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越制裁越買 俄去年黃金購買量創冷戰後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784

20150130putingold

俄羅斯央行去年購買的黃金占到全球央行總購買量的三分之一,並創下蘇聯解體以來新高。

根據湯森路透旗下貴金屬咨詢公司GFMS的數據,2014年前11個月,俄羅斯央行共購入黃金152噸,較前年暴漲123%,以昨天的金價來計算價值61億美元。

該公司分析師Ross Strachan表示:“俄羅斯不想購買任何對美國或歐洲有利的資產。黃金是他們為數不多的選擇。

也有分析師預計,俄羅斯之所以買黃金,是為了消化因為制裁而無法在國際市場上出售的國產黃金。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麥格理銀行分析師Matthew Turnerde的評論稱:“這很顯然是利多金價的。如果黃金不被央行買走,就會被私人投資者或珠寶商買走,價格就會更低。

不過,分析師們認為明年俄羅斯的購買速度將會放緩,如果需要流動性來支撐本幣,俄羅斯甚至可能轉而出售黃金。去年,盧布對美元貶值了約50%。

1998年金融危機時,俄羅斯央行出售了118噸黃金儲備,外匯儲備總額降至100億美元以下。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一月的最新數據,俄羅斯目前的黃金儲備為1187.5噸,排名全球第六。其黃金儲備占外匯儲備的比例為10.8%。截至2014年底,俄羅斯的外匯儲備共3850億美元,較一年前的5000億美元縮水了不少。

據GFMS估計,2014年全球央行一共凈買入黃金461噸,同比增加13%,為1971年黃金與美元脫鉤以來第二多。在過去六年中,全球央行共增加了1800噸黃金儲備。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39

恐襲後遺癥:歐洲人槍支購買量暴增

一系列由恐怖主義等引發的暴力事件正在讓歐洲人的生活和心態發生變化。眾多歐洲國家的公民開始選擇用槍支和防身武器武裝自己。

雖然德國警方的報告稱,絕大多數抵達德國的移民都沒有犯過任何罪行,但在槍支的銷售商看來,今年生意的顯著增長和大批湧入歐洲的移民有關。

持有致命武器人數激增

到目前,歐洲並沒有時時更新的權威數據。只能根據來自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數據來獲得一個不算全面的畫面。

根據各國的官方數據,歐洲公民申請合法擁有槍支的數量出現了明顯增長,尤其是在瑞士、奧地利以及捷克等國。而公民申請購槍的原因包括捕獵、運動以及自我防衛。

在捷克,今年前5個月獲得合法持槍許可的人數從6000人上升到了近30萬人。而過去的幾年里,當地的持槍人數一直是下降的。

調查顯示,在瑞士的26個州中,有12個州都出現了比去年更高的購槍申請數量。在2016年中期,這個數字出現了進一步上升。除了部分有過嚴重犯罪記錄或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被拒絕持有槍支外,大部分購買者都被準許購買槍支。

在過去的一年中,德國持有武器的許可數量略有下降,但那些防身裝置,比如持有空槍和胡椒噴劑的人數卻在今年6月上升到了40.23萬人,增長近50%。

公民持有胡椒噴劑這類裝置並不需要許可證,它們通常用來保護公民免受攻擊性的動物,比如狗之類的攻擊,但任何人將這些裝置用在人類身上將會被法律追究。

雖然尚無針對近期這些顯著變化的原因分析報告,但過去一年發生在巴黎、布魯塞爾、尼斯和慕尼黑的恐怖襲擊事件確實引發了不少公民的擔憂和恐懼。

瑞士聖加侖州的警方發言人克魯齊(Hanspeter Kruesi)表示:“雖然沒有針對公民購槍申請暴增的官方解釋,但我們看到了這個現象和歐洲恐怖襲擊之間的關聯。”

然而,在官方層面上,尚無靠的數據說明,歐洲移民群體的犯罪率就會比非移民群體的犯罪率更高。

去年,德國共接納了超過100萬為了逃離家鄉的暴力和貧困而來的難民。德國聯邦刑事犯罪調查局(BKA)的報告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難民已犯和試圖犯的案件共6.9萬件。但官方並沒有給出整體的犯罪數據來和這個數據做對比。

持槍就能防衛?

在持槍率相對低、控槍通常很嚴格的歐洲,像克魯齊這樣的官方人員正在努力避免鼓勵公民購買槍支。

克魯齊並不贊同公民購買槍支,他認為公民持槍絲毫不能改善他們的人身安全,反而凸顯了人們安全感缺失以及在沖突中如何合法且正確使用槍支的法律風險。“現實中,人們可能會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他這樣擔憂道。

就在8月13日,一名27歲、持武器的男子在瑞士一輛火車上潑灑可燃液體放火,並用刀襲擊乘客,最終致自己和一名無辜女性死亡。

“購買槍支以自我防衛並不能保護你免受恐怖主義的襲擊。”一名生活在瑞士首都伯爾尼附近小鎮的55歲中年人說,“然而,這些襲擊事件給人們造成了一種受到威脅的主觀感受,來自移民的壓力不斷上升,從馬格里布(北非的一個地區)來的移民群體具有很高的犯罪率。”

即使是在自我防衛的商業領域,個人持槍的用處也在受到質疑。在蘇黎世經營一家自我防衛培訓中心的施尼德(Marco Schnyder)表示:“不少學員來參加培訓課程都是想要保護自己和家人,但我會告訴他們,如果有一個監視者或者警報系統,其實會更好。”

但在7月,18歲的槍手在德國慕尼黑商城射殺9人的事件後,捷克總統米洛什·澤曼改變了想法。他在接受捷克電視臺的采訪時表示:“公民應該有能力武裝自己……為了能對抗那些恐怖分子。”

“沒有人直接地說:我買槍就是因為發生在尼斯或慕尼黑的恐怖襲擊事件。” 經營一家槍支商店的瑞士武器經銷商協會會長懷斯(Daniel Wyss)表示,“但是這一系列的事件培養了人們普遍的脆弱感受。”

瑞士的防禦系統依賴於成千上萬在家中持有自動步槍的士兵,但對於瑞士公民來說,幾乎沒有人公開擁有上了子彈的槍支。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希望改變這一局面。瑞士議院法規專家和瑞士槍支遊說團成員阿多(Jean-Luc Addor)就試圖停止公民持槍的禁令,在今年9月引入相關的新法規。阿多認為,更多武裝起來的公民就意味著更安全的社區。“國家並不具備保證公共安全的所有裝備,有時候公民——不是每一個公民,而是那些經過合適訓練的公民——應該給予保護自己以及家人的武器。”他表示。

國家遭遇信任危機

公民對於國家缺乏保障公共安全的設備和能力的質疑同樣考驗著德國。德國軍械工人協會負責人及槍支經銷行家梅哈德(Ingo Meinhard)稱,自從今年年初德國科隆新年夜90人遭性侵的事件起,空槍以及胡椒噴劑的銷量就出現了明顯的上升。該性侵事件普遍被外界視為是由難民引起的。

梅哈德表示,第一次激增後,放緩的防身器具銷量又在今年7月的幾次致命事件後再次暴增。“我們現在還看到了城市里的市場需求非常高。”他補充道。

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歷史學教授艾樂伯克(Dagmar Ellerbock)表示,德國科隆新年夜的性侵事件可能已經讓德國人對於國家保護自己的能力有了不信任的心態。

槍支銷售商還稱,在大量移民抵達奧地利後,奧地利人對於購買武器的興趣也在明顯增加。奧地利商會武器經銷領域的發言人西格特(Robert Siegert)表示:“恐懼是奧地利人購買槍支的主要驅動力,這也是我們從槍支商場的銷售員那里聽到的反饋。”

歐洲持槍率不足美國一半

在歐洲,槍支持有率始終保持較低的水平。根據日內瓦輕武器的調查報告,美國的持槍率輕松超過了歐洲大陸。每100個美國人就持有超過100支槍,這個數字是瑞士的兩倍,奧地利、德國和法國的三倍。

法國要求審查希望購買槍支的人的背景,根據法律,目前也只允許兩個目的持槍:捕獵或者參加射擊俱樂部。這種監管往往會持續超過一年的時間。

一名希望政府放松槍支監管的遊說人員認為,如此嚴格審查導致的結果是,在2015年以來,在法國合法擁有槍支的數量不可能發生巨大變化。“擁有槍支被非常嚴格地規範,(合法)獲得槍就好像要克服很大的障礙。我們沒有和美國人那樣的思維。”他稱。

對於最近幾年同樣遭受了不少恐怖襲擊的英國來說,槍支管控法律同樣嚴格。自1996年3月發生在蘇格蘭鄧布蘭(Dunblane)小學的槍擊案後,英國開始收緊槍支管制,限制公民擁有手槍的權利。過去的幾年里,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獲得許可持有槍支的人數並沒有明顯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8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