轉變的拐點期,被資本市場敏銳的捕捉到了,有人說政府需要股市上漲助推經濟,所以才有市場的強勢,這與事實不符,因為政府渴求資本市場上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兩年前這種用心就大白天下了,市場不僅沒有回應,還以不斷的下跌予以否定,這兩年來,新經濟元素的發酵,市場也做出了積極的反應,走到今天,當整體經濟轉型初現端倪之時,資本市場表現出強烈的躁動,這絕不是簡單的炒作,而是先知先覺的資金跳躍流動的協奏曲,其中必定會有反覆,但是涓涓細流終將匯聚成滔滔江水,預示了中國必將把長效經濟發展模式作為永遠的追求,也只能是唯一的追求,創造繁榮,刺激需求,滿足需求,進而全面提升社會生產的運做效率,此方向明確,路已經在腳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03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中國經濟政策應告別「隨機路線」 張化橋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2v4az.html

張化橋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譯者: 何黎, 

2014-10-13

就像中國政府部門所做的許多決定一樣,中國的外匯政策可以非常形象地被稱為一種“踩香蕉皮式”的政策。也就是說,中國政府沒有任何政策,它只是盡可能地得過且過,直到滑倒、摔個鼻青臉腫,然後再爬起來,試試別的法子。

上世紀80年代初,1美元可兌換2元人民幣。不過,那是官方設定的匯率。在黑市上,1美元可兌換大約5元人民幣。自那時起,每當官方匯率與黑市匯率太不一致時,北京方面都被黑市逼得做出調整。

為了維持被高估的匯率,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推出了外匯券來限量供應外匯。只有獲得批準的使用者才能得到配給。但外匯券很快就失去了控制,地下交易大行其道。黑市價格在官方匯率的60%至80%之間波動。即便在我當時任職的中國央行,工作人員也不得不到黑市去買美元,以支付在國外讀大學的學費。

中國自上世紀50年代起就存在外匯黑市。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央行大幅調低人民幣官方匯率時,黑市才趨於消亡。在那之後,外匯券變得毫無價值,中國央行在1995年停止發行外匯券。

中國在半個世紀的時間里維持被高估的人民幣匯率,這一事實可能讓已習慣於抱怨人民幣匯率被低估賦予中國制造商不公平優勢的西方人感到意外。中國央行那個時候有意懲罰本國出口商、獎賞外國企業嗎?這可能是結果,但顯然並非中國的初衷。

中國人是得過且過的高手。他們固守現狀,無論這種現狀碰巧是什麽。過去十年指責中國操縱匯率的人,忽視了那之前五十年的情況。現在的人民幣匯率比1994年高30%。那一年的匯率水平並不是中國選的,而是碰巧就是如此。

這並非中國政策遵循隨機路線的唯一例子。十多年前,中國政府開始對空氣汙染和國家對進口原油的依賴有所警惕。因此,它試著出臺燃油稅來抑制石油消費。在人們抱怨該稅對農用拖拉機以及整個工業造成影響後,該稅被悄無聲息地撤銷了。自那以來,沒有人再談論燃油稅,盡管石油進口不斷增長、空氣汙染愈發嚴重。

三年前當房地產危機顯現時,中國在重慶和上海試行了房產稅。人們從一開始就很清楚,此類措施會對中國政府的政治意願和治理的成熟度構成考驗。果然,高調的宣揚讓位於不了了之。

幾十年來,水資源短缺對中國構成了越來越大的挑戰。但在這幾十年期間,用水卻或多或少可以說是免費的,花錢用水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是難以想象的。政治人士寧願上馬修建大壩和南水北調等高風險的項目,也不願上調水價。顯然,要克服這種短視,需要真正的領導力和卓越的政治家。

自1978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的確大幅增長,但它的治理卻仍像過去一樣不成熟。鑒於挑戰日益嚴峻,“踩香蕉皮式”的政策只會讓中國摔更多大跟頭。

本文作者著有《黨的人,公司的人: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註定失敗?》(Party Man, Company Man: Is China’s State Capitalism Doomed?)一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4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