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亿美元买来的标准答案:坚持“不做不懂的东西” 李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15bad0100ia7t.html
另外亏钱的投资有好几次,多数都可以原谅,但有一次属于极度愚蠢,就是跑去做空百度。之前投资表现非常好,有点飘飘然,真以为自己很厉害。开始还是想小玩 玩,后来又不服输,最后被架空而投降,所有账号加起来亏了很多钱,大概有1.5亿到2 亿美金,其中有个账号到现在都翻不了身。最可惜的是,这次错误把现金储备全部消耗掉了,机会成本巨大。而且最遗憾的是,这个错误是发生在巴菲特叫我不要做 空之后,现在知道什么叫“不听老人言”的后果了!老巴的教导千万别忘了:不做空,不借 钱,不做不懂的东西!不过,这其实不算我最差的投资,因为这根本就是彻头彻尾的投机。
----段永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一个“不做不懂的东西”,全世界有几个人愿意听这么一句消极过度的警言?在中国这个“无为几乎等同于无能”的国家,如果谁不学做一些“与 时俱进”的有新时代烙印的“投资”确实是显得太落伍了。
其实这不算老段最差的投机,因为这根本就是彻头彻尾的赌博。
至 少投机剩者终于明白了一件事:做价值投资睡得好觉,吃得好饭,潜得好水;做赌博式投机可能某天想跳楼卧轨。
谁仍然继续做空主要利润来源于中国的德国大众、做空百度、做空中国XXX......?
去年虧了近2億港元的金六福投資 新華聯買來想幹啥?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4-17/910038.html
◎每經實習記者 杜靜 發自北京
4月10日以來,新華聯(000620,SZ)一直處於停牌狀態。關於停牌的原因,公告稱“擬用自籌資金收購金六福投資(00472,HK)控股股東JLFBVI持有的全部金六福投資股份(公開資料顯示,占比50.41%)”。
將虧損1.93億元的金六福投資收入麾下,但新華聯似乎並沒有進軍酒類市場的打算。2014年報里,新華聯表示將貫徹執行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和文旅地產的“三駕馬車”戰略,將地產業務做大做強,同時加速戰略轉型,逐步實現“地產+金融”的多元化發展目標。
既然新華聯的未來發展戰略中,並沒有做酒的打算,公司卻擬收購一家涉酒公司,其背後的用意是什麽?年報中對此有一定披露,“公司將充分利用香港等資本市場,加快並購整合的步伐,使資源快速向優勢領域和戰略性領域集中。”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表示,對於新華聯來說,搭建一個專業的海外融資平臺是完全有必要的。
實際上,金六福投資和新華聯屬於同“系”,都是新華聯集團董事長傅軍旗下上市平臺,其中金六福投資是傅軍整合收購中國酒業資產的資本平臺。
購回金六福投資股權
新華聯的停牌並沒有引發過多猜測,因為公告已經寫得清清楚楚,“公司近期與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金六福投資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JLFBVI商談股權收購事宜。”
新華聯和酒業的淵源,要從十幾年前談起。2004年1月,新華聯國際收購了港股上市公司實力中國,收購完成後,新華聯國際引入雲南香格里拉酒業作為公司主要資產。2007年,傅軍將新華聯國際的大部分股權轉讓給合夥人暨金六福投資董事長吳向東,隨後新華聯國際於2008年更名為金六福投資,金六福投資正式登陸H股市場。
2004年底,新華聯集團還斥資1.54億元收購通化葡萄酒29.07%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開啟其在葡萄酒行業進軍的步伐。當時的大背景是,酒類市場急遽變化、新的消費觀念不斷誕生,中國白酒產量已經從1996年的801萬噸滑落到323萬噸,葡萄酒產量卻從17萬噸增長到了40萬噸。
不過,通葡股份(600365,SH)財報顯示,在新華聯接管的八年間,公司凈利潤一直難見起色,2004年~2011年凈利潤額分別為103萬、143萬、-2.64億、215萬、-3789萬、-2286萬、391萬……直到2012年6月,新華聯所持通化葡萄酒股權易主吉林省吉祥嘉德投資有限公司。
不過,金六福投資的現狀並不太理想,股價長期低於1港元。阿思達克數據顯示,金六福投資2014年錄得營業額2.55億港元,按年下降24.1%,虧損由上年度的8197萬元,擴大至1.93億港元。將虧損中的金六福投資重新收入麾下,新華聯意欲為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新華聯不動產總經理蘇波,對方表示出差在外不便接受采訪。
財報顯示,2014年新華聯實現營業收入35.01億元,同比上漲34.59%;實現營業利潤4.36億元,凈利潤4.03億元,其中歸屬於母公司的凈利潤4.21億元,同比下降17.12%。
面對房地產行業的現狀,新華聯給出的答案是“把發展重心向主流城市和真正能成為旅遊目的地的城市傾斜”,主打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和文旅地產的“三駕馬車”,同時加速“地產+金融”的多元化戰略轉型。
新華聯主張“保低息、抓大額、盯海外、重文旅”,2015年計劃繼續拓展海外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促進海外項目建設。
或成海外融資端口
身陷虧損的金六福投資,到底蘊藏著什麽價值?
“對於有過幾次海外投資經驗,並且重點發力海外市場的新華聯來說,搭建專業的海外融資平臺是完全有必要的。新華聯後續海外擴張的步伐還會加快。”嚴躍進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收購金六福投資的股權只是第一步,不排除後續將房地產海外業務註入金六福投資的殼公司里,從其收購情況來看,難度並不會太大。
嚴躍進還提出了另外一種可能,即新華聯借殼金六福投資,在H股市場上市,“從目前H股和A股市場的聯動來看,隨著滬港通的開通,可以看到A股市場的股市利好會快速傳導到H股市場。”在他看來,新華聯作為深市上市公司,可能也會對即將到來的“深港通”比較敏感,“可以大膽假設,其借殼金六福投資上市後,能夠實現A+H股的聯動發展機制。從財務的角度看,能夠帶來企業估值水平的提高。”
事實上,去年以來,內地房企一直在積極拓展海外融資渠道。4月10日,泰禾宣布擬以自有資金3000萬港元在香港設立全資子公司泰禾集團 (香港)有限公司;4月14日,建業地產與法國巴黎銀行、德意誌銀行、摩根士丹利及華僑銀行訂立購買協議,發行金額為3億美元、於2021年到期的年利率為8.75%的票據。
電子監管網,還是利益網?阿里健康,花十億買來“歷史遺留問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616

(農健/圖)
阿里健康引發的電子監管碼風波背後,是中信二十一世紀公司帶來的歷史遺留問題。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碼已被取消,遭遇藥企、藥店抵抗的藥品電子監管碼被暫停,何去何從,仍待裁決。
10億元戰略投資、3000多萬元數據服務遷移費、一年5000多萬市場推廣費……2014年,阿里巴巴入股中信二十一世紀,後者更名為阿里健康,接手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運營權。
阿里健康被寄予厚望,“醫療健康在未來數年,將成為我們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戰略增長領域。”阿里巴巴集團首席運營官張勇曾躊躇滿誌。
然而,錢還沒燒旺,冷水卻潑了下來。
2016年1月25日,湖南養天和大藥房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養天和”)起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食藥監總局”),直接質疑食藥監總局與阿里健康強制推行藥品電子監管碼。
一石激起千層浪。養天和起訴食藥監總局後,1月30日下午,國內連鎖藥店行業3家上市公司老百姓、一心堂、益豐藥房發布聯合聲明,力挺養天和,認為藥品電子監管碼是“不合法、不合理、不公平,完全屬於重複建設的不良政策”。
2月6日,食藥監總局表示將妥善解決電子監管碼等“歷史遺留問題”。兩周後的2月20日,食藥監總局發布公告,暫停執行藥品電子監管相關規定。
第二天,阿里健康發布公告,表示已成立聯合工作組以討論藥品電子監管網的移交事項,但公司尚未收到停止運維藥品電子監管網的要求。
“若食藥監總局長時間暫停執行2015年第一號公告或未來公布其他新的政策,其可能對本公司收入、業務及運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阿里健康在公告中表示。
不過,藥品零售企業並不肯罷休。2月23日,“老百姓”等19家連鎖藥店發表聯合聲明,要求全面取消現有的藥品電子監管碼,更要求阿里健康徹底退出藥品信息化監管。
“就算阿里健康交出運營權,只要這套信息系統本質依然是阿里健康的,阿里健康依然掌握著整個中國藥品行業的數據。”雲南鴻翔一心堂藥業(集團)總裁趙飈分析。
對於藥店的態度,阿里健康在其官方微博發布了《對某些藥房聲明的聲明:堅持找假藥的“麻煩” 堅持給自己找“麻煩”》,表示“對於挾公權和輿論行一己之私,對阿里健康進行‘竊取數據、不公平競爭、綁架公權力’等莫須有的攻擊,我們將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
南方周末就相關問題致函食藥監總局,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複。
不得不交的錢
2016年2月3日,一款名為“藥品監督檢查”的應用在蘋果App Store上架,開發者為中信二十一世紀(中國)科技有限公司,後者為阿里健康全資子公司。唯一的一則顧客評論寫道:“不合時宜的App。”
這款應用專供食藥監部門進行藥監飛行檢查,用它掃描藥品包裝上的電子監管碼,可以查詢單個藥品生產、流通、銷售信息——每盒藥品的電子監管碼就像“身份證號”,被登記在系統中。
要支撐起這套系統,需要藥品生產商從藥品包裝印刷環節就開始投入,噴上電子監管碼;流通環節中,批發商進出庫都需要掃碼、上傳數據;藥店零售在進貨和銷售給消費者時也必須掃碼。
但完成這套操作之前,這些企業需要先向平臺方阿里健康繳納入網費,購買數字證書:零售企業為終身300元,生產、批發企業為每年300元。
這筆費用,企業不得不交。
2012年,《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提出“完善覆蓋全品種、全過程、可追溯的藥品電子監管體系”的要求,2015年正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全面實施藥品電子監管”成為各地食藥部門的頭等大事。一名地方食藥監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2015年其所在藥監部門每個季度都需要上報電子監管實施情況,督促、培訓企業入網。“雖然書面文字沒講,但我們都知道這事沒得商量。不入網,企業只能放棄醫藥市場。”
令藥品生產商郁悶的是,交了錢、上傳了數據,享受到的服務只有最基本的藥品流向查詢,而渠道管理、商業評估等服務則屬於增值範疇,需要另外花錢購買。零售企業也遇到問題——如果它們接入自己的管理系統,必須選擇那些取得藥品電子監管網認證的系統集成商。
系統集成商要取得認證,也需要交錢。深圳市中科創智科技有限公司今年1月取得藥品電子監管網認證。公司總經理劉鈞告訴南方周末,“認證費、評測費交了2萬,一年服務費大概10萬。”他說,“在拿到認證資格之前,我們公司丟了四五個客戶,損失了60萬左右。我們不得不交錢。”
但藥品零售企業,對此或最為不滿——因為阿里健康還是它們的直接競爭對手。2015年,阿里巴巴將天貓在線醫藥業務運營權轉讓給阿里健康,而僅2015財年,天貓醫藥館的總商品交易額為47.4億元,占據在線醫藥零售市場半壁江山。
“通過藥品電子監管網的運營,阿里健康能掌握和運用全國所有藥品經營企業的詳細銷售數據,其他藥品經營企業哪還有什麽平等競爭的機會?”養天和董事長李能訴苦說,“起訴食藥總局,實屬無奈。”

普通消費者使用阿里健康或其他接入藥品電子監管系統的應用,可以通過掃描藥品電子監管碼,得到具體單個藥品的生產、流通、銷售信息。(馮飛/圖)
歷史遺留問題
“就算沒有阿里健康,我們還是會反對現有的藥品電子監管。”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告訴南方周末,對於現行的藥品電子監管系統,藥品行業一直存在爭議,“這套系統本身有問題,沒有經過科學論證,成本超高,得不償失。”
如國家食藥總局公告所言,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事實上,現行的藥品電子監管系統要追溯到2006年。當時原國家藥監局決定建立特殊藥品的電子監管碼,與中信21世紀有限公司達成協議,由後者運營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
養天和狀告食藥監總局的起訴書中詳細介紹了相關背景。中信21世紀有限公司一度與國家質檢總局信息中心及中國華信郵電成立合資企業中信國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運營中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並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發文件的方式向全國生產企業強制推廣使用電子監管碼。
與藥品電子監管碼類似,產品質量電子監管遭到行業的強烈抵制。2008年,全國多家防偽企業委托律師起訴國家質檢總局推廣電子監管碼違法,最後迫使國家質檢總局放棄對電子監管碼的推廣。
藥品電子監管碼也一度因此停滯。但2010年,借助醫改,國家藥監局發出《關於基本藥物進行全品種電子監管工作的通知》。此後,藥品電子監管碼工作得到全面加速,藥品賦碼範圍也不斷擴大,從麻醉藥品、精神藥品到基本藥物,從藥企、批發商到藥店全環節覆蓋。
“在醫改的形勢下,一些反對的聲音也就未必能聽得到了。即使不支持,但藥監局要搞,也只有無條件服從。”江蘇省南通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繆寶迎告訴南方周末。藥品零售企業全面反彈很正常,“過去搞的電子監管,都沒有涉及他們。這次真正動了他們的奶酪,肯定不幹。”
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統計,全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3570家,下轄門店15.82萬家,實行電子監管碼後,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增加運營成本初步估算為40.87億元。
“還有掃碼等繁瑣過程所增加的倉庫人工成本、門店人工成本、設備和維運費用。”趙飈曾算過一筆賬,“最終實施電子監管碼,整個藥品生產、批發和零售環節每年將增加300億元開支,而這些將全部轉移到老百姓身上。”
而在藥企、藥店看來,藥品電子監管碼與原有的批號管理對於藥品追溯,區別並不明顯,兩套追溯體系並行,有重複建設之嫌。
除了成本,藥企更擔心數據安全問題。
2015年“兩會”期間,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謝子龍公開向國家食藥總局建議,藥品電子監管信息涉及國家安全,“應立即停止藥品電子監管碼系統由企業運營”。他指出,電子監管碼所包含的信息,從一定程度上是企業機密,若是被藥監局之外以營利目的為主的企業所擁有,將威脅到企業和整個醫藥產業的信息安全。
從事醫藥軟件行業二十多年的劉鈞也深知這些數據的價值。“一家藥企,要買到其二十種藥品全國消費者的數據分布,就要花費上千萬。而阿里健康掌握幾十萬種藥品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用於新藥研發、市場研究等,十分寶貴。”
對於行業的質疑,阿里健康曾多次聲明,食藥監總局是平臺數據的擁有者,自己只是數據服務平臺的建設者和運營者。
江蘇瑞德信息產業有限公司是入駐阿里健康數來寶平臺、提供增值服務的軟件商,其工作人員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表示,公司進行軟件開發時所使用的都是“脫敏”數據。“我們並不接觸藥企的數據。藥企使用我們的軟件,需要直接向阿里健康申請、授權,上傳自己的數據,也看不到別的企業數據。”
“目前還無法證實阿里健康銷售數據。”一名醫藥軟件集成商告訴南方周末,“但食藥監總局跟中信21世紀當初的合作方案是什麽,其中有沒有數據監管和利用方面的設定,至今沒有公布,大家擔心也很正常。”
取消電子監管?
2月20日,在發布暫停執行藥品電子監管相關規定的同一天,食藥監總局也就《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範》(修訂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草案主要是將“藥品電子監管系統”的表述修改為“藥品追溯系統”,以突出企業自主建設的主體責任,並取消強制執行電子監管碼掃碼和數據上傳的要求。
“公告的內容非常不具體。企業幾乎無法執行。到底怎麽個‘暫停’?是生產企業、批發企業、零售企業都‘暫停’,還是只有其中一部分企業?從‘暫停’到‘重啟’的條件是什麽?大約會‘暫停’多長時間?現在正在執行的企業怎麽辦?比如已交了錢的企業怎麽辦?……”趙飈在自己的博客里發出一串疑問。
這也是阿里健康的疑問。其公告顯示,運維藥品電子監管網的收入,占阿里健康最近一年收入的將近全部,“本公司預期,若食藥監總局長時間暫停執行2015年第一號公告或未來公布其他新的政策,其可能對本公司收入、業務及運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不過,在繆寶迎看來,完全取消藥品電子監管並不理性,高風險產品的電子監管不應斷檔。“所謂高風險產品,主要是2007年和2008年實施的特殊藥品、血液制品、疫苗、中藥註射劑及第二類精神藥,以及從2012年開始實施的對含麻黃堿類複方制劑、含可待因複方口服溶液、含地芬諾酯複方制劑的電子監管碼。這些產品,都屬於高風險類產品,實施電子監管是必要的。”
19家連鎖藥店則建議全面取消現行藥品電子監管碼,而不是暫停,也不僅僅是針對零售藥店取消強制。“既然強制推行電子監管碼沒有上位法支持,也不符合國務院2015年95號文提出‘發揮企業主體作用’的精神,應該全面取消而不是暫停。如果上遊制藥企業、批發企業對於藥品電子監管碼追查商品流向的功能有商業需求,完全可以由企業自身選擇合作對象,進行市場化運作,行政權力不應幹預。”聯合聲明中寫道。
其實,在藥品電子監管碼實施以前,不少藥企出於自身需求,都已建立自身一套防偽、防竄貨的追溯體系。上述江蘇瑞德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推行藥品電子監管碼後,很多企業停用了自己的追溯體系,或者二碼合一。現在國家喊暫停,許多藥企都在觀望,要麽繼續用阿里健康的藥品電子監管碼,要麽重新建立自己的體系。”
2月27日,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產品追溯系統建設情況的公告。公告稱:“公司決定在CFDA暫停執行相關規定期間,將藥品采用的電子監管碼改為使用‘哈藥產品追溯碼’,持續推進公司產品追溯系統建設工作。”
觀望政策變化的,還有印刷行業。由於監管碼的特殊性,醫藥包裝的印刷企業需要引進專門的噴碼設備。多家藥監碼噴碼設備供應商表示,相關業務受到一定影響,但因為剛開年,不是很明顯。
對於現行的藥品電子監管碼,他們認為其技術相對落後。“現在的藥監碼是條形碼,存儲的只是數據信息,而現有的追溯應用已經可以采用二維碼,能夠存儲更多信息,比如現在的獸藥產品追溯系統。”廣州偉士多包裝設備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告訴南方周末。
獸藥產品追溯工作由農業部推進,“國家獸藥產品追溯系統”在中國獸藥信息網上運行,不收取任何費用。其中,追溯系統經營軟件的開發、技術支持和培訓工作由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負責。
龍淵網絡CEO李龍飛:買來的IP不能持久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6/0415/155226.shtml
導讀 : 龍淵網絡沒有購買與囤積IP,李龍飛認為,“買”的IP不能持久。
你可以拍攝一部風評很好的電影,票房大賣,卻很難做到,下一款電影依然大賣。在這一點上,遊戲和電影產業極為相似。
但成立於2013年的龍淵網絡,從代理《紅警4:大國崛起》、《開心農場》、《鬥魂》,再到《自由之戰》和《聚爆》,正試圖尋得其中規律。

龍淵網絡CEO李龍飛
在手遊的創業大潮中,有兩個明顯的派系,一個是騰訊系,一個是網易系。
李龍飛是騰訊系出身。創業之前,他曾在騰訊擔任了手機QQ和QQ瀏覽器的產品經理。
在騰訊一年半後,李龍飛來到北京,加入了當時創新工場平臺下的點心os的項目團隊,這段時間的經歷和研磨,讓他迅速成長。
2013年,移動互聯網的火熱,催生了手遊行業的崛起。這年7月,李龍飛和幾位前同事創立了龍淵網絡。
選擇遊戲的方向,也因為李龍飛是一個深度遊戲愛好者。
“如果遊戲都打不動我,自然打不動其他玩家”。龍淵所代理的遊戲,都是李龍飛親自挑選、測評、最終決斷。
目前,龍淵網絡正在試圖將《聚爆》打造一個好的IP。一方面,以遊戲作為主線,一代、二代、三代有規劃的不斷推出;另一方面,形成從動畫、漫畫到遊戲再到周邊文化的全系產品鏈條。
除了《聚爆》這款遊戲,《自由之戰》也是龍淵網絡的代表作。李飛龍說,這款遊戲在上線5個月日活用戶數即過百萬。最新數據顯示,日活用戶數已超過150萬,其中80%是安卓用戶。選取這些遊戲,全靠他的個人直覺,對市場的判斷、對遊戲質感的感知。
李飛龍的心態是,創業九死一生。“找到一幫用心的人,真的用心的去做事,那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的較大”,李飛龍說,用心,打動自己,才能打動玩家。
從《花千骨》遊戲的爆紅,到各大手遊購買IP的大動作,有人甚至預測,手遊的IP時代已然到來。但龍淵網絡沒有購買與囤積IP,李龍飛認為,“買”的IP不能持久。
“好的遊戲是一件藝術品”,李飛龍稱,產品研發商肩負著做出優質內容的責任,不管是用戶調研、市場了解、產品水平等,都要有更透徹的分析和看法。盡管發行商可以依靠用戶數據進行調優,但再怎麽精準推廣、精準拉動,也都只是後期錦上添花的事情。
“真正做好的遊戲,沒有一個地方不用心去打磨。畫面、玩法、打擊感、配音配樂,主題曲,都應該用心去打磨的。而這些會一點點的、慢慢的成為好產品的競爭力”,李飛龍說。
據悉,龍淵網絡已於2014年10月完成A輪融資,並於次年完成B輪融資。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王奕項佳楚,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顺丰:“嘿客”模式陷困局,10亿代价买来的惨痛教训有多少?
http://www.xcf.cn/syms/tt/201606/t20160628_773955.htm
嘿客”,两年前让顺丰花10亿代价尝试O2O (从线上到线下)渠道的产物。“嘿客关停”的消息却在网络媒体上曝光率飙升。那么运营了两年多的“嘿客”到底是怎样被逼入了绝境的,顺丰将付出怎样的惨痛教训呢?

对于顺丰,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顺丰的嘿客同样值得关注。顺丰嘿客在2014年5月问世后,在O2O渐行渐火的大浪潮下,顺丰嘿客从社区O2O切入点,打造的是一个线上购物与线下投取的平台,做中国物流领域的百货公司……
顺丰嘿客这个创举,无疑是让业界惊叹的,但是赞成的声音却没有多少,很多大咖甚至早就预见了它的失败,而基于此,今天陷入困境的顺丰嘿客,对所有O2O从业者是个很好的警醒和参考。
顺丰,不仅仅是一家物流企业
作为2014年胡润大中华区富豪榜70位的顺丰王卫身价达240亿,作为中国快递的明星企业,大胆做一些创新和尝试,完全情理之中。其中,顺丰嘿客就是一个例子。
顺丰,早已不是单一的物流企业,在顺丰的战略布局图中,国内速递、国际快递、仓储、顺丰航空这仅仅是其占比1/3的格局,更大的战略在商业帝国。包括B2B、B2C、C2B、O2O的全零售布局,同时随之配套的还有金融、移动互联、大数据战略。

用王卫内部的的一句话说:顺丰下一步,打造物流领域的“百货公司”。按照某专家说法了,顺丰的全网就相当于“高速路”,从品牌方到用户方,打造
一条高速的物流网络,既然路都是顺丰修的,自己要“开一辆车”跑跑,那是当然是可行的,所以顺丰布局顺丰优选、布局产地直采、布局嘿客理所当然。
嘿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2014年5月,顺丰推出嘿客,除了承载顺丰站点的功能外,还有数码、服
饰、预购、水电缴费、电话充值等便民服务,网购线下体验O2O,甚至还有个神秘的金融服务。顺丰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布局O2O,让整个市场哗然,可想象的
战略布局,似乎让别家都无路可走。大家都不禁发问:嘿客,你究竟准备做哪般?
顺丰预计先在全国开设4000家门店,选址会偏向于高档社区,看重周边居民的消费能力和对服务的高要求。顺丰采取O2O模式,突出橱窗的作用,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顺丰对嘿客的定位显然不是个多功能的站点,而是社区活动的物流中心。
嘿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做快递起家的顺风做O2O电商却不太顺利。与传统便利店陈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不同,被顺丰称做“嘿客”的便利店内,几乎看不到实物,店内四周的墙壁贴满了海报,只有虚拟图片;只能在线购买,现场无法提货,没有实际体验,顾客甚少……

顺丰初推“嘿客”时,目的在于提前占领社区O2O的入口,并解决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有业内人士称,顺丰已在“嘿客”上面投入至少10亿元。这种集“快递收发站+社区便利店+线下体验店”于一身的新模式,是否被消费者接受了呢?
顺丰的嘿客店模式,从趋势上来说是不错的,并结合了自身的物流优势,在最后一公里的布局上还是存在一定的战略前瞻性。在战术上存在较大的问
题,O2O的模式并不是最佳的结合点,对于线下的嘿店而言,更重要是O2O的offline的服务,也就是商品的咨询,实物对比,试穿试用,物流配送等。
“嘿客”来了,马云会害怕吗?
“便捷一点,再便捷一点。”客人只要在社区的“嘿客”的电脑屏幕上轻轻一点,系统就会自动地下单,就会有人把物品送到客人指定的地址,如果客人对商品不满意,直接退货就可以了。
嘿客便利店在全国已经开设了500多家。而据媒体报道,顺丰年内还要开设3000多家,未来将布局3万家。微信圈中甚至流传“嘿客,马云害怕的事终于出现了”,也有人说“嘿客影响的不仅是马云的网购,它影响的是所有的平台类电商”。
嘿客的出现是很大的创新,它的主要贡献点在于把物流优势和未来的电商需求结合在一起,这一点有着很大的优势。
顺丰“嘿客”来了,马云会害怕吗?顺丰嘿客的模式会对淘宝和天猫的模式构成挑战吗?马云作为一个颠覆者,是否会害怕另一个颠覆者的加入?对每个互联网公司来说,明智的抉择是一起做大蛋糕而非分抢蛋糕。

“嘿客”是在培养一种消费习惯,这种新的习惯一旦建立起来,对淘宝、京东等都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增长点。“嘿客”来了,马云不但不会害怕,反而该满心欢喜才对。
顺丰嘿客失败的几个原因
1、 生鲜领域没有做强做大
从市场层面来看,生鲜食品是家庭生活必需品,需求稳定,黏性强、复购率高,利润空间也大。在成本持续降低的压力下,生鲜配送行业必然会从原来集中直配向纵向分段运输演变,从而在某一个片层上形成一个富有规模效应的“薯片”。
网络上做高端生鲜的电商,最爱用“顺丰空运”或“顺丰包邮”来为品质赋值。如果嘿客顺势而为,凭借顺丰航空的规模、网络、品牌三重优势,加上传
统货运业务的支撑优势,先把“生鲜(空运)供应链”这个服务做强做大,那么当下无论跨境生鲜物流,还是国内特产爆品,嘿客都极有可能分得最大一杯羹。
2、终端物理位置导流利用不充分
就生产端而言,顺丰可以借上万个直营网点的区位优势和人脉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丰富的直采基地;而在零售端,三十万员工频繁深入社区一线,可以快速完成渠道下沉和宣传任务。
互联网零售和传统零售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依靠终端物理位置导流。互联网水果生鲜电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供和销的集约化,大幅度降低终端店
面成本,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和更加便捷的到家服务;这一愿景的实现离不开专业的同城生鲜配送服务体系的支持,而顺丰嘿客并没有利用好这种终端物理
位置导流。

3、同城配送和终端快送之间存在时间差和空间差,需要一个“库”来调节两端“渠”的流量吞吐和时间性阻滞问题。终端冷链节点是连接支线配送和终端配送的纽带,调节同城配送和终端快送之间时间差、工具差等问题的关键。
4、随着互联网生鲜消费习惯的形成,用户对生鲜配送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通过建立终端冷链节点还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仓储前置,从而实现极速配送。仓储前置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但实现这一点,必须是终端冷链节点这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备之后。
顺丰嘿客店为什么做不起来?嘿客店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嘿客店到底是作为一个流量节点还是作为物流节点这个定位不清晰。作为终端流量入口,其密集
度远不及已经相对成熟的社区便利店,并且其SKU数也远不及社区便利店及京东和一号店等电商平台,用户感觉不出足够超越性的体验。
而作为终端物流节点,一来顺丰本身已经在终端铺了很多的快递点,嘿客店面并没有带来太多超越性的价值(属于重复建设)。二来顺丰嘿客店通常选择人流量较大的地方,租金成本较高,且店面较小,无法满足货物周转所必要的腾挪空间。所以,嘿客店的失败是必然的。
嘿客O2O失败的四大教训
嘿客在两年的激进变革和商业冒险中,外界一直很不看好,各类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大多数批判声音仅是基于商业常识或市场直觉的“雾里看花”,顺丰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却不得而知。

顺丰嘿客作为一次O2O试验的落败,花费10亿,代价是惨重的,四大教训值得业界借鉴!
1、O2O的本质是消费升级,而不是线上线下简单相加;
2、O2O的核心价值是便利,而不是给用户添麻烦;
3、O2O的出发点是挖掘年轻用户群体的新需求,而不是把老年人变成互联网用户
4、O2O的出发点是挖掘年轻用户群体的新需求,而不是把老年人变成互联网用户。
很多人说: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有许多人说,顺丰就不应该做嘿客。
其实,“嘿客”的战略目标非常清晰,那就是快速抢占社区入口,同时化解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难题”;其次,王卫的决策逻辑也很靠谱,那就是利用顺丰的整体物流优势,打造一张“空网、地网、仓网、店网”四网合一的平台级商业服务网络。
可遗憾的是,两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前期的“大跃进”,中期的“急刹车”,后期的“全剥离”,其实每一个环节的决策都谈不上成功,也可以说非常可惜。换言之,顺丰不是不应该做嘿客,而是不应该那样做嘿客。
如果在不同地区,建设一批不同主题或业态的试验门店,然后在政策和技术层面给予足够的支持,鼓劲各地督导、店长因地、因时制宜,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大胆创新,在实战中不断迭代演化出接地气的创新服务或产品,嘿客也许就不会败得那么惨重。
可遗憾的是,嘿客的创新一直停留在总部高谈阔论中,或是灵感中,或是想当然的对标企业的模式COPY中。而中国绝大部分企业也是没有战略,绝大部分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也不懂战略,更没有能力制定战略。嘿客的失败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下一个因为缺乏创新而倒下的会是谁呢?
賽為智能玩遊戲說不清收入 高價買來的開心網收入疑竇叢生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27/1048239.html
曾經風靡一時的開心網又回來了,只是再次出現在大眾眼前時,開心網選擇的是“賣身”給賽為智能(300044.SZ)。
停牌五個月之久的賽為智能一紙公告發布後,公司立即成為市場關註的熱點,公司此次逾10億元收購的北京開心人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開心人信息”),正是之前風靡大江南北的開心網運營商,旗下的“偷菜”、“爭車位”等遊戲當初的火爆情形仍歷歷在目。
不過,創始人程炳皓已經選擇了離職,公司主業早已經是遊戲開發。作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開心人信息三國題材遊戲的ARPU有著超乎尋常的表現,而運營公司披露的信息則顯示,遊戲的收入並沒有那麽豐厚。
開心網高價轉讓
10月13日,賽為智能發布收購預案,擬以10.85億元收購新余北岸技術服務中心(有限合夥)(下稱“新余北岸”)等六名股東持有的開心人信息100%股權。
其中,賽為智能計劃以13.09元/股發行股份支付交易對價的70.32%,剩余3.22億元以現金支付。同時, 上市公司擬向不超過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5.4億元。
在逾3億元的現金支付中,開心人大股東新余北岸獨攬2.71億元,另外兩名創始人程炳皓和周斌分別獲得4741萬元和331萬元。
除了獲得大量的現金支付,新余北岸還將獲得股份支付對價3109萬股,考慮配套融資後,其持股比例為7.18%,賽為智能實際控制人周勇以14.64%的持股占比仍然保持著大股東的地位。
與此同時,周勇還與公司二股東周新宏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即使配套融資後,周勇實際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權比例也將達20.82%,實際控制人的地位得到了加強。
控制權的安排顯然與開心人信息的高估值有關。此次收購溢價達到了20.66倍,對於“過氣”的開心網,這樣的身價顯然不菲。要知道,在原實際控制人程炳皓離職時,開心人信息的轉讓身價只有7000萬元。
7月底,開心人信息的創始人程炳皓宣布離職,離職前他也讓出了公司的控股權,新余北岸以5300萬元拿下了開心人信息75.71%的股份,公司的執行總裁、80後周斌成為實際控制人,程炳皓的持股剩下23.36%。此時,開心人信息的100%股權估值為7000萬元。
8月,開心人信息完成最後一次股權轉讓,3家機構投資者出資2.8億元獲得開心人信息28.78%的股份,此時開心人信息的估值已經直線拉升至9.73億元。兩個月以後,賽為智能以10.85億元收購了開心人信息的全部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後入股的3家機構中,共青城嘉樂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共青城嘉誌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普通合夥人(執行事務合夥人)均為深圳嘉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嘉禾資產”)。
而廣州市嘉諾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持有嘉禾資產50%股權,系嘉禾資產控股股東;李枝持有廣州市嘉諾投資咨詢有限公司100%的股權,是嘉禾資產的實際控制人。出生於1983年的李枝無疑是搭上了開心人信息上市的末班車。
作為開心網的運營商,如今的開心人信息主業已經換了方向,遊戲是公司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只是對於依賴一款遊戲的開心人信息來說,公司的ARPU值遠超同業公司。
超高的ARPU值
成立之初,開心人信息最主要的業務就是運營以社交平臺為主的開心網,開心農場、爭車位等多款社交遊戲都曾風靡一時,峰值日登陸人數過千萬。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開心人信息與之前的火爆情形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目前,開心人信息的主要收入來自網遊而非社交,社交平臺的運營收入只占一小部分。賽為智能的收購預案顯示,2014-2015年,開心人信息的收入分別為1.72億元和1.81億元,其中來自遊戲的收入分別為1.06億元和1.4億元,占比達到61.23%和77.41%;社交平臺的收入分別只有6683萬元和4085萬元,占比分別為38.77%和22.59%。到了2016年前8個月,社交平臺收入占比進一步下滑。2016年前8個月,開心人信息的收入為1.17億元,其中遊戲達到1.02億元,占比87.11%;社交平臺為1512萬元,占比只有12.89%。可見,在社交平臺收入逐漸萎縮的情況下,開心人信息對遊戲愈發依賴。
在開心人信息的遊戲中,三款三國遊戲構成主要的收入來源,其中《一統天下》貢獻了最多的收入。
《一統天下》自2013年6月發行上線以來至今已持續運營逾3年,月度流水仍保持在1500萬元以上。2014年和2015年,《一統天下》分別取得了9403萬元和1.22億元的收入,占公司遊戲整體收入的比重達到了89.11%和87.42%。
2016年,開心人信息新上線了三國題材遊戲《三國群英傳》並取得了不錯的收入流水,即使如此,《一統天下》前8個月7861萬元的收入,占公司遊戲收入的比例仍達到了76.92%。
用戶規模、付費率、ARPU值是網絡遊戲行業的三個核心因素。ARPU值即平均每個用戶收入貢獻,顯然ARPU值越高,意味著公司從每個客戶得到的收入就越多。
《一統天下》的ARPU值明顯不低,甚至可以說是非常高。預案顯示,從2014年3月起,該款遊戲的ARPU值就超過了1000元,隨後一路走高,直至2016年8月達1900元上下。
三國題材是網遊市場最多的題材之一,但ARPU值超過1000元的情況非常罕見。三七互娛(002555.SZ)作為一家網遊平臺,旗下運營的《盛世三國》月均ARPU值只有497元,另一款三國遊戲《街機三國》只有298元。
《啪啪三國》是一款較為流行的三國題材遊戲,其上市時間在《一統天下》幾個月之後,其開發商是拓維信息(002261.SZ)的子公司。彼時的收購案顯示,《啪啪三國》的總用戶數在2014年4月就逼近500萬人,但ARPU值只有10元上下。
王子新材(002735.SZ)收購的飛流九天同樣運營多款三國遊戲,雖然沒有公布ARPU值,但卻公布了ARPPU值,也就是每個付費用戶的平均收益。其中《攻城掠地》的ARPPU值最高不過400元上下,其負責運營的《啪啪三國》ARPPU值基本也在200-300元。
除了這些經營多年的三國遊戲外,遊族網絡(002174.SZ)2015年推出的《少年三國誌》單月最高營收達1.6億元,單月流水長期維持在億元左右,雖然年報中沒有披露ARPU值,但公開報道中其上線時的ARPU值也在300元以下。
無論是同時期上線,還是新上線的遊戲,其ARPU值的表現都遠遜《一統天下》。同樣是三國題材,遊戲人數無論多少,都難以企及《一統天下》付費用戶的付費熱情,這究竟是為什麽呢?
對此,賽為智能相關負責人對《證券市場周刊》記者表示,《一統三國》是一款精品遊戲,經過三年積澱,積累了大量高端用戶,因此整體付費ARPU高於一般遊戲。
開心人信息的收入疑雲
對於高估值,開心人信息也給予了未來豐厚的業績承諾,公司大股東新余北岸和實際控制人周斌承諾,2016-2019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數分別不低於7300萬元、9300萬元、1.16億元和1.41億元。
作為公司目前最為依賴的收入來源,《一統天下》的表現直接決定開心人信息的收入多寡,從賽為智能披露的信息來看,這款遊戲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2014年初《一統天下》總玩家人數破百萬,直至如今總人數已經超過700萬,但總人數的增加並不意味著付費人數同比例變化;實際上,這款遊戲的月付費玩家數已經從2014年年初的兩萬余人降至2016年8月份的不足萬人了。
截至2016年8月底,在總計逾700萬的玩家中,韓國的玩家接近70萬人,占比接近10%。在寶通科技(300031.SZ)收購廣州易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易幻網絡”)時,也對這款遊戲有簡單的介紹,後者是《一統天下》在韓國的代理商。收購書顯示,截至2015年7月,《一統天下》累計玩家為60.85萬人。也就是說,一年時間,該款遊戲在韓國只增加了不到10萬人,與賽為智能披露的用戶人數高增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此外,在開心人遊戲前五大客戶名單中,易幻網絡始終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戶。2014-2015年分別貢獻了2630萬元和2797萬元的收入,2016年前8個月也已經貢獻了1554萬元。
在寶通科技收購書中,開心人信息相應地出現在了易幻網絡的前五大供應商中,其中2014年貢獻的采購金額為1980萬元,2015年前7個月則獲得了2133萬元的采購金額。
對於2014年雙方之間的采銷數據,賽為智能收購預案中公布的數據多出650萬元,差距接近25%。那麽,這多出來的數百萬元收入是從哪里來的呢?
港銀借貸違約少 法巴:仍可買來收息
1 :
GS(14)@2014-04-10 10:46:01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410/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內地經濟放緩之際,美國啟動減少量化寬鬆,加息箭在弦上。港銀因此不僅面臨資金成本上升,還需警惕內地企業違約風險,資產質量恐會下滑。有銀行業分析師更提出,港銀與內銀之間的信貸風險亦在增加。整體而言,本港銀行板塊仍穩健,由於恒生(0011)、中銀香港(2388)股息率仍高,投資者可買來收息。
市場對內銀壞帳問題關注已久,隨港銀對內地貸款不斷擴容,相關擔憂蔓延至香港銀行股。有港銀內部研究人員就說,內銀息差高,對壞帳的消化能力還算強,港銀在較小的息差支持下,反而面臨相對較大的壞帳風險。
分析:港銀息差不及內銀 風險更大
評級機構惠譽的高級董事鮑冰娜(Sabine Bauer)對本報表示,港銀不僅向內地企業貸款,亦向內地銀行貸款,去年6月內地爆發錢荒,令港銀對內地銀行的淨長倉由2009年的0%增加至13%,這種活躍的跨境交易增加,會令本港銀行對內地金融體系統動向的敏感度愈來愈高。
不過,法國巴黎香港金融研究部主管陳志銘認為,港銀對內地的借貸對象與內銀不同,前者多是借給港資企業在內地發展出口業務,而隨歐美經濟復蘇,這類貸款的風險並不大,其他貿易融資亦為短期借貸,很少違約,「我看不到特別的問題,目前,香港銀行間拆息仍低,也沒有壞帳惡化的象,從投資角度看,買來收息都可以」。
Next Page