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重慶啤酒金字塔崩塌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17/100339333.html

 連續七個跌停,市值跌去一半,且尚無止跌跡象,這也許還未到重慶啤酒研發乙肝疫苗神話破滅後的大結局。

  12月16日,復牌後的重慶啤酒(600132.SH)股價跌至38.76元,與11月25日停牌前的81.06元相比,市值跌去一半,銜金鑄塔的各路資金嚴重受損。

  重慶啤酒第十大股東中國人壽(601628.SH)12月15日A股跌幅逾8%,盤中觸及跌停。

  此前重慶啤酒股份董事會公佈的乙肝疫苗二期臨床研究「主要療效指標」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其重金開發的「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在對乙肝的療效上與安慰劑相比並無統計學差異,這是引發股價七跌停的關鍵信息。

  12月15日晚間,重慶啤酒公告稱,乙肝疫苗臨床試驗正在進行,預計可能2012年1月出分析報告。

  同日晚間,重倉重慶啤酒4500萬股、持股逾9%的大成基金,在深受外界質疑之下書面接受財新《新世紀》的採訪,詳細解釋此項投資的緣由,認為據重慶啤酒公佈的數據片段無法得出結論。

高難度的疫苗研究

  重慶啤酒的疫苗神話講了13年。

  重慶啤酒於1997年10月30日上市,上市不到一年,即收購佳辰生物,後又將持股比例增至93.1%。佳辰生物的目標即為研發乙肝疫苗,負責 人為第三軍醫大學的教授吳玉章和邊疆。吳玉章在2002年提出「基於表位的疫苗設計」的技術路線。2005年底,重慶啤酒為了獎勵吳玉章教授,無償贈予吳 玉章5%的股權,贈予邊疆3%的股權,以當時淨資產估價合計價值在800萬元左右。

  以現有治療方法的侷限,以及廣泛存在的乙肝恐慌和乙肝歧視,新型乙肝藥物備受期待,其中包括治療性乙肝疫苗。

  但乙肝疫苗的研製難度非常大,業界一般認為其研究難度不比艾滋病疫苗低,而艾滋病疫苗研製幾十年亦無顯著進展。

  國內另一款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治療性乙肝疫苗始於1988年,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聞玉梅領導研製,名為「抗原-抗體複合型治療性乙肝疫苗」,也未有實驗成功的消息傳出。

  吳玉章團隊研發的乙肝疫苗二期臨床實驗由擔任組長單位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負責,實驗為隨機、雙盲實驗,有安慰劑對照。

  據重慶啤酒12月7日披露的結果,「治療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在對乙肝的療效上與安慰劑相比並無統計學差異。一位市場分析人士稱,這相當於宣佈疫苗等同生理鹽水療效。

  中國的新藥上市前均須通過動物試驗及三期臨床試驗。美國的新藥研發失敗率,在二期臨床階段高達95%。重慶啤酒的乙肝疫苗距離成功具極高不確定性,但對二級市場股價的推動卻唯有用「瘋狂」來形容。

  如果重啤的前述公告代表了最終的臨床試驗結果,無異於宣告重慶啤酒十年營造的乙肝疫苗概念灰飛煙滅。

沙地建塔

  投資重慶啤酒的主力從來都是機構,從有機構投資者統計數據的2003年開始,重慶啤酒就被機構重倉。

  從2003年的國泰君安、申銀萬國到2006年的華安基金、東方證券、國聯證券、銀河基金、長城基金、上投摩根、宏源證券、長盛基金、華夏基金等機構,再到2009年進場並依然堅守的大成基金,重慶啤酒的乙肝疫苗概念引得機構投資者追捧連連。

  「我是學生物的,重慶啤酒的乙肝疫苗題材,我從來沒有相信,我也從來沒有投資過。(投資者)願賭就得服輸。」談起重慶啤酒乙肝疫苗概念,上海一位基金經理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

  從2009年開始,賣方分析師著力向買方推薦重慶啤酒,把乙肝疫苗作為最前沿的醫藥學術產品。興業證券分析師王晞發佈21篇研究報告,認定該疫苗「前景一片光明」,並「強烈推薦」。

  2009年年報顯示,能夠數得到的機構基本都參與該股,到2010年一季度,這些基金又都退出來了,僅剩大成、南方、華夏和東北證券寥寥數家機構。

  2011年中報,57只不同機構下屬基金持有重慶啤酒,機構參與熱情達到頂峰。三季報則顯示,大成基金、中國人壽、易方達等機構投資人均不同程度重倉重慶啤酒。

   一位啤酒行業研究員向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如果不計算乙肝題材,重慶啤酒行業的啤酒市值大概在35億到40億元之間。重慶啤酒此次停牌前,總體市值近400億元,意味著股價跌去90%才算合理。

停牌謎團

  重慶啤酒11月24日即發佈乙肝疫苗項目提示性公告,稱將於三天後公佈乙肝疫苗臨床試驗結果,並宣佈股票將於11月28日起停牌。

  「為何要提前兩個交易日宣佈停牌,這史無前例,很奇怪。」一位醫藥行業資深研究員表示。

  讓人驚訝的是重慶啤酒11月24日和25日兩天的巨大交易量。此前重慶啤酒最大日成交量為488萬股,但11月24日、25日卻分別達到573萬股和1576萬股的歷史峰值。11月25日,停牌前最後一個交易日,重慶啤酒以漲停報收。

  根據上交所的數據,11月24日賣出的前五大賬戶均為機構專用賬戶,共計賣出3778萬元,其中東北證券賣出2066萬元,賣出機構賬戶還包括國泰君安、宏源證券以及國盛證券旗下的營業部。

  11月25日,根據上交所的數據,機構仍是拋售的主力。其中一個機構拋售獲利3667萬元,另一機構3311萬元,華泰、中信、浙商名下券商營業部也是拋售前五大主力。

  中信證券一位人士透露,停牌前有兩種不同版本的消息傳出,一說成功,一說失敗,讓人費解。

  更令人不解的是,旗下有九隻基金持有重啤的大成基金在獲利3倍的情況下堅守不出。

  其中,據公開淨值和三季報進行估算,從11月22日起,大成創新成長基金持有重慶啤酒的比例已經顯著超過其基金淨值的10%,達到11%和12%。

  據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說,大成基金違規超比例持股問題在重慶啤酒公告前已暴露,但大成基金沒有在11月24日、25日重慶啤酒公告前暴漲的兩天進行有效減倉,而到重慶啤酒公告復牌後,股價連續跌停,已出貨無門。

  「超比例持股問題暴露出基金公司的風控缺失。」這位監管層人士表示。

  12月3日,本應復牌的重慶啤酒以暫未取得臨床試驗結果為由,繼續停牌三個交易日,於12月8日復牌。

  12月8日,重慶啤酒開盤即告跌停,成交僅11.21萬股,與停牌前相比有天壤之別。

  「以現在的交易量根本無人接盤。現在很難說原因,也許是判斷出現了問題?」一位保險投資機構人士表示。

基金的反擊

  當疫苗夢滅,曾經親密的聯盟也開始瓦解。

  12月8日,大成基金表示重啤公佈的實驗結果異常,需要進一步的解釋。

  大成基金醫藥研究負責人呂猛同日回覆財新《新世紀》記者採訪時即提出質疑。

  呂猛認為,根據公告,兩個用藥組的治療效果都達到了e抗原轉陰率接近30%左右的水平。如果單看這一結果,則「治療性疫苗遠遠超過了一線用藥的水平」。

  問題在於,安慰劑組同樣達到了罕見的28.2%的轉陰率。呂猛稱,「需要有關專家做出進一步的分析和解釋。」

  根據大成基金提供的資料,呂猛力主投資重慶啤酒。呂猛本人是前述尚未成功乙肝疫苗「乙克」的研究專家聞玉梅的弟子。

  12月15日,大成基金首席投資官、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劉明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大成基金不存在投資失誤。「重慶啤酒是大成基金研究最深入、跟蹤最緊密的股票之一。」

  大成基金稱,「即便不考慮乙肝疫苗項目,重慶啤酒正常的啤酒業務業績也基本支撐大成基金的成本價格。」

  大成基金2009年入股重慶啤酒的實際成本估計在20元左右,停牌前曾浮盈30億元,卻沒有選擇賣出。

  劉明強調,投資重慶啤酒經過了深入研究、持續跟蹤,而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其股價尚未達到我們對其的價值判斷水平。因此沒有選擇出貨。」

  「沒有預期到的,就是重慶啤酒會突然發出這樣一條並不完整充分、投資者也無法由此作出判斷的公告,這樣的信息披露方式以及對市場造成的極端影響此前是沒有估計到的。」劉明稱。

  現已有投資者到證監部門反映上市公司違規,亦有未經最終證實的消息稱,監管部門要對大成基金進行調查。至今尚無公開信息顯示監管部門已經對重慶啤酒展開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60

晉陞的方法:企業人才金字塔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6/1798577.html

我在組織中歷經了四個層次,這四個層次正是企業人才養成的四個階段,每個層次的核心能力不同,如果只是努力做事,不具備正確的態度與核心能力,是不 可能晉陞的。我的第一個工作階段,任務是採訪新聞、生產內容,我完全以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務,從採訪量的擴大、效率的提高,到文章質量的提升,通過不斷地自 我訓練、調整,逐漸變成一個傑出的專業工作者。我的工作成果,替公司爭取了讀者的認同,也提升了公司的營運成果。

我的第二個階段,從專業工作者提升為團隊管理者。除了自己完成工作之外,我還要帶領整個團隊(幾個人)完成更大、更複雜的內容生產任務。這個階段我 的工作重點在於人員的訓練、培養、協調、溝通,以及整個團隊的組成、調度、管理。我的工作績效是以整個團隊的成果衡量的。我的工作重點,從自己做事,變成 管人和管理團隊。接著我進入第三個階段,成為一個負經營成敗的企業內工作者。我不止帶領一個團隊,我還要為這個團隊制訂工作與營運目標,並完成獲利、達成 預算,其間不論發生什麼事,我都要為最後的營運結果負責任。而營運結果通常是以「獲利」與否,做為衡量指標。這個階段的角色,我稱之為「當責經營者」。

當責經營者真正的挑戰是在企業陷入困境時,要有能力領導團隊,重訂經營策略,進行組織改造,必要時要揚棄原有的生意模式,重新定位。在關鍵時刻,要能做出關鍵決定,為企業負完全責任。這種當責經營者除了沒有擁有股權之外,他與資本主在角色、工作方法上幾乎沒有區別。

企業人才最高層級是創業家,他們以資金及身體力行投入,成敗與他們息息相關,但在能力上創業家未必勝於當責經營者。

仔細描述這四個階層,目的在讓所有的工作者瞭解自己的處境,在進階的時候,知道如何自我學習、補強不足,並為未來預做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4

【固執於見】畸形的金字塔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617

扇扇方便之門、成功之門都為某個物價堆積起來的金字塔的塔尖地帶敞開

造物主在創造世界的時候,並沒有把世界創造成一個玻璃板般的平面,也沒有在每個人的腦袋裡都裝一台配置一律的大腦。而是創造了一個像大地一樣的生態,深淺不一的河流,高低不平的山丘、沼澤地帶、珠穆朗瑪峰……它不是平台,而是海拔不同的金字塔結構。

孔子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話難聽,卻也說出一個真理,DNA決定人類也是一個金字塔結構。「人定勝天」其實是勝不了的,天不是一個可以搏鬥 可以比力氣大小的對象。天,說大無法說,說小那就是DNA,決定了人只能帶著爹媽給的那個腦袋被拋入世界,這是人無法掌控的命運。但是,文明可以改變金字 塔的結構,金字塔結構不是固定的,而是暗藏著一幅太極圖,陰陽變化、流動不居,社會的活力在於維護這個太極圖在金字塔結構中的變化能力。底層保持著流向高 端的渠道,高端保持著回到底層的暢通。如果金字塔結構被制度固定,陰陽失衡,社會就要僵化停滯。

在世俗中,有的人會攀向生活品質的高端,但大部分人依然會處於粗茶淡飯、安步當車的低處。這是一個生態系統。完全平面的社會意味著削平金字塔,其結 果將是社會生產力的停滯。上世紀中國也有過大教訓,大鍋飯取消了DNA,流向高端的創造力被阻斷了,全社會在普遍的平庸中「寧要社會主義的草」。滿街司機 都開著保時捷的事情世界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削平金字塔只意味著普遍的平庸。孔子意識到人類原生態的金字塔結構,提出「有教無類」。有教無類,就是上智與下 愚是「可移」的,但是要因材施教,對顏回開顏回之大智,對子貢開子貢之中智,而不是設計一個分數平台,將所有材一律以規格一致的長寬高計算。通過教育,保 持金字塔的上下流通,為「下智」創造流向金字塔端的可能性。

我有個朋友大年初一去寺廟燒頭一炷香,整夜排隊在第一,開門時卻不讓進,燒第一炷香的是捐款30萬的富翁。另一朋友開著三萬元買來的二手車,他抱怨 許多大門不准他進去或者怠慢他,只因為這輛車「寒酸」。如今,物的等級已經成為文明的等級。牌子、型號、價格、頭銜等等,比人更重要。人們其實是這麼看一 個人:開保時捷的某某、穿Versace的某某、挎Gucci的某某、戴200克拉鑽石的某某……心照不宣,生活世界的扇扇方便之門、成功之門都自動為某 個物價堆積起來的金字塔的塔尖地帶敞開。

毋庸諱言,富裕與否是比較的結果。人比人氣死人,為啥氣死?斗富炫富。人不能選擇自己的DNA,但條條大道通羅馬,在通向聖賢的道路上人是生而平等 的,也許大道的終端是一有形的金字塔,但人的尊嚴卻在於無形金字塔,在於止於至善、在於與善的距離。人之意義的最後核準是形而上的「明德」,而不是金字塔 的物質結構。今日的情況是,無形的金字塔階梯,也用有形的物的等級來量化。不問善惡,只顧實價,社會為此設計,一切都要體現實價,「實價」儼然成為善的標 尺了。

中國曾經有許多「至善」的社會文化空間設計,比如寺廟。寺廟本來是一個門檻最低的「至善」平台,為大慈大悲獻上頭炷香,你只要第一個到,頭炷香就是 你的。連這個都要用錢搞定,這個路就太絕啦。社會要為不同的DNA、人生際遇設計創造「至善」的空間、規則、細節、康莊大道。用實物的「天天向上」來取代 善的天天向上,似乎物的貴賤就是善的天平,那麼這種社會將越來越激烈地搶道、佔道,斗富,所有人都前仆後繼、爭先恐後要攀升金字塔頂,只有那裡才有尊嚴, 最後導致的是金字塔的倒掉。

作者為詩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327

全球財富金字塔——政策如何讓富人更富有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740

瑞信近期發佈的2013年全球財富報告對目前全球財富分配情況做出了詳細的研究。

歡迎參看 瑞信2013財富報告(一):全球223萬億美元資產如何分佈?

瑞信全球財富報告(二):一年之內全球財富如何變化?

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資本流動實際上沒有限制,國家與國家之間界限的意義在這個層面上來講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不計入地緣因素,瑞信還提供了一幅全球財富金字塔圖,又一次闡釋了全球政策是如何讓富人更富有的:

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事實:

  • 2012年,32億人口(超過全球成年人口的2/3)的人均財富低於1萬美元;10億人口(全球成年人口的23%)的人均財富在1-10萬美元之間
  • 3.73億成年人口(全球成年人口的8%)人均資產超過了10萬美元。
  • 金字塔頂端,不到全球成年人口的1%,擁有全球家庭財富的40%。

下圖為各財富階層人數分佈比較:

金字塔底端階層

該階層人口遍佈於全球各個區域,在印度和非洲尤為繁多,而歐洲和北美相對較少。發達國家中,約30%的人口處於金字塔底端階層,而印度和非洲則有90%人口處於該階層。

然而,財富底層國家的財富增長速度最快。2000年至2012年,印度的財富就翻了3倍。

金字塔中層

這個階層的總財富為32萬億美元。中國和印度在這一階層的對比比較有趣,印度僅佔該階層的3%,但中國在該階層的佔比卻超過了1/3。

金子塔上層

該階層由3.73億成年人口組成,人均擁有10萬美元以上的淨財富。北美、歐洲以及亞太地區佔該階層的89%,僅歐洲就佔有38%,德國、英國和法國分別貢獻了6-8%的份額。

金字塔頂層

這一類人群中,美國人口占去了39%。此外,法國、瑞典和瑞士都有超過1%的份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81

他們勝出關鍵:打進金字塔頂端市場

2013-07-29  TCW
 
 

 

今年,《商業周刊》針對汽車、房屋、保險三大市場,從該市場市占率前三大品牌中,挑選去年度銷售金額最佳者,做為二○一三年《商業周刊》超級業務員報導主角。

林聖傑,法拉利亞太區首席超業,去年銷售三十三輛、總價近五億元。台灣每兩部法拉利,一部由他售出。

鐘偲方,富邦人壽二○一二年保費王,以不到一百五十張保單,創下首年度保費(FYP)高達一億八千萬元,每張都是百萬元以上高額保單。

游世耀,永慶房屋二○一二年總銷金額冠軍,去年金額達二十億元,其中億元以上的豪宅和店面成交高達七戶,在三大房仲體系裡名列第一。

這三名超級業務員,有一個共通點:他們的冠軍成績單,來自耕耘「高淨值客戶」(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簡稱HNWI),意即富豪、有錢人。

根據全球流量最大的投資教育網站「投資百科」(Investopedia),所謂的「高淨值客戶」,廣義指流動資產總金額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萬元)以上的客戶,狹義則指超過一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萬元)的客戶,流動資產超過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九億元)以上的客戶,稱為「超高淨值客戶」(Ultra 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簡稱UHNWI)。

為什麼「高淨值客戶」會創造冠軍成績單?

最有本錢!富有家庭總資產五年增二三%

自金融海嘯後,高淨值客戶成為財富持續成長最快的客層,也是最有本錢消費支出的一群。

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將台灣財富市場,依照家庭總資產規模,區分為非富裕家庭(總資產三百萬元以下)、富裕家庭(三百萬到三千萬元之間)、新貴家庭(三千萬到一億五千萬元間)、富豪家庭(一億五千萬元以上)等四等分。在二○○八年到二○一三年的五年間,富裕以上家庭可管理資產合計成長約二三%,非富裕家庭則減少約一四%(見下圖)。

根據全球第三大市場研究調查公司易普索(Ipsos),今年年初針對亞洲十國高淨值客戶所做的調查顯示,台灣高淨值客戶的平均月收入為二十一萬五千元,比二○一○年增加了二萬六千五百一十一元,增幅是亞洲第二,僅次於澳洲(詳見第八十四頁右圖)。

南山人壽財富管理部協理傅麗英指出,以保險業來說,高淨值客戶的商品重購率最高,壽險顧問要想有好業績,非得設法服務到這群客人;「越能滿足他們對於『人生最終控制權』的渴望,越能創造好的業績。」

最會花錢!GDP吊車尾,消費力卻亞洲第二

「高淨值客戶的總資產也會受經濟情況影響,但景氣不好時反而更想要消費,」負責白金卡以上持卡人近三十年、美國運通旅遊暨生活休閒服務部協理吳伯良說,「所以業務金額若要成長,高淨值客戶的服務和行銷一定要顧。」

以美國運通白金卡以上持卡人消費為例,今年以來到四月,台灣信用卡的平均消費金額成長八.四%,但美國運通白金卡以上持卡人成長卻是近一五%。

根據主計總處的可支配所得統計,在二○○七年到二○一一年間,最高所得組的可支配所得成長雖然縮水,但是消費支出成長四.九七%,是五組中成長幅度最大的一組。相較於高所得族群,中間所得組消費力持平或下滑。

儘管去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九度下修到一.○五%,是亞洲最後一名,但根據易普索針對亞洲十國富人的調查結果,台灣富人的消費力持續成長,其中旅行成長三八%、高價酒的消費比率高達兩成,以及擁有房地產的比率成長五個百分點,都是亞洲第一。

先挑對象:賣產品給收入比自己高的客戶

名列史上十二大保險業務員之一的布魯斯(Bruce Etherington),便是將銷售主力放在頂尖客層,才能拿下三十五年頂尖會員(Top of the Table);然而在他出道前兩三年、拿下百萬圓桌會員(MDRT)時,仍然停留在與自己經濟實力相當的客層銷售保險。

有一次,布魯斯在某個聚會場合遇見首位加拿大籍的百萬圓桌會議總裁巴貝羅(Ron Barbaro),他問巴貝羅:「該如何讓業務拓展?」

巴貝羅反問他:「你有多少客戶的收入高於你?」

布魯斯自豪說:「沒人超過我!」

「你可大錯特錯了,」巴貝羅說:「如果客戶的所得跟你一樣,或甚至比你少,無論你多有天分,你的業績也只能開發到程度相當甚至更低。」

「銷售的秘訣,就是往上開發!」這是布魯斯從巴貝羅的話得到的啟發,從此直接切入高資產客戶,同時將他從尋常業務員提升成史上最偉大的壽險業務員之一,「 因為最好的馬林魚(旗魚),總是出現在惡劣天候下的驚濤駭浪中,」布魯斯說。

布魯斯進一步解釋,「往上開發」的用意是要業務員敢於與眾不同(separate yourself from the crowd)。

一方面,大多數的業務員習慣與所得程度相當的客戶接觸,比較容易設想對方的需求、相同話題也比較多;另方面,按照人性因循苟且的拖延心態,每個業務員都會告訴自己明天要開始開發高資產客戶,但是絕大多數都會因為「在心裡覺得不可能」,而遲遲不行動。

「所以釣馬林魚的驚濤駭浪,其實就是業務員自己的心態,」布魯斯強調:「想想你周遭有多少人在釣馬林魚?很多嗎?根本很少!」

再搏感情:跟貴婦磨時間、試探有錢人眉角

今年三位超級業務員,當眾人仍受限於舒適圈中,他們早早跳入驚濤駭浪,憑藉著持續力和耐心,一步步滿足高資產客戶的渴望,創造屬於自己的馬林魚榮耀。

難得的是,他們雖然學歷不高、年輕入行,卻無畏在地位、財富、人脈上,與富豪的巨大差距,用獨特的核心能耐,掌握富豪市場。他們,都是選對池塘、釣大魚的人。

富邦人壽業務經理鐘偲方,二十五歲入行,至今十六年,累積客戶不到六百人,每位客戶的貢獻金額都超過千萬元以上,每位都是馬林魚。

鐘偲方面對的馬林魚,不是企業主、台商或科技新貴,而是這些人的另一半——貴婦老闆娘,也是在家族裡負責經濟分配的人。貴婦老闆娘們需求藏在弦外之音,要靠「磨功」,從談笑間滿足她們對於人生最後主控權的渴望。

永慶房屋業務副理游世耀,二十六歲入行,一開始便切入台北首善大安區賣房子。為克服年齡上的差距,他請教學長有錢人聽話的眉角,並鎖定仁愛路中高總價流通物件多的大樓精耕,打深一口井式的長線經營,跳脫菜鳥房仲亂槍打鳥的傳統掃街模式。

愛因斯坦曾說過:「唯有企圖挑戰荒謬的人,才能成就不可能。」本期「法拉利一哥」林聖傑為報導主角,接下來,《商業周刊》將陸續報導另外兩位超業,如何敢於與眾不同的故事,因而成就了別人眼裡的不可能。

【延伸閱讀】富有家庭,資產成長! ——台灣家庭管理資產金額變化

2008非富裕家庭5.7兆元富有家庭45.8兆元

2009非富裕家庭6.1兆元富有家庭44.4兆元

2010非富裕家庭5.7兆元富有家庭46.2兆元

2011非富裕家庭5.4兆元富有家庭49.0兆元

2012非富裕家庭5.2兆元富有家庭52.4兆元

2013非富裕家庭4.9兆元富有家庭56.1兆元

註1:非富裕指總資產低於300萬元家庭;富有家庭包含總資產300萬~3,000萬元的富裕家庭、3,000萬~1億5,000萬元的新貴家庭、1億5,000萬元以上的富豪家庭

註2:統計至2013年上半年資料來源:BCG全球財富管理資料庫整理:單小懿

【延伸閱讀】有錢人,捨得花錢!——台灣家庭2007~2011年消費支出成長率

可支配所得最高組4.97% 可支配所得第2高0.80% 可支配所得中間-0.64% 可支配所得第2低-1.57% 可支配所得最低組3.94%

註1:可支配所得最高組係根據全國家庭可支配所得大小排序後的前20%群祖,其餘以此類推註2:統計至2011年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整理:單小懿

【延伸閱讀】富有家庭,收入增加!——亞洲富人家庭月收入成長率

澳洲18%台灣14% 韓國13% 新加坡9% 香港-1%

註1:富有家庭指家庭月收入14萬5千元以上註2:統計至2012年,不含中國、日本資料來源:易普索市場調查公司 整理: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15

用復星集團資源 專做金字塔頂級客 Club Med打造進入中國的金鑰

2013-08-19  TWM  
 

 

擁有六十多年歷史的連鎖度假集團Club Med,從中國復星集團入股後,也在黑龍江、桂林相繼成立度假村,Club Med透過中國市場的挹注,經營成績從谷底翻升,股價也由黑翻紅。

撰文‧許瓊文

來自法國的知名連鎖度假集團Club Med,在今年八月初,於中國桂林設立首座「自然山水型度假村」。Club Med大中華區執行長郝禮文特地來到台灣,與知名藝人Janet共同出席宣傳活動。

Club Med在全世界已經有八十個度假村據點,提供陽光沙灘、滑雪、自然山水的度假服務。

而中國桂林是Club Med繼黑龍江之後的第二個中國據點。郝禮文坦言,「中國市場為Club Med帶來非常大的貢獻,目標在二○一五年,Club Med在全中國將有五個度假村投入營運。」這個擁有六十年歷史的度假品牌,曾經歷大環境嚴苛挑戰,走過二十世紀,以歐洲為主要市場。但是到了二○○八年,受到全球金融風暴影響,歐洲旅遊市場受到波及,Club Med在○九年時虧損高達五千三百萬歐元。

一○年六月, Club Med接受中國綜合性投資集團「復星集團」投資將近一○%的股份,終於在一一年轉虧為盈,上半年獲利約一千七百萬歐元。

Club Med如何經歷一連串轉虧為盈、起死回生的考驗?中國復星集團又在這中間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從○一年起,Club Med的營收獲利就一路跌跌撞撞,因為經濟疲弱,以及恐怖攻擊影響旅遊市場,出現連續三年虧損將近二億歐元的情況。

轉型一:鎖定頂級市場

當時浮現的經營問題,導致行政總裁遭到撤換,再者最重要的是,過去所開創度假村式的旅遊概念,對於歐洲新一代的旅遊族群來說,已經失去吸引力。

這種以全包式假期行程,標榜不必帶錢、夜晚不用鎖門,且有G.Os(Gentle Organizer,帶領活動的多功能服務人員)創新形態,引來許多競爭者相繼模仿,成為Club Med跌跤的致命傷。

為了挽回頹勢、對抗大環境,Club Med展開第一階段轉型,重新檢視過去的成功模式出了什麼問題。因此,Club Med首先回頭關閉不賺錢的度假村,在三年內讓十八家表現不佳的度假村關門熄燈。

此外,Club Med重新做出品牌定位,跨入頂級市場,鎖定金字塔頂端的消費族群,從廣告、行銷及產品包裝上,都專為這群人而設計。

郝禮文說,在法國甚至有一個Club Med專門店,就像蘋果概念店一樣,專賣「旅遊概念」。

雖然經歷經營模式的轉變,以及品牌的重新定位,但是大環境仍然嚴峻,歐債風暴讓Club Med仍持續虧損。直到○九年,在中國復星集團的協助下,Club Med起死回生,開始在一一年首度出現獲利。

轉型二:引資進入中國市場復星集團素有「中國巴菲特」之稱,管理資產超過一五八○億人民幣(約新台幣七三五○億元)。

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執行長梁信軍指出,「中國市場如此大,一旦讓企業導入中國市場,整個企業會有根本性的改變!」Club Med就是藉由復星的投資,不只在資金上獲得挹注,更為Club Med開拓中國市場,以免受到歐洲市場的拖累。

郝禮文對於復星的加入做了很好的注解,他認為「Club Med已經不是純粹的法國公司,而是中法合資公司。」他進一步解釋,復星提供的不只是資金,而是「關係」,無論找適合發展度假村的土地,或是尋找合作夥伴,復星總是有「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提供Club Med適當的關係,讓事情順利推動。

Club Med在中國,並不自己投資度假村,而是與當地的業者合作。「我們是純粹的經營管理。過去我們自己投資建立度假村,現在我們漸漸以合約方式,降低投資風險,也更靈活。」郝禮文說,Club Med桂林度假村就是與當地台商曹日章「愚自樂園」的合作案。

目前中國的旅遊市場,正在經歷三個階段的成長,郝禮文分析,第一階段是「check list」(清單)階段,也就是中國旅客為了在旅遊清單上打勾,證明他們到此一遊,多半是跟隨旅行團走馬看花。

進入第二階段後,開始有消費者不想跟團,漸漸培養自主旅遊的能力,以自由行走訪各大都市,但是大部分中國旅客仍會比較青睞華人為主的城市,例如新加坡、香港等地。

到了第三階段,旅客開始不跟團、不買紀念品,只想純粹地度假、休息,與家人、朋友共處假期。「對我們來說,這就是Club Med鎖定的族群!」郝禮文說。

雖然目前Club Med主要的消費族群還是以外國人為主,但是黑龍江度假村的客源則有七五%是中國人,而且人數正快速成長中。

郝禮文簡單地計算,在中國人口中,有一%最富有的人,目前這群富人約有一半的人能接受Club Med這樣的旅遊形態。「光是這群人就大約有七百萬人。」郝禮文相信,中國市場是Club Med徹底翻身的機會。

Club Med藉由復星集團進入中國市場,從經營成績證明這是一起非常成功的中法合資案,接著能否創造Club Med下一個榮景,令人拭目以待。

地中海會度假村Club Med

成立時間:1950年

總裁暨執行長:亨利‧季斯卡(右)主要業務:全包式度假村經營成績:2005~2011年會員數成長7倍(從6000人增加到45000人),營業額則成長27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57

免費金字塔原理:堆積足夠多的不付費用戶,你才能掙大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9747.html

所有瞭解免費業務模式的都知道漏斗定律。在剛開始都要獲得儘可能多的用戶衝進排行榜,之後在保留率和運營階段對玩家進行最大化的取利。

但這是我們應該使用的模式嗎?

諮詢師Nicholas Lovell認為,我們應該把漏鬥倒置過來。

「下圖中的金字塔就是按照漏斗定律的原理反過來製成的,但開發商們的挑戰並不是儘可能多的從『鯨魚用戶』那裡取利,也不是竭力讓『超級粉絲』(即鯨魚用戶)們滿意」,他說。「這個道理很簡單,不過這對免費遊戲的策劃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

 

金字塔原理

在對金字塔進行解釋的時候,Lovell認為,開發商需要一個足夠大的用戶群才能夠維持遊戲的正常運作,他們才是決定遊戲核心玩法的人群。雖然他們可能不會花錢在遊戲中,但這是最重要的遊戲人群。

金字塔的第二層就是保留率功能,這個階段裡,開發商們需要嘗試各種方法讓玩家們經常回到遊戲中來,而且,這個階段的盈利也幾乎沒有,但會出現參與度比較高的玩家群。

最後一個階段才是培養「超級粉絲」(即鯨魚用戶),這也是免費模式掙錢的開始。超級粉絲會在遊戲中花錢,但前提是你要有大量的核心玩家,足夠的高參與度玩家才能夠最終掙到足夠多的錢。

因此,他認為,這個金字塔對開發商們的提示就是,儘可能建立完整的遊戲社區,而不是專注於如何從一小部分玩家手中取利,大多數玩家才是開發商最應該注意的。正是有了底部支撐,你遊戲的賺錢金字塔才可能堆的更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39

瑞信:全球財富金字塔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375

瑞信發佈了最新的全球財富報告。讀者可以在以下這張「全球財富金字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如果你的財富超過100萬美元,那麼恭喜,你已經站在金字塔的最頂端。全球財富超過100萬美元的有3200萬人,不到總人口的1%。

當然,如果想要把富人們分得更細,不妨看看下面的小金字塔:

瑞信稱,全球約有98,700人財富超過5000億美元,其中有45,650人居住在美國:

目前的百萬富翁分佈:

到2018年,全球將有超過4700萬名百萬富翁,較目前人數上升50%。其中,新興市場富翁人數將顯著增長,中國未來5年的富翁人數預計將增加近一倍。

下圖顯示了當前全球各地的富裕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693

財富金字塔:85位富豪的身家等同於35億窮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519

我們假想一下,如果有一個機會,全世界身家最高的富豪們坐滿了一輛雙層大巴,那麼僅僅這一車人所掌控的資產就可以和全球最貧窮的35億人的所有家當相匹敵。

全球援助與發展組織樂施會20日公佈了一份題為《為少數人努力》的報告,其中就提到,全球最富有的85人所擁有的總資產,總價值約為1萬億美元,這與世界最貧窮的35億人口擁有的全部財產相當。

該報告稱,世界上1%的頂級富豪坐擁全球一半的財富。在調查的26個國家中,有24個國家的1%頂級富豪所掌握的國民財富,自1980年後大幅增長。

下圖顯示國民收入中的多少最終進了最富有的1%的人的口袋,其中棕色為1980年的比重,綠色為2008年至2012年的比重。

收入不平等贫富差距

此外,該報告還提到:

1,1%的最富有的人的財富接近110萬億美元,相當於貧困的全球半數人口財富總和的65倍。

2,在過去的30年間,10個人中有7個人所在的國家經濟不平等加劇。

3,在美國,這些最富有的1%的豪富中,有95%的人的財富在金融危機後有所增加,而最貧窮的人中90%變得更加貧窮。

該報告發佈之時,正是達沃斯論壇召開之際,全球的精英都齊聚這個瑞士小鎮,達沃斯論壇請來了不少頂級富翁,但是討論的重要議題之一便是收入不平等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98

低風險投資(三十九、投資金字塔模型) DAVID自由之路

http://xueqiu.com/5819606767/29579519
學校教育通常會區分為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博士幾個階段,一個學齡前的兒童,必須從小學開始唸書,並一路向上進階,通常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就算是神童也不可能直接從小學階段飛躍到博士階段,而且隨著不斷的淘汰,最終能夠拿到博士學位的通常只是少數人。

低風險投資從菜鳥到高手也需要一個過程,圖6-1是針對低風險投資品種及交易方法總結的技能進階金字塔模型。該模型越往下需要掌握的技能越簡單,容納的資金也更多,風險控制的要求也越小,越向上需要掌握的技能越複雜,風險控制的要求也越高,能容納的資金也會變少。

查看原图

圖6-1 低風險投資者技能進階金字塔模型

1、理財新手

建議使用貨幣基金、逆回購、短期理財產品替代自己銀行賬戶中的活期和定期存款,這樣可以在完全替代銀行活期和定期的前提下,獲得遠遠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的收益率,並且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都不會有任何風險。

理財新手在低風險投資金字塔模型中處於層1的位置,預期年收益率很難超過5%,但是已經能夠戰勝不會理財,只會將錢存入銀行的大多數人,以及股票市場中70%只會追漲殺跌的股民。

2、長期投資者

當投資者心態逐漸成熟,在追求賬戶長期穩定收益時,可以選擇企業債、新股申購、分級基金A類等債性產品來提高收益率,此類產品能夠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現金流,但不是完全無風險,企業債投資需要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並且需要通過分散投資來避免信用風險,新股申購有時候存在破發的風險,企業債及分級基金A類的價格會隨著市場利率的變化而波動,所以投資者需要以平和的心態面對賬戶短期內的漲跌起伏。

長期投資者在低風險投資金字塔模型中處於層2的位置,預期年收益率5%-10%之間,他們不需要很好的交易技巧,但是需要有良好的心態,他們將股票市場當作現金流的提供者,而不去在乎市場短期的漲跌變幻。他們能夠獲得市場的平均收益,並分享上市公司(股票及債券)的盈利。

3、交易投資者

當投資者的水平逐漸提升,能夠對債券、股票、期權進行合理估值和安全邊際分析的時候,可以選擇債券的互換套利及趨勢操作,也可以選擇風險偏好較高的封閉式基金及可轉債,來取得更高的收益率。

對現金流更加關注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債券互換和債券趨勢操作來提高收益率,這是在長期投資的基礎上,依據債券收益率、久期、信用等級等指標進行債券類產品的互換操作來獲得超額收益率,並且根據大的市場利率環境,在市場利率上升期間儘量持有短期債券,在市場利率下降期間儘量持有長期債券,並利用債券的信用危機,獲得超額的利差收益。

對於現金流沒有過分的要求,願意承擔股市漲跌風險的較激進的低風險投資者,可以選擇封閉式基金及可轉債,通過尋找封閉式基金交易折價和可轉債期權低估的機會,獲取超額收益。

交易投資者在低風險投資金字塔模型中處於層3的位置,預期年收益率10%-20%之間,需要有較強的估值能力,他們的收益率超過了市場的平均水平,他們能夠利用市場上的價格錯配賺錢,在他們賺錢的同時,他們也在逐步將錯配的價格恢復平衡.。從長時間週期看,大資金(例如大型基金)的收益率只能夠達到這一層。

4、專業投資者

當投資者的能力繼續提升,可以基於安全邊際進行合理的倉位管理,對權益性品種和固定收益品種進行合理的搭配及動態再平衡,在股票、債券、可轉債、基金、期貨等投資品種進行合理搭配,並選擇與之匹配的套利或者對沖手段,通過趨勢套利和統計套利來取得更高的收益率。

專業投資者在低風險投資金字塔模型中處於層4的位置,預期年收益率20%-30%之間,需要熟練掌握估值、安全邊際、趨勢及套利技巧,他們的收益率遠超過了市場的平均水平,只要有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坡,他們可以將雪球迅速滾大,專業投資者能依靠投資來實現財務自由。

專業投資者永遠只會是少數人,他們能夠利用價格錯配、投資者情緒波動及心理誤區賺錢,這一層的投資對資金容量和市場時機都會有要求,大資金也許能在一段時間內達到這個收益率(巴菲特和彼得林奇在某個10年內到達過這個收益率),但長期看是不可能保持住這個收益率的。

5、頂尖投資者

頂尖投資者是指有自己獨特賺錢模型的投資者或者投資機構,他們擁有專業投資者所有的技能,但是能做的更快更準,頂點的低風險投資者,可以依靠高頻交易或者槓桿交易賺取超額收益。

高頻交易者通過自動化的軟件去尋找市場上出現的短暫扭曲性機會,並迅速交易,當這種類型的投資者變多時,大家比拚的不僅是快速計算扭曲,還包括快速交易,所以有部分投資機構甚至將交易主機搬到證券交易所臨近的機房,以提高交易撮合的速度。

槓桿投資者基於概率模型找出波動性很小的投資組合,並且通過各種對沖方式,保證投資組合在股市或者債市價格波動時能保持較小的投資收益回撤,這樣他們就可以通過槓桿投資的方式,在本金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將收益率放大。

頂尖投資者在低風險投資金字塔模型中處於層5的位置,預期年收益率超過30%,他們的賺錢模型通常都是秘而不宣的,但即使如此,也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退化,但是他們不斷改進自己的賺錢系統,使之保持活力。

能夠穿越牛熊而成為頂尖投資者的只有極個別人和投資機構,例如西蒙斯的大獎章基金。高頻交易和槓桿交易對投資品種的流動性要求非常高,大資金無法通過高頻交易達到這個收益率的,資金量變大後一定會出現收益率的下滑,大資金通過槓桿交易長期賺錢也是很危險的,因為當市場發生變化時,流動性枯竭造成的去槓桿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守住自己的能力圈

投資有賺就有虧,低風險投資者如果不守住自己的能力圈,貿然追求高收益,則很容易欲速而不達,反而出現虧損甚至巨虧,下面描述金字塔模型中1層至5層的風險控制。

1、理財新手(1層)進階到長期投資者(2層),需要克服兩個風險。第一個風險是資金流動性風險,很多人拿短期的錢做長期投資,那樣很容易陷入到被動中,例如有投資者將半年後買房子的錢用來買長期債券,但由於市場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跌的幅度超過了同期利息所得,而該投資者半年後不得不賣出,結果理財不成反虧錢。第二個風險是收益波動性風險,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是不同的,對長期投資者而言,資產並不是線性增加的,有可能會在部分時期出現虧損,如果投資者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很容易因此而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因心理壓力過大而斬倉割肉。

2、長期投資者(2層)進階到交易投資者(3層), 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需要有足夠的時間關注市場,因為很多互換套利操作的機會並不是長期存在,長的時間窗口也許有幾天,短的時間窗口甚至只有一天,對於將主要精力放在事業上的投資者而言,過度關注交易會得不償失,第二要求有足夠強大的分析能力,包括安全邊際的分析以及估值的分析,儘可能做到大多數交易是有效的,扣除交易費用後能提高收益率,而很多投資者是憑感覺盲目進行交易,那麼結果只可能是白白損失交易費用,收益率反而不如長期投資者(2層)。

3、交易投資者(3層)進階到專業投資者(4層),主要風險是趨勢的錯判,很多交易投資者在熊市中永遠基於熊市思維操作,當遇到大牛市的時候大幅踏空,或者在牛市中始終基於牛市思維操作,當遇到大熊市的時候大幅套牢,當股價在一個區間長期波動時,交易者很容易出現思維慣性,慢慢認為這個價格區間是合理的,並希望高拋低吸做波段來賺錢,而最終的結果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而有些優秀的交易投資者長期滿倉操作,放棄對安全邊際和趨勢的判斷,在穿越牛熊週期以後,反而能獲得更好的收益率。

4、專業投資者(4層)進階到頂尖投資者(5層),主要風險是過度自信和模型退化。過度自信是指當專業投資者開始持續賺錢後,風險控制的意識會變得薄弱,他們覺得自己的模型完美無缺,當過度自信發生後,槓桿的管理就會失控,畢竟賺快錢太有誘惑力了,結果就是在一次失手後把以前賺的錢全部虧光,甚至還會欠下巨額債務,請讀者再看一遍第一章中「黑市拳王唐龍的啟示」。模型退化是指部分專業投資者確實找到了賺錢的捷徑,好比找到了一架印鈔機,可惜用不了多久,就會發現不管用了,因為一個賺錢的模型必然會吸引很多人參與,如果不改進自己的模型,錢是不可能一直賺下去的。例如在A股市場中,當一個股票巨量封死漲停板後,通常還有一些不懂的人在賣股票,有人就在券商處租用專門的交易跑道,將自己的買盤掛在最前面,這樣一旦成交通常都有暴利,因為巨量漲停後通常還會上漲一段時間,這種賺錢模式又稱為「漲停板敢死隊」,但是許多人知道這種方法以後,都去券商租專用交易跑道,而券商自己也開始搶這樣的單子,最後的結果就是這種賺錢模式快速退化,專業交易跑道租金不斷上漲,搶到的漲停板賣單反而越來越少。類似的還有新股申購,在1997年以前是暴利,之後就逐漸回歸平均收益。所以頂尖的投資者不能依靠一招鮮吃遍天下,必須不斷尋找新的賺錢模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4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