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退步了嗎 二元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7beb200101152n.html
李彥宏是二元非常敬佩的互聯網大牛。但今日其在百度聯盟峰會上發表的《移動互聯網七論》似有退步之嫌。點評如下(李同學的發言肯定有思考過程,二元是即興書寫,不成熟之處歡迎指正):
1、李彥宏:「現在很多從業者有個誤區,認為只要擁有大量用戶,就算成功。他們忘了PC互聯網時代的一些失敗者,例如網景。它的瀏覽器曾擁有第一的用戶量,但因為沒有成功的商業模式,後來倒下了。而移動互聯網現在擁有怎樣的商業模式呢?」
二元:提出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可能就是狹隘,不出幾年,沒有PC、移動互聯網之分,只有信息、娛樂的快餐和大餐之別。即以微博為代表的快餐和以長視頻為代表的大餐。快餐以5.3吋的智能手機傳遞綽綽有餘。
2、李彥宏:「互聯網
變現主要有三種途徑。廣告、遊戲、電商。在廣告方面,移動互聯網的價值還沒有PC互聯網大,而廣告價值最高的是電視,因為它的屏幕最大。電
視>PC>手機,廣告所能呈現的內容依次減少,給受眾帶來的干擾依次加大,所以現在移動終端上還沒有成熟的廣告模式。這也部分由於,手機一開
始並不是作為媒體產品設計的,而是一種通訊工具。它有很多不適於媒體表現的特性。」
二元:廣告的品牌和促銷兩類訴求。從促銷功能,針對價格敏感性的中國消費者,只要告訴有幾折就足夠了,不需
要多大的屏幕,十幾個字足矣。品牌廣告,以百度為例,只要競價排名上去了,同樣不需要多大的屏幕。我猜測李同學好久沒有換手機了,肯定也沒有用過三星的
9220,或是9228.
3、手機作為廣告載體
的優勢是,它能知道受眾何時、在哪兒、做什麼。這使手機廣告的一個可能,是向用戶推送服務信息、向本地商戶收費這種模式。但這樣做的問題是,本地商戶對這
種模式的接受度還不高,拓展此類商戶的代價可能跟PC互聯網上的投放差不多,用戶客單價也無法保障,導致本地商戶對收入沒有預期。目前看來,這種模式的性
價比還沒有好的保障方式。
二
元:智能手機與PC最大的不同在於LBS和水平儀,基於地域定位投放的廣告無疑最接近銷售現場。只要把握消費者的需求,傳遞滿足需求的信息,轉化率更高。
出門後是手機的天下,不會有人捧著PC逛街吧?手機會成為消費者與當地服務商溝通最便捷的手段。搖一搖,完成溝通,多像袖子裡面的生意,雙向尊重隱私。
4、遊戲注重圖形性能,以客戶端為主,在目前的手機屏幕上也沒有看到好的盈利模式;移動電子商務也暫時沒看到大發展的標誌。
二元:對於標準化的產品,移動互聯網是最適合不過的。知道3C家電的型號和技術參數,還需要大屏幕的仔細查看嗎?精美絕倫的圖形遊戲已開始與憤怒的小鳥、水果忍者共榮。道理等同於微博的崛起,快餐的多元化時代。
5、現在移動互聯網的
氣氛,有點像酒後駕車:豪車,美女,180邁,非常刺激。然後一下子撞死三個人。這讓我聯想到99年-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那時候是個公司就能上市能
股價暴漲。從數據上看,去年互聯網廣告總盤子750億美元,其中450億來自搜索廣告,留給移動互聯網的空間還是有限的。
二元:移動與PC搶品牌廣告,是以己之短揚敵之長。移動護理網的廣告大餅在O2O市場,正如同競價排名和淘寶所推動的千千萬萬小商戶地崛起,這是民族未來的脊樑。內需是以第三產業,是以微小服務企業的行羅密佈為基礎的,他們需要移動終端與服務場所近距離的信息溝通。
6、關於云計算。幾年
前我曾說過云計算是新瓶裝舊酒,但現在不一樣了。在互聯網界,同樣的問題,一定要每年再問自己一次。今年之所以答案不同,是因為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云計
算有了現實的用途:手機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終究有限,它們需要云計算來幫助完成豐富的功能(前幾年不看好的原因是個人云計算的工作大部分可以在PC上完
成)。
二元:贊同!手機是未來互聯網的傳輸放大中轉點。只需要兩個功能,一是感觀功能,例如拍攝、錄音、定位、輸入等;二是接受和發送功能,強大多核的CPU和RAM。
7、對移動互聯網熱
潮,建議從業者「擁抱並拓展」。要認識到移動互聯網的趨勢的確不可阻擋,要積極探索現有業務與移動、與云的結合可能性,這是「擁抱」;但也要充分認識移動
化和云計算化與以前環境的不同,要根據這些不同去制定自己新的策略,不要固守成規,這是「拓展」。
二元:非常贊同!也許細節不再是李總的關注,大戰略還是很強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抓大戰略是當然的選擇。
--二元寫於2012年兒童節16:0
業績退步 大巧不工
來源: http://jackliinvestment.blogspot.hk/2014/12/blog-post_4.html
今早還在被窩裡就被電話吵醒,是一位老鄰居打來的,一接通就聽到對方興奮地說:“恭喜呀。”
我問:恭喜什麼?
老鄰居:你股票大漲呀(A股組合),難道你不知道?
我:我知道呀,可是你怎麼知道?
老鄰居:你忘啦,是大半年前你讓我買的。
我:哦。。。(這才想起確實有這麼一回事)
老鄰居:怎麼,股票漲了還不高興嗎?
我:不是,只是因為買的時候已經有所預期,所以也沒有太大感覺(事實上是因為我今年跑
贏指數的幅度比去年下降了,怕跟對方解釋不清,所以隨口找個藉口應對)
老鄰居:打電話是為了謝謝你的建議。
我:不客氣,只是你自己運氣好而已(這不是客氣話,因為我從來不會預測股價何時上漲,更不會預測牛市何時到來)。
老鄰居:那你什麼時候賣出可不可以跟我說一聲?
我:好吧,不過估計還要過一段時間,到時會告訴你的。
無論何時,上漲只是因為運氣好,下跌是因為自己技術上的不足或者錯漏。
今年收益率確實比去年高一大截,可是不可否認業績退步了,就如之前所言,與指數之間的差距縮小了。
微博放開140字限制,“圍脖”變圍巾可能並非退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2/153918.shtml
導讀 : 微博放開140字限制很難用回歸博客時代或是學搜狐微博“吃棗藥丸”兩種觀點來簡單評價。微博放開字數限制會帶來一定的問題,但參照QQ空間前兩年放開限制的做法來看,總體而言,一定是利大於弊。
繼推特宣布3月份將140字放開到1000字發文限制後,微博於1月21日也宣布也將取消140字發文限制,最長可發2000字。1月28日先對微博會員放開字數限制,2月28日對全部用戶放開。
微博這一做法迅速引發了諸多爭議。關於唱衰微博取消140字限制的言論主要有兩種。一是微博的價值其實就是在於短而精,取消限制後,微博與博客並無區別,微博此舉是回歸博客時代。而另一種說法則是稱,已成化石的搜狐微博當年正是不限字數讓張朝陽飽受嘲諷,搜狐微博甚至因此被笑稱為搜狐巨博,微博學搜狐微博,“吃棗藥丸”。
其實,微博放開140字限制很難用回歸博客時代或是學搜狐微博“吃棗藥丸”這兩種觀點來簡單評價。微博放開字數限制會帶來一定的問題,但參照QQ空間前兩年放開限制的做法來看,總體而言,一定是利大於弊。
問題當然會有,聊聊微博體驗的那些槽點
“時間軸是應該快速流動的,一條微博應該一眼就能看完。”
“微博在於短而精,若太長,讀者無意,寫者無力。”
澎湃新聞所截取的這兩大主要意見其實是取消字數限制後,影響微博體驗的主要核心問題。
的確,微博的價值其實正是在於短小精悍,信息快速流通。但此後微博諸多做法其實是與這一邏輯背道相馳的。微博在2015年優化時間線之後,時間線問題一直都是網友所吐槽的點。這一問題對於部分個體而言,非但沒有帶來閱讀銷量的提升,還帶來了產品粘性的下降。
筆者其實一直都是忠實的微博用戶,曾經有過每天必須刷完所有關註賬號消息的習慣。但在微博優化時間線之後,閱讀微博成為了一種可有可無的行為。因為每一次閱讀並無確切的目的,經常只能發現“最近”和“熱門”這兩種微博,時間順序十分混亂,令人惱火。此後微博也沒有推出有效措施讓用戶自由選擇。
站在微博的角度,優化信息流,排除垃圾信息和重複信息的告饒,加強信息的流轉,這的確是提升產品體驗的有效做法。但對於用戶習慣而言,多數人還是喜歡按照時間順序逐條瀏覽,而且微博所推送的熱門話題在不少用戶看來並不精準,對部分個體而言,體驗有很大的下降。
當然,這些問題都與此次微博放開字數限制無關,只是筆者個人吐槽,期待產品經理能做出一系列的改變。而微博CEO王高飛也談到,即使是放開字數限制後,微博信息流里面也只會顯示140字,不影響閱讀,發布時候超過140字有提示,寫太多了降低傳播率。
未來放開字數限制後,其實有時也會出現閱讀效率降低的問題,畢竟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微博一旦折疊之後,就很難再有繼續閱讀的興趣。當然,這些問題都是小問題,也是微博放開字數限制必然會遭遇的陣痛。
放開字數限制,QQ空間早已有成功嘗試
其實,放開字數限制縱然有弊端,但此次舉措筆者還是舉雙手贊同的。因為平時經常就會遇到140字限制的尷尬,反複修改字數的時候不但降低了效率,也降低了言語表達的精確性。
而且當初學習Twitter做出140字限制並無切實的考量,僅僅只是產品層面的照章學習。對於英文而言,140字可以容納較多的內容,但對於漢語而言,140字顯得還是太少,部分場景下,很難講一個問題說的很透徹。所以,放開限制還是會得到大部分用戶的認同。
有顧慮是肯定的。畢竟微博立身的根基便在於“微”這個字。但無需顧慮太多,因為放開字數限制的做法其實在騰訊的QQ空間上早就有過嘗試。2014年以前,QQ空間和大多數Twitter類社交產品一樣,也采用了140字的限制。這對於大部分殺馬特和中小學生而言,140字很難表達對異性同學的喜愛和對學校的吐槽,於是2014年的某一天,QQ空間悄然放開了字數限制。這一做法甚至沒有太多說明,小同學們只是突然在更新軟件後便發現,從此可以大膽吐槽、大膽表達自己的矯情。而多出來的字數會被折疊在閱讀原文內,只要點擊便可看到全文。
放開字數限制後,空間的實際體驗並未受到過多的影響,經過多年的禁錮,大多數小朋友的說說內容還是在140字內,只有少部分矯情致死的女生才將說說寫成了長文。當然,這類用戶還是少數,而且即使是萬字血淚言情說說也被折疊,無人關心。
此次微博放開限制可以參考QQ空間之後的影響。可以預見的是,多數用戶在經過多年140字的限制之後,已經形成了長話短說的習慣,偶爾超出幾個字也不會有過多影響,反而會給用戶體驗帶來一定的提升。
社交轉為資訊,取消限制實為優化信息流
王高飛向媒體表示,微博之前是通過限制字數在140字內,是為了讓微博內容“有特色”吸引用戶。現在,用戶規模到一定層面,用戶發內容,我們希望還是更加接近“現實用戶生產內容的形式”,比如圖片、視頻,文字。現實中,用戶說話,沒有說話只說140字的。
的確,用戶說話,沒有說話只說140字的。而且微博放開字數限制其實還與如今微博的產品定位有很大的關系。2015年微博所處的環境與2009年誕生時相比,已經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說2009年剛剛誕生時的微博還是一款社交工具,主要被運用於社交的話,那麽如今的微博早已脫離了社交工具的範疇,而是成為了一款資訊工具,在社交的同時主要承載了資訊內容傳播的功能。
過去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的微博——媒體在一條微博發送完畢但事情並沒有說透後,再通過轉發自家微博的微博進行補充說明。這類微博一多,很容易造成信息過載和重複。尤其是在重大突發事件出現之後,幾乎滿屏都是同一事件各家媒體的跟進信息。
社交的意味逐漸淡去,微博越來越變成公共場域的信息消費渠道。官方長微博的出現以及各種第三方類似“長頸鹿”圖片長微博工具的盛行也表明,其實用戶對於長文依舊有消費需求。除了長尾巴之外,內容生產者和用戶都期待更豐富的信息承載形式。
Feed流接口中超過140字的微博,正文將維持原展示方式,會增加新的返回標識,以標識此條微博是否有超過140字的額外文本。此次突破140字限制之後,內容生產者可以更加無顧及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價值的信息可以更為集中,用戶也可以更為完整、暢快地閱讀微博內容。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吳俊宇,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中国内地公司治理缘何退步
http://www.xcf.cn/tt2/201705/t20170505_780676.htm
在亚洲公司治理协会发布的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治理评估报告中,中国排名第九,史上得分最差。公司治理生态环境的整体偏低,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如何让公司、股东和主要利益关联方的沟通怀抱更为开放的态度,如何使市场体系中的主要参与者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从而形成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是亚洲公司治理协会眼中决定未来15年亚洲市场公司治理好坏的关键。
根据亚洲公司治理协会(ACGA)于2016年11月发布的《公司治理观察报告 2016》,中国内地在本次评估中只拿到了43分,排名第九,与垫底的菲律宾(38)和印度尼西亚(36)处于同一军团。
“中国内地的公司治理改革进展一度十分稳定,当时我们甚至半开玩笑地预言,如果这种势头得以保持,中国内地或许会在2022年迎头赶上香港地区。”亚洲公司治理协会总裁艾哲明(Jamie Allen)表示。
但事实是,该协会针对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治理双年度最新评估报告(2015年和2016年)指出,中国的得分历史最差,较2010年的49分有所退步(附表)。首次作为亚太地区国家参评的澳大利亚,评分位居第一。在以往参评的亚洲11个国家和地区中,新加坡获得67分,公司治理水平在亚洲地区排行第一,香港则排第二,得分65分。

公司治理的生态环境整体偏低
亚洲公司治理协会的排名主要依据客观标准的打分和调查问卷共同形成。其中,公司治理的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此次排名的决定性因素,决定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治理的稳定性和长期水平。公司治理的生态环境包括公司治理制度、监管机构执法水平、政治与监管环境、会计与审计行业情况、公司治理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从中国内地公司治理历年各项分类得分来看,“政治和监管环境”的得分从2010年的56分下降至2016年的36分,历年得分较高的“会计与审计行业情况”也从2010年的75分下降至2016年的67分,“公司治理准则与实践”的得分也有所下降,而“执法情况”和“公司治理文化”较2010年均有所提升,与2014年持平(附图)。

亚洲公司治理协会指出,虽然中国的一些政策和法规变动遵循了一贯的监管理念,比如银监会在着力改善银行治理方面做出的努力,但这并不适用于内地所有的监管机构。事实上,近期更多的规则变化是为了对先前设计不善的规则进行修改,或是作为对市场塌陷和政府期望加大管控的一种应对措施。过去两年,诸多管控和稳定市场的努力被证明成效不佳,国企改革也并未如预期发展。
不过,尽管依然面临着诸多宏观监管问题,但某些特定监管领域正在发生的一些积极变化。如2014年9月,银监会修订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随后又于2016年4月发布了82号文《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的通知》,将矛头指向了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
公司治理机制远远落后于其他亚洲市场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过时
中国内地在“公司治理准则与实践”项上的得分史上最低,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公司治理的改革力度有限;二是亚洲地区其他市场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不断改革和进步。
中国内地公司治理改革滞后的一个清楚例证便是过时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于2002年首次发布,旨在为中国上市公司提供最佳实践指引,但其后从未进行任何修改。相比之下,在这一期间,亚洲绝大多数市场都对各自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进行过至少一次的修订。
好消息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在2016年8月31日至9月1日在北京举办的上市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已经意识到中国公司治理现有原则和标准的滞后,并要求各方尽快修订新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修订新准则将无疑有利于多方面的公司治理发展,包括加强信息披露、董事会治理和股东关系管理等。
公司报告空洞无物
公司治理另一个须需改革的领域则是公司报告的治理。中国内地,如同其他北亚市场,面临的其中一个问题在于,监管机构倾向于为企业提供各种报告模板并要求其在报告中使用。虽然此举旨在为企业提供帮助,但最终结果却是企业不可避免地以相同方式进行报告,并且由此产生大量格式化的空洞文件。例如,许多公司的季报只是简单数字的堆砌,却鲜有提供数字背后相应的解释。
而年报中的公司治理章节内容更是具有非常明显的公式化,甚至是照抄一些法律条文。这些报告的主要作用是为监管机构提供标准化的信息,使得监管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但却没有为投资者提供任何有助于投资决策的实质信息。亚洲公司治理协会在调查中发现,内地公司年报的非财务报告部分中披露的少数有用信息之一,是有关风险评估的内容。
独立董事聊胜于无
在中国内地,大多数独立董事只是董事会用来装点门面的“花瓶”而已——他们的出现是为了“装点色彩”,而不是对公司决策提出反对或提供有用的建议。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多数的独立董事仍然是由执行董事或主席直接任命或提名的,而非经由所有股东选举出来。因此,他们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更无法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
执法力度加强,但得分不变
过去两年中,中国的证券执法情况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第一阶段为2015年6月股灾之前。当时,在市场一片牛市的情形下,加强执法并不是监管机构的工作重心。
第二阶段为股灾之后的12个月。这期间,严格执法成了重中之重,执法力度的加强可从数据反映出来。2015年,中国证监会调查了71起市场操纵案例——几乎接近2014年的4倍之多。2015年8月,证监会还向公安部门移交了22起券商、上市公司和投资基金(以及为这些团体工作的个人)涉嫌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非法经营犯罪的案例,大大超过了以往移交的案例数量。
此外,证监会还在2016年上半年对88起案例做出处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109份,较上年同期增长85%。总罚款额高达25.5亿元——几乎是2015年上半年总罚款额的20倍。在2016年上半年的88起处罚案件中,有30起涉嫌内幕交易,18起涉嫌市场操纵。同时期,券商的违法交易行为也成为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受到证监会的影响,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16年也加强了各自的执法力度。2016年上半年,上交所作出了22次公开谴责和通报批评,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50%;而深交所也作出了40项监管处罚,较上年同期增加40%。深交所作出的处罚数量较多的原因是由于除主板之外,它还需要同时监管创业板。然而,证券交易所作为自律性质的监管机构,可以使用的处罚手段和处罚力度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虽然证券执法加强,然而中国内地此分类的得分仍与往年持平,并不是因为其执法政策的不连贯,而是由执法资源不足和投资者参与不力两方面因素导致。
投入执法的资源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上。中国证监会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员工信息,但曾在其2014年年报(目前最新一期年报)中列出员工总数3167名,其中近25%位于北京,其余则分布于全国各派出机构。在该报告中,证监会还透露其员工平均年龄仅36岁。而据亚洲治理协会了解,证监会近年来经历了频繁的人员流动,这或使其在应对如此庞大和复杂的市场时承压。另一方面,尽管证监会极力敦促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加快建立各自的独立执法部门,但是亚洲公司治理协会认为,证监会仍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承担绝大部分的行政执法工作。
投资者的参与不力,尤其是内地机构投资者在股东投票和与公司沟通上不够积极。尽管国内基金(大部分为国有企业)会参与投票,但这些基金大多没有正式的公司治理政策,或未曾与企业就治理问题进行沟通。
会计与审计行业依然落后
相比其他亚洲市场,中国内地在“会计与审计行业情况”上的表现仍然较为落后。
中国内地并没有计划从2016年12月开始采用新的长版审计报告格式,是导致这一得分下降的重要因素。与亚洲其他市场不同,四大会计事务所(以下简称“四大”)在中国内地的会计行业并不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不同企业的会计和审计质量也就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也许是为什么中国内地尚未准备好从2016年年底采用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提出的全新长版审计报告格式的主要原因。
中国内地在会计和审计方面面临的挑战还包括:一是经济低迷下的会计欺诈行为;二是2015年出台的政策废除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收费的下限,对审计行业的收费标准产生了负面影响。虽然此举旨在淘汰一批服务质量低下的低档会计师事务所,但不得不依赖于咨询服务而非审计业务来维持生计的会计事务所,其审计师的独立性,很难不让人担心。
公司治理文化未得到实质性重视
尽管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和对国企和私企治理的问题担忧不断,但亚洲公司治理协会指出,改善公司治理依然没有得到中国内地实质性的关注。尤其是关于在海外上市的内地科技企业的负面消息不绝于耳。
另一方面,围绕企业控制权展开的斗争不断成为公众焦点,2015年山水水泥(00691.HK)的控制权争夺战和2016年的资本大戏“宝万之争”,均凸显出中国内地公司治理实践的问题。
当然,也不乏积极的进展。虽然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的沟通仍然较为有限,但是中国的两大证券交易所都开放了网络平台,供中小股东与企业代表之间进行直接交流。
打造多元化和稳健的治理机制
着眼未来,非财务和公司治理报告水平没有进步、企业仍然继续发布样式报告;未修订新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国企治理改革停滞不前;资本市场监管继续缺乏一致性和方向性;以及未采用新的长版审计报告格式等一系列因素,都有可能导致2018年中国内地的公司治理得分进一步下滑。
但另一方面,诸如在公司年报中就公司治理做出更多实质性的阐述,上市公司加快披露已审计财务报表,在监管机构的网站上增加英文同步翻译的内容,采用新的长版审计报告格式以及为投资者教育和公司高管培训提供更多资源等方面,均是有望快速得到解决的问题。
反观香港地区和新加坡,凭借拥有亚洲地区最佳的公司治理发展体系——包括法律、监管和经济体制,在亚洲公司治理协会的调查中一贯成绩出色。
而新纳入的澳大利亚,在本报告期内的得分尤为引人瞩目,其更为多元化和稳健的治理机制对于中国内地也有一些适用元素。如,来自政府、商界、金融和非营利性组织的各方参与者明确表达的合作意愿,他们对于问责机制达成的广泛共识,和他们对于彼此之间沟通的必要性的认知,澳大利亚投资者甚至能够直接与企业主席进行交流。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