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嘉誠始終都是生意人,欠債未能還錢時,長和系便入主陳發柱(右)的慶豐集團。 市值只有三億元的添發慶豐集團,因無力償還十多億元的負債而要重組債務,日前正式宣佈,債主之一的長實和黃以股代債,入主旗下三間上市公司,與原大股東陳發柱家族,平分集團控制權。 在股壇冒起只有十年的陳發柱,與其他富豪第二代一樣,因「大頭症」而急躁冒進亂投資,續果失敗收場。他的故事,亦帶出一段陳家與首富李嘉誠的五十年兩代交情。
停牌近一個月的添發慶豐,主席陳發柱終於上週三現身見傳媒。為了凸顯與李嘉誠的關係,他選擇在長江中心三樓天山閣餐廳,闢房舉行記者會。自西環長發大廈添發總部趕來的他,也遲到了半小時。 以急速步伐趕到現場的陳發柱,未有一如以往,將頭髮「蠟起」,而是剪了個平頭裝,以示自己從今以後,會「樸實」做人。甫坐下一開腔,他雙手拍着心口說: 「我,陳發柱今日自信心爆棚,搵到長實、和黃呢個拍檔入股,實在好有護航作用。」記者會並無長實代表出席,只有他在個人表演。 為巨債所困近三年的添發慶豐,因無力償還因購入物業而欠下長實和黃的二億四千多萬元欠款,結果「以股代債」,長和系正式入主添發慶豐系,股權與陳發柱兄弟平起平坐。 記者在會上追問的,自然是公司的債務問題,為何弄至如斯田地,但陳發柱還硬撐着說:「今後,我會減少地產投資,專注做金。我哋要喺全中國開金鋪,加埋我老闆對我嘅支持,公司前途一片光明……」 當記者問到他的老闆,李嘉誠的長和系肯入股,是否基於與陳發柱父親的交情時,陳發柱即時彈起身,像小孩子般踎低,然後高聲說:「唉,我今年四十八歲啦,你 咁樣講即係話我陳發柱無本事啫,仲要靠我伯爺。我十七歲抬住啲金做出市,我做金好叻㗎,你哋寫啦。」圓桌上的記者們,恍似在看「真人騷」。 識李嘉誠於微時 他雖然叫屈,但李嘉誠與他的父親——陳木添的交情,原來真的可追溯至五十年前。 陳木添來自潮州達濠鄉,同鄉名人包括探長藍剛、顏雄及毒梟跛豪等。由於達濠是一個漁村,屬窮鄉僻壤,最出名的要算是潮州魚蛋了。而從達濠來香港的,大多是行船,而陳木添亦不例外。 四九年,卅七歲的陳木添來港發展,買下皇后街五號物業,並以三千元購入金銀業貿易場會員牌,取名鎰隆;五一年更購入慶豐金行,成立陳添發有限公司做黃金買賣,由行船上岸做黃金。 一位八十多歲的潮州老叔父隱晦地說:「行船可以走好多嘢㗎!」原來陳木添做海員之餘,兼做「國際貿易」,賺的錢足以令他開設金鋪。他開金鋪,是因為香港政府於四八年頒佈防衛財政條例,限制黃金出入口和買賣,到七四年有關限制才撤銷。 雖然陳木添較李嘉誠年長三十年,但兩人相識於微時。五十年代初,陳木添一家人居於皇后大道西四十一號。而李嘉誠與堂兄李奕,剛成立的利中實業塑膠廠,則位 於西環士美菲路,初期生產假髮及玩具,生意並不穩定。據潮陽同鄉會中人說:「李嘉誠都有情有義,永遠記得幫過佢嘅人。」但雙方甚少在人前披露有來往。
▲陳發柱(左)兒時與父親陳木添和弟弟陳發樑(右)合照,發柱今天與父親樣貌如餅印。
▲西環山道的長發大廈,六九年由李嘉誠和陳木添合作發展。
少年得志 愛出鋒頭 直至六九年,李嘉誠的長江已經從塑膠花出口,轉營到發展地產,公開夾份在西環山道發展物業,取名「長發工業大廈」,「長」代表長江,「發」取自陳添發有限公司。現時添發慶豐的辦公室,便是設於該大廈內;而長發大廈,一直成為陳發柱常掛嘴邊,彰顯陳家與李嘉誠的淵源。及至八九年陳木添逝世,李嘉誠亦出來扶靈,才公開兩人關係密切。 陳木添專注黃金生意凡四十年,他有三子三女,長子發盛,次子發柱和三子發樑,其中只有發柱是親生仔。金鋪業務初期由長子陳發盛幫手打理,七六年陳發柱在新法書院預科畢業後,才加入公司成為董事。 陳發柱經常向記者講述,自己十七歲已孭住數百兩黃金到銀行交收,亦詳述做出市代表的經歷,而慶豐金一直專注於黃金鑄造及買賣的業務,雖然賺錢不算豐厚(每一百兩賺佣五十元),但是一盤穩賺千萬的生意。七八年,陳發柱以候補監事,進身金銀業貿易場,四年後更升為監事。 陳發柱作風一向囂張,他於八八年已購入一部勞斯萊斯,價值約百四萬,其後更購入另一部棗紅色的勞斯。而公司擁有的私家車牌號碼,均用上不同字母的一六九,連小巴都掛上靚車牌,全部放在長發大廈地庫停車場,古老的勞斯萊斯與破舊的大廈相映成趣。
▲九四年十二月,東方鑫源上市時,霍建寧(左一)、陳發柱(左二)和吳建常(中間)合照。
▲九五年初,金王胡漢輝之子胡經昌(右)擔任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時,陳發柱已異常高調。
▲陳發柱的紅色勞斯萊斯(後),與三部一六九車牌的車,都泊在長發大廈地庫內。
▲金輝集團老闆吳少輝,曾為被撬牆腳而不開心。 金業上市患大頭症 以往他除了喜歡「蠟頭」,擺出一副大亨款外,還搽上濃烈的古龍水,有時還穿上白色西裝十分張「揚」。而在他最「風騷」時期,便是九六年,以四十四歲當上金銀業貿易場最年青的理事長,而且連任兩屆,鋒頭一時無兩。 一名老會員說:「要人選佢時,咪請食飯咯,阿哥前阿哥後。選咗咯,出街見到都當唔識。」慶豐金鋪規模,不及已故金王胡漢輝的利昌金鋪,但他每逢見傳媒都例必揸住金條拍照,被記者冠以金條王子。不過熟知金業的老行尊則指,金王與王子,規模相差十萬八千里。 一直胸懷大志的陳發柱,直至八九年十一月,父親陳木添過世,正式接掌家族生意後,才得以大展拳腳。他於九○年以添發慶豐名義將金業上市,準備衝出鯉魚門兼進軍大陸市場。 與其他富豪第二代一樣,他亦患上了「大頭症」。雖然公司規模細,上市時市值只得一億七千多萬元,但他卻想大幹一場。他的目標是亞洲及最大華人市場中國,自然要與權貴拉攏關係。在悉心經營下,他找到了中國第一家族,鄧小平大女婿吳建常,以及香港首富李嘉誠合作。 公司上市後翌年,陳發柱便進軍馬來西亞,除取得當地冶煉金牌外,並順道在檳城投資一個名為珠寶城的地產項目,結果賣個滿堂紅。 泊誠哥鄧家碼頭 首度出擊便成功的他,將目光投向龐大的中國市場。那時中國有四大家族,分別是鄧小平、陳雲、王震以及榮毅仁,其中又以鄧家權傾朝野,正是陳發柱想依靠的目標。與黃金業對口的,就只有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的吳建常。 本來陳發柱想直通北京打關係,然而那時中國有色早已與香港金輝集團的吳少輝,有多年業務往來,並持金輝兩成股權,針插不下。於是他轉而拉攏深圳有色分公司,透過入股經營廢金屬回收的鑫成(上市後易名天行國際),與深圳分公司阿頭司徒懷埋堆,然後經他搭路認識了吳建常,希望得取合作的機會。 那時中國有色在港的窗口公司東方鑫源,正部署在港建立上市旗艦。吳少輝與中國有色關係密切,自然着手安排,九三年四月底,一個由中國有色及金輝合組的財團,宣佈收購上市的羅氏地產空殼,並易名為東方鑫源有色集團,東方鑫源準備注入資產作上市旗艦。 本來一切已塵埃落定,然而陳發柱並未放棄,還不斷與中國有色及李嘉誠拉攏關係,包括與上海有色分公司合作,投資上海長發花園,又與長實和黃合組公司,投資上海梅龍鎮廣場,積極爭取。 爭奪中國有色合作 在陳發柱苦苦相纏,李嘉誠出面下,吳建常為了息事寧人,於九四年五月,同意以東方鑫源名義另行申請上市,並邀請李嘉誠及陳發柱先行入股。然而有關申請即時遭聯交所質疑,表示中國有色不能同時擁有兩間上市窗口公司。 擾攘一輪後,吳建常終於犧牲金輝的吳少輝,計劃將已上市的東方鑫源有色,易名為東方有色集團,降格做「二奶」,專做地產,吳少輝當然反對,及後與陳發柱及長實代表講數後,唯有賣股退出,雖然賺了一億六,但對被撬牆腳仍不開心。 「正室」東方鑫源(集團),於是順利於九四年底上市,五成二股權由中國有色擁有,另兩成二則由長實與添發慶豐組成的公司(長實佔六成)持有,成了名符其實的窗口上市公司。 成功搶奪中國有色為合作伙伴一役,令陳發柱雄心萬丈,更意氣風發。然而事後卻證明,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至少在上海投資的兩項地產,為添發慶豐帶來數以億元的負債。 然而勝利衝昏了陳發柱的頭腦。在九三及九七年,他分別做了兩項重大的投資決定,結果誤蹈債海,將添發慶豐這檔家業推向深淵。 兩大投資鑄成大錯
▲添發慶豐近八年財務狀況 九三年二月,陳發柱受投資檳城珠寶城獲厚利的鼓勵,於是想再下一城,拉攏長實及新世界,投資近十億元興建柔佛州的新山廣場,其中添發佔商場及寫字樓的三分一業權,而酒店則佔三分二。結果他不再好運。 由於計劃龐大,單是股東貸款,添發便要支付八千七百多萬元;而項目的七億元銀團貸款,添發亦要依股權比例負擔及擔保,令公司負債沉重達三億元,而添發慶豐全年盈利,都只是一億元而已,反映陳發柱固然不自量力,亦令公司利息支出沉重,蠶食盈利。 而陳發柱另一項錯誤投資,是於九七年十月樓市大旺時,以五億元代價,向禹銘收購香島印染(現稱長發建業)的三成三股權,該公司唯一重大資產,是一幅位於葵涌和宜合道,佔地八萬呎的地皮。以收購價計,即使減除兩億「殼」價,該幅地價值十三億元!但今天只值數億元而已。 九八年九月,大馬新山廣場落成,添發慶豐噩夢亦開始。該項物業落成以前,利息支出可撥入資本賬目內隱藏;物業落成後,利息支出便暴露出來,令公司全盤賬目出現惡化。加上物業相繼出售,因蝕賣而要進行大幅撇賬。 業績虧損近八億 結果,添發慶豐公佈截至九九年四月底止年度業績,虧損七億八千八百萬元,其中為大馬出售物業要撇賬近億六;為和宜合道地皮減值二億六千萬。而是年度的利息支出,更暴升至近一億四千萬,公司並透露已將上市及非上市的資產,統統抵押給銀行,財政狀況之差,令人咋舌。 添發慶豐財政捉襟見肘,唯有搵旗下聯營公司打救。首先,將西環長發大廈的殘舊物業,作價一億二千七百萬元賣予慶豐金套現。然後以六億六千萬代價,將上海梅龍鎮廣場四成九業權,以及上海長發花園百五個單位賣給聯營的長發,既可減債,亦可製造逾億元賬面盈利。然而這一着卻累死長發,令長發債台高築。 添發慶豐經一輪搶救,財政狀況仍然危殆。截至去年四月底止,公司長、短債逾十億元,其中絕大部分是短債;而綜合流動負債淨額達七億元(扣除慶豐金所佔部分)。而聯營公司長發更水深火熱,公司核數師更在去年年報中,表示在編製賬目時,對公司是否適用「持續經營基準」有懷疑,除非公司取得新股本或債務融資,又或是出售資產。 為了拯救瀕危的公司,陳發柱於是找李嘉誠出手相救。而集團唯一值錢的,便是和宜合道的發展地皮。
▲葵涌和宜合道地皮九七年估值十五億元,現只值數億元。
▲陳添發是陳氏家族的公司,由陳發柱(左)與弟弟陳發樑接掌。 土地賤賣 股權盡當 原 來早於九九年七月,陳發柱為了向長實表示友好,曾將和宜合道地皮的一成半權益,以象徵性一元賣予長實,地皮由長實做發展商。及後長發水緊,長實向對方貸款 四千萬,並以地皮八成半權益來作抵押。然而杯水車薪,長發最終將地皮賣予長實,作價一億四千七百萬。扣除長實早前借出的四千萬(利息七百萬),出售地皮只 套回一億元。 當得就當的添發,旗下聯營公司中,就只有慶豐金財政較健全。原來該公司趁網股熱潮,除先後供股集資近四億八外,並用卓施金網行將上市名義,發行了七千萬換股票據集資。結果卓施於去年十二月成功上市,而慶豐金亦甩身。然而,賣得就賣的添發,亦向慶豐金打主意。 去年六月底,一個由添發、長實、李嘉誠三方組成的公司Rasam (李方佔五成一),獲授權可於今年二月十日前,認購添發所持的三成七慶豐金股權。到今年二月,Rasam 行使期權限期到了,但添發慶豐仍還不了拖欠長和系的二億四千萬元欠款。醜婦終須見家翁,添發慶豐宣布債務重組,由長和系出手,將債務轉化為股票,添發控股 權,由長和系與陳發柱兄弟平分春色。另外,長和以換股票據形式,借出四億元予長發渡過難關。 重組結果,令陳發柱喪失對添發慶豐系的話事權,淪為打工皇帝,無法脫離富豪第二代因擴張過度、失敗收場的宿命。
▲上海梅龍鎮廣場,原由添發慶豐與長和系合作發展。
▲馬來西亞這幢新山廣場,出租率只有一半。 撰文:黃麗裳、左少珍 資料:陳志恆 圖片:吳文正、歐陽江[email protected]請參考《壹週刊 時事及財經冊》第80頁 |
|
||||||
上週四,旺角鬧市上演了一場鬧 劇。一班太子聯合廣場的業主,浩浩蕩蕩在聯合廣場門外召開記者會,及後操到九龍灣地鐵總部示威。他們如此激動,事關地鐵會在始創中心興建新的出口,在聯合 廣場的人流或會因而分薄,轉去始創中心。眼白白睇住客仔被搶走,聯合廣場的業主自然要跑出來抗議。 這個地鐵工程項目,由始創中心的大業主九龍建業全盤包起,耗資約一億元。始創中心是九建的龍頭物業,○一年柯為湘以十七億元鯨吞九建,覬覦的也正是這個收租物業。奈何柯為湘接手始創後,出租率大不如前,租客怨聲載道。九建不得不豪擲逾億建地鐵出口救亡。 九 建早在兩年前,已放聲氣在始創中心起地鐵出口。計劃是在太子站和始創中心間興建隧道,並在始創中心商場地庫興建出口(太子站B3出口),而地鐵會將原有的 聯合廣場旁邊B2出口的闊度,由四米縮窄至二點四米,而方向更由本來面向聯合廣場改成背向。工程原定本月展開,為期兩年,屆時B2出口還需封閉半年。 這樣的安排大大影響聯合廣場的商戶。據地鐵估計,現時太子站每日人流高達十三萬人次,其中七成(九萬人次)使用B2出口。但當B3出口啟用後,便會將B2出口的七成五人流(即約七萬人)分流到始創。換言之,地鐵間接替始創中心大業主九龍建業,搶走聯合廣場的客仔。 樓 高廿五層的始創中心,位於太子與旺角之間,是九龍建業的大本營。地庫至六樓是商場兼酒樓,六樓以上是寫字樓,與太子聯合廣場只是一條馬路之隔。不過,始創 中心的人氣一直不及聯合廣場,人流頗為稀疏,樓上十二層寫字樓靠屋宇署等政府部門承租,以往商場亦只靠二、三樓共六萬平方呎樓面的宜家傢俬「撐場」。不 過,○四年尾宜家傢俬租約期滿後,雙方因加租問題談不攏,宜家傢俬遂遷出,始創更少了一個「地標」。 錯在拆細 九建主席柯為湘認為,將商場分拆成細鋪出租,呎租可上升五成,可能是另一個出路。九建遂花五千萬元,夥拍「商場醫生」沈永年,將商場翻新及拆細,沈永年曾經策劃過蔡瀾美食坊、旺角星際城市及尖沙咀Update Mall等,希望將始創打造成年輕人蒲點。 然 而,商場○四年尾重新開幕後,由於欠缺宣傳,人流仍然每況愈下。商場最旺的二樓,全層五十個商鋪,就有九個空置待租,更有店鋪因欠租而被執達吏張貼收鋪啟 示。上週,地下的時裝店pe:tite和四樓的帝豪酒樓便剛結業。由於吉鋪太多,九建唯有賤價招租,二樓一個三百呎的店鋪,原本月租一萬六千元,如今卻可 以每月八千元短租兩、三個月。 短租三個月賣波鞋的商戶鍾小姐,去年聖誕節前租用始創二樓一個三百呎店鋪,本以為將精選及限量版波鞋放售,價 錢可賣得較高。但多月來生意慘淡,三個月共蝕了七萬元。「呢個場好少人行,我個鋪位已經喺最旺嘅通道,但每日平均只係賣出一、兩對波鞋,仲要係每日下午 六、七點才開第一張單,年廿九都只得三千蚊生意,真係未見過一個場係咁嘅!」將於三月中遷出的鍾小姐,提到始創便怒不可遏。 商戶早走早着 更 有租戶寧願賠錢提早解約離場。現於旺角新之城賣女裝衫的吳先生,是○四年尾始創招租時第一批租客。他租用的二樓一百六十多呎細鋪,連管理雜費每月要一萬七 千元。「第一個月已發覺有問題,差不多日日食白果。我同租務部講,佢哋就賴我嘅貨唔得;但同樣嘅貨,我喺新之城一個月做十五萬生意,這裡就只得三千蚊。」 吳先生最後只做了四個月,便決定提前解約,「我簽咗一年約,當時遷出賠足八個月租金共十萬蚊俾九建,不過點都好過每個月蝕二萬蚊。」 由於商場人流稀少,本來設在商場三樓、專賣高科技數碼影音產品的「IT專區」,如今已淪為散貨場,賣十蚊一本書、兩蚊一包利是封,而餘下比較體面的兩間影音店「dg-one」及「@veva」,竟然是九龍建業自資開設的店鋪,用來充撐場面。 一億搶客 根據九建○四年度年報,整個集團的總租金收入有兩億元,單是始創中心便佔八成達一億七千萬;而去年上半年始創租金收入亦達九千九百萬,始創可謂九建的命脈。柯為湘為「救生」始創,遂使出最後一招,豪花一億元,讓地鐵在商場內興建出口,將聯合廣場客源輸送到始創。 記 者致電九龍建業,查詢地鐵項目詳情,對方在截稿前未有回覆。至於地鐵方面,問到為何在一個人流稀疏的商場興建新出口及收窄舊有出口,地鐵發言人指:「主要 因為太多人使用聯合廣場的B2出口,造成該處人車爭路,而新的出口則可將市民分流到各處。」而由於興建新出口的工程影響所及,將要『犧牲』B2出口,將之 收窄及更改方向。 小巴大王出面 興建新出口,對九建及地鐵皆有利,但就搶走了聯合廣場的人流。聯合廣場早於八十年代已賣散予不 同小業主,群龍無首,遂由商場內的京華酒樓業主 ——小巴大王馬亞木之兒子馬僑生出頭。一向低調的馬氏父子,不僅是全港小巴大王,名下更坐擁二百多項收租物業,是全港數一數二的鋪王。是次馬僑生擔任「反 對太子站B2出入口工程工作小組」主席,帶頭與地鐵抗衡。 馬亞木早在○三年沙士時,以八千三百萬元向漢寶集團買下聯合廣場二樓鋪位,面積二 萬三千平方呎,其後漢寶集團再以每月七十萬元向馬家租回,開設京華酒樓。馬僑生指,當初買這個鋪,正正因為太子地鐵站向正聯合廣場,人流甚多。「地鐵站收 窄及調轉方向後,估計我個鋪嘅價值最少下跌三成,每月租金更可能要減半,我而家都唔敢同張道生(漢寶集團主席)商量,怕佢一旦撤退,再搵租客就更難。」 他 又不滿地鐵及九建以分流為名,而損害了聯合廣場業主的利益:「九建嘅商場管理不善應該自己負責,但佢恃住有錢就同地鐵做乜都得,硬將人流搬去自己度,做損 人利己嘅事。如果聯合係大發展商,地鐵當然唔敢搞我哋,而家擺明大蝦細啦!」為了取回公道,他已透過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向立法會投訴,希望可推翻地鐵及九建 的工程。然而作為上市公司的地鐵,以股東利益為依歸,地鐵今次不費分毫,便可得到太子站至始創中心出口的地下通道擁有權及管理權,以及通道內廣告燈箱的收 益,可謂一家便宜兩家着。 始創是非多 始創中心的前身,是麗聲及凱聲戲院,另有商業樓宇。九龍建業早年經營電影生意時,總部便設在該處,九五年才重建為甲級寫字樓及商場。 ○一年,持有九建股權的四大家族:鄧肇堅、余道生、雷瑞德及伍時暢家族因決裂而分家,將九建資產出售,當中最值錢的始創中心,由於位置優越,每年租金收入近兩億元,遂惹來各財團垂涎,結果觸發九建股權收購戰。 最後,由鄭裕彤私人持有的周大福、聯合馮永祥及禹銘投資,以廿一億元收購九建,後因審查賬目後不滿意而交易告吹,雙方更因一億元訂金而鬧上法庭。到○一年底,九建終由有「澳門李嘉誠」之稱的保利達集團老闆柯為湘,以十七億元全面收購。 |
|
||||||
近年,上市公司興 起私有化,令小股民在股市四出尋寶。最愛「吹水」,經常高談闊論有一百幾十億「投資大計」的汪世忠,也在兩個月前趁熱鬧,誇誇其談嚷着要將旗下的太平協和 私有化。現時主營地產業務的太平協和,充其量只是一隻二、三線股,手頭資產主要是一批發展中的新界及內地地皮,和數十個大陸加油站;而且還有四十四億巨債 纏身。持有太協五成七股權的汪世忠要斥資九億將太協私有化明顯無着數,但他仍口出狂言,揚言公司私有化,債務「會有錢搞掂」!可惜,這個「偉大」的私有化 計劃,自五月底提出以來,收購一直無下文,私有化文件更是一拖再拖。太協在上星期一更「騎呢」地賴會計師公會的會計準則有變,要再計一計公司資產。汪世忠 今次私有化大計,可能另有文章。今年五月中,持有太協五成七股權的大股東汪世忠,提出以每股六毫五仙把太協私有化,作價雖較公布前每股四毫三仙的股價吸 引,然而計劃一直只聞樓梯響。太協原定要在六月十六日前,向股東發出私有化文件,但太協在當日推說在內地及泰國地產項目繁多,需時評估,故要順延至上週 一。到上週一,太協又發公告,表示因應新會計條例修訂入息稅及有形資產會計準則,文件要待七月尾後才可派發給股東,私有化計劃就此一拖再拖。記者找會計師 查詢,發現太協這個藉口甚搞笑。原來新條例早於去年八月知會會計界,今年年初落實推行,大部分會計界早於去年底已開始修正公司稅項及資產。「太協而家至話 因為計緊數而延誤公司私有化,原因只有兩個:一係佢公司反應太慢,一係可能是拖延嘅藉口!」有會計師質疑說。本週一,記者就此找汪世忠查詢。汪竟一反高調 態度,不停以「無嘢講」來回應,其間更以「西裝褸」套在自己頭上,逃避鏡頭;與月前興奮地透露大計比較,完全判若兩人。 收購理由怪誕汪世忠離奇反常的態度,令人懷疑私有化計劃會否落實。一般在市況低迷時,大股東見股價遠低於公司資產值,便把上市公司私 有化。汪世忠以九億元,私有化有七十一億資產淨值的太協,看似十分英明。然而太協旗下的資產,主要是香港農地及大陸地皮,過去幾年太協未有大幅為地皮撇 賬,故此資產值可能水分甚高。而汪世忠私有化太協理由亦令人嘖嘖稱奇,說要將公司債務「攬上身」。太協截至去年底負債達四十四億,其中一年期短債逾二十 億。汪世忠揚言,太協繼續上市,要面對沉重還債壓力;而公司私有化,債務則「有錢搞掂」!今次私有化計劃,汪世忠找來中信泰富旗下的中信資本做財務顧問, 並獲中信資本信納有充足財政資源實行計劃。然而汪世忠以美國協和及數間公司名義,持有太協五成七股權,手頭股份現市值九億多,但他部分股份早於九○及九一 年兩度按予NMB Postbank Groep N.V.(ING前身),未知有否贖回,記者向太協查詢,但公關不予置評;汪在港持有的物業,就只有自住的九龍塘新德園二千呎大屋,估計現值約千五萬,沒 有按揭。汪世忠似乎不見得財雄勢大,能獨力承擔四十多億債務。證券界質疑,私有化背後或另有文章。 汪世忠無益小股東太平協和在八十年代初由 汪世忠成立,原經營鐘錶生產,至八七年在香港上市,業務多番轉營至石油、電訊、地產等。前幾年他因將個人資產以高價注入太協,招來話柄。九五年,汪世忠計 劃將年前以一億五千萬元購入的鰂魚涌兩幅地皮,以十一億轉售予太協,其中六億為現金,其餘為太協新股。汪想一鋪賺近十億,然而大計被踢爆,在輿論壓力下, 交易不得不作罷。九八年,太協以二十億購入協和石油三成三股權,其中六億為現金,其餘為太協新股。協和石油原是太協附屬公司,主要資產只是中港三十多個加 油站,九五年前以七千萬賣給汪世忠。這次重新注回太協,汪世忠一買一賣賺到笑。 股價異常波動太協股價在四月份一直在四毫水位徘徊,且成交淡 靜,極其量每天只有三十多萬股成交。直至四月二十八日太協公布業績,雖錄得八千多萬盈利,但公告中,核數師報告有保留意見,雖然翌日下午四時太協急急澄清 是印刷出錯,並公告:「該核數師報告應為『無保留』而非『有保留』意見。」但太協已被拋售,股價直插至三毫四,大跌一成半,成交量激增八十多倍至三千多萬 股,忽而非常活躍。由四月底至五月中,汪世忠宣佈將公司私有化前,成交持續活躍,私有化消息一出,股價由四毫多升至六毫二。在這段股價大幅波動期間,成功 低買高賣者,必有一番斬獲。「汪世忠最叻『吹水』,所以我哋唔係咁睇好私有化一事;以前每次同佢開會,佢都可以不停咁講佢啲『大計』,但大部分都無實 現。」一財務顧問說。祖籍安徽,滿口外省口音的汪世忠,平日最愛與林建岳前妻謝玲玲等闊太,在蘇浙同鄉會食晏兼講東講西,他在財經界更是以「吹水」出名。 一名前員工便說:「幾年前公司生產傳呼機,佢同我地開會,話要搞視像傳呼,又話要以傳呼機遙控家居電器。佢無稿喺手都講足成粒鐘,好厲害,但因為內容太虛 無,好多同事一早已聽唔入耳。」這個「萬能傳呼機」最終當然未有發明。 三番四次無料到近年,他最愛誇誇其談兩個上海項目。其一是在南京西路 的協和世界商業街,他聲言長達一公里,還要重建巴黎鐵塔、東京銀座、羅馬鬥獸場等五大著名建設。場內除有紅磨坊歌舞騷、鬥獸競技,更有一隻仿製的鐵達尼號 郵輪,每天表演五次沉船的悲壯場面。而另一個項目是在莘莊區發展的住宅康城,汪誇口要投資一億元興建輕軌鐵路,將樓盤連接兩公里外地鐵站,方便住客。去年 太協還請廿多名記者及分析員到上海參觀,「佢嗰個協和世界,講到好巴閉,但實情係上海市政府早已搵咗麥堅時做顧問報告,是麥堅時提議在南京西路興建這五個 景點,其實南京西路好長,太協塊地皮只佔部分,但汪世忠就拿了人哋計劃,當成自己的大計,對住我哋猛吹水。」有份上海遊的記者說。至於康城那條輕軌鐵路, 上海地產代理踢爆,至今尚未兌現。在香港,汪也曾滿腹大計,例如揚言要將太古城對開的地皮發展為老中環、老跑馬地、老灣仔等歷史景點。雖然他多番向記者 「吹水」,但他的藍圖仍未獲城規會接納。而有關項目佔地六點九公頃,原來太協只佔其中數個百分點的面積,其餘不少是公共設施用地。此外,他還計劃把落馬洲 農地發展為「太空島」,以太空探索為主題建遊樂場。他三年前說整個計劃預計耗資八十億元,數年間顧問費已花了五千萬;預計○五年落成後每年可吸引百多萬遊 客,香港經濟更可因此增長幾個百分點。可惜講了三年,至今仍只是荒地,一點動工的聲氣也沒有。 汪世忠「吹水」表6/91對於有投資者猜測其 身家背景及財富來源,他解釋:「我原籍安徽,爺爺汪鼎是晚清山海關鎮守,相當於今天的軍區司令……倘若你知道汪家在一九四九年前,在南京開辦的國際航空公 司,已經擁有九架運輸飛機,不會再懷疑汪家今天的財力,汪家現時單在台灣擁有土地的價值,已逾二百億港元。」不過,記者透過互聯網及舊報紙也無法找到有關 汪鼎的任何資料。6/95汪訴說自己過去,指家人曾派他去日本賣羽絨被,但他一年內竟賣不出一張。「嗰時真係諗過自殺,無顏面再見江東父老。……哲學家蘇 格拉底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另一種是痛苦的人,我選擇做痛苦的人。」11/98汪表示在上海南京西路,興建一公里長的協和世界商業 街。「我聘請了貝聿銘大師設計這條商業街,商業街密封的全天候透光上蓋,使逛街人士免去風吹雨打……」他還指計劃內會按原比例建造一個鐵達尼號郵船,每天 表演五次「沉船」。這構思其實來自麥堅時的顧問報告,而協和世界至今仍是地盤一個,鐵達尼號真個石沉大海。6/00汪在太協的業績公佈會上,表示自己正着 手三個互聯網業務,又揚言會成為第二代互聯網龍頭大哥:「Internet非常偉大……我哋將由資訊提供,到幫客戶報關……提供一條龍服務,你就可以坐喺 度收錢,點止係B2B咁簡單。」然而自科網股爆破,汪在其後兩年的年報內,隻字不提互聯網生意。12/01當別人問到,為何上海協和世界歷時八年才出售物 業,他卻說:「我早於八年前到上海霸地,今天已成為上海房地產發展商的一哥,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獨稱霸』!」「我一直唔捨得賣(上海新盤),要賣幾日 就賣晒啦!」 |
|
||||||
如果無記錯,佐丹奴(709)應該係最多購併新聞嘅上市公司!過去10幾年,噏得出嘅國際服裝零售大Brand都傳過話會買佐記,但次次流料,到最近「彤叔」鄭裕彤唔聲唔聲一鋪掃咗14%,仲做埋第一大股東,斷估呢個情況會停落嚟,但殊不知唔係嘅。 Inditex同佐丹奴齊否認 噚 日,CNBC網站就爆咗單猛料,話Zara嘅阿媽Inditex計劃收購佐記,CNBC話佢哋係quote外電,咁外電單料又點嚟?佢哋話係來自一個本港 財經網站,而個網站又話佢哋係抄本地一份報章!而據華華明查暗訪所得,嗰份本地報章係抄一個歐洲財經網站,但人哋嗰篇報道係寫緊歐洲大市,順便講埋 Inditex股價急升,話佢會收購一間香港公司,半隻字都無提過佐記,但咪理,「Zara買起佐記」就係咁環繞個地球「流」傳一周! 最 後,流言梗係要搵啲智者嚟終止喇!佐記嗰邊同華華講無呢件事,而慣性唔評論市場傳聞嘅Inditex呢次亦忍唔住出聲話真係無接觸過佐記!就係咁樣,呢單 流料益咗佐記堅升,一開市就爆升6%,收市回番,但都有得升1%,而Inditex自己嘅股價都有得升……唔知呢次流料誤傳邊個至係大贏家呢呵? 李華華 |
手袋及鑽石,是大劉買給女人的玩具。而這位超級富豪自己的玩具,則是私人飛機和遊艇。他曾以六億元,買入一架世界級巨型遊艇,還以母親劉葉淑婉名義,把它命名「Lady Lau」。這艘共有五層的海上行宮,面積達萬呎,中間設電梯方便上落,無比奢華。但富貴的他同時亦有「貼地」的一面:在上海髮型屋以一百蚊有找的價錢,洗剪吹連同剃面。消費得精刮,或許正如他最近向傳媒憶述自己生平時說的:香港大部分人,都低估了我的智慧。 過千億身家的大劉,擁有的「大玩具」,也是香港大部分人也不能負擔。一○年時,他以六億元造價,買入一架世界級巨型遊艇「Lady Lau」,同年六月在意大利Viareggio舉行下水禮。這艘海上行宮除有豪華主人房外,另有各具主題的九間客房,最多可邀請十八位賓客上船過夜,比豪宅還要巴閉。遊艇內設按摩池、電影院、健身室及酒吧,玩樂設施一應俱全,完全解決到「土地問題」。浴室用料精緻昂貴,全以大理石打造。更誇張是,船內設置車房,賓客可以駕車出碼頭。一四年四月,林建岳女兒林恬兒下嫁何柱國兒子何正德,「Lady Lau」亦同時由意大利因佩里亞,開往法國南部城市昂蒂布,停留在婚禮酒店附近的Cap d'Antibes,直至五月才回航,可惜同年大劉因澳門官司纏身,等錢使的他連「阿媽」都要劈價一半至四億五千萬放售,可惜無人接貨,到一五年八月這艘遊艇才成功賣出。 飛機噴成企鵝 講到富豪玩意,大劉○七年曾分享消費心得:「買佢(私人飛機)就好似後生仔買新車一樣,追求最高性能嘅dream car,所以我都買咗架(707飛機),初步留作自用。」對一般富豪而言,一兩架飛機絕對只是等閒事,而大劉起碼有九架私人飛機。其中的波音787夢幻飛機(Dreamliner),他更是斥資十二億元訂購。此機不但華麗,機艙內的壓力水平,更會調校到約六千米,遠低於現在一般飛機的八千米,有效紓緩因機艙壓力而引致的頭痛和不適。除了買機心態「年輕化」,大劉冧女手段也絕對拍得住後生仔。甘比鍾情動畫企鵝家族Pingu,大劉就花心思,特別將其中一架飛機噴上企鵝圖像,以博取紅顏一笑。「靚嘢始終有人搶嘅,呢個世界,無論經濟點好點差,有財力嘅人都會追求靚嘅嘢。」最識計數的大劉,多年來買入不少藝術品,提升品味之餘更可以升值,當中的明朝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他以二千二百萬元買入,轉手以四千四百萬元賣出。其早年收藏以古董為主,更考慮過興建私人博物館,但未有成事。以前他亦會親自同甘比出席拍賣會,但近年轉透過電話下單,口味也改投向當代藝術。○六年他用破紀錄價一億三千五百萬元,買入Andy Warhol名作《毛澤東》肖像,震撼拍賣場,及後再用三億買入高更名畫《早晨》,令他成功進身全球十大藝術品收藏家之列。 平民價剪髮 大劉平時出手動輒過億,但每件事都「有個價」,他的招牌髮型,只是一百元有找。○二年他曾提及:「我細細個住喺跑馬地,自細已幫襯上海式飛髮鋪,咁多年都係咁剪,感覺又幾好。」獲他御准剃頭的,是銅鑼灣一間上海髮型屋,洗剪吹連同剃面,當年僅需九十六元。後期轉戰舊文華酒店二樓,同樣由上海老師傅主理,剃鬚也只是五百元。雖然大劉經常出入福臨門,但早年他跟一般人一樣,都愛吃雞翼及叉燒,打邊爐必選美國肥牛。他要求家廚煮食不能下味精,有潔癖的他並需經常換碟,身邊保鑣常以紙巾毛巾傍身。一日三餐盡是珍饈百味的大劉同樣注重健康,壯年時最愛打拳出汗,每次做掌上壓都要做足一百下。當然,無論是生活或精神上有多富足,也不及有個伴在身邊,到底大劉最終為何會選擇記者出身的甘比做第二任劉太?想知詳情請留意下一期《絕代梟雄》。 撰文:財經組[email protected] |
8樓提及
我估就咁license logo 都賣到2000萬
7樓提及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48&t=61421
rookie:
Bape outout地啦。 最紅既唔係佢,係visvim。
講歷史講企業化,佢同cdg無得比。
講帶動新潮流,有 phenomenon同original fake。
同好多中國人企業一樣,it只係買左個已褪色既品牌。
rookie
...
跟下無壞喎,唔係叫呢立亂買/追/換。日本仔搞品牌係有d功架既,就當係上marketing通識課囉。 千祈唔好困住自己,無so的。
fast-retailing個班最早既investor,我想一定係對時裝潮流有feel有看法先至能夠咁早落疊。 抵佢嬴錢。
luxury/trendy business始終係"一葉知秋"的。
r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