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追赶百胜 麦当劳“开闸”特许经营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7/0NMDAwMDE3NjA0Ng.html


在百胜集团携旗下品牌肯德基大唱本土化的同时,麦当劳在中国的战略却日趋国际化。适逢入华二十周年,麦当劳终于决定放开特许经 营权,把这个在全球屡试不爽的杀手锏投向业绩增速最快的中国市场。

5月5日,麦当劳亚太区事业部向本报确认,当前在中国市场上正在有计划地 放开特许经营权。

它表示,今后,特许经营将成为加速中国区业务发展的主要动力。现阶段,还只是在江苏进行小规模的试点,在全国铺开的时间表 并未确定。不过,现在多个地区已经开始相关的准备。进入这一次特许经营计划的餐厅都将是运营成熟的餐厅,麦当劳会把这些餐厅转让给合格的加盟者。

自 4月起,麦当劳就已经开始低调地运作特许经营模式。当前,其中文网站上的特许经营招募仍在进行中,接受来自全国的线上申请。而今年3月,麦当劳全球第七所 汉堡大学在上海成立。据了解,在全球其他开展了特许经营模式的地区,加盟者往往都需要先在汉堡大学完成一定时间的培训。

截至今年3月,麦当 劳在中国大陆的特许经营餐厅只有6家。而据麦当劳的统计,在全球超过3万家的麦当劳餐厅中,有80%是特许经营的餐厅。

对于此次放开特许经 营只转让运营中的门店,而不是要求加盟者在新地方开设新店,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或许不会直接推动麦当劳在华的扩张进度。根据麦当劳的计划,2010年,将在 目前基础上再开设150到175家新餐厅。

“麦当劳做特许经营真正的目标是加盟者的租金,提高整体收入,为长期的扩张创造一个好的基本 面。”美国JLC咨询公司特许经营行业咨询师James Baker解释。

在麦当劳这次公布的特许经营相关细则中,要求被特许人缴纳加盟费 不少于200万元。此外,被特许人还需缴纳保证金,定期支付特许经营费等。更重要的是,租金另计。

Baker表示,准切地说,麦当劳是很会 做地产生意的快餐连锁商。在全球范围内,它盈利的大头多是来自与地产相关的收入,通过特许经营模式吸引加盟者,收取租金赚差额。

据了解,麦 当劳在美国的餐厅以两种方式进行特许经营:购地自建餐厅,然后出租给加盟者赚取加盟费和租金;或者把考察合格的门店长期租赁下来,再出租给加盟者赚取租金 差额和加盟费。

“单说第二种分租形式,以低价获得长期租约再高价分租,至少可以得到40%的利润。”Baker表示。“这几十年来,麦当劳 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收入都是来自特许经营,在这块收入中,来自地产的相关收入几乎占到90%。”

目前,麦当劳在中国大陆的门店主要以租赁为 主。在此次的特许经营申请过程中,麦当劳也专门强调,不需要被特许人自行选址或者自带店铺,餐厅的选址开发由麦当劳地产部负责。麦当劳只是向被特许人转让 已经运营成熟的餐厅。

按照麦当劳这套既行的特许经营模式,租金会是中国区新的收入增长点。而增收恰是麦当劳中国扩张战略中的另一个重点。

根 据麦当劳总部为中国区今年定下的扩张计划,年内计划新开餐厅150-175家,而且,要求中国区的收入增长率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根据官方 数据显示,目前肯德基的餐厅已有2870家,而麦当劳只有1100家。到2013年,麦当劳计划把在华餐厅数量扩充到2000家,而百胜集团为中国市场定 下的中长期计划却是20000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14

追趕者HTC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5842

當噹噹,注意啦!諸位「剩女」們,告訴你們一個殘酷的事實吧!

一項調查顯示,90%以上的男人認為,女人應該在27歲之前結婚,對他們來說,新娘的理想年齡在20~24歲之間。有一個段子說得又生動又殘酷:從20多歲起,男人們對女人的看法就很專一——他們永遠只喜歡25歲以內的女孩。

然而,在單身女性中,20~25歲之間的單身女性只佔34%,顯然供不應求。25歲,似乎成了女人的分水嶺,25歲以後仍未嫁出去,便被無情地掃入「剩女」序列。

佔據單身女性近七成的大齡剩女們,真的沒有「盤活」的機會了嗎?

那你一定不怎麼看韓劇。近年來,大齡「剩女」儼然成為熱門韓劇女主角主要類型之一,比如《我叫金三順》裡的胖妞金三順、《達子的春天》裡的可愛老女孩達子、《傳說中的七公主》裡的賢惠女雪七。甚至我國台灣也捲起了「剩女」劇集《敗犬女王》,也是以大齡「剩女」作為女主角。

這些長相、性格各異的「剩女」們有一個共同特點:早已過適齡年齡,活得自信而快樂,工作努力,既成熟又可愛,對於愛情執著而勇敢。「雖然33歲,但也沒有後悔過。至今為止一直努力地生活,就很滿足和值得了。就算沒有條件很好的愛人,也沒有不堂堂正正活著的理由。」

當然,這些剩女們最後結局也一樣:都覓得真愛。

這樣的結局足夠鼓舞人心,讓仍然單身著的「剩女」們心頭燃起希望和憧憬。

你或許會說,韓劇嘛,都是瞎編的。OK,那就讓我們現實一點吧:網易女人頻道曾做過一個調查,除了對女友年齡的要求稍苛一些,男人們的擇偶標準其實很現實,對方未必傾國傾城,未必才華橫溢,只想找個感覺對了的女人,能「帶得出去、帶得回來」,能為他營造一種家的感覺。

這麼說來,即使那些具備年齡優勢的年輕單身女子,又美貌又可愛又聰明,也不可能贏得所有男人的青睞。剩女們還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和機會,你需要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並巧妙地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

何謂「比較優勢」?

作為經濟學的概念,比較優勢最早是由古典經濟學的著名代表大衛·李嘉圖提出的,概念的雛形則源於「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分工合作」理論:比較優勢的本質要到分工合作中去尋找。

所謂比較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是說當一個國家在本國生產一種產品的機會成本(用其他產品來衡量),低於在其他國家生產該產品的機會成本時,則該國生產該產品便擁 有了比較優勢。人們之間的分工合作關係建立在比較優勢之上,而不是絕對優勢之上。市場經濟的基礎是優勢交換,比較優勢就是進行交換的資本。

「天生我材必有用」,可以說是對「比較優勢」最簡明生動的表述。如果用這種理論類比男女的關係,亦同樣適用。各花入各眼,美女嫁醜男,帥哥娶丑妻,這些醜男、丑妻們,必是有自己的比較優勢所在。

筆者認識一哥們,已婚多年,曾從事營銷工作十年,幾抵營銷頭牌之至境。

某日閒聊,該前營銷精英痛感大批剩女資源閒置之可惜,遂以男人之視角、已婚之經驗、營銷之權術,傾囊向筆者傳授剩女「盤活」大法。

如果你好不容易遇到心儀的男人,怎麼才能衝破重圍,贏得佳男歸呢?該資深已婚男果斷地說:「把這個值得愛的人搶過來!」

什麼?用搶啊?「怎麼搶咧?」

「這當然是要講策略的,你們要以自己的聰明,主動地獲得被動的地位,要聰明地搶。」這位大哥循循善誘。

首先,你要進行現狀瞭解。通過接觸、吃飯、聊天等方式,瞭解對方的基本面,是否有共同或相似的價值觀、共同話題、興趣點等。

其次,進行現狀分析。瞭解對方是父親型、兒子型、哥哥型、弟弟型,還是朋友型,是需要被保護,還是需要保護別人。「他是哪種類型,你就扮演什麼角色。關鍵是做到齧合,不能在他是兒子型的時候,你自己卻扮演女兒。」

第三,瞭解困惑。他的人生總有不如意處,總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總有某種情感的依賴,或者愛的缺失,這就是他的困惑。讓他對你吐露心聲,這是必需的。

第四,把後果放大。「你要把這個困惑放大,讓他認識到,這個困惑會嚴重地影響他的事業發展和人格健全。」

第五,這是最關鍵的——提出你的解決方案。「你要讓他相信,你是這個困惑的終結者。即便你不是終結者,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諮詢師,或是他的精神支撐,你可以讓他的世界從此明亮。」

到了這一步,你其實已在你心儀的這個男人那裡,獲得了你的比較優勢。你也許無青春、無美貌、無身材,但是,在他眼裡和心裡,你已不同於別的女子,你有你的不可替代的比較優勢。就像《小王子》裡說的,你這朵玫瑰不同於別的玫瑰。

「這樣,他基本上就離不開你了,然後你就被動地接受他的愛去吧。」此君以「前營銷精英+現愛情顧問」的雙重身份,指點江山。

「如花可成美眷,勿負似水流年。」此君詩興大發,少頃,又扔過來一句:「不能太隨緣啦,愛情也要講策略!OK?」

欲知效果如何?剩女們,趕緊用該「盤活大法」實踐去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96

標題「中國電影之王」銀幕外的獨家告白 王中軍:我一直被追趕 但從未被超越

2011-10-03  TWM




對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而言,今年是事業大躍進的一年,華誼兄弟與美國傳奇影業合資成立公司,在蘇州蓋電影主題公園,還要推動類似張藝謀「印象」系列的實 景演出,再創事業的高峰。

撰文‧楊方儒

八月二十一日,五十一歲的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線條剛硬的臉頰上一直漾著笑意,這天是華誼兄弟、好萊塢傳奇影業(Legendary)、香港保華建業合 資成立的傳奇東方(Legendary East)電影公司,在香港借殼上市,三天內股價大漲三成。

傳奇東方上市,不僅更穩固王中軍「中國電影之王」地位,也幫他推向國際舞台。因為與王中軍合作的傳奇影業,是好萊塢近年成績最好的獨立製片公司,代表作包 括「蝙蝠俠之黑暗騎士」、「醉後大丈夫」,以及去年全球票房高達九億美元的「全面啟動」。

推動中國電影進軍海外市場「我的想法一直被追趕,從未被超越!」王中軍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強調,大陸電影同業一直都在向華誼學習,華誼可能領先他們 只有半年,但這麼多年下來,卻從來沒有被超越。

的確,如今中國老百姓能夠叫出口的電影公司,真的只有兩家:中國電影集團(中影)、華誼兄弟;中影由國家支持,華誼則是純粹市場化經營。二○一○年,華誼 搶占全中國電影票房的三○%,王中軍被美稱為「中國電影之王」!然而,中國電影卻僅占全球票房的五%,這迫使企圖心強烈的王中軍進軍英語片。

華誼兄弟與傳奇影業合作,更證明王中軍的腳步永遠比別人快。中美雙方強強連手,未來每年會拍攝一到二部,以中國歷史、神話或文化為主題的英語片,每部電影 預算約達五千萬美元。

這數字,是「賽德克.巴萊」的一倍以上,更是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四十倍。面對崛起中的中國電影市場,難怪台灣導演鈕承澤、香港導演徐 克,紛紛投入華誼兄弟麾下,畢竟形勢比人強,這裡有錢、有人、有市場,現在還有國際能見度。

就現階段來說,當台灣電影剛成為投資亮點,正準備成為一個「產業」時,王中軍一人帶動的完整產業鏈,已經走出中國,準備征服全球。「成立傳奇東方,就是要 打造中國的電影傳奇!」王中軍的弟弟、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語氣興奮地說,「真想快點把第一部電影拍出來,和大家一起到影院做夢!」「全面啟動」中的李奧納 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非誠勿擾」裡頭的葛優與舒淇,確實都把影迷們帶進一個個夢想空間,忘記現實中的煩憂。將來在傳奇東方主導下,可望複製更多成龍、李 連杰、章子怡,讓中國明星登上國際舞台,也會有更多東、西方巨星共演對手戲。

除了藉傳奇東方走向國際舞台之外,王中軍還積極走出電影院。拍一部電影要多少錢?蓋一座電影主題公園又要多少錢?對於王中軍來說,第一個問題,十多年來再 熟悉不過;第二個問題,正是他當下心頭的煩憂。

跨足主題公園等多角化經營拍一部「唐山大地震」,成本就已相當華誼兄弟資本額一.二億人民幣。但他準備在蘇州蓋一座電影主題公園,相當於十五部大片、超過 二十億人民幣預算。相較於自家資本額,華誼兄弟主導的這筆大投資,風險仍不可謂不小。

電影主題公園占地一千畝地,在江蘇省蘇州陽澄湖畔,是王中軍嘴裡「上帝安排的好地方」!未來這主題公園將與迪士尼樂園一起,成為大上海旅遊圈的新焦點,預 計五年後開幕。

不過,走出電影院的王中軍,還能維持過去的不敗戰績嗎?

「風聲」、「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這些華誼兄弟的暢銷大作,每一齣主題都不一樣,甚至歷史時間點也不一樣,比不上迪士尼的普世價值。這些電影,又 要怎麼樣轉化成一座座遊樂園設施,恐怕不是簡單任務。

華誼兄弟走多角化經營,除了主題公園,王中軍也推動類似張藝謀「印象」系列的實景演出,預計在北京與上海推出。此外,華誼也跟大股東騰訊共同開發遊戲,希 望電影與遊戲的互動,能夠產生綜效。

這些銀幕外、不熟悉的新生意,王中軍團隊還需要很強的執行力來完成。作為中國電影圈的「點子王」,他又要如何跨越這些新挑戰?以下即為他接受《今周刊》採 訪的精華摘要:《今周刊》問(以下稱問):電影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王中軍答(以下稱答):在今天來講,從現在已經出現的藝術形式來講,電影始終是社會影響力最大的一種藝術形式!

對於社會大眾的影響,電影是其他藝術形式,或者說其他傳播領域產品都不能比擬的。因此,電影的業務,永遠是華誼金字塔塔尖的業務。華誼是電影起家的公司, 電影給我們帶來的品牌基礎是其他的公司很難去比較的。

問:華誼的電影,憑什麼成功率比較高?

答:因為我們對電影的謹慎程度非常高,華誼拍片的態度是最嚴格。一個關鍵是預算,很多導演經常是報五千(萬人民幣),拍八千(萬人民幣),我們不敢恭維! 華誼在成本控制上和過片上,是有自己獨特的紀律,來保證我們現在大多數電影的獲利能力,是非常強的。

嚴控預算、掌握人才三矩陣至於人才,我們則分為三個矩陣,第一個是我們的創作人才,以製片人團隊和導演團隊為核心的創作人才。第二個矩陣是我們的演藝人 才,我們的演員、歌手。第三個矩陣是運營管理人才。

三個矩陣經過最近五年的磨合,已經在我們內部形成非常好的,就是高手過招的平台。這個平台放眼中國,也只有華誼才有。

問:騰訊是華誼的第一大法人股東,你未來和騰訊的合作有什麼計畫?

答:我們跟騰訊的合作,肯定不是資本層面的。我跟馬化騰(騰訊董事長)兩個人談的時候,就要想到互相的拉動!騰訊給華誼帶來的價值,像是線上遊戲,大家都 知道騰訊是中國遊戲最大的品牌。

問:華人電影缺乏好的劇本,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答:在中國,我們「過」的劇本太多太多,爛的劇本常讓我讀得焦頭爛額!(大笑)但是這樣的爛劇本,過了幾天,竟然有人開機了,常常讓我非常震驚。

我讀劇本的時候,感覺細節上確實打動我,就把我融進去了,所以我做這個工作時,態度特別的簡單。最近「變形金剛3」上映這麼短時間,就已經奔十億人民幣 了。我們中國的國產電影只有一部過了三億人民幣,你不能說是觀眾沒熱情,我覺得是片子沒拍好。

問:所以大家都會問,華誼沒有了馮小剛怎麼辦?

答:馮小剛為華誼貢獻三○%的收入,我覺得一點兒也不丟人,因為他就是我們的核心產品之一。

我們現在也有很多馬上要上映、正在拍攝中,沒有馮小剛的電影。像「畫皮2」、「太極拳」、「LOVE」、「星空」、「全球熱戀」、「楊家將」、「十二生 肖」。像「太極拳」是一個投資非常大的戲,完全是新演員、新導演;「畫皮2」用的也是新導演。

常有人問我怎麼看馮小剛這個人?他是一個很有創意和想像力,就像一隻大鳥突然從後面飛出來的人。我覺得馮小剛他就有這個才氣。我甚至覺得全中國的微博,他 寫得最好。

問:這麼多電影本業外的策略,你心裡究竟怎麼想的?

答:大家都會問我們在做什麼?我的理想是做一個綜合的娛樂集團。

華誼兄弟具備打造綜合娛樂集團的基礎。這個基礎不是說誰都可以做,品牌、產業鏈和人才、融資能力這四個方面,是華誼主要的競爭優勢。最近有很多的電影公司 在上市和融資,大家都在學習華誼的格局。

隨著我們在電視劇、藝人經紀、音樂、時尚內容的增強,以及在電影院通路、新媒體、實景娛樂、遊戲、娛樂行銷等九大板塊之間,全產業鏈布局,已經形成非常良 性的互動,產生了很多的協同效應。

對於王中軍這位電影圈的「點子王」來說,每一步都是新嘗試、新挑戰。誠如他自己所言,永遠都走在產業前面,他從未被追隨者超越。王中軍是否能保持紀錄,大 家拭目以待。

王中軍

出生:1960年

現職:華誼兄弟董事長

經歷:中國國家物資總局出版社攝影記者、中國永樂文化廣告部經理學歷:紐約大學大眾傳媒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7

OLED中國式追趕:新故事,舊情節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5/4MMDcyXzM3NzM4Mg.html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互聯產品的日益走俏,在日、韓、中國台灣大力佈局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的同時,中國大陸也掀起了投資高潮。

繼 天馬微電子計劃投資70億元在廈門建設5.5代LTPS工廠(旨在為便攜式電子產品提供AMOLED中小尺寸顯示屏)後,國內大尺寸TFT-LCD主要製 造商京東方也宣佈,將投資220億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建設5.5代OLED生產線,生產以LTPSLCD和AM-OLED技術為主的中小尺寸顯示器件。

截至2010年底,中國內地共有4.5代線4條、5代線4條,加上已簽約的廈門5.5代線共有5條。目前中國大陸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被認為已比肩韓國和中國台灣,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在SEMI China光電子照明及平板市場分析師戚發鑫看來,缺乏核心技術、缺乏人才、缺乏產業鏈配套基礎的的大陸液晶面板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戰略思考。

在 大尺寸液晶面板領域,日韓及中國台灣企業的產能份額已經高達全球市場90%,試圖趕超的大陸同行實行「通過建設生產線帶動產業鏈發展的策略」獲得一定市場 份額,但至今未能實現盈利,也未能掌握核心技術和行業話語權。如今,具有先發優勢的日韓及台灣地區企業開始在中小尺寸市場發力,大陸企業又該選擇一條怎樣 的路徑?

OLED投資潮

目前投入巨資發展AMOLED技術的面板廠主要有5家

Display Search報告顯示,隨著日系面板廠針對中小尺寸面板產能進行轉換以及整合,未來將以LTPS、IPS、AMOLED等多項先進技術把中小尺寸面板競爭 力發揮到極致。加上韓國、中國台灣以及中國大陸面板廠商也正積極朝中小尺寸領域切入,平面顯示器產業競賽已不斷升級。

統計顯示,目前,通 過中央或地方政府高額資金發展AMOLED技術的面板廠主要有5家,包括京東方、天馬微電子、維信諾、虹視與彩虹等。這些企業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有 TFT-LCD液晶屏幕製造基礎的企業,比如京東方和天馬微電子;另一類則是沒有液晶製造基礎、新進入OLED製造領域的企業,比如維信諾。

京 東方與天馬微電子目前正規劃5.5代LTPS 生產線,而其它原本沒有TFT基板產線的維信諾與彩虹,其獲得資金已規劃或者已正在興建4.5代TFT基板產線。另一家公司長虹投資成立其OLED事業子 公司--四川虹視的首條AMOLED目前試產線已完成,但是長虹其對投產AMOLED態?較謹慎,目前尚未表明未?投產4.5代AMOLED產線的規模及 時程。

中國大陸企業熱衷於下一代顯示技術,既有智能手機等移動互聯產品發展的趨勢推動,也有企業產品技術升級需求。目前,包括天馬、萊寶 高科等在內的國內中小尺寸液晶屏幕製造商,其產品主要供應內地龐大白牌及山寨市場,包括小尺寸面板的手機、可攜式導航器、可攜式影音播放器,以及採用中尺 寸面板的可攜式DVD播放器等,搶奪台灣地區面板企業的傳統市場。不過,在高端智能手機面板供應上,目前大陸企業仍是空白。

資金瓶頸

「很多風險投資人來看過,但是最後都不敢投。最合適的投資人也許是大型國企,不過困難也很多」

儘管OLED投資熱潮湧動,但是對中國大陸企業來說,發展下一代顯示技術仍顯得困難重重。除了技術難題的攻克,資本也成為重要障礙。

10 月31日,深天馬(000050)發佈公告宣佈重組方案二次遭否。2010年1月18日,深天馬與深圳中航集團、上海張江集團、上海國資公司、工投集團分 別簽署了《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約定以5.34元/股的價格發行股份購買上海天馬70%股權。上述重組方案於2010年4月通過國資委方面審核,但卻 在今年1月份遭到證監會否決。

此後,深天馬決定將原定增發方案有效期申請延長一年並進行了系列的整改,但未料想在10月底二次上會時又一次遭到否決。

兩次遭否的同時,天馬業績的暴漲暴跌(受到液晶產業波動規律影響),也從側面體現了液晶面板公司面臨的複雜生存現狀。今年2月,天馬微電子計劃在廈門建設5.5代LTPS工廠,從而向高端顯示轉型,僅此工程便需投資70億元。

作為自主OLED技術發展的代表企業,崑山唯信諾當下也面臨著資金考驗。2009年9月,崑山維信諾顯示與崑山工研院聯合成立了崑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並建成國內首條AMOLED中試生產線。今年10月,崑山維信諾公司正式宣佈啟動AMOLED產業化項目。

據 唯信諾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公司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我們一直在積極尋找戰略投資人。」該人士說,維信諾最早由崑山國資委和清華大學發起,香港上市公司億都 國際跟進投資,但發展資金仍有巨大缺口,「很多風險投資人來看過,但是最後都不敢投。最合適的投資人也許是大型國企,不過困難也很多」。

「超越式」發展之考

「是不是在適量控制生產線建設的同時,學習一下三星重點將資金放在核心技術的研發方面?」

據維信諾總裁助理高裕弟介紹,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起草的《2010-2012年平板產業發展規劃》已經明確指出,到2012年,要將我國平板顯示技術提升到國際先進水平,產業規模佔全球比重由當前的5%提升到20%。

「接下來發展下一代顯示,國家還需要進行一些更深層次的戰略思考。在核心技術沒有突破的情況下,是不是一定要花大量投資大舉建設生產線值得考慮。」 戚發鑫說。

戚發鑫認為,目前中國大陸企業對下一代顯示技術的佈局,依然沿襲了發展大尺寸面板時的追趕老路,主要將資金用於生產線建設,但是這種模式挑戰巨大。作為中國大陸最大的面板生產企業,京東方依靠政府及股市進行了多輪融資,但是至今沒有盈利,也沒有改變核心技術受困的局面。

「是不是在適量控制生產線建設的同時,學習一下三星重點將資金放在核心技術的研發方面?」 戚發鑫建議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48

福特在中國追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04/100386736_all.html

  儘管身體抱恙,福特汽車公司亞太和非洲區總裁韓瑞麒(Joe Hinrichs)在4月23日依然如期出現在北京車展的福特展台上,頗富激情地介紹福特展出的四款全新SUV車型——翼搏、翼虎、銳界和探險家。「在福 特1515計劃下,公司繼續快速向中國市場推出一系列全新車型。」韓瑞麒說,「福特在中國市場有著激進的增長計劃,福特非常重視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汽車市 場推進我們的擴張計劃。」

  2011年4月,韓瑞麒在上海車展上正式公佈福特中國的「1515」戰略:到2015年在中國推出15款新車。今年車展前不久,福特汽車不僅宣 佈了總額達13.6億美元的投資決定,用於新建杭州整車廠和擴大重慶基地產能,還為其在重慶的第二工廠舉行了揭幕儀式。上述投資完成後,福特在中國產能將 翻番,從目前的60萬輛提高到120萬輛。

  福特在中國的計劃雄心勃勃。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蕭達偉(David Schoch)當天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十年,亞太區銷量將佔到福特全球銷量的70%,其潛力來自中印市場。

  福特汽車一位內部人士也稱,中印市場是福特未來的戰略重地,中國市場尤甚,這不僅表現在福特將亞太區總部遷至上海,更重要的是,福特在中國的投 資已超過50億美元,遠遠大於在印度市場的20億美元。自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福特並未抓住中國汽車市場過去15年發展的黃金機遇,直至今天依然位列 二線車企的行列。福特正在調整此前的保守策略,但現在發力還來得及嗎?

失落的十年

  福特汽車在中國可以說「起個大早,趕個晚集」。1997年,福特與通用汽車在同一年進入中國市場,在跨國車商中,只晚於1984年進入中國的德 國大眾汽車集團。從1999年到2011年,中國汽車市場從200萬輛猛增至1850萬輛,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而福特汽車在中國只到2011年才實現 51.9萬輛的銷量,佔中國汽車市場份額僅為2.8%。通用汽車2011年中國區銷量高達255萬輛,市場份額達13.8%,遠超福特。

  即使與後來進入中國的日本三大汽車公司豐田、本田、日產相比,福特也位居其後,銷量遠不及上述三大日本車商。福特為何未能捕捉到中國汽車市場的機會?獨立汽車分析師鐘師認為,福特在中國發展速度緩慢,既有福特選擇中國合作夥伴、投產車型不力的失誤,也有其他原因。

  福特對中國市場並非不重視。1997年之前,福特便有了進軍中國的計劃。按照中國汽車產業政策,外資進入中國必須選擇一個中方合作夥伴,並建立一個股比不超過50%的合資公司。福特將目標對準了經濟和地理位置俱佳的上海,與上汽集團展開合資談判。

  福特的美國競爭對手通用汽車,也同樣在爭取上汽。最終在1997年,通用汽車以16億美元——超出福特汽車1億美元的優勢,與上汽集團合資成立 了上海通用汽車,並將中國研發中心設在了上海。福特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江西江鈴集團作為合作夥伴,生產福特輕型商務車。2001年,福特又與長安集團成立合 資公司長安福特馬自達汽車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福特的轎車產品。

  此時,正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開放汽車市場的好時機,外資車企紛紛進入中國,中國汽車市場即將迎來十年的黃金發展期。福特卻沒能及時推出得力的車型。

  福特引入中國的車型少,且是小排量轎車。鐘師認為,過去幾年中,在中國做得好的外資車企通常都選擇了中高端的主力車型,如豐田選擇凱美瑞、本田選擇雅閣,而選擇小型車的福特和菲亞特均表現不佳。

  這是個策略失誤,但責任不全在福特。當時,所有外資車型的引進都需經過發改委審批,而福特的中方合作夥伴長安汽車集團是一家軍工企業,沒有轎車生產經驗,主要生產微型面包車。「發改委當時不讓做大車,只讓做排量1.0的小車。」一位汽車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於是,福特先天不足,只能推小排量轎車。後來情況有所好轉,但產品線還不夠長,到目前為止,長安福特生產的福特品牌轎車只有福克斯、蒙迪歐、嘉年華和S-MAX四款車型。與競爭對手大眾、通用在中國的十幾款產品線無法相提並論。

重新計劃中國市場

  隨著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日益顯著,調整中國策略對福特已是必然。但是對手們也沒閒著。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大眾、通用、日產的全球第一大市場。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大眾、通用、日產等此前對中國投資巨大的廠商,均收穫驚人。大眾近期還計劃在新疆建廠,並在2014年前對中國市場追加140億 歐元投資。通用汽車雖然沒有公佈未來在中國投資的具體數額,但到2015年實現500萬輛銷量的目標足以顯示其對中國市場的倚重。日產計劃在2015年前 實現銷量翻番,市場份額提升4%的目標。

  即使作風向來保守的本田汽車,也在近期發佈未來五年中國戰略,計劃到2015年將銷量從目前的60萬輛提升1倍,為此本田將在中國投放10款新車。

  依照福特的1515戰略,福特在中國產能將擴充到120萬輛,中國成為美國底特律之後福特全球第二大生產基地。杭州新廠將於2015年投產,這 是福特在華東地區的第一座工廠。但除兩款中型和小型SUV以外,福特沒有披露更為詳細的產品計劃。與龐大的產品計劃相對應,福特還計劃到2015年將經銷 商網絡從2010年的340家增加到近700家,新的經銷商網絡將分佈在增長潛力較大的三四線市場。

  福特現任中國區CEO蕭達偉並不否認福特計劃的激進。「這表明我們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我們預期到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規模在3000萬輛左右,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非常大。」蕭達偉說。

  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蕭達偉表示,之所以對中國的投資來得比較遲,原因在於過去,尤其是2006年至2009年,福特忙於應付處在困境中的北美市場,無暇顧及中國市場。「在我們北美的業務有所扭轉,我們就開始致力於重新調整亞太地區,關注福特在亞太非地區的發展。」

  2011年11月,美國人蕭達偉加入福特中國,任中國區CEO。蕭達偉曾在2000年至2004年任亞太區CFO,並負責過墨西哥和南美等市場。

  2006年至2008年,福特全球虧損額分別為127億美元、27億美元和146億美元。為挽救福特,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2006年9月空降福特擔任CEO,提出了「一個福特」戰略,並開始變賣福特旗下捷豹、路虎和沃爾沃品牌。經過一系列調整,2009年福特汽車實現了29億美元淨利潤。

  在完成對北美區調整之後,穆拉利開始了對中國區的手術。2009年7月,福特將其亞太區總部由泰國遷至上海。同年12月,福特汽車副總裁、亞太 及非洲區總裁韓瑞麒被調到中國上海辦公。韓瑞麒於2010年11月起兼任福特中國區董事長兼CEO,之前是負責製造和勞工事務的副總裁,被認為是福特 CEO的接班人人選之一。

  「福特中國戰略、產品線都不錯,新技術的應用也多,但具體操作上還沒看到發力,我認為未來應該在營銷方面更加激進一些。」分析師鐘師認為,由於 福特歷史欠債較多,要追趕競爭對手,需要更加進取,營銷的觀念要強。「至少要跟大眾持平,逼近上海通用,這樣的話,才能縮短差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29

追趕型增長到盡頭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01/100396224.html

增長是個好東西。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沒有增長就沒有一切。那些人均GNI(國 民總收入)很高但目前陷入債務困境的發達國家現在也突然領悟到,沒有經濟增長來覆蓋龐大債務和各種損失,僅靠緊縮是難有出路的。但增長的來源是什麼?結果 是什麼?不同來源和結果的組合對社會又意味著什麼?對當下中國,與其不斷推出經濟刺激計劃重複舊的增長軌跡,不如加快一攬子的結構性改革。

  中國過去30多年高增長的基礎是巨大的追趕空間和後發優勢。總體而言,這一高增長主要源於外生的效率提升和大量要素投入。市場機制的引入刺激了 這一進程,與全球經濟的對接加快並延長了這一進程,而權威主義的政治體系則保護了這一進程。高增長當然產生了正面的結果,但追趕式增長是一種非常依賴要素 投入和規模擴張的增長方式,導致了對投入的過度依賴,還產生了諸多重大失衡,包括產業結構失衡、儲蓄與消費等重大比例失調、收入分配和國民福利不公等。這 個階段的許多失衡實是有意為之。德國的霍夫曼理論、蘇聯的兩部類理論、中國的毛澤東和梁漱溟之爭(實質是工農之爭和消費積累之爭)等都支持這類失衡。其內 在邏輯是:國內居民補貼企業部門和政府部門,國內企業部門補貼國外居民和政府部門。

  很長一段時間,失衡通過後續增長得到了緩和,或通過外部經濟體的對沖獲得緩解。但目前的失衡似乎遇到了很多難題:首先是人口紅利的消失和儲蓄率 的極限,其次是以西方為主導的外部世界對中國經濟失衡的對沖能力出現瓶頸,再次是追趕空間本身已大為收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顯示,許多追趕型經濟體 在人均GDP達11000國際元(1990年G-K國際元)時,潛在增長率將顯著回落,以工業規模擴張為主導的普通追趕型增長方式勢必走向盡頭。

  中國將在「十三五」進入這個區間,步入潛在增長率明顯回落的敏感期。到那時,勞動力規模和投資率都將進入明顯的下降通道,這意味著要素投入將不 再是增長的主要來源。「十三五」還將是各種失衡和矛盾爆發的脆弱期。過去的增長方式及其各項政策、各種經驗,無法應對這個嚴峻的敏感期和脆弱期。許多追趕 型經濟體都經歷了類似困局,且大多數走不出去,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或現代化陷阱。

  中國要避免這種命運,必須真正轉向新的增長方式,不依賴要素投入,不追求工業規模擴張,更多地是在物質資本形成過程中內生地創造、使用和利用知識資本,來擺脫物質資本報酬遞減趨勢,以實現適度的持續增長,同時消除各種失衡,促進社會全面繁榮進步。

  我將這種增長方式稱為內生平衡增長,這才是真正的好東西。儘管敏感期和脆弱期在「十三五」才會到來,但推進改革實非易事且耗費時日,因此現在就 應該將一攬子結構性改革計劃納入議程並明確時間表。改革應致力於消除政府對要素的強行控制和對產業的廣泛干預,應致力於削減龐大的國有部門,應致力於改造 缺乏起碼制約機制的政府部門。主要內容應包括要素配置領域改革、企業領域改革、財政和政府領域改革。

  無論在資本市場還是土地和勞動市場,中國都存在嚴重分割狀態和非自由化政策,改革仍有巨大空間。推進企業領域改革,旨在使資源持續流向效率最 高、創新最活躍的企業,使內生平衡增長具有堅實的微觀基礎。重點是國有企業的根本性改革和產業干預的全面清除。財政和政府領域改革旨在提高財政的可持續性 和政府的可持續性,重點是控制財政規模、優化財政結構、提高財政績效,同時要重構央地關係、改善政府治理、推進現代政府制度的形成。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文章不代表單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10

羅智先要率統一超 追趕全家中國


2012-6-25  TCW




國內最大流通服務業集團的統一超商,三年一度董監改選前夕,傳出總經理徐重仁引退消息,母公司統一企業總經理羅智先接掌流通次集團的態勢明確,「徐退羅進」,震撼零售業!

統一金雞母下一步羅智先是主導關鍵人物

擔任統一超商總經理二十五年的徐重仁,在業界有「流通業教父」之稱,一九八○年參與開出7-Eleven在台第一店,到如今兩岸複製了近五千家門市,並且 發展出旗下擁有四十三家公司,橫跨零售、百貨、餐飲等領域的流通集團,去年統一超合併總營收達一千八百九十餘億元,已經是母公司統一企業五百一十八億元營 收的三‧六倍,徐重仁不但是居間的靈魂人物,也是台灣流通服務業裡最具指標性的專業經理人。

政大商學院副院長別蓮蒂認為,今年六十四歲的徐重仁,雖說已屆統一集團六十歲退休規定,目前是以一年一聘方式擔任總經理,但做為台灣最大的流通服務業集 團,高階經理人閃電離職,對公司發展和投資人,都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也再度凸顯國內大型企業,向來缺乏能讓外界充分理解的接班人計畫。

一位流通業資深人士觀察,在統一超商內部,對於徐重仁的接班人選一事,長期以來是「不可說」的禁忌話題,而儘管統一超商在徐重仁之下,尚有謝健南等七位副總經理,但五年前扶正出任統一企業總經理的羅智先,卻才是主導統一超商下一階段發展的真正關鍵人物。

羅智先是高清愿的女婿,除原本就以統一企業法人代表身分,擔任統一超商董事,二○一○年統一超的上一任董監改選,羅智先妻子高秀玲〈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 獨生女〉,即以高清愿家族投資公司高權投資法人代表身分,首度進入統一超商董事會,成為統一集團旗下企業唯一同一家公司的董事夫妻檔,被外界解讀為,高清 愿將集團內最賺錢金雞母的流通次集團,交棒給女兒、女婿的接班布局。

經營方向將轉變力求績效將加快大陸布局

擅長行銷和財務計畫的羅智先,對零售業也著墨甚深。二○○四年,本土乳業大廠光泉牧場發生家族糾紛,當時擔任統一企業執行副總經理的羅智先,發動入股光泉牧場三成持股,間接掌控萊爾富便利商店,即是他在集團內部的一大戰功。

尤其,多年前,高秀玲還未擔任統一超董事,即在一次媒體海外參訪行程上,公開評論統一超「太驕傲」、「全家做得比較好」、「國際化不能用子弟兵」,顯示出對於統一超的經營方向,在駙馬爺羅智先背後,尚有統一高家公主的意志。

觀察羅智先升任統一企業總經理之後,發動老臣大換血的強力變革等做法,相較統一超商在徐重仁領軍階段,財務操作保守、人事升遷循序漸進,未來,由羅智先主導的統一超商,顯然將展現截然不同的經營風格。

事實上,儘管統一超商在徐重仁領導下,過去五年營收躍進,開發city cafe、鮮食餐飲等新商機,在內需消費不振情況下,仍連續繳出三十一個月營收正成長的亮麗成績單,但對重視財務績效的羅智先來說,統一超商此刻卻有注入 母集團統一企業大陸經驗,加快兩岸布局速度的急迫感。

敵軍合縱連橫全家與統一超兩陣營成形

在大陸市場, 由於受制於7-Eleven的品牌授權規範,統一超進入上海展店的時間,比對手全家便利商店晚了五年,目前在上海開店約百家。

但中國全家背後則有大股東頂新魏家奧援,去年底在大陸已開出八百家門市,今年底挑戰一千二百店,預計二○一五達四千五百店,幾乎等於7-Eleven在台規模。

至於台灣市場,截至去年底為止,全家以及和其有結盟關係的萊爾富、OK等,非7-Eleven陣營的三大便利商店系統,市占率總和亦首度過半,達到五○‧ 九%,「如果用政治選舉的概念看,全家透過合縱連橫,其實在當今台灣便利商店產業已握過半實力。」台大商研所教授朱文儀指出。

朱文儀認為,如同政治上小黨若聯手過半,執政黨一定會很緊張,全家背後不像7-Eleven有統一的包袱,採取較開放的通路經營策略,長期和市場第三、四大品牌關係良好,未來台灣的便利商店產業,可能形成7-Eleven和非7-Eleven的模式雙戰。

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曾指出,面對經濟全球化,台灣勝出的機會在推動服務業全球化。以食品加工業起家,曾跨足投資金融、科技、生技等領域,發展近半世紀的統一集團也證明,流通服務業是唯一能走出台灣,橫跨兩岸和東南亞的產業類別。

然而,比起製造業,服務業經營的核心在於「人」,統一超商在徐重仁手上,從一家連賠七年的公司,如今成為台灣服務業巨人,培養出上百位總經理的人才深板 凳,建立起邁出台灣市場的能耐,靠的正是專業經理人制度。這樣的經營傳承,未來一旦改由家族接班,是否創造出台灣服務業的新思維和新標竿,將考驗統一集團 大當家羅智先的智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72

小正太Facebook追趕騰訊蜀黍的腳步還有多遠?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03/230649.html

老而彌堅的魅力和青春年少的激情到底哪個更具備實力?關於薑還是老的辣,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問題探討起來總是有很多看點和值得回味思考的。

2012年5月18日Facebook登陸納斯達克,發行價38美元。市值約1047億美元。成為一顆璀璨的新星,當然,如此璀璨也沒有照亮互聯網時代的四大古國,哎……這個話題暫且不提。

時至今日(北京時間2012年8月1日)Facebook收於21.71美元,市值496.88億。一個簡單的減法過後,答案讓人咋舌。 Facebook「也」腫麼了?為什麼說「也」?因為最近腫麼了的互聯網公司太多了。但是Facebook兩個月時間550.12億美元就跟三伏天扔在馬 路上的冰棍似的轉眼就沒了也太誇張了。

另一方面,騰訊市值已達4228億港幣,約合545.28億美元,已經超越Facebook市值。而且從上市至今也是在正常波動範圍內穩健上升。還記得Facebook上市之際,有人將馬化騰和扎克伯格做以對比。現在再來看看這幅圖,也許能琢磨出更多激情過後冷靜的思考答案。

\

在Facebook上市之際看到這幅圖的時候,大部分評論是3539人的Facebook團隊創造價值超越了20000只企鵝。但是不容忽視的是 Facebook用戶數遠超騰訊。基於大量用戶基礎的Facebook自然在其社交網絡主營業務開展上遊刃有餘。而另外一幅圖可以更加清晰的說明一些問 題:

\

一。估值虛高

「好公司 爛股票」,一個具備實力並且有長遠發展預期的公司往往會由於投資者的既得利益心理驅動被賦予過多期望,好比劉翔在第一次問鼎跨欄冠軍的時候,有人會喪失理 智的幻想劉翔也能在馬拉松賽場上第一個撞線。而在劉翔因傷退賽之後,各種陰謀論接踵而至。不可否認Facebook在過去一直帶給人們驚喜。但是對於一個 依然處於成長期的公司來說,僅僅因為發展迅速就被賦予了太多的神馬時代使命感、歷史責任感、過於高端的「三觀」讓Facebook被架在半空。業績低於預 期使得股價下跌,但是背後反映出的問題是公司面臨著上市之後被強迫一步登天的壓力。

首席財務官大衛•伊博斯曼在解讀二季度財報的時候無奈的說道很難預測未來業績。照此來看,Facebook目前股價還是虛高,依然存在下跌趨勢。但 是屬於正常的價值回歸。反觀騰訊,自上市以來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當然,騰訊自成立到上市用了6年,而上市到現在也經歷了8年的時間。Facebook自 成立到上市用了8年。一家增長迅速且頗有創意的企業會輕易地得到市場的認可,其股價會很快進入長期被高估的狀態。所以Facebook目前來看只是因為學 習成績好而被賦予萬眾期待的孩子。

\

騰訊控股的股價歷史記錄來看,自2004年上市到2006年中期,近兩年的時間,騰訊也是在蟄伏中慢慢煎熬。所以Facebook作為一個成長期的公司面臨過度預期的業績壓力還會有一段時間的持續。扎克伯格也許應該加一下馬化騰的QQ號,請教一下是怎麼挺過來的。

二。被架上馬的少年

有人懷疑Facebook進軍移動互聯領域是加劇了悲劇的進展。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因為Facebook本身就是一個社會化網絡站點。所以移動互聯 是一個社會化趨勢的話,那麼Facebook進入移動互聯領域也是遲早的事情。趕早不趕晚,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更談不上什麼悲劇。但是對比騰訊的風格來 看,Facebook的戰略還是有一些問題。騰訊打造的是在線化生活平台。一個是對社會組織、集體的網絡化關注,一個是對個人的網絡化生活關注(感覺東西 方風格對調了)。而組織、集體的訴求往往都是集中形式的反饋。對於一個8歲的孩子就被架上馬出去放羊來說,除了掄著馬鞭確保沒有羊掉隊保持隊形。對於群體 裡每隻羊的訴求、意願卻很難做到控制、執行、滿足。所以Facebook既然選擇了社會化網絡站點這樣的思路運營公司,那麼對立問題就是:群體用戶體驗基 本滿足的情況下,個體用戶的特色化、模塊化的產品服務又在哪裡?

反觀騰訊,在線化生活平台通過模塊化的產品讓用戶自由選擇、自由組合。群體用戶的體驗平台往往通過個體用戶的自由選擇構築的交集建立起來(當然,前 提是龐大的用戶量和活躍用戶量是堅實保障。)如果說騰訊也放羊的話,他只是圈了一片地,劃了幾個圈,然後躺在一邊看著羊在不同的圈子裡進進出出。

三。廣告?

社交網絡裡的廣告應不應該放?當這兩個問題擺出來的時候,會有不少人會糾結於此,Facebook也是一樣。這是愚蠢的行為。向騰訊蜀黍學習一下 吧:通過核心產品/服務帶來用戶基數和黏著度,通過各種手段,把流量逐步引導進賺錢的業務裡,再通過這些業務創造利潤。廣告不一定是社交網絡唯一的或者重 要的選擇。一味的因為廣告的問題約束住自己的話,用戶體驗必然受影響。何必糾結於做還是不做會對不起自己還是對不起用戶這個問題呢?因為這本身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Facebook的盈利模式還需要更加認真地去思考。

四。神一樣的對手比不上豬一樣的隊友

相信玩過三國殺之類的群體遊戲的朋友對這個標題肯定印象深刻。有多少人都是被豬一樣的隊友干倒的呢?Facebook雖然沒被幹倒,但是也不缺乏豬 一樣的隊友。Zynga就是其中之一。Zynga算不上遊戲社區,撐死了也就是一個遊戲開發商而已。所謂遊戲社區用戶大部分都是註冊於Facebook的 用戶。就連上個月發佈的自建遊戲社區,也赤裸裸的表明,我們要過度一部分Facebook的用戶過來——明顯的吃裡扒外啊。

其次Facebook很多衍生業務都是通過收購完成建立的。如何保持團隊融合,目標一致,如何調度公司資源合理分配。都是Facebook需要去考 慮的。更重要的是實質上類似業務外包的衍生產品、服務很難控制。如果說Facebook的業績下滑導致Zynga業績受到影響。不如說是Zynga的不給 力導致了Facebook業績受到影響。

五。小結

Facebook本身還是一個實力較強的公司,過去的成長是有目共睹的。Facebook的成功應該在更遠的未來,Facebook的業績下滑更主 要來源於既得利益者對公司發展的拔苗助長的錯誤刺激。只會讓少年成才未來也存在江郎才盡的危險。目前公司受到的業績下滑屬於市場正常波動。 Facebook不必過於憂慮現在的狀況。應該向騰訊學習如何穩紮穩打的建立起自己清晰的業務體系、產品鏈、盈利模式。而不是動輒上萬過億的收購業務來顯 示實力。因為看似資產快速增長,實質上羽翼未滿的時候是很難駕馭控制。一旦業務失控,對於公司來說,是不可估量的危險。

最後奉送Facebook一句話:黃忠六十跟劉備,德川家康七十打天下,姜子牙八十為丞相,佘太君百歲掛帥,孫悟空五百歲西天取經,白素貞一千多歲下山談次戀愛,你說你急什麼?靜下心來和騰訊等前輩好好學習,掌握一些實質性的技能才是未來追趕騰訊的實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71

京東方低成本升級欲追趕日韓巨頭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0/5MNDE1XzUyNjM5MA.html

「2000年當彩管行業面臨新技術的替代危機時出現了等離子(PDP)還是液晶(TFT-LCD)技術的爭論。如今隨著 TFT-LCD成為絕對的市場主導者,又出現了第二次顯示技術大爭論。」京東方集團董事長王東昇在2012國際平板顯示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AM- OLED,以及柔性顯示、激光顯示等新技術誰將成為未來市場的主導者?

過去10年的國產面板之路被王東昇描述為「我們確實做得很累」,因 為一直在背後追趕。如今,面對從傳統的非晶硅(a-Si)液晶技術向LTPS(低溫多晶硅)、Oxide(氧化物),以及AM-OLED技術的升級的新顯 示技術革命,京東方等國產面板顯然希望借此機會成為全球面板行業的主導者。

與當初TFT對彩管行業的替代需要另起爐灶的巨額投入不同,同屬半導體顯示的新技術只需要對現有的面板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即可完成。為此,京東方已經開始著手對多條原有生產線的升級。

第二次技術革命

15年前面對CRT替代危機,京東方決定進入新型顯示領域,最終選擇了基礎技術為半導體技術的TFT-LCD。

顯然從今天來看王東昇在技術上的選擇是沒有錯誤的,因為雖然2012年TFT-LCD市場規模增速已經下降到個位數,甚至在電視面板領域出現負增長,但是當初與其競爭的等離子,FED等技術或者根本沒有產業化,或者呈現快速萎縮的局面。

來自市場調研機構Displaysearch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第二季度全球等離子電視的出貨量已經下降315萬台同比下降了26%,其市場佔有率僅有6.1%。而同期液晶電視佔有率達到85.5%處於壓倒性的優勢。

但如今,液晶面板行業自身也來到了一個新技術替代的關鍵時期,對於在非晶硅(a-Si)時代佈局較晚而且一直虧損的京東方等國內面板行業來說,顯然不希望再次落伍。

事 實上,三星、夏普、JAPAN DISPLAY等面板企業已率先啟動對新半導體顯示技術的研發。Displaysearch中國區市場總監張兵9月20日告訴本報記者,「目前液晶面板主 流市場依然被非晶硅技術掌握,包括液晶顯示器、PC以及電視等主流消費電子產品大部分依然在使用這一級數的面板。」

但新技術增長速度很 快,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更傾向於使用新技術的面板。張兵指出,LTPS液晶面板主要應用於高端移動產品;Oxide液晶主要應用在高檔平板電腦、筆記本電 腦、顯示器和電視領域;LTPS AMOLED主要應用在手機等高檔移動產品;Oxide AMOLED可能主要應用於電視等中大尺寸顯示產品。

根據Displaysearch最新調研數據顯示,目前非晶硅液晶仍為主流,但逐漸呈下降趨勢;LTPS液晶年復合成長率為13%;Oxide液晶為36%;LTPS AMOLED為31%;Oxide AMOLED為135%。

顯然未來5-10年是新半導體顯示技術對非晶硅液晶替代的關鍵時期,僅僅智能手機到2016年全球出貨量就將突破10億台,這意味著LTPS液晶,以及LTPS AMOLED都將獲得寶貴的增長機會。

國產面板商跟進

儘管有如此多新技術的出現,但是在王東昇看來這些新技術依然屬於半導體顯示技術這一大範疇內,「材料和工藝發生了革命性進步,器件結構也簡單多了,但半導體顯示的基本特徵和技術基礎並沒有改變,柔性顯示也同理,這些新舊技術相關性和資源共享性高達70%。」

這 意味著當初選擇了TFT液晶技術的京東方可以在現有的多條液晶生產線上進行改造來完成向新技術的升級,張兵告訴記者,「這些技術的製程基本上一致的,只有 最終升級為AM-OLED需要幾個新增的化學製程,這需要一定的新投資,其他都可以在現有液晶面板生產線簡單改造完成。」

除了能平滑升級之外,讓京東方做出搶跑新顯示技術決定的另一大因素是,其在非晶硅液晶時代佈局太晚導致嚴重虧損。據記者瞭解,從2002年投資北京京東方5代線開始到今年,京東方的總虧損已經超過百億元。

王東昇指出,我們不得不面對顯示面板產業目前所面臨的成長壓力。這幾年來,面板價格不斷下降,大大超出2010年我提出的「生存定律」(即每三年顯示產品性能提升一倍以上,企業才能生存下去)的下降幅度,全球面板企業處境艱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盡快讓現有面板生產線完成升級改造來搶奪新技術面板市場,是京東方、華星光電等國內面板巨頭的共同選擇。

為此京東方完成對成都4.5代進行LTPS技術的升級並開始獲得部分智能手機面板訂單。張兵表示,「如果國產面板依然只做電視、顯示器等入門級面板可能依然會虧損,而依靠新技術製造高PPI(像素密度)的新面板是這些企業扭虧的必然選擇。」

不 過由於三星在AM-OLED技術和產業化的領先,夏普獨有的IGZO(氧化物)面板技術,以及鴻海對奇美、深超光電5代線、夏普10代線等的整合,新技術 面板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在這樣情況下,京東方通過對現有生產線升級,以及在鄂爾多斯新建5.5代線AM-OLED生產線,其很可能成為與三星、LGD、鴻 海等競爭的新面板市場的關鍵一極。

王東昇還特別擔心液晶面板時代國內的重複投資局面,為此他告訴記者,「希望發改委等政府部門等主導行業企業高效利用資源,把控投資節奏,避免無序競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38

中信金攻陸 扛兩百億追趕富邦金

2013-04-29  TCW
 

四月十七日,中信金現金增資新股出籠,爆出十六萬六千張的巨量,賣壓沉重的主因就是,認購新股才十五元,距離當時股價有近兩成套利空間,「賣老股、認新股」套利行為大舉湧現。

中信金成為今年金控增資最熱門的標的,吸引國內各大保險業者認購,看好的不僅是中信金身為國內第一大商業銀行的獲利能力,還有未來的購併、參股布局。

從過去的南山人壽,去年與富邦競標華一銀行,到最近購併日本東京之星銀行及兩岸參股,中信金購併傳聞未間斷,在辜仲諒正式接手中信金股權後,「中信金手握現增的兩百億銀彈將進軍大陸金融機構。」一位金融界人士表示,包括升格為子行、參股陸銀、參股壽險與引進陸資參股等四管齊下。

一位投資銀行人士透露,中信金現增兩百億元的兩岸參股計畫,最快將出現進展的兩個策略,將分別對上辜家老二辜仲掌管的中壽與富邦金購併華一銀行的收購陸銀模式。

優勢:銀保通路銷售力強吸引陸資銀行搶著當親家

中信集團原本的壽險版圖中國人壽,由辜仲掌管,兩年前,中壽參與中國建設銀行旗下的建信人壽參股案,持股比重為一九.九%,揭開兩岸壽險參股新模式,中壽股價還因為可認列轉投資利益而大漲七六%,創下十三年來的新高紀錄。

中信金的參股對象,就是傳聞已久的中國農業銀行旗下農銀人壽。據了解,中信金將砸近百億元,拿下農銀人壽近二○%股權,「農銀看上中信金銀保通路的銷售能力,因此才找上中信金談合作。」一位曾參與此案的金融界人士透露。中信銀通路一年在台灣可賣出上千億元保單,成為擁有兩萬四千個分行據點的農銀,最想合作的對象之一,雙方也不排除未來在銀行業務上進行合作。

老大辜仲諒出手雖比老二辜仲晚,「如果建信人壽的壽險執照是黃金級證照,農銀人壽的執照就是鑽石級。」一位壽險界人士指出,建信人壽是外資牌照,有發展業務的區域限制,農銀人壽是本土牌照,可無限擴點,這將是辜家兩兄弟大陸壽險布局最大的分水嶺。

中信金另一個百億布局,將與富邦金購併華一銀行一別苗頭。據了解,中信金將參股大陸一家外資子行,相較於富邦金以三百零六億元,約二.六倍淨值的溢價買下華一銀行,更為划算。

這家外資子行不但擁有全牌照,還有陸資銀行的富爸爸當靠山,相較於富邦金買下台資背景的華一銀行,中信金未來的大陸夥伴,將有兩家陸資銀行當親家,成為目前檯面上最多陸資銀夥伴的金控公司。

劣勢:紅火案失登陸先機二審判決成股價最大變數

中信辜家在辜濂松的叔叔、前海基會主委辜振甫光環下,可說是台灣金融界兩岸人脈無人能出其右的紅頂商人,但在兩岸金融合作上,卻一路落後富邦蔡家,關鍵就是紅火案。

一位金融界人士坦言,「兩岸金融合作談判重視位階對等,人在人情在,蔡明忠、何壽川過去幾年勤跑大陸,才能在兩岸金融合作上拔得頭籌,辜仲諒跑不了大陸,成了中信金一路落後的主因。」

紅火案一審判決是在二○一○年十月中旬,距離二審宣判,已過了兩年半。這段期間,中信金兩岸合作推展陷入停擺狀態。連中信申設大陸分行申請案也拖了近兩年,直到二○一一年十一月,由年邁、生病的辜濂松親自飛到北京,拜會銀監會及中國銀行業高層才拿到執照,是國內最晚獲准設立大陸分行的大型民營金控。

中信金的兩岸參股計畫能否順利進行,五月三十一日紅火案官司二審判決,成了影響中信金股價的關鍵變數。辜仲諒在紅火案一審被重判九年,罪名包括間接操縱股價和侵占。一位法界人士認為,辜仲諒二審判決結果與法官的財經專業有極大關聯。

以一審法官判決的間接操縱股價為例,法官在判決上認為,中信金宣告購併案的第三個交易日,即○六年二月十四日,意圖壓低股價,收購巴克萊銀行手上的兆豐金持股。

根據熟悉案情的法界人士分析,間接操縱股價部分仍有極大辯駁空間,因雙方的買賣交易是在購併案後第三個交易日,當時,巴克萊高掛二十六元的漲停價賣出持股,且與中信金買進出價二十三.八元並沒有產生交集,也意味著中信金沒有壓低股價的可能,顯然法官對金融購併的專業度仍具爭議。

此外,法界人士認為,中信金和巴克萊銀行之間的兆豐金股票移轉,等於左口袋放進右口袋,並沒有影響股價之虞。然而,扁政府主導下的二次金改期間的金融購併專業,已經被打上圖利財團的記號,可能會影響到二審法官對金融購併實務的判斷。

在社會觀感的大帽子下,辜仲諒的官司變數仍多,只要官司一日未了,勢必影響中信金的大陸布局,亦將是國內商業銀行龍頭中信金股價未來走向的最大變數。

【延伸閱讀】中信金200億銀彈,蓄勢待發——大陸布局4大策略

動作:1.申設大陸子行合作對象:上海分行申請升格為子行

動作:2.參股大陸全照子行合作對象:外資全照子行

動作:3.被大陸城市銀行參股合作對象:華南、華中、華北三選一

動作:4.參股大陸壽險合作對象:農銀人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