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矿产借壳上市的“空手道”游戏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161348.html


杨俊现在每周要奔波内地与香港两三次。

作为一名位于香港的国际评值有限公司矿产估值师,他现在的最重要工作,是替一家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所找到的境内矿产进行估值鉴定。此前这是一家以农业养殖为主的上市公司,由于缺乏高成长性,其股价今年以来始终徘徊在1-2港元之间。

“明天我得去西安附近,为一座价值约10亿元的煤矿做一份最终的估值报告,到时这家上市公司就能脱胎换骨。”他告诉记者。所谓的“脱胎换骨”,正是这家上市公司已和这家西安煤矿所有人初签了一份收购合同,一旦矿产估值完毕,将迅速寻找一家投资银行运作矿产资产借壳上市。

现在,类似杨俊这样的空中飞人不在少数。

矿产借壳上市

杨 俊称,在这个过程中,投资银行还需要承担另一项任务,就是为矿产收购交易先募资约1亿港元,作为收购定金及前期开采费用,剩余的9亿元收购费用则完全通过 增发股票或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形式支付给矿产所有者。其实,上市公司并没有为收购交易掏出一分钱,但原股东却指望着借助矿产资产注入的利好题材,等待股价上 涨而高价套现,功成身退。

杨俊私下透露,这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已与某家投资银行初签募资合同,向后者发行规模达1亿港元的可转换债券,转股价在0.8港元,较现行股价有约40%折价,同时承担年利息1.65%。

巨 额的股权增值效应,让投行、上市公司原股东与矿产所有者不约而同地绑在同一条利益链里,还有律所与矿产估值师。由于矿产资源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或并购,需 要国际认可的矿产储量评估师、开采工程团队与矿场资产财务估值师给出专业独立报告,一些香港上市公司高管甚至开出高昂价格,邀请国际认可的矿场估值师迅速 做出一份“能提高矿产内涵价值”的鉴定报告。

“每天都有5-6个国内矿主发邮件过来,让我们去估值。”美国矿资源评估公会会员陈逸超透露。

在 估值师与投资银行各自忙碌的背后,则是矿主们开始迎来收获季节。在杨俊此前为这座西安煤矿做估值调查时,曾听说该矿主买下这座煤矿的花费不超过4亿元,甚 至后者当初只是花费数千万元通过私人关系拿到了采矿证,直到去年初,这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他协商矿产收购事宜后,迅速从某银行及民间渠道拆借到约3亿元买 下煤矿“产权”。

就这样转手卖给香港上市公司,仅股权与可转债收益就达到近6亿元。“现在这种资本运作游戏正变得热火朝天。”杨俊说。

的 确,已有成功的先行者做出表率。去年10月12日,亚洲煤业(00835.HK)公告称,以3亿美元代价收购Glory Success公司,令一座山西储量约9530万吨的麦捷煤矿成功借壳上市,并购方式则是以可换股债券支付收购麦捷煤矿母公司Glory Success全部股权,换股价为0.2港元,较该公司停牌前折让43.7%。公开资料显示,Glory Success母公司为Wonder Champion Investment Ltd.,其中个人投资者刘荣持有后者95%股权。

如此测算,姑且不论股价在煤矿注入后的涨幅,刘荣仅通过旗下麦捷煤矿借壳上市,已赚取43.7%股权收益。“甚至谁都不知道他当初买下麦捷煤矿的实际价格,但大家都知道现在他以3亿美元套现了。”杨俊表示。

在亚洲煤业转型为煤业上市公司前,其原主营业务护肤品产品经销利润趋于微薄。但至少它的成功主业转型,让杨俊等“同一条利益链”的参与者们,看到资本运作与矿产结合,所迸发出的巨额财富效应。

矿产 “空手道”

目前,香港股市存在着近百家急于进行主业转型的上市公司,都期待着“引进”优质矿产,打业绩翻身仗。

记 者调查发现,一种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先由某香港上市公司与境内某矿主签定收购合同;然后在前者的安排下,投资银行出面为收购款进行融资,一般由投资银行全 额支付上市公司所发行的可转债;再邀请相关律师与会计师通过利润与销售合同绑定等方式,将境内矿产所有权益转移到一家境外壳公司,一旦矿产估值师完成矿产 估值勘定报告,最后只需通过香港证监会审核批准,境内某矿产便成功借壳“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到时股价闻声大涨,投资银行、律所、上市公司原股东与境内矿 主都将坐收巨额投资收益。

但香港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矿产资源,绝非一帆风顺的双赢格局。其急于转型的心态甚至容易被某些矿主所利用。

一家香港小市值上市公司曾邀请美国矿资源评估公会会员陈逸超前往东南亚某国,协商买进一座当地亿吨级煤矿,但所幸他们及时发现这座煤矿产煤水分过高,热量大卡相当低,便中断这笔交易。

一些与投资银行有过接触的国内矿产老板同样开始学会包装虚高矿场价值的做法,如增加一些开采装备提高矿产开采估值,或给香港上市公司高管刻意安排考察易开采、或事先人工“制成”的优质矿开采区等。

对矿主而言,矿产上市套现的回报诱惑,远远高于其开采的收益。通常矿主开采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就需要接近亿元,还无法保证开采出来的矿物品位与产量能否达到预期,一旦借壳上市,无论你矿产质量如何,其价值都基本笼统地按照账面的矿储量估算,其投资回报达到数倍甚至数十倍。

在杨俊看来,这等同于矿主通过资本市场借壳上市,将高昂的开采费用及偏高的开采风险成功“转嫁”给资本市场,自己则能提前套现“煤矿开采回报”,换取高投资回报,玩了一套“空手道”。

“空手道”的另外一个玩家则是原来的上市公司,他们一分钱不出,借用投资银行、律师、矿产分析师、内地矿产、海外壳公司轻轻松松地从资本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2

你能看透音樂椅遊戲嗎?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1927


巴黎:

Graham以巧妙的價值投資法解釋了1929年的地產為何會大跌,他說假如一個$10,000物業的除淨的租金收入是800,放 債錢銀行借6成,收取6厘年息,銀行便可以說較安全,因為interest cover是800/360= 2倍幾,即使租金收入大跌1/3,銀行亦有信心借貸人不會走路,因為租金仍足夠蓋過利息。

Graham說,假如那個物業是工廠、醫院...等專為某行業而建造,放債人便不能用上述方法,而是以一般的生意 Interest Cover計算,即較高和一個多年的紀錄去證明它的入息是穩固,能受考驗,足夠償還利息。

Graham 以一個8%的物業作例子,聰明的投資人定然會流口水,但是如果Graham的物業上升4倍至40,000而租值現仍是800,即只有2厘,這種情形的出 現,大多因利息下跌,做成資產價值上升,因現在的利息接近零,例如是0.5%,假如物業按9成,以如此低的利息,Interest Cover接近4倍,反而比原例子2倍幾還高,做成一般放債人"以為"是很安全。

隨Cup君和黃師傅都談捉大市走勢的重要,巴黎以為,談 易行難,因為你一旦不專注內在價值,你便很易墮入非常危險的境地,所有這類大市的波動,都是因為資金的流向,又其主要原因都是因為利息的變化。例如現在物 業從10,000上升了2成,但你會估計利息會從6厘向下走,物業仍有上升的空間。這個時候,你的目光不會注重企業的盈利,而是自已的投入是否在熊市之 初,又或這個上升時機,會否持續和多久,你的進出是否夠迅速------這種態度,其實和玩音樂椅遊戲的原則都是相同,你的取勝率不會決定在勤力,因此你 是不可能確定你的可以比任何人高(勤力看年報、看行業統計數字、調查數字的真實性和勤力看音樂椅轉動是兩回事,當然有人認為後者也是非常有作用)。

價 值投資給人誤解成只著重基本因素,不注重時機,事實是價值投資非常注重時機,只是投資人是注重在不同時候、價值與價值關系的變化,每一間企業,應像超級市 場貨架的貨物,有一個與它價值對應的價格,即你不能單以業績良好、管治良好、年年賺錢,股價上升而買入股票,而是要買入一間價值高於價格的企業。

每次我買進的企業下跌,我和一般投機人一樣,有動搖的時候,所不同的是,價值投資人會重新驗證那企業的基本因素和買入時有沒有變動,假如沒有,我都會心安理得地繼續持有。

如果你不能持有一隻股票十年,你就連一分鐘也不要持有,即你一開始就不應買入,如果你在買入後即下跌而賣出,那你無論以任何原因作辯護,都不能遮掩你在玩音樂椅遊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73

遊戲規則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jw!G9qPswuRGxoAjkVjcnY-/article?mid=30900


由細到大,人都喜愛玩遊戲,一個人沒什麼好玩,玩遊戲通常是一班人玩先過瘾,唔知點解,現在 的小朋友以致成年人,都喜歡玩電子遊戲,以局外人來看,日日夜夜對著部機,就算比你打贏部機器,又有什麼難度? 人是群體動物,真實的世界在人群中的社交圈,電腦世界只是虛擬世界,與現實的世界風馬牛不相及,要透過遊戲顯示實力,就要跟全世界人比試一下。

投資市場就是一個與全世界人比拼的遊戲,能夠在全球六十億人之中勝出,必定有過人之處。通常普通人一開始玩遊戲就想到要贏,沒想到連遊戲規則都未 懂,要在投資市場賺錢只是痴人說夢,大部份散戶惘想問財演幾組號碼、聽消息、睇圖表走勢就可以在投資市場賺大錢,結果只會事與願違,反成為多數的失敗者。 其實股票市場是一個創富的地方,企業到股市集資,拿取須要的資金做生意,把賺到的營利以股息或資產升值的方法回饋小股東,這就是股票市場的基本遊戲規則, 投資者只要能夠在股票市場上辨別出優質企業,並在合理價格買入其股票作長線持有,到約干年後必定能夠賺取可觀回報。

當然,玩遊戲大把人明知自己技不如人,於是經常打茅波,用旁門左道走捷徑,希望能夠一朝富貴,例如八號公司的那個PK仔,利用財技在科網狂熱的時候 騙取散戶大量金錢,到近期又重施故技玩私有化,使橫手種票,結果現在被警方調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遵守遊戲規則下堂堂正正贏 人,才是投資市場的王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37

吉利控股:资本的游戏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4/331531.html

对于浙江吉利汽车集团之控股公司——吉利控股(00175.HK)来说,其是吉利汽车资本运作的主要平台,而从吉利控股的财务报表也能看出,吉利汽车 从2004年上市以来发展的轨迹。
2004年,吉利汽车通过借壳香港上市公司南华信息科技实现了上市计划。从2004年到2009年中期的总资产来看,作为上市公司,吉利控股发生了 质的变化。在2004年,吉利控股的总资产仅为7.2亿元人民币,而到了2009年中期业绩时,已经上升为136.6亿元。在过去的6年中,吉利控股资产 的年膨胀速度为80%。

这一惊人速度产生的原因有二:吉利汽车正在不断将内地汽车资产打包进入上市公司;不断打包进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自我造血,不断通过投资产生收益。

因此,从吉利控股的增值速度来说,与其说李书福是一名成功的实业家,不如说其是一位成功的资本运作高手。

李书福向上市公司大幅注入资产始于2006年,即借壳成功两年后。是年,浙江吉利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国邦汽车配件公司被注入了上市公司。

到了2007年,李书福又将价值16亿港元的资产注入吉利控股,随着这些资产的注入,李书福同时获得了上市公司13亿股的股权,其个人拥有香港上市 公司吉利控股的股权随之增至37.88亿股。

核心汽车资产的控制权转入吉利控股,吉利汽车在香港资本市场实现整体上市。李书福经过4年的资本运作,从以资产换壳公司股权到控制壳公司,最终掌控 了上市公司吉利汽车,其间吉利汽车股价也一路走高:从2005年的每股0.3港元升至近1.5港元,翻了五番。

由于上市公司大幅向李书福购买固定资产,同时,资产造血能力不够,在2006年初期,上市公司的负债率达到了历史高点的65.9%,这一负债额度随 着核心资产的注入逐渐被降低。

而另一方面,香港资本市场的融资正在源源不断进入到浙江吉利的口袋中。2006年,吉利将3.3亿美元中首期到账的2.45亿美元用于收购吉利汽车 母公司吉利控股的三家工厂,即济南、成都、兰州三个吉利工厂。

把上市公司融资的钱转嫁给母公司,吉利汽车正在充分利用资本的杠杆为母公司“挣钱”,以此支撑其战略转型发展的后续资金。滚动发展,成为吉利汽车在 内地扩张的重要策略。

即通过将成熟项目放入上市公司,以获得融资,再将投资转回内地进行其他项目的投资。资本市场成为吉利源源不断带来资本的“造钱机器”。

事实上,在2006年上市公司“最为艰难”的时刻度过后,吉利上述生财之术运行得尤为完美,从上市公司不断增长的非流动性资产就可以看到这种变化, 由此不难理解吉利的多基地发展格局。

作为内地基地最多的汽车生产企业,吉利的每一个新基地、新项目进入上市公司之时,都是一次资产重估和溢价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让吉利其后的发展,获 得了宝贵的流动资金,还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增加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

以2005年、2006年两年为例,吉利控股现金流小于净利润,处于明显的“失血”状态,其投资收益等到2008年的年报中,才逐步体现出来。

从股价角度来看,虽然吉利汽车不断将资产放入上市公司,同时业绩增长强劲,但是股价在2007年以后一直处在逐步下跌的过程中。这期间,吉利还通过 上市公司融资的方式,购买了英国锰铜公司(MBH)。

在收购沃尔沃后,李书福向《第一财经日报》坦言,其境外融资的13.5亿美元中,有一部分来自香港。事实上,由于吉利控股在香港资本市场起伏6年, 并购沃尔沃项目在香港普遍被看好,在宣布收购消息以来,股价从4.12港元冲至4.3港元,而在一年多之前,吉利控股还只是一只“仙股”。

而对于未来沃尔沃会否放入上市公司中,李书福表示,将视适当时机、适当价格来进行操作。可以想见,当沃尔沃运营进入良性状态后,上市公司收购沃尔沃 资产,将让李书福对于沃尔沃的投资得到最大回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33

蹺蹺板遊戲 FOOLISH INVESTOR

http://chiyuinvest.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18.html
有人形容市場就是一個蹺蹺板遊戲playing on a teeter-totter,我覺得十分貼切。當所有人都側重一邊時,就是時候往相反方向移動的時候。
贏取這個遊戲的秘訣是,Be suspecting。記住,贏家只是少數。不是意味著永遠 要逆勢而為。不過,就本質而言,市場價格是具欺騙性或誤導性的“deceptive”。當價格上漲時,沒有上車的投資者會覺得,如果掌握了足夠多資訊,就可以知道上漲背後的原因,從而獲利,所以當他們問財經演員 時,多數是“還有沒有上漲空間?”(實際背 後關心的是“咩價位入,睇幾多”)
欺騙性的市場行為,就是源自人性弱點 “羊群心理”。這也就造就了對沖基金或專業炒家“狼”的出現,他們善於掌握資訊,傳播資訊,追趕羊群,然後屠殺。
廢話不多說,入正題。我認為目前市場的 情緒過分樂觀了,美股港股都應有一輪調整。
借用動力指標繪製一個Big picture,美股經歷了一個deep V,由一個極端超賣,直到目前極端超買, 這是種很普遍的技術分析形態。未來可能出現類似2004年的休整期,調整幅度視乎救市舉措和經濟形勢。
通脹也預計進入上升週期,債券息率的上 升週期可達2040年,商品在未來可能成為對沖通脹的首選。
如果債券熊市伴隨著經濟復蘇,企業盈利 和就業改善應使股票市場跑贏大市。不過,不確定性存在兩處:
一,銀行繼續累積呆壞賬二,樓市雙底衰退
這兩點依然是回歸到問題根本處。FED正通過HAMP(Home Affordable Modification Program) 來緩解斷供增加房屋供應的惡性循環,該措施成效值得關注。
今年以來,港股以及A股各個板塊之間走勢出現分歧,消費類如 汽車,醫藥,家電等跑贏大市,未來有哪些板塊能跑出呢?我認為,市場可能又有surprise,正如首季度的航運航空類一樣。朋友來吧,一起享受這個蹺蹺板遊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1

利益共同体拿地的“游戏规则”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5/352431.html


在很多熟悉海南土地开发及出让的业内人士看来,中信泰富向荣智健私人公司进行利益输送完全是一个“伪命题”,因 为对于土地一级开发商而言,将自己开发的大量土地通过土地二级市场的招拍挂向利益共同体出让,在当地的实际操作中属于“正常流程”。

土地一级开发,通常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的企业,对城市国有土地或乡村集体土地,即俗称的毛地或生地,进行统一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 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土地达到“三通一平”等建设条件后,再通过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

由于海南地方财政基础较薄弱和历史原因,海南此前在房地产开发中曾将大片土地交给开发商整体开发。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的企业成片 开发区域有93个,总面积上千平方公里。

但截至2004年底这些开发区成片开发实际仅使用土地面积49平方公里。为规范土地一级开发,海南省人民政府2006年7月出台的《关于规范企业参 与土地成片开发的通知》,但政策仍相当优惠,企业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增值收益分成比例最高可达70%,这也直接刺激了海南土地一级开发市场。

万宁市国土局有关官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政府与中信泰富的土地收益就是三七分成。

但开发商参与土地一级开发并不仅仅是看中土地收益分成,更在于拿到该地块的二级开发权。因为土地一级开发存在资金占用量大、工期时间长、政策风险高 等问题。开发商通过介入一级开发,可以更好地把握土地规划定位等核心问题,便于企业在下一步招拍挂中掌握主动权,拿下土地二级开发权。

现实情况是,土地一级开发商在土地招拍挂中存在着先天优势,甚至可以左右土地二级出让。曾参与海南多个土地一级开发项目的商务策划师崔元星在接受本 报采访时称,其关键因素是因为土地收益分成。

他举例称,中信泰富与政府签署土地一级开发协议后,无论在土地二级市场上拍卖多少钱,最终大部分土地收益仍会返还到中信泰富的口袋里。“开发商可以 出任意高的价格抬高地价,这样就可以把其他开发商排除在外,而中信泰富掏的钱最终可以返还回来,这只是钱从左口袋到右口袋的游戏而已。”

记者通过万宁市工商注册查询发现,中信泰富曾有三家子公司在上两次土地招拍挂中参与拿地,分别为万宁金信发展有限公司、万宁仁信发展有限公司和万宁 创远发展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法人代表均为常振明。

中信泰富在神州半岛招商引资中担当主要角色,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土地出让对象的权利。根据《万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发建设神州半岛风景名胜区 的决定》,中信泰富是神州半岛项目的主开发商,负责对规划区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开发建设。

神州半岛仅仅是海南土地一级开发的一个缩影。通过公开资料很容易发现,除了中信泰富计划投资百亿开发神州半岛以外,海口新埠岛开发建设的累计投资也 将达到100亿元;中信集团在博鳌的总投资额将在100亿元以上;铜鼓岭国际化生态旅游区也号称投资100亿元,多个项目的开发周期都在10年以上。

也正是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一个意在参与土地一级开发的中国土地投资协会去年曾在深圳横空出世,多家开发商联合进军土地一级开发市场,其最终目的是 赢得二级市场拿地的优先权。“只要各种手法到位了,政府的招拍挂土地方式就可能为你度身定做,尽管有更高层面的约束,但总有解决之道。”崔元星感慨,“土 地一级开发的水比二级开发更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32

台南幫做網路遊戲 大打免費牌

2010-05-24 商業周刊





台灣遊戲公司又出現黑馬,即將在 六月登錄興櫃、年底上櫃的「紅心辣椒公司」,去年營收五億四千萬元,今年目標挑戰十億元,每股稅後盈餘挑戰六.五元,未上市股票一股喊價兩百元。

紅 心辣椒主要股東大有來頭,包括統一證券董事長鄧阿華家族以及統一集團等。從傳統產業紡織、食品、超商到購物中心,老字號的台南幫怎麼經營這個新興網路遊戲 市場?

「我們從一成立開始,所有的遊戲都是免費的!」紅心辣椒董事長鄧潤澤說。

免費是指不管玩多久或玩多少種遊戲,都不 用錢。這對經營者是個挑戰,因為必須先付一筆版權費,之後還要按營收或獲利成數給開發商。因此,台灣主要上市櫃遊戲公司,仍以收費為營收主要來源。

第 一步:遊戲不用錢 搭上中國遊戲市場趨勢

為何紅心辣椒要走免費的路?原來,免費化是中國大陸網路遊戲市場的趨勢,而「華人世界是目前全球 最大的網路遊戲市場,」智冠科技董事長王俊博說。看準這塊市場的紅心辣椒,當然一起步就要站上浪頭。

至於中國網路遊戲免費化的盛行,則是 無心插柳的結果。

中國網路遊戲管理嚴格,新聞出版總署還針對未成年網路玩家推出「反沉迷系統」,當系統監控到玩家的遊戲時間接近三小時, 會給予提醒,超過三小時則不斷提出警告,逼玩家下線,帳號必須五個小時後才能再正常啟用。

「反沉迷的原始目的是希望玩家不要玩太久,反而 成為月費制的致命傷,」鄧潤澤說,付費遊戲的好處是,付了錢玩越久越划算,現在付費玩家的權益受損,業者乾脆改推免費遊戲,再藉由賣道具跟寶物的商城來賺 錢。

「都讓你免費玩,但一個月下來,卻發現花的錢比以前收費時還多,這樣的公司才可怕,」大華證券研究員林君曄表示。

第 二步:開發新道具 抓住玩家付費升等心態

這就是紅心辣椒的本事。它開發各種道具,願意付錢買道具的玩家,花個新台幣兩百或是三百元,累積 經驗或等級,就可以比別人快五○%,甚至快上一倍。簡單的說,讓付錢的人更爽。鄧潤澤說,儘管很多玩家討厭付錢就能當大爺的心態,但免費遊戲就是如此,付 錢買道具的人,只占玩家的五%到一○%,其餘九成的人,說穿了,就是陪付錢的人玩。

去年全球遊戲界的龍頭企業之一日本光榮公司,把原由上 櫃公司大宇資訊代理的一個遊戲經營權,轉到紅心辣椒手中。現在,同一個遊戲,紅心辣椒每月的營收比大宇資訊收月費時還要高。

因為紅心辣椒 還抓住玩家第二個心態──「賭」。所謂的賭並不是真正的在遊戲中賭博,而是把遊戲經營得跟樂透彩一樣,週週辦活動,累積消費金額之後就可以抽獎換寶物或是 道具。「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運氣好,花個小錢能夠換到大寶物,於是本來不願意花錢買道具的玩家,也有可能因為這樣的活動去賭賭自己運氣,」林君曄分析。

但 是,問題發生了,一個遊戲的生命當然越長越好,才能不斷賺錢,但靠道具就能當大爺,甚至直接花錢,在遊戲中取得壓倒性的優勢,等於破壞遊戲平衡,將壓縮遊 戲生命。

第三步:改版頻率高 黏住玩家,延長遊戲壽命

「遊戲要像連續劇,不斷的改版!」鄧潤澤說,就像台灣連續劇,賣座 就馬上改劇本,然後不停的演下去,遊戲代理商不僅要辦活動賣道具,還要告訴開發商如何改劇本創造新道具,讓更多玩家願意玩,願意付錢。例如光榮公司就曾經 接受紅心辣椒的建議,在旗下產品中推出過去從沒有的設計,這在全球是少見的。

玩免費遊戲,付的錢竟然比以前多,或是眼睜睜的陪別人玩,所 以網路上有人批評紅心辣椒是剝皮辣椒,別人收月費只剝一次皮,紅心辣椒卻能一層又一層的剝玩家的皮。

對此,鄧潤澤解釋,他知道別人這樣罵 他,但企業經營就是以獲利為目的,做免費遊戲當然要提高付費項目。他們唯一要守住的是台南幫健康且正面的形象,因此,血腥或交友的遊戲,雖能夠衝高營收, 但他們堅持不做。

紅心辣椒的異軍突起,代表台南幫已成功跨入網路遊戲,也代表著遊戲世界出現免費比收費更好賺的趨勢。俗話說「免費的最 貴」,紅心辣椒再次證明這一點,它上櫃後的表現,也代表著近八十年歷史的台南幫能否持續創造改變,在新興產業再寫下新的成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06

猜測預期EPS的遊戲 王雅媛victoria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a65540100iuz9.html




 

除非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走勢派,不然你不可以不承認一只股票的股價必然是與其財務狀況相關的。而所有財務數據中,則 以損益表中的每股收益(EPS)是資本市場最為關注的指標。基本上超過九成機構投資者的報告都是以EPS做 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這也讓股票市場變成了一個不斷猜測企業預期EPS的遊戲。

 

不過近日麥肯錫卻對華爾街做了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原來在過去的25年 間,分析師們始終一成不變地過於樂觀,他們預計的每年盈利增長率的範圍是10%-12%,而實際的增長率為6%。 平均來看,分析師的預測幾乎百分之百都過高。其實這背後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買市場預期高增長的高市盈率股票是很危險的。因為大部份時間這些股票股價都 是過度反映的。

 

三種財務報表都重要

 

還記得很久之前去面試一份分析員的工作,考官問我一個問題,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這三樣財務報表,你認為哪一個最重要?當時我的答案是現金流 量表,因為我認為損益表中的盈利很容易被扭曲,只有反映現金流的現金流量表才能夠真正反映一間公司的真正盈利。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這個問題有一個更好的答法,就是三種財務報表都是重要的,而重要性的次序視乎你看什麼股票,或用 什麼身份去看。比方說,如果你是看地產股的,你看它的損益表及現金流量表來決定合理價沒有多大意思。它可以一年不賣房子,沒有盈利,難道那年它的股價便應 該變零?當然不是的。故此對於看地產股,資產負債表肯定是最重要。其次,才是現金流量表,然後到損益表。相反,如果你是那種專捕捉盈利爆炸,比較市場面的 投資者,損益表才是你第一要關注的地方。剛才不是說過了市場上超過九成機構投資者是以EPS做 出投資決策的,因此只要一只股票有任何新的消息,導致市場有重估它EPS可能性的時候,短期內大量資金一定會瘋狂流入或流出那只股 票。如果在那個時候,你還在執著於資產負債表或現金流量表有多差或多好的時候,很容易便錯失了買貨或走貨的機會。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65

樓市是零和遊戲嗎?──地產商暴利背後的原因(2010/06/07)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3819


十年來,2000-2004年,發展商都是微利的多,甚至要賠錢,只要想一想由地皮到物業要3-4年時間,2000年的樓是1997年的 地,2004年的樓是2001的地,發展商不見得有多大利錢。例如維景灣畔,太古與新地要減值幾十億才能收支平衡,珀麗灣第一期基本上是平手還要蝕利息。

2005-2010年,由嘉亨灣、窩八、爵悅庭開始才出現「一買就賠」的現象,發展商的暴利年代才開始。何以近年發展商得享暴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升 市要超過3-4年,才會有平地貴樓,主宰發展商及小業主賺蝕的,最主要是大市的方向。

既然新樓並不是以普羅大眾為銷售目標,他們的設計及定價就不會理會市民工資的升與降,那麼市民是否沒有選擇權呢?有,就是二手市場,即使金融海嘯前 的2008年初,很多二手樓仍在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之內,至於海嘯後2009年初,更是由高位下跌了兩成。

為甚麼那時又不買呢?筆者可以負責任地講,正因為人人都唔去買,所以就跌了兩成,銀行唔放水,一般人又驚份工唔穩陣,兩者之間樓價跌是結果,真正的 原因是市場永遠令到只有小部份人可以買到樓。市場從來都不是設計來滿足所有人的需要,而是調節有限資源與無限欲望之間的矛盾,買不起樓的人在任何市況之下 都買不起,即使政府推出居屋、夾屋、首置之類,結果都是一樣,分別只是部份不自量力的人最終被這種扭曲市場的措施累死。

發展商與小市民或商戶並不是零和遊戲,當小市民或商戶買了物業,他們的利益便與發展商站在同一陣線,所謂甚麼為地產商或銀行打一世工的想法,聽起來 很有道理,但人人都要吃飯,難道是為五臟廟打一世工?說到底人人都只係為自己打一世工,而不是衣食住行的供應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68

樓宇縮水誰之過?──發水遊戲,自有官府一套(2010/07/03) 脫苦海


 

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4277


奧運站帝峰.皇殿開售前傳出收票只及單位數量七成,恐有認購不足之虞,事後卻 在短時間內沽清,令市場嘖嘖稱奇。其實代理或發展商究竟收多少票,只是停留在「聲稱」層面,即使是實數,亦可以是大量的重複票,就像新股超額認購倍數,多 與少,與上市後股價表現毫無關係。

至於該盤熱賣,亦與之前賣地類同:好條件的大把人搶,條件較次賣不好價,如條 件較次又要賣好價,結果自然是乏人問津。即如前兩周港島區某新盤開售,條件不如該區龍頭盤,卻想以溢價推出,即使只有區區數十,銷情冷淡亦應是意料中事。

筆者以前提及俄羅斯公仔結構,即在某地段內物業因各種條件排資論輩,新盤如想 用超高溢價開售,條件是否能超越該區龍頭盤呢?帝峰.皇殿在奧運站附近,建築質素與一號銀海同級,開則大小切合市場兩極化,位置則據說兼具兩站之利,樓價 略高於同區同系帝柏及柏景灣,而推售數量只是區區二三百伙,反應熱烈亦是在計算之內。

接著發展商提價1%加推,被目為不敢加價,既然現水平去到貨,利潤亦符合發展商預期,接近原價加推「以價就量」又怎 能視為看淡?假若發展商大幅加價而銷情變淡,淡友又有另一版本的故事可造。其實看好看淡無所謂,但應該基於合理的分析與推斷,一面認為新盤造價偏高,另一 面又批評發展商不敢加價,實乃首鼠兩端。

當然此等「兩頭蛇」行為或已成為香港社會的普遍現象,「公就我贏,字就你 輸」、「我錯都係你唔啱」,即如掛著中立招牌的政府資助機構亦是如此。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發表報告,提出五十一項建議,當中部份隱含規管「發水樓」之意。事 後主席陳智思表示希望發展商自律,不然政府應考慮立法規管。

說句公道話,所謂發水樓,即發展商售賣樓宇總面積超出地則比率,是根據一套套 政府定下的遊戲規則,並由政府相關部門批出圖則。究竟寬免多少面積是由政府部門決定,而建多高多密,更有城市規劃委員會審核。建築圖則及規劃經多次批核及 修改,才能建成物業,與發展商的「自律」無關。陳先生應該呼籲政府定好遊戲規則,並責成相關部門嚴密把關。

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指出,自利是人的天性。自律一詞狀甚高貴,但要求別人犧 牲利益來乘人之美,乃屬反逆人性。本港主要發展商絕大多數是上市公司,要向股東負責,當然在法例容許之下把利潤最大化。各種「發水措施」,原意甚佳,亦有 陰謀論如筆者視之為「救市措施」,但當原意有所偏離,或客觀環境已變,為政者便有調整相關政策之責。

而此等調整,究竟又以何人的利益為依歸?例如嚴格執行環保露台與工作平台分作 兩份,從用家的角度,兩者連成一片還有些用途及看頭,把兩者分開,甚至要兩戶人分佔同一長條型的工作平台,用家便成為受害者。筆者就想不到有誰會在此種安 排之下得益。

筆者在一著名台灣討論區,看到有人這樣描述香港民情:兩個人買魚蛋,其中一人 有五粒,另一人有六粒,往往是拿著五粒那人要求剝奪別人多出的一粒,而非為自己爭多一粒。發水遊戲亦作如是觀。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