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BM:整合者才能長盛不衰

http://www.xcf.cn/sy/tt2/201112/t20111223_223584.htm

  IBM的成功依賴於強大的系統研發能力,橫跨硬件、軟件、服務三大領域的技術寬度和廣度,以及長年積累的深厚用戶關係。多年來,IBM每年 投入的研發經費高達60億美元,過去18年在美國申請的技術專利數目持續排名第一。而由此帶來的產業鏈深度整合能力,使得IBM能夠舉重若輕,用利潤貢獻 佔比較少的主機硬件來帶動利潤貢獻佔比較大的相關軟件和服務。這是其長盛不衰的真正秘密,也是它打動股神巴菲特之處。

  

  中國很多企業目前通過為西方企業OEM,剛剛掌握了中低檔的製造能力,總體系統設計能力幾乎還是一片空白。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衝動地開始論證商業模式創新,想照貓畫虎學習他人如何實現輕資產,反映出這些企業創新理念的膚淺,不可不戒。

  

  2011年11月,股神巴菲特斥資107億美元,購入6400萬股IBM股票,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而IBM也成為巴菲特目前投資組合中持股市值 第二大的股票,僅次於可口可樂。剛剛在2011年6月16日度過了百歲生日的IBM,收到來自股神的這份遲到的大禮,無疑是對其業績的最大肯定。

  

  2010年,IBM收入999億美元,全球排名第18位,遠超蘋果(第35位)、微軟(第38位)和谷歌(第92位)。按市值,其在全球排第4位,超過微軟(第5位)。正是鑑於IBM的驕人成績,股神巴菲特才大手筆購入IBM股票。

  

  IBM靠什麼在飛速發展又充滿動盪的高科技產業里長盛不衰?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IBM曾經虧損高達160億美元,幾乎到達崩潰的邊 緣。從1993年開始,IBM在當時新上任的CEO格斯納爾(Gerstner)帶領下,走出了困境,並再次躍升為高科技產業的領軍企業。其關鍵原因就是 它對自身的商業模式進行深度創新。

  

  「由硬變軟」到

  「由窄變寬」的升級之路

  

  從1993年格斯納爾臨危受命力挽狂瀾到現在,IBM進行了兩次深度商業模式創新。第一次從1993到2002年格斯納爾退休為止,這十年 間,IBM由硬變軟,並重振了IBM的行業領袖地位。第二次從2002年到現在,由格斯納爾的繼任者鮑米薩諾(Palmisano)發起,並將由IBM新 任CEO羅姆提(Rometty)繼續推進,其核心是讓IBM由窄變寬,以確保IBM的持續興盛。這兩次商業模式創新對IBM的意義都很深遠。

  

  1993年,IBM的主機核心業務在開放式操作系統LINUX和個人電腦的擠壓下,市場份額急劇下降,致使整個公司陷入困境。當時的CEO埃克 斯(Akers)曾想把IBM拆成若干單個企業以提高市場反應速度。但格斯納爾敏銳地意識到用戶需要的是IT總體解決方案,而非單個產品,而提供總體方案 正是技術深度和廣度都有雄厚積累的IBM的強項。另外,他也意識到IT硬件正在不斷地無差異化,利潤率將會更低。所以,他做出了幾項重大決策:其 一,IBM逐漸退出低利潤額的硬件產品類別,如硬盤驅動器、打印機、顯示器、DRAM記憶器、網絡硬件及個人電腦業務,只專注於主機和特種微處理器;其 二,大力擴展原有的電腦軟件業務;其三,大力擴展原有的IT服務業務。

  

  而且,IBM軟件和服務業務的核心是圍繞電子商務,即互聯網導向的計算能力來發展的。在互聯網剛誕生的年代,IBM前瞻性地看到了這一市場的巨大前景,不但打造出e-Business這個名詞並大力宣傳它的理念,而且將自己定位為網絡商務時代的領袖。

  

  通過這三大舉措,IBM極大地收縮了硬件業務,並從主機業務中延伸出來,以電子商務為主的軟件和IT服務為業務核心,完成了由硬到軟的轉化。截 至2010年,IBM的IT服務業務佔其總收入的一半,而軟件和硬件收入則各佔1/4。從2011年一季度IBM的財務狀況可看出,這種格局延續至 今:IT服務業收益152億美元,軟件業務58億美元,而硬件業務45億美元。

  

  IBM的第二次商業模式創新有兩個主要步驟。首先,IBM意識到云計算的出現將會使現有IT軟件、服務和企業的商務運作發生重大變革。為 此,IBM繼續優化產品類別,以求與時俱進,保持在軟件和服務業務上的領先地位。例如,IBM預見云計算會導致超級數據庫的產生,而這些龐大的數據庫將成 為各大企業用以深刻瞭解自身用戶的極好素材。因此,IBM預計在不遠的將來,為各大企業提供深度商業分析將成為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於是從2005年開 始,其持續投入140億美元收購了多家提供各類商業分析軟件和服務的企業;同時,IBM還計劃在2011-2015年間投入200億美元收購提供數據分析 和云計算方案的企業。

  

  更重要的是,IBM意識到它的傳統強項,即IT服務業和服務器軟件,除了面臨云計算技術革命可能帶來的被淘汰的危險,也在不斷面臨競爭對手強有 力的挑戰,如戴爾電腦的服務器和IT服務業務,微軟的服務器操作系統和商用大型數據庫軟件都進展良好。這些巨頭的介入,必然使得IT軟件和服務業如同電腦 硬件一樣,最終變成無差異化的低利潤行業。與此同時,IBM關注到全球大企業集團為了降低成本並提高效率,正不斷將它們的商業功能和過程外包,尤其是在云 計算技術的推動下,這將是一個潛力極其大的新市場。

  

  在危機和機遇面前,IBM開始了第二項氣魄更加宏大的商業模式創新,即跳出每年只有6%增長率的IT行業,將業務觸角延伸到各關鍵行業,轉變成 為所有主要企業、政府機構等提供包括IT在內的總體商業功能和過程的外包服務,向客戶提供包括研發、硬件、軟件、服務等整體解決方案。在這個新的商業模式 下,IBM不只是出售IT技術與服務,而是幫助全球大企業集團如寶潔等對自身的商業過程和功能進行重新設計、優化,甚至幫助這些大企業運行和管理商業功能 和過程,成為它們信息管理和商業運作的總承包商。IBM在2008年推出的智能星球就是基於這個理念。

  

  目前,馬氏石油公司(Marathon Oil Corp)和Dun & Bradstreet Corp(DNB)公司已經將財務管理交由IBM運營。IBM還與若干市政府(城市交通的智能管理)、美國郵政服務(郵件流動的智能管理)、波音公司和享 有盛名的MAYO醫院合作,對它們的核心商業過程進行優化和管理。在IBM的規劃中,未來10年內其商業諮詢和商業運營的外包服務年銷售額要達到500億 美元。

  

  為達到此目標,IBM正投入巨資改變其人力資源結構。目前,IBM從事商務諮詢與服務的員工已從2002年的3千餘人升至5萬人,並以每年新增 1萬人的速度增長。同時,IBM僅在過去一年就收購了十幾家從事商業服務的企業,其中包括擁有6千名員工、專門從事用戶關係管理的印度企業DAKSH,再 加上2002年高價收購普華永道的諮詢業務部門,IBM不斷向高端商業諮詢業務延伸。

  

  照此發展,IBM終有一天會徹底超越IT行業,把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演變為國際商業模型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odel),為企業提供整體商業服務,成為各關鍵行業商務運作的大管家(附圖)。

  

  成功基礎是

  不斷創新的產品和服務

  

  從IBM不斷升級的商業模式創新路徑可看出,商業模式創新的根本首先要從用戶新需求入手。IBM的兩次創新都順應了行業的深度變革,從滿足用戶的新需求和應對變革的挑戰入手。

  

  其一,一個企業要想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就一定要對本行業的發展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力,從而先人一步挖掘出用戶的隱性需求。這種前瞻力和洞察力 其實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中國企業最欠缺的重要素質。而且,商業模式創新和可以時刻進行的產品創新不同,它對一個企業的衝擊很大,所以要審 時度勢,順應潮流,把握好時機,而不能盲目行動。

  

  其二,企業成功最終依靠的是強大的產品和服務。商業模式只是一個企業運用各種資源整合創造價值的方法,而創造價值的最終載體還是產品或服務。所 以,商業模式創新不是一個企業魔術般地由弱變強的萬用靈藥,如果沒有強大的產品或服務,再有創意的商業模式也毫無用處。IBM的成功表面上看是源自商業模 式的創新,實際上卻依賴其超強研發能力下不斷推出的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多年來,IBM每年投入的研發經費高達60億美元。而在過去18年裡,在美國 申請技術專利數目上,IBM持續排名第一。這個數據才真正揭示出IBM長盛不衰的真正秘密。所以,商業模式創新只能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

  

  其三,商業模式創新並非當今很多學者宣揚的所謂輕資產。IBM的商業模式創新往往被認為是企業輕資產的典範,讓輕資產幾乎成為商業模式創新的代 名詞。其實,這種說法具有誤導性。從IBM的經驗可以看出,其商業模式創新絕非簡單地實施輕資產戰略,而是策略性地退出低利潤、無差異性的產品類別。雖然 IBM已從主機製造商轉變為系統集成商和整體方案提供商,但從未放棄主機和特種微處理器的研發和生產(當今所有遊戲機系統上的微處理器都是IBM的產 品)。從IBM開始變革的2002年到現在,它已在主機研發上投入50億美元,以確保各種新的大型商用軟件和處理器能夠在IBM主機上運行。雖然主機硬件 目前遠不是IBM總收入的主流,但如果把IBM和主機相關的軟件、存儲設備和服務一起算上,其與主機相關的利潤佔比就高達45%。即使是在IBM商業模式 徹底轉型的今天,它近一半的利潤仍然來源於主機相關業務。所以,IBM的商業模式看似輕資產,其實是舉重若輕,用利潤貢獻佔比較少的主機硬件來帶動利潤貢 獻佔比較大的相關軟件和服務。所以,主機始終都是IBM的核心產品和技術,而IBM的所謂輕資產只是表面上的輕資產而已。

  另外,有些商業模式創新會導致輕資產(也可能導致重資產),但企業進行這種輕資產化需具備一定前提條件。企業的競爭力源於創新能力,而這種創新 能力就反映在企業總體系統的設計能力上。先進的西方企業之所以可以用外包來實現輕資產,是因為它們掌握了系統研發能力,有能力做系統整合者。系統整合者掌 握核心技術,具有強大的品牌和營銷能力,可以作為一個產業鏈的領袖,影響整個產業鏈,使所有相關企業願意和它進行深度整合,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共同承擔 產品的研發工作,並為系統整合者提供個性化的配套產品和服務。一個企業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才可以考慮輕資產化。

  其實,IBM的核心資源和競爭力仍然是極其強大的系統研發能力,無與倫比的橫跨硬件、軟件、服務三大領域的技術寬度和廣度,以及多年來積累的深厚用戶關係。而由此帶來的產業鏈深度整合能力,使得IBM能夠實現輕資產運營,但它的這種輕資產絕非是輕能力。

  中國一些企業目前通過為西方企業OEM,剛剛掌握了中低檔的製造能力,研發設計能力也往往只限於某些非關鍵性部件,總體系統設計能力幾乎還是一 片空白。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衝動地開始論證商業模式創新,想照貓畫虎學習他人如何實現輕資產運營,反映出這些企業創新理念的膚淺和幼稚浮躁的心態,不可不 戒。

  商業模式創新難度大,時間長,成本高,往往需要一個企業對其組織機構和企業文化進行深度變革,還需要企業領導者的膽識、魄力,高超的變革能力和 對行業發展的深刻洞察力。IBM在兩次商業模式變革中顯示出來的這些超凡能力,勇於不斷挑戰自己,積極變革的精神才是它能夠興盛百年的真正原因,也是它真 正打動股神巴菲特之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03

姚長盛離職創業,能否成為下一個羅振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09/152284.shtml

 

姚長盛

 

姚長盛

i 黑馬訊(周路平) 10月9日消息,越來越多的主持人開始跳入創業大潮。昨日下午,北京電視臺財經主持人姚長盛宣布離職,他在微信朋友圈貼出了一幅書法作品,上面寫道:“尊敬的臺領導宗主任,個人原因辭去北京電視臺職務,往者滄海,來者雲帆。”

今日,姚長盛在接受i黑馬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在國內做財經內容(平臺),電視上已經很難找到生存空間,(需要)在更多的渠道和平臺上播放和努力。所以他幹脆選擇自己出來全身心投入到財經內容制作上。

離職後的姚長盛將全身心投入一檔《八仙桌》的訪談欄目中,他將此定義為“財經相聲”,形式輕松愉悅。該欄目在今年6月1日開播,每周5期,每期視頻20分鐘左右,每期邀請一名商界人士以聊天訪談的形式探討當下熱門話題。視頻內容采用得是網臺合一的播出方式,播出渠道包括CCTV證券、騰訊視頻和愛奇藝。據姚長盛透露,最高一期節目的點擊量已經突破149萬。

“只做視頻內容,不做渠道。”姚長盛決定通過精致的內容維持創業項目的生存。他的邏輯不是把盈利方式放在廣告上,“廣告作為一個打底就行了,不要期望它有過大的增長。”而是寄托於電商和培訓,類似於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做法。不過,姚長盛認為,相比於羅輯思維,他做的《八仙桌》更傾向於財經內容,尤其是財富管理、特定消費品方面的財經內容,而這些內容變現相對容易,“做個界面導流就行”。

“媒體主要還是做一個情懷和理想,把它變成一個變現的金勺子。”姚長盛向i黑馬記者透露,他很快將與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和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成立一個新的小公司,打造創業私董會,開啟一系列的變現模式,而變現的前提是制造優質的內容。據了解,除了與潘石屹等人的合作,也將有幾個戰略合作夥伴加入到姚長盛的創業項目中,專註於做更加精致的內容,包括財經、房地產、創業等相關內容。

近期,主持人離職創業早已經不是新鮮話題。包括楊瀾、羅振宇、馬東、黃健翔、張泉靈也都紛紛淌入創業大潮。而他們創業的方向多與原有經歷息息相關,黃健翔做了動吧體育,張泉靈加入紫牛基金,楊瀾創辦文化傳媒公司,馬東投身的也是文化娛樂領域。

姚長盛曾是北京電視臺《首都經濟報道》和《北京議事廳》欄目的主持人,在財經圈內浸淫十幾年,2002年他獲得中國電視獎社教類一等獎,2003年獲全國優秀談話類節目一等獎。同樣曾為財經圈內的人士,羅振宇是一個成功案例。2012年,早已從央視離職的羅振宇與申音做了一檔知識型視頻脫口秀《羅輯思維》,通過這檔欄目聚集了大量粉絲,也實現了經濟變現。這個變現邏輯最終通過電商(賣書)的方式實現,羅振宇本人甚至毫不忌諱地聲稱自己就是個生意人,不掙錢才是耍流氓。

而姚長盛這一次有太多的相似,同樣打算以內容變現,同樣風趣幽默,同樣以視頻形式呈現,只是姚長盛能否複制羅振宇式的成功一切都還很難預料。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路平,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706

BOSS直聘CEO稱愧對當事人;微信群新增小程序入口;姚長盛出任網易副總編輯...丨黑馬高調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04/164460.shtml

BOSS直聘CEO稱愧對當事人;微信群新增小程序入口;姚長盛出任網易副總編輯...丨黑馬高調早報
靜靜 靜靜

BOSS直聘CEO稱愧對當事人;微信群新增小程序入口;姚長盛出任網易副總編輯...丨黑馬高調早報

曲終人散,一個時代結束,從此江湖再無MSN組合,願君此去前程似錦,歸來已是蓋世英雄。

【黑馬高調早報】第767期

文  |  靜靜

早安,艾瑞巴蒂,一起來看今天的早報!

頭條:李文星事件反思

1、李文星之死,拷問的不僅僅是Boss直聘

針對大學畢業生李文星在招聘軟件boss直聘上求職被騙入傳銷組織,導致殞命一事,BOSS直聘CEO趙鵬於8月3日淩晨回應稱,“我們意識到自2015年初以來,平臺執行的‘只發一個職位,資料合規,可以先發;不觸發舉報,可以招聘’這一機制,存在很大問題。不能及時更新這個策略,是我們的問題,教訓很慘痛, BOSS直聘已上線了進行身份認證的策略,但是覺得之前沒有做好工作愧對了當事人。”

2

去年“魏則西事件”發生後,監管部門加強了對互聯網廣告的管理,百度也加強了對廣告主資質的審核。而“李文星事件”對招聘網站的規範化,肯定也會起到同樣的作用。

但不管是政府還是創業者,都不能做“事後諸葛亮”,這一條條人命,提醒創業者的是,有一些底線是不能觸碰的。大部分的互聯網創業企業在創業過程中,很難規避踩線和打擦邊球的行為,在產品設計上野蠻生長,讓數據在短時間看起來可觀。但正如快刀青衣說的,做大一點兒後,別忘了回去“填坑”。 互聯網應該擴大社會福利,而不能成為壞人的幫兇。

@HENRYHXD:這次該賠的要賠,畢竟你平臺上。

@梁老濕:沒有哪個公司會在招聘網站上,註明自己是傳銷公司你快來啊!人工審核,只是會提升部分沒有資質的騙子在網絡騙人的門檻,那些有營業執照資質的呢?

@想占個山頭:高標準要求好自己企業的所有審批流程,應屆畢業生的社會經驗及學歷並不是很高,所以有必要做一個良心開發商,當然了,作為一個hr,我默默的選擇了刪掉這個軟件。

@李濟民:58和趕集也該管管了,發帖門檻太低。

@booooold:在學校學到了知識,卻沒學到如何保護自己。

@彈簧肚子:我覺得,該再來一次嚴打了!像傳銷,拐賣婦女兒童,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特別是食品和與人健康密切相關的產業)這類犯罪。

@rioroyo:好好調查吧。剛畢業的時候也收到過一個奇怪的offer,因為來得太容易就沒敢去,網上查了也是信息不對等,想來也是騙子。

國內資訊

2、小程序曝出新入口,就在微信群里面

安裝了微信最新版的安卓用戶,打開一個微信群,點擊右上角的人頭按鈕,在“聊天信息”頁面,會發現這個新入口,“群小程序”。點擊進入,就能看到好友在微信群里分享過的小程序了。而且,還會顯示小程序的分享者和分享時間。目前,“群小程序”頁面中最多只展示新分享到群里的 10 個小程序,暫時還未加入“星標”置頂功能。

3

@沖沖沖:微信社群將成為小程序的主要流量入口之一 。

@鵬子:對於微商運營來說互動性要求更強,更需要結合社群運營,單純的群發意義已經不大。

@茂洪:現在的小程序,更像一個連接線下實體服務的線上入口。

3、樂視欠薪仲裁結果:8月10日前支付全部款項

昨日,樂視被欠薪員工提請的勞動仲裁結果公布,樂視支付欠薪期限明確到8月10日。根據調解書,樂視承諾,8月10日前支付全部款項,如果8月11日樂視沒有給錢,從權利上來說,被欠薪員工可以去法院強制庭直接申請強制執行。

@評論集中:原來都是大家羨慕的人,瞬間成了社會需要保護的人!

@怪獸:8月10日前必須發工資,以便員工還清花唄賬單。

@806:強制執行沒問題,問題是沒錢,咋搞?

 4、網曝酷派擬賣地自救

有消息稱,受控股股東樂視系資金鏈危機的拖累,酷派現在也很難從銀行貸到款,遂有意騰挪公司的地產資產以自救。 此前一個月,樂視(持有酷派28.87%股份,為第一大股東)與多家地產公司談判,包括恒大、碧桂園等,目前酷派資產價值最大的是“地塊”。 雖然酷派集團CEO劉江峰否認了國內業務將轉型房地產的說法,但有分析認為,在當前的形式下,酷派賣地求生還是有可能的。 

@IHAen:所有的行業投資全部巨虧,除了那些土地,止不住那些虧損的。

@吾居榕樹下:賣了酷派,保樂視移動。維護一個手機小團隊,才能慢慢恢複。

@小幸哥:當年和周鴻祎爭得頭破血流,現在大甩賣了。

5、摩拜單車全國建成逾4000個智能停車點

摩拜單車推出了共享單車行業首個智能停車解決方案——摩拜智能停車點,首批已投入使用停車點超過4000個,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天津、南京和成都等全國主要城市。除了街邊醒目的摩拜智能停車點立牌外,用戶還可以通過手機APP查找它們的位置:將摩拜單車APP更新至v5.4.0以上版本,點擊地圖上的“P”圖標,即可查看智能停車點的位置、距離和當前停車數。

4

6、騰訊發布一個AI神器,有望攻克食管癌早篩難題

8月3日,在2017“互聯網+”數字經濟中國行·廣東峰會上,騰訊公司正式發布了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同時,騰訊公司還發起成立了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聯合實驗室,並啟動全球首個應用AI醫學影像的食管癌早篩項目的臨床預試驗。下一步,騰訊還計劃利用覓影展開食管癌公益篩查,推動醫療資源共享。

7、新京報社長戴自更離職 或將出任北京文投總經理

多位新京報人士表示,新京報社長戴自更將離職,同時在一張今日廣泛流傳的海報中,戴自更的介紹已經是“原新京報社社長”。知情人士表示,戴自更或將出任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總經理。 宋甘澍接任新京報社社長。

5

8、北上廣等多地推“共享停車”緩解“停車難”

繼網絡約車、共享單車之後,今年以來包括京滬穗等城市,在地方的停車管理條例或規定中,提出鼓勵發展“共享停車”模式。一些單位或個人將專有停車位對外開放,通過移動互聯網平臺進行分時出租。

@我是F爵爺:北京地鐵口很多車,換乘站更是無法形容的,但是郊區還不行。

@123:共享單車對交通毫無益處的。大城市交通擁堵是特定時間,特定路段的高擁堵

@偶是華為同學:解決不了,停車難的問題根本原因是特定時間內,特定地點,人流量暴增,導致停車需求暴增。共享停車只是杯水車薪。通過共享能多出幾個停車位?

9、網曝美團開啟新一輪融資,美團回應:沒有此事

昨日有自媒體稱,美團終於開始新一輪融資,此輪融資投前估值約為250億美元,較上一輪融資時的180億美元估值高出近40%。至於融資規模,有消息稱約為10億美元左右。另有線人稱,IDG將領投美團此輪融資,老虎基金也將參與投資。對此記者尋問了美團內部相關人士,該人士稱:從投資部門得到的回複是,沒有此事。

10、2017中國互聯網百強榜單揭曉:騰訊超阿里登頂,樂視出局

8月3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在北京聯合發布2017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此次騰訊超越阿里巴巴獲得榜單頭名,BAT連續五年位居前三,樂視直接出局。本次百強榜單的前十名為:騰訊、阿里巴巴、百度、京東、網易、新浪、搜狐、美團點評、攜程、360。

6

@木木凱凱:看看王者榮耀和lol,不難想象。

@嵐敏:從這個榜單可以看出中國互聯網質量還是不行。

@亂七:原來優酷土豆是阿里的,愛奇藝是百度的,搜狗是搜狐的…

11、小米可穿戴設備成全球第一,出貨量超蘋果30%

Strategy Analytics宣布17年二季度小米超越蘋果、Fitbit等知名廠商,成為智能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全球第一。2017年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領域出貨量達到2160萬臺,相比去年同期上漲8%。而小米可穿戴設備在二季度出貨量高達370萬,市場占有率達到17%。

@歡喜哥:好東西不怕賣不掉 就怕你不開放賣。

@羅蔔算子:銷售額和利潤率占比多少?

@0009:別說小米的手環cbeap,當你第一次用過小米的東西,你就很容易入坑,忍不住把它其他的東西都買了…..

12、鋼為網創始成員上演撕X大戰

今日,有自媒體爆料,浙江鋼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鋼鐵B2B平臺“鋼為網”原CEO張峻楨因涉嫌貪汙近千萬元,同時由於嚴重瀆職,致使部分用戶增值稅發票異常,公司決定對張峻楨立案調查。張峻楨表示,已經於2016年離職。而關於此次被“立案調查”,張峻楨透露稱:“原來的董事長龔年華個人欠我75萬元不肯還,溝通未果後,我打算起訴他。他反過來則說要搞臭我。目前,我已經報案了。”

13、姚長盛出任網易副總編輯,負責網易傳媒直播工作

昨日,網易傳媒宣布人事任命,任命姚長盛為網易傳媒內容部副總編輯,全面負責網易傳媒直播工作,分管直播事業中心,向網易傳媒CEO李黎匯報工作。姚長盛曾任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首席主持,先後擔任《國際雙行線》總導演、主編,《首都經濟報道》、《北京議事廳》、《盛世財經》等欄目主持人、制片人。

國外資訊

14、優衣庫推出自動售貨機

日本快時尚品牌優衣庫本月將會在美國紐約、休斯頓等10個城市的機場和商場推出自動販賣機來賣衣服。消費者可通過機器購買優衣庫LifeWear系列產品,包括T恤、保暖內衣、超輕便羽絨服等基本款產品。優衣庫美國營銷總監表示,放置在機場尤其能吸引到著急趕飛機但是又忘記帶一些衣物的乘客們。優衣庫未來會將重心放在快閃店和自動販賣機這樣新興的渠道上,來試探美國市場。

7

@AW:買過一次知道碼數基本不用再試穿,優衣庫基本不會偏碼。

@Road:我覺得這是對價值鏈(設計-采購-生產-分銷)標準化和品牌價值,商品質量高度自信心的體現。

@Lenn-_-:再加個VR好了,對著顯示器就跟穿上新衣服對著鏡子一樣。

15、Facebook將懲罰加載過慢網站頁面,以提高消息流速度

北京時間8月3日上午消息,Facebook希望讓互聯網的速度變得更快。該公司正在利用作為全球最大社交網絡的地位,去實現這一目標。從下月開始,Facebook將對用戶消息流中的文章進行過濾,懲罰頁面加載速度慢的網站,獎勵加載速度快的網站。

@競爭法:這個做法應該是有利於消費者的,但如何避免暗箱操作呢?

@windtony:這些不是已經提前加載到facebook里面了嗎?或者加載速度不是跟用戶有關麽?

16、三星手機北美市場占有率超越蘋果重回第一

據美國市場調查及咨詢公司“策略分析公司”(SA)3日發布的數據,三星電子第二季度在北美市場上的手機出貨量為1400萬部,市場份額達33.3%,超越蘋果排名第一。三星手機自2014年12月問鼎北美市場後,本次是一年來首次甩開蘋果占據榜首。

17、特斯拉將推小型SUV:暫定名ModelY,最快3年內面市

馬斯克在特斯拉財報披露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特斯拉將推出的小型SUV “Model Y”,將采用與Model 3相同的車載平臺,使得新車“更快推向市場”,最早於2020年面市。這意味著,許多為Model 3設計的懸掛部件和其他部件也可用於“Model Y”,加快開發和制造時間。

8

18、Apple Watch今年第二季度出貨量達280萬

據市場分析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的最新報告顯示,蘋果 Apple Watch 在 2017 年第二季度的出貨量為 280 萬,占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份額的 13%。

今日思想

中國人正在從“外求”變成“內求”,外求即求關系、求渠道、求機會,內求即是激發起自己的興趣、熱情、希望,當你做好自己,外界的東西就會被你吸引過來,這才是真正的“求人不如求己”的時代。

  —— 網絡

李文星 樂視 摩拜單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873

紐仕蘭新雲董事長盛文灝:中國下一輪發展的引擎是內需市場

編者按:

115日將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中國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是不一般的會展。

改革開放推升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制造給全球消費者帶來了諸多實惠,中國市場為全球經濟發展創造了巨大空間,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不一般的會展吸引了不一般的展商。目前,進口博覽會的企業招展任務已基本完成,招展情況大大超出預期。參展企業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已簽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超過160家。

這些參展企業將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世界前沿的創新科技和優質品牌產品。“CIIE進行時·高管對話欄目通過連線參展企業的高管,我們希望得以一窺進口博覽會的精彩亮點。

本期對話嘉賓:紐仕蘭新雲董事長盛文灝

紐仕蘭(Theland)是A股上市公司大康牧業(002505.SZ)一期斥資25億元引入的新西蘭高端乳品國際品牌,大康牧業是首家獲得新西蘭牧場資源的中國企業。2017年12月,紐仕蘭獲得了阿里巴巴增資,阿里巴巴遂成為紐仕蘭的大股東。

紐仕蘭新雲主要從事進口貿易業務,將原產於新西蘭的乳制品(包括鮮奶、常溫奶以及各類奶制品)在中國市場線上線下銷售。除了乳業,紐仕蘭背後的大康農業在海外的貨物資源還有巴西的雜糧,新西蘭的礦泉水、蜂蜜,越南和緬甸的活牛等,總的特點是鮮活。

Q:紐仕蘭對於此次國際進口博覽會有何期待?將會在進口博覽會中呈現哪些亮點給中國消費者?

A: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紐仕蘭將要展示出以頗具有產品力的商品。它是消費者可能此前接觸不到的最好的商品,具有國家地理標識。因為有了進口博覽會,這些產品才得以亮相。同時,也要讓消費者了解從源頭到餐桌,看到整個透明化的供應鏈。我們是全鏈路式的掌控過程,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安安全全消費。另外,我們很榮幸能夠借助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這個平臺,給予我們進一步提升學習和自我革命的機會,也讓更多人認識紐仕蘭的品牌。

Q:紐仕蘭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圖景是怎樣的?下一階段會有怎樣的發展重點?

A:紐仕蘭以打造全球差異化供應鏈集成平臺為目標,以新西蘭乳制品為載體,通過去中間化的上下遊產業鏈聯盟建立線上線下全網銷售通路布局,並依托數字化技術和品牌服務能力,提升了全產業鏈效率。目前紐仕蘭已經形成即食快銷大類的頭部品類產品群。例如新西蘭的冰川泉水、麥盧卡蜂蜜,東南亞的活體鮮牛肉,俄羅斯黑土地葵花子油等。

Q:從進入中國至今,紐仕蘭感受了怎樣的營商環境變遷?印象最深的事例?

A:過去進口乳制品的檢驗檢疫需要7至8天的時間,再加上空運,等到產品上架,保質期只剩下一半不到的時間。這不但影響消費者的消費體驗,也影響了企業銷售,使得優質的進口產品失去了競爭力。今年1月,紐仕蘭成為首批貿易便利化的代表,我們實現了清關“零等待”:鮮奶從新西蘭牧場直達中國消費者餐桌只需要三天。

第一天淩晨3~4點奶牛擠奶結束後,原奶會在5~7點進入生產基地進行巴氏殺菌和灌裝,在兩小時內“鎖鮮”。下午16點前,成品牛奶會進入貨站進行檢測,第二天中午運抵奧克蘭機場,晚上9~10點就會搭乘東方航空專機奔赴浦東國際機場。北京時間第三天早晨6點左右落地後,中午12點~15點通過海關,清關放行,晚上18點就可以到達零售終端。

Q:作為一家跨國企業,紐仕蘭將如何抓住中國擴大開放的機遇?

A:中國正在進行消費升級,下一輪發展的引擎一定是內需市場。中國現在的開放是有大國崛起、海納百川的氣度,那麽也讓世界分享中國消費升級的紅利。而中國這樣開放的姿態也給更多的全球的合作夥伴、國家能看到中國發展給世界帶來的幫助。開放過程中得利的是雙方,一方面中國消費者能夠享有全球優質的資源,另外,企業也能在開放的過程中受益。

在紐仕蘭在成立之初就定了三大戰略,即是全球資源對接中國市場,跨洋農超對接,全鏈路數字化提升消費體驗。這三大戰略所有都是圍繞國際產品、全球商品對接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我們實施這一戰略離不開中國擴大開放的背景,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各國特色優勢產品和服務出口提供了有效需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