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服務業的升級,在教育產業也催出缺口經濟。 傳統的硬式教育,已無法滿足市場,因為八○後的思想改變,更多家長希望孩子不再辛苦。誰能提供不一樣的「軟教育」,誰就是贏家。 撰文‧楊卓翰 充滿想像空間的十三億人口商機,最受矚目的就是針對「小皇帝」的教育服務業。不過,隨著教育市場的主力換成新一代的「八○後家長」,過去的精英教育出現變化。 下午五點,Otto2藝術教育集團在上海高級住宅區的旗艦店,一批又一批的貴婦準時報到。她們穿著時髦,帶著剛上小學的孩子來到Otto2的幼教中心,而不是傳統的數理補習班,就是希望孩子能擁有一個不同於自己過去高壓精英教育的童年。 來自台灣的Otto2執行長詹秀葳,一襲紫色高雅套裝,在大廳與這群貴婦打成一片,她說,「中國的教育風向正在改變,過去的『硬式教育』,滿足不了這些家長。」她在九年前成立的Otto2藝術教育集團,主打二至十二歲的互動式「美學教育」,看準中國幼教的「缺口經濟」,在一○年底來到中國後迅速拓展,今年在中國準備展店至六十家店,營業額上看一.八億元新台幣,並預計一六年上市。 快樂教學! 注重內涵培養,打動八○後富裕客層中國過去的幼教市場,主打升學前教育,許多孩子在進小學前,就要學奧林匹克數學;詹秀葳在中國反其道而行,用藝術教育切入市場。 拿下入時的墨鏡,八○後的李太太看著孩子說:「現在流行『快樂教學』,希望孩子能自在長大。找了好久,才找到Otto2這種注重文化素養的課程。」引領風潮的Otto2瞄準高端市場,一年VIP年費就要二萬八千元人民幣(約十四萬元新台幣),每堂課學費也比台灣貴二成,並提供客製化課程,舉辦「親子遊艇之夜」,每家店會員數高達五百名。 詹秀葳原本是大葉大學設計系老師,因為兒子有學習障礙,被學校老師視為問題學生。當她帶兒子去看精神科門診,「醫師認為,孩子其實很聰明,只是現有體制對特殊的孩子很不友善。」詹秀葳說,她下定決心要提供孩子更好的學習環境。 於是,○五年她以美學的視覺理論出發,研發互動幼教課程。「但創業沒多久,就遇上金融風暴,」詹秀葳伸出雙手,手上卻沒有結婚戒指,「當時真的沒有資金,連結婚戒指都拿去典當掉了。」她說。「兒子還問我,沒有戒指怎麼辦。我丈夫只好回答,之後再買就好。」殊不知,母親正是為了他,千辛萬苦地創立新的教育體制。 走過金融風暴後,詹秀葳深覺台灣市場太小,需要達到一定規模,才有辦法永續經營,因此,她把目標瞄準中國。不過,發展初期資金仍然不足,這次詹秀葳懂得在資本市場上籌資,她引進大亞創投董事長沈尚弘及華鴻創投董事長顏漏有一同投資。 快速展店! 「中央廚房」策略,台灣研發再轉移技術一路看著Otto2茁壯的台灣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認為:「中國現在越來越重視文化和教育,台商的立基越來越小。因此你可以看到,Otto2發展的速度反而比王品還快。他們專注高端的藝術教育,和競爭對手有很大一段領先,因為沒有人可以提供這種服務。」王國安說。 詹秀葳把自己在中國的經營策略比喻為「中央廚房」:「我們在台灣總部研發課程,用台灣幹部在上海培訓老師,然後派到各個加盟店。這是一個技術轉移的模式,展店速度才會快。」在中國及資本市場這幾年硬碰硬,讓她從原本的女老師變成女強人。「中國的服務業,非常強調品牌。所以一開始一定要做出差異化,才有辦法在中國發展。」現在,Otto2也準備把課程產品化,把自己研發的拼圖、黏土等DIY課程,放到網路上販賣。針對高端市場,她也推出「親子遊學團」,提供更多樣化、更特殊的服務。「我們的研發團隊每隔一陣子就得推出新產品,因為這裡對新東西的渴望太強了。」詹秀葳隨時都得走在前面、準備下一步,她明年預計在中國開店一五○家,更計畫在後年上市,要趁著成長契機,進一步擴大。 Otto2藝術教育集團 負責人:詹秀葳 在中國年資:3年 員工人數:200名(兩岸60家)2013年營業額:1.3億元新台幣 預計上市:2016年 Otto2 如何進化服務? 客製化 提供VIP課程,針對孩童因材施教, 還獨享親子遊艇之夜 精緻化 以傳統托兒所 為出發點, 導入藝術互動教學 網路化 將課程商品化, 例如拼圖、黏土等 透過網路販賣 |
我的內心總有一匹隨時可能脫韁的野馬,經常想放馬奔馳! 這匹脫韁的野馬就是「恣意率性,為所欲為」的念頭,任何事我都跟著感覺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人生快意,莫過於率性而為所欲為。 當我想吃的時候,我就能縱情大嚼,滿足口腹;當我想看想聽時,我就能盡情飽覽聲色之美;當我想玩時,我也能放手玩樂,直到痛快淋漓為止。 這是生活上的率性而為。 工作上我也期待率性而為! 我希望我能當家做主,主導所有工作的進行,我對每件事都有意見,只要我的想法能被執行,我就會有成就感,因為這代表著我能為所欲為。 工作上的為所欲為,代表我有充分的發揮空間,我的專業被認同,我的能力被尊重,我能做所有我想做的事。 率性而為有一個絕對正確的名詞,叫作自由。生活上的率性而為,代表我擁有生活上的自由,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望,去過我想過的生活,這是最快樂寫意的情境。 工作上的率性而為,代表我對工作有絕對的自主權,我不用看任何人臉色,所有的決定我可以一言而決,我擁有最大的成就感,我做決定,我做主! 可是率性而為,也是全世界最可怕的事,其中隱藏著不可預知的風險。 人為什麼會率性而為,通常是來自於自信,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對自己掌控環境的把握,認為自己不論怎麼做,都可以擺得平,因此就毫無顧忌,為所欲為。 而我們一旦率性而為,經常就會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所執行工作的難度,更可能錯估外在環境的複雜度,而使我們陷入不可測的風險。 率性而為雖然是我們心中的期待與想望,但我們並不能一切就率性而為,率性而為必須被有效管理,我們必須馴服心中期待率性而為的魔鬼。 要馴服率性而為的魔鬼,有兩大良方,一是內心自我的自覺,另一是來自外在世界的規範。 自我的自覺來自畏懼與害 怕,畏懼率性而為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率性而吃,可能喪失健康;率性逸樂,可能使生活沉淪;率性放手作為,可能導致深陷不可測的風險,而徹底摧毀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外界的規範則是對人類社會規則的尊重,道德、倫常,社會上大家共同遵守的常情常理,法律的禁制,這些都是外在的規範,率性而為也要在外界規範的許可之內。 孔子所言:七十而從心所 欲,不踰矩。不踰矩就是外界的規範,孔子追逐一生,才能從心所欲,而仍有不踰矩的但書。 人生期待快意而行,率性而為,但永遠要保持畏懼害怕之心,也要遵守規範,才能持盈保泰,安穩一生! 何飛鵬部落格:feipengho.pixnet.net/blog 何飛鵬自慢粉絲團:www.facebook.com/hofeipeng 撰文者何飛鵬 |
多年以後,曾經秘密為美國提供核彈原料的漢福德(Hanford)已廣為人知。2015年,美國將這一生產基地納入了最年輕的國家公園——曼哈頓計劃國家歷史公園,讓人們了解本國核武器研發歷史。
但是,已轉變為核廢料處理廠的漢福德似乎並不友好。
當地時間5月9日,美國能源部宣布,位於華盛頓州的漢福德核廢料處理廠發生事故,並進入緊急狀態,現場工人被迫疏散,無人傷亡。事故雖然造成一段隧道塌陷,未出現核泄漏,但確切原因正待調查。
作為美國最大的核廢料處理廠,漢福德核廢料處理廠此次事故再次印證了“核廢料處理屬於世界級難題”的說法的正確性。
核廢料處理廠外樹立的放射性緩沖區警示牌。
具有高放射性的核廢料需經過成千上萬年的衰變,才變得沒有危險性,這使得科學家傷透了腦筋。“關於核廢料的處理,業界非常頭大。”原國家核電主管部門一位官員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找到一個最理想的辦法”。
今年年初,第一財經記者在英國參加一個民用核能展,來自英國、美國、中國等國家的業內人士談得最多的一個話題,便是如何處理退役的核電站所留下的被放射性物質汙染的材質。他們一致認為: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
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人類對核能利用規模不斷擴大,核反應堆產生的核廢料不斷堆積。為了更好地處置核廢料,包括美國、中國在內的世界上擁有核反應堆的國家,為此投入上萬億元人民幣。
值得註意的是,幾乎在漢福德事故發生的同時,5月10日,修改後的日本《原子能損害賠償和反應堆報廢等支援機構法》在日本參院全體會議上憑借執政黨等多數贊成獲得通過並成為法律,反應堆報廢預計需要的費用高達約5000億元人民幣。
“美國核輻射汙染最嚴重的區域”
漢福德核廢料處理廠此次發生的緊急事故,主要是一條位於鈈元素處理場的隧道倒塌,坍塌隧道連接一座進行提取鈈和鈾元素作業的建築物,滿載受到核汙染的物品,包括用於運載核燃料棒的火車。處理廠正進行規模龐大的清理核廢料作業,滿載核廢料的火車,會駛經隧道然後處理埋掉。
隧道坍塌後,地面的土壤有37.1平方米的面積下陷了約1.2米。“目前看來,問題不大。”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一位資深工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美國能源部5月10日的最新消息也稱,“目前事發現場已進入‘恢複’階段,在最大限度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一支富有經驗的隊伍正專心處理事故現場,一旦完成對隧道坍塌區域的土方回填。”
漢福德核廢料處理廠原本是一個生產核武器原料的核工廠,位於華盛頓州首府西雅圖東南大約300公里,面積1294平方公里,大致比半個羅得島州還略小一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搶在納粹德國之前造出原子彈,美國於1941年啟動曼哈頓計劃。作為曼哈頓計劃的一部分,漢福德核工廠建立於1943年,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生產鈈為目的的核反應堆。
當年漢福德鈈原料生產基地的B反應堆正面圖。
美國當時從全國各地召集科學家和工作人員前往漢福德小鎮,建造萃取鈈所需要的核反應堆和工藝設施,高峰期人數超過5萬人。
從1944年至1987年,漢福德核工廠為美國龐大的核武器庫生產了大量核原料,曾經在美國鈈的生產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世界第一枚原子彈以及投向日本長崎的“胖子”也是在此地生產的。“胖子”是終結二戰的最後一彈,從此再無核武用於實戰。
漢福德核工廠總共建造了9座核反應堆。1987年,最後一座核反應堆關閉。1989年,美國能源部與華盛頓州政府達成協議,同意清理核工廠。現在,美國每年要花超過10億美元清理這里的核廢料,目前大約有1萬名工人參與清理工作。
生產鈈的工藝極其低效,產出非常少量的鈈,就會伴隨大量的固體和液體放射性廢物。漢福德核廢料處理廠里面177個核廢料容器,儲存著大約2億升的核廢料,這些液體足以填滿十幾個遊泳池。漢福德核工廠也因此成為了一個典型核廢料處理廠,被稱為“美國核輻射汙染最嚴重的區域”。
美國能源部2013年公布的數據顯示,這些儲存容器已經超期服役達20年之久,有部分容器曾發生過泄漏。其中,2013年2月15日,漢福德核工廠地下6個裝有放射性廢料的核容器發生泄漏,所幸當時沒有對公共健康和環境構成威脅。
美聯社此前報道,美國能源部在2016年底宣布,漢福德核廢料處理廠的費用已從120億美元攀升至168億美元(約合1160億元人民幣),成為美國最昂貴的建造項目之一。
福島反應堆準備花5000億元
如何處理軍用和民用核廢料,已經成為美國最頭大的問題之一。美國發展核工業早期,並未關註核廢料的處理,廢料均被置於冷卻池或儲蓄罐中暫存。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美國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間興建的核電站,已經產生了大量核廢料,但這些核廢料的處置至今仍無長遠解決方案。
核廢料的處理,國際上通常采用海洋和陸地兩種方法。一般是先經過冷卻、幹式儲存,然後再將裝有核廢料的金屬罐投入選定海域4000米以下的海底,或深埋於建在地下厚厚巖石層里的核廢料處理庫中。
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一些國家因幅員遼闊,荒原廣袤,一般采用陸地深埋法。
美國國會曾於1987年通過《核廢料政策法》,授權能源部執行儲藏核廢料的政策並指定內華達州的尤卡山從2010年起為永久核廢儲藏所。然而,這個計劃花費22年時間、150多億美元建設高放射性廢物的處置庫,目前已被擱置。
一位曾經赴美考察尤卡山基地的中國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該基地的計劃在可操作性上,遇到了很多麻煩。“這不是好辦法。”著名核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徐銤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些被處理的放射性核廢料,其(放射性)壽命可長達幾十萬年,如果發生地質問題(比如地震),人類將受到影響。
這個“世界級難題”已經催生了一個全新的行業。《財富》雜誌援引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說,停運及核廢料管理市場的總價值將達到4160億美元(約合2.87萬億元人民幣)。按照《財富》的說法,這個工作量足以雇用成千上萬人工作一個多世紀。
以歐洲為例,目前共有100多座還在運轉的反應堆,其中三分之一將在2025年開始啟動停運進程。在6年前,英國政府就曾表示,如果缺乏處理現有廢料的存儲場所,就不能修建新一代核電站。英國政府一年中在19個核電站花了30億英鎊,而這還只是開了個頭,整個過程預計將耗資1000億英鎊。
核廢料處理經費一直在攀升。美國在2014財年預算申請為核廢物研發增加了6000萬美元。美國能源部計劃在今後幾年向電力研究所(EPRI)領導的項目投入1580萬美元,項目包括設計和驗證從商業核電廠取出的高燃耗核廢料的幹法貯存罐技術。
5月10日,修改後的日本《原子能損害賠償和反應堆報廢等支援機構法》在日本參院全體會議上憑借執政黨等多數贊成獲得通過並成為法律,其中規定了東京電力控股公司有義務為福島核事故反應堆報廢設立準備金。
據日媒報道,反應堆報廢預計需要高達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000億元)的巨額費用,也旨在強化日本政府參與度以確保資金穩定。力爭年內實施新法。
據日本經產省估算,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反應堆報廢費用將從原先預計的2萬億日元增加至8萬億日元,每年需要約3000億日元持續30年左右。
中國同樣面臨核廢料處理的難題。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總工程師柴國旱此前曾表示,如何處理核電廠乏燃料水池飽和是當務之急。
乏燃料,是指在反應堆內燃燒過的核燃料。但乏燃料並非核廢料,前者仍有95%的鈾沒有燃燒,同時還會產生一些新核素,如1%的鈈和4%的其他核素。而通過對乏燃料的處理,剩余不可利用的極少部分屬於核廢料。
乏燃料放射性雖然相對較低,但如果處置不當也將引發災難。國際上對之處理主要有兩種方案:一是永久禁錮在地下,二是處理再利用。
中國核電企業正在努力改變這一情況,加大對乏燃料進行循環利用。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國核工業集團獲悉,該集團已經在2015年與法國核電企業簽署了有關核循環處理的項目。項目每年將可處理800噸的國內核電站乏燃料。根據國家國防科工局副局長王毅韌介紹,中法企業合作的該項目總投資高達千億元人民幣。
(記者高歌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