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鴻海郭台銘臥薪嘗膽 鐵皮屋內親自督軍跨海苦戰100天 紀實

2010-9-20  TWM




五月底到九月初,在這100天裡,郭台銘選擇獨居深圳龍華廠區鐵皮屋辦公室的簡陋套房,喘息、思索,或許也反省。

然後,他開始願意傾聽,不再輕易動怒。

接著,他把鴻海集團每年成長目標,一口氣打了對折。

鴻海的目標改變,郭台銘也改變了,關鍵100天之後,學會放慢、願意低頭的郭台銘,會帶領鴻海帝國走向何處?

製作人.楊紹華

撰 文‧黃智銘

八月,在鴻海誓師大會現場中,集團副總程天縱頗有感觸地說,經過跳樓事件,「我們都變了。」當時沒人料想得到,他所謂的「變」,會是如此的戲劇性。

「腰斬說」震撼市場

台灣電子產業面臨大挑戰

九月,郭台銘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拋出「成長腰斬說」,表示「鴻海集團未來每年的成長目標,將從三○%調降為一五%。」這個「變」,撼動市場!

在產業面,這則宣言似乎告示著電子代工產業走向末路;在投資面,一九九○年代以來股民習以為常的「電子主流結構」將面臨挑戰;進一步看,勞退基金目前直接、間接壓注在鴻海的資金將近千億元,郭台銘的「腰斬說」,立即牽動台灣五六○萬名勞工的退休金。

郭台銘怎麼了?他是變得喪氣,還是終於學會「以退為進」?問題的答案,要從過去一百天開始談起。

五月二十六日,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放下手邊工作,搭乘他的個人專機飛到深圳龍華進行危機處理,然而當天深夜,卻又發生一起跳樓事件。

一天之後,位在鴻海龍華總部的董事長辦公室裡,多了一間「總裁套房」,在台北擁有多棟豪宅的郭台銘,開始在這裡long stay,至今,一天都沒有回過台灣。

鴻 海高層透露,所謂「總裁套房」其實只是「在原來總裁辦公室的洗手間外面,另外隔出來的一個空間,裡面擺了一張床及簡易家具,其他什麼都沒有。」這一百多天 來,除了偶爾到各地巡視新廠進度,郭台銘起床後就在辦公室開始工作,餓了就叫人從員工餐廳打來飯菜,在超過十六小時的工作之後,他就睡在這鐵皮屋裡的小房 間。這一次危機處理的副組長程天縱說,辦公室是一棟鐵皮屋建築,每當下雨時,房間的屋頂還會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比起程天縱這些本來就派駐在中國的台幹 都配有自己的宿舍,郭台銘在龍華的生活,甚至連初級台幹都不如。」一位鴻海高層說。

不是軟弱 而是慢下來

「慢」以繪出鴻海未來藍圖只是,對於一位傷痕累累的拳手來說,擂台邊的角落即使簡陋,卻是唯一能夠讓他稍作喘息、冷靜思考下一回合如何作戰的珍貴空間。

九 月上旬,郭台銘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這位代工霸主沉潛百日之後的首次登場讓人意外。曾經批評自殺者軟弱的郭台銘,在專訪時承認:「鴻海錯了。」更令 人意外的宣言則是「成長腰斬」。這番談話,即使不用「認輸」、「示弱」等字眼來形容,但給外界的感覺仍然十分明確:郭台銘的霸氣不見了。

五月底到九月初,在這一百多天裡,獨居陋室的郭台銘究竟想了什麼?做了什麼?看見了什麼?是經過了怎樣的千迴百轉,讓不可一世的霸主,決定「退一步」?

大 概是在設立「總裁套房」的前後幾天,鴻海委託數名學者專家在龍華廠區內進行了一趟「民意調查」。類似的調查,早在八○年代後期龍華廠區剛剛成立時也曾做過 一次,當年的結論很明確,「在這裡工作的年輕人,只想一件事,賺錢!」鴻海內部透露,新一次調查的規模在數千人以上,而結果則與二十年前截然不同;年輕人 在這裡工作的理由,主要是希望累積都市工作經驗,至於賺錢,是其次。

內部人士觀察,這份報告,或許是郭台銘認真考慮「向現實環境低頭」的開始。「只要錢、不要臉,就能在這兒活下去。」老鴻海人曾經如此形容集團內的工作氣氛,但最近一段時間,在郭台銘的帶頭轉變之下,氣氛明顯不同了。

「抱 歉,過去幾年你跟我說的話,有些我沒聽進去。」一位鴻海高層清楚記得,七月間,郭台銘在一個偶然的場合,對他說了這樣一句話。過去的郭台銘,決不會講這樣 的話,顯然經歷這個事件,老郭變了!變得願意傾聽、反省自己、不再那麼殺氣騰騰。這位高層說:「老實說,很不習慣,以前我多半只有被他罵的份。」據這位高 層主管表示,這段時間,郭台銘召集會議的次數沒有變少,要求也沒有打折,但身段、用語明顯柔和許多,「不拍桌,不用幾近鄙視、羞辱的字眼罵人,也沒看到有 人被罰站了。」在他印象中,郭台銘最近在會議上說過最嚴厲的一句話是:「你做得還不夠好。」轉變不只如此,據他透露,以往開會時郭台銘只講目標,現在,會 講「如何達成」目標。兩者之別在於快慢,「他開始重視過程,願意給下屬進一步思考的空間;以前,他要衝,要大家跟著他衝,要立刻有答案,立即解決問題。」 在這位高層主管的解讀,與其說郭台銘是開始低頭、讓步,「不如說是他『變慢』了。現在,我可以和他談長達兩年的計畫,在以往,跟他談兩年,大概就是自己找 罵挨。」擴展市占以達高成長的類固醇

有侵蝕獲利的後遺症

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專訪時,郭台銘表示這段時間不打小白球,每天的運動是做伏地挺身,但據內部員工的觀察,除了伏地挺身之外,郭台銘在鐵皮屋內的運動,還有「瑜伽」。

「現在,如果雙腿打直,郭董是可以把手掌貼在地面的。」方寸之地、吐納之間,郭台銘修身養性,重新思考鴻海帝國的管理之道,或許,也看見了令他不得不低頭的產業現實。

才在去年股東會上喊出鴻海未來走「黃金十年」的郭台銘,在這次的專訪中意外下修鴻海集團成長目標,甚至不忘補上一句「一五%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有人直說這是喪氣話,有人認為是郭台銘心浮氣躁之下的口誤,但平心而論,「成長腰斬」的說法,絕對是基於產業現實。

其實從鴻海今年營收表現來看,剛出爐的八月營收二一四八億元,比起去年的同一期間成長了九八%,累計今年前八個月的營收已經達到一.三四兆元,也大幅成長近六二%,今年要達到三成的成長,對鴻海來說,根本是輕而易舉。

然 而,鴻海營收可以大幅跳躍,還是依靠著過去的成長方程式。首先是新產品的問世,這幾年大客戶蘋果扮演了鴻海救世主的角色,從iPhone開始,今年又推出 iPad與iPhone 4,讓負責代工的鴻海營收大增。另外,大舉購買SONY全球廠房,跨入液晶電視代工,也對鴻海營收有一定幫助。

只是,如果我們檢視半年報,卻發現了鴻海亮麗營收背後,隱藏了「美麗的哀愁」。雖然鴻海合併營收部分為新台幣一.二兆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四七%,但每股稅後純益(EPS)卻僅成長二二%,為三.六一元。

分析獲利成長不如營收成長的原因,除了持股七三%的富士康虧損拖累之外,毛利率下滑,是最具威脅的獲利殺手。

過去為了達成營收成長目標、維繫客戶關係,鴻海確實接了許多低毛利率、對獲利貢獻不大的訂單。搶單的動作有如武俠小說中的「七傷拳」一般,每次出招,都能傷敵,但卻也損及自身元氣。當戰場太大、敵人太多,不斷出招之下的累積結果,就是自己受害也深。

例如為了跨入筆電與電視的代工,鴻海低價競爭結果,陸續拿下包括蘋果、SONY、惠普與戴爾等大廠訂單,使得筆電代工大廠如廣達、仁寶半年報毛利率大降,讓仁寶總經理陳瑞聰法說會時,喊出「大家一起沉淪」的說法。

廣達直接與鴻海競爭蘋果、惠普等訂單,受傷最慘,第二季正好是去年殺價搶單的新機出貨,廣達第二季合併毛利率應聲跌破「保四」關卡,殺到三.四%,創下歷史新低水準。陳瑞聰雖然說仁寶沉淪比較慢,第二季合併毛利率也殺到只剩下四%,面臨毛利四%保衛戰。

筆電代工產業大沉淪,陳瑞聰直指沉淪的凶手就是鴻海。

鴻 海雖然是殺價戰的發動者,但是自己也難逃沉淪的命運。根據瑞銀證券分析師謝宗文的估算,鴻海獲利上最嚴重的問題就是來自毛利率下滑,上半年毛利率從去年的 九.九%下滑至八.七%,營業淨利率則是由五.六%衰退到三.九%。「這個難以反轉的趨勢,確定成為鴻海的長期隱憂!」另外一位觀察鴻海超過十年的分析師 也點出一個問題,鴻海過去的購併都太偏重在產能與訂單,併入的也都是低毛利率的產品,讓鴻海毛利率積弱不振。

種種跡象都顯示,過去在每年成長三○%的目標下,鴻海囫圇吞棗吃下的許多成長激素,現在副作用都慢慢顯現出來了。這些副作用正在啃蝕鴻海的獲利能力,逼得郭台銘必須審視未來成長的規畫,甚至放下身段,重新思考「三○%」這個數字的意義。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認為,過去鴻海追求三○%的成長,這樣的成長幅度明顯超過整個產業的自然成長;而要超越自然成長,就要吃下別家公司的訂單,「但你不可能吃下所有的訂單,遲早,必須面對成長的極限。」現在郭台銘調降鴻海成長目標,施振榮稱讚,這才是務實的作法。

務實以對市場現況

能讓鴻海逃出「成長的陷阱」?

策略大師麥可.波特曾經描述「成長的陷阱」,就是成長的欲望、衝擊和壓力,會讓公司盲目擴充生產線,模仿競爭者,追逐熱門產業,然後大舉購併,最後超越了企業本身的整合能力,下一步,就是陷入成長的陷阱。鴻海過去的高度成長,似乎正應驗了這樣的敘述。

然而,決定「退一步」的郭台銘,真的就能為鴻海換來新的「海闊天空」嗎?

如果我們拿目前台股中外資持股最高的台達電歷史對照,似乎可以給鴻海未來一些正面啟示。台達電公布半年報之後,上半年EPS為三.二二元,還低於鴻海的三.六一元;但台達電的股價,卻與鴻海股價形成黃金交叉超越鴻海,代表市場看好台達電後市優於鴻海。

但是在○四年時,台達電也曾面臨成長的陣痛期。先前,台達電原本為了追求營收規模的成長,跨入代工業務,監視器代工訂單曾讓台達電營收大增,但是董事長鄭崇華看到毛利率持續下滑,○四年起開始結束監視器代工,讓台達電在當年上半年的營收一度衰退。

「因為大膽退出一些產業,我們才能把人力與資源放在有潛力的新產業,像是太陽能、LED等,讓後來的成長更加健康。」台達電處長周志宏說。

台達電上半年營收一○八七億元,成長四二%,更重要的是上半年毛利率達二一.五%,稅後純益為七十七億元,比去年成長四八%,成為兼顧了成長與獲利的科技典範公司。

未來鴻海乃至其他台灣代工大廠,要如何從成長的陷阱逃脫呢?

從鴻海與廣達、仁寶業務重點的筆電產業來說,即使未來有一五%的出貨成長,但每年約一○%的殺價幅度,讓整體產值成長趨近於零;加上iPad等低價的產品加入競爭後,產值甚至有負成長的可能。這也是最近外資陸續出脫筆電持股的主因。

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陳清文說,代工廠的轉型,軟體與內容是關鍵,從蘋果成功的啟示來說,軟體與內容才是蘋果現在獲利的重心。他預言,未來蘋果甚至會免費贈送iPhone與iPad,再從軟體上來賺錢。

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鴻海手中滿滿的代工訂單,反倒成了「滿手爛牌」,iPhone、iPad若持續跌價,繼續壓縮筆電的市場空間,鴻海更難在走向末路的筆電代工產業中擠出足夠利潤。另一邊,手中雖有蘋果訂單,但價格與利潤同步下跌,當然也難支撐鴻海帝國的成長需求。

不再「夸父追日」

鴻海的下一步怎麼走?

鴻海這幾年也積極進行轉型的動作,包括太陽能、LED、通路等新興產業都看到鴻海的布局;只是如果套用麥可.波特的說法,這樣的動作仍難脫追逐熱門產業的成長陷阱之路,而且短期之內對於營收龐大的鴻海都看不出顯著效益。

在鴻海高層主管的私下解讀中,郭台銘追求三○%成長,某種程度已經有點像是「夸父追日」了,「他每天要為這個目標拚命,為了這個數字,他得即時˙解決許多問題。」現在,他終於可以冷靜下來,無須追求太虛幻的目標,清楚地想想下一步。

卸下「三○%」十字架的郭台銘,終究不能說是認輸、喪氣;只是,認清現實的強人,能不能帶領沉重的鴻海輕巧轉型?不再追求高度成長的鴻海,能不能用新姿態重現帝國榮耀?來自鐵皮陋室裡的下一個決策,能不能帶來正面的震撼效應?全世界正在等著看。

從霸氣到喪氣?

──郭台銘近年談話與鴻海市值變動狀況

2001.11.7

鴻海家族將振翅高飛。

2001 尾牙

宣布將在2008年退休。

2003.12.25

現在每年要成長1000億元已經愈來愈困難,除了鴻海本身的努力之外,還要「以時間換取空間,以金錢換取時間」。

2007.2

鴻海營收達到2兆元,就要「來走」。

2008.12.19

景氣比想像壞上三倍,鴻海裁員已不可避免。

2009.4.16 股東會˙股價不回來,就不退休!

˙我跟各位保證,毛利一定會回來。

˙喊出的口號收不回來,我們今年內部每個事業群定的目標,以2008年為基礎,成長不能低於三成。

2010.2.1

今年是2010年,我剛好60歲,虛歲是61歲,我應該在70歲前不會完全退休……,鴻海股價今年很有機會達到原定的200元「退休價位」。

2010.9.6

集團未來每年成長30%的目標減半;1歲女兒妞妞出嫁之前,不會辭去董事長職位。

零組件起家 轉型之路大不同!

轉型布局 鴻海 台達電

LED 半導體子公司沛鑫轉型LED,但目前來自LED營收比重仍低於5%。

8.4億元投資先進電,沛鑫董事長曹治中也親自出任董事長;惟前兩、三年大幅虧損重傷,去年單月雖有小幅獲利,但仍未交出令人滿意成績單。 去年第2季LED產品開始量產後,陸續拓展LED封裝、驅動、散熱布局,投資包括佰鴻、聚積、同欣、艾迪森等LED廠。

目前照明產品占營收比重已達5%,並將積極發展LED品牌。

太陽能 預期將在苗栗設置太陽能廠,但尚未有明確規畫。 2006年投資成立旺能,在新竹、竹南、吳江各有產線,明年總產能上看20億瓦。

監視器 群創現為全球最大液晶監視器代工廠,去年液晶監視器出貨達3600萬台,今年將再向上成長。 量產階段就出現巨額虧損,最後慘痛結束,轉型布局視訊產品。

液晶電視 陸續接手SONY墨西哥廠及斯洛伐克電視組裝廠,成功綁住大客戶SONY,也為群創打造龐大電視面板出海口。 看中液晶電視市場大餅,一度跨進液晶電視組裝市場,最後由於毛利率始終偏低,2006年轉賣緯創淡出。

「沉淪說」是為了集結反鴻海大軍?

陳瑞聰成為抗鴻陣線新統帥在今年第二季法說會上,仁寶總經理陳瑞聰的開場白是,「我也沒有好消息,大家一起沉淪了。」但是台下的法人們,沒有一人對這樣的黑色幽默笑得出聲音來。

原來,在鴻海去年大舉進入筆電代工產業之後,早已微利化的毛利率遭到進一步壓縮;加上iPad出場之後,筆電需求驟降,讓代工大廠全面下修今年營運目標。

陳 瑞聰說,他所謂的沉淪,就是指這些EMS廠(電子專業製造服務)為了進入筆電代工爭相殺價。包括鴻海、偉創力(Flextronics)等公司都殺出低價 來爭取訂單。這讓原來稱鴻海「筆電代工元年」還要多等兩年的陳瑞聰,今年也改口說,看來他們的進度比他想像的快;如果鴻海明年可以拿到2000萬台的訂 單,「筆電元年」是應該的credit(評價)。

但是面臨整體的沉淪,陳瑞聰也相當憂心,他表示,情況可能要在兩種狀況下才會結束,第一是鴻海達到定下的出貨目標,第二就是殺價殺到連他們也不堪虧損,不然整體產業恐怕還是會繼續沉淪下去。

但陳瑞聰強調,仁寶有一定的位置,仁寶還有機會挑選客戶與訂單,所以沉淪會比較慢一點。

不過最近市場陸續傳出,鴻海已經對殺價搶單作出檢討,並傳出惠普、戴爾的筆電代工訂單回流到緯創、廣達的消息,看來產業應可逐步恢復。

而陳瑞聰積極布局垂直整合,與鴻海從筆電、手機到液晶電視全面對抗,儼然已經成為最主要的抗鴻大元帥。

各 方唱衰 仍有廠商對產業樂觀看待施崇棠:PC不死,只是演化郭台銘下修鴻海集團成長目標,分析師認為,主要原因在於鴻海PC產品成長性不如以往。接著英特爾執行長 歐特里尼也表示,PC產業不足以維持英特爾成長力道,所以未來會更積極評估購併的動作。兩大PC龍頭紛紛看淡未來產業發展,PC已死的論調,又再次浮上台 面,成為討論的話題。

打造華碩在主機板、筆電快速成長的的華碩董事長施崇棠,面對這樣嚴峻的考驗,卻仍選擇用正面思考來面對,他認為,PC市場只是不斷的演變,這些過程反而提供業者更多機會。

2006年時,華碩正好面臨進入前七大品牌的考驗,在顛覆性思考之下,推出了不講究規格、從消費者需求設計的Eee PC;施崇棠表示,這讓華碩另闢蹊徑,不但登上品牌階梯,現在還要挑戰全球前三。

而 看到蘋果以iPad席捲全球,重演當年Eee PC旋風,不同於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用「變形病毒」來形容,施崇棠拒絕接受「PC已死」的說法,並強調這只是PC市場不斷演化的過程,「過程之中,廠商反而 會有更多機會。」施崇棠強調,從蘋果成功的故事可以看見,在後PC時代,從消費者需求來設計產品的趨勢,已經取代了過去從硬體規格來驅動銷售的趨勢。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則透露,華碩在平板電腦上將火力全開,推出採用英特爾、Marvell不同廠牌處理器的相關產品,搭配Google Android、微軟與Linux等不同作業系統,訂價上甚至希望壓低到199美元,希望再度上演當年Eee PC的低價旋風。

至於能不能成功,沈振來說,可能就要等待市場來做最後驗收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1

從總統女婿到政商名流子女 紛紛跨海求職 台灣富二代為何前進香港金融夢工廠?

2013-04-01  TWM
 
 

 

因為台灣駙馬爺的特殊身分,蔡沛然的故事又在香港金融圈寫下一頁傳奇。但除了蔡沛然,香江金融圈裡還有許多台灣政商第二代,這群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頂著好家世、名校光環的公主與王子,都選擇在香江的投資銀行圈奮鬥,闖出一片天地。

撰文‧劉俞青

任職在香港JP摩根的蔡沛然,從沒沒無聞的上班族,一夕之間成為全台灣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也連帶地讓香港投資銀行成為鎂光燈焦點。事實上,「香港金融業」既夢幻又務實,它既是生產「公主與王子故事」的最佳工廠,也是台灣許多銜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爭相進入的夢工廠。

專業養成

郭曉玲受訓花旗MA制度

如果要論近年來,台灣政商名人第二代中最夯的產業,恐怕非香港金融投資業莫屬。這一行有一個廣義的稱號,叫「投資銀行」;但「投行」其實只是個泛稱,實際上可以分為兩大塊業務,其中絕大多數台灣富二代投入的是私人銀行部門,也就是一般所稱的「財富管理」;只有一小撮精英中的精英,投入「投資銀行」,主要承作股票與債券的資本市場(ECM、DCM)與購併(M&A)業務。

除了私人銀行與投資銀行外,台灣企業家也喜歡將第二代擺在外商的商業銀行磨練;其中MA(儲備幹部)制度執業界牛耳的花旗銀行,更是人才的搖籃,最知名的例子就是鴻海集團董事長女兒郭曉玲,從此讓花旗MA制度聲名大譟。

業內人士描述,這群在香港的「富二代們」(或第三代)輪廓鮮明,人數不會超過二百人,年齡多在三十五歲以下,除了家族在台灣所掌握的政商實力驚人外,個人也都有極好的國外名校學歷,其中更不乏俊男美女。

人脈養成

用人脈關係帶進實質業務

這個行業的生態極其特殊,一位浸淫該行業多年的高階主管說,這裡不只比身上穿搭的名牌,更比真正的名牌── 家世。出身不只在社交場合被拿出來秤斤論兩,事實上從家世及其衍生出來的各式人脈關係,更能帶進實質的業務,是在這行嶄露頭角不可或缺的元素。

除了好的名牌(家世)、學歷之外,「努力」與「競爭」當然也是該行業的特色之一。「每天工作十四到十六小時,一個禮拜工作六到七天,這只是常態。」一位台灣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兒子這樣告訴我們。

尤其在每個人可能都大有來頭的前提下,競爭不僅涉及升遷,更是絕對的面子問題。很多人在國外求學時表現平平,但一進入香港投行圈,全都卯足勁力求表現,畢竟,「家裡縱有金山銀山,都幫不了眼前一場立刻見輸贏的presentation(報告)。」不只工作上競爭激烈,在香港的投行金融業上班,連外表的打理都嚴格規範。男生穿西裝打領帶、女生深色套裝只是基本配備,許多歐系的投行至今還規範女生不准戴耳環,一切按規定走。例如這次新聞焦點人物蔡沛然,原本蓄著一頭長髮,一旦進入投行工作,只能乖乖剪短,毫無個人風格空間。

儘管外表光鮮亮麗,但實際上工作壓力極大,因此需要紓壓,夜店自然成了釋放壓力的最好去處。這群富二代在香港經常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到半夜,但到了周末,立刻搭機回台北,東區好幾家知名夜店的周末夜,常見這些公主與王子狂歡的身影,一直到快要天亮,才各自回家。

香港投資銀行進入門檻高,折損率更高,尤其○八年金融海嘯,估計至少有一半的金枝玉葉黯然退出。但只要熬過來,起薪年薪約十二萬美元(折合台幣三五○萬元),第三到七年年薪可調至十五萬美元(約台幣四五○萬元),例如這次蔡沛然,有媒體估算年薪是這個等級。

等熬到七到十年資歷,平均年薪達二十萬美元;十年以上的待遇差異就會逐漸拉大,年薪超過一千萬台幣以上稀鬆常見,業績好或能力佳的,三、五千萬台幣甚至更高,都是可能的事。

態度養成

黃芝駿做到高盛執行董事

「興趣是工作的第一要件,沒有興趣,再高的薪水、待遇都沒用。」兒子黃芝駿畢業於美國華頓商學院、目前在香港高盛工作的眾達律師事務所負責人的黃日燦表示。

黃日燦說,兒子在國外讀大學時,幾乎沒有在早上九點前起床過,但到高盛上班第一天,當爸爸的放心不下,一早七點多打國際電話想叫兒子起床,「沒想到,兒子已經出門了。」黃芝駿後來告訴爸爸,他是當天全高盛第一個上班的人。黃日燦說,從那一天起,他對兒子才放心。

進這行將近十年,長時間的辛苦不在話下,黃芝駿沒抱怨過一句,「我知道,他喜歡這一行。」黃日燦說。黃芝駿今年三十四歲,在高盛已經晉升到執行董事,在這一代投行圈裡算是「資深前輩」,台灣目前還有許多政商名人的子女同在這一行,年齡都比他小。

例如國票金董事長魏啟林的兒子魏慧夫,華頓商學院畢業,今年大約三十歲,曾在香港的JP摩根、瑞銀環球(UBS)都待過,但近期卻選擇回到台灣的益鼎創投任職。益鼎創投總經理邱德成表示,魏慧夫之所以選擇回到台灣市場,是認為對製造業近距離的觀察,會比遠在香港來得更深切;也顯示這些年輕人不僅有家世,也非常有想法。

又例如富邦金控副董事長蔡明興的寶貝女兒蔡承媛,也是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很疼愛的金孫。蔡承媛之前就在香港JP摩根的私人銀行部門工作,姣好的外形,嚇死人的家世,加上認真的工作態度,在香港的台灣人圈子知名度很高。一直到去年底,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富邦大公主(富邦第三代第一位投入職場工作),翩然回到台灣,進入富邦建設工作,在富邦集團內部更是引起高度關注。

蔡承媛的身分敏感特殊,不言可喻;她帶著香港的工作資歷,目前在富邦建設負責賣場、百貨公司的業務。富邦內部更盛傳第三代的接班梯隊啟動的傳言,不過,這個傳言近期不攻自破,因為據了解,蔡承媛已經申請到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班的入學許可,今年暑假就將重回校園。

接班養成

陳政隆接掌所羅門董座

但國內確實有許多上市櫃公司老闆的第二代,都是在香港投行工作幾年之後,就打道回府,回台灣準備接班,包括國內半導體大廠日月光副董事長張洪本的兒子張能超,就是在歷經幾年摩根士丹利承銷部門的訓練後,才回到集團中任職。另外做觸控面板的TPK宸鴻董事長江朝瑞的兒子,之前也待過雷曼兄弟,目前回來擔任江朝瑞的特助。

所羅門前董事長陳建三的兒子陳政隆,曾是德意志銀行、法國巴黎證券的研究部主管,擔任外資分析師生涯期間就以產業面消息靈通著稱的陳政隆,家世不錯、學歷漂亮、產業消息又夠多,三年前已被老爸召回接掌家族事業,如今陳政隆更已正式接班,接下董座大位。

野村證券台灣區前負責人翁明正分析,在這些大老闆爸媽的心中,從國際市場上的高度與市場的熱絡上,香港無疑都是最佳的選擇;而香港投行的訓練,無論工作的態度、專業的學習,或是人脈的養成,都是絕佳的環境;加上香港離台北又近,搭機只要一個半小時,父母周末要去探望孩子也方便。因此把下一代送去香江接受訓練,就成了就業首選;至於薪水高低對這些公主與王子們,反倒不重要了。

事實上,這群年輕人當然不是台灣人赴香港金融業工作的第一代,更早之前,已有一批前行軍,並且做出一番成績。其中的佼佼者,首推監察院前院長錢復的兒子、摩根大通台灣區總經理錢國維,如今年近五十歲,近幾年幾乎年年盤踞投行業績的第一名,是前一世代的代表人物。

此外,前高盛合夥人張嘉臨的岳父是教育部前部長毛高文;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太區前總經理林柏蒼的爸爸,是麗嬰房集團創辦人林泰生;還有華新麗華總經理鄭慧明是新光金老臣吳家錄的女婿,他自己就出身外商金融業,如今女兒也在香港投行圈,父女二代得自同樣的訓練。

這一群「舊富二代」的年紀,目前都在四十歲以上,香港金融圈的經歷有多大影響?已經從他們在產業上的表現嗅出端倪,也難怪後繼者越來越多。

但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擴大,台灣富二代在香江的競爭越形激烈,一位資歷已有十幾年的美系投資銀行主管表示,從工作態度上,台灣小孩認真耐操略勝一籌;但從「實質」的功能上,中國政商第二代更可以帶進實質的業績。

如今這些華人圈重要下一代都在香港金融業競爭打拚,未來這群人恐怕都是主導兩岸三地下一世代的重要領導人。

目前在香港金融業

發展的台灣名人第二代

父母 關係 第二代 上班公司辜啟允(辜振甫長子) 父子 辜公怡 台灣摩根士丹利蔡明興(富邦金副董事長) 父女 蔡承媛 JP摩根

台灣花旗

魏啟林(國票金董事長) 父子 魏慧夫 JP摩根

UBS

蔡其瑞(寶成集團總裁) 翁婿 曹恩華 香港渣打蔡明介(聯發科董事長) 父女 蔡誼甄 台灣花旗

蔡其軒 香港巴克萊

黃日燦(律師) 父子 黃芝駿 香港高盛執行董事陳瓊讚(國策顧問) 父子 陳 安 BNP台灣行政總裁尤美女(民進黨立委) 母子 Tony 黃 香港巴克萊

製表:劉俞青、辛曉昀

曾經在香港金融業發展的台灣名人第二代父親 關係 第二代 上班公司連 戰 父子 連勝文 大摩亞洲添惠證券毛高文(教育部前部長) 翁婿 張嘉臨高盛台灣區前總裁;現任hTC財務長林泰生(麗嬰房創辦人) 父子 林柏蒼 瑞士信貸亞太區衍生性金融商品前總經理陳建三(所羅門創辦人) 父子 陳政隆法國巴黎證券台灣區研究部前主管張洪本(日月光副董事長) 父子 張能超 摩根士丹利承銷部門鄭高輝(南紡集團董事長) 翁婿 翁明正野村證券台灣區前總經理陳河東(前三商集團總裁) 父子 陳翔立 高盛市場部前經理

製表:劉俞青、辛曉昀

吳敦義的公子也在香港金融業台灣領導人的第二代,究竟適不適合赴香江從事高度管制又敏感的金融業?如今蔡沛然頂著台灣駙馬爺的特殊身分,引起外界許多不同的看法。

但事實上,不只總統女婿在JP摩根的地產部門上班,副總統吳敦義的大公子吳子廉,據他自己宣稱是在新加坡淡馬錫集團任職,經常台灣、香港、新加坡到處飛,但承作哪些業務?不得而知;而二公子吳子文在香港德意志銀行上班。

台灣正、副總統的第二代都不願回到台灣,選擇在香港及其他亞洲地區的金融業上班,他們在外面談生意、做業績,有哪些是衝著這層敏感的身分而來?外界很好奇。

台灣領導人第二代都在海外金融業上班父親 關係 第二代 上班公司馬英九 翁婿 蔡沛然 JP摩根地產部門吳敦義 父子 吳子廉 新加坡淡馬錫集團父子 吳子文 香港德意志銀行

製表:劉俞青、辛曉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2

非蘋紅了》「中國賈伯斯」跨海處女秀 雷軍的小米機搶吃台灣「米粉」

2013-05-06  TWM
 
 

 

打著中國自主品牌暴紅的小米機,第一次在台灣公開亮相。大家除了緊盯小米機到底能否跨越海峽在台灣發光,更好奇的恐怕是,挾著天王巨星般群眾魅力的雷軍,到底如何向「米粉」施展魔法?

撰文‧顏雅娟

四月二十四日,台北難得露出陽光。這一天,超過百位的台灣媒體、米粉擠爆了小米機的台北發表會現場。

或許是習慣了超過千名聽眾的大場面,雷軍第一次零距離與台灣媒體以及米粉接觸,神色看不出一絲緊張,反而是現場略顯儉樸的布景,讓人深怕,這舞台會不會撐不起這位被稱為「中國賈伯斯」的響亮名號。

雷軍,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高度效法賈伯斯的簡報功力。比起一般枯燥單調的科技產品發表會,每次雷軍出席公開場合,總能用豐富的肢體動作、舞台魅力,成功掌控全場情緒。到底,這位中國賈伯斯是怎麼賣手機的?

伴隨著鼓譟的掌聲走上舞台,雷軍先給了大家一個自信的微笑。

自稱是「軟體科班背景」出身的雷軍,靠著軟體、硬體以及互聯網的綜合實力讓小米機闖出名號,回憶起創業緣起,雷軍說:「我是標準的軟體工程師、硬體愛好者,但是,這麼一來,悲劇發生了!」幽默發表新機 收伏米粉心他首先分享了創業前的故事,兩年時間內,一口氣用了五、六十款手機,每一支都被雷軍拆解得體無完膚,每一支都有讓他不滿意的地方。雷軍想:「要不,乾脆自己做手機!」於是,開始有了雷軍一路喝小米粥、歷經一○四四天MIUI(小米手機使用介面)修改的創業故事。

以創業故事成功吸引聽眾注意力後,雷軍神色突然轉為嚴肅地說:「智慧型手機再怎麼智慧,首先,它得是手機。」如同賈伯斯每次簡報總是利用小影片、輔以抑揚頓挫的語調,加上自信的肢體語言抓住聽者目光,雷軍在介紹小米機多種特殊功能時,同樣妙語如珠;尤其,雷軍帶點北京腔的口音,聽在台灣媒體與米粉的耳裡,還多了觀賞中國賀歲片的熟悉趣味感。

「人生有些遺憾,在於錯過了應該接的電話!」台下立刻一陣哄堂大笑;緊接著,雷軍又說:「人生更大的遺憾,在於接了不該接的電話!」利用幽默感,雷軍讓小米機的三十秒未接聽、鈴聲自動放大,以及發動網友一起標誌陌生電話的功能,不著痕跡地打入聽者的心。

從小以賈伯斯為師的雷軍,言行舉止間同樣散發著賈伯斯的影子,為了證明小米機青出於藍、更勝於藍,雷軍也特別愛以iPhone規格作為超越的標竿。

雷軍開玩笑地說:「做一支比iPhone好幾百倍的智慧型手機,我可能沒辦法;但在手機裡做一個比iPhone好幾百倍的錄音筆,我行!」雖然小米機整體功能無法完全擊敗蘋果、三星等國際大廠,但為了強調小米機具有的優勢,特別抓住iPhone當作比較標準。

雷軍回憶說,過去接受採訪時,總會聽到記者抱怨iPhone錄音功能的各種缺失,「甚至,iPhone只要錄音時間一長,整個功能就崩潰了!」於是,雷軍順利帶出小米機開啟錄音功能時,手機自動轉為靜音、來電不會中斷錄音、插電時能一六八小時連續錄音,並能直接存成MP3格式等特點。

善用廣大的群眾魅力,雷軍也總愛把各種功能創新往自己身上帶。

連結台灣供應商 拉近距離發表會中場,只見雷軍驕傲地聊起:「接下來,是我自己發明一個功能,超讚的!」由於雷軍每天都會認識很多新朋友,「但過幾天,我死活想不起來對方叫什麼!」為了解決自己遇到的困擾,雷軍說他自己也跳下去寫程式,讓小米機把剛輸入通訊錄的聯絡電話,自動秀在「撥出紀錄」裡頭。

突然間,現場傳出一小段輕柔的鋼琴樂。

這時,雷軍帶著高度自信笑說,小米機有一個簡單好玩的小功能,能把撥打電話的聲音轉為鋼琴音,每次用指尖撥電話就好像在彈琴一般。

「經過試驗,我的電話是最好聽的!李萬強(小米聯合創辦人)的(電話)就沒我的好聽!」同樣是雷軍善用自身魅力的最佳例子。

還記得剛結束不久的北京「米粉節」,接近結尾時,雷軍慷慨激昂、振臂高呼:「這三年,我們和米粉一起仰望浩瀚星空、一起穿過沙漠、跨過草原,一起迎來MIUI的春暖花開!」台下超過千名米粉起立鼓掌、大聲叫好,把活動推到最高潮。

雷軍在台灣的處女秀,雖然沒有米粉節那般高潮迭起,但雷軍特別在接近尾聲時, 一一細數小米機與台灣供應商的緊密連結,把鴻海、英華達拉進來當作自己的護身符,洗去所謂「中國品牌」的顏色,就是希望能與台灣市場零距離。

事實上,為了這次台灣發表會,雷軍下足工夫,雖然簡報過程語調輕鬆,卻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彩排,甚至連觀眾的反應也先設想到了,利用拋出問題、情境聯想,讓聽者產生共鳴。

雷軍早從創立小米科技的第一天,就積極與網友「搏感情」,親力親為地給予網友回覆,藉以塑造群眾魅力;然而,中國賈伯斯能否利用個人魅力感染全球消費者,進而把小米機帶出中國市場之外,大家都睜大眼等著看!

雷軍

出生:1969年

現職:小米科技董事長

經歷:優視動景(UCWEB)董事長、金山軟件執行長、卓越網董事長、金山軟件總經理

學歷:武漢大學計算機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74

跨海直擊〉高盛、世界銀行、IMF一致看好 40兆翻身商機啟動 印度 下一個中國

2015-03-23  TWM
 
 

 

2014年7月,聯合國宣判印度是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到半年,它卻又被西方資本市場捧為最閃耀的經濟亮點。

超越中國、取代中國、世界新工廠,這是古老印度最迷人的新題材,題材背後,是一套翻轉12.5億人命運的經濟藍圖,結局仍然未定,但2015年,印度人的確已經站在翻身起點。

撰文‧楊紹華 研究員‧吳沛璇、蔡曜蓮 攝影‧林育緯

一分鐘看印度

面積:328萬平方公里,

排名世界第七

人口:12.5億,

排名世界第二

人均所得:1570美元

人行道上沒有太多路燈,主要光源來自於零星攤販。晚間十點,鎢絲燈泡發出黃白光,照在攤子上滯銷的水果及小販漠然的臉。

車子駛在三線道馬路的外側,因為塞車,我們被迫暫停在這攤子前。我的右手邊是小販,還有一排年久失修的磚瓦住宅;左手邊是瘋狂鳴按喇叭的擁擠車陣,還有一片鐵皮圍欄;圍欄圈住了幾台重型機具,以及正在大興土木、象徵著美好明天的捷運工程。

冷冷看了我們一眼,小販很快地撇過頭去,彷彿,我左手邊的世界與他無關。

這裡是新德里,印度首都、政治中心,也是印度第二大城。小販大概不知道,他所在的城市、這個國家、在我左手邊所呈現的一切繁華與希望,已經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眼前最具亮度的聚光焦點。

取代中國論,一夕變身世界焦點二○一四年十二月,高盛證券發表報告,預言這個國家會在一六至一八年間成為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大國,也就是,「超越中國(overtake China)」。

一個月後,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分別公布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不約而同都出現同樣的主要亮點:「印度超越中國」;另一個將印度與中國比擬的重要論調,出現在一四年九月。德意志銀行全球策略分析師Sanjeev Sanyal表示:「印度有機會取代中國在過去十年所扮演的角色─世界工廠。」他並強調:「如果成功,印度將改寫世界經濟的既有模樣。」超越中國、取代中國、新世界工廠、改寫世界經濟??,過去半年來所有「印度翻身論」的起點,同樣源自去年九月。當時,印度新總理莫迪對著世界宣示:「出口製造救印度」,政策宣示的背後,是一份利用印度超強人口紅利打造全新世界工廠的野望,更是一套要讓地球表面一七%人口、共十二‧五億人命運翻轉的宏大工程。

股票市場急著為「下一個中國」的夢想下注,印度SENSEX指數過去一年漲幅逼近四成;在一片看好聲中,我們決定飛越四千三百公里來到這個古老國度,循著工業走廊的藍圖,縱貫一四八三公里,探究這個已讓資本市場瘋狂簇擁的新興題材,究竟是魔幻?或者寫實?

從德里機場開往市區的路上塞車嚴重,車陣中,一頭牛緩緩走過路中央,兩旁的房子多半殘破,直到看見了大型購物中心,這座由三棟建築連結而成的購物城,是以華麗炫目的LV旗艦店為終點;再往前開不到一公里,則是城裡最大的貧民窟。

車與牛、貧與富、精品店與貧民窟、繁華與落寞,不可思議地被擺放在同一空間。這個國家正以一種奇妙的節奏行進著。資本市場聽見了它的搖滾,我們身在市井的感受卻像藍調:是有很強的生命力,但仍被壓在略帶無奈情緒的基調裡。

「別懷疑,印度經濟一定會起飛!」大概是看出我們的質疑眼神,辛夏倫(Shailendra Singh)加重語氣篤定的說。

他是印度商工部產業政策及推廣司司長,對比於眼前不算稱頭的辦公室,辛夏倫充滿信心的說法令人直覺有些過度:「投資機構預估我們的經濟成長率會到七%、八%,我覺得未來可以衝到一○%以上。」接受採訪時,他後方的牆上掛著一幅雄獅圖騰;自一四年九月開始,這個圖騰已經成為印度新象徵,它代表著莫迪最具煽動力的新政:「MAKE IN INDIA(印度製造)」。

「印度的經濟問題其實很明確……」,辛夏倫娓娓道來「印度製造」計畫,這個要讓十二.五億印度人翻身的大工程。

「首先,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比印度更年輕、更有發展製造業所需要的勞動力。」印度目前的人口平均年齡是二十六.六歲,明顯低於中國的三十六.二歲。「但是,世界上也很少有國家像印度一樣,製造業產值僅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一五%。」根據世界銀行資料,亞洲國家如中國、韓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製造業占GDP比率至少都比印度高出十個百分點。

兩個世界之最,得出一個最簡單答案:製造業。

「印度製造」計畫,要讓印度從鈍象變雄獅一四年九月二十五日,莫迪正式發表「印度製造」政策,記者會現場聚集了世界多國的部會首長,莫迪很清楚,老外們眼裡看中的是印度龐大消費力,於是他先這麼說:「非常歡迎你們把產品賣到印度,」但很快地,他就鏗鏘有力地提出要求:「然而,也請你們讓這些產品能在印度製造。」計畫端出來了,「二○二二年以前,製造業占印度GDP比重必須從目前的一五%拉高到二五%!」這是核心目標。依循這個目標的附加效果,「是在七年之內創造出一億個新增就業機會。」想像中,為數多達一億、人口數相當於一個大型國家的製造業全新生力軍,就是辛夏倫認定印度將有雙位數經濟成長的原因。

但是,怎麼做?「我們正在同時打下四根柱子。」不愧是肩負推廣政策重任的官員,談起作法,辛夏倫的論述層次分明。

「新法規、新流程、新產業,還有打造新的工業走廊。」前三者,是為了營造友善的經營環境,至於工業走廊,則牽涉到整套計畫最困難、也最重要的部分:基礎建設。根據印度ELARA資本管理公司估計,整個「印度製造」計畫相關的基礎建設商機高達一.二五兆美元,將近四十兆新台幣。

六成農村人口,卻只貢獻四成GDP 在「印度製造」計畫中,一共包含五條工業走廊;攤在地圖上,五條蜿蜒的曲線包圍了四分之三個印度,而其中占有最核心角色者,是連結兩座最大城市、全長一四八三公里,由印度政府與日本政府共同合作的「德里—孟買工業走廊(DMIC)」。「它將帶領印度經濟持續成長二十、三十年。」政府官網上如此說明這條走廊的巨大影響力。

對於「印度製造」政策的成敗、對於印度人的未來,這一四八三公里彷彿就是一條翻轉窘困宿命的生命線。如果成功,至二○一九年,這條走廊就將貢獻全印度四五%的GDP,全國四○%的勞工和工廠都將在此聚集,囊括印度五七%的出口值。

生命線的起點是德里,負責這條工業走廊整體規畫的總部,也就設在新德里。在德里—孟買工業走廊開發公司(DMICDC)執行長庫馬眼中,他的任務不只是推動製造業,更重要的,是讓印度「城市化」。

「印度有六○%的人住在農村,以農業為生,他們對GDP的貢獻僅四○%,土地和勞力的生產力都太弱了。」把農村的土地變城市,把人民搬到城市生活工作,這是德里—孟買工業走廊的基本精神。

在一四八三公里的長廊上,庫馬必須按照計畫陸續打造二十五個數位化新城市,基礎建設的投資額估計達到一千億美元,但若根據合作夥伴日本政府的估算,整體投資額更將高達一千四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二兆元。

在這張翻轉印度的宏偉藍圖裡,有理所當然的願景、有合乎邏輯的作法,也蘊藏了讓世界各國不可忽視的無限商機,於是,新德里動起來了。

二月二十六日,新德里國際展覽中心,「國際工程技術展」盛大舉行。一條長長的紅毯鋪展在場館門口,迎接貴賓的陣仗氣勢十足;然而,紅毯上卻也有隻百無聊賴的野狗正享受日光浴……,又是一個充滿矛盾與衝突的畫面。無論如何,十分鐘之後,這裡將有來自日本的代表舉行剪綵儀式。這一回,日本包下一整個場館,最醒目的攤位是新幹線,他們必須搶下印度第一條高鐵的商機。

莫迪經濟學發跡地,印度最強示範城市展場四處懸掛著象徵印度製造的雄獅圖騰,吸引外商投資的企圖鮮明。但對於所有外來投資者而言,更重要的展示中心不在這裡,而是位於新德里西南方九三○公里的一座新興城市。

阿美達巴市(Ahmedabad),是德里—孟買工業走廊第一階段的示範城市之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九月曾經造訪;今年一月,美國國務卿約翰.克里也曾率團來此參加投資峰會;然而,更具意義的頭銜,它是「莫迪經濟學發跡地」。

阿美達巴是古吉拉特省(Gujarat)第一大城,在莫迪擔任省長的十三年間,該省經濟累積成長率超過五○%,人均所得成長超過兩倍。走出阿美達巴機場,立刻就能看到莫迪的大型招牌,標示著這個城市之於莫迪經濟學的看板意義。

比起新德里,這裡的市區景象更加現代化,道路兩旁的新式商業大樓與中產階級住宅相對密集;塞車固然難免,但一條有模有樣的BRT(快捷巴士),已讓車流失序的亂象減少許多。據官方說法,全省九七.三%道路都已完成現代化,比率位居印度之冠。「你所聽到有關印度經商不易的問題,在這裡,情況多半相對輕微。」台商盟立阿美達巴辦公室主管蔡維倫說。

他在這裡住了三年半,「最了不起的是,我沒有遇過停電。」根據統計,印度有三億人至今缺乏正常的電力來源,供電不穩更是印度所有製造業者的最大困擾;但在古吉拉特省,自二○○一年以來不但幾乎從未斷電,甚至成為全印度唯一擁有過剩電力的省。

基礎建設催動製造業的效果,在古吉拉特省顯而易見。距阿美達巴四十分鐘車程的沙南工業區,除了有印度最大汽車製造廠塔塔的生產基地,美國的福特汽車、德國的汽車零件大廠Bosch、瑞士的雀巢、日本日立,這些世界級的製造業A咖,都進駐於此。

「但是,印度需要更多的古吉拉特省……。」在印度三年半,蔡維倫幾度騎著重型機車走訪大小城鎮,在他眼中,「印度製造」計畫是一個由點、而線,再到面的工程,先要建設更多新興城市吸引投資,再來要有足夠的道路相互連結,才能形成製造業大國的氣候;「計畫有了,但執行面還有一段很長的路!」印度製造預算登場,一一三億美元搞建設「的確需要時間,而且,需要錢!」身為政府重要經濟智庫成員,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院院長卡圖里亞(Rajat Kathuria),對印度經濟的評論一針見血:錢從哪裡來?

印度有財政與貿易赤字問題,「另外,這個十二.五億人口的國家,每年竟然只有三千萬人繳稅。印度的租稅負擔率只有一一%,稅收嚴重不足,如何建設?」據德意志銀行在一四年九月的估計,印度目前計畫中的基礎建設,實際完成僅有三%;「稅制必須調整,銀行體系和民間投資也要動起來。」他語氣急切地說。

不過,卡圖里亞畢竟還是樂觀的,「至少,新的政府看來非常專注於執行面,而不是空有政策。」二月二十八日,卡圖里亞的期待獲得了重要的落實。

這一天,印度財政部長傑特利公布了二○一五財政年度(二○一五年三月至一六年三月)預算案;這是莫迪政府上台以來第一份完整的預算案,全印度、全球資本市場都在高度關注,也被認為是一九九一年印度前波經濟改革以來最重要的一份預算案。

新預算案決定增加一一三億美元投入基礎建設,宣布實施全國統一的銷售稅,取代目前各地稅率不同的怪象。此外,即使基礎建設及社會福利增加,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卻仍控制在三.九%的合理水準。整體而言,這份預算案被當地媒體冠上一個別名:「『印度製造』預算(Make in India Budget)」。

當天晚上,新預算案成為所有印度財經電視台的「唯一」話題。正反兩派陣營的來賓,火力十足地爭論不休,唯一能讓兩派陣營同時點頭的發言,是其中一位來賓說出這樣一句話:「無論如何,現在是印度翻身的最佳甜蜜點!」油價、金價大跌,五成能源仰賴進口且為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的印度,不但經常帳赤字有機會獲得改善,在財政支出上得到喘息空間,而且有效壓抑印度過去不斷惡化的通貨膨脹,也讓印度央行(RBI)能夠暫時撇開通膨疑慮,有了祭出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難得空間。

今年以來,印度央行分別在一月十五日及三月三日兩度調降利率,但在兩次降息之間,二月七日,央行則宣布調降銀行流動性比率(SLR)兩碼,相當於○.五%。「一般人可能不清楚,SLR其實是央行超好用的寬鬆貨幣工具。」印度央行新德里分行行長迪帕.辛格(Deepak Singhal)說。

根據他的估計,「調降一%,就相當於釋放出八兆元的盧比。」SLR是指銀行必須持有政府公債或黃金的法定比率,比率愈高,銀行就有愈多資金卡死在這些資產,而不能對外放貸。「我們現在的SLR仍然高達二一.五%,還有很大的下調空間。」國際原物料價格下跌,彷彿給了印度一段「財政假期」,誇張一點來說,財政吃緊的印度,至少能利用這段假期放手撒錢。然而,民間投資及銀行放款意願,仍然仰賴企業體質的有效改善,「這部分,就是我們的重要任務。」孟買證交所執行長查汗說。

三月四日,我們走進孟買證交所,大樓外的巨型螢幕底下,聚集不少民眾交頭接耳;這天,印度央行總裁拉詹突然宣布降息,孟買證交所的SENSEX指數迅速衝高,一度突破三萬點大關,改寫歷史紀錄。

在全球瘋印度氛圍下,孟買證交所過去一年交投熱絡,股市總市值已躋身全球第十大證交所,而這樣的榮景,其實也是印度經濟改革的「甜蜜點」之一。「印度的企業偏小,股票市場是讓企業成長的重要管道,我們必須利用這段股市榮景,打造更多有競爭力的企業。」查汗說,目前手邊已有五到六家小公司,準備在孟買證交所的SENSEX指數主板掛牌上市。

對於西方資本市場一片樂觀看待,卡圖里亞說,印度的確值得世界關注,「說難聽一點,我們未來三年的經濟成長展望樂觀,是因為全世界總體經濟的客觀環境有利印度,而不是印度做了什麼偉大的事。」基礎建設動了多少,人民生活就能改變多少這個說法,得到印度政府前首席經濟顧問迪帕.納亞(Deepak Nayyar)的呼應,「未來三年,印度經濟成長率的確有機會超越中國,但是,經濟不會『自動』成長。」他認為,客觀條件給了印度最好的翻身機會,西方資本市場的樂觀不是沒有道理,但印度必須動起來。

「基礎建設,這絕對是印度抓住翻身機會的第一件大事!」在他看來,有條件、有政策、有預算,印度儼然已經站在擺脫窮困宿命的轉折點上,「但,我們不能只有三年的榮景,人均GDP成長率七%,要維持十年才能讓所得翻倍。其次,經濟成長的果實也必須確實能讓印度人的生活改善,這是政府未來必須思考的事。」說到這裡,他提到了印度的最後一個甜蜜點:「我們的人民,真的夠窮了!」窮,一方面代表人力成本低廉,有利於整套翻身工程力拚製造業的主軸;另外,這也代表了印度人有強烈的翻身企圖。

我們的最後一站是孟買,印度第一大城與金融中心,國際都會元素隨處可見;不過,屬於印度特有的矛盾節奏也仍然存在。

行駛於市區,司機先生不時介紹這個讓他驕傲的城市,「這裡是全世界最美的海灣……,看左邊,那有全世界最貴的豪宅。」但有那麼一回,他要我們向右看,「進去一點,就是全亞洲最大的貧民窟……。」塞車的情況比新德里更加嚴重,喇叭音量也不遑多讓。司機先生每天工作八小時,每月收入大約新台幣四千至五千元,和印度一般中學畢業程度的上班族相當,「不會想太多,日子過得去就好。」據說是因為長久以來根深柢固的種姓制度使然,印度人還算能夠安於現狀;但即使如此,我們的司機還是忍不住按了一長聲喇叭,嘴裡跟著碎念一番。

我想,他和所有印度人的內心裡,終究是期待擺脫一些什麼樣的宿命吧!「超越中國」是資本市場的題材,對於市井小民的真正意義,還是擺脫貧窮,站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點,二○一五年,是他們最接近夢想實現的一個新起點。

貧窮大國變身世界新焦點!

印度,地球上聚集最多貧窮人口的國家,如今卻是全球資本市場的目光焦點。他們憑什麼?

全球聚焦的經濟舞台

世界銀行、IMF、高盛證券 預估未來 3年內,印度經濟成長率超越中國。

德意志銀行 預言印度將在未來10年內取代中國,成為世界新工廠。

金磚之父歐尼爾 三月初奉英國首相之命赴印度考察,稱其「成為經濟大國時間不遠」。

最火熱的題材

超越中國 經濟成長率趕上中國—— 金磚四國經濟成長率變化

最強大的動能

人口紅利

平均年齡 26.6歲,遠比中國年輕

印度26.6歲

中國36.2歲

未來十年,新增1億勞動力

最實在的利多

油價大跌

通膨壓力大減—— 印度核心CPI年增率貿易赤字改善—— 印度貿易赤字占GDP百分比註:一般常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來衡量通貨膨脹率,核心CPI則為扣除價格波動大的食物、能源類價格,所得出的消費者物價指數。

德里—孟買工業走廊

翻轉窮困宿命的1483公里莫迪在2014年9月,提出「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政策,其中包含25個產業、5條工業走廊,試圖讓印度經濟結構轉骨翻身。

「印度製造」目標:

● 至2022年,製造業占GDP比重,從目前的15%提高到25% ● 至2022年,創造1億個新增就業機會● 製造業及投資專區將占全國面積30% 德里—孟買工業走廊1483公里連結德里與孟買兩大城市,沿途經過6個省份,準備打造25個新興城市,預計2019年完成。

未來估將貢獻印度45%的GDP,全印40%的勞工及工廠都將在此,囊括印度57%的出口值。堪稱印度經濟未來的生命線。

孟買—班加羅爾

經濟走廊

班加羅爾—清奈

工業走廊

東岸經濟走廊

阿姆利則—加爾各答

工業走廊

他們眼中的印度困境

尼米.寇斯勒

亞米堤大學MBA學生

印度的貪汙情況太嚴重了,不只是高官,不只是政府,我的感覺是幾乎所有人都會貪汙。聽過學長姊說,找工作必須給錢、想升職加薪也得用買的。這種環境,我不認為能夠留得住有企圖心、有能力的年輕人。

我不是說自己多有能力,但我現在的確是想到海外謀求生路。

辛夏倫

印度商工部產業政策及推廣司司長在政府部門,扭轉觀念是最困難的。

印度政府長期以來習慣把管制當成管理,對每項開放都保持戒心;現在,我們的政策是開放,是營造友善的投資環境,但政府的每個環節能不能改變長久以來的思惟,從管制導向變成效率導向,這是一個必須克服的問題。

迪帕.納亞

印度政府前首席經濟顧問

印度的教育仍不普及,在教育政策上,我們的政府太相信市場機制,以至於私立學校林立,他們通常只收相對家庭收入富裕的學生。

政府必須改善一般民眾接受教育的機會,否則,未來我們有的只是足夠的人數,而不是足夠的人力資源。

2015印度預算案重點

7000億盧比(約新台幣3544億元)投資基礎建設,包括10萬公里公路、6千萬個廁所,5座發電廠增列500億盧比(約新台幣253億元)的社會保證就業計畫預算,要使偏鄉窮人能有農業以外的工作實施全國統一的銷售稅,取代目前各地稅率不同的現象廢除財富稅,針對年收入逾1千萬盧比(約新台幣500萬元)的所得階層,開徵2%附加稅企業稅分4年調降,將從30%降到25%打擊將資產藏在海外的肥貓,將祭出最高刑罰10年刑期,懲罰逃稅者未來對貧窮家庭的補助,將採現金直接匯至窮人的銀行帳戶,取代現有的食物、燃料、肥料等補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11

陳飛龍跨海大舉買樓 進駐餐廳、商旅 南僑前進東京 要賺中國貴婦財

2015-05-18  TCW

過去四十年,南僑靠顧問式行銷奠定油脂、冷凍食品大業,創下一四八億元年營收;七十八歲的陳飛龍,還要再率領南僑迎向下個四十年大業,這一次他要用牛樟芝沐浴皂開闢「生技業版圖」,還要攻下日本東京餐飲業,再創新顛峰。

撰文•黃家慧

靜靜坐落在台北市延平北路老街道,一道退到街道後面的大鐵門阻隔了外界視線,這裡,是縱橫台灣油脂市場六十年的南僑化工總部。去年,這家老公司獲利創新高,股價跟著大爆發,來到歷史新高,今年會如何?這個問題剛出口,南僑化工董事長陳飛龍用活力十足的聲音明快地回答:「今年(十億元獲利)應該是擋不住啦!」靠著油脂、冷凍類食品(含冰品)、餐飲事業三支柱子,南僑去年繳出營收一四八億元、獲利逼近十億元的漂亮成績,但對心有鴻鵠之志的陳飛龍來說,他的目標不僅如此。今年,南僑推出來自阿里山的牛樟芝沐浴皂,搶攻美妝市場;又宣布將前進日本東京,投入四十億日圓(約新台幣十•七億元),建立複合式商務旅館大樓。在陳飛龍緊鑼密鼓的布局下,南僑已將眼光望向第二個十億元。

與國際大廠分手

赴中國發展 做國際的平台南僑做油脂、冷凍食品、餐飲多年,去年成果豐碩,許多生意都是自己找上門。譬如,甫任全聯總裁的徐重仁打算在二代店規畫「現烤麵包區」,他主動登門拜訪陳飛龍。當天徐重仁點明來意:「我一定要提升全聯的麵包,我有三個選擇,第一、自己做一個冷凍麵團工廠;第二、找一家配合;第三、在店裡面畫一個區,讓人家包我的生意。」兩位大老彼此心領神會,陳飛龍一句:「我全心意(配合)。」全聯自此成為南僑的新客戶。

全台包括全聯,有超過兩千家麵包業者使用南僑的冷凍麵團,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每家業者旗下的分店數量,就連在美國積極展店的85度C都使用南僑的冷凍麵團做麵包,業者紛紛放棄「為了喝牛奶養一頭牛」的概念。陳飛龍說:「當初是幫助小的對抗大的,現在變成大的也非我們不可。」如今,南僑有四成營收來自冰品、餐飲、冷凍食品業,業務趨於分散;但其實二十多年前,南僑曾經慘到只剩下油脂和肥皂。

一九九○年代,許多國際大廠如美國寶僑(Procter & Gamble,簡稱P&G)、日本公司嬌盟等與南僑結束代理或合作關係,南僑年營業額一口氣從新台幣六十億元掉到二十億元,讓陳飛龍體悟到:南僑應該要有更多產品類別,更要走出台灣。從那時起,南僑決定到中國發展,專營B2B(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生意。

如今,南僑經營客戶關係根深柢固,就像一塊磁鐵,效應更發散至國際間。

陳飛龍說:「假如我們想要開餐廳,很多人都會找我們去開餐廳,就像三井不動產集團力邀我們的點水樓進駐它在日本的商場;我們做油脂,幾乎全世界烘焙油脂想到中國,都會來找我們合作。」他自豪地透露,南僑就像一塊磁鐵,來自法國、荷蘭的奶油大廠想進軍中國,都找上南僑。

是供應商,也是顧問油脂商化身烘焙業靈魂中樞南僑「磁吸」的魅力,來自過去十九年來深耕客戶關係打下的基礎。十九年前,陳飛龍派次子陳正文登陸,為了讓中國客戶願意花兩倍價錢買更好的南僑酥油,南僑在中國開辦「試吃會」,幾十種的麵包款項一字排開,只要客戶喜歡,就免費教你做。

陳飛龍回憶,當時很多客戶都驚呼沒吃過這麼好吃的麵包!每個新市場、每座新城市,南僑一站一站攻進客戶心坎;如今,南僑在中國累積有五萬個客戶、二十二個據點,每個據點都設有烘焙教室和產品研發單位。這正是南僑的經營祕訣:是供應商,也是顧問。

除了試吃會,南僑每年帶領上千位業者出國考察、舉辦數場烘焙業研討會,讓自己與客戶的關係更緊密。

而為了拓展業務,南僑的員工經常騎著腳踏車,一家一家拜訪那些黑黑髒髒的小麵包店推銷油脂,有時候為了送一桶油給客戶試用,來回七、八個小時的火車行程,也是常有的事。

十九年來,陳正文從南僑總經理變成副總裁,依舊穿梭在各個鄉間的麵包店。陳飛龍說:「我經常也不知道他人在哪裡,他每天中國二十二個據點到處跑??。」事實上,南橋不論是點水樓、潮江燕、本場流麵店,乃至於即將新設的咖啡店,「示範」的作用大於自己做餐飲,目的仍在於示範「自家油脂、麵團等產品可以達到的效果」。

跨足美妝、旅遊

78歲陳飛龍還要繼續拚

從油脂到冷凍麵團,南僑就靠著一步一腳印,扎深客戶關係,靜水深流為南僑凝聚出爆發力。

隨著中國市場的擴大,陳飛龍今年改變了南僑在中國的運作,讓中國的「二十二個系統獨立運行,在各區域培養當地幹部,讓他們自己去打仗,中央只負責政策的決定。」化身為二十二個種子部隊,陳飛龍瞄準的是更次級城市、鄉鎮,打擊面還要再深化,為下一個成長布下重兵。

領導南僑四十多年的陳飛龍,從水晶肥皂跨足食品大業,眼光獨到讓他總能洞悉先機。強調自己做的是食品業,南僑的觸角卻已慢慢爬上美妝與旅遊業的土壤。早在三年多前,陳飛龍見識到韓國「人參面膜」的魅力,他腦筋一轉,心想:「韓國有人參,台灣有牛樟芝!」因此他一腳踏入美妝事業,今年三月南僑隨即宣布「牛樟芝皂」首戰日本!

今年二月,陳飛龍看準中國貴婦團到日本購買的龐大實力,宣布進軍日本餐飲與旅館業,目前已在東京新宿伊勢丹百貨附近買大樓,估計購地與買大樓的費用達四十億日圓,還不包括購置設備的投入;將來不但要讓點水樓進駐,還會有客房數達三十六間的商務旅館,每間房價高達兩萬八千日圓。陳飛龍還表示,將要在東京再尋覓另外兩地設點。

但是,近來讓陳飛龍最得意的事情,卻是今年四月廣州廠獲得中國高新技術企業認證,除了獲得三年的減稅優惠,陳飛龍自豪地表示,自己成功翻轉一般人對傳統產業的刻板印象,原來傳統產業,也能夠做得很高科技!

陳飛龍的版圖正如火如荼地擴張,問到他的接班人計畫,他不以為意地笑著說:「我覺得我會活到一百歲。」一句話,點出未來的南僑,仍會在他的領導下繼續追求茁壯。

南僑化工

成立:1952年接管南僑工業

董事長:陳飛龍(圖)

營收:148億元(2014年)業務:油脂、冷凍事業、餐飲業、冰品主要客戶:全聯、85度C、郭元益、

順成、大心等

陳飛龍的「識人術」

讓學美術的變餐飲經理人

陳飛龍說,自己58歲開始學開餐廳,78歲才開始學開複合式商旅。要顧及這麼多事業體,不可能凡事自己來,主要還是靠麾下幾位一級戰將。

能夠有一大批戰將打天下,陳飛龍靠的是「識人術」。南僑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美(右圖),16年前從本場流麵店的店長做起,一開始是端盤子,陳飛龍幾次在美食展注意到她對服務的熱忱,於是指定她負責一些專案,甚至派人教她做計畫、寫簡報,如今她已經獨當一面,負責南僑全台灣的西餐業經營;甚至因為她是學美術出身,台灣6家點水樓店面設計都交辦給她。她興奮地說:「我以前就很喜歡畫畫,但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的工作還能與美術結合。」80年次、才剛到南僑報到不到三周的會長助理黃敬嫻,也是陳飛龍口中「活生生」的例子。由於黃敬嫻的前一份工作是遊戲公司的行政助理,而陳飛龍在台北商業大學擔任講座教師,為了讓幾位即將就業的大四學生了解他們心中嚮往的「遊戲產業」是什麼模樣,陳飛龍就丟了一本666頁、關於遊戲產業的書給黃敬嫻,要她在6天後,給這些大學生好好上一堂課。黃敬嫻直呼好緊張,做夢都夢到上課的事情。

陳飛龍說:「(員工)露出一點點東西出來,我就知道怎麼樣去讓他變成一片東西。」讓每名員工都能在舞台上發揮長才。

南僑「會長前瞻資訊室」室主任李慧珍表示,陳飛龍非常強調員工要懂得學習,然後再靠著「師徒制」傳承,整個南僑都是學習的環境。她說:「會長每次都說,你做主管的人要先學習,然後帶動下面的人一起學習。你學會了,交給別人,你又可以去學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88

跨海直擊》中國,早台灣一步跨入電商紅海 賣菜、美甲都在做!今年必懂大趨勢:O2O


2015-09-28  TCW

試著想像,週末假日不想出門,打開手機App按一下,菜單上的義大利麵自動送上門;下午若想洗頭、做美甲,同樣動作,專業人員直接到府服務。這個情境不再只有特殊身分能享受,在中國,每個人都可花小錢買方便。

這是目前中國最夯的O2O平台(線上下單、線下服務)。

線上串接線下正當紅!傳產人人自危,中間商消失中

當台灣傳產大老闆還在忙著架網站、蓋網路商城,已經先行一步的中國傳產業者焦慮更深,因為這些從雲端冒出來的O2O公司,正一步步吃掉他們的生意。這群螞蟻雄兵,每天至少有一家公司,拿到人民幣上億元的融資。

中國傳統產業也正忙著讓自己「升級」。「原本是賣衣服的、賣螺絲的,現在開了電子商務,就變成O2O,」觀察中國網路產業逾十年的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說。

先看中國的房地產業,正如何被顛覆。

過去,傳統房產業存在「訊息不夠透明」、「仲介收入過低」、「房地產公司廣告成本過高」的情況,但把買房、賣房所有流程,搬到網路上的房產平台「房多多」抓住此三大痛點,它的業務團隊花了三年,一口氣串聯起五千家房屋經銷商、六十萬名房仲。

這個串聯,讓房仲業務員變成兩極化。因為房仲評鑑機制,讓房仲的帶看、成交紀錄公開透明,沒有灰色地帶。大家自然會把房源給了紀錄佳的房仲;紀錄不良的房仲業務員,也自然被淘汰掉。

不想加入?當逾三百多萬的使用者都習慣在線上看房,這已是大勢所趨。去年,房多多的年交易額達人民幣兩千億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元),這個成績,中國最大房產開發商萬科集團,花了三十年才做到。

這群O2O業者不只瞄準一般消費者,他們也把腦筋動到企業頭上。

在北京市區一家餐廳廚房裡,廚師正忙著檢查今日備料雞蛋、高麗菜、牛肉等,這些食材,都是透過手機,向「餐館無憂」下單而來。

類似像餐館無憂的業者,在中國各省分為數眾多,他們每天統籌客戶的食材需求,以量制價,降低採購成本,再以低於餐廳採購價格五%到一0%的價格,賣給餐廳業者。

過去,受到經銷商壟斷,食材從工廠到廚師手中,需要五、六個環節,「現在只要兩到三個,」在中國報導O2O趨勢的億歐網創辦人黃淵普說。餐館無憂的模式,讓餐飲食材配送供應鏈扁平化,沒有競爭力的中間商,將面臨關門威脅。

存活率一成的淘汰賽開打!

贏家團隊,多數都有傳產DNA

這群主打O2O模式的業者,就像一群破壞地面秩序的空軍部隊(見表),優步(Uber)衝擊計程車行、「阿姨幫」改變清潔公司經營模式,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盧希鵬說:「未來每一個掃地阿姨都有(個人的)品牌。」

但,身為陸軍的傳產業者,絕非完全處在劣勢。

O2O業者挾著龐大創投資金,鼓勵用戶使用他們的平台,找不到獲利模式之前,只能靠融資維持營運。

鄭博仁觀察,多數O2O創業者年輕,只懂網路技術,不懂產業經營,「現在做得很好的,都是團隊裡面有傳統產業的DNA(基因)的,」他預估,未來半年,會出現如同五年前團購網的倒閉潮,「九0%會全部死光。」

當台灣正要開始掀起電子商務創業風潮時,對岸則已走到下一階段:因為極度蓬勃,而開始展開淘汰賽。到底是原生的電子商務廠商會贏,還是傳統廠商去結合網路技術會勝出?現在仍難定論。但現階段的中國市場,確實是台灣推演未來很好的借鏡。

撰文者 莊雅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