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劉天和從科技大亨跨足養殖慘賠十六億的教訓 分散風險 雞蛋別放同一個籃子裡

2011-7-11  TWM




澎湖的養殖漁業因外在競爭環境激烈,十年前開始走下坡,劉天和卻在此時踏入這個行業,一位科技人改行養魚,他如何面對一連串難以控制的失敗,又從失敗中學到什麼教訓?

撰文‧梁任瑋

一場大病,你願意花多少錢換回生命?他卻在八年內燒掉十六億元,賭上畢生積蓄追尋健康,別人笑他「何必將辛辛苦苦賺的錢,都填到海裡。」他回答,「我不介意拿錢填海,但如果可以圓夢,我覺得很值得。」他是劉天和,天和生物董事長,澎湖最大的海上箱網養魚業者。

天和生物目前在澎湖的海洋漁場有三百二十個箱網,加上六個潮間帶養殖區,面積高達二十五.五公頃,養殖魚類達三十餘項,全盛時期最大產能是六十萬尾魚,招牌商品海鱺魚,在全球海鱺市場占有率高達五○%。

劉天和另一個頭銜是宏瑞製程董事長,經營半導體製程設備業。他二十四歲就創業經營冷凍空調,當時因景氣好、市場大,讓他在一九八二年順利轉型至高科技半導體設備業,搭上台灣電子業最輝煌的年代,躋身科技新貴行列。

罹癌切除整條大腸

乾 脆自己養優質魚吃 五年慘遭三次天災九八年,劉天和在一次健康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因癌細胞擴散,歷經八次手術,最後整條大腸全部切除,並嘗試過人工肛門,更動了以小腸取代 大腸的手術,但因此變成很多東西不能吃,醫生建議他吃軟質食物,吃魚是最佳的選擇,但是市面上要找到健康無毒的優質魚,並不容易,他心想:「何不自己來 養?」一轉念間,他跨足養殖漁業,選擇台灣尚未遭受工業汙染的澎湖海域當作創業原點。

劉天和在澎湖設立養殖漁場,將高科技管理經驗套入海鱺魚養殖,建立水產履歷制度,全程E化管理,曾在當地聲名大譟,雖然品質嚴格把關,但他同樣無法逃避天然海域的極端氣候變化衝擊,這讓他真正嘗到事業經營的挫折,而且五年內先後發生三次。

第 一次是○七年澎湖外海的龍捲風,將整座漁場捲走,他賠了一億元;幾番折騰,○八年二月又遇到「澎湖百年大寒害」,是第二次挫折,當時飼養的十幾萬條海鱺魚 全數死光,損失金額近一.八億元,正當虧損尚未彌平之際,今年元月又再遇寒害,水溫驟降至攝氏十三.一度,劉天和養的海鱺、鮸魚、青嘴龍占、石斑因不耐低 溫,九○%都耗損,又損失近五千萬元。

當時,劉天和正在台大醫院住院,太太蘇敏玉為了不讓他擔心,刻意隱瞞災情,不敢告訴他澎湖出事了,直 到出院才說「咱們澎湖的海鱺魚又死光光!」當時正忍受病痛折磨的劉天和,同時面對巨大的身心煎熬,「真的很痛苦、很痛苦,欲哭無淚。」「命運捉弄人!」劉 天和說,因為去年九月才剛標下澎湖區漁會水產加工廠,砸下大錢整修裝潢,寒害造成的損失,等於讓搖搖欲墜的營運雪上加霜。

茫茫大海摸黑而行

將死魚廢料回收再利用 提高飼料養分劉天和說,去年整個冬天他一直在擔心,「如果農曆春節前這一關過了,應該就沒問題了。沒想到,還是過不了。」劉天和說,復育期至少要一年半以上,所以現在完全無法供應海鱺,客戶也抱怨連連。

問 他從挫折中學到什麼?「我一開始太過天真。」劉天和當初單純地認為,只要與其他漁民有所區隔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甚至以為自己養的有機海鱺可以專攻高檔 餐廳通路,但廚師澆他冷水:「你的魚那麼貴,我用便宜的魚當食材又不會吃死人。」完全沒有養殖漁業經驗的他,只能一直盲目繳學費,所有制度都建立在沒有經 驗可循的基礎上,就像在茫茫大海上,摸黑而行。

一開始,澎湖漁民告訴劉天和,海鱺要養得好,就要給牠們多吃一點,於是每天飼料成本竟高達兩百餘萬元,但效果卻沒增加多少。

尤 其,劉天和養魚以不用抗生素與生長荷爾蒙聞名,以一條十五公斤的龍膽石斑為例,其他養殖業者可能一年多就可以把魚養大,但劉天和的養殖期至少要四年至五 年,「愈大條的魚,風險愈高,時間就愈長,因此稍有閃失就容易失敗。」養殖過程所費不貲,使天和的產品成本高於同業二五%,除了每天餵食以中藥調配的有機 飼料,每周還打氧氣到箱網替魚洗澡、換魚網,避免寄生蟲殘留在魚鱗上,劉天和說,「養魚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才做完一輪又要開始下一輪。」

建立一條龍產銷模式

也 經營牧場與農場 開直營商店增營收直到○八年劉天和遇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中心教授康景軒,將死魚廢料、處理海鱺所放掉的魚血轉化為生物鏈一環,加上海藻變成有機肥料,大幅 提高飼料養分,也讓劉天和跨足畜牧業,用有機肥料養「海藻豬」,增加營收來源,這是他學到的第一個成功經驗。

天和生物開業八年來,以每年賠兩億元的速度,至今已燒掉十六億元。劉天和換算,一年至少要賺三億元才會打平,但難以掌握的天然環境,讓原本以零負債經營投入養殖漁業的他,兩年前遭遇澎湖百年大寒害受創慘烈,第一次向農業金庫貸款。

劉 天和也曾質疑自己「幹麼還要一直堅持下去呢?」但想到自己要吃健康的魚,天和生物在台灣又已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一群死忠粉絲,「每次看到消費者鼓勵我 堅持下去,我又有信心了!」為了比別人更投入經營養殖漁業,原本在馬公市區租的透天厝,他留給員工當宿舍,八年來,劉天和都住在二崁辦公室樓上的鐵皮屋宿 舍,每天早上三點半就起床幫員工煮早餐,自己洗內衣褲,完全放下電子大亨的身段,甘願屈身住在漁場旁邊。

跨足養殖漁業不只改變劉天和的人生下半場,慢慢熟悉食物的生產鏈後,也讓他建立一套獨特的有機生活。

劉天和每天早餐喝五穀奶配地瓜,午餐是加熱太太一周前在台北冷凍好的飯團、蔬菜,已近十年不吃外食的他,因為怕防腐劑、化學添加物,每次出國,乾脆自備電鍋、有機米、小魚乾與醬油,就算在國外也自己煮飯的習慣,經常引起別人側目。

為了避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劉天和積極建立一條龍的產銷模式,是他翻身的第二個訣竅,除了海上養殖,他也在台中、嘉義開設牧場與農場,栽培有機蔬菜,養殖有機豬,並在三年前於台北市開設農漁畜牧直營商店「天和鮮物」,增加產品多樣性,希望創造更多營收。

跨足下游水產加工

超 低溫冷凍蚵仔 一年四季都能賣由於天然養殖漁業不可預測變數太多,原本只加工自己養殖水產品的劉天和,打算收購其他漁民的漁撈產品,跨足下游處理、冷凍保存市場,把規模 拉大,而不只專注於養魚,是他從失敗中學到的第三個啟示,今年下半年,位於澎湖的水產加工廠也將營運,是他跨向下游的第一步。

「我有澎湖唯 一的零下七十度超低溫冷凍技術,蚵仔一年只能收成一次,但我先冷凍起來,春夏秋冬都可以賣,將來就可以大幅降低看天吃飯的機率,也可以因應市場價格波 動。」站在澎湖西嶼鄉二崁村的舢舨上,回憶起過去這幾年在澎湖養魚的辛酸,劉天和希望公司能夠早日走出虧損的困境。

「他只要想完成一件事, 會不計一切代價達成。」天和生物轉投資的海島精品食材公司副總經理黃麗娟舉例,三年前在台北的天和鮮物超市開幕的天和烘焙麵包店,當時因為發生三聚氫胺毒 奶事件,為了讓消費者安心,劉天和要求員工把所有麵包的配方公布在收銀台後方,例如荔香玫瑰麵包,用的是真正的有機玫瑰花瓣,加上法國荔枝酒,這個舉動讓 麵包師傅一度無法接受。

但劉天和的堅持,最後換來的是客戶的信任,不僅嚴凱泰、蔡英文都是天和鮮物的客戶,目前在台北市北平東路的超市也逐漸損益兩平,今年甚至進軍貴婦百貨Bellavita,顯見品牌知名度已在上流社會打開。

曾經瀕臨死亡邊緣,逼得劉天和的人生沒有退路,他把活下來的日子當作多賺,積極運用原有的科技知識發展有機農業,打開多元通路,開發具健康概念的農產品,改寫看似走入夕陽的台灣農業市場,不再是無競爭力的代名詞。

劉天和

出生:1951年

現職:宏瑞製程董事長

天和生物董事長

經歷:空調設備工廠作業員

學歷:台中海墘國小

家庭:已婚,二子一女

從失敗中學到的三件事:

一、資源再利用,跨足畜牧業,增加營收。

二、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建立一條龍產銷模式。

三、跨足下游處理、冷凍保存,把規模拉大,不再只專注在養殖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6

把賠十億的職棒「玩」到賺錢 La new第二代劉玠廷 令人驕傲的球隊 從走進球迷內心開始

2014-11-03  TWM
 
 

 

二十五歲那年,劉玠廷幸運地擁有了一支棒球隊,但經營的難度,遠遠超乎想像,十年就賠掉十億元。

他不只一次想過放棄,但憑著熱情咬牙力撐,今年的總冠軍和首次轉虧為盈的財報, 就是十年耕耘的收穫。

撰文‧鄭閔聲

十月二十三日深夜十一點,台中洲際棒球場的人潮陸續散去,燈光也逐漸轉暗。偌大的場地,惟有左外野仍舊充滿歡呼聲響,剛拿下職棒二十五年總冠軍的Lamigo桃猿隊成員,好不容易等到頒獎典禮結束,搬出準備多時的香檳,在草地上瘋狂噴灑慶功。

「這個總冠軍因為有你們的支持,是最特別的。」對著觀眾席高聲喊出這段話的同時,領隊劉玠廷的手掌反覆搓揉著幾乎睜不開的雙眼,不知是想抹去滿臉的香檳泡沫,還是激動流下的淚水。

這不是Lamigo桃猿隊史上第一座總冠軍,卻是母企業La new接手職棒經營十一年來,最成功的一個賽季。今年光是六十場主場賽事,桃猿隊就吸引了三十七萬人次進場,票房收入接近一億元,加上周邊商品與總冠軍賽收益,球隊極可能首度轉虧為盈。

貼近球迷 甚至當起紀念品銷售員幾年前,這支擁有陳金鋒、林智勝等一線明星的球隊,票房總是欲振乏力。二○一一年初,La new董事長劉保佑還曾感嘆:「玩職棒如果能賺錢,就是神了。」當時的他可能連做夢也想不到,四年之內,竟然出現一位「神一般的領隊」,憑藉著風格獨具的主場氣氛,為球隊帶來超高人氣與收益;而這位經理人,正是他的長子、今年剛滿三十五歲的劉玠廷。

這一天是總冠軍系列賽第五戰,桃猿隊只要拿下勝利就能在客場封王。擁有一張年輕面孔、穿著與球迷同款式的紅色T恤的劉玠廷,賽前在左外野客隊加油區接受《今周刊》訪問時,看來與一般的球團工作人員無異,他不時用餘光留意球迷進場狀況,一發現紀念商品販賣處大排長龍,立刻客串起銷售員,上前協助疏散人潮。

比賽進行期間,他也坐不住,總是在觀眾席上來回穿梭,親身體驗球迷與啦啦隊的互動情況。接任領隊三年來,劉玠廷的標準工作模式就是如此,因為他相信,只有從觀眾的角度出發,才能提供到位的服務,「為了讓這支球隊走進每個人心中,只要是主場比賽,我一定盡量每場都到。」他說。

二○○三年底,劉保佑從第一金控手中買下職棒經營權,並改名La new熊,計畫經營一支高雄在地的球隊,並詢問從小就是棒球迷的劉玠廷有沒有興趣參與。對當時還不滿二十五歲的劉玠廷而言,「擁有一支職棒球隊」,簡直就是電影裡才可能出現的夢幻情節,不僅馬上答應到球隊擔任副領隊,更在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大學時代就常一起看棒球的死黨浦韋青,邀他一同打造一支令人驕傲的球隊。

但事情發展不如想像順利,接手後幾年,熊隊人氣始終敬陪末座,儘管劉保佑已有賠本的準備,虧損的情況卻遠比想像中惡劣,截至一三年,含接手權利金在內,母企業投入球隊的資金已經超過十億元。

「經營球隊這些年,傷心的時候要比快樂多太多了。」劉玠廷回憶前幾年的慘澹經營,以及幾次重挫職棒聲譽的假球事件,坦言父子不只一次想過放棄,但就是憑著對棒球的熱情,才堅持下來。「職棒隊不像開麵店,沒人吃就關掉,每支球隊都拚了命挺著,我們當然也不能放棄。」努力終究會得到回報,一一年La new將球團根據地轉往桃園並改名桃猿隊以後,人氣開始明顯提升;劉玠廷一二年接任領隊以後,更不斷引進各種創新作為,大力拓展球迷版圖。

重視細節 洗手間、加油歌都要親民桃猿隊之所以能獲眾多球迷喜愛,原因不外乎規模龐大的專屬啦啦隊、氣勢磅礡的主場加油口號,以及琳琅滿目的球場主題派對。這些固然都是桃猿隊吸引觀眾的賣點,但若不是對棒球的狂熱,和對細節的堅持,這些「走進每個人心中」的創意也不會產生。而在同事眼中,「欣賞創意卻又注重細節」,這兩項看似有些衝突的特質,卻正好都能在劉玠廷身上發現。

「他的工作應該是管大方向,但也非常重視『枝微末節』,大概就是典型的處女座個性吧。」現為桃猿隊副領隊的浦韋青笑著形容劉玠廷的行事風格。

球場之外的劉玠廷,也是La new的副總經理,平日上午都得準時前往位於新北市汐止的La new總部上班;若桃園主場有比賽,他會在下午趕往球場看球。所謂看球,並不是待在貴賓室裡吹冷氣,而是親自走遍球場各處仔細巡視,從觀眾席、販賣部、球員休息室到洗手間都不放過。只要發現哪裡不對勁,一定立刻要求改善。

負責在場邊帶動上萬名觀眾情緒的啦啦隊長阿誠說,劉玠廷對加油歌曲與舞蹈的觀察也很細微,除了氣勢要強,還要求歌詞與動作必須平易近人,「領隊認為,如果加油動作太複雜、歌詞太困難,讓球迷沒辦法融入,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說幹就幹 「全猿主場」掀起跟風儘管講究細節,劉玠廷偶爾還是會展現年輕人「說幹就幹」的衝勁。今年開始實施、且陸續引起其他球團跟進的「全猿主場」(編按:在內野兩側觀眾席皆設置舞台與啦啦隊表演,將客隊加油區移往外野),就是一次衝動下的結果。

一三年季中,桃猿隊每場比賽安排表演活動吸引球迷進場,已逐漸展現成效,但內野客隊看台的觀眾人數卻不是球團所能控制。有一場比賽,桃猿隊這一側觀眾席坐了三千八百多人,客隊區卻只賣出四十三張票,又懊惱又失望的劉玠廷,當下就決定增建舞台與啦啦隊成員,讓所有內野觀眾都能欣賞表演,就算要花更多錢也在所不惜。

「領隊開會劈頭就說:『如果兩邊都安排表演,票房會不會比現在好?只要多賣一張票,我就要這樣做!』」浦韋青說,劉玠廷當時雖有些衝動,事後卻證明是正確的決定。「他平常做人非常沉穩,但做起事來又常有創見和驚人的爆發力,對棒球也有十足的熱情。」中華職棒聯盟前會長黃鎮台對劉玠廷的觀察,與這個故事不謀而合。

「其實一切都是想著怎麼樣不斷進步,逼迫自己怎麼樣才能做得更好,其他的都只是商業判斷而已。」劉玠廷說得輕描淡寫。

劉保佑經營球隊的理念非常簡單,就是貫徹屬地主義,並在場內外提供球員最好的待遇;但這幾年桃猿隊的經營方式,卻主打「超越勝負的感動」,希望球迷欣賞比賽之餘,也能享受音樂、舞蹈等娛樂。面對種種前所未見的作法,父子難免會有些摩擦,例如劉玠廷斥資改善球場音響設備時,劉保佑就有些遲疑,擔心錢沒有花在刀口上。

「父子也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我常要想辦法說服他。從小到大,父親都不會限制我們想做的事,加上球隊一直都任用專業經理人,只要我的計畫和他的大方向不衝突,父親都會盡量放手讓我去做。」劉玠廷說。

經過十一年的跌跌撞撞,劉玠廷與父親已經從當年單憑「傻勁」經營球隊,到逐漸掌握訣竅,「雖然我知道職棒終究是一門生意,但每次到球場看見這麼多球迷支持,就非常開心。」雖強調希望在球團更上軌道後多花時間照顧本業,劉玠廷對棒球的熱愛,在他不自覺流露出的微笑中展露無遺。

頒獎典禮過後,劉玠廷立刻被樂翻了的球員拋上天空慶祝、開香檳慶祝時,與球員年齡相近的他,也是被噴得最慘的一個。儘管嘴上始終不肯承認桃猿隊「成功」,但從劉玠廷與球員打成一片的愉悅神情看來,這支球隊早就是他的驕傲。

劉玠廷

出生:1979年

現職:中華職棒Lamigo桃猿隊領隊、La new副總經理學歷:東海大學國貿系、美國福坦莫大學企管碩士

家庭:已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893

漢微科推手黃民奇,賠十二年不離不棄 有「白日夢大股東」 才有千億股后傳奇

2016-06-27  TCW

竹科最會賣公司的老闆黃民奇,業界人士稱他「酣眠」CEO,投資講意義、不看數字,結果雖多半賠錢,卻憑著使命感養出千元股后。

漢微科這樁價值千億的交易,造就了許多億萬富豪。最低調、但卻最豐收的一位,便是漢微科的最大個人股東──漢民集團創辦人黃民奇。

依照黃民奇個人持股與集團旗下投資公司持股估計,這次交易,將至少逾三百億元入帳。他沒有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名氣,卻意外成為竹科最會賣公司的老闆:一個資本額七億元的小公司,被他賣出千億身價,雖然這並非他的初衷。

做代理,賺到第一桶金渴望看見台製機,半小時決定入股

千億股后傳奇,其實是從黃民奇、這位人稱「阿奇董事長」的「酣眠」(台語:指白日夢)開始。

畢業自交大電子物理系的黃民奇,離開學校後只上過十個月的班,一九七七年就自行創業、成立漢民科技,從事半導體設備代理。當年,他是全台灣第二個將艾司摩爾(ASML)設備代理進台灣的人,也是讓台積電大量採購艾司摩爾設備,使後者名揚國際的功臣。

他在接受交大刊物《竹湖風雲錄》訪談時,提到自己的校園人脈:「因為加入籃球隊,我認識了宣明智(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倪集熙(翰門企業董事長)、高次軒(友訊科技已故董事長)及其他多位學長,畢業後,我們還在台北租了一個球場……。」

靠著艾司摩爾,黃民奇成功賺得第一桶金。這次的購併案,在二十六年前,他代理艾斯摩爾之初,就種下緣分。

代理外國半導體設備多年,黃民奇感嘆自己的工作是為外國廠商作嫁,一直有個心願,希望看見台灣自製的半導體設備出頭。

做投資,被嘲笑「酣眠」

投資變雞蛋水餃股,連奶油刀也做

一九九七年耶誕節前夕,黃民奇在矽谷飯店與四位漢微科創始人招允佳、陳仲璋等面談,花不到半小時,就爽快決定投資,只為一圓本土自製半導體設備的夢。

這個投資,就跟他的第一間公司漢民的台語發音:「酣眠」一樣,被嘲笑「很不切實際」。

漢微科投入的是進入門檻高的電子束技術,創立後的頭十二年皆虧損,前六年甚至辦過四次現金增資「續命」,黃民奇卻一路不離不棄。「有使命感的人,才會這樣撐下去,如果是一般創投,早就不玩了,」一位與黃民奇熟識、同樣畢業自交大的電子業大老觀察。

為了支持本土半導體設備,在漢微科之前,黃民奇也在國內外投資過許多設備事業,但卻未曾因失敗,停止他的腳步。

例如製造半導體原料磊晶片的漢磊,虧損連連,近年股價最低時甚至不到七一元,讓資本市場一度對黃民奇的投資失去信心,認為他的事業,不會是好標的。

但就像他的暱稱「阿奇」般,「他是科技界裡的一個『奇葩』……,屢敗屢戰,越挫越勇,」該名電子業大老表示。

近幾年,黃民奇持續在半導體設備業造夢,除了投資專攻低能量、高電流的離子植入機製造廠漢辰,更跨出科技領域,投資工業設計公司「奇想創造」旗下消費性品牌「奇想生活」。「他(黃民奇)是有點雅痞,比較風流侷儻、不拘小節,甚至有點豪爽的人。」一位黃民奇的友人觀察。

黃民奇所投資的產品,從三口幾十億元的半導體設備,變成一把不到六百元的奶油刀(奇想的招牌商品),但心念相同,奇想創造董事長謝榮雅直言,黃民奇會投他,關鍵就是:「我做的是台灣之光。」

奇想生活一位主管透露,二〇一四年九月,黃民奇正式投資前,沒進行太多實地稽核就決定投資,近兩年,只見過奇想經營階層兩次,其中一次,是去年底,黃民奇、林淑玲(黃民奇太大)與許金榮等七人組成的決策小組,召開漢民集團所有投資事業的年度會議。

重意義,帶人用蒸籠哲學

不開罵,就要你熱熱的、坐立難安

「阿奇董事長對營收、獲利等數字幾乎沒問……,他跟身邊的人都很低調,只做不說,他投資很強調意義……。」

黃民奇以代理賺得第一桶金後,投資的多數企業都不上市,他身為金主,在經營上,不強調控制,而是激勵,即便有責備,也使用所謂「蒸籠」哲學。

該主管記得:「去年拜訪漢民中國總部,高層說,中國今年做得不太好,阿奇跟他們說:,做不好,就全部去賣奶油刀。』這是一種他管理員工的方式,內部形容叫『蒸籠』,他不罵你,但對你有所不滿,就說這樣的話,讓你感到熱熱的、坐立難安,像蒸籠一樣。」

這次黃民奇出售公司,半導體業內人直覺反應,不知道他拿到資金後,下一個將會投資什麼?他的「造夢之路」,看來會繼續走下去。

現在的台灣,不缺有錢的企業家,而是缺乏更多會做夢又有資源的「阿奇們」,扶植出下一個漢微科。他們可能總被笑很「酣眠」,但卻是讓台灣更具希望的真推手。

黃民奇

出生:1952年學歷:交大電子物理學系經歷:漢磊科技董事長現職:漢民集團創辦人、漢磊科技榮譽董事長

撰文者吳中傑、顏瓊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