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遂昌縣,位於浙江省西南部,在這個僅有五萬人口的縣城里,聚集了幾千家網店。
如今,面向6億多農民的農村電商大市場無疑成為風口。阿里、京東紛紛發布農村電商戰略,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也表示,農村互聯網將是其未來10年最核心的投資領域。
被視為農村電商開拓者的遂昌縣在五年前就開始了農村電商的布局。如今,遂昌模式在面對互聯網巨頭紛紛挺進農村市場的當下,又有哪些看法與應對呢?《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日實地走訪了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
遂昌模式:“一中心三體系”
潘君躍是浙江趕街網、遂網、遂昌縣網店協會的聯合創始人,他向記者介紹,遂昌模式的關鍵在於“打通上下”,實現消費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可以總結為“一中心三體系”。
“一個中心”是指以縣級電商服務中心為核心的組織保障體系。這一服務中心處於“承上啟下”的樞紐位置:負責地推、物流、服務、選點建點、培訓等工作的實施。
“三體系”其一是指理念與能力建設體系,以培訓為中心,為政府、供應商、創業網商提供培訓服務;其二是農產品上行體系,搭建地方性的農產品公共服務平臺主要是解決產品供應鏈問題;其三是消費品下行體系,以趕街網為支撐的體系建設。
而這“一中心三體系”和遂昌模式中的三個機構一一對應:遂網(農產品上行體系、農貨進城)+遂昌縣網點協會(農村電子商務培訓業務,公共服務提供機構)+趕街網(消費品下行體系,城市消費品到農村)。
遂網作為農貨上行進城平臺,對接的是農村農產品站點和鄉鎮企業(農產品的貨源地),遂網提供農產品的統一倉儲、監測、品控保鮮、配送、物流和售後。
農產品上行有兩項工作“供應鏈+銷售”,但核心是供應鏈管理服務,比如和政府一同建立農產品標準、追溯、冷鏈、保鮮等;其次針對營銷,做市場、包裝到銷售服務工作。
有了貨源和配套,誰來銷售這些農產品?答案不是村民。
在潘君躍看來,農村電商並不是農民來開店,也不鼓勵農民開店,專業的事情應該讓專業的人來做。
遂昌縣網點協會致力於為當地人士提供免費的電商培訓和銷售能力培訓,開網店和做微商等,使其成為遂網的分銷會員,搭建這一渠道將農產品銷售到城市。協會的運營資金則主要源自政府購買服務。
而趕街網主要解決城市消費品進農村問題。趕街模式的核心在於建立了“縣級運營中心+村級服務站+農戶”的運作模式,幫助農民實現代買、代賣以及繳費等便民服務,讓農民享受到電子商務所帶來的便捷和實惠。
其具體方式是,在每個村建立一個服務站點(主要是村民聚集的小賣部或者茶館),培訓一位本村的年輕人(通常是本村的“意見領袖”),成為該站點的服務人員,通過返利模式幫助村民在趕街網上網購。物流則采用“外包+自建”的方式解決,自建主要是從縣城到農村的二級配送。
潘君躍表示,“未來,農產品上行的前端會基於趕街的落地,核心是通過趕街的落地來倒推培訓體系的建設和農產品的上行。”
總體而言,遂昌模式是一套農村電子商務系統化解決方案。這一模式中,需要政府官員、村民和鄉鎮企業共同參與,才能實現這一系統的順暢運轉。
模式能否迅速複制?
潘君躍說,光是去年,遂昌就接待了900多批次來學習考察的團隊。但這一模式的搭建和複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前所述,農產品上行過程中需要政府合作建設標準,電商培訓的推進也需要地方政府購買服務,因而,政府理念也是複制這一模式的關鍵因素之一。
截至目前,趕街已經在全國12個省建立了32個縣級運營中心。在“大本營”浙江省,趕街開拓了2000多個村級服務站,覆蓋村民超過200萬。
如今在遂昌,農村電商風頭正盛,氛圍濃烈,同時也衍生成為遂昌地方發展的內生動力。
談到農村電商,繞不開其他互聯網巨頭。
阿里在2014年10月宣布啟動“千縣萬村”計劃,在3到5時間建立1萬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讓農產品以一定的市場價格賣到城市,把城市的商品帶到農村。
京東也在今年4月宣布農村電商“3F戰略”,包括工業品進農村戰略(Factory to Country)、農村金融戰略(Finance to Country)和生鮮電商戰略(Farm to Table)。
與阿里速度相比,自稱是農村電商發源地的遂昌顯然“慢得多”。為什麽?
潘君躍給出的答案是,團隊建設是模式複制的最大瓶頸,同時,培訓等基礎體系建設需要時間,特別是政府的觀念轉變和配合等。
和互聯網巨頭的農村電商模式不同的是,遂昌模式認為,人才本地化才是農村電子商務的關鍵問題。因此,每到一處,需要尋求本地人才加入,在當地成立公司,真正紮根農村市場,實現本地化、生活化。
“農村市場規模巨大,同時農村市場差異化不容忽視,農村電商還在建基礎的時候,正在建設標準化、規模化、品控體系等,更多是農村電商理念的推廣,”潘君躍說,所以我說要做好農村電商,最少要等到2016年-2017年,現在正是風口,等這股風過去的時候,才知道誰穿沒穿短褲。
在潘君躍看來,正是這個原因,遂昌模式的推廣複制並不著急,不會因為各地轟轟烈烈地發展而發愁,而是踏實做好理念推廣、體系建設、人才梯隊建設。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據新華社消息,受臺風“鮎魚”影響,2016年9月28日17時35分,浙江麗水市遂昌縣蘇村(距離遂昌縣城37公里)發生一起山體滑坡災害,約20幢居民樓被泥石流沖毀。遂昌北界蘇村破工塘路段山體塌方,上村被埋,河流被堵,部分信號中斷。
據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最新消息,目前,已初步確定27人失聯。武警、公安、消防、衛生、國土、水利、電力、電信、移動、交通等400多名救援人員已到達現場。遂昌當地已成立搶險救援、醫療救護等8個專項工作組,全力以赴開展救援搶險工作。
據央視新聞報道,事發地是一地質災害點,中午12點左右當地幹部協助村民已經轉移20多人。部分人家不願離開,在勸說過程中發生山體滑坡。
遂昌山體滑坡視頻截圖
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代省長車俊立即趕赴省委省政府值班室應急指揮,副省長孫景渺已趕赴麗水現場指導搶救工作。
目前,現場救援工作正在全力進行中。19時50分,兩名被埋女性村民被救,生命體征平穩。
傷者被送醫救治
消防隊員到達現場
浙江省氣象臺統計,受臺風“鮎魚”影響,截至28日晚19時30分,麗水遂昌縣近24小時的面雨量高達101.4毫米,為大暴雨級別。其中,近6小時的面雨量達48.8毫米。
據預計,28日夜里浙南地區仍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浙北地區陰有大雨,部分暴雨;其它地區陰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29日沿海地區局部仍有暴雨。
據浙江在線報道,截至28日淩晨3時,浙江遂昌發生山體滑坡的現場已成功救出15人,目前初步確定仍有26人失聯,包括25名群眾和1名正在現場組織群眾轉移的鎮幹部。
受今年第14號臺風“莫蘭蒂”和第17號臺風“鮎魚”先後影響,浙南、浙西南地區出現持續強降雨。9月28日17時28分許,麗水市遂昌縣北界鎮蘇村上村自然村發生山體滑坡,約20幢居民樓被沖毀。目前救援工作仍在進行中。
山體滑坡瞬間照片
航拍山體滑坡現場
目前,"鮎魚"已減弱為熱帶低壓,影響趨於減小,中央氣象臺29日早晨6時解除臺風藍色預警。不過今天白天,福建東部和西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南部、湖南東北部、湖北東部、蘇皖中南部、上海等地有大雨或暴雨,其中,福建東部、江西西北部、湖北東部、安徽中部、江蘇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暴雨。
“鮎魚”致閩浙地區內澇山洪
此次臺風“鮎魚”為今年第17號臺風,於9月28日4時40分前後在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沿海登陸。
受其影響,27日20時-28日20時,福建、浙江一帶多地出現了打破歷史極值紀錄或者打破當地9月極值紀錄的強降水。如福建的柘榮24小時出現了434.4毫米的特大暴雨,福建首府福州24小時也出現了241.2毫米的強降水。
福建、浙江一帶多地出現了打破極值記錄的強降水
據文成縣委宣傳部官方微博“文成發布”消息,由於長時間強降雨,文成縣雙桂鄉寶豐村6間民房被泥石流沖毀,導致6人失蹤,目前搜救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截至28日晚上21點,該縣受災人口12.6萬人,房屋倒塌76間,轉移人口1.1852萬人。直接經濟損失3.28億元
浙江文成縣水位大漲
地處浙江最南端的蒼南縣,截至28日晚22時,平均過程雨量243毫米,其中西部山區平均過程雨量360毫米。暴雨已致蒼南19個鄉鎮中14個鄉鎮受災,受災人口達34萬人,造成該縣直接經濟損失達5.045億元,共轉移40857人。
蒼南縣居民家中積水嚴重
9月30日據新華社消息,浙江省政府新聞辦發布消息稱,30日15時10分左右,救援人員在遂昌蘇村山體滑坡現場搜救到2名失聯人員,已無生命體征。截至目前,共搜救出7人,已確認死亡,仍失聯20人。
30日下午14時,浙江遂昌縣委縣政府就山體滑坡災害召開第二次新聞發布會。遂昌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胡剛在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各方投入力量4000多人,生命探測儀43臺、無人機4架、大型機械及專業救援車輛180余臺、海事衛星電話6部、2臺邊坡監測儀,爭分奪秒搜救失聯人員。
救援力量包括駐浙部隊、武警部隊、消防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等,以及公安、水利、國土、電力、通訊、建設、交通和相關鄉鎮、村的力量。
消防部隊等救援人員在現場(圖:中新社)
胡剛說,災害發生後,社會各方積極開展支援,目前捐款到賬資金160余萬元,各類物資折合人民幣50余萬元。民安、藍天、公羊會等17家社會救援組織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利用技術、經驗優勢現場參與搶險救災。
受臺風影響,28日傍晚,蘇村上村發生山體滑坡,塌方量40余萬立方米,導致20戶房屋被埋。已轉移附近群眾146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