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文不花買雅虎?這種好事馬雲還等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08

上周華爾街見聞展示過,不計持有的阿里巴巴和雅虎日本股份,雅虎的主營業務只有-121億美元。而以本周一的收盤價估算,若以現金與股票為媒介,阿里巴巴分文不花就能收購雅虎。
彭博金融專欄作家Matt Levine做了如下表展示的推算。簡單來說,每股雅虎股票里有0.39股阿里巴巴股票,阿里巴巴為雅虎帶來的現金可折合為每股7.25美元。若阿里巴巴以現金和股票形式收購,雅虎每股估值可達42美元,比雅虎本周一的交易價還高出8%。

對雅虎的股東來說,這還是溢價收購,並沒有吃虧。對阿里巴巴來說,這筆交易沒有花一分錢。因為收購以後,原屬雅虎的那3.84億股和另外70億美元現金收入還會是自己的。
而且,如果阿里巴巴收購了雅虎,就能免費獲得雅虎持有的約80億美元雅虎日本股份,以及雅虎的其他業務。這是買一送多的買賣。馬雲為什麽不幹?
Levine認為,有一個原因是,很少有哪個公司的管理層和董事會願意對方不花分文來收購的,這等於抹殺了公司上下的所有工作,不管是感情上還是面子上都說過不去。
另一方面,數字演算結果不代表雅虎當真毫無價值,只不過阿里巴巴有自己的業務要經營,可能也不想接盤雅虎的核心業務,或者不願持有雅虎日本的股份。說白了,雅虎不是阿里巴巴的“那杯茶”。
但不管怎樣,阿里巴巴應該願意拿回雅虎持有的那部分本公司股份。如果雅虎將那些股份以340億美元的交易價出售給其他公司(代號X),雅虎還得納稅130億美元,實際收入只有210億美元。同樣地,任何雅虎的潛在買家都會給這些股份估值為210億美元。
要是阿里巴巴來收購,結果就不同了。從股票回流的結果來說,阿里巴巴等於回購了股票。那3.84億股阿里巴巴的股票如果原本就留在阿里巴巴的美國分公司,就必須納稅。如果是用它們換來了雅虎,那就不必納稅了。
所以,假如收購雅虎的交易要獲得共贏,不妨讓阿里巴巴做中介來交易,即:阿里巴巴以現金與股票方式,以470億美元價格收購雅虎,然後將雅虎的核心業務和雅虎日本的股份以120億美元賣給X公司。這樣一來:
· 雅虎的股東可以得到470億美元。
· 阿里巴巴付出470億美元,得到420億美元的本公司股票與現金,再以120億美元出售上述雅虎業務及持股,稅後得到80億美元,實際上凈賺30億美元。
· X公司以120億美元買到了價值150億美元的上述雅虎業務及持股,也賺了30億美元。
以上交易是真正的三方共贏,損失的是美國國稅局。不過也要註意,這里雅虎得交40億美元的資本利得稅。其實,那和雅虎直接在市場上拋售阿里巴巴股份相比還是劃算多了,那可得交稅130億美元。當然,如果賣給阿里巴巴,雅虎可是分文稅都不必交的。
如果一時找不到以上那個適合的X公司,雅虎也可以自己操作,不過要分三步走:
· 先成立一家子公司,假設名叫“雅虎Y”。
· 然後雅虎把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都轉入雅虎Y。
· 最後通過免稅的交易將雅虎Y從雅虎的股東手中剝離。
這樣看來,雅虎Y就成了一家小型的阿里巴巴,這麽做的好處是提純了雅虎持有的阿里巴巴股票價值。可問題是雅虎Y的股票不能直接等同於阿里巴巴的股票,因為雅虎Y發售自己的股票就得納稅。所以雅虎Y的股票只能打個折扣,假設折價10%,那麽雅虎與阿里巴巴的交易就成了這樣:
· 阿里巴巴收購雅虎Y的股權
· 賬面上阿里巴巴溢價買下雅虎Y的股票,假設溢價5%,實際上是折價得到了阿里巴巴自己的股票,比實際價值便宜了5%。
總之,如果阿里巴巴不想收購除本公司股份以外的雅虎資產,以上方法既可以幫助雅虎避稅,也可以讓阿里巴巴最終收回自己的股票。
這又是一個雙贏的局面:雅虎Y公司的股東以折價10%的本公司股票換來了折價5%的阿里巴巴股票。以實際價值算,阿里巴巴溢價5%收購雅虎Y股票沒有損失,因為相當於以95%的折扣價回購了本公司股票。(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那幾對冤家都合並了,美麗說和蘑菇街還等啥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18/153332.shtml
導讀 : 同處一個領域、做同樣的業務的雙方存在著非常大的合並可能性。
2015年對於互聯網來說,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合並年。從滴滴快的合並,到58趕集握手言和,再到美團大眾點評停止戰火,互聯網行業在資本的驅動下逐漸走向和平。記得在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並之時,我在朋友圈提問,下一個在一起的會是誰?在眾多的回答當中,有兩對被提及的頻率最高,分別是世紀佳緣與百合網、美麗說與蘑菇街。沒有讓我們等待太久,在12月7日,百合網與世紀佳緣便宣布合並。
似乎形單影只的就剩下美麗說與蘑菇街了。而近日蘑菇街美麗說合並的傳聞也開始愈演愈烈。這對老冤家真的會在一起嗎?許多媒體紛紛向兩方求證此事,結果倆家均極力否認。有人對此評論:越是否認,就越有可能,之所以否認,是因為現在很可能正處在接觸之中,不想受到外界的幹擾。不管合並與否,值得一提的是,這應該是兩家在今年制造的最受關註的話題了。
美蘑合並到底有沒有可能?
美麗說和蘑菇街一直被戲稱為雙胞胎兄弟。雙方都是從事女性電商平臺業務,如果單看兩個網站的運營模式,幾乎找不到所謂的差異化,甚至從雙方發展的歷程來看,都是以淘寶導購網站起家,在淘寶的“逼迫”之下開始轉型做自建平臺。從這些層面來看,同處一個領域、做同樣的業務的雙方存在著非常大的合並可能性。
而從資本方看,高瓴資本是蘑菇街和美麗說共同的股東方,如果兩者合並然後沖擊上市,對於高瓴來說絕對是利好,因此,高瓴可定會積極地推動兩者合並。同時,因為兩家都沒有阿里和百度的身影,美麗說的投資方騰訊想必也是非常樂意見到兩家合並。
上個月蘑菇街對外宣稱融資2億美金。在兩家曾經公開信息中,可以查閱到美麗說估值達30億美元,而蘑菇街估值達到20億美元。但值得回味的是,蘑菇街對於這次融資,沒有再向以往一樣提及估值。而在36氪發布的中國一級市場公司估值排名 500 強排行榜中。蘑菇街當前估值人民幣95.6億人民幣,美麗說估值59.8億人民幣,兩家的估值均大幅度縮水。
總的來說,美麗說因為獲得了那麽多騰訊入口,卻並沒有獲得想想中的大幅度提升流量和交易量,因此融資遇到了資本寒冬,估值下降了一半多,但是仍然沒有人願意買單。也有評論稱,盡管蘑菇街對外稱獲得了2億美元融資,看起來不少,但交易額以及發展等還是落後於各資本方的預期。早在今年年初,我寫的《阿里兇猛,女性時尚電商路在何方》一文中就提到,脫淘之後的美麗說們機會只有一年。而顯然,這一年已經要過去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抱團取暖好像更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並且兩家合並也將會是多方樂見的。
兩家是如何走向下坡路的?
從曾經紅極一時到如今的被傳合並,兩家的估值都經歷了斷崖式的下跌,坐實了走向下坡路的理論。那麽,到底是什麽原因讓兩家淪落至此呢?事實上,蘑菇街和美麗說估值降低主要有五大誘因。
一,盲目追求上市
今年被稱為是美麗說和蘑菇街的 IPO“沖刺年”,蘑菇街CEO陳琪在其公司內部年會上喊出2015年蘑菇街平臺交易額要達到100億元的目標,而美麗說CEO徐易容更加激進,“2015年全年成交150億元,未來3年內,達到1000億元”,這都可以說是為上市造勢。同時,為了爭取上市,雙方各投入重金砸電視廣告。據悉,蘑菇街今年在電視廣告投入的資金高達2.5億元,而美麗說的投入更是超過3億元。不過,不幸的是,雙方都遇到了資本寒冬,於是,一切都很難了。
二:產品定位與淘寶沖突
美麗說與蘑菇雖然都是主打時尚購物,但其產品主流依舊來自C端。美麗說雖然經過幾次轉型,利用多種資源挖來大批淘寶店主和品牌,不可避免的打造成一個小淘寶的生態。而蘑菇街雖然走的時尚買手路子,但這些人所提供的產品,依舊難逃淘寶的輻射。正式因為這種與淘寶的重複性,導致了兩家的複夠率難以提升。
三:頻繁轉型
從打被阿里逼迫轉型之後,兩家都患上了轉型狂熱癥。尤其以蘑菇街為最,要給它定義一個準確的商業模式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從創業時候的一個電商搜索工具轉型到一個消費社區,再從消費社區轉型到了電商導購,然後變成垂直電商,最後又開始轉向C2C加B2C的平臺,幾乎每隔一兩年,當前商業模式還沒吃透,蘑菇街就會鼓搗一次轉型,這給人造成了其商業模式不清晰,這麽多年依舊在探索中的負面印象。
四:平臺從極輕變得極重
隨著用戶量的增加,以及融資需要,美麗說和蘑菇街開始擴大產品線,從一個極輕的導購平臺逐漸過度成了一個臃腫複雜的綜合平臺。在瘋狂做加法的同時,卻沒有學會做減法。
五:後起之秀崛起
隨著全民創業時代的到來,女性時尚電商早已是一片紅海,而美麗說蘑菇街作為先行者,因為頻繁轉型,所以並沒有及時的樹立其行業壁壘,導致後更為努力後來者圍追堵截,比如小紅書,考拉海淘,明星衣櫥等等。
其他女性垂直電商都怎麽玩?
要在女性市場掘金並不容易。過去幾年里,雖然各種針對她經濟的產品層出不窮,但真正算得上較為成功的屈指可數。因為行業早有美麗說蘑菇街這種流量不錯的平臺,新平臺想要脫穎而出並不容易。而隨著消費升級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跨境電商正成為一個越來越受重視的方向,並且在今年迅速崛起。不同於多數平臺,小紅書、考拉海淘以及明星衣櫥,正是因為把握了機會,堅持專屬自己的特質,才能在一片女性電商紅海中殺出一片天。它們的玩法值得借鑒。
小紅書:針對一線高端白領打造海淘版知乎
在海外購崛起之時,由於信息不對稱,用戶在購買海外產品時並不能完全獲悉購物資訊,不知道買什麽。小紅書以此為切入,以購物分享社區起步,為用戶推薦海外值得購買的產品。從最初萌芽到如今風光無限,梳理其長成歷程,可以發現就是其憑借著驚人的產品叠代效率與戰略調整,“小紅書”得以光速發展。
1.小紅書的產品定位,是海外購物筆記分享社區,以及自營保稅倉直郵電商。而平臺售賣以標品(如化妝品)為主。
2.不論是海外購物筆記社區,還是保稅倉和海外直郵電商,小紅書這個產品都是在圍繞著「有奢侈品或高品質商品購買需求」的用戶群體來設計的。也就是目標用戶非常清晰,那就是一線城市的高端白領用戶。
3.借鑒了遊記分享應用,將信息結構化,在上面的每個商品信息都有品牌、照片、用戶心得、價格和購買地點的說明,打造“海淘版知乎”。
考拉海淘:資金充裕,以母嬰用品單點突破
作為新生代女性時尚電商,玩跨境的考拉海淘和絕大部分跨境電商不同,考拉海購並沒有迫切融資需求,目前其母公司網易市值整體超過220億美元,單季度在線遊戲凈收入超過8億美元,完全不差錢,所以考拉海淘能夠集中精力按照記得節奏做平臺。而正是靠著這種底蘊,考拉正在一步步崛起。
1.目前跨境電商大多運營成本花費在流量購買,但網易背後有大量自產流量:郵箱、新聞客戶端、門戶資源。所以考拉天生自帶流量入口。
2.在考拉海淘發展初期,選擇了以相對成熟的母嬰領域,隨著發展。形成了以母嬰為主,涉及了美容彩妝、家居生活、營養保健、服飾箱包等等的綜合平臺。而正是由於這一特性,考拉針對的目標用戶以時尚成熟女性和年輕媽媽為主。
3.選擇了產品線最重的B2C的自營直采模式。以海外批發價、100%正品保障、3日快速達的三大殺手鐧來解決用戶海淘痛點。
消費升級,女性電商2.0時代來臨
據中國外管局數據顯示2014年海外購物增長至1650億美元; 2015年6月11日埃森哲發布報告預測未來幾年全球B2C電商市場保持15%的年均增速,2020年全球跨境電商交易額將達到9940億美元,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跨境B2C消費市場。
伴隨著中國文化意識轉型,時尚女性用戶對單一型、快餐型時尚消費興趣銳減,正在越來越註重品質,消費心理也正由沖動型向理智型轉變,消費活動更趨向於情感體驗和品牌認同。傳統的時尚電商已經難以滿足這種需求,而這種消費升級也正在倒逼模式改革,這也意味著女性電商2.0時代已經來臨。
而在這場行業升級盛宴中,要想做好女性電商平臺,除了用戶和流量外,商品運營、供應鏈管理和技術後臺也十分關鍵。如何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實現用戶良好的產品體驗,對女性時尚電商轉型升級和差異化發展仍是考驗。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歪道道,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中國遊客爆買開支大減四成!但更糟的事還等著法國
11月的巴黎街頭略顯清冷,驟雨把梧桐樹葉打落了一地。華燈初上,香榭麗舍大街已經亮起了聖誕花燈,街上的聖誕集市也開門迎客。
為了迎接1300萬的客流量,今年的聖誕集市安保空前嚴密,新增了近千個圍欄以及近百個阻止汽車通行的立柱。聖誕集市的組織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安保措施和裝備都需要由他們來承擔,這增加了15萬歐元的支出。
而商店為了招攬顧客,更是不惜血本。巴黎春天國際業務部門總監申根(Laurent Schenten)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一年來,很多奢侈品的價格都下調了,巴黎春天還推出支付寶等新手段來吸引中國遊客;在老佛爺百貨里,記者發現一些奢侈品也比原先大幅降價20%至35%。
但結果可能未必如他們所願。據法新社統計,今年前10個月,全球赴法旅遊人數同比減少8.5%,其中亞洲遊客人數減少最多:中國赴法旅遊人數同比減少23%,日本赴法旅遊人數同比減少39%。
與淒清寂寥的巴黎同步,法國人對自身處境更是十分失望。
民調機構YouGov與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聯合做出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多達21%的法國人認為,法國比大多數其他國家更糟糕——這個數字在發達國家中十分少見,幾乎趕上發展中國家的水平;還有4%的法國人更不客氣,認為法國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國家,這幾乎是這次涵蓋了19個國家(或地區)的民調中的最高比率了。
最重要的調查結論是,與歐洲其他地區人群相比,法國人最反對國際貿易和全球化,且僅有很少的人認為,移民對於他們的國家有益。

這已然不是那個能擔得起“歐洲中堅”的法國了。
巴塔克蘭傷痛未愈
從民族廣場出發,沿著伏爾泰大街向西行走不到3公里,外墻粉刷一新的巴塔克蘭音樂廳在陽光下顯得分外絢麗奪目。當地時間12日晚,這里迎來了一年來的首場演出,英國搖滾巨星Sting用音樂揭開這棟建築新的序幕,並以此悼念一年前在這里因恐怖襲擊喪生的人們。
自去年11月13日恐怖襲擊發生以來,巴塔克蘭音樂廳就一直在裝修。盡管外墻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給公眾,但劇院老板弗呂托(Jules Frutos)表示,他不會改變音樂廳的布局,將延續溫暖友好的氛圍以及它所擁有的流行精神。

巴塔克蘭音樂廳外景。攝影/錢童心
根據法國制作人、發行商和劇院所有人所組成的工會組織Prodiss的統計數據,由於保險預算高企和上座率低的雙重影響,法國的文化產業正在受到嚴重的沖擊。
過去一年,巴黎的現場演出收入減少幅度在1.9億歐元至2.2億歐元。在恐襲發生後的三個月內,全巴黎有三分之一的劇目被迫取消或推遲,音樂劇票務收入減少了20%;一年之後,整個行業的反彈不到2%。私人劇院上座率在驟降35%之後,從今年1月到8月,僅反彈1%。劇院的低迷也讓資本猶豫,這令本來就籌資困難的藝術劇更難拿到資金。
Prodiss總書記馬利卡·聖吉諾(Malika Seguineau)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年輕藝術家創作的小規模和小場次的演出受到的沖擊最大,沒有人能確定公眾是否會再重新回來。”
為此,法國文化部緊急撥款1440萬歐元來支持小制作藝術演出的發展。
消失的亞洲遊客
距離巴塔克蘭音樂廳西北方向不到5公里,就是著名的巴黎旅遊景點紅磨坊(Moulin Rouge)。截至今年9月底,紅磨坊和瘋馬(Crazy Horse)的表演上座率下降了20%至25%,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遊客減少。紅磨坊近一半的收入來自於全球各地以及法國其它省的遊客。
在蒙馬特高地附近的小餐館,也沒有了原本熙熙攘攘的人流,只有服務員焦急等待的眼神。
近期在巴黎舉辦的一個名為Worldwide Hospitality Awards的活動上,組織者帕納約蒂斯(George Panayotis)表示,2016年法國所出現的旅遊業蕭條是史上空前的。據他預計,過去一年,巴黎酒店住宿和餐飲行業的損失達6億歐元。巴黎的酒店入住率跌至72.6%,高端酒店的均價跌至160歐元/晚,每間房的收益減少了16%。

今年一季度,法國退稅總額同比仍然下滑了20%,中國遊客減少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全球退稅系統Premier Tax Free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遊客今年一季度的開支減少了40%,俄羅斯遊客開支減少25%,美國遊客開支減少10%。
而在英國和西班牙,同期的退稅額度分別增加了20%和13%,這部分受益於英鎊的貶值。
法國旅遊局總監鄧佳琳(Catherine Oden)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歐洲整體的安全局勢堪憂,以及中國經濟放緩導致了中國赴歐洲遊客數量明顯減少。”
截至今年9月,法國航空-荷蘭皇家航空集團(下稱“法荷航”)赴歐洲其他國家航班的預訂量減少了6%,赴法國的預訂量減少19%。
法荷航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讓-馬克·雅納亞克(Jean-Marc Janaillac)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我們期待隨著恐怖事件影響的平息,明年中國赴法遊客數量能開始逐漸回暖。”
然而事實上,航空公司為恐怖襲擊要買的單還遠遠沒有到頭,法國依然籠罩在“緊急狀態”的陰影下。
在繁忙的戴高樂機場,記者剛走下法航的飛機,就被堵在了出關的通道中。向四周打聽,才得知在恐襲後機場加強了管控,分時段實施限流。焦急等待的人們有些手中拿著轉機機票和火車票,然而沒有放行指令,誰都不能過。機場警察表示,一切誤機產生的費用,都由法航來承擔。
遊客的減少也影響了法國旅遊行業的就業。“很多工作都消失了。”巴黎旅行社Paris Trip總監巴雷(Arnaud Barre)告訴記者,“我們的業務從今年1月份開始就縮水了20%到25%。”
法國正在失去吸引力
很多法國人認為,他們的國家正在失去吸引力。恐襲只是一方面,還有很多制度性問題導致的社會陰暗,讓法國的形象蒙上汙點——比如無休止的罷工和對中國旅遊大巴的搶劫,以及酒店內施暴等等……由旅遊業反映出的法國社會危機正在加深。
一位在巴黎居住多年的華人醫生肯尼亦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上一次的巴黎大區級別改選中,他知道周圍很多法國中年人投給了國民陣線候選人,這些人在薩科齊時代還是“溫和一些”的中右翼。
國民陣線是什麽來頭?
在2015年的一場法國國內大區選舉中,一張來自極右翼黨派——國民陣線的海報令人難忘:圖上兩張女性面孔,一個留著長發,臉頰上畫著法國三色旗;另外一個則身穿蒙面的布卡罩袍(Burka) ,圖上寫著“選擇你的鄰居:為國民陣線投票”。

肯尼的家住在傳統的富人郊區,長久以來是巴黎最安全和富裕的區域之一。然而在近10年中,由於法國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外來無業遊民所帶來的治安問題,社區幸福指數急速下降。肯尼解釋道,近5年中“左翼政府過於寬容,右翼群龍無主,讓不少中右翼選民賭氣把選票投給國民陣線”。
如同法國著名智庫蒙坦尼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 學者穆伊斯(Moisi)所說,法國正在陷入防禦型民族主義思潮:“我”需要抵抗來自其他人的威脅。
“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相比,競爭力正在衰退。”斯特拉斯堡大學文化和比較政治系主任洛朗·普法阿德(Laurent Pfaadt)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恐怖襲擊後的法國社會已經變得很脆弱了,而現在的一些政治上的聲音將令社會更加分化。”
在中右翼方面,原本可以阻擊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Marine Le Pen)的是法國前總統薩科齊。不過民眾已經不買賬了,薩科齊在剛剛結束的右翼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初選第一輪投票中出局。
民調機構YouGov不無憂慮地提出,權威民粹主義(Authoritarian Populism)正在歐洲泛全球化浪潮的選民中崛起。
這種回歸令人擔憂,對歐盟更是災難性的:在法國,民調專家們再也無法像往常那樣忽略勒龐,而按照法國政治結構的推算,無論左派右派何人參選,勒龐定能殺入法國2017年大選第二輪。
權威民粹主義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其核心概念是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經濟體系,並不只為財富或中產階級服務,也為普通民眾效力,並通過爭取平民的贊同而重建霸權。
YouGov指出,如果這些持有權威民粹主義觀點的選民在第一輪就全部偏向勒龐,而中右翼法國共和黨無法得到足以進入第二輪的選票,勒龐將輕易贏得法國總統的寶座。
“雖然勒龐不太可能贏得大選,但是卻依舊存在可能性,這是因為人們已經對政策喪失了興趣,只關註在個人性格上了。” 法國哲學家列維(Bernard-Henri Lévy)表示,人民對於政策興趣索然,對於候選者撒不撒謊也不怎麽關心。
在右派的首輪競選投票中,法國前總理菲永意外勝出,或許是菲永在電視辯論中的一句話觸動了每個法國人的心。他說:“法國人是驕傲的,我們不喜歡別人告訴自己該怎麽做。”天性驕傲的法國人,卻有這麽多人認為本國現狀“糟糕”,可見法國病得不輕。
年輕人是法國的希望嗎?
對“勒龐是否會在2017年成為法國總統”這一疑問,《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隨機對在法政府和商界工作的人士進行了采訪,而令人感到異常的是,即便是在此前堅決認為“法國人民不會接受極右翼政黨上臺”的人士,現在也變得猶豫。而且,勒龐所講的“廢除歐元,回歸法郎”對不少老派法國人而言,並不是沒有吸引力。
民調數據揭示了法國人對全球化的失望程度有多深。在調查中的11個問題中,法國人在6個問題中都對全球化表現出了最不滿的情緒。
YouGov總結道,“這種危險體現得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法國。”法國同英國一樣,具有37%左右的自由左派,然而與英國不同的是,在民調中剩余63%的法國選民全是持有權威民粹主義觀點的選民。

人們獻花悼念去年11月13日恐怖襲擊中的遇難者。攝影/錢童心
自二戰以來,歐洲的精英認定各國的身份認同最終會如同海納百川一般匯入歐陸的洪流,然而實際上,法國、匈牙利、波蘭和奧地利以及德國的極右翼黨派卻正在以權威民粹主義者的面孔,在歐陸上全面反撲,與國際秩序相比,這些極右翼正在利用一股懷舊之情為昔日招魂。
對全球化的認知,已經在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形成了分野。
在YouGov的此次調查中,仍然對於全球化充滿熱情的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平均有超過70%的該區域人民認為,全球化是個好東西;其中最高的當數越南(91%)。
盡管民調中只有37%的法國人認為全球化是個好東西,不過在18~24歲的這一人群,支持全球化的比例高達77%:比起年長者,年輕人對於全球化有著更積極的看法。
不過正如YouGov所提出的問題那樣,這些年輕人會隨著年齡增長仍然維持這樣的看法嗎?
如若不然,歐盟的前景將更加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