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莓,智能手機最後一個「遺老」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936

作為智能手機的先行者,黑莓不幸遇上了蘋果。如果說黑莓是創造性地把郵件系統裝進手機,蘋果則是把電腦裝進手機,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

黑莓錯失了無數翻身的機會,從類「微信」的BBM、第一次跟蘋果較量的機會,到與中投合作開發中國市場,都與它擦身而過。

留給黑莓的時間不多了。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在2013年10月末發佈的2013年第三季度數據,僅僅一年的時間,黑莓在全球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從4.3%滑落到了1%,被微軟(4%)、蘋果(13.4%)和安卓(81.3%)甩到了後面。

四年前,黑莓在全球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曾高達20%,它的隕落和iPhone的出現、安卓的崛起不無關係,這不過是在諸多產業中不斷上演的又一個破壞性創造顛覆遊戲規則、改變行業格局的故事。

和諾基亞不一樣的是,即將迎來30歲生日的黑莓公司,令人驚奇地選擇了放手一搏,而不是把自己賣掉。

2013年11月4日,黑莓公司宣佈,終止加拿大金融控股公司Fairfax在9月提出的價值4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7億)的收購計劃,轉而向幾家金融機構發行10億美元可轉換債券。這意味著,在諾基亞和Palm放棄原有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被收購之後,黑莓成為了最後一個堅守陣地的「遺老」。

被放棄的「微信」

在排隊洽購黑莓公司的隊伍裡,其中有一位是黑莓公司的前聯席CEO吉姆·巴爾斯利(Jim Balsillie )。

1984年,23歲的麥克·拉扎裡迪斯(Mike Lazaridis)和朋友道格·弗萊金(Doug Fregin)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市共同創建了RIM(Research in Motion Ltd.)公司,主要從事聚焦無線數據網絡業務。RIM最初的資金來源於安大略省政府的創業基金,此外還有來自拉扎裡迪斯父母的資助。

1992年,銷售能手吉姆·巴爾斯利加入RIM,與麥克一起成為聯席CEO,一個專注技術一個專注市場,搭配默契,直到2012年3月。

假如時間可以回到兩年前,麥克也許會改變主意,支持吉姆提出的跨平台BBM(Blackberry Message)戰略。BBM是類似於微信的即時通訊應用。

2013年10月下旬,黑莓的這一應用首次登陸安卓和蘋果應用商店,上線後的前24小時裡被下載了1000萬次,第一個星期裡新增用戶數2000萬。

其實早在2005年,黑莓就開發了BBM這樣一個應用,使得黑莓用戶無需通過郵件而是黑莓的「個人身份號碼」或者PIN碼來交流。這是第一個為無線終端設計的即時消息服務。不同於文本信息,BBM穩定、免費、永遠在線,用戶無需額外付費想發多少條消息都可以。PIN碼是隨機代碼,不是電話號碼或者郵件地址,更具私密性。不過,BBM只能在黑莓上運行,限於黑莓用戶之間的交流。

黑莓在鼎盛時期的用戶規模約8000萬,一些用戶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黑莓不離身,於是有了「黑莓成癮症」(CrackBerry)的說法。這其中BBM對黑莓的用戶黏性功不可沒。

隨著蘋果和安卓的開放,類似BBM應用開始出現。其中最著名的是Kik,這家公司的創始人特德·利文斯頓(Ted Livingston),曾經是RIM的帶薪實習生,Kik剛發佈時候的各項功能也像極了BBM。

吉姆在2011年初提出BBM計劃,一開始就是以與運營商的合作為初衷。他認為BBM可以為RIM打開一個切口,成為運營商們加強版的文本短信,從運營商那裡獲得收入。為此,RIM可以同意減少從運營商那裡收取服務費,同時得到上億的非黑莓用戶。

2011年初,黑莓平台上的BBM用戶已經有4750多萬,Kik的用戶才幾百萬;在中國,微信才剛剛出現。這一計劃是讓BBM成為即時通訊主導者的一個機會。可是,當時麥克堅持認為公司的未來應該聚焦在黑莓10的研發,反對BBM戰略。

因為計劃遭到了拒絕,吉姆在2012年3月離開RIM董事會,並與之斷絕了往來。

與「蘋果」相撞

2009年年初,網絡上流出一則並未被黑莓正式採用的廣告視頻,一隻紅蘋果被一顆小小的黑莓子彈穿透而過,粉碎一地。不久,YouTube上傳出一則回應廣告——同樣的場景,一顆黑莓撞蘋果,蘋果無恙,黑莓把自己給撞碎了。

這兩個短片,恰好是發生在2008年的兩家產品對決的寫照。

RIM公司成立之初,接的第一筆業務是通用汽車的聯網顯示終端,此後還做過電影膠片條碼閱讀器,但是從1990年代開始逐步聚焦無線通信服務,1996年開始面向普通消費者推出了硬件產品——尋呼機,2000年正式發佈了具備「對無線電子郵件、互聯網、尋呼以及管理功能的支持」的黑莓手機。

郵件功能最先讓黑莓受到企業人士的歡迎。隨後在2001年的「9·11」事件中,其他通訊網絡遭到破壞而中斷,支持黑莓文字通信的網絡則很好地承擔了事件中對外信息聯絡的渠道,黑莓受到美國國會的認可。隨後,美國國會採購其服務器及手機給職員使用,連後來的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成為了黑莓粉絲。

2007年,RIM一度成為加拿大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2008年6月19日在多倫多證交所的股價飆升到歷史最高點149.9美元。

如果說黑莓是創造性地把郵件系統裝進手機,蘋果則是把電腦裝進手機,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2007年1月9日,蘋果發佈了iPhone,6月正式開售。

麥克第一次見到iPhone是在電視上。那年夏天,他拆開一台iPhone之後,十分震驚,因為看起來蘋果是把一台Mac電腦裝進了手機。儘管麥克在公開場合貶低蘋果,但在公司內部,他表示如果iPhone趕上來了,那麼黑莓就是在與Mac電腦競爭,而不是諾基亞。

很快黑莓就有了和蘋果正面競爭的機會。2007年6月iPhone在美國開售時,蘋果和AT&T簽署了排他性銷售協議,於是美國另一家電信運營商Verizon找到RIM,請他們研發一部觸屏的「iPhone殺手」。RIM出品的「iPhone殺手」BlackBerry Storm終於在2008年美國感恩節前上市,但這款手機只用了一個簡單的處理器,運行速度慢,且有很多毛病,很多人退貨,Storm不得不黯然停產。

經過Storm這一次較量,RIM深感自身不足。2008年夏天,RIM收購了一家手機瀏覽器公司Torch Mobile。這樣的收購並不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RIM的技術是基於Java,始於1990年代的操作系統,與智能手機想要實現的功能相去甚遠。

2010年,RIM收購渥太華一家叫做QNX的軟件公司,這家軟件製造商可以為黑莓的全新操作系統添磚加瓦。可是RIM必須解決的問題是,如果希望黑莓使用QNX操作系統,應該去掉那些早期基於Java的應用還是全部推倒重來?

在長達一年的討論後,結果是,研發團隊分為兩半,組建一個新團隊做全新的黑莓10操作系統,老團隊繼續做黑莓7操作平台。

「我們的強項不在手機」

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黑莓曾試圖打開中國市場。2010年黑莓和中投有意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這個世界最大和增長最快速的移動終端市場,銷售由中國製造的手機,使用RIM授權的核心軟件。

雙方在2011年達成了初步協議,可是最後麥克還是希望集中精力開發黑莓10操作系統,這個長達兩年的合作談判最後不了了之。

看到平板的流行,2011年4月RIM也跟風發佈了PlayBook平板電腦。隨即被批評為過於草率、缺乏好的應用,零售商們最後不得不打折才能賣得動。有意思的是,2011年卻是黑莓史上銷售量最大的一年:5150萬台。

2012年1月22日,聯合CEO 麥克和吉姆在激烈的批評聲中辭職,接任者是從西門子挖來的托斯騰·海因斯(Thorsten Heins)。

托斯騰並沒能扭轉RIM下行的大勢,2012年6月RIM裁員5000人,約佔當時員工總數的1/3,2013財年第二季度虧損5億美元。

麥克要求強化鍵盤終端。但是CEO托斯騰和他的經理們沒有接受這一建議,堅持發佈了觸屏的Z10。遺憾的是,Z10的實際銷量並不理想。8個月後,黑莓又發佈了升級的旗艦手機Z30。

在2013年5月舉辦的黑莓世界大會(BlackBerry Live)上,RIM發佈了黑莓全新企業服務BES (BlackBerry Enterprise Service )10.1,它不僅可以管理黑莓手機,還可以同時管理iPhone以及Android設備。

看起來一切都在朝著積極方向轉變,可是3個月後,黑莓主動發表聲明透露了出售自己的消息。在9月發佈的2013財年第二季度財務數據顯示,黑莓的情況已經從壞走向糟糕——這一季度營收為16億美元,遠低於上年同期的29億美元,虧損9.65億美元。

黑莓董事會把希望寄託在了58歲的程守宗身上。不惜以2200萬美元的賠償金送走了前CEO托斯騰。程守宗來自美國硅谷,他曾成功地領導一家當時被認為破產概率為70%的公司扭虧為盈。

程守宗在11月4日對媒體表示,黑莓員工需要重新思考公司定位,並接受這一事實——「我們的強項不在手機,我們的優勢在於手機軟件和服務。」最近一些變化正在發生,譬如從最近洩露的黑莓內部測試BlackBerry10.2.1系統截圖顯示,新的系統將支持Android應用,這意味著黑莓開始主動打破藩籬,去擁抱更多的開發者和用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9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