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快訊:農產品轉基因松綁 農業板塊爆發

周二早盤,受農產品轉基因松綁消息影響,農業板塊爆發,神農基因率先漲停、隆平高科漲5.02%、荃銀高科漲3.88%、江山股份漲3.79%、登海種業漲3.03%、萬向德農漲2.11%、敦煌種業漲1.68%、鐵漢生態漲1.27%。

消息面,轉基因農產品的商業化之路常常遭遇質疑,也一直走得磕磕絆絆,但昨日“十三五”科技規劃的發布,讓轉基因產品迎來了“春風”。在國務院關於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明確表態,要加大轉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發力度,而這樣的表述,無疑給轉基因農產品的商業推廣鋪路。可以預測,按照規劃,當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整體水平躍居世界前列,一個巨大的市場也將逐漸敞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394

“聚眾“吃轉基因玉米 多位學者呼籲加快產業化

給你一個轉基因玉米,你會吃嗎?

8月14日,在中國農大玉米試驗基地,基因農業網舉辦轉基因技術座談會,與會人員以自願吃轉基因抗蟲玉米的實踐行動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背書。針對可能出現的質疑,中國農科院研究員黃大昉回應從稱,“這並不違規。”他說,轉基因玉米尚未產業化種植,還不能夠上市,按照管理規定,只能進行銷毀等安全化處理。品嘗也是安全化處理的方式之一。

品嘗轉基因玉米的背後,在“挺轉”人士看來,這背後是轉基因主糧技術——哪怕是拿到國家批準的轉基因安全證書——無法產業化的尷尬。

同與不同

在對轉基因持消極態度的人士看來,需要官方或高級官員以“是否吃轉基因食物”來表明立場以及回應質疑。近年來,每年的全國兩會,來自媒體關於轉基因的提問從不缺席。這導致主管部門領導不得不以“我也吃轉基因食品”來表明態度。

座談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稱,全世界有將近28個國家生產轉基因作物,還有30多個國家進口轉基因產品,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每天都在跟轉基因食品接觸。他說,“我曾經在美國待了20多年,吃的玉米片都是轉基因玉米制成的,(至於安全性)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清楚。”

一位不願具名的生物科學工作者援引自身的例子稱,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出國以來,在國外一直吃轉基因食品。比如,在美國,75%以上的食物都含有轉基因成分,他一直在吃。該學者從事植物遺傳轉化工作近三十年。

對於試驗基地種植的轉基因玉米及非轉基因玉米的區別,中國農大教授賴錦盛解釋稱,兩個材料的遺傳背景,從常規育種上都一樣的。如果這個轉基因材料最終能夠被授權成“品種”,那麽它跟非轉基因品種的差別,就是轉基因玉米多了一個轉基因的性狀。

黃大昉補充說,目前基地展示的轉基因材料,盡管受體品種是已經生產應用的品種,但是現在這些轉基因材料尚未被正式審定為“品種”。這是由於現行的規定要求必須進行安全性評估獲得安全證書,這些材料才能成為正式的“品種”。

他說,在國外很多國家,受體品種是生產應用的品種,那麽再加一個抗蟲基因,對受體品種來說並沒有改變任何東西,就不需要再審定了。但是,我國現行的法規還需要進行審定。如果要加快產業化,就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拿到證書後怎麽辦?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相應配套制度的規定,我國對轉基因生物實行嚴格的分級分階段安全評價制度。安全評價從實驗室研究階段就開始進行,再到田間小規模的中間試驗,再是大規模的環境釋放、生產性實驗、安全證書評估,共分五個階段。

對於前述基地展示的轉基因材料,戴景瑞稱,絕大多數都進入到最後一個環節——生產性實驗。生產性實驗如果沒有問題,就等著農業部頒發安全證書。

值得關註的是,中國此前曾批準三張轉基因主糧的安全證書。根據法規“一次申請安全證書的使用期限一般不超過五年”的規定,在2014年到期時曾引起熱議。不過,當年年底證書又獲得續簽,有效期從2014年12月11日到2019年12月11日。

三張轉基因主糧安全證書續期到2019年12月11日

需要說明的是,在獲得安全證書的五年中,一直未被允許商業化種植,雖然這次安全證書得以續簽,但是仍然只能試驗性種植。

至於獲得安全證書後不能推動轉基因產業化的原因,中國農科院研究員何康來解釋說,我國轉基因品種還要經過品種審定這一關,但是目前還沒有出臺有關轉基因作物品種審定的文件,所以三個品種雖然已經拿到了安全證書,但是也沒有辦法進行品種審定。沒有經過審定,按《種子法》規定就不能成為一個品種上市。所以,這也是一個障礙,需要推進解決。

那麽,有效期為什麽規定五年呢?

何康來解釋稱,以抗蟲品種為例,害蟲對這一品種的適應也需要長期觀測。如果蟲子出現抗性等情況,就需要有治理對策或者替換新的抗蟲基因。有效期是一個技術性問題,而非安全性問題。戴景瑞補充說,任何產品都有一個有效期,比如汽車駕駛證也得更換,這個很正常,不同的對象時間長短不一樣而已。

對於目前轉基因主糧產業化所面臨的困境,黃大昉提到,一是簡化有關程序,盡快批準安全證書;二是品種審定需要做一些調整,可否借鑒轉基因抗蟲棉,如果受體品種通過審定,那麽轉進去的基因經過各方面評估也沒問題,就不需要再審定,或者直接登記認定即可。當然,還要加強科普提高公眾的認知水平。

需要說明的是,已經有20年轉基因作物種植歷史的中國,近年來,對於轉基因主糧產業化應用方面,高層態度的傳達也漸趨明朗。

不論是決策層直接給出鮮明的產業化態度,還是給出明確按照“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的轉基因食品推廣路線圖,首先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後是口糧作物,以及明確的時間表。

前述生物科學工作者稱,轉基因技術是用於釋放生產力的,誰阻擋也阻擋不了,無非就是推遲幾年產業化而已。以玉米為例,之所以導致庫存積壓嚴重,不是生產太多,而是生產成本太高,下遊加工企業無法使用,而抗蟲的轉基因玉米,是從害蟲口中奪糧,能夠增加10%-20%的產量,這部分所降低的成本,正好可以抵消國內外玉米的價差,提高競爭力,解決玉米積壓的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32

農業部修訂《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規定》

據農業部網站消息,農業部近日修訂了《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規定》,自2016年10月18日起施行。同時農業部2011年9月6日發布的《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規定》廢止。

農業部網站截圖

規定全文

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由企業所在地省級農業主管部門審核,農業部核發。

第三條 申請領取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辦公場所200平方米以上,檢驗室150平方米以上,加工廠房500平方米以上,倉庫500平方米以上;

(二)具有轉基因棉花自育品種或作為第一選育人的品種1個以上,或者合作選育的品種2個以上,或者受讓品種權的品種3個以上;生產經營的品種應當通過審定並取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經營授權品種種子的,應當征得品種權人的書面同意;

(三)具有凈度分析臺、電子秤、樣品粉碎機、烘箱、生物顯微鏡、電子天平、扡樣器、分樣器、發芽箱、PCR擴增儀及產物檢測配套設備、酸度計、 高壓滅菌鍋、磁力攪拌器、恒溫水浴鍋、高速冷凍離心機、成套移液器等儀器設備,能夠開展種子水分、凈度、純度、發芽率四項指標檢測及品種分子鑒定;

(四)具有種子加工成套設備,成套設備總加工能力1噸/小時以上,配備棉籽化學脫絨設備;

(五)具有種子生產、加工貯藏和檢驗專業技術人員各3名以上,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人員2名以上;

(六)種子生產地點、經營區域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的區域內;

(七)符合棉花種子生產規程以及轉基因棉花種子安全生產要求的隔離和生產條件,生產地點無檢疫性有害生物;

(八)有相應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防範措施;

(九)農業部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四條 申請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企業,應當向審核機關提交以下材料:

(一)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申請表(式樣見附件1);

(二)單位性質、股權結構等基本情況,公司章程、營業執照複印件,設立分支機構、委托生產種子、委托代銷種子以及以購銷方式銷售種子等情況說明;

(三)種子生產、加工貯藏、檢驗技術人員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人員的基本情況及其企業繳納的社保證明複印件,企業法定代表人和高級管理人員名單及其種業從業簡歷;

(四)種子檢驗室、加工廠房、倉庫和其他設施的自有產權或自有資產證明材料;辦公場所自有產權證明複印件或租賃合同;種子檢驗、加工等設備清單和購置發票複印件;相關設施設備的情況說明及實景照片;

(五)品種審定證書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複印件;生產經營授權品種種子的,提交植物新品種權證書複印件及品種權人的書面同意證明;

(六)委托種子生產合同複印件或自行組織種子生產的情況說明和證明材料;

(七)種子生產地點檢疫證明;種子生產所在地省級農業主管部門書面意見;

(八)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防範措施說明;

(九)農業部規定的其他材料。

第五條 審核機關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工作。審核機關應當對申請企業的辦公場所和種子加工、檢驗、倉儲等設施設備進行實地考察,並查驗相關申請材料原件。符合條件的,簽署審核意見,上報核發機關;審核不予通過的,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核發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材料和審核意見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完成核發工作。核發機關認為有必要的,可以進行實地考察並查驗原件。符合條件的,發給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並予公告;不符合條件的,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六條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設主證、副證(式樣見附件2)。主 證註明許可證編號、企業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住所、法定代表人、生產經營範圍、生產經營方式、有效區域、有效期至、發證機關、發證日期;副證註明生產 種子的作物種類、種子類別、品種名稱及審定編號、轉基因安全證書編號、生產地點、有效期至等。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加註許可信息代碼。

(一)許可證編號為“G(農)農種許字(xxxx)第xxxx號”,第二個括號內為首次發證時的年號,“第xxxx號”為四位順序號;

(二)生產經營方式按生產、加工、包裝、批發、零售填寫;

(三)生產地點為種子生產所在地,標註至縣級行政區域。

第七條 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有效期為5年,同時不得超出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規定的有效期限。

在有效期內變更主證、副證載明事項的,應當按照原申請程序辦理變更手續,並提供相應證明材料。

許可證期滿後繼續從事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的,企業應當在期滿六個月前重新提出申請。

第八條 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的其他事項,按照《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條 本規定自2016年10月18日起施行。農業部2011年9月6日公布、2015年4月29日修訂的《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規定》(農業部第1643號公告)同時廢止。

本規定施行之日前已取得的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有效期不變,有效期在本規定公布之日至2016年12月31日屆滿的企業,其原有轉基因棉花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有效期自動延展至2016年12月31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710

農業部通報“轉基因檢測中心造假”:有違規行為,限期整改

據農業部網站22日消息,農業部近期對“轉基因檢測中心造假”事件進行調查,對舉報的問題進行逐一核實,通報結果顯示,在“大規模‘趕作業式’的檔案造假”、“用實驗技能不熟練的研究生頂替進行檢測以及研究生簽訂虛假勞動合同”、“對外推脫檢測委托以及私下出具虛假報告”等問題上均有違規行為。

農業部已決定暫停該中心工作,限期6個月進行整改,整改不到位,將撤銷機構並收回審查認可證書及印章。同時,農業部已責成中國農業科學院依規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農業部網站截圖

通報全文:

9月1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肄業博士研究生魏景亮在“知乎網”實名舉報“國家轉基因檢測中心造假”。對此,農業部高度重視,9月20日上午派出聯合調查組,對舉報的問題進行了逐一調查核實,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關於“國家轉基因檢測中心”,其準確名稱是“農業部轉基因動物及飼料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建設。該中心系農業部認定的部級轉基因檢測機構,承擔轉基因動物及飼料環境安全檢驗檢測工作。

關於“大規模‘趕作業式’的檔案造假”問題。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農業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機構管理辦法》,我局組織專家組於2015年7月20日至22日對“農業部轉基因動物及飼料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進行了資質複評審。經調查組核查,為接受複評審工作,該中心於2015年5月至7月突擊補充了檢測練兵、能力比對、材料領取、儀器使用、人員培訓、內審會議記錄等檔案材料,違反了檢測中心檔案管理有關規定。

關於“用實驗技能不熟練的研究生頂替進行檢測以及研究生簽訂虛假勞動合同”問題。經調查組核查,2015年複評審期間,有4名在讀研究生被該中心聘為檢測員、檔案員,聘用合同甲方為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而印章是農業部轉基因動物及飼料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另外,複評審現場考核時,部分檢測任務由在讀研究生頂替檢測員開展檢測試驗。以上均違反了檢測中心人員管理的有關規定。

關於“對外推脫檢測委托以及私下出具虛假報告”問題。經調查組核查,該中心僅在2011年12月接受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委托的2項試驗檢測任務,按照專家論證的檢測方案開展了室內和室外檢測工作,並於2015年10月出具了相關報告,有檢測過程和檢測數據等原始記錄,不存在檢測工作和檢測數據造假問題,但未將原始記錄等材料交檔案管理員歸檔。該中心至今未出具過已獲安全證書轉基因產品的檢測報告。

鑒於該中心在機構資質複評審準備工作期間,在材料準備、檔案整理、人員聘用等方面存在違規行為,依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辦法》《農業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機構管理辦法》等規定,農業部已決定暫停該中心工作,限期6個月進行整改,整改不到位,將撤銷機構並收回審查認可證書及印章。同時,農業部已責成中國農業科學院依規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

2016年9月22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98

缺錢、缺人、產業化程度低 中美轉基因科研實力差距大

轉基因重大產品產業化,是“十三五”期間中國要推進的工作之一。但從橫向對比來看,中國的科研實力跟國外仍然存在相當差距。

日前,在全國媒體記者轉基因報道研修班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轉基因重大專項”總工程師萬建民稱,當前,中國在轉基因原始創新能力、研究能力處於第一方隊相對偏後的位置,可能超越了日本,接近歐盟,但是跟美國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以1980-2014年批準轉基因專利數為例,美國以6023項位列第一,占全部授權專利的44.0%,中國為2812項(20.5%)位居第二,但是數量明顯少於美國。不過,跟為列第三的日本(10.5%)已經存在較為明顯的領先優勢。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所研究員黃大昉提到,我國轉基因水稻、玉米、棉花這些作物上,水稻和玉米的抗蟲性狀等方面的轉基因研發和產業化的準備上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他認為,這是可以和跨國公司相抗衡的。但是也應該承認,我國的整體水平跟美國存在差距,特別是在產業化的推進上,中國是滯後的。

在產業化方面,中國存在的不足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資金投入的不足。

農業生物領域科學家張世平稱,跟國際跨國公司相比,中國的劣勢很明顯。因為他們起步很早,前幾年的專利都壟斷在前六家跨國公司手中,而且他們的科研資金、人才投入非常充足。還有,跨國企業長期在全球各國布局。

以先正達為例,公司每天的預算都有2000萬,在科研的長期積累和資金支持方面,中國肯定處於劣勢。因為中國的轉基因重大專項中央政府投入只有100多億,而且是13年的總預算,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套只有200多億。頂多是先正達這一家公司一千天的預算。

二是知識產權保護起步較晚,專利申請方面的人才奇缺。

萬建民稱,過去所有的育種專家都希望把培育的品種或者基因無償提供出來,認為這是對社會的貢獻。如今來看,假如沒有知識產權保護,那麽重大的成果就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因此必須由市場機制來推動這些成果的使用。這就使得科學家的知識產權的意識越來越強。

令人遺憾的是,在跟國際接軌的同時,外國會以知識產權保護對中國施壓。

當前,中國在國際上受保護的專利數量並不多。而且中國的專利水平保護低,範圍小。不過,同樣的專利,如果讓專業人士來申請的話,專利所覆蓋的範圍會更廣,這樣讓其它人侵犯專利的範圍就更小。正是因為這方面的人才缺乏,導致我國申請的時候往往只申請一方面,很多方面都丟了。

萬建民提到,國外跨國公司的法規部門都有大量的專家從事轉基因產業化方面的法規研究。目前的人才引進政策中,沒有將這方面的人才納入。

三是生物育種產業化程度低。

跟國外研發體系以企業為主體不同的是,中國目前主要的研究力量集中在大學和科研院所,但是他們的研究成果與市場需求是脫節的。萬建民提到,這些科學家不是以盈利為目的進行研究,是以個人的貢獻來考慮的,對市場需求的了解跟公司相比存在差距。

林祥明更是直言,科學家不能太任性,不能過分按照個人興趣去做科研。他認為,如果在市場中沒有產生價值,即使很多東西處於領先,但是並沒有意義。以目前已經頒發安全證書的7種作物為例,除了4個證書尚在有效以外,其中有3個已經作廢了,在實踐過程中也沒有商業化。

盡管存在不足,但是中國本土企業也有自身的優勢。

張世平認為,跨國企業涉及的研究領域很廣泛,但是國內企業可以將研究方向收窄。同時,開發出針對本土市場、環境的產品。比如,在中國,亞洲玉米、東方黏蟲是對國產玉米危害較大的蟲害。那麽國內企業開發出對應產品,將會很快占有市場,而且還能擁有相應專利。此外,國內成本較低也是優勢之一。

在未來轉基因技術產業化的過程中,萬建民認為,阻力首先來源於產品本身,即是否有好的產品,能夠打敗國外、能夠打敗傳統的產品,其次才是社會能不能接受,再然後才是國家對轉基因采取的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105

“是管理混亂,不屬於造假” 農科院轉基因檢測中心“造假”調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9801

2005年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就曾生產出能產人奶的轉基因老鼠。但在中國,轉基因動物研究進展緩慢,相關檢測中心也處於空轉。(視覺中國/圖)

一直沒有接到國家級的檢測任務,也沒有對外出具過檢測報告,魏景亮認為自己所在的機構就是“空殼中心”。

“舉報關於實驗室規範的大部分問題都是事實,但檢測技術沒有問題,主要是管理混亂,不屬於造假。”

一家農業部下屬的轉基因檢測中心被舉報了,舉報者是中心的博士肄業生。

2016年9月18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下稱“農科院畜牧所”)肄業的魏景亮在網上實名舉報,稱為了“應付”2015年國家檢查,農科院畜牧所里的轉基因檢測中心大量造假。

“轉基因”“造假”“國家檢測中心”……文章一發布,立刻引發輿論潮水般關註。9月1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聲明稱,農業部聯合調查組將進駐農科院畜牧所開展核查。

接近調查組的專家林智透露,農業部對該事件極為重視,由負責監管轉基因安全的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官員帶隊,加上之前的評審專家和技術專家全程調查。

農業部調查組已經進駐。9月20日早上9時,行政樓二樓最里面的會議室,大門緊閉,首輪調查座談從早上九點開始一直持續到下午近三點。出入會議室的人員神色焦慮。中心的一位女工作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們已進入緊急預案狀態。這幾天,媒體一直不停地給他們打電話。

“調查組已經來了,相應的程序都在進行。”該單位一位副所長說,“我們和農業部的專家目前都不接受采訪。”

林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天會後初步結論是,“舉報關於實驗室規範的大部分問題都是事實,但檢測技術沒有問題,主要是管理混亂,不屬於造假。”

截稿前,最新的獨家消息是,農業部已經決定,接下來將會讓全國42家中心都進行自查,並合並一些檢測中心。如果之後巡查再出現問題,就撤銷中心資質。

舉報

舉報人魏景亮,本是農科院畜牧所動物遺傳育種專業2012級碩士研究生,2014年轉為碩博連讀,博士方向是動物基因工程,導師為李奎教授。

而李奎所在的實驗室同時為農業部轉基因動物及飼料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下稱“檢測中心”),該中心掛靠農科院畜牧所,李奎為中心常務副主任。2016年6月李奎當選為國家轉基因安全委員會委員。

魏景亮的舉報始於5月17日。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口頭舉報該事後,相關領導對舉報所涉及問題,態度反複。

兩個月後,有媒體記者幫他反饋到農業部,農業部回答已經上報領導。因為遲遲未等到處理結果,他決定公開舉報。

現在看來,退學是魏景亮與李奎師生關系的轉折。

由於從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長時間不在學校,曠課太多,2016年3月份魏景亮被勒令退學。在舉報信中,魏表示,“正值我心情低落,在外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與家人意見矛盾的時候,這樣的消息令我非常詫異。”

但農科院畜牧所相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魏是主動退學的,第一封退學申請將自己寫得極為“卑微”,導師李奎還幫他修改,為了留在檔案里“不那麽難看”。

魏承認是主動退學,但認為,“造假事件是我對學術失去興趣的主要原因”。

農科院畜牧所相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魏景亮並非在外做誌願者,而是自己成立了公司。工商資料顯示,魏和其他兩人在2015年11月30日成立了“北京凝時凍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魏的出資額為32萬。而這家公司主營業務,正是“人體冷凍誌願者活動”。

但魏景亮對此的回應是,“公司是我們做人體冷凍的誌願者一起註冊的,沒有實際運行過也沒有出過錢。註冊資金是認繳,不是實繳。”

2016年9月15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豐臺分局公告,132家涉嫌提交虛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隱瞞重要事實、取得公司(企業)登記,且於2016年6月20日被立案調查的企業,北京凝時凍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赫然在內。

“現在他(魏)已是瘋狂狀態。”對於魏的舉報,農科院畜牧所顯然沒料到會造成這麽大的影響。一位所員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近半年所里一直在調查處理此事。

但沒人願談論細節。這位員工表示,農科院畜牧所已經準備了詳細的過程說明材料,等調查組結果出來後會第一時間對外公布。該員工強調,這事關單位的“臉面”和“榮譽”,他們比任何人都著急。

魏景亮對檢測中心造假情況最重要的指控有四點:“大規模的‘趕作業’式的檔案造假”“人員的冒名頂替和制作虛假勞動合同”“任用實驗技能不熟練的碩士研究生進行檢測”“對外推脫檢測委托,同時有可能私下開出虛假報告”。

他還用表格列出了37個各項虛假檢測——這些實驗記錄是巡查組評估資質的重要因素,“那些實驗實際都是沒有發生過,但是為了應付國家檢查,就假裝它發生了”。但他也說,這些實驗都只是對內的,包括新人員培訓、新舊技術對比等。

在舉報材料中,魏景亮稱“偽造”發生於2015年6月。由於三年一度的中心檔案檢查將在7月進行,李奎動員大家在一個月內“趕工”補齊所有檔案,需要補齊的檔案包括對環境的記錄,儀器檢查校準,標準物質和所用試劑的使用記錄,按年度進行的監督員監督工作記錄等。

而此前的5月,魏景亮已被導師安排為中心的“檔案員”一職,負責所有檔案的制作和管理。

“導師李奎在未經我同意的情況下便與其他幾個老師開會決定由我擔任轉基因檢測中心的檔案員一職。”魏景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會後,他私下向導師指出該行為不妥,不願繼續擔任這樣的工作。但導師以“國家戰略需要我們這樣的空殼轉基因檢測中心作為技術儲備”“不能臨時更換工作人員”為由沒有接受。

此後近兩個月內,魏景亮與所里老師配合,補齊了從2012年到2015年三年來缺失的全部檔案。

2015年7月20至22日,檢測中心順利通過國家“2+1”現場複評審。

“不運作”的檢測中心

因為一直沒有接到國家級的檢測任務,也沒有對外出具過檢測報告,魏景亮認為自己所在的機構就是“空殼中心”。

但他表示,“我不希望輿論把這件事和轉基因技術放在一起炒作,這件事也和目前市場上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無關。”

在魏景亮提交舉報材料後,中國農科院研究生院已介入調查,農科院畜牧所領導也多次找魏景亮談話,但兩方在對中心編造檔案一事的性質認定上存在分歧。

魏景亮認為屬於“大規模造假”,而所里領導則強調“這和數據造假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們該做的工作都做了,只不過沒有專門的工作場所(檢測工作),所以後來集中補了記錄”。

業內人士解釋,這或與中心想維持資質有關。

掛靠農科院畜牧所的檢測中心,主要開展轉基因動物和飼料的成分檢測、轉基因飼料的飼用安全評價及轉基因動物環境安全評價工作。知情人士透露,檢測中心實際上一直沒有對外,等於空轉。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除了農業部的委托,該中心一直沒接過外面的業務,因此“造的材料不是委托檢測項目,而是內部檢測練兵”。

在魏景亮提供的與實驗室質量負責人崔文濤對話的錄音中,崔對此的解釋是,實驗室的條件有限、人員有限。外面不是沒有(活),但他們不敢、不想接外面的活。因為一來項目,就得把實驗室一封(做不了其他科研),劃不來。其次,萬一有交叉感染,怎麽辦?

但對此,魏景亮有自己的質疑,“檢測中心至今沒出過市場上轉基因產品的檢測報告,這本身也是不合理的,一開始買儀器買設備,做三年一次的這種檢查,每年的能力驗證,整個花費也不少,但為什麽從來不用?自己知道水平不行,為了防止出錯,檢測中心基本上避免接活,其實檢測能力值得懷疑。”

對此,轉基因安全資深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羅雲波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全國轉基因生物安全機構測試清單有42家機構,由於目前中國還沒有任何轉基因動物產品獲批,也沒有產業化。雖然美國2015年底批準了轉基因鮭魚上市,但並未出口到中國。因此,包括農科院畜牧所在內的轉基因動物檢測中心並沒有真正運作起來,長期不運作,也就可能出現不管理的現象。

“這兩年農業部並沒有審批新的轉基因作物的生產、上市,故意去做這個假,有必要嗎?說白了就是管理不規範。”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陳曉亞說。

不運行並不能躲掉上級部門的監管。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生產的單位,應當接受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每兩到三年會對這類機構進行評審,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考核、機構審查認可和實驗室資質認定。如果巡查合格,才會給該機構頒發檢測能力認證證書。

而巡查內容,就包含轉基因檢測中心日常工作中需要的所有過程性檔案,包括所有質量控制需要的對環境的記錄,儀器檢查校準,標準物質和所用試劑的使用記錄,按年度進行的監督員監督工作記錄等。

魏景亮指控,42家有資質的轉基因檢測中心中,大多數都是有科研任務的平時要用的實驗室,這樣實驗室平時要做日常的科研,轉基因檢測要用到的這些儀器實際上也都是日常科研必備的儀器。所以在沒有活的時候,這些實驗室都是做其它科研。只有在國家下了任務時它才變成一個檢測中心,並不是全職在做轉基因檢測。

但羅雲波對這種說法表示懷疑。在他所在的中國農業大學,檢測中心和常規實驗室都有兩套設備人員,並有相當嚴格的管理規程。“這類檢測中心本身是不能做科研的,因為設備都是劑量認證校準過的,出具的數據是有法律意義的,不做檢測不能使用。”

“如果把這些檢測機構獨立出去就沒有問題了,但是買儀器、配工作人員需要一大筆經費,所以它本質上涉及國家科研投入、科研體制的問題。”有業內人士評論。

多少實驗室還在空轉?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發現,這42家機構中,大部分都為轉基因環境安全和產品成分檢測,只有兩家屬於轉基因食用安全檢測。具體到對象上,涉及轉基因動物的只有兩三家。

這和轉基因動物研究及產業化緩慢有關。2000年時申請的這批實驗室,農業部和專家組並未料到轉基因動物發展如此緩慢。所以,在出現符合條件的申請單位時,大多審核通過、批準成立。

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這些“空殼”機構不接業務有一定普遍性,但不接業務也沒有質量控制的文件就會對考核有影響。所以,“沒任務”的檢測中心為了保住現有資質,必須證明有能力承擔檢測且實驗室規範,而具體方法就是“編造檔案”。

魏景亮發現,在人員檔案中,有一些早已離開實驗室的博士後、博士,依然承擔著“檢測員”的身份。於是在檢查過程中需要實際實驗操作時,實驗室便找幾名碩士生,冒名這些人的身份進行實驗操作。

以上種種問題,魏景亮推測,巡查專家應該是看出了問題,因為他們也提出過具體的整改意見,比如記錄不完全等問題。但最終還是頒發了資質認定證書。

在9月20日農業部調查組會議上,一位曾參與巡查的專家側面證實了這一點。他回憶,當時確實看出問題了,但沒有想到這麽嚴重,現在感覺是“被騙過去了”。

“只要稍微認真一些就能檢查出來,很多東西都是雷同的。但很多專家都對這樣的檔案記錄問題不以為然,一般只是整改、扣分,但不會摘牌。”一位曾是轉基因項目巡查組成員的專家說。

這和整個行業對檢測中心管理的態度有關:大家都看中“盲樣檢測”結果,而忽視實驗室操作規範,以為只要是不影響檢測結果和質量的因素,都無傷大雅。而調查組專家也證明,檢測中心在現場能力測驗中過關,技術沒有問題。

“為什麽李奎有底氣?因為他們檢測手段和水平沒有問題。”林智說。

不過,魏景亮稱,檢測中心所存在的造假,本身沒有直接的現實後果。

“主要是對實驗室資質的弄虛作假,這些報告不會流通到市場上來,也不涉及市場上轉基因產品的檢測。”但他擔心的是,檢測中心不做,其他實驗室會做,會流入市場,如果這個虛假報告是普遍現象也很危險。

“如果檢測機構進入到正常運轉,是不可能通過趕制檔案來應付檢查的。”農業部農產品及轉基因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常務副主任王強認為,趕作業式的情況會有,有些機構在剛開始時,沒有記錄習慣,平時再有一些疏忽,到了快檢查時,只能補充趕制,但這種情況決不允許。

他解釋,檔案記錄跟每個人都有關系,只要這個樣品正式進入了檢測體系,那麽從開始接收樣品到最後報告出來所有的工作都要記下來,什麽時候做就要什麽時候記錄,正規機構都會另設一個專門的檔案員來管理檔案。

但也有人表示,要完整執行整個實驗室體系,非常消耗人力物力,很多細節並無必要記錄。

譬如,一次性試劑都是即用即配即丟,但要求是要記錄各種試劑配了什麽、配了多少,試劑瓶上還要標註好什麽時間配置,什麽時間過期。配個試劑可能只要十秒鐘,用一下五秒鐘,但記錄要寫三分鐘。

“實驗室體系實際上是被濫用了,而濫用的結果就是審核不嚴,造假成風,各個實驗室都這麽幹,審核組的人也知道大家都這麽幹,所以一般來說重點抓的都是體系中的關鍵點,至於很多不痛不癢的記錄根本沒人去關註。”一位知情者評論說。

“這件事給各類檢測機構都上了一課,平時不能疏於管理,更不能憑空捏造,特別是一些小中心,要引以為戒。”羅雲波說,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目的是控制實驗室質量,犯了錯能有據可查。從客觀上看,魏景亮的舉報對整個行業都是一種拷問:有多少中心在空轉?又有多少沒有保存下來的必要?

“請找我們領導,我沒有什麽要說的話,謝謝。”魏景亮的導師、中國農科院教授李奎回複南方周末記者稱。

而南方周末記者與農科院畜牧所相關人員聯系,其副所長、轉基因檢測中心主任文傑在聽到陳述之後便掛了電話,此後再未接聽。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智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34

轉基因檢測中心未查實數據“造假” 專家稱成立有必要

從18日魏景亮的實名舉報,到19日農業部派出聯合調查組入駐,核實調查舉報問題,再到22日農業部官方發布通報調查結果。針對這一事件,官方用4天時間調查來回應社會關切,平息“躺槍”的轉基因輿論。

這在過去難以想象的。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黃大昉稱,應該肯定農業部這次的工作是及時的,跟以前的工作作風是不一樣的。

不過,在這4天時間里,舉報者的身份被反轉人士利用,盡管舉報者言之鑿鑿稱“自己支持轉基因技術,舉報僅針對轉基因檢測中的程序造假問題”,卻阻擋不了反轉人士試圖再次將轉基因安全管理的程序問題與轉基因的安全性混淆的努力。當然,舉報的背後也折射出轉基因無法產業化所導致的大量轉基因檢測實驗室閑置的問題。

農業部查實有轉基因中心管理不規範但非“造假”

日前,官方公布的通報公布的調查結果稱,魏所舉報的轉基因檢測中心存在違反檢測中心檔案管理和人員管理規定的行為,“有檢測過程和檢測數據等原始記錄,不存在檢測工作和檢測數據造假問題,但未將原始記錄等材料交檔案管理員歸檔。”

業內對此評價僅為“管理方面的不規範”,而非“造假”。

需要說明的是,轉基因檢測實驗室與轉基因安全性評估機構完全是兩回事。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生物學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姜韜解釋說,轉基因檢測實驗室是進行某種農作物或者家畜是否轉基因的定性和定量測定的。給出的結論是否轉基因和含有多少特定的轉基因成分,結論不涉及安全性。

至於一個完整的轉基因作物安全評估所需的全部實驗,他解釋說,這是任何一個實驗室都不能夠全部做到,因為安全評估要進行的項目非常多,有動物食用安全性、目的基因產物毒理學實驗、環境微生物影響實驗,環境動物影響實驗(比如對環境中的魚類,爬行類,哺乳類動物的影響,有的要做10種動物)等。

姜韜提到,從操作層面上講,學術目標的不同、學術利益的差異,都是對轉基因安全性的最大保障。比如檢測機構,就學術目標而言,會以更加專業敏感甚至求疵的態度關註轉基因安全性。具體來說,如果測定結果是陰性,表明轉基因沒問題,有工作價值,但沒有學術價值。如果測定結果是陽性的話,表明轉基因安全性可能有問題,那從學術層面來講,意義將相當重大。自然不會有科學家願意放過這一機會的。而這更是轉基因安全性保障的一個重要機制。

轉基因技術意外“躺槍”

至於轉基因這次“躺槍”的原因,黃大昉認為,輿論中的反對聲音仍然是將轉基因安全管理的程序與轉基因的安全性這兩個概念給混淆了。他說,“一定要警惕偷換概念這種情況,否則會對老百姓造成更大的誤導。”之所以這次仍然會被誤導帶往轉基因的方向,是由於長期以來輿論積累的結果。最初民眾對轉基因不了解,有懷疑,這都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後來被人利用,將轉基因妖魔化,無限的誇大。

對此,他說,其實我並不贊成簡單的將人群分為“挺轉”、“反轉”。那些對轉基因有看法的公眾,大部分是出於不了解,不能簡單的將這部分人群由於不了解而生出質疑就將他們視為“反轉”。對於這部分人群,需要進行反複解釋,也許他們才會慢慢明白過來。不過,也確實存在一部分反對轉基因在中國發展的勢力,他們不擇手段,包括制造謠言。

面對當前轉基因現狀,黃大昉認為,絕不是依靠一時的宣傳、領導的表態就能夠解決的,可能還需要想當長的時間。但越是這種情況,越需要站在國家戰略層面,在加強監管、改進工作、加強科普宣傳的同時,積極推動產業化。農業部的態度需要明朗,不能夠含糊、躲閃,更不能因為有反對意見就停滯不前。

專家認為成立轉基因檢測中心有必要

舉報涉及的檢測中心,掛靠在農科院畜牧所,主要開展轉基因動物和飼料的成分檢測、轉基因飼料的飼用安全評價及轉基因動物環境安全評價工作。不過,該中心卻存在長期“吃不飽”的情況,即不能滿負荷運轉進行檢測工作。

其中的原因,據《南方周末》報道,轉基因食品安全資深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羅雲波稱,由於目前中國還沒有任何轉基因動物產品獲批,也沒有產業化,雖然美國2015年底批準了轉基因鮭魚(三文魚)上市,但並未出口到中國。這導致包括農科院畜牧所在內的轉基因動物檢測中心並沒有真正運作起來,長期不運作,也就可能出現管理不規範的現象。

既然如此,這類“空轉”的檢測機構,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呢?

姜韜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表示,這不能用簡單一句話來說。因為轉基因檢測實驗室的設立和建設都是經過論證和審核,是跟轉基因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匹配的組成部分,其主要依據是對轉基因產業化進程的預期。正是由於近年來轉基因產業化進程大大滯後,導致了近幾年轉基因檢測實驗室過剩,日常運行無轉基因材料可以檢測。

他說,如果轉基因實現了產業化,同時立法表明要對轉基因進行標識,將會帶來日常食品的轉基因標識檢測工作量,同時按目前一部分反對人士的做法,即使政府一再表明經過安全評估允許上市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全國可能出現的人為轉基因糾紛或官司,怕是40來個轉基因檢測實驗室也招架不過來。

姜韜認為,轉基因檢測實驗室的數量不僅跟以前預期的產業化速度和規模,而且跟轉基因標識立法以後的社會反應密切相關,而後者是很大的不確定因素。不過,在他看來,轉基因檢測和轉基因標識都跟安全性保障沒有關系,目前的轉基因檢測是暫時的,未來公眾一定不再在意是否轉基因。因此特意設置轉基因檢測實驗室越少越好。最經濟的辦法是不單獨設置,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實驗室和人員,全面節省社會成本。

黃大昉也對本報表示,成立檢測中心是必要的,不能出現等到轉基因產業化已經向前推進,但是檢測中心跟不上的情況。同時,也不能因為可能出現的管理不規範的情況而否定檢測中心。而且,具體分析也可以發現,比如涉及轉基因植物的檢測,如果發現哪些地方混入轉基因作物或成分,檢測中心就會立刻派人前往檢測,他們的工作也是非常緊張忙碌的。

他說,“一旦發現情況,沒有權威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是不行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11

三亞等地將建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

據農業部網站消息,農業部近日發布《關於開展第一批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認定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指出,第一批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認定範圍界定為在海南省南部的三亞市、陵水縣、樂東縣開展農業轉基因作物試驗的現有育制種基地。

《通知》稱,為落實《農業部關於進一步加強轉基因作物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精神,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的可追溯管理,提高試驗基地的標準化、集約化和規模化水平,提升農業轉基因試驗的源頭監管能力,經研究,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將於近期開展第一批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認定工作。

一、認定範圍

第一批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認定範圍界定為在海南省南部的三亞市、陵水縣、樂東縣開展農業轉基因作物試驗的現有育制種基地。

二、申報條件

符合《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通用要求試驗基地》(農業部2406號公告-3-2016)要求,並具備以下條件。

(一)設施條件。符合監管部門要求的隔離距離,隔離距離內無所試驗轉基因植物的野生近緣種;具有可控制人畜出入的圍墻或永久性圍欄;具有工具間、倉儲間、工作間,必要時應具備網室、網罩、旱棚等附屬設施;具有專用的播種、收獲等機械設備和工具,非專用的機械設備和工具應有清潔設施;有控制人員和物品出入及防止轉基因生物意外帶出的設施;有24小時監控設施、氣象記錄的設施、排灌和排澇設施,生物的無害化處理、滅活或銷毀設施;試驗基地及其重要場所有明顯標示。

(二)組織管理。試驗基地的依托單位為中國境內的法人機構,並具有10年以上的土地使用權;設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小組,建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責任制;試驗基地負責人熟悉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規,具備3年以上轉基因研究或試驗經歷;根據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或試驗對象、規模和研究內容等配備試驗人員,試驗人員具備與崗位職責相適應的法律法規知識、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安全負責人的姓名和聯系方式張貼在醒目位置。

(三)制度建設。制定有人員和物品的出入授權與登記制度、試驗審查制度、材料引入與轉出制度、安全檢查制度、人員培訓制度、農業轉基因生物操作規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檔案管理制度等。

三、遴選程序

(一)材料申報。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的依托單位按要求編報《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認定申報書》。
 
(二)專家評審。農業部組織專家進行會議評審和現場評審。根據綜合評估結果,擬定第一批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名單。

(三)公布結果。在完成前述工作基礎上,公布農業轉基因生物試驗基地認定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23

陸金所2017香港IPO,估值500億美元;崔永元開公司賣非轉基因商品| 黑馬早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6/159629.shtml

陸金所2017香港IPO,估值500億美元;崔永元開公司賣非轉基因商品| 黑馬早報
常皓靖 常皓靖

陸金所2017香港IPO,估值500億美元;崔永元開公司賣非轉基因商品| 黑馬早報

網約車新政調試稿將落地,三星洗衣機召回不涉及中國

1. 崔永元開公司賣非轉基因商品,限三萬會員

近日,在蘇州舉辦的2016中國全零售大會上,崔永元以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著名主持人的身份,做了題為“打造消費者與商家的根本連接點”的分享。崔永元稱,他已進入零售業,將在3個城市為3萬會員提供非轉基因商品。

“起因是3年前同轉基因泛濫作鬥爭,我認為這是個責任和商機。”據主辦方提供的實錄,崔永元在講話中提及,今年他成立自己的食品公司,實行會員制。公司業務在3個城市,每個城市1萬名會員,“而且我這個人有潔癖,如果是我討厭的人,即使他有錢,我們公司里的商品也不一定賣給他。”此外,他還提到,公司每年要賣12個演講活動,請的是全世界最好的演講高手,“讓我的會員能一起進步。”

@人和地花木:很好,與其動嘴不如動手做,大部分人是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法里亞V:這鋪墊得也太大了吧

@強盛大國:中國應該有信得過的綠色食品商,崔永元是信得過的,會有市場的。

2. 格力回應:董明珠發飆是斷章取義,收購的確是為造車

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一事在業內外傳得沸沸揚揚,報道有正有負,可謂撲朔迷離。昨日(11月5日),格力電器相關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格力收購銀隆的確為造車,董明珠發飆和中小股東串通投否決票只是斷章取義,目前公司一切運營正常。

“我當時也在現場,董事長只是那麽隨口一說,但就被大家放大了,實際上,董事長本身說話很有底氣,她是想表達,自己是本著對公司負責任的態度來收購珠海銀隆的,用‘失控’二字有些太誇張了”。該相關人士表示。

@弓長化十:特別欣賞格力掌門人的這種風格!

@東吳小生不進京:董小姐已經對得起股東們了

3. 關於李明遠事件的三則新聞

➤李明遠辭職百度難畫句號:“巨額經濟往來”或引發股東訴訟

盡管百度稱李明遠是主動辭職,目前也似乎不涉及訴訟等司法介入。但法律界人士認為,若進一步信息披露表明,所謂“巨額經濟往來”還另有隱情,不排除有百度股東對百度董事會和高管問責,甚至在掌握進一步證據後,起訴百度涉嫌的商業欺詐行為。

➤原91無線CEO胡澤民否認與李明遠事件有關

原91無線CEO胡澤民表示,李明遠事件中與其有巨額經濟往來的“被收購公司”並不是91無線。真實情況是,百度在確定收購91後,李明遠才被告知。

“當時阿里也對91拋出橄欖枝,最後阿里給18.6億美金,百度給19億美金另加一個董事席位。所以我們完全不用那麽low的招數。”胡澤民表示。

➤酷派CEO劉江峰:若非集體尋租,百度體系難出紕漏

針對李明遠事件,酷派CEO劉江峰在朋友圈發表了對事件的看法。按照劉江峰的說法,李明遠才華橫溢,但是膽子小並非是利用百度體系為自己謀利之人,除非集體尋租。

@ZD清風徐來:感覺還是得法律介入調查才能還原事件真像了,怎麽說大家很難相信啥了

@真是九色鹿:捧你的時候給你封神,也可以踩你成渣

4. 關於三星的兩則新聞

➤上海首起三星Note7爆炸索賠案將開審

日前,上海消費者姚先生因使用的Note7手機爆炸,向金山區法院遞交訴狀,要求三星及銷售商退一賠三,這也是上海首起因Note7手機爆炸而訴至法院的案件。金山區法院已受理該案,並將擇日審理。

➤三星稱北美洗衣機召回不影響中國市場

11月4日夜間,三星電子宣布對2011年3月至今生產的約280萬臺特定型號波輪洗衣機進行主動召回。昨日(11月5日)下午,三星電子(中國)發表官方聲明,此次在美召回的波輪洗衣機沒有在中國市場銷售,中國市場不受影響。

@麗江洛洛:當初note7也是這麽說的。

@佳百勝:相同套路

@現貨投資K線狙擊手:禍不單行啊

5. 滴滴重回高補貼時代 北京網約車新政調試稿即將落地

北京市交通委相關人士處表示,《北京市交通委發布網約車細則》目前已經完成意見的征集和修改,調試基本完成,正式版將在之後對外界公布。業內人士分析,網約車政策能讓滴滴和優步重啟補貼模式,看來新政對滴滴和優步的沖擊是最明顯的。

@海歌島:表示貴的不要不要的,有時候比出租還高

6. 鄭州網約車管理細則發布 司機需取得網約車駕駛證

昨日(11月5日),鄭州市網約車管理細則征求意見稿發布。根據該細則,網約車司機需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且要獲得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頒發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方可運營。

@貝克漢漢:共享經濟?其實這又是一個出租車公司了

@Mr_安康95:絞盡腦汁收費!

7. 陸金所確定2017香港IPO ,5年神奇造富3000億

平安集團旗下的互聯網金融旗艦-陸金所已正式啟動香港上市工作,參與陸金所控股IPO的四家投行:花旗集團、美銀美林、摩根士丹利、中信證券已經進駐陸金所展開上市前的盡調工作。

此外,公司意向上市時公開發行10%股份,融資50億美元,陸金所的上市估值不低於500億美元,將超越中國平安的總市值(約3000億元人民幣)。

@華道數據: 巨頭要變大巨頭了嗎?

8. 多名"公益主播"被指做公益造假:拍完錢就收回

在某直播平臺上,一場互相揭秘的“公益造假”風波正在蔓延。據悉,在四川涼山布拖縣一帶,穿著簡樸的村民成為線上直播的主角。在直播中,他們得到食物、水果、衣服等物資,還有一沓沓分量不小的“百元鈔”,視頻中的“誌願者”體貼入微。不過,暖心一幕隨著直播結束而結束,“他們拍完就走,錢和東西也都拿走了。”

@喝碗心靈砒霜:我認為大家還是就事論事,不要職業黑!個別人行為!

@pzpzpx:做好事是為了漲粉?除了惡心還有什麽好說的

9. 喬布斯拍板的蘋果太空船總部曝光 可容納1.2萬名員工

最近,兩位紀錄片導演Matthew Roberts和Duncan Sinfeld公布了他們分別通過無人機拍攝的蘋果“太空船”新總部建設的最新進展。在新公布的這段視頻中,占地10萬平方英尺的新總部員工健身中心及研發中心主樓建設進度很快,尤其是研發中心主樓,從外表看上去好像已經完工了。

@北樹:五角大樓即視感

崔永元 網約車 李明遠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617

學者反駁《紐約時報》質疑,稱轉基因是農藥最安全替代

《紐約時報》最近曾刊登過一篇文章,質疑轉基因作物是否真正帶來了好處。文章的主要結論是,轉基因作物既沒有增產優勢也沒有減少農藥使用。

日前,在“農業生物技術專家與媒體對話圓桌會”上,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胡瑞法反駁稱,事實並非如此。農藥的施用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絕大多數農民不可能不施用農藥,而生物技術是替代農藥最安全、最有效的技術。

農藥的過量施用

據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2014年,全國每年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面積均為農作物播種面積的3倍或接近3倍。而每年農民防治病蟲害所挽回的糧食產量損失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比例高達16%-20%。

胡瑞法稱,以2014年為例,農藥為農業挽回的損失為1億噸,這相當於國家糧食總產量的17%。如果中國進口這些糧食的話,可能就會買空世界的糧食市場。所以,農藥的施用有效地保障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此外,根據他與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等合作的對農民長期跟蹤調查,農民認為,如果不打農藥防治病蟲害,棉花將減產90%以上,水稻將會減產66.8%。甚至有大概三分之一的農民認為水稻會絕收。

對於農民施用的農藥,胡瑞法跟他的團隊對廣東、江西和河北三省六縣224個農戶,從2012年到2014年三年來農藥的施用情況進行記載觀察,發現不同地區農民所施用的農藥差別非常大,這六個縣的農民共施用了189種農藥。

在這些農藥中,按照成分來分,高毒、高殘留的有機磷、有機硫類農藥超過農藥總用量的一半以上。按照種類來分,除草劑用量中,草甘膦(目前抗除草劑主要轉基因性狀)和其它除草劑各占一半,可用來防治鱗翅目害蟲的農藥(與轉Bt基因抗蟲作物作用相同)占殺蟲劑總量的89%。

根據中國農業發展報告(2013年)數據顯示,農藥不論是總用量,還是單位面積用量,都是快速增長的。胡瑞法團隊對調查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發現,從總量上來講,農民過量施用了農藥。其中,棉花過量施用了180%,水稻過量施用了133%,玉米過量施用了21%。

為了尋找使農民減少農藥施用量,提高農藥施用效率的可能性,團隊對項目點農民進行了幹預試驗,即通過充分的技術培訓,使農民減少農藥的施用。但胡瑞法稱,農民過量施用農藥的行為未能改變。

農藥施用影響農民健康

經過長期跟蹤調查發現,農藥施用無論是長期效果或者短期效果均顯著地影響了農民的身體健康。

胡瑞法跟他的團隊通過與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解放軍301醫院等單位合作,從南到北分別選擇農藥施用較多、一般和較少的三個省(廣東、江西和河北),每個省隨機選擇2個縣,每個縣隨機選擇2個村,每個村隨機選擇20個農戶作為樣本,共計6個縣12個村240戶農民連續多年的農藥施用情況及其身體健康情況的監測與檢查。

此外,還包括對河北、山東、河南、安徽等省12個縣,1999年以來連續多年農民種植抗蟲棉投入產出情況的跟蹤調查,以及對湖北、福建兩個省4個縣承擔轉基因水稻生產試驗試點村三年,農民水稻生產情況的跟蹤調查,研究農民的農藥施用行為、健康影響及其與轉基因技術發展的關系。

研究發現,使用農藥顯著影響農民健康。胡瑞法稱,多施用農藥的農民身體比少施用的農民身體差,多項指標異常。而打農藥對農民的神經系統損壞是很難恢複的,此外,不同類型的農藥對農民的健康影響不一。在對農民神經系統有顯著影響的農藥中,以有機磷的影響最大。

值得關註的是,與轉基因作物有關的農藥對農民健康的影響程度也是不一樣的。將農藥分成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三種類型。與目前國際上批準上市的轉基因作物性狀對應,除草劑分為與轉基因抗除草劑作物配套的草甘膦和其他非草甘膦除草劑;殺蟲劑分為可以防治鱗翅目害蟲的化學殺蟲劑、其他化學殺蟲劑和生物農藥。

研究發現,防治鱗翅目類化學農藥、其他非草甘膦類除草劑和殺菌劑均對農民身體有顯著的負面影響,而草甘膦、生物類農藥和防治非鱗翅目害蟲類化學殺蟲劑對農民身體健康的影響不顯著。

此外,根據調查,轉基因抗蟲棉可以使農民減少施用10到13次農藥,是對農藥的最安全替代。胡瑞法表示,轉基因抗蟲作物顯著減少了農民的農藥施用量和勞動力投入,顯著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改善了農產品的質量。轉基因水稻可以使農藥減少80%,產量增加6%。

而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由於成本高、產量低,而不具有大面積推廣的可行性。

胡瑞法稱,有機農業到目前為止主要適應於蔬菜和水果,用於種植糧食作物非常少。與非有機農業相比,勞動力要增長100%—300%,肥料費用會增加100%—150%,當然農藥費用會減少90%—95%,但是產量要低20%—40%。

至於生態農業,適應的作物除了蔬菜和水果外,還有大田作物。以水稻為例,與非有機農業相比,勞動力會增加100%—300%,肥料費用會增加100%—150%,農藥費用會減少40%—60%,但是產量會低15%—30%。

他認為,在目前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及農村土地逐漸規模化經營的背景下,中國大面積推廣有機農業、生態農業是不現實的。更為重要的,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的大面積推廣將會加劇農產品進口的規模,從而引發更為嚴重的糧食安全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