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聯想:用創業的心態做農業 不賺快錢不賺農民的錢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472.html

文 本刊記者 盧旭成

在聯想集團打拚了19年的PC老兵陳紹鵬,回到了父輩從小就希望他逃離的農業領域耕耘。

帶著聯想控股定好的目標——做一個受人尊重和信賴的安全高品質的農業品牌,陳紹鵬潛行一年半後,終於在2013年5月8日對外推介聯想佳沃,其目前的主打產品為藍莓和獼猴桃。

2011年10月,陳紹鵬宣佈辭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職務,轉而負責聯想控股現代農業板塊。以他為豪的父母當時為他要去幹不受國人待見的農業而暗暗垂淚,當年他父母經常這樣刺激陳紹鵬:不好好讀書,就要回來種地。

而柳傳志這樣解釋為何選擇一個做PC的人來做現代農業:「這裡面除了種植,還有運輸、管理、銷售諸多環節,實際上需要一個真正懂得企業運作的人來打頭。陳紹鵬以前的業績證明他是一個全面的領軍人物,無論從道德品質上,從管理經驗上,都給了我們充分的信心。」

在「黑馬老友記」節目錄製中,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聯想佳沃總裁陳紹鵬在《創業家》社長牛文文面前敞開心扉,講述他怎麼在一個陌生的領域,用創業的心態把聯想農業從零做到壹。

農業就是那樣的地位

2011年年初的一天,我出差在路上,接到柳總(柳傳志)的電話。他說,紹鵬,我跟元慶(聯想集團CEO楊元慶)商量了,聯想控股有一塊業務叫現代農業。我想把這個板塊做成一個核心資產,要做大、做好、做出品牌來,我覺得你挺適合的,不知道你想不想做?我立即就答覆他,我非常有興趣。

其實我有一種衝動,什麼時候有機會像柳總那樣也去創業,把一件事情從零做到一,不管這個一是多大。當然,我想在聯想控股做,因為這始終是一個我很熱愛的大家庭。定下來後,我就在聯想集團內部高度保密地進行工作交接,2011年10月份宣佈,11月1日真正開始做。

我在聯想集團這邊發展得不錯,我爸媽也挺以我為驕傲的。我懷揣著創業的激情,意氣風發地回家了,開門就說,你們知道嗎,我做農業了。以前我回去,我爸媽都很高興,但這次我發現我爸非常不高興,吧嗒吧嗒地抽煙,不說話;我媽拉著我的手說,我跟你爸辛苦一輩子,就希望你能離開農村。老闆是不是不滿意你,把你從一個好部門降到一個差部門去了?說著說著,她眼圈都有淚花了。

我有點傻了,怎麼解釋?我突然想到,這真的就是中國農業的現實。我們在城裡,坐在玻璃房子裡,講行業的發展和戰略,心裡很美,但在普通中國民眾心裡,農業就是那樣的地位。這給我上了第一課。

在聯想集團的時候,我日常打領帶穿西裝,皮鞋擦得蹭亮,褲縫明晰,坐飛機頭等艙,下飛機有團隊接,住的都是五星級酒店。做聯想農業的時候感覺完全不一樣。

一開始公司(聯想佳沃)總共就五個人,老同事來拜訪我,我還需要突然中斷談話,自己手忙腳亂地打電話訂餐館,他們覺得不能理解。我說,這種事做做也挺好,我們別老陽春白雪,上去就下不來了。人生中有些階段去歸零一下,會走得更遠。

2011年10月底,我第一次悄悄地去聯想控股收購的獼猴桃基地考察。我還按聯想集團時的穿著習慣飛到基地,一進田,沒仔細看,一腳踩到泥坑裡,泥水濺了一身,後來乾脆把領帶一摘,就蹲在田邊跟農民交流,兩三個小時過去,站起來一看,衣褲完全不像樣子了。晚上我住在一個小旅館,沒有空調,二層是個卡拉OK廳,我住三層,聽了一夜的歌,一分鐘都睡不著,最後乾脆起來寫筆記,不知道熬到幾點,終於睡了一會兒,但很快又得爬起來。鄉下的情況真的和我們平常習慣的大城市生活差異很大。

大部分時間我都埋頭在農場的田間地頭轉,偶爾見到老朋友,他們就問,產品什麼時候出來,新公司叫什麼名字?我說,還得等一段。估計人家心裡想,是不是就出不來了?我們內部積攢著壓力,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去做。特別是投第一個項目的時候,我覺得特別煎熬。

果業最容易打品牌

聯想為什麼做農業?因為(大家)吃東西都不放心。我們進來後,發生在我家裡的一件事,激勵著我一定要做出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一天夜裡十二點多,一個電視節目的專家在教怎麼識別假的紫米。我和我太太比較重視健康,在正規渠道買了一些紫米,天天吃。看完節目凌晨1點多,我和我太太面面相覷:家裡的紫米不會有問題吧?我們把紫米取出來,用專家教的方法,發現10粒紫米裡只有3粒是真的。作為一個消費者,每天都被這種事情撞擊,感到無奈和無助。

聯想控股的目標是,要做一個受人尊重和受人信賴的安全高品質的農業品牌。我們絕對是瞄著(這個目標去)打。我覺得很好,但也極難。其實,有時候創業還是有機會性的,你要的東西,如果機會沒有到,也不一定能成。

這麼大的題目,是給了足夠的空間,但還要摸索,不可能一上來什麼都做。到底我們從哪兒切入?國企(中糧等)出生就承擔著大門類主食(糧油)的保障任務,民企又大都聚焦在資產周轉效率更高的養殖業和草本種植業。豬肉領域已巨頭林立,雙匯、金鑼、溫氏等都做得比較大,我們是新來的,難出頭。

我到壹號土豬看過,在歐洲的同學立馬給我電話:紹鵬,你要收購壹號土豬?是不是要養豬了?其實那是一個學習和接觸過程。我還去看了三文魚、牛、雞的養殖,也去看了大米、雜糧等種植業。雖然老家在農村,但沒有一點農業經驗和知識,只能到標竿企業去學習和考察,向專家請教。頭三個月,我見了差不多七八十家公司,幾十個專家。我們還從社會上請了一些教授來講課,大到國家的宏觀農業政策,小到具體的植物學、果蔬生長原理等。

我們為什麼選擇果業作為切入點?價格受不受管控,行業體量夠不夠大都是考慮因素。果業有超過5000億元的市場規模,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現代農業裡,超過5000億的領域不多,只有豬肉(過萬億)、油、果、蔬等5個左右。過去十多年,果業每年的增速13.6%以上,未來幾年也有8~10%。

但我們選擇果業的根本原因是,它離聯想農業要做出品牌的總目標最近。

果業為什麼最容易打品牌?首先,果業沒有比較強大的品牌,沒強品牌的地方,我們認真做,更容易做出一個好的品牌;其次,果業產品容易差異化,水果好不好吃,消費者一吃就感知到,而像大米、麵粉等大宗商品很難有差異化,做品牌只有靠噸位去拼。

木本的水果,三年掛果,五到七年豐產,對手進來也要如此。投資週期長,有一定的門檻,比較適合我們這個階段的身份去做。

之所以選擇藍莓和獼猴桃作為主打產品,主要考慮到,人們已從吃得有營養往吃得健康轉變。藍莓被稱為抗氧化之王,關鍵是,這兩個品類還不是很強的地理標誌品牌。贛南的柑橘,煙台、陝北的蘋果,都是地理標誌品牌,誰都能用,難維護。我們要建的是商業品牌,要避開大宗品類,做的人多,難創新,量大,難有品牌溢價空間。

不能賺快錢,不能賺農民的錢

我覺得我還是比較幸運(可以在聯想控股體系內,拿著10-20億元去做現代農業),不用操心員工的工資能不能發出去,現金流會不會斷裂,可以專心致志地攻克行業和業務上的挑戰。

聯想佳沃要做出品牌,就兩件事:1、過硬的產品和服務,這是做品牌的根基,最終品牌是靠消費者的口碑建立起來的。2、大量的宣傳教育推廣。

為了保證安全高品質的產品,我們併購了都擁有萬畝優質產地的青島沃林藍莓果業有限公司和四川中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藍莓全產業鏈企業和最大的獼猴桃種植企業。

我們通過全程可追溯系統(藍莓一個生命週期有158個標準操作步驟,300人次接觸這個基地)建立消費者對「吃得放心」的信心。做一個全程可追溯的IT系統,誰都能做,但流程最後怎麼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每一個環節,這是最難的,我們做到了。技術並不是最難的,難的其實是管理,是團隊的執行力,公司的價值觀和文化。我們把聯想控股過去近30年管理和文化的積澱,嫁接到併購來的新團隊和企業中去。

我們還在智利收購了五家水果種植企業,建立海外種植基地,並且跟智利和澳洲領先的水果公司結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全球化佈局可以把全世界最優秀的水果彙集、精選出來,帶給中國消費者享受,還解決了中國消費者反季節吃新鮮水果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把國外先進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回中國,提升產業水平。

無論是養殖業還是種植業,都需要掌握源頭,掌握源頭並不意味著你要擁有它,而是要實現精準、深度的管控,確保它按照你的質量和作業標準來做。主要通過兩種模式來擴張:1、託管(管家農業),種植大戶或家庭農場全部由聯想佳沃的派人打理,最後分成;2、ODM,ODM是PC行業通用模式,解決的主要是什麼問題?普通的公司+農戶模式,太鬆散。ODM模式下,種植園全部按聯想佳沃的標準和規範作業,只能使用我們提供的農資,最後產出來的東西聯想佳沃全部包銷,雙方利潤分成,佳沃分小頭,種植戶分大頭。通過託管和ODM模式,我們不用大面積流轉土地,也能夠快速上規模,還能讓當地農民獲得合理的利潤回報。如果種植戶得不到合理的價值分配,是不可持續的,一定會在產品質量上會出問題。

做現代農業有幾個心態必須要端正——第一個心態就是現代農業不能指望著賺快錢;第二個心態是現代農業沒有暴利,農業和食品是永遠的朝陽產業,人永遠要吃東西,但它只有穩定合理的回報,要想賺很高的利潤,不要來農業和食品行業;第三個心態是不能賺農民的錢,而要賺技術、管理和品牌的錢。

聯想佳沃今年的營收可能做不到10億元,現階段我們的重心是產品讓人放心、信任,各個鏈條磨合好,把品牌打出來。有了品牌,我們可以疊加品類。既有品牌,又掌握行業的規律,疊加起品類來更容易,能夠把聯想佳沃的整個積累發揮出來。

選擇有限品類——做好品牌——掌握規律——積累團隊實力——再做品類疊加,聯想佳沃走的是這樣一條發展道路。

終極來講,走這條道路應該可以做出很大的規模來,但要成功最關鍵的是團隊能力要更得上,所以現在人才隊伍的建設是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配文:

農業產業鏈價值如何分配才合理

如果全鏈條產生100元的價值,育種要分到5%,種植環節大概分到25%,加工環節20%,流通儲運環節20%,銷售環節25%,最後的5%給品牌。這是全世界農業價值鏈分配的大體規律,如果不按這個規律分配,產業鏈可能就會有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現代農業要做到「四化」

規模化,生產組織不是規模化的,就不叫現代農業;標準化,所有的質量和作業標準都是統一的,如果不是,那就是小農業;技術和管理集約化,不斷研發和應用新技術,不斷進行管理改造,信息系統改造,才能做成規模化產業;產品和企業品牌化,消費者一看到聯想佳沃的品牌就信任了,而不管它是在哪個產地產的,這才是現代農業。

聯想佳沃的渠道:

大型商超生鮮專櫃(主渠道);專業的水果零售、連鎖店;聯想集團的企業客戶;天貓、京東等電商渠道;關鍵消費市場建設體驗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623

大陸農民工市民化成本調查

http://www.ifengweekly.com/display.php?newsId=7024

在每個農民工市民化所需的8萬元公共支出成本中,遠期的養老保險補貼平均約為3.5萬元,需要短期支付的住房和義務教育等一次性成本約為2.4萬元。對中國政府而言,這一成本支出並非不可承受。

朱志超渴望在上海安家。

他在17年前離開河南沈丘縣農村的老家,跑到上海謀生。一開始為集裝箱車隊開車,手頭略有積蓄後,自己買車跑運輸。現在,朱志超已有兩輛集裝箱卡車,組建了一個小型運輸公司。

朱在上海娶妻生子,一家四口租住在上海寶山區楊行鎮西街寺前村一套小三居里,每月租金1600元。在上海生活多年,朱志超早已習慣了都市生活,眼見孩子一個個長大,他最近忙著為女兒張羅入學,還想把年邁的父母接到身邊來照顧。

中國內地像朱志超這樣舉家外遷的農民工,據統計多達1.6億人,佔外出農民工的20%以上。這些流動人口在流入地已經居住長期化,他們渴望市民身份的認同和待遇的平等,完全融入城市生活。

他們這種期待與渴望,已經提上國家最高層的政治操作議程。2013621日,國務院首次設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由副總理馬凱擔任組長;在此前後,國家發改委發佈報告,稱中國將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這是中國第一次明確提出各類城市具體的城鎮化路徑,表明農民工市民化問題將成為新一屆中央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各級政府接下來需要做的是加大投入,解決農民工市民化過程中的基本權利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務享受的資金需要,即承擔農民工市民化的社會成本。

但是,在當前經濟增長放緩、地方債高企,危機一觸即發的嚴峻形勢下,圍繞農民工市民化而來的公共成本的巨大投入,中央和地方財政如何分擔,能否承受?仍是一個未知數。

公共成本或達13萬億元

中共建政以來推行的城鄉二元制度,是當前農民工市民化的最大障礙。但在云南大學發展研究院的「三農」專家張國勝看來,農民工市民化之所以進展緩慢,表面看是由於城鄉二元體制改革滯後,根本原因還是政府沒有能力承擔農民工市民化的社會成本。

關於農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測算,內地學術界有各種不同的版本。中國科學院早先估計,一個農民工變身市民需要的「公共支付成本」約為1.5萬元;據住建部調研組測算,每新增一個城市人口需要增加的市政公用設施配套費(不含運行和管理成本),小城市為2萬元,中等城市為3萬元,大城市為6萬元,特大城市為10萬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公佈的農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在10萬元左右;廣州市社科院發佈的報告則顯示,一個農民工若要成為廣州市民,不包括買房等成本,僅滿足最低消費,一生中需要承擔130萬元。

張國勝長期關注農民工市民化問題,他對相關成本分地區計算的結果是:東部沿海地區第一代農民工與第二代農民工市民化的社會成本分別約為每人10萬元與9萬元;內陸地區則分別約為6萬元與5萬元。「如果將2億農民工完全市民化,這個成本非常龐大。」他說。

2010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成立「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研究」課題組,由侯云春、韓俊、蔣省三等知名學者牽頭,課題組成員包括何宇鵬、金三林、王賓、林家彬、許召元等十幾位專家。他們對6232位農民工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長期或者全家都在城市的農民工,有70%左右願意接受市民化。

課題組對重慶、武漢、合肥、鄭州、東莞、嘉興6個城市和20多個小城鎮進行了持續2年的跟蹤調研,從教育、住房、社會保險以及城市管理費用等四個方面測算每位農民工市民化需要支付的公共成本,得出的結果是:重慶市80408元、嘉興市83690元、武漢市85087元、鄭州市77361元。按人均成本8萬元計算,內地現有1.6億農民工市民化的總成本需要人民幣近13萬億元。

「這項成本並非高不可攀。」報告執筆人金三林解釋說,在每個農民工市民化所需的8萬元公共支出成本中,遠期的養老保險補貼平均約為3.5萬元,約佔總成本的40%-50%;需要短期支付的住房和義務教育等一次性成本約為2.4萬元,加上每年的民政救助等社會保障及公共管理成本平均約為560元,佔總成本的1/3左右。「對中國政府而言,這一成本支出並非不可承受。」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近期也公佈了他們的測算結果:不考慮企業和個人所承擔的社會成本,現有1.6億已在城市生活的農民工,其市民化的總成本約為1.8萬億元。

「我們界定的成本是把農民工納入到城市公共服務體系必須由政府支付的那部分新增財政資金。」據報告執筆人、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研究員馮俏彬介紹,這1.8萬億元總成本中,有將近1.4萬億元用於保障性住房,這是政府新增支出的最大部分。此外,隨遷子女教育、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成本分別為3214.70億元、938.13億元和155.07億元。

「如果把時間長度拉長,政府完全有能力解決成本問題。」馮俏彬認為,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的支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是需要一次性投入。比如,目前有農民工子弟學校已投入使用,各地只要恢復以前的財政投入,並不用重新建校舍;另外,由於新農合在農村地區已經廣泛覆蓋,政府在醫療保險上的支出也不會顯著增加。據她測算,到2020年,政府每年分擔的成本是2261.45億元,到2030年,每年的成本大概是1005.09億元。

成本分擔難題

參與成本調查的國研中心研究員許召元博士說,在調研過程中,由於地域差異而導致地方政府的不同訴求,非常普遍。比如教育方面,農民工流入地政府表示,只要中央擴大本地區教育經費,他們願意多接納一些農民工;而流出地政府則表示,從本地區流出的農民工為流入地做了很大貢獻,因此流出地更需要中央的補貼。

農民工市民化成本該如何分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具體的政策措施出台。國研中心課題組成員何宇鵬建議建立人口動態管理系統,發揮《居住證》制度的識別作用,識別出農民工的實際去向,讓「錢跟人走」,形成一個成本分擔的初步機制。這樣一方面可以防止錢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流入地省份的接納積極性。

在中國現有財稅制度之下,由於轉移支付內容太多,最終需要過渡到有一個與人掛鉤的地方稅種為農民工市民化提供穩定的財政支持。何宇鵬認為,中國在這方面可以借鑑美國的分稅制經驗。美國的所得稅和社會保險費用歸聯邦政府,因此聯邦政府對社會保障負全盤責任,而消費稅、房產稅等其他稅種由所在州政府收取,因此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支出由各州政府承擔。「中國現行的共享稅制不利調動地方接受農民工的積極性,分稅制也許可以給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擔提供一個可行性方案。」他說。

馮俏彬則主張中央政府負擔農民工隨遷子女的教育和養老保障,合計4152.83億元;地方政府主要承擔他們的最低生活保障和保障性住房,合計13938.75億元。「我們要設計出一個方案,明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責任分工。」馮俏彬建議調整相應的轉移支付公式,通過調整轉移支付係數、比例等等一系列方式,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來提高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據金三林透露,目前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正研究中央政府、輸出地和輸入地政府、企業和農民工的各自責任,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政府在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界定中,不能夠大包大攬,應該量力而行。」何宇鵬主張,政府支出一方面需要跟當前的發展水平相適應,一方面需要對服務的內容進行界定,對公共支出和個人支出要有一個明確的劃分:政府支出主要是提供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和各種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企業主要是提供更加穩定的工作條件和更普遍的福利;農民工則需要負擔本人和家人生存、發展的各項費用支出。

至於農民工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成本分擔,學者們的普遍看法是,針對城市公共服務產品的類別,應採取差異化的轉移支付與財政分擔體系,以「誰受益,誰承擔」來明確主體責任,享受人口紅利的流入地應更多承擔責任。

「按照目前農民工的分佈情況,農民工主要從西部流出,東部地區作為就業地點要承擔總成本的66%以上;如果按大中小城鎮來計算,承擔最多的實際上是地級以下的城市,達4000多億元。」馮俏彬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285

【實地考察】農民工的移動互聯網是啥樣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702.html

他們是如何使用智能手機的?他們對移動互聯網的運用和我們的想像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他們的對智能手機的使用和我們又有什麼不同?

在距離北京2000多公里外的東莞,豌豆莢團隊經過深入基層的調研,為我們獻上一份特別的報告,在其中,我們會看到另一個階層的移動互聯網生存實錄。

核心內容點彙總:

1、用什麼SNS?就用QQ,微信啥的沒什麼用,但是知道,因為擔心流量,基本很少開流量之類

2、收入大概範圍?收入底薪是1300,包括加班之類的能達到3300,一般會寄回家一半左右

3、什麼時候用手機的頻率比較多?上班帶手機,休息的時候,可以看視頻。晚上下班後使用手機頻率最高,廣場上看演出的時候,也會看看,主要是電子書

4、有沒有電腦?沒有電腦。想用Wi-Fi時,會到網吧去

5、有沒有在網上買過東西?沒有,很少在網上買,主要是逛商場買

6、手機價位和購買時間?手機一般價位是1000-1300,目前使用的手機購買2個月,之前用的是功能機

7、買手機主要關心什麼?價格,屏幕是否大(他自己的還是800×480的,但是他就感覺很大)

8、話費流量情況?沒有開通套餐,擔心流量問題

9、通常用手機幹什麼?打電話,發短信,看看視頻

10、用什麼App比較多?酷狗音樂

11、在線看視頻嗎?聽音樂嗎?不會,只聽本地的音樂和視頻

詳細內容:

目的是什麼?

調研的目的則是為了瞭解工廠裡年輕人的生存狀態,他們是如何使用智能手機,如何獲取日常需要消費的內容。

過程是怎樣?

為戶群體做好設計,需要更多的產品設計師接接地氣。我們在東莞長安鎮呆了三天兩夜,完整訪談了三位智能手機使用者,走訪了幾個集中的廠區及周邊的生活社區。隨後的一週,另外一位同事@姜楠也到了這邊,擺了一個小攤,為工友們免費提供內容下載以獲得談話機會。

有哪些收穫?

1、那邊的用戶使用手機的場景還是遠比我們想像的落後,雖然大部分都是觸屏的國產 Android 手機,但是使用方式還是基本當成功能機使用,比如 SD 卡插拔拷電影,裝應用通過拷到 SD 卡然後安裝以及換手機時通訊錄移動到 SIM 然後更換之類的;

2、電影在這個圈子裡面真的是大生意,工人平時消遣,用手機看電影還是比較普及,因為捨不得開流量,所以社交的應用,其實他們聊的很少;

3、PC端的電腦軟件,他們使用也很少,主要還是依託網吧,以及一些賣場來拷貝安裝東西;

4、安卓系統的本身的一些功能他們都還比較熟悉,比如長按拖拽卸載應用,設置Widget,還有菜單之類的管理,都還是比較熟悉;

5、Wi-Fi 普及比想像中高,工人都會使用,基本沒什麼門檻,有些比較大的工廠,比如步步高,OPPO 之類,都有。還有一些工廠招工以宿舍有免費 Wi-Fi 吸引工人,手機店員也說東莞這邊 Wi-Fi 覆蓋率已經處處都能方便獲取到了。

三家手機店速記

1. 中域手機店

一個手機連鎖店,店員會很主動告訴用戶下載應用用安卓市場就可以,手機賣場可以免費幫用戶裝應用,拷視頻音樂,買了到時候再過來裝都沒問題,一直跟我普及 Wi-Fi 裝應用免費的概念。

他對系統應用有無廣告,感覺不是很在乎,估計是沒被騷擾過,但是他說 360 可以攔截這些垃圾短信,應用廣告也可以攔截,他對電腦上的 QQ手機助手推廣的比較賣力。

2. 諾亞信(NOAIN)

這個店門口有個大大的四核,用戶對四核雙核的理解,他們認為四核就是快些,其他的沒什麼影響,問他耗電情況,他說安卓就這樣,1 天時間,也無所謂了,如果待機什麼都不干 3 天。

裝應用視頻音樂,店裡也可以免費安裝,這邊把安卓安智基本歸為一家的。

3. 鎮中心的一家手機店

這個完全是兩個天地,這邊的手機都相對高端,也有很多三星的手機,Note 之類,旁邊也有 iPhone 店,跟之前探訪的幾家完全是不一樣的風格,看起來東莞兩極分化很嚴重。

店裡面是有免費 Wi-Fi ,只要買手機,都可以免費裝應用,但是不幫忙裝電影電視劇,主要他說週末人多,拷電影電視劇慢,不想提供這個服務。

用戶訪談

背景:玩具店的工人,用的是OPPO的手機,剛買2個月。住在宿舍,4個人一個宿舍,宿舍沒有Wi-FI,甚至不能充電(玩具廠不讓私自配插座板,已有一個大家輪流充或到保安亭充)。一天基本上上8個小時班,中午有一個半小時休息,可以玩手機,看看電影聽聽音樂。

用什麼SNS

就用QQ,微信啥的沒什麼用,但是知道,因為擔心流量,基本很少開流量之類

收入大概範圍

收入底薪是1300,包括加班之類的能達到3300,一般會寄回家一半左右

什麼時候用手機的頻率比較多

上班帶手機,休息的時候,可以看視頻。晚上下班後使用手機頻率最高,廣場上看演出的時候,也會看看,主要是電子書

有沒有電腦

沒有電腦。想用Wi-Fi時,會到網吧去

有沒有在網上買過東西?

沒有,很少在網上買,主要是逛商場買

手機價位和購買時間

手機一般價位是1000-1300,目前使用的手機購買2個月,之前用的是功能機

買手機主要關心什麼

價格,屏幕是否大(他自己的還是800×480的,但是他就感覺很大)

話費流量情況

沒有開通套餐,擔心流量問題

通常用手機幹什麼

打電話,發短信,看看視頻

用什麼App比較多

酷狗音樂

在線看視頻嗎?聽音樂嗎?

不會,只聽本地的音樂和視頻

視頻拷貝生意

\
 

本地拷貝視頻,有「專業下載」輔助,拷貝50集5塊錢,店家會提供幾本電影和電視劇的菜單,然後給幾張小紙,用戶可以書寫編號之類的,然後把SD卡拔出給老闆,老闆輸入編號,然後搜索出用戶選擇的電影和電視劇,一鍵複製就過來了。

網吧生態

下圖是剛剛啟動的桌面,嘟嘟牛是網吧管理工具,用來做結帳用的。右下角的廣告沒有查清楚是誰彈的。注意,這個網吧還提供蘋果越獄服務,一次 50.

1

QQ 網吧這個產品不僅能看到同網吧好友,同網吧其他人的微博,還能看到這個網吧的用戶在騰訊其他遊戲裡的積分排行。

2

在網吧這個 Launcher 迅閃裡,除了遊戲外還有一些工具應用,比如這裡我們就看到了熟悉的 360 手機助手和騰訊手機管家。

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56

向農民學跨界 B座12樓

http://xueqiu.com/3495536609/25430328
秋分已過,秋意漸濃。

  都說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又有一批應季的蔬菜水果即將上市了。樓下的水果超市很貴,但不得不說品類上非常豐富。我在逛水果超市的時候,就經常想起中學時學到過的「嫁接」這門技術。

  百度百科上說:「嫁接,植物的人工營養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種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種植物的莖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兩個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株。嫁接時應當使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接穗成活。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體,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時一般選用具2~4個芽的苗,嫁接後成為植物體的上部或頂部;砧木嫁接後成為植物體的根系部分。」

  今天我們吃到的優質蔬菜水果中,便有很多是依靠嫁接技術的。

  怎麼今天B座12樓改成農業推廣頻道了? 不是的,我只是想到嫁接技術與我們之前所說的「跨界」頗有相通之處,於是拿出來做個對比說明。

  1. 選擇親和力強的砧木和接穗—— 跨界該跨多遠 ?

  影響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親和力,親和力越高,嫁接成活率越高。在跨界的時候,跨多遠是一個問題,而且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王老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它作為飲料的產品定位,涼茶與飲料,產品本身頗具相通性,親和力高,最終嫁接出了很好的效果。

  在《阿甘與小紛的故事》(回覆「166」可查看)中,我們提到杭州的包子與車結合在了一起,令人驚嘆,但好在在兩者之間,有「上班路上」這一場景將兩者巧妙地結合了起來,否則這次跨界恐怕效果要大打折扣。

  所以,親和力這種東西,有時來自於產品本身,而有時,來自於你向消費者傳達的故事。

  2. 因細胞增生而生長為一個整體—— 跨界是簡單疊加還是相互融合?

  嫁接的原理,是使兩個受傷的個體靠近並紮緊在一起,結果因細胞增生,彼此癒合成為維管組織連接在一起的一個整體,如果只是簡單的兩枝疊加,那麼接穗在幾天後只能成為一根枯枝而已。

  跨界也是如此,融合在一起才能發揮威力。「王老吉」並沒有像方便麵一樣,在純飲料之外加一個涼茶粉包,要求喝前搖一搖。如果是那樣,飲料是飲料,涼茶是涼茶,就顯得無趣了。同樣地,包子和車,如果沒有了「上班路上」的故事,只是單純地互送優惠劵,那也將失去生機。

  跨界的終極境界,應該叫無界。

  3. 強壯的用來做砧木—— 跨界是誰跨誰?

  在嫁接時選擇誰來做砧木是有講究的,一般要求根系發達,耐低溫,抗病能力強,這樣嫁接過來的植物存活率高,產量大。

  前面說到跨界的融合,但融合也有個主次的問題。這幾年中國風的歌曲非常受歡迎,可以認為是一種文化跨界,但國學的流行卻不是因為歌曲,而是因為百家講壇和一些「大師」,為什麼?因為歌曲作為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根系發達」,有廣闊的生存土壤。國學加之於歌曲,主要的效果是歌曲興盛,當然國學也一定是受益的,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剛才提到的「王老吉」也是一樣,為什麼「王老吉」的成功是因為它是飲料而不是中藥?因為飲料有著最為廣大的群眾基礎,相比於中藥,它更適合作為砧木。如果換一種方式,在中藥房推廣,效果一定是完全不同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67

到中國賺5億農民「變身」財

2013-11-09  TCW
 
 

 

我們人到了貴州,全中國最窮的省分之一,鴻海集團總裁正在那裡探詢投資養生村的項目。我們到了東北大城瀋陽,那裡過去的天空是黑的,是有名的煤號鐵礦的大本營,如今KTV一條街華麗的傲視全中國,黑色天空換成了霓虹燈照亮夜空。我們到了安徽合肥,雖然名為省會,它的人均所得、經濟發展,居然連一個三線城市不如,比照北京國際機場規格的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卻在它啟用之後,迎來第一個十一黃金假期的高峰。

這些過去在經濟發展上像是麻雀般不起眼的城市,如今都躍上枝頭當鳳凰;中國內陸城市出現翻天覆地的改變,一個個故事改寫了這些城市的財富和機會。

三十六歲的丁麗麗從來沒想過,自己竟然能在河南鄭州過著這樣的日子,她是丹尼斯便利店事業處經理,掌管一百多家門市。一早,公司配給她的座車等在樓下,要接她去各店視察。

她,十五年前買不起一台腳踏車現在一個月賺比農民五年總收入多

今年,她要以一週一店的速度,在河南再開出五十家便利店;除了配車,住家車庫還停著一台新台幣七十五萬元的日產轎車,很難想像十五年前,她窮得連一台腳踏車都買不起。

來自江蘇徐州農村的丁麗麗,求學時全家一年收入還不到人民幣一千元,現在她月收入比一個河南農民五年總收入還多,也超出許多台灣同齡上班族;今年十一月,一家三口要搬進鄭東新區的六十坪新屋,而她十三年前買下的丹尼斯員工住房,房價也上漲十倍,幾年前把母親接來同住,現在都是城市人口了。

他,十五年薪水翻了66倍過去一月吃兩次豬肉,現在餐餐吃膩了肉

場景轉到貴州貴陽市,在台農飼料廠工作的張永江來自偏僻的僮族農村,進了城,他從工廠作業員轉作業務經理,十五年來月薪從人民幣一百五十元提高到一萬元,從一個月吃一、兩次豬肉到現在餐餐吃膩了肉;一家人站在公司剛剛被拆遷、即將改建住宅的廢墟上,他指著不遠處房子告訴我們,打算去那裡看房買屋。

這兩個案例,只是中國「城鎮化」大浪潮中的一小滴;二○○○年以來,中國有多達二億二千萬人、接近日本總人口兩倍,從農村移往城市。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龐大、最快的商機,從體量規模與增長速度都是如此。二○三○年前,中國還有五億人口要從農民變城市居民,相關總投資額高達人民幣六十兆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兆元),約為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二十年總和。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帝格利茲(Joseph Stieglitz)說,二十一世紀兩大事件,一是高科技產業變革,二就是中國城鎮化。試想,光是未來七年裡,中國就要新增三億城市人口,他們的生活形態丕變,消費模式也將顛覆以往。

中國因為城鎮化而劇變的同時,兩岸開放的巨輪,加速滾動、無法回頭。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即將簽署完成,後續更有多達八千項的貨品貿易協議,預定年底前形成共識;自從二○一○年海峽兩岸合作經濟架構協議(ECFA)啟動後,一波又一波的開放浪潮,正讓兩岸進入無邊際競爭的大開放、大賽局。

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說,抓住中國城鎮化商機,反守為攻,是面臨新局面的台灣必須的戰略。而切入這個大浪潮最好的支點,正是中國二、三線新城市。二十年前,你可以只認識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現在,你一定要認識這些新城市。

五億人要進城,代表什麼?一個月薪資多千元,每年商機多人民幣六兆

幾億人口要落戶,對中國現有不到七百個城市而言,是沉重的負擔;過去十年裡,人們爭相湧入一線城市,光是北京就增加了一千萬人口,滿溢的人口推升出中國的「超級城市」。

中國是典型的數人頭經濟,有多少口人就有多少張嘴,多少輛車子,多少幢房子,還有多少個幼童的父母要送孩子去學英語、學才藝……。

五億人要湧進城市,意味著他們的薪資提高,生活方式從農村自給自足轉向要去吃快餐、吃漢堡、喝珍珠奶茶、穿皮鞋,這些食衣住行娛樂所組成的新商機,如果要一個最簡單的算術,五億人一個月薪資增加人民幣一千元,一年增加一萬二千元,每年就是新增人民幣六兆元(約合新台幣三十兆元)的消費潛力。

去年底,全世界最長的京廣高鐵全線開通後,北京到河北省會石家莊,不到一個半小時,便捷的交通讓超級城市向外輻射,逐漸形成城市群;內陸省會則因政策、交通雙管齊下,蓄勢待發,它們此刻的經濟數據雖不如超級城市,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差距就是發展潛力」。

貴州貴陽。GDP成長全國第一老邊窮經濟V型反轉,連郭台銘都相中投資

《商業周刊》採訪團隊抵達貴州省會貴陽市時,正巧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派出九人小組,也到了這裡探勘投資環境,上自貴州首長、下至當地台商會長藍讚登全體出動,小心伺候這批嬌客。

我們從四十度高溫的西安轉進貴陽,迎面是二十五度的徐徐涼風,不難理解郭台銘為什麼打算在這個避暑城市,開出他的第一個養生園區。

郭台銘投資中國多年,卻是今年七月底才首度踏上貴州,「哇!那地方非常好!環境、空氣啦!」回台後,他仍讚不絕口。

「目前(貴州)交通還不發達,改善後會四通八達,不過他們會以環保科技為主,不要污染當地的工業,不希望把落後產業往那邊搬,」郭台銘難得詩意,「沿海城市都已經定型了,它(貴陽)是可以,在很美的畫卷上,重新來描繪的一個地方。」

鴻海集團計畫在貴陽,打造第一座低污染的第四代工廠,旗下永齡基金會等單位也要打造第一座養生園區,年底前啟動。

向郭台銘招商,是貴州省長陳敏爾今年最重要的「業績」。今年中,他為此專程來台拜訪郭台銘,還發動台商幫忙遊說,貴陽市上萬畝土地任君挑選,水、電、道路全數配套,誠意十足。

相較下,郭台銘富士康集團儘管在廣州深圳雇用三十多萬名員工,卻因深圳市區不斷向外擴張,已到了富士康邊上,讓它成為當地政府「騰籠換鳥」政策下,計畫被移出的那隻老鳥。

而郭台銘也在貴陽宣示,中國內需對集團營收占比,將從現在的僅三%一路拉升到五成。

城鎮化的進程,正在貴陽加速追趕,今年前三季,貴陽GDP成長率與天津同為一二.六%,高居全中國之冠。

以前這裡「人無三兩銀」,現在變西南小香港

「大家都在課本上讀過,『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現在除了第一個沒變,其他兩個都變了,」在貴州發展十餘年,橫跨酒店、KTV、酒廠、生技等業別的藍讚登說。

貴陽現代化的氣派機場今年四月剛剛啟用,連向廣州、四川的公路一條條開通,這裡的封閉與落後也逐漸打開,昔日「老邊窮」的貴州經濟正在起飛,在這裡,沒有「不景氣」。

貴州特殊的消費習慣也是全中國出了名的。一位在貴陽經營服務業的台商說,員工月薪人民幣一千五百元起跳,十之有六、七卻花了二.六個月薪水,買正牌iPhone5手機,讓他的iPhone4在店裡都快成骨董了。貴陽也因為這種奇特的驚人消費力,被稱為「西南小香港」,藍讚登打趣的說,這裡的GDP是全中國倒數前五名,消費力卻是前五名。

河南零售通路王──丹尼斯董事長王任生,同樣見證中國西北的崛起,以鄭州丹尼斯量販店為例,客單價從十年前的人民幣十六元、至今成長十倍,他肯定的說:「沿海二十五年的進步,內陸十五年裡,不敢說完全趕上,但也相當了。」

王任生認為,沿海經濟靠外銷起家,再由房地產接棒活絡,驅動力來自雙方面;但內陸,卻是同時匯集了三股推力。

「內陸是,房地產在前,而後往外銷發展,中國人民需求增加之後,內銷也增加了,因此是三方面的;例如河南是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它的需求量,就是整個美國人口的三分之一,所以進步就是飛躍式的,」王任生說。丹尼斯百貨旗艦人民店,一樓的化妝品專櫃,在中國數百家同業裡面,銷售業績都排前十名。

丹尼斯五萬八千名員工中,高達七成都像丁麗麗一樣來自農村,王任生為他們建造了低於市價五折的員工住房,幫助他們取得城市戶籍,享有更多的優惠福利與教育資源。

中國政府為了減輕超級城市的負擔,把人流導向周邊城市,政策力開始積極介入,大舉建設機場、高鐵等交通網絡,就是一例。人潮就是錢潮,跟著交通樞紐開店去,是選擇新城市的重要依據。

我們在瀋陽見證了,政策如何快速改變一個城市的樣貌。

遼寧瀋陽。百貨、酒店全進來了天空總飄滿煤灰的煤炭城,現在雙B滿街跑

今年八月三十一日,第十二屆全運會在遼寧瀋陽登場,為了這場盛會,整個瀋陽成了一座大工地:機場第三航廈正在收尾,運量是前兩期總和的四倍,封閉施工三年的繞城高速公路,七月底重新全線通車,由原來的四線道擴增成寬敞的八線道。

沿著通往機場的主幹道,我們來到一片廢墟,試圖尋找瀋陽舊貌,工人一肩扛起廢鋼筋、搖搖頭說:「你們來晚了!」昨天,這裡還是瀋陽市裡的「城市農村」,然而,一整座村莊從拆房子到清理乾淨,只要兩整天,一切只為了加緊全運會的建設。

久光百貨、萬達……中國一線百貨全數到位,五星級酒店一家家開出,未來瀋陽將與沿海的大連連結為城市群,但瀋陽比較基期低,是東北三省中,消費力增長最被看好的城市。

瀋陽健暉君悅酒店董事長王姿涵,早在去年就準備好五百間客房,等著搶食大餅。十幾年前她剛到瀋陽時,冬天因為大家燒煤炭取暖,天空永遠飄滿煤灰、黑壓壓一片,不見天日。

現在的瀋陽不僅能看到藍天,發達的重工業加上豐富礦產,富裕了這座城市,路上滿是雙B、奧迪,主幹道青年大街上,賓利、法拉利、保時捷三大名車展示間相連,新台幣千萬元的跑車,一個月能賣出二十多輛。

來自台灣的婚紗業者施華洛,看好中國渤海灣城市群(北京、天津、瀋陽、大連等)的發展,先後在天津、瀋陽等地設點,以代理全球最大禮服品牌LA SPOSA為主訴求,還有英國黛安娜王妃、安潔莉娜裘莉等名人加持,打造頂級婚紗概念店(當地稱「影樓」);打響了名號,連當地人都開了山寨店仿效。

只要夠專業,來這邊做生意「很難不賺錢!」

「集團在台灣桃園、台中都還有據點,但慢慢資源都往中國傾斜了。」施華洛總經理李綠豐說,瀋陽婚紗人均消費人民幣一萬餘元,已經追上台灣,一次消費人民幣三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的礦老闆、富二代,施華洛經常遇到。

去年,施華洛光瀋陽店,婚紗照客人就有兩千對,個人寫真也有一萬人,營收比重約各半;集團中國三家店營收超過新台幣十億元,是台灣兩家店總和四至五倍,「台灣,我們都叫作『小店』,」李綠豐打趣說。

「來二線城市做生意很難不賺錢,除非你做得不專業,現在只要認真做,婚紗業還是很有機會,」在瀋陽把施華洛從零做到頂級品牌,李綠豐堅信,保持創業時的打拚精神,是不二法門,「只要你每天第一個來開門、最後一個關門,這裡的經濟面好、商業機會都是好的。」

安徽合肥。三百萬人回鄉打通交通任督二脈,農民進城激出經濟巨變

另一個政策深刻雕琢的,則是安徽合肥。它引人注意,因為「城鎮化」最大推手──李克強,就在這裡土生土長,拉近內陸安徽與沿海城市的差距,正是政策的主要精神。

比起鄰近的江蘇、浙江,安徽鮮少是投資焦點,六千八百萬人口長年持續流出,最高峰時在外打工人口一千兩百萬人,比半個台灣還多;但政策加持,包括建成中國最大汽車與家電生產基地、僅次於北京最多的國家級科學研究計畫等等,已有三百多萬人回流。安徽省副省長花建慧說:「隨著我們自身的發展,趨勢在逐步回流,這是安徽未來發展的人口紅利。」

要發展,先得打通交通任督二脈,今年五月底,合肥新機場啟用,不僅空運比去年同期成長兩成,周邊的高鐵運量更大增四成,人流的移動帶來了機會,一點一滴拉近城市差距。

城鎮化給廣大農民的生活帶來劇變,但是從農民變市民,只是改變的第一步;想要在百萬、千萬人的大城市裡往上爬,孩子的教育,帶給他們最大的希望,也最勇於投資。

我們在陝西遇到開車師傅小李,兩夫婦一個月實拿到手的工資人民幣四千多元(約合新台幣兩萬餘元),但給四歲小女兒上私立幼兒園、學跳舞與表演的教育費用,就將近兩千元,是家庭最大的支出;過了這個暑假,小女娃還去上了少兒英語。

出身農村的小李幾年前入了西安市戶籍,幸運取得購買「經濟適用房」(如台灣合宜住宅,約市價一半)的資格,辛苦付房貸的日子還要過上好幾年;手舞足蹈的小女孩不知道,父母殷切希望,教育能讓她未來的日子更輕鬆。

為孩子自己開班,做成合肥第二大補教品牌

小李不是特例,中國教育部統計,教育占了中國城市中產家庭總支出的三五.一%,每年有上億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二○二○年前,這個市場每年成長三成、規模將達新台幣兩兆五千億元。在各種培訓班中,少兒英語的比重高達五六%,遠超過其後的音樂、數學、繪畫等。

下午四點多,格林國際英語總經理龍慶毅帶我們來到規模最大的一所分校,下課時間一到,孩子一湧而出,教室大樓的樓梯、周邊馬路交通隨之打結。

一九八九年就到中國賣酒的台商龍慶毅,與原籍河南的妻子王冰在二○○一年來到安徽省會合肥,五年前為了給自己孩子上學方便,開了第一所分校,提供三至十二歲孩子的課後補習。

不同於多數品牌以美國系統為教學基礎,格林採用英式系統先做出差異化,延攬英國教育專家主持教學。為了主打金字塔中高端市場,一百位應聘老師只錄取四位,自行編寫教材以增加活潑生動化,開業不久就在網路迅速累積口碑,學生增加的速度,讓他們必須一年新增一家分校才能因應,現在已有一千五百多位學生,是合肥當地規模第二大品牌。

在中國,少兒英語品牌超過一萬個,一級戰區集中北京、上海這些富裕城市。但只有在合肥這樣房價較低、市場剛起飛的城市,龍慶毅夫婦才有機會買下一間間的門店,開起一家家的分校,扣除一級城市高漲的房租與工資,學費、房價兩頭賺。

城鎮化趨勢,不會再像二○○八年金融海嘯時,中國政府一次砸下人民幣四兆元救市的經濟特效藥,而是歷時十年、二十年的長效進程。藉由這個政策,讓更多的中國人民富起來,降溫對立的社會衝突,進而達成政權穩定的目的,才是中國政府的真正目的。

而在這個巨大滾輪之下,許多過去我們未曾留心的中國新城市,即將一一冒出頭,而這些新戰場的生存之道,也迥異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從中國東北一路走向西南邊陲,尋找新城市的成功者,他們可能是十幾年前,就避開人潮、選擇這條蹊徑發展,也可能是,採用新穎的營運模式,配合新城市對投資的需求,在這裡找到新定位。新城市的商機,或許仍等待時間醞釀,但趨勢,已然成形。

【延伸閱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帝格利茲說:二十一世紀兩大事件,一是高科技產業變革,另一個就是中國城鎮化

金、鐵礦大城 唐山奢侈品集散地:國際奢侈品大展,連續3年在此開展

中國交通十字路 鄭州亞洲高鐵中心:有亞洲最大列車編組站,與中國最大零擔貨物轉運站

朝代最多 西安手機開發基地:是華為、中興、聯想、聯發科、三星最重要手機開發基地

最大產煤縣 神木中國富豪搖籃:神木縣資產過億的富豪逾2,000人,是陝西首個GDP過千億的縣

黑木耳重鎮 東寧黑龍江寶玉石基地:中國對俄羅斯最大貿易口岸人口21萬,但人均可支配收入卻達18,216元,

最大翡翠交易地 瑞麗中緬貿易中心:集貿易、加工、倉儲、旅遊為一體,是中國唯一實行「境內關外」特殊政策的邊貿特區

中國古戰場 合肥中部消費大城:大潤發在合肥3家超市,單店年營業額領先中部城市,比中部省會城市平均還高20%至30%

句踐復國之處 義烏豪華車重鎮:中國最多豪華車城市,包括凱迪拉克都在此設點

【延伸閱讀】中國10大城市群,台商下一個淘金聖地

國家級(等同世界級)

城市群名稱:長三角 地位:經濟總量最大城市群 2012年GDP(人民幣)11兆

城市群名稱:京津冀 地位:中國政治中心 2012年GDP(人民幣)5.8兆

城市群名稱:珠三角 地位:人均GDP最高城市群 2012年GDP(人民幣)4.9兆

區域型

城市群名稱:長江中游 地位:中國下一個世界級城市群 2012年GDP(人民幣)6兆

城市群名稱:遼中南 地位:重工業大鎮 2012年GDP(人民幣)4.3兆

城市群名稱:中原地位:人口最多經濟區2012年GDP(人民幣)4.2兆

城市群名稱:西部成渝 地位:中國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城市群2012年GDP(人民幣)2.8兆

城市群名稱:山東半島地位:海洋經濟戰略區2012年GDP(人民幣)2.4兆

城市群名稱:海峽西岸地位:兩岸交流戰略關鍵2012年GDP(人民幣)1.9兆

城市群名稱:關中地位:大西北龍頭城市群2012年GDP(人民幣)1.4兆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中國城鎮化,規模超龐大!

總投資金額200~300兆要把農民變市民,就要增加基礎建設,這也是中國總理李克強拉抬經濟的重要手段。

消費金額暴增4.3兆農民拿到拆遷費、進城工作後,逐漸富裕,估計新增消費新台幣4.3兆元、左右中國2%的GDP。

【延伸閱讀】新增5億人口的商機,就是這麼夯!

3,000家百貨以台灣新光三越13家規模來計算,城鎮化之後,中國還會產生230個新光三越體系

5,000家KTV目前台灣KTV市場已過度飽和,成長機會轉到了中國內地,未來中國KTV市場,約是台灣整體的6.5倍

5,000家量販店是台灣前3大量販店大潤發、家樂福、愛買加起來店數的52倍

16.6萬家便利商店便利商店數量將暴增,是目前台灣前4大便利商店合計規模的17倍

20萬家幼兒園中國目前約有14萬家幼兒園,等於將新增42%,教育市場潛力無窮

1.66億間房子(以3人為一單位)約是218倍台北總戶數,將直接嘉惠相關鋼鐵、水泥等產業

資料來源:中國國務院、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中國社科院藍皮書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47

農民第一次K歌 讓他變東北KTV王

2013-11-09  TCW  
 

 

一直以為台灣服務業超前中國內地,這刻板印象,卻在東北瀋陽踢到鐵板。

後現代感裝潢、絢麗燈光交織、用手機就能點歌……,這裡看似台北鬧區的時尚酒吧,卻是歡唱娛樂集團四月底開幕的瀋陽概念店,也是東北三省之首──遼寧最「潮」的量販式KTV。

消費者大排長龍等著花錢,開幕後每個週末都如此。台北市鬧區KTV的裝潢,在這裡只是上一個世紀的遺物,點歌系統更像是早期的四八六電腦。中國競爭激烈,KTV業者進化也特別快。

起步晚錢櫃九年,已攻進30個據點

歡唱娛樂集團成立時間比老大哥錢櫃晚九年,卻是東北量販式KTV之霸。而它能在強敵環伺中出頭,靠的是二線城市戰法。

先來看幾個數據:上海市人口與台灣相當,約二千三百萬人,但這裡的KTV至少有一千家,台灣只有三、四百家;瀋陽常住人口八百二十二萬人是上海的三五%,但KTV家數僅上海的兩成不到,是三者中潛在爆發力最誘人的。

歡唱娛樂集團一九九八年自福建福州起家,也是台商「二轉三」(指製造業轉服務業)的先驅者。當時,瀋陽歡唱娛樂副董事長蔡百彥離開家族的福州禮品製造工廠,與兩位好友開風氣之先,成立福建省第一家主攻上班族與家庭消費族群的量販式KTV,顛覆了原本KTV消費高昂、小姐陪侍的複雜環境。

蔡百彥不諱言,選擇福建,一來是家族工廠在福州、地緣親近;二來福建台商多、KTV文化盛行。然而,初期當地人對新形態的量販式KTV接受度不高,每樣服務都要分開計費,「好像在逛超市,最後才一次結帳,」蔡百彥說。直到在台商密度更高的廈門開店,營運總算進入爆發期。

避開一級城市,歡唱娛樂緊抓二、三線城市擴張,未來鎖定內陸主要城市,河南鄭州、吉林長春、遼寧鞍山、安徽合肥。

「如果其他二線城市,我們不趕快加緊速度去占領的話,等當地人勢力(據點)形成五家、十家,你根本跑不進去!」蔡百彥說,當地人相對有採購優勢,去晚了,「即使台商再有錢,他們可以聯合降價啊!酒商的支持(酒水是KTV產業重要獲利來源)、行銷活動的力度,跟不上他們,你怎麼拚?」

挾十餘年兩岸KTV的寶貴經驗,瀋陽歡唱娛樂總經理溫証淮說,集團也曾評估到北京開店、做名聲打品牌,但發現要在北京開一家六十間包廂的店,成本約人民幣五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二億五千萬元),足足是瀋陽旗艦店的兩倍,而且北京的開店審查比上海更複雜、檢查更嚴格、標準更難達到,「隱形成本」高出一大截。

一直替集團新據點打前鋒的蔡百彥認為,中國一個城市自成一個文化,例如瀋陽人天性豪爽,又有豐富天然資源養出來的「礦老闆」,小費文化盛行,「上廁所小費一給就是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五百元),我們一週能碰到一、二十次。」

不過歡唱娛樂集團三十多個據點中,貴州貴陽店的獲利最超出預期。貴州經濟數據雖然不如瀋陽亮眼,城鎮化比率也只有三六%,但人口正要大舉從農村往城市移,上KTV成了他們體驗生活的方式。

蔡百彥說,貴州對外交通相對不便、選擇較少,加上當地崇尚享樂,人們大膽消費,物價硬是比別的地方高。同樣一瓶啤酒,瀋陽賣人民幣十三元(約合新台幣六十五元),貴陽就高出二○%到二五%,消費者照買不誤,而歡唱也計畫在貴州繼續展店,希望打造二線城市KTV金字招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49

假農民猛領津貼 新農民做到心酸 優秀租地農民 農保沒份

2014-01-20 TWM
 
 

 

撰文‧何欣潔

延宕已久的老農津貼改革法案,在朝野立委翁重鈞、陳明文、趙天麟等反對下,延至下會期再議,排除「假農民」的進程再度拖延。由於七合一地方公職選舉將到來,不少人憂心,修法恐將遙遙無期。

依據《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只要參加農民保險六個月以上,年滿六十五歲者就可領取每月七千元的老農津貼,造成短暫從事農業的「假農民」即可申領的亂象,也成為國家財政沉重負擔;農委會年度預算一二四○億元,老農津貼支出就占五六○億元。行政院提出修法草案,將申領門檻提高至農保納保十五年,若修法通過,預估每年可省下四六○億元。

雙手從未碰過農地的假農民,大筆領走老農津貼的怪象,監察院曾三度提出糾正,卻依然未能改善,台灣的社會正義之路,走得猶疑又緩慢。

「見過在中國經商失利的中小企業主,從來沒務過農,買一塊農地、找上經驗老到的代書,來農會找高層關說,順利通過資格審查,半年後開始領老農津貼。」一位不願具名的年輕農會約聘人員憤怒地表示。

不過,年輕勞工再怎麼憤怒,都比不上青年新農的痛苦,因為願意進鄉守護農地、從事農業的他們,完全被排除在農業保險之外。

「農保對青年農民,幾乎是完全關上大門!」知名青年女農吳佳玲,已經在宜蘭務農兩年,成果得到資深農民與消費者的肯定,今年更擴大耕作面積,準備長久務農,卻面臨無農保的窘境。

吳佳玲指出,教導她種田的「師父」賴青松,因為無法取得書面耕地租約,務農近十年卻無法納入農保。因農保納保條件以擁有農地為主要審核條件,而許多地主害怕「耕者有其田」政策重演,不願簽訂書面租約,讓許多租地務農的知名農民,如賴青松、神農獎得主黃正僖等,長年處於無農保的窘境,將來老年缺乏保障。看在投身農業的年輕人眼裡,「真的很心酸。」吳佳玲感嘆。

對此不合理現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保基接受《今周刊》訪問表示,下一波修法方向中,會考慮到賴青松、吳佳玲這類沒有土地、無法取得租約的農民,新增「委託經營農業」也可納保的方式。只是,排除假農民的第一波改革已經受阻,納入新農民的改革何時上路,仍是未定之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70

帶動農村轉型.契作鳳梨讓農民越種越安心 一塊鳳梨酥 扭轉務農「沒前途」宿命

2014-02-10  TWM
 
 

 

鳳梨酥風潮帶動的不只是龐大商機,一股正面的力量正在悄悄改變台灣的農村,而這一切,要從一紙微熱山丘的契作合約說起……。

撰文‧劉俞青

「一開始,我爸媽根本不要我回來種鳳梨。」一月屏東的太陽,依然毒辣;郭智偉站在一片看不到盡頭的鳳梨田前面,臉上有著太陽照射的光彩,閃閃發亮。

郭智偉,今年三十六歲,永達科技技術學院畢業,屏東縣高樹鄉人,他指著不遠處的永華國小,露齒一笑說:「我就是永華畢業的。你知道嗎?我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屏東。」郭智偉現在是「綠地生產合作社」的負責人,綠地如今已經是屏東高樹頗具規模的合作社,也是國內鳳梨鮮果外銷最大的一個合作社,名下共有將近一百公頃的農地;其中,有十公頃就是和「微熱山丘」合作契作協定,也是微熱山丘所有契作的農夫當中,佔地最大的一位。

當初,微熱山丘會找上郭智偉的「綠地生產合作社」,有兩個用意,一方面是希望藉由每台斤十元的保證價格收購,能夠穩定鳳梨的貨源;另一方面,也是聽聞郭智偉種植鳳梨的技術而來。由於微熱山丘的其他契作對象幾乎都是小農,即使保證收購,但受到天氣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也未必能保證準時出貨,因此像郭智偉這種大咖級農戶的加入,很有穩定風險的功能。

屏東高樹的年輕農夫

從有一餐沒一餐 到可以娶妻買房「『保證收購』對農民而言,簡直是恩澤!」郭智偉說,和微熱山丘一番懇談之後,兩邊簡直是一拍即合,他舉雙手支持這種理念和作法;同時,也讓他開始思考,要如何把這個「嗯澤」散播出去,讓微熱山丘的影響力,發揮到極致。

事實上,和微熱山丘契作的十公頃鳳梨田,僅佔郭智偉農地的一○%,因此,郭智偉一開始就不打算從中賺取利潤,而是要把這個台灣農業從未有過的「保證收購」制度,與更多返鄉務農的年輕人分享。

三年前,七十一年次的楊正利就是在郭智偉的召喚下,加入「綠地生產合作社」;如今手上負責大約一公頃的土鳳梨田,每年鳳梨採收之後,就以每台斤十元的價格,交給微熱山丘。

「種鳳梨可以有這樣的收入,比以前好太多了。」楊正利還沒有接下微熱山丘的契作之前,只是一個在高樹、九如鄉一帶,到處打零工的少年,聽到哪裡有缺工,就去做個兩天,最慘的時候曾經賦閒在家半個多月。

「我國小班上一共有二十八人,現在只剩下三個人留在屏東。」楊正利說,看著小時的玩伴一個個離開故鄉,出外打拚,眼前自己又有一餐沒一餐,當然也很掙扎;只是他心裡一直有個聲音,「出去也不一定比這裡好」,就在這時候,因緣際會,朋友介紹來綠地,沒想到人生就此改觀。

當時郭智偉看這個年輕人誠懇踏實,只是沒有好的機會,於是先讓他在綠地生產合作社上班,每天下田、搬水果,遇到年節前夕出貨旺季,還要偶爾加班。楊正利很珍惜這種「天天有班可以上」的日子,一個月可以有二萬五千元的薪水,加班還有加班費。

郭智偉觀察了一陣子之後,就決定把和微熱山丘契作的土鳳梨田,其中約一公頃的地,交給楊正利負責;郭智偉採用類似「店中店」的方式,讓幾位年輕人「就地創業」,每個人都可以有一畝鳳梨田自己種植、採收,當然微熱山丘的收購價格也是他們自己的所得。

種鳳梨雖然不用頻繁地除草、施肥,但其實一點都不輕鬆;尤其是採收的時候,大男人也要穿上兩到三條褲子,才能下田採收,但即使如此,鳳梨鋸齒狀的葉子,又硬又尖銳,還是會穿透褲子,刺進肉裡;到了晚上回家洗澡,水一衝下來,仍然有許多肉眼看不到的刺傷,哇,又麻又痛。加上鳳梨無法用機器採收,每一顆鳳梨都是農人一顆顆割下來,放入背後的竹簍裡,因此重量很重,屏東的太陽又毒辣,「一天下來,比跑全程馬拉松還要累。」楊正利說。

自從有了綠地生產合作社劃給他一公頃的鳳梨田之後,楊正利說,這塊田雖然不是自己的,但因為從種植到收購,一切都要自己負責,越來越有踏實感。鳳梨約十二個月至十八個月採收一次,如今他已經交貨給微熱山丘三期的收成,這些收成足以讓楊正利每年多賺約十五萬元。

因為種鳳梨不用天天下田,因此閒暇之餘,他在綠地生產合作社的工作還是繼續做,一年下來,合計年收入大約將近五十萬元;這三年期間,他的人生因此逐漸步入正軌,也穩定下來,楊正利的岳父就是看他收入穩定,人也踏實,才答應把女兒嫁給他。

和微熱山丘合作的這三年期間,他歷經結婚、生子,人生風景就此不同,「我現在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拚買一間房。」楊正利說,他每個月如數把薪水交給老婆,就是希望在這個穩定的收入下,趕快能夠存到兩百萬元,讓妻兒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家。

除了楊正利,今年才二十七歲的林峻聖也是微熱山丘契作的一員,跟著郭智偉已經超過五年,比楊正利更早加入微熱山丘契作行列。

南投八卦山的資深農友

種鳳梨收入穩定 也希望兒子繼續種林峻聖腦筋動得快,因此雖然年紀輕輕,已經小有積蓄,他最近拿著這幾年契作賺到的錢,正在考大卡車的執照,想要買輛貨車賺外快。

在郭智偉的牽動下,微熱山丘一紙契作合約的影響力,在高樹鄉一帶無聲無息地持續發酵,不僅改變台灣土地的風貌,讓土鳳梨田的種植面積持續擴大;而且種植土鳳梨不需要太多農藥、不破壞土壤,對台灣土地品質的維護有不小的貢獻。

「微熱山丘最大的貢獻,是從此讓所有鳳梨價格穩定維持在(每台斤)十元以上,這是最直接對農民生活的照顧,也是長期政府想要做、卻做不到的。」郭智偉說,微熱山丘佔全台灣約一萬公頃鳳梨田的比重不算高,但卻徹底發揮「邊際作用」決定價格的能力。

微熱山丘目前每年固定收購三百多甲的土鳳梨,其中,約有兩百甲的收成是來自契作保證收購,除了屏東高樹鄉,在微熱山丘的發跡地──南投八卦山一帶,更是微熱山丘土鳳梨田的大本營。今年五十六歲的「郭班長」,就是和微熱山丘合作四公頃多的土鳳梨田之後,覺得收入穩定,因此決定讓退伍回來的兒子,也留下來繼續種鳳梨。

「種鳳梨實在太辛苦,本來覺得到我這一代就好了,但現在外面景氣這麼差,如今我反而覺得如果可以收入穩定,兒子繼續種下去也不錯。」在八卦山上種鳳梨種了二十多年的郭班長,原本和微熱山丘創辦人許銘仁的父親、弟弟一樣都是種鳳梨的農友,但鳳梨的市價最慘跌到每台斤兩元,連郭班長都差一點要「棄守」。

但因為微熱山丘,一舉改變了許多像郭班長「資深農友」的心態,他們不再覺得種鳳梨是沒有前途的苦差事,也不再反對下一代回來接棒,因為越種越踏實,越種越安心。

「我賺的錢,一定要與農民分享。」一月中,許銘仁站在滿滿人潮的微熱山丘三合院中,一開口,不是告訴我們微熱山丘要賣多少塊鳳梨酥、要賺多少錢、今年要成長多少等;而是告訴我們,微熱山丘是「農企業」,它的利潤一定要與所有種植土鳳梨的農民分享。

為此,我們飛奔台灣北、中、南,為許銘仁的承諾找答案,如今,答案昭然若揭;這波鳳梨酥帶動的狂潮,不僅僅是產值,不只是商機,還有更多感動人心的無形力量,正在無遠弗屆地燎原。

台灣最老牌鳳梨公司

台鳳也跨足鳳梨酥?

提到鳳梨的種植,就不能不提起這家曾擁有台灣最大鳳梨田的「台鳳公司」。

這家1955年就成立的公司,在6、70年代,台灣鳳梨產業的黃金歲月,因為在屏東一帶擁有龐大的鳳梨田,讓台鳳公司一度非常風光,賺進不少外匯。

不過,後來董事長黃宗宏因為炒作土地開發與股票,爆發「台鳳案」,而於2007年入獄,並在去年5月假釋出獄。如今,經營權輾轉來到了「東森國際」前董事長王令麟手上。

不過,儘管歷經董事長出事,台鳳公司名下仍擁有大批土地,當然也包括屏東的鳳梨田。據東森國際員工表示,由於近年來鳳梨酥實在太夯,王令麟也曾下令內部「研究、研究鳳梨酥」,並打算透過台鳳公司生產,拿到東森購物頻道上販售。後來因為王令麟自己也在去年11月發監服刑,這項計畫暫時擱置。

台鳳公司這家老牌鳳梨公司,會不會重新活躍在鳳梨酥產業上?一切就等王令麟出獄見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094

農民與谷

來源: http://xueqiu.com/2796304261/30847106

(現金分紅的重要性)

1、有些農民,你一次性給他些谷做種子,每年的收獲,一部分作為農民的口糧,一部分分給你,其余的留作下一年的種子繼續耕種,循環不息。要不要讓農民來耕種?取決於你一開始投入的種子(初始成本)、每年收獲的谷(利潤)、分給你的那部分(分紅),只要每年分到的谷足夠多,無論如何你是餓不死的。

2、每年拿多少谷來分,多少交給農民作為下年的種子投入比較合適呢?這要看農民的耕作水平。優秀的農民可以管理很大一片田地,你每年追加谷給他,保證能收獲更多,你也分得越來越多的谷;而平庸的農民只能管理小塊田,當種子過多,他無法管好硬著頭皮新開墾的田,結果收獲不多,白白糟蹋掉你的種子,還不如分掉算了,至少你可以選擇把多余的谷拿去換豬肉和青菜。話說回來,有能力長期堅持大量分谷的農民,水平不會太差。

3、村委會規定,你可以把每年分谷的權利轉讓給別人,一次性換回一大堆谷。實際上,如果農民沒什麽名氣(非上市),除了村里的熟人知根知底,就很少人願意拿谷來換你這個權利,即使好不容易有人願意換,通常你也賺不到太多便宜。當這個農民出了名(上市),就可能每天都有人願意按照一個最新的比例去跟你交換。有時潮流興起,全民爭搶,會有人出很多的谷來交換很少的權利,這是你大賺便宜的機會。有時會突發天災,農民的收獲就階段性暫時減少,但大多數的人會以為永遠都差下去,你只要給很少的谷,就能換來很多以後分谷的權利,這又是你大賺便宜的機會。

4、農民不一定總是老實巴交,有時候也會玩弄一個“轉增/送”的遊戲,軟磨硬泡,楞是把當年應該分給你的谷改成留作耕種的種子,並且宣布,原來分谷的時候用一個大袋子來裝,以後改成用兩個小袋子來裝。等下一年又分谷,你一看袋子多了,滿心歡喜。不過等你回家一過秤,發現兩袋谷的重量跟一袋谷差不多。你懷疑起來,去年追加了種子,按理說今年收獲會變多,你占的比例不變,怎麽分到手的沒變多?可能,農民耕作水平有限,連年收獲不夠,實際上已經沒有多余的谷來做種子了,只得用“轉增/送”的遊戲把谷留下來,好應付今年的播種;或者,農民愛慕虛榮,喜歡在谷倉堆滿谷(不管是不是過期發黴),開墾大量田地(不管是不是肥沃),顯得很有面子;也許,農民起了歪心,想盡量把谷留著,這樣才有機會自己偷吃啊。

5、有些農民特別狡猾,甚至直接耍賴,連大袋子換小袋子的遊戲都懶得做,只是每年帶饑腸轆轆的你去瞄一眼糧倉里的谷堆,叫你幻想一下50年後吃大餐的情景。但你光這麽看看,實在不知道谷堆的重量到底有沒有農民聲稱的那麽多,說不定農民早就偷吃了一些,然後在底下墊了些稻草來裝模作樣。如果你餓得不行,或者實在擔心谷堆下面有貓膩,只好趕緊把這個50年後吃大餐的權利轉讓給別人。

6、村里有個老農叫“扒肥特”,老爺子除了愛扒糞積肥以外,還從來不分谷。皆因他播一粒谷,卻能收獲萬粒,把谷分掉太可惜了。扒爺這樣持續扒了幾十年,谷倉高聳入雲都堆滿了,人人喊他谷神。據村里老人搜腸刮肚回憶,幾百年來口口相傳的神話里,也沒有一個神仙能這樣法力無邊。扒爺自己的谷囤多了,也會買斷一些農民來幫忙耕種,還會強力要求手下農民必須分谷,他甚至說“農民不分谷,壞過薩達姆”。如果沒有扒爺以一變萬的本事,還是老老實實分紅的農民才靠譜。

後記 ————————————————————
昨天和朋友聊天,提起現金分紅的重要性,拿了農民種谷來做比喻。想想雪球上(特別是新手)對分紅的意義常有爭議,就學 @雲蒙 耍一把萌,整理出一篇怪談,供大家娛樂一下,希望笑完後有所啟發。

這些大V們( @那一水的魚 @雲蒙  @微光破曉  @renjunjie  @管我財 @白雲之鄉)都對分紅的重要性作過深入的分析,建議大家關註他們的討論 [很贊]

澄清一下:
農民是指企業,“你”才是投資者,扒老爺子的伯克夏也是個上市公司呀。有位仁兄居然能把我自己都沒想過的中心思想給反著歸納出來了 [吐血]

擴散 ————————————————————
@天天靜心課  $民生銀行(SH600016)$ $招商銀行(SH600036)$ $浦發銀行(SH600000)$ $大秦鐵路(SH601006)$ $萬科A(SZ000002)$ $貴州茅臺(SH6005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06

習近平:農地流轉要尊重農民意願 不搞行政瞎指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25

ce0791fe24698da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9月29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要高度重視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落實工作,做實做細調查研究、征求意見、評估把關等關鍵環節,嚴把改革方案質量關,嚴把改革督察關,確保改革改有所進、改有所成。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副組長李克強、張高麗出席會議。

會議審議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方案》、《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建議根據會議討論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按程序報批實施。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現階段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更多考慮推進中國農業現代化問題,既要解決好農業問題,也要解決好農民問題,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我們要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發展農業規模經營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要加強引導,不損害農民權益,不改變土地用途,不破壞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要尊重農民意願,堅持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經營權,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揮。要堅持規模適度,重點支持發展糧食規模化生產。要讓農民成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要根據各地基礎和條件發展,確定合理的耕地經營規模加以引導,不能片面追求快和大,更不能忽視了經營自家承包耕地的普通農戶仍占大多數的基本農情。對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要有嚴格的門檻,建立資格審查、項目審核、風險保障金制度,對準入和監管制度作出明確規定。

習近平強調,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的目標方向,是要探索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產權歸屬,完善各項權能,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搞好這項改革,一項重要基礎工作是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要探索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試點過程中,要防止侵吞農民利益,試點各項工作應嚴格限制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我國農村情況千差萬別,集體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要搞好制度設計,有針對性地布局試點。

習近平指出,我們的科技計劃在體系布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總體績效等方面都存在不少問題,突出表現在科技計劃碎片化和科研項目取向聚焦不夠兩個問題上。要徹底改變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的格局,堅持按目標成果、績效考核為導向進行資源分配,統籌科技資源,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構建總體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計劃體系和管理制度,以此帶動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縱深推進,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立一個好的體制保障。政府部門主要負責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的宏觀管理,不再直接具體管理項目,通過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建立決策、咨詢、執行、評價、監管各環節職責清晰、協調銜接的新體系。要根據國家戰略需要和科技創新規律,構建新型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管理體系,避免重複申報和重複資助。科技布局上既要註重全面布局,也要講究重點突破、非對稱發展,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形成聚焦重點任務配置資源、集成攻關的新體制。

習近平強調,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要下功夫查找突出問題和現實困難,下功夫發現基層的有益探索,下功夫了解黨內外對改革的各種意見和建議,下功夫了解群眾的所想所盼,精準把脈、精確制導,為方案制定接地氣、攢底氣。要主動聽取各方面意見,是什麽問題就解決什麽問題。對方案的不同意見,牽頭部門要擔負起協調責任。改革所涉及的法律法規立改廢及試點工作所需法律授權問題,要與立法部門主動銜接,相向而行、同步推進。

習近平指出,隨著改革方案不斷出臺,抓落實的任務越來越重。要把抓改革舉措落地作為重要政治責任,強化主責部門和一把手責任,要敢於擔當,主動作為。不僅要重視改革施工方案質量,更要考核驗收改革竣工結果,沒有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要問責。對通過的方案要查哨查鋪,確保落實到位。要調配充實專門督察力量,開展對重大改革方案落實情況的督察,做到改革推進到哪里、督察就跟進到哪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出席,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負責同誌列席會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