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種票股東大搜查$306萬買起$280億電盈


2009-02-12  NextMagazine

在「種票疑雲」下,電盈私有化上週三仍成功獲得通過,令電盈小股東大為氣憤。本週日,一班小股東就齊齊由中環遮打花園遊行至政府總部,表達不滿,誓要證監會查明真相。

本刊從股份過戶處中,揪出於去年十二月三十日,即電盈宣布押後股東大會後,才登記成為電盈的股東,發現最少有七百九十人,而當中有六百八十一人,以個人身份買入一手電盈股份。本刊把這七百多名新股東大起底,並於上週抽樣走訪了當中五十三個地址,發現當中有二百五十五人與富通經紀同名同姓,而其中更有人「全家總動員」,每人買一手電盈,甚至報假地址或吉屋,分布在上水、天水圍、荃灣等公共屋邨。

事實上,電盈私有化過程,疑點重重。當日股東大會中的贊成較反對票只相差五百四十九人,這班新股東的取向,成為整個私有化成敗的關鍵。證監會作為監管機構不能坐視不理,應揪出種票源頭!

由於李澤楷於去年十二月三十日舉行的股東大會時,突然把私有化作價提高三毫子至四元五角;私有化股東會議遂押後至本月四日,而在這一個多月間,股份過戶處就出現大量一手股東。

本刊統計打從一月一日起,共有近八百名新電盈股東,翻查香港保險業聯會的經紀資料,這班「新進」電盈股東中,有二百五十五名與富通保險的經紀同名同姓,當中更有二十多人明目張膽地報富通保險於朗豪坊的地址。記者登門造訪,其中一名報住上水天平村天美樓的富通保險經紀鍾玉清,她並不在家,但其家中兩名約十七、八歲的男孩就對記者說:「佢有買咗一手電盈,我唔知佢點解買呀,不過我知佢之前不嬲無買開股票。」鍾玉清其後主動以電話聯絡記者,她聽到記者問題,即顯得十分防範地說:「我而家上緊堂,唔得閒同你講。」隨即掛斷電話。

記者另外再找到多名持有一手電盈的富通保險經紀,得知記者來意,他們不是說要報警,就是不發一言,不願回應。

同一地址六名股東

近八百名「新進」電盈股東中,不少申報同一個地址。一個地址提供兩個、三個甚至六個持有一手電盈的股東作登記,本刊亦發現部分全家一手股東,成員中有一名與富通保險經紀同名同姓的人,估計是有富通經紀找來家庭成員充當「人頭」。

而買入一手電盈,報住荃灣福來邨永樂樓五樓單位的Young Hung Shek,原來是一名七十多歲的老伯,他說:「我咩都唔知o架,無簽文件、無理股票,一切都交俾兒子打理。」問到兒子是否在富通上班,他說:「係呀,係呀。」在股份過戶處,同樣報住這單位的Young Kwok Lun,就和一名富通經紀同名同姓。此外,報住荃灣翠豐臺一座二十三樓同一單位,最少有六名成員各購入一手電盈,包括Wong Kai Chi、Wong Kai Kwong、Wong Kai Wah、Lai Yuet Sau、Choi Kan Yan及Wong Sung Ching。

有人更是矇查查做了電盈股東,住在天水圍天悅邨的Chan Man Fei是一名約六十歲的阿婆,她似乎不知自己於一月二十一日買入了一手電盈,顯得語無倫次:「我買咗電盈?呀……好似係……幾年之前啦。」(但我哋喺股份過戶處見到你喺一月二十一日買咗一手喎?)「係咩?唔係呀?」(係咪你啲仔女幫你買,你唔知呀?)「關你咩事,點解要話你知。」當記者問及兒女是否在富通上班後,她說是做經紀,不過不知哪一間公司,然後又突然說自己上月買入了一手電盈:「我睇好呢隻股票咪買囉,使咩向你交代呀?」(但佢四元五角私有化,你用幾千蚊搏幾百蚊呀?)「唔得o架?幾百蚊好多o架喇,我可以睇長線o架。」Chan Man Fei又向記者透露與同住的丈夫已退休,兒女每月只付千多元家用,平日非常慳家,買一百元餸菜吃足四日。如此手緊,卻以近四千元買入一手電盈,果真詭異。

電盈一手股東大起底

登記過戶費時失事

除了全家總動員,有人甚至報假地址或吉屋,千奇百怪。記者去到Zhang dongjiao位於深水埗唐樓地址,外面封塵,亦看見裡面沒有半件傢俬;而到鑽石山的鳳德邨找一手股東Chan Ka Wai,應門的女士說:「佢已經搬走咗好多年,你去佢公司(富通)搵佢啦!」

記者向股份過戶處查詢,職員指出轉名股票時,可登記任何地址,而他們是不會作進一步確認的。事實上,在股份過戶處登記的股東,都是揸實物股票,以後所有的股息、股東大會的信件等資料都會直接寄到股東登記的住址,故一般小股東報地址時,都會分外小心,最怕股息被寄失。

一手股東四千搏兩百

這七百九十名於一月份成為電盈獨立股東的人,當中有八成六都是一手股東,假如上月以每股四元,即四千元買入一手電盈,加上經紀佣金,成本需四千二百元,以四元五角私有化之後只可賺得二百多元,並不划算。相反,私有化失敗,股價下跌,揸實物股票者要一個工作天才能買賣,該批小股東難以即時出貨。

而殼王陳國強旗下的四間公司,於上月亦分別買入一手電盈,一名財經界人士質疑:「陳國強專登成立公司買入一手電盈,公司登記費都要八千至一萬啦,條數根本都唔合理。」可以推測這批「新進」電盈股東,醉翁之意不在酒。

這班一手股東的出現成為電盈私有化的關鍵,根據《收購守則》,私有化最少有七成五權益的獨立股東批准,以及反對票不超過持股一成,亦同時要符合《公司條例》中,有過半數出席股東大會的股東同意,私有化的決定才可通過。要符合《公司條例》的要求,一手股東跟持有多於一手股東的也只是算作一票;如為了達到投票通過私有化目的,購入一手是最低的「成本」。

上星期,有富通經紀向外承認從上司手中獲得一手電盈股份當花紅,但上週五富通保險就發表聲明,指公司政策是不會向員工派發股票當作花紅。這令種票事件更顯得懸疑。假設有人向六百八十一名一手股東「送贈」股票,以每股四元半計算,即是三百零六萬;如這些人在股東大會上對私有化投贊成票,這樣一算即三百多萬就可以令市值二百八十億的電盈成為大股東李澤楷的囊中物。難怪「種票」疑團未解,小股東仍心有不甘。

電盈股東群起反枱

事實上,上週三電盈於灣仔會展舉行的私有化股東大會上,當中有一千四百零三人贊成通過私有化建議,反對的就有八百五十四人,兩者僅相差五百四十九票,故新進一手股東取向可成私有化成敗關鍵。雖然建議獲得通過,但在場所見,大部分都是反對派,有人主動前來向記者哭訴作為電盈股東多年的辛酸史,有人甚至作曲作詞諷刺私有化。當大會主席霍德說話時,大會場內亦不斷有人企上桌子叫囂示威,多次中斷主席說話。

持有電盈多年的余先生就是反對私有化的小股東:「佢哋而家大蝦細,一言堂,我哋啲小股東根本無聲出。我十年前就買咗香港電訊,而家無咗百幾萬,你唔好好運作間公司幫我哋賺錢,打算俾四個半就買起佢,我一定反對私有化到底。」股東大會通過私有化,小股東未能息怒,於剛過去的週日,就由中環遮打花園遊行至政府總部,誓要查出真相。

股票源頭至為關鍵

證監會於上週三股東大會完結後,取走一箱箱文件調查,卻一直嘆慢板,未有就事件公開表態。香港投資者協會主席譚紹興指,證監會還有很多調查工作是可以做的:「其實證監嘅權力係好大,今次嘅投票私有化係記名投票,證監會只要睇吓啲關連人士係咪投相同方向嘅票,已經可以找出疑點。加上,證監會可以查出邊個轉贈股票俾呢班人頭,好易就搵到源頭。」

在種票疑雲中,擔當重要角色的富通保險,前身正是盈科保險,於○七年以三十五億售予比利時富通集團,賣盤後主席袁天凡還出任富通保險的高級顧問。袁天凡將盈保出售予富通保險後,個人獲得二億七千萬,而當年就是他度出財技助李澤楷吞併香港電訊。在吞併前,他亦獲李澤楷批出大量認股證,高位時沽貨套現後,成為億萬打工皇帝。

裁員減薪部署賣盤

於本月二十四日,如沒有任何人反對,法院便可以通過電盈私有化。一名財經界人士指出:「證監會喺行內放晒風,話根本無得查。佢哋一向優待電盈,好似○三年,電盈洽購英國大東股權,喺香港就話無收購,喺倫敦又話有,嗰次『雙重披露』事件,擾攘一年,監管機構竟然話紀律程序已完結,佢哋無違反《上市規則》。想當年,李澤楷喺收購Sunday時就大手增持電盈都無人管佢咁。」

律師黃國桐指出:「如果今次證監仲唔做嘢,真係離譜。不過,法庭係有 Inherent Jurisdiction,即要做到公平,如果法官覺得唔合理有疑點,佢有權唔扑槌,然後delay個期。但電盈嗰邊就會嘈,everything in order,如果最後有咩損失,佢哋會追討,所以唔係個個官夠膽運用個權力。小股東就好難入稟,因為法官只會覺得投票唔係你想個結果,並唔代表有案件發生。最理想都係證監會向法官提出延期。」

私有化是否可以順利通過,仍是未知之數。但據知,電盈在資金方面已經出現壓力:「電盈去年借咗二百三十八億銀團貸款,本來用來做營運,但而家用來私有化,據聞班銀行家都好嬲。而家公司已經開始還息,私有化唔成,佢哋都好手緊,呢幾日已經同滙豐傾緊融資。」一名接近電盈管理層人士透露。故在去年上半年錄得六點五億元盈利的電盈,上週三股東大會前夕就公布要裁員六百人,令投資者感到公司前景並不樂觀;本週一又通知承接家居電話、收費電視等維修保養及安裝服務的十六間外判公司,於本月十六日起以九折支付工程費。這些縮皮行為,還可為李澤楷私有化後再把電盈賣盤鋪路。

不務正業落後同行

於○○年有意收購香港電訊的新加坡電訊,相較於電盈更專注本業。新加坡電訊(SingTel)當年爭奪香港電訊時,雖敗在李澤楷手下,但在這幾年間愈搞愈出色,SingTel的互聯網協定虛擬私人網絡(IP VPN)服務成為日本以外最大的服務供應商。而在去年,SingTel亦取得了iPhone的獨家銷售權,又推出人力資源服務,服務中小型公司。而其股價於○○年三元六角(坡元)至今二元四角(坡元),只下跌三成三。電盈則大跌九成七,相形見絀。

李澤楷雖於○○年成功擊敗新加坡電訊,以二千九百億元鯨吞香港電訊。當年的香港電訊是全港最具規模的電訊公司,由盧永仁當搞手的Netvigator亦是首個互聯網供應商,公司網羅全港九成多固網用戶。但李澤楷揸庄後,未有專注本業,先搞Now TV每年蝕過千萬,後他私人收購《信報》,有意打造其傳媒王國。他上場後,總資產達五百億的香港電訊,曾揹上負資產高達三百一十億。電盈的股價更由最高峰一百三十一元(以五合一折算出來),跌至四元一角,去年更被剔出恒指成分股,電盈小股東只有肉隨砧板上。

李澤楷的財技玩得出神入化,每次都能夠成功游走法律上的灰色地帶,令不少財經界人士都十分讚嘆。上週四,何鴻燊亦公開大讚李澤楷叻仔及醒目。不過,事件大損李澤楷形象,無論報章、政黨,均對他的手法不予苟同。「叻仔」與否,見仁見智。

股票轉名過程

李澤楷之「最」

最大宗收購:2000年電盈以$2,900億巨資鯨吞香港電訊

最大額貸款:收購香港電訊時,成功獲得中銀、滙豐、巴克萊及法國國家巴黎銀行籌組九百三十六億元天文數字貸款

最大負資產:原本總資產達五百億的香港電訊,與電盈合併後負債纍纍,負資產曾高達三百一十億

最鑊藍籌股:股價最高曾攀上$131.75(五合一前計算),現只剩$4.1,跌幅達97%,更於2008年6月被剔出恒生指數成分股

最明益手下:吞併香港電訊前批出大量認股權給部下,合併後股價大升,袁天凡、杜彼德和鍾楚義統統沽貨套現,成為億萬打工皇帝

最頻頻裁員:2000年至2006年間數千名員工被解僱及減薪,現亦傳出裁員及減薪,本週二500名外判工人罷工半天並遊行到電盈總部

最具爭議性:不費分文私有化電盈,獲賭王何鴻燊讚「叻仔」,小股東則要上街遊行控訴私有化不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98

五十年交情 李嘉誠買起世姪


2001-3-15  NM




▲李嘉誠始終都是生意人,欠債未能還錢時,長和系便入主陳發柱(右)的慶豐集團。

市值只有三億元的添發慶豐集團,因無力償還十多億元的負債而要重組債務,日前正式宣佈,債主之一的長實和黃以股代債,入主旗下三間上市公司,與原大股東陳發柱家族,平分集團控制權。

在股壇冒起只有十年的陳發柱,與其他富豪第二代一樣,因「大頭症」而急躁冒進亂投資,續果失敗收場。他的故事,亦帶出一段陳家與首富李嘉誠的五十年兩代交情。

 

停牌近一個月的添發慶豐,主席陳發柱終於上週三現身見傳媒。為了凸顯與李嘉誠的關係,他選擇在長江中心三樓天山閣餐廳,闢房舉行記者會。自西環長發大廈添發總部趕來的他,也遲到了半小時。

以急速步伐趕到現場的陳發柱,未有一如以往,將頭髮「蠟起」,而是剪了個平頭裝,以示自己從今以後,會「樸實」做人。甫坐下一開腔,他雙手拍着心口說: 「我,陳發柱今日自信心爆棚,搵到長實、和黃呢個拍檔入股,實在好有護航作用。」記者會並無長實代表出席,只有他在個人表演。

為巨債所困近三年的添發慶豐,因無力償還因購入物業而欠下長實和黃的二億四千多萬元欠款,結果「以股代債」,長和系正式入主添發慶豐系,股權與陳發柱兄弟平起平坐。

記者在會上追問的,自然是公司的債務問題,為何弄至如斯田地,但陳發柱還硬撐着說:「今後,我會減少地產投資,專注做金。我哋要喺全中國開金鋪,加埋我老闆對我嘅支持,公司前途一片光明……」

當記者問到他的老闆,李嘉誠的長和系肯入股,是否基於與陳發柱父親的交情時,陳發柱即時彈起身,像小孩子般踎低,然後高聲說:「唉,我今年四十八歲啦,你 咁樣講即係話我陳發柱無本事啫,仲要靠我伯爺。我十七歲抬住啲金做出市,我做金好叻㗎,你哋寫啦。」圓桌上的記者們,恍似在看「真人騷」。

識李嘉誠於微時

他雖然叫屈,但李嘉誠與他的父親——陳木添的交情,原來真的可追溯至五十年前。

陳木添來自潮州達濠鄉,同鄉名人包括探長藍剛、顏雄及毒梟跛豪等。由於達濠是一個漁村,屬窮鄉僻壤,最出名的要算是潮州魚蛋了。而從達濠來香港的,大多是行船,而陳木添亦不例外。

四九年,卅七歲的陳木添來港發展,買下皇后街五號物業,並以三千元購入金銀業貿易場會員牌,取名鎰隆;五一年更購入慶豐金行,成立陳添發有限公司做黃金買賣,由行船上岸做黃金。

一位八十多歲的潮州老叔父隱晦地說:「行船可以走好多嘢㗎!」原來陳木添做海員之餘,兼做「國際貿易」,賺的錢足以令他開設金鋪。他開金鋪,是因為香港政府於四八年頒佈防衛財政條例,限制黃金出入口和買賣,到七四年有關限制才撤銷。

雖然陳木添較李嘉誠年長三十年,但兩人相識於微時。五十年代初,陳木添一家人居於皇后大道西四十一號。而李嘉誠與堂兄李奕,剛成立的利中實業塑膠廠,則位 於西環士美菲路,初期生產假髮及玩具,生意並不穩定。據潮陽同鄉會中人說:「李嘉誠都有情有義,永遠記得幫過佢嘅人。」但雙方甚少在人前披露有來往。

 

▲陳發柱(左)兒時與父親陳木添和弟弟陳發樑(右)合照,發柱今天與父親樣貌如餅印。

 

▲西環山道的長發大廈,六九年由李嘉誠和陳木添合作發展。

 

少年得志 愛出鋒頭

直至六九年,李嘉誠的長江已經從塑膠花出口,轉營到發展地產,公開夾份在西環山道發展物業,取名「長發工業大廈」,「長」代表長江,「發」取自陳添發有限公司。現時添發慶豐的辦公室,便是設於該大廈內;而長發大廈,一直成為陳發柱常掛嘴邊,彰顯陳家與李嘉誠的淵源。及至八九年陳木添逝世,李嘉誠亦出來扶靈,才公開兩人關係密切。

陳木添專注黃金生意凡四十年,他有三子三女,長子發盛,次子發柱和三子發樑,其中只有發柱是親生仔。金鋪業務初期由長子陳發盛幫手打理,七六年陳發柱在新法書院預科畢業後,才加入公司成為董事

陳發柱經常向記者講述,自己十七歲已孭住數百兩黃金到銀行交收,亦詳述做出市代表的經歷,而慶豐金一直專注於黃金鑄造及買賣的業務,雖然賺錢不算豐厚(每一百兩賺佣五十元),但是一盤穩賺千萬的生意。七八年,陳發柱以候補監事,進身金銀業貿易場,四年後更升為監事。

陳發柱作風一向囂張,他於八八年已購入一部勞斯萊斯,價值約百四萬,其後更購入另一部棗紅色的勞斯。而公司擁有的私家車牌號碼,均用上不同字母的一六九,連小巴都掛上靚車牌,全部放在長發大廈地庫停車場,古老的勞斯萊斯與破舊的大廈相映成趣。

 

▲九四年十二月,東方鑫源上市時,霍建寧(左一)、陳發柱(左二)和吳建常(中間)合照。

 

▲九五年初,金王胡漢輝之子胡經昌(右)擔任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時,陳發柱已異常高調。

 

▲陳發柱的紅色勞斯萊斯(後),與三部一六九車牌的車,都泊在長發大廈地庫內。

 

▲金輝集團老闆吳少輝,曾為被撬牆腳而不開心。

金業上市患大頭症

以往他除了喜歡「蠟頭」,擺出一副大亨款外,還搽上濃烈的古龍水,有時還穿上白色西裝十分張「揚」。而在他最「風騷」時期,便是九六年,以四十四歲當上金銀業貿易場最年青的理事長,而且連任兩屆,鋒頭一時無兩。

一名老會員說:「要人選佢時,咪請食飯咯,阿哥前阿哥後。選咗咯,出街見到都當唔識。」慶豐金鋪規模,不及已故金王胡漢輝的利昌金鋪,但他每逢見傳媒都例必揸住金條拍照,被記者冠以金條王子。不過熟知金業的老行尊則指,金王與王子,規模相差十萬八千里。

一直胸懷大志的陳發柱,直至八九年十一月,父親陳木添過世,正式接掌家族生意後,才得以大展拳腳。他於九○年以添發慶豐名義將金業上市,準備衝出鯉魚門兼進軍大陸市場。

與其他富豪第二代一樣,他亦患上了「大頭症」。雖然公司規模細,上市時市值只得一億七千多萬元,但他卻想大幹一場。他的目標是亞洲及最大華人市場中國,自然要與權貴拉攏關係。在悉心經營下,他找到了中國第一家族,鄧小平大女婿吳建常,以及香港首富李嘉誠合作。

公司上市後翌年,陳發柱便進軍馬來西亞,除取得當地冶煉金牌外,並順道在檳城投資一個名為珠寶城的地產項目,結果賣個滿堂紅。

泊誠哥鄧家碼頭

首度出擊便成功的他,將目光投向龐大的中國市場。那時中國有四大家族,分別是鄧小平、陳雲、王震以及榮毅仁,其中又以鄧家權傾朝野,正是陳發柱想依靠的目標。與黃金業對口的,就只有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的吳建常。

本來陳發柱想直通北京打關係,然而那時中國有色早已與香港金輝集團的吳少輝,有多年業務往來,並持金輝兩成股權,針插不下。於是他轉而拉攏深圳有色分公司,透過入股經營廢金屬回收的鑫成(上市後易名天行國際),與深圳分公司阿頭司徒懷埋堆,然後經他搭路認識了吳建常,希望得取合作的機會。

那時中國有色在港的窗口公司東方鑫源,正部署在港建立上市旗艦。吳少輝與中國有色關係密切,自然着手安排,九三年四月底,一個由中國有色及金輝合組的財團,宣佈收購上市的羅氏地產空殼,並易名為東方鑫源有色集團,東方鑫源準備注入資產作上市旗艦。

本來一切已塵埃落定,然而陳發柱並未放棄,還不斷與中國有色及李嘉誠拉攏關係,包括與上海有色分公司合作,投資上海長發花園,又與長實和黃合組公司,投資上海梅龍鎮廣場,積極爭取。

爭奪中國有色合作

在陳發柱苦苦相纏,李嘉誠出面下,吳建常為了息事寧人,於九四年五月,同意以東方鑫源名義另行申請上市,並邀請李嘉誠及陳發柱先行入股。然而有關申請即時遭聯交所質疑,表示中國有色不能同時擁有兩間上市窗口公司

擾攘一輪後,吳建常終於犧牲金輝的吳少輝,計劃將已上市的東方鑫源有色,易名為東方有色集團,降格做「二奶」,專做地產,吳少輝當然反對,及後與陳發柱及長實代表講數後,唯有賣股退出,雖然賺了一億六,但對被撬牆腳仍不開心。

「正室」東方鑫源(集團),於是順利於九四年底上市,五成二股權由中國有色擁有,另兩成二則由長實與添發慶豐組成的公司(長實佔六成)持有,成了名符其實的窗口上市公司

成功搶奪中國有色為合作伙伴一役,令陳發柱雄心萬丈,更意氣風發。然而事後卻證明,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至少在上海投資的兩項地產,為添發慶豐帶來數以億元的負債。

然而勝利衝昏了陳發柱的頭腦。在九三及九七年,他分別做了兩項重大的投資決定,結果誤蹈債海,將添發慶豐這檔家業推向深淵。

兩大投資鑄成大錯

 

▲添發慶豐近八年財務狀況

九三年二月,陳發柱受投資檳城珠寶城獲厚利的鼓勵,於是想再下一城,拉攏長實及新世界,投資近十億元興建柔佛州的新山廣場,其中添發佔商場及寫字樓的三分一業權,而酒店則佔三分二。結果他不再好運。

由於計劃龐大,單是股東貸款,添發便要支付八千七百多萬元;而項目的七億元銀團貸款,添發亦要依股權比例負擔及擔保,令公司負債沉重達三億元,而添發慶豐全年盈利,都只是一億元而已,反映陳發柱固然不自量力,亦令公司利息支出沉重,蠶食盈利。

而陳發柱另一項錯誤投資,是於九七年十月樓市大旺時,以五億元代價,向禹銘收購香島印染(現稱長發建業)的三成三股權,該公司唯一重大資產,是一幅位於葵涌和宜合道,佔地八萬呎的地皮。以收購價計,即使減除兩億「殼」價,該幅地價值十三億元!但今天只值數億元而已。

九八年九月,大馬新山廣場落成,添發慶豐噩夢亦開始。該項物業落成以前,利息支出可撥入資本賬目內隱藏;物業落成後,利息支出便暴露出來,令公司全盤賬目出現惡化。加上物業相繼出售,因蝕賣而要進行大幅撇賬。

業績虧損近八億

結果,添發慶豐公佈截至九九年四月底止年度業績,虧損七億八千八百萬元,其中為大馬出售物業要撇賬近億六;為和宜合道地皮減值二億六千萬。而是年度的利息支出,更暴升至近一億四千萬,公司並透露已將上市及非上市的資產,統統抵押給銀行,財政狀況之差,令人咋舌。

添發慶豐財政捉襟見肘,唯有搵旗下聯營公司打救。首先,將西環長發大廈的殘舊物業,作價一億二千七百萬元賣予慶豐金套現。然後以六億六千萬代價,將上海梅龍鎮廣場四成九業權,以及上海長發花園百五個單位賣給聯營的長發,既可減債,亦可製造逾億元賬面盈利。然而這一着卻累死長發,令長發債台高築。

添發慶豐經一輪搶救,財政狀況仍然危殆。截至去年四月底止,公司長、短債逾十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是短債;而綜合流動負債淨額達七億元(扣除慶豐金所佔部分)。而聯營公司長發更水深火熱,公司核數師更在去年年報中,表示在編製賬目時,對公司是否適用「持續經營基準」有懷疑,除非公司取得新股本或債務融資,又或是出售資產。

為了拯救瀕危的公司,陳發柱於是找李嘉誠出手相救。而集團唯一值錢的,便是和宜合道的發展地皮。

 

▲葵涌和宜合道地皮九七年估值十五億元,現只值數億元。

 

▲陳添發是陳氏家族的公司,由陳發柱(左)與弟弟陳發樑接掌。

土地賤賣 股權盡當

原 來早於九九年七月,陳發柱為了向長實表示友好,曾將和宜合道地皮的一成半權益,以象徵性一元賣予長實,地皮由長實做發展商。及後長發水緊,長實向對方貸款 四千萬,並以地皮八成半權益來作抵押。然而杯水車薪,長發最終將地皮賣予長實,作價一億四千七百萬。扣除長實早前借出的四千萬(利息七百萬),出售地皮只 套回一億元。

當得就當的添發,旗下聯營公司中,就只有慶豐金財政較健全。原來該公司趁網股熱潮,除先後供股集資近四億八外,並用卓施金網行將上市名義,發行了七千萬換股票據集資。結果卓施於去年十二月成功上市,而慶豐金亦甩身。然而,賣得就賣的添發,亦向慶豐金打主意。

去年六月底,一個由添發、長實、李嘉誠三方組成的公司Rasam (李方佔五成一),獲授權可於今年二月十日前,認購添發所持的三成七慶豐金股權。到今年二月,Rasam 行使期權限期到了,但添發慶豐仍還不了拖欠長和系的二億四千萬元欠款。醜婦終須見家翁,添發慶豐宣布債務重組,由長和系出手,將債務轉化為股票,添發控股 權,由長和系與陳發柱兄弟平分春色。另外,長和以換股票據形式,借出四億元予長發渡過難關。

重組結果,令陳發柱喪失對添發慶豐系的話事權,淪為打工皇帝,無法脫離富豪第二代因擴張過度、失敗收場的宿命。

 

▲上海梅龍鎮廣場,原由添發慶豐與長和系合作發展。

 

▲馬來西亞這幢新山廣場,出租率只有一半。

撰文:黃麗裳、左少珍 資料:陳志恆 圖片:吳文正、歐陽江[email protected]請參考《壹週刊 時事及財經冊》第80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2

九建豪擲一億買起地鐵出口


2006-3-9  NM




上週四,旺角鬧市上演了一場鬧 劇。一班太子聯合廣場的業主,浩浩蕩蕩在聯合廣場門外召開記者會,及後操到九龍灣地鐵總部示威。他們如此激動,事關地鐵會在始創中心興建新的出口,在聯合 廣場的人流或會因而分薄,轉去始創中心。眼白白睇住客仔被搶走,聯合廣場的業主自然要跑出來抗議。

這個地鐵工程項目,由始創中心的大業主九龍建業全盤包起,耗資約一億元。始創中心是九建的龍頭物業,○一年柯為湘以十七億元鯨吞九建,覬覦的也正是這個收租物業。奈何柯為湘接手始創後,出租率大不如前,租客怨聲載道。九建不得不豪擲逾億建地鐵出口救亡。

九 建早在兩年前,已放聲氣在始創中心起地鐵出口。計劃是在太子站和始創中心間興建隧道,並在始創中心商場地庫興建出口(太子站B3出口),而地鐵會將原有的 聯合廣場旁邊B2出口的闊度,由四米縮窄至二點四米,而方向更由本來面向聯合廣場改成背向。工程原定本月展開,為期兩年,屆時B2出口還需封閉半年。

這樣的安排大大影響聯合廣場的商戶。據地鐵估計,現時太子站每日人流高達十三萬人次,其中七成(九萬人次)使用B2出口。但當B3出口啟用後,便會將B2出口的七成五人流(即約七萬人)分流到始創。換言之,地鐵間接替始創中心大業主九龍建業,搶走聯合廣場的客仔。

樓 高廿五層的始創中心,位於太子與旺角之間,是九龍建業的大本營。地庫至六樓是商場兼酒樓,六樓以上是寫字樓,與太子聯合廣場只是一條馬路之隔。不過,始創 中心的人氣一直不及聯合廣場,人流頗為稀疏,樓上十二層寫字樓靠屋宇署等政府部門承租,以往商場亦只靠二、三樓共六萬平方呎樓面的宜家傢俬「撐場」。不 過,○四年尾宜家傢俬租約期滿後,雙方因加租問題談不攏,宜家傢俬遂遷出,始創更少了一個「地標」。

錯在拆細

九建主席柯為湘認為,將商場分拆成細鋪出租,呎租可上升五成,可能是另一個出路。九建遂花五千萬元,夥拍「商場醫生」沈永年,將商場翻新及拆細,沈永年曾經策劃過蔡瀾美食坊、旺角星際城市及尖沙咀Update Mall等,希望將始創打造成年輕人蒲點。

然 而,商場○四年尾重新開幕後,由於欠缺宣傳,人流仍然每況愈下。商場最旺的二樓,全層五十個商鋪,就有九個空置待租,更有店鋪因欠租而被執達吏張貼收鋪啟 示。上週,地下的時裝店pe:tite和四樓的帝豪酒樓便剛結業。由於吉鋪太多,九建唯有賤價招租,二樓一個三百呎的店鋪,原本月租一萬六千元,如今卻可 以每月八千元短租兩、三個月。

短租三個月賣波鞋的商戶鍾小姐,去年聖誕節前租用始創二樓一個三百呎店鋪,本以為將精選及限量版波鞋放售,價 錢可賣得較高。但多月來生意慘淡,三個月共蝕了七萬元。「呢個場好少人行,我個鋪位已經喺最旺嘅通道,但每日平均只係賣出一、兩對波鞋,仲要係每日下午 六、七點才開第一張單,年廿九都只得三千蚊生意,真係未見過一個場係咁嘅!」將於三月中遷出的鍾小姐,提到始創便怒不可遏。

商戶早走早着

更 有租戶寧願賠錢提早解約離場。現於旺角新之城賣女裝衫的吳先生,是○四年尾始創招租時第一批租客。他租用的二樓一百六十多呎細鋪,連管理雜費每月要一萬七 千元。「第一個月已發覺有問題,差不多日日食白果。我同租務部講,佢哋就賴我嘅貨唔得;但同樣嘅貨,我喺新之城一個月做十五萬生意,這裡就只得三千蚊。」 吳先生最後只做了四個月,便決定提前解約,「我簽咗一年約,當時遷出賠足八個月租金共十萬蚊俾九建,不過點都好過每個月蝕二萬蚊。」

由於商場人流稀少,本來設在商場三樓、專賣高科技數碼影音產品的「IT專區」,如今已淪為散貨場,賣十蚊一本書、兩蚊一包利是封,而餘下比較體面的兩間影音店「dg-one」及「@veva」,竟然是九龍建業自資開設的店鋪,用來充撐場面。

一億搶客

根據九建○四年度年報,整個集團的總租金收入有兩億元,單是始創中心便佔八成達一億七千萬;而去年上半年始創租金收入亦達九千九百萬,始創可謂九建的命脈。柯為湘為「救生」始創,遂使出最後一招,豪花一億元,讓地鐵在商場內興建出口,將聯合廣場客源輸送到始創。

記 者致電九龍建業,查詢地鐵項目詳情,對方在截稿前未有回覆。至於地鐵方面,問到為何在一個人流稀疏的商場興建新出口及收窄舊有出口,地鐵發言人指:「主要 因為太多人使用聯合廣場的B2出口,造成該處人車爭路,而新的出口則可將市民分流到各處。」而由於興建新出口的工程影響所及,將要『犧牲』B2出口,將之 收窄及更改方向。

小巴大王出面

興建新出口,對九建及地鐵皆有利,但就搶走了聯合廣場的人流。聯合廣場早於八十年代已賣散予不 同小業主,群龍無首,遂由商場內的京華酒樓業主 ——小巴大王馬亞木之兒子馬僑生出頭。一向低調的馬氏父子,不僅是全港小巴大王,名下更坐擁二百多項收租物業,是全港數一數二的鋪王。是次馬僑生擔任「反 對太子站B2出入口工程工作小組」主席,帶頭與地鐵抗衡。

馬亞木早在○三年沙士時,以八千三百萬元向漢寶集團買下聯合廣場二樓鋪位,面積二 萬三千平方呎,其後漢寶集團再以每月七十萬元向馬家租回,開設京華酒樓。馬僑生指,當初買這個鋪,正正因為太子地鐵站向正聯合廣場,人流甚多。「地鐵站收 窄及調轉方向後,估計我個鋪嘅價值最少下跌三成,每月租金更可能要減半,我而家都唔敢同張道生(漢寶集團主席)商量,怕佢一旦撤退,再搵租客就更難。」

他 又不滿地鐵及九建以分流為名,而損害了聯合廣場業主的利益:「九建嘅商場管理不善應該自己負責,但佢恃住有錢就同地鐵做乜都得,硬將人流搬去自己度,做損 人利己嘅事。如果聯合係大發展商,地鐵當然唔敢搞我哋,而家擺明大蝦細啦!」為了取回公道,他已透過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向立法會投訴,希望可推翻地鐵及九建 的工程。然而作為上市公司的地鐵,以股東利益為依歸,地鐵今次不費分毫,便可得到太子站至始創中心出口的地下通道擁有權及管理權,以及通道內廣告燈箱的收 益,可謂一家便宜兩家着。

始創是非多

始創中心的前身,是麗聲及凱聲戲院,另有商業樓宇。九龍建業早年經營電影生意時,總部便設在該處,九五年才重建為甲級寫字樓及商場。

○一年,持有九建股權的四大家族:鄧肇堅、余道生、雷瑞德及伍時暢家族因決裂而分家,將九建資產出售,當中最值錢的始創中心,由於位置優越,每年租金收入近兩億元,遂惹來各財團垂涎,結果觸發九建股權收購戰。

最後,由鄭裕彤私人持有的周大福、聯合馮永祥及禹銘投資,以廿一億元收購九建,後因審查賬目後不滿意而交易告吹,雙方更因一億元訂金而鬧上法庭。到○一年底,九建終由有「澳門李嘉誠」之稱的保利達集團老闆柯為湘,以十七億元全面收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99

汪世忠騎呢買起太協


2003-7-31  NM




近年,上市公司興 起私有化,令小股民在股市四出尋寶。最愛「吹水」,經常高談闊論有一百幾十億「投資大計」的汪世忠,也在兩個月前趁熱鬧,誇誇其談嚷着要將旗下的太平協和 私有化。現時主營地產業務的太平協和,充其量只是一隻二、三線股,手頭資產主要是一批發展中的新界及內地地皮,和數十個大陸加油站;而且還有四十四億巨債 纏身。持有太協五成七股權的汪世忠要斥資九億將太協私有化明顯無着數,但他仍口出狂言,揚言公司私有化,債務「會有錢搞掂」!可惜,這個「偉大」的私有化 計劃,自五月底提出以來,收購一直無下文,私有化文件更是一拖再拖。太協在上星期一更「騎呢」地賴會計師公會的會計準則有變,要再計一計公司資產。汪世忠 今次私有化大計,可能另有文章。今年五月中,持有太協五成七股權的大股東汪世忠,提出以每股六毫五仙把太協私有化,作價雖較公布前每股四毫三仙的股價吸 引,然而計劃一直只聞樓梯響。太協原定要在六月十六日前,向股東發出私有化文件,但太協在當日推說在內地及泰國地產項目繁多,需時評估,故要順延至上週 一。到上週一,太協又發公告,表示因應新會計條例修訂入息稅及有形資產會計準則,文件要待七月尾後才可派發給股東,私有化計劃就此一拖再拖。記者找會計師 查詢,發現太協這個藉口甚搞笑。原來新條例早於去年八月知會會計界,今年年初落實推行,大部分會計界早於去年底已開始修正公司稅項及資產。「太協而家至話 因為計緊數而延誤公司私有化,原因只有兩個:一係佢公司反應太慢,一係可能是拖延嘅藉口!」有會計師質疑說。本週一,記者就此找汪世忠查詢。汪竟一反高調 態度,不停以「無嘢講」來回應,其間更以「西裝褸」套在自己頭上,逃避鏡頭;與月前興奮地透露大計比較,完全判若兩人。

收購理由怪誕汪世忠離奇反常的態度,令人懷疑私有化計劃會否落實。一般在市況低迷時,大股東見股價遠低於公司資產值,便把上市公司私 有化。汪世忠以九億元,私有化有七十一億資產淨值的太協,看似十分英明。然而太協旗下的資產,主要是香港農地及大陸地皮,過去幾年太協未有大幅為地皮撇 賬,故此資產值可能水分甚高。而汪世忠私有化太協理由亦令人嘖嘖稱奇,說要將公司債務「攬上身」。太協截至去年底負債達四十四億,其中一年期短債逾二十 億。汪世忠揚言,太協繼續上市,要面對沉重還債壓力;而公司私有化,債務則「有錢搞掂」!今次私有化計劃,汪世忠找來中信泰富旗下的中信資本做財務顧問, 並獲中信資本信納有充足財政資源實行計劃。然而汪世忠以美國協和及數間公司名義,持有太協五成七股權,手頭股份現市值九億多,但他部分股份早於九○及九一 年兩度按予NMB Postbank Groep N.V.(ING前身),未知有否贖回,記者向太協查詢,但公關不予置評;汪在港持有的物業,就只有自住的九龍塘新德園二千呎大屋,估計現值約千五萬,沒 有按揭。汪世忠似乎不見得財雄勢大,能獨力承擔四十多億債務。證券界質疑,私有化背後或另有文章。

汪世忠無益小股東太平協和在八十年代初由 汪世忠成立,原經營鐘錶生產,至八七年在香港上市,業務多番轉營至石油、電訊、地產等。前幾年他因將個人資產以高價注入太協,招來話柄。九五年,汪世忠計 劃將年前以一億五千萬元購入的鰂魚涌兩幅地皮,以十一億轉售予太協,其中六億為現金,其餘為太協新股。汪想一鋪賺近十億,然而大計被踢爆,在輿論壓力下, 交易不得不作罷。九八年,太協以二十億購入協和石油三成三股權,其中六億為現金,其餘為太協新股。協和石油原是太協附屬公司,主要資產只是中港三十多個加 油站,九五年前以七千萬賣給汪世忠。這次重新注回太協,汪世忠一買一賣賺到笑。

股價異常波動太協股價在四月份一直在四毫水位徘徊,且成交淡 靜,極其量每天只有三十多萬股成交。直至四月二十八日太協公布業績,雖錄得八千多萬盈利,但公告中,核數師報告有保留意見,雖然翌日下午四時太協急急澄清 是印刷出錯,並公告:「該核數師報告應為『無保留』而非『有保留』意見。」但太協已被拋售,股價直插至三毫四,大跌一成半,成交量激增八十多倍至三千多萬 股,忽而非常活躍。由四月底至五月中,汪世忠宣佈將公司私有化前,成交持續活躍,私有化消息一出,股價由四毫多升至六毫二。在這段股價大幅波動期間,成功 低買高賣者,必有一番斬獲。「汪世忠最叻『吹水』,所以我哋唔係咁睇好私有化一事;以前每次同佢開會,佢都可以不停咁講佢啲『大計』,但大部分都無實 現。」一財務顧問說。祖籍安徽,滿口外省口音的汪世忠,平日最愛與林建岳前妻謝玲玲等闊太,在蘇浙同鄉會食晏兼講東講西,他在財經界更是以「吹水」出名。 一名前員工便說:「幾年前公司生產傳呼機,佢同我地開會,話要搞視像傳呼,又話要以傳呼機遙控家居電器。佢無稿喺手都講足成粒鐘,好厲害,但因為內容太虛 無,好多同事一早已聽唔入耳。」這個「萬能傳呼機」最終當然未有發明。

三番四次無料到近年,他最愛誇誇其談兩個上海項目。其一是在南京西路 的協和世界商業街,他聲言長達一公里,還要重建巴黎鐵塔、東京銀座、羅馬鬥獸場等五大著名建設。場內除有紅磨坊歌舞騷、鬥獸競技,更有一隻仿製的鐵達尼號 郵輪,每天表演五次沉船的悲壯場面。而另一個項目是在莘莊區發展的住宅康城,汪誇口要投資一億元興建輕軌鐵路,將樓盤連接兩公里外地鐵站,方便住客。去年 太協還請廿多名記者及分析員到上海參觀,「佢嗰個協和世界,講到好巴閉,但實情係上海市政府早已搵咗麥堅時做顧問報告,是麥堅時提議在南京西路興建這五個 景點,其實南京西路好長,太協塊地皮只佔部分,但汪世忠就拿了人哋計劃,當成自己的大計,對住我哋猛吹水。」有份上海遊的記者說。至於康城那條輕軌鐵路, 上海地產代理踢爆,至今尚未兌現。在香港,汪也曾滿腹大計,例如揚言要將太古城對開的地皮發展為老中環、老跑馬地、老灣仔等歷史景點。雖然他多番向記者 「吹水」,但他的藍圖仍未獲城規會接納。而有關項目佔地六點九公頃,原來太協只佔其中數個百分點的面積,其餘不少是公共設施用地。此外,他還計劃把落馬洲 農地發展為「太空島」,以太空探索為主題建遊樂場。他三年前說整個計劃預計耗資八十億元,數年間顧問費已花了五千萬;預計○五年落成後每年可吸引百多萬遊 客,香港經濟更可因此增長幾個百分點。可惜講了三年,至今仍只是荒地,一點動工的聲氣也沒有。

汪世忠「吹水」表6/91對於有投資者猜測其 身家背景及財富來源,他解釋:「我原籍安徽,爺爺汪鼎是晚清山海關鎮守,相當於今天的軍區司令……倘若你知道汪家在一九四九年前,在南京開辦的國際航空公 司,已經擁有九架運輸飛機,不會再懷疑汪家今天的財力,汪家現時單在台灣擁有土地的價值,已逾二百億港元。」不過,記者透過互聯網及舊報紙也無法找到有關 汪鼎的任何資料。6/95汪訴說自己過去,指家人曾派他去日本賣羽絨被,但他一年內竟賣不出一張。「嗰時真係諗過自殺,無顏面再見江東父老。……哲學家蘇 格拉底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另一種是痛苦的人,我選擇做痛苦的人。」11/98汪表示在上海南京西路,興建一公里長的協和世界商業 街。「我聘請了貝聿銘大師設計這條商業街,商業街密封的全天候透光上蓋,使逛街人士免去風吹雨打……」他還指計劃內會按原比例建造一個鐵達尼號郵船,每天 表演五次「沉船」。這構思其實來自麥堅時的顧問報告,而協和世界至今仍是地盤一個,鐵達尼號真個石沉大海。6/00汪在太協的業績公佈會上,表示自己正着 手三個互聯網業務,又揚言會成為第二代互聯網龍頭大哥:「Internet非常偉大……我哋將由資訊提供,到幫客戶報關……提供一條龍服務,你就可以坐喺 度收錢,點止係B2B咁簡單。」然而自科網股爆破,汪在其後兩年的年報內,隻字不提互聯網生意。12/01當別人問到,為何上海協和世界歷時八年才出售物 業,他卻說:「我早於八年前到上海霸地,今天已成為上海房地產發展商的一哥,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獨稱霸』!」「我一直唔捨得賣(上海新盤),要賣幾日 就賣晒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6

傳被Zara阿媽買起CNBC轉載 佐丹奴紅爆全球 李華華

2011-6-24  AD




 

如果無記錯,佐丹奴(709)應該係最多購併新聞嘅上市公司!過去10幾年,噏得出嘅國際服裝零售大Brand都傳過話會買佐記,但次次流料,到最近「彤叔」鄭裕彤唔聲唔聲一鋪掃咗14%,仲做埋第一大股東,斷估呢個情況會停落嚟,但殊不知唔係嘅。

Inditex同佐丹奴齊否認

噚 日,CNBC網站就爆咗單猛料,話Zara嘅阿媽Inditex計劃收購佐記,CNBC話佢哋係quote外電,咁外電單料又點嚟?佢哋話係來自一個本港 財經網站,而個網站又話佢哋係抄本地一份報章!而據華華明查暗訪所得,嗰份本地報章係抄一個歐洲財經網站,但人哋嗰篇報道係寫緊歐洲大市,順便講埋 Inditex股價急升,話佢會收購一間香港公司,半隻字都無提過佐記,但咪理,「Zara買起佐記」就係咁環繞個地球「流」傳一周!

最 後,流言梗係要搵啲智者嚟終止喇!佐記嗰邊同華華講無呢件事,而慣性唔評論市場傳聞嘅Inditex呢次亦忍唔住出聲話真係無接觸過佐記!就係咁樣,呢單 流料益咗佐記堅升,一開市就爆升6%,收市回番,但都有得升1%,而Inditex自己嘅股價都有得升……唔知呢次流料誤傳邊個至係大贏家呢呵?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8

買起英國樓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51.html

當時止凡知道《九十後投資記》的Ricky寫了新書,話過看完之後會替他寫篇讀後感,今天終於來了,希望大家不覺得遲吧。看完這篇文章之後,還未買入的不妨也可以考慮買來看看。



這本著作的名字叫《買起英國樓》,作者鄭嘉瑋(Ricky),他亦是替我的著作寫序言的其中一位朋友。Ricky年紀輕輕已經思想成熟,大學未畢業就做了不少我們一眾投資理財blogger都沒有做過的「好」事,包括買入幾個物業收租(但反而沒有自住物業),又曾接受過報章、雜誌、電臺訪問,如今更出版個人著作分享投資經驗,可謂一名份量十足的blogger,用「年輕有為」來形容他就最合適不過。

看完Ricky的著作,感覺上書本所記錄的足以證明他絕對是英國樓的投資專家,內裡不只是一單、兩單、三單個人投資經驗的分享。實不相瞞,這本來是我對這本書的預期,因為追看了Ricky的blog多年,他確實只作出了數次的物業投資,這著作的內容不就都只能圍繞這數次投資經驗嗎?但原來我錯了,這本著作由投資原因、風險、選區、租務分析、選擇物業、買樓流程等都一一詳述,這是一本很全面講述如何考慮英國樓投資的一本智慧書。

當然,我不會亦不可能在這裡把著作內容都說一遍,就算把重點說一遍,對作者及其出版社都不會是好事情。著作中其實有不少寶貴的財務知識令我印象深刻,就讓我把這些知識描述一下,好讓大家大約知道這本書的知識實在並非普通。

其中一個地方是英國物業買賣原來是不會計算呎價,呎價的計算,在香港甚至中國內地的物業買賣都是很普遍的,最多著眼點在於計算什麼不計算什麼,是實用面積還是建築面積之類,但原來英國物業買賣時,所說的都是一房、兩房、三房、四房,10萬英鎊的一房物業,這是物業面積的資料了,如果你問這物業即多少呎?除開之後呎價多少?經紀、律師及業主都回答不了,因為根本無人計算過。我在想,如果利用香港發展商的思維去英國那邊建房賣樓花,沒有現樓看的話,英國人買入了超縮水的房間及大廳,不知道他們會否想想改變這計算方法呢?

另外,到英國買樓時,在整個買賣過程中,律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雖然律師在香港物業買賣也很重要,但大家都會在選中物業,簽了臨約之後,找銀行融資時再找律師。但原來在英國買樓,應先找律師,到你真正作買賣時,律師就能作出不同程度的幫忙,沒有先找好律師,可能在趕急時未必找到,沒有律師亦很多交易過程都做不成,甚至連出價都不能。

上面提到香港物業買賣有臨時買賣合約(臨約),買家看中物業,議好價錢,可以交付訂金簽好臨約,鎖定買賣協議。但在英國物業交易是沒有臨約這類東西,所以議價好之後由所謂成交到真正過數之間的時期,都可以出現變數,業主可以繼續跟其他買家討價還價,如果好價錢,可以在簽約前取消跟原來買家的協議。

還有,在買樓時,買家要先提供好資金證明,即透過律師出價時,律師會要求提供資金證明,如要造按揭,就要先到銀行申請及出一張資金證明書,有效期三個月。沒有資金證明的買家,原來連出價都不可能,因為出價要透過律師,律師要先證明你有錢買,所以未知能否成交,只想出個價試試業主低線的話,在英國就每每都要先走到銀行做好文件才行,程序跟香港有很大分別。

在香港,大家聽見「兇宅」都會很怕,但在英國就未必受重視,亦不容易調查,靠賣家或律師告知,銀行亦不會因為兇宅而估價不足。這跟外國人的習慣有關,他們都不會像香港般疑神疑鬼。加上現實情況是英國樓的樓齡很高,超過100年的都會有,這樣年紀的樓,要從來沒有人在單位內過身相對很難吧。

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務知識,看完書,吸收了,不代表就要立即跑到英國投資物業,但未來有機會時可以隨時運用,到時定必需要再拿起這本著作來從新看多篇溫習一下才行。感覺這本書很全面,不會好像一些物業投資書,可能只綜合一些各地區的投資資料之類,一位還在求學時期的90後能寫出這樣的好書,實在厲害,亦令我感到匪夷所思。

閱畢這本著作,令我有意欲想找尋其他地方的房地產投資書籍,吸納這方面的知識,例如想知道日本樓的投資方法之類,希望也能找到如此全面的一本他國房地產投資書籍,讓自己對不同地方投資市場的細節都有所掌握,增進財務知識及世界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59

杜拜酋長不問價就買起佢


一道門閂左,第二道門不一定會馬上關閉。

CJ Hendry,澳洲妹,原本是名奧運游泳選手的她,卻因傷病與奧運失之交臂,極度失望的她選擇了退出,後進入了昆士蘭大學念建築,卻因為不懂使用CAD設計軟件,被同學嘲笑,被教授刁難。

佢最後乾脆決定放棄,軟件不好使,改行做手繪總得吧,當時只有小學雞水準的她,決定用一年的時間來鍛煉自己的畫功,她肯定看了爆炸頭Malcolm什麼Well那本10000小時,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畫畫,平均每天畫15-18個小時,對自己的要求簡直就是苛刻至極,不許自己有犯錯的空間,用手中的一筆一劃來勾勒出心中的世界。就這樣幾乎變態式的練習,總算有點成效了。

佢全部作品都僅以繪圖針筆和白紙完成,每幅花費超過200小時,用黑色UniPin筆來精心勾畫每一塊細節,黑白畫面卻像照片一樣細膩,呈現出物件的質感與光澤,立體逼真,實在很難相信這其實是手繪。




她的朋友起初把它當成了放大版的黑白照片,當她反復強調這是她的繪畫作品,她的朋友唔信,再三確認才勉強接受這個事實。

朋友私底下聯繫了一個藝術分享平臺,平臺負責人見到作品時也驚為天人,於是決定出資為她辦個展,展覽會受到人們的好評和追捧,當天更是有人出10,000美金購買她的畫作,她因此一炮而紅。

不同于別的藝術家那樣急於把自己作品賣掉,選擇回歸初心,閉關練習,將每一處細節都磨練到極致


現在她的每幅作品都讓人驚豔,甚至有人願意花50,000美金買她的作品,還有更多大牌子紛紛邀她為品牌宣傳,在Cool Hunter藝術展上,她的畫作還被杜拜酋長不問價格,並全部買下,所以說沒有誰的成功是隨隨便便的,光鮮亮麗背後的辛酸,只有她自己最清楚,這些畫背後是花費了她多少個日日夜夜,幾多10,000個小時?






   
CJ Hendry x The Cool Hunter from Will Hayles on Vime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330

1億買起毛澤東大劉96蚊剪個髮

2017-04-06  NM

手袋及鑽石,是大劉買給女人的玩具。而這位超級富豪自己的玩具,則是私人飛機和遊艇。他曾以六億元,買入一架世界級巨型遊艇,還以母親劉葉淑婉名義,把它命名「Lady Lau」。這艘共有五層的海上行宮,面積達萬呎,中間設電梯方便上落,無比奢華。但富貴的他同時亦有「貼地」的一面:在上海髮型屋以一百蚊有找的價錢,洗剪吹連同剃面。消費得精刮,或許正如他最近向傳媒憶述自己生平時說的:香港大部分人,都低估了我的智慧。

過千億身家的大劉,擁有的「大玩具」,也是香港大部分人也不能負擔。一○年時,他以六億元造價,買入一架世界級巨型遊艇「Lady Lau」,同年六月在意大利Viareggio舉行下水禮。這艘海上行宮除有豪華主人房外,另有各具主題的九間客房,最多可邀請十八位賓客上船過夜,比豪宅還要巴閉。遊艇內設按摩池、電影院、健身室及酒吧,玩樂設施一應俱全,完全解決到「土地問題」。浴室用料精緻昂貴,全以大理石打造。更誇張是,船內設置車房,賓客可以駕車出碼頭。一四年四月,林建岳女兒林恬兒下嫁何柱國兒子何正德,「Lady Lau」亦同時由意大利因佩里亞,開往法國南部城市昂蒂布,停留在婚禮酒店附近的Cap d'Antibes,直至五月才回航,可惜同年大劉因澳門官司纏身,等錢使的他連「阿媽」都要劈價一半至四億五千萬放售,可惜無人接貨,到一五年八月這艘遊艇才成功賣出。

飛機噴成企鵝

講到富豪玩意,大劉○七年曾分享消費心得:「買佢(私人飛機)就好似後生仔買新車一樣,追求最高性能嘅dream car,所以我都買咗架(707飛機),初步留作自用。」對一般富豪而言,一兩架飛機絕對只是等閒事,而大劉起碼有九架私人飛機。其中的波音787夢幻飛機(Dreamliner),他更是斥資十二億元訂購。此機不但華麗,機艙內的壓力水平,更會調校到約六千米,遠低於現在一般飛機的八千米,有效紓緩因機艙壓力而引致的頭痛和不適。除了買機心態「年輕化」,大劉冧女手段也絕對拍得住後生仔。甘比鍾情動畫企鵝家族Pingu,大劉就花心思,特別將其中一架飛機噴上企鵝圖像,以博取紅顏一笑。「靚嘢始終有人搶嘅,呢個世界,無論經濟點好點差,有財力嘅人都會追求靚嘅嘢。」最識計數的大劉,多年來買入不少藝術品,提升品味之餘更可以升值,當中的明朝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他以二千二百萬元買入,轉手以四千四百萬元賣出。其早年收藏以古董為主,更考慮過興建私人博物館,但未有成事。以前他亦會親自同甘比出席拍賣會,但近年轉透過電話下單,口味也改投向當代藝術。○六年他用破紀錄價一億三千五百萬元,買入Andy Warhol名作《毛澤東》肖像,震撼拍賣場,及後再用三億買入高更名畫《早晨》,令他成功進身全球十大藝術品收藏家之列。

平民價剪髮

大劉平時出手動輒過億,但每件事都「有個價」,他的招牌髮型,只是一百元有找。○二年他曾提及:「我細細個住喺跑馬地,自細已幫襯上海式飛髮鋪,咁多年都係咁剪,感覺又幾好。」獲他御准剃頭的,是銅鑼灣一間上海髮型屋,洗剪吹連同剃面,當年僅需九十六元。後期轉戰舊文華酒店二樓,同樣由上海老師傅主理,剃鬚也只是五百元。雖然大劉經常出入福臨門,但早年他跟一般人一樣,都愛吃雞翼及叉燒,打邊爐必選美國肥牛。他要求家廚煮食不能下味精,有潔癖的他並需經常換碟,身邊保鑣常以紙巾毛巾傍身。一日三餐盡是珍饈百味的大劉同樣注重健康,壯年時最愛打拳出汗,每次做掌上壓都要做足一百下。當然,無論是生活或精神上有多富足,也不及有個伴在身邊,到底大劉最終為何會選擇記者出身的甘比做第二任劉太?想知詳情請留意下一期《絕代梟雄》。

撰文:財經組[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04

夥中港富豪 四叔百億買起TVB獨家內幕

1 : GS(14)@2010-09-29 21:30:02

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 ... ail&article_id=8662

最後咪買唔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926

IT(0999) 買起「A Bathing Ape」

1 : GS(14)@2011-01-31 22:45:2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131742_C.pdf
董事會欣然宣布,於二零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買方(本公司之一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與該等賣方訂立該等買賣協議,據此,買方同意收購而該等賣方同意出
售合共668股股份,相當於Nowhere之全部已發行股本約90.27%權益,有關總代價為230,000,000日圓。

Nowhere集團在多個國家以多個品牌(包括「A Bathing Ape」、「Bape」、「baby milo」、「BAPE STA」、「URSUS BAPE」、「Mr. BATHING APE」)經營男裝、女裝、童裝及相關配飾零售及批發之業務,以及持有相關商標。

長尾先生為知名設計師,並為相關品牌的象徵。長尾先生已同意出任Nowhere之創作總監,初步為期兩年,以確保於收購事項後之順利過渡及整合。其將會專注於產品設計、品牌方向及形象發展。
2 : kanili(1193)@2011-01-31 23:28:02

賣咁平?? 2千萬HKD
3 : abbychau(1)@2011-01-31 23:46:51

又唔係咁平丫!
4 : GS(14)@2011-02-01 20:52:33

要擔起些債和租金
5 : abbychau(1)@2011-02-01 22:02:25

不是這樣說吧, 都整個轉手了
6 : GS(14)@2011-02-01 22:04:03

蝕錢gar,不過中港應該好好賺
7 : GS(14)@2011-02-01 22:05:43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1421
rookie:

Bape outout地啦。 最紅既唔係佢,係visvim。

講歷史講企業化,佢同cdg無得比。

講帶動新潮流,有 phenomenon同original fake。

同好多中國人企業一樣,it只係買左個已褪色既品牌。

rookie

...

跟下無壞喎,唔係叫呢立亂買/追/換。日本仔搞品牌係有d功架既,就當係上marketing通識課囉。 千祈唔好困住自己,無so的。

fast-retailing個班最早既investor,我想一定係對時裝潮流有feel有看法先至能夠咁早落疊。 抵佢嬴錢。

luxury/trendy business始終係"一葉知秋"的。

rookie
8 : abbychau(1)@2011-02-01 22:06:06

我估就咁license logo 都賣到2000萬
9 : GS(14)@2011-02-01 22:09:15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1418

sigur:
打個凸真係唔止哩樣, 弟三頁對我黎講都覺神奇!

一件短既 printed 白色 tee 賣$580-680 ( 太耐冇行入去, 唔記得580 定680 ) 既背後, 竟然咁得人驚

截至八月三十一日止年度
二零一零年 二零零九年
千日圓 千日圓
除稅及非經常項目前的溢利 14,611 (97,047)
非經常溢利 29,290 931
非經常虧損 (145,042) (172,859)
所得稅 (17,909) 1,546
年內虧損 (119,050) (267,430)

....

雖說哩類brand 係幾neverdie, 但係高峰期又的確過左, 我估最hit 時都只係5-8 年前左右

睇下mk, 女人街等, 連隻ape 既老翻tee都好似冇哂

以前錢加落都好鐘意著的 :bbs21: :bbs21:

...
cqb:
證明有時做代理分銷好過自己搞牌子,可能日本無人做白武士所以沈生先出手救下隻猿.

....

殘劍:
果件死人馬騮?五六舊咪平囉!電視介紹過成千都有唔少架,d 年青人仲懶係形咁炒添。
一隻毫無特別的牌子可以谷起,自然要唔同渠道勁洗錢..... :bbs18:

sigur:
印象中, 每個print 只出三兩件, 然後1-2星期就出新print, 搞到件件都咁罕有....又唔易撞衫....

正係禁..............已經要排隊買啦 :discuz18: :discuz18:

hw:
算係win-win 啦

1. 業績無錢賺有好多原因既, 日本稅咁高, 既然係私人公司, 做到無乜錢賺都好正常. 當然, 有成26億日元既銀行貸款都可以係放售原因. 出名唔代表識做生意, 就係因為出名而盲目開點攪到週轉不靈既經常都有.

2. 個品牌在亞洲都有一定既知名, 而個品牌對IT既香港業務更加重要, 有得買都係一個機會.

3. 原創者會留兩年, 應該有足夠時間

4. JPY230mn 呢個價就超值啦. 如果加埋 JPY2,574mn bank loan, 就大約 HK$260mn, 我諗淨計香港業務減返 royalty可能係幾倍p/e. 至於果JPY1,709mn rental commitment, 租金唔一定會輸哂瓜.

...
許留山:
日本仔喜歡玩自閉,又怎會益人...仲要中國人.

nigo玩到技窮了吧,又睇下有幾協同效應 :geek:
ape.. dislike!

cqb:
講真如果要間公司收支平衡,好可能要改變營運策略唔狂出新款減少開支,nigo係呢個品牌o既logo如果佢一走可能會令到個品牌玩完.

大師:
係hk幾識做生意呵,出埋d特別版八達通,過千元都一早無哂!!

for姐:
猿人響日本已經 out 左好耐,不過重可以昆到中港台潮童既。

睇股價,反應尚算正面。

I.T 響 2010-12-30 於北京三里屯 Village 開左間猿人 Bape,據悉同一件 tee,貴過響 HK 中環個間 Bape 店買。
http://hypebeast.com/2010/12/bape-store-beijing-opening-recap/#

arho:
似乎呢類"潮童"牌靠CROSSOVER, 限量版的昆水模式已經唔WORK
連續兩年冇錢賺
市場上又大把compeititors, e.g. visvim, neighborhood.....

另一模式fast fashion的UNIQLO就愈戰愈勇, 係歐洲中國都成功落腳
相比之下, BAPE呢類"潮"牌衝出日本又有幾成功...?
香港/TW可能仲有市場....
大陸富二代似乎更可能直接玩HI-END BRAND, 唔會玩呢類潮童BRAND



BTW, 睇番HK MARKET, IT食左BAPE有好處, 有利擴闊潮童MARKET的地位 (可以同自己品牌CROSSOVER餐飽 :inv168_01: :inv168_01: :inv168_01: )
但以BAPE呢個品牌前途尼講,
係歐美BRAND大量進駐(現有的H&M,ZARA, 後來的FOREVER21, AMERICAN EAGLE)
又其他日本風格的BRAND開始落地生根 (HARE, COLLECT POINT)
的情況之下真係唔睇好
10 : GS(14)@2011-02-01 22:11:53

8樓提及
我估就咁license logo 都賣到2000萬


有無咁多?
11 : 亞力士(1473)@2011-02-01 22:52:47

我自己幾like UNIQLO 呢個日本左單佬 無論價、款都比香港好
12 : GS(14)@2011-02-02 23:59:10

我都幾喜歡Uniqlo
13 : 黃金蟲(1617)@2011-02-04 00:17:30

APE黎講 唔好話日本 香港都已經OUT
但IT都係考慮大陸市場吧
感覺上大陸衣著潮流比香港慢兩三年
14 : GS(14)@2011-02-04 11:43:19

D人話3818D野老土,都有內地人穿就知水平如何
15 : kanili(1193)@2011-02-05 17:27:11

7樓提及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1421
rookie:

Bape outout地啦。 最紅既唔係佢,係visvim。

講歷史講企業化,佢同cdg無得比。

講帶動新潮流,有 phenomenon同original fake。

同好多中國人企業一樣,it只係買左個已褪色既品牌。

rookie

...

跟下無壞喎,唔係叫呢立亂買/追/換。日本仔搞品牌係有d功架既,就當係上marketing通識課囉。 千祈唔好困住自己,無so的。

fast-retailing個班最早既investor,我想一定係對時裝潮流有feel有看法先至能夠咁早落疊。 抵佢嬴錢。

luxury/trendy business始終係"一葉知秋"的。

rookie


visvim 可能好快都out... D design 已技窮
新興white mountaineering


phenomenon 又係後起之秀, design 好得
但認真...好難carry
16 : GS(14)@2011-02-09 21:39:05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1513

teawater:
至少有個錢加樂捧佢場 :-D

再係d i.t.城開幾間專門店,賣到貴一貴再年年加20%價, OR 好似chocolate 那些咁

fingercross百幾蚊貨仔都可以賣到貴一貴,真係i.t. 先做得出

Nigo成個av痴漢咁睇到都唔開胃, 但有沈生及加上大陸既支持,應該可以做得起

for姐:
"猿人" 一向並非像 visvim 或 mastermind japan 以用料講究作重要賣點,由限產變量產,I.T 不難翻本。
17 : 龍生(798)@2011-02-10 02:47:35

我幾鐘意朱古力的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