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也瘋狂 歐美鐘情超長期國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432
看到加拿大和墨西哥發行的超長期國債受到市場熱捧,美國和西班牙也動心了。(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今年春季,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別發售了50年期和100年期國債,英國和法國也發行了50年期的債券,市場需求均表現強勁。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美國財政部已就願意購買超長期國債的數量問題征詢一級交易商的意見。“財政部是否應當考慮發行30期以上的主權債券?”
路透社援引西班牙財政部秘書長言論稱,
由於國際投資者對超長期券種的需求增加,西班牙不排除向私人投資領域配售50年期主權債券。
近幾個月以來,多國主權債券收益率持續低位徘徊,這意味著相關國家借債成本較低。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等投資者追求安全的、可提供固定回報的長期資產,因其有助於抵消那些遠遠超出了投資期限的國債展期影響。
美國財政部也熱衷於延長政府債務的平均時長,從而減少所謂的以到期債券投資收益購買新債券的“展期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超長期債券將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
而對於西班牙來說,發行債券不但可以幫助完成預算赤字目標,還能籌集償還到期債券所需的現金。西班牙是歐元區財政預算赤字最高的國家之一。此外,凈發行是不被計算在即將到期的債券成本之內的。今年以來,西班牙國債平均收益率創紀錄新低。
Guggenheim Investments首席投資官Scott Minerd表示,公司對50年期甚至100年期的國債很感興趣。
超長期債券市場將隨著時間的延長而獲得流動性,且將鼓勵更多的債券發行,並有助於資產資本的形成。
一些分析師表示,有必要發行超長期國債以鎖定當前處於歷史低位的借貸成本,尤其是在市場預期美聯儲明年將加息的前夕。野村預計,假若財政部發行超長期國債,那麽發行規模大約在400億美元至500億美元之間。不過,野村證券表示,
美國不應該急於出售超過30年的國債,因為目前有足夠的供應來滿足市場對美國長期國債的需求。
【i代言】億萬身家青年再創業:緣何鐘情一只杯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0/149311.html
i黑馬:十年前的意外收到的一只杯子,不僅成了他心愛的寶貝,也成了他心目中制造產品的標準:用心創造有藝術感的產品。這不僅讓他收獲了事業上的成功與財富,也讓他在功成名就之後發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看ocup創始人尹繼聖講訴他與一只杯子的不解之緣。
“白色情人節福利”:50個不僅性感、還能“暗送秋波”的ocup智能水杯,點擊“i代言”,1.1元開搶!
呆萌總裁與一只杯子的“半生緣”
大家好,我是ocup的創始人尹繼聖。還有幾天,就是全世界的白色情人節了。每當情人節來的時候,男孩子會買一盒巧克力,送給自己心愛的女生;而女孩子呢,可能會買一個杯子,送給自己傾慕的男生,也許是“一杯子,一輩子”的寓意,以表達自己的傾慕之心。而我這個中年人,在過去的小半生中,似乎也跟杯子結下了一段不解之緣。
十年前,我的一個瑞典朋友有一天給我帶來了兩只杯子。當我打開包裝盒之後,我簡直被它精美的設計給驚呆了。很巧的是我當時的女朋友也是一個“杯控”,她看到之後也超級喜歡。整天死纏爛打要我送給她,但是我當時真的是,太愛這個杯子了,我還是沒舍得給她。
一個杯子竟然可以如此用心地被制作出來,而且我當時我正準備制作自己的產品,就把它放在我的辦公桌上,來提醒我從此之後我也要像制作這個杯子一樣的用心的有品質的去創造我自己的產品。
發現內心,創造中國人的tea meaker
當國內的諸多廠家還是靠低價低質的山寨模式去創作自己的產品、銷售自己的產品的時候。我就時刻用這個杯子來提醒我用心的創作去設計我們自己的產品。而且我們鎖定了像瑞典、德國等這樣的高端市場。直到我們每年銷售額差不多超過三個多億。似乎業績也越來越好,但是我總覺得少點什麽東西。
我認識的一些特別喜歡喝茶的老板,在辦公室里面準備了精美的茶具,甚至聘請了漂亮的茶師,便於每天在辦公室喝到一杯好的茶。普通的白領不可能有這樣的條件啊。有一天晚上我加班到很晚,趁同事都走的時候,去把同事的辦公桌看了一個遍。當我看到他們放在桌上的杯子,有各種各樣的陶瓷杯、甚至是紙杯的時候,我覺得簡直是慘不忍睹。為什麽我們中國人的生活就過得這麽糙呢?為什麽我們不能在辦公室當中非常輕松得得到一杯好的茶呢?
我想我是一個做智能硬件的,而且我也喜歡喝茶,而且我又如此的喜歡杯子的設計。我為什麽不能去創造一款讓我們的白領們、辦公室的同事們輕松得得到一杯好茶的智能的茶杯呢?
當我這個念頭萌生的時候,我似乎找到了這麽多年中,我覺得自己缺少的那一點東西--我要創造一款屬於中國人自己的tea meaker。
智能水杯市場亂象,堅定創造決心
當我覺得我的想法比較成熟之後,有一天早上我告訴我老婆我要做一款智能水杯。結果讓我意想不到的是我老婆當時就噴了。她說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好多人做了智能水杯了。你還是好好幹你的事業吧,為什麽要去做一款破杯子呢。我明天就去給你做買一款智能水杯回來,第二天她果然給我買了一款回來。
當我看到這款杯子的造型的時候,簡直是似乎慘不忍睹。但是我還是用心得去體驗了一下它所謂的智能。當我打開說明書,看到所謂的喝水計劃的時候,我簡直是笑噴了。我一個平時得了病,都可能不按時吃藥的人,怎麽可能靠一個喝水計劃,來去讓自己變得喜歡喝水呢。
後來我在朋友圈里也跟朋友分享,沒想到的是,他們當時也有幾位買了同樣的杯子。他們告訴我早就當做筆筒了,所謂智能,根本就沒法做到智能。從此我就堅定了我要做一款真正的、健康的、有設計感的智能水杯的決心。
顏值高、真正智能的水杯是如何誕生的?
我做的這款產品顏值一定要高、一定要給人帶來健康、然後最重要的是我要做成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智能水杯。
說到顏值高,我拜訪了韓國、德國、瑞典的多位知名的設計師。最後我敲定了跟來自於丹麥的前設計協會主席Troels先生一起來合作創造這款水杯。開始合作之後,我跟他們的設計師團隊沒天沒夜地經過多番的討論,最後我們設計的圖紙竟然高過於我。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們經過多番的嘗試,從圖紙到3D打印,到試制了各種的手版,之後我們終於做成這版優雅的產品。
大家看一下ocup的廬山真面目,像不像一個美少女的優美的身體曲線,大方又不失性感.當然女孩子也不要失望,我們有一處特溫馨的設計,看像不像一個美少年的人魚線呢?
除此之外,我們還別具用心的用了磁吸附的技術、杯蓋和杯體之間用了磁的吸力.而且呢茶漏和茶蓋之間呢,也是簡單便於操作的吸附方式。這樣的當你沖完一杯茶之後,將水控出來放在杯蓋上,不會搞得到處是臟水。
為了達到健康的目的。我們選用了嬰兒奶瓶所用的高硼矽,這也是全世界最幹凈的一種食品的容器材質。而杯子的外觀,在我們經過十多次的選型之後,最終選用了來自韓國的食品級的PCDG和ABS,不僅達到百分之百的安全,而且呢可以處理成嬰兒肌膚一樣的光滑的感覺。
而開發過程當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做到真正的智能。譬如說側水量,他們都是用了稱重的技術。首先你每次喝水之前,都要放在桌子上稱一下,在我看來簡直是反人類。而且稱重怎麽會可能做到準確測量水量的效果呢?我們用了電容的技術,不管你拿在手中還是放在桌上都可以實時監測到水的容量。譬如測水溫,他們是用了傳導的技術,大家知道冬天和夏天熱傳導的速率是不一樣的。而我們用了紅外傳感的技術,既可以做到適時,還可以做到精準。
為了讓喝水做到真正的有趣,我們獨創地采用了最先進的手勢感應技術。通過左右切換,可以知道當前已喝多少水量,還可以知道當前水的溫度,還可以通過上下切換來開啟和關閉保溫和暖手的功能。除此之外,你還可以通過app看到你的伴侶有沒有及時的喝水,還可以通過app發送信息,而信息將會顯示在杯子的下方,讓彼此的關愛變得生動起來。這就是我們智能的理念讓你去享受智能,而不是為了智能而去智能。
在紐約時代廣場,讓全世界見證你的愛
近期我們在京東眾籌上發起了“為愛眾籌”的活動。凡是在此期間,支持ocup的小夥伴,我任性的決定,你都有機會獲得將你對對方愛的宣言上傳到紐約時代廣場的納斯達克大屏,讓全世界見證你的愛!這就是ocup,one cup for love。我是尹繼聖,我為ocup代言!

四季度兩融市場回暖 融資客“鐘情”制造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546.html
四季度兩融市場回暖 融資客“鐘情”制造業
一財網 荊麗娟 2015-10-28 08:58:00
近日,融資融券市場回暖,兩融余額實現破冰,在10月22日兩融余額再度沖上萬億關口,並連續三個交易日維持平穩增長。
不少投資者十分關註兩融市場經歷了怎樣的跌宕起伏?融資客再度回歸,哪些板塊和個股在兩融市場表現最為活躍?
“牛途”助推兩融市場輝煌
金融市場天然存在杠桿,而融資融券市場正是投資者加杠桿的合法之地。自2010年03月3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接受試點券商融資融券交易申報開始,融資融券交易正式進入市場操作階段。
Wind數據顯示,2010年3月底,兩融市場開放申報當天,兩融余額僅為0.07億元。在隨後五年多的時間里,兩融余額梯次攀升。
2014年是兩融市場標誌性的一年。在此之前兩融市場規模與萬億距離尚遠,2013年底兩融余額不過才3465.27億元,隨著2014年下半年牛途開啟,兩融市場在近兩年也出現了井噴式地爆發擴張。
圖1:近6年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年度變化
.png)
Wind數據顯示,2014年12月19日兩融余額首次突破萬億元,攀升至10070.11元。這種勢頭一只延續至2015年6月18日,當天兩融余額創下2.27萬億元的歷史高點,占A股流通市值的4.27%。
圖2:自2013年3月31日至今滬深兩市融資融券余額變化趨勢
.jpg)
暴跌中融資客丟盔棄甲
然而,從6月中旬A股大跌開始,滬深兩市融資融券市場也坐上了俯沖過山車,從6月18日2.27萬億的兩融余額歷史高點向下一路,至9月初跌破一萬億大關。
隨著清理場外配資風波加劇,整個九月兩融市場信心也受到波及,一降再降。至9月30號清配資接近尾聲,兩融余額也觸及年內低點,降至9067.09億元。
整個三季度兩融余額不斷下滑,從行業看,申萬二級行業中制造業、金融業融資余額縮水嚴重。個股方面,日照港(600017.SH)、國電電力(600795.SH)、中國中車(601766.SH)、長江證券(000783.SZ)、中國中鐵(601390.SH)等位居融券凈賣出量個股榜單前列。
圖3:自2015年6月15日至9月30日兩市融資凈買入額行業對比

圖4:自2015年6月15日至9月30日兩市融券凈賣出量行業對比

圖5:自2015年6月15日至9月30日兩市融券凈賣出量前十個股

雖然面度三季度市場大跌,但市場從不缺少“大膽”的融資客。Wind數據顯示,暴跌中仍有個股被融資客逆勢加杠桿。其中,城投控股(600649.SH)、紫光股份(000938.SZ)、光明乳業(600597.SH)、寶莫股份(002476.SZ)、浪潮軟件(600756.SH)、東方金鈺(600086.SH)等個股融資凈買入額排名靠前。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大跌環境中,城投控股在所有的融資標的中市場表現最為搶眼。
城投控股在2014年底因重大資產重組而停牌,半年之後在大跌初期複牌,逆勢連拉五個漲停。到了八月中旬股價一度翻了1.5倍。
圖6:自2015年6月15日至9月30日兩市融資凈買入額前十個股

四季度融資客再度活躍
市場進入金秋十月,兩融市場觸底反彈跡象明顯,兩融余額逐步回升,從10月22日兩融余額站上10012.42萬億開始,連續三天穩站萬億關口之上。
四季度伊始,滬深兩融市場再度回暖,那麽融資客在積極布局哪些行業?又“染指”了哪些個股?
第一財經《財商》(微信號:caishang02)統計顯示,10月至今,制造業、信息技術行業、房地產行業、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等領域融資凈買入額領先。其中排名第一的制造業融資凈買入額為609.35億元。
圖7:2015年10月以來兩市融資凈買入額行業對比

圖8: 2015年10月以來兩市融券凈賣出量行業對比

個股方面,東方財富(300059.SZ)、中國重工(601989.SH)、華麗家族(600503.SH)、比亞迪(002594.SZ)、伊利股份(600887.SH)等股票最受融資客追捧。其中東方財富10月至今融資凈買入額21.48億元。占東方財富A股總流通市值的2.89%。
圖9:2015年10月以來兩市融資凈買入額前十個股

兩融市場有買就有賣,10月以來,融券凈賣出量排名居前的個股依次為海南航空(600221.SH)、TCL集團(000100.SZ)、中聯重科(000157.SZ)、中國重工(601989.SH)、南方航空(600029.SH)等。
圖10:2015年10月以來兩市融券凈賣出量前十個股

編輯:黃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6家券商掛牌新三板 小券商何以鐘情新三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2528.html
6家券商掛牌新三板 小券商何以鐘情新三板?
一財網 林琴思 2016-01-21 23:26:00
Wind資訊統計顯示,目前已有六家券商掛牌新三板,分別為湘財證券、聯訊證券、開源證券、東海證券、南京證券、華龍證券。那麽新三板為何對小券商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目前券商業務競爭日益激烈,一些小券商為提升競爭力,競相掛牌新三板。華龍證券1月20日發布公告稱,21日正式登陸新三板,成為第六家在新三板掛牌的券商。交易方式為協議交易,中信證券為其主辦券商。
根據其披露的資料顯示,華龍證券主營業務為證券經紀業務、證券自營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證券信用交易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等。該公司所屬行業為資本市場服務,總股本為22億股,每股收益為0.34元。
Wind資訊統計顯示,目前已有六家券商掛牌新三板,分別為湘財證券、聯訊證券、開源證券、東海證券、南京證券、華龍證券。那麽新三板為何對小券商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png)
一位上海上市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部分小券商為了提高競爭力,想盡各種辦法掛牌新三板,這無疑可以提高知名度,且有了融資渠道,便於以後拓展業務範圍,掛牌新三板提高知名度更有利於招攬客戶,從這個角度看,也有戰略意義。
據了解,目前已經全面開放網上開戶,部分小券商往往借助同花順、大智慧、東方財富等第三方渠道,把自己的開戶通道掛上去,通過低傭金(萬2、萬2.5左右)招攬客戶。而小券商相較於大券商,客戶體量較小,而客戶群體並非一朝一夕能夠積攢。
有分析人士稱,小券商要在傳統經濟業務上又打的作為著實不易,他們可能會把公司的業務重點放在經濟業務之外,比如承銷保薦、資產管理等等,開展這些業務又勢必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所以通過掛牌新三板來做融資也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
對於上市主板的嚴苛要求,上新三板的門檻相對較低。據了解,掛牌新三板無硬性財務指標要求,現有規則更看重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對營收、凈利潤等財務指標無硬性要求;且掛牌成本低、周期短,公司支付給各個中介的費用不到主板、創業板的十分之一,且地方政府一般會提供財政補貼,企業的改制、掛牌成本相對較低。
據一位券商人士介紹,除了上新三板的門檻相對較低外,小券商若在新三板發展較好的話,可以實現轉板,也就是通過“綠色通道”,從新三板過度到創業板或中小板,小券商直接上主板、創業板的話對公司各方面要求太多了。
編輯:王樂
庫克的中國情節:示好、鐘情、迎合、討寵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2/154812.shtml
導讀 : 對於國內的手機廠商來說,當蘋果對中國市場“奮不顧身”的時候,你們做好應對的準備了嗎?

2016年的蘋果春季發布會業已落幕,果粉們期待已久的iPhone 5SE、iPad Pro mini以及新款Apple Watch如約到來,中國也再度成為新品的首發市場。
從2012年開始,蘋果對中國的態度從“高冷”轉向溫和,iPhone的銷量也隨著感情的升溫而水漲船高,而這一切似乎和庫克對中國的感情不無關系。我們不妨從產品、態度、銷量這三個線索來扒一扒庫克對中國的感情變化。
第一個階段(2012—2013年):示好
2012年初,iPhone 4S在中國發售,位於三里屯的Apple Store遭遇黃牛圍堵,一些排隊者甚至因為沒能買到手機向零售店投擲雞蛋。庫克公開表態對中國的旺盛需求感到“震驚”,與之同時,蘋果也開始全力對中國展開“追求”。
不久後,庫克第一次正式訪問中國,和喬布斯從未造訪中國的態度截然相反,盡管目的和危機公關有很大的關系。2012年前後,蘋果在中國大概發生了這樣幾件事:唯冠科技起訴蘋果iPad商標侵權,韓寒等22位作家起訴蘋果侵犯個人著作權,以及媒體紛紛報道的蘋果血汗工廠事件。不過,庫克的公開表態表現出了他對中國市場的情有獨鐘,隨後蘋果支付6000萬美元和解了iPad商標案,賠償中國作家維權聯盟41.2萬,並承諾將改善處理備受詬病的蘋果代工廠工作條件惡劣等問題。
2012年秋iPhone 5發布,雖然大陸市場不在首發名單內,在聯通和電信兩個運營商“話費補貼”等促銷活動下,第一個周末銷量就達到了200萬臺,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創造了歷史新高,市場份額占到了7.5%。而從蘋果2012年Q4的財報來看,蘋果亞太區業務同比增長了25%,中國市場對這塊業務的貢獻達到2/3。與之同時,Apple Store的數量也從2011年末的6家(香港1家)增加到了11家(香港新增兩家,北京、深圳、成都各一家)。
庫克和它的蘋果第一次在中國市場嘗到了甜頭,並開始在產品上示好中國用戶。相比於iPhone 4S,iPhone 5對普通話和一些方言有了更好的支持,iBook中新增了中文圖書等等。更重要的是,iPhone在中國有了更大的知名度,甚至出現了“賣腎買iPhone”等一系列沸沸揚揚的事件。
第二個階段(2013—2014年):鐘情
2013年的315晚會,央視把矛頭指向了蘋果,雖然庫克剛剛在兩個月前第二次訪問了中國。然而在央視的問題上,蘋果的表現卻有些遲疑,在國內媒體連續數天的炮轟下,蘋果的股價竟一度下跌了3.11%。盡管庫克後來兩次致歉中國用戶,依然暴露出了蘋果對中國市場的不了解。
但是,2013年的開局不順,並沒有影響庫克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尤其是在蘋果大中華區第三財季營收同比上季度足足下跌了43個百分點的時候,庫克依然對中國市場保持樂觀。蘋果的策略很直接,當年的秋季發布會上,中國首次成為iPhone 5S和iPhone 5C的首發市場,而在市場份額上,蘋果在9月份在華的市場份額為3%,到了十月份這個數字已經暴漲到了12%,並一舉成為中國市場上的第三大智能手機生產廠商。除此之外,iOS 7的扁平化設計在中國成為一股風潮,幾乎所有的國產手機廠商都在向蘋果看齊,蘋果也順勢成了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標桿。
而在渠道上,庫克更加表現出了對中國市場的鐘情,中國移動出現在了蘋果和合作名單里,Apple Store在大陸的店鋪數量首次達到了兩位數。如果說庫克在2012年對中國市場的示好還只是看到了銷量增長的潛力,在2013年蘋果銷量增長下滑到谷底的時候,庫克依然對中國市場青睞有加,大抵是因為“愛”吧。
不管怎麽說,蘋果終於可以在中國市場和三星分庭抗衡,盡管銷量上仍和三星有些差距,卻裹走了中國高端市場過半的利潤。而在那個時候,國產手機正興起一股“學小米反小米”的大浪,性價比也近乎成為衡量產品競爭力的唯一籌碼。可以這麽說,蘋果當時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在國產手機廠商的意料之外,卻是在庫克的意料之中的。
第三個階段(2014—2015年):迎合
到2014年初的時候,相信所有的華爾街分析師都不會對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前景表示擔憂。而這時,庫克的態度也開始從鐘情轉向迎合。
那一年,庫克兩度訪問中國,第一次是正是敲定了和中國移動的合作,加大了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砝碼。第二次訪華是在10月份,無論是行程、表態還是和媒體的接觸,庫克和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都上升了一個新高度。主要來看,庫克的態度主要有三點,一是參觀富士康和Apple Store,和女工交流的照片更是流傳於互聯網,蘋果在員工關懷上做出了新榜樣;二是多次強調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並向媒體表示說要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包括慈善、擴增渠道、保證供應鏈等;三是取信中國政府,2014年10月份的時候,蘋果宣布中國用戶的數據將轉存至中國電信的雲服務存儲器上。誠然,在棱鏡門事件發生後,蘋果也開始用實際行動來取信中國政府。
當然,庫克還選擇了在產品上迎合用戶。即便iPhone 6因為一系列原因未能在中國首發,但4.7寸和5.5寸的屏幕還是打動了不少中國用戶。在2014年第四季度,蘋果共出售了6930萬支iPhone,中國區的銷量占到總銷量的35%,超過美國區24%的占比,成為了全球最大的iPhone消費市場。此時,蘋果在中國大陸的零售店數量已經達到了18家,並且表示將在2015年的時候增加到40家。更重要的是,蘋果在天貓上開出了首家旗艦店,開始迎合中國用戶網購的消費習慣。
這一階段,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量迎來了另一個高潮,庫克也一次又一次的強調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原因不言而喻。
第四個階段(2015年至今):討寵
2015年10月份,蘋果公布了2015財年第四財季財報,大中華區營收為125.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2.92億美元增長99%,但比上一財季的132.30億美元下滑了5%。而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財報中,大中華區營收為183.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1.44 億美元,增長 14%。大中華區銷量增長的下滑應該是在庫克預料之內的,畢竟美洲和日本市場的銷量已經有所下降。華爾街的分析師將大中華區作為iPhone銷量是否封頂的關鍵,庫克對中國的感情也進入到了討寵階段。
iPhone 6S和iPhone 6S Puls的發布,並未為蘋果贏來太多的贊嘆,畢竟只是較於前代產品的小幅度升級。不過,為了討寵中國用戶,新iPhone迎來了一個新顏色—玫瑰金,後來的銷量也證明了中國用戶對這一顏色的無比青睞。但是,iPhone 6S後外界對蘋果的銷量並不看好,想要支撐起蘋果日益增高的股價,繼續向中國用戶討寵,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於是乎,iPhone 5SE出現在了2016年的春季發布會上,雖然蘋果此前並沒有在春季發布會上發布手機的慣例。
iPhone 5SE討寵中國用戶的意圖似乎比iPhone 6S還要明顯,特別是在價格和中國市場的首發方面。在筆者看來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美國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分析師基尼·蒙斯特調查後發現,約有20%的美國消費者偏愛4英寸手機,更有數據調查機構指出約有1.8億部4英寸及以下的iPhone在使用。蘋果也在發布會上給出了4英寸iPhone近期3000萬銷量的數據。而iPhone 5S無論是配置還是價格,都已經到了淘汰的邊緣,蘋果在這個時候推出小屏幕的iPhone新品,勢必將加速這部分用戶的換機速度。回到中國市場來講,得益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小屏iPhone似乎也有一個相當規模的市場亟待挖掘,而蘋果也在發布會上特意強調了中國市場對小屏iPhone的需求。
2、iPhone 5SE在售價上直指國產高端產品。華為、vivo等已經向4000元以上市場發起沖擊,而從iPhone 5SE 399美元的定價來看,或許會對國產手機的高端定價進行截流。一方面,除了屏幕尺寸和3D Touch,iPhone 5SE繼承了iPhone 6S的所有配置,對很多安卓用戶來說,iPhone 5SE在性價比的吸引力不容小覷。另一方面,中國消費者或多或少有些蘋果情節,得益於iOS在用戶體驗上的優勢,小屏的iPhone在銷量上截胡同價位的安卓旗艦也並非沒有可能。
3、蘋果2015年秋季發布會已經過去半年,在時間上來說屬於iPhone銷量的淡季,尤其在三星、LG、華為等不斷發布新品的情況下,iPhone的銷量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蘋果在這個時候推出4英寸的新品出來,既有前面所說爭取小屏手機用戶的作用,也可以讓媒體和消費者的關註聚焦在蘋果身上。而且,從iPhone 5SE的外觀和配置來看,並不需要太多的研發成本,價格上也不會對幾個月後的iPhone 7造成太大的影響,iPhone 5SE的到來或許就是為了討寵消費者。
4、我們是應該重新審視蘋果了,而它從來都不是一家單純的手機企業,更不是死磕iPhone銷量生存的科技巨頭。在喬布斯去世之後,蘋果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通過更廉價的iPhone產品來增大服務盈利的可能性,並拉動iPad、Apple Watch、MacBook等產品的銷量也不是不可行。至少蘋果已經推出了Apple Pay,並把它帶到了中國市場,Apple Music也積累了大批的付費用戶,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服務出現。
總的來說,中國市場的命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蘋果的未來,在今年春季發布會上,從一開始中國就占據了不小的篇幅,iPhone 5SE的定價也大有瞄準中國市場的意圖。那麽,對國內的手機廠商來說,當蘋果對中國市場“奮不顧身”的時候,你們做好應對的準備了嗎?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Alter,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鐘情瑞士企業 海航又拿下瑞航技術延伸產業鏈
第一財經記者今日獲悉,穆巴達拉發展公司(下稱“穆巴達拉”)同意將其手中瑞航技術80%的股權出售給海航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海航航空”)。
總部位於蘇黎世的瑞航技術是一家集機身、發動機、航材服務和航空技術培訓為一體的獨立第三方綜合性MRO服務商和供應商,基於其世界一流的服務質量及其長期建立的技術人員資源,瑞航技術擁有創新型的定制解決方案以及世界級的服務標準。
據記者了解,穆巴達拉作為一家位於阿布紮比的投資發展公司,目前是瑞航技術的唯一股東,並將在交易後繼續持有瑞航技術20%的股份。
未來收購完成之後,瑞航技術仍將在海航集團的航空產業集團中獨立運營,並繼續擴展其全球業務,就飛機、發動機和航材提供MRO整體解決方案,並與包括全服務航空公司、低成本航空公司、飛機租賃商以及原始設備制造商在內的多元化客戶群體建立長久的合作夥伴關系。
瑞航技術首席執行官Jeremy Remacha表示,現階段,瑞航技術除了繼續為現有的客戶,如阿提哈德航空等,提供優質的服務以外,還致力於開發亞太地區潛在客戶,為他們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在海航航空全產業鏈的支持下,我們相信將在中國市場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值得註意的是,目前在海航集團旗下,已經在境內運營著海航技術,境外運營著myTECHNIC等多家航空維修技術企業,此次收購瑞航技術後,有望將雙方在資源、市場、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整合,並幫助瑞航技術更好地開拓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
收購瑞航技術是海航集團再一次向瑞士企業拋出橄欖枝。在此之前,海航曾在去年收購了瑞士另一家企業Swissport100%股權,後者是世界最大航空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最近又宣布將全球第二大航空配餐公司收入囊中,總部同樣位於瑞士。
而在過去一年里,海航集團進行了一系列航空及其上下遊、酒店、地產等領域的收購,幾乎平均每月一筆。
記者梳理海航的海外收購標的發現,與三大國有航空不同的是,海航的國際化布局不僅限於開通新航線,而是通過收購國外的公司來打造完整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鏈。其投資方向主要是兩方面,一是業務布局,二是資產配置。
業務布局方面,主要是在航空主業、輔業以及旅遊、酒店等上下遊的延伸,比如投資藍鷹航空、巴西蔚藍航空、澳洲維珍航空,收購紅獅酒店、卡爾森酒店等;資產配置方面,主要在倫敦投資了兩個地產項目,還收購了美國曼哈頓的地標建築。
多位行業分析人士認為,從海航集團海外投資的思路來看,是希望將航空和旅遊產業鏈打通,以航空運輸、旅行社、酒店、金融及支付、技術等產業為基礎完善一站式旅遊服務,並將地區型航空公司以及海外參股的航空公司資源整合起來,加速“大旅遊”產業的布局。畢竟現在全球經濟低迷,海外企業的估值和海外融資成本都相對較低,此時可以進行低成本擴張,,利用良機打入海外市場,提升品牌國際競爭力。而後續的資產和業務板塊的整合對收購效果的落實也很重要,比如將海外航線與投資的海外酒店、地面服務、維修以及配餐資源協同。
據記者了解,目前海航集團仍在尋求更多海外資產標的的投資,而內部資產和業務板塊的重整也在醞釀。對於大規模海外並購的錢從哪來,海航集團首席執行官兼投資總裁黃琪珺接受外媒采訪時曾透露,公司的並購資金來源主要是經營現金流、資本市場、國內的私募股權基金、社會化基金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
值得註意的是,在近期國家發改委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司發布的“鼓勵試點企業境內母公司直接發行外債”的公告中,海航和華為是21家試點企業中的唯一兩家非國有控股企業。

附:2015~2016年海航海外收購清單
2015年度
5月26日
花銷:1300萬美元
南非商務航空6.2%股份
南非商務航空集團(Comair Limited)發布股權變更公告,南非商務航空股東Thelo Aviation Consortium出售其全部股份,海航集團旗下荷蘭的全資子公司支付1.6億南非蘭特(1300萬美元)獲得南非商務航空集團6.2%的股份。
6月17日
花銷:約2150萬美元
紅獅酒店公司15%的股份
海航集團從一家位於西雅圖的投資基金收購了紅獅酒店公司15%的股份,以擴張其在北美地區的酒店品牌與產業。公告中沒有披露海航的收購價格。若按紅獅周二7.21美元的收盤價計算,海航需為此支付2150萬美元。
7月30日
花銷:175億元人民幣
瑞士空港100%股權
海航集團在瑞士蘇黎世與私募股權基金PAI Partners簽署協議,全資收購後者持有的全球最大航空地面服務及貨運服務供應商瑞士空港公司(Swissport)100%股權。瑞士空港公司在48個國家開展業務,每年營業收入達30億瑞士法郎。
8月10日
花銷:160億元人民幣
愛爾蘭飛機租賃100%股權
渤海租賃與Avolon簽署《排他性協議》,擬以32美元/股的價格收購愛爾蘭飛機租賃公司100%股權,預計收購總價款約26.38億美元。分析師表示,成功收購Avolon使渤海租賃在成為世界第一大集裝箱租賃公司之後,躋身國際飛機租賃業務的一線陣營。
8月28日
花銷:不詳
倫敦路透社總部大樓
海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約收購傳媒巨頭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這是海航集團在倫敦的首個重大收購項目。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位於倫敦金絲雀碼頭金融區核心位置,是倫敦標誌性建築之一。
11月24日
花銷:4.5億美元
巴西第三大航空23.7%股份
海航集團出資4.5億美元收購巴西蔚藍航空23.7%的股權,成為後者最大的單一股東。海航稱,雙方將合作發展航班共享、開發新航線以及擴大常旅客計劃。在其看來,雙方合作將長期受惠於中巴兩大全球貿易夥伴的龐大乘客量。

2016年度
2月17日
花銷:60億美元
美國IT分銷商英邁
美國當地時間2月17日,海航集團宣布擬以60億美元收購美國IT產品服務分銷商英邁(Ingram Micro)。具體的收購協議由海航集團旗下天津天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創下中國企業收購美國IT公司最高金額紀錄。
4月5日
花銷:4.63億美元
曼哈頓地標建築 850 3rd Avenue
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同賣方Shorenstein Realty Service以4.63億美元在紐約曼哈頓完成第二棟寫字樓(8503rdAVE)的收購交易。該寫字樓位於紐約最黃金地段,總面積61.7萬平方英尺,周邊有中央車站、聯合國總部等地標建築及眾多世界五百強企業,是海航在美國投資的第一棟A級寫字樓。
4月11日
花銷:近15億美元
瑞士航空服務公司Gategroup
海航集團提出以每股53瑞士法郎的價格收購Gategroup,得到Gategroup董事會的一致贊成。雙方在聯合公告中稱,在股票完全稀釋的基礎上,上述收購價對Gategroup的估值約為14億瑞郎(14.7億美元)。
4月15日
花銷:不詳
英國外幣兌換運營商ICE
海航已達成協議收購ICE。這是中國企業向亞洲以外地區擴張業務的背景下,對歐洲投資熱潮中的最新收購案。海航未透露交易條款。
4月19日
花銷:1.31億英鎊
17 Columbus Courtyard 倫敦金絲雀碼頭商廈
海航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已同意以1.31億英鎊(合1.89億美元)購買倫敦的一處商用物業。據道瓊斯消息,海航國際投資表示,計劃購買位於倫敦金絲雀碼頭的一棟名為“17 Columbus Courtyard”的商業大廈,賣方為Fourteen Ninety Two Ltd.。該物業總樓面面積為195443平方英尺(約合18157.25平方米),現租予一家投資銀行,年租金約為640萬英鎊(約合922.37萬美元)。
4月28日
花銷:不詳
全盤收購卡爾森酒店
4月28日,海航旅遊集團與卡爾森集團(Carlson Hospitality Group,Inc.)宣布達成協議,海航旅遊集團將全盤收購卡爾森酒店集團,以及後者持有的瑞德酒店集團(RezidorHotelGroup,AB)一半以上的股權。對於協議的收購價格,交易雙方均沒有披露。
5月31日
花銷:1.14億美元
維珍澳洲航空
維珍澳洲航空(Virgin Australia)(VAH.AX)已與海航集團達成協議,海航將通過供股向其投資1.59億澳元(1.14億美元)。
7月7日
海航確認收到Gategroup共計61.76%的股票出售,加上Gategroup自身仍然持有的620641股,交易雙方合計擁有公司63.6%的所有權和投票權。
恐怖襲擊“鐘情”法國 並非僅僅是移民問題
7月14日,法國尼斯發生的恐怖襲擊案件,給這個國度再度帶來了舉國悲傷的氣氛。也不禁讓人疑問,為什麽又是歐洲?為什麽總是法國?
自去年1月巴黎《查理周刊》編輯部遇襲以來,法國多地不斷發生恐襲,直到11·13巴黎特大恐怖襲擊將這一系列事件推向頂點,迫使整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而就在歐洲杯剛剛過去不久的國慶之日,南部旅遊城市尼斯卻不幸地再次遭到了襲擊。當然,這些恐怖襲擊本身在性質上就有所區別。《查理周刊》與11·13巴黎的恐襲帶有更為明顯的伊斯蘭國(ISIS)操縱色彩,襲擊者具有明確的宗教或政治訴求,並與伊斯蘭國組織有直接的聯系。
對於近日的尼斯事件,盡管伊斯蘭國已宣稱負責,但法國警方仍未確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正式效忠為聖戰戰士。而通過對其前妻、父親、鄰居等人的采訪,嫌犯更多地被描述為一個並不虔誠甚至從不禱告、上清真寺卻有嚴重暴力傾向的精神病患者。但由於該嫌疑人具有突尼斯裔的身份,此次恐襲仍不可避免地被貼上伊斯蘭宗教和移民的標簽。
毋庸置疑,移民確實是西歐各國容易被恐怖襲擊者得手的一個原因。以法國為例,其南部地中海沿岸北非移民歷史悠久,伊斯蘭屬性強烈。比如法國的著名球星齊達內即為阿爾及利亞裔,該國與突尼斯同樣曾屬法國殖民地,法語至今為當地通用語,這也是為什麽法國成為了歐洲中北非、中東移民社區最為龐大的國家。來自伊斯蘭家庭的青年自然更容易接受極端組織的“洗腦”,那麽這些通過合法手段進入的移民甚至二代移民,都存在著在境內為極端組織效力的潛在性。而這些人的合法身份可能幫助他們逃過警察的搜索,比如這次的恐怖襲擊者就不在官方的觀察名單上。
但需要甄別的是,法國的移民與最近的歐盟難民湧入並不是同一個問題。近幾年每年法國入籍人口都在10萬人左右,但大都是已在法國居住5~10年的人,而非中東難民。法國接受的敘利亞難民數還不到德國的一半。這些已在法國定居多年的移民,大多即為上述來自北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等國的穆斯林。與英國不同,法國的移民政策被稱為“共和模式”,即以制度化方式弱化移民的族群意識,在吸納移民時甚至不會登記其原國籍與宗教,也就是在政策結構上一視同仁。但實際上這一理想化的模式很難真正的推行,移民們仍舊傾向於形成聚集區,從20世紀60年代大批北非移民進入以來,已經形成了大量所謂“城市敏感地區(zone urbaine sensible)”的治安事件高發區。時至今日,這些仍未被完全消化的移民最終成為了法國難以招架恐襲的重要因素。
其次,相比於美國,歐洲整體的反恐投入都較弱。美國自9·11後反恐投入與它的軍費開支一樣不斷攀升,已達到每年470多億美元,而法國每年才投入六、七億美元。同時,歐洲國家的很多政策也不利於反恐的開展。就在7月5日,法國的一項議會調查已發現在上一年中,信息搜集和分析的失敗導致政府無法有效防範襲擊。正如法國政府發言人所說,國家不可能在每一個城市每十米設立一個警察。如果不能盡可能全面地掌握情報,即使持續國家緊急狀態也無濟於事。
再者,奧朗德政府本身的政策方向,也是其屢屢成為襲擊對象的一大誘因。奧朗德上臺後,不僅對德國占主導地位有所不滿,隱隱動搖了默克爾與薩科齊建立的法德歐盟軸心,其對內對外的社會黨意識形態也相當濃厚。比如他非常熱衷於推進非洲和中東的民主進程,並且對外態度強硬。和以往歷屆法國社會黨左翼政府不同,奧朗德上任後十分熱衷於參與中東地區的軍事行動,不僅延續了右翼薩科齊政府在環地中海地區的一系列幹預政策與措施,還積極參與了對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的空襲。
發生尼斯恐襲後,奧朗德還宣布將繼續並“進一步加強”法軍在敘利亞、伊拉克境內針對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如今這項軍事行動兵力投入已達萬人,耗資巨大卻收效甚微,而國內卻處於風雨飄蕩之中。對內,奧朗德政府表現出對原教旨行為的不寬容、不妥協,在推行諸如“反罩袍法案”等“去原教旨化”方面十分堅決;然而同時奧朗德又放寬移民政策,並試圖修複法非關系,吸收更多來自中北非的移民。但奧朗德政府卻沒有成功推出與之配套的有效刺激經濟上行的措施,在歐元區深陷泥沼多時的情況下,法國同樣面臨著高福利下的財政窘境。然而奧朗德放棄了前任薩科齊削減開支的做法,繼續維持左翼政府一貫的“發糖”策略,卻也沒有成功找到開源的方法。這些種種政策與問題,無疑讓法國吸引了境外恐怖份子的註意,也激化了國內的社會矛盾,不安定因素與日俱增。
盡管現在法國延長緊急狀態時間,加大反恐力度,但現行方法的有效程度備受質疑。畢竟這一次的尼斯恐怖襲擊,嚴格來說都不能算是極端組織鼓勵的“獨狼”行動,更多地是一個具有反社會人格的精神病患者恰好是穆斯林的巧合。那麽在國內擁有大量伊斯蘭移民的情況下,任何接受伊斯蘭國洗腦與援助的人都有可能給無辜群眾帶來更大的傷害。
法國現在難以解決的恐襲問題,是後殖民時代的遺留病痛,是應對現代高科技高隱蔽恐怖襲擊的機制缺失,也是法國政府對內無力於經濟疲軟對外政策不當的苦果。面對接連不斷的恐怖襲擊,法國政府或許是時候反思其政策導向是否已經進入一個誤區,通過對外幹涉是否真的有助於重建法國地位。面對下一年的總統選舉,法國人民或許也是時候反思一味要求高福利保障,是否已讓法國陷入無力發展亦無力反恐的尷尬境地。
泰康投資經:保險公司鐘情拍賣
除了地產、金融,保險公司亦出手拍賣行。

有消息稱,美國證監會披露的資料顯示,泰康人壽集團在過去的一個多月內,連續數次出手增持蘇富比股份,買入價格從每股29.61美元至31.99美元不等,泰康人壽成為全球最大的拍賣行之一蘇富比(Sotheby’s)的最大股東。泰康人壽目前尚未對此事公開置評。
值得關註的是,鐘情拍賣並非保險行業普遍的特點,而是泰康人壽的“個性”。公開的資料顯示,泰康人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陳東升正是中國嘉德拍賣的創辦人,公開資料顯示,泰康人壽的第一大股東為嘉德國際,持股比例23.77%。

2014 年5月9日,陳東升曾出現在新書《一槌定音——我與嘉德二十年》的發布會上,他曾在書中的自序中寫道:“我感觸很深,拍賣是個很有意思的行業,和所有產業都不一樣,非常的奇妙,跨越空間、穿越時間。”
作為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風向標”,嘉德早年借鑒了蘇富比的運作模式。在《一槌定音——我與嘉德二十年》中曾提及,“Sothebys和Christies拍賣行是國際上最老牌的兩大拍賣行,也是至今最大的、最有影響的兩大拍賣行。現在大家都稱它們為‘蘇富比’和‘佳士得’,但在我創辦嘉德的時代它們的中文名字是音譯的‘索斯比’和‘克里斯蒂’。對於我們這一代人,‘索斯比’與‘蘇富比’的不同之處是‘索斯比’充滿了那個時代的氣息和特征,甚至具有某種象征意義,所以在這里我要沿用它當時的名字。”

實際上,近年來泰康人壽除了在養老社區上頗為引人註目之外,海外收購和投資亦屢被提及。今年1月,泰康人壽競購倫敦金融城Milton Gate辦公樓的交易已順利完成合同交換,交易金額1.98億英鎊,該物業是泰康人壽在海外投資收購的首個房地產項目。
近段時間,泰康人壽亦高調出場,連續與成都市、江蘇省、山東省、招商局集團等簽訂戰略協議,在另類投資方面,泰康人壽、泰康資產入股國投信托(入股後更名為“國投泰康信托”),搭建起股權投資、債權投資、養老社區發展方面的金融產品創新平臺。
今年上半年,泰康人壽的規模保費為818億元,管理資產超8300億元。投資方面,陳東升曾在近日和媒體的一項交流中表示:“險資作為長期資金的供應者之一,核心就是尋找長期穩定的投資資產。這類資產無非幾類股權、債券、還有基礎設施。其中,商業地產是基礎設施的重要領域,包括了寫字樓、商場,也包括醫療養老、倉庫物流碼頭。我們根據險資特性,在基礎設施領域戰略投資醫療養老類的商業地產。”
CBNData跑步大數據:女生偏愛跑步器械 男生鐘情可穿戴設備
奧運賽事正在里約如火如荼進行,大家的運動熱情也隨之高漲。受國家政策的開放、基礎設施的完善、社交媒體的發展等多方面影響,跑步運動普及率不斷上升,如今逐漸成為一種健康時尚的新生活方式。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發布《運動消費大數據報告》系列首篇之跑步篇(下稱“報告”)顯示,隨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升,人們越來越註重健康,體育用品產業占到GDP的比重穩定上升,行業規模持續擴大。
健身最基礎也是最受歡迎的項目是跑步。目前男生是線上跑步運動消費的主力,但女生也不甘落後,大有平分天下之勢。其中,23~28歲的年輕人是跑步運動消費的主力,29~35歲的人群消費支出也相當高。

跑步運動,最基礎的裝備就是一雙好跑鞋。目前一線跑步鞋服品牌仍然占到半壁以上的江山,但國產品牌漲幅巨大,市場前景看好。早期人們對跑步裝備的需求單一,最近幾年來人們對跑步裝備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產品也愈發豐富:從各種智能可穿戴設備,再到跑步機橢圓儀等大型設備成了新的消費增長熱點。在這些非基礎裝備中,女生更偏愛跑步器械,男生則鐘情可穿戴設備。在眾多的健身器械中,跑步機男女通吃,仍然是當仁不讓的網紅熱銷單品。



在跑步時間方面,都市人群白天工作繁忙,因此晚間18~21點是近半數跑者最愛的跑步時間段。季節方面,大家都喜歡在夏季燃燒脂肪,盡情運動;冬季窩在家中,跑者跑步距離大大下降。


跑步消費的線上消費人群正逐漸從長三角、珠三角發達區域輻射到中西部省份。最愛跑步的十大城市中,二線城市完勝一線城市,一線城市中僅有上海入圍十強。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