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聚眾“吃轉基因玉米 多位學者呼籲加快產業化

給你一個轉基因玉米,你會吃嗎?

8月14日,在中國農大玉米試驗基地,基因農業網舉辦轉基因技術座談會,與會人員以自願吃轉基因抗蟲玉米的實踐行動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背書。針對可能出現的質疑,中國農科院研究員黃大昉回應從稱,“這並不違規。”他說,轉基因玉米尚未產業化種植,還不能夠上市,按照管理規定,只能進行銷毀等安全化處理。品嘗也是安全化處理的方式之一。

品嘗轉基因玉米的背後,在“挺轉”人士看來,這背後是轉基因主糧技術——哪怕是拿到國家批準的轉基因安全證書——無法產業化的尷尬。

同與不同

在對轉基因持消極態度的人士看來,需要官方或高級官員以“是否吃轉基因食物”來表明立場以及回應質疑。近年來,每年的全國兩會,來自媒體關於轉基因的提問從不缺席。這導致主管部門領導不得不以“我也吃轉基因食品”來表明態度。

座談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景瑞稱,全世界有將近28個國家生產轉基因作物,還有30多個國家進口轉基因產品,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每天都在跟轉基因食品接觸。他說,“我曾經在美國待了20多年,吃的玉米片都是轉基因玉米制成的,(至於安全性)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清楚。”

一位不願具名的生物科學工作者援引自身的例子稱,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出國以來,在國外一直吃轉基因食品。比如,在美國,75%以上的食物都含有轉基因成分,他一直在吃。該學者從事植物遺傳轉化工作近三十年。

對於試驗基地種植的轉基因玉米及非轉基因玉米的區別,中國農大教授賴錦盛解釋稱,兩個材料的遺傳背景,從常規育種上都一樣的。如果這個轉基因材料最終能夠被授權成“品種”,那麽它跟非轉基因品種的差別,就是轉基因玉米多了一個轉基因的性狀。

黃大昉補充說,目前基地展示的轉基因材料,盡管受體品種是已經生產應用的品種,但是現在這些轉基因材料尚未被正式審定為“品種”。這是由於現行的規定要求必須進行安全性評估獲得安全證書,這些材料才能成為正式的“品種”。

他說,在國外很多國家,受體品種是生產應用的品種,那麽再加一個抗蟲基因,對受體品種來說並沒有改變任何東西,就不需要再審定了。但是,我國現行的法規還需要進行審定。如果要加快產業化,就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拿到證書後怎麽辦?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及相應配套制度的規定,我國對轉基因生物實行嚴格的分級分階段安全評價制度。安全評價從實驗室研究階段就開始進行,再到田間小規模的中間試驗,再是大規模的環境釋放、生產性實驗、安全證書評估,共分五個階段。

對於前述基地展示的轉基因材料,戴景瑞稱,絕大多數都進入到最後一個環節——生產性實驗。生產性實驗如果沒有問題,就等著農業部頒發安全證書。

值得關註的是,中國此前曾批準三張轉基因主糧的安全證書。根據法規“一次申請安全證書的使用期限一般不超過五年”的規定,在2014年到期時曾引起熱議。不過,當年年底證書又獲得續簽,有效期從2014年12月11日到2019年12月11日。

三張轉基因主糧安全證書續期到2019年12月11日

需要說明的是,在獲得安全證書的五年中,一直未被允許商業化種植,雖然這次安全證書得以續簽,但是仍然只能試驗性種植。

至於獲得安全證書後不能推動轉基因產業化的原因,中國農科院研究員何康來解釋說,我國轉基因品種還要經過品種審定這一關,但是目前還沒有出臺有關轉基因作物品種審定的文件,所以三個品種雖然已經拿到了安全證書,但是也沒有辦法進行品種審定。沒有經過審定,按《種子法》規定就不能成為一個品種上市。所以,這也是一個障礙,需要推進解決。

那麽,有效期為什麽規定五年呢?

何康來解釋稱,以抗蟲品種為例,害蟲對這一品種的適應也需要長期觀測。如果蟲子出現抗性等情況,就需要有治理對策或者替換新的抗蟲基因。有效期是一個技術性問題,而非安全性問題。戴景瑞補充說,任何產品都有一個有效期,比如汽車駕駛證也得更換,這個很正常,不同的對象時間長短不一樣而已。

對於目前轉基因主糧產業化所面臨的困境,黃大昉提到,一是簡化有關程序,盡快批準安全證書;二是品種審定需要做一些調整,可否借鑒轉基因抗蟲棉,如果受體品種通過審定,那麽轉進去的基因經過各方面評估也沒問題,就不需要再審定,或者直接登記認定即可。當然,還要加強科普提高公眾的認知水平。

需要說明的是,已經有20年轉基因作物種植歷史的中國,近年來,對於轉基因主糧產業化應用方面,高層態度的傳達也漸趨明朗。

不論是決策層直接給出鮮明的產業化態度,還是給出明確按照“非食用→間接食用→食用”的轉基因食品推廣路線圖,首先發展非食用的經濟作物,其次是飼料作物、加工原料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後是口糧作物,以及明確的時間表。

前述生物科學工作者稱,轉基因技術是用於釋放生產力的,誰阻擋也阻擋不了,無非就是推遲幾年產業化而已。以玉米為例,之所以導致庫存積壓嚴重,不是生產太多,而是生產成本太高,下遊加工企業無法使用,而抗蟲的轉基因玉米,是從害蟲口中奪糧,能夠增加10%-20%的產量,這部分所降低的成本,正好可以抵消國內外玉米的價差,提高競爭力,解決玉米積壓的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