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青啤洽购河南第二大啤酒企业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209/2100754.shtml

 每经记者 李顾 发自北京
继12月7日成功收购山东银麦啤酒之后,业界又传出青岛啤酒(以下简称青啤)将加快对河南第二大啤酒品牌信阳维雪啤酒的收购事宜。据河南省酒业协会秘书长蒋辉介绍,青啤和维雪接触已有几个月时间,但当前是否就收购事宜达成协议还没有确切消息。
昨日,青啤方面表示对此事的进展并不清楚。维雪啤酒公司总经理高国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合作的事情正在谈,目前大家都在考虑,具体的结果现在还不好说。”
今年4月,华润雪花率先出手,以2700万元全资收购驻马店悦泉啤酒公司,后来又追加投资3.2亿元,预计产能达到20万吨;8月,燕京啤酒以2.27 亿元收购在河南排名第三的月山啤酒90%股份;11月2日,百威英博啤酒投资27亿元,在河南新乡落子投资建厂,预计年产能可达百万吨。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河南近20亿元的市场将被几个啤酒巨头瓜分,留给当地二三线啤酒品牌的只有3条路:卖掉、转行或死去。
在分食河南啤酒大餐的盛会中,尚未尝到甜头的青啤,据传在今年4月就已经开始与维雪啤酒的收购谈判。资料显示,河南维雪啤酒现有4个啤酒生产基地和一个 小麦芽制造公司,具有年产60万吨啤酒、2万吨小麦芽的生产能力,其市场运作一度非常成功,可以覆盖到河南省内大部分市场,在信阳更是绝对的强势品牌。
对于青啤收购维雪啤酒一事,高国辉表示,这是国内啤酒市场整合的一个趋势,面对青啤这样的全国性品牌,地方品牌后期恐怕也只能被整合。此外,本次收购更 多地要看青啤怎么去考虑。因为对河南市场整合,肯定是放在青啤大的战略里面的,因此青啤要主动一点,而维雪啤酒作为被收购方,其位置要相对被动一些。
青啤收购维雪啤酒为何迟迟未有定论,业内传言价格成为关键因素。有消息人士透露,在本次收购中维雪啤酒方面要价过高,致使双方高层为此陷入僵局。关于价 格问题,高国辉表示,对于企业自身的估值,维雪啤酒有自己的一个定位,但是现在还不好透露。价格虽然是影响双方合作的一个方面,但收购应该从多方面考虑。 维雪啤酒到底能以什么样的价格被收购,这还需要双方继续沟通。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目前啤酒巨头们瓜分市场的高峰期,青啤或许是维雪啤酒最为理想的买家,但维雪啤酒拥有强大的产能和完善的销售网络,也有“奇货可居”的资本。尤其在青啤以18.73亿元的高价收购银麦啤酒之后,维雪啤酒自然也希望自己能够卖出一个好价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1

日本三得利要與青啤拆夥了 中國啤酒市場玩家又少了一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272.html

日本三得利要與青啤拆夥了 中國啤酒市場玩家又少了一個

一財網 陸琨倩 2015-10-16 17:07:00

未來中國啤酒市場的份額仍會不斷集中,一批沒有進入前五的企業都會陷入苦戰。

中國,占有全球啤酒消費的四分之一,但這個市場的玩家卻在減少,在美國第二大啤酒商被爆退出中國市場之後,日本飲料巨頭三得利也要收縮在華的啤酒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0月16日獲悉,三得利控股擬退出與青島啤酒的合資經營,將雙方對半出資公司的股份出售給青島啤酒,涉及100億~20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5.33億元-10.66億元)。青島啤酒,是國內第二大啤酒商,該公司已於10月16日午間,以“正在籌劃收購資產重大事項”為由停牌。

對於上述傳聞,青島啤酒方面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僅表示,“以公告為準。”

短暫的“聯姻”

三得利,在2012年開始選擇與青島啤酒合作,按當時規劃,雙方各出資50%,建立分別負責生產和銷售的合資公司,將位於上海和江蘇的兩家公司旗下總計10家工廠劃歸生產公司,總計4家分公司劃歸銷售公司管理。時任三得利中國業務公司、三得利中國控股公司副社長松本洋還曾表示,“希望將來在其他地區的銷售領域也能展開合作。”

不過,這宗短暫的合作可能就要告終了。

日本10月16日消息稱,三得利擬退出青島啤酒,轉為向青島啤酒收取品牌授權費的模式,讓青島啤酒繼續生產三得利產品。預計交易會在2016年上半年之前完成,三得利將轉讓合資公司的全部股份。有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確認了上述消息。

啤酒行業專家方剛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舉對青島啤酒有利,意味著進一步提高青島啤酒在上海、江蘇的地位。”資料顯示,三得利與青島啤酒的合資公司主營“三得利”和“青島啤酒”兩個品牌,主要在上海和江蘇部分地區進行生產和銷售。年銷售額預估在400億日元左右(結合人民幣21.32億元),2014年銷售8600萬箱(每箱相當於20大瓶),在上海市場握有約30%的份額。暫時未知三得利退出後,對“三得利”啤酒的經營會做何調整。

敗退中國啤酒市場

“對於不是處於壟斷地位的啤酒商來說,退出是理智的選擇,三得利、銀子彈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方剛判斷,三得利退出青島啤酒之後,意味著它的啤酒業務幾乎完全退出中國市場了。消息稱,三得利中斷合作之後,將把經營資源集中於成長領域的洋酒和紅酒上,三得利去年就以16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最大蒸餾酒企業比姆。

這種遭遇,與不久前在中國折戟的美國第二大啤酒商摩森康勝敗退中國市場相似。

這家日本巨頭,早在1981年即已進入中國市場,是日本廠商中進入中國最早的企業,並以銷售中低價格產品擴大了市場份額。在2000年前後的上海,該公司曾擁有5成市場份額,但近年來,由於遭遇華潤雪花等品牌的低價攻勢打擊,陷入了苦戰。根據英國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的調查,盡管三得利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位居日本企業之首,但也僅有1.4%,在業內排名第8。

盡管如此,三得利已經是國內銷售得最好的日本啤酒企業了,包括朝日、麒麟在內,日本3家企業在中國啤酒行業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2%。方剛認為,未來中國啤酒市場的份額仍會不斷集中,一批沒有進入前五的企業都會陷入苦戰。

編輯:任小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04

日本三得利要與青啤拆夥了 中國啤酒市場玩家又少了一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8272.html

日本三得利要與青啤拆夥了 中國啤酒市場玩家又少了一個

一財網 陸琨倩 2015-10-16 17:07:00

未來中國啤酒市場的份額仍會不斷集中,一批沒有進入前五的企業都會陷入苦戰。

中國,占有全球啤酒消費的四分之一,但這個市場的玩家卻在減少,在美國第二大啤酒商被爆退出中國市場之後,日本飲料巨頭三得利也要收縮在華的啤酒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10月16日獲悉,三得利控股擬退出與青島啤酒的合資經營,將雙方對半出資公司的股份出售給青島啤酒,涉及100億~20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5.33億元-10.66億元)。青島啤酒,是國內第二大啤酒商,該公司已於10月16日午間,以“正在籌劃收購資產重大事項”為由停牌。

對於上述傳聞,青島啤酒方面接受本報記者采訪僅表示,“以公告為準。”

短暫的“聯姻”

三得利,在2012年開始選擇與青島啤酒合作,按當時規劃,雙方各出資50%,建立分別負責生產和銷售的合資公司,將位於上海和江蘇的兩家公司旗下總計10家工廠劃歸生產公司,總計4家分公司劃歸銷售公司管理。時任三得利中國業務公司、三得利中國控股公司副社長松本洋還曾表示,“希望將來在其他地區的銷售領域也能展開合作。”

不過,這宗短暫的合作可能就要告終了。

日本10月16日消息稱,三得利擬退出青島啤酒,轉為向青島啤酒收取品牌授權費的模式,讓青島啤酒繼續生產三得利產品。預計交易會在2016年上半年之前完成,三得利將轉讓合資公司的全部股份。有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確認了上述消息。

啤酒行業專家方剛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舉對青島啤酒有利,意味著進一步提高青島啤酒在上海、江蘇的地位。”資料顯示,三得利與青島啤酒的合資公司主營“三得利”和“青島啤酒”兩個品牌,主要在上海和江蘇部分地區進行生產和銷售。年銷售額預估在400億日元左右(結合人民幣21.32億元),2014年銷售8600萬箱(每箱相當於20大瓶),在上海市場握有約30%的份額。暫時未知三得利退出後,對“三得利”啤酒的經營會做何調整。

敗退中國啤酒市場

“對於不是處於壟斷地位的啤酒商來說,退出是理智的選擇,三得利、銀子彈都面臨同樣的問題。”方剛判斷,三得利退出青島啤酒之後,意味著它的啤酒業務幾乎完全退出中國市場了。消息稱,三得利中斷合作之後,將把經營資源集中於成長領域的洋酒和紅酒上,三得利去年就以160億美元收購了美國最大蒸餾酒企業比姆。

這種遭遇,與不久前在中國折戟的美國第二大啤酒商摩森康勝敗退中國市場相似。

這家日本巨頭,早在1981年即已進入中國市場,是日本廠商中進入中國最早的企業,並以銷售中低價格產品擴大了市場份額。在2000年前後的上海,該公司曾擁有5成市場份額,但近年來,由於遭遇華潤雪花等品牌的低價攻勢打擊,陷入了苦戰。根據英國歐睿信息咨詢公司的調查,盡管三得利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位居日本企業之首,但也僅有1.4%,在業內排名第8。

盡管如此,三得利已經是國內銷售得最好的日本啤酒企業了,包括朝日、麒麟在內,日本3家企業在中國啤酒行業的市場占有率還不到2%。方剛認為,未來中國啤酒市場的份額仍會不斷集中,一批沒有進入前五的企業都會陷入苦戰。

編輯:任小璋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05

青啤為何不跟三得利一起玩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9396.html

青啤為何不跟三得利一起玩了?

一財網 張誌偉 2015-10-20 07:28:00

三得利的研判應該基於幾個方面的考量,其中,中國啤酒行業消費大環境的低迷應是主因。2014年啤酒行業全年累計產量同比下降0.96%,為近20年來首次負增長。另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5年1~8月,中國啤酒行業共生產啤酒3479.23萬噸,同比下降6.12%。

“試婚”三年後,青啤決定不跟三得利一起過了。雖然沒有直接說是“性格不合”,但1+1沒有大於2的確是雙方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10月19日,青島啤酒(600600.SH)發布一系列公告稱,公司決定收購三得利(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所持兩合資公司各50%股權,交易對價為8.23億元。“啤酒行業小規模的跑馬圈地始終沒有停止,本次收購對鞏固發展自身的優勢市場,對青啤公司長遠整體布局意義重大。”青島啤酒方面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回應稱,這也會進一步增強公司一體化運營能力。

三年前,雙方看中的是彼此在上海市和江蘇省全域的優勢資源互補,希望共同做大區域市場。然而,紮根上海的三得利,盡管由自主經營模式轉向合資,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仍難突出重圍。事實上,2014年三得利向匯源果汁出售飲料業務,就已顯示其欲淡出中國市場之意。

啤酒專家方剛更是直言:“啤酒業今後是大人們的遊戲,小朋友們需要遠離了。”目前,包括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000729.SZ)和嘉士伯在內的啤酒五大集團,共同占領啤酒市場近80%份額,不僅如此,新一輪寡頭格局仍在進一步加劇,百威英博日前與SAB之間的收購就是信號。

婚變

時針撥回至2012年6月。彼時,華東當數全國啤酒消費重點區域,2011年產量占全國15%,其中,上海和江蘇占到6%。基於此,華東市場也是啤酒企業必爭之地,一場並購潮正向華東襲來。2012年2月拿下江蘇三泰啤酒後,華潤雪花又以8.7億元收購江蘇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49%股權,以及上海亞太啤酒有限公司100%股權。8月2日,華潤雪花斥資 2.7億元收購西湖啤酒55%股權,進而實現全資控股。

在雪花的步步緊逼下,1984年就進入中國並牢牢占據上海市場50%以上份額的三得利啤酒,銷量萎縮到40萬噸左右,2011年更是虧損1.7億元。

危機當頭,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於是,三得利攜手青島啤酒共同對抗華潤雪花。2012年6月6日,青島啤酒公告稱,公司與三得利中國將各自在上海市及江蘇省全域的目標子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重組整合到兩家合資公司,包括一家事業合資公司和一家銷售合資公司。

其中,事業公司以青島啤酒的全資附屬公司松江公司作為平臺,並由該公司以13.36億元受讓三得利中國旗下的三得利上海、昆山、江蘇,三得利光明等公司相關事業目標公司股權;銷售合資公司則是青島啤酒與三得利各自以現金1000萬出資成立,主要負責雙方在上海市及江蘇省全域整合後的所有啤酒業務的營銷企劃、銷售、物流、供求、銷售服務以及促銷廣告等事項,將銷售三得利及青啤包括啤酒、飲料等產品。

兩家合資公司中,青島啤酒和三得利各占50%股權。當時有分析稱,青啤與三得利合作後,不但能省去競爭所耗費用,且兩者市場份額加起來已經超過40%,完全有能力與雪花競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在高度競合的市場中,相互競爭的大企業之間聯合也是很正常的商業考量。”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如是稱。

值得關註的是,在聯姻青啤之前,三得利中國旗下業務已經元氣大傷。記者查閱資料後發現,2010年、2011年三得利擬進入事業合資公司的目標子公司凈利潤分別為-544萬元和-32萬元;擬進入銷售合資公司的目標子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3億元和-1.7億元。

合資後,根據青島啤酒方面最新披露的數據,記者統計後發現:2014年、2015年1月1日至6月28日事業合資公司及其子公司凈利潤分別為4083萬元和1186.7萬元;銷售合資公司及其子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2億元和-1.1億元。

方剛對此分析稱,很明顯,“雙方協同效果沒有達到預期”。要知道,銷售合資公司及其附屬公司的財務報表是要與青島啤酒合並的,因此,出於上市公司業績考慮,青啤方面必須解開這個死結。

“上海和江蘇區域均為青島啤酒的重要產品市場,事業合資公司和銷售合資公司下屬子公司也是公司重要的生產經營實體。”青島啤酒方面稱,收購三得利所持合資公司股權後,公司將進一步增強一體化運營能力,提升資產整體運作效率。合資公司主營“三得利”和“青島啤酒”兩個品牌,主要在上海和江蘇部分地區進行生產銷售,年銷售額大概在21億元人民幣,2014年賣了8600萬箱(20瓶/箱)。

敗退

三得利在中國市場進退之間,折射了啤酒業寡頭時代格局下:這是大人們玩的遊戲,小朋友們請遠離。

1984年,三得利在江蘇連雲港成立中日合資的中國江蘇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進軍中國啤酒市場。1996年,三得利正式登陸上海。

另有數據顯示,目前三得利在上海市場約占30%份額,相當於三得利在日本全部啤酒類產品的一半左右。那麽,為何又心生退意了呢?

據外媒報道,三得利方面是這樣解釋的:與青島啤酒繼續合資經營無望取得較大增長,將在華業務的重點轉移到紅酒和洋酒。

三得利的研判應該基於幾個方面的考量,其中,中國啤酒行業消費大環境的低迷應是主因。2014年啤酒行業全年累計產量同比下降0.96%,為近20年來首次負增長。另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5年1~8月,中國啤酒行業共生產啤酒3479.23萬噸,同比下降6.12%。

“天氣因素確實影響啤酒消費,2015年全國部分地區陰雨連綿,高溫天氣數量明顯減少。”在業內人士看來,三公消費政策對啤酒業影響有限,因為正式商務、政務宴請很少使用啤酒,啤酒主力消費仍是農民工、普通居民和年輕人,房地產投資下滑也因此抑制了啤酒銷量增長。

方剛認為,隨著國內啤酒業近80%份額集中到前五大集團手中,未來啤酒業只是大人們玩的遊戲,諸如三得利、麒麟在內的“小朋友”們,需要遠離了。

“地盤決定品牌,實力決定魅力。”方剛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這是啤酒業發展的規律,該行業一直具有這樣的特殊性。地盤爭奪戰已經進入尾聲,小品牌及後來者想入局分一杯羹的難度越來越大,接下來就將主場交給巨頭們吧。

值得關註的是,1984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三得利為何沒有像百威英博那樣,抓住中國啤酒市場的機會呢?

一位曾經在朝日啤酒工作過的管理人員向記者分析稱:“日資品牌在生產、銷售和管理方面相對刻板,太過於教條,很難讀懂中國本土經銷渠道上的文化。”在這方面,與白酒企業水井坊(600729.SH)的情況類似,外籍管理團隊在中國本土運作市場方面,始終存在隔閡。

朝日啤酒成立於1889年,1994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先後出資入股杭州西湖啤酒、福建泉州清源啤酒、煙臺啤酒、北京啤酒。2009年4月底,朝日啤酒從百威英博接手青島啤酒19.99%股權,目前仍為青啤第三大股東。

“入股青啤後,朝日啤酒在中國市場的戰略策略已經達到,因此自身品牌投入力度有限。”上述人士稱,面對難以逆轉的大環境及寡頭格局,包括北京啤酒在內的中小品牌不進則退,日資啤酒品牌也不例外。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97

青啤到友邦 港股走向國際 08年起新趨勢 新股中資比例漸降

1 : GS(14)@2010-12-20 23:10:53

  2010年12月20日




【明報專訊】挾中國農業銀行(1288)及友邦保險(1299)抽水逾千億之威,香港今年大可蟬聯全球新股集資冠軍。回想17年前,首隻國企股——青島啤酒(0168)來港掛牌,標誌覑港股由偏安一隅的本地市場,敞開懷抱、進軍大中華;那今年香港再次走上歷史的轉捩點,名副其實地邁向國際資本市場,大有撼動紐約、倫敦等老牌國際金融中心之勢。

1993年7月,儼然是中國啤酒海外代名詞的青啤,拉開了國企赴港掛牌序幕。而紅籌股早已先其一步,搶灘登陸。當年共有6家大陸國企順利在港上市,集資總額約81億元。僅僅14年後,在2007年,H股與紅籌股市值便已撐起港股半邊天,達到創紀錄的10萬億。據港交所網站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共有124家內地國企於主板掛牌,總市值約5.2萬億;另有97家中資紅籌股,市值總額約4.3萬億。兩類公司合佔港股主板公司總市值的46%。

3年前 H股紅籌股仍撐起半邊天

但自08年起,無論是市值或成交量,H股與紅籌股佔比均呈下降趨勢。據港交所網站披露,截至上周五,共有99家企業以各種形式於主板掛牌,集資總額逾4230億元。在集資額超50億元的9家公司中,俄鋁(0486)、歐舒丹(0973)、Mongolian Mining(0975)及友邦四家均非中資控股。而去年68家上市企業中,集資額逾50億元的有13家,除兩隻澳門博彩股外,其餘均來自中國大陸。

美國國際集團(AIG)分拆旗下亞洲資產友邦保險來港上市,堪稱今年香港新股市場一大盛事。儘管上市道路一波三折,橫生枝節,但友邦於10月終如願以償,登上本港新股集資王寶座,公開發售部分吸引逾20萬人爭購,上市至今股價均保不失。公司集資近1600億元,佔本年度總集資額近4成。於掛牌之日,友邦更一舉打破兩項成交紀錄,不單奪下歷來新股首日交投桂冠,若不計批股上板,在歷來單日交投中,亦無人能出其右。

友邦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杜嘉祺曾於上市記者會上,力銷中國故事,描繪公司未來於中國發展之美好藍圖。但作為泛亞洲區最大壽險公司,友邦於亞洲業務分佈平均,香港、泰國及韓國市場在其收入中佔比可觀。 一如其保薦人高盛一主管所述,香港過去一向被中國企業視為理所當然的集資地,但在友邦以後,擁有大量亞洲資產的公司,也會冒出類似想法。

大國企難再現 港交所發掘新方向

今年7月,農行上市為國有銀行排隊來港集資畫上完美句號,不過,大型國企股動輒集資上百億的盛,恐難頻現。要延續本港新股市場的輝煌,勢必要發掘新的增長動力。李小加自出任港交所行政總裁以來,便不遺餘力盛邀海外公司來港上市, 他曾形容香港處於中國經濟崛起和「東西交匯」的「核心動脈點」上,港交所若要成為真正完善的國際融資中心,需有效結合來自「東方」的中國資本需求者和提供者,以及「西方」的國際資本需求者和供給者。

回首2010年新股市場,「中國消費」概念仍舊點石成金,年度新股凍資四大天王無一例外與之沾邊。雖然如友邦及歐舒丹,中國均非其收入最大貢獻地,但卻在其招股書醒目位置處,突顯公司大力進軍中國市場之恢弘前景。13億人口的中國,消費潛力巨大,國際知名品牌都難擋來此行銷之誘惑。如今上海國際板遲遲未出,香港資本市場缺乏「天敵」下,繼續成為唯一背靠祖國的資本集散地。

今年脫穎而出法國護膚品牌歐舒丹,一舉擠入年內新股凍資前五大,將巨無霸友邦及農行拋在背後。正如高盛亞洲區股票資本市場融資部聯席主管包世勳 (Steven Barg)形容,「L.V.(路易威登)美國分店門庭冷落,而(香港)廣東道分店門外人們卻排起長龍。」兩相比較,便知Prada明年來港上市的傳聞,並非空穴來風,須知高盛今年前三季收入增長,逾半由亞洲區貢獻。

據世界交易所聯會的資料顯示,截至11月底,本港的新股集資額達512.8億美元,問鼎全球股票市場,深滬分排二、三,紐交所緊隨其後。龐建忠稱,海外公司來港將成明年新股市場亮點之一,無論是原本已坐擁龐大中國或亞洲資產,欲將該區業務分拆來港上市;或覬覦中國腹地廣闊市場,將在港掛牌視為絕佳廣告,望打響名堂。

外資質素參差 誰能過關未可知

遙看前程似錦,連巴西巨企淡水河谷也在年底越洋來港發行預託證券,不過,也有市場人士大潑冷水稱,並非吸引到海外公司來港上市,便萬事大吉,公司質素有參差,挑剔的投資者未必會照單全收。港交所在多番爭取後,今年終迎來首隻俄羅斯企業在港掛牌。山高水遠,債台高築,認購俄鋁的風險毋庸置疑,港交所為此也層層把關,提高認購門檻。上市畢竟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能否站穩腳跟,終究要看公司各自修為。

撰文:蘆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