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陸東測市又中 李華華

2008-09-09  AppleDaily

上 個月正式唔做分析員,自立門戶做基金經理嘅陸東,喺上個月底幫希慎(014)搞嘅青少年活動做演講嘉賓,見到傳媒大耍太極,華華問唔到佢對個市點睇。不 過,啱啱過咗嘅禮拜六,陸東出席咗一個投資講座,就好慷慨咁公開佢點樣睇個市。陸東有基金界「股神」之稱,講嘢當然唔係流!佢話港股二萬點見底,結果噚日 恒指一開市就由上個禮拜五嘅今年低位嚟個大反彈,升番上兩萬樓上,而佢推介嘅本地銀行股同地產股更急升唔少。陸東之所以有股神美譽,正係因為近年每次發表 報告嘅時間都拿揑準確,今次又咁準,唔通佢有水晶球知美國政府會救市?

濠賭股未跌

至於陸東建議沽出嘅內房股雖然唔係隻隻跌, 但首創置業(2868)同奧園(3883)就分別急插約8%同6%。至於佢同時建議沽出嘅澳門概念股,噚日就跟隨大市回升,但咁唔代表陸東睇錯,因為佢只 係預期未來兩至三年會大瀉。其實,陸東今年初已經預測恒指走勢會「低、高、低」,結果恒指喺3月中先試低位20572點,之後嚟一個近6000點嘅反 彈,5月頭上番26000點,隨後港股反覆下瀉,上個禮拜五恒指更跌破兩萬點關口。陸東舊年多次貼中港股走勢,好似舊年5月時話恒指見兩萬三,結果港股短 短5個月就急升1萬點,到10月底時,佢發表報告話恒指會急跌4000點,結果又中。今次陸東話港股已跌近今年低位,明年恒指合理值係27500點,散戶 不妨諗諗家吓係咪入市時機。李華華電郵:[email protected]

陸東提及的股份表現

中銀香港(2388)建議:買入昨日變幅:+6.4%

九倉(004)建議:買入昨日變幅:+6.1%

信置(083)建議:買入昨日變幅:+5.9%

滙控(005)建議:買入昨日變幅:+5.5%

新地(016)建議:買入昨日變幅:+4.9%

太古A(019)建議:買入昨日變幅:+4.7%

大新銀行(2356)建議:買入昨日變幅:+4.2%

長實(001)建議:買入 昨日變幅:+3.3%

佐丹奴(709)建議:買入昨日變幅:+1.0%

首創置業(2868)建議:沽出*昨日變幅:-7.5%

奧園地產(3883)建議:沽出*昨日變幅:-5.9%

沿海家園(1124)建議:沽出*昨日變幅:-2.7%

新濠國際(200) 建議:沽出*昨日變幅:+2.3%

銀河娛樂(027)建議:沽出*昨日變幅:+0.7%

澳博(880)建議:沽出*昨日變幅:+0.5%

註:*建議沽出內房股及澳門概念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

中環在線:只應承接受電台訪問陸東避傳媒搞到失場 李華華


2009-02-19  AppleDaily
 
 
 

 

好多粉絲嘅瑞銀財富管理及證券顧問陸東,噚日下晝本來上電台做節目,電台公關事先張揚,吸引大批傳媒喺電台門口候駕,華華亦一早到場,打算問吓佢對大市嘅最新睇法。不過陸東一到埗,見到大班記者即刻「變臉」,未踏入電台門口已經掉頭走,結果搞到要取消原定嘅電台訪問。

遇記者圍攻「變臉」即閃

喺 華華眼中,陸東一向性格率直,我行我素,佢喺本新書《智者傲行》入面,都話自己經常獨來獨往,唔鍾意應酬;不過連對傳媒追訪都咁抗拒,真係始料不及。陸東 只係同電台公關講咗一句:「我冇話過接受其他(傳媒)訪問」,就轉身閃人,在場記者只能互相呆望,公關亦面有難色,惟有清場叫記者走人。據了解,陸東最後 都冇返去完成節目,要擇日再來,好彩節目係錄音訪問,唔係現場直播,否則電台方面都幾難交代。電台公關事後解釋,話可能係佢哋同陸東溝通上出現誤會,所以 唔知佢唔想接受其他傳媒訪問,先至出現今次尷尬場面。不過華華覺得,陸東喺財經界打滾多年,論輩份有番咁上下,乜大場面未見過吖,唔想接受訪問,其實有好 多解決方法,例如封口,冇必要搞到失場,要再約過時間做訪問,浪費自己時間,對自認智者嘅佢嚟講,似乎有啲「蝕章」。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9

15 Mar 2009 - 真正贏大錢的,不是在升市時有多少資產,而是在跌市時有多少現金! (陸東「智者傲行」) 紅猴股評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03/15-mar-2009.html

15 Mar 2009 - 真正贏大錢的,不是在升市時有多少資產,而是在跌市時有多少現金! (陸東「智者傲行」)
投資組合自2005年12月14日成立日計至今回報:90%

過去兩個交易日,全球金融股大幅反彈,主 因是數間大型金融機構爭相自我唱好,加上先前悲觀情緒籠罩下不斷下跌,甚至跌過龍,這些「大好消息」自然迴響不少。但那些大型金融機構的所謂「大好消息」 究竟經過多少重過濾?市場仲有差疑,但短線資金亦一定要跟炒,順便鬥快挾淡倉,否則便被挾,沒有選擇。但沒有急切入貨需要的長線資金會問:「這些虛偽的銀 行家,大部分自私自利,這次說話有幾真?背後目的定是為自己多於投資者,片面之辭,可信程度有多高?」事實上,過往半年,投資者已中過很多次招,包括出自 仍有人認為是優質管理層的匯豐(5)!優質?相對但非絕對罷!

筆者繼續從陸東「智者傲行」一書,選出了一些值得細味的段落,筆者會於每個段落加上自己觀感,希望從中作出反思!

基金經理亦應有能力在大市掉頭向下或見底回升前,作出適當部署,也應有膽色押重注,令投資持續跑贏大市。如只求跟隨大市上落,買指數基金不就可以嗎?(陸東「智者傲行」)

順水推舟並非發達之道,要成功,一定要先行,所以未轉勢就要做,然後忍耐,忍耐扒逆水的寂寞,忍耐買完還跌、沽完還升的引誘,心目中堅持着平與貴。(陸東「智者傲行」)

扒逆水不等於冒險,冒險是不理三七二十一便一頭裁進,最重要是掌握事情正與反,細心分析利與弊。(陸東「智者傲行」)

反對聲音越大,所得回報逾高,也越long-lasting。隨着群眾走去,邊際利潤一定不高;反而逆流而行,快人一步收獲才豐。(陸東「智者傲行」)

筆者一直奉行不估市(市事實難估),重順勢而行,不求摸底買,摸頂沽(這只是投資者的無謂憧憬),只求從大勢中順走一段,便能跑贏大市,達至理想回報。但是高風險下有高回報,筆者亦應考慮加強自己主觀分析及推測,提高投資風險水平,令投資回報可更大。

雖云「提高投資風險水平」,但若能如陸東所言「掌握事情正與反,細心分析利與弊」,有關風險也會被沖淡的。

真正贏大錢的,不是在升市時有多少資產,而是在跌市時有多少現金。(陸東「智者傲行」)

這 句至理名言,出現在書底,可見其重要性。經歷金融海嘯下,相信投資者亦深深體會到其真義。此亦是筆者於市旺時才會100%資金投入股市,市淡則保留不少現 金,一為安心,二為留待未來低吸機會。所以於股市於不合理地高的水平,要抵着蝕底怕早沽的心態,就算有機賺少下亦要沽出全部或部分股票。但筆者這方面的操 作仍離盡善盡美一段距離,要繼續努力學習。

很多人的毛病是,當市場每一次去到超高位或超低位時,總會自圓其說,認為今次與別不同,不再相信計算、數據、歷史。(陸東「智者傲行」)

逆水而行很少出錯,順水推舟是另一種技巧。所謂順水推舟,即是人云亦云,但群眾通常是錯誤的。尤以知識水準不高者,由於peer group preaaure,就會想跟大隊,只求穩穩陣陣。人們confirm趨勢時,往往摸着的可能已經是浪頂了。(陸東「智者傲行」)

市場噪音是獨立思考的最大敵人,使人們錯誤判斷整個形勢。(陸東「智者傲行」)

不 需多說,絕對同意。可恨大部分投資者都未能經一事,長一智,就算經歷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洗禮,筆者相信大部分投資者於下一個浪仍會犯上同一錯誤。亦可 恨筆者自己於市場每一次去到超高位或超低位時,亦會受到很多市場噪音影響,而未能作出完全客觀的分析,這是筆者需要改進的。

現時的市場噪 音,主要來自傳媒,包括報導不同市場評論及所謂專家以至財經演員的分析。事實上,大市分所謂專家以至財經演員只以形象先行,沒有什麼往績可言;有些評論者 仲有往績,亦只成功預測一次兩次,有些又只講不做,只評論但沒有什麼投資往績,傳媒又當他們神般膜拜,因傳媒不建立這些,又怎吸引大眾收看閱讀,又那來廣 告為生!可惜的是,於投資上,大眾有興趣,大眾認為對的是,最終也是錯的,不然為什麼大部分投資者都是輸錢收場!

陸東提過,他看大行投資 分析報告,只看內容作參考,不看目標價。傳媒絕對有存在價值,因他們為投資者集合及報導市場資訊,但於80/20 Rule下,80%的內容為吸引大眾,其實不值一看;但傳媒為着建立或保持其專業形象,另外20%的內容仍值得一看,只是怎樣分辨才考起投資者!筆者於投 資上當然仍要靠傳媒提供資訊,但注重看事實分析,從中學習,漸漸學會不受結論所影響,建立自己一套獨立思考。

散户害怕離開羊群的孤獨,不相信自己獨立的判斷。(陸東「智者傲行」)

回顧過往十多年的投資經驗,筆者自問分析一直不賴,但未夠信心自己真的能「眾人皆罪我獨醒」,被市場噪音影響,未能成功遠離羊群,可謂被陸東一語道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61

陸東現象 蔡東豪

2009-07-23  NextMagazine





某 日陸東來電,說他的新書即將出版,邀請我出席新書發布會。我當然答應,其實時間許可的話,我一定出席朋友的新書發布會。我跟朋友合資經營出版社已好幾年, 以第一身感受在香港經營文化事業的苦況,以及香港人對閱讀的冷漠。除了名人出書的俾面派對,我出席過的新書發布會,出席者大都是作者的親朋戚友。舉行新書 發布會目的是宣傳,偶而有一兩位記者到場,見到場面冷清,宣傳變反宣傳,我於心不忍,因此我出席新書發布會,通常懷着一片好心。

陸東的 新書發布會在書店舉行,我一踏進會場,場面震撼至難以置信,好像差不多全港的電子和印刷媒體都派人來採訪,此外,還有不少慕名而至的陸東粉絲。我跟陸東一 齊到場,忽然間有大人物進場的飄飄然感覺。不消一刻,我倆立即被分隔,因為陸東被記者包圍,他氣定神閒回答每個提問。

我在想︰為什麼陸東這麼受歡迎?

05 年的《金錢之王》應該是關於陸東的第一個詳盡訪問,這幾年從時事到財經到時尚到生活,陸東的身影和sound-bite無處不在。從西裝筆挺評論財經到釣 魚和玩狗look,陸東已成為香港一個重要城市icon。在《金錢之王——增訂版》,陸東是五位王者中,唯一一位沒有安排做訪問,因為對於我這業餘作者, 陸東是訪無可訪,讀者想知道的都已經知道了。今次我自行從另一角度寫陸東,拆解陸東現象,取代訪問,嘗試找出陸東這麼受歡迎的原因。我從四個角度着手。

一、 市場上沒有這種高等貨色。多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財經演員之我是誰》,指出財經演員的個人背景決定他們的評論是否空洞和無聊。香港有沒有手握大量資訊、有 見地、有料的分析員?答案是有,而且為數不少,這些分析員大部分在外資投資銀行工作,年薪加花紅動輒以百萬美元計。投資銀行不惜工本僱用這些有料之士,因 為他們是投行的搖錢樹,他們以有見地的投資分析,為投行賺取交易佣金和其他收入。要注意的是,投行客戶不是你和我,而是機構投資者;投行跟機構投資者的溝 通渠道,絕對不會是免費大氣電波。假如投行發現有料之士在公眾場合發表未有向機構投資者發表的意見,第一個反應是憤怒:「你有高見,何不先告知你的客 戶!」第二個反應應該是發警告信。

反過來問,投行分析員不會在免費大氣電波發聲,那麼時時刻刻在免費大氣電波,不停給予公眾投資意見的財經 演員的身份是什麼?電台和電視台聘請財經演員?非也,電台和電視台甚至車馬費可能也不須付(有沒有財經演員為出鏡付錢予傳媒,我不得而知,但不排除這可能 性),所有出鏡成本由財經演員自付。蝕本生意有人做?查實大部分財經演員在以散戶為目標客戶的證券行工作,曝光率有助提升知名度,幫助他們為僱主招攬生 意,或者為自己開闢正職以外收入來源。

市場渴求言之有物的投資資訊,有料之士不准發聲,財經演員說個不停,突然間走出一個陸東,情況自然是 一發不可收拾。我一直有這疑問︰為何瑞銀這大型國際投行容許陸東公開發表投資評論?陸東假如有真知灼見,為何不第一時間奔告投行的衣食父母機構投資者?幾 年前一個電話令我豁然大悟︰我接到瑞銀某私人銀行家的cold call,邀請我成為客戶。私人銀行客戶?我?

近年多間投行銳意發展私人銀 行業務,不斷把客戶門檻降低,從只服務首富級富豪,現在把目標顧客範圍擴展至中產人士。新一代私人銀行客戶,未必有資格跟隨銀行家免費去法國古堡歎紅酒, 但安排一場由陸東主講的投資講座,對私人銀行來說,算是高回報、低成本的客戶優惠活動。我認為瑞銀容許(或者鼓勵)陸東公開發表投資評論,屬於商業計算。

財經記者閱人無數,他們追訪財經演員可能是迫不得已,為的是要填滿一個方格;陸東的出現,在傳媒界驚為天人。形容陸東是公開發聲的分析員中實力最強,可能貶低了他,因為他的班數確實高出好多級。

註:未完,讀者想知道其他三個原因,請投資拙作《金錢之王——增訂版》。上書局書展攤位在 Hall 1,1C-10-18。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06

中環在線:陸東搵吳光正借場幫弱勢社群 李華華

2010-8-3  AD





 

地產股星級(其實可能係神級)分析員陸東,自從自立門戶做基金公司老闆之後,可以好奢侈咁花多啲時間做自己喜歡嘅嘢,唔再淨係為生活賺錢咁dry,佢一向都想回饋吓社會,好似最近,佢就忙於瞓身幫一幫弱勢社群!

聖雅各福群會噚日喺海港城舉行「泥造人.樂造人」陶藝展覽,畀善長人翁競投弱能人士親手製作嘅泥公仔。搞手陸東為咗個event,近日好高調咁接受周刊同報紙訪問,順帶「硬銷」呢個展覽會,噚日仲親自出席開幕禮做埋主禮嘉賓,真係盡心盡力!

東哥同華華講,海港城呢個展覽場係佢負責搵返嚟,而且九龍倉方面一傾即合,立刻借個場出嚟,「我同地產商嘅關係都幾好嘅!」原來佢同吳光正嗰面關係咁好!東哥又會唔會學人從政咁呢?佢就話自己冇興趣。

講開東哥自己個基金,佢話其中一個大中華基金主要投資內地工業、地產同消費股,公用、航空同電訊股就冇掂,點解?好似航空股咁,係受保護動物,好極有限;電訊股就冇乜增長……嗱!又袋錢落大家個袋喇!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11

中環在線:賣手機廣告陸東幅相似執過 李華華

2010-12-10  AD






 

TCL通訊 (2618)9月尾請咗「星級分析員」陸東做佢哋嘅獨立非執行董事,睇嚟呢鋪真係物盡其用!點解咁講?噚日華華拎份報紙揭吓,突然睇到一個陸東拎住部手機 嘅平面廣告(圖),睇第一眼,仲以為部手機係「黑莓」,望真啲,原來係ALCATEL嘅智能手機,ALCATEL嘛,咪即係TCL自己嘅品牌囉!

先 講部手機,根據TCL管理層之前介紹,呢部係佢哋第一部Android智能手機,會先喺歐洲推出,賣3000蚊樓下。如果拍埋喺iPhone同黑莓度,坦 白講,唔算係好高端。再講,廣告所見靚仔到爆嘅陸東,經華華向見過陸東真人嘅同事進行嘅非正式調查,結論係─電腦執相。呢個技術的確係世界上十大偉大發明 之一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9

中環在線:陸東為搵客搭上新證 李華華

2011-5-3  AD

 

星級分析員陸東(圖)2008年成立股票投資基金,自己做埋基金經理。雖然自立門戶,但係佢當年冇同舊老闆瑞銀一刀切,掛名仲係瑞銀集團嘅財富管理及證券顧問。不過,掛名唔係賣身。

新鴻基金融就搵陸東做生招牌,推出個叫「名智」嘅全權委託投資管理服務,委任陸東創立嘅陸東資產管理做投資顧問。

即係話,一眾散戶變相可以透過呢間華資證券行,享受陸東嘅專業分析同意見。不過要咩條件先可以有呢啲星級待遇?會唔會有機會同陸東傾吓個人投資?有關方面賣關子,話聽日先公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32

細閱陸東新書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07.html#comment-form

很多人都知道陸東是城內知名的投資基金經理, 現為資產管理者, 自己做老闆, 他出名的地方是對市場的分析獨到, 雖然我不認為有人對未來預測的命中率能夠百分百, 但我欣賞他預測大市時背後的分析, 很多時都與投資銀行出的報告背道而馳, 而陸東的理據亦較合理及可取。

好像恆指市盈率為11-12倍, 加上內地增長, 人民幣走出去的條件, 香港股市在此水平確實便宜之極。同樣的分析, 情況不變的話, 問多少年都是這個答案, 簡單直接。但投資銀行報告在期間不知轉了多少次風, 評級又調高、又調低, 總是找藉口要散戶又買又賣才安落。

在書店找精神食糧時, 很少會買入一些被包裝袋包著的書, 陸東這本「繼續傲行」是第二本, 第一本是九把刀的「那些年」, 買時真心想看看陸東會講什麼。

現在看了大半本, 對他更加欣賞, 因為他的思路比想像中更合理及直接, 而且很有效率, 例如強拍問題、八十後、內地跟香港問題、地產問題、甚至感情問題, 對錯鮮明, 講多無謂, 好像所有問題都是數學, 計過是正數, 有著數就做, 負數就停, 討論都是浪費時間。

有時工作上遇到的人和事都一樣, 對判頭又好, 對下屬又好, 我都喜歡效率, 懂就懂, 不懂就不懂, 不要在我面前「吹水」,  只是對事不對人, 不要浪費大家時間。近期極不喜歡某特首後選人, 答個問題要由屯門轉彎轉到去上水都未答到, 有就有, 無就無, 講幾十句廢話做麼。

另一方面, 陸東對某些傳媒都很是不滿, 看看以下這段節錄自書中的文章。

「正如在09年有一次, 一份在港銷量數一數二、反共立場非常鮮明的報章, 在完全無訪問無接觸之下, 將我擺上財經版頭版, 聲稱我論述了對股市及個別版塊的幾點看法。見到後我震怒, 致電該報的投訴版, 輾轉駁到負責該報導的主編。對方只是支吾以對, 雖然沒有狡辯, 但也沒有道歉, 並謂該番說話真是出自我口, 乃我四、五個月前所說! 這還成世界乎? 經濟、股市環境幾個月間變化可以很大, 若這理由也能成立, 豈非可以將我十年前所說再搬出來?

投訴不得要領, 我再打電話給該傳媒集團的高層, 直指對方口口聲聲指摘共產黨滿口謊言, 其實自己才是滿口謊言; 無日無之批評特區政府不是問責, 其實自己才是沒有問責。他們的風格和手法簡直是騎劫了言論自由; 他們的所謂崇高理想, 高尚情操和道德高地也只是建立在浮沙之上。我實在氣憤難平, 至今仍未能釋然, 對於此等打著紅旗反紅旗的無品傳媒, 真箇徹底得失望。」

實在離譜之極, 不只陸東說, 在我工作崗位及身邊朋友亦對某傳媒有一定瞭解, 為交功課, 早已經到「做新聞」、「作新聞」的地步, 又是這個問題 :「到底是香港人跟她的新聞路線走, 還是她的新聞路線跟香港人走呢?」

相信陸東不會介意我節錄他的文章, 當是替他的書做宣傳, 祝他的書能大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95

陸東的代表作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1/blog-post_29.html
在youtube看到陸東的訪問, 當節目主持問及陸東最引以為傲的投資代表作是什麼時, 陸東直言是89年六四事件後一星期左右就買樓, 這個投資比起其他賺數倍的股票投資經驗更開心, 更有滿足感。何解呢? 陸東在訪問之中亦有解釋。

先論股票, 當陸東入行時第一支買入的股票就是鷹君, 當時股價大約一蚊上下, 而他計算過其估值折讓了五成以上, 加上早些年鷹君過度擴張加上管理不善, 但這些問題已經得以解決, 而鷹君又買入地皮, 當時政府又準備發展香港地產, 種種利好環境亦沒有反映在其股價上, 令股價處於低水, 最後陸東買入後持有至5蚊6蚊才沽出, 賺取數倍利潤。


這個股票投資成功經驗就只是證明了自己有能力、有眼光, 一蚊買, 6蚊放, 賺了數倍, 就是這樣, 沒有什麼特別感覺, 開心當然是開心, 但並未及89年買樓時的感覺。


89年六四事件, 全城對香港又再出現信心問題, 當時陸東買入的單位所做的租金回報達10釐, 他形容這樣的樓價是「亂掟」。他買入那單位時, 業主還對他暗笑, 因為當時沒有人願意買樓, 難得找到一個「水魚」。到他賣樓時, 樓價升了不少, 其租金回報跌至只得3釐半, 而當時的供樓利率還不低, 買家是跪求他賣樓的。就這樣, 賺數倍利潤加上期間有人幫他供樓 (他的租戶), 回報其實跟當初買鷹君股票差不多。

分別是買賣樓這個成功感是好像跟全城對著幹, 全城都不買樓時, 陸東買, 全城都買樓時, 陸東賣。他買入賣出時, 全城都看他是個瘋子, 無腦, 找死, 但最後證明這個操作是對的, 比起買賣股票賺的利潤來說, 成功感實在是兩回事。

止凡在這裡也不只一討論心態問題, 香港人其實都十分羊群, 近年不少人話要買樓, 報章天天登, 於是就個個都要買樓, 樓市的需求可以因此一下子爆升。但當樓市大跌的一天, 需求又可以一下子收縮。

今天人人話要買樓, 不買就永遠上不了車, 上不了車就不能結婚了, 現實的確驚嚇, 對不? 不妨先冷靜一下, 如果實在沒有急切需要的, 會否想想陸東的投資代表作呢? 相信他的心態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479

陸東—智者傲行 特種部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aa6e6c0100kbru.html
陸東的《智者傲行》這本書極好,閱後讓我受益匪淺,可惜現在只有港版的豎版,如出簡體版,定買本收藏。

PE 是數字遊戲,反映的往往只是過分樂觀或過分悲觀的情緒。

當一塊石頭從山頂滾下來,中途是沒辦法停下來的,一定要滾落到底。動力是自發的,沒有借貸並不代表不會回落,只是不會加速下跌罷了,總之貴過了頭,就要下跌。有借貸,動力更大,無借貸,動力就小一點。

為什麼投資者老是重複犯錯,真正贏大錢的,不是在升市時有多少資產,而是在跌市時有多少現金。

很多人的毛病是,當市場每一次達到超高位或超低位之際,總會自圓其說,認為這次與以往不同,不再相信計算、數據、歷史。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為何大家每次都會犯同樣的錯誤?

多年以來,我有句金玉良言:把握得當的話,便可以富貴萬千年。也就是說,決定一個人能否富貴萬千年的,並非升市時你手頭上有多少貨,因為升市時只要肯借錢,一定可以有貨;真正的秘訣其實在於,跌市時你的口袋裡有多少錢。這個道理非常簡單,路人甲乙丙都知道,只是身體力行能否做到而已。

散戶害怕離開羊群的孤獨,不相信自己的獨立判斷。

價值投資只是普通常識,但短線的賭博心態使人沒法把持。

就連技術分析,我都覺得虛無縹緲,因此我更不會浪費時間和心機,瞭解群眾的情緒,估計升市究竟可以維持多久。當然,1973年連和尚都買股票之際,市場一定是瘋了。

既然基本分析只是計算合理價值,所以,賣出就跌,買完就升,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投資者不可能把錢賺完,只有可能把錢虧完。如果捕捉到最最最低點入貨,或捕捉到最最最高點出貨,只是運氣好罷了。於是,這些年來,我出貨後,大盤仍然會升;買入之後,大盤仍然會跌,少則一兩個月,多則半年,心安理得。

事實上,我的個人投資,股票全部都是長線持有,近年買入的,在恆指由8,000 多點上升到30,000點時,已經差不多完全放掉。

我從來不買渦輪或衍生工具。一來,渦輪有時間損耗,價值會隨著時間逐漸下跌;二來,今天引人注目的渦輪並不代表明天繼續吸引人,因為渦輪商可以發行條件更加吸引人的渦輪,完全無法控制。實在不明白為何會有人買,要賭的話,何不索性去澳門賭一把?

我的主要投資就是物業,第一次買樓在1989年「六四」後,旭和道的一個單位,200多萬元,借了九成按揭,連同律師費釐印費,首期要20 多萬元,可謂當掉內褲去買。樓價由2,000元升到12,000元,還可以借九成的錢去買,仍不發達的話,肯定遭人鄙視!而我有的是分析與耐心,前者大部分人都有,後者十之八九都無,所以當初這項小小的投資,令我的財富急速膨脹。

結果,到2002 年年末,我已經買到沒錢了。2003 年SARS壓低樓市,我當然很失望。但投資不可能捕捉到催化劑,因為看見催化劑存在時,其實早已出現。總之,只需認定平貴,一錘定音,等待收成。股票與物業,道理都是一樣的。

買樓比買股票可能有一優勝之處,就是減少了進進出出的頻率。巴菲特有一句話可堪玩味,就是華爾街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坐勞斯萊斯的有錢人,會聽坐地鐵坐巴士的人的意見。其實,有錢人何須聽經紀人的建議?經紀人真有本事的話,已經坐上勞斯萊斯了。

只要看中一個大趨勢,例如1989年的香港,大大一口咬下去,就可以發達。投資成功之道,就是分析與耐心,分析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耐心則是性格問題。

家中所有的小孩中,最不亂花錢的就是我,最愛存錢的也是我。我從來不買無謂的物品,衣食住行中,只願花費在食與住上。直到今天,我在穿衣上仍不講究,在Discount Outlet買件GAP 只需20 美元,與出自名設計師手筆、售價幾百美元的上衣有何分別?對我的incremental Satisfaction是零,甚至是負數。難道穿得滿身品牌,就會更受尊重?我並不覺得,我也不會尊敬自己多一點,老婆也不會多愛我一點。

至於什麼名車呀、遊艇呀,即使負擔得起,我也不會買,一匙飲乾價值立即不見三成,絕對不是我那杯茶。

由幾萬上100 萬,還不是太辛苦;由100 萬上1,000 萬,也很快;由1,000 萬上1億,極快。除非含著銀湯匙出生,或者是老爸老媽留下來的,否則大部分人的第一筆錢一定靠儲蓄;有了少許資本,便要投資,財富才會愈滾愈大。巴菲特也曾說過,投資致富其實很簡單,就像滾雪球一樣,首先要有小小的濕雪(本錢),接著找到一條長長的滑坡(大趨勢),投資不論本金多少,重要的是要儘早開始。

作為父母,一定要教子女投資,自小便要灌輸理財的概念。我的父母從來都沒教導過我相關的理念,不過,我的母親來自大富之家。所謂大富,是手持置地幾個百分比股權那種,是與何東喝茶吃飯那種,是在香港十分顯赫的家族。在北角、灣仔、壽臣山、九龍塘、尖沙咀等區,曾經擁有超過200個number。豈料其父雙腳一伸之後,樹倒猢猻散,母親的兄弟立即不理智地賣掉所有的地皮來分家產,有些人炒金、炒股、炒地皮,有些人玩女人,都是胡亂揮霍,家產很快便敗盡。賺錢極難,輸錢則極容易。對我來說,這是非常深刻的教訓,千祈千祈不可以學他們。

我的經驗更是證明了,反對的聲音愈大,所得的回報便愈高,也愈longlasting。跟著群眾走,邊際利潤(incremental return) 一定不高;逆流而行,快人一步收穫才豐。

初出茅廬,立即見識了市場的瘋狂,是好運還是衰運?對我來說,是好運。

永遠認為來年更好的話,恆指豈不是會無止境地上升?重點是how much good news being pricedin,所以我堅
持認為恆指超過3,300 點便很昂貴。

當時我第一次真真正正地感受到投資氣氛的極度亢奮。
(一)新股市場異常暢旺,不論好壞,股民都抽籤。
(二)二、三線公司配股過後,股價仍然大升。
(三)大公司頻頻供股、配股、變成吸水大笨象( 事實上,匯豐1987 年已供股)。
(五)逛街看戲吃飯坐巴士坐小巴人人都講股票,師奶變股神。當時我常在上環敬賓酒樓喝茶,看見無論是茶客還是推點心車的都在討論股票,覺得十分不可思議。

市場噪音是獨立思考的最大敵人,使人們錯誤判斷整個形勢。

1987年那一役,除了讓自己的信唸得到肯定之餘,還見識到「高人」的厲害。話說我們狂沽大藍籌時,市場卻迅速接貨,頂得好「牛」,簡直是有多少接多少,真是愈沽愈升。若我錯估形勢,肯定要寫辭職信。後來發現,在爆煲之前,許多大公司都能把握形勢,在高股價情況下順利供股,十分厲害,十分高明。

我預測1987 年香港地產大牛市開始,一次機會造就了我往後20 年的財富。

1989 年熊市與1987年股災完全不同,但我同樣扒了逆水。對我來說,每次調整,都是買便宜貨的好機會。因為我早已認定,香港樓市一定會極度暢銷,樓價一定會狂升,1987年7 月至1997 年7 月一定是一個前所未見的超級大牛市,最多只是大漲小回。

要有遠見更要忍耐脫離羊群扒逆水是痛苦、是孤獨的,但往往是人生的轉折點。

除了樂觀的時候過分樂觀,悲觀的時候又過分悲觀,大部分人還犯了一個毛病,就是缺乏遠見,永遠被一個個框框所束縛。例如1981年樓價最高達到1,800 元,1984 年最低時跌至600 元,1989 年又回到1,800元,讓人覺得重上高位還不趕快出貨?為什麼歷史高位就是極限?為什麼不能再突破?

事實上,多年來我發現一個現象,沽錯貨的,一定會買錯貨;買錯貨的,又一定會沽錯貨。高位買的,多數低位沽出,覺得索性一刀割肉算了,希慎買賣娛樂行便是經典。投資是一場對人性忍耐力的測驗,達到極點的時候,大部分人都經不起考驗。

逆勢逼你轉變,意志愈堅定愈能釜底抽薪。

從他那裡,我的確獲益良多,包括為人處事之道。他的包容,使我一生受用。林百欣實在是好人,我很懷念,從來沒有想過,一個闊佬可以如此草根,平時真的常吃魚柳包!吃飯就的菜是煎午餐肉荷包蛋,一人一片肉一隻蛋。對員工更是沒話說,他棄製衣業轉投地產業,原來工廠的老員工繼續能領到工資。

投資不可能次次成功,逆勢中重拳一擊才是上策。

既然房地產的需求,永遠是投資元素重於實用元素(investment concern versusenduserconcern),我的理論便是,房地產的demand curve是,當價格升,需求會升,直至頂不住,便會出現拐點(inflectionpoint),需求隨之回落。而當供樓佔家庭收入的比例接近100%時,很接近這個拐點。拐點出現之後,需求跌到停止不了,又是石頭從山頂滑落

不要盲從集體意志,獨到的眼光才是高低之分。

如果真的相信樓價高處不算高,入市買了樓的,下場真的很悲哀。

我還看到一個怪現象,就是很多公司都不再專注於本業,到處收購買這買那。就像中遠集團,又搞地產,又搞銀行,自稱具有協同效應,實際上是在炒股票。做船務的,無端端竟去做其他不相關的業務。這還不是凶兆?實際上,每次到牛市末段,都有公司打著協同效應的旗幟,跨界做其他業務。

我毅然在上海實業的股價50 多元時清倉,還記得致電百富勤沽貨時,對方說,很多人在其股價升至20 多元時已經賣掉,然後又在30元再買入……我卻從頭持有到尾,中間一點都不為所動,他的評語是「非常神奇」。

北京控股招股,創下開埠以來多項紀錄,認購表竟被炒到500 元一張,首日掛牌狂升兩倍,17家發行商齊發北控渦輪,一小時內即被搶購一空……

不熟不做,不明白的更不要沾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5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