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置安心資格詳解。要點重溫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124

由於諗得置安心既朋友大部份都未買過樓,比個流程圖大家參考下:

 

首先請check下自己資格,要係白表或綠表先得! 點解?? 因為置安心係政府免補地價咁賣間屋比你,條件係5年內唔可以賣出,未補地價前唔可以租出,買家直接咁受惠政府,所以只有條件售予一撮人。地價,即係你成日見「誠哥條靚」投地比個幾十億銀碼。

 

簡單咁講一係你就係「屋村仔」,一係你同老婆加埋唔好搵超過四萬蚊,仲有一情況係列表冇講既,就係你咁岩失業已超三個月,而另一半搵唔超過四萬(聽聞而矣,請房協人員指教),咁你都可以趁未搵到野做之前申請置安心。不過攪咁多野走去買九千幾蚊呎既青衣樓,不如慳返啖氣。(九千幾蚊,諗樣會改天在blog中再解)

 

綠表
1. 
房協/房委會轄下公共租住房屋的租户(「有條件租約」的租户除外)
2. 
經核實符合資格入住公屋,並會在一年內獲編配公屋的公屋輪候冊申請人
3. 
獲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第二市場計劃 2011/12 年度配額的公務員
4. 
符合資格入住公屋而受政府清拆計劃影響人士及天災災民
5. 
符合資格入住公屋而受巿區重建計劃影響人士
6. 
符合資格入住公屋的離婚/分戶公屋住戶
7. 
符合入住公屋資格的保證書持有人
8. 
「長者租金津貼計劃」的受惠者

白表
1. 已在香港居住滿 7 年,及其在港的居留不受附帶逗留條件〈與逗留期限有關的條件除外〉所限制
2. 
申請人及家庭成員必須在截止申請日期前 24 個月內及直至購買單位時,在香港並無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間接擁有任何香港住宅物業
3. 
申請人及家庭成員均不是已/正享用政府提供之房屋資助
4. 
家庭總收入規定︰
每月不超過港幣:25,000 元(一人家庭)或40,000 元(二人或以上家庭)
家庭總資產淨值不超過港幣:500,000 元(一人家庭)或830,000 元(二人或以上家庭)

另一個要點係咩為之家庭收入,咩為之資產:

Q:申請資助性房屋的入息審查,資產計算是包括什麼資產?

A:入息審查的資產計算包括下列各項:

i)可動用的現金,以及活期和定期的銀行存款;
ii)
房產,包括已完成買賣協議的住宅和非住宅物業;
iii)
土地,包括地契和甲種或乙種換地權益書;
iv)
車輛,包括私家和商用車輛等;
v)
可轉讓的汽車牌照,包括的士和公共小型巴士牌照等;
vi)
投資類別的資產,包括互惠基金、單位信託基金、上市股票、經紀投資按金、商品期貨、紙黃金、存款證和債券 (如屬業務經營者,須申報其公司所擁有的各類資產)
vii)
除本地資產,須申報海外和中國內地的資產

此外,資產限額是指資產淨值,尚未清還給認可財務機構的按揭貸款、私人貸款和透支、工業或交通意外的補償金或特惠金等,則毋須申報。假若「強制性公積金」或「公積金」計劃供款額為住戶入息5%,則實際入息限額顯示在內。若申請人及所有家庭成員有參加「強制性公積金」或「公積金」計劃,有關法定供款可於申報入息時亦可獲得扣除。

 

Check清楚自己合乎資格後,你考慮既因素為:
1. 綠悠雅苑需在2015年初才建成,即係2年後先有得住,到時九龍站賣幾錢呎都唔知

2. 房協班友十幾年未賣過樓,請番黎既人唔知可以將屋苑賣到咩平均價,都會影響你

3. 實用率係八成,ok啦

4. 至於用料,質素相信可以。但係管理費就出奇地高,$2.3一呎。住開居屋你知爭幾遠架啦
有興趣點比錢呢?
1. 因素係政府樓,唔會有即供平半成d好(衰)野。買家要先即場簽臨約,再要5個工作天內簽署正式買賣合約,不過如唔簽都要殺訂,不會向撻訂的買家追討差價。

2. 購樓者即要在2年後才需辦理按揭上會
3. 轉售「捆綁期」 最少達4年

4. 記住,SSD一樣有架!
房協指出,計算綠悠雅苑補地價金額,將參照住宅發售計劃的做法,主要是按照買家出售單位時的巿值,再以購入單位時的折扣率計算;那麼業主可選擇最佳時間才補地價,毋須在樓價高企時進行。

根據報紙,綠悠雅苑有一房最平2.45mil,兩房要3.1-3.9mil,最貴三房可達5.0mil左右。請like超筍樓盤,下篇再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01

十一歲那年怪手拆了他的家 流離二十年 一碗花生湯重溫街坊情

2013-01-21  TWM
 
 

 

海安路重生,六十年老字號花生湯回來了,中藥房老厝也變身成咖啡廳,從流離失所到注入新生命,這條街的恩怨已盡付風中。

接下來的故事,要以新世紀的曲式,繼續傳唱。

撰文‧賴筱凡

「老闆,一碗花生湯加湯圓。」只見老闆熟練地將花生湯舀進碗裡,快速又準確。這個動作,他已經做了超過二十年,守著這家從祖父母流傳下來的六十年老店,他是莊世滄。

小小一塊不到四坪大的店面,周六下午人潮洶湧,讓店員舀湯的手沒停過。一杯四十元的花生湯,裝載著一甲子的老味道,背後卻有個顛沛流離的故事。「我媽媽一講到海安路,到現在還是怨嘆啦!」在揉麵團的空檔,莊世滄坐了下來,雙手還沾滿白白的麵粉。

這裡,曾是莊世滄一家三代的居所,他們的花生湯店從這裡興起,也在這沒落。莊世滄十一歲那一年,怪手拆了他的家,媽媽忙著找店面、打包,「我們那時都小,哪裡懂那麼多(指海安路地下街興建案),只知道有新家了。」童稚無知的莊世滄,直到連續搬了五次家,才懂得為什麼每次媽媽講到海安路,就是一陣咒罵。

他們,顛沛流離借了四十萬,才重新回到這裡時而望向遠方,時而緊盯眼前,「我媽媽哦,講到海安路地下街,她一定會用台語罵施治明(台南市前市長),『施治明、施治明,你要死為何要拖著我們台南人一起死?』……海安路拆遷,最累的是我媽媽,要找店面、要做生意。」儘管事過境遷,莊世滄的話裡依然充斥著怨懟。

在祖父母那一代,莊世滄一家落腳在海安路上,雖然已經不明白當初為何會選上海安路,海安路上的生活回憶,卻深刻地烙在莊世滄腦海裡,「我們家的店面沒有很大,可是生意很好,大家都知道海安路上有一攤花生湯很好喝。」繁華似錦,彷彿昨日,猛然回首,卻驚覺已經二十年。

「我們搬過康樂街、國華街…」莊世滄用手比畫著,「搬了五次,生意都不好,因為老客人都不知道我們到哪去了。」莊世滄一家怎麼也沒想到,祖父母家傳的生意,卻敗在一樁荒謬的開發案,「我們每搬一次,就是一筆錢,租金、裝潢、設備,這些都要錢。」台南市政府把他們的店面收走了,剩下的是一塊不過兩坪的斷垣殘壁,他們只能四處找店面,以求家傳生意能延續。在海安路,店面是自己的,在外頭卻得付租金,生意不好,收支難打平,只能一直搬。

直到二○○二年,海安路傳出了可能開通的消息,莊世滄一家向阿嬤的友人借了四十萬元,決定重回海安路上開店。「那時,聽說海安路快開通了,反正生意也不好,想說乾脆搬回去,還能省一筆租金。」莊世滄說,儘管原本的店面已被徵地拆除,只剩下兩坪畸零地的產權,但前方兩坪公有地,他們擁有優先承租權,租金也相對便宜,才讓老店重生。

說也奇怪,再度來到海安路後,莊世滄兩兄弟接手經營,花生湯的生意就此起飛,加上藝術造街帶來大批遊客,許多人走累了,都會在這個街角歇息,喝上一杯古早味的花生湯。

他們,延續家的記憶年輕人創業,老中藥房的新生命花生湯店面的隔壁,綠意爬滿整個小花園,仔細定睛一看才發現,原來是一家咖啡廳,還取了個很有意境的名字,叫作「隨光呼吸」。

多數人不曉得,這個用老屋改建而成的咖啡廳,前身其實是家中藥房,「這是我家中藥房的店面,這是診療室、調劑房、廚房。」二十年了,老家的結構在陳鋕銘腦海裡,清晰如昨。

不僅是陳鋕銘在海安路長大、娶妻、生子,他父親也在這寫下了自己的人生故事,「我爸爸年輕時是中藥房的學徒,娶了我媽媽後,才在海安路開這家中藥房。」後來陳爸爸又順利考到了中醫師執照。「這裡,算是我們家的福地吧。」陳鋕銘對這個家的情感之濃烈,溢於言表。

老家被拆,陳鋕銘縱使心中有些難過,但為了地方繁榮,他們家沒有抗爭、沒有不理性的激情,而是靜默地遷離了這塊承載他們一家回憶的地方。

○二年海安路鐵皮拆卸後,陳鋕銘是最早動手整頓這片廢墟的人,他親手種下那一株株綠意,「還拿到市政府補助的兩萬元。」他不好意思地搔了搔頭,對他來說,家的記憶一直都在,那應該是美好的,不該是殘破的。

因此,當杜昭賢開始推動藝術造街運動時,陳鋕銘二話不說,力挺到底。五年前,海安路藝術造街已經進行到第二期,也算小有名氣,陳鋕銘卻不輕易將房子租給他人。直到他因友人介紹,認識了一群想創業的年輕人。

「他(指陳鋕銘)很有想法,不希望這塊地方太商業化,希望多點藝術氛圍。」隨光呼吸創辦人之一的陳昭彣說,他們想創業,找了很多地方,感覺都沒有海安路上好,最後打動陳鋕銘將老屋出租的關鍵,還是在於經營理念,「我們也不想做商業氣息太重的店,要有藝術氛圍,又能保留老屋風味。」從中藥房到了咖啡廳,陳鋕銘的老家有了新生命,每逢周末,隨光呼吸裡幾近客滿,不論是想坐在沙發上享受片刻清閒,抑或是坐在窗邊,感受從窗外灑落的陽光,在在都讓隨光呼吸成了海安路上熱門店家。這是陳鋕銘替老家寫下的一頁新故事。

從拆除到重返繁榮,走了二十年,在這裡生活的人,已世代交替了。年輕人的心中沒有仇恨,他們有些人選擇重新回到這裡,再次扎根;有些人則將故事掀開新頁後,讓其他人去寫故事。

或許,再過二十年,已經沒有人記得清楚海安路原來的樣貌,只會想起藍曬圖、藝術造街的美麗,但在老居民心中,那條只有十米寬的海安路,一直都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57

拍拍貸創始人張俊:重溫理想原點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7245.html

大道至簡。哲學的問題,歸結僅三: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創業的艱辛,往往使人迷失於瑣碎之中。很多時候,你會忘記自己的初衷,忘記來時的方向,忘記將要去往何處。作為創始團隊,我們種下了一顆種子;在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很可能更容易迷失。

所以我想講三個故事,重溫五年前起航時的理想原點。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夢想。

為什麼會有拍拍貸,有很多種說法。這個版本最真實: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尤努斯教授和他的鄉村銀行。

2006年下半年,我們在互聯網上迷茫。選擇創業,是隨心之舉。但看著自己創辦的飛速發展的視頻網站,卻感覺多少有些彆扭。我們問自己:視頻網站會對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這個行業能夠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價值?毫無疑問,視頻肯定是有「錢」途的行業,但卻非我們之所願。我們這個團隊的人,總有一些在別人看來瘋狂甚至愚蠢的公益想法。我們愛錢,卻不以個人財富為第一目標;我們希望我們不是商人,雖然不得不先要做個成功的商人。

無意中看到尤努斯教授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報導,所有的點點滴滴,瞬間連成了一條線:通過互聯網做小額貸款。這樣既可以幫助需要資金的人改善生活、改善經營、實現夢想;又可以幫助投資的人獲得報酬,獲得助人之樂;還可以讓不誠信的人得到懲罰。而我們,可以通過為大家服務來創造社會價值。更妙的是,這件事融合了商業與公益,是通過商業手法推動公益發展的好事情。

一切都很美好,行動卻很艱難,風險又是無窮大。因為我們想要改變的是一種金融生態,類似荷蘭人創造的股市,開天又闢地。我們行嗎?這是個裹足則不前,戮力則衝鋒的困難選擇,即便在運作5年之後,仍然時時讓我們「後怕」。

2012年秋,在一次會議上,聽了徐小平老師的一個演講。他說,任何一家偉大的企業都有自己的靈魂……靈魂是一家企業的終極核心競爭力。此話如閃電般擊中了我的心靈。是啊,拍拍貸擁有怎樣的靈魂呢?在內心深處,我們期望我們的靈魂是卑微而渺小,單純而幼稚,我們夢想這個世界因為我們的行動而更加美好。這種夢想,像一顆火種,燃燒於心靈深處,讓我們有了直面一切困難的勇氣。有那麼一刻,夢想戰勝了恐懼,戰勝了懦弱,戰勝了懶惰,於是有了拍拍貸。多年之後,我們仍然被不斷的傷害,遭遇挫折,我想,潛意識裡,依然是這個最初的夢想,在推動我們擦乾眼淚,撫平傷痛,堅強前行。

也許有一天,拍拍貸會做更純粹的公益,到時,請不要嘲笑我們。我們是這樣的卑微,以至於在5年之後,才敢說出當初的想法。說完之後,又要埋藏於心底很多年。也許10年之後,才能付諸實施。

但,這就是真實的關於夢想的故事。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創新,技術創新和金融創新。

單純的夢想沒有支撐是空想。

幸好,我們這個時代有互聯網這個先進的生產力。當你用先進生產力看待舊領域時,很多地方會產生機會。互聯網結合傳統金融就是如此。一方面是IT技術創新,導致以前的低效率環節變得高效率;另一方面是金融機制創新,通過創立一些規則,可能改變很多舊機制,產生新事物。

在拍拍貸策劃和運營之初,我們和很多互聯網及金融界的朋友探討,經常有無數的火花。有人建議我們做債權轉讓,迅速擴大規模;有人說可以學習美國,做資產證券化;有人說可以引入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建立大平台;還有的人說Social很火熱,你們可以開發類似Facebook那樣的功能……這些方向的確讓我們很激動,互聯網加金融的潛力機會實在太多太大。

2008年,一場金融危機席捲了世界。這場危機的起源是金融創新。當我們審視那些由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創立的極其複雜的數學模型和看似完美的金融邏輯時,我們發現,過於複雜的莽撞「創新」有時會引人入歧途。

中國人創造了錢莊,荷蘭人創造了股市,這些無比偉大的創新,是歷經多年才瓜熟蒂落。它集合了百年的傳承,結合了國家的力量才有最終的完善。這些不只是個體之功,更是群體之力。

我們足夠聰明嗎?與紐約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裡的這些經濟學家、銀行家們比我們差遠了;我們善良但不是聖人,我們也有道德風險,我們也有可能好心辦壞事。

於是,我們自捆手腳,自我限制,摒棄和壓制了很多想法。最終,我們選擇技術創新的方式,堅持以符合自然規律的方式成長。拍拍貸迄今5年,仍然是簡單的平台。我們不給社會添亂。我們相信,這種自我限制會讓我們在更長的時間內有更好的發展。我們不斷提醒自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專注於技術創新,不代表不創新。恰恰相反,這可以使我們的精力、資源空前集中,從而專注於把創新做到極致,做長遠的創新。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時間和耐心。

我有一個同學,大學期間我們曾一起創立過搖滾樂隊,他是我們的主音吉他。畢業後,大多數人都選擇進入了大型企業,而他,則出人意料的遠赴德國,做起了安穩的程序員。多年後,大家都以為他要一直呆在德國,他卻又出人意料的放棄移民回了國。他不再寫程序,他開始畫畫。

當我第一眼看到他的畫時,我被震驚了。他的畫是一種非常奇怪的,自己獨創的畫:遠看是典型的中國水墨山水,非常古典;但近看,每塊石頭每棵小樹每朵浪花都是用手工點繪的奇怪而精緻的圖案「組裝」而成,比如怪獸,比如貝殼,比如機械,非常後現代。

我被震撼的是,這種畫,不講創意如何,單就創作的過程,需要耗費多少的精力?我問他為什麼選擇或者創造了這樣的作畫方式?他說,很簡單,我不是科班出身,不能像專業人士一樣,幾天、幾週就出一副畫。我的畫,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跟他們相比,我的規劃更長,我有耐心。其他人根本不是在做一種藝術,別人也沒法和我比。

天吶,這和我們創立拍拍貸時想法何其相似!

拍拍貸的想法起於2006年底,運作於2007年。當時我們就知道,拍拍貸的想法太早,可能不合時宜。但用長遠的眼光看則不同。我們堅信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大趨勢。忍受寂寞,可以讓我們更早更快地犯更多的錯誤,吃更多的苦,測試更多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想把拍拍貸打造成一家與眾不同的公司。我們不以短時間來規劃,我們不做其他公司喜歡做的一年、三年計劃,我們更專注於能夠帶來長期價值的事情。

2007年的很多熱點已經消失了,但拍拍貸還在,且還在穩步發展。今天,我們依舊如5年前那樣看待自己,看待世界。今天的很多熱點,未來也會消失,但拍拍貸還會在!未來的很多熱點,大多也都會消失,但我們堅信拍拍貸會一直在!

我們執著於夢想,但我們不傻。旁觀者盡可嘲笑我們,藐視我們,甚至可以忽視我們,但我們依然會按照我們的長期策略,步步向前。

很多人往往高估3年內的發展,卻低估7年、10年後的發展。很多時候,時間可以成為我們的武器和朋友。我們希望拍拍貸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我們也希望拍拍貸傳承這樣一種理念:用創造長遠價值的方式看待世界,規劃我們的發展。這個世界不缺一個平庸的公司,但缺少那種能夠長期創造社會價值、為人們創造福祉的公司。

一切都在變,但有些事情不變的好。「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佛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祝拍拍貸新的五年,一切順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606

經典重溫 —— 如何理解巴菲特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4151059
說起巴菲特,讓人覺得很煩躁,如同小時和某某小朋友爭論一樣,每次他都抬出他爺爺來:「我爺爺說了,就是這樣子的。」

  還是讓我們重新梳理一下從公開信息中能獲知的巴菲特吧,先讓時光倒流53年吧,回到1956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正處於戰後繁榮期的開始,百業興旺,股市剛剛從二戰陰影中走出來,1956年3月,道瓊斯工業指數第一次突破500點關口,並且一路緩慢上行,直到1972年11月突破1000點大關。

 1956年的巴菲特,剛好25歲,從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回到家鄉開始準備創業。此時的巴菲特並不是一個白丁,他已經在股市上賺到了14萬美元。這得益於巴菲特少時的商業頭腦,使得他19歲時,就擁有9800美元的個人財富了。為了清楚1956年的14萬美元大概是怎樣的規模,可以參照巴菲特1957年的全部家庭生活費用開支:大約每年1.2萬美元。

  巴菲特如何將9800美元變為14萬美元呢?幾乎完全依靠格雷厄姆的「撿雪茄屁股」的價值投資方法,以及某些套利交易。當時的美國股市並不是投資者重點關注的地方,所以這樣的機會很多。例如,巴菲特在1950-1956年之間買入了這些公司:

  真斯尼谷天然氣公司:這是一家小型的天然氣公司,屬於公用事業行業,經營穩定,買入售價5美元,過往一年實現每股盈利5美元,PE為1倍

  福德斯科特西部保險公司:這是一家區域性小型保險公司,巴菲特買入股價為12美元-20美元之間,每股收益為16美元,PE為0.75-1.25倍。

  新貝德福德聯合市內電車公司:這是一家市內公共汽車公司,公用事業行業,巴菲特買入每股45美元,公司沒有負債,每股持有現金為120美元。每股現金比售價高出2.66倍。

  正是當時美國股市的長期不引人注目,加上基金機構投資者的缺失,導致這樣嚴重低估的情況比較多。加上宏觀經濟的日益繁榮,這樣的低估股票被市場重新認識,巴菲特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僅僅6年(1950-1956),沒有依靠外來注資的情況下,巴菲特6年總收益達到1428%。6年年均復合收益率達到55.9%。

  如果你翻開巴菲特1951年為報刊撰寫的關於城市僱員保險公司(GEICO公司)的分析報告,你很難相信,這是一位年僅20歲的大學生寫的東西。裡面已經隱約看到巴菲特日後的投資和分析思路。大學時代的巴菲特,就已經顯露出很高的天賦,其大學同學回憶說,有一次和他聊起某勞動合同法中的一條法規,巴菲特一口氣告訴他出處在322頁的最後一段,而且全部複述出來,幾乎沒有出錯。

  回到家鄉的巴菲特,於1956年開始籌劃自己的合夥公司,當年成立的第一個合夥公司成員都是家庭親戚,總額達到105100美元,巴菲特只投入了自己的很小部分資產。但真正讓他成功的,並不是奧馬哈的親友,而是格雷厄姆和紐曼的影響力。作為格雷厄姆最優秀的學生,在格雷厄姆和紐曼解散自己的公司後,兩個人都竭力向人推薦巴菲特。紐曼甚至提名巴菲特進入GEICO公司董事會。格雷厄姆作為功成名就的投資領域大師,影響了很多投資人。例如1956年某學院校長,物理學家符馬.道奇,就在格雷厄姆的倡議下,親自千里迢迢趕到奧馬哈,將12萬美元交付給巴菲特。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因為格雷厄姆解散了自己的投資公司(格雷厄姆也做的很不錯,所以聲譽很高),所以他旗下的客戶,很多就這樣被轉介紹給了巴菲特。

  可以簡單描述下巴菲特自1956年-1969年解散合夥公司期間的情況,按照公開信息和採訪,這13年間,合夥公司總體資本年均複合增長了29.5%-30%,起始資本僅為第一個合夥公司的10萬美元,按照這個增速,1969年的巴菲特合夥公司總資本僅有302萬美元。即便1956年巴菲特募集到100萬美元,按照這個收益率,1969年合夥公司總資本也僅有3028萬美元。但事實上,1969年巴菲特解散合夥公司時,合夥公司總資本高達1.0433億美元!巴菲特個人資產達到2000-2500萬美元。

  換句話說,這13年間,巴菲特是依靠成功的投資回報,但更重要是依靠不斷的資本注入,得以實現的。而這與格雷厄姆的巨大影響力是不可分割的,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對他如此崇敬的原因之一。

  1956年-1969年的13年間,巴菲特另一個傳奇,就是沒有一年虧損,且每年跑贏指數。而同期的例如查理芒格,也被視為投資業的厲害人物,這13年間也有幾年業績是虧損的,而且後續的1973-1974年巨虧30%以上。都採用集中投資的策略,為什麼其他人免不了會出現大幅業績波動,而巴菲特就能安然躲過一次次的整體市場回調?難道長期集中持有的股票,就沒有一年是回調的?

  這裡面當然沒有這麼簡單,VALUE雜誌曾經撰文分析過巴菲特早年的發跡史,對這段時期的巴菲特投資有深刻的分析。從巴菲特早期的股東信中,可以看出很多跡象。當年的巴菲特,也是將債券、套利交易(WORKOUTS)、股票投資(股權/控制)、實業投資結合起來的,並不是完全以二級市場上的財務投資為主。我們可以從1960年巴菲特給股東信中尋找到其中一個關於「控制型」股票投資(類似於實業投資)的例子:

  巴菲特1960年大舉買入一家叫做「桑伯恩地圖公司」的企業,大約佔到整個合夥公司淨資產的30%。這家公司為全美國地圖做修正業務。持續經營歷史超過75年。但在1960年前幾年,由於保險公司的業務變更,對公司需求日益減少,公司經營利潤從30年代的平均每年50萬美元,下降至1958、59年的10萬美元。公司股價一路從1938年的110美元,下跌至1958年的45美元。但公司在30年代將累計的利潤買入了大量證券,高達2500萬美元。公司持有的證券市值在1960年之前達到每股65美元。這意味著只要控制公司,將這些證券賣掉,就能給予股東超過成本的回報。巴菲特也是這麼幹的,他先後用四個合夥公司,合計買入了公司4.6萬股(按45美元計,合計投入207萬美元),而公司總股本不過才10.5萬股。巴菲特當然進入了董事會,並且提出議案,將這些獲利豐厚的證券全部拋出,將獲得利潤進行了分配。從中,巴菲特獲利豐厚。

  正是由於多種形式的投資存在,才使得巴菲特這13年間,避過了整體市場的數次調整。也正是美國50年代的證券市場大量機會造就了巴菲特成功實踐了格雷厄姆的「撿煙屁股」式的價值投資理念。

  從這一點看,幾乎是不可複製的。中國除了早年某些時期,絕大多數時期股市都沒有這樣的機會,能給你尋找到PE接近1倍,或PB接近1/4的嚴重低估的股票。大多數公司股權割裂,且股本市值巨大,一般個人投資者根本無法做到「控制性」股票投資,投資渠道單調,也難以尋找到較多套利交易的機會。

  當1969年解散合夥公司後,巴菲特做了他幾乎最後一筆最大的「撿煙屁股」型價值投資,將個人的2500萬美元資產全部買入了衰退的伯克夏爾.哈撒韋紡織工業公司。1969年合夥公司總資產1.0433億美元,是個驚人的奇蹟了,因為巴菲特合夥公司總資產佔到當時美國GDP的一萬分之一。

  當巴菲特不再依賴外來注資後,另一個領域被他發現了,那就是保險公司的浮存金。從巴菲特1967年第一次買入國家賠償公司(NationallndemnitY)真正進入保險領域開始,巴菲特一生都在研究如何利用保險公司閒置的浮存金。據他聲稱,過往數十年,伯克夏爾.哈撒韋公司整體浮存金年均復合增速高達21.9%!後期收購通用再保險公司,更是提供了大量彈藥:僅2003年就免費為巴菲特提供了230億美元的浮存金。正是源源不斷的免費彈藥(巴菲特聲稱伯克夏爾.哈撒韋公司旗下保險公司成本是全美最低的,甚至很多浮存金成本為負,意味著客戶貼錢將資產放入他的公司用於投資。對比可以參照下2007年中國平安接近12%的取得浮存金成本率(網友提供數據))

  在巴菲特和芒格最後在諸如迪姆皮斯特米爾製造公司,這樣的「煙屁股」價值投資上費勁心思後,終於發現,在可利用的浮存金(或者類似藍帶票據公司這樣可以免費提供閒置資金)後,將資金源源不斷投入有經營商譽的,未來增長穩健的公司上,長期獲得利潤遠大於這樣的「撿煙屁股」價值投資收益。更重要的是,經過60年代美國股市的大幅上漲,這樣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以至於鼻祖格雷厄姆在70年代晚年,宣佈自己終生信奉的「價值投資」已經過時。巴菲特在芒格的協助下,完成了從格雷厄姆到費雪的一次大跨度的投資理念轉型。

  而我們中國,具有這樣條件的投資公司和投資者幾乎不存在,鮮有能類似保險公司那樣提供免費彈藥的公司。在這樣的條件下,試圖「複製」巴菲特,本身就是一件空中樓閣的事情。加上,美國從戰後至今的繁榮世紀,提供了大量的可長期投資的優秀公司。為什麼股神會出現在美國,而不是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因為正是美國的崛起稱霸,才營造了這麼一個成功投資的氛圍。想想當年的漂亮50中,包括惠氏製藥、沃爾瑪、麥當勞、吉利、可口可樂,後面哪個不是全球範圍內各行業的絕對龍頭?我們2007年某些機構畫虎的「中國漂亮50」,可否有一家能走出國門?

  所以,少將巴菲特「簡單化」、「口號化」。巴菲特不是「長期投資(永續投資?)」的符號,也不是「價值投資」的符號。很多內幕你根本無從知曉,舉個例子:巴菲特對富國銀行的投資,自1989年開始,似乎在伯克夏爾.哈撒韋的年報上顯示,這是一筆長期(長達20年)的投資。很多人都這麼認為,但如果你仔細認真看看,應該知道巴菲特在1993-1994年間曾做過增持-減持的動作。但最終的年報上,你無法知道中間發生過什麼。

  投資領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格雷厄姆如果不是在1976年逝世,那他將見證自己偉大投資理念的破滅:持有大量股權的格雷厄姆,在長期投資GEICO公司後,將在1976年,見證GEICO股價從60多美元一股,暴跌至2美元。也將見證他口中偉大的經營企業家:利奧先生兒子小利奧的自殺身亡。幸虧,這一切,格雷厄姆老先生並沒有看到,他可以帶著對價值投資的信仰,幸福的逝去。

  而躲過此次災難(巴菲特多次投資GEICO公司,並多次波段套現)的巴菲特,才可能以1.3美元多一股的白菜價,重新完成GEICO公司的投資經典教案。而沒有盲從格雷厄姆,在70年代重倉於這家他最中意的保險公司。而在50年代他口中擁有最佳管理層、最低成本率的GEICO公司也都會在過度擴張和定製保險費率出錯中,陷入破產邊緣。這一個例子也證明一點:

  沒有一家公司的「護城河」可以寬廣到投資者可以放心大膽,不聞不問的「長期/永續持有」!

低價位並不確保一樁好交易,公司必須能夠提供良好的價值和不斷完善的基礎。
我們並不需要在掌握了公司的確切底線後才去購買它,但是它的售價必須低於你所認定的資產價值並且必須是一些誠實的,有能力的人在經營著它們。如果你購買了一項價格低於它們目前價值的資產,你對其經營充滿信心,然後你又購入了一批類似的資產,那麼你就要發財了。
投資者無法精確地測算出今後兩年內某一公司每股將會獲利多少。事實上,公司的高層管理者也不能。在這種情況下誰又能夠說清楚一個以正常速度增長的公司的股份究竟被高估到了什麼程度?即便是以最低限度的準確性來解釋。如果增長速度在今後10年中確實這樣驚人,公司的價值會增長4倍,那麼還有必要去關心目前公司的股價是否被高估了35%嗎?關鍵的問題是,必須確保公司價值在今後能夠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我們曾經有幾次以特價買入了一些蛤蟆股,這在過去的報告裡有詳細記載。但是很明顯我們的親吻失效了。在一些王子身上我們曾經做得不錯——只是在購買時它們就己經是王子了。至少我們的親吻不會把它們變成蛤蟆。並且,最終我們也會偶爾成功地以蛤蟆價格買入很容易識別的王子而受益。

許多年後,巴菲特承認說他買的那些股票與格雷厄姆會買的股票一定是不同的。他從本那裡得到的是「一種恰當的關於本質的模式」,那就是,買入價值的原則,蘊含在安全邊際原則下的保守主義以及超脫於每日市場波動的態度。

巴菲特曾經這樣描述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投資者以足夠低的價格買進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夠有積極的事件發生,使得該企業的財富不斷增長,從而保證投資者賣掉其股票時能夠獲得適當的收益。這種足夠低的價格能夠提供一種安全邊際,投資者也因此避免了遭受長期的資金損失。但巴菲特發現,許多事件將導致公司的財富無法增長,甚至適得其反,導致其財富不斷減少,從而使得投資者要麼割肉賣出自己的股票,要麼被深套而艱難支撐。此外,如果這種事情真的發生,資本利得稅的沉重負擔也會令投資者雪上加霜,很大一部分收益不得不被納稅所吞食。

巴菲特在這種投資方法中的重大發現就是:一個平庸的企業及其可能保持一種平庸的運營狀況,投資者在這種公司股票上的投資也往往平淡無奇,最初以低廉價格購買該股票的種種優勢都將被偏低的投資回報所抵消殆盡。他深知,路遙知馬力時間的沖刷將會使那些優秀的企業脫穎而出,而平庸的企業將逐漸淡出。

巴菲特同樣發現,在經濟狀況方面,優秀的企業和平庸的企業截然不同。如果投資者買入了優秀企業的股票,這些優秀企業的價值將不斷擴展,相比之下,那些平庸企業則往往原地踏步,不能實現價值增長。巴菲特意識到,這種不斷擴展的價值最終將會推動股票市場價格的不斷上漲。這種優秀企業價值擴展的現象還有另一個好處:如果價值持續增長,那麼長期持有這種投資就比賣出更有意義。這樣一來,巴菲特就將資本利得稅的繳納延期至遙遠的未來,從而可以充分享受複利投資的豐厚回報了。

巴菲特喜歡用兩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華盛頓郵報》的例子就是其一。1973年,巴菲特花了9731000美元購買了大約1727765股《華盛頓郵報》的股票,此後他一直持有該股。到1997年,這筆投資已經價值6億美元之巨。經過24年時間,巴菲特在這項投資中獲得了相當於18.7%的年複利收益率。儘管巴菲特也承認,在長達24年中,《華盛頓郵報》的股票有時也會以高於其內在價值的價格進行交易,但他仍然堅持持有這筆投資。之說以如此,是因為他知道這是一隻好股,而要充分發揮複利投資的優勢,就必須將其長期持有。他在蓋可保險(GEICO)的投資也與此類似。巴菲特於1972年購買了該公司價值約45713000美元的股票。到1995年,這筆投資的價值已經增長到約1759594000美元。這樣算來,他獲得的年複利收益率約為17.2%。GEICO也就成為巴菲特所讚賞的又一家優秀企業。

面對價值實現的問題,巴菲特開始意識到,格雷厄姆不分企業性質,只圖便宜而購買任何股票的投資策略並不可取。於是,巴菲特將費雪和芒格的投資理論融入到自己的投資理念中,關注那些優秀企業的擴展價值。巴菲特在芒格的協助下,完成了從格雷厄姆到費雪的一次大跨度的投資理念轉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126

一場電影首映 帶領產業大老重溫科技巨人風采《賈伯斯》用瘋狂催生全新世界!

2013-09-23  TWM
 
 

 

撰文.賴筱凡 攝影.攝影組這裡有一些瘋狂的人、與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叛逆分子、麻煩製造者,就像方洞裡的圓樁。他們用不一樣的方式看事情,他們不喜歡規矩,他們不滿於現狀。你可以引述他們的話,不認同他們,讚美或是毀謗他們。但唯一你不能做的事是忽略他們,因為他們改變世界,他們帶動人類前進。

在別人眼中,他們或許是瘋子,在我們眼中,他們卻是天才,因為就是這些人夠瘋狂,自認能夠改變世界,而他們也真的做到了。」這是一九九七年,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為形象廣告錄製的一段旁白,如今成了他自訴的獨白。他天生反叛、他顛覆想像,他堅持每個小細節都要做到世人難忘,直到他革新了整個人類世界。

在賈伯斯逝世兩周年之際,為了讓人們重溫一代科技偉人的風華,《今周刊》特地舉行了電影《賈伯斯》的特映會,在台灣科技業典範轉移的陣痛期,帶領我們回到那個有賈伯斯的年代,用最虛懷若谷的心情,重新探索改變世界的無限可能。

世界在變,為何要浪費生命做不值錢的東西?

宏碁創辦人、智融集團董事長 施振榮電影讓我想起當年創業的時光,焊電路板、做PC板的那個情境,比賈伯斯更克難,我甚至還到陽台去曬PC板。對於創業的人來說,資源非常有限,重要的是要有理想。我們當年創辦宏碁時,一開始也不曉得要做什麼,只知道不能錯過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做些什麼就看著辦,因為世界一直在改變。

現在的台灣科技業,當然擁有的資源比以前多很多,但整個世界也在變。面對未來,我們要去思考如何讓現有的資源更聚焦,以前會做的東西已經不值錢了,為什麼要把你的生命浪費去做不值錢的東西呢? (賴筱凡)把細節做到好,就能改變世界!

台達電董事長 海英俊

「要相信自己能夠改變世界,所以能夠改變世界!」賈伯斯一直很相信自己做的東西,要求每個小細節,這從他生產第一部個人電腦的過程就可以看出來,一個簡單的字體,其他工程師都覺得字只要能看就好了,但賈伯斯獨排眾議,堅持要在麗莎電腦中內建多樣化的字體庫。

賈伯斯偏執、神經質,造就了蘋果的公司文化,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他無比堅強的理念,就像蘋果首席設計師強納生.伊夫(Jonathan Ive)所說,蘋果設計的東西是要從人的「心」出發,貼近人心就能力量無窮。 (顏雅娟)即使旁人不諒解,也要忠於自己

經濟部次長 梁國新

你在電影中會發現,賈伯斯是一位非常知道自己要什麼東西的人,而且面對他的堅持,絕對不打折扣。雖然他的價值觀不為家人、朋友、同事所接受,甚至不見得被旁人諒解,但他還是很堅持,忠於自己。

這對於成功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元素,不論是經營企業,或是做事情,人的一生,本來就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被所有人認同、滿意,但賈伯斯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如此,你也要做一個不讓自己後悔的人。 (賴筱凡)做業務要學賈伯斯,充滿自信與心機群邑台灣區董事長兼總裁 余湘印象最深刻的是賈伯斯在生意談判時的自信心機,以及凡事追求完美、毫不妥協的橋段。例如他往往都能以高於預期的價格成交,又如何用計奪回主導權等。我常開玩笑地勉勵業務同仁,要成功就得做到三件事:「堅持、不要臉,然後堅持不要臉。」也就是要勇於嘗試、擇善堅持。

賈伯斯追求完美到幾近「機車」程度,是不少成功老闆具備的人格特質,但即使天才如賈伯斯,也曾因一意孤行而遭股東踢出家門,更何況你還只是一個取代性高的平凡職員。別鬧了!你又不是賈伯斯。 (林心怡)創新+商品化,才能被市場接受萬泰銀行董事長 盧正昕看完電影後,覺得賈伯斯的創新就是印證我的方程式:創新就是改變、就是發明,但改變和創新的前提是一定要有遠見。至於「好的創新」,是把創新加上商品化之後,得到市場接受度。

賈伯斯是個發明家,他找來百事可樂前總裁約翰.史考利(John Sculley)負責商品化,只是後來約翰將賈伯斯趕走,等於空有商品化,卻沒有靈魂、沒有身體、沒有四肢,還是沒有用。 (張舒婷)曾經挫折,讓人更成功!

元大寶來投信總經理 劉宗聖賈伯斯可說是少年得志,但他過度堅持己見、自我中心,落到被趕出蘋果董事會;重回蘋果後,他才真正大破大立。就像安倍晉三回鍋擔任日本首相後,做了更充足的準備;張忠謀也是重新回任台積電執行長,讓股價、營收、獲利都更好。

賈伯斯相當特立獨行,他不在乎一般企業管理講究的分工、授權、尊重董事會。這部電影也凸顯很多他的缺陷,他的作風其實很有爭議。但要像他一樣成功,除了極度追求理想的性格外,還要有很強的專業能力。 (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77

重溫鄧小閒有關股息文章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11/blog-post_7128.html
前日止凡在這裡分享了一篇文章「重視股息就是「食息派」? 」,得到不少blog友回覆,其中自由駱駝兄貼了鄧小閒兄的一篇有關股息的舊文章,值得在這裡重溫一次。

自由駱駝兄的回應如下: 

提起股息,我總愛重溫(鄧小閒)於零六年的一篇舊blog文

每年我定時收到股息,對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及有意義:

1. 不勞而獲:只要持有優質股票,就會收到股息,不需要朝九晚X地工作,日日看老闆臉色,收工後帶著「半條命」回家。

2. 公平放心:股息比工資更令人感公平放心,多些股票、多些股息,打工賣命是否多勞多得,當你著重工資時,就會懷疑老闆是否公平,性感的女秘書的工資是否比自己高。本想「小國寡民,不理世事」,奈何公司一時裁員廋身,一時又合併重組,真是過得初一,未必捱到十五。

3. 改變命運:此話雖有點誇張,但必須明白奴隸獸出賣勞力及尊嚴的生活往往是世襲,若果要改變下半生或下一代的命運,必須把重點由工資轉往股息,由出賣勞力轉變為擁有賺錢機器,即大企業的股票。

4. 長期收入:無論年紀有多大,我也會收到股息,即使60歲、70歲,甚或死後,家人也會得到股息,相反公司對你再好,退休後就再無賓主關係,打工仔若理財不善,隨時「手停口停」。

5. 簡單方便:香港股民不需為股息交稅,股息準時存入銀行戶口,股東可安心花費,第二年又有股息收入,還可能有大於10%的增長,真有「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感覺。

6. 自由及安寧:只要有穏定可靠的股息,不必再擔心股價大上大落,今天下跌了的股價,往往是短暫,只要股份能有不斷增長的盈利及股息,股價還是重上升軌,實在不值得為股價升跌勞神操心,擔驚受怕。

互勉



後記:

以上鄧小閒兄的文章中所指出的不是股息本身,而是一種狀態,是財務知識所達至的狀態。這是描述有關股息的操作,然而「一理通百理明」,不只是股息,還可以把這個概念運用在物業收租、生意紅利等,重點是對現金流的控制。

回味鄧小閒這篇文章,突然有一個很有趣的想法,就是不知道大家在看文時有何感覺,是羨慕加妒忌嗎?還是抱有學習的心態?心態決定取向,取向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成功機會。不少人一看到這類狀態的人在分享時,心裡可能會想「他在炫耀嗎?」,問題是什麼心態才對自己有益。當然,本身已經運行著這樣的狀態的高手,不會有太大感覺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14

重溫金夢 中國淘金人劫後重返加納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364

中國曾經援助非洲很多國家,現在又投資很多大型項目,但普通加納人接觸不到這些,相反每天都能接觸到非法採金人。中國小企業在非洲很多,如果鼓勵他們遵守當地法律和信用,等於扶持眾多民間大使,中國成功的機會可能更多。

重返非洲

這是一個悶熱潮濕的星期一。加納。一隊身著藍色制服和黑色長靴的國家軍警,向可可林深處的一處隱蔽金礦進軍。

距離金礦1公里時他們下了車,徒步穿過一個被重型機械碾壓過的土坡,拐過一條芭蕉葉覆蓋的小路,眼前豁然開朗起來,一座用木板搭建的工棚,矗立在開闊地中央。軍警們在工棚裡發現了大約十幾名中國人。這些人全是來自中國廣西上林的採金人。在這個閉塞的荒郊野外,生產生活設施一應俱全。工棚有發電機,木桌上擺著中國香煙、牙籤和稱重器,角落是木板圍起的洗金池,每天傍晚,中國工人鎖上門,在這裡洗金。簡易廚房的冰櫃塞著一隻宰好的凍雞和中國罐頭。工人的房間是木板隔成的一個個憋悶的空間,床上都罩著蚊帳。一名工人的床下,警察搜出了一支七連發獵槍。

中國人的全部生活來源就在工棚外200米遠的露天工地,過去這裡是成片的可可林,現在砍伐殆盡,四五台大型挖掘機正在作業,地面挖出足球場大的坑,鉤機把砂石傾倒在傳輸帶上,再通過砂泵源源不斷輸送到溜槽,中國人監督三名黑人工人用水槍沖洗,泥漿四濺,周圍沙地變得非常稀軟,人踩上去,腳立刻陷進去。經過8小時不間斷沖洗,傍晚能洗出150克左右的黃金。

一名隨行加納記者拍攝的上述執法視頻顯示:軍警把眾人圍攏在一起,核對身份,填寫表格,四處搜查,指控工人們非法在加納採金。有人把槍塞在採金人手裡拍照,中國人沉默不語。然後軍警把他們押上一輛開往首都阿克拉移民局監獄的卡車。有人用火機點燃了工棚和遺留物品。

最近3年以來,加納執法部門屢次突襲過中國人聚集的小金礦。2013年6月該國實施了最大規模的一次清理行動,幾乎徹底瓦解了中國人在加納建立起的採金系統。此前,加納國土資源部部長阿哈吉表示,外國人在加納非法採金破壞了森林和水源,嚴重影響了加納人民的正常生活,希望揪出支持這些非法採金者的幕後黑手,按照法律給予嚴厲制裁。

這場打擊摧毀了這些中國人的事業。執法視頻中清查的是42歲的金礦主蘇震宇的礦場,除了工棚付之一炬,他的從中國運來的設備被哄搶,機械被扣押。

隨大批被驅逐的廣西採金人一起,蘇震宇在2013年6月回國。5個月時間過去了,風聲暫平,他選擇重返加納。蘇外表精明強悍,是最早一批到加納淘金的廣西人。他在加納不斷擴展自己的事業,還娶了一個漂亮的加納妻子。

2013年11月的一個晚上,身著加納民族服裝的蘇震宇,駕著越野車行駛在連接阿克拉的高速路上。過去,每當夕陽西下,中國採金人的皮卡車裝著當天挖的金子,在這條路上往來奔馳,現在盛景不再。一小時後,汽車駛入港口城市特馬一棟有鐵絲網圍牆的院落,這是蘇震宇的HANSOL Mining公司。為了避免引起注意,公司牌子倒著豎在牆角。他關上車燈,四周陷入寂靜。「加納經濟會因為中國人的離去付出代價。」蘇震宇說,「中國人都離開了,這裡也就沒有一點希望了。」

「不完全是毛主席的中國了」

據加納當地官員估計,過去7年裡,大概有數千名到1萬名中國採金人在加納非法工作。加納是非洲第二大產金國,金礦在15世紀歐洲人到來之前一直是加納最重要的礦產。歐洲人稱之為黃金海岸。過去,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瑞典人盯著這裡的礦藏,現在輪到了中國人。

黃金大部分來自中部雨林的小溪和河流的沖積層礦床,以及海岸的沙土中。加納人用鐵鍁和赤手,在河道旁進行小型採金。這套簡陋的傳統技藝連同淘金者本人,獲得了一個流行廣泛但是不雅的名字:加拉姆西(galamsey)。現在,「galamsey」成了那些破壞森林河流的中國採金人的專用名詞。中國的加拉姆西帶來了更高效、快速的生產方式。同樣一塊25英畝的礦,加納人要開採數年,中國人的重型機械半年就挖完了。中國人追求產金數量,不求精耕細作,一旦開採量不佳,馬上轉戰另一塊土地。從根本上改變了加納政府為保護本地加拉姆西而設立的遊戲規則。

蘇躍華是一個長相威嚴的中國人,他是加納華商會的會長。據他介紹,最早一批來加納的是台灣和香港人,多經營紡織廠和餐飲。在1990年代,一批浙江商販開始把廉價「中國製造」帶入加納,此後,本地人和中國商販曾經有過幾次衝突。加納人指責中國人搶走了本地人的飯碗。而中國人說,他們受到了嫉妒和排擠。最近7年,大批採金者湧入加納,帶來了先進的設備,也被認為破壞了這個國家的環境,黃金聚集之地還導致治安惡化。2012年加納總統選舉時,執政黨全國民主大會黨NDC和反對黨新愛國黨NPP角逐。執政黨回應選民的抱怨,開始對非法小金礦實施一次比一次嚴厲的清理措施。

最大的行動由一個總統特別工作組實施,移民局、礦業委員會、環境等部門參與。他們多次召集軍警出動,以工人沒有合法身份,非法採金為由,關閉工棚,查封設備,把中國礦工移送到移民局。

在採金者聚集的敦誇市,當地社區對中國人敵意暗生。但問題是,中國連續多年是對加納投資項目最多的國家,截至2013年8月投資8000萬美金,投資額也位列前十位。2010年9月加納與中方簽訂了30億美元貸款的框架協議。現任總統馬哈馬屢次視察中國建設的大型項目,讚揚中國為加納經濟做出的貢獻。來自加納的香港大學非洲研究課程主任博艾敦教授說:「中國這10年來對加納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非常多,超過了英國在加納百年來的建設。」加納政府小心翼翼把這次清理行動說成是針對外國人的非法小金礦,而沒有特指中國人。但是誰都知道,俄羅斯人、菲律賓人、保加利亞人,加起來也不及上林人的零頭多。

無論如何,中國在非洲商業、社會和文化方面的影響都在不斷增加。中國人向治理不善的非洲注入了雄厚的資本與剩餘勞動力,這種正在世界各地尋找機會的擴張往往會令當地原有利益受損,引發本地人的擔憂也就不足為怪。過去中國和非洲是一對窮哥們,現在中國則成了非洲的老師。中國援建了加納國家大劇院、外交部和國防部大樓,以及中加友好醫院,派遣了來自廣東的醫療隊,這些援助曾帶有明顯的意識形態因素;現在中國的「走出去」戰略更加追求經濟效益的平衡。非洲人的情緒百感交集。對非洲國家來說,中國已經不完全是毛主席年代的中國了。

中國人改變了遊戲規則

蘇震宇生活的特馬市,空氣中瀰漫著金子的氣息。本地特有的磚紅色土壤的公路邊,沿途可見特馬國際大酒店、金門KTV、豐收農場超市這些中文招牌,很多都是中國人的產業,因金礦而興。夜總會門前的黑人保安對中國人恭敬有加,用標準的普通話說「老闆」。金礦主聚在一起推杯換盞,交換白天的信息,然後來到餐廳2樓,繼續喝茶抽煙,吞云吐霧中一樁買賣就談妥了,第二天就進入了實施階段。中國人的到來帶來了生機,整個城市呈現一種西部拓荒式的繁榮。

7年前,蘇震宇和家鄉的三個上林人簽訂了一份在加納合夥採金的協議。帶動了上林人赴加納的淘金潮。2010年,上林人開始把大型挖掘機引入加納,加上上林人擅長的砂泵技術,一下把採金效率提高了10倍。開始他們一天頂多挖15克金,後來則是150克。大批上林人持旅遊簽證來到加納,馬上進入了同鄉的金礦。那些年隨著國際金價上漲,蘇震宇賺了錢,成立了公司、增添了設備。他購買了一塊800平方公里的地,和上林人簽訂掛靠協議,採金者在他的地上採金,每月繳納7000賽地管理服務費和10%的收益提成。公司協助辦理工作簽證以及協調與加納政府的關係,保證股東正常經營。

中國社區逐漸壯大。庫馬西有一家採金人聚集的上林賓館,女老闆莫妮卡也是上林人,在北京讀過大學。上林人聚集之地推高了物價,帶動了消費,跟中國人合作的加納人得到了實惠並因此表示歡迎,而反對聲音也開始加強。加納大學研究中非貿易的學者Mark Obeng對我說:「你注意到了嗎?加納沒有唐人街。」在海外華人社會這非常少見。由於此前發生了中國商人和加納商人在零售領域的幾次衝突,中國人籌備的唐人街無疾而終。作為第一個獲得獨立的非洲國家,加納似乎對外來勢力抱有一種下意識的審視。

加納經濟在過去幾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發展。2011年GDP增速高達14.9%、位列世界第一。首都阿克拉隨處可見高高的腳手架,到處大興土木。塵土飛揚的高速公路邊,有一座西非最大的超市Accra Mall,南非投資興建,貨架上很多商品則來自中國。

加納開國總統恩克魯瑪執政後期帶領國家「左轉」,對金礦實施國有化。因為糟糕的經濟治理和獨裁,1966年恩克魯瑪被政變推翻,當時他正在北京出訪。此後加納政局幾度變遷,形成目前比較穩定的兩黨制政治,加納經濟逐漸穩中趨好。1986年7月,加納頒佈和實施了礦業法,對採金業開始實行私有化,1989年,成立了小型工業管理局,允許個人開採小金礦。

加納礦業委員會位於阿克拉市中心一座歐式花園,該委員會執掌著加納金礦的開採審批權。小金礦部的經理助理Tetteh受訪時告訴我,加納法律允許個人開採小金礦,用意是保護本國傳統加拉姆西的飯碗,外國人進入這個領域,改變了加納保護小金礦開採的初衷。

加納礦權分大礦和小礦,外國投資者必須達到一定投資規模才可以開採,25英畝以下的小礦批文只能給本國人。法律只允許外國人為小金礦提供諮詢、資金和機械,不允許直接開採。隨後中國人成立了為小金礦提供服務的公司,實際上仍是中國人自己在採金。加納政府發現外國人利用了這條政策,於是重新修訂了法律,2012年以後外國人連外包服務也不允許了。

加納土地私有而礦產國有,法律規定小礦開採需要本國人到礦業委員會申領執照,並取得環評資質。有的地主謊稱擁有礦權和完整手續,和中國人簽訂了合同。也有中國人直接找到酋長和地主,給他們一筆錢,就把機器開進森林開始挖礦。酋長和地主拿到錢很配合地趕走了土地上的農民。在過去幾年,這種情況愈演愈烈。

恩克魯瑪時期曾經削弱酋長的權力,但酋長的影響力仍然很大,按說酋長是精神和傳統的守護者、不可以參與商業活動,但很多酋長都參與了中國人的非法生意。迄今並沒有一個酋長因此受到指控。執法部門倒是經常光顧這些小礦,接過塞來的鈔票後,什麼也不做就悄悄離開了。

許多加納人沒有直面本國治理的腐敗和低效,反倒採取了本土主義的立場,他們認為中國人正在掠奪最有價值的資源。這種對抗情緒體現在持續不斷查抄中國金礦上,也體現在加納兩黨競爭的政治中。

我問加納礦業委員會小金礦部經理助理Tetteh,為什麼這次行動第一個查抄了HANSOL Mining公司名下的AKONTA礦。眾所周知,蘇震宇聘請了一位加納人Bernard做公司CEO,Bernard是反對黨NPP在庫馬西的一名成員,HANSOL Mining被指向反對黨輸送了政治資金,打擊這家公司是否有傳聞中的政治意圖?

他清晰而簡短地回答:「不。」礦業委員會的法律顧問Afeku在一旁說:「主要還是因為外國人的金礦越來越多,已經到了失控的程度。」

礦業委員會的公關關係官員Abraham強調,「加納不能把經濟發展建立在一個非法產業上。小金礦帶來治安惡化和剝削勞工問題,很多學生輟學到金礦工作,農業產量受到影響,為了清潔河水所使用的化學物品,是以前的4倍。」

「外國人為加納帶來了科技,但是大型作業機器對森林和土地破壞也非常快。」結束採訪前,Tetteh先生用充滿感情的語氣說,「你去看一看我們讓採金破壞的普拉河水,你的心裡也會流淚的!」

淘金者的內外交困

在加納移民總局,公關部負責人Palmdeti說,「2013年5月底到6月初,我們已經遣返了大概600多中國人,至少1500到2000名中國人自願離境,他們很多都參與了非法金礦的活動。」中國大使館官員提供的數據更多:回國的採金人大概五六千,目前加納還剩下一千左右淘金者。

Palmdeti是個溫和的大塊頭,他說,普通加納人對中國人的意見就是,覺得他們來到這裡就是破壞環境。在他看來,大批中國人湧入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運轉完善的系統。「很多中國人申請了去利比亞的簽證,在加納過境轉機時,在當地人的接應下就徑直走出機場,直接去了金礦。」

有些中國工人儘管提供了工作簽證,但是在移民局找不到入境記錄。疑點指向一些加納官員。隨後,加納移民局有4名高級官員被開除或停職,他們被指控收受了賄賂,給這些非法入境者私自蓋上工作簽。其中一人是副局級,另有2個是區級的最高負責人。Palmdeti說:「被撤職的官員有些是上一屆政府任命的。大多數人都在誠實工作,腐敗尚在可控程度。」

一批批的採金人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廣西上林。2013年6月我去了上林。上林是國家貧困縣,採金是當地人謀生的飯碗。採金帶來了環境問題,並被中國政府禁止,上林的剩餘勞動力輾轉到東部沿海城市打工,直至非洲的黃金召喚他們重拾舊業。他們之前從沒有聽說過加納,支付給中介一筆錢,或者借錢合夥購買大型挖掘機,裝上集裝箱,就漂洋過海到了非洲。因為把賺到的錢都投入了新的設備,所以後來非洲的上林人都沒怎麼賺到錢,相反還背負著債務。

加納報紙一度把蘇震宇說成是販賣他的上林老鄉的蛇頭,他們發現幾乎每一個在加納的中國人都有蘇的電話。蘇震宇2012年成立了加納-中國礦業協會,但是被驅逐的採金人指責該協會只收保護費而未能提供承諾的保護。中國大使館劉書軍說,外國人在加納採金是非法的,因此更不能認可一個基於非法行為上的協會。一時蘇震宇內外交困。

蘇震宇認為他和中國人都被妖魔化了,「上林人的金礦和單個加納人合作,錢進了個人的口袋,而國際大礦的錢則是進了加納政府的口袋。現在到了重新洗牌的時候。說白了,中國人成了犧牲品。」中國社科院非洲研究所的研究員袁武分析說,過去加納執法不嚴,現在開始執行更嚴格的法律。而且很多中國金礦都擁槍自衛,激化了矛盾,執政黨勢必嚴格清理非法金礦問題。

上林人的遭遇已經不可避免在加納和中國人之間埋下了陰影。加納華商會會長蘇躍華說,中國曾經援助非洲很多國家,現在又投資很多大型項目,但是很多普通加納人接觸不到這些,相反,每天都能接觸到非法採金人,加上非洲人非常容易接受西方媒體的觀點,很容易就擴大針對中國的負面情緒。

蘇躍華說,「我認為中國的『走出去戰略』整體沒錯,但是還要考慮能不能給非洲帶來發展機會。中國現在從非洲大型能源項目著手,可以快速做一個交易。但是得利的可能只是中國公司和加納少數人。中國小企業在非洲很多,這些小企業和個人,天天跟非洲人生活在一起。投資一個大項目失敗了就是全盤皆輸,而投資100個小企業,如果鼓勵他們遵守當地法律和信用,等於扶持了100個民間大使,中國成功的機會可能更多。」

阿克拉的中國人徐勤偉的故事就很典型。中國援建的中加友好醫院建成後移交給加納,但是醫院運行出了問題,加納方面又倒回去找中國解決,援建並沒有起到理想效果。在山東就經營醫院的徐勤偉聯繫中非發展基金,希望投資入股收購這家加納醫院,改善經營。中非發展基金起初對這個投援結合的想法很感興趣,雙方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徐勤偉投入數百萬的設備來到加納後,這個計劃卻中止了。如今徐勤偉暫時在阿克拉弟弟開的醫院辦公。

中非基金目前在加納投資了三個項目。投資1億美元在特馬建了深能源電廠、海南航空公司投資3300萬美元組建了加納兩條國內航線、投資1.5億美元建了一個鋼管廠。徐勤偉說:「中非基金成立之初的宗旨是扶持中小企業走出去,但是最終扶持的還是大型能源項目。因為它能更快見到效益。」

「他們一點也不感激我們」

蘇震宇聘請律師團隊,向加納高等法院上訴,指控執法部門在2013年6月3日的清理非法小金礦行動中給公司資產造成損失。一份由加納記者拍攝的軍警縱火點燃礦地工棚的視頻成為重要證據。2013年8月法院判決,HANSOL Mining公司擁有合法執照,軍警不可以進入公司作業礦地,但是也承認這次行動得到了政府授權,最終判處賠付HANSOL Mining公司1000賽地。這些錢連支付律師費也不夠。

6月以後,很多上林人人已經轉戰喀麥隆、馬里,大型採金設備陸續轉移出了加納。還有一些失意的金礦主決意挽回損失,繼續潛伏在加納。在加納的最後幾天,我來到一處中國人仍在繼續作業的金礦。

這個金礦是幾名上林人和湖南陳老闆合作。下午3點,皮卡車從庫馬西駛上一條通往敦誇的公路。經過一個公路檢查站時,一名荷槍士兵攔下車。他穿著土黃色迷彩服、戰鬥靴,望著駕駛室的四個人:除了司機是加納黑人,其他三個都是中國人。「你們的身份證。」他輕聲細語地說。

我從上衣掏出一張讓汗水浸濕的採訪證,這是頭幾天在阿克拉的國家新聞部申請的,這會兒派上了用場。我擺出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說:「加納政府批准我到你的國家採訪。」年輕的士兵看了看採訪證,試探性地念出了我的名字拼音,擺擺手放行了。

坐在皮卡車後排的陳老闆的嫂子周女士負責給礦工做飯送物資,她說,「今天運氣好,他們沒索要小費。」她只會說一些簡單英語,為了彌補損失的時間,她讓黑人司機「go fast!」車子從大道拐入一條崎嶇小路,經過芭蕉林和頭頂重物的加納婦女,然後來到奧布阿西附近的一個村莊,她指著圍在井邊的村民說:「我們已經為這個村子修了三口井,還修了路,但是他們扣押了我們的一台機器,目的只是向我們要錢。他們好像一點也不感激我們。」

5點半左右,我們到的時候,當天最後一道工序洗金,正在這個金礦的簡易工棚進行。上林工人從渾濁水池仔細地搖出金沙,鋪在鐵皮簸箕裡,所有在場的中國人都圍攏過來,有人說:「每天這個時候看到金子,覺得冒再多的風險都值得。」

金沙在煤氣爐上蒸乾水分。放到計量器上稱重,「144克」。根據測算,這樣一塊工地,每天生產40克黃金就能保本。礦場老闆的女友把金沙攏到一張白紙上,折好,用膠帶貼牢。金子會藏在一個不為外人知的地方,累積到一定份量再鑄成金磚,賣給庫馬西的印度人,換來的美元通過河南人和浙江人的地下錢莊,三天左右匯回中國。

金沙洗完時,幾名黑人工人闖進了工棚外面用鐵皮桶圍起的院子。上林老闆唐先生咆哮著衝出去,命令工人立即離開這個院子。最後一道洗金工序,嚴格遵循只允許中國人在場的規矩。黑人解釋,他們到院子只是尋找不慎丟失的私人物品,對峙隨即解除。

晚上8點,皮卡車從工地返回庫馬西。經過一天顛簸,精力充沛的周女士在後座昏昏睡去。經過一條芭蕉樹掩蓋的羊腸小道,一輛亮著大燈的的士停在前方,車裡有三個黑人。皮卡司機明顯減慢了速度,似乎想和的士司機搭話。坐在副駕的陳老闆變得非常緊張,他厲聲用英語命令司機:「不要停!快走!」後來他說,挖出黃金的晚上,經常有持槍劫匪在中國採金人必經之路搶劫,有不少中國人遭到了暗算。

中國人的皮卡車像叢林裡一隻被驚飛的野鳥,驚惶失措消失在漆黑夜色裡。

(南非金山大學中非報導項目對本文亦有幫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68

好戲派台(8):用人物建構故事才是好劇本《中國合伙人》(經典重溫)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2197

《中國合伙人》, 是筆者2013年最喜愛的電影。

《中》的英文名字 《American Dreams in China》,比起中文名更能夠總結出這套電影要說的核心故事。

全片的主旨,就是借新東方(國內最大的英語教學公司)的背景,說出了土龞黃曉明、海歸鄧超以及浪漫詩人佟大為各自追夢的一個故事。

陳可辛的強項,是用人物建構故事,而不是先有想拍的情節(如風暴中的中環亂戰)再用人物硬套,這亦是筆者最喜愛的地方,因為現實的情節亦往往是由不同性格的人交織出來。

因此,求學時代無特別出息的但卻最有勇氣傻勁的黃曉明, 反而是最能於谷底中打出一片天的人,這種性格由一開始下跪求Tripeat 考三次大學試,到監粗媾女神,以至到一無所有下海創業,到後期遇到不同問題所展現的反應,這種性格始終如一,亦印証了戲中一句話「他改變不了世界,但至少做到不讓世界改變他自己」。

本來最有機會跑出的超優生鄧超,最後敗走美國,這個情節卻一點不讓筆者意外。從來未有失敗經驗的人,當遇上小挫折時(在美國無左份工要做waiter),便己經兵敗如山倒(VS 黃的豁出去及佟的瀟灑無所謂),這不是我們日常生活經常看到的嗎?

浪漫派佟大為,由學生時代的不羈詩人變到最後的比誰都平凡老實,由激情開始到後來經過現實(俾女飛 + 無野撈)洗禮後回歸平淡,也不是許多浪漫派的寫照嗎?

筆者看到網上有評論說陳可辛是拍出了土豪版中國式奮鬥故事,理據是黃買下實驗室的名字以「孟曉駿」為名以送給鄧超,再立下決心上市反攻美國,展現出暴發戶心態,這種看法實在是只見樹葉不見樹林。以黃的傻勁,一開始送大屋送地碰了一鼻子灰,到後來終於明白了鄧要的是「尊嚴」,而最後改送實驗室及宣佈啟動上市,這不是充份說明了角色性格的互動而產生的火花嗎?

三位立體而符合現實的主角,交織在一起,便讓一切變得很合理,你為覺得情節的推進便合該如此。

永遠不死的夢想主題,加上豐富鮮明的主角性格,讓筆者看得非常投入,也彷彿看到了自己和朋友間的一些碎片畫面,感受良多。

少許題外話,作為曾經一個創業者,筆者自小已經常看不同企業創業家的故事/自傳,許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經過精心包裝的公關故事,你會懷疑,到底創業家是不是天生的英明神武,運籌維握?

筆者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十居其九都只是像黃曉明的時勢迫人,又或者「膽粗粗搏一搏」,真正科學化做足research 研究而打出一片天的人,反而是鳳毛磷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15

好戲派台(12):《The Internship》(經典重溫) 笨發

http://notcomment.com/wp/?p=15991

這部電影本來應該在上映時便入場,唯事忙一直拖到最近才在Apple TV 上看了。

The Internship 說的故事很簡單,兩個完全不懂互聯網為何物的中年阿叔,要爭取在Google 的 Internship program 裡勝出以得到一份正式員工合約。

整套片的娛樂性豐富,筆者也不打算把Google 辦公室的超級福利再重複了,反正網上有太多描述,筆者反而想探討一下當中顯示出的職場智慧。

兩位主角對互聯網及電腦的認識近乎零,然而最終他們憑什麼勝出?

1. 無視所有的恥笑,向目標 (份工同追女) 勇往直前。

2. 沒有忽視自己的缺點,不停補強以追上要求。

3. 更沒有忽視自己本身的強項 (銷售及與人建立關係),讓自己獨有的element 成為一個獨家致勝之道

4. 更重要的是他們顯然出的團隊精神及強大正面精神力,這正正是他們的隊友以及大部份實習生都所缺乏的。

筆者於職場奮鬥了多年而有小成,而當中見盡了太多本身條件相當不俗 (遠勝筆者) 的人仕卻仕途平平,最大原因便是缺乏了上述的強大正面精神力,以致許多時一遇到困難便選擇退縮或放棄,最終錯過了擺在面前的大好機會。

建議於職場感到遇上樽頸的讀者,都可以看看The Internship,找回你的強大正能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95

重溫5.30,新國九條背後高層是希望股市暖起來! 海陽之星

來源: http://xueqiu.com/8315885552/31580419

今天滬指僅僅跌了1.82%,聯想到某非著名券商昨日發布的報告竟匪夷所思的和5.30扯在一起,實在太可笑,太可笑![大笑][大笑][大笑]

下面轉發一篇文章,深度回顧5.30是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兒!

回頭看看:5·30股災是咋回事
2014-09-16
於百程
第一財經《財商》



周二,上證指數暴跌了1.8%,創業板暴跌3.47%,都是7月份走牛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對於原因和走向,市場眾說紛紜,小財琢磨著也難有定論。不過小財註意到,申銀萬國的一篇分析里提到了5·30可能重演,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或許已經忘記了5·30事件是怎麽回事。

當年的5·30事件可真是心驚膽戰,給投資者帶來的教訓多多。借此機會,小財也做了些功課,搜索了一些資料,向財友們詳細說說當年的5·30事件。

先說個概述:5·30是一個股市暴跌事件,甚至有人將其列為中國的股災紀念日。發生在2007年的A股超級大牛市中後期,始於5月30日,6月5日企穩,上證指數5個交易日最大跌幅21.5%。


在一輪大牛市之中,總有那麽幾次暴跌行情,在2007年的2月27日,就發生過一次,當天上證指數跌幅達到了8.84%。不過之後行情一路走強,上證指數從2700點附近一路上漲到5月29日的4335點。接來下就發生了5·30暴跌事件。

5·30暴跌事件持續了5個交易日,但慢漲急跌是牛市的特征。5·30之後,上證指數又從3800點附近一路飆升到了6124點。還有,當年的5·30事件導火索是證券交易印花稅上調,背後是股市持續上漲累積的巨大獲利盤。

下面小財逐日說說5·30行情始末和教訓

2007年5月30日淩晨:印花稅上調特大利空偷襲

2007年5月30日淩晨,一條震撼中國的特大重磅新聞,令人吃驚地出現在中國的三大門戶網站上。這條新聞是: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1‰調整為3‰。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條對中國股市極具殺傷力的爆炸性新聞,不僅未首播在5月29日晚七點的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中,居然連當天出版的三大證券報,都沒來得及在第一時間作出報道。而是播出在當天午夜零點的央視2套的《經濟新聞聯播》。

後來,被譏為“半夜雞叫”。

這條新聞來得是如此突然,如此反常,就在前幾天,我們還多次聽到財政部信誓旦旦的“辟謠”:財政部近期無上調證券交易印花稅的計劃。


2007年5月30日:900多只個股跌停 中國股市開戶賬戶總數突破1億


讓我們來看看中國股市是如何解讀這條新聞的:

盡管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由現行1‰調整為3‰,調幅很大,漲幅為300%,如果再加上買入賣出的雙向進行,完成一交易的成本增加的幅度達到了600%,可即便如此,畢竟也不過3‰。對證券交易的影響並不算大。可問題是,此作法被普遍解讀為證監會重拳出擊中國股市的一個強烈的信號。

於是,股指從5月29日的最高點4335點,一路下滑至最低點3858點,一日接連擊穿五個整數關,跌幅高達477點。後由於權重股發動抵抗,到收市,該日中國股市仍大跌283點,900多只個股跌停,創下了2007年中國股市暴跌之最,其跌幅甚至超過了震動全球的中國股市的“2.27慘案”。

B股跌幅更深。滬深B股雙雙大幅下挫,跌幅居然超過了9%。個股大面積跌停。 

2007年5月30日註定將會成為中國股市歷史上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一個里程碑式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中國股市的開戶總戶數歷史性地突破了1億戶,達到了10027萬戶。

這一天,中國股市的總市值創記錄地達到了18萬億元人民幣,己與中國城鄉居民儲蓄總額等值,與中國2006年國民生產總值相當接近。

5月31日:似乎企穩 仍有170只個股跌停

5月31日,印花稅率上調的第二個交易日,在5月29日大跌281點後,滬市早間再度大跌195點後企穩回升,盤中曾沖高182點,尾市以上漲56點高收。

這一天,看上去股市似乎在止跌回穩。股市僅乎上演了v形反轉。但清點一下個股,你就會發現,不是那麽回事。那天,上漲的家數為237只,下跌的家數為612值,而且近170家個股依然封於跌停板上。

這天的大盤似乎在反彈,其實是一種很兇險的“只長點子不長錢”的“二八”現象重演,即20%的個股在漲,80%的個股在跌。實際上,市場主力在拉高銀行股和權重股,使大盤虛假翻紅。

56點的上漲,幾乎均為銀行股的貢獻。

2007年以來,超級航母的銀行股跟本就沒漲,中國股市幾乎己經消滅了10元以的股票,可惟獨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聯通還在五六元上晃蕩,這對於大盤藍籌的銀行股很不公平,現在“壓住龍頭漲個股”的銀行股,終於可以伸伸腰了。

這天,銀行股整體啟動,不但全部為紅,浦發銀行漲停,華夏銀行招商銀行的漲幅都超過了8%,當天中國石化也漲停。


6月1日:尾盤跳水,600只個股跌停

5月31日剛剛出現小幅虛假反彈的滬深股市,6月1日雙雙重挫。與此同時,兩市再現普跌態勢,個股再度出現大面積跌停。

上證綜指當日跳高11點,以4120.63點開盤,並震蕩上行至4181.28點的全天高點。下午開盤後不久,股指一路下瀉,並一度跌破4000點。當日滬指收盤勉勉強強收報在4000.74點,下跌108點,跌幅達2.65%,全天振幅則達到5.21%。

深證成指當日報收於12432.69點,下跌超過500點,跌幅高達3.95%。

從表面上看,大盤的指數跌得並不多,不過108點,收在了4000點上,可對個股的殺傷力幾乎超過了2007年跌得最慘的5月30日。

這天,不算ST股,深滬兩市A股約600只個股跌停。不過短短3天,許多個股的跌幅己超過了30%。可大盤僅僅下跌了300多點,才不過8%。

6月4日:黑色星期一,滬指暴跌8.26%

6月4日,周一,三大證券報齊發評論,認為管理層調整印花稅並非打壓股市,牛市的基本面並不會隨著階段性市場調整而改變。

但周一開盤大盤再度一路下挫,上證指數的跌幅甚至達到了8.26%,比5·30當天還大,恐慌氛圍彌漫在整個市場之中。收盤時,兩市有超過700只個股跌停,投資者蜂擁出逃,“踩踏”事件頻發。

6月5日:大震蕩單針探底,5·30結束

在經歷了巨型黑色星期一之後,市場依然空頭彌漫。上證指數當天盤中最大跌幅超過了6%,不過從午盤開始,買盤開始逐步湧入,最終大盤以上漲2.63%收盤,當天漲停個股超過50只。

在5·30暴跌行情中,許多個人投資者割肉離場,甚至賣在了最低點。

在整個2007年的超級牛市中,發生了多次暴跌行情,但最終都是收複失地,而每次暴跌之中,都有許多沒經驗的投資者割肉離場,遇到行情上漲又追逐殺入。所以,許多個人投資者在那輪超級牛市中,並沒有賺到和指數相符的收益。


@方舟88 @耐力投資 @matias @Julian-Z @Junk @路過十八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9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