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鳴鏡高懸:靠強積金晚境悲涼

1 : GS(14)@2016-09-27 07:11:46

最近因為股市大幅上升,筆者調整強積金投資策略時,忽然驚喜地發現原來強積金戶口有幾十萬港元。雖然筆者都應該是在香港較高薪的一群,但這驚喜的金額明顯不足以支持筆者退休後幾十年(如果沒有大病或意外)的基本生活及支出。因為科技進步,市民年紀越來越大,但也因為科技進步,使市民(被)退休年齡越來越早。雖然政府數據顯示通貨膨脹低微,但普遍市民感受到的實質通貨膨脹又是另外一回事,現在百物騰貴,租金、物業價格高企,到茶餐廳食一個方便麵早餐都要30至40元,超級市場罐頭食品幾年內價錢以倍數上升。如果沒有子女供養、也沒有其他儲蓄,老人家如果不去做執紙皮、垃圾維生,真的不知能如何生活。另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就是因應各國大量印錢及負利率,依靠儲蓄去賺取利息收入作生活費的老人家,現在已此路不通。有人提議調高強積金每月供款,那到退休時便會有更多錢可用。過去強積金的表現已說明這想法是大錯特錯,就連專業的退休基金投資經理都未能賺取最基本的利潤,管理費已把極微的回報都吃掉。環球債券利率已跌至低無可低的水平,甚至負數,全球投資市場現在都不依據基本因素而行,投資者根本無所適從,導致股票基金的表現持續不濟。筆者只是有感而發,理解現在的問題是全球性的,而且香港政府可做的也不是太多。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926/197816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093

鳴鏡高懸:擁抱史上最大泡沫

1 : GS(14)@2016-10-17 08:08:00

最近又有朋友用筆者已聽到厭的理據,推論香港樓市是只升不跌的。之前已在9月12日發文題為《香港人自己呃自己》,說明由英國脫歐之後的大幅反彈是因為之前累積的購買力,因應一些似是而非的理據,一次過釋放出來,但當這些需求被市場逐步吸納之後,市場很大機會回復拉鋸平靜狀態。最近有更多筆者的觀察:(1)從9月初開始,筆者基本上每天都收到三至四個不知名地產經紀的電話推銷,但這些推銷電話從樓市6月開始反彈後基本絕迹。(2)如果市場真的這麼強勁,地產商又何須提供各項創新優惠,如特長12年成交期呢?(3)聽說朋友在一手市場買房時,地產中介非常開心地給他很高的回佣,可想而知地產商給中介的佣金有多高去促銷。如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繼續能長期保持幾個月就翻一番的瘋狂趨勢,筆者也認同香港樓市很難下跌,最近就有國內朋友告訴筆者,「國內市場預期深圳樓價在十年內會升至每平方米80萬元人民幣或以上,香港樓價無得跌呢!」但香港人應該很清楚這趨勢是不能持續的,泡沫爆破後的慘況依然歷歷在目,萬達集團主席評論國內樓市泡沫是「史上最大泡沫」、九龍倉主席也表示擔心當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一旦爆破,對香港的負面影響。環球經濟極之凶險,各位務必保守應對,自求多福。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17/198027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390

鳴鏡高懸:非常時期非常手段

1 : GS(14)@2016-11-16 05:09:01

上次筆者用這題目是2003年,呼籲政府出招救樓市,因要避免經濟硬着陸。矛盾地,這次我用這題目是支持政府出招打壓不理性的樓市,同樣也是要避免長遠經濟硬着陸,因一旦泡沫爆破,香港的金融及經濟根基都會嚴重受挫,特別是中國現在已明顯泡沫化,影響遍及全球資產市場,香港是不可能獨善其身的,所以是有必要盡早制止情況繼續惡化。很多人說香港地小人多,樓價必然上升,政府打壓只會徒勞無功;但同是細小及開放外向型經濟體系,為甚麼新加坡打壓樓市上升又這麼奏效呢?問題在於「決心」!新加坡第三季私人住宅價格錄得七年來最大跌幅,並屬連續12季下滑,但政府依然沒有意圖修改辣招,明顯地他們明白房地產持續泡沫化,短期大家都會興奮,政府高官份工又易做,但長遠就會嚴重打擊國家的競爭力,泡沫爆破後國家更可能一沉不起,所以願意面對巨大政治壓力,也要堅持到底。筆者感覺到政府這次調控的決心比過去都要堅決,如果這次加印花稅至15%都未能壓制樓價上升,政府有能力加至30%、40%,甚至更高。上次政府推出雙倍印花稅時,很多評論說政府已冇招可出,當時我已說不要低估政府,要剎停樓市極之容易,例如把從價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加至50%甚至100%,當然筆者也不相信政府希望這樣做。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4/198326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620

鳴鏡高懸:等待智者打救世界

1 : GS(14)@2016-11-22 00:21:22

英國脫歐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越來越多人擔心民粹主義抬頭,影響全球經濟及社會穩定。其實筆者在一兩年前已在個人網站評論世界極端主義、製造矛盾的政客正在已發展軍事強國抬頭,因大部份該地(包括香港)選民怨氣極深,排外情緒日益高漲。全球經濟不景氣,政府通脹數據未能反映因資產價格飛升對市民的負面影響,大部份打工仔、甚至專業人士都面對不同程度的生活質素下調壓力,零利率損害艱苦工作儲蓄族群的利益,中央銀行政策基本上只照顧有資產(但佔人口少數)階層,這情況預計只會日益惡化。經濟學的「長波理論」早已道出這情況:世界每大約60年應會發生一次大戰,使全球經濟、政治「推牌再來」。這巧合地和中國人的「一甲子」一致,經過60年發展,經濟周期已到頂部,要建設的都已經建設,因為經濟低迷,各國政府大量印錢,力求避免經濟滑坡。這周期因科技發展,超級通脹沒出現,但導致產能過剩、工作被機器人取代,通縮滯脹同時出現,民怨沸騰,保護主義抬頭,極端領袖出現,跟着就是戰爭發生,大規模破壞後再大量重建,真正需求湧現,周而復始,萬象更新。不幸地,我們現在的情況與二戰前很相似。相信絕大部份人(包括筆者)都不希望戰爭發生塗炭生靈,只希望智者出現能打破萬物皆有周期的宿命。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1/1984017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87

鳴鏡高懸:A&F的五大死因

1 : GS(14)@2016-11-29 00:08:27

最初留意到A&F,是因「黎天王」戴他們的招牌鴨嘴帽。之後筆者每次到美國出差都會大手掃貨,特別是身處他們的店舖,看見那些型男美女售貨員,特別有一種虛榮感。但過去三、四年已沒有幫襯了。筆者對A&F撤出香港不感到意外:(1)質量本身不突出,但又能以高溢價出售產品,主要是形象價值,穿了好像立即變成「黎天王」一樣。但幾年前因為被批評歧視肥人,他們便把品牌重新定位,適合不只是身材絕佳的人,也希望能擴大客戶群。為了配合新定位,就連型男美女售貨員都消失了,對很多人來說,虛榮感沒有了、景點沒有了、逛A&F商舖及高溢價購買產品的誘因都沒有了。(2)跟很多國際品牌一樣,目標是中國大陸超大的消費市場,志不在香港。在中國未雷厲打貪之前,大陸遊客在香港消費火熱,國際品牌以天比高的租金在香港大肆擴張,希望能分到一杯羹。但大陸遊客消費在打貪之後直插冰點,很多品牌在過去一至兩年已先後投降。(3)樓價租金持續飛升,香港及中國的消費市場持續吊滯。(4)港元跟隨美元持續強勁,人民幣以至各國貨幣持續貶值,影響遊客在香港的消費。(5)互聯網消費市場份額持續上升,對市場認知度高的品牌,根本就不用付高昂的租金及工資,去維持實體銷售點。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28/198474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340

鳴鏡高懸:理性投資輸得更慘

1 : GS(14)@2016-12-06 03:54:12

不知是否筆者過去作為基金經理及分析員所學的都已不合時宜,理性投資好像(在未爆煲之前)只會令你輸得更慘,全球投資市場都變得嚴重跟風短線,邏輯理據越來越變得模糊,特朗普概念已使很多一流的投資者,如畢菲特,大跌眼鏡,本地市場也不難找到怪現象。最近內險股炒起主因中國利息趨升,估計利息收入會上升,但市場好像忽然看不見內險都持有超大量債券,利息上升會導致債券價格下跌,流通量低不是合理抗辯,企業融資成本上升也對股票投資價值不利,以前這些都是拋售保險股的原因,但現在反而是被看好的原因。很多板塊最近都被熱炒,如水泥和賭業股,因業績改善,證券行覺得前景樂觀,大幅提高目標價,但可有想過業績改善是基於甚麼原因呢?行業改善很大程度是因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地方政府重新大力推動房地產以支持經濟增長,房地產熾熱導致建築行業旺盛,令商品需求上升,房地產價格大幅上升的財富效應使消費與賭博金額上升。但最近國家已密集式推出措施打壓樓市及走資,這些改善能否持續有待觀察。雖然筆者不認同這些炒上的原因,但如果特朗普概念持續發酵,使美國股市持續創新高,本地股市也會持續出現似是而非的理據繼續輪流炒上,理性投資者壓力真的不少!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05/198550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297

鳴鏡高懸:北水玩盡資本主義

1 : GS(14)@2017-01-09 08:10:01

雖然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但無論是個人或企業都已把資本主義的優點(或缺點)玩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如互聯網金融創新,早已超越香港引以為傲的資本主義模式。當香港演藝明星發迹後,一般都會開餐館、買樓、買舖或投資於演藝有關的行業,但國內明星不少都會活躍於資本市場,如買賣上市「殼」股,成為股壇狙擊手,財富幾何級數上升。趙薇便是其中佼佼者,最近又再進行大型收購,現估計夫婦身家逾140億元。同樣地,很多中國企業無論從哪個行業發迹,都希望收購銀行或保險公司,提供「無限量」的資金,再大量槓桿,全球併購不同板塊,快速壯大後再在市場上以高估值融資,再進行大型收購等。香港企業一般都只會做好本業,大規模收購其他行業,特別是高增長(高風險)板塊的,不是太多,也不頻繁。大部份香港老牌藍籌公司都只會以較低槓桿投資於較成熟且有穩定現金流的非主業板塊,較高風險投資一般只佔集團整體資產一小部份。中國資本主義模式其實在西方社會也是較另類,如保險公司一般不會成為活躍投資者(activist),不斷向其他板塊「舉牌」。過去幾年,中國模式明顯較突出,很多香港或國際大企業全無招架之力,但究竟這是否代表全球企業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營運模式已經結構性地改變,還有待時間去判斷!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9/198905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995

鳴鏡高懸:「7」魔咒年嚴守止蝕

1 : GS(14)@2017-01-17 01:54:06

去年6月本欄已指出今年才是真正考驗的一年。最近,不同媒體及分析都提出「7」字年的魔咒(我個人覺得是商業周期因素),引證今年投資非常困難。明顯地,今年比2016年風更高、浪更急,特朗普這周將上任,要保守應對、嚴守止蝕、多持現金、輸通脹總比蝕本金好。以現在的投資環境,輸了可能在可見將來都不能賺回來。股市:波動將會更大,也提供較多機會,但因為能預測性低,特別是散戶較難分散風險,要嚴守10%止蝕,之後再從新評估去決定投資部署。房地產:香港方面要預計要有30%至40%的樓價上升空間,彌補交易成本和預留升值空間給買家憧憬,才可能較安全入市,不然只會虧本離場。中國方面,短期只能看國家政策,但現在已經是嚴重泡沫化。外滙:如我之前所指,特朗普需要強美元(其他貨幣弱)才有機會完成他的「不可能任務」,但如果市場對特朗普憧憬減退,再遇上美國經濟減弱,美元會轉弱。整體上,可預測性不高,也需要嚴守10%止蝕(很多親朋依然持有大約5%年息、在1.05兌1美元買入的澳元)。黃金:我一向對黃金較保守,因沒有一套客觀的價值評估機制,只有羊群效應,再加上一、美國需要強美元;二、利率向上趨勢;三、黃金沒有利息及股息收入。債券:面對通脹升溫和利率上升,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6/198979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764

鳴鏡高懸:狂人利益輸送風險

1 : GS(14)@2017-01-24 02:00:32

特朗普在上任美國總統前幾天,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美元應該轉弱,股滙巿場即時翻天覆地。金價反彈,亞洲立即熱炒熱錢重回亞洲及人民幣反彈概念。他這樣突發及「說了不算數」的性格,做他內閣成員這份工真不易做,但他真正的核心親朋其實是很容易從他輕易製造的資本市場波動中賺大錢。之前媒體報道他當選後突然出席女兒和商業夥伴的談判會議,被批評幫女兒獲得其業務上的潛在利益,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這些潛在極龐大的資本(不一定是股票)市場利益衝突及輸送更難發現及跟蹤,申報制度有其局限性。本欄之前已討論過美國如果要減稅,同時又大增基建投資,在國家負債已非常高及要風險評級不明顯轉差的情況下,是一項不可能任務,除非全球主動投入美元資產,使美元強勢,增強資本賬戶,以彌補資金缺口。希望貿易順差的出現,且規模能大到可以彌補資金缺口,現階段是一相情願的想法。有評論說美國可繼續大量舉債,但在非常高的國家負債水平和弱美元的前題下再舉債,且通脹已蠢蠢欲動(弱美元將使入口通脹更升珉)的情況下,利率及利息支出必然大幅上升,把得來不易的一點點經濟增長成果都吃掉了。如果特朗普真的要使美元轉弱,他只是把其「不可能任務」變得更不可能!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3/199055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776

鳴鏡高懸:難買樓的另類事實

1 : GS(14)@2017-02-06 07:25:47

有美國顧問公司最近發表報告指出,以樓價中位數佔家庭入息中位數比率計算,香港連續七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地區,港人要不吃不喝18年才能購買一個物業。即時有評論指出這報告不可信,因為現在「有能力」買樓的人多得很,根本不反映買樓是這麼難。固然每地區計算樓價及家庭收入中位數的方法及基礎有異,比較不同地區的絕對值有可能有偏差。無論如何,香港樓價高出大部份人的負擔是不爭的事實,但因為利率不合常理地低,市民每月供款現時還可「接受」,主要在於有沒有能力付首期,亦因為地產發展商很多時候都借出二按,也就是說「零首期」,當然有不少部份買家是父母送首期,在恐慌氣氛之中下,買樓人數一定不缺乏。看數據其實最重要是看趨勢,不是絕對值,因為檧計方法大多有其不足之處,用相同的計算方法,香港市民現在要用18.1年收入去買樓,在2011年只需要11.4年(已經是太長),6年內增加了59%,這才是問題所在。還記得1997年時,香港樓價負擔能力指數(affordability ratio)是>100%,即是說業主每月供款是大於家庭總收入,那時也有很多評論說這指數誤導,因為每個樓盤都超額認購N倍,又有「飲筒黨」和「手套黨」等搶籌買樓,真的不知道這些買家的錢從那裏來,樓市可謂盛極一時,之後發生甚麼事都不用筆者多說了!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6/199188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6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