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私人保镖难保平安?中国安保升级战打响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6783.html


“郭德纲、赵本山等明星就两个保镖,马云等富豪身边也就两三个保镖,在安保上,我国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远远没有做到位,特别是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企业管理培训专家、富格曼国际集团中国区董事长余世维在提及几位友人在私人安保上的措施时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9月16日,在“企业安保管理论坛2015”预热研讨会上,多位业内专家指出有着数百万从业人员、上百亿产值的我国安保行业依旧较为落后,从个人到公司乃至政府都缺乏足够的安保意识,国内安保产业亟待升级。

私人保镖难保平安?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一大批富人涌现,也带动了个人安保行业的发展,而事实上,我国个人安保行业发展更多是保镖行业的发展。再提及身边几位友人,余世维感叹,中国大多数富人或者名人在私人安保上大多是聘请几个保镖了事,缺乏系统的安保规划,这会留下很多隐患。

余世维提到一次拜访家住美国的一位好友的经历,刚进入该好友所在的小区,就发现有警车在后面跟着,到了好友家门口之后,警察也跟着下车询问并主动帮 按门铃,在跟房主确认与余世维认识后,才放心离开。进屋后好友告诉余世维,在美国,政府警察也是私人安保很重要的组成,由于跟政府有合作,警方力量已经介 入到了好友所在区域的安保,警车会随时监控进入该区域的陌生车辆及人员,每天还会有警方的飞机在上空盘旋一次,而好友手表、配饰都有定位系统,一旦发生绑 架,警方可以及时定位,并设卡拦截。而国内一些富豪安保主要是自己在做,比如在门口安装监控摄像头或者远红外装置,或再多配两个保镖,这样的私人安保系统 漏洞很大,也缺乏系统的规划管理。

余世维坦言,政府应该更深地介入到个人安保领域。此外,在美国,一些企业高管安保也被纳入到企业保险费用之中,这样,一些重要高管个人安保费用就不 需要自己支付,成为公司安保费用的一部分。这些中国企业可以借鉴。安保研究学者洪学鹤向记者表示,我们国内的保镖更多是靠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承担安保职责, 虽然美国保镖可以佩戴枪支,我们不可以,但至少在保安配套设备上我们也落后很多,并且缺乏安保规划以及科学合理的应急事件处理方案。因此,我们急需引入国 外私人安保管理技术以及安保器材。

事实上,私人安保在整个安保产业属于高端市场,在美国,高端安保市场是整个安保产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余世维预估,我国高端安保市场仅占整个安保市场的十万分之一,市场发展空间很大,同时,消费者私人安保意识也有待提高。

安保产业升级战打响

“从最近的电梯吃人、袭医事件、儿童校车问题等事件来看,加强企业安防绝对是规避企业风险战略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现如今的保安系统难以应对日趋复杂 的安防需求。”余世维认为。此外,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背后也是缺乏有效的安保措施。洪学鹤向记者表示,这些事件如 果能够建立起有效的安保系统,在爆炸等事故发生之前就掐灭安全隐患,或者一旦出现隐患就有行之有效的处置方案,事故也就可以避免。这背后还是国内安保意识 不强,安保产业落后的问题。

虽然中国安保产业已经开始高速发展,但除了私人安保外,包括企业安保在内,整个产业都亟待升级。

早期的中国,对安保行业一直进行严格管制,不过随着2010年《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公安部门从经营保安事业转向了对保安行业的指导和监管。这个巨大市场从原来的独家垄断变成了多足鼎立、鱼龙混杂的格局,从垄断走向市场,呈现开放的形态。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对安保的需求也日益增强,这也带动了安保产业快速发展,研讨会上透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安保市场规模达到4200 亿元,同比增长17%,预计2015年我国安防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增速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 着政府对于平安城市的推进以及金融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对于安防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中国安保市场规模也在随之不断扩大。

不过,安保产业落后的问题依旧很严重,安保市场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三低”、“二难”、“一高”的现状: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招人难、留人难,年龄偏大的现象。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个人到企业乃至政府的安保意识都不强。

余世维指出:“美国的安保产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美国企业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安保管理意识有更完善的计划和管理方案,我们也在通过举办一些论坛、中 美安保企业交流会来促进中美两国安保产业交流,希望架起中美安保产业交流的桥梁,使国内企业和个人重视安保管理,提升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安保意识,避免人身 和财产损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586

“單一護照”難保 英國金融界還有什麽“大招”?

英國政府國際貿易官員馬克加尼爾(Mark Garnier)10月27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毫不諱言英國退歐後,在英金融機構目前在“單一市場”內自由提供金融服務的所謂“通行護照”(Passporting)很難再予以保留。而且,他坦言目前正在尋求其他相等同的系統,不過不能確保那些大銀行是否滿意。

事實上,這並非什麽新鮮論斷。自10月初首相特蕾莎·梅在保守黨大會上一番“硬退歐”言論——為控制移民,無條件退出歐洲“單一市場”的強烈信號傳出之後,近一個月來英國金融界的恐慌和憤怒情緒爆棚。以銀行為會員對象的英國銀行協會(BBA)、以對沖基金和各種資產管理公司為會員的英國另類投資管理協會(AIMA)、以投資經理人會主要會員的英國投資協會(IA)、以保險公司為會員的英國保險業協會(ABI)等機構,紛紛表示擔憂,並以各種方式向政府施壓,希望為金融業在與歐盟的談判中爭取最大利益。

第一財經記者在參加一些金融界論壇時,感受到由於退歐造成的不可預測性給行業帶來的人心惶惶、甚至無所適從的狀態。但正如倫敦金融城政策和資源委員會主席鮑默凱(Mark Boleat)呼籲的:退歐是個重大決定,如何“退”是更重要的問題,金融界也正紛紛尋求最佳方案,將損失壓到最低。

資產管理公司也要撤?

“我們現在可以說,面對投資者時,我們表面上信心滿滿,實則焦慮萬分、不知所措。”聖詹姆斯財富和資產管理公司的克里斯·拉夫(Chris Ralph)在一個論壇上訴苦道。在他看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不確定性、政策的不清晰、談判結果的不可知性,以及政客言論的不謹慎,都導致了這種憂慮。“最大的擔憂當然是’通行護照’“。所謂“通行護照”,就是允許金融機構在歐盟“單一市場”內,可以按照歐盟統一規則在歐盟各國開展金融業務。他透露道,目前,在英國進行資產管理公司的業務中,來自歐洲的投資業務占20%。“規模較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如安石、施羅德和阿伯丁等的歐洲業務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其中施羅德總資產業務的20%是歐洲基金”。

第一財經記者從英國投資協會發布的2015年年度報告上看到,作為世界上第二大資產投資管理中心,英國承擔了市場上37%的歐洲資產管理,資產規模大約為1.2萬億英鎊。但是總體上來看,英國管理資產增長速度急劇放緩,至2015年年底,總管理資產約5.7萬億英鎊,同比增長只有0.9%,比起2014年的12.8%和2013年12.7%的增長率,下滑非常嚴重。退歐無疑會雪上加霜。

“退歐對我們最直接的影響是,我們為歐洲市場服務的能力遭到質疑。人們不知道將來那些金融法規會發生怎麽樣的變化。”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基金經理對媒體表示。

“我們為投資者和民眾提供服務,確定性缺失,讓金融機構現在無所適從。如果一定要做計劃的話,也就只好以最壞結果來做了。因此,如果’通行護照’作廢,那就只好另尋門路了。雖然搬遷他處,或者在其他地方重新設立公司或者機構耗費巨大,但是至少可以繼續及時地服務客戶,將業務受到的影響程度壓到最低。” 英國銀行協會總經理肯特(Ronald Kent)如是說。

有英媒報道,在英國上市、管理著220億歐元的基金公司ICG表示,在退歐背景下,大概很快會,甚至在英國與歐盟談判結束之前,就會在盧森堡或者愛爾蘭註冊,為歐洲投資者提供直接服務的公司。“我們不得不轉移資源,我們等不了兩年。”ICG負責人說道。

可想而知,因為丟失金融“通行護照”,不僅僅是銀行要轉移一部分業務去歐洲其他城市,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也都已經在行動。

“倫敦金融機構早就未雨綢繆”

“我真是搞不懂,媒體對安東尼(英國銀行協會首席執行官)說的在倫敦的一些銀行正在遷往他處會這麽大驚小怪。決定退歐已經100多天了,退歐意味著失去’通行護照’也是基本毫無疑問的事情,一些依賴這個’待遇’開展業務的機構和企業不得不考慮其他的業務。他們中有些在公投前就開始行動了,這是他們的業務所需,也是股東所要求的。有什麽好感到意外的呢?”鮑默凱在一個論壇上沖著希望他確認銀行正在搬遷的事實的記者說,“有些天真的爭論很難讓人理解。有些人說,有些銀行不願意搬去法蘭克福,或者說倫敦還是有充分的魅力使銀行願意留在原地,確實如此,倫敦的魅力不減。但是,當業務不能合法地開展時,另謀出路是必然。而且,不僅僅是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都早已未雨綢繆。不可能等到退歐談判塵埃落定,因為這些事務都極其耗時。匯豐銀行重新安置3000名員工在伯明翰設立新總部,整整花了3年時間。”

根據在倫敦知名咨詢機構奧利佛 懷曼(Oliver Wyman)最新的關於英國退歐對金融業形成沖擊的研究報告,如果英國退出歐盟,但是能夠繼續留在“單一市場”,繼續享有“通行護照”或者相應與歐盟“單一市場”的體系中,那麽在英國的金融企業的業務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幹擾。歐洲相關業務可能會有20億英鎊的收入減少,占在英國際和批發金融業務收入總量的2%。此外,還會丟失3000~4000個金融行業的工作崗位,稅收每年也會少收5億英鎊。但是,如果英國徹底退出歐盟和“單一市場”,那麽,金融業面臨的形勢就會非常嚴峻。在英國註冊的公司開展歐洲業務就可能遭遇很多限制。在此情況下,英國和歐洲的商業往來將遵從世界貿易組織原則,與歐盟相關業務中的40%-50%(約180億~200億英鎊年收益)、3.1萬~3.5萬的崗位以及30億~50億的年稅收都將遭遇失去的風險。

倫敦金融城提議實行“區域簽證”

面對退歐這個不可逆的嚴酷現實,金融界開始積極主動“出擊”。

就在上周,倫敦金融城發布了一份由普華永道所做的研究報告。這份關於提議英國政府應該推行根據各地區商業等需要而有針對性地、“因地制宜”地發放所謂“區域簽證”給非英籍人士的提案,意在為英國可能的專業人才流失,作出有效防範,保證包括金融城在內的專業人才能夠繼續留在英國,也能吸引更多金融人才進入英國。

目前為止,英國政府並未對現如今居住和工作在英國的歐盟公民退歐後的移民相關政策做出決策。如果目前的長期居留和工作簽證政策沿用到歐盟公民的話,根據普華永道的報告,3/4現居英國的歐盟公民不符合相關申請要求。倫敦金融城是一個極其國際化的“人才池”,其中32%來自全球,而這其中的12%來自歐盟。擁有全球頂尖的金融人才是倫敦金融城最大魅力之一。

與此同時,英國保險協會也在行業內倡導五個“優先”:其中之一就是提到了應該要進一步優化目前的移民政策,使得高技術和適應經濟型人才源源不斷。

鮑默凱作為倫敦金融城的核心人物,正從退歐的精神沖擊中緩過勁來,盡力地要做好”退歐”這件大事。 “目前來看,英國金融界不管怎樣,都要遵循歐盟的所有法規,因為我們現在還不清楚將來會發生什麽,但是事實上,無論是否在’單一市場’內,金融機構要在歐洲開展業務,還是要按照歐盟法規行事。因此,短期內,我們仍然需要英國政府大臣、歐盟議會議員等一如既往地參與到歐盟的事務中,以保證歐盟的一些協議符合英國的利益。長期來說,英國應該更進一步參與到各種國際性機構組織,更積極地參與到G20的事務中。如果我們不這麽做,我們絕對會遭遇困境。我總是說,退不退歐是一個大決定,但退了以後如何做,是更加重大的決定。”

另外,一些金融機構還希望能夠盡快拓展歐盟之外的市場,包括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

誇大退歐對金融城的沖擊是危險的

第一記者註意到,現在英國輿論談論“退歐”這個詞,已經從“硬”、“軟”退歐,變成了現在的“徹底”退歐(Clean Brexit)。然而,倫敦金融城機構工作人員的情緒卻從沮喪中,逐漸恢複理性、振奮信心。

倫敦金融城歐盟專員傑瑞米·布朗(Jeremy Browne)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現在完全不能判斷,英國和歐盟之間會達成怎樣一種聯盟關系,英國是不是會獲得特殊的待遇或者英歐之間建立起一個前所未有的“特殊關系”,這些目前都無法判斷。但是有一點很清楚,歐盟不會讓英國成為多米諾的第一塊骨牌,為歐盟豎起“錯誤的標桿”。同時,他認為,倫敦金融城毫無疑問會因退歐受到沖擊,但是這並不會改變其作為全球頂尖國際金融中心和歐洲唯一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倫敦金融城是規模空前的,是歐洲最大和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確實有一些金融機構因為退歐而受到影響,因此這將是英國與歐盟談判重要的部分,但誇大這個問題是危險的。倫敦的金融從業人員數量是法蘭克福的10倍;倫敦金融中心的規模要遠超歐洲其他金融中心。值得提醒的是,倫敦金融城的大多數業務,並不依賴金融互換單一護照還有一些金融業務,甚至與歐洲沒有聯系,比如很多處理自然災害的保險公司以及在倫敦的全球船運航空公司也與歐洲沒有太大關聯,銀行如渣打等主要的業務在亞洲、非洲、歐洲業務非常少。很多保險法律財務和銀行選擇駐紮在倫敦,是因為這里有著國際金融和商業的良好氛圍,這一點不會改變。”他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61

告別白宮 奧巴馬政治遺產或難保

在上周發表的告別講話中,奧巴馬引用現代美國文學的經典之作《殺死一只知更鳥》(ToKillaMockingbird)里的名句來總結對自己8年任期的評價。“你永遠不可能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從他的角度去看問題,除非你化身成他本人去行走世間。”

了解和評價奧巴馬的功績得失要從哪里開始?奧巴馬的8年任期內,美國到底發生了怎樣的改變?這要從他在正式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第44任總統的幾個小時前,美國社會當時的現狀開始說起。

2008年11月4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利諾伊州參議員貝拉克·奧巴馬在芝加哥與家人一起宣布大選獲勝。

臨危受任

2009年1月20日,奧巴馬前往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會山正式宣誓就職,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總統。同時,他也是自前總統羅斯福以來,美國歷史上另外一位在經濟危機期間接管政府的總統;也是自前總統尼克松以來,另外一位在戰爭期間接管政府的總統。也就是說,這讓奧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在經濟危機和戰爭時期的雙重背景下走進白宮的總統。這一年,奧巴馬47歲。他在宣誓就職的演講中稱,“美國正處於困境中的寒冬。”

也許2009年的時候,美國的困境比寒冬還要殘酷。“當時美國全國的商家都在一家一家慢慢地倒閉。”美國經濟學家贊迪回顧,“所有的一切都感覺不對。”

當時的美國經濟正陷入自1930年以來最大的蕭條,失業率超過10%;房地產、股市的價值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狂跌,全國範圍的美國家庭收入平均下降了至少三分之一。股市的價值在幾年的時間里蒸發了1萬億美元。

而在海外,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海外戰爭已經造成至少4800名美國軍人陣亡,在安置戰爭期間的軍人遺孀和家屬以及不斷地補充新的軍事力量上,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報告顯示,美國耗費了至少2.4萬億美元。

除了看不到盡頭的海外戰爭外,美國歷史上的頭號敵人——9·11襲擊的策劃者本·拉登卻依然處於人間蒸發的狀態,美國軍方多年無數次的搜捕完全無果。

“能不能壓得住場子”是華盛頓對奧巴馬這位年輕的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和華盛頓政治新星在2008年競選總統時的最大質疑。在奧巴馬成功當選後,多數人都認為,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奧巴馬會像當年的“花生農夫”卡特總統一樣4年里一事無成,做滿一屆任期後黯然離開。

然而,4年之後,奧巴馬不僅在2012年成功連任,更是在8年之後贏得了超過57%的民調支持率。作為對比,前總統小布什在離職前的民調支持率只有22%左右。

奧巴馬獲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

入主白宮

政治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讓歷史學家用一句話來記錄奧巴馬的話,那這句話很有可能就是,在奴隸制被廢除的143年後,美國產生了歷史上的首位非洲裔總統。這位來自伊利諾伊州、父親為肯尼亞留美學生、由白人單親母親和白人外祖父母養大、小時候曾在印度尼西亞生活的男孩一路走進美國國會,並最終改寫了美國200年以來都是白人當總統的歷史。

在《我父親的夢想》一書中,奧巴馬描述了他在夏威夷的成長經歷,以及他在年少的叛逆期如何去嘗試不同性格的人格角色,因為他想了解自己究竟想成為什麽樣的非洲裔美國人。由於對自己家庭背景和個人身份認知的迷茫,奧巴馬在放縱和空虛中度過了少年時代,在夏威夷的海灘和印尼的街頭,經常可以看到四處遊蕩的、用大麻和酒精麻醉自己的奧巴馬。

沒過多久,奧巴馬從“街頭混混”的生活中猛然覺醒後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學習國際關系,大學畢業後,他來到芝加哥的一個貧困社區做起了社區工作者,3年後,奧巴馬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學習,畢業後回到芝加哥在一家專門受理民權訴訟的律師事務所工作,其間還曾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擔任憲法學的兼職教授。

在芝加哥的律師事務所,奧巴馬遇到了被他稱為“人生指揮官”、“最好的搭檔和朋友”的人——他的妻子米歇爾·奧巴馬。一直在芝加哥市政府等公共領域工作的米歇爾的職業經歷也讓奧巴馬最終選擇了從政。1996年,奧巴馬成為了伊利諾伊州的參議員,也是美國國會中唯一的一名非洲裔參議員。2004年,奧巴馬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脫穎而出,最終擊敗了另外一位強勢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

2008年,奧巴馬和夫人米歇爾以及兩個女兒牽手走進美國國會,米歇爾為奧巴馬手托《聖經》,奧巴馬舉起右手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總統的一幕,永遠地改變了美國人對誰能夠入主白宮的認識。

推動經濟複蘇

上周在第二家鄉芝加哥發表告別講話時,奧巴馬表示,8年的任期中,他最自豪的就是在這將近10年的時間里,美國在經濟領域所取得的進展。“如果我在8年前告訴你,美國能逆轉一次歷史性的經濟大蕭條,拯救和重建我們的汽車工業,並將創造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就業規模的話,你可能會說,我們的眼光定得有點太高了。”奧巴馬的講話贏得觀眾的一陣掌聲。“但是今天,我們的經濟仍在繼續增長,貧困仍在繼續下降;工資、家庭收入和退休人口的銀行賬戶都9在增加,富有人群所交的稅率更加合理,股市也上漲到歷史紀錄水平,失業率已經達到將近10年來的最低點。”奧巴馬說。

盡管在稅率是否公平上,民主和共和兩黨基本不太可能達成共識,奧巴馬在兩屆任期內帶領美國走出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大蕭條卻是大部分經濟學家都認可的一個事實。

最新公布的一次美國就業報告,也是奧巴馬任期內的最後一次就業報告顯示,在就業市場方面,奧巴馬在8年的任期內保持了75個月連續創造就業機會增長的趨勢,比美國歷史上各屆總統都高。雖然有些經濟學家將就業機會增加的部分原因歸功於在奧巴馬任期前的一段時間里就業市場一直停滯不前,但是,在其任期結束前,全國失業率已經從超過10%下降到低於5%卻是不爭的一個事實。

還有一個讓外界看到美國經濟最終複蘇的跡象就是,在奧巴馬第二任期的最後一年,美國經濟出現了一個等待多時的現象:工資水平的增加。

奧巴馬簽署全民醫保法案

醫保法案前途未蔔

對自由派和民主黨而言,奧巴馬最值得贊揚的歷史功績莫過於完成了民主黨人多年的心願:落實了全民平價醫保。

在美國實現歐洲式的全民醫保一直是民主黨人的夢想。在克林頓時期,當時的第一夫人希拉里曾試圖親自操刀實現全民醫保改革,但因為政治阻力太大而最終無功而返。在奧巴馬任職期間,民主黨在占據國會兩院和白宮的有利時機下,通過了全稱為“患者保護與平價醫療法案”,也就是被認為是奧巴馬任期內最大國內政治遺產的“奧巴馬醫保”。這項美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案讓2000萬美國人能夠享有某種形式的醫保,也讓九成65歲以上的美國人享有了醫療保險,但也因為被預計會耗費政府超過940億美元而遭到共和黨的全面抵制和反對。

雖然平價醫療法案被公認為是奧巴馬在任期內最大的政治遺產,但是,在奧巴馬還沒卸任前,這項政治遺產就已經提前進入了要被推翻的立法進程。不僅共和黨主導的國會上周已經開始通過“預算協調”的立法程序準備全面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圍繞該法案存廢的廣泛爭議也被認為將會成為美國國內政治鬥爭的一項重大議題。

外交遺產難評得失

奧巴馬在2008年以“政壇新手”擊敗了政治經驗豐富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的原因被廣泛地總結為“因為美國民眾不想重複再一個和小布什類似的共和黨政權”。

而奧巴馬當時從小布什政府接管的美國,除了經濟上千瘡百孔外,還面臨著外交領域中的各種困境。奧巴馬亟須解決的問題就包括如何從中東和阿富汗戰爭中撤離的同時穩固伊拉克國內的軍事和政治、如何與歐洲盟友建立更積極的外交關系以及鞏固美國的大國地位、如何改善美國“單邊主義”的國際形象、如何應對9·11後美國繼續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如何應對伊朗用核武器帶來的威脅、如何制約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的軍事擴張等問題。

奧巴馬與繼任者特朗普

“希望”和“改變”讓奧巴馬在2008年競選時曾為美國和全球帶來過很高的期許,200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更讓奧巴馬成為了全球眼中的外交理想主義的捍衛者。

對於大量批評奧巴馬“沒有經驗,8年的外交政策完全是一個失敗者”的聲音,也有大量支持者認為,奧巴馬在兩屆任期內完成了多項看起來和做起來都不簡單的外交任務。這包括: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逐漸撤出;與歐洲和北約盟友保持了積極的軍事和外交關系;很多美國政治家都想讓美國和古巴恢複外交關系,但只有奧巴馬最終讓這成為現實;徹底扭轉了小布什時期的“單邊主義”;下令抓獲和殺死了本·拉登;沒有向以色列一邊倒,也因此讓伊朗願意同美國進行核談判和簽訂核協議等。

“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國際主義者。”奧巴馬在第一任期接受美國媒體《大西洋月刊》的采訪時說,“同時我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這體現在我相信我們必須推動包括民主、人權等價值,因為這不僅僅會為我們的利益服務,也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然而,外交專家們認為,奧巴馬的整體外交思路卻似乎一直在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動搖,包括在空襲利比亞、敘利亞內戰等議題上。

“為了推進我們的安全利益和我們所重視的價值與理想,我們既要慷慨寬容,也要腳踏實地和選擇立足點。”奧巴馬坦言。

政治評論人士指出,正是因為奧巴馬的理想主義外交觀讓那些無法追隨他理想的美國民眾選擇了現實主義,也正是因為奧巴馬外交上的“曲高和寡”、“追求完美”而讓美國產生了特朗普這樣的一位民粹總統。

奧巴馬馬上要面對的一個現實是,在他還沒卸任的倒計時時刻,特朗普已經誓言,在他正式就職後,除了馬上要廢除“奧巴馬醫保”外,接下來要“下手鏟掉”的就是美國和伊朗簽訂核協議、TPP、美國和古巴關系正常化等奧巴馬的外交遺產。

奧巴馬與妻子米歇爾結束告別演說後離場

中美“打水球”

在奧巴馬結束他的兩屆任期生涯後,新一輪的中美關系也將正式開始。過去8年的時間里,中美關系都經歷了什麽?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流傳一句名言,“華府最值錢的就是總統的時間。”奧巴馬對亞洲國家有多重視也從他對亞洲國家投入的時間上看得出來:到2016年為止,奧巴馬到訪過亞洲9次,在白宮和加州的陽光莊園接見過多位亞洲元首,在白宮接待的第一位國事訪問元首來自亞洲,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正式接見的第一位客人也來自亞洲。

2009年11月,剛剛就任美國總統不到1年的奧巴馬在一場冬雨中第一次以總統身份正式訪問中國,雙方在這次國事訪問中發表了多項聯合聲明,在訪問中國期間,奧巴馬一再表示“除非中美兩國達成一致,否則全球性的挑戰議題很少能得到順利解決”。

和美國總統通常在競選期間和剛就任時中美關系通常會“鬧一鬧”相比,奧巴馬就任的第一年被中美問題專家廣泛稱為是走進了“蜜月期”。

美國總統在上任後第一年就訪問中國史無前例,奧巴馬也因此在美國國內遭到了猛批。美國國內不僅批評奧巴馬“主動示好”是軟弱之舉,更批評奧巴馬當時訪問中國的主軸的經貿問題上,美方收獲甚少。

剛剛從中國返回美國的奧巴馬顯然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2009年12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舉行後,奧巴馬在返回美國後批評中國等四個國家“不願承擔責任”。

隨即,奧巴馬政府立即宣布調整對華政策,強調要在對中國強硬的情況下,“避免走任何形式的極端”。

2011年,正式出臺的奧巴馬外交政策的基石“亞太再平衡”戰略,最重要的考慮之一就是針對“一個崛起的中國”。

“美國在亞洲所面臨的最主要的地緣挑戰就是如何應對中國的戲劇性崛起。”奧巴馬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傑弗里·貝德在《奧巴馬和中國崛起》一書中指出。2013年競選連任後,奧巴馬政府表示,“亞太再平衡”仍然將是一項重要的外交戰略。

在奧巴馬任期的最後兩年,中美關系雖然也經歷過經貿問題的摩擦,但在2016年的核峰會、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美經貿聯委會等雙邊和多邊場合都取得了多項重要外交成果。

奧巴馬政府亞洲政策的總設計師坎特·坎貝爾(KurtCampbell)總結說,美中關系就像是打水球比賽,“從水面上看競爭激烈,但規則有序”,但拿美中官員的話說,“目標是達成正面、全面的合作關系”,同時,“雙方在水下的競爭可能比水上看起來還要激烈,因為雙方的目標都是想贏得比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613

哈羅300萬票據不設回購 入幼兒班非買不可難保不蝕

1 : GS(14)@2011-04-09 14:03:35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t=62433

哈羅300萬票據不設回購 入幼兒班非買不可難保不蝕 【明報專訊】明年9月在港開學的貴族名校哈羅(Harrow)香港國際學校,雖然仍未公開學費詳情,但已經開始游說有意報名的家長購買天價債券或票據,聲明購入後可獲優先取錄。兩款債券全部無利息回報,最高級別盛惠300萬元,而要入讀其幼兒班,300萬元票據更是「非買不可」,到孩子畢業後,家長需自行將票據轉售,校方不會回購,亦不會保證不會虧蝕。 換言之,若家長自孩子3歲後就將他送入哈羅直至成年,等同放棄300萬元的15年利息,若以5厘回報計算,剛巧就等同損失300萬元。 議員轟邊租廉價地邊發債 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哈羅一邊接受政府廉價批地建校,一邊卻發行天價債券並不合理。哈羅發言人解釋學費等收費較貴,是因香港建校成本高,教育局則強調哈羅收的學費水平必須先獲該局批准,該校並須在學費中撥出一成作為獎學金或學費資助,幫助有需要學生就讀。 英國貴族名校哈羅國際學校,去年8月獲特區政府以1000元象徵式地價,廉價租出屯門掃管笏一幅3.8公頃土地建校,租約年期10年,明年9月開學,首批入讀學生約800名。不少家長近月開始查詢入學詳情,記者發現,哈羅的網站提供的資料相當有限,不單欠缺學費、債券價錢等重要資料,連查詢電話都沒有,只提供一張「表達入學意向」登記表讓家長填妥及寄回。 有家長稱,原來交登記表後,才有機會獲得學費等基本資料,部分人並會獲邀到灣仔中環廣場出席入學講座。有份於前晚出席講座的家長說,講座約有100人出席,以本地家長為主,另有三至四成是外籍或內地家長。 每年學費逾10萬 教局未批 講座透露,哈羅幼兒班(0至5歲)、小學部(5至10歲)及中學部(10至18歲)初步學費約由10.66萬到14.5萬元不等,中學部學費較香港其他國際學校約便宜一成,但哈羅坦言不排除還會加費,亦未計算若選擇寄宿,每年需另付7萬至8萬宿費。除學費外,哈羅還要求家長每年另付高達5萬元資本費(助學校建設,不可退還),金額可能是全港學校同類收費最高的。 哈羅職員稱若家長不想年付5萬元,可選擇購買兩款學校債券,分別為60萬的「債券」(debenture)或300萬元的「資本證明書」(capital certificate),兩者雖為債券,但無利息回報,購買後可免繳每年5萬元資本費,並可獲優先取錄,其中又以300萬的證明書屬第一優先,幾乎可穩拿入學資格,而報讀5歲以下的幼兒班,就必須購買「資本證明書」。到孩子畢業後,校方不會回購該「家長只能把它轉售其他家長,哈羅職員坦言價格可升可跌,不排除會蝕錢。 「港成本較其他分校貴幾倍」 席間有家長質疑學費及債券價格太高,哈羅國際學校行政校長Mark Hensman解釋,這是因香港分校建築成本達8億元。講座後有職員透露首批債券及證明書其實已賣完,在場有家長對學校收費之貴頗有微言。 哈羅發言人回應查詢時強調,香港分校將有獎學金助清貧者就讀。對於學費及債券收費較高,她解釋哈羅香港屯門校址首期建築成本達8億,分別是北京及曼谷分校的3倍及4、5倍,故需有一定收入以自負盈虧。對於未有在網頁公布收費詳情,她解釋是因學校暫未落成未有註冊,政府亦未批學費,故哈羅按教育局建議未有高調招生,但校方已累積邀請逾千家長出席招生講座。 明報記者 陳志偉 袁柏恩 余卓善唯一擁宿舍國際校 「C級孩子可變A級」 【明報專訊】建造中的哈羅香港分校一直給人神秘的感覺,記者或家長往往對它所知不多。哈羅國際學校行政校長Mark Hensman在招生講座揭開了學校部分神秘面紗,指香港哈羅其中一主要賣點,是它將成為全港唯一擁宿舍的國際學校。他披露香港哈羅的寄宿學生將要過「朝八晚十」的超長時間校園生活,校方有意藉長時間學習、全面課外活動及宿舍生活,把學生的學術及領導能力提升,「我們有信心,哈羅香港分校可讓C級水平的孩子也可升至A級……並成為領袖!」 總校定期視學打造領袖 哈羅這貴族學校在英國有400多年歷史,曾培育出7名英國首相(包括邱吉爾)、兩名英國國王及多個世界級政要(包括約旦國王侯賽因)。Hensman承認香港的哈羅分校雖非由英國總校直接營運,但強調英國總校會確保香港分校採用的課程及教學模式,都符合哈羅水準,並會定期派員視學,而香港分校的教員亦會國際化,除包括哈羅各地分校或英國名校教員外,亦會有香港英基學校的教師。 重視母語發展 學生可選讀廣東話 Hensman稱學校要自負盈虧,故學費不便宜,但他認為與其他國際學校相距不遠。國際學校一般專注英語教學,但Hensman指哈羅認為母語發展很重要,故香港及內地學生可選學廣東話或普通話,他甚至派定心丸,稱幼兒即使英文水平未達流利程度,也有機會獲取錄,但建議愈年幼入讀哈羅愈好。 不過若非富豪之家,要在年幼入讀哈羅並不容易,因哈羅香港分校要求入讀幼兒或幼稚園班的5歲以下幼童,其父母必須先購買300萬元「資本證明書」,連同每年10.7萬學費及1.2萬入學費,首年成本約達312萬。
2 : 鉛筆小生(8153)@2011-04-09 15:08:22

其實, 如果300萬資本證明書係LIMITED, 不回購但不增發, 更可以出借

TOTAL NUMBER OF CERTS = MAX NUMBER OF PLACE,

LET SAY 該校能容下1000學生 就發1000張資本證明書 (Total 集資額=3B)

呢間學校仲有穩定既CASH FLOW, 如果可以參股, 你話幾好

更不是人人有錢就買到, 更特選全球首五十名既大學畢業生 + 香港TOP3 香港大學, 中文大學, 科技大學

我想我會買下來
3 : reference(1610)@2011-04-09 23:29:20

厘單bond deal係咪要叫SFC check check? Hahaha.....smiley
4 : 亞力士(1473)@2011-04-09 23:37:41

我認為好似機票 let say 該校能容下1000學生 就發1100張資本證明書 咁就efficient
5 : 龍生(798)@2011-04-10 16:56:14

3樓提及
厘單bond deal係咪要叫SFC check check? Hahaha.....smiley


係LOR
乜機構都話發債
咁全港的名牌幼稚園, 小學, 中學, 以至大學
係咪可以一齊發?

買得多先有得入讀?
6 : GS(14)@2011-04-10 18:35:03

5樓提及
3樓提及
厘單bond deal係咪要叫SFC check check? Hahaha.....smiley


係LOR
乜機構都話發債
咁全港的名牌幼稚園, 小學, 中學, 以至大學
係咪可以一齊發?

買得多先有得入讀?


總之有錢話事
7 : abbychau(1)@2011-04-10 18:50:24

我認為值得搶購
8 : GS(14)@2011-04-10 18:52:20

7樓提及
我認為值得搶購


但是你讀唔到,真是買來炒,但是在內地投資者同香港大量崇洋分子下,如果有持貨能力,值得買
9 : abbychau(1)@2011-04-10 19:05:32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認為值得搶購


但是你讀唔到,真是買來炒,但是在內地投資者同香港大量崇洋分子下,如果有持貨能力,值得買

沒錯....有持貨能力就ok
10 : GS(14)@2011-04-10 19:10:10

9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我認為值得搶購


但是你讀唔到,真是買來炒,但是在內地投資者同香港大量崇洋分子下,如果有持貨能力,值得買

沒錯....有持貨能力就ok


借大錢來買咪搞
11 : 龍生(798)@2011-04-11 02:05:32

我同意真係有得炒, 真吹脹
但要注意佢既發行量...小心好似輪咁
街貨少左就增發...
12 : Wilbur(1931)@2011-04-11 09:10:18

d鬼佬好鍾意改term sheet架喎...
13 : 龍生(798)@2011-04-11 13:11:28

其實由頭都尾都無話過唔可以增發
一年發一次, 半年發一次
完全由佢話事
14 : GS(14)@2011-04-11 20:52:52

12樓提及
d鬼佬好鍾意改term sheet架喎...


咁這麼大間學校改野,這就不太是好事,不要錢都要名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809

世銀降中國經濟預測料連續三年難保七 憂2017年僅升6.5%

1 : GS(14)@2015-10-07 01:21:22

【本報訊】市場陸續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測,世界銀行(World Bank)亦估計中國難以「保七」,全線調低中國今、明、後年經濟增長預測,依次為6.9%、6.7%及6.5%。記者:黃珮琳


中國為第二經濟大國,對鄰國自然有牽一髮而動全身之影響。因應最新形勢,世界銀行昨日更新東南亞地區的經濟增長預測,部份國家經濟增長更被大幅調低,當中泰國經濟前景被指為最黯淡。




下調泰國菲律賓GDP預測

世銀將泰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原本的3.5%,大幅調低至2.5%,而2016年則削2個百分點至2%,2017年則調低至2.4%。世界銀行解釋,東南亞地區貨幣未來進一步貶值,可能令資產負債表受壓,對印尼、菲律賓及越南等國特別有風險,故世銀將菲律賓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削至5.8%;明年及2017年預測分別為6.4%及6.2%;至於印尼今明兩年增長增長預測,分別降0.5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至4.7%及5.2%,2017年則持平,維持5.5%。越南跑贏其他東南亞國家,獲世界銀行看高一線,將越南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至6.2%,明年預測亦上調0.1個百分點至6.3%。世銀表示,東南亞地區的增長主要受美國及中國限制,包括美國聯儲局貨幣政策回復正常,以及中國異常不穩定。中國經濟增長遜預期,對商品出口商造成壓力,連帶東南亞地區的交易額、外商直接投資及旅遊業均受影響。中國今明兩年經濟難有起色,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指,該行預料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僅6.8%及6.3%,並指其他新興市場面對更嚴峻流動性問題,基於本幣貶值,觸發投資者止蝕離場,外國資金逐步流走,導致國內基建投資無以為繼,再加上中國經濟增長拖慢貿易活動。



恒生料港今年GDP增2.5%

恒生銀行(011)署理首席經濟師薛俊昇發表報告指,內地經濟進一步放緩及近期股市調整,為本港經濟增添不明朗因素,預計今年香港經濟增長為2.5%。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06/193219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51

詳列銅鑼灣書店事件經過美報告指京加劇干預 港金融地位難保

1 : GS(14)@2016-11-18 17:03:03

【本報訊】由美國國會委任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USCC)發表最新一份報告,當中針對中港關係的章節,列出多宗事例反映中央政府加劇干預香港,更以大篇幅詳述銅鑼灣書店5人被綁架拘留事件,指事件威脅本港一國兩制,商界開始憂慮情況惡化,重新審視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前景。港府前晚深夜發稿回應,要求外國機關勿干預香港內部事務。記者:馬志剛 葉偉東報告以接近4頁詳列專售「禁書」的銅鑼灣書店事件經過。報告指書店5人自去年10月起陸續失蹤,經營者李波如何從香港進入中國大陸被拘留成謎,惹來中國人員越境執法綁架之嫌。報告指事件揭露香港實施一國兩制受到質疑,不少人關注香港能否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推斷匯豐今年2月決定取消從倫敦遷冊來港,亦可能是對香港維持一國兩制缺乏信心。去年底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收購《南華早報》,報告指不少關注新聞自由的組織,擔心中國正增大在港傳媒影響力;今年4月,《明報》時任執行總編輯姜國元,在發佈有關巴拿馬文件報道後突被解僱,亦令人質疑屬政治審查。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同月調查顯示,33%受訪者對新聞自由感到不滿,是九七回歸後新高。此外,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十年》,上映不到兩個月即被落畫,大陸更禁播頒獎禮。



港府:勿干預內部事務

學術自由同樣受挑戰。報告特別提到港獨議題在校園升溫,政府出手加強限制校內討論港獨,教育局更曾指教師推廣港獨或引致取消教師資格,引起激辯。另一方面,有份阻撓任命陳文敏任副校長的港大校委會成員李國章,今年初獲委任為校委會主席,亦有強烈反彈。報告又提到,解放軍駐港部隊演習次數近年有所增加,不少更在敏感時刻舉行,令外界覺得中國企圖藉軍演向港人施壓,要港人接受北京立場。儘管如此,報告指今屆立法會選舉有5名自決派人士,在中央政府極力阻止下仍贏得議席,加上創下新高的58%投票率,顯示港人渴望自由,拒絕接受北京干預。銅鑼灣書店成報告主角,創辦人兼店長林榮基感謝美國政府持續關注港人權問題,希望美國政府以人道立場,繼續向中國政府追問其餘4人狀況,特別是書店股東桂民海,是否得到公平審訊。慈幼本土關注組發言人Tom認同報告批評,指教育局於學期初禁止校園港獨,達至噤聲效果。他指不少人對一國兩制感失望才轉而思考港獨或其他出路。匯豐回覆查詢,指總部選擇留在倫敦是因當地為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未有回應是否與香港政治環境、一國兩制實施等問題有關。而阿里巴巴集團則重申,《南華早報》會繼續保持編採自主。港府發言人前晚深夜回應稱,自回歸以來,香港特別行政區一直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充份體現一國兩制得到成功落實,港府要求外國機關切勿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內部事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18/198378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0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