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屹立尖沙咀彌敦道,有七百二十三 個房間的凱悅酒店,歷經四十年洗禮,外形殘舊不大起眼;直至最近招標出售,市場估計凱悅市值三十多億,比鄰近剛售出,有四百多個房間的百樂酒店,價格高出 六倍有多,才令人驚覺這酒店原來禾稈冚珍珠。而酒店創辦人鍾江海、明輝兄弟,原來亦甚有來頭;在五十至八十年代,是香港大地產商之一,狂掃香港地皮;既有 份發展尖沙咀星光行,中區萬邦行亦是他的產業,比當年的李嘉誠更為有錢。凱悅酒店和鍾氏家族,都曾有過風光日子。凱悅剛開業時,是一等一大酒店,還主辦過 香港小姐選舉,但剎那燦爛後歸於平淡,至今名聲遠不及半島、文華等酒店。而鍾氏兄弟,八十年代債台高築,更因凱悅酒店引發家族爭產,從此退隱起來。凱悅開 業時大擺風水陣,希望從此風生水起,然而鍾氏家族卻彷彿被詛咒般,噩運連連。五星級的凱悅酒店,風水佈局多得叫人驚訝。雖然座落繁囂的彌敦道,但凱悅正 門,卻偏開在側面北京道。踏入酒店,一對一呎多高門神「守護」着電梯大堂;接待處牆上掛着三個成人般高的神像在作揖敬禮。「呢間酒店老闆好信風水㗎,擺設 古古怪怪,又調低晒燈光,搞到昏昏暗暗。有時望吓啲神像,自己都會毛管戙!」一名酒店職員嘮叨道。曾替渣打及滙豐看風水的風水師傅區仲德估計,酒店門口開 在橫街北京道,可能因為想對正東面正財位,「而兩個門神,左面嘅手執進寶金元,右面嘅手持五雷密令,就係招財同辟邪嘅意思。而接待處後三個神像係三官神, 可以驅邪治魔消災解難。」凱悅還請了「睇相佬」坐鎮,在酒店大堂「擺檔」十多年的侯一強,朝十一晚七,替遊客睇相算命。「酒店開業已經有師傅坐鎮;上一個 師傅十幾年前退休,酒店就登招聘廣告再請。當時有成幾十人應徵,人事部總監要我哋批佢流年運程,邊個準就請邊個!」侯說。雖然滿佈乾坤,但風水佈局只 「旺」了凱悅一段短時間。凱悅酒店前稱總統酒店,由新加坡華僑鍾江海和鍾明輝兩兄弟,耗資八千萬興建,於一九六四年落成,開業首年,便主辦香港小姐選舉, 冠軍佳麗的獎品,是五千大元和一隻三千元的亞米加手錶。在白領薪水只是數百元的六十年代,獎金算非常豐厚。六十年代電影紅小生胡楓,亦曾是凱悅捧場客。 「酒店剛開業,我都有同林鳳、謝賢去過頂樓間舞廳跳舞,當時最興跳Cha Cha、Twist(扭腰舞)。我記得當時舞廳以星球為主題,四周有裝置閃閃吓,好有科幻feel。」酒店的風光只有一剎那,兩、三年間新鮮感過後,便漸 漸回復平靜;港姐只舉辦了那麼一次,而胡楓也只到過酒店三、四次,便轉移陣地往北角麗池舞廳繼續跳舞。不夠五年,鍾氏兄弟已無興趣繼續經營,於六八年兩度 將酒店標售,但始終賣不出去。六九年,鍾氏找來美國的酒店集團凱悅國際,由凱悅管理總統酒店,鍾氏兄弟每年繳交管理費給凱悅。而總統酒店亦易名為凱悅酒 店,同年以「凱聯酒店」名義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一億四千萬元。 假 總統兒子騙總統套房雖然引入美國大集團管理,凱悅並未因而升格頂級酒店。除了二樓西餐廳Hugo's較為人熟悉外,其他設施如豪華宴會廳等,都不及其他五 六星級酒店。而在六九年開業的Hugo's,因首創在顧客前即席烹調而聲名大噪,名菜包括龍蝦湯、酒煮班戟等,曾吸引已故武打明星李小龍、美國歌星 Eric Claption及影星威廉荷頓等名人前來幫襯。入口不顯眼、定位欠鮮明的凱悅,讓員工印象最深刻的一樁「大事」,竟是年前發生的詐騙案。話說在九九年, 有人自稱菲律賓前總統馬可斯兒子,長期租住凱悅總統套房。每次出入,身邊總有十多個保鑣「品字形」護身。在酒店地下「清清吧」內當酒保的Marco,尚記 憶猶新,「佢當年喺凱悅無人不識啦,成日帶成棚馬仔嚟飲嘢,穿金戴銀,好架勢㗎!」這個「空心老倌」在最初幾個月有找清房數,但其後經常借故拖延,最後藉 口往美國出席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欠下一百六十萬房租便溜之大吉,剩下一房假美國債券。 來港躍身工廈大王凱悅酒店經歷四十年風雨,更掀起創辦 人鍾氏家族一幕「家變」。創辦人鍾江海、明輝兄弟,是新加坡華僑,父親鍾奕莊生於福建,後來移居新加坡,當珠寶師傅發跡。四、五十年代,鍾奕莊在馬來西 亞、印尼等地都有物業生意。他有三個老婆,育有二十八名子女;元配生下長子江海、二子明輝及四子正文。三人在五十年代初東南亞排華紛亂時,被父親派來香港 發展;二太太及三太太兩房人,則留守新加坡。鍾氏兄弟來港後除了興建凱悅酒店,還大肆發展地產;兩人在六十年代成立華廈置業和萬邦投資,並先後在七十年代 初上市至今。華廈置業專攻工業樓;而萬邦投資主要資產只有中環的萬邦行和金利商業大廈。雖然無甚資產,但出手「闊綽」,年年股東會都大排筵席「有翅食」。 兩兄弟另外還有「怡華」和「益新」兩間非上市的地產公司,主力在觀塘、黃竹坑一帶,興建工業大廈,如現存的怡華工業大廈、業發工業大廈等,故兩兄弟有「工 廈大王」之稱。而尖沙咀星光行,亦是由鍾氏兄弟夥拍霍英東、關啟明及何鴻燊等發展商興建。 孖寶投地勁輸和鍾氏兄弟相熟的老牌發展商王增祥, 憶述兩人昔日風光說:「佢哋一到港就住淺水灣四萬呎大宅,工人都有十幾個。鍾明輝還教我哋玩新加坡好興嘅三人麻雀,麻雀張枱係三角形嘅,要將筒子、索子等 每樣抽走一隻。當時雀友還包括香港造紙廠嘅曾紀華,盤谷銀行嘅陳弼臣。我哋玩到上晒癮,每星期打一次。」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鍾氏兄弟最活躍的日子, 「呢兩兄弟好似孖寶咁,每次賣地例必打孖出席,又不斷舉手投地,好似唔使錢咁!」王增祥說。鍾氏兄弟不斷投地發展,興建遠東金融中心、半山豪宅御花園、尖 東永安廣場等。最大一個項目,是與置地、信和等財團,向銀行借貸十五億發展白筆山(現紅山半島)。一九八二年,中英前途談判,香港樓市因而大瀉四成,買重 貨的怡華和益新,輸得慘烈,還落得欠債三十多億的下場。 鍾宅家變凱悅被奪鍾江海兄弟為解財困,將凱聯酒店大部分股份抵押予銀行;而兩人的親弟鍾正文,是前益大集團主席,亦因「拍埋」佳寧集團主席陳松青發展地產,在地產大崩圍下負債二十億。益大最後清盤,鍾正文便將所持凱聯酒店股份拋售套現。由三太太所生的鍾瓊林、鍾輝煌,此際在市場內密密吸納凱聯股份,並買入超過三成。八四年,鍾氏「家變」進入高潮。在股東大會上,鍾輝煌一夥,成功將持股減至只有一成的鍾江海兄弟擯出凱聯董事局,並推選鍾輝煌為主席,從此酒店控制權,由鍾氏第一房轉至第三房。鍾輝煌其後把凱聯改名為天德地產,及後又分拆凱聯國際酒店上市。經此一役,鍾江海兄弟元氣大傷,鍾明輝更遠走台灣,直至九十年代初才回港。熟悉他的人都說,鍾明輝回來後顯得憔悴不已,人亦更為沉默。在老友陳弼臣、曾紀華相繼離世後,他也不再打三人麻雀。 東 山難再起至於鍾江海一家,則升傳出負面新聞。九三年,鍾江海女兒寶珊的丈夫、前立法局議員梁錦濠,因賄選案入獄三年,其後還被揭發有婚外情,與鍾寶珊離 婚。○○年鍾江海死後,後人爭奪南灣道豪宅曾鬧上法庭;家人間互以粗口問候的家事,亦在法庭上抖出來。現時怡華益新少有新發展,公司在九七和九九年再戰江 湖,投地發展筲箕灣數碼中心,和豪宅南灣道十六號,前者近年出租率未如理想,後者仍未落實何時出售。怡華、益新,已無復當年勇。至於凱悅酒店話事人鍾輝 煌,大部分產業都在新加坡,一年才回港三、四次,酒店業務由親妹鍾敏卿打理。熟悉他的地產代理說,這次他放售酒店,純粹基於市道好,想套現大賺一筆,對酒 店不帶深厚感情。而凱悅酒店這家族生意放售後,曾顯赫一時的鍾氏家族,相信又再度被大家遺忘。 鍾氏家族圖1上市公司萬邦投資及益新置業董事2前上市公司益大集團主席,與陳松青相熟,現下落不明3上市公司榮豐集團執行董事4上市公司天德地產及凱聯國際酒店執行董事5上市公司華廈置業執行董事6前夫梁錦濠因賄選案曾入獄 鍾明輝VS鍾輝煌身家比併*小部分物業單位經已出售△資產主要在新加坡#天德地產控有另一上市公司凱聯國際酒店,而凱聯國際酒店旗下主要資產為尖沙咀凱悅酒店。若凱悅酒店成功以三十多億售出,凱聯國際酒店及天德地產的股價將大為調升。 @請參考>@ |
||||||
| ||||||
就在八月六日宸鴻舉行法說會的前一天,瑞銀、摩根大通、麥格理、里昂四大外資已聯手調降公司目標價;法說會尚未舉行,宸鴻就提前籠罩在烏雲密布的沉悶氣壓。 果然,由於高階智慧型手機銷售不如預期,宸鴻第二季手機出貨下滑一六%;平板電腦也因為新舊產品交替造成訂單下滑,第二季出貨減少七成。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說,平板電腦投單保守,自五月以後訂單就急速萎縮。 其實,市場早已反映平板電腦訂單縮減的利空,從五月底開始,宸鴻股價便自六百元一路走滑。在法說會舉行的當天,宸鴻股價大跌四%,法說會後隔日再拉出一根跌停板,直接摜破三百元大關。 股價破底之後,投資市場的問題很簡單:宸鴻「台股獲利王」光環,究竟只是一時蒙塵,還是會就此褪色? 中低階產品瓜分高階市場 對於問題的答案,宸鴻總經理孫大明在法說會中以樂觀的態度回應,他預期,占公司營收兩成以上的平板電腦產品,將在九月出現新一波需求;而觸控筆電的新產品則可望在第四季量產出貨。因此他定調,宸鴻的營運表現「復甦在冬季」,意味近期的營運低潮應屬短期現象。 不過,看在外資眼裡,答案則是截然不同的模樣。 法說會後,高盛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林良俊出具報告,預估二○一三到一五年宸鴻的每股稅後純益(EPS)分別為三十四.○三、二○.九五、十七.五三元。若這樣的預估實現,那麼,不僅獲利下滑的趨勢明顯,也同時宣告了宸鴻的超高獲利時代已經結束。 此外,巴克萊科技產業分析師葉婉屏也認為,目前宸鴻面臨了近乎「前後夾殺」的不利處境。在需求端,由於高階產品的市場正被許多中低階產品侵蝕,導致訂單需求不佳;在價格端,則面臨下游廠商要求降價,宸鴻恐難維持過去享有的利潤空間。她預期,至少到明年之前,這樣的夾殺困境不易見到轉機。 其實,在高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觸控筆電宸鴻三大主要產品線中,即使後兩者確如孫大明的樂觀預期,能在九月及第四季出現新增需求;但是占公司營收比重近五成的高階手機,如今看來需求復甦仍難期待,從蘋果(Apple)、三星(Samsung)和宏達電手機品牌廠的財報顯示,目前高階手機需求仍弱。 無論是從需求端、價格端,或者是主要客戶的營運表現來分析宸鴻的困境,其實,造成困境的凶手都是同樣一個:中低階產品崛起。 觸控面板需求旺盛,近一年,投入觸控產業的新進廠商如雨後春筍;如今宸鴻面臨友達、群創等面板廠鎖定中低階產品,低價搶單,面板雙虎以非觸控面板廠之姿,研發低價方案,搶食觸控市場大餅,已帶給專業觸控面板廠壓力。 撙節成本、推低價方案因應不僅如此,來自於中國觸控面板的削價競爭,也是宸鴻的壓力。根據業界人士指出,七吋觸控面板平均價格約下滑到十五美元;甚至中國觸控面板廠歐菲光還祭出十美元搶單,讓七吋觸控面板價格仍快速下滑中。 在這樣的情勢下,宸鴻若要擺脫當前的低潮,重返高獲利的榮景,簡單地說,就是要想方設法打贏這場低價化的戰爭。事實上,宸鴻也並非坐以待斃,自第二季開始,已陸續展開因應低價化的作戰策略。 最立竿見影的動作,就是「節流」。由於第二季平板電腦訂單衰退,觸控面板產能利用率同步下滑,宸鴻對人員控制採取被動的遇缺不補政策,員工人數自首季的五.三二萬人,在第二季降至四.九五萬人,一口氣減少三千七百名員工。 此外,宸鴻也將從控制內部費用著手,除了延續第二季的遇缺不補政策外,宸鴻預估第三季人員數可能進一步減少;再者,由於產能利用率較低,加班費也可順勢減少,同時採取廠區產線集中管理,以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減少變動成本。宸鴻預估,第三季營業費用能夠降低至二十七億元,比第二季的二十九億元再減少兩億元。 除了節流,宸鴻也著手強化中低階產品線戰力,將開發低成本製程來布局中低階產品線,推出「低價觸控方案」,迎戰來自中國和面板廠的競爭。 劉詩亮表示,低價觸控方案將採取低成本製程,不僅減少部分製程,也可節省材料成本。他舉例,傳統觸控方案的部分產品往往需要二次強化,觸控模組廠商需要對保護玻璃成形進行加工;但在中低價商品崛起後,現在部分NB客戶會選擇「不再二次強化」,因應需求,宸鴻未來也可提供省掉這道製程的方案。 劉詩亮並強調,雖然低價觸控方案的平均售價較低,但相對成本也較低,因此,宸鴻應可以維持一定的獲利空間。此外,他也強調,宸鴻不會參與殺價競爭,避免壓縮獲利。 從節省人事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到推出低價觸控方案,宸鴻顯然已清楚看到「低價化」這個當前大敵的模樣;至於這場對抗低價趨勢的戰爭,能否在短期之內獲得勝利,外資雖然態度保留,但孫大明在法說會中的態度仍然頗具信心,他以去年失去蘋果iPhone訂單為例,「當時的險惡環境,我們都能迎刃而解,如今當然也會順利過關。」他說。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訂單驟減——宸鴻第二季各項產品觸控面板表現 應用 出貨量 增減幅度(%) 營收 增減幅度(%) 營收占比 (%) 智慧型手機 -16 -12 47 平板電腦 -70 -53 24 觸控筆電 20 10 14 All in One電腦 80 48 9 註:營收占比不足100%的部分為非消費性電子產品項目 資料來源:宸鴻 台股獲利王光環不再 ——宸鴻第二季業績表現 項目 實績 與前一季比較營收 382.85億元 -22.6% 毛利率 14.3% 下滑3.46個百分點營益率 6.7% 下滑5.61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31.4億元 -32.4% EPS 9.02元 -36.4% 資料來源:宸鴻 撰文‧李洵穎 |
土耳其議會以四分之三的多數票同意對伊斯蘭國(IS)動武。
土耳其議會以298票贊成,98票反對通過決議,允許其軍事部隊進入伊拉克和敘利亞打擊伊斯蘭國(IS)武裝,並允許外國部隊在土耳其境內進行相關行動。
這是自美國宣布建立打擊IS聯盟以來,首個允許地面部隊打擊IS的國家。
BBS評論稱,該投票結果並沒有什麽懸念,不過允許派兵是一回事,最終派出部隊卻是另外一回事。
土耳其軍方近期尚不打算對IS采取行動,該國國防部長Ismet Yilmaz告訴美聯社:“不要期待我們會立刻行動。”
由於土耳其和境內的庫爾德人沖突不斷,該國在援助庫爾德人打擊IS上一直很猶豫。自IS崛起之後,歐美開始著力扶植庫爾德人,令土耳其非常難受。此次迫於美國壓力同意派兵,土耳其多少有點勉為其難。
不過,該決議通過後,美國將可以使用土耳其南部Incirlik的大型空軍基地對IS進行空襲。
土耳其與敘利亞之間有長達900公里的國境線,一直以來都被外界指責允許聖戰分子流入敘利亞,並默許IS運送石油。不過土耳其政府否認了該指控。
目前IS已包圍敘土邊境科巴尼鎮,而土耳其已在該鎮附近部署軍隊。(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成百上千的坦克、飛機和導彈走下生產線,機翼上印著紅五星的戰機在北約的天空中咆哮,數以萬計的部隊正磨刀霍霍,展現出全面戰爭的準備姿態。俄羅斯軍事力量大秀肌肉,似乎表明到目前為止,經濟困境並未對克里姆林宮雄心勃勃的軍事現代化計劃造成顯著影響。
經濟寒冬中,俄羅斯軍事現代化的腳步仍在加快
“不允許任何人對俄保有軍事優勢”
實際上,今年俄羅斯大多數的經濟部門都面臨著10%的預算削減,而軍費預算卻整整提高了33%,達到大約3.3萬億盧布。這一切都反映出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加碼下註,準備與西方就烏克蘭問題攤牌——盡管俄羅斯能否在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的壓力下支撐其軍事現代化,尚不清楚。
根據2014年12月普京總統提出的新俄羅斯軍事戰略,北約是俄羅斯的頭號威脅,並對北約向俄羅斯利益範圍的擴張給出了回應。在烏克蘭危機中,莫斯科首次展示了專家所謂的“混合”戰爭——一種將軍事力量與官方否認、圓滑宣傳和政治經濟壓力結合在一起的手段。
不只是在克里米亞,俄羅斯全國的100萬精銳力量都在顯示其存在。俄羅斯也在回複蘇聯時期的空軍基地,並在北極地區開設新的軍事基地。就在去年秋天,俄羅斯將先進的防空導彈部署在俄羅斯西波羅的海飛地“加里寧格勒”,並計劃將戰略轟炸機的常規巡邏範圍擴展至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
盡管普京堅稱俄羅斯不會被西方拖入耗費高昂的軍備競賽,但大範圍的軍備升級是否會無限制地影響經濟仍然是一種挑戰。不過,克里姆林宮仍然堅持,國防開支是不可動搖的。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在上周的一次高級會議中表示:“無論如何,不允許任何人對俄羅斯保有軍事上的優勢,這是總統定下的任務。”
重建接近蘇聯時期的軍事實力
過去,俄羅斯的軍隊充斥著在不受歡迎的征兵制下招募的士兵,現在,這一部隊正變得更加專業和機動。相對較高的薪水吸引著合同兵數量的增加,總數從2014年的29.5萬人增加到了今年的35萬人。俄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所有的戰術部隊——陸海空三軍的核心單位——將完全由專業士兵組成。
俄羅斯特種部隊“斯佩茨納茲”士兵
與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期內戰機在地面廢棄、軍艦在碼頭生銹的情景形成強烈反差的是,俄羅斯軍隊加強了訓練的範圍和頻率。數以萬計的地面部隊有能力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進行大規模的演習,軍艦得以航行常規任務,戰機可以在歐洲邊境執行常規巡邏,以偵測北約的防禦。北約方面表示,在過去的一年中,他們超過400次偵測到了俄羅斯空軍的行蹤,甚至對民用航空形成了威脅。
在克里米亞危機之前,俄羅斯就已經租賃了一個主要的海軍基地。現在,該基地部署著大量戰機,其中一些具有遠程核轟炸能力,另有防空導彈、現代化的無人駕駛飛機和其他武器。俄羅斯還計劃在該地部署更多的部隊。
俄羅斯軍隊的另一個核心優先級是北極,隨著北極冰層的加速融化,各國對未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儲備的爭奪正在加劇。在長達20年的置之不理後,軍隊恢複了長期廢棄的蘇聯時期的空軍基地,和該地區的其他基地。俄羅斯為此專門成立了北極指揮部來管理該地區的軍隊。
武器裝備現代化
俄羅斯的武器現代化計劃在2011~2020年間花費20萬億盧布。這一計劃已經在過去的一年中產生了許多可見的成果,軍隊得到了大量新的飛機、導彈和裝備:
2014年,俄羅斯武裝力量獲得了創紀錄的38座具有核能力的洲際彈道導彈。2015年他們還將得到另外50座,從而允許俄軍實現其完全替代蘇制核導彈的雄心——蘇制導彈均已接近其生命周期的盡頭。官員們表示,新的洲際彈道導彈有能力穿透未來的任何導彈防禦系統。
同時,作為一項重大突破,俄羅斯海軍終於實現了一系列成功的布拉瓦導彈試射——一種新型潛基洲際彈道導彈。俄海軍已經擁有了2艘裝備布拉瓦導彈的潛艇,2016年還將配置另1艘。隨後還有5艘在計劃中。
地面部隊也得到了一大批伊斯坎德爾導彈——有能力以高精度打擊500公里以外的地方目標。俄羅斯官員稱,這種導彈可以裝備核彈頭或常規彈頭,用於針對北約的美制導彈防禦系統。為了顯示力量,2014年12月伊斯坎德爾被部署在與北約成員國波蘭和立陶宛接壤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2014年,俄羅斯空軍獲得了超過250架新型飛機和直升機,2015年還將補充超過200架。他們包括新的模型——如裝備著精細電子設備和高精度導彈的蘇-34轟炸機、蘇-35戰鬥機和米-28武裝直升機。
俄羅斯陸軍2015年還將得到一種新型坦克,將被用作其他武裝車輛的基礎。該模型坦克被稱為“阿瑪塔”,將在2015年5月的紅場閱兵式上公開展示。這種擁有遙控火炮,並可為乘員提供高度保護的坦克超越了西方的所有同行。
俄羅斯未來坦克“阿瑪塔”模型圖
| ||||||
國泰金可能將以每股低於三十元出清台北一○一持股,由於價格偏低,接手的公股行庫等於買到折現率高達六%的股權,但國泰金小股東恐怕只能看著苦熬十年才等到的獲利拱手讓人。
撰文‧梁任瑋 「這簡直是欺負國泰金控小股東嘛!」為了在今年九月台北一○一大樓董監改選能掌握絕對主導權,財政部近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要求兆豐金控等六大公股機構,買下國泰金控持有的七.七三%台北一○一股權,達到持股過半目標;消息傳開後,引發外界議論紛紛,一位外商投資銀行總經理甚至說,「從國際慣例看,實在不可思議。」不過半年前,馬來西亞商IOI才向頂新出價以每股四十六元收購,雖然最後在輿論壓力下撤件,但這個價格是當時IOI審慎評估之後的正式出價,並非如財政部部長張盛和所說,「撤件價格就不存在」;如果國泰金真的「自貶身價」,願意以每股不到二十八元的價格出售持股,根據外商不動產顧問公司高階主管評估,換算買方折現率高達六%,「相較頂新要賣給IOI的價格,不到半年竟打六折出售,光是這點,今年六月國泰金控的股東會,保證小股東一定炮聲隆隆,質疑國泰金的公司治理有問題。」 被質疑交易時間不適當 根據台北一○一大樓目前的未上市盤商報價,買盤報價二十五元、賣盤報價四十.六元,而且國泰金身為關鍵少數的角色,按照市場慣例還能加價二五%的「控制權溢價」,但在財政部官威主導下,非但沒有溢價空間,還可能僅以貼近未上市買盤報價的行情交易成交。「一旦拍板定案,也讓一○一的不動產市值跟著縮水,引發的連鎖效應不容小覷!」一家專業不動產顧問公司高階主管分析。 另一方面,由於台北一○一過去這幾年營運績效轉佳,租金行情與出租率都節節攀高,國泰金選擇在此時處分台北一○一股權,放棄未來幾年可以預見的穩定投報率,更讓小股東質疑,國泰金選在此時交易的時間點並不適當。 對此,國壽發言人林昭廷三緘其口,僅簡短回應,不針對個案評論,也不願透露任何細節。財政部次長吳當傑則表示,「財政部不介入價格,交易內容係由買賣雙方議定。」但據了解,五月八日當天六大公股事業機構與國泰金董事會通過後,就會立刻公告交易價格,雖然財政部將議價權全部交給接手的公股行庫負責,但若因公司治理問題搞得財政部顏面盡失,恐怕落得雙輸的局面。 |
現在是電視綜藝節目的爆發季,各大衛視們的王牌綜藝節目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競爭的階段。浙江衛視的《第四季中國好聲》,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3》等熱門節目,在電視媒體整體衰落的形勢下,依舊強勢。而在這些王牌節目的帶動下,湖南衛視、江蘇衛視和浙江衛視從2011年至今已經連續五年位列省級衛視收視前三甲。
難擋衰落,電視廣告行業馬太效應凸顯
與浙江衛視和湖南衛視的春風得意不同的是,整個電視行業正在迅速的衰落,受互聯網等新媒體沖擊,更多的廣告商開始從電視媒體向互聯網新媒體轉移,電視媒介的費用正在逐年消減。今年1—4月,電視廣告份額下降3.7%,資源量下降10%。而整個廣告大盤在最近五年中更是首次呈現了負增長。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互聯網廣告的逐年增長。與電視廣告相比,互聯網的廣告營銷更自由,更能與目標受眾進行有效及時的互動,這一點讓廣告商們非常中意,所以越來越多的廠商願意把資金投入到互聯網中。在這種趨勢下,整個互聯網的廣告份額正在逐年遞增。僅在2014年增幅便高達40%。這也催化出了互聯網上的各種炒作方式。一時之間,互聯網炒作已經成為主流,甚至被認為等同於營銷的主流了。
在這種情況下,電視廣告營銷也正在呈現越來越嚴重的馬太效應。除了極少數頻道憑借大型綜藝節目帶來超額收益外,絕大部分頻道的經營都處於停滯甚至衰退狀態。因為越來越多廠商如果投放電視廣告,更傾向於選擇最熱門的電視節目進行投放,這也造成了熱門電視節目競爭前所未有的激烈。而與對熱門節目的追捧相反,不溫不火的節目節目則越來越難接到廣告訂單。
在整個電視行業的冰火兩重天中,很明顯,湖南衛視無疑是馬太效應的受益者。其近期的主打節目《爸爸去哪兒3》冠名費約5億人民幣,由財大氣粗的伊利集團冠名。緊隨其後的是一家老牌食品零售巨頭良品鋪子的2億元贊助。
根據近幾年的電視廣告案例分析,在熱門節目的廣告營銷上,絕大多數的品牌轉化都會被冠名商獲得。比如在《中國好聲音》中,加多寶非常完美的與節目綁定在一起,只要看過中國好聲音的人,我想都會對“正宗好聲音,正宗好涼茶”的廣告語留下深刻印象。加上他們的品牌形象與節目的契合,直接讓其他的贊助商黯然失色,成為了好聲音的最大贏家。而第二季《爸爸去哪兒》的冠名商伊利也是類似的情況。適時的場景植入和曝光,讓伊利受益匪淺,所以從第二季的冠名費3.12億直接擡高的5億也沒有任何猶豫。
冰火兩重天,超級節目冠名贊助成人心所向
當兩年前,我們還在為加多寶2億冠名《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嗔目結舌的時候,如今過億已經成了一線綜藝節目的起步價。大投入大產出也已經成為電視投放市場的新興規律,而看到這些超級節目帶來的巨大效益後,更讓無數廠商為之瘋狂。根據數據分析稱,伊利投入到《爸爸3》等節目上的資金,大概相當於其2014年全年凈利潤的20%以上,這種瘋狂已經成為各大熱門綜藝節目的普遍現象。想要競爭這些超級節目的冠名權,門檻之高,已經足以讓很多廠商望洋興嘆。而普通節目的效果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又難以獲得好的效果,所以很多廠商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花費巨額投入到超級節目中的贊助中。
對於媒體而言,一檔節目就是一場戰役,從宣傳、內容、編排每一個環節都是需要精心的排兵布陣。但是對於那些在選擇投放的廣告主而言,一次過億的廣告投入又何嘗不是一次需要精心安排的戰役?以今年的表現搶眼的伊利為例,在已經公布的廣告投入上,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江蘇衛視《最強大腦》+浙江衛視《奔跑吧兄弟》三檔一線綜藝的冠名費相加合計為9.66億元。簡直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廣告投放的超級豪賭。
而同樣可以稱作豪賭的還有綜藝節目中首次亮相的良品鋪子,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在伊利強勢冠名的光環之下,良品鋪子依舊以2億元的高價贊助了《爸爸去哪兒》,在其品牌升級戰略的推動下,在一貫重視產品品質同時,已經開始有意識的搶占一線節目資源,並寄希望利用一線綜藝節目的資源開拓更大的市場:《爸爸去哪兒》作為全國性的知名節目,將會給其帶來強大的品牌宣傳效應,並輻射到全國的數億觀眾。而這些龐大的觀眾用戶,正是良品鋪子的目標消費用戶。並且作為一休閑食品為主打的食品廠商,其品牌形象與《爸爸去哪兒》相較於伊利可能更為契合,這種品牌的高度契合,可以讓良品鋪子做很多伊利不能輻射到的互動和無痕場景植入,將其品牌價值最大化。
但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良品鋪子花費如此巨大的金額贊助,在前七期竟然沒有任何露出。這讓人著實疑惑。不過後來看到良品鋪子的一些列若無其事的舉措,證明了這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一次另類營銷:利用電視廣告本身,制造出在互聯網上毫無炒作感的話題關註度。在話題升到最熱時,最新一期的《爸爸3》預告中赫然出現徹底引爆話題。這種經過長期鋪墊,然後恰到好處的曝光,甚至蓋住了伊利的風頭,堪稱是傳統營銷+互聯網營銷的經典案例。
互聯網炒作盛興,巨資贊助電視節目值不值?
相較2014年,2015年有7檔節目獲得破億元的冠名播出費,而且冠名播出費用排行前10名均破億元人民幣。且從數據可以發現,一旦節目火紅,隔年推出續集的冠名播出費也跟著水漲船高。在互聯網營銷泛濫的情況下,電視行業整體的衰落已經不可避免,這不僅讓人疑惑,如此之多的廠商,任性把花費巨額資金投到傳統的電視節目上,到底還有必要嗎?
其實,很多人認為,電視節目相對於互聯網,依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雖然互聯網營銷正在逐漸成為主流,但一線的熱門電視綜藝節目卻似乎並未受到太多影響,相對於互聯網營銷只能獲得短時間關註度的單一效果,熱門的電視節目依靠高收視率和內容,可以持續多維度的增加品牌曝光度、美譽度、知名度等。
同時,電視節目的塑造的品牌形象,相對於與互聯網,也更加具有權威性。很多熱門綜藝節目都會處在互聯網話題的上遊,它對於品牌的加持作用更久。像之前隨著《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一系列衛視綜藝節目的走紅,都非常有利的帶動並加深了冠名和贊助品牌在觀眾心中的印象。比如999小兒感冒藥便是因《爸爸去哪兒》走紅後市場銷量陡增40%,這種超高的轉化率,目前單獨依靠互聯網營銷很難做到。所以,即使冠名贊助的費用一年比一年高,依舊會有很多廠商樂意為此買單。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歪道道,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取授權。
繼上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半年度會議決定不減產,且未公布石油生產上限以來,油價連日下跌,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均一度跌破每桶40美元大關,為2009年來首次。本周三,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上周原油庫存意外大減,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聞訊反彈,但隨後依舊難擋跌勢,再度回調並收低。受到原油雙雙下跌拖累,美國股市本周以來,持續下跌很“受傷”。但不少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美股本周的下跌不僅僅是油價所致,也與美聯儲加息預期與金融市場宏觀環境不無關聯。
原油庫存十周來首降,難擋油價繼續下行壓力
周三,EIA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上周原油庫存意外下降356.8萬桶,結束了連續十周上漲的態勢,並且創下四個月來最大跌幅,此前一周為增加117.7萬桶。這一跌幅超過了此前美國石油協會(API)預計的下降190萬桶,以及市場普遍預期的增加25.2萬桶。
數據公布後,兩種原油產品價格均一度受到空頭回補而反彈,WTI 1月原油期貨價格一度上漲超過3%,最高成交價到達每桶38.91美元,但最終難擋跌勢,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報收每桶37.16美元,跌幅0.9%。ICE布倫特1月原油期貨也收跌0.15美元,報每桶40.11美元。
雖然有短期利好消息提振,但油價最終依舊收跌。這與原油市場的整體情勢有關。截至12月4日,汽油儲備整體依舊呈現增長態勢,為上漲80萬桶,此外,包括柴油和取暖用油在內的蒸餾油儲備也上漲了500萬桶。加之受到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美國12月暖和程度或創紀錄,導致對於能源需求低迷。
此前,EIA在本周二發布的月度短期能源前景報告中,也下調了今明兩年WTI原油均價預期。根據EIA的預測,今年WTI原油均價為每桶49.08美元,此前估計為每桶49.88美元,布倫特原油均價為每桶53美元;2016年WTI原油價格為每桶50.89美元,此前的預期為每桶51.31美元,布倫特原油均價為每桶56美元。EIA在上調國際原油供給預期,預計美國原油產量下降速度將持續減緩的同時,又下調了今明兩年原油消耗量預期。EIA預期今年原油消耗為9382萬桶/天,明年為9522萬桶/天,低於此前預計的9386萬桶/天和9526萬桶/天。
對於油價的未來走勢,IEA執行董事Faith Birol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2016年油價可能會進一步下跌。他表示,“2016年將有大量原油供應,我不認為原油存在上漲動力,需求較弱,伊朗也可能重返原油生產市場。”他同時指出,低油價將影響對原油市場的投資。
PIRAEnergyGroup也認為直到明年一季度,原油價格都將繼續承壓。該集團稱,“根據我們的估計,到2015年底全球原油儲量將比正常儲量多出5億桶,由於全球商業油儲量供過於求情況嚴重,原油價格將持續承壓。”
但BubbaTrading.com的Todd Horwitz則預期WTI原油價格近期可能會出現較大較快的反彈。“對於油價持續下跌,我感到很驚訝。我認為WTI油價的支撐位在36或37美元。”他稱。但他同時指出,油價未來走勢,也還要先看美聯儲下周的加息決議,因為加息會使美元走強,從而壓低油價。
海通國際助理副總裁鄭嘉豪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期要特別留意大宗商品和其相關行業在美元的強勢下保持弱勢,但這不是單一因素導致的。“這也與新興市場在過去十數年高速透支自身的需求有關。”他指出。他預計,在加息中後期才能期望大宗商品出現轉勢的訊號。
美股本周很“受傷”,油價“怪我咯”
上周的金融超級周中,美股走勢即因歐美央行的“輪番轟炸”遭遇了一回“過山車”,最終受到強勁的11月非農數據和德拉吉“鴿聲”再起的提振,周五收盤時完成3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三大股指均上漲超過2%。
但本周以來,受到油價拖累,美股連續下跌。昨日收盤時,標普500指數收跌15.92點,跌幅0.77%,報2047.67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跌74.43點,跌幅0.42%,報17493.57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跌75.38點,跌幅1.48%,報5022.87點。
其中,標普500能源企業指數已經跌去23%,成為美股今年表現最差的板塊之一。美國石油指數基金(USO)也已連續下跌6個月。
Brown Brothers Harriman首席外匯策略師Marc Chandler表示,油價近日對於各個市場的影響力超乎尋常。“當油價跌破40美元的時候,人們都已經開始討論25美元了。”他稱。
但不少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美股本周的下跌不僅僅是油價所致。
Marc Chandler指出,油價對於市場的影響整體而言還是短期的。瑞銀駐紐交所運營總監Art Cashi也持類似觀點。他表示,“油價的確決定了股價,但市場上的賣出行為是非常廣泛的。當前的金融市場以及其他多重因素都是拖累股價的因素。”
鄭嘉豪也表示,影響美股長期走勢的因素眾多,在他看來主要包括利息、企業盈利和政治環境。在加息周期開始、企業盈利平穩增長和大選年背景下,他預期美股將可以繼續今年在貨幣寬松政策下的人造牛。例如netflix、amazon等成長股能持續交出業績,估值雖高但不會讓市場一下子扭轉對於盈利增長所願意付出的風險溢價。
“全球都註視著美聯儲正式公布加息0.25個點。在加息後短期內,股市可能會受主權基金和大型基金資產配置的影響有所回調。在無風險資產回報提高下,股票、債券、商品和外幣都會有資金流出。但美股在過去數次加息周期中均有良好的漲幅,其實可以加息的基本條件一向也是經濟良好。美股會是相對國債外回報優秀的類別,在美國經濟基本平穩和低失業率的情況下,第一次加息調整後,資金會慢慢轉移到大盤的美股,往後大方向還是往上的。”他表示。
他同時指出,在升息情況下,企業盈利的優劣分野會日益明顯,運用低息取得廉價杠桿的低質量盈利機會將減少。過去幾年美國標普500企業的財務杠桿都因信貸擴張而降低,加息對這些大企業短期影響不大,反而更讓資金投向優質企業。在之前信貸寬松的環境下,正常來說以破產價看待的垃圾債也遭受瘋搶,在加息後這些資產會慢慢被唾棄,資金將會流向有業績可尋、派息穩定、企業管治良好、運作透明的指數成分股。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過去十年,騰訊靠著遊戲與微信一路壯大,占據中國互聯網市場半壁江山 , 是最具代表性的互聯網企業;如今,轉投資的微眾銀行, 瞄準金融市場,挾著商品創新能力,預計將攫取可觀的版圖。 十年前,它在兩岸三地一千大裡,排行一一一名,當時市值與台新金控相等。也是它,在恒生指數去年下跌七%之際,股價不但不受影響,更逆勢大漲三六%。它,就是騰訊。 十年趁勢起 一千大排行躍進至第五名 去年是騰訊豐收的一年,公司營收、稅後淨利大增三○%及二一%,市值躍升為六.?四兆元;十年來,騰訊市值成長五十六倍,在一千大企業排行排名第五,僅些微落後勁敵阿里巴巴。 「十年前,國際資金對中國內需、尤其是民營企業,還沒有足夠信心,與其買消費題材,他們寧可投資國企,所以當年獨領風騷的是中石油等『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與中海油等三大國有企業)。」金庫創投總經理丁學文觀察:「現在不同了,越來越多中資科技、網路股從那斯達克及香港下市,準備回歸A股。因為A股的本益比,是全球股市平均值兩倍。」市值最接近騰訊的台灣企業是台積電,其本益比也僅約十三倍。究竟騰訊憑什麼享有四十四倍高本益比?答案是透過微信支付、微眾銀行,展現在金融領域強大的布局策略,讓人無法忽視它未來在金融市場的威力。 中國十三億人口的日常生活消費,透過第三方支付,形成的金流宛如一條大河,其中,騰訊的微信支付,已經築起一道又高又厚的「分水嶺」,從中截斷水流,並將一部分納入版圖。例如今年除夕夜,有四.二億用戶參與微信「搶紅包」遊戲,用戶共發出八十一億個紅包,比去年、前年的十億個、五百萬個,參與人數大幅增加。亞洲資採國際技術長尹相志認為,微信透過使用者的人際網絡,將金流活動自然而然鋪開,這種情境,正是交易導向的支付寶難以超越的門檻。 尹相志直言:「未來互聯網巨頭投資,金流絕對是重點方向。」 第三次轉型 5.7億活躍用戶 成布局金融優勢微信這道分水嶺,有多難突破?艾睿諮詢研究指出,使用者每天平均打開微信達十四次,且每日活躍用戶多達五.七億戶,是通訊App之冠,就連排行第二名的QQ,也是騰訊旗下產品。「得帳戶者得天下,它(騰訊)的優勢很難被撼動。」長期觀察中國電商市場、台科大資管系特聘教授盧希鵬說。 騰訊靠著遊戲業務起家,透過微信鞏固帝國版圖後,憑著大數據與豐富的社群網路經驗,進軍金融市場,堪稱是公司第三次重大轉型。中金公司就認為,微信支付的成長空間仍相當巨大,金融相關服務,可望推動騰訊市值再增加二○%。 騰訊的微信,威力已廣為外界所熟知,現在,騰訊還要透過轉投資的微眾銀行,從這條大河中,撈出最有價值的金沙,它能做到嗎? 四月中,《今周刊》採訪團隊來到深圳市中心,進入微眾銀行,探究這家「披著企鵝外皮的狼」,如何成為騰訊在金融市場的馬前卒。 一踏進微眾,整個辦公室裡洋溢著青春氣息,員工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活脫脫是一家活潑富有衝勁的網路公司。「我們現有員工約一千人,其中大部分有IT背景;光是開發App團隊,就有四、五十人。」微眾銀行戰略發展部總經理徐源宏說:「不管未來如何擴張,在我們公司,科技團隊永遠是人數比例最大的一群,至少占四成。」而過去穿西裝服務金融業客戶的他,「現在來這裡,變成穿運動夾克。」徐源宏笑說。 「他們從互聯網出發,經營的客群就不一樣。」國泰世華銀行上海分行行長劉俊豪認為。他分析,傳統銀行的放貸額度較高,因此在催收、徵信制度上,防範較為嚴謹;至於微眾等互聯網銀行,從設計金融商品到選擇客戶、評估風險,則需要精密整合資訊系統。大數據掛帥,這是一般金融業目前仍無法比擬的強項,也是微眾銀行經營最大特色。 衝金流業務 銀行未耕耘 反而成他們的客群微眾銀行的第二大特色,是專做小客戶。微眾銀行副行長黃黎明在記者會上指出,公司的「微粒貸」貸款服務,上線約一年來,客戶超過六百萬戶、發放貸款超過三百億元人民幣。換句話說,平均每個客戶的貸款金額,只有五千元人民幣。「我們的客戶,可能是從沒有信用紀錄的人。」徐源宏解釋,就人數而言,這種潛在客戶仍多達好幾億,但中國的傳統銀行,普遍不把這群人看作市場。 舉例來說,一位在上海工作的農民工,月薪只有數千元人民幣,從未與銀行往來;如果他申辦信用卡,或是借貸,多半會因徵信一片空白,被傳統銀行打回票。但只要透過微信使用紀錄,評估用戶還款能力及信用符合標準,這類資金需求不大的人,就可以被微眾納為客戶。 外界常擔心的是,小額信貸難免有逾放比過高的問題,但對微眾銀行,目前逾放比仍在可控制範圍。例如對比螞蟻金服旗下的網商銀行,逾期貸款比率不到一%,微眾銀行的逾期貸款比率則不到○.三%,相當於網商銀行的三分之一,也凸顯公司掌握客戶還款與信用的精準程度。 「在人口基數的效果下,人口大國比較容易達到規模經濟,所以fintech(金融科技)成功機會比較大。」徐源宏強調,而且,今年微眾銀行的客戶數量可望達到一千萬,屆時,就有機會達到損益兩平。 正如同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早在二十多年前的大膽預言:「融資是必要需求,但銀行不是(Banking is essential. Banks are not.)。」騰訊透過微信支付與微眾,瞄準中國龐大的金流業務,創辦人兼執行長馬化騰發動了一連串攻勢,節節進逼早已領先的支付寶,讓對手馬雲備感壓力,也讓傳統業者背脊陣陣發涼。 撰文 / 周岐原 | ||||
妖股不死,炒作不息。
11月2日,複牌後的股權轉讓概念股——武昌魚再度站上漲停板,在第二大股東長金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高調宣稱要謀取控制權後,這已經是其收獲的第五個漲停。而就在前不久,這家公司剛剛公布第三季度報告,前三季度累計虧損2296.09萬元,且四季度扭虧無法預計,即將面臨戴帽危機。
類似的的情形在*ST合金、四川雙馬、國棟建設、武昌魚等公司身上一再上演。其中,四川雙馬以兩個月近三倍漲幅被市場成為“妖股之王”。實際上,在妖股漲停背後,是高壓監管之下,借殼從嚴,使得股權轉讓成了A股買賣殼資源的最新打法。第三方資本或高溢價收購股權,或暗中行動,借助二級市場短線交易,搶奪控制權。
但炒作背後,這些身披“股權轉讓概念”外衣的公司,在極短的時間內被遊資輪番爆炒,大多業績頹敗、管理混亂,股權轉讓本身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在監管日趨嚴格之下“高溢價轉讓”預期亦存在“夭折”風險。
股權轉讓被瘋炒
2016年9月9日證監會發布重大資產重組新規後,進一步擡高了借殼的門檻和費用,這意味著,若想直接借殼,使第三方資本需要支付更高的資金和時間成本。但正因如此,股權轉讓成為了曲線借殼的新道路,第三方資本或高溢價收購股權,或暗中行動,借助二級市場短線交易,謀取上市公司控制權,而這讓一大批概念股被炒“瘋了”。
典型的案例發生在武昌魚身上。
由於近幾年漁業養殖收入的不斷萎縮,這家公司持續處在虧損之中。2013年,武昌魚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大虧3902.19萬元、2014年盈利569.72萬元後,2014年再虧近3585萬元。2016年前三季度,武昌魚已累計虧損2296.09萬元。也就是說,若第四季度無法實現扭虧,將面臨ST危機。但這並不妨礙其股價反向飆升,11月2日,武昌魚斬獲其第五個張停牌。
“市場整體行情清淡,一旦抓住一個概念就會瘋炒,武昌魚炒的就是殼價值,並沒有過多的邏輯。”上海一賣方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武昌魚的漲停最大的動力,就在於其存在的控制權轉讓預期。
9月23日,武昌魚發布宜昌市長金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長金投資”),增持其股份至5%而觸發舉牌的公告。到10月15日,長金投資、武漢聯富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聯富達”)、楊青等,已共計持有武昌魚17.39%的股份,並明確表示舉牌是為了謀求武昌魚控制權。在相關公告中,長金投資高調表示,將在配置優質產業資產、優化上市公司資產結構的同時,提振武昌魚的經營業績和資本市場表現,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為各股東創造價值。
“炒的都是重組轉型預期,但武昌魚現在的股價明顯已經透支預期,完全是脫離基本面的,包括之前的四川雙馬、國棟建設都是。”上述分析師對本報記者直接指出。
和武昌魚類似,四川雙馬、天馬股份、國棟建設等概念股11月2日同樣“一字板”。8月22日,四川雙馬原大股東拉法基宣布退位,退出第一大股東地位,擁有IDG背景的和諧恒源的實際控制人林棟梁成為新的實際控制人。這一變動引爆了四川雙馬的股,使得其股價從最初的7元一路漲至11月2日38.75元,漲幅超過四倍。數據顯示,上市18年來,四川雙馬都未有過如此之大的漲幅。
無獨有偶,天馬股份於10月11日與喀什星河簽署股份轉讓協議,擬以8.25元/股向後者轉讓所持有的上市公司3.56億股股份(占總股本的29.97%),轉讓總價為29.37億元。交易完成後,天馬創投對公司的持股比例將由42.86%降低為12.90%,公司控股股東將由天馬創投變更為喀什星河,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徐茂棟。
股轉轉讓概念被爆炒,除了上述分析師所指出的重組轉型預期,直接因素之一還在於——殼資源的溢價預期。例如,10月9日晚間,停牌已過五個月的國棟建設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四川國棟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已經與正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正源地產”)簽署了有關股權轉讓的框架協議,後者擬出資逾25億元獲得公司控股權,該筆交易就溢價約75%。
當心妖股夭折
對於武昌魚、四川雙馬等股權轉讓概念股被爆炒,有機構投資人士則更多地表示擔憂,認為遊資爆炒概念,而後短期獲利了結,參與其中的其他投資者更應當心資金博傻,妖股亦存較大“夭折”風險。
在上海一私募高管看來,雖然股權轉讓概念股“妖風陣陣”,但實際上參與炒作的多是遊資,市場主力資金對此偏於謹慎,參與的並不多。
統計數據顯示,在8月22日公布控制權轉讓後,四川雙馬共登陸龍虎榜26次,而買賣前五席幾乎均為遊資。除近期異常活躍的申萬深圳金田路營業部和光大證券深圳金田路證券營業部外,參與過特力A炒作的華福證券泉州豐澤街營業部、銀河證券福州營業部亦不止一次現身買入榜前五。
11月2日,華福證券泉州豐澤街營業部再度登陸四川雙馬龍虎榜,並居於買入榜單第一名,合計買入8761萬元,不過該營業部亦在不斷脫手四川雙馬股份,繼11月1日賣出凈賣出3407.51萬元後,11月2日再賣出6822萬元。而脫手四川雙馬更為猛烈的是銀河證券福州營業部,最近兩個交易日已連續凈賣出四川雙馬6016.01萬元。《第一財經日報》註意到,華福證券泉州豐澤街營業部同樣在武昌魚最近的龍虎榜有所現身,不過均為連續賣出。
除了遊資的博傻風險,前述高管亦認為,在監管趨嚴之下,股權轉讓的資本運作想象空間已經同在不斷變小。“監管層對借殼的口子收得越來越緊,資本運作的空間實際上在不斷被壓縮,重組流產的可能性加大,尤其是跨界重組,監管更嚴,存在更多不確定因素。”他稱。
而對於市場推崇的殼資源的溢價預期,一大型策略分析師對本報提醒,往往交易未成,股價先動,溢價變折價的情形也大有可能出現,同樣也加大了控制權轉讓的不確定性。
以國棟建設來看,其相關股權轉讓協議於10月19日正式簽署,但在其10月9日公告轉讓轉讓事宜後,經歷了6個漲停,溢價比早已經消失。而在此之前,交易雙方已經經歷過一次交易價格的變更。
除了上述風險,股權轉讓更多的不確定還來自上市公司本身的基本面。就武昌魚而言,盡管長金投資謀取控制權心意已決,但其目前仍面臨監管的“盯防”,存在違規嫌疑。
值得一提的是,長金投資與其一致行動人的舉牌目的、互相之間的關系,經監管方三次質疑才得以公開。9月29日、10月13日、10月18日,上證所連發三份問詢函,質疑長金投資、聯富達與楊青等自然人之間的關系。監管方兩次問詢後,10月9日、10月13日,聯富達、長金投資才與楊青等五名自然人,簽署一致行動協議。
有證券法律師此前就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長金投資、聯富達已涉嫌隱瞞一致行動關系,信批違規,甚至存在操縱股價嫌疑,這意味著,若監管認定其違規事實,勢必對長金投資謀取控制權造成打擊,影響股價。
每年進入11月,“剁手黨”們都會期待雙11的到來,各大OTA(在線旅遊企業)早已摩拳擦掌,紛紛推出“立減”、億元級別“優惠紅包”、“爆款”等各類招數。
不過,頗有意思的是,就在日前,國家旅遊局在整治“不合理低價遊”情況通報會上點名批評途牛、同程、攜程、眾信、螞蜂窩、遊尾會、驢媽媽、360旅遊、芒果旅遊網等9家旅遊企業。即剛剛被批評低價遊不可行,OTA們又集體作戰雙11促銷。
對此,各大OTA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行業需要抵制的是“不合理低價遊”,尤其是那些以企業和從業者應得利潤為代價的低價遊,部分旅遊企業還發起了“堅決抵制不合理低價遊”行動,發出“先行賠付”承諾。而雙11的促銷則被業者認為是在企業測算的合理範圍內營銷,行業需要高性價比,差異化的產品。
促銷大戰開始
其實從本月初開始,攜程、途牛、驢媽媽、同程、飛豬等業者的促銷戰已經硝煙彌漫。攜程旅遊宣布開啟“雙11旅行囤貨節”,舉行“豪撒11億旅遊紅包!全場3折起”大促。攜程方面表示,此次活動促銷力度空前,在攜程旅遊官網、APP移動端隨處可見形形色色的“省錢環節”,用戶提前10天即可開始搶購特價產品,11月11日當天3折爆款、折上7折、海外遊最高立減4500元等。
途牛則推出“雙11五折起約全球遊”專題活動,針對本次大促,途牛特設“爆款專區”、“品質遊專區”、“酒店專區”、“機票專區”等多個分會場,甄選全球線路。眾信旅遊天貓旗艦店預售產品日前已經上線,主打日本、歐洲等地的自由行和半自由行產品,其以現金大禮包和禮品策略來攬客,眾信旅遊還將於11月11日在北京西直門凱德MALL開啟連續三天的線下營銷活動。
主攻景區業務的驢媽媽旅遊網采取的則是“爽購11.11”大促“豪爽”上線,覆蓋景區門票、周邊遊、國內遊、出境遊等全線產品,從11月1日至13日發放1111元旅遊紅包,在11月11日當天,還進行5折秒殺活動,力促遊客“錯峰遊”等。
業者抵制“不合理低價遊”
值得註意的是,與以往單純的促銷不同,由於前不久,不少OTA都被國家旅遊局批評“不合理低價遊”。
然而在雙11來臨之際,攜程、途牛等OTA又集體大促,這是否矛盾呢?
對此,不少業者都表示,堅決抵制“不合理低價遊”,而雙11的促銷更多的是在合理範圍內,強調產品的個性化和高性價比,並非不合理低價遊。
驢媽媽旅遊網CEO王小松表示,驢媽媽現已成立“不合理低價遊”專項整治小組,其親自掛帥擔任組長,技術、業務、質監、企管等部門一把手都參與,每個環節都采用問責制,每日匯報整治進度。“參照國家旅遊局及各地方主管部門對低價遊的認定標準,驢媽媽制訂了低價遊產品的識別規則。從產品錄入、審核、上線等各環節采用技術把關,人工複檢的方式嚴格把關。所有涉嫌‘不合理低價遊’的產品,一經發現立即下線。如發現隱瞞違規產品、自查不力等行為,驢媽媽將對其進行嚴格處理,情節嚴重者進行解約。”
眾信旅遊直客營銷中心總監王振玥指出,今年雙11的促銷並非簡單的低價,業者都在改變過去大打價格戰、追求銷售數字的做法,而是轉向希望提供更好的商品、更好的體驗來爭取消費者。
攜程則表示,聯合1萬多家線上線下旅行社,發起“堅決抵制不合理低價遊”行動,升級“先行賠付”承諾。
“我們其實並不喜歡低價遊,作為業者來說,粗暴的低價遊只會分流利益,讓全行業陷入困境,OTA真正的核心能力在於差異化的產品,所以我們這次分拆了度假旅遊和金融科技兩大板塊業務,也是要突出個性化的旅遊產品。”途牛CEO於敦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合理VS不合理的差別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了解到,由於旅遊行業長期不規範、市場產品過於單一化,使得價格戰成為旅遊企業這幾年“燒錢”爭奪客源的主要手法,這讓途牛、去哪兒等大量業者長期虧損,也一度影響了“土豪”攜程的利潤,一個旅遊企業一年動輒耗資數億元貼補價格戰幾乎成為常態。這更令諸多從業者處於低薪狀態,於是強制購物等亂象層出不窮。
“促銷本身是可以存在的,但是不可以不合理。合理的促銷是說,業者做適當的讓利,但依舊是有利潤的,而且不是長期價格戰,而是在某些時間點進行合適的促銷。而不合理低價則是為奪客源,業者貼補大量資金,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產品,或投入過分的營銷費用,且持續很長時間,導致企業長期虧損,很多產品處於零毛利或負毛利狀態。這就非常不健康了。”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指出,不少業者都以犧牲利潤來攬客,這非常危險,一旦長期入不敷出,資金鏈斷裂,則企業會處於倒閉邊緣,這也是這幾年不少中小型旅企停業的主因。
“不過好在如今大型OTA開始意識到價格戰不可以長期持續,做好核心產品,配合合理促銷才是正確的,所以今年的雙11促銷,我們看到了各大OTA既促銷但同時又抵制不合理低價遊的情況。只是旅遊行業的亂象由來已久,要徹底改變還需時日。”趙煥焱進一步分析。
春節前的A股市場仍舊延續往年的疲軟態勢,這背後資金面整體偏緊成為一大緊箍咒。而上周央行祭出創新工具“放水”應急,且公開市場大規模凈投放,這讓部分業內人士解讀為將緩解節前錢荒問題,但也有觀點認為對股市並無實質意義。
不管是受消息催化,還是自然波動,滬指在近兩個交易日連續飄紅,累計上漲1.14%,但兩市成交量仍處於3300億元左右的低水平。且兩融余額已實現9連跌,這意味著市場資金正在逐步撤退,存量資金也不敢戀戰。
相較交投清淡的節前A股,節後行情,則成為市場普遍的期待和看好。近期多家券商更是拋出節後迎春天的觀點,甚至目標劍指3300點。多位私募人士也正在關註節後的賺錢機會,“基本面與估值相匹配的成長股”成為其觀察的目標。
存量資金不敢戀戰
2017年開年來A股市場整體較弱,尤其是上上周的連續下跌以及上周遭遇“黑色星期一”。業內普遍認為,春節前資金面整體偏緊是主要原因之一。
而就在1月20日,央行祭出的一招創新工具為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了臨時流動性支持。據了解,此次“臨時流動性便利”(TLF)操作相當於註入6500億元資金,期限為28天,資金成本與同期公開市場操作(OMO)利率大致相同。
同日,央行還在公開市場進行了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6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上周央行公開市場累計凈投放11300億元,創下單周最大凈投放紀錄。
央行“放水”的同日,A股市場轉身翻紅,滬指漲0.70%,且滬深兩市也結束了連續11個交易日主力資金凈流出的狀態,當日主力凈流入金額為88.21億元。1月23日延續漲勢,滬指上漲0.44%,不過,滬深兩市主力資金並未持續凈流入,而是再次凈流出57.34億元。
“央行實施“定時定向降準”超預期,公開市場大規模凈投放,將有效的緩解對“節前資金面緊張”的擔憂,預計節前資金面將平穩渡過。”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團隊表示。
但深圳市承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CEO曹雄飛認為,央行的“應急”主要利好於債市,對股票市場意義並不大,一方面央行的此舉說明市場資金面已經緊到了一定程度,而該工具的運用期限只有28天,中間還有幾天因春節休市不能交易,若現在是利好那麽28天之後其就可能是個利空;另一方面,並不會因此導致資金流入股票市場。其認為,目前的A股行情算不上反彈,屬於暴跌後的正常小波動。
資深基金經理馮耀東則認為,雖然央行此舉本身主要是緩解債市的問題,對A股主要是情緒上的帶動,但是市場整體資金面緩解,也會帶動整個市場好轉。
然而,作為A股市場投資者信心和交投活躍度的晴雨表,兩融市場近期可謂十分低迷。自1月10日開始的近9個交易日兩融余額連續下降,從1月9日的9332.17億元降至1月20日的8921.40億元。從1月20日的情況來看,當日的融資買入額僅為226.99億元。
兩融數據處於低位的同時,A股的成交量也持續處於低位,以近兩日處於漲勢的1月20日和1月23日的成交量來看,滬深兩市分別成交3229.34億元、3317.7億元,均處於較低水平。
“兩融余額連續下降,市場的情緒和信心還是沒有恢複。”馮耀東同時表示,歷史上也差不多都這樣,春節前一個月市場交投都比較清淡。
期待節後紅包行情
每逢小長假,二級市場資金流出已成為慣例,節前A股交投清淡也是常態。相較之下,節後行情則更為讓市場期待。近期也有多家券商策略分析師態度轉向樂觀,紛紛表示節後有望迎來春天。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目前看,引起市場下跌的利空因素逐步消化中,情緒指標也顯示市場調整過大半,此時更多開啟逆向思維,逢低布局,熬過當前的冬天,春節後有望迎來春天。未來正面的因素如利率回落、地方兩會推動地方國改,同時,特朗普就職演講中屢次提到要“美國優先”,需觀察後續政策實施情況。
“開啟’小陽春行情’,劍指3300點。”李立峰團隊則明確表態,對A股後市,特別是2月份的市場逐步轉向樂觀。
關於春節之後的股票配置問題,“關註基本面與估值相匹配的成長股。”成為多位私募人士來年的計劃。
曹雄飛表示,目前持倉的主要是主板中傳統類低估值的龍頭股,較為安全,但中小創業板股已有大幅下跌,之後有可能成長股的機會更大,正保持關註,目前看中小創業板股還未到很合理的估值水平,仍有點偏高。
馮耀東也表示,市場整體跌了這麽多,主板本身沒有太多的風險,中小創業板則還是面臨估值偏高的問題,再跌10%~20%會更好。
荀玉根在其報告中指出,相對估值方面,目前中小板(剔除券商)PE(TTM,整體法)/上證50PE、創業板(剔除溫氏股份和東方財富)PE/上證50PE均回到13年中水平,假設股價不變,中小創按照業績預告、上證50和中證100按照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推算,一季報後中小板PE/上證50PE、創業板PE/上證50PE均回到13年初水平。
在馮耀東看來,創業板目前面臨的問題,一是發行速度比較快,因稀缺性下降,中小市值股面臨較大的壓力;二是目前並購放慢了節奏;三是解禁帶來較大的壓力。
“今年對指數不要抱太高的期望,主要是找一些結構性的機會。”馮耀東分析表示,以宏觀數據來看,PPI數據目前處於一個沖高高位回落的過程,M2的增速則是往下走的,利率整體是擡升的,在這種情況下,價值風格、周期風格在歷史上有特別明顯表現的時間較少,此時更多的是從跌到較好位置的成長股中去尋找機會。
天風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彪則認為,一方面,A股反彈的邏輯對小盤股相對有利一些;另一方面,機構配置訴求對大盤股相對有利一些;因此,大小盤配置可能需要均衡一些。
盡管以保險板塊為代表的藍籌股一度上漲氣勢如虹,但在雄安概念、次新股集體跳水的帶動下,滬深兩市股指周一還是出現了小幅下跌,成交量則有所增長,市場人士對於股指能否在目前止跌企穩也出現觀點分歧,但在操作建議上則均認為應保持謹慎、輕倉試探性操作為主。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滬深兩市股指在早盤一波殺跌走勢之後,很快在保險、油改等板塊大幅拉升的帶動下出現快速反彈,盤中一度翻紅。不過隨著雄安概念、次新等板塊集體出現回落,股指隨後進入震蕩下行的慣性之中。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75.68點,下跌14.95點,跌幅0.48%,成交1703億元;深成指報收9899.65點,下跌71.31點,跌幅0.72%,成交2167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788.08點,下跌13.00點,跌幅0.72%,成交625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3870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增加約一成,兩市跌停個股家數增加明顯。
對於股指目前在上證指數年線附近的震蕩走勢,渤海證券宋亦威認為,經濟雖放緩但仍處於高位,並且其對市場的邊際效應已趨弱。短期內決定市場走勢的關鍵因素仍需關註一行三會的去杠桿節奏。此外,上周美國出現的政局動蕩也逐步成為潛在風險點。總的來看,資金面趨穩消除了市場的部分恐慌情緒,但是特朗普事件同時又加劇了全球的避險偏好。不確定因素此消彼長下,市場雖在上周二出現明顯上漲,但仍需關註雄安題材的熱點切換及市場後續有無新的題材跟進,一旦市場賺錢效應減弱,則反彈過程或將進入尾聲,市場將重回弱勢。配置方面,建議穩健投資者繼續等待市場明確信號的出現,而積極投資者可以在適當控制倉位的基礎上,繼續跟隨油氣改革、網絡安全、可燃冰等市場熱點適當布局。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師王漢鋒等則認為市場有望逐步企穩。近期政策風向邊際已經出現一定的調整跡象,從市場表現來看雖然指數初步企穩並終結五周連陰,但漲幅有限且成交也未出現明顯起色,表明投資者情緒雖然有所和緩但對未來的政策取向和市場影響疑慮未消。4月份的經濟數據已經基本出爐,在經歷了強勁的一季度之後4月份多數經濟指標在政策調整、原材料價格震蕩和基數擡升等因素的影響下增速上有所放緩,但情況基本符合預期,整體的增長依然健康,如一二線房價及銷售等受到抑制但三四線樓市成交依舊活躍,出口也維持相對可觀的增長等等。在持續調整後市場估值整體也已經回到相對合理的水平。
綜合來看,王漢鋒等對A股中長期前景不悲觀。短期來看,市場對政策以及金融去杠桿的預期或仍有反複,證監會在周末再度強調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從事資管業務“不得從事讓渡管理責任的通道業務”、保監會也在展開對市場違規銷售行為的清查等等;且臨近端午小長假,節前資金需求的提升也將對目前並不寬裕的流動性帶來影響。另外,外圍不確定性隨著市場開始擔心美國總統受彈劾而有所上升,這對國內投資者情緒也有一定的影響。操作上建議投資者逐步逢低布局,穩守估值“實”、業績“實”的質量個股,部分優質成長在前期殺跌過程估值已經步入合理區間,把握低吸良機。此外,今年MSCI納入A股的概率在成份股數量大幅調整後明顯提升,個別全球性的基金公司也對今年的MSCI納入A股表示支持。目前時點已臨近決議公布(6月中旬左右),建議關註相關公司的表現。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市場的擔憂仍然成了現實。當地時間4月13日晚,美國總統特朗普就敘利亞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發表講話,宣布對敘利亞進行“精準打擊”。話音剛落,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已經響起了爆炸聲。同時,英法兩國也在配合對敘利亞進行打擊。敘利亞電視臺稱,美英法三國對敘利亞“發動了侵略”。
“盡管主流市場目前休市,整體波動不大,但其實內心已經跟著動起來了。”某大型期貨公司全球宏觀策略投資主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他也表示,目前看漲具有避險屬性且與波動率(VIX)呈正相關的日元,同時看漲黃金和原油。近期由於中東緊張局勢升級,國際油價一度漲破70美元/桶,令各界始料未及。
此外,多數機構認為此前盧布的暴跌似乎過頭,盡管短期看空,但“可以慢慢囤盧布,遠期看漲”。
值得註意的是,美元似乎出現了“範式轉變”,早前收益率曲線攀升往往伴隨著美元的走強,然而如今這種正相關性被徹底打破,不論是加息預期多強烈,避險情緒多高,美元似乎都萎靡不正。“市場都在預期歐元、英鎊走強,盡管美國對歐洲的利差為正,但潛在可能出現的匯率損失使得大規模套息交易盤不敢繼續,這也導致美元持續趨緩。”法興銀行外匯策略主管Kit Juckes 告訴記者。
中東沖突拉漲原油
也就在今年初,幾乎所有人都認為65美元/桶可能是原油價格的大頂,沒想到轉眼間已經沖破70美元/桶。截至4月14日收盤,布倫特油價報72.57美元/桶,WTI報67.33美元/桶,隔夜顯著攀升。
FXTM富拓研究分析師Lukman Otunuga對記者表示,中東局勢緊張引發潛在原油供應中斷擔憂,這可能是油價猛漲的主要驅動力。油價有望繼續受到地緣政治風險和美元疲軟支持。
短期,投機者持續增持原油。上周數據顯示,投機者ICE Brent凈多頭更是刷新了歷史高位。具體來看,上周投機者WTI和Brent多頭倉位分別上漲2.6萬手和4.4萬手。
就長期而言,供需方面仍將主導原油走勢。供給方面而言,OPEC和非OPEC國家聯合減產仍將繼續,美國方面則將繼續增產,兩者的動態博弈將決定原油供給量的走向;需求方面,由於季節性原因,一季度原油需求量較大,進入二季度後,這樣的需求有可能轉向弱勢。此外,一旦貿易戰、中東緊張局勢緩解,風險情緒的下降也可能抑制油價。
眼下,阿聯酋能源部長稱,OPEC減產已經消除了85%的供給過剩,並且減產協議結束後,OPEC與部分非OPEC國家也會繼續尋求合作方式;然而,在美國市場,美國能源署(EIA)在最新的月報中將美國2017年1月份的原油產量上調9000桶/天至995.8萬桶/天,並表示2018年1月份產量環比增加6000桶/天。
“盡管上周美國原油鉆機數有所下降,但是我們認為,未來幾個月美國原油鉆探活動或將維持強勁。”中銀國際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傅曉告訴記者。
短期強勢,長期油價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不過多家機構認為油價大幅下行的風險可控。從技術上看,布倫特仍然處於去年6月開始的上升趨勢軌道中,一度突破70美元/桶的主要阻力位,並觸及73美元/桶。下一個阻力位是75.2美元/桶附近,短期70美元可能是一個底。
黃金避險價值凸顯
隔夜國際金價上漲,收盤報1347.8美元/盎司。上周,美聯儲鷹派會議紀要提升了投資者對今年加快加息步伐的憧憬,黃金市場承受強大拋售壓力。同時,上周特朗普軟化對敘利亞的威脅論調後,市場風險偏好回升也不利於金價走勢。
不過,4月13日的戰事升級引爆了避險情緒,地緣政治風險、美俄政治不確定性以及貿易戰擔憂揮之不去仍會在一定程度上支持金價。
從技術面看,黃金已經處於頭肩底形態,並觸及過前期高點1360美元/盎司,這是關鍵的點位,一旦能夠沖破,則會繼續強勢上攻,但近期黃金仍然維持寬幅區間震蕩。近期關鍵的支撐點是100天和200天均線共同形成的1317美元/盎司和1308美元/盎司附近。
“金價自11周高點回落,跌至1336美元附近。若金價持續受阻於1340美元,則可能下探1324美元。反之,若金價能向上突破1340美元,則有望向1360美元回升。”Lukman Otunuga告訴記者。
日元成避險貨幣
早前市場認為美元是終極避險貨幣,然而這一年來美元似乎與波動率、收益率曲線的正相關性徹底脫節,日元、瑞郎則始終承載著避險屬性。
截至收盤,美元/日元報107.41,日元兌美元小幅走升。其實,美元兌日元在第一季度累計下跌近8%,除了日本大的生命保險公司財年結尾售匯所致外,還有開年特朗普多處挑事引發的避險情緒使然。
日元之所以作為避險資產,是和全球貨幣套息(Carry Trade)的現象密切相關的。由於日元長期是低息貨幣,國際投資者往往融入日元、購買利息收益較高的資產,如果相對匯率在套息的這段時間里是穩定的,那麽投資者的收益就是高息資產回報與日元借貸成本之差。然而,當風險事件爆發時,投資者從高息資產中撤出,並集中償還日元,這就導致了日元需求在短時間內上升,日元匯率上升。
此外,日元的走勢與日本經濟形勢相關性小,即使日本經濟陷入衰退幾十年,但是日本作為成熟的經濟體歷經幾次經濟危機,日本經濟都能始終屹立不倒,令日元成為牢固的避險貨幣。
近期,在避險情緒升溫下,日元獲得了最大利好。某大型中資行外匯交易員對記者表示,日本作為美國的盟友,不太可能出手阻礙日元的升值。在貿易戰中,日本也大概率站在美國這邊,日元主動升值的可能性大。此外,日元升值的另一大因素是日本央行可能逐步退出量化寬松(QE)。早在1月9日,日本央行就宣布,削減部分長期限國債的購債規模。其中,10~25年期國債的購債規模,減少100億日元至1900億日元;25年期以上國債購買規模800億元,亦較上次減少100億日元。
美元長期頹勢難逆
如果指望美元能發揮強勁的避險功能,那麽投資者可能要失望了。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美元持續走軟,目前已經從去年高點103.8暴跌至89附近。“驅動美元的基本面因素已經改變,並非美債收益率看漲時美元就一定會上升,這種正相關性已經被打破。”渣打全球宏觀策略兼外匯利率研究首席策略師羅伯遜(Eric Robertsen)對記者表示,稅改、基建投資計劃使得美國財政赤字擴大,這在提升美債收益率的同時,也打擊了美元長期走勢。
渣打認為,就貿易加權匯率而言,美元仍高估了14%,並預計很多貨幣今年會對美元升值,包括新興市場貨幣和G10的貨幣。此外,機構也認為,今明年歐元仍會跑贏美元,預計2018年末或2019年初,歐元/美元將觸及1.32(目前為1.23)。
其實,歐元/美元是交易量最大的外匯貨幣對,目前歐洲央行對於這一貨幣對走勢的影響大於美聯儲,一旦歐洲經濟數據超出預期、歐洲央行在年末退出QE並在明年一或二季度加息,那麽美元無疑將相對走弱。
值得一問的是,美聯儲持續加息,使美元和其他貨幣的利差繼續拉大,時候會改變美元弱勢?
從歷史上看,美元的走勢與加息周期沒有太多正向聯系。如今美國處於經濟擴張的晚期,如果基本面因素的作用持續而強大,以至於足夠顯著改變匯率的公允水平或市場預期,利率也就很難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了。
也有交易員對記者提及,如果指望高利差拉動一個貨幣,那麽市場中必須存在大規模的套息交易,改變該貨幣和其他貨幣相應的資產負債配置,但現階段並不是美元套息交易的良機。
所謂的套息交易就是借入歐元、日元等低息貨幣,並去買入美元這一相對高息貨幣,幾年前這一交易既能夠賺取利差又能夠賺取匯率升值收益。然而,目前在歐元、日元升值的格局下,套息交易是脆弱的,利率的收益會輕而易舉地被匯率波動抹去。
2018年過去一半,廣州老牌房企越秀地產的合同銷售目標剛好也完成一半,280億元,同比上升39.5%。
淡市之下,取得四成的增幅實屬不易,不刻意去和龍頭房企對比,但同等規模並且同樣主力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市場的龍光上半年的銷售增幅超過了八成。
國企的身份給越秀地產帶來了極大融資和通過非市場化手段拿地的便利,越秀本有一手好牌,但近年公司在布局擴張、拿地和規模上的小步慢走,給外界留下保守的標簽。
越秀地產下半年或有更好的銷售表現,管理層稱對完成全年550億元的銷售目標有信心,上半年公司只有8個項目在售,但下半年有14個。
下半年的營收和利潤數據也更被期待。越秀地產2018年中期業績表現中規中矩,收入下滑15%至101.6億元,核心凈利潤11.2億元,同比上升7.8%。
財報中最亮眼的數據來自投資物業重估公平值凈增值和其他收益凈額兩項,前者同比增長402.2%,後者是850.5%。5月,越秀地產發揮高超財技,趕在中報前,通過收購一家公司股權來增厚持有廣州星匯雲城的權益以達到入表的條件,使公司營收多了7億元的進賬,這兩項指標也錄得巨大增幅。
管理層希望通過軌道加物業的模式發展和對新的多元化業務投放為公司爭得更多發展空間,不過在全行業多元化、盈利模式未明的情況下,越秀地產能不能給出驚喜仍待觀察。
運用財技增厚收益
8月13日,越秀地產發布2018年中報。董事長張招興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從我們董事會的角度,我們非常肯定。”他把越秀地產上半年的經營業績總結為穩步增長。
中報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合同銷售金額約為280億元,同比上升39.5%。其中大灣區、長三角和中部地區總計實現合同銷售約253.8億元,占總銷售的90.7%。
越秀地產今年的合同銷售目標是550億元,上半年完成了50.9%,剛好過半,公司並無調高或調低銷售目標的打算。
按照越秀地產副董事長、總經理林昭遠此前說法,公司計劃每年增長目標在35%以上,力爭2020年突破1000億銷售規模。
過去五年的銷售數據顯示,2013~2017年,越秀地產銷售額分別為146億元、220億元、248.5億元、302.5億元、408.7億元,去年全年的增幅也就是35%,雖然與自身對比,增幅不俗,但近兩年,借助資金寬松、去庫存等政策,在規模上狂飆突進的民營房企更多。
下降的營收數據成為越秀中報的關註焦點。上半年,越秀地產的營業收入為101.6億元,較2017年同期下降14.9%,這還是在越秀地產通過財務技巧,把此前出表但本期能確認收入的項目重新並表的基礎上錄得的。
5月末,越秀地產收購雲秀公司100%股權,而雲秀公司持有廣州星匯雲城2%的股權,也就是說越秀間接收購廣州星匯雲城2%股權。通過此舉,越秀地產在星匯雲城的實際權益由49%增加至近51%,達到財務入表要求。
林昭遠告訴第一財經,之所以選擇在5月末進行股權收購,是此前與交易方約定的時間,而這個項目的入表,直接為營收帶來7億元。
在項目還在建設投入階段,通過股權的轉讓實現項目出表,不至於拖累財報,至項目接近交樓能確認收入時,重新收購權益使項目入表,增厚收益,這種操作能起到修飾財報的作用。越秀這種手法也體現在其他項目上,公司掛牌了海南白馬建設開發有限公司15%股權,來減少海南一個項目權益達到出表。
放緩拿地
報告期內,越秀核心凈利潤11.2億元,同比上升7.8%。而毛利率約為25.8%,同比上升0.9%。
毛利率未達30%,不算出彩。近年重倉大灣區的房企,多數能收獲不錯的回報,毛利率超過30%並不罕見,更有甚者能達到40%以上。越秀地產的開發業務,主要分布在大灣區、長三角、環渤海和中部地區。今年入賬的銷售額中,有32%來自大灣區。不過,上半年的合同銷售中,有65%來自大灣區。
根據中報數據,截至6月30日,越秀地產有561億已售未入賬銷售,較年初上升41.3%,平均售價為19700元/平方米,均價雖低於今年上半年的合同銷售額20300元/平方米,但高於入賬銷售額均價17300元/平方米。
這些未入賬銷售額將構成下半年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相比上半年,越秀地產下半年的毛利率有繼續上升的可能。
限價之下,房企的利潤空間受到限制。張招興在針對投資者的業績會上透露,因為限價的問題,部分達到入市條件的項目往後推遲,“有些地產公司資金周轉緊張,有多少賣多少,但越秀不想隨便便宜賣掉,要看時機。”
另外值得註意的是,在銀行按揭貸款放款速度放緩、網簽限制的影響下,越秀地產現金回款率走低,在資金使用效率上仍存提升空間。
林昭遠透露,上半年的銷售回款率只有64%,比年初制定的80%目標低,不過林昭遠解釋,是因為6月的90.92億元銷售金額還未到回款期,如果剔除6月份銷售金額的回款情況,公司整體回款率上升到74%。
受調控政策影響以及回款速度下降等因素影響,越秀地產放緩了拿地步伐。
2017年上半年,越秀地產新增12宗地,新增土地儲備達308萬平方米,而今年上半年,越秀地產在江門、武漢、蘇州等城市新增9宗地,新增土地儲備為249萬平方米,張招興指出其中8宗幾乎沒有溢價。越秀地產欲穩健過冬,對拿地提出了更高的投資要求,尤其是溢價率方面。
資金方面,上半年越秀地產發行8億美元3年期和4億美元5.5年期公司債,票息率分別為4.875%和 5.375%,至期末賬上現金還趴著258.3億元,較年初上升24.2%。凈借貸比率為64.3%,較年初下降8.5%。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