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數據點評:加工貿易好轉推高進口 出口高增長恐難為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327

海關周一公布數據顯示,中國9月進出口雙雙超預期。其中,出口同比增長15.3%,創18個月新高,進口同比止跌回升至7%。
受進口超預期複蘇帶動,當月貿易順差由8 月創下的498.3億美元歷史新高回落至310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分析海關數據時發現,9月出口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80億美元,其中向香港出口同比增長96億美元,貢獻出口增量近1/3。對美國出口增長近35億美元,增量為位列第二。主要出口對象國中,俄羅斯、英國和德國的增量也位居前列。
9月進口總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近123億美元,其中從韓國進口同比大增27%、或45億美元,貢獻進口增量超1/3。美國和臺灣分別增長15和12億美元。
中金公司宏觀團隊評論稱,出口增長超預期得益於外需溫和複蘇疊加去年低基數,而出口好轉又帶動加工貿易進口大幅攀升,顯著拉升總體進口同比增速。
對於出口增速超預期,浦發銀行宏觀分析師曹陽認為主要拉動因素如下:
第一,美國經濟複蘇和新興市場經濟的企穩;第二,年中國家領導人出訪亞、歐地區帶來的貿易領域合作亦可能對近期的出口貢獻較多;第三,不排除熱錢在滬港通前借道出口流入國內的可能,當月對港出口達到年內最高。
不過,該分析師所屬團隊認為,歐元區和日本經濟的下行風險正在增加,IMF亦下調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至3.8%,這使得目前高出口增長難以延續,維持全年出口增加7%的判斷。
海關數據顯示,一般貿易進口9月仍然是負的,加工貿易的好轉才是推高進口增速的主力。招商證券宏觀分析師劉亞欣認為,這表明內需仍然疲軟,且與螺紋鋼、發電量等數據的疲弱也是相符的。
交行宏觀研究員劉學智認為9月進出口數據超預期還存在如下原因:
出口高速增長也是下半年以來穩外貿政策效果的明顯體現,而進口超預期反彈也與近兩個月商務部出臺一系列鼓勵進口政策、搭建便利進口平臺等有關。
但是他認為,今年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出口數據特別低,全年要實現7.5%的出口目標難度非常大,樂觀預計全年出口增速在6-6.5%左右。進口全年料在3%左右,如果第四季進口數據無法明顯改善的話,3%的增速也可能很難達到。
中金宏觀團隊指出,9月貿易順差回落至310億美元,三季度貿易順差128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60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111%,預計三季度凈出口對GDP貢獻率顯著增長。曹陽認為三季度出口對GDP貢獻可能達到0.2個百分點,使得當季GDP有望保持在7.3%左右。
貿易順差回落短期內或不利於人民幣繼續升值。海通證券姜超與顧瀟嘯認為,順差回落可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同時增加貨幣放松概率。 劉亞欣也持貿易順差的縮窄不支持人民幣匯率持續走強的看法。
不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認為,人民幣整體仍處於升值通道,且這些因素對外貿的影響也有很大不確定性,因此年內外貿前景謹慎樂觀,完成年初確定的目標難度較大。(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SENSE隨筆150309難為正邪定分界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3/09/sense%e9%9a%a8%e7%ad%86150309%e9%9b%a3%e7%82%ba%e6%ad%a3%e9%82%aa%e5%ae%9a%e5%88%86%e7%95%8c/
SENSE隨筆150309
難為正邪定分界
礎執筆
『人是性本善良, 人還是自幼性本惡; 誰會好一天變壞, 誰會兇惡變善良. 』
這是 羅文 “孔子曰”開首的一組歌詞,也是恆久以來的一個哲學爭論點, 到底人是「性本善」, 還是「性本惡」的呢?
〈哲學〉
首先什麼是「善」呢? 簡單可以看成是「惡」的反面。
古代哲學大師 柏拉圖給出『太陽喻』作為答案: 「壯麗的太陽散發光和熱,有了太陽, 我們才看得見,才能認識事物。 『善』不也是如此嗎? 它啟發和照亮我們的思考,引領我們接近真理。 正如太陽在一切之上, 使得一切交織在一起; 『善』亦復如是, 它在一切之上,也將人類的存在交織在一起。 換言之: 正如太陽散播生命, 『善』也為我們的存在賦予價值和意義。」
看完之後, 明白了甚麼嗎?….. 可能從哲學角度尋找答案並不適合凡夫俗子, 就算是現代哲學大師 康德和羅爾斯的理論,也不見得淺白了多少。 那倒不如從多元的科學角度逐一審視這個問題, 看看有無新意較為上算.
〈演化生物學〉
在演化生物學理論中,人並無分所謂的 “善與惡”,只有 “適應與不適應”. 人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需要不斷為自己的基因繁衍的物種, 所有的行為,只要有利基因的傳播、延續, 便會進行。
人或其他生物的自私、侵略性等 “惡行’, 全都是為了繁衍; 同理,如有任何 利他行為, 互利原則, 或是為了團體利益, “親屬選擇理論(犧牲自己使得親族中其他成員的繁衍更為有利)”等等 “善行”, 也都是為了繁衍. 總而言之, 基因的傳播效益足以解釋一切, 善惡乃是無稽之談。***
不過這似乎說明不了人的極惡行為— “戰爭”何以會發生。戰爭除了帶來破壞和殺戮之外, 不見得是為了搶女人,或為繁殖而發起的, 對基因的傳播並無效益。 再者, 人們日常很普通的善行, 例如讓座給老人家, 也不見得對吸引異性,或自身的基因繁衍有任何好處。似乎演化生物學理論並不足以解釋這些現象。
〈動物行為學〉
靈長類動物學家 Fans de Waal以實驗證明有意圖的生物, 其行為明顯不同於其他不具意圖的生物。有企圖的生物心裡都會有期待, 對 “公平對待”有所期望: 「他者會跟據我所作出的友善或敵對行為, 給出可預期的反應。」****
實驗的內容如下:
研究員把籌碼丟到捲尾猴的籠子裡。只要猴子把籌碼交還給他們, 就會得到一塊黃瓜或一串葡萄, 而葡萄對牠們來說是較佳的獎賞。 一隻捲尾猴和他的同伴一樣擲回籌碼, 便會一直得到相同的回報。
但是不公平的事來了。第二組實驗裡, 兩隻猴子的其中一隻總是得到一塊黃瓜, 而另一隻則總是得到更好的葡萄。並且讓得到黃瓜的猴子清楚看到他的同伴以相同的行為得到更好的回報。那隻被冷待的猴子沒多久便對黃瓜失去興趣, 沒有返回籌碼。之後更進一步的, 是他的同伴居然什麼都不用做便可得到葡萄。這時候, 這隻猴子開始狂吼, 把籌碼丟到籠外, 並拒食給予的黃瓜。
de Waal推論猴子和人一樣, 都遵循著各種社會情緒。**** 而人類的道德根源, 則是基於合作和安慰、感謝和團結的精神。道德演化的模式, 最初步是來自情緒的反射作用, 經他者的行為被釋放出來; 進一步的則是同理心, 即能把他者的情緒和理由考慮進來的技巧; 最後則是充分接納他者觀點的能力, 這個只有人類才獨有的特點。 簡言之, 人的道德其實早已內化, 是天性之一。
(編按: 那麼, 陸九淵和王陽明的學說是有道理的了.)
根據此說, 人似乎是 “性善”的, 那為何還會發展出戰爭行為的呢?
〈行為心裡學〉
有留意過自己什麼時候最容易衝紅燈嗎? 只要身邊有人衝紅燈時, 我們便會跟著衝了。 群聚動物研究者,Jens Krause進行過一連串的觀察和實驗, 發現人和其他群聚動物並無差異, 例如當我們在陌生的機場找櫃臺或海關時, 很易跟在別人後面走。某個人越是胸有成竹地往某個方向, 我們就越容易跟著他走。人們總是不自覺地信任領導者, 信任他們的姿態和眼神, 而且會模仿他們。Krause的研究發現, 群眾裡只要有五分之一人同步行動, 就可以在其他人莫名其妙的情況下操縱團體的動態。
生物之所以形成「群聚行動」, 因為有助於覓食; 而且守望相助也可免於掠食者的攻擊。***而人也是基於這些原因才發展出群聚模式。
腦科學家們發現人的群聚現象是基於 “鏡像神經元” 的作業, 例如打呵欠會傳染, 別人笑會不其然跟著笑, 就是鏡像神經元在發揮作用。鏡像神經元會令人無意識地認知到別人的行為模範, 並進行模仿。模仿和隨波逐流也就是群聚動物的自然行為。 我們會直覺地和群體同步, 而讓知性消失. 作為群體的一部份, 個人的責任感將會失去, 個人的身分會消融在一個巨大的結構裡。再加上人的可操縱性, 只要有領袖帶頭,小則聚眾滋事,大則種族屠殺, 也是可以發生的情事。
那難道只要人數夠多, 我們便會失去道德界線, 胡作非為了嗎?
〈犯罪心裡學〉
個人的道德行為, 總是受到所屬團體的影響, 被團體接納比堅守個人己見更為重要。個人的道德準則,可以輕易地被『基準線轉移shifting baselines』的原理所推移。*****
基準線轉移, 字面上的意思便是: 用以度量事物的基準點可能會不知不覺地移動。
用例子會更好說明這個理論。
漁業科學家只能知道現時海裡有多少魚, 但就很難得知以前有多少, 要測定自然產量的標準值, 研究者都會認為自己開始研究時的魚類數量就是最自然的, 那完全是跟據個人經驗而定, 時移勢易之後,『正常』的界限便會悄悄地移動。
另一個例子便是氣味, 現在我們習慣每天洗澡至少一次, 而不到50年前, 根本還未有每天洗澡的習慣, 但當時的人都不會覺得體味是一個問題. 相反的事例, 今天的城市人都已習慣街道上的汽油味道, 不覺得異樣; 但二十世紀初的人卻會為之掩鼻。
基準線轉移是很平常的現象, 是人類適應力的結果。 正因為『正常狀態』的界限可以不斷轉移, 才可讓我們免於絕望(一家四口有四百尺的居住空間已經很足夠了)。也因為這個原則, 人在年老時, 才可習慣自己的齒危髮禿, 甚至可以和慢性病痛從容相處。
同理, 道德的界限也會不著痕跡的漸漸轉移。當界限頻繁轉移的時候, 人便會失去務實評估行為後果的能力。如果這種轉移是在壓力下非自願產生的, 那人更會失去什麼才是正常的判斷能力。**** 當年希特勒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由『種族法』開始, 最後推展至『最後解決』—- 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清洗。說白了, 基準線轉移, 其實即是 “溫水煮蛙”的道理, 在這種操作模式下, 會讓人難以察覺到狀況異常。
更進一步說, 人的道德思考只是相對性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是人性自我安慰的心理機制, 有助於人受到事件衝擊後仍能如常生活。 當年納粹屠殺猶太人時, 就算指令 “大小通殺”, 負責執行任務的軍人仍能不違軍令。 其中一位殺了小孩而受審的戰犯, 在裁決時辯稱自己只是為一個已失去母親的小孩解決了日後生活的問題, 比起殺了母親的同袍有良心多了。相信那位殺了母親的, 看見自己的同袍連小孩都殺時, 同樣會覺得自己才是更有良心的人。於是兩個很有良心的德軍, 便可以心安理得地繼續殺人, 順利完成上頭交代的任務了。
〈結論〉
綜觀不同學科的研究, 對人本性是善還是惡, 似乎還沒有一個很確實的結論。所以這可能是跟『雞先還是蛋先』的問題一樣, 根本是問錯問題。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說不定是如何讓人更善更有道德才合適。 例如, 到底我們應否建立一條道德基準線,由『婚前性行為』變為『friend前性行為』呢? 或許這等社會議題才更值得讓人探討。又例如今天互聯網社交平臺的發達, 是更有助各種美好思想的散播, 還是會讓人更走向極端和偏激, 這也值得我們去深思和研究。
參考書目:《無私的藝術Die Kunst, kein Egoist zu sein》 (2010) Richard David Precht
搜狐視頻:流量易做盈利難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1027.html
搜狐視頻:流量易做盈利難為
一財網 劉佳 2015-11-12 21:57:00
在網生內容崛起的新視頻資源時代,大劇、大綜藝、大IP,已經遠遠不夠,在張朝陽看來,視頻內容甚至來到了超越娛樂的階段,知識影像化時代,視頻節目所涉獵的領域之廣,從複雜的高等數學到烹飪、星座、美妝,包羅萬象。
“宏觀經濟的下行,對於視頻而言,頭部廣告縮減了預算,但內容的價格依然繼續增長,現在的我們處於兩面夾擊的狀態。”11月12日,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例如,在一兩年前,美劇每集的價格在100萬,現在已經飆升到了200萬、300萬一集。
在張朝陽眼里,悲觀的一面在於,2016年這種兩面夾擊的狀態還將繼續存在,而行業的並購也可能繼續加劇對於買劇的價格競爭;但樂觀的一面則是,搜狐視頻賭對了很多內容投入,“情商比較高”,而且比起背靠大樹的競爭對手,搜狐視頻更具創業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搜狐視頻的網生超級IP《煎餅俠》創造了近12億的票房,2016年搜狐視頻將繼續投拍大鵬導演的全新電影。
兩個變化
張朝陽坦言,在這一年,搜狐視頻有兩個方面的變化。
一方面是網絡劇的獨立發展。
張朝陽提到,頭部內容是主要的視頻行業的主流,包括大型的電視劇和一些綜藝節目,2015年的電視屏幕和視頻屏幕仍處於互相競爭和共存的狀態,但視頻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在2015年有一種超車的跡象。
他舉例稱,有些影視劇內容如《無心法師》等,盡管電視臺沒有播,但是網絡流量非常高,網絡上流量超過10億不是什麽難事。
“2015年是網絡劇的一年。”張朝陽說,從前網絡劇等於是拿臉盆接電視臺流下來剩下來的水,現在網劇可以獨立發展,可以上10億變成滿城風雨的作品。
另一方面是自媒體已經成為了互聯網的“風口”之一,搜狐視頻自媒體內容正在呈現爆發式增長。
搜狐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搜狐視頻整合56網發力視頻自媒體領域之後一年,自媒體出品人呈現爆發式增長,目前搜狐56已經入駐的自媒體出品人1800名,打造了近萬個欄目,視頻達到35萬條。
同時,整個平臺月觀看人次為6億,月觀看次數18億。目前搜狐視頻累計播放量在5000萬以上的出品人已有200位,約占整體10%。
但在這些變化的背後,宏觀經濟疲軟仍然嚴重影響了傳統品牌廣告主的營銷預算。搜狐2015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搜狐視頻同期廣告營收5700萬美元,同比增9%,但環比下滑4%。
張朝陽對記者坦言,宏觀經濟的下行,讓頭部廣告縮減了預算,但內容的價格還在繼續增長,照目前的形勢下去,視頻想要盈利確實艱難。
此外,視頻行業的整合並購,一些競爭對手背靠大樹“流血不賺錢”的做法,也可能繼續加劇價格競爭,“網民有福利,制作方有福利,但我們平臺方是用資本市場的方式帶來福利。”張朝陽說。
但好的一面在於,個人用戶對於付費觀看模式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他判斷這很可能會是改變視頻行業成本結構的重要方向。
而內容成本較高的美劇單集價格盡管上漲了不少,但這是對內容品質的保證;而且現在美劇每一季的集數比過去少了,因此總體漲幅有限。
此外,張朝陽認為,並購對價格競爭會更加激烈,但對產品創新反倒是個缺乏,公司反而會失去創業精神。“搜狐依然保持創業精神。”
從輸血到造血
宏觀經濟的下行並不意味著搜狐縮減對於視頻的投入。“視頻頭部內容血拼還是必須得進行下去。”張朝陽對本報記者說。
例如,在韓劇和韓娛方面,搜狐視頻稱,將擁有KBS電視臺未來3年獨播韓劇,並進行最熱門現象級韓劇采購,還會獨家引進SBS大賞,運作頂級韓國明星中國行。
而在美劇特色上,搜狐視頻仍將保持持續的投入。例如,引進全美優質新劇包括《明日傳奇》、《隔離死城》、《尖峰時刻》、《諜網》等,同時獲得新季續訂的精品美劇包括《生活大爆炸》、《哥譚鎮》、《血族》、《末日孤艦》、《冰血暴》、《古戰場傳奇》、《至親血統》等,也將繼續在搜狐視頻獨家播出。
在自制劇方面,搜狐視頻也將采用海外季播劇的“續訂”模式,對熱門作品進行持續投拍。在新劇方面,搜狐視頻將繼續拓展題材創新,《法醫秦明》、《親愛的,公主病》、《我的貼身校花》等新的系列劇。
不過,在視頻頭部內容繼續“血拼”的同時,搜狐視頻如何提升造血能力?
張朝陽預計,PGC內容將會蓬勃發展,這是一個重大的造血能力;而另一個新的造血能力來自於用戶付費。
針對PGC自媒體領域“網生內容”,搜狐視頻提出打造知識化視頻這一新的平臺戰略。
在網生內容崛起的新視頻資源時代,大劇、大綜藝、大IP,已經遠遠不夠,在張朝陽看來,視頻內容甚至來到了超越娛樂的階段,知識影像化時代,視頻節目所涉獵的領域之廣,從複雜的高等數學到烹飪、星座、美妝,包羅萬象。
在內容打造方面,2016年搜狐視頻就預計將拿出2個億直接扶持出品人,未來3年則預計拿出30個億廣告位資源交到出品人手中使用,而動用的所有資源價值可以達到百億級別。
在分成補貼政策方面,搜狐給出品人高分成、結算快,分成比例高達40%,獨播的出品人視頻可以獲得高達60%的分成。
在分成之外,搜狐還提供各種補貼和流量扶持,對新入駐、成長期、高流量等不同出品人給予分檔補貼獎勵和流量扶持。目前,出品人在搜狐56平臺的月分成近千萬。
“搜狐視頻這次扛起了由網友、用戶以及各種各樣的專業制作公司和網民來產生內容的,這樣一個網生的互聯網視頻的大旗。”張朝陽表示,出品人的名字叫PGC,這個PGC的P代表專業,這個專業可能是拍攝的專業,但更多的是領域的專業,希望各行各業專業的人士能夠通過視頻把知識貢獻給用戶以及獲得相應的廣告收入,在搜狐視頻平臺上生存。“以後目標是讓自媒體出品人能夠收入上百萬一個月。”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