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精準預測:如何從巨量雜訊中,看出重要的訊息》心得整理 投資理財-分享站

http://rich.infosharecity.com/%E7%B2%BE%E6%BA%96%E9%A0%90%E6%B8%AC-%E5%A6%82%E4%BD%95%E5%BE%9E%E5%B7%A8%E9%87%8F%E9%9B%9C%E8%A8%8A%E4%B8%AD-%E7%9C%8B%E5%87%BA%E9%87%8D%E8%A6%81%E7%9A%84%E8%A8%8A%E6%81%AF/

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腦中冒出一個結論:「任何的預測都不夠準,但也別低估每個預測的準確度。

「這是什麼結論!?」有趣的是我自己竟然對這結論馬上提出質疑:「莫非自己沒有看懂這本500頁的書?」只是通常我很重視自己這種靈光一現的想法,因為那可能是代表我真正未經修飾的觀點,是我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在仔細消化這句結論後(中間去喝了幾口奶茶),我覺得其實還滿符合這本書作者傳達給我的概念。雖然作者最後是用另一種角度為這本書下了結尾,但對我而言,開頭那句結論就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

這本書在2012下半年美國出版時我就很期待,如果你對我其他書評還有印象,《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及這本《精準預測》就是2012年美國上市書中最期待的兩本,主要原因是此書一出版就成為美國Amazon的暢銷書所以印象深刻;另一個原因是作者 Nate Silver 本身在「預測」領域的過人之處:這位被稱為統計與預測鬼才的人,在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成功公開預測50個州中的49個州票選結果後聲名大噪,接著在2012年的總統選舉(難度我覺得比2008年高)更是50/50全中。當然,要說他是運氣好也不無可能,看完他寫的書你會更清楚運氣這件事占了多大的影響。天底下無奇不有,大樂透都有人會中了,猜中50個州的結果也沒什麼,就像有人一輩子都好運是很自然的事。

不過書要能賣也不能只靠作者名聲,重要的還是內容值得閱讀,能提供讀者未知但有用的資訊。關於這點作者滿足了我,這本書裡提供的資訊給了我更多看待預測正確的心態,對於一個沒學過統計學的人來說,已足以拋開許多對預測上的誤解,其中之一就是要接受人類對預測容易犯錯。Nate Silver 在書中寫到:

「這本書的中心假設,是如果我們想要做到更準確的預測,我們就必須接受我們的判斷容易犯錯。」

整本書就用了這個核心觀念來貫穿每一章節,涵蓋了近10種跟機率與預測相關的領域,包括:金融危機、選舉民調、棒球運動、氣象預測、地震、股市效率市場、流行感冒、西洋棋、撲克……

在上述的領域當中,作者提出一個令人意外的論點:他認為氣象預測是少數現實生活中,預測最成功的領域之一。

啊?有沒有寫錯?氣象預測應該是「很不準」吧?

很巧,閱讀這本書正是天兔颱風來擾亂中秋假期,讓黃色小鴨(Rubber duck)洩氣的時候,如果大家有看氣象報告,天兔被喻為「地表最強的颱風」,不過實際上除了東部風大雨大外,並沒有太明顯示的災情(當然沒有很好),似乎讓人覺得氣象預測跟準確很難畫上等號。不過這就是我讀完書會下開頭結論「別低估每個預測的準確度」原因,Nate Silver 在氣象這章用各種方式來說服讀者,氣象預測的準確度已有顯足的成長,在過去的二十五年內,這領域的準確性已經提升350%(此數據是就美國而言)。相較於其他領域如地震、股票市場、經濟市場這些預測的準確度還只停留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水準,氣象的準確度真的很高。(簡而言之,人類能預測何時有颱風,但還無法預測何時會地震,還有股市何時會崩盤。)

只是氣象預測會讓人普遍覺得不準,在於預測者公佈的預測值太過於強調要「精準」而非「正確」,比如預報某地區降雨的機率是60%,但以統計機率來說可能是50% – 70%的範圍,只是顯然後者提供機率區間會讓更多的人看不懂,而且給個看似糢糊的範圍有失「專業」的身份。但卻也是過於強調「專業」,所以才讓許多的預測都失準,而專業的包袱也讓預測者事後不願承認預測犯錯的事實。這點你從國內政治或股市名嘴的言論就可以知道,通常過往曾經說過的話在事後被證實是錯時,那段言論名嘴就不會再提及,或是找各種其他的資訊來掩蓋他犯的預測錯誤。

整體而言,這本書算不上是很好讀懂的書,內容多少關係到統計機率(如果是數字控的人就會喜歡),所談的領域也需要時縱時深地去思考,但我覺得這樣的書更能訓練自己大腦思維突破,從書中不同角度來讓自己的知識成長。也因為這本書可吸收的知識較多,所以接下來會再用不同篇幅將其他心得節錄出來,下一篇就會從這本書的英文原名《訊號與雜訊》(The Signal and the Noise)開始討論,也因為我的工程師背景就是在玩訊號與雜訊,所以我會用個人的角度從這點出發,分享現實生活中常見的預測言論,為什麼幾乎都不該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48

不要雜訊 上哲

http://shangzhe2.blogspot.hk/2014/05/blog-post_15.html
不要雜訊

「昨日指數無什變化, 只是在窄幅上落, 但個股仍強。
~ 暫時格局上都是以向上為主, 期指昨日全日橫行, 正醞釀突破。
只要今日突破向上, 可以短線追入, 目標22450左右, 同時可以確認大市已經見底, 可待回吐買入。

~ 相反, 突破向下就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短線的衍生工具要先行迴避。」

以上是一位朋友昨天早上forward的大場前瞻,你看吧感覺如何? 昨天前恒指收22,352, 目標只是再上二百點。除非你有水晶球知道一定發生,否則二百點的升幅除了買HSI future外, 我想不到這類前瞻有何用處。

向下突破要小心,每位股民都知道跌市要小心吧!?

再來今天早上來自同一個source的大市前瞻:

「昨日提到22200突破後, 會有300-400點的單邊波幅出現, 期指最高去到22559, 亦接近推測價位附近。

~線圖RSI的買入訊號已經80%CONFIRM, 突破23200, 就可以說是大型單邊市會出現。

~ 以波浪分析, 目前如果是一個反彈浪的話, 仍有一組反彈浪在後面。但如果此一浪是升浪的開始, 後面的升幅會更大。」
~ 如果是反彈浪,會繼續有反彈; 如果有升浪,之後會繼續升。其實這句說話與黃興桂認為「十二碼一係入,一係唔入」,並無兩樣。」

每天電視機、收音機及報紙不停出現著這類東西,坦白說其實句句廢話。你覺得可笑嗎?如果你覺得有用,我相信最多是心靈上,聽了後幫不了你賺錢。反而將花在聽這類說話的時間,集中留意身邊的轉變更能為你賺錢…….. 可恨身邊還是有這麼多朋友喜愛!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387

鬧緊佢們自己本野: 雜訊與消息

1 : GS(14)@2011-09-03 12:47:09

http://www.inv.com.hk/columns/%E6%8A%95%E8%B3%87%E5%93%B2%E5%AD%B8/%E9%9B%9C%E8%A8%8A%E8%88%87%E6%B6%88%E6%81%AF/
 能夠影響一間上市公司股價的消息有如恆河沙數。公司的產品銷量是否欠佳、公司是否開發了新產品、公司是否得到政府的幫助、主席是否有頭痛腳痛、競爭者的數量是否有改變,種種因素都可以影響股價。要在云云大小輕重不同的消息當中,把握股價升跌的節奏,幾近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分析所謂「市場消息」的過程中,住住只會遇到以下的困局。第一,市場消息看似是有用的,不過當你分析消息的同時,市場消息已經同時被市場「消化了」,投資者很難快速地分析資料。第二,對於大多數的投資者而言,分析市場消息是一項為艱難的工作,縱使你得到一項消息,不同的市場消息有如海浪一般,互動起來時,或會互相抵消,或會互增強,或會互不相干,使投資者難以充分地瞭解每一件市場消息之間的恩恩怨怨。一旦分析錯了,就可能導致作出錯誤的決定。
看「雪花」叫「我睇到了!」
  與其說市場上有很多「消息」讓你分析,倒不如說市場上有很多「噪音」擾人清夢。身為投資者,重點工作之一,就是決定哪些是有價值的消息,哪些是無義意的噪音。但人類總是有一種特別的才華,總能夠為沒有意義的噪音創作出一套義意來。情況有就如觀看電視「雪花」,然後突大叫「我睇到了」!
  認定「凡事出必有因」是人類心靈的一大特徵,看到今天的股價升了,就會有人急於跑出來,說是因為某某原因令到今天的股市上升。看到股價下跌,這班人又會想盡辦法來解釋股市為何下跌。其實我們都不必太認真看待對於股價升跌的跌價解釋。
  不是船在動,亦不是風在動,原來只有你的心在動。暑天的紅日等著大家呢!多見識世界,心裡的煩躁不安,便自然會減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8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